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

(一)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

A.渔人甚异之

B.无丝竹之乱耳

C.水陆草木之花

D.石青糁之

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

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

(二)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

(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苏轼为什么说自己和张怀民是“闲人”?谈谈你的理解。

(四)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2)猛浪若奔.()(3)蝉则千转.不穷()(4)横柯.上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看到富春江的奇异山水,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五)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得.志,与民由之()(2)戒①往送之门,戒.之曰()②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

么?

4.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七)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

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年且.九十()(2)寒暑易.节()

(3)杂然相许.( ) (4)甚矣,汝之不惠.( )

2.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2)面山而.居。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

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

是。

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八)周亚夫军细柳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

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

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

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天子且.至()(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3)使人称谢.()(4)曩者霸上、棘门军()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4.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划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

5.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1)太阳(2)逆流而上(3)飞奔的马(4)连接 2.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影子。 3.C

4.连绵不断、高峻

5.写猿鸣是为了进一步表达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凄婉之美。(二)1.(1)季节(2)坠落(3)消散(4)称赞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4.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三)1.(1)考虑、想到(2)于是、就(3)睡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3.一方面,包含着作者被贬的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笔下的“闲人”是一种被迫的无奈,是一种自慰而已;另一方面,以别人的不“闲”来反衬自己的“闲”,写出月夜美景处处有,却只有我们两个才有这份雅趣去欣赏。(答出“抑郁”和“旷达”即可)

(四)1.(1)顺、随(2)飞奔的马(3)通“啭“,鸟叫声(4)树枝

2.水中的游鱼和水底细小的石头,一眼看下去看得很清楚,没有障碍。

3.对美好大自然的爱慕之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五)1.(1)①能够②得到、实现(2)①训导②谨慎

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3.“是”是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是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六)1.(1)任用,选拔(或“被任用”、被选拔)(2)使……痛苦(3)通“增”,增加(4)脸色(表情、神情、神色)

2.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3.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七)1.(1)将要(2)改变、变换(3)答应、赞同(5)通“慧”,聪明

2.(1)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2)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3.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

4.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

5.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

(八)1.(1)将要(2)规定(3)告知(4)先前

2.A

3.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书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4.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

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

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5.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

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 (一)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 A.渔人甚异之 B.无丝竹之乱耳 C.水陆草木之花 D.石青糁之 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 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 (二)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 (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苏轼为什么说自己和张怀民是“闲人”?谈谈你的理解。 (四)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第1篇三峡[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段解】三峡的特点:山势高峻,连绵起伏。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段解】三峡夏水的特点:迅猛、湍急。 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 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 风,也没有这么快。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 趣味无穷。 1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段解】三峡春冬之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段解】三峡秋季特点:凄清肃杀。 每逢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 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肃 杀, 2

知识清单 文学常识1.郦道元,字善长 , 2.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3. 重点词句 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1.至于 ..夏水襄陵。古义:到 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 虽然。 3.不以疾.也。古义:快。今义:疾 病。 一词多义 1.自绝.山献多生怪柏。(绝:极,最) 3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2.绝 沿溯阻绝.。(绝:断绝)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清 回清.倒影。(清:清波) 清.荣峻茂。(清:水清) 重点词句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奔:动词作 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作 名词,清波。 3.晴初霜旦。霜:名词作动词,结 霜,下霜。 4.素湍绿潭。湍:形容词作名词, 急流。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两岸)重岩叠嶂。 4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精选(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题精选 一、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1.解释下面划线词解释有误一项()。 A.虽乘奔御风(即使)B.其间千二百里(代词,那) C.是日更定(代词,这)D.湖中人鸟声俱绝(否)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乙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乙文“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乙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

岸连山,略无阙处”。 D.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湖中人鸟声俱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晓雾将歇.(__________)(2)夕日欲颓.(_________) (3)念.无与为乐者(_____)(4)盖.竹柏影也(_____) 7.下列句子中“之”字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实是欲界之.仙都 A.山川之.美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沿河求之.D.无丝竹之.乱耳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9.(甲)(乙)两文都描绘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之美”,(乙)文描绘了“______之美”。(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休闲、谪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的语句中。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行拂.乱其所为拂:(2)犹割股.以啖腹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3.下列对文中句子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B.所以/动心忍性 C.必须/先存百姓D.其/耳目皆为敝 4.(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A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要B 。 5.(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试题及答案 1 三峡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__(2)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 (3)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隐天蔽日的特点。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文章结尾引用渔者之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

部编本初二八年级语文上课内外文言文试题汇编精华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课内外文言文复习汇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10.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 B. 必先苦其心志其如土石何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而山不加增 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渔者歌曰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 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舜发于畎亩之中 D. 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行拂乱其所为 B. 改容式车 C. 往之女家 D.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对选文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开篇一连用六个事例,举例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B. 此文先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C. 本文认为影响人才成长的因素有主客观两方面条件,分析明确。 D. 此文说理爱用排比句,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论辩气势和说服力。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 文章先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意识的危害性。 C.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明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D. 文章最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6.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作者又从人客观因 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 B. 论证严密,首先从国家灭亡之理说起,再论造就人才,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了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又进而论证了忧患对于国家生存的意义,从而得 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由个人推广到国家,论证深刻。 D. 这篇短文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论点,并对论点进行了解说,阐述全面深刻。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A 【小题5】B 【小题6】C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译文、知识点及练习题与答案全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译文、知识点及练习题与答案全套 八年级上册九课《三峡》 一、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二、注释: 1、《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2、自,从,由;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3、略无阙处: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月,指月亮。 5、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漫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或:有时。 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白帝:白帝城,

在现在重庆奉节东。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么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以:当作“似”;疾:快。 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素:白;湍:白色的急流;回:旋转,这里是回旋,回荡的意思。 10、绝巘:极高的山峰;巘:山峰。 1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悬泉:从山崖上流下来的好像是悬挂着的泉水。漱:冲刷。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良:真,实在。 13、晴初霜旦: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 14、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寂静。 15、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啼,声音连续不断,格外凄凉。属:连续;引:延长。 1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传来(猿猴)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17、巴东:郡名,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18、猿鸣三声泪沾裳: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水就要沾湿衣裳。 三、知识点解析: 1、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他通过考察发现了三峡的那些科学资料?他还是散文家,通过游览又有那些感受? 通过考察,他发现三峡两岸高山相连,隐天蔽日的雄奇,夏水泛滥的迅猛,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的多趣,秋景的肃杀与凄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一、阅读《三峡》,回答问题。(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虽乘奔.御风 (2)属引.凄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章第一段描写群峰遮天蔽日,只有正午、半夜才能看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4分)

5.春冬之时,三峡趣味良多。请从文章第三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 二、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13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四时 ..俱备 (2)夕日欲颓. (3)沉鳞 ..竞跃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幅画面?请找出来并赏析。(3分) (1)我喜欢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调动你积累的知识,写出连续的两句借自然之景抒发内心情怀的诗句。(2分) 三、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9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题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部编版(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g)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zhōu)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①缞绖:丧服。②赗:用财物帮助别人办理丧事。③椁: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④怃:失意。⑤彻:通“撤”。⑥赒:通“周”,救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____________________ (3)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___________ (4)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感极而悲者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若夫淫雨霏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满目萧然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D.多会于此达于汉阴 4.下列对《岳阳楼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乙】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非亭午 ..夜分()(2)虽.乘奔御风() (3)良.多趣味()(4)属.引凄异()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其间.千二百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 D.哀转.久绝蝉则千转.不穷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乙】湖心亭看雪 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白:酒杯。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2)上下一.白()(4)及.下船()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填空和简答。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三峡》郦道元,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___________ (3)空谷传响.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第①段写出了“山之高”的特点,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欣然 ..起行( ) (2)盖.竹柏影也( ) 6.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本文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8.文中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这三者都为写人服务,写人又为突出“闲”,请你写出文中的几个闲。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池.非不深也( ) (2)亲戚畔.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1.孟子善用排比句来说理。文中画线的句子构成了排比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12.请举一个例子来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 (2)沉鳞竞跃.: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十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人教部编版: 专题十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①禹②凿;河中漱.广③,夹岸崇深④,倾崖返捍⑤,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⑥魄⑦。 (节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②禹:治水的大禹。③广:开阔。④崇深:高深。⑤捍:保卫。 ⑥悸:惊动。⑦魄:心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2)哀转久绝.(消失) (3)河中漱.广(冲击,冲荡) (4)窥.深悸魄(看,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3.侧面描写是【甲】【乙】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示例:【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萧瑟、凄凉的特点。【乙】文:“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示例: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乙参考译文】(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两岸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反过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穿透石头。”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过往行人远远眺望,常常感到好像有雾气沾湿衣服,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起行(高兴的样子) (1)欣然 .. (2)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3)共买食.之(吃) (4)饮酒但.饮湿(只,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九课内文言文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人教部编版: 专题九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三峡 1.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阙处完全没有 (1)略无 .. 亭午夜分如果不是 (2)自非 .. (3)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5)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6)不以疾.也快 (7)则素.湍绿潭白色 (8)回.清倒影回旋 (9)绝.多生怪柏极高 (10)清荣.峻茂茂盛 (11)良.多趣味甚,很 (12)属引.凄异延长 久绝声音悲凉婉转 (13)哀转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二)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1)古来共.谈共同

(2)高峰入.云耸入 交相辉映 (3)五色交辉 .. 俱备四季 (4)四时 .. (5)晓雾将歇.消散 (6)夕日欲颓.坠落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形容水的澄澈 (2)庭下如积水空明 .. 交错纵横 (3)水中藻、荇交横 .. (4)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四)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从.流飘荡跟、随 (2)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浅青色 (3)水皆缥碧 .. 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4)急湍甚箭 ..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练习(共8篇,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 1、重岩叠嶂重岩:() 2、夏水襄陵襄:() 3、乘奔御风奔:() 4、素湍绿潭湍:() 5、不见曦月曦:() 6、霜旦()霜旦:() 7、飞漱其间飞漱:() 8、属引凄异属:()引:() 9、或王命急宣或:() 10、虽乘奔御风虽:() 11、良多趣味真,良:() 12、绝巘多生怪柏绝巘:() 13、略无阙处略:();阙:() 14、自非亭午夜分亭午:();夜分:() 15、沿溯阻绝沿:()溯:() 二、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译文: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译文: 三、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2、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6、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第四段是写三峡的秋天?理由是什么? 7、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9、“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什么?这使我们想到李白的哪两句诗? 10、“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11、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古诗词曲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古诗词曲练习题 (一)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学常识】 《三峡》节选自《____水经注校证____》,作者__郦道元__,北魏__地理__学家。他撰写的《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前中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知识积累】 1. 通假字 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2. 古今异义 (1)至于.. 夏水襄陵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良. 多趣味 古义:甚,很。 今义:好。 3. 一词多义 (1)自⎩⎨⎧①自 .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自己。 (2)绝⎩⎨⎧①沿溯阻绝 .:隔断。②绝.多生怪柏:极。③哀转久绝.:消失。 4. 词类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2)形容词用作名词 回清.倒影:清波。 5. 重点实词 (1)略无 ..阙处:完全没有。 (2)自非亭午夜分 ....:正午。半夜。 (3)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4)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冲上、漫上。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5)或.王命急宣:有时候。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驾驭。快。 (7)素湍 ..绿潭:白色的。急流。 (8)绝.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 (9)清荣.峻茂:茂盛。 (10)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早晨。肃杀,凄寒。 (11)属引 ..凄异:连接。延长。 (12)故.渔者歌曰:因此,所以。 6. 重点虚词 (1)其.间千二百里: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2)虽.乘奔御风:连词,表假设,即使。 (3)春冬之.时:结构助词,的。 (4)则.素湍绿潭:连词,表顺承,就有。 (5)故渔者.歌曰:代词,相当于“……的人”。 7. 重点句子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的七百里地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这时(坐上船),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夜晚就到了江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古诗词曲鉴赏+名篇名句默写 知识梳理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古诗词曲鉴赏+名篇名句默写知识梳理与练习题精编 课内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与练习题精编 (九)三峡 知识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 ..阙处略无:完全没有 (2)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3)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陵:山陵 (5)沿溯 ..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6)不以疾.也疾:快 (7)素湍 ..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8)回清 ..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 (9)绝.,·多生怪柏绝:极高的山峰 (10)飞漱 ..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1)清荣.峻茂荣:茂盛 (12)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13)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 (14)属引凄异 ....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 (15)空谷传响.响:回声 (16)哀转 ..久绝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内容理解。 (1)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2)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的山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写出了三峡的山高峻、陡峭的特点。用意: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 (3)文中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最后却写到“渔者歌曰”,这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出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精题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自非 ..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 (2)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至于.夏水襄陵皆以美于.徐公 B.春冬之.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飞漱其.间其.如土石何 D.故.渔者歌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A.介词,到,常与“至”连用/介词,比;B.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曹刿;C.代词,代指绝/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D.所以。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遮蔽了。 (2)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第一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