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期信息技术(全部教案)

七年级上期信息技术(全部教案)

七年级上期《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辅导法

教学过程:(1课时)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管理等的现代科学技术。初中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信息技术是什么不太明白,本节主要从总体上给学生认识信息技术。为以后学习具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3.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4.激发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热情。

·技能目标1.了解信息的发展有关知识。2.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信息知识。3.了解信息的发展趋势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搜索查找信息发展、信息技术与其它科学,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体验信息时代发展快速的感受。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难点: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革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有关信息传输媒介的音像资料。

2.有条件的可用网络教室上网搜索有关知识。

五、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知识、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协作完成,教师辅导。

七、教学教程:

(一)、引入:

1.学生你们上过网吗?(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接着问下面的问题。)

2.你们知道上网是获取了什么?回答:概括起来各种信息(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息的发展和趋势的知识。

(二)、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学生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5次革命。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

教师可准备有关信息发展阶段的图片或者挂图。

信息的处理过程所采用的信息技术

1、获取信息

人类是利用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可通过科学仪器更好地收集信息。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摄像机等。

人类还可以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探索人类自身无法感受到的信息。如:利用微波、声纳、红外线等科学仪器获得信息。

2、传递信息

最初传输信息主要是靠形体、语音等。

现代信息技术传输方式有电报、电话、卫星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利用光纤来传输数字信息。

3、存储信息

存储信息的方式:雕刻、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芯片等

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大小计量:位(bit,读:比特,写作:1bit或1b)

1kb(千字节)=1024B(字节)

1MB(兆字节)=1024kB(千兆字节)=1,048,576B(字节)

1GB(吉字节)=1024MB(兆字节)=1,073,741,824B(字节)

1TB(太字节)=1024GB(吉字节)=1,099,511,627,776B(字节)

“字”(word),一个字中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字长”,常用字长有8位、16位、32位、64位和128位。字长越大,处理信息能力越强、精度越高。

4、加工信息

对获取到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加工处理,才能加以利用。

5、发布信息

人们获取、传递、存储、加工信息,还要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发布信息。

6、交流信息

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合作。

任务2-3人为一小组,对表中所需的信息技术做讨论

填写表1-2-3信息活动。(提示:根据以上的信息处理过程,所采用的信息技术) (四)、发展趋势

综合化:

信息技术在不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相关的学科通过信息技术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跨学科、跨技术领域的多元交叉学科。

高速化、大容量、数字化:

利用卫星、光纤等设备构成的网络,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影响面积更大。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使得多媒体信息传播更方便快捷。认识科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人工智能科学。

用信息技术设置虚拟世界。

(五)、对社会的影响

1.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各领域深刻的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3)改进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2.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产生很多的垃圾信息,信息的不确定性,利用信息技术的缺陷犯罪,会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受到威胁等等

3.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信息化生存成为新的生存方式,要求人应具备的能力有:信息处理能力、甄别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培养。

八、作业布置:

选择题:每第19页共4道。

九、课后反思:

从堂课实际教学来看,课堂知识涉及的时间范围宽,主要分两部分,主要的是第二部分信息技术。

第三课《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第四课《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1、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初步了解各硬件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重点难点:

1、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2、认识各硬件及了解其作用;认识软件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

德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同学间的互助交流能力教学准备:一台完整计算机硬件(再准备一个已安装操作系统的硬盘)

课时:第1课时

处理方法:在大多数教材中都是采用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这种处理方式有些空洞,让很多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而现在计算机已经很普及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家庭购买了计算机,这就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这一节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我采用了让家里有计算机、接触计算机较多的学生来讲解和实物展示,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和讨论,来达到教学目的。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1课时为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第2课时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机的分类,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互评讨论配置一台适合自己使用的计算机,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计算机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已经拥有了计算机,可我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请家里有计算机的同学举手。(据初步了解每个班级中至少有30%以上的同学家中有计算机)

二、新授

1、硬件系统

教师提问: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系统知识好吗?

学生回答:请2-3位同学讲解,老师记录与本课有关的计算机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教师讲解:

计算机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的各种设备或器件的总称,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每一台计算机都有CPU、内存、硬盘、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结合刚才所记载的内容,分别讲解并展示实物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