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针灸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有的人从出生那一刻就有精神病,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生活压力以及感情等方面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消极情绪得不到很好的释放,久而久之就会患上精神病,无论是因为哪种原因而导致精神病都应该积极的接受检查和治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针灸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吧。

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时通常会出现大脑功能紊乱,所以会造成很多患者出现妄想、幻觉、错觉、幻听等症状,情感障碍,缺乏自制力,又不主动寻医治疗,所以有些精神病病人不能正常的参加学习、工作等,精神病病人应及早的进行治疗,而针灸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中医疗法,对多种疾病都有促进恢复的作用,那么对于精神病的治疗有哪几种方法呢?

一、取穴百会、印堂、四神聪、内关、三阴交。

一般情况平补平泻,留针30~60分钟。若是伴有其他症状,

需加配穴:失眠加安眠、神门;注意力不集中加足三里;胸闷心慌加膻中;头晕头痛加风池、合谷;食欲差加中脘、足三里。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3天。采取这种方法治疗抑郁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见效快、不易产生依赖性。

二、取穴头两侧(相当于太阳穴)、肘弯处(相当于曲泽穴)。

用三棱针在上述部位各点刺1针(点刺出血),约流出紫黑血100毫升。隔15日左右再刺1次。这种针法主治精神病。一般因惊吓所致,证见到处乱跑、嚎叫、啼哭或傻笑、唱歌等。

三、取穴曲泽、阳交、太冲、足三里。

用三棱针在所选穴位或穴位附近血络点刺放血,首次宜多(约总出血量15-30毫升),以后递减。体壮宜多,体弱宜少。每日或隔日1次。同样主治精神病(狂证)。

四、中医专家还可以利用针刺法治疗郁证患者,以内关、人中、上星、印堂、百会为主,并随证配穴,总有效率为95。6%。

以上介绍了中医针灸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如果身边有精神病患者的话那么就可以推荐这种治疗方法,这也告诫我们无论平常的生活和工作再怎么忙碌,如果自己的心情感觉到十分焦虑就要及时的停下手头的工作,好好放松一下心情,避免因为消极情绪而让自己患上精神病。

精神病的治疗原则

精神病的治疗原则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又数药物治疗运用比较广泛,不少患有精神病患者配合治疗的程度差,因此药物治疗的相关护理常识就需要家属进行了解,不论是从药物药剂还是药量上都需要格外重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治精神病的药有什么。 一、早期: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早期治疗精神病的用药满足先决条件,首先在使用药物之前,医者要认真询问病史,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精神检查,辨明患者主要精神症状,排除其他疾病,了解既往用药情况,做到早期确诊、早期选择、早期用药。 二、足量:根据药物的特点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医者一般从小制量开始,如果剂量小,可以可于晚饭后1次服用;如剂量较大,则需要分2~3次服用,给药剂量逐渐增加。一般门诊患者用药剂量偏低,而住院患者用药剂量偏高。 三、足疗程:精神药物起效缓慢,给药后约10天逐步增加到有效治疗剂量,出现疗效后,应该治疗1~2个月,维持原始剂量,待症状缓解后缓慢减至维持剂量,一般先减早晨,中午的药物后减晚上的药,维持剂量显现症状缓解程度及患者具体情况一般为治疗量的

2/3~1/4,可以晚上一次给药顿服,一般对于首次发病患者维持治疗1~3年,多次复发患者应维持5年以上,甚至终生服药。 四、精神病药物治疗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一般在用药开始,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半衰期长,为了探索有效剂量,减轻副作用,常常采取分次小剂量开始给药。 上文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原则,相信通过以上介绍之后,现在大家对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选择正确的治疗精神病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正确药物治疗对病情的控制效果比较好,因此这一点需要格外重视。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018年版)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充分发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含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提高防治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本规范的服务对象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种严重精神障碍的确诊患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 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主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例会,研究制定辖区精神卫生政策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综合管理、救治救助、人才培养、机构运行、保障等问题,负责组织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与督导。探索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康复服务模式,完善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对口帮扶”等工作制度,在辖区组织开展精神卫生科普宣传、患者诊断复核、病情评估、调整治

-中医治疗精神病最有效的方法(精)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精神病患者的症状 1、性格改变: 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 2、神经症症状: 精神病患者经常出现一些神经症状,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用脑时精神容易兴奋,有时对声音和光很敏感;入睡困难,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3、情感改变: 精神病患者早期的情绪变化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管闲事,说大话,夸夸其谈,做事有始无终,发脾气;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食欲明显下降,体重降低,易疲劳,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神经紧张、忧虑不安、坐卧不宁、唉声叹气、无法放松,而且常常伴有头重脚轻、出汗、心慌或呼吸急促、胃部不适、头晕、口干等症状。 4、行为改变: 有的精神病患者的表现奇怪动作和行为,动作增多,呆板重复,无目的性;有的举止迟缓,生活懒散,不能工作和料理家务;有的人收集一些无意义的物品,甚至随身携带一些果皮、废纸等不必要的东西;有的人反复洗涤或表现刻板仪式样动作等。

5、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劳(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差、好遗忘,丢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劳,经过休息或娱乐不能恢复。 6、敏感多疑: 如有人怀疑别人讲自己的坏话,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含沙射影的针对他,甚至认为电视上、广播里、报纸上的内容也是与他有关;有人感觉自己 的同事、邻居、甚至父母兄弟害他,恐惧不安;有人觉得周围一切事变得对他不利,有某种特殊的含义等。这种人对自己的观念常坚信不疑,别人的劝说、解释都不能改变他的观点。怀疑自己患有某种疾病。 精神病的表现 (1思维障碍: 包括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驰、病理性赘述,思维不连贯,精神病症状还有中断,云集,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持续重复模仿,刻板性等言语,以及思维妄想,释意妄想,形象性妄想。这是常见的精神病的症状。 (2感觉障碍: 包括为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足等。 (3记忆障碍: 这种精神病的症状包括记忆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和似曾相识症。 (4知觉障碍:

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

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 (四川省广安市精神病医院 638000) 1何为老年期精神病? 从目前的情况中来看,我国老年化的问题也逐渐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患上精神疾病的 概率也逐年增大。而且不管是对老年人本身还是对其家庭来说,精神疾病的出现都会给其带 来非常大的压力,而且老年期精神病这种病症的发病属于非常缓慢的类型,整体的病情过程 会非常漫长,导致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不能很好的进行生活。最为常见的老年期精神病是老年 期器质性疾病、情感障碍或其他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病状态,如阿尔茨海默病中出现的精神 病发作,我们将其称之为继发性精神病。其次才是所谓原发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妄想性 障碍。在原发性精神病中,又可细分为晚发或老年期起病的精神病,及青年期起病的精神病,患者已经进入老年状态。以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怪异行为丧失现实接触性为特征的精神 病状态在老年期不少见。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仅会混乱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思维还会引发老 年性精神病患者的轻生、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所以针对老年性精神病 患者的情况,医生就会其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式。在治疗的 过程中很多医生发现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要点除了服用药物与生活调理之外,更重要的 是家庭关系问题,家庭结构、家庭人员间的关系、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经济是否独立等 都对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因为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拒绝 同陌生人进行交流,所以这时候的老年性精神病患者需要亲人对其进行更好的呵护,这样才 能减轻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压力,给老年性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大的安全感。 在医学上可以得知的一点就是很多时候老年期精神病的病因主要出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方 面就是老年性精神病患者本身出现了脑动脉硬化的病症,第二个方面就是老年性精神病患者 出现脑缺血、缺氧及代谢障碍等病症,导致老年性精神病患者出现了脑组织萎缩,发生智能 减退、性格改变及精神障碍。而且医生在对老年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在老 年性精神病中,较为常见的是老年性痴呆和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2医生对老年精神患者的治疗 为了让医生更好的治疗老年性精神病患者,需要给老年期精神病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 温馨的生活环境,让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可以在这种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修养。同时家属需要多 一些时间来照顾、陪伴患者,这样才能让老年期精神病患者更好的恢复。而且需要加强对老 年性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不仅仅需要注重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自身安全以及自身的情绪还需 要预防患者出现其他的并发症,这些年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很多,所以需要医 护人员给与老年性精神病患者比较全面的看护,例如:抑郁者防自杀,兴奋者防意外发生, 失眠者给以小剂量镇静安眠药物等,这样不仅仅可以让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看护 下更好的恢复还可以保证患者的自身安全,这对患者的日后痊愈有很大助益。 3医生对老年精神患者的护理 为了让老年期精神病患者更好的恢复,很多医生都对其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也找到了对老年期精神病患者比较好的护理方法:第一种护理方式就是药物治疗护理。对于病情比较严重、时间比较长的老年期精神病患者来说,有效的药物有着非常关键性 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很多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会发现没有 痊愈的迹象,所以就擅自停药,这对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恢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针对这 种情况就需要医院中的护理人员耐心与老年期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从而确保药物的连续使用。第二个方面就是医护人员需要时常关注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这个方面主要是让护 理人员对患者的精神情况进行严密关注,争取能尽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因为有很多老年 性精神病患者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会出现发病的状态,所以医护人员为了让在发病的时候得到 有效治疗,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老年性精神病患者安静下来。第三个方面是投入爱心和 耐心,善待患者,充分理解和心平气和地对待患者,体谅患者的困难,尽量帮助患者掌握一 些日常生活技巧,目的是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满足其心理需要,进而帮助其更好的恢复。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XXX区卫生局的精神,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落实我社区200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结合本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年度目标:在辖区范围内初步建立重性精神病防治体系,开展业务培训,为重症精神病患者提供管理服务。 (二)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重性精神病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2009年启动本项目,将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管理。做到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占总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的30%。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2009年项目在本辖区范围开始实施。 (二)项目实施内容: 1、精神病患者的筛查:慢病管理科通过走访及查阅XX市重性精神病人出入院记录。收集患者的信息,并做初步筛查工作。 2、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3、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面对面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并进行危机干预。 4、逐步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综合防控体制:加强与民政、公安、宣传、残联等多个部门沟通和协作,共同管理精神病人,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使精神患者的监护、治疗得到有效的保障。 5、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加强精神卫生防治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同时加强技术培训,以提高规范化治疗管理水平。 (二)职责与任务 由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我中心负责组织开展人群情况调查、线索收集、病情评估、告知服务内容、预约登记、人员筛查、数据统计报告,并开展督促服药、健康指导、随访等工作。 四、项目考核与评估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开展1次对慢病管理科督导检查。督导内容主要有项目工作进度、辖区重性精神病管理、居民档案及相关资料管理情况等。 (二)考核指标 1、重性精神病管理率≥40%以上;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自身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根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和《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机构与职责 1.1.1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国家级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主要职责为:在国务院领导下,研究拟订精神卫生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协调解决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并协调落实;指导、督促、检查精神卫生各项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组织,负责协调本地区各部门精神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与督导。 1. 1. 2卫生行政部门 1.1. 2.1卫生部 负责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职责为: (1)制订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计划并推动实施,建设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 (2)加强与财政部等的沟通与协调,申请中央转移地方资金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 (3)组织开展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师资培训。 (4)组织开展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督导、考核与评估。 (5)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病例报告制度,建设国家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 1.1. 2.2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全省(区、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主要职责为:(1)制订全省(区、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计划,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2)设立省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精防机构、承担全省(区、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组织实施任务。 (3)组织开展地市级、县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人员培训。 (4)负责全省(区、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开展工作督导、考

精神病防治知识

精神病防治知识 1、什么叫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种疾病,犯病时有害因素侵犯的部位是大脑,使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表现为:人的精神生活异常,如思维混乱、情感失常、意志和行为的异常,即为精神病。 2、与精神病发病有关的致病因素? 遗传因素:精神障碍中的几个常见病症,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及某些类型的精神发育迟滞等均与遗传有着密切关系;素质因素: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素质与躯体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社会心理素质:社会心理包括个体心理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每个人所处的社会习俗与文化背景等之间的联系;年龄与性别因素:如精神分裂症好发于青壮年时期,45-50岁的更年期所特有的精神障碍、甚至精神病,癔病一般多见于女性。 3、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率为5.69‰,占精神病院人数的60-80%。本病开始发病于青少年阶段,以16-30岁为最多。病因未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患。其临床特点是病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实现脱节。一般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 4、精神分裂症有什么表现? 起病常潜隐,开始表现懒散,不修边幅。对各种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情感淡漠,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逐渐丧失了与亲人和外界的正常联系。思维贫乏,联想松散,讲话内容杂乱无章,或令人费解。常有各种妄想,无端猜疑别人用各种方式害他(她),配偶对他(她)不忠实,周围的人和事都与他(她)有关连,对他(她)不利。或怀疑自己想的事情别人都知道,被人控制。常有幻觉,以幻听多见,总以为周围的人在议论他(她)。有时由于妄想幻觉支配做出攻击性行为。 5、精神病复发有什么征兆? (1)突然无故睡眠不好。 (2)在无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疼。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内容岗位职责

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岗位名称: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岗位描述: (一)工作内容: 1、负责本地区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严格遵照精神卫生管理相关配套文件进行工作。 2、根据本地区特点,制定全年详细工作计划,年终对全年精神卫生工作进行总结。 3、全面掌握本地区人口学基本资料。 4、每月与居委会精防人员、管片民警联系工作并有记录。 5、全面掌握本地区精神病人的动态,做到底数清,去向清、精神状态清、治疗情况清。 6、按时参加上级举办的例会、培训;按要求上报各种信息资料、统计报表。 7、在节假日及重大政治活动期间与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精神病人管理工作;发生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要及时上报,详细记录。 8、按要求开设精神科门诊,根据上级政策为本辖区符合标

准的精神病人发放免费抗精神病药品。 9、精神病人按四期管理,定期随访,规范使用各种表册。 10、在社区中开展精神卫生健康宣传工作;对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精防工作人员进行精神卫生工作培训和指导。 11、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实行社区精神病人信息化管理。 12、注意收集、整理各种工作资料档案,保存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资料,并按年度装订成册。 13、根据上级要求承担其他精神卫生项目工作。 (二)岗位职责: 1.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区级精防机构;登记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健康档案。 2.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和康复指导。实行社区精神病人信息化管理,做好各项统计报表,按时上报。 3.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 4.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

-中医治疗精神病最有效的方法(精)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精神病患者的症状 1、性格改变: 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 对人无礼貌。 2、神经症症状: 精神病患者经常出现一些神经症状,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用脑时精神容易兴奋,有时对声 音和光很敏感;入睡困难,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3、情感改变: 精神病患者早期的情绪变化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管闲事,说大话,夸夸其谈,做事有始无终,发脾气;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食欲明显下降,体重降低,易疲劳,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神经紧张、忧虑不安、坐卧不宁、唉声叹气、无法放松而且常常伴有头重脚轻、出汗、心慌或呼吸急促、胃部不适、头晕、口干等症状。 4、行为改变: 有的精神病患者的表现奇怪动作和行为,动作增多,呆板重复,无目的性;有的举 止迟缓,生活懒散,不能工作和料理家务;有的人收集一些无意义的物品,甚至随身携 带一些果皮、废纸等不必要的东西;有的人反复洗涤或表现刻板仪式样动作等。 5、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劳(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 或不持久、记忆差、好遗忘,丢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劳,经过休息

心理疗法在精神病治疗中的作用

心理疗法在精神病治疗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析心理疗法在精神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 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74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 意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疗法,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 组患者治疗后BPRS、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 无显著变化,两组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 理疗法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中推 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疗法;精神病;治疗;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101-02 精神病作为相对复杂的精神类疾病,其主要病因为基因缺失或重叠,患者大 脑功能出现紊乱,进而造成其认知和情感、思维上的障碍,从而导致其行为表现 的异常。精神病患者发病时存在一定危险,既可能出现攻击和伤害他人的行为, 也可能有自残或自杀行为。在精神病的治疗当中,除药物治疗外,心理疗法也有 着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特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治疗研究对象, 通过分组治疗方式,探讨心理疗法在精神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74例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7例。患者中有精神分裂症31例,抑郁症23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14例,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6例。对照 组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37.8±3.6)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38.2±1.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表示为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结合娱乐治疗方法--通过棋牌、趣味活动和音 乐电影等方式实现治疗。 1.2.2观察组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疗法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 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并通过加强其家庭人际关系,增强其治疗信心,提高其 生活质量。其次,对其进行放松治疗,指导患者每天进行10分钟深呼吸训练, 使其逐渐形成放松心理,以舒缓紧张和抑郁情绪。最后,通过认知行为干预,以 教育和引导的方式,让患者得到认知康复和社会技能训练,使其社会和家庭职能 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 1.3 评价指标 用BPRS(精神病评定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数据处理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x-±s),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制度 篇一: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 建立各项档案盒。 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工作流程。 2、定期与派出所、残联等相关工作人员沟通,互通患者信息。有相关工作记录。 3、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有工作资料。 4、填写纸质档案,无缺项、错项。信息系统中的患者信息准确。 5、随访同时进行危险性评估。 6、定期开展患者康复指导与家属护理教育。 7、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患者双向转诊制度。有转诊流程或转诊记录。 8、检查质控资料。 9、知晓率调查资料。 10、免费用药资料。 篇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xx年版)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xx年版)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自身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根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xx--20xx年)》和《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机构与职责 1.1.1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国家级精神卫生工 作领导与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主要职责为:在国务院领导下 ,研究拟订精神卫生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协调解决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并协调落实;指导、督促、检查精神卫生各项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组织,负责协调本地区各部门精神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与督导。

2020年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

2020年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管理目标 (一)基本建成覆盖全县、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系统。争取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100%。 (二)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二、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全县范围内实施。 (二)实施内容 1、组织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居委会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

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市脑壳医院及市疾控中心。 3、收集确诊病例资料。每季度统计在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例信息,汇总后上报市级精神病专业机构。 4、病情评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由市级及以上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5、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新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

精神病有办法彻底的治愈吗

近几天人们对精神病的关注越来越高了,有一条报道收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一名女性精神病患者与丈夫吵架后离家出走叫人报警寻找亲人”。据记者了解案发当前,女精神病患者与夫吵架离家出走雨中犯病强行拦车上车顶乱舞。与丈夫吵架后离家出走,患有精神疾病的一淮南女子在路边突然做出拦车、爬上车顶手舞足蹈等危险行为,交警将其救下并找到其家人。在服药清醒后,女子流着眼泪向民警感谢救命之恩。民警在巡逻的时候发现了这名女子,并将其带回了警局进过联系确定了这名女系的身份,随后其家人纷纷的赶到,当看到自己的妻子的时候丈夫哭了起来说“走我们回家,我再也不和你吵架了,你再也不要离家出走了,我们都很担心你。” 随后记者对其丈夫做了一下采访,了解到这名女子患有精神病多年,主要原因是丈夫语气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了口角,在争吵中这名女子就跑出了家,因为情绪比较激动导致精神病发作,导致这些事情的发生,让我们感到庆幸的是这名精神病患者并没有收到什么伤害。丈夫说:“我妻子患有精神病很多年了,在这些年里我们一直采取治疗,但是治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疾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日常的生活中她每天都会发病的,但是在我们的照顾下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危害,家里的东西都被她砸了很多,电视机都咋了3个了,我们在家里都必须把电视机藏起来。为了给她治病我们去过很多医院,用过很多的疗法,不停的吃药,但是效果很不明显,我想借助这次的事情向社会求助,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能够帮助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是非常的渴望过上正常的生活的,同时我希望找到一家可以彻底的治愈精神病的医院,希望大家多多帮助。” 精神病有办法彻底的治愈吗?精神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饮食调理:这种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以解郁化痰、顺气开窍为主,狂证则以泻肝清火、涤痰镇心为要。有关该病的饮食调节方,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最适合缓解自己病情的食物来进行调节。 2、心理护理:对于精神病的治疗,心理治疗很重要,对于患者的病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专家指出,心理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患者的意愿,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 3、药物治疗:就目前而言,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一种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治疗期。根据不同时期,药物治疗所用的药物类型、剂量、服用次数等各不相同,同时遵医嘱进行治疗,才能得到最佳的精神病的治疗效果。 经过丈夫的介绍,记者们为了帮助精神病患者尽快的走出疾病,新乡专业治疗精神病医院进行咨询,在这里记者表明了来意受到了医院的热烈欢迎。我们见到了医院的权威专家杨主任,了解打破这名精神病的症状和基本的情况后,杨主任和我们一起来到了这名患者的家里,并做了一些简但的诊断。根据诊断的结果说,她必须要到医院接受治疗,我们在其家人的帮助下,将其送到了解放军153医院神经外科,经杨主任介绍:这名病人患病的时间比较长,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后期,国内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对其根本就没有效果,我院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病非常的适合这位病人。经过专家和病人家属的沟通,却的了采用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 经过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后,10天我们就见到了患者明显的改变,在医院的护理下半个月后患者出院回家,在医生的介绍下,回家做一些简单的护理和训练疾病就可以彻底的治愈。记者们随后以来到了病人请,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病人的变化,精神病的症状基本稍息,彻底的摆脱了疾病的危害。半年之后来医院复查,结果表明精神病彻底的被治疗好,术后无复发、无后遗症。这项技术为众多的精神病患者带去了康复的希望和信心。为了感谢解放军153医院的权威专家,丈夫和妻子一起为专家们做了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2016年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系统实施方案设计

xx县2016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工作,有效降低肇事肇祸行为发生率,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应排尽排、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患者排查、救治、救助、服务管控等服务管理工作,力争以县为单位患者检出率达4‰,在册患者达945人以上,登记在册患者管理率达95%;在册患者治疗率达80%,对在管患者全年随访4次以上,进行1次健康检查(完成血常规、转氨酶、血糖、心电图等辅查);完成贫困患者治疗居家基本药物维持治疗23例,1-5级危险行为病人应急处置和专科医生提供对社区医生的随访技术指导10例,登记病人家属护理教育692例等686项目任务(附件1)。 二、工作内容 (一)精神卫生防治能力建设 1.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的组织体系。建立xx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管理。调整xx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技术指导组,加强对全县精神病防治进行技术指导(见附件2)。

2.建立多方参与的患者管理联动机制。在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综治、公安、财政、人社、残联、卫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3.确定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与指导机构。明确xx精神病医院为xx县精神卫生专业防治机构,负责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健康教育、信息采集等管理工作。 (二)信息管理与质控 1.信息管理。按照《严重精神疾病信息管理办法》要求,加强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xx精神病医院应依据《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依法报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基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遵照知情同意原则,登记患者信息。利用健康体检、随访等形式,动员患者接受管理,提高患者自愿登记比例。县疾控中心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审核、分析,定期形成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患者个案信息及隐私保护工作,逐级设置信息系统管理员,严格界定信息浏览及使用权限。 2.信息交换和共享。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探索建立与综治、公安、民政、人社、残联等部门或组织的信息互换与

怎样治好精神病

怎样治好精神病? 精神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短期之内很难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一些迷信的封建方法将精神病视为鬼魂附身,采用驱鬼、符咒的迷信方法治疗,这些方法都是非常不科学的。精神病需要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并且坚持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治疗精神疾病,药物是主要方法之一另外治疗精神病主要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专门治疗那些难治性精神病。不管是对于重度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都应该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轻型精神疾病如强迫症、恐惧症也应该使用药物治疗。 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维持治疗不容忽视。也就是说即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后,仍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服用药物。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第一次发病后,维持治疗的时间在症状缓解后不少于两年,如果不是第一次发病,而是复发,则至少得维持治疗五年以上。药物预防精神病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帮助很大。但是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精神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的难度较大。 药物治疗对某些精神疾病显得束手无策,如恐惧症,于是这个时候,心理治疗便成为精神疾病的另一主要治疗方法。由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先入为主的病耻感让精神病病人他们无所适从,使得心理压力加重,人际交往困难,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的人甚至在疾病恢复后不能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而自杀。因此可以通过解释、启发、疏导、鼓励等方法,予以心理支持,进行社交训练,帮助他们所面对的心理困难,减少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变患者的一些不恰当的认识,使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处理自己面对的问题。 手术治疗主要推荐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利用立体定向的三维坐标原理及计算机对神经影像的图像处理技术,可实时显现患者颅内任意结构的神经位置,准确指示术前预设的靶点区进行手术,能对颅内针尖大小病灶进行准确定位,采用最佳路径及最小创伤,在最大程度上修复患者颅内病变神经,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其神经功能,避免功能区损伤,保证了手术治疗的安全可靠,不需开颅,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不仅风险小,还没有发现后遗症和并发症。 专家分析:解放军153神经外科专家杨俊国主任告诉我们:传统的精神病治疗方法虽多,却只能因人而异,有一定的局限性。精神病复杂多样、容易反复,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只能是控制,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却可以针对病症从根本治疗,一次性治愈疾病,达到传统精神病治疗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精神病的治疗过程中,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精神疾病的预后影响较大。一个宽容的环境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社会中,也要减少对精神病病人的歧视,社会对精神疾病歧视的时候,家庭在支持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而言之,治疗精神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精神病,正确对待精神病患者,接受正规的治疗。同时,不管是家庭和社会,都应该为患者提供一个宽容、支持的环境,才能利于精神病病人早日康复。

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

精神疾病排查工作制度 排查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摸底调查的目的、任务、要求、疾病的识别与确定、统计报告方法等。 1、发现线索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 2、确定病例对于已掌握的线索,调查者必须登门与患者接触,用精神病诊断学的方法进行确诊登记建档,同时,加强精神卫生机构与社区精防康复机构的联系,建立转诊制度。 3、建立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排查摸清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底数,进行危险性评估,开展分级随访管理,并将病患者信息及时向社区管理部门通报。对摸排出的重性精神病人,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动员、督促送医治疗。

精神病人随访工作制度 1、对于纳入项目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 2、每次随访的主要内容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 3、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药物不良反应或有危险行为倾向的患者,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4、定期走访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提供给社区康复医院治疗指导; 5、对疾病期、波动期、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精神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 在街道健康促进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 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开通社区健康服务咨询热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 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 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 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 (2018年版)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充分发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含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提高防治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 本规的服务对象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种严重精神障碍的确诊患者。符合《中华人民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 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主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例会,研究制定辖区精神卫生政策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综合管理、救治救助、人才培养、机构运行、保障等问题,负责组织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与督导。探索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康复服务模式,完善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对口帮扶”等工作制度,在辖区组织开展精神卫生科普

宣传、患者诊断复核、病情评估、调整治疗方案等。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主动与同级政法部门协调,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管理率、服药率纳入当地平安建设的考核指标,提高患者救治管理水平。县级及乡镇(街道)卫生健康部门要与政法、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残联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换患者相关信息。 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要主动配合当地政府建立由政法、卫生健康、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等单位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建立由网格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精神疾病防治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精防人员)、派出所民警、民政干事、残疾人专职委员、家属、志愿者等组成的患者关爱帮扶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例会,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通报重点工作情况。综合管理小组、关爱帮扶小组成员之间要加强协作,熟悉各自联系方式,及时保持沟通,协同随访患者,共同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筛查和登记,交换患者信息,全面了解辖区在册患者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解决患者管理、治疗、康复和生活中的难题,工作中注意保护患者个人隐私,避免将信息泄露给无关人员。 1.2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职责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辖区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同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与当地财政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负责辖区精神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及维护。组织开展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督导、考核、评估及培训等。统筹辖区精神卫生资源,对技术力量薄弱地区组织开展对口帮扶。对辖区发生的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应当积极组织开展相关调查,并上报调查结果。成立由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疑难患者诊治、质量控制和培训等。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汇报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我代表xxx镇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镇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日渐激烈,生活压力逐渐加大,精神疾病发病人数与日俱增,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依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减少肇事肇祸事件发生,提高精神病人生活质量,我镇充分整合医疗和社会资源,扎实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镇位于位于xxx,距县城中心xxx公里,地处xxx。镇域面积xxx平方公里。全镇辖xxx个行政村,xxx个自然村,总人口xxx人,xxx户。 现有患精神病者xxx人。其中精神分裂症xxx人,住院xxx人,拒访xxx人,失访xxx人。纳入网络系统管理xxx 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作为11项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

项目之一,被纳入了卫生工作重点,我镇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管卫生的副镇长任组长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了监护小组。 广泛宣传,加强培训 我镇为做好此项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分人群进行宣传、培训工作,大力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1、要求卫生院参与精神疾病防治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精保院进行强化培训。培训内容以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工作要求、疾病症状等为主。 2、要求卫生院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以常见重性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等为主。 3、利用入户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疾病早期症状、护理知识等。 4、结合健康教育和各种宣传日活动,利用镇、村广播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大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加强沟通,促进工作 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切实将重性精神病人的排查、管控等工作落实到位,形成了政府主导,卫生、财政、民政、公安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格局。日常工作中我们加强与精保院、辖区派出所和村委会的交流和沟通,积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到了底数清、去向明。加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