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如何从“学科”到“科学”

城市规划:如何从“学科”到“科学”

城市规划:如何从“学科”到“科学”
城市规划:如何从“学科”到“科学”

城市规划:如何从“学科”到“科学”

时间:2011-09-07作者:admin01分类:规划实务评论:0阅读:579

导论:从理论上揭示了城市规划学科研究对象的矛盾,论述了城市规划作为科学的综合性质,讨论了城市规划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复杂性科学和整体思维对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指出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科学在城市的应用,城市规划的科学化要为“人居环境变迁过程中的人为干预现象”提供解释和规范的理论。中国正在快速城市化,城市规划工作受到前所未所的重视和关注。城市规划工在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也受到的批评。在许多城市,规划编制任务成倍增加,规划许可服务一再提速,但是,全社会对于城市规划工作仍不满意。作为城市规划工作重要支撑的城市规划学科,在努力摆脱建筑工程传统束缚的过程中,其科学性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显现,对城市规划实践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从理论角度,没有形成专属于该学科的公认的范式或模型,长期停留在从国外和相关的学科中吸取知识的状态;从实践角度,规划成果的表现形式和水平难以达到人们的期望值,已经确定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被修改甚至瓦解;进一步地,人们对于规划学科和规划师的作用提出了怀疑。有人认为城市规划只不过是一项工作,不是一个专业;有人认为城市规划是一种技能,不是一门科学(邹德慈,2002),甚至有人认为城市规划是“伪科学”。

面对这些问题,规划师大体上有两种不同的反映:一是坚守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或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展至大尺度的空间环境,突出强调空间发展规划与社会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的不同点,其基本思路是“不丢老本行”;二是为城市规划重新定位,到经济社会领域寻找一席之地,试图改组城市规划专业的知识结构,对规划师的角色进行重塑,其基本思路是“紧跟发展战略”。这两种反映,表面上有所不同,实质并无大的差异,双方都比较关心规划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处境,作为城市规划理论的探索尚未完全摆脱实用和经验的道路。脱胎于建筑设计的城市规划是“致用之学”,毫无疑问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就业机会,否则就难以发挥作用。但是,如果希望城市规划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仅仅“在实践中转圈子”就不够了。于是,提出了“城市规划如何科学化”的问题。

试图从理论上论述城市规划科学化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对象、城市规划作为科学的性质、城市规划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并对复杂性科学和整体思维对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作初步讨论。“城市学”还是“规划学”

城市规划科学化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城市规划以什么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城市发展规律”还是研究“规划行为规律”? 从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看,绝大多数规划师应该说是在努力寻找“城市的发展规律”,试图通过这种努力,预测城市发展的未来。假设这样的路径是可行的,那么就承认了城市研究是一门基础性科学,准确地说,这样的城市规划应该称为“应用城市学”。问题在于,从目前的城市学来看,虽然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但是其科学基础并不稳固,边界也十分模糊。不仅城市的定义存在种种困惑与局限,研究的方法也是“拿来”为主。由于城市学研究城市中的什么内容很难进行恰当的界定,于是就成了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城市政治学等学科的“拼盘”。更重要的是,虽然居民点按照性质和规模的不同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但实际上从特大城市到小村庄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人和各种要素不断在城乡之间流动。城市发展规律必定涵盖乡村变迁规律,不研究区域也不可能透彻地研究城市。最近,有学者进一步提出,乡村与城市的区别是“城市有人工环境的特征”,城市的形成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城市学必须“以研究现代化人的需要结构为主要对象”(纪晓岚,2002),这就让人文学科占据了城市学的主导地位。阅读城市学著作不难发现,关于城市的研究实际上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领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LeGates,Stout;2000)。如果不将城市与区域,城市与乡村看作整体,不对研究的内容进行恰当的界定,很难科学地看待人居环境问题。

近年来,一些年轻的开拓者认识到了上述问题,大胆提出,城市规划应该研究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主体行为规律(张兵,1998)。假设这样的路径是可行的,就承认了规划研究是一门基础性科学,那么,城市规划就可以看作“应用规划学”。如果把城市规划当作“规划学”在城市的应用又如何呢?众所周知,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提出未来某个时间要达到的目标,二是提出实现该目标的措施(霍尔,1982)。从定义上看,几乎所有的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是需要规划的。同时,规划也就是计划、设计、战略等的同意词,只不过是内容不同。好比政治学研究人的政治行为,经济学研究人的经济行为,规划学,如果要建立的话,

必须要研究人的规划行为。困难在于,规划行为散布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一种边界比较模糊的行为类型。与其将它作为一种与其他行为并列的行为类型,不如说它是人的各种行为的一个构成部分,或一个阶段。即使只关注与土地利用有关的部分,也因人的活动大多离不开土地而显得十分复杂。如果将规划的实施执行也看作规划行为的话,规划行为就是涉及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行为,理论上,规划主体行为的研究也就几乎成了人的行为和社会组织行为的研究。迄今为止,关于规划的理论探讨虽然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难以促使规划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不能透彻地获得综合全面的规划认识”(孙施文,1999)。如果不将规划行为与其他名称下人们对于未来人居环境进行创造的行为看作一个整体,规划学不容易被理解为一门完整的科学。

由于“城市学”和“规划学”自身还难以称为科学,也就没有应用的前提,至今都不能作为城市规划科学化的立脚点。作为物质的城市、乡村乃至整个人居环境的变迁,虽然经历着自然的风雨而衰退,但是由于人的干预,不断地按照人的意图发展着。只有对人居环境的变迁进行整体的研究,并提出解释和规范的成果,人居环境科学才能真正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城市学可以看作人居环境科学在城市发生、发展和衰退方面所提供的解释;规划学可以看作人居环境科学对人为干预人居环境变迁过程的现象提供的解释和规范。城市规划就成为人居环境科学在城市方面的应用,主要任务是规范城市的发展,兼顾与规范相关的部分解释功能。这样,也只有这样,城市规划才真正走上了科学的道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城市规划科学化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城市规划是什么性质的科学?是作为自然科学还是作为社会科学来发展?

首先从自然科学角度来认识,遇到了规划对象空间范围扩大后引起的“量变到质变”的问题。“自然科学”研究物性,其变化法则遵循因果规律。只要找到“普遍真理”,就可以通过研究达到解释和规范的目的。一般认为,它必须通过四个步骤才能完成研究的全过程:一是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收集资料;二是用科学的方法把资料按照意义和作用加以分类;三是通过分析得出预测性判断;四是通过实践鉴别作为规律、趋势或者倾向的真实性,最终形成科学的结论。

城市规划脱胎于建筑学,确实也有不少建筑师、规划师在把城市当作一个形体对

象进行设计(如,齐康),现实生活中这是需要的。然而,许多人(包括梁思成、Albercromlie)忽略了空间尺度变化带来的科学方面的问题。从人居空间的一个最小单元即家具设计,到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再到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再到一个城市地区(cityregion)的规划,在艺术层面上或许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手法的不同。但是,在科学层面上,它们发生了量的变化到质的变化。在小的空间范围内,建筑师、规划师可能完成科学化的四个步骤,就如日本学者大力推崇的实态调查、东南大学所作的建筑空间分解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建筑学的科学化进程。但是,空间大到一定层次以后,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不仅科学研究的前三个环节更加难以完成,更为严重的是,第四个环节“鉴别作为规律、趋势或者倾向的真实性”,变得越来越不可能靠建筑师、规划师完成。

内在的问题是,空间尺度越大,参与实施的人越多。一个建筑构件(elementlevel)可以在实验室里测试,因为四个过程最容易被少数人完成,因而科学化程度最高。建筑物(buildinglevel)以使用性质分类的研究已经比构件难了,但只由建筑师、投资者还是有可能完成。一个城市,基本上是不可能进行这样的科学实验的(除非规划师是秦始皇、拿破伦式的人物),这也可以看作作为自然科学的“城市学”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城市规划的科学化进程若按自然科学标准来衡量,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理论难题。

其次,从社会科学角度来认识,存在着规划研究范围和内容的界定问题。社会科学摆脱了“试管实验方式”(test-tubeapproach)的限制,广泛运用社会调查工具,寻找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各种假设(如经济人、政治人等),对人类社会中人的不同层面存在的规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虽然关于社会科学本身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有很多争议(AlanRyan,1988),即使看作科学,城市规划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

由于城市规划无法将空间问题从社会和经济问题中分离出来,在很多情况下,实践中它已经演化为一种综合的规划。我国近年出现的概念规划、发展战略即是例证。但是如果城市规划包括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规划师很难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城市规划也很难成为一门科学。经济规划,实际上是政府将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作为政治手段加以应用;社会规划则更加复杂,它涉及到对于社会一词的理解,比城市和人居环境还要广泛和混乱。目前所谓社会规划主要是指社会稳

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层面的目标与措施。此外,还有生态、教育、旅游规划等,难以被城市规划综合。所以城市规划又发展出以沟通、协调为主的“小步子的实践”成为一项工作,一种方法,远离了一门科学。

城市规划作为与其他社会科学并行的科学存在“条块分割”的理论问题。以科学的态度从事规划工作,与把城市规划建设成为一门科学存在着层次和深度上的差异。由于城市规划既有自然科学也有社会科学的内容,或者说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它的科学化必须提供不同于前两者的解释。人居环境是整体的,同时也是无限可分割的。关于人居环境形成过程中人为干预现象的科学解释,在小尺度物质空间建设方面,更加容易接近自然科学,反之则更加容易接近社会科学;当将人居环境作为承载人的物质容器建造时,更加接近自然科学,当将人居环境看作为满足人的需要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时,更加接近社会科学,甚至与人文学科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性”还是“艺术性”

即使城市规划可以称之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兼顾的一门科学,还有第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那就是城市规划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一般认为,衡量一门学科科学化程度的标准是数学应用的水平。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中有大量的数学应用,因此无疑具有科学性。有人认为,数学中几何学的词义本身即是“测地术”,这是规划与建筑的基础,方形和矩形也是建筑稳定性的需要而被抽象产生的。城市建设,与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投资比较大,更新周期长。因此,城市规划必须认真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从功能需要、经济能力、技术合理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从这个意义上,建筑师与规划师离不开数学,不需要进行的说明。

但是,只谈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不够。一个仅仅符合科学规律的规划也有可能是没有艺术品位的,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如果只谈科学合理,或许可以整个地区的城市和建筑形式没有大的区别。居民点除了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外,本身还是一项公共艺术,必须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并不等同于主观意志的任意发挥。实际上,不少人普遍混淆了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中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城市与建筑艺术。即使艺术,如果不限于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而作为审美研究对象也可以看作是一门科学,即美学。美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一位具有美学修养的与一位只知个人艺术表现的规划师、

建筑师是不同的。前者懂得如何用别人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传授规律性的知识,后者只能纯主观地展现个人的偏好,也许获得可能的共鸣,但难以发现规律,当然艺术家也可以从根本上否定这种规律的存在。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许多创造发明,科学研究的成果推动了工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作为与人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建筑和城市必然受到时代的冲击。现代主义建筑摆脱古典主义与复古主义的束缚,走向标准化、系列化、工业化,大规模高速度地进行建造;现代化城市建设大量运用智能化手段进行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管理,数学应用程度不断提高。问题在于,近现代社会分工的细化特别是力学的发展使得建筑师与工程师有所区别,许多建筑师以艺术家自居,与数学关系逐渐疏远,建筑与城市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分离了(奈尔维,1981)。于是,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科学性问题让位于工程师思考,导致了创作的随意性,失去了评价的客观标准。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师进入经济社会领域后,普遍不重视艺术修养,而关注社会科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问题,改良社会的思想主义和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互相补台,主导了学科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中既有许多科学的内容也有许多艺术的内容,而且难就难在如何很好地将两者结合好。正如吴良镛先生(1989)所言:逻辑的思维(即科学性)与形象的思维(即艺术性)两者缺一不可,却又是统一的,此亦建筑学的要义。城市规划中需要增强科学性,减少主观随意性,这与增加城市的艺术品位并不矛盾。“分解”还是“综合”

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明确后,最后简要论述与研究方法有关的问题。

城市规划(以及建筑学和风景园林)之所以科学化程度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许多传统的业内专家的认识水平仅仅停留在“赋形”(shape)层次上,为了规划设计方便,把原本十分复杂的人居环境问题简化了(如技术加艺术)。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乡建设实践和从业分工的需要,上个世纪,城市规划学科和风景园林学科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逐步形成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态势。虽然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却因为业务范围的划分,画地为牢,使得原本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居环境被人为地分成若干不同的块块和层次。块块和层次之间的内在关系视而不见,研究方法的缺陷使得宏观综合的目的反而被淡化了。在这个问题上,业内普遍将从业技能的培养等同

于学科的发展,加上良好的就业状态,进一步削弱了建筑与规划学科科学化的动力。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使得人类居住的环境特别是城市受到了各种相关学科的关注,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有关的描述和解释性的理论,加深了人们对于人居环境问题的理解。但是,这些学者往往因为只能局限于从一个方面(如环境心理、建筑经济)深入地分析问题,虽然“很科学”,却难以整体地提出解决人居环境问题的具体方案。他们都没有把城市与乡村居民点作为人居环境的整体来研究其变迁的规律,没有充分认识影响人居环境合理布局的复杂因素并找到关键。因此,将这些“认识世界”的理论用于“改造世界”时,难免以偏概全、力不从心。正如尹稚(1999)所言:“原因在于我们对系统过度解析正在使我们丧失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思考,使真实世界变得支离破碎”。

由于学科的分化与人居环境的整体性产生了矛盾,当务之急是要从整体最优出发建立综合协调的能力,整合“赋形”学科内部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但是,当把传统建筑学通过广义建筑学扩展到人居环境科学之后,人居环境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就成为研究的对象。由于人居环境的无限可分割性,影响人居环境变迁的因素很多,寻找人居环境变迁的规律需要研究的内容就会很多。更因为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如何综合这些不同的方法就成为一个难题。这一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人居环境科学与城市学一样,将成为以一个同样名称的研究领域为对象的不同学科分别进行的研究,而难以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科学结论,学科的科学化仍旧难以完成。

针对上述难题,人居环境科学倡导者首先从思考的方法上提倡“以问题为导向”,在这里,所谓问题指的是“实体的人居环境中的问题”。在应用层面,人居环境科学也不是试图解决全球人居环境各个层次和各个时段的问题,而是针对所要研究的特定对象,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问题,再分别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来综合研究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必定是“实体的”,人居环境科学提出以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作为“核心学科”,而且其他相关学科也不是“等量齐观”,必须根据研究对象所存在问题的特殊性决定运用哪些主要学科的知识进行“融贯的综合研究”,以此来处理“物”的研究与“人”的研究、规范功能与解释功能之间的关系。这不同于传统的分别从社会学、经济学、

地理学或城市规划等学科研究人居环境问题的方法(吴良镛,2001)。

接下来的问题是,传统意义上研究人员的个人智力总量是有限的,从如此宽泛的角度综合全面地研究人居环境,可能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针对这一情况,人居环境科学提倡建立“科学研究共同体”,主张团队精神指导下的“大兵团作战”。同时,注重培养“科学帅才”,不要求是各门学科都精通,而是要对其中与人居环境问题相关的部分有所了解;不要求是局限于某个领域的专家,而要求是具有统筹兼顾和综合平衡能力的通才。

不难看出,城市规划与相关学科整合成人居环境科学后,传统的科学分类已经不能包括。因此,人居环境科学提出以复杂性科学作为指导,对人居环境这个巨系统进行求解的尝试。但人居环境科学必须从工作方法论研究的层面上升到全方位的科学理论探索,建立可以解释“人居环境变迁规律”的理论模型,才能最终走上科学化的轨道。结论

城市规划研究对象的矛盾性阻碍了学科的科学化进程。由于空间的连续性,城市规划不可能孤立地研究城市发展的规律,而要把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发展阶段,进行整体的研究。由于规划行为的特殊性,城市规划不可能全方位研究关于人的规划行为的所有问题,而要对“人居环境变迁过程中的人为干预现象”提出解释的和规范的理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干预不能仅仅局限于“赋形”的规划设计工作,而要将“当权者”、“投资者”和“使用者”的合力形成的过程作为一种综合干预进行研究。这就不可避免地将空间秩序问题与权力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关系纳入到城市规划科学研究的范围。

城市规划作为科学的综合性质要求从新的视角来定义科学。建筑学逐步从传统的“就房屋论房屋”的围城中走了出来,风景园林正在从园林绿化的小范围走出来,城市规划也要从“就城市论城市”的框框中起出来,共同研究不同空间层次人居环境变迁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人居环境可以看作是“人”为了满足“居住的空间需要”利用各种“可能的资源”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因此,人居环境的研究涵盖了人从“心”到“物”的不同的科学门类,属于复杂性科学。

城市规划学科需要提高科学性,加快科学化进程。但城市规划毕竟仍是一个应用程度很高的专业,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协调工作。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注

重技术与艺术的训练,永远是社会实践所需要的。从这个意义上,传统建筑学的最基本原则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需要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如果将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科学,它只能是人居环境科学在城市的应用。城市规划的科学化水平,取决于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状况。只有用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作为指导,重新回归到对人所用的、建筑所处的人居环境进行整体的认识上,人居环境科学才能发展,城市规划才能科学化。

【本文来源:城乡规划博客(https://www.doczj.com/doc/f711449992.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f711449992.html,/2011/09/2233.html】

关于城市规划学科性质的认识及其发展方向的思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关于城市规划学科性质的认识及其发展方向的思考 作者:邹兵 作者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刊名: 城市规划学刊 英文刊名:URBAN PLANNING FORUM 年,卷(期):2005(1) 被引用次数:12次 引证文献(12条) 1.陈锦富.余柏椿.黄亚平.任绍斌.陈征帆.岳登峰城市规划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建构[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9(6) 2.赵民.赵蔚推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期刊论文]-国际城市规划 2009(1) 3.李阎魁人本规划体系的建构及意义[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8(9) 4.王世福基于建立规划师职业感的执业制度认识[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8(8) 5.张昊哲基于多元利益主体价值观的城市规划再认识[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8(6) 6.李阎魁.袁雁马克思的时空观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启迪[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 2008(5) 7.刘晓星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的有机演进途径及其启示[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7(3) 8.冯维波.黄光宇公正与效率:城市规划价值取向的两难选择[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6(5) 9.姚秀利.王红扬转型时期中国城市规划所处的困境与出路[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6(1) 10.金勇增进建设环境公共价值的城市设计实效研究——以上海卢湾太平桥地区和深圳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为例[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1.王世福当前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线索和路径[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5(7) 12.段进.李志明城市规划的职业认同与学科发展的知识领域--对城市规划学科本体问题的再探讨[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 2005(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711449992.html,/Periodical_csghhk200501009.aspx

城市的规划概念

城市规划的概念 1、国外有关城市规划的概念 苏联(《城市规划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 日本(强调技术性):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2、我国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 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 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 编辑本段作用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

2019湖南大学考研356城市规划基础考试大纲

湖南大学考试大纲 附件2: 2、湖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科目名称考试大纲 356 城市规划基础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是为招收城乡规划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 二、评价目标 考查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考查考生应用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和分析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3小时 3、考试内容的比例 基本概念:约20%;基本原理:约50%;实际问题:约30%。 4、题型构成 ①名词解释:约10% ②选择题或填空题:约20% ③问答题;约40% ④论述题及分析题:约3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城市及城市发展 1、城市、城市化的概念 2、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特点 3、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特点 二、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 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 2、主要理论与实践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2)卫星城、新城的理论与实践 (3)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及《雅典宪章》(CharterofAthens) (4)马丘比丘宪章(CharterofMachuPicchu) (5)有机疏散思想 (6)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7)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 (8)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倡导规划(advocacyplanning)、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分析 (9)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10)全球城(Globalcity)和全球化理论 3、当代城市规划方法的变革

《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18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城市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三条本细则是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城市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现状设计内容,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单位名称和技术负责人签字。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五条编制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一)市(县)域基础资料 1、市(县)域的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 2、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 3、资源条件:

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状况; 5、主要城镇的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 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 8、三废污染状况; 9、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10、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 11、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二)城市基础资料 1、近期绘制的城市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1/35000。 2、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1)气象资料; (2)水文资料; (3)地质和地震资料,包括地质质量的总体验证和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 (4)城市历史资料: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历次城市规划的成果资料等。 3、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经济 (1)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 (2)城市人口资料:包括现状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及其中暂住人口数量,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构增长的情况等;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第一名:同济大学,原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同年,同济大学由金经昌教授主持在国内首先创办了城市规划专业,当时的名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并设立都市计划教研室。1956年该专业分为城市规划专业和城市建设工程专业。1960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成立城市规划系。1986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研究生,1992年设博士后流动站。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土点,含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设计、城市交通规划、住房和社区发展、城市发展历

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技术方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八个研究方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点,并设有一个博土后流动站。 第二名: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建于1927年,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建筑教育基地。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刘敦桢、童寯教授生前长期在此任教,从事学术研究,为建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城市规划专业以城市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理论为核心课程,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并参加若干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具有作为未来规划师和规划高级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和修养。本专业注重规划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训练,注重开放性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xx 年本专业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获A级优秀。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筑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含有建筑设计

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和美术学等学科,六个博士点、七个硕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学院的专业图书中心藏书量居全国建筑院系的前列。拥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GIS中国培训中心。 第三名: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沿袭于当初的建设部直属的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979年在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开办了城市规划专业,至1983年共招收了5届共5班城市规划专业学生170人。1985年2月,武汉建材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在校三个班搬迁至武汉城建学院新校园,并成立武汉城建学院城市规划系,下设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系部调整,风景园林系撤销,并入城市规划系;城市管理系撤销,其中城市管理专业的部分城市规划专业教师并入城

2016-2017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形式分析及参考书目

2016-2017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形式分析及参考书目 一、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方向 01.城市与区域规划 02.城市设计 03.土地利用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管理 04.风景区规划与世界遗产研究 05.区域旅游规划与户外游憩空间设计 06.城市社会规划 07.产业发展与空间规划 二、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③中报考02方向的考生限考城市设计,报考其他方向的考生,高等数 学、城市设计两门任选一门。选考高等数学的考生,复试时笔试科目为区域规划原理;选考城市设计的考生,复试时笔试科目为城市规划设计(快速设计), 考试时间为6小时。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 3.638城市设计、693高等数学 4.860城市规划原理 三、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考试录取比例 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1:10 四、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考研情况介绍: 1.2014后取消了25人的单项班项目,每年保研名额8-9个,考研名额1-2个,竞争比较激烈。

2.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初试成绩非常重要,起决定性作用。面试非常公平。 五、新祥旭提供城市规划资料 历年真题:1997-2015年 内部资料:相关科目课件 其他资料:专题整理 六、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参考书目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城市设计 七、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复习安排建议: 第一阶段,对指定教材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同时结合本人备考经验,为考生进一步提炼每章节考研的重点、难点、必考点,让考生全面熟悉知识点。 第二阶段,讲解近年考研真题。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让考生能抓住出题风格,同时了解常考内容、重点内容,加深对专业课知识点巩固。 第三阶段,复习串讲所有知识点,形成系统知识,灵活运用,同时讲解答题技巧。 八、新祥旭免费服务 1、免费提供考前应试指导; 2、免费提供复试咨询; 3、免费提供考研公共课复习指导或资料。

丹东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模板

丹东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 ?[发布单位]: 丹东市人民政府 ?[文号]: 丹东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 ?[发布尔日期]: 12月15日 ?[生效日期]: 12月1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结合本市实际情况, 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 进行各项建设, 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本细则。 第三条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 丹东市城市规划区的范围, 在新修订的《丹东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前, 暂确定为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以及丹东民航机场净空区域、丹东港大东港区、丹东保税区、丹东华能电厂厂区。 第四条城市规划是进行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 服从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必须依法制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 更改或废止。 第五条城市规划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利 用与工程建设的规划审批权必须集中在城市人民政府及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各项建设工程必须按规定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 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六条丹东市人民政府负责丹东市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丹东市城乡规划委员会负责城市重要详细规划方案的审定。 各县( 市) 人民政府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市、县( 市) 人民政府每年应当向同级亿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 第七条丹东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规划工作, 在各区( 含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 设立相应机构, 负责指定区 域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各县( 市) 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丹东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城市规划, 并有权对违 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城乡规划考研参考书目

【城市规划考研参考书目】 【同济大学】 专业考试科目(详见考纲):1、城市规划原理(含中外城市建设史) 2、城市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 1、城市规划原理(赵民、彭震伟、吴志强、唐子来、周俭、孙施文等) 1)《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2)《同济大学规划系教师论文集》 3)《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规划师》等杂志 4)同济版专业教材:《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彭震伟)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周俭) 《城市规划法规读本》(孙施文) 5)《中外城市建设史》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阮仪三、王景慧、王林) 7)《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阮仪三) 8)最好在看看同济大学出版的《注册规划师考试复习指南》 2、城市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徐循初、潘海啸) 1)《道路工程》(徐家钰)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及讲解材料(徐循初等) 3)《城市规划汇刊》中徐循初先生的“四论”文章(四篇)   《城市管线综合》(戴慎志、陈践) 附:1.同济大学规划专业历年考研试卷 2.城市规划原理大体包括:区域规划、远景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开发、城市功 能与结构、城市设计、控制性规划、居住区规划、名城保护、社会心理学以及近年来城 市规划的热点、难点。 【湖南大学】 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第二版),陈志华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建筑史》(第四版),潘谷西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知识综合(含建筑技术、建筑历史、城市规划、建筑艺术等):

《外国建筑史》(第二版),陈志华编;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同济大学编; 《中国建筑史》(第四版或五版),潘谷西编; 《建筑构造(一、二)》(第三版),刘建荣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二版),沈玉麟编;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二版),董鉴泓编;有关设计规范等;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版),天津大学编;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同济大学等编; 《城市道路与交通》,同济大学等编,1999 (以上参考书均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本) 【天津大学】 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外国城市建筑史》,沈玉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城市道路与交通》,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区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城市规划》杂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编辑部 6、《外国城市规划》杂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外国城市规划》编辑部 7、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2002-2004年) 8、《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王建国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3、《景观设计学》,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伍尚财

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伍尚财 发表时间:2019-08-30T14:34:16.910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伍尚财 [导读]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逐渐的加快。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增城分公司广东广州 5113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逐渐的加快。城市的设计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城市的规划一定要及时,规划中一定要注意精细化管理,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灵魂。绿色、网络、遥感技术等都是设计中可以考虑进去的因素,在实施过程中是很有效果的。并且在未来也是城市设计中需要考虑进去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着重介绍绿色、计算机、遥感技术对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对策探析 引言 城市设计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结构,思想,城市设计规划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美观。但是目前为止,我国的城市设计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空间步行系统等公共设施环境中设计还缺乏一定的美观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城市设计规划相关部门的专业知识人员较少,没有形成一个笼统的专业设计团队。并且,我国在城市设计方面,缺乏对于城市周围的环境的分析意识,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城市设计的短板,较容易出现建筑单体和建筑整体的效果与建筑周围环境特征不明显,不吸引人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发生,直接体现出了我国城市设计中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缺失问题,因此,加强城市的设计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城市规划进行了深度的阐述,希望能给在我国从事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 1城市设计的理念与其内涵 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这三者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这三者存在着天上地下的本质差别,如何分析该三者的差别?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剖析,分别时狭义方面与广义方面,从广义方面来讲,城市设计就是针对于城市整体所进行的整体布局,包括城市内部的所有资源,设计就是将其进行笼统合理的管理、规划于应用,并且优化城市内部的各种配置,以便使城市内的设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并且可以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给城市内居民提供更加温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整体的生活幸福指数。从狭义上来讲,城市设计就是对城市的所有物质要素进行的笼统性的设计与管理,城市设计是城市进行规划管理的基础所在,其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城市设计可以从城市空间的整体构图上分析引导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中和城市规划阶段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设计的作用,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并且城市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学科,这些学科之间互相联系又各有不同。城市的设计有着复杂的学科统一综合性,这对创造自然又舒适的居民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是因为城市设计涉及到的内容及学科较多,并且具有强烈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设计的规划过程中,要做好多方面的打算,尽量使城市设计的选择多样化。同时,城市的设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表面上的设计,城市设计还涉及到城市内政治、人文、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脚步的发展而逐渐的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城市的设计规划应该与国家发展的脚步,与社会发展的理念相互适应,相互结合,你满足现代化的国民对城市设计规划的要求,以促进城市设计在实际规划过程中的应用。 2优化措施分析 3.1降低城市发展成本 城市群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城市发展成本,可以进一步摆脱乡村对城市区划方面的束缚,从而更好地实现了优化区域布局的目标,这对于在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统筹规划有重要的意义。乡村振兴政策可以进一步节约大量的资金,可以有效地利用城市带来的项目资金,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乡村对城市的资源补给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城市发展的资金成本与资源浪费问题。乡村振兴还可以优化乡村环境,有效地减少乡村环境污染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弊端,有效地卸下城乡发展的共同包袱。在城乡共建的机制下,还可以明确城市与乡村各自的发展任务,可以更好地实现乡村共同富裕,从而在新的制度框架下更好地形成政策体系,促进乡村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城市发展成本。 3.2以数据作为城市规划的依据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实施的速度逐渐加快,规划实施的各个环节逐渐改进,并不断适应信息化背景。笔者认为,在当前时代,我国城市规划实施中,应始终以数据作为城市规划依据,对各项信息、模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合理应用,提高城市规划水平。首先,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想要真正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应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信息设备的配置,如,加强网络建设,加强城市测绘技术的引入,如此,在城市规划实施中,城市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其次,在城市规划中,应就具体规划内容收集数据,并针对性地完善城市各项系统,尤其是城市交通系统、安全系统、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等,以真实数据为依据,保障了城市各项系统的安全与作用发挥。最后,在数据作为城市规划依据过程中,加强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大数据分析能够在众多数据中快速筛选出有力数据,为城市规划实施提供依据;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城市未来发展有效预测,提高城市规划的分析能力,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推动城市发展速度。总之,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作为城市规划依据,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实施。 3.3转变规划实施过程 一个城市的规划是城市经济建设的基础,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变现,与城市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规划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降低了城市规划质量,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对此,根据社会发展情况,转变规划实施过程,成为城市未来规划发展的根本。大数据时代,我国城市规划实施不断完善,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现代市场的多样化,城市规划管理实施涉及工作越发多样,增大了城市规划实施的难度,加之,城市规划政策的不完善,影响了城市规划实施的效率。实际上,在城市规划实施中,最大问题在于:相关人员并未真正认知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仍以传统规划方式为主,忽视了大数据的重要性,导致城市规划实施水平停滞不前。同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忽视了对民意的调查,或者调查并不全面,直接导致城市规划与居民心意不符,影响了城市规划的进度与水平。 3.4城市设计决定着城市规划实施的主要原则 严格遵循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设计规划工作的效率,并且城市设计在很大一方面上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综合不同城市的面貌差异,将各个城市之间发展的差异进行综合的评估,并且将其作为城市设计的基础,由此可以最大程度的彰显城市特有的风格面貌。同时,这也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遵循差异性相互适应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将城市发挥在哪的实际要求作为主

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

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一级学科代码

哲学:1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 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法学:4个一级学科,27个二级学科教育学:3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文学:4个一级学科,29个二级学科历史学:1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理学:12个一级学科、50个二级学科

工学:32个一级学科,111个二级学科 农学:8个一级学科,27个二级学科 军事学:8个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 医学:8个一级学科,52个二级学科 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14个二级学科 12个门类,88个二级学科,375个二级学科附学科门类及一、二级学科目录: 01哲学 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3 法学 0301 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

12种城市规划必看的杂志

1、《城市规划》杂志 2、《城市规划学刊》 3、《国际城市规划》杂志(原名《国外城市规划》)该期刊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份介绍国外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国家级专业刊物,建设部优秀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一个主题:对于城市规划的重点和热点进行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海外信息速递:提供海外最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动态。栏目文章:涵盖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各个层面。 4、《规划师》杂志 5、《上海城市规划》由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主办,为双月刊。 6、《中国城市规划》(英文版)杂志,可能就是《城市规划》的英文版。 7、《城市问题》杂志 8、《城市发展研究》杂志,该杂志是国家级专业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94年创刊以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立足专家学者,面向城市决策者,架起专家学者与决策者之间的桥梁,为城市的健康发展而奋斗。主要业务范围是刊载国内外城市科学研究成果,最新城市发展理论和城市发展趋势,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总体发展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专论、综述或讨论,及时反映学术动态和各城市发展的成功实践。2004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确定为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的中文核心期刊,并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出版(即第四版)。2009年北大、南 划、住房保障、创意产业、产业结构、城市生态、城市社会学、市长论坛等。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为双月刊。 9、《江苏城市规划》期刊由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主办,月刊。 10、《现代城市研究》期刊,月刊。 11、《城市建设》杂志,内有一部分是关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内容不错。 12、《城市中国》杂志,是由建设部、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重庆大学等学术智慧资源共同参与的一本课题性的研究杂志。杂志从政治、人文、经济、规划、建筑、艺术、社会生态、商业形态等学科的各层面介绍当代中国在全球化权力空间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是对城市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脉络的理性呈现。 《城市中国》的核心领导层是数位和同济大学有着密切渊源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希望借助杂志这个平台,发出自己更具专业水准的声音。我们的编辑团队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对该进程保持敏锐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一代知识分子。

城市规划专业最佳考研时间表

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复杂,其实说到底就是时间的问题,尤其像考研这种活儿。为什么第一年考不上,第二年考上了呢?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第二年你把第一年用来犹豫考不考、考什么专业、考哪所学校的时间都用来复习了,仅此而已。为什么每到1月份,总能听到考生的悔恨宣言:再给我一个月,还世界一个奇迹?还是之前太奢侈,只好用来年一整年的时间来弥补这一个月的透支了。 对考研来说,如何安排时间或许比具体问题的求解更检验一个人的智慧。所以,不妨为自己定一个考研时间表吧。 一、4月~6月—备战前的准备 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研?肯定是越早越好啦。问题是,什么时候你可以开始?从外部环境看,好像越来越没有明显的考研周期了。差不多从当年考研结束那天起,新一轮的各种考研辅导班、考研教材就开始铺天盖地而来。其实,无论是外界还是你自己,都不可能拿出这么长的准备时间。从外界来讲,新的考纲没下来,甚至当年的考研成绩都还没有发布,辅导班能给你多少新的东西呢?教材毫无疑问更是陈旧的;从自身来说,如果你是第一次考研,考研或许就只是你为自己设想的种种可能性之一,你那种考考看的心态和数次考研人此去华山一条路的境界绝不能同日而语。即便你这时就开始备战,你也肯定做不到非常的投入与专注。所以,与其这时就急急忙忙把自己淹没在各种教材和辅导班里,倒不如先冷静考虑一些事情。 先要搞清楚考研大概是怎么一回事,多向“考研前辈”们了解他们的考研感受,尽可能调动一切资源了解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历年的招生情况、专业考试难度等等。这些事情非常关键,准备起来却又相当烦琐,尽早解决的话可以为后面真正的备战节约不少精力,并将直接影响你复习的情绪。而当你经过多方比较,选定了最心仪、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后,这将会成为支撑你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即便一时拿不准,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信息也有助于后面做决定。知己知彼任何时候都不会错的。 我以为,这段时间能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就算是走在前面啦。如果能对政治、英语、数学这些公共课做一点预热,就十分了不起了,不要指望自己还有更大的作为。 二、7月~8月—着手复习 对于应届生来说,这个暑期应当好好利用。既然想考,就不要再想着兼职挣钱,游览祖国名山大川的欲望不妨也暂时压抑一下,把这些都安排到考上研究生之后吧。这两个月应该完成几件事: 1.?贫ǜ聪凹苹6源蠖嗍死此担急缚佳惺俏颐茄吧闹械谝淮蚊娑哉饷闯な奔涞淖灾餮啊8呖脊倘豢颇恳捕啵蛐矶灾巧痰囊蠡垢撸暇褂欣鲜ηW抛撸阒灰床烤桶嗑涂梢粤耍槐究平锥蔚难奥铮钥记耙桓鲈碌耐换魑鳎庖坏阆嘈糯蠹倚恼詹恍坏佳斜刚剑昂蟀肽曜笥遥械幕垢ぁU饷闯さ氖奔洌绻蛞磺够灰桓龅胤剑叩侥乃隳牡幕埃裉於撩魈焱床坏匠晒部床坏较M峁褪窃礁聪霸矫恍判摹K裕哉龈聪敖认纫幸桓龃致缘墓兰疲热缯饷趴文愦蛩愀习几遍,每一遍希望达到什么效果;几月份之前你要结束第一遍复习,何时开始第二遍等等。有了整体的把握,在复习过程中就会很自然地经常审视自己的进度,不断调整短期计划,时间紧了就加把劲;而当你发现自己超额完成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 (试行)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应当依据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第七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规划评估成果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的评估成果,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十条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等。附件主要是征求和采纳公众意见的情况。 第十一条规划评估成果报备案后,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 (二)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四)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五)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置说明

一、学科简要概况 城乡规划学承担了城镇化、地区与区域发展、城市与乡村建设、城乡社会服务,以及物质形态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目前的“城市规划”专业为工学门类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经过新中国60 年的建设培育,当前的城乡规划学科已远远跨出了原建筑学的学科范围,已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形成庞大的支撑体系。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实现我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之战略目标的历史性选择。 二、学科培养目标 城乡规划学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核心,以培养适应城乡规划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学科领域包括:区域规划和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城乡规划与设计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城乡规划管理、法规和政策体系等。 城乡规划学相对应的学士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为: 学士学位:为政府管理部门、规划设计机构、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 硕士学位:为教育部门、政府部门、规划设计机构、建设与开发企业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博士学位:针对国家管理机构、教育研究单位、规划设计机构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人才。 三、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1、区域发展与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政策与战略、区域规划与城镇化。研究内容为区域发展,城乡统筹,城乡经济学、城乡土地规划,城镇化理论,政策与发展战略等。 2、城乡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工程方法。研究内容为城乡规划理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乡村规划、城乡景观规划、城乡社会性基础设施规划、城乡工程性基础设施规划、新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等 3、城镇设计: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村镇设计。研究内容为城镇设计、乡村建设、城乡景观生态与环境保护等。 4、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为住房政策与规划(包括房地产)、社区建设规划。研究内容 为城市住房政策、住区规划与开发、房地产、社区建设与管理。 5、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发展历史与理论、城乡遗产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内容为城市建设史、乡村建设史、城市历史与理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 6、城乡规划管理: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内容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乡建设安全与防灾减灾。 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1、认识论基础:城乡规划学科的理论基础是人居环境科学,这是关于城市和乡村规划建设的普遍性和系统性的理性认识,是理解城乡发展和规划过程的基本知识形态。城乡规划本身具有复杂性、综合性与实践性,而且涉及不同的价值基础,因此城乡规划理论本身也是多层次、多方面和多学科融贯交叉的。城乡规划的理论基础兼容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科学的理论内容与技术方法。 2、方法论基础:城乡规划学科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城乡规划作为公共的和政治的决策,是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及其实施方案的理性过程;第二,综合性空间规划是经济、社会、环境和形态的协调发展;第三,规划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但在理论上和方

面向简约型生活方式的城市规划 孙晓龙

面向简约型生活方式的城市规划孙晓龙 发表时间:2018-07-05T13:37:09.90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6期作者:孙晓龙[导读] 面向简约型生活方式的城市规划为了给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城市环境,利用简约型生活方式简单快捷、环保节能的特点引导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黑龙江省汤旺河林业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不断提高,如今简约型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居民的追求,为了使市民塑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简约型生活方式的发展,对城市规划方向进行研究和改进,使得城市规划符合人们的追求。面向简约型生活方式的城市规划为了给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城市环境,利用简约型生活方式简单快捷、环保节能的特点引导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简约型;生活方式;城市规划 一、简约型生活方式概述 1.概念 简约型生活方式提倡的是简单、自然、健康,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倡导自然、和平、环保的理念,苏子和社会高速发展,人们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调剂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时人们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简约型生活方式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是现在提倡的主流生活方式。 2.特点 简约型生活方式提倡简单、自然、环保,具有明显的特点,简约型生活方式不提倡奢华的生活,倡导人们对简单自然的生活。还有就是环保节能,尽可能的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简约型生活方式倡导人们的生活中尽可能的做到环保节能,减少环境污染,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们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简约型生活方式提倡人们放慢生活节奏,虽然现在城市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人们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简约型生活方式为人们释放压力,使得人们的心理状态健康发展。 二、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传统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各级城市规划管理机制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过于陈旧落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跟不上城市进度,严重的阻碍了城市扩展。 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管理过于传统、陈旧,那时的城市规划主要就是以政府为核心,体现的是政府意志和想法,是单纯的政府一方的想法和规划,对社会各方面考虑不多,也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城市规划与经济建设形成两条平行线。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规划也不单纯只是政府行为了,投资者进入市场也进入到城市建设,那么政府在进行规划时,就需要考虑投资者的意愿和想法,政府也从命令、强制的职能上,逐步向引导和服务职能转变。 2.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缺乏规范的法律约束保障 对规划管理部门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法律约束,让许多投资者承担着较多的意外风险,也就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既给行政腐败提供了滋生空间,也影响了城市发展建设。这是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影响最大的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就不能有效约束不法行为,虽然在国家层面,有了宏观意见,但在城市具体执行与管理上,没有针对性的规定,整体约束力不强,导致城市管理力度较弱。 三、生活方式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从宏观层面来讲,城市规划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形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形成受社会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在居住环境、工作环境、游乐环境和交通环境等方面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城市规划在一定意义上引导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养成。他们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城市规划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塑造作用 城市规划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它能够在公共服务水平、形态和发展模式上影响人们对与生活方式的选择。比如,当一个城市在居住环境和公共环境里都设有很多的娱乐设施和休息场所,比如健身器材、游泳池、小型园林、绿草地和花卉等,人们就会减少去各种高档的娱乐场所进行放松的次数。比如,一个城市的道路系统非常发达,交通工具非常地方便快捷和舒适,人们出行也就不用自己买轿车,只要搭公交出行便可。如果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比较合理和安全,有一部分就会更加愿意采用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的方式出行。因此,城市规划在各个层面对于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有一定的影响。 2. 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产业也在迅速地兴起和发展。比如,近几年,我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就十分迅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城市规划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为城市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商业场所、娱乐场所和餐饮场所,从而满足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需求。同时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治安问题的凸显,在住宅小区的设计规划方面,要实现封闭式的住区规划和设计,让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安全感。其次,在交通规划方面,也要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多增加交通设施和道路,增加和提高交通器具的档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因此,城市规划在基础设施规划、功能结构规划、空间环境设计和用地布局等方面都要体现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需要,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四、引导人们养成简约型生活方式的城市规划要求 1.提倡健康自然和简单的简约休闲方式 首先,我国要加大健康简单的休闲娱乐场所的兴建,增加休闲的场所和休闲的设施,提高服务的水平,娱乐场所的兴建要以小型娱乐场所为主。娱乐场所的兴建要重点面向中低收入者,特别是一些下岗的职工和在外务工的人员,他们的收入比较低,不能到高档的娱乐场所进行休闲。还有,要提高人均的休闲资源占有量,保证人人都能够享受公共的休闲设施。为了提高休闲的质量,还要尽量进净化城市的空气,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为人们的休闲提供一个好的心情,从而提高人们休闲的质量。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应当依据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组织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工作。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规划编制单位或者组织专家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对其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前款规定的评估的具体组织方式,由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决定。 第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为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当结合本行业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提出评估意见。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2年进行一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并上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 第七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了解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要将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情况进行对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规划评估成果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 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的评估成果,由省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 第十条规划评估成果由评估报告和附件组成。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实施的建议等。附件主要是征求和采纳公众意见的情况。 第十一条规划评估成果报备案后,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 (二)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四)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五)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