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节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的电解,初步了解了氢气的物理性质,对本节课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并且根据学生对实验比较感兴趣的特点,这节课设计了很多的有趣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相应的性质,学生经此会印象深刻,容易记忆相应的知识点,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本节是学习制取气体方法、步骤的延续和深化,从研究方法看,通过探究方式,总结出不同于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是初中化学制取气体的重点之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介绍洁净的燃料氢气,突出燃料这个主题从能源清洁高效的角度出发,介绍氢气的热值高、产物洁净的特点。通过安排大量图表、观察活动、探究活动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知识视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知道点燃氢气之前

验纯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2.过程与方法:结合演示实验,对氢气的性质进行探究,遵守实验规程,让学生意识到

安全操作的重要性,知道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的原因,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

识。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可燃性,氢气的验纯。

难点: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观察分析,结合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化,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

一、 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① 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② 烧杯内壁有水珠,并且发热。

结论:H 2 + O 2 ??→?点燃 H 2O 总结:氢气具有可燃性。 三、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Zn + H 2SO 4→ZnSO 4 + H 2↑

2、装置特点:液态物质与固态物质反应,且不需要加热,生成物为气态。

3、收集方法:①排水法收集 因为氢气难溶于水

②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教学设计特色】

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燃料讲起,引出清洁能源----氢气,讲明氢气的优势与其作为清洁能源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最后讲到氢气的物理与化学性质,运用演示实验,使同学们加深对氢气性质的了解,方便记忆。

《氯气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氯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专题2是学生高中阶段首次接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材以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溴、碘和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镁及其化合物为例,研究了这些物质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本专题作为教材中第一部分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对后续的学习又起着基础与指导的作用。本专题不仅涉及多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而且也蕴含着相应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不仅是后续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2》中化学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更是选修模块的继续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与方法的准备。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本单元中系统地介绍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领悟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虽然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是比较肤浅、零散,更没有理论体系。本专题是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二个专题,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第一次系统地探究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的有机融合。学生在习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探究方法的同时,认识到自然资源利用与化学科学密不可分,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目标分析 1、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氯气的氧化性及与水、碱的反应;知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了解氯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学会氯气的嗅闻方法; ②感悟氯原子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 ③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现象分析能力; ④联系漂白粉的工业生产,加深对氯水性质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认识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②通过探究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③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的一般性质,初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研究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和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②正确地认识氯气的消毒作用和氯气的毒性之间的关系,体悟化学的正面价值; ③体会食盐的重要性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难点:氯气和碱的反应;氯气和漂白粉的漂白消毒作用;实验的设计、正确操作和现象分析。 五、教学策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身边的一些常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增加信息量。边讲边实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小教案-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小教案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 3.学习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具支试管、滴液漏斗、烧杯、小试管、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止水夹、塑料挡板、火柴、肥皂水 实验药品:10%硫酸溶液、锌粒 【教学过程】 [引言] 早在16世纪,瑞士医药学家帕拉塞斯就发现铁屑放在硫酸中有气体生成并可以燃烧,叫做“可燃性空气”。这种可燃性气体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制备的氢气。 [板书] 实验一氢气的制取和性质 [老师] 氢气是无色无味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实验室,氢气就是用金属和酸反应来制备的。今天我们实验采用锌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板书]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Zn+H 2SO 4 =ZnSO 4 +H 2 ↑ [提问] 大家想一下,实验室制备氢气的装置有哪些呢? [学生] 试管、启普发生器。 [提问] 既然制备装置有两种,为什么不选用试管呢? [学生] 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十分方便,可以及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而使用试管则不容易做到。 [老师] 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难溶的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块状固体在反应中很快溶解或变成粉末时,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提问] 知道了启普发生器的特点,我们来自己设计一个简易的启普发生器。有谁有可以说

说。 [学生]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 今天我们就用这套老师自己设计的简易启普发生器来制取氢气,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具支试管来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Zn和稀硫酸在反应之前是不能接触的,要在具支试管里面加入一块塑料挡板,挡板上面就可以放Zn粒,我们将酸放在滴液漏斗当中,想要制取H 2 的时候我们就要打开滴液漏斗,要实现随用随停,我们可以加一个止水夹。 [提问] 这个止水夹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 实现随用随停。 [老师] 当我们不想收集H 2了,我们就把止水夹关闭,这样H 2 在具支试管里面有一定的压强, 就会把酸液压回滴液漏斗。Zn就会和酸液分开了,对吧?注意滴液漏斗的开关不能关闭,否则气体的压强过大,胶塞就被冲开。 [提问] 那我来考一下同学们,拿到滴液漏斗怎么使用呢? [学生] 先检漏。 [老师] 对,需要检漏,但是在检漏之前我们还要在滴液漏斗的旋塞涂抹上凡士林防止漏水。(教师讲解涂抹凡士林及检漏步骤) [提问] 我们在实验之前还需要做什么呢? [学生] 检查装置气密性。 [提问] 如何检查呢? [学生] 用手捂着具支试管,或者稍加热具支试管,看气体的出口是否有均匀的气泡产生。[老师] 嗯,很好,那我们用稍微加热一下举止试管来检查一下装置的气密性。我们的装置气密性很好。那我们开始进行实验。 [提问] 在实验之前,我先问一下同学们,根据氢气的性质,我们如何收集氢气呢? [学生] 向下排空气法、向下排水法。 [演示] 氢气的制备和排水法收集氢气 [讨论] 实验现象 [讲解并演示] 由于氢气易燃易爆,因此我们在使用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提问] 我们怎样对氢气验纯呢? [学生]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 我们把收集好氢气的试管的管口对着酒精灯的火焰上方,松开试管口,如发生轻微的爆炸声,则氢气不纯;再收集氢气,使氢气在酒精灯上没有声音发出或者有“噗”的声响,则氢气已经纯了。

高中化学氯气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卤素》第一节。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二>、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特点及作用 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Cl2的物理性质和Cl2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跟金属、非金属、水和碱的反应等,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2>了解氯气和漂白粉的重要用途。 <3>了解广义燃烧的概念。 <4>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制取Cl2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掊养学生对比、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精神。 <2>通过对实验操作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 4.美育目标: 通过对Cl2及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认识到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重大意义,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化学知识中的“绿色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观念升华。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Cl2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Cl-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Cl2与水的反应及氯水的成分,氯气与碱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成绩相差很大,对知识的领域和发现问题的层次和深度不同。让他们通过阅读各抒己见,各有所得,均有提高。 2. 学生通过碱金属的有关知识的学习,初步知道了化学上研究一族元素的科学方法,通过利用结构推测性质,以实验验证性质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三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实验三安全性实验及其教学研究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一、氢气的制取 1.相关知识:置换反应,氢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气体的收集方法。 ①置换反应: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 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原则为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溶液。本实验利用活泼金属Zn置换 稀H2SO4中的H+制备H2,原理:Zn+H2SO4=H2↑+ZnSO4 ②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毒,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各种气体中,氢气的密度最小);温 度-252.87℃时,转变成无色的液体,-259.1℃时,变成雪状固体。 ③氢气化学性质:可燃性:纯氢的引燃温度为400℃,氢气可作为燃料,应用与航天、焊接、军 事等方面;还原性: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材料等。 ④气体收集方法:排水法:氢气难溶于水;向下排空气法: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2.实验用品:(请画实验装置图,并标明各药品和仪器名称) ①实验仪器:启普发生器、烧杯、集气瓶、毛玻片、导管、水槽; ②实验药品:锌粒、浓硫酸溶液、去离子水、硫酸铜溶液、凡士林。 3.实验步骤(用简洁明了的方法比如流程图表示): 日期2014 年4月8日;第七周周二,下午;姓名陈博殷学号20112401073 成绩 锌粒 稀硫酸 氢气 检查启普发 生器气密性 配制稀硫酸 (1:4) 装入锌粒 及稀硫酸 收集氢气 水槽 集气瓶 启普发生器 开启旋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当水充满容器下部的半球体时关闭旋塞,继续加水,使水上 升到球形漏斗中。静置片刻,观察水面是否下降,如下降说明漏气,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 变化,表明气密性良好。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皮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 长颈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如漏气应塞紧橡皮塞或在磨口处涂一薄层凡士林。(凡 士林要涂抹均匀:仪器旋转润滑,磨口处整体颜色透明无白色。 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不断搅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热,若把水倒入浓硫酸, 水会像油花似的浮在浓硫酸上面,产生的高热会使水沸腾起来,使酸液飞溅,造成事故。) 锌粒用量大概20-30g,稍多反应速率快且不用因不足量再添加;纯度不纯,颗粒大越好 防止掉落。将仪器横放,把锌粒由容器上插导气管的口中加入,然后放正仪器,再将装 导气管的塞子塞好,固体的量不得超过球体容积的1/3。由球形漏斗口加入稀硫酸(已 冷却到室温),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不高过导气管活塞为宜。 扭开导气管活塞,酸液由球形漏斗流到容器的底部,再上升到中部跟锌粒接触而发生反 应,产生的氢气从导气管放出。不用时关闭导气管的活塞,容器内继续反应产生的氢气 使容器内压强加大,把酸液压回球形漏斗,使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氯气的性质是本专题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氯气的性质,为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勇于发言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好化学课,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本节内容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了求知欲,体会到化学的奇妙变化,爱上这门科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是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物质性质的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联系生活体会氯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气化学性质与氯水成分的分析 难点:氯水成分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 四、教法学法: 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演示、学生实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短片):“京沪公路淮安段重大液氯泄露事故”的新闻报导并展示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1)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釆取什么方法安全逃生? (2)抢险人员用什么方法控制氯气的污染? (3)如果当时氯气的浓度较大,你如何克服那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保证在跑到高处前不中毒? 【教师讲述】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来进行今天的学习,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原理。 【板书】氯气的性质 【教师】展示收集的一瓶氯气,学生观察后闻气味,说说氯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设问】氯气是否溶于水呢? 【演示实验】:往一瓶氯气中加入适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实验室制取氢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氢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者: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2、掌握氢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酒精灯,水槽,启普发生器 三、实验药品:锌粒,稀硫酸,氧化铜 四、实验原理:Zn+H2SO4 H2+ZnSO4 五、实验步骤: 安装如图组装仪器。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开启旋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当水充满容器下部的半球体时关闭旋塞,继续加水,使水上升到球形漏斗中。静置片刻,观察水面是否下降,如下降说明漏气。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皮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球形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如漏气应塞紧橡皮塞或在磨口处涂一薄层凡士林。 装:锌粒由容器上的气体出口加入,加固体前应在容器的球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玻璃棉,以防固体掉入半球体中。液体试剂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注液方法与上述注水方法相同。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为宜。打开气体出口的活塞,开始反应,收集氢气。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理由是氢气不溶于水。 离:收集满氢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 六、氢气性质实验操作: 1、氢气的纯度检验:收集一试管氢气,集满氢气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立即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氢气。点火后,根据声音判断氢气是否纯净,如果听到的是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氢气不纯,必须重新收集进行检验,直至听到“噗”的声音,才表明收集的氢气已经纯净,可以使用。重新收集氢气检验时,应另换一支试管进行操作,若仍使用原试管,要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再去收集氢气进行点火验纯。 2、吹泡泡实验:将出气导管上沾上肥皂水,可以观察到不断有泡泡冒出并升空,这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轻。 3 的烧杯壁上有小水珠出现,并放出热量。反应方程式:2H2 +O 2H2O 4、氢气还原氧化铜:先往试管内加入氧化铜,把氢气导气管伸入试管底部,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是为了把氧气清除,否则加热后氧化铜会与氧气反应,影响试验)再加热试管,使氢气还原氧化铜,看到黑色氧化铜全部变成红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若先停止通氢气,则收集氢气处的水会倒吸入试管内,使热试管炸裂 化),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反应方程式:CuO+H2Cu+H2O 装置如图: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重庆发生有毒气体——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等有关氯气的图片 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猪嘴”?(2分钟) [多媒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40 分钟后约有1.5万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于是,专家迅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习惯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颗粒疏松的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防毒工具,在这场化学战中幸免于难。于是,科学家们不久后就仿照猪嘴的外形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3分钟) [过渡]氯气是有毒的,那么氯气有什么性质,毒性机理是什么呢?只有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找到防毒的方法与途径,化害为利,造福人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氯气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和手段 一、[展示]:一瓶新制氯 气,由学生表述氯气的物 理性质。(6分钟) [介绍]:推测物理性 质的方法:看、闻、尝\ 测 [归纳]:物理性质 气味(闻),熔沸点、密度、溶解性等(通过一定操作——测),毒性 [提问]:遇到氯气扩散,该如何进行防御? 学生观察,表述: △黄绿色气体——通过展 示“看” △毒性——通过展示的多媒 体“看” △有刺激性味——通过“闻” (扇闻法) △密度比空气大——通过氯 气的收集方法或相对分子量 △可溶于水——在氯气中注 入水看溶液的颜色 黄绿色气体 学生讨论:向地势高处躲避、湿 布捂住口鼻等。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 渗透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 献科学的精神 演示实物,培养学生的观 察、表述能力。 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掌 握方法。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探究 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能力, 能学以致用,开拓创新思 维。同时渗透生命教育 二、[探究]根据氯原子的结构及反应中可能的结构变化,推测氯气可能有的化学性质。(4分钟) 氯气具有氧化性,应该可以和什么物质反应? 1.学生讨论、思考 2.学生回答关于氯原子的结构、 推则性质 分析原子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 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 中极易得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 稳定结构而显示-1价,故氯气 有强的氧化性 培养学生利用原子结 构推断性质的化学思想。 理论推测氯气的化学 性质,引发学生探究的强 烈欲望。 闻氯气的方法是: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是“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此专题以提取海水中储量丰富的化学物质为载体,探究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揭示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氯气的性质”是本专题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氯气的性质,为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的学习。教材通过“活动探究”形式介绍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如氯气与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与碱—氢氧化钙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等等;并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再结合课标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学生在本堂课中除了要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还要掌握几个典型实验的装置、现象和原理等内容。 二、学习者分析 在前两个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氯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并学习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具有一定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一些简单实验方案,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通过前期分析发现,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欲望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浓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要突出系列化学实验,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描述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知道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③列举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及新制氯水的成分。 ④能说出可逆反应的特点。

⑤通过探究氯气与铁、铜、水的反应,初步掌握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①知道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 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②初步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参与课堂讨论等途径发现并提出问题。 ③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学会从多媒体材料和文本材料中筛选信息并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态度,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②体会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习。 ③关注氯气泄漏事件,能够对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氯气化学性质与氯水成分的分析 教学难点:氯水成分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顺序的确定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心问题的选择和设计、教师系列提问的预设。 1.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程倡导将知识放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即“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因此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演示、学生实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2.教学顺序的确定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改变过去的一贯顺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的教学模式,立足于新教材编排,将教材核心内容进行整合。要求学生从媒体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因此,

氢气的性质与与制备复习过程

氢气的性质与制备 1、下面实验室制取氢气并验证氢气性质 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反应类型是 (2)B装置的作用是 ,不能取消B装置的原因是 (3)C装置盛放氧化铜的玻璃管中的现 象是. (4)C装置的一个显著优点是. (5)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氢气一会儿,然后再加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6)该装置可验证氢气的性和性. 2、学完氢气的制法和性质后,同学们想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化学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药品有:碱式碳酸铜、锌粒、稀硫酸,同时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仪器: 根据老师提供的仪器与药品,某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此方案。 (1)在实验方案的空白中填写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反应Ⅲ的实验,开始时应先___________,过一会儿再_______________。 (4)完成反应Ⅱ与反应Ⅲ的实验应选用的仪器有(填仪器序号,要求仪器不能重复使用)____________。3、目前,有人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 如右图所示: (1)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氢能源能源循环体系,类似于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2)太阳能和水是用之不竭的而且价格低廉,急需科学家研究的 是

(3)实验室里下图中的几种仪器装置都可以制得氢气,其中: ①使发生或停止发生氢气操作均比较方便的装置是(写编号),能够充灌升空的小氢气球的装置是 ②在D装置中a中的液体应是;b中的液体应是,其作用是 。 ③使D装置发生氢气的操作顺序是 。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用氢气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 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⑴写出仪器名称:A ,D 。 ⑵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纯度,然后关闭开关C,打开开关B,点燃氢气并 迅速插入乙装置中,直至火焰刚好熄灭时关闭B,冷却至室温后,下一步操作是,在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即达到实验目的。 ⑷若将上图中的甲装置撤去,用CO气体代替氢气进行上述实验,实验能否达到同样目的? (填“能”或“不能”)。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应如何改进? 。 5、兴趣同学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氢气,准备了下图所示的A. B. C三种装置。其中A装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关闭弹簧夹时,A内的反应随即停止是因为; (3)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C的作用是;

高中氯气的性质学案教案

氯气的性质 编写:沈学军审核:周卉华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如何闻有毒气体的气味; 2.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又有哪些性质,次氯酸的性质有哪些; 3.氯气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重点难点】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又有哪些性质。【课前预习】 1.氯气的称为氯水。氯水因溶有氯气而显色。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氯气能跟水发生反应。生成和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氯水显性和性。说明氯水中有和。 3.次氯酸(稳定或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在条件下分解速率加快。反应方程式为。 4.次氯酸(能或不能)杀菌。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lO2代替)。实质就是利用的性。 5.次氯酸能使某些有机色素和染料。因此,将Cl2通入石蕊试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6.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生成、和。工业上用和为原料制造漂白粉。主要成分为。反应方程式为:。 【生活链接】 把一朵带露的红玫瑰花放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新授】阅读课本P41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氯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有毒,(能或不能) 溶于水,溶于饱和食盐水。 【交流讨论】 (1)实验室里闻Cl2的方法: 。 (2)氯气可以用来消灭田鼠,使用方法是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这是利用

了氯气以下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能溶解于水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③④⑤ (3)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德国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 ①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②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多饮豆浆和牛奶④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的最外层有个电子,易电子,因此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观察思考】 问题:氯气能与哪些物质反应?Cl2在水中溶解性如何? 通过观察课本P42实验1~4填写下表 3.氯水的成分: 【活动与探究】 问题:Cl2能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呢?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呢? 通过观察课本P43实验1~4填写下表

高中化学实验 氢气的制取及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氢气的制取及性质 本实验包括制取氢气和试验氢气的性质两部分内容。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在做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在点燃前必须验纯。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1.练习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2.通过实验,加深对氢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水槽。 锌粒、稀硫酸(1∶4)/(1)/、氧化铜。 火柴。 实验步骤 1.制取氢气和检验氢气的纯度 在实验室里,利用锌粒跟稀硫酸起反应制取氢气。制取少量氢气常常用图24所示的简易装置。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氢气,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如果发出的是噗噗的声音,表明氢气已纯净。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要再检验时,应该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再收集氢气检验纯度,直到纯净了才能继续做其

它实验。 (1)按图24所示,把装置连接好,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里放入约5克锌粒,然后注入约占试管1/3容积的稀硫酸。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住管口,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检验氢气的纯度,直到试管里收集到的氢气已经纯净时,才能做后面的实验。 2.试验氢气的化学性质 (1)氢气的可燃性 用火柴点燃导管口的氢气,仔细观察氢气的火焰。用干燥的小烧杯罩在氢气的火焰上(图25),观察烧杯内壁有什么现象出现。 (2)氢气的还原性 取少量氧化铜放在干燥的试管里,按图26装置。使氧化铜均匀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稍微向下倾斜。通入经检验已证明是纯净的氢气,大约过一分钟,再加热试管里铺有氧化铜的部位。观察试管里发生的现象。当试管壁出现红色物质时,停止加热,再通一会儿氢气,然后再撤去氢气导管(为什么?如果先撤去氢气导管,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节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的电解,初步了解了氢气的物理性质,对本节课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并且根据学生对实验比较感兴趣的特点,这节课设计了很多的有趣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相应的性质,学生经此会印象深刻,容易记忆相应的知识点,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本节是学习制取气体方法、步骤的延续和深化,从研究方法看,通过探究方式,总结出不同于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是初中化学制取气体的重点之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介绍洁净的燃料氢气,突出燃料这个主题从能源清洁高效的角度出发,介绍氢气的热值高、产物洁净的特点。通过安排大量图表、观察活动、探究活动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知识视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知道点燃氢气之前 验纯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2.过程与方法:结合演示实验,对氢气的性质进行探究,遵守实验规程,让学生意识到 安全操作的重要性,知道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的原因,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 识。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可燃性,氢气的验纯。 难点: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观察分析,结合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化,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 一、 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① 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② 烧杯内壁有水珠,并且发热。 结论:H 2 + O 2 ??→?点燃 H 2O 总结:氢气具有可燃性。 三、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Zn + H 2SO 4→ZnSO 4 + H 2↑ 2、装置特点:液态物质与固态物质反应,且不需要加热,生成物为气态。 3、收集方法:①排水法收集 因为氢气难溶于水 ②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教学设计特色】 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燃料讲起,引出 清洁能源----氢气,讲明氢气的优势与其作为清洁能源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最后讲到氢气的物理与化学性质,运用演示实验,使同学们加深对氢气性质的了解,方便记忆。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

实验:氢气的制备与性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和构造,并掌握其操作技能; 2、掌握演示H2 的性质实验和安全操作技能; 3、初步掌握H2 还原CuO 实验的讲解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味并且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 化学性质:①可燃性氢气极易燃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②还原性氢气具有还原性,可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制备原理:本实验采用活泼金属置换酸里的氢制的氢气,一般采用金属锌和H2SO4 反应,实验方程式为: Zn+ H2SO4 = ZnSO4+H2 f 性质验证实验方程: 2H2+O2 点燃2H2O H2+CuO △ Cu+H2O 启普发生器的原理: 先拔去连接导气管的胶塞,小心地把颗粒固体物装入中球。然后塞紧胶塞,把活塞打开,将液体从球形漏斗倒入。注入液体后,液体先充满下球斗,继而上升到中球,并跟颗粒物接触, 发生反应,产生气体,经导管并通过活塞放出。不用时,关闭活塞,气体不能放出。中球内 的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下半球,再沿长颈上升到球形漏斗里,使颗粒物跟液体脱离接触,

反应颗粒物的要求: ①:固体块状或颗粒,并不会迅速溶解在液体中。 ②:发生的反应不放出大量的热。 ③:产生的气体不溶于反应液体。 气密性的检查: 本实验用液差法检查气密性。 三、仪器、材料与药品 启普发生器、烧杯(500mL 、150mL 、50mL)、水槽、橡皮管、试管及试管架、玻璃导气管、玻璃尖嘴管、铁架台(配铁夹)、凡士林、塑料瓶或易拉罐、玻璃棒、酒精灯、玻璃丝、火柴、蒸发皿(盛皂液)、石棉网、洗瓶;洗涤剂溶液、CuSO4 溶液、锌粒、稀H2SO4(1 4)、甘油、氧化铜。 四、实验内容 1. 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 启普发生器(如图3-8 )由三部分组成。上面一部分是球形漏斗,漏斗口用于加入液体,中间部分是玻璃球,上面的口用于加固体和导气;下面一部分是玻璃半球,反应完毕后,把废 液从小口处倒掉。 装料前,先检查各接缝处的气密性。方法是关住旋钮,由漏斗处注入水后,在液面处划一记号,若数分钟内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好;若下降,可涂凡士林密封。 2、反应的发生: 将Zn 粒放入启普发生器中,给启普发生器中加水至将金属锌全部淹没处,倒水后量水的体积,这就是稀硫酸的体积。(如果是浓H2SO4 ,则按与水体积1:4 的比配制稀H2SO4 ) 在球形漏斗颈适当位置用玻璃丝编绕数圈,或穿一塑料片,以阻止锌粒下落(这是因为

氯气的化学性质创新实验-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气的化学性质”创新实验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也是第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氯 气不仅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对氯气的性 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 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 规律以及介绍氯碱工业等联系实际知识的需要;同时,由于在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较为全面、细致,且探讨和应用也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 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创新实验——“氯气的化学性质”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非常重视,倡导教学角色的转变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是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 这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但是课本上关于氯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方法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氯气单独制备, 易泄露、污染空气,并且过量的氯气对师生的身心健康有害。对于氯气性质如氧化 性、还原性等知识几乎没有提及到,但这一知识点却是高考的考察点,教师上课需 要知识拓展才能完成考纲的要求。因此,设计高效、简洁、环保、易操作、现象明 显且能将氯气制备、性质检验集为一体的实验装置显然更加有意义。 二、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将课本原有实验进行改进,帮助学生认识氯气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初步形 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实验内容和教学过程 (一)新课授课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知的海水晒盐入手,引发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为学习 新知识做好铺垫。 2、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3、复习所学,推测性质 4、实验探究,深化理解 5、小结与拓展 (二)创新实验方案 1、仪器的组装(如图1、图 2、图3) ①把塑料吸管剪成锯齿状,将干的红纸、湿的红纸、KI淀粉试纸、石蕊试纸和蘸有NaBr溶液的滤纸各一片夹在锯齿处,做成一根“小树枝”。 ②把一根口服液吸管和分液漏斗插在胶塞上。 ③将小试管系上细绳吊在锥形瓶内,把“小树枝”用胶塞夹着放入锥形瓶。口服液吸管下端伸入小试管口。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教案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 2010级化学师范(四)班王容 222010316011250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制取气体方法、步骤的延续和深化,从研究方法看,通过探究方式,总结出不同于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同时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奠定了基础,它是初中化学制取气体的重点之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以直观教学贯穿始终,通过活动与探究,提高科学素质,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氢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氢气的步骤、验证氢气的性质。 3、认识制氢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4、熟悉启普发生器的构造,熟练掌握其安装和安全操作。 5、知道实验室收集氢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方法与技能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小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解释与结论。 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取氢气的仪器连接和组装,氢气的纯度检验。 【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启普发生器、烧杯、集气瓶、毛玻片、导管、水槽、硬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止水夹。 实验药品:硫酸溶液(1:4)、洗涤剂、凡士林、硫酸铜、锌粒。

氢气的制备与性质

实验:氢气的制备与性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和构造,并掌握其操作技能; 2、掌握演示H2的性质实验和安全操作技能; 3、初步掌握H2还原CuO实验的讲解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味并且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 化学性质:①可燃性氢气极易燃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②还原性氢气具有还原性,可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制备原理:本实验采用活泼金属置换酸里的氢制的氢气,一般采用金属锌和H2SO4反应,实验方程式为: Zn+ H2SO4=ZnSO4+H2↑ 性质验证实验方程: 2H2+O2 点燃2H2O H2+CuO △Cu+H2O 启普发生器的原理: 先拔去连接导气管的胶塞,小心地把颗粒固体物装入中球。然后塞紧胶塞,把活塞打开,将液体从球形漏斗倒入。注入液体后,液体先充满下球斗,继而上升到中球,并跟颗粒物接触,发生反应,产生气体,经导管并通过活塞放出。不用时,关闭活塞,气体不能放出。中球内的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下半球,再沿长颈上升到球形漏斗里,使颗粒物跟液体脱离接触,反应颗粒物的要求: ①:固体块状或颗粒,并不会迅速溶解在液体中。 ②:发生的反应不放出大量的热。 ③:产生的气体不溶于反应液体。 气密性的检查: 本实验用液差法检查气密性。 三、仪器、材料与药品 启普发生器、烧杯(500mL、150mL、50mL)、水槽、橡皮管、试管及试管架、玻璃导气管、玻璃尖嘴管、铁架台(配铁夹)、凡士林、塑料瓶或易拉罐、玻璃棒、酒精灯、玻璃丝、火柴、蒸发皿(盛皂液)、石棉网、洗瓶;洗涤剂溶液、CuSO4溶液、锌粒、稀H2SO4(1∶4)、甘油、氧化铜。 四、实验内容 1.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 启普发生器(如图3-8)由三部分组成。上面一部分是球形漏斗,漏斗口用于加入液体,中间部分是玻璃球,上面的口用于加固体和导气;下面一部分是玻璃半球,反应完毕后,把废液从小口处倒掉。 装料前,先检查各接缝处的气密性。方法是关住旋钮,由漏斗处注入水后,在液面处划一记号,若数分钟内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好;若下降,可涂凡士林密封。 2、反应的发生: 将Zn粒放入启普发生器中,给启普发生器中加水至将金属锌全部淹没处,倒水后量水的体积,这就是稀硫酸的体积。(如果是浓H2SO4,则按与水体积1:4的比配制稀H2SO4)

《氯气的性质》教学案例

授课教师: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 汪永奎 授课内容:《氯气的性质》

授课内容: 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氯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专题2是学生高中阶段首次接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材以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溴、碘和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镁及其化合物为例,研究了这些物质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本专题作为教材中第一部分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对后续的学习又起着基础与指导的作用。本专题不仅涉及多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而且也蕴含着相应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不仅是后续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2》中化学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更是选修模块的继续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与方法的准备。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本单元中系统地介绍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领悟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虽然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是比较肤浅、零散,更没有理论体系。本专题是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二个专题,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第一次系统地探究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的有机融合。学生在习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探究方法的同时,认识到自然资源利用与化学科学密不可分,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目标分析 1、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氯气的氧化性及与水、碱的反应;知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了解氯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学会氯气的嗅闻方法; ②感悟氯原子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 ③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现象分析能力; ④联系漂白粉的工业生产,加深对氯水性质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认识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②通过探究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③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的一般性质,初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研究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和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②正确地认识氯气的消毒作用和氯气的毒性之间的关系,体悟化学的正面价值; ③体会食盐的重要性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难点:氯气和碱的反应;氯气和漂白粉的漂白消毒作用;实验的设计、正确操作和现象分析。 五、教学策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身边的一些常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增加信息量。边讲边实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