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步:选择主题

?第二步:文献搜索

?第三步:论证设计

?第四步:文献研究

?第五步:文献批评

?第六步:完成综述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

(二)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

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

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

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

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

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

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

四、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

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

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

1.查找相关文献

2.对文献进行选择

3.阅读和分析文献

(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

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

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

3.避免判断式的表述

4.利用图表化的形式

第三讲:从理论假设

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

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一)社会科学理论的特征

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

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知;

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二)概念(内涵、外延)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概念反映

事物或者现象成为自身并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具有内涵与外延两方面的特性。

◆内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对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反映。

◆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对象范围,是指包括在概念中的所

有事物。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内涵),

其中形成社会的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外延)。

(三)概念与变量

◆变量:是对概念的一种操作化和转化,使得原来抽象的概念能够被观察到并且可以

测量。

所有的概念都应当可以被赋值。

一个概念可能对应着一个变量;也可能对应着多个变量。

(四)变量的类型

◆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一般用X来表示。

◆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一般用Y来表示。

◆中间变量: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

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中间变量往往是与“可观察变量”相对应,是一种“不经由人类的感官而觉知其质和量的变量”,比如动机、智力、敌意、态度、思想、情绪、习惯、兴趣、需要及价值观等。

(五)命题和假设

◆命题: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

题。

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而假设中的基本元素则是相对具体的变量;二是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即可以通过经验的观察进行检验。

?命题:懂经济的官员提拔的快。

?假设:GDP增速较快地区官员晋升周期较短。

(六)假设的陈述方式

◆条件式陈述:“如果A,则B”

◆差异式陈述:“A不同,B也不同(相同)”

◆函数式陈述

(七)抽象理论与操作理论

抽象的理论由概念和命题构成,而操作的理论则由变量和假设构成。

抽象水平的理论不需要直接针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而操作水平的理论所涉及的现象能够从现实世界中观察到。

(八)边界条件

所有理论都只能在某些条件下成立,一旦超出这些条件所设定的边界就不再有解释力。因此,研究者在构建理论、或者通过实证手段对理论进行论证时,都需要明确指出该理论的边界条件或者情景限制。

二、理论的功能与层次

(一)理论的功能

1、理论可以合理解释观察到的模式,并且指出更多的可能性。

2、理论提供逻辑解释,可以排除“巧合”与“意外”的情形。

3、理论为经验研究提供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指出实证观察可能有所发现的方向。

(二)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

◆“开创理论”:经验研究中所获得的哪些“不期而遇、异乎寻常而又有关全局的资

料”常常成为某种理论的开创者。

?例子:“资本论”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提出

◆“重整理论”:实践研究中常常会发现一些新的、原有理论框架和概念系统并未注

意的事实,这些事实提出了一些新的变量,迫使研究者把这些变量与一个具体理论相结合,导致原有理论的重整。

?例子:“霍桑实验”“渐进式民主”理论

◆“扭转理论”:经验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运用大大拓展了研究者探索

现实、建立理论和检验理论的能力。

?例子:“神经元”管理学

◆“廓清理论”:经验研究促使概念的澄清,概念是理论的砖石,概念含义的准确清

晰,是进行理论建构的基础与前提。

?例子:政府绩效评估的系列理论与实践

(三)不同层次理论的区分

◆宏观理论:宏观理论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

括的解释框架。研究主题诸如社会中经济阶层之间的斗争、国际关系、社会内部主要机构间的互动等

◆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

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在最简单的意义上,一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就是一个理论。

◆中观理论(中层理论):中层理论是相对于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而言的。最早由罗

伯特·默顿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它“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保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论。”

(四)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三、“范式”及“范式革命”

◆“范式”

在科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具体地说,范式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科恩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也就是把范式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对同一事物,通常会有多种解释方式;范式就是构成这些不同的解释或者理论的基础。范式,即我们用来组织观察和推理的基础模型或是参考框架。

◆“范式革命”

学发展的实际过程是一个进化与革命、积累与飞跃、连续和中断的不断交替的过程,而且科学发展的历史明显地体现了这个过程。

四、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一)归纳与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推理方法

◆演绎是将笼统的、一般性的原则推衍到具体的事例,

演绎导向的理论研究者主要精力用于回顾以往的理论,从中发现空缺、不一致或者欠缺,以便提出新的概念和命题来弥补这些不足;

◆归纳则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总结,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或原则。

归纳取向的理论研究者则更加注重系统地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二)“假设演绎法”

1.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事件

2.将观察的结果概括形成为某种理论

3.从概括的理论出发,推衍出某种结论

4.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种种理论

(三)理论建构

1.第一阶段目标:从观察到概括

将大量的、个别的、具体的现象上升为一般性的经验概括。

2.第二阶段目标:从概括到理论

试图对某种事物或现象提出一种解释。

(四)理论检验的步骤

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来重述概念化的命题。

4.收集有关资料。

5.分析资料。

6.评价理论

五、如何实现理论创新

(一)实证贡献与理论贡献

评价理论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实证的和理论的。

评价实证贡献的主要依据是理论被数据支持的程度,即对理论的检验;

而理论贡献则需要参考其他相关理论的关系。

(二)实现理论创新的四种方式

◆深化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的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成分,使得原来的理论更全面、

更具体、更精确和更严谨,从而增加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例子:“经营性政府”理论的不断发展

◆繁衍就是研究者从其他领域的理论中借鉴某个或某些思想,将其应用到新领域中的

现象上。

?例子:周雪光的“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腐败治理领域的“利益冲突”

◆竞争乃是针对某个已经完全建立起来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与原来的理论做出针

锋相对的解释。

?例子:科学管理主义——有限理性——行政国家

◆整合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经建立起来的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理论模型。?例子:“公共代理人”监管理论“地方政府创新”理论

第四讲: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研究的目的不同,整个社会研究就会在设计的要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在具体操作程序上都有所不同。

(一)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

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探索性研究在方法上的要求相对比较简单,经常采用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研究对象的规模通常比较少。

一项探索性研究所得到的各种结果和结论,都只是有关某种现象或问题的“初步印象”,它难以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提供比较系统、比较肯定和比较满意的答案。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往往只是新的、更为系统的,也更加专门的研究的一种背景或起点。(二)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或者说,描述性研究的主

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描述的准确性;二是描述的概括性。准确性的要求指的是对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基本特征等等,都要作出定量的和精确的描述和说明。概括性的要求则是指研究结果所描述的不应当是个别的或片面的,而应当是能反映出总体及各个组成部分一般状况的普遍现象。

许多定性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描述。但研究活动并不限于描述,研究者通常还会探讨

事物存在的理由及其隐含的意义。

(三)解释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是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

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因而它的理论色彩往往更浓。它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深入实地收集经验材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

◆通则式解释

在通则式解释中,我们试图找到一些因素来解释既定现象的变化;这种解释模型跟个案式模型刚好相反。在个案是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个案的完整的、深度的解释。

通则式因果关系的三个标准

1.变量之间必须相关

2.原因必须先于结果发生

3.不是假相关

通则式因果关系的错误标准

社会科学中的通则式因果关系下,当说一个变量导致另一个变量时,其所指的可以不是完全的原因;这并不意味着存在例外,他们也无需强调这种因果关系适用于多数案例。

完全原因:个案式的解释是相对完全的,而通则式解释则是一个概率性、通常也是不完全的。

例外案例:在通则式解释中,例外并不否定因果关系。

多数案例:即使因果关系不适用于多数案例,这种因果关系还可以是真实的。

二、研究性质

(一)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发展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

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增加对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要注意把我们这里所讲的理论性研究,与以纯粹思辨和逻辑推理为基础、以对抽象概念和命题的理性分析为主要特征的纯理论研究相区别。

(二)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是指哪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

的经验研究。主要类型包括社会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演技、社会影响评估等。

应用性研究通常是描述性的,关注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的社会问题,尽可能广泛地从总体上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和特征,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可以用来研究同一种社会现象,但两者的关注点不同:理论性研究更关注如何发展出某种一般性的社会认知;而应用性研究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三、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研究问题、研究现象的性质、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紧密相关。对同一个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研究者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

四、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作为分析单位,个体被赋予了某种群体成员的特征。

有些研究试图描述或者解释不止一个分析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必须清楚他所得出的结论及其所对应的分析单位。

(一)分析单位的特征

1.研究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

2.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研究的样本),

以及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二)分析单位的分类

1.个人

个人是社会研究中最经常用到的分析单位。

每一个群体都是由个人组成的;在描述性研究中将个人作为分析单位的目的是描述由

个人组成的群体;而解释性研究的目的发现群体中的社会关系及其运作的社会动力。

2.群体

由若干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分析单位。

当以社会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时,它们的特征有时与群体中个人的特征有关;但更多的情况下,这种群体的特征不同于个人的特征。

3.组织

正式的社会组织,比如工厂、公司、机关、学校、商店、医院等等,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

4.社区

社区作为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也可以作为研究中的分析单位。

5.社会产品

社会产品,也可称为社会人为事实(social artifacts),即人类行为或人类行为的产物。

(三)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1.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

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类似地,尽管通过对各个变量的观察所得到的模式是真实的,但也有可能对造成该模式的原因做出不正确的假设——用关于个体的假设来说明群体。

2.简化论即用一组特别的、狭窄的概念来看待和解释所有事物。尽管实事很复杂,

但是我们将它“简化”为简单的解释。

例如,社会学家可能只考虑社会学变量(价值、规范、角色);经济学家只考虑经济变量(供给、需求、边际价格);心理学家只考虑心理学变量(人格类型、精神创伤)等。

五、时间维度

(一)横向研究,又称截面研究、剖面研究,是对一个代表某一时间点的总体或现象的样

本或界面的观察。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通常都是横向研究。

(二)纵向研究,又称历时研究,是一种跨时段观察同一现象的研究方法。通过在若干不

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

1.趋势研究,是对一般总体内部历时变化的研究。

2.世代研究,又称同期群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共同特征组研究等,指的是对某一

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3.同组研究,又称专题群研究、定组研究、追踪研究,它指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

发生变化的研究。

六、研究计划书

研究计划书的内容

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说明研究的内容

3.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

4.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测量方案

5.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6.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与培训安排

7.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第五讲:测量与操作化

一、概念化与操作化

(一)科学测量的三类事物

1.可以直接观察的事物

2.可以间接观察的事物

3.建构的事物

我们所试图要研究的绝大多数变量,并不是直接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事实上,它们是虚构的,而且它们几乎没有单一的、清楚的意义。

(二)概念化与概念

达成共识的过程被称为“概念化”,达成共识的结果就是概念。

概念: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概念反映事物或者现象成为自身并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具有内涵与外延两方面的特性。

尽管不是真实存在的,或者不能够被直接观察,但作为结构的概念跟真实存在、可以

观察的事实有明确的关系。从观察通向作为结构的概念的桥梁就是概念化过程,即指出术语具体含义的过程。概念化为研究中的概念指定了明确的、共识性的意义,这个明确化的过程包括了描述指标和概念的不同方面,也就是维度。

如果多个不同的指标或多或少代表了同一个概念,而这个概念既真实又可被观察,代表这些指标的行为就会与代表这个概念的行为一致。

(三)真实定义、名义定义和操作定义

◆真实定义:概括事物的“基本特性”或实体的“基本属性”。对于严格的科学研究

而言,试图指定概念的“真实”意义的努力只会导致困境:将概念结构错当成了真实的实体。

◆名义定义:名义定义是任意的,绝大多数的名义定义都代表了有关如何使用某一特

定属于的某种共识,或者惯例。

◆操作定义:明确、精确地规定了如何测量一个概念,也就是说,如何操作。操作定

义更接近于名义而非真实定义,但在特定的研究背景下,它使得被研究的概念尽可能地清晰。

(四)操作化

◆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

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1.操作化的方法

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就是要给出概念的操作化定义,这种定义即一套程序化的工具,它告诉研究者如何便是抽象概念所指称的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这种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意识澄清与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测量指标。

2.操作化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a)变异的范围

在对任何概念进行操作化时,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变量的变异范围。

b)变异的两极

在操作化变量时,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是精确程度。当你们不确定某个测量的精确度要求时,宁可做的精确也不要做的粗疏。

c)选择合适的维度

d)变量的“完备性”和“互斥性”

(五)指标选择的多样性

有些抽象概念往往很难(甚至不可能)在具体现象中找到其所对应的指标。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操作性定义往往不能完全代表一个概念;同时,在对这个抽象概念进行操作化时,往往在具体方法和测量指标方面,存在多种不同的选择。因此,一项具体社会研究的结果,与它所采用的操作化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测量指标密切相关。

二、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一)社会现象的测量

1.人同时作为测量的客体与主体,存在主客观矛盾。

2.容易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事项的影响与干扰。

3.测量对象复杂,测量的量化程度比较低,可重复性也比较差。

(二)测量层次

1.定类测量

定类测量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

2.定序测量

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其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具体高低或大小,以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3.定距测量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4.定比测量

定比测量又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

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

三、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在测量中精确性和准确性都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必备的。

社会科学研究者在对测量的精度与准确度进行判断时,更加往往使用两项技术性指标:信度和效度。

◆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

一致的程度。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一)信度类型

1.再测信度

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作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复本信度是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例:A卷和B卷

3.折半信度

即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着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二)效度类型

1.表面效度

表面效度也成为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表面效度基于个人的主管判断之上,可能会缺乏标准的、可重复的程序保证。

2.准则效度

准则效度也成为实用效度或经验效度,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用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做比较,看二者的相关程度。

3.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也称为构造效度,它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

(三)效度和信度的关系

一般来说,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而具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

研究者在追究测量的信度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或降低测量的效度;反之当研究者努力提高测量中的效度时,其测量的信度则可能同样会受到影响。

(四)如何提高信度与效度

1.尽可能了解被试对象

2.表述要准确、清晰

3.尽量利用已有的公认测量方法

4.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规范

5.多做几次测试

6.定性和定量芳芳相结合

四、指标和量表

◆指标:往往通过单个属性分值的累计来建立。

◆量表:是通过对问题的不同反应模式赋予相应的分值,使不同选项反应变量变异程

度的强弱

(一)鲍氏量表

?鲍嘎德社会距离量表

1、你愿意让黑人住在你的国家吗?

2、你愿意让黑人住进你的社区吗?

3、你愿意让黑人住在你家附近吗?

4、你愿意让黑人住在你家隔壁吗?

5、你愿意让你的孩子与黑人结婚吗?

(二)总加量表

?对女性的偏见

1、女性开车无法像男性那样好

2、女性应当做更多的家务

3、女性不适合担任主要政治领导

4、女性容易感情冲动

5、女性不应该具有投票权

(三)瑟斯东量表

选择100个标量的可能指标项目交给一组裁判,并要求每一位裁判对每一个项目测量变量的强度进行评判。

(四)李克特量表

第六讲抽样

一、抽样的概念

1、总体与元素

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则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2、样本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或者说,一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子集。

3、抽样

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出一部分元素(即抽出总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

4、抽样单位

抽样单位就是直接抽样时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有时是相同的,有时又是不同的。

5、抽样框

抽样框,又称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6、参数值

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7、统计值

统计值也称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从样本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估计量。

二、抽样的作用

抽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这些样本值去估计和推断各种总体值。由于从一个相同的总体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抽样得到若干个不同的样本,所以,从每一个样本中得到的估计值都只是总体的许多估计量中的一个。而抽样设计的目标就是尽可能使所抽出的样本的估计量接近总体的参数值。

三、抽样的类型

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能够避免抽样过

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非概率抽样则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较少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四、概率抽样

(一)基本原理

概率抽样过程的关键在于随机抽取。随机抽取就是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每一个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是一种随机事件。

(二)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常用的办法类似于抽签,即把总体的每一个单位都编号,将这些号码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然后放入一容器(如纸盒、口袋中),搅拌均匀后从中任意抽取,直到筹够预定的样本数目。

对于总体元素很多的情形,一般采用随机数表来进行抽样。

(三)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又称为等距抽样或间隔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需要有完整的抽样框,样本的抽取也是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个体。

(1)步骤:

①给总体中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即制定抽样框。

②计算出抽样间距K=N/n。

③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前K个个体中抽取A。

④在抽样框中自A开始每隔K抽取一个个体。

⑤将这n个个体集合起来,就构成了总体的一个样本。

(2)注意:

①注意总体名单中,个体的排列是否具有某种次序上的先后、等级上的高低的情况。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风笑天版

1、社会调查: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哪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 3、理论性课题:指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 4、应用性课题:指的是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 5、分析单位: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 6、层次谬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7、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 8、参数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9、统计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10、系统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元素进行编号排序,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11、样本规模:指样本中所含元素的多少。 12、抽样误差:即使样本的统计值与总体的参数值之间的误差。 13、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14、信度: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15、效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 16、自填问卷法:指调查员将问卷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和邮寄填答法。 17、结构访问法:指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个别发送法与电话访问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报告 杨磊 本人通过前人经验分别从每个章节进行归纳总结,把一些自认为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成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读书报告,个人能力有限,如有错漏之处,望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章导论 一、科学方法 1、知识的几种来源:常识:众人经验的积累。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科学的特征: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分的。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的定义,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利用经验去研究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现象的复杂性:果多因、一因多果;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 三、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的逻辑和哲学基础;研究的规则和程序体

系; 四、研究过程: 1.选择问题阶段: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 3.资料收集阶段:四种主要方式 4.资料分析阶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研究报告与成果交流。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及其层次: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 2.衡量理论优劣的标准:范围广泛,精确性高,结构简练。 二、理论的结构: 1、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2.概念的功能:提供交流的工具,提供观察的视角能够分类和概括构成理论的元素;3.变量: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可以实际测量的概念;4.变量间关系:相关关系(共变关系)因果关系,共变关系,时间顺序非虚假关系;5.命题:关于概念的特征或概念间关系的陈述;6.假设:关于变量的特征或变量间关系的陈述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7.理论建构研究:归纳推理从观察到概括从概括到理论暂时的、相对的、或然的理论;8.理论检验研究:演绎推理竞争解释与理论检验的需要。 第三章:选择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1、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主题问题领域2、研究问题的来源:社会现实,个人经历,相关文献。 二、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意义、价值;理论、实践; 2、创造性:知识积累、独特之处 3、可行性:主、客观限制。

风笑天+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笔记整理).docx

社会研究方法 (顾书第十一章“社会工作研究(资料搜集和分析技术)”补充) 一、导论 (一)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a) 人的特殊性;b)研究的干扰性;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二)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选题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 a.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 b.客观:社会环境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 a.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b.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 ③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阶段略。 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二、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研究 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效用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3.微观理论 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具有三个重要特征:a.由一组命题构成;b.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c.命题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大多数理论属于这种形式的理论。如“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等。 (二)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1.概念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社会学研究中的概念可以是有形的社会现象或抽象事物如社会地位。概念由定义构成,只有在做出定义之后,概念才能有意义。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越明确和丰富,所表达的事物的特征就越清楚,但外延狭小即涵盖面窄。若抽象层次高,则对事物特征的表达就越含糊。 概念可以分为两类:标识某类现象,如太阳,称作常量;往往包括若干个子范畴、属性或亚概念,如性别、职业;称作变量。 对概念的要求:可观察性;可操作性(可约化为子概念);精确、明了,不易产生歧义。 2.变量 ①变量的含义: 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也是概念的操作化。 ②变量的四种类型和测量层次: 变量有四种类型: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间距变量;比率变量。 相对应的四种测量层次为: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③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 自变量:指的是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发生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指的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改变的变量。 当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就形成了某种因果关系,自变量是主动的变量,因变量是被动的变量。 中介变量:指的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3.命题 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关系:概念构成了命题,而理论由一组命题构成。如“工业化水平高”是关于“工业化”这一概念的陈述;“工业化使得人际关系疏远”是关于“工业化”概念与“人际关系”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 4.假设 假设是命题的常用方式,是一种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检验的,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是对命题的操作化表达。 (三)理论检验的步骤: 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风笑天《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第一章导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研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抽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调查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实验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文献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实地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参看统计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风笑天版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步:选择主题 ?第二步:文献搜索 ?第三步:论证设计 ?第四步:文献研究 ?第五步:文献批评 ?第六步:完成综述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 (二)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 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 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 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 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 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 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 四、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 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 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 1.查找相关文献 2.对文献进行选择 3.阅读和分析文献 (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 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 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 课后习题 (研究设计)【圣才出品】

第四章研究设计 一、基本概念 1.研究设计 答: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研究设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研究课题的确立,实际上只是对整个研究工作提出了所要达到的目标。然而,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则是研究设计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在社会研究中,当研究课题确定后,接下来的工作并不是马上深入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收集资料,而是要为顺利达到研究课题所确立的目标进行认真的、周密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2.探索性研究 答: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需要进行这种探索性研究的要求,经常出现在下列两种情况中:一是当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时;二是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考察,达到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同时,它还可以为更深入、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和线索。 3.描述性研究 答: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它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描述性研究通常需要采取严格的随机抽样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并且研究样本的规模要比探索性研究中的规模大得多。描述性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的资料必须经过统计处理(通常是在电子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得出以数量形式为主的各种结果,并要将这些结果和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描述性研究在对社会现象进行认识上,比探索性研究前进了一大步。如果说探索性研究只是对现象的一种初步的“探测”的话,那么,描述性研究则可以说是一种对现象的全面的“清查”和系统的反映。 4.解释性研究 答: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由于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因而它的理论色彩往往更浓。它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深入实地收集经验材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它特别注重研究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5.理论性研究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 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特征,在社会研究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在社会研究中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5、社会研究遵循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11、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20、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2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

风笑天《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what/why]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紧密相关。对于同一问题可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 调…应用领域较广,操作程序严格规范,对事物的分析精确性高,对信息的收集迅速及时,兼顾描述和解释两种目的,可以通过样本特征来推断总体。其资料是被访者的自我报告,对行为的测量被动、简洁,难以了解社会现实中人们的真实行为过程,对思想难以深入探讨。 实地…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适合于研究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效度高,灵活性和弹性大,但概括性差,信度低,耗时长,对研究对象会产生影响。 实验…基本目标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研究内容狭窄。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 课后习题 (理论与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一、基本概念 1.理论 答:社会研究中的理论通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这些假设或命题可能属于同一层次,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层次。大多数的理论,往往具有两层以上的假设或命题。较低层次的假设或命题可以由较高层次的假设或命题演绎或推论而来,而这种推论所依据的则是逻辑法则。理论有如下三种层次: (1)宏观理论,又称一般性理论。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 (2)中观理论,又称中层理论。是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3)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 2.概念 答: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其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来表示。概念由定义构成,研究者正是根据概念的定义来理解和想象该概念所指示的现象的。 概念的抽象程度有高有低。概念的抽象层次越高,其涵盖面就越大,特征也就越含糊;相反,一个概念的抽象层次越低,其涵盖面也就越小,特征也越明确。 概念在科学中的功能是:提供一种观察或勾画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方式。 3.变量 答: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而那些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则叫做常量。 变量的分类如下: (1)根据变量取值的性质不同,可以把变量分为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间距变量和比率变量四种类型。对应的测量层次分别称为定类层次、定序层次、定距层次和定比层次。 (2)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 4.自变量 答: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 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并用z来表示。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实验者主动操纵其变动的变量,即实验刺激;在调查研究中,自变量多为属性变量。 5.因变量 答: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 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并用y来表示。在实验研究中,因变量是受实验刺激影响而变动的变量;在调查研究中,因变量多为行为或态度变量。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第四版)备考重点及课后习题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1.研究社会的方式: 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指的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优点:实践性、可操纵、可重复、可揭示因果关系。缺点:实验组和参照组的选择难以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实验过程难以有效控制、伦理困境 3.实地研究: 是一种研究者以不带理论预设的方式,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达到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和阐释的研究方式。优点:直观性、可靠性、非介入性、直接接触。缺点:表面性和偶然性、受时空限制(微观调查)、观察误差、耗时长、资料难以量化。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各种二手文献资料、摘取有用信息、研究有关内容的方法。优点:超越时空限制、非介入性(无反应性、不失真)、可重复、费用低效率高。缺点:“纸上得来终觉浅”、文献的时代烙印、落后于现实、难以找全。 5.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必考) 6.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方法论特征: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一种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7.社会调查的类型: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研究性调查。 8.社会调查的题材:(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2)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9.普遍调查:简称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10.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11.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相比较各自的特点:普遍调查特点(1)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与之相比,抽样调查具有一下突出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这也是抽样调查最突出的优点;(2)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3)可以比较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使得社会学成为了能够研究社会规律、解释社会秩序和进步的科学。 一、观察法 孔德指出任何一门科学都离不开观察,越是复杂的自然现象越是需要采用观察的研究方法。孔德将在实践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称为“合理的观察”,他认为,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察者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事实。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就是建立在对社会现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孔德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理论出发,把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划分为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两大类,与之相对应的观察分别称为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其中,对于社会静态现象的观察必须在社会静力学的指导下进行,而对于社会动态现象的观察自然离不开社会动力学理论的指导。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让研究者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方法,孔德在排除了直接实验用于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之后指出,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只能采用间接实验的方法。 所谓间接实验,是指实验者—社会研究人员,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而是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状况向人们提供的机会开展的社会研究。

三、比较法 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 两点重要性: 1、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从中窥探出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类与动物界的联系和区别 2、可以直接比较世界各地同时并存的各种社会形式,发现社会进化的不同阶段 一点不足:就其本质而言,比较法是一种对事物的静态的思考,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它不能揭示社会状态的连续性、事物发展的先后过程,而只能把他们当做同时并存的现象加以表述,因此有可能使人们形成错误的进化观念,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 四、历史法 历史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其本质上是一种比较方法,只不过是他们比较的时空不同,历史的方法是相对于过去事物的一种纵向的和历时性的比较。 小结 接下来给大家补充一些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孔德特别强调的是普遍的道德教育和发挥牧师的特殊作用。 第一部分,孔德的实证政治纲领,孔德在从社会动力学

社会调查方法_风笑天_习题南京大学《社会调查方法》卷A1及参答案

南京大学《社会调查方法》试卷(A1)(闭) 学年第学期 院系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分) 1、在测量学生学习成绩时,如果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差”,这种测量所采用的测量尺度是()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2、由国家或各级政府部门所进行的,有关人口、资源、行业、社会概况等宏观性、概况性的调查叫做() A. 社会问题调查 B. 行政统计调查 C. 学术性调查 D. 民意调查 3、下述哪种测量所得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的乘除运算的() A. 定比测量 B. 定距测量 C. 定序测量 D. 定类测量 4、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自己主观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叫着() A. 配额抽样 B. 立意抽样 C. 偶遇抽样 D. 血球抽样 5、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 A. 平均数 B. 标准差 C. 参数值 D. 统计值 6、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叫做() A. 命题 B. 假设 C. 变量 D. 指标 7、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叫做测量的() A. 参数值 B. 统计值 C. 效度 D. 信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哪些是非概率抽样( ) ( ) ( ) ( ) ( ) A. 偶遇抽样 B. 判断抽样 C. 定额抽样 D. 整群抽样 E.雪球抽样 2、在抽样调查中,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 ( ) ( ) ( ) ( ) A.总体的规模 B. 精确性要求 C. 总体的异质性 D. 调查经费的多寡 E. 调查所需人力和时间 3、下列量数中,属离散量数有( ) ( ) ( ) ( ) ( ) A. 平均数 B. 标准差 C. 众数 D. 四分位差 E. 中位数 4、常见的信度系数有哪些( ) ( ) ( ) ( ) ( ) A. 再测信度 B. 复本信度 C. 表面信度 D. 折半信度 E. 建构信度

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pdf

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pdf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国内外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实际,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式进行了简明晓畅的介绍。在内容安排上,既兼顾到实际研究的逻辑程序,又兼顾到定量和定性研究方式的各种不同方法及技术。作者还结合自己三十多年学习、实践、研究、教学的经验,介绍了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版教材对第四版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主要将社会研究按定量路径与定性路径分为两大部分,并相应地将不同的研究方式、资料分析方式和研究报告写作方式分别归到两大部分中。其中,特别增加了对定性研究方法的介绍,从定性研究的基本概念开始到定性研究的主要类型、本质特征、方法论意义,以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等。同时,结合具体实例,专门就定性研究的结果表达即定性研究报告的撰写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指导。 全书体系科学规范,内容取舍得当,语言简明流畅。适合高等学校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教学的需要,也适合实际研究部门的科研人员自学及参考。 作者简介: ?风笑天,1954年生于武汉,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成员。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湖北省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研究方法、青年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等。承担的课题主要有:“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新社会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社会影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独生子女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美国福特基金重点课题)、“电视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国务院三峡移民局重点课题)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人口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3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社会研究方法》《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社会研究:设计与写作》《社会研究:科学与艺术》《社会的印记》等。

风笑天《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整理资料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第一章导论 (2)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6)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9) 第四章研究设计 (11)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13) 第六章抽样 (16) 第七章调查研究 (19) 第八章实验研究 (23) 第九章文献研究 (24) 第十章实地研究 (25) 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参看统计学 (29) 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 (30) 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32)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第一章导论 一、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二、、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参见P 4)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 关的社会现象,因此: a) 人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人、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 有自我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一定与研究者合作,所以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那样高的正确程度。 b) 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研 究者(人)会对被研究对象(人)产生干扰,所得经验是被干扰后获得的。 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人既是一种生物个体,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个体。因此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到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限制外,有时还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身也是其研究对象的一部分,难以保持客观、超然的态度。研究者也是人,与被研究者之间会产生情感,不知不觉影响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四、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

论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不同 【摘要】 社会学研究方法是众多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都可以普遍采用的一般性方法。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只论述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不同。统计调查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统计调查的几个关键步骤:建立研究构架、确定调查、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制定抽样方案、汇总统计资料等。普查的几个特点: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实地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和访问法等,其中以参与观察法运用最多。实地研究的程序的特点:准备阶段较短,调查阶段很长;在调查阶段中要经历一个由观察→发现→再观察→再发现……的过程;调查阶段与研究阶段紧密结合。 【关键词】研究方法统计调查实地研究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个案研究 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理解成“社会学用以研究社会的方法”或“进行有关社会方面研究的方法”,那么,也可以将其称为“社会研究方法”。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是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准确性原则)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及时性原则),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完整性原则)。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校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一、统计调查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 (一)、普查普查是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之一。对统计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以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普查资料常被用来说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全面情况。如人口普查就是对全国人口一一进行调查登记,规定某个特定时点(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作为全国统一的统计时点,以反映有关人口的自然和社会的各类特征。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特别是可以了解与掌握人力、财力、物资资源状况,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具有资料包括的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他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因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普查的几个特点: 1. 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资料所属时间) 2. 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3. 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4. 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我国通过普查进行的统计调查内容和时间周期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包括:(1).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0”的年份进行,如2010年进行了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 第三产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3”的年份进行,如2003年进行了中国第二次第三产业普查。(3).工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5”的年份进行,如2005年进行了中国第四次工业普查。(4).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及其意义 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的意义:社会研究方法是各门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是社会科学区别于哲学等具有思辨色彩的人文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社会研究方法,既有助于我们理解各门社会科学的基本内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科学家在探索社会世界时所作的一切。 2、社会研究的特征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人的特殊性; 研究的干扰性;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解释;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社会研究者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等。 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具体方法技术 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不同的方法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研究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使用不同的技术。 5、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