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乙酰基-5-取代吲哚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1-乙酰基-5-取代吲哚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1-乙酰基-5-取代吲哚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1-乙酰基-5-取代吲哚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手术导航系统

手术导航系统简介 ------Fluobeam系统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近红外激光器产生的激发光比白光具有更深的组织穿透性,即使更深层、更小的目标也能够检测到,而且细胞和组织的自发荧光在近红外波段最小,因此在检测复杂生物系统时,近红外染料能提供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近红外染料以及近红外成像成为了这一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新兴领域。而放射性核素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磁共振成像等成像设备不可能搬到外科手术室,而且这些成像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对医生和病人有一定的损害,近红外手术实时成像系统由其操作简单,无毒无害,移动灵活,经济等特点越来越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 1.肿瘤切除实时引导: 每年全球范围内都会有超过5百万的肿瘤患者进行了肿瘤外科切除手术,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案。可靠精确地手术切除可以挽救数以万计的患者生命。在肿瘤外科手术中,肿瘤识别、肿瘤切除边缘的确定和转移淋巴结的鉴别等是影响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1)肿瘤微小病灶的清除: 我们知道,对于恶性肿瘤,最彻底的治疗就是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但肿瘤摘除后极易发生术后转移,肿瘤细胞没有彻底摘除难辞其咎。特别是对于肿瘤大面积转移的病人,传统手术切除面积过大无法实施,以及肿瘤淋巴转移发生后,如何彻底清除微小的病灶。应用特异性结合肿瘤的荧光探针,可以清楚的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部位,为精准的肿瘤切除提供提供科学依据;荧光成像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肿瘤切除边缘的确定: 肿瘤切缘:原发灶切除后标本的边缘与癌组织间的镜下最短距离,它是评价肿瘤手术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使用近红外荧光染料特异性标记肿瘤部位后,可看出荧光信号在肿瘤边缘位较肿瘤中心有着更强的信号,可以清晰的指示肿瘤边界,和周边健康组织区分开来,之后的病理切片染色也正式了荧光指示部分的精确性,而在切缘部分并没有检测到肿瘤分子标记物,说明肿瘤也彻底清除。近红外荧光引导的肿瘤切除可以精准的确定肿瘤切缘,减小对健康组织的侵害,将患者的痛苦降至最低。 3)前哨淋巴结定位(Sentinel Lymph Node Mapping) 恶性肿瘤由于原发病灶很小,不易发现,但很早出现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SLN)的概念最早是由Cabanas于1977年提出来的。他在阴茎淋巴管造影时发现有一个(或几个)最先接受肿瘤区域淋巴引流,并最早发生肿瘤转移的特异淋巴结,将其命名为SLN。20世纪90年代,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乳腺组织具有类似的淋巴引流的解剖学特征。乳腺的淋巴液的引流具有特定的规律性,某区域的淋巴液首先引流到1个或少数特定区域的淋巴结,即SLN。在理论上SLN是暂时阻止癌细胞经淋巴转移的第一道屏障,也是乳腺癌淋巴引流区域发生转移的第一站。如果乳腺癌SLN无癌转移,在原发肿瘤引流区域中的其他淋巴

吲哚的合成-060117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吲哚的合成

目录 2. Fischer 吲哚合成 (2) 2.1 Fischer 吲哚合成反应示例 (2) 3. 从硝基苯的衍生物出发合成吲哚 (3) 3.1 邻甲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 (4) 3.1.1 邻甲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示例 (4) 3.2 邻甲酰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 (4) 3.1.2 邻甲酰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示例 (5) 3.3 邻氰甲酰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示例 (5) 3.4 邻乙烯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示例 (6) 3.5 邻位有氢的硝基苯衍生物直接用乙烯格氏试剂合成吲哚(Bartoli反应)示例7 4. 从苯胺的衍生物出发合成吲哚 (7) 4.1苯胺经佛克烷基化再还原关环合成吲哚 (7) 4.2 N-羟基苯胺DMAP催化下与丙炔酸酯缩合合成3-羧酸吲哚衍生物 (9) 4.3 Nenitzescu吲哚合成 (9) 5. 2-叠氮基-3-芳基丙烯酸酯环合合成2-羧酸吲哚衍生物 (10) 5.1 2-叠氮基-3-芳基丙烯酸酯环合合成2-羧酸吲哚衍生物示例 (11)

1. Introduction 吲哚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非常有效的药物中间体。已有不少相关综述报道其合成方法 1 。我们将一些常用的合成方法简单的列举了出来,供大家在合成此类化合物的时候参 考。 1 (a) G. W. Gribble, Contemp. Org. Synth., 1994, 145. (b) U. Pindur and R. Adam, J. Heterocycl. Chem., 1988, 25, 1. (c) C. J. Moody, Synlett , 1994, 681. (d) R. J. Sundberg, Indoles ,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CA, 1996. (e) T. L. Gilchrist ,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1999, 2849. (f) G. W. Gribble, J. Chem. Soc ., Perkin Trans. 1, 2000, 1045. 2. Fischer 吲哚合成 Fischer 吲哚合成法是一个常见的吲哚合成方法。通过苯腙在酸催化下加热重排消除一分子氨得到2-取代或3-取代吲哚衍生物。在实际操作中,常可以用醛或酮与等当量的苯肼在酸中加热回流得到苯腙,其在酸催化下立即进行重排、消除氨而得到吲哚化合物。常用的催化剂有氯化锌、三氟化硼、多聚磷酸等,常用的酸有AcOH , HCl, 三氟乙酸等。其机理大致如下: N H N R'R H + H 2H R N +R' NH 2H H N H R R' 2.1 Fischer 吲哚合成反应示例 Br NHNH 2.HCl + O N H Br 1 23 4-Bromophenylhydrazine hydrochloride 1 (21 g) was suspended in 150 mL of acetic acid, and the mixture was heated to reflux. Then a solution of cyclohexanone 2 (9.3 mL) in 10 mL of

眼科激光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眼科激光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节眼底病激光光凝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 【适应证】 1. 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 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4.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5. 有大面积视网膜无灌注区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禁忌证】 1. 全身情况不佳,血糖失控,肾功能衰竭。 2. 糖尿病黄斑病变。 3. 眼部缺血综合征 【术前准备】 1. 检査裸眼和矫正的远、近视力,以及眼压、角膜、瞳孔、前房、虹膜及晶状体。照彩色眼底像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进行视野、Amsler表、视网膜电流图、眼电图和暗适应等检査。

2. 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激光治疗的目的在于巩固或改善现有视力,降低恶化的危险,在治疗中与治疗后视力可能有波动、轻微眼痛。以后病情也可能复发,光凝后需定期复诊。患者同意后在知情书上签字。 3. 除外闭角型青光眼后滴用散瞳药,使瞳孔充分散大。 4. 将患者眼底血管造影图像投射到医师能看见的地方,以便医师做激光治疗时能够随时对照患者眼底与血管造影图像进行激光光凝。 5. 清洁和消毒所用接触镜。 6. 调试激光机。最常用的激光为氩离子激光、氩绿或蓝绿激光。 7. 安排好患者的体位,固定其头额。 【麻醉】 1. 眼球表面麻醉。 2. 合作差的患者可球旁注射2%利多卡因2-3ml。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让患者坐在激光机前,安置三面镜。 2. 嘱患者必须始终固视激光机上的注视灯。 3. 播散性光凝从视盘外1DD(视盘直径)至赤道附近的大宽环形区,保留视盘黄斑束与颞侧上、下血管弓之间的后极部不做光凝。视网膜光凝斑形成一椭圆形圈,距黄斑中心

单萜 吲哚生物碱的合成综述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概述 (3) 2.分类 (3) 2.1 单萜吲哚生物碱 (3) 2.1.1.重排单萜吲哚生物碱 (4) 2.1.2.非重排单萜吲哚生物碱 (5) 2.2双聚单萜吲哚生物碱 (5) 2.3与单萜吲哚碱相关的生物碱 (5) 3.单萜吲哚生物碱的化学合成 (7) 3.1柯南因-的士宁碱类的合成 (7) 3.1.1.士的宁的合成 (8) 3.1.2 最新的柯南因类生物碱的合成方法 (14) 3.2白坚木碱类 (16) 3.3双吲哚类生物碱的合成 (17) 3.3.1.长春碱的合成 (17) 3.3.2.马钱子碱的合成 (20) 3.3.2.1.Mangus,P.小组的合成策略 (20) 3.3.2.2.Overman小组的合成策略 (21) 3.3.2.3.Mori小组的合成策略 (22) 3.3.2.4.Tobru Fukuyama,小组的合成策略 (23) 3.4.灯台碱类 (24) 参考文献 (26)

摘要:生物碱是自然界中种类繁多且拥有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因为其显著的生物活性,近年来有关生物碱的研究异常活跃,这些研究在医学研究与生物化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生物碱中,单萜吲哚生物碱因其优异而广泛的生物活性又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类。本文综述了吲哚生物碱的分类和生物活性以及一些重要的单萜吲哚生物碱的合成,如柯南因-士的宁碱类、白坚木碱类、灯台碱类与长春碱、马钱子碱等重要双吲哚类生物碱的合成。并介绍了Mangus.P小组、Overman小组、Mori小组与Tobru Fukuyama小组的合成策略。

Abstract:Alkaloid compounds that are numerous in the nature have remarkable biological activities giving rise to the hyperactive studies of alkaloids in recent years. These studies have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medical research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 field .Among the alkaloids,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 is an significant one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and extensive biological activit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indole alkaloids and some important synthesis of 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s,such as Strychnine,Aspidosperma,Echitamine , vinblastine and Stychnine。Meanwhile,the synthesis strageties of Mangus.P、Overman、Mori and Tobru Fukuyama groups have been introduced.

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

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 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近视高发国家,而且我国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之间[8-10],呈现出 年轻化趋势。高度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已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高度近视的诊疗水平,使高度近视的防控工作引起广泛重视,特撰写此专家共识。1 高度近视的定义及分类高度近视是 指近视度数在-6.00 D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 本共识将高度近视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 其近视度数高, 但成年以后可趋于稳定, 并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 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 另一类是病理性近视, 表现为近视终 生进展, 可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 并伴有眼轴 不断地过度增长(> 26.5 mm)。2 高度近视的诊断2.1 症状[11] 2.1.1 单纯性高度近视的症状 (1)视力下降:大部分患者远视力下降的程度和视近清晰 的距离均与屈光度数有关, 近视度数越高, 远视力下降越明显, 视近清晰距离越近, 但矫正视力尚正常。 (2)飞蚊症:玻璃体变性、液化形成的漂浮物投影在视网 膜上引起黑影飘动的感觉, 似有蚊虫在眼前飞动, 可随年龄 增长而增多。

(3)视疲劳:多见于伴有散光、屈光参差的近视, 可表现为过度用眼后出现重影、闪光感、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部酸胀等。 2.1.2 病理性近视的症状在单纯性高度近视症状的基础上, 表现为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 (1)视力下降:病理性近视的裸眼远视力有较大损害, 近视力在出现眼底及晶状体并发症时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区别于单纯性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的屈光不正度数会随着病程进展不断加深, 矫正视力进行性下降。 (2)视物遮挡:病理性近视会出现相应的视野改变, 引起视物遮挡感。尤其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 可出现大片遮幕感。(3)视物变形:当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变性, 黄斑出血或黄斑裂孔时, 可出现视物变形。 (4)视物重影, 眼球转动受限:高度近视眼可发生固定性内斜视, 常表现为极度的内下斜视, 眼球转动受限。 (4)色觉异常:病理性近视可出现继发性色觉异常。常见有蓝色觉及黄色觉异常, 当病变累及黄斑部时, 可出现红色觉异常。 (5)光觉异常:病理性近视的光敏感性可能降低, 且较矫正视力更敏感。暗适应功能也可出现异常, 有不同程度的夜盲表现。 (6)对比敏感度下降:对比敏感度的下降可先于中心视力

异戊烯基化吲哚类生物碱的化学酶合成2009

ISS N 100727626C N 1123870ΠQ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 olecular Biology 2009年6月25(6):580~584 收稿日期:2008211205;接受日期:20092032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 o 130670019) 3 联系人 T el :010*********;E 2mail :liuxq @https://www.doczj.com/doc/f810380642.html, Received :N ovember 5,2008;Accepted :M arch 10,2009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 oundation of China (N o.30670019) 3 C orresponding author T el :010*********;E 2mail :liuxq @https://www.doczj.com/doc/f810380642.html, 异戊烯基化吲哚类生物碱的化学酶合成 王 璐1), 尹文兵2), 李书明2), 刘晓晴 1)3 (1)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048; 2) 马尔堡大学药物生物研究所,马尔堡 35037,德国) 摘要 异戊烯基化吲哚类生物碱广泛存在于麦角菌、青霉菌和曲霉菌中,具有一定的药理学活性, 与未异戊烯基化的前体在生物活性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曲霉菌中的某些异戊烯基化吲哚类生物碱具有抗癌活性,如烟曲霉毒素C (fumitrem orgin C )、tryprostatin B ,但其天然产量低且不易分离,利用化学酶合成法可很容易地将前体转化为异戊烯基化吲哚类生物碱.异戊烯基转移酶FtmPT 1对二甲丙烯基二磷酸(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 ,DMAPP )具有专一性,但可以接受不同的芳香族底物.早期研究发现,FtmPT 1能接受含色氨酸的不同环二肽为底物,但以cyclo 2L 2T rp 2L 2T yr 和cyclo 2L 2T rp 2L 2Phe 为底物时,酶的相对活性很低,其产物量少,无法用于合成产物.本实验通过优化酶反应条件来提高其产量.将已构建的含ftmPT 1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经Ni 2NT A 亲和柱纯化后用于酶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酶量(终浓度218μm ol ΠL )、延长培养时间(37℃,24h ),以cyclo 2L 2T rp 2 L 2T yr 和cyclo 2L 2T rp 2L 2Phe 为底物的酶反应产率分别达到4913%和2113%,产物经1H 2NMR 、1H 21 H 2C OSY 和ESI 2MS 鉴定,其结果与预期吻合.据检索,这2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cyclo 2C221′2DMA 2L 2T rp 2L 2T yr 和cyclo 2C221′2DMA 2L 2T rp 2L 2Phe.关键词 异戊烯基转移酶FtmPT 1;异戊烯基化吲哚类生物碱;化学酶合成中图分类号 Q81 Chemoenzymatic Synthesis of Prenylated I ndole Alkaloids W ANGLu 1),YI N Wen 2Bing 2),LI Shu 2Ming 2),LI U X iao 2Qing 1)3 (1)College o f Life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 sity ,Beijing 100048,China ; 2) Institut f ür Pharmazeutische Biologie ,Univer sity o f Marburg ,Marburg 35037,G ermany ) Abstract Different from the non 2prenylated precurs ors ,prenylated indole alkaloids produced by Claviceps ,Penicillium and Aspergillus strains exert diverse b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for exam ples ,fumitrem orgin C and tryprostatin B inhibit the growth of a number of tum or cell lines.H owever ,these com pounds are usually produced at low concentrations in the natural hosts ,thus limits their use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hem oenzymatic synthesis has recently been applied to s olve this problem.FtmPT 1,a prenyltrans ferase from Aspergillus f umigatus ,has a high specificity to 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 (DMAPP ),and is als o flexible to tryptophan 2containing cyclic dipeptides as the substrates.H owever ,the yields of FtmPT 1react with cyclo 2L 2T rp 2L 2T yr or cyclo 2L 2T rp 2L 2Phe was not su fficient for success ful production of prenylated com pounds in previous studies.In this paper ,by increasing the enzyme dose to 218μ m ol ΠL and extending the incubation time to 24hours ,the conversion rates of cyclo 2L 2T rp 2L 2T yr or cyclo 2L 2T rp 2L 2Phe to their prenylated derivatives was increased to 4913%and 2113%,respectively.1H 2NMR ,1H 21 H 2C OSY and ESI 2MS analyses con firmed that the products of the enzymatic reactions were cyclo 2C221′2DMA 2L 2T rp 2L 2T yr and cyclo 2C221′2DMA 2L 2T rp 2L 2Phe ,as expected.K ey w ords prenyltrans ferase FtmPT 1;prenylated indole alkaloids ;chem oenzymatic synthesis

201601107-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2.3要求修改

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测分析,随机分为亚甲蓝组、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分别为65例和95例。比较2组患者的检出成功率、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的检出成功率和准确性明显高于亚甲蓝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亚甲蓝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吲哚菁绿联合组检出的前哨淋巴结(2.9±0.9)枚/例明显多于亚甲蓝组组(1.9±0.5)枚/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进行吲哚菁绿检测降低假阴性率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吲哚菁绿;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Applicat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docyanine green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 Method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2013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16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ub methylene blue group, methylene blue and indocyanine green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65 cases and 95 cases. The detection success rate, accuracy and false negative rate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methylene blue + indocyanine green in the combined group detection success rate and accura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of methylene blue,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methylene blue + indocyanine green joint group of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methylene blue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Methylene blue + indocyanine green joint detection of sentinel lymph node (2.9 + 0.9) gold / cas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ethylene blue group (+ 1.9 0.5) pieces / cas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breast cancer sentinel lymph node indocyanine green test to reduce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and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level of breast cancer. Keywords: Indocyanine green; breast cancer; sentinel lymph node 腋窝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作为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在肿瘤转移时常首先受累,而腋窝SLN有无肿瘤转移理论上可以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况[1]。近些年,吲哚菁绿已逐渐被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160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情况汇总如下,目的在于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提高腋窝淋巴结检出率和准确性,同时降低假阴性率,可以有效的避免了部分患者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1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测分析,所有患者经空芯

【CN109824667A】一种合成吲哚并吲哚嗪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20629.7 (22)申请日 2019.04.20 (71)申请人 淮海工学院 地址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苍梧 路59号 (72)发明人 王启发 胡浩强 程青芳 王丹  苏欣宇 曹一鸣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621 代理人 段红玉 (51)Int.Cl. C07D 471/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合成吲哚并吲哚嗪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吲哚并吲哚嗪酮类 化合物的方法,该合成方法的反应式为: 所述反应式中,R 1、R 2为3-吲哚甲胺类化合物的 芳环上和氮原子上的基团;R 3为3-丁炔酸类化合 物三键上的基团;催化剂为乙酰丙酮金属络合 物,催化剂的通式为M(a ca c )2;离子液体为 [BMIm]X、[PMIm]X、[HMIm]X、[BMMIm]X、[BMMIm] BF 4、[EMIm]BF 4。该方法为吲哚并吲哚嗪酮类化 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高效的方法。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09824667 A 2019.05.31 C N 109824667 A

1.一种合成吲哚并吲哚嗪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合成方法的反应式为:所述反应式中,R 1为氢、卤素、C 1~C 6的烷基、C 1~C 4的卤代烷基、C 1~C 4的烷氧基;R 2为氢、C 1~C 4的烷基;R 3为氢、C 1~C 6的烷基、C 3~C 6的环烷基、芳基; 步骤为:将式(II)3-吲哚甲胺类化合物和式(III)化合物3-丁炔酸类化合物溶在离子液体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后处理后即制得式(I)化合物吲哚并吲哚嗪酮类化合物; 所述的步骤中的催化剂为乙酰丙酮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通式为M(acac)2,其中,M为Ni 2+、Cu 2+、Co 2+、Vo 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吲哚并吲哚嗪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中的催化剂用量为式(II)化合物物质的量的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吲哚并吲哚嗪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中的离子液体为[BMIm]X、[PMIm]X、[HMIm]X、[BMMIm]X、[EMIm]BF 4、[BMMIm]BF 4,其中,X为氯、溴、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吲哚并吲哚嗪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中的加热反应的温度为50~80℃。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 109824667 A

吲哚合成方法

吲哚一词来源于印度的英文单词(India ):在十六世纪从印度进口的蓝色染料被称作靛篮。将此染料化学降解可得到氧化的吲哚-吲哚酚和羟基吲哚。吲哚在1866年通过在锌粉作用下蒸馏羟基吲哚第一次被制备出来。 吲哚可能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杂环化合物。色氨酸是必需的氨基酸,也是大多数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它还可作为各种色胺、吲哚和2,3-二氢吲哚的生物合成前体。 2 N NH 2 在动物中,存在于血液中的5-羟基色胺(5-HT )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心血管和胃肠道中也起很大作用。结构类似的激素褪黑素被认为能控制生理功能的昼夜节律。 N NH 2 O H N H NHAc CH 3O 植物王国中色胺酸衍生物包括3-吲哚基乙酸,它是一种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激素;以及大量不同结构的二级代谢产物-吲哚类生物碱,这一类化合物由于其有效的生理活性被广泛作为药物使用。 吲哚的结构单元也大量出现在许多人工合成的药物中,如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的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止吐作用的5-HT 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等。 N CH 3CH 3O O Cl COOH N H O N N Me 由于吲哚在天然产物全合成和药物合成中的重要性,有机合成领域不断有大量关于吲哚环的全新合成方法和改进方法出现,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系统的合成框架,以下是一些目前可行的最重要的合成方法及示例。 1.通过醛和酮的苯腙的制备方法 (1) Fischer 合成法

Fischer吲哚合成法发明于1883年,利用苯腙在酸或Lewis酸催化下通过重排反应,亲核关环,再消除氨而形成吲哚环 N H N CH 3 Ph N H Ph 1 事实上,有时将醛或酮与苯肼在乙酸中一起加热即可发生“一锅煮”的反应2,生成的苯腙可不经分离直接发生重排反应。甲基苯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及三氯化磷都可有效地催化环化反应,有时在室温或更低的温度下反应也可进行3。苯环上的供电基能提高Fischer环化反应的速率,而吸电基则降低反应速率。但带有硝基的苯腙在合适的酸和反应条件下也可较好地发生反应,如甲苯与多聚磷酸的两相混合物4或三氟化硼的乙酸溶液5。多步Fischer反应的详细机理仍不能完全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最重要的一步碳碳键形成的反应是与Claisen 重排类似的电环化反应。 (2)Grandberg合成法 NHNH 2 Cl O EtOH/H 2 O,Reflux N H NH 2 6 2.通过邻-(2-氧代烷基)苯胺的制备方法(1)Reissert合成法 CH 3 NO 2(EtO C)/KOEt 2NO2 OK COOEt H/Pd N H COOEt 7 (2)Leimgruber-Batcho合成法 Leimgruber-Batcho合成法8是最广泛使用的新方法之一,其主要是利用芳环硝基邻位或吡啶α,β位9甲基的酸性与作为“一碳单位”的烯胺缩合而引入吲哚α-碳。该方法首先将邻硝基甲苯结构的底物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DMF-DMA)在DMF中加热回流(无须加碱)缩合形成烯胺中间体,然后将硝基还原,经过分子内关环形成吲哚环。据报道,三(1-派啶基)甲烷与双(二甲氨基)-叔丁氧基甲烷是比DMF-DMA更有效的“一碳单位”试剂10。

喹啉酮类化合物合成与应用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Reviews STUDIES ON QUINOLINEDIONE:SYNTHESIS, REACTIONS,AND APPLICATIONS Wafaa S.Hamama,Alaa El-Din E.Hassanien,and Hana?H.Zoorob Chemistry Department,Faculty of Science,Mansoura University, Mansoura,Egypt GRAPHICAL ABSTRACT Abstract In this account we present the rapidly expanding bibliography of published research concerning the progress in the area of quioline-2,4-dione chemistry,including synthetic strategies. Keywords Quinolone;reaction application;synthesis INTRODUCTION Quinolone derivative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class of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es that have with diverse useful bioactivities.They are widely used as key intermediat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some natural products and related structures. A broad number of fascinating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2-quinolinone derivatives.The quinolinone alkaloids isolated from the Rutaceae family of plants (Fig.1)have been shown to exhibit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properties. The corresponding compounds exhibit similar properties,such as antibacterial, antifungal,and antivirial.[1,2] On the basis of the biological evaluation,4-hydroxyquinolone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 because of their use as analgesics,dye stuffs,herbicides, orally active antagonists,and anti-in?ammatory,antiallergenic,antitubercular,and cardiovascular agents.[3–6] Received November 12,2013.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Wafaa S.Hamama,Chemistry Department,Faculty of Science, Mansoura University,El-Gomhoria Street,ET-35516Mansoura,Egypt.E-mail:wshamama@https://www.doczj.com/doc/f810380642.html,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1,44:1833–1858,2014 Copyright #Taylor &Francis Group,LLC ISSN:0039-7911print =1532-2432online DOI: 10.1080/00397911.2013.867352 1833

学习使我快乐

眼:眼球:眼球壁和眼内容物 眼附属器:眼睑(eye lids)、结膜(conjunctiva)、泪器(lacrimal apparatus)、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s)、眼眶(orbit)。 眼球:正常出生前后径约16mm,3岁时达到23mm。近视眼轴加长。 眼球壁:纤维层葡萄膜视网膜 纤维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角膜(cornea)巩膜(sclera)组成葡萄膜:富含色素和血管虹膜(iris) 睫状体(ciliary body) 脉络膜(choroid) 视网膜(retina):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层(光感受器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眼球内容物:房水(qpueous humor) 晶状体(lens) 玻璃体(vitreous body) 和角膜一起称为屈光介质 角膜:总屈光度43-48D 曲率半径前约7.8mm 后约6.8mm 上皮层:上皮细胞整齐排列,易与前弹力层分离,再生能力强 前弹力层:均质无细胞成分的透明膜无再生能力 实质层(基质层):胶原纤维束薄板组成角膜细胞和少数游走细胞并有黏蛋白和糖蛋白不可再生 后弹力层:透明均质膜可再生 内皮层:六角形扁平细胞具有一定的房水屏障功能不可再生

虹膜:基质层和色素上皮层构成 睫状体: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睫状肌由外侧纵行中间放射状和内侧的环形三组肌纤维构成纵行肌纤维分布达小梁网。睫状上皮细胞由外层色素上皮层和内层的无色素上皮层两层细胞组成。 脉络膜: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脉络膜上腔、大血管层、中血管层、毛细血管层、和玻璃膜玻璃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相连。 房水:由睫状体的睫状突无色素上皮细胞层产生后,入后房,经瞳孔进入前房,由前房角渗入巩膜静脉窦后汇入眼静脉。 晶状体:晶状体前囊,晶状体旧纤维形成的核,晶状体新纤维为晶状体皮质。晶状体后囊。晶状体囊为有弹性的均质膜。 角膜的代谢:营养主要依靠角膜缘毛细血管网、泪液和房水。能量由细胞内的线粒体提供。角膜上皮的创伤愈合通过角膜缘干细胞移行和增殖来王城, 巩膜的创伤愈合:浅表裂伤由巩膜表面形成的肉芽组织修复。全层裂伤则有巩膜、脉络膜组织共同修复。 眼内压: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降低可引起屈光改变、血-房水屏障破坏、白内障、黄斑和视盘水肿。眼压增高会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视盘改变。 房水生成的速率和排出的阻力以及上巩膜静脉压。 玻璃体: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没有再生能力,流失所造成的空隙只能由房水填充。

吲哚醌的合成及应用

吲哚醌的合成及应用

吲哚醌的合成及应用 摘要:吲哚醌是一种重要的天然产物,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吲哚醌的合成及在动和人体内作用于神经系统、单胺氧化酶、利钠肽以及其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吲哚醌;合成;应用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indoles hydroquinone Abstract:Isatin is all important versatile nature product,which is found in many propagations and human body,and itshows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Studies On the bioactivities of isatin on nervous system,monoamine oxidase,natri·uretic peptide and 80 on of human or rat were briefly reviewed and it’s synthesis . Key words:safin;synthesis ;application 吲哚醌(isatin),又名靛红,是一种重要的天然产物,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人体内。在爵床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a)Bremek)、十字花科植物菘蓝(1sat话indigoticaFort.)等植物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都发现有吲哚醌存在[1-3];长臂虾(Palaemonidae macrodactylus)的共生海洋细菌(Af.Terornonas sp.)也能产生吲哚醌,对病原真菌(Logaridium callinectes)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4];在人体器官、体液,尤其在脑内海马等部位有较高分布[5-6]。 吲哚醌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在抗肿瘤、抗病毒、神经保护等方面的活性非常有意义[7-9]。吲哚醌目前可以作为工业品大量合成,是相对较便宜的原料。其1,2,3位及苯环上可以发生多种类型的化学反应,为其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目前以吲哚醌为底物的有机合成或吲哚醌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活性的研究非常活跃[10-12]。本文拟总结近年来吲哚醌在动物和人体内作用于单胺氧化酶、利钠肽、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活性的研究进展。 一吲哚醌的应用 1 吲哚醌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吲哚醌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3]。脑内神经在铁离子的参与下是形成氧化自由基的主要场所,吲哚醌与组成脑内神经黑色素的基本单位结构相近,可能通过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和干扰铁离子的结合,从而起到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目前吲哚醌已经被开发为防治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14]。吲哚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还包括:镇静、抗焦虑、增加脑内5-HT、多巴水平等[15-17]。 研究还发现吲哚醌是内源性的紧张和焦虑的标记物。动物实验表明吲哚醌使动物产生类似焦虑的行为,并且在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下吲哚醌的水平会升高[18]。啮齿动物由吗啡、酒精、烟碱、劳拉西泮等成瘾性药物引起的焦虑能够使大脑的吲哚醌含量升高[19]。 Yumiko等[20]研究显示邻氯苯基哌嗪(m-CPP)能够引起尿液中吲哚醌含量明显提高。m—cPP的含量变化是与CRF分泌和交感神经元激活相关的。考虑到最近关于交感神经系统(SNS)在吲哚醌合成过程中作用的报道[21],可以认为交感神经元中的多巴(DOPA)在应激条件下被激活,从而促进了L.色氨酸的代谢,导致了吲哚醌合成的增加。 对大鼠急性应激(AS)条件下,不同性别、不同部位吲哚醌含量的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中吲哚醌含量雌性高于雄性;急性应激条件导致雄性心、脑、心脏、血浆中吲哚醌含量升高,而雌性脑部吲哚醌含量不升高;雄性不同部位吲哚醌含量升高的幅度均高于雌性;AS过后心脏和血浆中吲哚醌含量变化有相关性,而和脑部的吲哚醌含量没有相关性[22]。 Manjari[23]调查了279位怀孕的和未怀孕的妇女,用新血浆考的松来衡量应激的强度,并用HPLC法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