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一)

浅谈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一)

浅谈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一)
浅谈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一)

浅谈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一)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生命观教育内容与途径

论文摘要:人对生命的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因此,明确生命观的内容,在大学生中开展一定的以生命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他们如何通过社会实践去实现生命的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人的生命的产生有其特殊性,即人类个体生命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所谓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个生殖细胞(通常是精子和卵)的结合从而产生后代的方式”。有性生殖的好处在于它所提供的后代总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个体的重复性,永远保持着人类生命的生机与活力。因此人类个体生命总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无可替代”的具有唯一性的生命。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接班人和充满生机活力的群体,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而且更应该懂得珍惜和热爱生命,以及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主要表现

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采取的主要是应试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主要围绕升学而展开,基本上忽视了对生命本身的教育,偏离了人是教育的目的这一根本的指导思想,大学教育也是如此。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模式,主要分为公共课教育和专业课教育。而作为公共课教育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本应该承担起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任务,但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分注重政治陛和方向性,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的教育,这不能不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很大的遗感。正是因为这一教育内容的缺乏,导致了大学生生命观的缺乏,从而造成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由于生命观教育的缺乏所导致的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主要表现有:

一是忽视了生命存在的基础性价值。人的生命是特殊的存在,具有特殊的存在价值。这种特殊的存在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生命相对于其他非人类生命而言具有特殊的价值,就是人具有其他生物所没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二是人类个体相对于人类其他个体而言,生命存在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所有人类的个体生命都是地球上唯一存在的个体,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和敬畏生命,因为这是个体用生命去创造所有可能性的基础。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缺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认识不到生命存在的基础性价值,因而导致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大学生自杀和杀人事件。无论是自杀还是杀人,都是漠视生命存在的表现,都是否定生命存在基础性价值的表现。

二是忽视了生命实现的创造性价值。认识到生命具有存在性价值只是理解了生命的最基本层面。如果仅仅把生命理解为存在性价值,则人类的生命就和其他动物的生命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因为任何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我国高校扩招所导致的教育产业化使大学生群体空前膨胀,相当多的大学生丧失了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整天沉溺在网络游戏、恋爱和赚钱之中,思想颓废、不思进取,不断在浪费宝贵的生命。他们没有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存在,而更重要的是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也就是说,生命更高的、更大的价值在于:以保存和珍惜生命为基础,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生命的价值。所以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可以创造出远远大于生命本身的价值。

三是忽视了生命本身的超越性价值。人的生命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超越生命本身的能力。生命正是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体现其价值的,这也是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动物的生命是既定的,它们无法完成对自身的超越;而人的生命是未定的,其本质具有超越性。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看不到生命的创造性和超越性,他们或是被动享受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简单地重复生命消费活动;或是以一种经验的方式重复生命的其他活动。没有了超越本性的生命,不仅导致个人无法超越自己,更为重要的是,也使社会的发展受到影响。

四是忽视生命意识对行为的指导性作用。生命意识是对生命认识的自觉,是对生命的体认和感悟。生命意识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缺乏生命意识,就认识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不会去热爱和珍惜生命,也就不会理解生命的超越本性。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生命观教育所导致的生命意识淡薄现象非常普遍。一是表现在有部分大学生因为恋爱受挫、成绩不好等简单的事情而选择自杀来解决问题;二是有少数大学生因为一些小事而伤害甚至杀死其他的同学或老师,比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同学的事件及中国政法大学程春明副教授被学生杀死在课堂上等,都反映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漠,从而无法正确指导自己生命中的行为。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处在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个时期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将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生命观又是大学生个体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内容。缺乏生命观或者具有不正确的生命观,会使大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严重制约和影响大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品质的实现。另外,生命观教育还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大学生生命观缺乏的现状,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优势,在大学中开展生命观内容的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1.生命存在观教育。马克思说过,“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有生命个体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而个体只有首先保持有生命的存在,才能在社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体现生命的社会性意义。因此大学生首先要树立生命存在观,充分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学会有意识地有效地保存自己的生命,学会热爱和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存在。“每一个存在者都满足于自身。没有一个存在者会否定自.己,会否定自己的本质性;没有一个存在者对自身来说是有限的。”人不仅有保存生命的强烈欲望,并且生命还有朝向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会在生命历程中不断扩充其内涵。大学生应该把保存生命作为自己人生的基础性价值,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充实生命的存在内涵。

2.生命独特观教育。人类生命是自然界伟大的奇迹。人的生命既有相对于动物生命而言的独特性,又有相对于他人生命而言的独特性。生命独特观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生命现象对非生命现象的独特性。生命现象的出现是物质世界演化的奇迹,是对非生命现象存在方式的根本性超越。二是人类生命对其他生命的特殊性。马克思曾经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而动物则是无意识的个体存在物;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事物的存在并能改造他物,而其他生命则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只能适应环境。三是人类个体相对于其他人类个体生命的独特性。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生命无论从肉体到精神都有不同于其他生命的特殊性。大学生要学会理解人类及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敬畏人类生命。如果大学生缺乏生命独特观,就会忽视人类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也就无法理解生命在展开和实现过程中的精彩。

3.生命品质观教育。个体生命虽有其独特性,但独特性却不是它的最主要的存在方式。“每一种生命都十分脆弱,当它的生存之境突变之时;每一种生命又可以是相当强大,那是它依存于和谐的生存之间。”所以生命在存在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变异性。生命品质的高低取决于个体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一个怎样的位置。大学生怎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生命的内涵;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社会中,通过社会实现生命的价值,不应该把自己的生命封闭在自我的狭小天地。生命只有融人社会,在生命的相互依存中才能变得强大。当生命从社会和他人那里获得支持的时候,就具备了提高生命品质、创造生命基础的前提和基础。

生命教育论文

自我成长史及对生命的思考 姓名:曾倩媚班级:学号:授课老师:罗玉香成绩: 1.自我成长史 1)我是谁? 对自己成长经历和成长过程的描述,你的家人如何?他们之间及你和他们的关系怎样? 2)我爱什么? 你的偶像是谁?你欣赏他什末状态和心理品质?你从他的经历中得到什末启发? 3)我讨厌什么? 最黑暗的时候是怎样的? 4)我想做什么? 你有什么纠结的事未了吗? 5)我需要什么? 你目前的状态怎样? 6)我怕失去什么? 你对未来3年及20年各有如何预测和期待?你70岁时会是怎样的状态? 7)我的特点: 我最引为自豪的是 我最吸引他人的是 我的五大优点是 我的五个弱点是 8)我的基本人生观: 我的基本的观点是人要获得幸福,我们做一切事情为了幸福,所以我不会为了某个外在目的而去牺牲幸福.人只能活一次,人生只有几十年,一定要活得开开心心,千万别活得太累,因为,我们会死很久很久。在精神上得到自己的一片净土,得到自我的认可,让灵魂得到永恒。 2.生命的思考 自从上了《生命教育》这节课后,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其实,生命是很圣神的。从我们诞生的那天起,我们各自是一个生命存在这个世界上。著名哲学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生命,一个多么神奇的东西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逐渐经历人生的五块金牌: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最后寿终正寝,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以前,我一听到生孩子,就毛骨悚然。但自从上了这节课后,觉得生孩子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这意味着生命的延续。从而,又突出了天下所有母亲的伟大。现在,我觉得生孩子是一件多么神圣而又伟大的事情,没有了以前的恐惧。生孩子意味着新生命的诞生。怀孕,生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事情,而正是这普通,使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历经风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陇东学院校本部和新校区所有学生采取分年级整体随机概率抽取法,抽取275名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合心理学中的访谈法、文献法、统计法等,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6.0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量化,以便了解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择偶观和性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择偶观;性观念 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中较高层次的文化群体,其恋爱观、择偶观、性观念都有明显的变化。观念的转变、宽松的环境、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谐的氛围,使大学生的恋爱方式和婚恋观念日渐开放,据不完全统计,一些男女学生比例接近的学校,恋爱率高达80%~90%。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及变化,本次调查参考胡利人等编制的婚恋观调查表编制问卷,设置3个相关部分,即恋爱观、择偶观及性观念,对陇东学院大学生的恋爱观、择偶观及性观念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对陇东学院在校生的恋爱观、择偶观、性观念作初步扫描,为高校性知识课程的开设提供客观依据。 1问卷设计本次调查问卷参考胡利人等编制的婚恋观调查表编制问卷,该问卷共33道题,最后2道题分别是男女选做题。内容包括大学生恋爱观、择偶观、性观念3个部分,各部分设置了数目不等的小题。

2调查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考虑到本次调查的现实意义和各院系男女人数的差别,我们对陇东学院校本部和新校区15个院系的本、专科学生进行随机调查,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5份,收回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97.45%。其中男生91人,占33.96%,女生177人,占66.04%;大一86人,大二75人,大三51人,大四56人;文科128人,理科140人,理科生略多于文科生;来自城市41人,乡镇75人,农村152人,农村学生占多数;独生子女24人,非独生子女244人;年龄17~20岁53人,21~24岁206人,25~27岁9人;专科生23人,本科生245人。 3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文献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及统计法,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获得数据后,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6.0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χ2检验,以提高本次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明晰度。 4调查结果分析 4.1恋爱观从调查结果可知,对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持肯定态度,选择“正确引导”和“任其发展”的学生占93.66%,男生和女生的观点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选择“任其发展”的比例大于女生,而女生选择“正确引导”的比例大于男生。总体而言,选择“正确引导”的学生为80.60%,大于选择“任

中学生命教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f78803159.html, 中学生命教育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生命教育论文选题参考 1、初级中学生命教育研究 2、河北省中学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3、生命境界真善美——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美国中学生命教育的组织实施及其启示研究 5、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学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探析 6、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试论中学生生命教育 7、香港中学生命教育对内地中学的启示及其对策研究 8、体验式教学法在中学生生命教育中的运用 9、生命礼赞——天津市汇森中学生命教育特色办学侧记 10、加强生命健康教育,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对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11、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12、中学生命教育探究 13、城市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学理分析 14、中学生生命教育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5、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 16、当代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17、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以河南省三所中学为例 18、中学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设计 19、近十年来中国大陆中学生命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https://www.doczj.com/doc/f78803159.html, 20、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合一——关注中学生命教育 二、中学生命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1、农村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中学生生命教育摭谈 3、中学生生命教育之我见 4、中学生命教育浅析 5、当代中学生生命教育问题探析 6、加强中学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探究 7、关于中学生命教育的思考 8、中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9、审美教育与中学生生命教育 10、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11、中学生生命教育论 12、教育,让生命在场--龙市中学生命教育探索与实践 13、用多彩的艺术手段让学生享受生命的高级乐趣——重庆市华蓥中学生命教育特色研究 14、让每个学生绽放生命的光彩——记鸡西市第九中学生命教育 15、让校园焕发生命的气息——大连市第八十中学生命教育下德育工作的实践 16、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及启示 17、中学生命教育论 18、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教与学中绽放爱的光芒——记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生命教育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论文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论文 1生命教育中的目的观 2生命教育中的学生观 3生命教育中的教师观 4生命教育中的课程观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感悟都需要通过课程来完成,因此教育过程中课程的设计是否合理、课程内容 能否体现出与生活以及生命的联系,世界影响着学生能否对生命真 谛做出良好的感悟。因此,在教育理念的创新中,学校以及教师应 当以推动学生感悟生命真谛为出发点来对课程进行设计。良好的课 程设计应当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满足学生在生命发展过 程中的追求。同时,课程内容要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这要求教育 内容需要体现出与生活的联系,并体现出对社会、对学生特点的适 应性以及时代气息,即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学术性、知识性以及科学性,同时也要重视教育的发展性、生活型、实践性以及人文性,从而为学生基本素质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构建 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生生命意义的生成。另外,在教育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应当重视构建综合额课程,综合课程的特点应当 体现为课程内容取材于生活,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来突显 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对学生所具有的自由创造精神进行 良好的培养,并使学生在接受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内容来体 会到教育对生命的重视,并体会到教育与生命的融合。 5生命教育中的教学观 6生命教育中的评价观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工作中,学校以及教师都强调对学生所开展的选拔与甄别,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主体地位被忽略,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相对单一,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关

注,对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认知能力 的发展欠缺了解与重视。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教育评价中的学生 出于被动的地位,对于学习工作只能够机械完成,并且仅仅将考试 分数当做对学生做出衡量的唯一标准,所以,学生已经被标准化与 固定化,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生命力所具有的活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发挥以及培养。针对这种情况,在当代教育过程中,教育评价 需要突显出对学生发展的引导性,从学生的生命发展需求出发来对 学生的发展目标作出规划。这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 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知识水平和治理的发展,同时要重视培养学 生的纯洁心灵、健康体魄、豁达态度等良好的品质,从而打破传统 教育评价中静态、固定的模式,并对学生的发展潜能进行激发与挖掘。同时,教育评价要体现出对生命个性特性的尊重,如学生生理、认知水平、认知能力、情绪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从而确 保教育评价的公平性,并推动学生获得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 1生命教育语境下体育教学的主要功能 1.1体育教学带来的本位功能 1.2体育教学带来的延伸功能 2体育教学的价值 2.1建国初期和教育体制改革初 2.2我国体育教学中的两种价值观 3体育教学的导向 3.1体育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导向 3.2体育教学中的可操作导向 在如今体育百花齐放的形势之下,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项目几乎成了每一所学校的难题。想要激烈活泼,又担心学生会在运动 过程中伤害身体;想要简单安全,往往又无法激起学生们对体育的激情。所以,有些学校为了投机取巧,便将可实际操作的体育变成了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几乎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生涯中都会领到厚厚的

生命教育论文

学校生命教育论文_生命教育论文 《学校德育教育应重视生命教育》 【摘要】本文就学校德育应重视生命教育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生命教育: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重要 的实施者,也应引起反思。 【关键词】教育德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应当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理解生命,丰富心灵,坚定信念。在教学中思想品德课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 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努力追求 一种充满生命体验、感悟生命意义的教学新境界。 一、生命教育: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 生命教育就是指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 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 然而,现实教育却不知不觉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趋向,遮蔽了塑造人 心灵的真谛: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对实用技术的向往。其结果是使 本来应当促进学生生命完善和人性丰富的教育,变成了压抑学生个性、禁锢学生精神世界的机械训练。在近几年的教育又提出了“以 人为本”、“尊重生命”全新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生命意识的缺 失现象,在学校中开展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命教育 的内涵和外延急需拓宽。生命教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生,而应该 成为全民教育、全社会教育。 有这样几则案例: 一个小学生给自己的父母的一份遗书这样写到“敬爱的父母:您们好!我十分感谢12年来对我的养育,可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我只

有一死,因为作业太多。”一名年仅12岁的女学生在留下这样一份 遗书后,自缢身亡。 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自杀的…… 什么让孩子不想活?有专家分析,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 渐突出,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负担重、独生 子女和单亲家庭及感情问题。 从这些中小学生自杀事件折射出一个问题――独生子女教育真令人担忧。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 一任老师,首先是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太高,制订的目标不切实际。如果孩子 在学习上,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就轻则喝斥,重则打骂,给孩子 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2、家长过度娇惯孩子。这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性的主 要根源。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情感脆弱,承受能力差,这种 孩子特别容易两极分化,或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或过度自卑。在生 活中遇到一点现实打击,就会想不通,以自杀、自残、报复等过激 行为进行自我否定。 3、家长与孩子缺乏交流。一些家长总是居高临下,孩子有心里 话从不敢向家长诉说,家长也无从知晓孩子心里想什么,需求什么。 4、家长对孩子缺乏赏识。看见的只是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话 语常带讥讽,使孩子丧失自信心。 5、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产品,孩子既不敢怒又不敢言, 个性压抑心理产生畸变。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生活习惯等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家长,应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总结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报告总结

大学生恋爱调查问卷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她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她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如果她们能理智地对待爱情,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家长,老师们便能够放心地让她们在大学这片蓝天上自由飞翔。 当代大学生面对爱情少了以往的矜持和羞涩,更多的表现出对爱情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大学生谈恋爱,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分析调查结果分析 【正文】 一,调查概述:此次调查针对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全体学生,共发出问卷50份,收回5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男31人,女生19人,男生占62%,女生占38%.此次调查主要涉及性别比例,调查内容主要分为恋爱对大学生来说的必要性分析,大学生的恋爱原因分析,恋爱的心态分析,恋爱中付钱问题的分析,恋爱对学业的分析,恋爱对自己心理影响的分析,学校对恋爱的影响的分析,恋爱同居问题的分析还有对于恋爱出轨问题的分析等几大板块。涉及的问题较广。因此,本次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了我校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引起的问题,能够为当代

的大学生提供更有建设性的信息,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恋爱。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恋爱的选修与必修性: 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必修课选修课 必修课 调查显示,92.5 %的人认为恋爱对大学生来说是必修课,赞成大学生谈恋爱,71.7%的人认为是选修课。总体答案不够集中,表现出大学生爱情观比较矛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恋爱观认识的不断提升,但仍有小部分人对恋爱的态度上存在不足。 2. 恋爱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婚恋观的意义

大学生的婚恋观的意义(导言)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意义: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入与系统地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伦理学研究的不足。 从现实意义上说,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克服情感上的迷茫和困惑,规范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价值冲突的现状及其变化态势,反思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情爱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实施相关的教育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方式 现实中问卷调查、网页调查 调查时间 2012年8月,也就是金工实习结束到开学期间。 调查地点 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互联网调查网站(调研宝、第一调查网和调查派)。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综述

北京教育·德育2010.11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健康、安全、价值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目前一些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淡漠,不尊重生命、不爱护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不容忽视。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离不开对学生进行生命观的教育。科学系统的生命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途径、新视角。本文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生命观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梳理和总结。 一、国外生命观教育现状 国外关于生命观教育问题研究的学科有许多不同名称,如、“生死学”、“生死哲学”、“死亡学”、“死亡文化学”等,开展生命观教育的课程也多是从死亡教育角度展开。国外相关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库伯勒·罗斯(KublerRoss)、赫曼、波伊曼(LoiusPPojman)等人。库伯勒·罗斯的代表性著作为《论死亡与濒死》,该书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临终心理5阶段理论,即当一个人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或疾病发展到晚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其心理发展大致经历5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1959年,心理学家赫曼出版了《死亡的意义》,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代表性的死亡学著作。美国学者波伊曼的代表著作为《生与死—— —现代道德困境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曾风靡欧美,该书从哲学、社会、伦理等角度为读者提供了人类关于“生与死”问题的精辟见解,试图使人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做出更为深层的透析与反思,进而淬炼出正确的人生观。波伊曼用伦理视角,以道德思维论述了生命尊严的观念、自杀、安乐死、堕胎、死刑、动物权利以及战争,他提出两个观点:一是道德的存在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道德规范必须能够保障人和动物的生命,反对道德相对论,赞成具有广泛基础的道德原则;二是生命品质的原则应该超越生命尊严的原则,绝对的生命尊严是不切实际的,生命数量比不上生命品质。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一批有识之士通过撰文和著书的方式推行了一次“死亡觉醒运动”,其中最突出的主题是“死亡焦虑”。与此同时,第一个生命观教育课程出现于美国。美国从上世纪20年代的探索期走入发展期,70年代进入普遍期。1977年,美国创刊了《死亡教育》杂志。1974年,全美大学学院设有“死亡与死亡过程”等课程的已达165所,开设有关死亡观教育课程的中学已达1,100所以上。1975年一项调查说明,全美至少有41家医学院开设有关死亡观教育的正式训练课程。[1]据1985年调查,美国已有61%的大学开设了“死亡教育”专题课,1987年,全美的85%的药剂系和126个医学院,396个护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历史 与现状综述 ◆李芳李洋孙莹炜 理论经纬 14 BEIJINGEDUCATION

大学生恋爱观教育

大学生恋爱观教育 进入大学,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过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感到非常寂寞和空虚。所以对于这些文化水平比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便成了热门话题之一。所以学校特地开了这门课,对大学生进行恋爱观的教育。 本课目标:端正同学们的恋爱态度,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大家进行理智的恋爱。 一、什么是恋爱观(提问) 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一个人的恋爱观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或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众多的大学生恋爱中,不同的理想、信念、思想、人生观和心理素质,形成了不同的恋爱类型。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恋爱类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慰藉型(如排除心理孤独)2、友情型(关系稳定,成功率高——我哥嫂)3、理想型(充满理想色彩,比较脆弱)4、志趣型(把志趣相投、事业成功作为基础——马克思、燕妮)5、功利型(非常势利的实用主义恋爱类型) 真正的恋爱是纯洁和高尚,既不古板又不轻率,既炽热、活泼、丰富又理智和深沉,使恋爱双方都能获得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和美的享受。大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自己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1.遵守恋爱道德。2.避免在恋爱问题上走入误区。3.正确处理恋爱挫折。4.确立正确的择偶标准。 二、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由于身处大学校园,尚未真正进入社会,所以大学生的恋爱较少受社会的不良影响。没有门当户对的世俗要求,没有物质利益的纠缠,有的只是纯粹的感情,也许是志趣相投让两个人走到一起,也许只是他的一个微笑就迷倒了对方。总之,大学里的恋爱很纯洁,所以很珍贵。但是,由此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很多校园爱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校园离不接触社会,

浅谈生命教育论文终审稿)

浅谈生命教育论文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浅谈生命教育 论文摘要: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长期以来,在我们的青少年教育中,生命教育是缺位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走上社会的青少年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不知所措,最终导致心理防线崩溃,为轻生埋下祸患。所以,青少年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论文关键词: 青少年;现状;对策;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青少年教育中,生命教育是缺位的,人们普遍没有真正意识到生命教育对人生存意志的影响。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以学业为主,缺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其实,教育的起点就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由于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许多青少年走上社会后,却不知如何应对随时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困难和挫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等方面压力的增大,更使得他们面对困难茫然四顾,遭遇挫折不知所措,最终导致心理防线崩溃,为轻生埋下祸患。今年以来的富士康“连跳”事件足以震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我们教育中缺失了什么!其实,早在2005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就在《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谈到,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调查总数的%,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1]。因此,只有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告知孩子,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要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悲剧才不会重演。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接受过“生命教

育”的孩子,同等条件下,其心志的抵抗力明显高于其他孩子。所以,生命教育亟需得到关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理念始于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早在1968年,他便积极倡导并实践其生命教育理念[2]。随着全球自杀率的不断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预防自杀协会共同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世界预防自杀日”,生命教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对于生命教育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提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广义的界定,即一切与青少年生命有关的教育都称之为生命教育。一是狭义的界定,即针对青少年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近年来港台地区开展的生命教育、发达国家开展的生命健康教育都是属于后一种。2005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3]这是中国政府教育部门第一次明确定义,当然也是对生命教育的狭义界定,本文生命教育也取其狭义之意。 (二)青少年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1.青少年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

内容摘要:爱情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它有着特殊的意义,爱情是个永远的话题。爱情在大 学校园里已经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然而大学期间是个特殊的时期,其恋爱观会 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思想,乃至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前途。有句话说“恋爱使人坚强,同时也 使人软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研究和探讨大学生的恋爱观,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及时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偏差,对大学生的成长是跟有利。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形式对X X学院大学生进行恋爱观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恋爱观、数据统计、恋爱观的现状 一.论文正文 (一)引言 大学是神圣的象牙塔,也是纯洁的伊甸园。爱情是个永远的话题,它可以使人感觉甜蜜,也可以带给大学生烦恼。大学生正值青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处理好情感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因此,我们进行此次调查,目的为了更好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

带着这目的,我们开始了我们的调查. (二)调研开展 1.调研目的: 深入了解学校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包括大体的恋爱观等等,了解下他们是怎样处理恋爱中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到爱情的本质。 分析下恋爱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怎样的影响,并了解下他们是怎么处理恋爱和其他方面的关系。 了解老师或者是辅导员对于恋爱的观念。 通过老师、辅导员的看法和意见,帮助同学们理智的对待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更好地平衡爱情和学业或者其他方面的关系。 2.调研计划介绍 在开始调研之前,先在互联网上查好资料,并去图书馆阅读些有关方面的知识,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先和自己的搭档讨论,并决定调研的方向且制定出调研方法。 通过对同学们的问卷调查,以及在网上查阅知识,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和搭档一起数据统计以及确定调研报告的结构。 撰写调研报告并作出修整。 二.数据统计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问卷调查 大学是神圣的象牙塔,也是纯洁的伊甸园。爱情是个永远的话题,它可以使人感觉甜蜜,也可以带给大学生烦恼。大学生正值青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处理好情感和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因此,我们进行此次调查,目的为了更好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请大家认真填写。 你的性别是:男\女 1. 你对大学生谈恋爱的观点是()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活动 本章要点: 探索生命的意义、培养尊重生命的态度 翔珍爱每一个生命的价值,热爱生活 生命与死亡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通过生命教育心理辅导,使学生明确生命的含义及意义,学会珍爱生命,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感悟人生。 班级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涉及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仰、感悟人生、珍爱生命等。 活动一:沧海一粟----树与人 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2.协助学生检视自已的生命历程。3.协助学生领悟人生命的可贵。 主题:生命存在的意义 活动目的:体验人生的短暂 活动容: 1.参天大树。 2.树与人的对话。 3.分享时刻。 理论分析:生命教育在生理与身体层面的目标,主要是

促进学生仆人生理与身体的成长和发展,增进身体的健康;并学习对物质适度的感受与期待,使个人得以减少对物质的沉迷,以使有限的人生不至于过度耗费在追逐仆人感官的享受与物欲的满足上,而能投注精力在心理层面的成长与发展上。以便发展出更具独特性与社会性的生命意义,提升个人的人生与生命的价值。 活动方式:绘画法 活动材料: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自然界中都有哪些种类的树?你喜欢哪种树? 二、分组: 按树的种类分组(树组、松树组、白桦树组、柳树组、苹果树组等)。 三、发展活动 (一)参天大树 每个同学画出自已喜欢的大树,想象它有多少岁,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饱受了多少世间沧桑,它都有哪些价值?自已和它相比,是怎样的感觉? (二)树与人的对话 每个同学与自已画的树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并将对话写在树的下方。

(三)分享时刻 1.小组分享与讨论。 2.全班分享与讨论。 3.辅导教师结合大家的“作品”进行总结。 活动二:意外人生----盲人打棒球 活动目标:1.协助学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2.促使学生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 主题:珍惜现在的生命和健全的感官 活动目的: 1.体验眼盲者的不方便之处。 2.了解并珍惜自已的生命。 活动容: 1.盲人打棒球。 2.自我竞赛。 3.分享时刻。 理论分析:在心理层面,生命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主要在于协助个人发展建立有效的人际与人群关系的技巧,以产生有意义的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以及发展积极正向的自我和自我认同。终极目标是协助个人寻求自我实现的生活。 活动方式:游戏活动法 活动过程:

中学生生命教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f78803159.html, 中学生生命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生生命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学生生命教育探微.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1期.张华娟. [2].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试论中学生生命教育.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6期.黄音赞.刘涛. [3].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和途径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18期.岳儒芳. [4].中学生生命教育之我见.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年8期.解涌. [5].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浅谈中学生生命教育. 《党史博采(理论版)》.2009年6期.张瑞梅.刘洪亮. [6].加强生命健康教育,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对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新课程·中旬》.2014年11期.向兴强. [7].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其影响分析. 《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6期.刘蔚莉. [8].中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成才之路》.2009年19期.周奕旻. [9].中学生生命教育实践探究. 《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4年5期.潘玉. [10].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开展途径. 《校园心理》.2012年4期.曾芳华. 二、中学生生命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 学视野下的中学生生命教育.被引次数:5 作者:朱清华. 学江西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2].当代中学生生命教育探究.被引次数:2 作者:李庆.学科教学(思政)苏州大学2012(学位年度)

https://www.doczj.com/doc/f78803159.html, [3].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以河南省三所中学为例. 作者:钱东晓.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河南大学2013(学位年度) [4].中学生生命教育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陈堃.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5].当代中学生生命教育问题探析. 作者:丛华滋.教育管理辽宁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6].中学生命教育研究——以南宁市中学生生命教育为例.被引次数:2 作者:李宜.思想政治教育广西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7].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以湘潭市三所中学为例. 作者:曾红.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湖南科技大学2012(学位年度) [8].中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和反思.被引次数:6 作者:严春燕.教育管理上海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 [9].中学生生命意识、生存技能和生命意义感现状研究.被引次数:11 作者:刘卡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四川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10].中学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谭群芳.教育经济与管理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 三、中学生生命教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当代中学生的生死观与生命教育. 朱清华,2008中日“东亚生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汉族、藏族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传播途径、情感态度的调查分析. 吴俊伟.任宜秋,2003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3]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中教育的启示. 宋艳梅.刘新科.周先进,2010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4]「南亞海嘯週年紀念之反思」生命教育課程之設計. 羅金客,20062006年华人社会的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 [5]青少年生命教育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赵菲,2012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设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师范学院生命观状况调查。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校内进行。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在校内随机抽取学生。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本次调查在校内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基础。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进行探讨。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奥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生活压力的表现。这些调查数据表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由于生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因人而异。大学生的生命观的形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初中生生命教育论文

初中生生命教育论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关于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等深层的问题迫切地摆在了中小学教育面前, 本文转自免费教育文稿网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苏文金提出: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命、 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孩子七岁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家长把生命中最珍贵、最有意义的另外一个生命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因此,小学阶段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础阶段,进行生命教育,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一、心明眼亮察现状 1、视生命为草芥 3、用生命求解脱 二、刨根究底探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的思想道德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交际面越来越窄,对宽容、互助、怜悯、关爱、自省等越来越漠视。 影视、网络等媒体中的畸形鸦片,又像沙尘暴一样,侵蚀着学生的纯洁心灵,从而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令人费解的行为。 2、学校教育体制的弊端 3、家庭管理方法的不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家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冷漠,家人间的交往越来越来疏远,儿童的情感世界缺少爱的滋养,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上多数家长不自觉地重智轻德,不注意培 养孩子的意志力、同情心、责任感等美德,导致孩子逐渐形成以自

己为中心的意识,只懂索取,不懂付出。此外,父母关系不好、家长的暴力行为等,也是孩子走上生命极端的一个因素。 三、多管齐下找对策(一)深挖教材,渗透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伴随着课改,小学教材里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内容正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要素。 加强尊重生命的教育 加强情感教育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让学生对生命充满敬畏、珍惜,就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在各科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情感教育素材,如:音乐学科中的《在祖国的怀抱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在美妙的歌境中向学生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中的《她是我的朋友》、《掌声》,培养了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帮助他人的道德情感;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让学生在感受幸福的同时,学会对生命的欣赏、热爱,从而感激生命、感激父母,感激社会。这样,孩子们才能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魅力。 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4、培养正确的挫折观 二)启发智慧,营造生命课堂 教育的真义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意义。打造生命课堂,激发生命活力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要求。 1、更新管理理念 近年来,学校实行的末位淘汰制、教师聘任制、待岗制等竞争性的评价制度给教师带来了持续不断的紧张感,使教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压力又被转嫁给了学生,导致教师对学生做出一些难以意料的行为来。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学校管

高中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2篇

高中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2篇 高中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一: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的生命教育 我国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是通过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进行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即是笑迎新生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只有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而新起点即是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小游戏让学生明白集体的重要性,增强集体凝聚力。小游戏是这样的:选两位同学在互不商量的情况下在x、y中选择一个。如果双方都选择x,则每人各得10分;如一方选择x,一方选择y,则选x的人扣15分,选y的人得15分;如果两人都选择y,则两人都扣掉5分。现在假定你和那个同学做这个选择,不管对方选择什么,请问你选择哪一个呢?这个简单的选择题体现了“双赢”观念,可以体现出参与者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因为在不知道对方会选什么的情况下,如果自己选x,就有可能会失去15分,双方的差距将达到30分。但凭借希望对方也选x的心理,仍是选择x,对双方都有利。在这样的小游戏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能正确处理自

己与他人、班级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生命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懂得欣赏自己,珍惜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及书本的情景问题分析,向学生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又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教育学生要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志坚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师通过讲述故事《生命中的第五颗子弹》,教育学生乐观地面对挫折;通过世界石油大王哈默先生的成功案例,向学生传达了自尊的重要性;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教育学生维护自己的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维护自己的尊严。 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因为信息时代的共享性及高速性,学生在了解世界、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腐蚀,现在的初中生身心发展都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差,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建立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至关重要。生命教育是初中教学的具体要求,旨在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发现生命价值。传统的教育观念对成绩太过执着,以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导致了对学生关于生命意义、生命价值方面的培养,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重要性。树立生命教育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能使教学更人性化,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78803159.html,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 作者:于琼 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31期 摘要: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是多层面、多维度、多方向的育心活动。大学生婚恋观是其重要的具体的心理领域之一,本文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120名同学的网络问卷调查分析,从恋爱态度与动机、恋爱自主观、性爱抉择观、性爱行为观、婚姻价值观、婚姻角色观及对幸福婚姻的态度出发分析数据,得出80后的大学生婚恋观又具传统特点,也呈现了时代特色。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特点 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呈现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时代特色。80后的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最有鲜明观点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环境、发展资源、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价值观念上,都明显带有时代转型的特点。他们处于年轻气盛 的年龄剪短,在改革开放的带来的相对富足的环境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权威的感知和认同,追求享受和自我个性的特点。到如今,80后的大学生们也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从生理年龄来看,他们已经处于结婚的适龄期,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十分迫切。婚恋观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如何让个体的婚恋观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和谐,这就涉及到了婚恋观正确与否的问题。大学时期正处在人生的过 渡时期,心理发展表现出不稳定性,他们对恋爱与婚姻的认识还不成熟,对于教育者来说,有必要进行正确的婚恋观指导与教育,而这种指导与教育的有效性又必须建立在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 之上。 1.已有研究 婚恋,《现代汉语大辞典》认为其是指“婚姻与恋爱”。婚恋是指上市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男女良性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不仅受人的自然属性的影响,更多的是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婚恋观指的是: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应到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 Knox & Zusman的研究表明恋爱在高校中十分普遍,有2/3的人认为爱情很重要,爱情是一 个幸福婚姻的基础,如果没有爱情,即使结婚也最终会离婚的。

大学生生命教育

第一章大学生生命教育概述 第一节大学生急需一门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 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全球第一个“预防自杀日”。 一、校园惨案呼唤生命教育课程1、青少年频频自杀暴露教育危机 2、生命教育不可或缺 自杀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暴露了我们教育中“死亡教育”的空白和无力。 二、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改革开放社会呼唤生命教育 2.教育体制本身缺乏生命教育 3.青年学生个体需要生命教育 三、进行生命教育的原因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生命教育的目标1、生珍爱生命——体悟人生,活得尊严 2、发展生涯——构建生命愿景,彩绘亮丽人生 3、自我实现——理想与现实吻合,发扬生命光辉 五、“大学生轻视与伤害生命”的课程性质——行为医学的部分 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健康、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新兴科学领域,是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 第二节生命教育的基本认识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与理论发展 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形态。首先是生物性生命。 其次是人的精神性生命。 最后是人的价值性生命。 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台湾、香港的中小学系统地开设与此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1世纪教育改革的呼唤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二、国内外及港台地区生命教育的历史及现状 1. 美国——以死亡教育的形式 “美国死亡教育学会”、“死亡教育与咨商学会”《生死学》、《死》 2. 澳大利亚——学校该预先教导孩子,加强其社交技巧 3. 日本——“热爱生命,选择坚强” 4. 英国——1987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英国基金会 5. 新西兰——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始于1988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