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农业信息化必要性及对策论文

发展农业信息化必要性及对策论文

发展农业信息化必要性及对策论文
发展农业信息化必要性及对策论文

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及对策

【摘要】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可极大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分析了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必要性;对策

1.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1.1农业信息化市场需求巨大

我国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绝对比例。在对农村的考察过程中,强烈感受到农民、农业工作者对农业信息的渴望。当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110”及农业信息员、农业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农业信息形式,开拓了为农业服务的新领域,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确使农民尝到了农业信息的甜头。这说明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农民需要,也顺应了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2信息化是传统农业的倍增器

信息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但就信息技术本身来讲,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替代其他产业,只有和其他产业结合,才能够真正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倍增器。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营信息化。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要在人均0.067hm2的耕地上解决13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及其物化了的设备

农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

农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 XXX农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近年来,在XX委、XX 政府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X不断加强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突出“三电一厅”信息服务(电脑上网、电话热线、电视节目、信息服务厅)。对加快我X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我X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民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现将XXX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巩固X农业信息中心建设 按照建立“市有中心,县有平台,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指导思想,围绕“市级抓提升,县级抓巩固,乡镇抓延伸,村级抓典型”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巩固了区级信农业信息平台建设。2006年底,为了使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运行更稳定,多方努力,克服资金张困难,为信息中心配置一台高标准的联想电脑,保证了我X农业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二、积极引导,推进乡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了XXX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达到了市里要求的“六个一标准”。即有一间房子,有一套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等),有一条电话线,有一至二名专职或兼职人员,有一套组织(队伍)网络,有一套管理和服务制度。不断加强对乡级信息服务站的技术指导,推进乡级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农业信息化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奠定基础。 三、坚持多策并举,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依托“三电一厅”平台,坚持多策并举,土洋结合,群众接受什么形式,就采取什么形式;群众需要什么信息,就提供什么

信息,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信息服务模式: (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信息意识强,获得信息快,利用息效果好。鼓励“20强”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起信息网站,促进企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XX公司在生产和经营管理环节采用了ERP管理系统,实现销售、生产、物流、质量、库存、财务和成本管理,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XXX及周边地区果农万余户,户均增收400元。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新形势下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加快农业信息传播的快捷途径。大力推广“专业协会+网络信息+农村会员=发家致富”的模式,取得良好实效。XXX协会充分发挥信息灵、购销渠道广、善经营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该协会已发展会员310户,带动发展养猪户3000多户,建成百头以上养猪塑膜大棚60个,饲养生猪1.23万头,其中已出栏销售7000余头,户均新增收入2300多元。 (三)种养大户带动。XXX大户XXX网上查信息,网上卖生猪,通过网络把生猪销售到漯河双汇集团,每头生猪的价格比以前要高出30—50元,每年多收入几万元。2006年底,XXX喂养出栏的150头生猪,每头实现利润400元左右,纯收入5万元。目前存栏的160头生猪,按照现在市场行情,也可创利润6万余元。同时,根据网络上提供的饲养技术,XXX在猪场内配备了最流行的“电器”:自采饮水器、高压清洗机、名牌换气扇、紫外线消毒灯和火焰消毒灯。另外,群众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时,随时可以到他家的电脑上进行查询。如今,在他的帮助下,该村新建养殖

《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摘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农业;农业信息化;问题; 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来装备现代农业,依靠数字化和信息网络来进行农业的管理经营,以实现农业的管理、生产、农产品营销的信息化,提高农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的经营决策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信息化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应用空间。 一、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阶段,如何实现农业的市场化、知识化、产业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难点之一。农业的信息化,能够按照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又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科技的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是解决农业现代化中遇到的困难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实现农业的信息化,才能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是农村的现实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的配置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民的劳动成果最终要由市场来进行检验。而发展农业的信息化,能够给农民决定生产经营、实现增产增收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通过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让农民对产销的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引导农民对农业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是农业产业化得以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稳定的目标。 (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的客观选择 农业能否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关键在于农产品是否有质量和特色方面的优势。而农产品在质量和特色方面的优势,取决于农业技术的优势。通过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其职能和技术的

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写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参考文献的内容外,本人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声明人(签字): 2012年7月15日

浅析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学号:115311298435 姓名:兰静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正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发挥经济的“后发”效应;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必须与国民经济信息化同步。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对于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加强和改善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加快向农业领域渗透,在未来新的农业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将上升到更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研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掌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 关键词: 农业信息经济市场 全国人民对农业信息化有着不同的定义,例如:张燕认为农业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形成集采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李道南认为农村信息化简单为四个字:程度,就是普及的程度。过程,农村信息化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它是若干年的发展过程,所以说它是一个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农民生活中普遍应用的程度和过程。 一、农业信息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也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建设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有利于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提升农村发展速度,有利于缩短城乡之间发展的距离,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推进农村科技、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二、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农业信息化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促使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方式的改变。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实现电视网、电话网和电脑网的“三电合一”,农民可以利用这些网络,了解国内外农业、农民和农村生活的发展动态。农业信息化扩大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还将促使农村居民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变革,促使农民由注重物质文化生活的消费,向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的转移。 三、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目标。在现代信息社会,农民素质主要体现在接受、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上,谁能最先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谁就能走在市场的前列,就能掌握生产经营主动权。如果信息不灵,反应不快,就会丧失机遇,陷于被动,遭受损失。高素质经营型农民正是以自身很强的信息意识,不断地搜集、筛选、利用信息,使有价值的信息成为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不断地为自身创造发展机会。农业信息化要求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农民学习生活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连接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养殖管理等方面。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说课讲解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邓晓栋 The Sand Trend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Deng Xiaodong 技术正在加快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浪潮席卷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全球,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领域的急剧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aspect - to expand 变革和加速发展,农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应用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nalysis, mainly 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升级,成为国际 studied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以 informationization in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来,信息技术农业应用先后经过了计算机科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学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库开发、网络化、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combining with the 精准农业等阶段,农业信息化开始逐步进入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新的发展历程。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世界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 to mak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can 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广improve as soon as possible, make the 播、电话通讯及计算机科学计算阶段;第二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our country can more quickly, and in the 理和数据库技术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service of the "three rural" construction of our 90年代的专家系统、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 [2] 。农 country. 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化课程论文

农业信息化课程论文-计科1201班-刘怡然-10 遥感技术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摘要:遥感估产是基于作物特有的波谱反射特征,利用遥感手段对作物产量进行监测预报的一种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传统的统计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客观、动态、快速、精准地获得农作物长势、产量等信息。遥感技术必须与其它工具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估产。本文主要研究了遥感技术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先介绍了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几种与遥感技术结合的估产模型的优劣;然后以冬小麦和玉米为例,介绍了两种遥感估产模型;最后,分析了现有遥感估产存在的问题和遥感估产的发展方向,为遥感估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关键字:遥感技术,农业,估产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Estimating Crop Yield Abstract Estimating crop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is a technology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crop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based on specific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crop. It

has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it can acquire growing and yield information of crops in a object,dynamic,fast and accurate way. To estimating crop yield better,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must be combined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estimating crop yield is introduced. To begin with,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crop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are mentioned, then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estimating models integrated into remote sensing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 are statemented, which proposed direction and thoughts for next researches.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Agriculture,Yield Estimation 1 农业信息化课程论文-计科1201班-刘怡然-10 目录 1引言--------------------------------------------------------------3 2遥感估产的原理和方法----------------------------------------------3 2.1基

农业信息技术论文

“数据库技术”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一、数据库技术概述(一)、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是基于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包括了以数据为主体的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系统的系统软件DBMS,还包括了支持数据库系统的计算机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环境、管理和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人。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是通过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以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并利用这些理论来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的技术。即:数据库技术是研究、管理和应用数据库的一门软件科学。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技术研究和解决了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大量数据有效地组织和存储的问题,在数据库系统中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地检索数据和处理数据。数据库技术研究和管理的对象是数据,所以数据库技术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组织和管理,按照指定的结构建立

相应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挖掘系统设计出能够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处理、分析、理解、报表和打印等多种功能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挖掘应用系统;并利用应用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理解。(二)、数据库技术发展数据管理技术是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输入,存储,检索,维护和输出的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值计算。从当时的硬件看,外存只有纸带,卡片,磁带,没有直接存取设备;从软件看(实际上,当时还未形成软件的整体概念),没有操作系统以及管理数据的软件;从数据看,数据量小,数据无结构,由用户直接管理,且数据间缺乏逻辑组织,数据依赖于特定的应用程序,缺乏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磁鼓,磁盘等数据存储设备。新的数据处理系统迅速发展起来。这种数据处理系统是把计算机中的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系统可以按照文件的名称对其进行访问,对文件中的记录进行存取,并可以实现对文件的修改,插入和删除,这就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化,即给出了记录内各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各行各业都要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助民增收,解决农村经济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武汉联通在传统“农业新时空”的平台及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移动网络、数据互联网络、人工呼叫网络和互联网资源,并集合其他省分的先进经验,重新打建了一个服务于农村市场的新的聚类信息化平台——“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和人工呼叫中心等简便、经济的方式,为农村用户提供专业化涉农信息服务。对于推进现代“大农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各行各业都要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助民增收,解决农村经济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武汉联通在传统“农业新时空”的平台及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移动网络、数据互联网络、人工呼叫网络和互联网资源,并集合其他省分的先进经验,重新打建了一个服务于农村市场的新的聚类信息化平台——“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和人工呼叫中心等简便、经济的方式,为农村用户提供专业化涉农信息服务。对于推进现代“大农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它主导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方向,成为实现农业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对提升政府服务形象,改善政府服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降低农业市场交易风险, 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形象;有利于改善政府部门服务手段,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四是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行政支出,节约资源;五是有利于加快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根据聚类市场人群对本地信息内容的需求,通过武汉分公司或合作伙伴联合当地农口部门,发展分布广泛、合理的信息服务站点作为末梢渠道,通过信息站点优质的信息服务,最大限度的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其最感兴趣、与其生产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乡镇一级的各类本地化信息,对农户的生产生活等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由此建立以武汉联通为主导,以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为核心,涵盖上游农技、农村医疗、物流采购等单位和企业,以及下游广大农村用户在内的农村信息化产业链。通过有效的信息服务内容提升对农村用户的粘合力和品牌吸引力,带动农村用户的入网以及延长入网用户的生命周期。通过平台上稳定的、分类明确的、并具备相当数量的用户群,为产业链上游的农产品收购加工、农资销售、物流及其他商品供销企业提供精准化营销的有偿服务,并可依此带动此类用户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形成一种良性的有效规模发展的农村信息化应用模式。以此提升武汉联通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农业信息化课程论文

遥感技术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 摘要:遥感估产是基于作物特有的波谱反射特征,利用遥感手段对作物产量进行监测预报的一种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传统的统计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客观、动态、快速、精准地获得农作物长势、产量等信息。遥感技术必须与其它工具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估产。本文主要研究了遥感技术在农作物估产中的应用,先介绍了遥感估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几种与遥感技术结合的估产模型的优劣;然后以冬小麦和玉米为例,介绍了两种遥感估产模型;最后,分析了现有遥感估产存在的问题和遥感估产的发展方向,为遥感估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关键字:遥感技术,农业,估产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Estimating Crop Yield Abstract Estimating crop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is a technology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crop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based on specific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crop. It has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it can acquire growing and yield information of crops in a object,dynamic,fast and accurate way. To estimating crop yield better,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must be combined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estimating crop yield is introduced. To begin with,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crop yield by remote sensing are mentioned, then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estimating models integrated into remote sensing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 are statemented, which proposed direction and thoughts for next researches.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Agriculture,Yield Estimation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录 1信息农业的概念 (2) 1.1农业信息化的概念、体系及特征 (2) 1.2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3) 2信息农业发展现状 (4) 2.1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4) 2.2数据库和农业网络的建设 (5) 2.3农业信息技术研究 (5) 3“3S”技术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 (5) 3.1农情监测 (5) 3.2农产品品质检测 (6) 3.3农业化学制品的施用检测 (6) 3.4农地分等和土壤养分管理 (6) 3.5在管理和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6) 4影响我国信息农业发展的因素 (6) 4.1农民文化素质低,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6) 4.2我国山地多,平原少,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7) 4.3信息农业成本过高,阻碍了信息农业的普及 (7) 4.4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 (7) 4.5农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 (7) 5信息农业发展的趋势 (7) 5.1智能化 (7) 5.2精确化 (7) 5.3数字化 (8) 5.4智能化 (8) 5.5集成化 (8) 5.6实用化 (8) 5.7普及化 (8) 5.8复杂化 (8) 5.9主导化 (9) 5.10多样化 (9) 6 结论: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9)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学号******) 摘要:信息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3S 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信息化。我国农业目前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素质低、信息农业成本高、基础水平低等方面的问题,但从农业发展的方向看,智能化、精确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信息农业;3S 技术;智能化;精确化;数字化;网络化 引言:信息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的表述,信息又指导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改造。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领域,它正推动着全球经济和中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朝着以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部署,因此,探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1信息农业的概念 信息农业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基本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确化管理。信息农业的本质特征就是更多地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发展、可传播、可共享等特性的信息来替,存量有限,可耗竭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农业增长从主要依赖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赖信息资源,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信息农业是对现代农业的继承和发展,其基本标志是高技术化、信息化、数字化,其核心是对信息的采集、加工、传播和利用,也就是把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集成,准确、快速地获得农业生产中的动态和空间上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编辑、分析、显示,为农业生产和农业决策提供依据。信息农业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基础操作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1]。 1.1农业信息化的概念、体系及特征 1.1.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摘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有 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农业信息化;问题;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of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hope to be able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keywords: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来装备现 代农业,依靠数字化和信息网络来进行农业的管理经营,以实现农业的管理、生产、农产品营销的信息化,提高农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的经营决策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农业信息化论文

农村信息化发展初步研究 学号: 学生姓名: 所属学院: 专业: 班级: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目录 引言 (3) 1农村信息化的含义 (3) 2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意义 (3) 2.1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 2.2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与市场的适配性 (3) 2.3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快速整合农村的信息资源 (4) 2.4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 3农村信息化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4) 3.1城乡居民共享信息资源不对称 (4) 3.2信息资源实用易用信息延伸不足 (4) 3.3农村信息化建设仍然有很多道路要走 (5) 4发展农村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5) 4.1培育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优良环境 (5) 4.2提高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关装备的水平 (5) 4.3应加大对农村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整合的力度 (5) 4.4应逐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6) 4.5开展试点示范以及推广工作 (6) 6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7) 结论 (9)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0)

农村信息化发展初步研究 摘要 农村信息化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新途径。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发展现代农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工作。因此,要加强基础农业地位,推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市场的竞争力,必须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发现农业现代化、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参与国际竞争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信息技术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formatization Abstract The "three rural issues" in the rev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and in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to realize the dream of the great journey of Chinese. Rural inform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provides new historical opportunity, is co 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new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Rur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hree rural".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is the main work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position of agri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to promote rural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structure adjustment,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agricultural market, we must further promo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formatization for the discovery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ural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rural informat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农业的地位尤为重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2l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五条第十四款中首次明 确强调要求“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四条第十六款“加快乡 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再次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 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三条中用一整款对农业信息化 进行了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而通过农业信息化带动 农业现代化,无疑已成为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本文首先从农业信息化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述了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以及农 业信息化对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其次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从定量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在对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的比 较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利用波拉特的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来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 行测度,主要套用波拉特法确定了农业第一信息部门和农业第二信息部门以及计算两 个信息部门的产值,并得出了我国2000年~2004年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初步数据。另外,还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选取的四种信息因素与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从中可 以看出农林牧渔服务业(技术推广)影响最大,当然科技、教育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存 在偏差、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水平低、农业信息化人才匮乏、农业信息化服务对象素质较低、农 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 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信息资源的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加速科技、教育和推广的结合等。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水平,波拉特法,测度,对策

农业信息化进入全过程全要素发展阶段

农业信息化进入全过程全要素发展阶段 农业信息化进入全过程全要素发展阶段 涉农信息服务临重大商机 记者胡虎 贴有二维码标识的蔬菜在很多超市成为抢手货。 编者按:6月18日,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江苏宜兴召开。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坚持政府引导、需求拉动、突出重点、统筹协同原则,力争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行政管理高效透明、信息服务灵活便捷,加快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此次会议无疑将带动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市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在“四化同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需求更加迫切,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村通工程、信息下乡到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运营商应当如何谋划推进方略呢? 信息化成农业农村重要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从2004年到2013年,连续10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业信息化提出了指导或要求,信息化已经成为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支撑。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2009年,国务院印发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纲要》,把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信息化服务“三农”水平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这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明显改善。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完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基本实现,县有信息服务机构、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点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国农业网站数量已达3.1万多家,其中政府建立的有4000多家。全国100%的省级农业部门设立了信息化职能机构,97%的地市级农业部门、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70%以上的乡镇成立了信息服务站,乡村信息服务站点逾100万个。《农民日报》近日报道称,我国农业信息化已从过去单纯注重硬件投入进入到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并重,从单纯应用互联网到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组装,从单纯提供信息服务到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全过程和全要素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告诉《人民邮电》报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推出“金农”工程以来,国家对推进涉农信息化建设可以说相当重视。各相关部委从基础建设入手,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从三电合一、村通工程、电脑下乡、信息下乡到人员培训,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已建成能力大量闲置,应用效果不佳,例如中组部前些年大力建设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为了解决有网无用的问题,后来与商务部合建新农村商网,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出现目标用户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一步,要加快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应当从应用创新破题。 应用创新日益聚焦现代农企 如果说前些年,农村信息化的重点还更多集中在基础设施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搜集与服务平台的搭建,那么,移动互联、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的出现,将更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直接带到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一线,让身处田间地头的农户感受到信息化应用创新实实在在的“甜头”。 近年来,精准农业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推广。在新疆、黑龙江等地农场,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农机在上一年秋收作业时,定位取土样、监测作物产量,计算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3]张秉奎,巩振辉,高建军.PVA渗调对辣椒种子活力及芽期酶活性的影 响.西北农业学报,1992,8(2):80-83 [14]李光河,卢月利.蔬菜种子活化处理的几种方法.种子科技,2009(1):38 [15]罗剑宁,何晓莉.几种药剂处理和人工嗑种对有棱丝瓜种子发芽的影 响.中国蔬菜,2004(3):32-33 [16]李玉红,唐爱均,张恩让,等.化学处理对菠菜种子萌发的影响.西北农 业学报,2003,12(2):116-118 [17]马崇坚.不同化学试剂处理对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2005,24 (10):30-32 [18]杨慧民,闫树成.我国蔬菜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河北农业 科学,2010,14(12):29-31 [19]李明,陈磊,姚东伟.微生物与种子处理.上海农业学报,2008,24(1):114-117 (收稿日期:2015-12-24)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徐德海 赵金英 郭金玲 赵 鹤 候国强 董雪梅 王 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牡丹江157041)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电子信息化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发展 信息化技术起源于欧美国家,其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及研发方面的应用,相对于以往传统的、依附于环境存在的耕种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更加倾向于人在农业生产整体环节中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农业产业链中由于对自然环境存在的依赖而无法避免出现的问题。随着农业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崛起以及欧美国家成功经验的预示,农业信息化必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管理的主流模式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1]。 1 概念及意义 农业信息化技术可以说无法给定一个完整的概念,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它是一个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延伸的理论系统,二是因为它所涉及到的信息类技术更新发展速度极快。目前,普遍得到大家认可的一种概念,认定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产业方面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将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到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流通等领域,形成一个完整的、可实用的系统[2]。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各环节的不断深入,它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传统农业的很多内涵和分支产业也不断被颠覆,逐步转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已经验证,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能够高速发展、快速实现产业化模式的必经之路。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实现农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在打好农业信息化框架基础的前提下,加速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尽量降低传统农业对自然、天气等不可控性因素的依赖性。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加快农业产业一体化进程 作为一个完整运行的系统化的产业链,农业信息化改变了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和运行模式,将传统农业中分散存在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加快了我国农业向产业一体化进程靠拢。 1.2 有效对农业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 随着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农业资源无限度的使用和消耗,农业成本大幅提高,而信息资源却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利用,传统的资源使用效率可以在它的调整下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节约,变相地降低了总的成本值。 1.3 加大了政府对于农业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拓宽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与基层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各项政策可以快速普及,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种植、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管理力度,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3]。 1.4 加快了农业的全球化、国际化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各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农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整体竞争实力。 1.5 能够使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发挥最大效用 信息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