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高探测性能SACM型雪崩光电探测器结构优化方案

基于Crosslight先进的半导体器件仿真设计平台,我司技术团队已开发出可靠精准的雪崩光电探测器模型,在低反向偏压下,暗电流在2.5 nA/cm2左右,随着反向偏压慢慢增加,暗电流缓慢增加,直到反向偏压增加到161 V时,器件发生雪崩击穿,造成暗电流骤增,280 nm波长的峰值响应度为0.11 A/W,仿真计算数据与实验测试数据高度吻合。同时技术团队还针对于SACM型雪崩光电探测器做了深入系统地研究,细致地研究了器件结构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敏感参数对于器件性能的重要影响,获得器件关键指标与材料结构参数之间的依赖关系,找出器件的优化设计规则,对于优化器件结构和提高器件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以"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4H-SiC Separated Absorption Charge and Multiplication Avalanche Photodiode Structure for High Ultraviolet Detection Efficiency "题被权威期刊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录用。

微生态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微生态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微生态制剂通过改善菌群失调,维护内环境稳定,抑制有害菌的过度繁 殖生长,达到预防治疗因菌群失调引起各种疾病。微生态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中 迅猛发展。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益生菌;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007-02 Review of micro ecolog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ang Qinho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Jingzhou 434020, China. 【Abstract】Probiotics can improve dysbacteriosis, maintain stable internal environment, inhibit the excessive breeding of harmful bacteria growth, prevent and treat various diseases caused by dysbacteriosis. Probiotics are widely used in clinic, developing rapidly. 【Key words】Probiotics; Probiotic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随着微生态理论不断深入研究,微生态制剂(或称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logial modulator)发展非常迅速,70年代德国Volkor rusch在赫尔本建立 了微生态学研究所,并从事对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等活菌作生态疗法的 研究与应用。日本、韩国微生态制剂发展较快,风靡日本纳豆食品也是种微生态 食品,90年代韩国韩美公司生产销售,加拿大Rosell研究所选育枯草杆菌R179 和屎肠球菌R026(妈咪爱)两种菌株应用于儿童消化疾病至今,我国最早使用微 生态制剂乳酶生来治疗肠道疾患。微生态制剂一问世,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主要原因是微生态制剂能改善微生态失调,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起到有病 治病、无病保健的主要作用。 1.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根据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保 持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提高宿主(人、动植物)健康水平的生理性活 菌制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品。目 前分成三大类型,即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和合生元(Synbiotics)。 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通过改善宿主菌群生态平衡,达到提高宿主健康 水平及有益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目前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肠杆菌、地衣芽胞杆菌、丁酸梭菌和酵母菌、布 拉氏酵母菌等。根据菌株特性及种类,制成多联活菌制菌和单菌制剂。 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能够选择性地促进宿主原籍菌生长繁殖的物质,通 过有益菌的繁殖增多,抑制有害细菌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健 康的目的。这类物质最早发现的是双歧因子(bifidus factor)。如各种寡糖类物质(oligosaccharides)或称低聚糖。常见的有乳果糖(lactulose)、蔗糖低聚糖(oligosucrose)棉子低聚糖(oligofaffinose)、异麦芽低聚糖(oligomaltose)、 玉米低聚糖(cornoligossacharides)和大豆低聚糖(soybean oligosaccha-rides)等。这些糖类既不被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亦不被肠道菌群分解和利用,只能为 肠道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利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的 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目的。如近年应用较多乳果糖等制剂。 合生元(Synbiotics)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存的制剂。此类制品是以益

局部放电缺陷检测典型案例和图谱库

电缆线路局部放电缺陷检测典型案例 (第一版) 案例1:高频局放检测发现10kV电缆终端局部放电 (1)案例经过 2010年5月6日,利用大尺径钳形高频电流传感器配Techimp公司PDchenk 局放仪,在某分界小室内的10kV电缆终端进行了普测,发现1-1路电缆终端存在局部放电信号,随后对不同检测位置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判断不同位置所得信号属于同一处放电产生的局放信号,判断为电缆终端存在局放信号。 2010年6月1日通过与相关部门协调对其电缆终端进行更换,更换后复测异常局放信号消失。更换下来的电缆终端经解体分析发现其制作工艺不良,是造成局放的主要原因。 (2)检测分析方法 测试系统主机和软件采用局放在线检测系统,采用电磁耦合方法作为大尺径高频传感器的后台。 信号采集单元主要有高频检测通道、同步输入及通信接口。高频检测通道共有3个,同时接收三相接地线或交叉互联线上采集的局部放电信号,采样频率为100 MHz,带宽为16 kHz~30 MHz,满足局部放电测试要求。同步输入端口接收从电缆本体上采集的参考相位信号,通过光纤、光电转换器与电脑的RS232串口通信,将主机中的数据传送至电脑中,从而对信号进行分离、分类及放电模式识别。 利用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在实验电缆中心导体处注入图1-1的脉冲信号,此传感器可直接套在电缆屏蔽层外提取泄漏出来的电磁波信号,在电缆中心导体处注入脉冲信号,耦合到的信号如图1-2所示。 图1-1 输入5 ns脉冲信号图1-2输入5 ns脉冲信号响应信号 将传感器放置不同距离时耦合的脉冲信号如图1-3所示。距电缆终端不同距离耦合的脉冲信号随其距离的增长而减小(见图1-4),这样就可以判断放电是来

六种着色剂毒性研究进展

六种着色剂毒性研究进展 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aingw@https://www.doczj.com/doc/f71627150.html, 摘要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公布 6种色素可能会引起儿童多动症 ,引起人们极大关注。文章探讨了这 6 种色素日落黄、柠檬黄、喹啉黄、偶氮玉红、胭脂红、诱惑红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南安普顿大学研究这6种色素的毒理分析做出详细的论述。对未来食品合成色素的应用 ,提出建议。 关键字食品合成色素; AD I;毒性;儿童多动症 1前言 近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关注焦点。科学家们对6种常见的食用人工合成着色剂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诱惑红、喹啉黄、偶氮玉红作为重点研究对象。2007年9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员发现[ 1 ] ,许多食品含有的这6种着色剂(还包括防腐剂苯甲酸钠),能够引起多种儿童多动症的症状,比如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物质特别在软饮料、果汁、沙拉酱等儿童经常食用的饮料和食品中含量更高。 对于南安普顿大学的这项研究结果,英国政府非常关注。英国食品标准局(FSA)在英国食品法规中除再次重申“1岁以下婴儿食用的食品中,不得含有任何添加剂”外,该局还提醒父母们不要给孩子们购买含有大量添加剂的饮料、糖果和加工食品。2008年4月,英国食品标准局拟议禁止在食品内添加6种人工色剂: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诱惑红、喹啉黄、偶氮玉红。欧盟食品安全局也对此高度重视,

开展相关物质的风险评估研究[ 2 ] 为了更好地认识这6种着色剂毒性,特别是其对儿童行为能力的影响,我们对此作一综述。 2 6种着色剂 着色剂,通常包括食用合成着色剂和食用天然着色剂两大类。食用合成着色剂是用人工方法进行化学合成制得的[ 3 ]。合成着色剂具有着色力强、色泽鲜艳、不易褪色、稳定性好、易溶解、成本低等特点,目前仍在广泛使用。但近年来由于存在安全性问题,其使用品种逐渐减少。 2. 1 日落黄 日落黄又名晚霞黄,橙红色粉末或颗粒,吸湿性强。水溶性偶氮类色素,中性和酸性水溶液呈橙黄色,碱性时红棕色。 2001年JECFA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Joint FAO/ WHO Expert Comm itteeon Food Additives)规定日落黄的AD I(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2. 5mg/kg体重。大鼠经口LD50 >2. 0mg/kg。目前,挪威和芬兰不准其用于食品。研究发现:大白鼠经口投药50mg,从消化道吸收甚少,其吸收量只为投入量的 3. 6%。投药100mg时,从粪便回收0. 8%。该色素大部分在肠内通过细菌作用,使其偶氮键开裂。芳香族胺与芳香族磺酸部分一般认为被肠道吸收。 2. 2 柠檬黄 柠檬黄,橙黄色粉末或颗粒,水溶性偶氮类色素,中性和酸性时水溶

宫颈癌预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宫颈癌预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摘要】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是一个任重道远并需要不断的过程。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为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有效信息和决策依据,宫颈癌疫苗的研制成功或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预防的又一高峰。但该疫苗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还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成本效益分析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W ANG Zhiqiang, CAI Hongbi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 oncology,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 Hubei,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AI Hongbing, E-mail: chb2105@https://www.doczj.com/doc/f71627150.html, 【Abstract】Cervical cancer is one of the public problems which serio usly do harm to women’ health. The works of screen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 and cervical carcinoma are harsh and continually explored. The research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provides effective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argeted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s. The prevention for cervical precancerous and cervical cancer possibly reached a peak with the success of HPV vaccine research. However, some problems should be resolved firstly if we want to extensively use the vaccine in China. 【Key Words】Cervical cancer; Human papilloma virus; Vaccine; Cost–effectiveness 宫颈癌是导致女性患者死亡的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2.9800万,死亡人数约27.5100万,85%发生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1]。近年来我国报道,随着年龄的增加,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增加[2,3]。初次性生活过早(<16岁),性生活紊乱、活跃,性生活不洁,孕产次频多,口服避孕药,吸烟,宿主遗传易感性,营养缺乏等皆为宫颈癌发病的促进因素[4,5]。然而,业已证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诸如16、18、31、33、35等在内的多达13种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罪魁祸首[6]。世界范围内,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与人类5%的癌症发病相关,与10%的女性患癌相关,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16%[7]。其中,几乎100%的宫颈癌,90%~93%的肛门癌,40%~51%的外阴癌,40%~64%的阴道癌,36%~40%的阴茎癌,12%~63%的口咽癌,3%的口腔癌发病都与HR-HPV相关[8]。 HPV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亦可通过共用毛巾、坐便器等间接传播及母婴间垂直传播等。感染后,HPV DNA病毒在上皮及黏膜的表面复制繁殖,宫颈的鳞

JAK_STAT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彭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保定071002 赵新为副教授,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理学部,河北大学客座教授 刘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1福间雅夫.应用物理(日文,2002;71:964 2Ono Y.,et al.IEEE Trans.Electron Devices,2000;47:147 3W ang T.H.,et al.Appl.Phys.Lett.,2001;78:2160 4Dutta A.,et al.Jpn.J.Appl.Phys.,2000;39:4647 5李国华.物理,2001;30:436 6裕之.电子通信学会志(日文,1997;80:717 7Peng Y.C.,et al.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2000;6:129 8W ang Z.G.,et al.Science in China,2000;43:861 9Hu ffaker P.L.,et al.Appl.Phys.Lett.,1997;70:1781 10王占国.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111徐少辉等.物理,2002;31:558 12K ane B.E.Nature,1998;393:133 13Smet J.H.,et al.Nature,2002;415:281 Several Active Fields in the N anometer Q uantum De2 vices Peng Y ing2cai①,Zhao X in2wei②,Liu Ming③ ①Pro fessor,Supervisor o f Ph.D.Candidates,College o f Electronic and In2 formational Engineering,H ebei Univer sity,Baoding071002

小金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虫国塞旦医药;塑生!!旦笙!鲞筮!!翅£!i塑陋丛鲤:塑!!!塑:!!!:堡:堕!:!兰 [17]GianniM,DentaliF,GrandiAM,eta1.ApicaIballooningsyn.[19]dromeorTako—Ttsubocardiomyopathy:asystematicreview.Eur HeartJ,2006,27(13):1523.1529. [18]ParodiG,Del?PaceS,CarrabbaN,eta1.Incidence,clinical[20]findings,andoutcomeofwomenwithleftventricular印icalbal- looningsyn2drome.AmJCardiol,2007,99(2):182—185. 小金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罗忠萍周玉霞?227? NefHM,MollmannH,KostinS,eta1.Tako—Tsubocardiomyopa- thy:intraindividualstructuralanalysisintheacutephaseandafter func—tionalrecovery.EurHeartJ,2007,108(1):11-13. PrasadA.Apiealballooningsyndrome:fillimportantdifferential diagnosis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Circulation,2007,115 (5):56-59. 【摘要】目的介绍小金丸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全文期刊网,综述小金丸在临床上 的各类应用研究,主要是在甲状腺肿、良性前列腺增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聚合型痤疮,乳腺囊性增 生、慢性盆腔炎包块、结节性筋膜炎等疾病的应用。结论小金丸的应用日益广泛,疗效肯定。 【关键词】小金丸;临床应用研究 小金丸由麝香、当归、草乌、乳香、没药、枫香脂等lO味中药制备而成,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功效。本文通过查阅全文期刊网,对小金丸的各类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1治疗甲状腺肿u1 将248例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小金丸加甲状腺素片治疗,对照组仅予甲状腺素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肿大及结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甲状腺肿大及结节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甲状腺肿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西医认为,缺碘、存在致甲状腺肿物质、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等因素均可阻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导致垂体分泌过多的TSH,刺激甲状腺组织。引起其代偿性增生与肥大后期,甲状腺组织出现不规则增生形成结节,表现为多结节性甲状腺肿。若超过甲状腺的代偿能力时还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西医多采用甲状腺素片或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但疗效较差且易复发。本病病因主要是长期忿郁恼怒或忧思郁屡,使气机郁滞、津液不布凝聚成痰,痰气郁结,壅于颈前,则成瘿病。痰气凝滞日,血行受阻,则形成瘀血,使瘿瘤肿大或有结节。故气、痰、瘀三者壅结于颈前是甲状腺肿大的主要病机。小金丸中的麝香辛温,具有开窍醒神、消肿止痛之功能;乳香、没药、地龙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当归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正,补血而不碍邪。诸药合用则邪毒外出、坚结消散、气血畅行。本组结果显示,小金丸联合甲状腺素片更能有效地缓解甲状腺及结节的肿大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口1 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80例。一组为小金丸组,年龄(664-7)岁;另一组为非那雄胺组.年龄(66±9)岁;2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有典型下尿路梗阻症状,其IPSS、QⅡla】【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血清PSA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小金丸组予小金丸1.2g每日2次,疗程6个月。非那雄胺组予非那雄胺5rag,1次/d,疗程为6个月。用药前小金丸组IPSS(20.10±1.8)分,用药后(13.1±1.O)分,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非那雄胺组用药前IPSS(19.6±2.1)分,用药后(13.2±2.2)分,与治疗前比较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作者单位: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0.01,但2组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小金丸是中医的经典方,所治诸症皆为痰气交阻、瘀m内郁。前列腺良性肿大属中医的“痰核”范围,故以小金丸治疗。结果显示小金丸组与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牛症均有效。小金丸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部分患者开始服用时,自觉头晕、恶心或胃区不适,几天后自行缓解,7例主诉性欲减退。所以小金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安全、有效的。 3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1 小金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各种癌痛等,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应用小金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对于使用卡马西平治疗无效者,改用小金丸治疗仍有60%的总有效率,表明小金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较好效果。小金丸方中马钱子、草乌为主要药物,药理研究证实,马钱子含总生物碱2%一5%,主要为番木鳖碱、马钱子碱。生马钱子碱毒性较大,经过炮制后番木鳖碱、马钱子碱转化成异士的宁、异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等,其毒性远远低于前两者,且镇痛作用明显,仅稍弱于哌替啶,但作用时间长于其4倍。异马钱子碱氮氧化物能够抑制大鼠前列腺素E、5一羟色胺等致痛物质的释放,对感觉神经末梢有麻痹作用,并具有一定抗炎作用。草乌主要含有乌头碱,炮制后其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水解惑分解为毒性较小的甲酰单酯型生物碱,毒性仅为前者的1./5—1/500,再进一步水解为毒性更小的氨基醇类二萜生物碱,毒性仅为乌头碱的1/4000~1/2000,其镇痛作用o-19me/kg,相当于吗啡12mg/kg。马钱子与草乌合用能明显增强止痛效果。乳香含有乳香酯酸,没药含有没药树酯及挥发油,五灵脂含有五灵脂酸,当归含有当归酮等,均具有镇静和止痛作用,古方中也作为活血化瘀止痛的要药。 4治疗聚合型痤疮H1 门诊确诊为聚合型痤疮的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22.4岁(16~60岁)。病程8个月一11年,平均3.6年,皮疹发生部位:面部14例,面部及胸背部9例,胸背部1例。24例在服用小金丸前,均采用多种中、西药治疗未奏效。治疗方法:将小金丸研碎后口服,bid,每次1丸,病情重者每次2丸,连续服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止其他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疗程为1—4个疗程。治愈13例(54.2%),好转7例(29.2%),未愈4例(16.7%)复发2例,出现炎性丘疹,经局部治疗而消退。聚合型痤疮的患者多为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蛋白质工程是生物工程中五大工程之一,本文对蛋白质工程作了简要概述,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特点,并从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构、功能的设计和预测、蛋白的创造和改造等方面对蛋白质工程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并以实例作了蛋白工程的应用。 关键词:蛋白质工程特点;研究内容;实际应用;展望 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离开了蛋白质,生命将不复存在。可是,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蛋白质,有的往往不尽人意,需要进行改造。由于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每一种蛋白质有自己独特的氨基酸顺序,所以改变其中关键的氨基酸就能改变蛋白质的性质。而氨基酸是由三联体密码决定的,只要改变构成遗传密码的一个或两个碱基就能达到改造蛋白质的目的。蛋白质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对负责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重新进行设计,使合成的蛋白质变得更符合人类的需要。这种通过造成一个或几个碱基定点突变,以达到修饰蛋白质分子结构目的的技术,称为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重组技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融合了蛋白质晶体学、蛋白质动力学、蛋白质化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根据需要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确定蛋白质化学组成、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全新的蛋白质,这也是蛋白质工程最根本的目标之一。 目前,蛋白质工程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实际上蛋白质工程包括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设计和预测,通过基因重组或其它手段改造或创造蛋白质。从广义上来说,蛋白质工程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基因重组等技术改造蛋白质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蛋白质。 1概念 按人们意志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或创造新的蛋白质的过程。包括在体外改造已有的蛋白质,化学合成新的蛋白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已有的或创建新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去合成蛋白质等。为获得的新蛋白具备有意义的新性质或新功

局部放电信号特征的提取

局部放电信号特征的提取 摘要 在局部放电量的实际测量中,测量的准确性经常会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如何正确判断局放脉冲和干扰脉冲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全面掌握设备内部局放的信息来进行绝缘诊断也一直是很多学者和现场试验人员研究的方向。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正确区分局部放电脉冲和干扰脉冲,准确测量局部放电量,并能够分析局放发生过程中所记录的各种信息的图形分析方法。文章的第一章,作者从局部放电的产生、危害、一般测试方法以及测试技术的新发展等方面概述了一些基础知识。文章的第二、三、四章,作者从图形分析方法的原理、具体实现和现场应用等角度,全面阐述了这种新的局部放电测试方法。文章最后,作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今后的工作。 关键词: 局部放电;图形分析;应用

Characteristic Extraction of Partial Discharge Signal Abstract When measur the amount of partial discharge,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is varied constantly by outer interference. It's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partial discharge pulse from interference pulse. So how to judge insulation quality according to partial discharge information became the study direction of many scholars and site personnel. A graphic analysis method i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which can distinguish partial discharge pulse from interference pulse and measure the amount of partial discharge accurately, analyze all kinds of graphic that is record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artial discharge. In chapter one, some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partial discharge is discussed. In chapter two、three and four. The new measurement is elaborated in the principle of graphic analysis and site application. In the end, the author summarized, and out looked the future. Keywords;Partial discharge ;Graphic analysis;Application

POCT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POCT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一、POCT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个体健康信息的人群不断上升。因此,临床检验的发展将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在维护人体健康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人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需要未来的临床检验发展向高分析速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水平、高速网络化信息传递、高精密度分析结果的要求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临床实验室发展趋向中心化。另一方面是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中除需要具有较大规模的中心医院外,还有家庭及社区医疗服务的需要。20世纪后期,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在紧急救治过程中需要及时掌握病人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报纸、电视等传媒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有关医疗、保健知识的了解及关心程度不断提高,某些正常、亚健康和带病人群需要经常了解自己体内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上述需求促使临床检验仪器向携带便捷、无需专业人员操作、结果即时可得的所谓POCT检验方向发展。 “POCT”是英文point-of-care testing的缩写。由于在英文文献中一些不同的名称被使用,如nea r-patient testing,on-site testing,bed side testing ,home use testing,extra laboratory te sting等,从而给其中文名称及其准确定义造成一定的困难。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床旁检验”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笼统的POCT定义,主要是指一些操作简便(非专业检验人员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操作),能够在中心实验室之外,如:病房、病人住所、医生办公室、急诊科、手术室、救护车上、战场、甚至学校、工厂等任何场所,开展的检验技术。由于POCT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效率高、成本低,试剂稳定且便于保存和携带,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等优点,目前正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基本原理 POCT与中心实验室一样要依赖各种现代分析技术的支持,如:化学、酶、酶免疫、免疫层析、免疫标记、电极、色谱法、光谱法、生物传感器、光电分析等技术。 1. 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 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免疫金标记技术类似与酶免疫技术,它是用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快速检测蛋白质类和多肽类抗原,如激素、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白蛋白、高敏C 反应蛋(hs-CRP)及一些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爱滋病病毒(HIV)抗原和

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

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 一、绝缘内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基本方法 局部放电的过程除了伴随着电荷的转移和电能的损耗之外,还会产生电磁辐射、超声、发光、发热以及出现新的生成物等。因此针对这些现象,局部放电监测的基本方法有脉冲电流测量、超声波测量、光测量、化学测量、超高频测量以及特高频测量等方法。其中脉冲电流法放电电流脉冲信息含量丰富,可通过电流脉冲的统计特征和实测波形来判定放电的严重程度,进而运用现代分析手段了解绝缘劣化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对于突变信号反应也较灵敏,易于准确及时地发现故障,且易于定量,因此,脉冲电流法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不少单位研制的局部放电监测装置普遍采用这种方法来提取放电信号。该方法通过监测阻抗、接地线以及绕组中由于局部放电引起的脉冲电流,获得视在放电量。它是研究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监测方法,也是国际上唯一有标准(IEC60270)的局放监测方法,所测得的信息具有可比性。图4-4为比较典型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以变压器为例,图中CT表示电流互感器)原理框图。 图4-4 脉冲电流法监测变压器局部放电原理框图 随着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近年来发展了多种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如光测量、超高频测量以及特高频测量法等。利用光电监测技术,通过光电探测器接收的来自放电源的光脉冲信号,然后转为电信号,再放大处理。不同类型放电产生的光波波长不同,小电晕光波长≤400nm呈紫色,大部为紫外线;强火花放电光波长自<400nm扩展至>700nm,呈桔红色,大部为可见光,固体、介质表面放电光谱与放电区域的气体组成、固体材料的性质、表面状态及电极材料等有关。这样就可以实现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同样,由于脉冲放电是一种较高频率的重复放电,这种放电将产生辐射电磁波,根据这一原理,可以采用超高频或特高频测量法监测辐射电磁波来实现局部放电在线监测。 日本H.KAwada等人较早实现了对电力变压器PD的声电联合监测(见图4-5)。由于被测信号很弱而变电所现场又具有多种的电磁干扰源,使用同轴电缆传递信号会接受多种干扰,其中之一是电缆的接地屏蔽层会受到复杂的地中电流的干扰,因此传递各路信号用的是光纤。通过电容式高压套管末屏的接地线、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和外壳接地线上所套装的带铁氧体(高频磁)磁心的罗戈夫斯基线圈供给PD脉冲电流信号。通过装置在变压器外壳不同位置的超声压力传感器,接受由PD源产生的压力信号,并由此转变成电信号。在自动监测器中设置光信号发生器,并向图中所示的CD及各个MC发出光信号。最常用的是,用PD 所产生的脉冲电流来触发监测器,在监测器被触发之后,才能监测到各超声传感器的超声压力波信号。后由其中的光信号接收器接收各个声、电信号。 综合分析各个传感器信号的幅值和时延,可以初步判断变压器内部PD源的位置。如果

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河南科技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淡水养殖学 院(系):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 动物科学 班级: 动科101 姓名:陈双钊: 学号:20100714119

鱼病防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养鱼业的不断发展,鱼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摄食等情况不易看清,一旦发了病,要正确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困难,某些鱼病发生后即使是特效药也难以进入体内,因此鱼病防治工作必须强调预防为主。鱼病的发生和流行会对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认真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减少病害损失,是获得养鱼滚产高产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鱼病防治生长环境药物防治人为作用研究进展 引言: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不仅养殖面积扩大了,养殖品种也日益增加,但随之而来的鱼病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许多地方因为鱼病流行,在短短几天内全池鱼都死了,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搞清楚鱼病发生的原因,寻找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渔业增产增收的关键所在。 一、鱼患病的原因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的温度、酸碱度、溶氧和有毒物质。 1、水温。鱼属冷血动物,体温随水温升降而变化,如果温差过大,鱼体难以适应,就会导致鱼病。各种鱼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弱急剧改变水温也会导致鱼病,因此在鱼苗鱼种运输和下池时,要求“水温差不超过2℃,鱼种放养及成鱼不超过8℃,养鱼最适合的温度是25℃—30℃。草鱼和鲢鱼的越冬水温不得低于1℃,一般在4℃以下,低于0.5℃时即出现死亡。罗非鱼长时间生活于13℃—15℃的水中,会造成水霉菌寄生,40℃以上或13℃以下会造成死亡。”【1】草、青鱼在水温20℃以下时一般不会生病,但平均水温在25℃左右时可能会引起疾病的流行。 2、酸碱度。饲养的鱼类对池水的酸碱度虽具有较强的适应范围,但以7—8.5为适宜,若ph值低于5或超过9.5,就会引起死亡,酸性土壤中鱼池的ph值一般在5—6.5之间,鱼种成活率低,家鱼生长不快,体质较弱,易患病。 3、溶解氧。溶解鱼水中的氧气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若溶解氧低到每升水含1.5㎎氧气时,家鱼就会发生浮头现象,如不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则在短时间内,鱼类就会因为窒息而死亡,溶氧过多则又会使鱼患气泡病。鱼在溶氧缺乏的水中对饲料的利用率低且体质较弱。

我国根腐病绿色防治研究进展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19, 9(12), 1193-1196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f71627150.html,/journal/hja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71627150.html,/10.12677/hjas.2019.912170 Research Progress on Green Control of Root Rot in China Xiangping Sun Institute of Bast Fiber Crop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Dec. 5th, 2019; accepted: Dec. 19th, 2019; published: Dec. 26th, 2019 Abstract Root rot is a typical fungal disease. Its dominant pathogenic bacteria vary according to the region, year, seas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host changes. Biological control is one of the possible ways to solve the root rot disease of crops, which is better and safer for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 Root Rot,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iological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我国根腐病绿色防治研究进展 孙向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长沙 收稿日期:2019年12月5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19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26日 摘要 根腐病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病害,其优势病原菌因地区、年度、季节、温湿度及寄主的变化而不同。生物防治是解决作物根腐病的可能途径之一,对环境更友好、更安全。 关键词 根腐病,绿色防控,生物防控

霉菌毒素吸附剂研究进展

霉菌毒素吸附剂研究进展 来源:国际畜牧网-猪业科学时间:2009-02-18 霉菌毒素(Mycotoxins)普遍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是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据报道,全世界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霉菌毒素既可在田间生长时产生(田间毒素如镰刀菌毒素),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毒素(仓储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棕曲霉毒素)。谷物和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气候条件、作物品种、作物的易感性、霉菌的种类、昆虫或化学物质的破坏、收获时是否用杀虫剂处理、贮存条件以及其他任何后续的操作过程。动物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常发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导致肿瘤和癌症的发生(主要为肝癌和肾癌)、雌激素紊乱综合征、抑制免疫功能、动物性产品品质下降,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除急慢性毒性影响外,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还会导致其他一系列的影响,如降低动物的采食量、引起动物拒食、营养物质的吸收下降、降低饲料转化率和体增重、腹泻、降低免疫功能而增加疾病的发生率以及降低动物的繁殖性能,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降低霉菌毒素对动物或整个养殖业的影响,科学家和养殖业人员采取了各种防霉措施,但由于饲料作物在田间、收获、储藏、加工等诸多环节均可受到霉菌感染。因此,霉菌毒素在饲料及饲料原料中的产生是必然的,防霉工作很难完全有效。为了降低霉菌毒素对动物生产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目前常采用生物学方法、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对收获前后的饲料原料或饲料进行处理。 1饲料及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以及对动物的危害 目前发现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种类有一百多种,饲料和食品中霉菌毒素主要由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产生(Sandrine,2005)。通常一种霉菌能产生一种或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而同种霉菌毒素又可由不同的霉菌产生,但不是所有霉菌次生代谢产物都是有毒的。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出约三百多种霉菌毒素,其中只有几十种被公认的对动物和人类造成危害。但在饲料中常见的且对动物健康和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害的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OT)、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包括呕吐毒素、雪腐镰刀茵烯醇及T-2毒素等)以及伏马菌素(F)等。 每种霉菌毒素的毒性变化很大这不仅取决于毒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且还与毒素的摄八量、持续摄入的时间动物的种类、性别、年龄、品种以及生理状态、营养水平、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卫生、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和饲料中不同霉菌毒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依托咪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综一一述 依托咪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曲倩倩综述,王海英?审校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贵州遵义563003)一一[关键词]一依托咪酯;一全身麻醉;一静脉麻醉药;一综述 D O I:10.3969/j.i s s n.1009G5519.2019.05.020中图法分类号:R614.24 文章编号:1009G5519(2019)05G0702G03文献标识码:A 一一依托咪酯(e t o m i d a t e)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物,是咪唑类的衍生物.依托咪酯最开始被作为抗真菌剂使用,随后才被发现其具有镇静作用,D O E N I C K E 等[1]于1972年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1983年,L E DGI N G H AM等[2]和1984年WA G N E R等[3]二WA T T 等[4]发现,在危重及多发创伤患者的镇静方案中加入依托咪酯后,患者的死亡率有所提高.故作者推测死亡率的升高可能是由于依托咪酯引起的肾上腺功能不全所致,并且这一现象在相关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证实.近年来,随着对依托咪酯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证实其在麻醉应用中具有许多优势[5].本文就依托咪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一药理学与药动学 一一依托咪酯为咪唑的羟化盐,其化学名称为RG(+)G乙基G1(1G甲基苄基)GHG咪唑G5G羧化盐,只有其左旋异构体才具有催眠效应[6].依托咪酯主要分为水剂及脂肪乳剂,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渗透浓度不同.相比之下,脂肪乳剂更接近生理渗透浓度的范围,故脂肪乳剂发生注射痛及静脉炎的概率更低,也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剂型.依托咪酯起效快,经过一次臂脑循环时间便可发挥作用[6].其药代动力学变化符合开放三室模型,肝脏清除率很高,但年龄因素会影响其系统清除率[7].无论是单次给药还是持续静脉滴注,患者均能较快苏醒.依托咪酯在肝脏及血浆内能水解为(R)G(+)G1G(1G甲基苄基)GHG咪唑G5羟基酸,其绝大部分代谢产物随尿液排出. 2一作用机制 一一目前普遍认为,依托咪酯是通过与γG氨基丁酸A 型(G A B A A)受体结合而起到麻醉作用的.G A B A A R s 是大脑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被认为是其主要的麻醉靶点.在重组G A B A A R s中,依托咪酯在低浓度下(0.1~1.0μm o l/L)作为正调节剂起作用,在中等浓度时(>5~10μm o l/L)直接激活受体,并在更高浓度时(>50μm o l/L)抑制受体功能[8].相关实验发现,G A B A A受体的不同亚基介导了不同的临床疗效,依托咪酯对于G A B A A R s中含有β2或β3的亚基更敏感.其中,依托咪酯的催眠作用与β2亚基有关,而依托咪酯的镇静作用则是由β3亚基介导的[9].药物作用机制越清晰,越有助于提高使用者对该药物的掌控性,同时也为研发高效二不良反应少的新型衍生药物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3一依托咪酯对各系统的影响 3.1一呼吸系统一依托咪酯经静脉诱导后,往往先表现为过度通气,持续时间很短,随后趋于稳定.故认为该药物对呼吸系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依托咪酯注射剂量过高或注射速度过快则会导致呼吸抑制.因此,依托咪酯可作为一种需保持患者自主呼吸时的理想麻醉剂.O UéD R A O G O等[10]发现,依托咪酯不仅可使正常大鼠预收缩的气道舒张,对于慢性缺氧大鼠的气道收缩还能产生抑制和逆转的作用.其对支气管的舒张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腺苷三磷酸(A T P)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而实现的[11].S Y V E RGU D等[12]认为,依托咪酯不仅能维持自主呼吸,对于呼吸道呈现高反应性的患者使用依托咪酯后,也未见组胺释放的现象. 3.2一循环系统一无论是健康人,还是低血容量或严重创伤的患者,依托咪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都是轻微和稳定的[13].该药对冠状动脉有轻度的扩张作用,能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及心肌耗氧量,从而提高冠状动脉的血流量.相关研究表明,将异丙酚和依托咪酯作为麻醉诱导剂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来观察颈总动脉二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趋势,得出结论为异丙酚较依托咪酯诱导前后颈总动脉二椎动脉血流量有明显降低[14].关于一项接受依托咪酯和接受其他诱导剂的心脏手术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依托咪酯与术后房性心律失常二住院时间和其他相关并发症(感染二神经系统二肺部二肾脏二血液系统和胃肠道并发症)无显著相关性[15].张剑蔚等[16]在一项针对异丙酚与依托咪酯在儿科麻醉中效果对比研究发现,依托咪酯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轻微,而异丙酚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则在围麻醉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 207 现代医药卫生2019年3月第35卷第5期一JM o dM e dH e a l t h,M a r c h2019,V o l.35,N o.5 ?一通信作者,EGm a i l:2371827590@q q.c o 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