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区别是什么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区别是什么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区别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区别是什么

导语:间接胆红素主要是由红细胞破坏而来,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又可变为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胆

间接胆红素主要是由红细胞破坏而来,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又可变为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一般情况下间接胆红素偏高往往预示着肝脏的病变。直接胆红素又称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与葡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用凡登伯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故将这种胆红素称为直接胆红素。测定直接胆红素主要用于鉴别黄疸的类型。血清结合胆红素的升高,说明经肝细胞处理和处理后胆红素从胆道的排泄发生障碍。

参考值

间接胆红素参考值:1.0-20.0 μmo l/L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列出的参考值只能作为大致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因为使用的检测仪器和试剂不同,所以参考值也有差别,所以建议去询问检测医院的医生。

2间接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3病变症状

间接胆红素高的常见症状就是会出现黄疸现象,它会使巩膜、皮肤、尿液、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另外,还有食欲下降、乏力、低烧、恶心、呕吐、腹痛等肝病的症状。由于贫血引起间接的胆红素高的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肌肉或关节痛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实验十八 血清胆红素测定

实验十六血清胆红素测定 (改良J-G法) 【目的】 1.熟悉血清胆红素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胆红素测定的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原理】 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需要在加速剂(咖啡因-苯甲酸钠)作用下,分子内氢键破坏后,才能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醋酸钠缓冲液保持反应的pH,反应完成后加入终止试剂(叠氮钠)以破坏重氮试剂,最后加入碱性酒石酸钠溶液,使颜色不稳定的紫红色偶氮胆红素在咖啡因存在下转化为稳定的蓝色偶氮胆红素,在600nm波长比色,从标准曲线查找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含量。 【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吸管、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秒表。 【试剂】 1.咖啡因试剂 称取无水水醋酸钠41.0g,苯甲酸钠38.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0.5g,溶于约5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咖啡因25.0g,搅拌使溶解(加入咖啡因后不能加热溶解),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L,混匀。过滤后置棕色瓶,室温保存。 2.碱性酒石酸钠溶液 称取氢氧化钠75.0g,酒石酸钠(Na2C4H4O6·2H2O)263.0g,用去离子水溶解并补足至1L,混匀。置塑料瓶中,室温保存。 3.5g/L亚硝酸钠溶液 称取亚硝酸钠0.5g,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混匀,置棕色瓶,冰箱保存,稳定期不少于2周。若发现溶液呈淡黄色,应废弃重配。 4.5g/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称取对氨基苯磺酸(NH2C6H4SO3H·H2O)5.0g,溶于8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浓盐酸15ml,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L。 5.重氮试剂 临用前取上述亚硝酸钠溶液0.5ml和对氨基苯磺酸溶液20ml,混匀即成。 6.5.g/L叠氮钠溶液 7.胆红素标准液

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地鉴别诊断

给你一个土点的方法:永远不会忘记,"直"字组词-----直接(直结)----结合胆红素.(经肝脏作用后的了) 患者曾于20年前感染病毒性肝炎,曾行过短期正规治疗。后间断服药两次。服药间隔时间较长。最近偶感右上腹隐疼。久坐后右季肋区感钝疼。休息后缓解。于近日查肝功提示:总胆红素37.7(<20) H 间接胆红素29.8(2-17) H 直接胆红素7.90(1-7) H 总蛋白83.2(60-83) H 白蛋白51.4(35-55) 球蛋白31.8(20-30) 白球比1.62(1.1-2.5) 谷丙38.6(<40) 谷草27.8(<38) 谷丙/谷草0.72 碱性磷酸酶73.4(<115) 胆碱脂酶8631(5000-12500) r-谷氨酰氨转肽酶19.5(0-40) 以上肝功能结果中升高的值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对于这类长期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是什么?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谢谢各位给予相关解释及帮助! 红细胞由血红蛋白和亚铁血红素构成,前者在肝、脾脏被分解为珠蛋白、铁、胆绿素,胆绿素还原成间接胆红素(即非结合胆红素因此,红细胞受破坏溶血时,出现间接型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在肝脏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直接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后者能经肾排出,前者不能。 1、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 2、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3、三者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血中胆红素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UC、结合胆红素9CB)和δ-胆红素。成人每日平均产生25 0~350mg胆红素,其中约75%来自衰老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分解,另25%主要来自骨髓内未成熟红细胞的分解及其他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产物。UCB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通过肾小球滤膜。UCB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即为CB。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管后,在回肠未端至结肠部位,通过来自肝脏、小肠上皮细胞和肠道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转变为未结合胆红素。CB相对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δ-胆红素的反应性与结合胆红素相似,但它是未结合胆红素与清蛋白通过非酶促反应形成的共价结合物,通常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血中C B增高超过肾阈值时,结合胆红素即从尿中排出。 血中胆红素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UC、结合胆红素9CB)和δ-胆红素。成人每日平均产生25 0~350mg胆红素,其中约75%来自衰老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分解,另25%主要来自骨髓内未成熟红细胞的分解及其他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产物。UCB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通过肾小球滤膜。UCB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即为CB。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管后,在回肠未端至结肠部位,通过来自肝脏、小肠上皮细胞和肠道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转变为未结合胆红素。CB相对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δ-胆红素的反应性与结合胆红素相似,但它是未结合胆红素与清蛋白通过非酶促反应形成的共价结合物,通常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血中C B增高超过肾阈值时,结合胆红素即从尿中排出。

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检验科生化室作业书

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 1.实验原理 直接胆红素与2,4-二氯苯胺重氮盐形成重氮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 2.标本: 2.1病人准备:无特殊要求。最好用禁食的标本以减少乳糜血的干扰。 2.2类型:血清、肝素或EDTA血浆,应避光保存。 3.标本存放:15~25℃保存可稳定2天;2~8℃保存可稳定7天;-20℃保存可稳定3个月,如冰冻保存,不可反复冻融!。 4.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避光保存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标本溶血、细菌污染、脂血、非避光保存运输的标本。 6.实验材料 6.1试剂:申能总胆红素试剂盒:14108271701 试剂+试剂2 6.1.1试剂组成 试剂1:16×64ml EDTA-Na20.07mmol/L 氯化钠6.6g/L 氨基磺酸70mmol/L 试剂2:6×16ml 2,4-二氯苯胺重氮盐0.09mmol/L

盐酸130mmol/L EDTA-Na20.02mmol/L 6.1.2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6.1.3试剂稳定性与贮存:试剂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试剂有效期为18个月。试剂2必需避光保存。试剂不可冰冻。 6.1.4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不能继续使用。 6.1.5注意事项:此试剂为体外诊断用。警告!腐蚀剂!不要入口。避免和眼睛,皮肤或衣服接触。如果接触到,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受损害的部位15分钟。接触到眼睛或吞服,立即寻找医疗保护。 6.2校准品:使用DiaSys公司提供的TruCalU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6.3质控品: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7.仪器:奥林巴斯AU1000生化分析仪 8.操作步骤 8.1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奥林巴斯AU100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SOP文件 8.2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奥林巴斯AU100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SOP文件 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 10.质量控制:在每一批标本中都应把非定值血清水平I与II质控做为未知标本进行分析,以2S为质控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

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hereditaryhyperbilirubinemias)又称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遗传缺陷致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转运、结合或排泌障碍而引起的一组疾病。胆红素由生成部位通过血液循环至肝脏后,于肝细胞内在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后者称为结合胆红素,前者称为非结合胆红素。 根据胆红素的性质分为二类:①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包括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 综合征,Lucey-Driscoll综合征和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②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包括 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和良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二病因1.Gilbert综合征 本病以以慢性、间歇性、轻度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为特征。无溶血证据和肝脏疾病表现,相当常见,常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不完全,也可呈常染色体隐形遗传。Gilbert综合征可能源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的突变。 2.Crigler-Najjar综合征 又称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本综合征分为Ⅰ、Ⅱ两型。均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疾病:①Ⅰ型患者以非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为特征,预后极差,是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严重下降或者丧失所导致。②Ⅱ型以非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为特征,预后一般良好。本型是由于肝细胞内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低下(较I型为轻)所致。 3.Dubin-Johnson综合征 又名先天性非溶血黄疸直接Ⅰ型、家族性慢性特发性黄疸。是一种以慢性间歇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肝色素沉着为特征的良性疾病,临床少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外显不完全,有种族差异。本病系肝细胞胆汁分泌器对结合型胆红素、靛青绿等有机阴离子呈先天性排泌功能缺陷,致使结合胆红素转运和向毛细管排泌障碍,造成高结合胆红素血症而引起黄疸。 4.Rotor综合征 又名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直接Ⅱ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病是由于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和排泄结合胆红素发生先天性缺陷,造成血清胆红素增高所致。 三临床表现1.Gilbert综合征

总结总、直接胆红素的检测方法

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结合)胆红素测定 目前测定血清胆红素的方法主要有重氮试剂法(包括改良J-G法、二甲亚砜法、二氯苯重氮盐法和2,5二氯苯重氮四氟硼酸盐法等)、胆红素氧化酶法、钒酸盐氧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导数分光光度法、经皮胆红素测定法以及直接分光光度法等。 改良咖啡因(J-G)法: 一、实验原理 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的偶氮胆红素;在同样条件下,未结合胆红素须有加速剂破坏胆红素氢键后才能与重氮试剂反应。咖啡因、苯甲酸钠作为加速剂,醋酸钠缓冲液可维持反应的PH值同时兼有加速作用。叠氮钠破坏剩余重氮试剂,终止结合胆红素测定管的偶氮反应。最后加入碱性酒石酸钠,在碱性条件下,紫色偶氮胆红素转变为蓝色偶氮胆红素,使最大吸光度由530nm转移到598nm,此时,非胆红素的黄色色素及其它红色与棕色色素产生的吸光度可忽略不计,使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增加。最后形成的绿色是由蓝色的碱性偶氮胆红素和咖啡因与对氨基苯磺酸之间形成的黄色色素混合而成。 二、实验方法 (一)器材 试管,刻度吸管,分光光度计,37℃水浴箱。 (二)试剂 1.咖啡因-苯甲酸钠试剂无水醋酸钠41g,苯甲酸钠37.5g,EDTANa2 0.5g,溶于约500mL 的蒸馏水中,再加入咖啡因25g,搅拌至完全溶解(不可加热),然后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混匀,过滤后放置棕色试剂瓶中,室温保存可稳定6个月。 2. 5g/L 亚硝酸钠溶液:亚硝酸钠5.0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若发现溶液呈淡黄色时,应丢弃重配。 3. 5g/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对氨基苯磺酸(NH2C6H4SO3H·H20)5.0g,加于约800mL 蒸馏水中,加浓盐酸15mL,待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0mL。 4. 重氮试剂临用前,取5g/L 亚硝酸钠溶液(试剂2)0.5mL 与5g/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试剂3)20mL 混合。 5. 5g/L 叠氮钠溶液:叠氮钠0.5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6. 碱性酒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75g,酒石酸钠(Na2C4H4O6·2H2O)263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混匀,置塑料瓶中,室温保存可稳定6个月。 7.胆红素标准液可购买,也可按以下方法配制: (1)稀释血清:收集不溶血、无黄疽、清晰的血清过滤作为混合血清稀释剂。取过滤血清1.0ml,加生理盐水24ml,混匀。在分光光度计中,以比色杯光径1cm,波长414nm,用生理盐水调零,读取的吸光度应小于0.100,波长460nm 处读取的吸光度应小于0.040。(2)171umol/L胆红素标准液:称取符合标准的胆红素(MW:584.68)10mg,加入二甲基亚砜1ml,玻棒搅匀,加入0.05mol/LNa2CO3溶液2ml,使胆红素完全溶解。移入100ml 容量瓶,用稀释血清洗涤数次并移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0.1mol/LHCl溶液2ml(边加边缓慢摇动,切勿产生气泡),最后用稀释血清稀释至100ml。避光,4℃保存,三天内有效,最好当天绘制标准曲线。 (三)步骤 1. 取试管3支,标明总胆红素管、结合胆红素管和空白管,然后按下表操作: 试剂(ml) 总胆红素管结合胆红素管空白管 血清0.2 0.2 0.2

直接胆红素测定试剂盒(钒酸盐氧化法)产品技术要求首医

直接胆红素测定试剂盒(钒酸盐氧化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直接胆红素的含量。 1.1包装规格 试剂1:3×80mL,试剂2:3×20mL;试剂1:4×60mL,试剂2:4×15mL; 试剂1:6×40mL,试剂2:3×20mL;试剂1:2×80mL,试剂2:2×20mL 1.2产品组成 试剂1:酒石酸缓冲液100mmol/L。 试剂2:磷酸盐缓冲液10mmol/L,钒酸钠10mmol/L。 2.1 外观 试剂1为无色透明液体;试剂2为无色或略带黄色透明溶液;试剂盒各组分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包装标签文字符号清晰牢固不易脱落,外包装完整无破损。 2.2 装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应不少于标示值。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 在450nm波长、1cm光径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大于0.050。2.4 分析灵敏度 测定40.0μmol/L直接胆红素时,吸光度的变化应在0.0620±0.020范围内。 2.5 准确度 采用比对试验,相关系数r2≥0.95,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6 精密度

2.6.1 重复性 用血清样品或质控样品重复测试所得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5.0%。 2.6.2 批间差 试剂(盒)批间相对极差应不大于5.0%。 2.7线性 试剂线性在[1.0,256.0]μmol/L区间内: a) 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 b) [1.0,20.0]μmol/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2.0μmol/L;(20.0,256.0]μmol/L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8稳定性 原包装试剂2~8℃避光保存有效期12个月,到效期末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2.1、2.3、2.4、2.5、2.6.1、2.7的要求。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健康教育

新生儿黄疸健康教育 一.新生儿为什么有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叫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是血液中红细胞破坏后形成的,胎儿在母亲子宫内血液中需要大量红细胞,出生后就不需要那么多了,多余的红细胞被破坏后生成很多胆红素,身体不能及时排出,就引起皮肤、巩膜及粘膜变黄。 上面是黄疸的主要常见原因,另外各种感染(比如各种肝炎、败血症)、母子血型不合、遗传代谢病、先天性肝胆发育异常等,还有其他一些少见的疾病也可引起黄疸。 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黄疸单位:mg/dl。) 1.生理性黄疸(不用特殊治疗):大部分新生儿都有黄疸: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在生后3-4周消退。最高值足月儿不超过1 2.9,早产儿不超过15。在黄疸出现期间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 2.病理性黄疸(需要治疗):1、黄疸于出生后24小时之内出现。2、黄疸程度重,黄疸值在足月儿>12.9,早产儿>15。3、血清胆红素值上升速度快,每天超过5 。4、血清直接胆红素>2 。5、黄疸持续时间延长:足月儿>3周,早产儿>4周。6、黄疸退而复现,即黄疸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 三.黄疸的危害 黄疸严重升高,黄疸值超过18-20(就是"临界浓度",早产儿更低),就可进入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胆红素性脑病可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或造成严重的脑损害后遗症。 梗阻性黄疸可引起肝脏逐渐增大,肝功能损害,可发展为肝硬化、肝昏迷。 四.黄疸的治疗 (一)治疗目的:保护大脑不受胆红素损害。 (二)治疗方法: 1.蓝光照射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生殖器遮盖,使用波长425~475nm的蓝光持续照射,目前认为是最迅速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2.药物治疗:如中成药茵栀黄口服液;益生菌:可使用乳酸菌、双歧杆菌;苯巴比妥钠;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换血疗法等。 3、其他:尽早开奶,充足喂养,促进胎便排出,防止脱水、防止低体温等。 经过口服药物及蓝光照射治疗,大多数黄疸患儿能够顺利康复,恢复不理想的就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寻找病因。 灵璧县人民医院儿科王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_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一、概述 (1)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加强护理。 (2)胆红素代和新生儿代的特点 胆红素的代 1、胆红素的来源与生成胆红素的来源与生成 2、胆红素的来源不外以下几种:①大部分胆红素是由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而来,由衰老红细胞中 血红蛋白的辅基血红素降解而产生的胆红素的量约占人体胆红素总量的75%;②小部分胆红素来自组织(特别是肝细胞)中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蛋白质(如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过氧化氢酶等)的血红素辅基的分解;③极小部分胆红素是由造血过程中,骨髓作为造血原料的血红蛋白或血红素,在未成为成熟细胞成分之前有少量分解,即无效造血所产生的胆红素。 3、胆红素的生成过程包括:①衰老的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被破坏,首先除去珠蛋白而分离出 血红素;②血红素在单核吞噬细胞微粒体的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下,形成胆绿素,③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下生成胆红素。胆红素可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浆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和运输。除白蛋白外,α1-球蛋白也可与胆红素结合。一般说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是可逆的。当血浆胆红素浓度正常时,1分子白蛋白通常结合1分子胆红素,而当血浆胆红素增多时则可结合2分子胆红素。正常成人每100ml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约为20-25mg,所以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潜力很大。由于胆红素与白蛋白较紧密地结合成复合体,一方面改变了胆红素的脂溶性,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它自由通过各种生物膜的能力,不致有大量游离胆红素进入组织细胞而产生毒性作用。 4、肝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当胆红素随血液运输到肝后,由于肝细胞具有极强的摄取胆红 素的能力,故可迅速被肝细胞摄取。肝迅速地选择性地从血浆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与下述机制有关。 ①位于血窦表面的肝细胞膜上可能有特异的载体蛋白系统,胆红素等有机阴离子与膜上载体 结合后,即从膜的外表面转移至表面,然后进入胞质。当白蛋白-胆红素复合物通过肝窦壁 时,胆红素与白蛋白解离,只有胆红素被肝细胞所摄取。 ②肝细胞有两种色素受体蛋白即y蛋白和z蛋白y蛋白与胆红素亲和力较高,在肝细胞中含 量较大,约占肝细胞浆蛋白的5%,是肝细胞主要的胆红素载体蛋白;y蛋白与z蛋白利用 其对胆红素的高亲和力,从细胞膜上接受进入胞质的胆红素,并将它运至质网。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滑面质网上进行。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 为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胆红素在肝细胞经结合转化后,其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从极性很低 的脂溶性的未结合胆红素变为极性较强的水溶性结合物-葡萄糖醛酸胆红素,从而不易透过 生物膜。这样既起到解毒作用,又有利于胆红素从胆道排泄。在肝细胞,胆红素通过其丙酸 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主要生成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被排泄至毛细胆管的过程,有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参与,毛细胆管膜 上也存在一种以载体为中介的转运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对抗浓度梯度。当肝细胞损伤时,可 由于结合型胆红素的排泄障碍而造成肝细胞淤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有亲和力强的胆红素载 体蛋白及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因而不断地将胆红素摄取、结合、转化及排泄,保证了血浆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1. 实验原理 在PH3左右、有表面活性剂和间接反应胆红素抑制剂的条件下,样品中的直接胆红素容易被矾酸盐氧化成胆绿素,而间接胆红素不能。在450nm(胆红素吸收峰)处监测反应。矾酸盐氧化前后吸光度的下降与样品中胆红素的浓度成正比。由此可计算出样品中直接胆红素浓度。 2. 标本: 2.1 病人准备:无特殊要求。最好用禁食的标本以减少乳糜血的干扰。 2.2 类型:血清、肝素或EDTA血浆,应避光保存。 3. 标本存放:15~25℃保存可稳定2天;2~8℃保存可稳定7天;-20℃保存可稳定3个月,如冰冻保存,不可反复冻融!。 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避光保存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标本溶血、细菌污染、脂血、非避光保存运输的标本。 6. 实验材料 6.1 试剂:上海欧泰克直接胆红素试剂盒 6.1.1 试剂组成 酒石酸盐缓冲液 100

mmol/L 表面活化剂I 适量 磷酸盐缓冲液 10 mmol/L 矾酸钠盐 4 mmol/L 6.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6.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试剂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试剂有效期为18个月。试剂2必需避光保存。试剂不可冰冻。 6.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不能继续使用。 6.1.5 注意事项:此试剂为体外诊断用。警告!腐蚀剂!不要入口。避免和眼睛,皮肤或衣服接触。如果接触到,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受损害的部位15分钟。接触到眼睛或吞服,立即寻找医疗保护。 6.2 校准品:使用罗氏复合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6.3 质控品: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7. 仪器: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 8. 操作步骤 8.1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项目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引起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严重后遗症。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每日新生儿胆红素生成6-10mg/kg(平均8.8mg/kg),成人胆红素生成仅为3.8mg/kg。每日生成的胆红素约为成人的2倍以上,其原因:1、红细胞破坏多:由于胎儿血氧分压低,红细胞数量代偿性增加,新生儿初生时红细胞数目相对较多,出生后血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破坏; 2、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 3、其他来源胆红素生成多: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胆红素及骨髓红细胞前体较多。 2、结合运送胆红素能力弱新生儿出生后的短暂阶段有轻重不等的酸中毒,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 3、肝脏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新生儿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低,出生后5-10日才可达到成人水平。早产儿血中白蛋白数量少,胆红素的联结运送延缓。 4、肝脏酶系统功能不完善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基转移酶的量少,且酶的活力不足,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有效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至于非结合胆红素潴留在血液中。 5、肠肝循环的特殊性出生后,由于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排出体外,加之新生儿肠道内B-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结合的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非结合胆红素,再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较低,仅为成人的1%-2%,所以极易出现黄疸。当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 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生理性黄疸 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60%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在生后2—3日即出现黄疸,5—7日最重,足月儿一般10—14日消退,未成熟儿可延迟至3—4周,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2、病理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可分为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与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以前者多见。(1)、特点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视为病理性黄疸。 (a)、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 (b)、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221umol/L(12.9mg/dl)。 (c)、黄疸进展快:每日上升>85.5umol/L(5mg/dl)。 (d)、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e)、血清结合胆红素>34.2umol/L(2mg/dl)。 (2)、病因 (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大多数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出生时通过产道被感染,以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常见;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由于细菌的毒素作用于红细胞,加速红细胞破坏、损伤肝脏细胞,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ABO系统和RH系统血型不合最为常见;②胆道闭锁:肠

直接胆红素测定试剂盒 (胆红素氧化酶法)产品技术要求豪迈

直接胆红素测定试剂盒(胆红素氧化酶法) 适用范围:本试剂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直接胆红素[DBIL]的浓度。 1.1包装规格 1.2主要组成成分 本试剂由试剂1(R1)和试剂2(R2)组成 试剂1(R1): 邻苯二甲酸盐缓冲液 120mmol/L NaF(氟化钠) 2.5mmol/L NAC (N-乙酰半胱氨酸) 2.5mmol/L 对甲苯磺酸钠 50mmol/L EDTA 2g/L 叠氮钠 0.5g/L 试剂2(R2): Tris缓冲液 100mmol/L 胆红素氧化酶 3KU/L 酶稳定剂k-80 4g/L

叠氮钠0.5g/L 2.1 外观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标签完好、字迹清晰;R1试剂应为无色澄清液体,R2试剂应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液体试剂不得有沉淀和絮状物。 2.2 净含量 用通用量具测量,液体试剂的净含量应不少于标示值。 2.3 试剂空白 在450nm处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应≤0.050A。 2.4 分析灵敏度 测试50umol/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ΔA)应不低于0.005A。 2.5 准确性 在样品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纯品,计算回收率,应介于90%~110%之间。 2.6 重复性 用两个水平的样本检测,检测结果批内变异系数(CV)应不超过5%。 2.7 线性 2.7.1在[0.2,342]umol/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 2.7.2 在[0.2,34.2)umol/L范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 3.4umol/L; [34.2,342]umol/L范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8 批间差 对同一份样品进行重复测定,相对极差≤10%。 2.9 稳定性 该产品在2℃~8℃条件下贮存有效期为12个月,取到效期后的产品进行检测,应符合2.1、2.3、2.4、2.5、2.6、2.7的要求。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规范标准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儿科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规 【概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 【病史要点】 1、黄疸出现时间及特点:黄疸出现在生后24 小时、进展快,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症;2~3天多见生理性黄疸,也有部分ABO溶血症;4~7天考虑母乳性黄疸、败血症可能性大;>7天常由母乳性黄疸、败血症、肝炎和胆道闭锁引起;发展速度快或面色苍白,提示溶血症;起病隐匿或缓慢进展多考虑肝炎和胆道闭锁。 2、询问神经系统表现(胆红素脑病):吃奶差、吸吮无力,嗜睡,尖叫、抽搐、发热、呼吸暂停等。 3、大小便颜色:白土便提示胆道阻塞,尿色深(尿胆原、尿胆红素高)常提示肝炎和胆道闭锁。 4、易感因素:有无围产期缺氧、感染史,摄入不足(开奶延迟、体重明显下降),胎便排出延迟或便秘,是否用过引起黄疸的药物。 5、家族史:前几胎有无患新生儿溶血症,G6PD缺陷病家族史。母亲有无肝炎史。 6、母妊娠史:既往有无流产、死胎、孕期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产时感染危险因素。 7、喂养及环境:是否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是混合喂养。是否接触过樟脑丸、vk3、vk4、磺胺、水酸盐等易致溶血的物质。 【体格检查】 1、可根据皮肤黄疸的分布可初步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头颈部,100umol/L(±50);躯干上半部,150umol/L(±50);躯干下半部及大腿,200umol/L(±50);臂及膝关节以下,250umol/L(±50);手足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实验设计

血清直接胆红素的测定 病人准备:要求病人处于安静状态,生活状态处于日常状态,避免过度空腹、饮食、饮酒吸烟 标本采集,处理,保存和要求:收集无溶血,无黄疸,无脂浊的新鲜血清或肝素血清,避光保存。混合,必要时可用过滤器过滤。 实验原理: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醋酸钠缓冲液保持反应的pH,反应完全后加入终止试剂(叠氮钠)以破坏重氮试剂,最后加入碱性酒石酸钠溶液,使颜色不稳定的紫红色偶氮胆红素在咖啡因存在下转化为稳定的黄色偶氮胆红素,在600nm波长比色,从标准曲线找直接胆红素含量。 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咖啡因试剂碱性酒石酸钠溶液5g/L亚硝酸钠溶液5g/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5g/L叠氮钠溶液胆红素标准溶液加样枪分光光度计(或半自动生化仪) 实验操作: 一。取两支试管,按表1操作 表1 改良J—G发测定血清直接胆红素操作表 加入物 (ml) 直接胆红素空白管 血清0.2 0.2 咖啡因苯甲酸钠试剂— 1.6 对甲基苯磺酸—0.4 重氮试剂0.4 — 混匀,准确1分钟 重氮钠0.05 — 咖啡因甲苯酸钠试剂 1.55 — 室温10分钟 碱性酒石酸钠 1.2 1.2 混匀,600nm波长比色,以空白管调0,读取各管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直接胆红素浓度。 二.标准曲线的制作 表2 胆红素标准曲线的制作表 加入物 (ml) 对照管 1 2 3 4 5 胆红素标准贮存液— 0.4 0.8 1.2 1.6 2.0 稀释血清 2.0 1.6 1.2 0.8 0.4 — 相当于胆红素浓度 0 34.2 68.4 103 137 171 (u mol/L) 混匀(不可产生气泡),按直接胆红素的测定方法操作。每一浓度做2个平行管,用对照管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以各管吸光度的均值为纵坐标,以相应胆红素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一分钟胆红素低于3.4μmol/L。当总胆红素在34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黄疸最常见于肝胆疾病,但其他系统疾病也可出现。 目录简介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的分类各种黄疸发生机理及临床特征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的鉴别诊断婴儿高胆红素血症分流性高胆红素血症综合征展开 简介正常胆红素代谢过程,如下: 一、胆红素来源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衰老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为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占80%~85%,约10%~15%胆红素来自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另1%~5%来自肝的游离血红素及含血红素的蛋白质。血红素经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催化变为胆绿素,胆绿素由胆绿素还原酶还原为胆红素。 二、胆红素的运输上述胆红素是游离胆红素,因未经肝细胞摄取,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故称为非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于血循环中附着于白蛋白上,形成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运载到肝。 三、胆红素的摄取在肝窦内,胆红素被肝细胞微突所摄取,并将白蛋白与胆红素分离。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由胞浆载体蛋白Y和Z所携带,并转运到光面内质网内的微粒体部分。 四、胆红素的结合游离胆红素在微粒体内经葡萄糖醛酸转移

酶催化,与葡萄糖醛酸基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主要为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约占结合胆红素总量的75%,其余部分与葡萄糖、木糖、双糖和甘氨酸结合。 五、胆红素的排泄结合胆红素形成后从肝细胞排出的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可能经高尔基器运输到毛细胆管微突、细胆管、胆管而排入肠道,但无疑是主动转运、限速和耗能过程,其间并有胆汁酸盐、钠离子的参与。结合胆红素进入肠腔后,由肠道细菌脱氢的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大部分(每日总量约68~473μmol)随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小部分(10%~20%)经回肠下段或结肠重吸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转变为胆红素,或未经转变再随胆汁排入肠内,这一过程称为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肠道重吸收的尿胆原,有很少部分(每日不超过6.8μmol)进入体循环,经肾排出。 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的分类 一、病因发病学分类 (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郁积性黄疸;(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二、按胆红素的性质分类 (一)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1. 胆红素生成过多 2. 胆红素摄取障碍3. 胆红素结合障碍 (二)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可由于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运、排泄障碍或同时有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障碍引起。 无论哪种分类方法,黄疸的发生归根到底都源于胆红素的某一个或几个代谢环节障碍。

sa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收稿日期:2003205216 作者简介:郑朝俊,男,硕士,E 2mail :zhengchaojun @https://www.doczj.com/doc/f713638654.html,. 通迅联系人:邹汉法,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Tel :(0411)83693409. β2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对胆红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郑朝俊, 黄晓冬, 孔 亮, 厉 欣, 邹汉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辽宁大连116011) 摘要:考察了β2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对胆红素的动力学吸附曲线,以及温度、p H 值、胆红素初始浓度和牛血清白蛋白 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聚合物材料对胆红素具有较快的吸附速度,并且在较高的温度下有利于胆红素的吸附。当溶解胆红素的磷酸盐缓冲液的p H 为718,胆红素起始质量浓度为40mg/L 时,β2环糊精聚合物对胆红素的去除率高达9216%。随着胆红素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胆红素的去除率下降,但吸附量增加。关键词:β2环糊精聚合物;胆红素;去除中图分类号:O 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713(2004)022******* Cr os s 2L i n ked β2Cycl odext ri n P ol y me r Us ed f o r B ili r u bi n Re m oval ZHENG Chaojun ,HUANG Xiaodon g ,K ONG Liang ,L I Xin ,ZOU Hanfa (Nation al Ch romatogr ap hic R.&A.Center ,Dali a n I nstit ute of Che mical Physics , The Chi nese Aca de my of Sciences ,Dali a n 116011,Chi n a ) A bs t r act :A new mate rial for adsorption of bilirubin was s ynt hesized wit h cross 2linking reaction of β2cyclodext rin.The kinetic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bilirubin such as t he effects of tem pe rat ure , p H ,t he initial bilirubin concent ration as well as bovine seum albumin on t he removal of bilirubin have been investi gated.It is demonst rated t hat bilirubin could be adsorbed well on t he p repared sorbent quickly and highe r tempe rat ure favored t he adsorpion of bilirubin.The pe rcentage of re 2moval of bilirubin reached 9216%wit h initial bilirubin concent ration of 40mg/L in p hosp hate buffe r at p H 7.8.Wit h t he increase of initial bilirubin concent ration ,t he pe rcentage of removal of bilirubin decreased ;howeve r ,t he adsor ption capacit y increased.Key w or ds :β2cyclodext rin polyme r ;bilirubin ;removal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hype rbilirubinemia )是新生婴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会伤害婴儿的大脑。如何有效去除血液中游离的和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在医学界一直很受关注。目前有许多方法用于去除血液中过量的胆红素,比如光疗法、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或是多种技术的结合;活性炭[1]、固定血清白蛋白[2]、琼脂[3]、染料配基微球[4~6]、大孔树脂[7]、亲和膜[8]等吸附材料用于胆红素的去除具有各自的 局限性,很难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β2环糊精是一类具有疏水内部空腔和亲水性外部表面的超分子化合物,这种特殊的空间结构使其对胆红素具有较强 的结合能力[9,10]。因此,我们合成了一种β2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并考察了这种聚合物吸附材料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V 2550型紫外2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J asco 公司);Impact 41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 Nicolet 公司);Wate rs 515高效液相色谱泵;Wate rs 2487双波长检测器;HZQ 2Q 全温振荡器(哈尔滨)。 胆红素(比利时Acros 公司);Millipore 纯净水;β2环糊精(上海试剂公司)重结晶三次,110℃真空干燥24h 备用。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β2环糊精聚合物粒径及孔径的测定 β2环糊精聚合物的制备工艺已申请国家发明专 利[11],图1是β2环糊精聚合物的电镜扫描图。 我们通过压汞法测得此聚合物的平均孔径为0159μm ,比表面积为68121m 2/g 。图2是其孔径分布曲线,可以看出该聚合物的平均孔径大致为016μm ,属于大孔级别。1.3 胆红素溶液的配制 在红光灯下称取一定量的胆红素加入到100 mL 预先用氮气吹扫5min 的容量瓶中,加入1mL 2004年3月March 2004 色谱 Chinese J ournal of Chromatogra phy Vol.22No.2 128~130

血清胆红素测定

血清胆红素测定 病人准备: 病人准备除了特殊检验有专门规定外,一般要求病人处于安静状态,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目前已公认过度空腹、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体位等可影响某些检验结果,现分述如下:1. 运动: 肌肉活动的影响可分短暂性的和持续性的两类,短暂性影响为血浆脂肪酸含量,可因运动而暂时减少,而后渐渐增加而恢复。丙氨酸可因运动暂时增加达180%,受到持续性影响主要是一些与肌肉有关的酶,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据称一场60min的手球训练赛后11h,肌酸激酶活性比赛前仍增加达125%,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会提高性激素水平,因此采血前宜安静,不作过大的活动。 2. 食物: 进餐后血浆脂肪、蛋白质、糖类有所增加。有人研究于高脂餐后2-4h采血,多数人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主要来自肠源性同工酶,且与血型有密切关系,O型或B型兼为Le+分泌型者增高更明显。一般认为高蛋白质餐使血浆尿素增加,但不影响肌酐含量,高比例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可减低胆固醇含量;食物如含有动物血液,可引起粪隐血假阳性。故在做相应检验时,应对食物有一定的控制。 3. 过度空腹: 一般血液生化检验要求病人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采血,空腹约8-12h。但过度空腹,某些检验会有异常结果。例如血清胆红素可因空腹48h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过长而减少为低血糖;血脂空腹过度,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反有增加,故空腹并非越长越好。 4. 饮酒: 饮酒后使血浆乳酸、尿酸盐增加。长期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甚至可以将这项作为嗜酒者的筛选检查。 5. 吸烟: 瘾烟者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达8%,而不吸烟者含量在1%以下。血液学方面亦有变化,白细胞数增加,嗜酸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偏高。 6. 药物: 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15000多种药物对检验有干扰作用。众所周知,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对肝功能有大小不一的影响,甚至几片常用药物可以引起严重的药物反应,故在采样检查之前,暂停各种药物是为上策,如不可停用,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7. 体位: 体位影响血液循环,由于血浆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则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较为明显,例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白蛋白可因此而浓度增大,总蛋白、酶、钙、胆红素、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亦因站位而浓度增加;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亦于站位时增加。 8. 其他: 病人准备还应考虑病人的生物钟规律,因此复查以在大体相同的时间采样为好。采血时止血带结扎过久,也是一种误差因素,如以结扎1min的样品结果为基数,则结扎3min,可使血浆总蛋白增加5%,胆固醇增加5%,铁增加6%,胆红素增加8%。血气和PH值测定的血液以动脉血为原则,且不可漏气。细菌培养的样品要采用无菌技术,防止污染。

第二节胆红素测定

第二节一胆红素测定 1913年v a nd e nB e r g h 根据胆红素是否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将其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三后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将血清胆红素细分为以下四类:①α组分胆红素: 即未结合胆红素,它通过与血清清蛋白可逆结合将其运输到肝三②β组分胆红素:即单葡萄糖醛酸结 合胆红素;③γ组分胆红素: 即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④δ组分胆红素:即和清蛋白以非酶促共价键结合,反应性与结合胆红素相似,正常时在血中含量极低三一二测定方法概述 临床上常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 o t a l b i l i r u b i n ,T B I L ,T B )和直接(结合)胆红素(d i r e c t b i l i r u - b i n ,D B I L ,C B ),两者之差即为间接(未结合)胆红素(i n d i r e c tb i l i r u b i n ,I D B I L ,U B )三胆红素的测定方法分为化学法和酶法:酶法主要利用胆红素氧化酶(详见第26章) ;化学法分为两类三重氮试剂法和化学氧化法三重氮试剂法可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又根据加速剂的不同建立了很多种方法,广泛使用的是改良J G 三化学氧化法是采用适当的无机氧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将胆红素氧化,使胆红素的特有黄色消失,通过测量黄色的消退程度进行胆红素定量检测三总胆红素测定需要把所有的直接和间接胆红素都氧化,在氧化剂的选择上很容易三而测定直接胆红素不能不氧化间接胆红素,所以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反应最适p H 是化学氧化法的关键三二二重氮试剂法 重氮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由J e n d r o s s i k 和G r o f 于1938年建立,后经D o u m a s 改良, 采用安钠咖(苯甲酸钠咖啡因)作为加速剂,又称改良J G 法三 1.测定原理一血清中的D B I L 和I D B I L , 由于其结构和性质不同,对重氮试剂的反应也不一样三D B I L 与重氮试剂直接起反应,I D B I L 由于其侧链上的两个羧基之间和两个吡咯环羟基之间均可形成氢键,不能和重氮试剂直接起反应,必须在加速剂破坏分子内氢键后,才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三碱性酒石酸钠使红色偶氮胆红素变为蓝绿色偶氮胆红素,增加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三测定原理的反应式如下: (1) 重氮试剂的生成(2 )胆红素的重氮反应:生成紫红色偶氮二吡咯化合物三四093四第二十二章一化学法测定生物化学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