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南虎事件系列评论

华南虎事件系列评论

华南虎事件系列评论
华南虎事件系列评论

人民时评:“虎照”,又一个“无言的结局”?

2007年11月30日07: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事情真的被人们“不幸而言中”了。

“如果纠缠于外界的争论,这是对镇坪、对陕西乃至对全国人民的不负责任”。陕西省镇坪县林业局局长的最新表态,将40多天来备受关注的“虎照之辨”,上升到一个特别的高度――继续“虎照之辨”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不负责任。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虎照”的真伪,虽让当地政府身处舆论的风口浪尖,但面对外界疑虑,相关人士和相关部门,还是做出了种种积极应对,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众的知情范围。而今,按照镇坪官员的说法,他们不会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论上”了。

这样的说法,佐证了人们的担忧。曾经热情关注“真伪”的公众,在经过质疑、争辩、期待种种曲折的“情感历程”后,早有悲观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舆论压力的缓解,名噪一时的虎照事件也会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政府将不回应、不调查、不处理、不追究”。

其实,上级政府部门并非不调查、不回应,只不过调查和回应的,不是虎照的真假,而是华南虎的有无。就在不久前,国家林业局派出了10位专家赴陕西进行了10多天的第一阶段调查,确定20万平方公里范围,希望揭开“华南虎真相”。

遗憾的是,公众期望的真相,还不仅于此。在他们看来,科学意义上的“华南虎真相”自然十分必要,社会学意义上的“虎照真相”同样不容回避。“保护动物”和“实事求是”,既不矛盾,也不冲突。前者事关濒危动物保护,后者涉及政府部门公信力。因此,保护华南虎固然刻不容缓,但捍卫一级政府的诚信、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同样不容小觑。

有媒体称,虎照事件“真相虽然逼近,但却并未大白”。而真相所以能被如此“逼近”,是因为在过去40多天里,无数公众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追问。公众质疑政府部门的信息,不仅是在行使表达权和知情权,更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甚至决策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持续月余的虎照事件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它以公众参与的巨大激情,见证了时代的进步:一个信息日趋多元化、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必须学会容纳多种声音。

这样充满热情的民意表达,如果换来的只是“争论毫无意义”,得到的只是“无言的结局”,不但真假虎照将永为悬念,更加受挫的,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损伤的是政府公信力。

公众是否关注公共事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能否充分行使表达权,保障参与权,捍卫知情权,落实监督权,关键在政府对每一个具体社会事务的处置态度。当虎照问题演变成公共事件,面对公众的疑惑,政府便无权保持沉默,有责任让公众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从这个意义上说,纠缠“虎照之辨”,并非没事找事。公众追问真相,政府给出真相,才能在捍卫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时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保护公众参与热情,重振政府公信力,才是真正对地方、对全国人民的“负责任”之举。

《人民日报》 ( 2007-11-30 第05版 )

人民时评:“华南虎事件”能否成为一个契机?

2007年12月19日17:3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不夸张地说,国家林业局让一波三折的“华南虎事件”有了一个新开始。

12月19日,似乎走入死胡同的“华南虎事件”峰回路转。国家林业局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一句“要求陕西省林业厅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并如实公布鉴定结果”,让期待已久的公众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相信同样长舒一口气的,还有一直被连带着身陷“华南虎事件”漩涡的主管部门——不用再闪烁其辞地强调“照片本身真假并不重要”,不用再苦口婆心地重申“虎照真假不能说明华南虎真相”,从强调没有鉴别照片的权力,到主动承担推进鉴定进程的责任,国家林业局这

鼎力一推,终于让讳忌莫深的“虎照真伪”话题,正面挑明了。

两个多月公众质疑形成的巨大压力,变成查明真相的动力和魄力,这正是众所期待的“科学严谨态度”。而有了政府部门的这个态度和“要求”,“更有说服力的最终鉴定结果”与虎照的真相,相信也将不远!

“华南虎事件”演变至今,可谓跌宕起伏。今天,当真相有望拨云见日之时,人们虽觉庆幸,亦有难言之憾:这斩钉截铁的明确要求,如果能提早到来该多好!

回望两个多月历程,华南虎事件中最为核心的关键词,是“政府”与“民意”。在这个过程中,有关部门的“缺位”和“失语”,无论是左躲右闪,还是消极沉默,都与公众对真相的不懈追问,形成醒目比照。公众舆论与当地政府部门在情绪、观念乃至行为上的错位,坐失了二者良性互动的最佳时机,反映出一些部门处理新时代条件下社会管理问题上的欠缺。

这样的欠缺,不独体现在“华南虎事件”,同样存在于“圆明园是否复建”的质疑声中,说明更多的政府部门都必须直面如何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命题——

真相不会因“闭口不言”而渐趋消逝,疑问也只有在信息的公开透明中才能得以澄清。在信息充分涌流的网络时代,在“以人为本”渐为主流价值观的现代社会,随着技术传播手段的革命,以及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类似事件还会不断发生。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如何应对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个机会。

从民主管理国家、民主监督政务的角度讲,各级政府以包容的胸怀面对民间舆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公众质疑,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久前,中央政府对于民众呼吁已久的国家法定节日的调整,并以问卷调查形式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正是对民意的回应与尊重,“公众参与”也在这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中得以体现。

令人动容的是,即使在华南虎事件陷入僵局的时候,众多网站的调查结果几乎无一例外地显示,大多数网友仍然坚信真相最终将大白于天下。这种可贵的“坚信”,体现了公民难能可贵的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以及对政府的信心。公众的自由思想独立思考能力,是最可宝贵的执政资源。保护和善用这些资源,对于各级政府部门而言,需要不独在中央政府的要求下,有“人民当家作主”与“执政为民”的理念,更能在现实中身体力行,找到载体。

如果“华南虎事件”成为一个契机,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真相,还有对更多话题的思考和追问,那么这两个多月的全民关注,就不只是信息时代的“集体打假”,更是文明社会的是自我提升了。

2008年曙光在即,人们有理由期待。

人民时评:“华南虎事件”让谁蒙羞

2007年11月21日08: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场沸沸扬扬热闹了几个月的“全民打虎”闹剧,因为一张“年画老虎”惊现网上,至此似乎该画上句号了。

遗憾的是,揭开“华南虎事件”本不怎么神秘面纱的,并非媒体“千呼万唤始不出”的权威机构的鉴定,也非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更非“拍虎英雄”本人的良心发现——只要将“年画老虎”和周正龙公开的照片中的老虎虎纹对比,不要说普通百姓,就连有关专家与年画印制厂商也表示“有99%的概率是同一只老虎”。更有趣的是,现在连开始的“挺虎派”也直言“虎照为假”了。

从这场闹剧的开始,就有很多人认为穷追虎照的真假是小题大做——为什么那么多弄虚作假的事没人管,而一个荒诞不经的造假却招致如此轰轰烈烈的穷追猛打?

其实公众之所以对“华南虎事件”反映如此强烈,究其根源绝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有媒体指出事件背后暗藏的利益:镇坪县将借虎势虎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而国家将斥巨资在140平方公里的镇坪小县建立一个华南虎自然保护区,这对地方来说绝对是一件名利双收的

好事。镇坪县领导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似可理解,但当虎照被普遍质疑的时候,有关部门及专家表现出来的欲盖弥彰和漏洞百出的“不专业”表现,更加激起网民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

在诚信缺失成为我国社会一大公害,人们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日益困难时,仅凭着几张数码照片,开几场新闻发布会已不足以“服众”。要让越来越“不好糊弄”的公众相信真相,除了老实虚心的态度,还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与陕西当地有的政府官员、学者等急于为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盖棺定论的“作为”相比,权威杂志《科学》公布虎照时用了《“平面”老虎?》标题的“不作为”就显得让人肃然起敬。这两种求证真相的观念和方法上的差异,值得深思。

与有的地方官员的急功近利相比,国家林业局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尊敬。他们首先没有想当然地对照片真伪进行表态,而是组织专家赴当地进行野生华南虎资源状况专项调查。同时肯定了公众对陕西华南虎问题的关注,“表明了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体现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爱和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关心。”

公众质疑的初衷无疑是善意的。但当他们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取真相的时候,就只能在网上掀起一场“全民打虎”运动。与网民的“冲动”相比,法学硕士郝劲松以司法途径追查“真相”更具标志性意义。道理很简单:包括知情权在内的公民权利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去争取。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向政府机关“讨说法”的做法,更彰显了法治时代公民在解决公共问题时所应该表现出来的素质和理性。

“华南虎事件”似乎水落石出,但随后的追问似不该止步。如果造假仅属于个人行为,那么造假者已涉嫌骗取国家财产,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更严重的是,如果造假行为是有人授意、指使或合谋,那么公众期待的是,更多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人民时评:“华南虎事件”是时候翻底牌了

2007年11月22日00:0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从事新闻评论工作的人,最怕依据事实有误。如果事实站不住脚,说得再天衣无缝,那也是无根之木。等了这么久,终于等来了揭示陕西镇坪虎照“真身”的年画老虎,终于可以不以质疑、推测之意来判别虎照真假,来评论这一场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了。

尽管仅仅是网友公布的一张年画老虎,仍然不是权威的官方结论,但仅凭人所应有的常识与直观,大多数人就立马看出了门道。

有人细言,万幸的是始作俑者忘了把假事做绝。现在科技手段那么发达,假若他把原型照片再加工,不仅仅是把底色调一下,而且把那些虎皮纹路什么的改变一下,就像网上流行的可把蒙娜丽莎的照片任意拉伸篡改一样,网友们又到哪里去找原型去?再假若始作俑者再大胆一些,偷偷拉一只圈养华南虎上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的一拍照,只怕天下就无人不信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虎照,尽管媒体和公众从它公布的第一天开始就从未停止过怀疑,并坚持不懈地寻找证据,但是有人信,而且是一些权威的政府部门和专家相信,并且从一开始就信。

这就令人非常不解,一般来说,应是一些权威的机构和人士给难辨真假的事物定性,以彰显其公信力,怎么反过来让公众给他们上了一课呢?人们不禁在问,如此反常的事情,敢于拿自己的公信力作赌注,敢于公开一次次义正严辞的辩白解释,图的究竟是什么呢?

到目前为止,这最后的一张底牌并没有揭开。尽管媒体早就指出这一事件背后暗藏的利益诉求:镇坪县想借虎势虎威开发旅游资源,而国家将斥巨资在此地建立一个华南虎自然保护区。但公众不想无端怀疑和猜测,只想翻开底牌看看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在目前这种情势下,想再撇开照片真假,来谈论镇坪有虎与否,已没什么意义。就如同本文开头提到的评论最怕事实有误一样,如果照片为假,那么,依此照片而引来的诸如有虎与否的争论、组织专家实地考察等,就如同无根之木,就站不住脚。这与我们依据事

实上存在的种种有虎迹象,而议有虎与否、组织科考等,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前者带着某种蓄意,后者发乎自然。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是到了当事人、当事方自己揭开最后的底牌的时候了。任何掩饰、淡化、转移话题、捂住不说、申辩,或者再以三寸不烂之舌来个大翻盘,说虎照千真万确是真的、此地真有虎云云,只怕公众早就不信任,早就失去耐心,只怕那些权威部门和专家们的公信力也从此难有回升之日。

一开始公众对虎照的质疑,并不表明我们的社会就出现信任危机。恰恰是在公众证明虎照为假的当口上,当事人、当事方,特别是一些权威部门和专家,有没有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则直接左右着信任危机的产生或者消除。

没有什么比坦诚与坦白,更能驱散笼罩真相的迷雾,更能取得公众的谅解。无论是个人的造假,还是蓄意的合谋,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只要勇于把真正的底牌亮诸公众,那么,身体里面的诚实的民族基因还没有变异,公众还会对政府部门、专家乃至我们的社会,保持足够的信心。

我们在期待着。

人民时评:“华南虎照”真相何时揭开?

2008年01月04日01:4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如今,这华南虎照事件的进展,犹如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在引人入胜处卖个关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小说越看下去,就越有兴味。华南虎事件越发展下去,却越显迷离。

曾经,华南虎照事件一度沉寂,让人以为是一个“无言的结局”。又谁知,“峰回路转”,权威部门说要对虎照来一个二次鉴定,给公众一个交待。公众便翘首期盼,原以为几天就能知晓的,时至今日却是“路漫漫其修远”。是否下一个章回是“柳暗花明”,再一个章回是“平地波澜”……公众望眼欲穿。

解释“路漫漫其修远”这一章节的,是“陕西林业厅一高官”。说“二次鉴定”结果之所以迟迟不能揭晓,主要缘于鉴定机构压力较大。这位高官称:“假如现在报告二次鉴定结果为真实的,周正龙并未造假,那么舆论肯定会质疑鉴定机构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这是鉴定机构迟迟不能出台报告以及不愿公布鉴定单位名称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所谓的“压力”,令人哭笑不得,如果能做到科学、客观、公正,舆论又如何会质疑?再说,如果照片没什么疑点,很容易得出真的结论,鉴定机构一定会迅速公布,大张旗鼓,以正视听,又岂容“虎照”干扰公众生活这么久?让某些政府部门和领导陷于尴尬境地这么久?

鉴定机构迟迟不出结果,或许确实是有“压力”。但如果这压力是另有“隐情”的话,也必然是关涉整个华南虎照事件的关键节点。

如果说,华南虎照事件最初,人们还执着于证据的搜集与真伪的论证。那么今天,公众心态早已超越这一初始阶段,转而在看当事政府部门和领导们怎么办?在这个意义上,华南虎照事件越往下拖,对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越不利。如果一直死扛、死磕,或不了了之,这公信力、形象、面子等仍然在失分,最后必然是让国人失望。因而,笔者认为,最明智的做法是,让鉴定机构独立鉴定,尽快把结果公之于众。

现在这种态势,让一些持悲观态度的公众担心,他们担心的是事情可能正在起变化,并不断升级,事件可能会更加复杂迷离,最后可能会把谎言变成真相。

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有媒体报道称:“镇坪林业局一位陪同国家林业局上山寻虎的工作人员报料称:最近几天,国家林业局的专家们在镇坪再次发现虎讯、虎踪数起,日前发现的一百多个疑似华南虎脚印更让专家们兴奋不已。当晚记者向陕西省林业厅一官员求证,他称,国家林业局考察人员除发现众多疑似华南虎脚印外,还有其他更惊人的发现,一切等

待照片二次鉴定结果公布后再向社会公布。”

无论是“虎讯”、“虎踪”,还是“疑似华南虎脚印”、“其他更惊人的发现”,留给公众的是喜悦,还是心惊?

人民时评:“华南虎照二次鉴定”背后的骑虎难下

2008年02月22日00:0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面对华南虎照事件,我曾经评论说,如同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在引人入胜处卖个关子,欲知后事总待下回。如今,这事件的进展正应证了这一判断。

上一章回叫“路漫漫其修远”,说的是虎照将进行二次鉴定的消息出来后,公众等啊等啊,有人则说快了快了。这一“等”和“快”,就拖到了今天,70多天啊,终于等到了一个消息。由是,这部虎照章回小说也进入了下一章回,这回名称就叫“骑虎难下”。

70多天过去了,公众等来的是什么消息? 2月21日媒体的报道告诉了我们答案:虎照二次鉴定尚未开始,无机构愿意接手。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人们不禁要问,此前的“虎照鉴定取得突破性进展”、“鉴定结果之所以迟迟不能揭晓,主要是缘于鉴定机构压力较大”等等的言说是怎么回事?

不过我相信,或许很少有人会因此而气得不行。因为在虎照事件中,公众早就有心理准备,虎照自有公论,就看你相关部门和当事人怎么做。回到科学和常识的轨道上来,尽早公布真相,其来虽晚,人们未必就不理解相关责任人的苦衷。若一意孤行,硬撑到底,只会在失信于公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到头来再想修复公信力只怕就越来越难了。

但是,相信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不曾想到,虎照二次鉴定居然还是在原地踏步这么个结果。没有机构愿意接手,让他们怎么公布鉴定结果啊?而70多天里,“确实没有权威鉴定机构愿意沾这个事”。这本身又说明了什么?

报道分析说,无机构接手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舆论压力,一是陕西林业厅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笔者认为,如果虎照没什么假象,却被人指斥为假,那么本着科学求真的目的,权威鉴定机构就有捍卫真相的责任。如果虎照凭肉眼和常识都能看出毛病,公众心里都如明镜,就相关部门和当事人相信为真,那么,这皇帝的新衣不揭也罢。

诚然,无机构接手让相关部门和当事人“骑虎难下”,但从那不合理的要求看,说明他们还是没有正确的态度,可能还是不太想从这只华南虎上下来。这不合理要求即:“如果鉴定机构认为虎照造假的话,需要还原造假现场和具体环节”。这一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它又违反常识。假如鉴定虎照为假,那么这个答案就只有这一个,但造假的路径可能有很多个,除非鉴定机构自己就是造假者,否则是不可能还原造假现场和具体环节。

现如今,人们都在看,想看相关部门和当事人究竟要把这只华南虎骑到哪儿去,如果不想骑了,又怎么从这只华南虎上下来。或许,这虎照章回小说还有下一个章回,再下下一个章回。不过我以为,这章回小说的素材已经足够了,情节也已经够曲折的了,还是尽早收尾的好。

人民时评:峰回路转的不只是“虎照事件”

2007年12月20日08: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不夸张地说,国家林业局让一波三折的“华南虎事件”有了一个新开始。

12月19日,似乎走入死胡同的“华南虎事件”峰回路转。国家林业局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一句“要求陕西省林业厅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并如实公布鉴定结果”,让期待已久的公众长舒了一口气。

国家林业局这鼎力一推,终于将讳莫如深的“虎照真伪”话题,正面挑明。两个多月公众质疑形成的巨大压力,变成查明真相的动力和魄力,这正是众所期待的“科学严谨态度”。

在即将送走2007年之际,拨云见日的“华南虎事件”令人深思――在信息充分涌流的网

络时代,在一个把“以人为本”确定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政府部门如何回应民意,是我们必须直面的时代新课题。

如果峰回路转的“虎照事件”,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真相,还催生这些深思与追问,那么两个多月的大众关注,就不只是信息时代的集体“打假”,而是文明社会的自我提升了。

与“虎照”几乎同时重新进入群众视野的,还有围绕厦门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PX项目之争。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公众质疑,当地政府部门变被动为主动,不仅邀请200名市民代表,面对面征询意见,更以“尊重民意、安定民心”的态度,创造更多沟通渠道。事实证明,正面回应并未消损政府形象,相反让公众体察了政府对民意的重视。

从民主管理国家、民主监督政务的角度讲,各级政府以包容的胸怀面对民间舆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公众质疑,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久前,中央政府对民众呼吁已久的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以及用问卷调查形式向社会征求意见,正是对民意的回应与尊重,“公众参与”也在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中得以实现。

当日益开放的社会使民意表达成为可能,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主动倾听民声,更要创造性地拓宽民意渠道,将“民意”与“决策”的关系纳入制度化的轨道,这样才能落实十七大精神,充分保障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知情权、监督权,使党和政府工作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令人动容的是,即使在“虎照事件”陷入僵局之时,众多网站的调查结果几乎无一例外地显示,大多数网友仍然坚信真相终将大白。这种可贵的“坚信”,体现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以及对政府的信心。公众的科学思想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最可宝贵的执政资源。保护和善用这些资源,对于各级政府部门而言,需要不独在中央政府的要求下,有“人民当家作主”与“执政为民”的理念,更能在现实中身体力行,找到载体。

2008年曙光在即,人们有理由期待。

人民时评:华南虎何以“跑”不过藏羚羊

2008年02月20日10: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果你是一位关注可可西里的读者,应该会看到过这张照片:青藏铁路上呼啸而过的火车与在铁路旱桥下奔跑而过的藏羚羊,同时出现在照相机的镜头中,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瞬间!

于是,这张照片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影响2006》年度新闻图片铜奖,作者也获得诸多殊荣……一切都很完美。

然而,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坐地铁的空闲,仔细观察这幅照片时,发现了拼接的破绽,于2月12日在网上予以揭露。

过了6天,《大庆晚报》为此公开道歉,因为这张图片出自该报摄影记者于2006年发表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一稿。为维护媒体的公信力,该记者被解聘,报社总编也提出引咎辞职。

这“藏羚羊假照片”的快速收场和令人首肯的处理,在当下却有了参照意义。

很容易联想到的,是华南虎照事件的进展。有人说,查证华南虎照的真伪过程,如看古典章回小说,常在紧要处卖个关子,几经波折,却依然扑朔迷离。

迄今为止,距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鉴定虎照(2007年12月9日),已有70多天。在公众的翘首期待中,节前陕西省林业厅终于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发表《致歉信》,检讨工作作风漂浮、工作纪律涣散,可绕了半天,没有一字涉及虎照真假,这样的致歉让人深为失望。而且,仅仅以“违反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进行检讨,也难以服众。我们拥有那么多的权威专家,也有不逊于国外同行的先进仪器,难道真的无法对一张照片的真伪做出鉴定吗?

大凡作假的东西出笼,必有其利益所在。该摄影记者合成这张“藏羚羊假照片”,仅仅如

他所说,是为了宣传保护藏羚羊吗?其真正目的,恐怕也难逃“名利”二字。连普通摄影者都能看出来的破绽,居然能逃过专家、学者的法眼!也许是有些媒体太缺乏这类照片了,竟粗疏到连藏羚羊生性胆小的常识也不顾了。

好在,如今拥有慧眼的英才遍地,假的终究是假的,难逃大众法眼。

何以“合成”的藏羚羊被识破后,事发地能如此迅速地认错、处置,而“华南虎”照片事件,在公众与国家相关部门千呼万唤之后,仍犹抱琵琶,不肯见光?

个中原因,恐怕是华南虎照的真伪,事涉更大的利益。如果虎照为真,那国家资金、外界投资、众多游客都会蜂拥而至,偏僻荒凉的山区,将立即成为炙手可热的福地,官员政绩突出自不待言。一旦虎照为假,不仅“华南虎经济”肯定落空,当地政府还可能背上造假之名,连带乌纱轻轻落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显然关系着诸多“利益”纠葛和“利害”关系。

然而,有些人机关算尽,却就是没有算计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社会诚信的得失。

看来,在今天,需要保护的不单单是藏羚羊、华南虎等野生动物,更有我们相关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诚信、良知和对公众的责任意识。

人民时评:华南虎事件从“真伪之辨”到“意义之争”

2007年12月04日16:0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扑朔迷离的“华南虎事件”在曲折之中,让人又有期待。

今天,人们虽然没有从刚刚结束的国家林业局新闻发布会获得关于“虎照真伪”的更新信息,但国家林业局发言人“每天也打开电脑查看这方面的报道”以及“已经注意到”互联网公布华南虎照片鉴定的消息”的表述,让人看到,公众关注的“虎照”事件,同样也在有关政府机构的“视野”之中。至于华南虎引发的“公众关注”,国家林业局并未视之为“没有意义的争论”,而是肯定为“一种文明的表现、一种进步的表现”——虽然发言人所指的“进步”,仅仅是指生态文明的进步,而并非政治文明的进步。

一心欲求“虎照真相”的公众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回答,并不足以释疑解惑。但当“虎照之争”已从“真伪”之争,上升到“意义”之争的时候,国家林业局“相信陕西省人民政府和陕西省林业厅会科学认真地对待公众质疑”的说法,更让人们对一直真相难明的“虎照”事件,产生了一种新的期待:希望地方政府部门的“科学认真”的态度,能够回应公众质疑,廓清笼罩于“虎照事件”的层层迷雾。

但在欣喜之余,我们还需要弄清什么叫“科学认真”地对待。

“科学认真”对待华南虎事件,第一要做的是划清“华南虎事件”的范围,确定华南虎的有无,与虎照的真假,是两个既互相联系,又彼此区别的“真相”,它们同属“华南虎事件”之中。

华南虎事件发生至今,已经变成了“两只老虎”,人们不仅关注那只出没在崇山峻岭中的野生虎的有无,更关注那只游荡在我们身边的“照片虎”的真伪。“我爱华南虎,更爱真理”,关于这两者的关系,以及关注“照片虎”的意义,已有无数人论述。当“虎照真假”不仅关涉政府公信力,也关乎公众知情权,“科学认真”地对待公众期待,“华南虎事件”不能仅仅考查于活体老虎,更要给出“虎照”的真相;即使华南虎确实存在,也不能回避公众对“照片虎”的追问。

“科学认真”对待华南虎事件,还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对“华南虎事件”的相关“责任”有更清晰的认识。

经过了四十多天的争论,“虎照事件”似乎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近日,六方专家称华南虎照片造假,但相关律师认为这样的鉴定没有法律效应。此前,国家林业局对于华南虎的行政复议要求给予了不受理决定书,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声明“行政行为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而陕西省林业厅的说法是,“照片之间引发的争议,不属于我厅的职责范围处理的事情,应该通过刑事调查等其他渠道解决。”

作为“虎照”的始作俑者,陕西省镇坪县林业局似乎是最有责任推进“虎照”鉴定进程的,虽然正如他们所言,他们不该是照片的直接鉴定者,但作为一级政府,作为“虎照”消息的发布者,面对如此众多的公众质疑,事关自身公信力,应该有责任催促有关部门或者第三方机构,作出明断真假的鉴定。但镇坪有关官员给出的回答是“这样的争论没有意义。”

没有鉴别虎照的权利,并不意味着没有推进虎照鉴定进程、查清真相的责任。实际上,当虎照演变为一个公众事件,从镇政府到省林业厅,都不再是局外人,他们的诚信和利益都与虎照紧紧捆绑在一起。由他们出面澄清事实真相,是公权力的义务。公众如同国家林业局一样,期待地方政府能够“科学认真”地对待公众的质疑,能够明确自己在“华南虎事件”中的“权利”和“责任”。

也许有人说,那么多国计民生的大事,区区照片真伪是小事一桩,何值如此大动干戈没完没了?

我们教育孩子都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为什么到成年人世界里,在谈论到政府责任时,反而忘记了“事必做于小”这些基本道理?我们生活在一个具体的世界,每个人都是通过一些具体而微的事情,感受公平与诚信,体会和谐与正义的。17大报告将小学生的书包写入其中而不以为小,中央政府“关注民生”的大政方针,更是建立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之上。当“虎照事件”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动用如此多的社会资源,当“华南虎事件”在演变过程,从最初的照片真伪之争,上升到对政府、专家、科研机构等方面诚信的怀疑,让人感到社会信任资源的被消解,我们有理由忧心“虎照事件”弥漫的不信任危机,可能造成的“社会之伤”,不仅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更是对我们这个行进在建设民主政治进程中的社会的挑战。

是以“科学认真”的态度,给“虎照事件”一个明明白白结局的时候了。

人民时评:华南虎事件,怎样才是对全国人民负责?

2007年11月30日00:5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事情真的被人们“不幸而言中”了。

“如果纠缠于外界的争论,这是对镇坪、对陕西乃至对全国人民的不负责任”。陕西省镇坪县林业局局长的最新表态,将40多天来备受关注的“虎照之辨”,上升到一个特别的高度——继续“虎照之辨”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不负责任。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虎照”的真伪,虽让当地政府身处舆论的风口浪尖,但面对外界疑虑,相关人士和相关部门,还是做出了种种积极应对,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众的知情范围。而今,按照镇坪官员的说法,他们不会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论上”了。

这样的说法,佐证了人们的担忧。曾经热情关注“真伪”的公众,在经过质疑、争辩、期待种种曲折的“情感历程”后,早有悲观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舆论压力的缓解,名噪一时的虎照事件也会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政府将不回应、不调查、不处理、不追究”。

其实,上级政府部门并非不调查、不回应,只不过调查和回应的,不是虎照的真假,而是华南虎的有无。就在不久前,国家林业局派出了10位专家赴陕西进行了10多天的第一阶段调查,确定20万平方公里范围,希望揭开“华南虎真相”。

遗憾的是,公众期望的真相,还不仅于此。在他们看来,科学意义上的“华南虎真相”自然十分必要,社会学意义上的“虎照真相”同样不容回避。“保护动物”和“实事求是”,既不矛盾,也不冲突。前者事关濒危动物保护,后者涉及政府部门公信力。因此,保护华南虎固然刻不容缓,但捍卫一级政府的诚信、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同样不容小觑。

有媒体称,虎照事件“真相虽然逼近,但却并未大白”。而真相所以能被如此“逼近”,是因为在过去40多天里,无数公众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追问。公众质疑政府部门的信息,不仅是在行使表达权和知情权,更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甚至决策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持续月余的虎照事件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它以公众参与的巨大激情,见证

了时代的进步:一个信息日趋多元化、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必须学会容纳多种声音。

这样充满热情的民意表达,如果换来的只是“争论毫无意义”,得到的只是“无言的结局”,不但真假虎照将永为悬念,更加受挫的,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损伤的是政府公信力。

公众是否关注公共事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能否充分行使表达权,保障参与权,捍卫知情权,落实监督权,关键在政府对每一个具体社会事务的处置态度。当虎照问题演变成公共事件,面对公众的疑惑,政府便无权保持沉默,有责任让公众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从这个意义上说,纠缠“虎照之辨”,并非没事找事。公众追问真相,政府给出真相,才能在捍卫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时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保护公众参与热情,重振政府公信力,才是真正对地方、对全国人民的“负责任”之举。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动物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动物 ------------------------------------------ 地球人的理想是人与自然界中其他生灵(包括动物)和谐共生。然而现实中人类却以主宰者自居,为了一己的私欲,奴役、羁绊、虐杀、狎玩、啖食、摧毁、灭绝着其他动物,以致弱小低级的生灵涂炭,珍稀野生动物濒危。让我们来看一看,在我国——— 扬子鳄濒危 扬子鳄濒临绝境的情况是很复杂的。人类对它的恐惧和厌恶只是一个原因,人类的贪婪和欲望所导致的“食肉寝皮”之举,也不难遏制。但自然生态的恶化,应该是一个物种的灭顶之灾。当然,如果和它的“同代人”恐龙相比,扬子鳄已属幸运。把这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叫“鳄鱼”,实在是民间的误读。但是,也就是这“鱼”性,或许正使它在恐龙灭绝的时候,游刃有余,得以躲过一劫。就这样,它们成为了江河湖泊沼泽滩地的寄居者。然而,前一劫躲过,后一劫就难逃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疯狂地挤压着扬子鳄们的栖息地,江河湖泊在被污染被填埋,湿地沼泽在大面积缩小。2001年8月29日《中国青年报》载文说:“扬子鳄在稻田和池塘间徘徊”,该文引用了著名动物保护学家约翰·瑟布贾森纳充满感情的描述:“它们是因为耕地的扩张而成为流亡者的。”“它们再也没有栖息地了。它们在一片又一片的耕地中徘徊,去寻找一块可以生活的地方,但它们自始至终都没找到过。它们很少能在野生环境下繁殖了。”据这篇文章说,扬子鳄的厄运开始于7000年前,人们将长江下游流域开发成世界上最早的几个粮食产区之一。其后,人口不断增长,扬子鳄赖以生存的湿地环境也随之变成了耕地和鱼塘。 有人偷着猎鹿 鹿以木本植物的枝、叶、幼芽、果实和草本植物等为食,吃饱了卧在树林中反刍休息,从不打扰人,又代表吉祥,按说人应当与他们和睦相处了吧,其实不然。以驼鹿为例:20世纪70年代调查,东北尚有18538只,到1987年再调查,就剩下1万只左右了。10年间减少了46.2%。野生梅花鹿在黑龙江消失近20年了,去年859农场在调查中才又发现了20只。当然鹿的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变化使其栖息地大大缩小;鹿在繁殖期受到干扰和寄生虫的侵害等都是原因,但被人类发现“鹿浑身都是宝”恐怕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中国人认为鹿茸可以补阴,鹿鞭可以壮阳,鹿角可作饰物,鹿皮可作服装,鹿肉更是美食,传统美味“八珍”之一的‘腥唇’就是鹿的下嘴唇,于是鹿就成了人的狩猎对象。从前曾有人主要以猎鹿谋生,在台湾还创下过“年产10万张鹿皮”纪录,使一个鹿种几乎消失。近年我国为了既保护野生鹿种,又能提高猎户们的生活水平,保证有关鹿产品的合法供应,大力发展了人工养殖鹿业,取得了很大成功,但距离使濒临灭绝的野生鹿种得到彻底保护,还有很大距离。原来靠猎鹿为生的人不猎鹿了,想偷猎发洋财的人却来了;没人公开猎鹿了,偷着干的却没断。前不久有新闻报道:广东湛江一个人抓到一只小梅花鹿,装在铁笼中运到海南去卖,那只小鹿在澄迈县白莲镇街上,当着围观的人,两眼流着泪水,撞向铁笼,“自杀”而亡,引得观看的人对卖鹿者大加责骂。

新闻评析角度

新闻评析角度 1、真实性分析 评价一篇新闻报道,内容就是否真实就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真实就是新闻的生命,就是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 2、新闻价值分析 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就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就是否新鲜,就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的重要性大小 善于从复杂的事实中瞧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写作的计划性与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3、主题分析 新闻主题就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就是记者认识与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就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体现。 主题就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就是否构成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主题就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针对性 主题就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4、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视角):新闻记者发现、挖掘与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与侧重点。 如何评析: 就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思想性的体现 就是否对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影响或指导意义就是否适合受众心理 5、表达方法分析 (1)叙述就是消息写作使用的主要表达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准确恰当、清楚明白、有条不紊。 (2)描写——着眼于“样子”;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分为人物、场景与细节描写。就是新闻素描、现场目击这类消息体裁的主要使用手法。 (3)说明: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有关背景资料进行介绍与解释,便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一般穿插在报道过程中。 (4)对比把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件或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或相映衬,明确就是非,表达主题思想。运用时应该恰当、鲜明、典型、有力。(5)设置悬念:做扣子、关子。在新闻作品中,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较为曲折或具有一定戏剧性,作者为增加可读性,趣味性,在作品中能够设置悬念,引起受众兴趣,然后再解释、解除悬念。悬念要与事实相关,做到简而精。 6、语言分析 新闻语言就是表达新闻事实的手段,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新闻报道要锤炼语言,准确地阐述事实,体现较高的美学价值。

华南虎看危机公关(公关学)

公共关系学期末论文 院系:文经学院文法系 班级:文新0911 姓名:杨婷惠 学号:2 内容摘要:华南虎事件简单地说就是一次极端的职能部门透支信用的事件,随着事态的发展,华南虎事件也开创了草根话语利用网络影响新闻事件进程的先例,这个持续了一年多的特殊而极端的案例,必将在中国的新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是新闻从业人员从业训练的最佳案例,还是中国行政体系研究媒体危机公关的最佳案例。它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特征,正在成为我们思考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华南虎政府危机公关评论 从“华南虎事件”对政府危机公关的启示2007年10月12日,当陕西省林业厅正式对外公布镇坪县猎人周正龙用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并兴奋地宣告失踪了20多年的野生华南虎重新被发现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消息会演化成2007年底最受公众关注的事件,并引发了网络和传统媒体的集体轰炸。 照片公布后,有网友对照片真伪提出质疑,随着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的介入,事件迅速升温,全国瞩目。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得傅德志教授为代表的“打虎派”和以陕西省林业厅新闻发言人为代表的“挺虎派”,纷纷寻找证据证明己方的观点。而国家林业局表示不对照片的真假做出评价。11月9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虎照,引发了又一轮争论。11月15日,四川攀枝花网友称发现虎照的原型年画。17日,东莞也发现了相同的年画,几乎压倒性地形成了“虎照造假”的结论。 “这是一张照片引发的血案。”著名危机公关专家游昌乔看玩笑地说。事实上,在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形象客观上已经受到了伤害。他认为,相关部门在“虎照事件”中面对危机时的表现,是“失败”和“尴尬”。 华南虎照真相公布之后,陕西省政府旋即召开了整风大会。陕西副省长赵正永在会上

广东省人文地理经济介绍(全)

省长:朱小丹 省会:广州市 省政府办公厅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5号 邮政编码:510031 省政府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f810948304.html, 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海岛面积1592.7平方公里,南临南海,大陆海岸线总长3368.1公里,岛屿众多。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2122公里长的珠江为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地理和自然状况 位置、范围和面积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ˊ~25°31ˊ和东经109°45ˊ~117°20ˊ之间。全省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5%;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全省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归沿岸国家管辖的规定,全省海域总面积41.9万平方公里。 地貌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还有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鸡岭等;丹霞山和粤西的湖光岩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沿海数量众多的优质沙滩以及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游资源。沿海沿河地区多为第四纪沉积层,是构成耕地资源的物质基础。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1)

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相同之处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都属于新闻写作的一种文体,一种表现形式。它们都遵循新闻写作的规律,符合新闻的要素,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有强烈的新闻性。都注重时效性,以当前重大的事件和社会问题为为主题;注重新奇性,要有新的角度,新的表现手法;都要以事实为基础,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此外,二者都是发表在报纸、电视广播或网络等新闻媒介上,并通过其将信息传达给受众 二、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虽具有以上众多的相同之处,但二者还是有较大的区别。弄清二者的区别,有助于以后新闻评论的写作。 1、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 新闻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信息,报道和评论作为新闻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但二者所提供的信息却不一样:报道提供的是事实信息,以事件为中心,基本上不掺杂记者的个人观点,注重客观公正,将事件原原本本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评论提供的是意见信息,以观点为中心,是作者本人或编辑部针对新闻事件所阐述的思想,注重深刻有力,将事件背后的社会原因、意义揭示出来。 2、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 新闻报道的体裁主要有消息、通讯,通常采用记叙的方式来讲清事实“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强调用事实说话,注重准确客观。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加深读者的理解。 3、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 新闻报道通过提供当前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变动的事实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发挥监测环境的功能。新闻评论则透过这些新闻事件来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本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使人们能理解造成这些事件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新闻报道一般是蜻蜓点水,表面信息,新闻评论则是深入本质,探究深层根源。 由于新闻报道主要是提供事实信息,一般是简单叙述事件发生的五要素,事件经过和各方反应,很少去探究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深度报道、调查报道除外),所以基本上是提供事件的表面信息。新闻评论由于多是专家学者或记者所撰写,注重从事件或问题入手去揭示事件或问题的一整条“生物链”,抓住事件的核心本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考角度。因此它的针对性更强,对社会的意义也更大。 除了以上几点主要的不同之处外,二者的区别还表现在版面篇幅、撰写人、表现手法、读者感受等方面。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知,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互相配合,紧密联系的。新闻报道是新闻评论的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深化,一个报道事实经过,一个揭示事实本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从而将信息完整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2019年热点新闻评论范文.doc

2019年热点新闻评论范文 篇一:热点新闻评论 张靓颖事件,讲真,你当个吃瓜群众就够了10.11 10月8日,媒体公布张靓颖和冯轲将于11月8日在意大利举行婚礼。次日,张靓颖妈妈张桂英公开对两人的婚姻表示反对。“漫漫十三年,终于等到你”,这对颇受争议的情侣眼看就要步入婚姻的殿堂,却在一天后就从幸福的云端跌入舆论的漩涡。 娱乐圈里,婚姻不被看好的明星夫妻不在少数,前有张晋蔡少芬,后有汪峰章子怡,如今又多了一对:冯轲张靓颖,但无论从反对声音的话题性还是严重性上来看,冯轲张靓颖这对都远远地超越了前两对。原因很简单,不同于其他不被粉丝或不被外界看好的明星夫妻,张靓颖和冯轲的婚姻,是由作为张靓颖唯一家人的张妈妈带头反对的,而且是以一种最为极端的方式——借助媒体发布反对冯张二人结婚的公开信。 在公开信中,张妈妈详述了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三: 一、女儿的婚讯自己通过媒体才知道; 二、冯轲违法变更公司股权剥夺女儿财产; 三、冯轲一直在欺骗靓颖不想女儿再错下去。 这封公开信一出,“张靓颖婚事遭母亲反对”事件立即占据微博热门话题榜首,参与话题讨论的人数不断增加,讨论的内容主要围绕在“冯轲是否是个渣男”以及“张母此举是否合适”。“微博娱乐”针对此事发起投票征集网友态度,以下是主要观点及网友的投票情况:

其中,支持张母者最多,达到近29%,支持冯轲者最少,只有1%,这样一边倒的结果在舆论热点事件中并不多见,这几年来也就在马蓉王宝强离婚事件里见过。 9日下午,张靓颖发微博回应此事,说明自己和母亲之间存在误会,冯轲并没有侵占其财产的行为,希望大家不要再参与议论其家务事。(图)随后,冯轲转发张靓颖微博,同时对“未告知张母婚讯”和“与前妻离婚时间”等作了解释,并表示愿意把所有财产转移到张靓颖名下。 回应并未使张母和网友满意,随着更多爆料的出现,事件还在不断发酵,真相也越发扑朔迷离。仅是目前,就已经出现“冯轲包养张靓颖粉丝yoyo”“冯轲对张靓颖洗脑控制”等,消息内容骇人听闻,但来源均无法核实。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所有新出现的消息都是明显有利于张母。当然,在真相尚未明晰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因此就说张母被全明星探利用炒作空穴来风的传闻,正如我们也无法肯定冯轲确实就是很多人口中侵吞财产骗取感情的渣男。 此刻,作为局外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做我们的吃瓜群众。不要以为吃瓜群众是好做的,事实上,一名合格的吃瓜群众要求可是很高的,最起码,你得警惕以下这三点 第一,面对事实不清争议极大的热点事件,轻易站队。 我们总是太轻易去选择立场:暴打女司机——男人打女人,谁对谁错,还用问么?官员轰记者——不用说,肯定是官员被记者挖出了黑幕恼羞成怒。此次的张靓颖事件也一样,虽然微博吵得沸沸扬扬,

2020高考语文社会热点最新预测:华南虎照片事件

2020高考语文社会热点最新预测:华南虎照片事件 一、背景资料 “华南虎”照片事件:2020年10月3日,中国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宣称于神洲湾拍摄到濒危动物野生华南虎的照片。陕西省林业厅于当月10号确认照片所拍确为华南虎。但照片公布后,照片和其中老虎的真实性受到了许多质疑。2020年11月,照片中的老虎被发现与一张年画上的老虎极为相似,而因该年画生产于2002年,照片中老虎的真实性受到了更多强烈质疑。但陕西省林业厅相关官员坚持照片老虎为真,引发网民和民众的强烈质疑,并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怀疑。2020年6月29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发布会通报周正龙所拍摄照片中“老虎”实为老虎纸画。 网络反应 网络上,亦有不少网民对此表示质疑,其后更创立新成语—“正龙拍虎”,意指某人在利益集团的驱使下做出的欺骗广大民众的行为且终沦为利益集团推脱责任的牺牲品。

二、语言运用: 1、盘点2020年的国内大事,看点多多。下面是一些热点新闻中的关键词: 华南虎汶川限塑令奥运山西矿难神七三聚氰胺 请人选两个词语,以“最让我”(遗憾、愤怒等情感)开头,对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做出简要评价。(6分) 示例:华南虎——最让我遗憾的词语。虽然无缘得见真正的华南虎是一种遗憾,但比这更让人遗憾的是整个闹剧使我们对社会的诚信与公正产生了怀疑。 1、(6分)参考答案: 汶川——最让我感动的词语。苍天无情人有情,无数个普通人用他们的热血、汗水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 限塑令——最让我欣慰的词语。在饱尝苦果之后,我们终于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并真正开始了行动。 奥运——最让我激动的词语。国人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中华健儿的热血最终铸就了辉煌。 山西矿难——最让我无奈的词语。本可避免的悲剧再一次上演,几百条鲜活的生命在滚滚而来的财富面前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神七——最让我振奋的词语。人类的智慧使我们朝着未知世界又前进了一步,我们的探索永不停息。 三聚氰胺——最让我愤怒的词语。在利益与道德的天平上,有些人又放错了砝码。(评分标准:每一句3分,评述得当2分,语言流畅1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5题。 从“虎照”事件中感受民意的力量 ①“虎照”事件高潮迭起,在众多“打虎派”的不懈努力之下,“虎照”为假的结论已经基本坐实,在此基础上的继续追问,将直指“虎照”出笼、鉴定、发布过程中的真相,并因此而揭示出真相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链条。 ②为“虎照”为假的结论钉上最后一颗钉子的,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数码影像鉴定中心邀请各相关领域专家做出的鉴定,和美国华裔“神探”李昌钰的“初步意见”。但

3华南虎踪梅花山

第3课:华南虎踪梅花山 教学目的: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各种生命共同生活的家园,人与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可是当今现状令人担忧,许多种类的珍稀动物由于人对环境的破坏和少数人的肆意捕杀而濒临灭绝,令人心痛。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意识,珍惜各种生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当绿色环境保护者。 教学准备:华南虎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出示:教师出示老虎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 1、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今天我们来了解华南虎。 2、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华南虎呢? 华南虎是现代虎的八个亚种之一,为中国特有,所以又称中国虎。原分布于华南、华中、华东、西南等广大地区。体型较小,尾较细短;毛较短;毛色较深;身上有黑色条纹,宽而密集,体侧常出现上下两纹相接连成的菱形纹;毛皮幅大艳丽;性格凶猛,动作敏捷。华南虎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然而今日,华南虎的分布范围日益缩小,存活数目极少,野外数量不过20只左右。目前,华南虎已被国际上列为世界最濒危和第一需要保护的物种。 二、阅读课文结合资料,深入了解华南虎。 1、结合图片描述华南虎的外形特征。 2、讨论交流华南虎的生活习性及分布状况。(分布于中国福建、湖南、广东和江西四省。近二十年来,除了在上述四省野外发现了一些“虎脚印”和“虎粪便”等踪迹外,未发现华南虎存在的直接证据。) 3、华南虎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⑴五十年代的捕杀和六十年代的“除害”运动。1956年冬,福建的部队和民兵捕杀了530只虎、豹。在这场运动中,江西的南昌、九江、吉安以及福州捕杀了150多只老虎。1959年冬,贵州有30多头虎、豹遭猎捕。1963年广东北部共捕杀了17只老虎,雷州半岛也有17只被捕杀。1953年至1963年,有一个专业打

【2019新闻时事评论10篇】2015年新闻时事评论的写法

【2019新闻时事评论10篇】2015年新闻时事评论的写法 【--其他祝福语】 时事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体裁。 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1、展开话题:说说你对这件事的观点。 2、分析这件事对社会、对人们、对自然等的影响。

3、提出建议或希望。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解说型评论性质功用分类,有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时事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需要文明回答的主要思想,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或网络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

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评论写得更好。

2020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

23救95值不值,总得有一些价值免于功利计算 为救95岁老太,23岁消防员火海牺牲――这条新闻再次让人们深切地意识到:奥特曼都是骗人的,消防员才是真英雄。5月2日凌晨,福建宁德一民房起火,火势猛烈,95岁老太被困。搜救过程中,墙体突然倒塌,消防战士姚为君被埋压,救出后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23岁。 年轻生命的牺牲让人无比痛惜,我比较反感媒体的这个标题:为救95岁老太,23岁消防员火海牺牲――这个议题预设着“23岁换95岁”的生命冲突,诱导出一个坏逻辑,让人们用年龄去衡量生命的价值,以功利主义的思维去评判这样做到底值不值。评论中一片争议,有人说,别怪我自私,我觉得英雄亏了。有人说,23岁大好的年华,也许他活着以后可以救更多人,对,我狭隘!有人说,也许是我太浅薄,不值,你的父母该是怎样地撕心裂肺。 想起30多前“大学生张华救掏粪老农而牺牲”引发的那场关于人生价值的大讨论,今天人们仍在讨论这样做值不值。这个时代的一大进步就表现在对生命的平等尊重上,虽然仍有人觉得不值,甚至痛骂支持救人者为“圣母婊”,但这种声音已经很边缘,主流观点是在批评这种“值不值”的坏议题,痛斥这个“用年龄衡量生命价值”的坏思维。 一个网友的留言赢得了很多人的点赞:如果非要从客观上分析救一个人是否值得,这是人类文明的倒退,生命不分老幼贵贱,或许这个年轻的生命本可以有几十年的大好时光,老人只有几年甚至几个月,如果因为这个放弃对生命的拯救,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是人性倒退的开始。 这就是现代文明,生命的平等尊重上而给予弱者更多的倾斜关怀。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人们不仅不会用高低、贵贱、长幼来衡量生命的价值,甚至会在面临决择时向弱者倾斜,保护老弱病残者。比如,身处困境,面临灾难时,会让老人孩子或妇女儿童先走,把生存机会让给他们。――从功利主义角度看,这好像毫无理性,是违反人类生存本能和进化论要求的,但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正表现在这种超越生存本能、超越丛林原则的精神进化上,不仅不会因为“老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能创造更多价值”而抛弃老人,在生命的价值次序上把他们排到最末端,而且会因为他们是弱者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格外的关怀。 普通人都有这样的文明自觉,更不用说一个以救人为职业天命的消防员。当一个消防员面对这样的场景,民房起火,火势猛烈,95岁老太被困――他首先考虑的肯定不是“里面是什么人”,而是“里面有没有人”,无论如何,一定要救人,没有什么财物比生命更宝贵。当他听说“里面是一个95岁的老人”时,我想,他是不会犹豫“救人值不值”的,不会把两个生命放在价值的天平上去衡量一下。他们的职业使命就是救人,这种职业本能早超过了人的生存本能和功利本能。知道里面是一个95岁的老人,他不仅不会考虑“万一牺牲了值不值”,而会考虑到这样的老人更缺乏自救能力,更需要争分夺秒的救援。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在一个消防员面前,这个生命的不等式不是一个问题,似乎无坚不摧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一败涂地。我理解当人们说“别怪我自私,我觉得英雄亏了”时的痛心和惋惜,这可能也正是英雄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原因――我们会用“亏不亏”来计算,但他们不会;我们也许会纠结和冲突,但他们永远不会给自己陷入这种纠结的机会,他们

从电影《大事件》看现代危机公关

香港著名导演杜琪峰执导的电影《大事件》,叙述的是因为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意外报道,引发了公众对香港警察能力的质疑,警方为挽回声誉,通过大众传媒表演的一场捉拿匪徒的“媒体秀”。 [电影回放] 一场警匪之间的街头枪战。 两名在街头执勤的香港巡警突然遭遇匪徒,当歹徒的枪口指着他们脑袋的时候,其中一位跪地举手求饶而保全了性命,另一位准备拔枪还击则被杀害,歹徒得以逃脱。这时,正在街头采访交通意外事件的电视记者捕捉到这一场景,几个小时之后,这样的画面就通过电视屏幕传遍香港千家万户,全港市民为之哗然。 大家似乎并不太注意以身殉职的警察,大概认为他的做法是理所应当,而把目光都投向了举手投降的警察。公众一般对常规报道熟视无睹,他们把注意力投射到突发的异常电视画面之上,而且会把异常无限放大为一种普遍性。因此,媒体为吸引公众视线也会对非常规事件青睐有加。一桩普通的警匪对峙事件变成了万众瞩目的“大事件”。市民乃至立法会议员强烈质疑警方保护市民的能力,“香港到底还安全吗?”他们通过媒体要求香港警务处长、保安局长、立法会回应这样的问题。 [点评] 政府对于这样有损公众形象的突发危机事件如何应对,是每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严肃面对、慎重考虑的问题。 现代民主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大众传媒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公众对现实的判断力。比如近期华南虎事件,因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大量参与,几乎改变了事件的进程,并将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产生持久的影响。当然,大众传媒对政府的形象塑造是双面的,为避免其负面影响,任何政府机构都要十分重视对传媒的引导,从而使公众舆论向有利于危机事件的顺利解决和重塑政府正面形象的方向发展。 下面我们跟随杜琪峰导演的摄像机镜头,来看看这部电影中的香港警方

最新新闻评论范文最新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新闻评论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评论范文 2018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一大早,位于三全路与丰庆路交叉口西南角的“羊肉哥全羊老店”里,本报持续关注的“羊肉哥”孙合理,已经和妻子刘晓爱及周口太康老家赶来的表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一年一度的派发爱心羊肉活动又要开始了。 “从2010年,我骑着三轮做生意向环卫工、残疾人、贫困家庭赠送烧饼夹羊肉串至今,派发爱心羊肉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8年,每年元旦和母亲节两个固定时间,派送羊肉累计超过2000斤,加上捐赠的现金,总价值将近10万元。”孙合理向前来采访的媒体介绍自己的公益历程。 上午9点整,孙合理夫妇将铁架子和长桌子搬到店外,并将一扇扇羊肉挂在铁钩上,然后进行分割。 一旁的小音箱播放着歌曲《爱的奉献》,在寒风中让人感到温暖。 今年和往年一样,派发110份新鲜羊肉,寓意一心一意。“这些羊肉都是山羊肉,专门从我太康老家采购的,吃的都是无添加的天然饲料,鲜美筋道而没有膻味,为的就是让大家吃上放心的羊肉。”孙合理对自己家的羊肉很有信心。 上午10点,集中派发的时间到了,不少环卫工、残疾人和低收入居民已经在现场聚齐。孙合理和表弟将羊肉分割并称重,刘晓爱负责装袋和分发,每份为一斤。 据一知情人称,其实孙合理去年从之前的小店搬到这里后,并没有赚到多少钱,现在还有外债没还清。 那么,孙合理为什么还要坚持做公益呢? 孙合理的母亲双目失明、双腿残疾且精神失常,父亲患肺癌病逝,无奈之下,他小小年纪就来到郑州打拼,最先是在一家饭店当学徒,学得一手烧烤羊肉的绝活。8年前,孙合理开始在陈寨花卉市场附近摆摊卖烧烤,其间,看到残疾人乞讨,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残疾的母亲,非常感慨,便将个人经历写到牌子上,挂到烧烤车上,遇到残疾人都会拿出烧饼和羊肉串让他们充饥。后来又扩大到关爱环卫工和其他困难群体。 当日,前来领取免费羊肉的残疾人等群体,还领到了爱心企业提供的每人一瓶补酒。 有人说他是做秀,孙合理:这个“秀”一定会做下去 “我到‘羊肉哥’的店里领羊肉已经是第四年了,这家的羊肉确实好吃,回去包饺子或者

华南虎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同步训练:第二十八课《华南虎》 一、下列加黑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铰()掉栅()栏胆怯()咆哮()()掠()过 劝yòu()抽chù()沟hè()不jī()斑lán() 二、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画线部分的文字内容。 1.(你)是屈辱的心灵在痛苦地颤抖吗() 2.恍惚之中听见一声声音大得惊人的咆哮() 3.有一个不受束缚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 4.我挤在声音零乱细碎的人群中() 三、填空、简答。 1.《华南虎》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是“________”诗派的重要成员,本诗作于________的特殊年代,作者采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借虎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诗中各形象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⑴观众: ⑵铁笼: ⑶“我”: 3.诗歌末段说:“我终于明白……”,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四、请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像,写一段话150字左右,来描写被困笼中的华南虎的心理活动(它回想着什么,愤恨些什么,向往些什么……) 五、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6题。 ⑴你的健壮的腿 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 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 全都是破碎的, 凝结着浓浓的鲜血! 你的趾爪 是被人捆绑着 活活地铰掉的吗 还是由于悲愤 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

(听说你的牙齿是被钢锯锯掉的) 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 我看见铁笼里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 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 ⑵我终于明白……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 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 和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1.“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中的“直挺挺”能否改成“笔直”为什么 2.“凝结着浓浓的鲜血”中“浓浓”一词能否省略为什么 3.诗句加括号的那句话能否省略为什么 4.第一节诗句内容可用第二节诗中的一个短语概括,这就是老虎具有。 5.“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这两句诗表明老虎面对困境做过无畏但却徒劳的反抗,但这“沟壑”为何让“我”感到“像闪电般刺眼”,以至于“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6.诗中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二)阅读下面选段,完成7-12题。 鹫峰鹦鹉(节选) 张抗抗 ⑴就在这时候,我忽然看见,那棵树的最顶端处,矗立着一片玉米穗大小、毛绒绒的绿叶,像是树王头上一顶绿色的王冠。 ⑵但那不是绿叶,而是一只大鸟。确切地说,是一只翠绿色的鹦鹉。 ⑶它的身子比起我们在花鸟市场的鸟笼里看到的鹦鹉,似乎更壮硕些。 ⑷然而,这只鹦鹉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却又实在太不像鹦鹉了。它高高地盘踞在古松的顶端,像一只老鹰一般,昂首挺胸,俯瞰众山,居高临下,目空一切。

新闻评论案例

关于5月3日成都暴打女司机事件的两篇评论 中青报:为暴打女司机叫好就是戾气弥漫的体现 5月3日下午,成都市锦江区某十字路口处,司机张某开车逼停女司机卢某,将其从驾驶室内暴力拉下车并拳打脚踢。张某称,卢女士的车子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变道,使她车内的孩子受到惊吓,因气不过,她随后一路尾随并实施殴打。卢女士表示,因自己对道路不太熟悉,确实在变道时突然点了一下刹车,但当时两车并没发生剐蹭,“根本没有想到这个男子会一路尾随并破口大骂,最后把我逼停把我从车里拉出来毒打。”(新华网5月4日) 无论就是知书达礼的小资,还就是风度翩翩的白领,当她们握紧方向盘时,都容易变得脾气火爆、乱飙脏话。这种通病在汽车社会见怪不怪,此即所谓“路怒症”。新闻中的男司机,无疑就是“路怒症”的典型患者。百度一下相关新闻报道,因“路怒症”滋生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在陕西西安,小车称公交车挡了路,两男子逼停公交车后上车暴打司机,司机的鼻梁骨被打断;在甘肃兰州,一辆奥迪车欲停在医院应急通道被阻拦,女司机下车用膝盖与高跟鞋狠撞狠踹保安…… 相比之下,成都这名男司机无疑更残暴更凶狠。瞧那视频,当事女子开车突然变道固然不对,好在并未造成任何剐蹭,该男子竟一路尾随直至将对方拉出暴打才解恨,可见该男子心胸何等狭窄,“路怒症”暴戾之气又严重到了何种程度。若说女子突然变道让男子车内的孩子受惊,她如此暴打陌生女子,这孩子又当有何观感? 诡异的就是,面对“有视频有真相”,居然还有很多网友无视暴行甚至为之叫好。有的说“这样的女司机就该教训一下,打得好”,有的说“打打让她长点记性也好,她活该”;更有甚者,叫嚣“女人就不应该拿驾照,开车上路就就是危险因素,就应该被打”。瞧到这些就是非不分、良莠不辨的评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不排除某些女司机确实开车技术欠佳,但所谓“马路杀手”真的全就是女司机不?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爆粗口……凡此种种,自认技术一流的男司机们哪一样少做了?

教育热点新闻及其评论

教育热点新闻及其评论 1.近日,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揭晓了当前上海高校教师“微博”使用情况的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在调研对象中,多数教师认为微博对于青年学生的影响主体是正面和积极的,主要观点在:“反映了大家渴望被关注的诉求”、“人际关系的延伸”、“渴望平等交流”、“打破了人与人交往的防备心理”,并且对微博的前景十分看好。 评论:微博最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渠道,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人们之间交流的责任。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十分方便的资源,它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倾诉情感的平台,也教会同学们“倾听”和感悟,思想情感的交流与碰撞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生活,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新生事物不可能完美,微博也不例外。在这样的“隐形”交流平台中一些过激的言语,甚至是腐朽的言论都可以豪不过滤地传达到每一位“织围脖”的人眼中。与网络一样,微博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是怎样使用,大多数学生都在使用微博,这是一个无法阻挡的趋势,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这把双刃剑。 2.郑州市民买得起房子,上不起幼儿园。 《入园难拷问教育预见性,老太太排队惊动中央领导》,成为网上的热点新闻。幼儿园开园在即,家长为孩子能园排起八天八夜的长队,其中竟有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就是她的照片惊动了中央领导,这也引出了一系列关于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评论:曾经家长们为让孩子们进入好的中学大学而烦心,如今幼儿园却成为众多家长心中的疙瘩。适龄的孩子多,而合适的幼儿园却无法满足需求,这样的尴尬处境着实令人烦心。就这样,幼儿园的学费水涨船高,一些“黑园”也应运而生。有人此时就提出,出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这学前是否也已应该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下,政府对“黑户”的转正问题应该予以足够重视。学前教育是孩子在外接受的第一任教育,不可轻视,因为它可能影响一个孩子长大后成为怎样的人。 3.辽宁省制订了《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试行)》的规章,其中明确公办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样要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这一行为。 评论:现在假期补课已成为一种风尚,家长似乎对老师开出的高昂的补课费毫不在意,一个劲儿地把孩子们塞进老师家或补习班。一方面,老师可利用工作之便赚一些外快,另一方面,家长高兴孩子与其他同学相比有补课的优势,可以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有谁考虑过孩子们的心情,当盼望的寒暑假到来时,却没有放松的机会,只有无止尽的课,无止尽的作业,无止尽的失望。这一制度的出台,无疑为孩子们卸下了肩上的一记重担,也为教育朝着更加持久,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中学老师拿刀砍伤小学校长 6月11日早晨9点左右,湖南省衡南县栗江镇隆市大泉完小发生一起恶性伤人案件,该小学校长王洁老师被隆市中学老师周海军拿刀砍伤,伤者被送往衡阳市急救,目前还在抢救之中,凶手昨天已被捉拿归案. 评论:本来这则新闻与教育本身并无多大关系,但它背后暗藏的深意却是可怕的,也是与教育息息相关的。试想,一个为人师表的人竟会不顾法度做出这等残忍之事,那他教出的学生在遇到同样的情况时,是否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人们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有其师是不是也必有其徒呢?现在我们都在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老师的素质是否也应该提高呢?偶说我们高度警惕

公关案例分析:传播的作用(以华南虎事件为例)

.以“华南虎照片事件”为例 事件简介 2007年10月12日,新华网发布消息称陕西镇平县农民周正龙在山上拍到了已在中国消失3O年的野生华南虎,并随文配发了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 这一消息当天即被各大新闻媒体转载报道,次日就有网友首次发帖对该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迅速引发更广泛的关注和怀疑。“华南虎照片事件”由此展开。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中,在各大网络社区、讨论区网民主要分为人数很少的“挺虎派”(代表之一为陕西省林业厅某官员)和人数众多的“打虎派”,就照片中的老虎是真是假这一焦点问题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激烈论争。 2007年10月15日,有网友从摄影专业技术角度分析得出照片中的华南虎为假的结论,顿时一片哗然,网上舆论纷纷指责造假者的恶劣行径。但“挺虎派”和“打虎派”互不相让,为护卫各自的观点,两派中均有代表“以人头担保”老虎的真或假,使论战日趋白热化,并引来国内各大新闻机构甚至国外媒体的关注、报道。11月16日,四川某网友暴料,称在自己家中发现了极似照片中华南虎的年画,有网民对该年画照片进行分析并得出周正龙的华南虎照片系以年画中的老虎为原型的伪造品的结论。12月2日,网易启用“六方专家组”对周正龙当时拍摄的全套华南虎照片进行技术鉴定,得出倾向于华南虎是假的结论。 苦等了8个月后,真相终于来临。2008年6月29日,陕西省政府的一场新闻发布会,披露了周正龙拍摄华南虎照片的过程,并且通报了华南虎事件13名责任人的处理情况。 事件分析 “华南虎照片事件”首先由主流网站(新华网)发布,但事件的扩大,却源于网民对虎照的质疑,到对事件背后体现的中国官僚体制问题、中国生态问题、中国新闻发布等问题的探讨。事件的影响也从网络媒体扩大到报纸、电视、广播等

中国华南虎的现状与保护

中国华南虎的现状与保护 中国是虎的发源地和分化中心,而仅仅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华南虎又是最古老的一支亚种,华南虎,是老虎最濒危的一种,过去曾广泛分布我国华南地区各省。目前可能在广东、福建、江西等边远的山区还有华南虎活动。数量不足 20 只。 与其他虎种相比,华南虎个头偏小,毛色略深,身上的虎纹宽一点,脖子和脸也长得稍微长一些。在虎的家族中,华南虎是同原始虎的虎骨特征最为接近的古老亚种。 性格孤独的华南虎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3—4岁就已经性成熟,孕期100—106天,每胎可产仔24只,一般寿命可达20年。 了解华南虎 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2001年,在联合国列出的640个濒危物种中,中国 就有156种,而华南虎则被列为 世界十大濒临灭绝动物之三。据 专家分析,目前中国野外残存的 华南虎仅二三十只,加上动物园 系统圈养的50多只,总数不超过 百只,比大熊猫更为稀少。 华南虎的现状 华南虎现在的状况不太清楚。仅仅40年以前中国还有4000多只华南虎,可是政府将它们称作为害兽,从那以后,华南虎就遭到了残忍的杀害。在1987年中国科学家考察后还报告在广东山界、湖南和江西还存有华南虎,在1990年又进行了一次考察证明在中国南部广东、湖南和福建省等11处原有华南虎的地

区已经见不到华南虎的踪迹了。1995年森林部的一条未经确认的报告说野生华南虎的数量已经不到20只了。 现在的情况是近20年间有关官员在中国任何地区都未曾看见一只华南虎。中国森林部列举出21个可能存有老虎的地区而且相信中国可能仍然有20 到30只野生的华南虎。最后一次发现华南虎是在十年,这说明华南虎是现存老虎中最稀有的了,也是最为临近于灭绝的了。 保护华南虎 中国启动拯救华南虎工程 华声报讯:中国特有、濒临灭绝的华南虎,从今天起有了一个繁衍子孙、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生活的安全新家园──中国龙岩梅花山华南虎园。这个虎园的正式开园,标志中国拯救华南虎进入实施阶段。 华南虎是哺乳动物中最凶猛骠悍的大型食肉性动物,历史上广泛分布华东、华南、西南等省区,50年代还有4000只。由于历史原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上过度的捕猎,目前中国的野生华南虎仅存20─30只左右,动物园圈养数也只有59只,被列为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首。 梅花山华南虎园地处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的国家级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250米,总面积7500亩。这里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山峦起伏,林竹丰茂,各种动植物资源多、数量大、相对湿度大,是华南虎理想的栖息地。 1990年,国家林业局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在闽、粤、赣、湘4省对华南虎资源进行调查后,专家们认为梅花山是“华南虎现存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近几年来,当地先后组织22批次华南虎野外活动跟踪调查,目击野生华南虎就有10次42人次。专家们还认为,华南虎不仅在梅花山保存下来,而且还在繁衍,说明这里很适合华南虎生存。 梅花山华南虎园是拯救华南虎工程的基地。据介绍,整个拯救工程将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建立中国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第二期,建立中国梅花山华南虎野化豢养基地;第三期,建立中国梅花山华南虎自然保护区。目前,虎园有6只3雄3雌、年龄在2至4岁的华南虎,它们分别是1998年9月和今年6月从江苏苏州、广西桂林引进的。这6只华南虎将在这里进行半野化、野化豢养,直至放归大自然,并在这里繁育后代,以恢复野生华南虎种群和数量。

时事新闻评论

时事新闻看点 愈演愈烈的中国“鬼城”现象 我们今天所提到的鬼城是一种形象化比喻,是房地产产业失衡所暴露的一重大问题。简单来讲,就是大量房屋闲置无人入住。 当今“鬼城”无非有三种情况:一、房子规模供过于求;二、房价居高不下,老百姓买不起房,尤其是青年人望房兴叹;三、房子已经出现滞销,继续卖地造房的趋势仍没有得到遏制。 纵观我们身边,人们在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不再一味的将钱存入银行,买房是比买车更迫切的任务。因为长期以来的发展态势表明,房价的涨幅肯定不会让你失望。一个小城市的新城区开发后,三年内可以每平米可以翻一番。青岛市区房价每平上万也很是正常,不加遏制,此后必将继续增长。早买早划算又成为一个共鸣。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承担的起这笔购房巨款。因此又出现了有的人没房住,买房的都是有房的、炒房的。有些新开发的楼盘十年内入住率不到40%。 我认为,要想解决中国鬼城现象,首先必须控制地方政府无序卖地的行为,把卖地规模降下来,把卖地许可权收回来,把地价控制下来;其次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房子的开发建设必须有相应的居民需求,增加经济适应房的建设。 “为”字怎写,考试怎考 对于北京市今年的一道中考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中考意外惊现笔画题——“为”字的笔画顺序,的确是难坏了很多考生。我给家人和很多同龄人出了这道题,结果几乎没人能完全正确书写。 应该来讲,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这道题的确不难,至少是在小学我们就有学过笔画,但是当时呢,大家并不重视,老师听写,也仅限于批改对错,不会去追究。但是虽然我没有赶上这道题,但是我庆幸自己曾经的一个习惯----生字不确定笔画前绝不会下笔。因为第一印象太重要了,错了以后不容易改过来。而对这个问题的争论点就在于这道题的价值在哪,应该说在这个提笔忘字的时代,能正确书写已是很好了,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从追求完美的角度,我觉得按照汉字的正确笔画书写,有一种协调的自然美感。而且,这道题也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学习的严谨与细致。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这道题是很有价值的。至少它是应考框框体系下的一个课外拓展,也说明,学习不只是有课本重点,它是方方面面,这也是我们应试教育下所缺少的一种学习精神。 关于高考取消文理分科 九月四日,高考取消文理分科的决定将在浙江、上海两地试点进行。从广度上来看,这无疑是给了考生更多的机会与选择,而且打破了过往的唯分数论。但是接下来问题来了,将综合素质测评成为一个重要指标,那么这杆秤该由谁来保证公平,认为因素所具有的主观性并非仅仅几个简单的指标就能够协调的。其次,对于英语考两次,机会多了但是差距则会更明显,而且难以避免刷分现象,所存在的重要性降低也是空穴来风,我们不能忘记此次改革或者说我们一直在改革中的教育是在努力与国际接轨。 除去语数英三大主科的考试,考生还将面临14门考试科目的检测,即使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