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内外发展态势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外发展态势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外发展现状

(1)国外大学本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活动的日益密切,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逐渐增多,各国的教育机构越来越注重培养本国的国际经济型人才。美国及英国作为国际贸易的核心地带,其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较为成熟。

在美国及英国,并无专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该专业被归类于“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或“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这类性质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让学生形成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对国际贸易及国际投资市场的了解,熟悉宏观经济、政治制度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学会如何在国际贸易领域把握商机。

使商务教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教育涵盖金融、营销、商业策略等等。如耶鲁大学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专业简介所言:“我们设置的课程不仅仅要能适用于纽约或旧金山,还要能关注到巴西利亚甚至上海。”

要求学生将各门经济课程融会贯通。从大量的实践中摸索规律,将专业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给学生以企业家与“商人”的基本训练。

(2)国外大学相同或相近专业课程设置及特点

课程设置方面:国外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个层面:分析竞争的基本因素变化。注重培养贸易对象国家的政策、法规、风俗习惯,做到“知己知彼”。这是课程设置的基本层级。

第二个层面:分析国内政策及其对国际商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运用一系列企业案例分析,调查研究企业怎样面对外国政府政策的影响,避免不利的政策,利用有利的政策,进行有效预测。在这一层面上,学习不只停留在理论上,实践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案例分析具有其实用性,对学生将来真正从事商务活动有极大帮助。

第三个层面:研究国际经济组织和秩序,如GATT和NAFTA是怎样影响并改变国

际商业运作的,考察国际问题,如环境、人权等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微妙影响。将本专业的学习细分,有助于学生从细部考察。

第四个层面:研究信息社会下的国际贸易。互联网的出现,使国际贸易的发展更为迅速、发达,信息的获取速度和数量成为竞争的关键。这方面的内容安排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所典型大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1:

上述课程的设置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掌握基本的经济贸易知识,包括开设经典的经济课程,如宏观经济管理、微观经济管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会计、营销、法律知识。但重点在于外部商业环境和投资环境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相应的法律、政治环境),而非公司的内部经营管理。比如开设的“国际贸易文化”(Interna-tional Business Culture)、“国际商务环境”(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以及“国际市场营销”(International Marketing)等,强调学生熟悉他国的商业运作规律及经济环境。学校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增加对该国商务的感性认识。

其次,掌握公司与国际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明确研究的地域,了解其经济政策与环境并能提供贸易策略。美国及英国的国际贸易专业更加细化,学生确定专业后可以有选择的倾向某一地域的研究,一些学校甚至设置了地域研究中心(Regional Research 1资料来源:陈晋,肖东生,美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外国教育研究》,2002.03 P21

Offices),以满足学生这一要求。较之中国的国际贸易专业,其显著的特点是学习有针对性,注重某一地域的研究,明确其今后的工作方向。

最后,注重掌握交际技能,强调语言能力、合作精神、商务伦理道德等发面的培养工作。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外发展趋势

(1)强调良好的硬件及软件环境

首先,国外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强调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施给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力求给学生提供模拟的仿真商务环境。很多课程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有些课程模拟生产线和成本核算变化等商务情况。

其次,专业课程的设置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使课程设置更符合经济环境,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理论及实践变化的规则。

最后,经常安排讲座,增加学术互动和交流。比如,耶鲁大学专门安排大量的专家讲座,邀请来自世界银行、政府商务部门以及州长来讨论涵盖热点地区的经济问题。

(2)注重实践环节

将课程学习与实践较早的结合是国外国际商务课程的显著特点。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机会与能力,国外学校大多采用“实习制度”。例如,国外学校通常设有“placement”的机构,该类机构帮助学生联系短期或是长期的实习单位。此外,教学环节大量使用案例分析,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身临其境。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内发展态势

今后20年,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过程,包括企业及其构成的产业,以及它们的贸易活动都将要共同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循环。近年来,随着中国落实入世承诺的步步深入,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市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懂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将成为我国企业、政府机构及相关领域基本和普遍需求。对外经济与贸易人才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跨度,既要懂国际经济的运行规则又要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物,既要又较扎实的理论训练又要又较熟练的操作技能。目前,社会对这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这种较宽知识跨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西部地区有很大发展空间。

为了给人才市场更好的输送人才,全国各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这对中国高校专业建设固然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新形势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了,所需要的经贸人员不仅要具有日常生活所需的听、说、写、译的外语能力,还应懂得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了解国际贸易惯例,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和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谈判能力等。这就要求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培养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对外经济贸易理论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技能、信息处理和沟通技术及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知识独立进行业务操作的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背景及发展现状

就我国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而言,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3个方向。

第一,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研究人才。侧重于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国际贸易发展历史、现状及其演变趋势的研究,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经济条件及其相互作用等理论研究。这类专业主要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才。

第二,对外经济贸易实务人才。掌握国际商品贸易综合理论与实务操作知识,具备国际贸易实务技能专长,直接从事针对具体工(农)业产品、工(农)业技术的外经贸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三,国际商务管理人才。此类外贸高端人才倾向兼具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和企业管理能力、知识的交叉型人才,既要熟悉国际商务规则与政策,有良好的外贸操作技能,还要懂得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经济条件和跨国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是主要负责对外贸易项目运作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已全面放开,中国经济已全面融于世界并快速发展。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加快培养更多思想好、外语强、理论懂、业务通、后劲足的高素质国贸专业人才,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目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发展趋势表现如下:

(1)适应用人单位对国贸专业人才思想品德素质要求,切实加强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力度,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当前外贸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中极为重视。但是,据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普遍心态浮躁,不安心本职工作,没工作几天就频繁跳槽,让用人单位陷入想用又不敢用的尴尬境地。待遇上相互攀比,既好高骛远,又眼高手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缺乏爱岗敬业教育和吃苦耐劳锻炼,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就养成贪图享受,不愿吃苦的习惯,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在国贸专业,在其他专业中也普遍存在,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和制约我国专业人才健康成长和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必须引起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一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从现在起,要切实加强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力度,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一方面要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在校期间要进行艰苦奋斗和抗压抗挫能力的训练,养成能够吃苦,乐于奉献的好品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重专业能力训练,增强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的信心。

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注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有机结合,不要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而放弃积累工作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大好机会,力求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避免盲目跳槽。

(2)适应用人单位对国贸专业人才基础能力素质要求,切实加强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努力提高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英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要求,受到国贸专业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这不仅是国贸专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更重要是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融于世界经济这一客观实际需要所决定的。今后的进出口业务将是以电子商务为载体,朝着信息化、无纸化方向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贸易方式必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基础能力素质的培养。

首先要加大基础和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的授课时间,改进教学方法,针对目前由于盲目扩招形成教学班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下决心改“大锅煮为小灶煨”,强化课堂教学,立足实际应用。

其次,计算机的应用必须与电子商务和进出口业务模拟有机结合,做到全英文网上模拟,使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3)适应用人单位对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将专业技能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专业能力素质不仅仅从书本中得到,更重要的是从实践教学环节中加以掌握。我们知道,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理论和实践是有距离的,要缩短这一距离,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

目前我们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很多人是由于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才导致对自己、对工作缺乏信心,而频繁跳槽换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必须两手抓,一方面加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增强实战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模拟训练,确保国贸专业大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岗位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将能力素质的培养与爱岗敬业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正确认识国际贸易工作的困难和挑战,才能树立起战胜困难、努力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4)适应用人单位对国贸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素质要求,增强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一直是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需要改进和加强的薄弱环节。目前,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渠道单一,培养方式缺乏个性,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国贸专业人才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潜力的发挥。创新能力素质,是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和发挥国贸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既要求我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教学工作中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和经验,扩大创新能力的培养渠道,走出课堂,面向社会,扩大视野,学会在社会实践中将所掌握的经贸知识融会贯通,并从中寻找规律和开拓创新。又要求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制、学分、教学方式、激励机制、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都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商业交往能力,具有百折不挠的职业作风和快速应变、理性分析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业务拓展能力才能真正得以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形成。

二、地方财经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全国各高校的普及,人才市场逐渐出现了供求不平衡的现象,加之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了不同院校相同专业人才专业水平高低不均以及就业喜忧参半等现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一)存在两个极端,使得人才培养偏离本科目标

体现在:或是过分强调所谓的“操作技能”——跟单的一些技术与有关单证的制作,

把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局限在最低级的操作层面,这通常是一般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这无疑是变相降低了本科教学目标,背离了本科教育的宗旨;或是只注重理论学习,认为本科教学就应该系统的学习有关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为企业相关决策提供服务,这就使得培养的学生品质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出现就业市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

(二)双语教学力度不够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门国际化特征非常强的专业,在业务实践中需要与世界上不同国家交往,主要工作语言为英语,所以开展双语教学非常必要也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但能实施双语教学的师资严重匮乏,既精通专业也精通一门外语的教师为数不多。

(三)适合的双语教材严重不足

大部分高校严重缺乏实施双语教学所需要的语言环境。同一个授课班级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外语,无法统一实施;在课堂上,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能分配给每个人练习的时间就很少,结果教学效果不明显。由于不同的学校师资生源质量不同,很难实施统一的教学模式,这就提高了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学方法,不断摸索,探讨适合本学校本班级的方式方法。

(四)教学实验室建设相对匮乏,能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实习的不多

目前很多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没有配套的实验室。有的高校甚至连多媒体教学都未能实现,还是地地道道的黑板加书本式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掌握实践操作知识。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缺乏实践机会,根本不清楚具体的国际贸易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难以胜任公司期望的岗位,所以增加了就业难度。结果专业教育既没有满足市场需要,也浪费了教育资源。高校应与外经贸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建立长期联系,定期聘请大型外贸企业的外销员、报关员或者营销经理以及外经贸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等实际参与或指导高校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

(五)课程设置中对创新能力重视不够

培养形式相对单一而缺乏个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潜力的发挥。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对我们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进行修改完善,使我们本专业教育能够达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三、地方财经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与发展的思路

(一)总体思路

毕业生毕业后的去向一是考研进入学术研究部门,二是直接参加社会实践工作进入企业事业政府机关,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因不同部门而不同。学术科研单位需要的是理论功底深厚,具有科研能力和富有学术探索精神的人才。该种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低年级抓起,而进入大学三年级就要确定考研的方向,做好考前的准备,所以理论课程,即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课程宜在前三年开完。况且,大学前三年学生心态比较稳定,适宜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当进入考研准备阶段时,学生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理论基础,再经过强化综合进行针对性地复习,对考研学生来说效果会更好。即便对于所有学生来说,优先完成理论基础的准备也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企业、事业及行政机关部门来说,接触的是日常的具体事务,即涉及如何做的问题,更多需要的是懂得外经贸实务的人才。这类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庞杂,缺乏系统性,如国际投资、国际商法(双语)、外贸函电(双语)、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商务英语听说、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等。这类课程内容易于理解,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开课较早对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及找工作不利,实习需要的基本是实务性的知识,招聘单位也大都根据对学生实务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核决定录用与否,所以这类课程宜尽量开在后面,实现与毕业实习和实践工作的紧密衔接。

加大对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力度,改变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方式,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开阔视野,对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1.实训教师配备和实训组织

积极改进和完善进出口模拟操作训练,配备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青年教师指导学生模拟训练,(同时组织实训课程教师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在仿真国际贸易环境中体会贸易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

2.毕业实习安排落到实处

完善并强化国贸专业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组织和执行力度,巩固课外专业实习基地,保障学生能按照教学计划进入对口涉外企事业单位实习和训练,通过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传、帮、带,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要求。

3.科学设置学期大作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等创新实践环节

接受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掌

握研究手段和调研方法,加强学生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研究和启发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4.细化实践教学环节全过程,做到分段实施,循序渐进

使教学模拟性实验、专业实战性实践和专业综合性实训三个环节能环环相扣、有机结合,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保障。

在课程设置合理的情况下,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专业的特点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在偏理论和偏实务方面进行选择,合理安排自己的选修课程范围。

5.重新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提高创新性、应用性专业课程比重,突出专业特色

在长期过分强调“厚基础”的培养目标指导下,本专业实务性、专业性课程开设偏少。认为学生只要有经济学理论方面的基础,专业课特别是操作性较强的实务课便可有可无,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通过“干中学”就可以厚积薄发,发挥后发优势。殊不知,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高效的企业要求学生能迅速“上手”进入角色,发挥科班毕业生的特长,而根本不会负担毕业生长期适应和在职培训的高额成本。由于目前的课程体系中,财经类各专业所开设的经济学基础课相差寥寥,专业基础课也区别甚微,而惟一能区别学生专业特色的实务性专业课课时偏少,必然导致各个专业都没有明显的“专业”特色,其直接后果就是毕业生择业困难,或在工作中由于专业方面的“短腿”而影响毕业生就业,拉长学生适应工作业务的时间。

因此,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除要有完善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外,必须有足够数量体现专业特色的实务性专业课程。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实务课程的设立必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和就业形势的需要。

就目前国际经济贸易实践发展和外向型企业的人才需求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需开设的实务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双语)、国际结算、进出口单证实务、海关报关与商检实训、国际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运输与保险、进出口商品包装、国际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等。

合理的课程结构应该是经济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务操作性专业课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1:1的关系。

(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其本科教育定位在培养学生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操作技能上。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我们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便培养出较扎实理论功底、动手能力强的国际经贸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可形成以下特色:

1.注重基础理论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经济学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调整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专题讲座的课程学习安排,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和教学实践基地,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出既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专门人才。

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特色,为西部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服务。根据我校本专业生源特点,培养方案中应有反映地方对外贸易发展内容的课程设计,有侧重点的研究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内在规律,探讨西部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途径,促进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实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强调采取实施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既要保证学生对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的掌握,又要保证学生毕业离校后有较强的继续教育意识与自学能力,为其日后向高级国际商务管理人才发展打基础。

厚基础指学生具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等理论经济学课程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思想和规律;注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惯例、商品学、国际贸易地理等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给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重实践是指课程体系向应用化方向调整,定位于重点培养面向实际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能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学历教育与目前国内的外经贸行业的职业资格教育结合,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加强实务类理论课程的延展,开设国家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外贸业务员等从

业资格考试涉及的课程,鼓励学生在毕业前报考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并获取资格证书。这种理论课程体系的调整,一方面从知识和技能培养体系上大大加强国际贸易实务类理论课程的延展,提高学生工作技能,改善过去偏重理论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学生拥有一些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赢得就业机会。

宽口径指根据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求趋向务实化、多样化的实际情况,我们顺应管理、经济两个一级学科日益交叉的现实发展趋势,增设管理学科课程,给学生在知识构成方面引入管理的基本规律,力争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更高的专业应用技能,为其日后的工作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综合应用型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定位特点,其实质是在学校期间,培养目标和体系以专业人才的实务能力本位、自学能力为优先;学生离校后,可以利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继续自我学习和提高。

(四)各模块的主要实现手段(课程模块、能力模块、素质模块)

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明晰和合理,我们要改变过去简单利用课程教学来完成学生培养的方式。为实施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将过去简单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方式转变为重实践、重素质培养课程设置方式。具体来讲,就是将所有课程和训练按照课程模块、能力模块和素质模块来进行细分。

1.课程模块的实现手段

在课程模块上,为实现我们厚基础及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我们需要在课程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按照目前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增减课程,调整教学课程开设的学期。具体表现为:

(1)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按照教育部关于经济类、管理类核心课程的设置要求,本专业设置的学科共同课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部分)、国际经济学(双语)、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等。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实现厚基础的培养模式。

(2)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理论与方法

为保证本专业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本专业开设方向必修课包括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国际服务贸易、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方向选修课包括经贸专业英语、国际商务、外贸商品学、世界经济概论、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经贸地理、国

际技术贸易、陕西对外贸易发展专题、国际贸易理论前沿专题等。

(3)贸易实务操作及英语的应用能力培养

为保证本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更好的被用人单位采纳,我们才课程设置上突出了贸易实务操作及英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向必修课开设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商务英语听说、国际商法(双语)、外贸函电(双语)、国际结算(双语)。选修课开设了经贸专业英语、国际商务(双语)、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税收与关税实务、进出口商品包装等

(4)了解本学科理论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领域相关法律要求

为保证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并配合其未来进一步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过程,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一些其他学科的课程和本学科的理论前沿知识。

2.能力模块的实现手段

为提高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了重实践的方面。其实现的手段除了在课程设置上开始课内实训外,增加开设3门独立实训课程。

独立的实训课程外,还结合学年论文、专业论文、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独立实践课程的开设

已经开设的课程有外贸单证实务实训,增加开设外贸交易磋商实训、海关报关与报检实训、国际货代实训。

(2)实践性教学活动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选修课程为理论基础:完成中期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假期社会调查等

3.素质模块的实现手段

为实现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要求,我们需要在下大力气提高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素质模块的实现手段主要分散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在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英语水平的提高。

(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现

创新型人才培养突出体现在实训环节,在实训环节里,教师要尽量做到与实际相联

系,并利用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带领学生深入实际,体会实际过程中,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

适当引进既具有外贸公司工作经历又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人才为兼职教授到校任教,或者派教师到外贸企业观摩培训,是解决教师本身实践经验不足的办法。教师问题解决得好坏,关系到高校能否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成败。鼓励学生的拓展性思考,利用学期学年论文、讨论等模式,加强学生对业务拓展能力的培养。具体为:学年论文要突出实践性内容,尽量是国际贸易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探讨,而不强调其学术性。

专业实践或中期实习可以集中在某个学期,也可以分散在各个学期,带领学生参观考察外贸企业,或请有关人士为学生现身说法,在实践结束后,要上交中期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严格要求学生选择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关的企业及行业实习,学以致用,提升个人业务能力。

毕业论文要突出学术性,增强研究型及应用型的探索。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放眼国际,思考未来。

(2)加强本专业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体现

国际经济学修改为国际经济学(双语);原有双语课程: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经贸专业英语课时由36增加到54;原有:商务英语听说72学时。

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识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识 14国贸蔡琴 学号:144171901 一、时代背景 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同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2014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3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同比扩大47.3%。外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人数不多,因此大批量的培养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对本专业的认识与看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外向型企业、外贸公司、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WTO方向)本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与WTO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适应WTO运作规则,具备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和电子商务运用技能的,能系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情况、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我们掌握的课程很多,具体课程如下:主干学科: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外贸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电子化实务、商务沟通与函电(英)、国际投资学、国际贸易模拟等。 此外还需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汇报的题目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一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比例表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年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激增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骤减。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从2008年的15.8万亿美元降至12.2万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锐减39%,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2010 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0年的12.5%降至7%。在过去的10年里,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第一章绪论 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 /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 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 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 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而得。 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在计算对外贸易额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 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 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 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 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39% 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人 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都 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 度的提高,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 货物贸易正在萎缩,高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在 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 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 的可贸易性,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刺激了整个 世界服务 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 型的方向发展,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技术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将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 离不开科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简介(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简介(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或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 )大学专业,该专业培养能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国,中国的经济运行环境必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将遇到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发生变化,实际上当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为数更少。部分企业与外商的交往、谈判,靠临时借用不懂专业的翻译人员。部分企业的产品出口靠代理商,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受到一定的制约。入世后,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批准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贸人员不仅具有日常生活所需的听、说、写、译的外语能力,还应懂得国际外贸知识、国际贸易谈判规章和国际经济法律、营销技术、基本的产品专业知识等。随着与国外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增大,大批量地培养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总之,入世,对中国高等学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既提出挑战又给予很大的发展机遇,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但要求会更高。 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人数不多,在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地球村的出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与国外的贸易往来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大批量的培养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一、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的状态。公社内部人们依靠共同的劳动来获取十分有限的生活资料,并且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在全社会成员之间实行分配。当时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制,也没有阶级和国家,因而也没有对外贸易。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步一步地改变了上述状况。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之间的分工。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在氏族公社的部落之间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相互交换,但这还只是偶偶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由此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它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使社会相互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货币的产生,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换渐渐演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这直接引致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出现了商业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财产私有制,原始社会的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于是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最终超出国家税的界限,形成了最早的对外贸易。 (二)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 从总体上来说,奴隶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直接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商品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还是微不足道的,进入流通的商品很少,加上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各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来看,奴隶是当时欧洲国家对外交换的一种主要商品。希腊的雅典就是那时贩卖奴隶的一个中心。此外,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奢侈消费品,如宝石、香料、各种织物和装饰品等,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虽然有限,但对手工业的发展促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之后,国际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从封建社会的中期开始,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商品经济的范围逐步扩大,对外贸易也进一步增长。到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经开始了孕育和生长,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比奴隶社会有明显的发展。 封建社会时期开始出现国际贸易中心。早期的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地中海东部,公元11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是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并促进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来看,在封建时代仍主要是奢侈消费品,例如东方国家的丝绸、珠宝、香料,西方国际的呢绒、酒等。手工业品比重由明显的上升。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只由较大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了。不过从总体上说,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国际贸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还相当小。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虽然源远流长,但真正具有世界性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起来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国际贸易额急剧扩大,国际贸易活动遍及全球,贸易商品种类日渐增多,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又各具特征。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75590812.html,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刘雅慧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07期 摘要:目前,世界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定程度上的全新形势,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活动不断冲击着规模的高点,各个国家、地区和企业进入世纪贸易市场,积极参加博弈,尝试获取更多利益。在这一情况下,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基准点出发,对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的发展趋势着手,分析其具有多元化、自由化、规范化、科技化、区域化、知识化和高速化的特点,并尝试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f75590812.html,ki.1672-3198.2018.07.035 1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带来了愈发深入的经济全球化趋向,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经济思潮的发展,不断改变着当今世界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未来趋向。为了配合这一经济发展的全新形势,世界各国不断加强自身对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视程度,不断从自身的贸易手段和贸易策略上着手,从而保证本国经济的发展能够完全适应现今新贸易形式之下的国际市场变化。可以说,目前世界各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引发了一系列诸如人民币国际化、贸易多元化等等的全新趋势,所以,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政策的正确性,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2发展趋势分析 对目前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进行分析,主要从如下的几点出发。 2.1多元化 多元化,即国际贸易过程和参与者成分的复杂性不断加强。目前,世界各国积极参加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直接造成了现有较为激烈的竞争形势,各个国家及其代表性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竞争意识,不断基于现有资源优化参加贸易主体的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模式。同时,考虑到现今先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各个国家和企业主体不断尝试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更使得现今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式愈发多元化。考虑到互联网本身类似于现有的贸易活动,具有全球性的特性,在其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各国企业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交流和贸易变得更加便捷,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使其国际贸易利润得以提升。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为现今的国际与贸易活动带来不断拓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2.2自由化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我介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我介绍 您好,我叫_______,今年23岁,来自 _______,是_______大学好范文,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 从进入大学开始,我就决心以后从事外贸工作。 因此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非常认真的学习了专业知识,现在对外贸业务员的工作流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另外,我最大的优势是外语好,在校期间通过了国际日语 2 级和大学英语 6 级考试,可以在工作中熟练的使用日语和英语。我还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曾经利用假期去从事过销售工作,锻炼了销售能力。 在为人方面,我诚实善良、开朗自信,能够吃苦。在生活中,我尊敬他人,能够和别人友好相处。现在我唯一的不足就是应届毕业,还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但我擅长学习新知识,并且对工作有高度责任感,能够全身心的为工作奉献。所以,希望您给我这个机会,我有充足的信心在很短的时间内胜任这份工作,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好帮手!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

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具有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涉外经贸人才。 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 民服务、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12T15:17:40.89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作者:范海峰 [导读] 本文将通过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探究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466000 摘要: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立国之本,也是发展之基,而各国之间的贸易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新形势下应当高度关注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如此我国才能做出应对策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探究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发展利于促进国际经济的增长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是国家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国家从传统的内部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国际范围的多元经济发展体系中来,扩大了国际贸易范围,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家经济发展,间接的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增长。所以,国际贸易发展能够促进国际经济增长。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利于强化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创新潜力,使得经济整体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将得到明显提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让企业充分的认识到自身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距离或在国际市场之中生存的困难性,如此企业将会深人的了解国际市场形势及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发展情况,进而优化、调整、创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努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便企业向国际市场迈进或在国际市场之中生存。当然,这一过程中给予企业最大的启迪便是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作用 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能够发挥以上重大意义,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及工作经验总结,确定是因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作用的发挥,即带动经济增长、增强竞争意识、促进科技创新等。具体表现为: (一)带动经济增长 新形势下,传统的单一体制国民经济增长越来越不适用,而是要想多元化经济发展结构靠拢,如此才能实现全面面向经济全球化的目标。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利用贸易往来的手段,也就是了解新形势,合理的优化国际贸易,进而协调好与国际经济之间的关系,那么将推动各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增强竞争意识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往来越加频繁的今天,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此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向国际市场迈进或在国际市场内立足,需要不断创新,即从科学技术研发团队的整体素质到营销员的基础技能上都要提升,让企业处于良h}循环的状态,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就我国经济发展来看,在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之后,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之根本是企业发展。为此,贯彻落实国际竞争思想,进行宏观调控,使国内市场呈现竞争之态,以便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让企业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国内市场脱颖而出,努力向国际市场迈进。所以,国际经济的发展,利于增加各个国家及国家企业的竞争意识。 (三)促进科技创新 从科技创新的层面来说,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还具备更为长远的价值。因为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科学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创新发展科学技术,并将其有效的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能够改变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状态,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国经济与贸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将有更多的企业加人到科学技术研究之中,意在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但同时也是促进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贸易呈现极速增长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进人极速发展阶段。近些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机会日渐加强,使得各国纷纷敞开国门,积极与其他国家搞好关系,进行贸易往来,满足国民生产生活需要,同时为国家不断创造经济。此种情况下,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国际贸易将呈现极速发展的状态。 (二)多元化贸易模式 从目前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互联网的应用,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人们之间进行贸易往来提供方便。当然,有很多人对互联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存在质疑,但从目前互联网运行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是由特定的机构把控,人们严格遵守互联网相关交往准则,这保证了互联网的安全性。又因互联网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所以人们越来越频繁的应用互联网。此种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来支撑国际贸易是非常可行的,并且现在已经逐渐的运用互联网来进行国际贸易,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多元化贸易模式将应用于国际贸易之中。 (三)加速区域性合作 在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今天,贸易大国普遍安排并运用区域贸易,来提升国家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国际贸易主导地位,其中绝大多数国家利用加强区域合作的方针政策,这也导致国际贸易体系面临新难题。此种情况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之一将是加速区域合作发展。因为以区域合作为核心来发展国际贸易,可以使国际贸易适应新形势,并且在新形势下稳步发展。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世界范围内区域成员的经济发展较快,而促使这一现象实现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区域贸易合作。 (四)自由贸易往来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国际经济与贸易正处于事端的高发期,时常出现市场缺陷的情况。此种情况下,各国为了保证本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格局、新方式和新问题 学校: 院系: 专业:财务管理 姓名: 学号:

正文: 国际贸易作为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的交换活动,早期的从某一集中地域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到地理大发现之后洲际之间、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活动,从开始萌芽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从国际贸易起步发展到今天在全球经济中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的的内容和形式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越来越多的实务操作经验也充实到国际贸易理论当中,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向前发展。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明显加速,并且已经进入到了新一轮的增长期,根据2012年WTO官方发布的数据,2011年世界货物贸易额为18217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19%,中国、美国、德国为前三大出口国,占全球出口比重分别为10.4%、8.1%和8.1%。美国、中国、德国为前三大进口国,占全球进口比重分别为12.3%、9.5%和6.8%。若不考虑欧盟内部贸易,欧盟为世界最大出口方和进口方,占全球出口、进口比重分别为14.9%和16.2% ,虽然数据全部反映全球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货物贸易总额看出来,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已经呈现出强势的发展势头,在这个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已经呈现一定的新格局。 首先,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但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成为国际贸易格局中的新生崛起力量。 从一贯的经济发展上看,美国、日本、欧盟在世界经济体中的地位无可替代,这三者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80%以上,反映到国际贸易上,自然体现出三者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2004年,德国、美国和日本在世界货物出口中的份额已分别达到10%、9%和6.2%。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即是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自然在很多方面制订了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而在国际间的贸易中,发展中国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摘要】贸易,早在古代就出现了萌芽,随后慢慢地在我国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但是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外贸增长额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与新兴市场贸易加快和贸易出口额主要依靠外资企业拉动等问题和特点。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从这些问题点出发,研究制定出一些针对我国贸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市场产业结构进出口额区域合作人才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一)古代经济的对外交往 古时候的中国,虽然历代朝廷不太看得起商人,但是并不轻视贸易,很早就开始了与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公元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等贵重物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及其后最具盛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我国开启了与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的新纪元。秦汉时期以及宋元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是比较发达的。而到了明朝统治者过度依赖农业生产,中国就逐渐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二)近现代贸易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改变了闭关锁国情况,大力发展生产力,慢慢打开国门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贸易。自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的贸易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几个历史新阶段。从而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历了从初代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 第一阶段:1978—1991年,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它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和经验,支撑我国度过了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和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1992—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外转移的机遇,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的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贸易发展步入历史新阶段。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信息服务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出口产业。这一阶段是我国30年来外贸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不仅顺利度过了WTO过渡期,而且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不仅出口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也明显优化。从最初的初级原材料产品占大多数到之后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和技术的不足,而且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我介绍(精选多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我介绍(精选 多篇) 您好,我叫haoword,今年23岁,来自xx,是xx大学好范文,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 从进入大学开始,我就决心以后从事外贸工作。因此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非常认真的学习了专业知识,现在对外贸业务员的工作流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另外,我最大的优势是外语好,在校期间通过了国际日语2级和大学英语6级考试,可以在工作中熟练的使用日语和英语。我还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曾经利用假期去从事过销售工作,锻炼了销售能力。在为人方面,我诚实善良、开朗自信,能够吃苦。在生活中,

我尊敬他人,能够和别人友好相处。现在我唯一的不足就是应届毕业,还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但我擅长学习新知识,并且对工作有高度责任感,能够全身心的为工作奉献。所以,希望您给我这个机会,我有充足的信心在很短的时间内胜任这份工作,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好帮手! 下面好范文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这一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自我介绍范文,仅供参考。 虽然是经济学专业,但一直在机械行业方向工作,对于机械行业有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认同市场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不同,对市场细分,目标市场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对工作的实际学习,提升,对公司的经营流程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可以满足一般以上难度的贸易工作。具备自我解决各种贸易领域问题的能力,对各种问题存在着自我的理解和分析。 财经财务分析、应用写作、市场营

销、网络营销、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实务、管理学、公共关系商务谈判、物流管理、经济贸易、市场调查、统计学等。熟悉各种搜索引擎,擅长使用office软件。了解c语言、spss软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办事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吃苦耐劳;为人诚实可靠,值得信赖。有强烈的上进心。 下面就一起来分享以下这一份由好范文为大家提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自我介绍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您好,我叫xx,今年23岁,来自xx,是xx大学好范文,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 从进入大学开始,我就决心以后从事外贸工作。因此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非常认真的学习了专业知识,现在对外贸业务员的工作流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另外,我最大的优势是外语好,在

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及应用策略分析

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及应用策略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从而也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跟随世界经济的新趋势和新潮流,不断调整国际经济贸易战略,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积极改变对外贸易战略,加强国际间的协作与发展,努力从对外贸易大国向对外贸易强国转变,不断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经济贸易战略及未来发展趋势。 标签:国际经济贸易;贸易战略;未来趋势 1引言 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各个国家之间的依赖性及互补性不断深入,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却是,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资源向发达国家靠拢,资金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企业不断向发达国家转移,而污染则向发展中国家靠拢,劳动密集型及污染制造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不公平的贸易活动随处可见。尤其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出现,造成整个国际经济低迷,国内的出口加工产业发展受阻,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的我国,经济遭受重大创伤与影响。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我国必须深刻反思一直奉行的国际经济贸易战略,转变政策方向,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加强技术及制度的创新与进步,充分并正确地认识和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从一味地追求扩大出口向通过出口资本密集型和价格更高的产品来打造比较优势转变,促进产业升级,建立新的国际经济贸易战略,成为贸易强国。 2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1)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之间之所以发生国际经济贸易,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分配,使得各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及资源不同,于是各国按照各自的生产要素及资源的短缺与富余程度进行交换,形成国际贸易,其结果使得贸易双方都能够获得自身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及资料,并从自身拥有的生产要素及资源的比较优势中获得贸易利益。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技术、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知识资源的富余程度将成为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而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重要性日益减退,最终导致以自然资源为核心的国际分工体系被以知识技术为核心的国际分工体系所取代。美国商务部和电子协会统计,美国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一要归功于信息科学技术,高新技术信息产业已然成为美国的主导经济产业,微软、英特尔、苹果等高技术信息企业已经取代了以往的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 (2)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

国际贸易历史

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别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从国际范围看,这种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即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世界范围的交易,就称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或世界贸易(World Trade) 由于现代国与国之间的货币信贷关系、科技合作关系等都以商品运动为基础,故国际贸易是现代国际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简史国际贸易是在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基础上形成的。在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交通不便,商品流通量不大,国际贸易很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隶和供奴隶主消费的奢侈品。在封建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中国与欧亚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国际贸易活动,地中海、波罗的海、北海和黑海沿岸各国之间也有贸易往来。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当时参与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费品和供封建主消费的奢侈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后,特别是产业革命以后,由于生产力迅速提高,商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并开始具有世界规模。从17世纪到19 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英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当时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费品、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 此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世界贸易额锐减并停滞不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美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头号大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空前活跃并带有许多新的特点,贸易中的制成品已超过初级产品而占据主导地位,新产品不断涌现,交易方式日趋灵活多样。 当代国际贸易以发达国家为主,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但地位有所下降;德、日等国的对外贸易有极大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不大,但与自身相比,对外贸易也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国际贸易在当代国际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各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理论国际贸易的理论是研究国际间商品流通规律的理论。它要阐明一系列基本问题,例如,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商品交换;各个历史时期国际贸易的性质和特征由什么决定等等。广义的国际贸易理论还应包括国际价值理论和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我介绍(精选多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我介绍(精选多篇) 第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生自我介绍 您好,我叫,今年23岁,来自xx,是xx大学,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 从进入大学开始,我就决心以后从事外贸工作。因此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 我非常认真的学习了专业知识,现在对外贸业务员的工作流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另外,我最大的优势是外语好,在校期间通过了国际日语2级和大学英语6级考试,可以在工作中熟练的使用日语和英语。我还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曾经利用假期 去从事过销售工作,锻炼了销售能力。在为人方面,我诚实善良、开朗自信,能 够吃苦。在生活中,我尊敬他人,能够和别人友好相处。现在我唯一的不足就是 应届毕业,还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但我擅长学习新知识,并且对工作有高度责 任感,能够全身心的为工作奉献。所以,希望您给我这个机会,我有充足的信心在很短的时间内胜任这份工作,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好帮手! 第二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求职的自我介绍 下面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这一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自我介绍范文,仅供参考。 虽然是经济学专业,但一直在机械行业方向工作,对于机械行业有一种独特的思 考方式。认同市场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不同,对市场细分,目标市场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对工作的实际学习,提升,对公司的经营流程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可以满足一般以上难度的贸易工作。具备自我解决各种贸易领域问题的能力,对各种问题存在着自我的理解和分析。 财经财务分析、应用写作、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实务、管理学、公共关系商务谈判、物流管理、经济贸易、市场调查、统计学等。熟悉各种搜索引擎,擅长使用office软件。了解c语言、spss软件。有较强的适应 能力和自学能力;办事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吃苦耐劳;为人诚实可靠,值得信赖。有强烈的上进心。 第三篇: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自我介绍 下面就一起来分享以下这一份由为大家提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自我 介绍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您好,我叫xx,今年23岁,来自xx,是xx大学,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 从进入大学开始,我就决心以后从事外贸工作。因此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非 常认真的学习了专业知识,现在对外贸业务员的工作流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另外,我最大的优势是外语好,在校期间通过了国际日语2级和大学英语6级考试,可以在工作中熟练的使用日语和英语。我还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曾经利用假期去从事过销售工作,锻炼了销售能力。 在为人方面,我诚实善良、开朗自信,能够吃苦。在生活中,我尊敬他人,能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