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从《爱在西元前》浅谈失落的古巴比伦文明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耳机中缓缓播放着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这熟悉的曲调早已深深印在脑海,同样熟悉的还有这些歌词,虽然对其中描述的巴比伦文明不甚了解,却还是将歌词牢记心里。直到选择了“考古学与近代文明史”这门课,才算是初步的了解了歌词中的故事。下面结合歌词浅谈我所认知的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这里便是《圣经》中所说的“伊甸园”。

这里便是诺亚放飞和平鸽的地方,但在这里鸽子很少衔来橄榄枝。

这便是的两河流域的伊拉克。

由苏美尔肇造的历史。

这个早已消亡的两河流域文明现在被史学界公认为与古埃及、中国并称世界最古老的三大文明,事实上,前后几个巴比伦帝国无论是在时间或是地域上都只占据两河流域文明的一部分。从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人开始,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这两条纠结入海的生命之藤的两岸肥沃地带被称作“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在这里,多个民族和国家的相互替代与共存书写了复杂的融合历史。

美国学者克莱默将他关于巴比伦文明的史学著作命名为《历史从苏美尔开始》,对于现代的小学生们来说,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确实是大多数历史和地理课本的开篇。克莱默在书中列举了苏美尔文明在人类史上的27个第一,其实如果认真计算起来,也许100个也还不止。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历史上第一个农业村落、第一座城市、发明出最早的车、船和文字,最早学会制作面包和酿造酒。这些历史难以臵信地沉埋于沙丘之中,使巴比伦终于成为一段死去的文明,但一些史学家坚信,被湮没的两河流域文明先于并带动了古埃及文明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许多脉络虽然来自希腊、罗马,但后者的源头还是古代西亚这一文明的摇篮。

1792BC,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bi)(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所颁《汉穆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

是的,这里曾是战火连天,硝烟弥漫(其实如今也是大抵如此)。

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bi)(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

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公元前626 年,亚述人派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沙尔率军驻守巴比伦,他到巴比伦后,却发动反对亚述统治的起义,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朗高原的米底(也称米堤亚)王国联合,共同对抗亚述。

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及腓尼基,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国。公元前六世纪后半期,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国势达到鼎峰,国势强盛。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进行扩张。

公元前60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叙利亚立时归顺新巴比伦王国,但腓尼基及巴勒斯坦地区态度不明,而埃及一向觊觎此区,拉拢推罗、西顿等腓尼基地区与埃及结盟。对此,尼布甲尼撒二世继续与米底王国结盟,又娶米底公主阿米蒂斯为后,以巩固自己后方。

公元前597年,出兵巴勒斯坦,攻占耶路撒冷,扶植犹太人齐德启亚为傀儡统治犹太人。

公元前590年,埃及法老普萨姆提克出兵巴勒斯坦,推罗国王投靠埃及,西顿被占领,犹太人齐德启亚及巴勒斯坦、外约旦等地纷纷

倒向埃及。同时,米底王国与新巴比伦王国的关系紧张起来,为此新巴比伦王国筑起一条新长城防范米底人。然而,米底因要对抗乌拉尔图及西徐亚人,无力再与新巴比伦王国对抗,致使尼布甲尼撒二世可于公元前587年第二次挥军巴勒斯坦。他围困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齐德启亚突围失败,落入新巴比伦王国军队之手,被挖去双眼后送往巴比伦尼亚。

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围十八个月后城陷,犹太王国灭亡,居民被俘往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74年,双方议和,推罗国王伊托巴尔三世承认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尊者,保持了推罗的自治地位,其他附近的小王国都纷纷向尼布甲尼撒二世称臣、公元前569年,埃及发生王位之争,尼布甲尼撒二世曾趁此在公元前567年入侵埃及。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不久,国内阶级矛盾及民族矛盾加剧,最后一个国王那波尼达统治时,国王及马尔杜克神庙之间的矛盾加剧,并试图另立新神,那波尼达离开首都,以其子伯沙撒摄政。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崛起,居鲁士二世率军入侵新巴比伦王国时,祭司竟打开大门放波斯军队入城,伯沙撒被杀,那波尼达被俘,新巴比伦王国不战而亡。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入大规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

为当时世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中东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兴建宏伟的城市和宫殿建筑闻名于世,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

现在,从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仿照古巴比伦风格建成的行宫中,可以俯瞰传说中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废墟,它依旧保持着庄严的神秘。从巴比伦到巴格达,很难说清命运之手究竟开了一个什么样的玩笑。这一文明从产生到灭亡有无数难解的谜团。然而,有谁真正知道它所隐含的辉煌、神秘、奇迹和失落的历史悲剧,知道对它的探索是多么艰难的、长途跋涉的征途?这一富有魔力的词使多少人联想起童年时代夜幕刚落,晚风吹拂下奶奶的古老童话,又使多少人为那些和莎士比亚讲述的《李尔王》、《哈姆雷特》悲剧人物下场一样的历史过客而深思和长叹。

在近现代考古发掘发现两河流域文明之前,当地的阿拉伯人由于不是这一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并不知道这一伟大文明,他们把偶尔发现的古代碑铭当作神奇物品。当时的世界从《圣经旧约》和几位古典作家的书中看到过很少的关于巴比伦和亚述的记载,其中许多是神奇的传说,真伪难分。

古代两河流域城市的街道由于臵放废物每年逐渐升高,因此房屋的地面在重建时也用土垫高夯实。当一个城市由于战争和其它灾害被摧毁后,残垣不久就积满了泥沙。当一批新居民来到废墟重建城市时,他们将残留的泥墙和原来的废弃物一齐夯平,在其上重建新房,于是城市的地面又高出很多。这样的过程反复经历了百年或千年,到这些城市最终被废弃时,城市已高出周围地面许多。风沙尘土最后完全覆盖了废墟,把它变成了一个个土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居民的变迁,附近的居民再也不知道土丘是古代的城市废墟和它们的名字与历史了。在两河流域和周围地区,有千百个这样的土丘,其中沧海桑田,百般奥秘只有经过考古发掘才能知道。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1843年,当时的法国驻摩苏尔领事保罗〃埃米勒〃鲍塔在任职的闲暇,在距摩苏尔西北10英里的郊外挖出了一个亚述人的城市,包括建在巨大平台上的宏伟王宫、数对巨形人面狮身石兽、栩栩如生的浮雕石板、神秘的楔形文字铭文和其它古物。后来经考证,这里是亚述帝国最强大的国王萨尔贡二世的宫殿。

这些发现轰动了整个欧洲,并带动了此后数十年间西方世界的大规模考古活动。1897到1912年,雅克〃德莫尔根带领的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邻接的波斯境内发掘了古苏萨城的遗址,也发现了大批古

物及包括汉穆拉比法典石碑在内的阿卡德语楔形文字碑石和泥版文

书以及埃兰语楔形文字文献。

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古埃及诞生了世界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的发现改写了这一历史。它被证实是诞生于公元前3000年的文明。从雕刻画和泥版文书中人们发现,当时不仅已经诞生了文字、车、船等这些现代社会的生活必备品,还有史诗文学和药典、农历以及栽植树木的实验,甚至还产生了学校、图书馆和政治议会。这些都说明,苏美尔已处于人类城市文明早期——黄金时代,它的政治和经济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尽管后来苏美尔各城邦被塞姆族的一支——阿卡德人征服,从而使它消融在继承其遗产的塞姆族巴比伦、亚述文明之中,但人们没有忘记它是全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文明的奠定人。

从17世纪开始,探险家和考古学者就曾从两河流域一带破碎的陶器以及石雕和泥版的残片上发现了奇异的文字符号。当然,现在人们已得知,这些被称为“楔形文字”的文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巴比伦文化的灵魂,因为其笔划形似木楔子而得名。对楔形文字的破译标志着巴比伦文化研究突破性的进展,由于两河流域的古人们用泥版来记载文字,人们也将巴比伦文化称为“刻在泥版上的不朽文化”。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一切又重演。”

到了1900年,虽然仍存在一些词汇问题和语法疑惑,古代世界各种楔形文字的渊源苏美尔语楔形文字的释读工作基本上可以说是成功了。这样,现代人终于能够通过阅读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文献去了解这一伟大而灭亡了的文明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全部过程和许多它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目前,除了上千的石刻或金属铭文外,世界各博物馆存有至少25万件两面书写的大小不一的泥版文书。随着各国在近东地区考古发掘的继续,泥版文书仍将源源不断地从伊拉克及邻接国家的古代遗址中出土。殖民时代的当地居民大批盗挖古代遗址、破坏遗址地层并把泥版文书和其它古物通过文物市场卖给了欧美日各国博物馆和私人的活动现基本上已被伊拉克政府控制。

两河流域文明灭亡除了外部新兴文明的征服和取代以外,过度农业开发恶化了先天不足的生态环境也是文明灭亡的一个主要内因。随古代灌溉农业而来的土地盐化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从苏美尔开始的两河流域,以致大批城市被永久放弃。从绿色农田到沙漠,两河文明的灭亡也是自然界给现代人的一个重大启示。

古巴比伦传说当人类面临灭顶之灾时,神仙与和平鸽会来拯救人类。但传说毕竟是传说,无论是神仙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要战胜灾难,还得靠人们自己。

在我的眼中,古巴比伦不只是一段文明,也是一段故事,潺潺流淌于我的人生。一切都会过去,无论辉煌还是灾难,重要的是把握现在。

古巴比伦人与犹太人的关系

古巴比伦人与犹太人的关系 美索不达米亚人与犹太人是近邻共同居住在西亚肥沃的新月地带。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然而,这种往来,没有鲜花,也没有橄榄枝,对犹太人来说,只有被征服被奴役的惨痛经历。他们建立的两个犹太人的国家分别毁于亚述人和迦勒底人之手。 公元前9世纪中叶亚述人的崛起,对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当时,犹太国已分裂为两个国家,北方是以色列王国,建都撒马利亚,南部是犹太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为了与国势如日中天的亚述人修好,北方的以色列派使节出使亚述,给当时的亚述国王沙尔马纳赛尔三世送去了丰厚的礼物。右图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场景。沙尔马纳赛尔三世站在左边,有两助手相随,前上方是亚述主神阿舒尔神的标志。以色列使者匍匐在亚述国王的脚下,向亚述王表示臣服;使者的后面是两名亚述军官,他们引导着后面带着金银等礼物的犹太人。这一场景刻画在亚述王宫的一根黑色石柱上,现存大英博物馆。 不过,犹太人的进贡并未能阻止亚述人的铁蹄。亚述在横扫了大马士革后,还是把下一个征服目标对准了以色列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人攻占了首都撒马利亚,灭了以色列王国。 20年后,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向南部的犹太王国发动了进攻。据说,在亚述军队兵临城下的时候,犹太的一位先知以赛亚挺身而出,向恐惧成分的犹太老百姓发表演说。他说,如果亚述人毁坏了耶路撒冷,这是因为耶和华把亚述当作了他手中的鞭子,以此来惩罚犹太的恶行。希伯来人的未来是伟大而光辉的,而亚述即将面临灾难。但是,以赛亚的预言未能阻止犹太人眼前的灾难。南部的犹太王国最终被新巴比伦王国所灭。公元前598年和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两次进攻耶路撒冷,犹太王国的百姓展开了殊死抵抗。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城在经过一年多的围攻后被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政破,惨遭劫掠破坏。犹太的圣殿被毁,耶路撒冷成为了一片血与火的海洋,犹太国王齐德启亚被抓获后剜去了双眼,和耶路撒冷被俘的显贵和百姓一起流放到巴比伦,成为“巴比伦之囚”。这场苦难成了犹太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惨痛记忆。《圣经·诗篇》中吟唱的一支《流浪之歌》仿佛又让我们见到了当时的情景: 在巴比伦河畔, 我们坐着哭泣, 思念着锡安山(巴勒斯坦)。 在市中心,柳树下, 我们已把齐特拉琴悬挂。 在那儿,战胜者要求我们唱歌, 掠夺者带着快乐的神情说: “给我们唱几首锡安山的歌。”

古巴比伦简介文档3篇

古巴比伦简介文档3篇Introduction document of Babylon 编订:JinTai College

古巴比伦简介文档3篇 前言: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己,直接关系到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及以后交往的顺利与否,也是认识自我的手段。自我介绍是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的一件事情,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与陌生人建立关系、打开局面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自我介绍获得到对方的认识甚至认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本文档根据自我介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古巴比伦简介文档 2、篇章2:古巴比伦文明简介文档 3、篇章3:古巴比伦的历史文档 古巴比伦(约前30世纪-前720xx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 3020xx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下面小泰为你整理了古巴比伦简介,欢迎阅读。 篇章1:古巴比伦简介文档

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3520xx年左右-公元前720xx 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距今约5020xx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 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这平原上发展了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城市,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之一。有空中花园,但都成废墟。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四大古国文明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首都位于今伊拉克境内巴格达以南幼发拉底河畔。东经44°25',北纬32°33'。巴比伦王国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汉谟拉比与古巴比伦国王(公

巴比伦文明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号:057Q37AGT 课程名称:失落的古文明系列谈改卷教师: 学号:126110137 姓名:孙婷婷得分: 流不走的痕迹 ——巴比伦文明 摘要:这是一个源自河流两岸的文明地带,它也像其他民族一样拥有自己的生活习惯、社会制度、自己的书写方式。当人们再次提起“巴比伦”的时候,仿佛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河水又像以前那样奔腾不息,水流中夹裹着肥沃的养料,哺育着这个“新月沃地”上的子民。巴比伦的兴与衰,传说与失落无不验证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结束,我们只能从一些痕迹中寻找古老文明的脚步,也许我们看见了记录事件的载体、画面上的色彩.......我们开始兴奋、呐喊,但最终它的一切都将留在古老时代,我们一边叹息,一边想象着那时候的美好...... 关键词:巴比伦文明王国成就政治 一提到巴比伦,大家都该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四大文明古国。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产生过饮誉世界的两河文明,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巴比伦文明,曾与古代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和埃及文明比肩齐辉。 巴比伦文明位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它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 巴比伦是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比伦王国分为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而新巴比伦王国也称迦勒底王国。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来自叙利亚草原的闪族人的一支——亚摩利人攻占这座小城,建立了国家。骁勇善战的阿摩利人以此为中心,南征北讨,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帝国,历史上称之为“古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魅力。公元前1000年代初,闪米特人的另一支迦勒底人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定居。公元前 630年,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萨趁当时统治两河流域的新亚述内乱之机,逐渐取得对巴比伦的控制。公元前 626年自立为巴比伦王。后来与米底结成联盟,在公元前 612年攻陷尼尼微,灭亚述帝国。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古巴比伦的兴起

文明的崛起 ——从古巴比伦的兴起与中华文明的对比分析各文明强盛的原因 一、导论: 当我们叙述我们的文明一览表时,在我们的心中,早已经将他们分门别类的做出了标记。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文明的产生不仅仅只有一种途径,一个文明完全有可能独立的由某些“前文明”发展起来。但是作者认为,尽管所有的文明其起源,发展都有所不同,但是研究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能更好的在今后的实践中避免历史已经证明过的错误。 熟悉《圣经》的人,都不会对美索不达米亚感到陌生,我们在《旧约》中看到了太多关于那个神秘国土的描绘,那里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是被描述为天堂的国度。当历史的车轮转动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时,一个强盛的帝国出现在这片被神宠爱的土地上,那就是巴比伦尼亚的巴比伦帝国。历史学家们为了将其和尼布甲尼撒的巴比伦帝国相区别,称之为古巴比伦。而这个巴比伦,也成为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代名词。作者认为,汉谟拉比的政治改革和地区的统一是巴比伦能够崛起于两河流域的最重要原因,同样也是其他文明之所以走向强盛所必经的路线。 二、历史背景: 在巴比伦统一美索不达米亚之前,苏美尔人从蛮族古蒂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只有200年左右,距由推翻外族统治的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的毁灭刚刚百年,两河流域正处于各城邦各自为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通过考古已经确认的城邦包括埃什南纳(底格里斯河以东,埃兰西北)、亚述(横跨底格里斯河,埃什努纳西北)、巴比伦(横跨幼发拉底河,阿卡德地区内)、马里(横跨幼发拉底河中游,巴比伦西北)、卡尔基米什(横跨幼发拉底河西部河曲地段)、亚姆哈德(阿勒颇)和盖特纳特纳(阿勒颇以南,傲龙特斯河流域内)等。这几个乌尔王朝的后继城邦在百年的时间内彼此争权夺利,谁都没有统一其他城邦的力量。作者本人认为这和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以及五代十国时期十分相像。之后我也将就这两个文明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直到公元前1792年前后,巴比伦的汉漠拉比登上巴比伦王的宝座,这种相对的平衡才被打破。同样的,这和中国商鞅变法、周静帝禅位给隋文帝以及宋太祖陈桥兵变后的中国局势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三、汉谟拉比的改革——中央集权的确立 (一)政治上: 在汉谟拉比登基前后,两河流域的另一个实力雄厚的城邦——亚述,在其国王沙姆希-阿达德一世逝世后分裂,令巴比伦相对变得更强。此时巴比伦面临的外部威胁减少,使汉谟拉比有机会对其统治下的巴比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称两河流域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是亚洲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另外两个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印度河流域。 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公元前4000年(6000年前)左右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他们会制陶,发明了文字,根据考古资料,当时处在原始社会解体阶段。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建立了城邦。在公元前24世纪被阿卡德王国所灭。阿卡德王国的创建者是萨尔贡,国力强盛时疆界直到伊朗西部,西到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公元前2191年覆灭。苏美尔人重新复兴,统一了苏美尔和阿卡德,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後于公元前2006年被埃兰人和阿摩利人所灭。阿摩利人在前1894年建立起巴比伦城邦。巴比伦开始比较弱小,到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逐渐强大,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到前1595年被赫梯所灭。随後统治两河流域的国家是亚述帝国。到前7世纪,亚述帝国范围包括了全部两河流域、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在亚述巴尼拔在位时国力达到鼎盛,已经进入铁器时代。到前605年被迦勒底人所灭。迦勒底人于前626年在巴比伦建国,史称新巴比伦王国,或迦勒底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时,占领了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灭了犹太王国,俘巴比伦囚虏,国力达到鼎盛。并且修建了空中花园,重建马尔杜克神庙。到前538年被波斯帝国所灭。 昌盛时期: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 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古巴比伦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代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四大古国文明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考古学论文-古巴比伦文明

从《爱在西元前》浅谈失落的古巴比伦文明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耳机中缓缓播放着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这熟悉的曲调早已深深印在脑海,同样熟悉的还有这些歌词,虽然对其中描述的巴比伦文明不甚了解,却还是将歌词牢记心里。直到选择了“考古学与近代文明史”这门课,才算是初步的了解了歌词中的故事。下面结合歌词浅谈我所认知的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这里便是《圣经》中所说的“伊甸园”。 这里便是诺亚放飞和平鸽的地方,但在这里鸽子很少衔来橄榄枝。 这便是的两河流域的伊拉克。 由苏美尔肇造的历史。 这个早已消亡的两河流域文明现在被史学界公认为与古埃及、中国并称世界最古老的三大文明,事实上,前后几个巴比伦帝国无论是在时间或是地域上都只占据两河流域文明的一部分。从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人开始,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这两条纠结入海的生命之藤的两岸肥沃地带被称作“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在这里,多个民族和国家的相互替代与共存书写了复杂的融合历史。 美国学者克莱默将他关于巴比伦文明的史学著作命名为《历史从苏美尔开始》,对于现代的小学生们来说,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确实是大多数历史和地理课本的开篇。克莱默在书中列举了苏美尔文明在人类史上的27个第一,其实如果认真计算起来,也许100个也还不止。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历史上第一个农业村落、第一座城市、发明出最早的车、船和文字,最早学会制作面包和酿造酒。这些历史难以置信地沉埋于沙丘之中,使巴比伦终于成为一段死去的文明,但一些史学家坚信,被湮没的两河流域文明先于并带动了古埃及文明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许多脉络虽然来自希腊、罗马,但后者的源头还是古代西亚这一文明的摇篮。 1792BC,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bi)(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所颁《汉穆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

浅谈古巴比伦王国

新疆财经大学 姓名:高登峰 班级:旅游管理12-1 学号:2012100862

浅谈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约前30世纪-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距今约5000年前左右,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这平原上发展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颁布了第一部法典,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法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所颁《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特别是数学和天文学。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古巴比伦的形成的历史发展主要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苏美尔早期王朝(苏美尔城邦时代),阿卡德王国时期,苏美尔复兴时期与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的兴盛。

苏美尔早期王朝(苏美尔城邦时代)是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前4000年左右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前30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众多城邦。 从考古发现已经得到的史料来看,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苏美尔城邦进入一个“诸国争霸”的时代。比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 阿卡德王国时期,阿卡德王国是由闪米特人的一支——阿卡德人建立。阿卡德人大概于公元前2500前后进入两河流域。阿卡德人进入两河流域时,苏美尔城邦文明已经进入尾声,各城邦之间斗争异常激烈。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在阿卡德人的一块碑文中,列举了许多被征服的城市,其中就有巴比伦的名字。阿卡德王萨尔贡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苏美尔城邦时代宣告结束。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开始。约前2191年库提人灭阿卡德,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建立库提姆政权。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之苏美尔-阿卡德时代结束。 苏美尔复兴时期与乌尔第三王朝,阿卡德王国后期,中央集权已经趋于崩溃,蛮族库提人入侵、摧毁了阿卡德王国,但库提人的统治并不稳固,使得各苏美尔城邦得以短暂复兴。其中乌鲁克城邦的国王乌图赫加尔赶走了库提人。乌图赫加尔让乌尔纳姆镇守乌尔城。 但是,乌尔纳姆在约前2113年在乌尔建都,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在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