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城市规划学科的认知与感悟

对城市规划学科的认知与感悟

对城市规划学科的认知与感悟
对城市规划学科的认知与感悟

对城市规划学科的认知与感悟

【摘要】本文集聚了当今城市规划学术界中的三个热点话题,阐述了城市规划学科中的理论和实践,从国情和政策的方面评定了城镇化发展道路在中国的可行性,以及对目前在学术界内公认的生态城市建设道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树型城市”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实践观理论研究小城镇城镇化生态城市树型城市

1引言

经过四年多的学习,对“城市规划”这个学科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的疑问,往往都是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老师的指导和解答或对相关资料的查阅过程中有所认知、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升华。

本文集中了三个当前在城市规划学术界中相对探讨比较多的热门话题,叙述了在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萌生的灵感和研究的结果,并藉此提出了城市规划学科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

这三个问题是:城市规划的实践观、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以及生态城市的形态和建设理论。

2 城市规划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定义是: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题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所以,实践也可解释为“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改

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在当今学术界中,对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处理的并不是十分恰当,在城市规划学刊及其它专业杂志上经常刊有抱怨城市规划的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甚微或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文章。而造成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的根源,其实在对“理论和实践的界定”问题上,然此在二者之间,目前没有十分清晰明确的界限分隔。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出发,实践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简单来说“认识世界”即“理论研究”,“改造世界”即是实践。所谓“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为: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应。没有客观对象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认识;一定的客观对象规定者一定的认识指向和内容。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主体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会性的人,它在反映客体的过程中,必然会动用其内部结构的所有功能,对所反映的对象的内容进行选择、整理、改造、解释、猜想等等,因此不仅能对客观对象进行直观的摹写,而且能对客观对象做出抽象和概括的反映;不仅能反映事物当下的样子,而且能反映它由于人的改造活动而可能成为的样子。

对城市规划学科来说,作为学科的上层建筑,理论研究对整个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理论是城市规划认知的基础。理论研究即是根据收集到得现实资料,找出其内在的规律并进行抽象概括,

从而得出事物发展的前进方向与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提出假说。这里又存在一个问题,即假说的可行性。

从哲学的角度而言,对一个问题所进行的理论研究,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找出规律提出假说,也就是“理论研究”阶段;第二阶段是对得出的假说进行实践的检验,也就是“实证研究”阶段。在规划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而要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经过第二阶段,理论研究才算完整。而事实上,规划史上许多经典的理论模型,都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即“理论研究”阶段,如柯布西耶的“阳光城市”理论、赖特的“广亩城市”理论等。由于缺乏“实证研究”,虽然某些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应用或反映了其理念,但也不是对整个理论的完全贯彻和实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角度来看,认识的发展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显然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的假说是不合理的。

此外,在理论研究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另一个误区,即“设计是不是实践的过程”。这个问题在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迎刃而解。

方案设计的核心在于预测,包括对城市人口、经济、交通等活动的预测,并将预测的结果综合平衡、统筹兼顾地反映在土地利用的结构模式和空间形态上,最终的表达为设计图纸。预测的过程本质上是主体(人)对客体(城市)的主观猜想和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解读,所以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基于现实的主观判断。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规划师一定会寻求某种理论支持自己的预测和观念,现实的城市也不会

因为规划师图纸的改变而立刻自行发生改变。所以设计的过程依旧是一种理论研究的过程,它只不过是具体的理论和具体的个例即具体城市的现实情况相结合的过程,在本质上还是无法脱离理论研究的范畴。走出这个误区,对规划工作的研究、实施以及我们的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确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阶段以后,实践阶段自然也不言而明,即是规划的管理与实施过程。

规划的管理与实施是对城市有目的的控制和改造活动,包括对规划的审批、监管以及其中包含的经济活动、包括平衡各阶层利益等在内的社会性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定义“实践是主体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规划管理和实施才是真正的规划实践活动。

处理好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承认理论研究工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重视实践工作对理论研究的反馈意义,循环往复,实现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飞跃,是当前在城市规划学科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3 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

在我国城市化道路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争论:一是集中主义的发展思路,主张将发展大城市作为主要的城市化手段;二是分散主义的发展思路,认为大力发展小城镇更加有效。发展大城市的主要优点是:经济集中,人口密集,市场规模大,位于交通枢纽地带,大城市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以及大城市能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

从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便是通过集中发展大城市的道路,使得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在短期内迅速攀升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也留给我们许多集中主义的宝贵经验,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让我们少走些弯路。就中国而言,虽然集中发展大城市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是,小城镇的道路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地位是发展大城市所望尘莫及的。

首先,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的人口基数远远大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十分之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目甚至超过某些发达国家全国的人口,如此庞大数目的人口盲目涌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只会让中国大城市走上墨西哥城、加尔各答等城市走过的老路。这些远远超过现有城市吸收能力的人口一旦涌入大城市,只会导致城市恶性膨胀,造成城市规模失控,在城市周边会迅速出现大面积环境恶劣的贫民区,并出现大量的无业游民,这类的“大城市病”在各个国家的发展史上都屡见不鲜。

如果走集中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道路,为了解决这些剩余人口的问题,以每座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能够接纳1000000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计算,中国至少需要建设上百座新兴大城市,这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

其次,中国的小城镇思想其实在抗战时期就已经有所体现,如毛泽东在发展革命根据地中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建国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提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实际上就是一种小城镇发展思想的体现。因为建国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经

历了长久的抗战过程后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水平极端低下,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是十分适合当时的国情的。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了城市,并开辟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是,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并没有因此搁置。

随后,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我国,“最广大人民”即是农民,可见在发展道路上的重点始终是“三农”。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重点依旧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的“家电下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普及农村的基本保障”等政策都体现出国家在发展中对农村以及小城镇的重视,而就我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关系来看,集中发展大城市的政策也并不符合党的基本纲领。

1978到1998年,我国采取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的发展方针,主要表现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小城镇和小城市,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的城市化政策。此时的城市发展基本指导方针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2002年十六大报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2008年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从我国各个阶段对城市发展的不同政策中,可以看出各个时期小城镇的发展都受到了重视,始终都没提出“集中发展大城市”的战略方针。我国的国情和政府的属性决定了只能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只能选择集中型与分散型相结合、据点式与网络式相结合、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的城镇化。要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群和城镇网的群聚效应、小城镇的农村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恰当地增加城镇数量,合理扩

大城镇规模,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更好地发展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完善城市功能,在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消除或减少“城市病”,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

4 “树型城市”——仿生学原理下的生态城市模式

生态城市一直是近些年来规划界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在人类文明即将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的交界时期,解决生态城市到底该怎样建设,以及如何将当前的城市转型为生态的宜居城市的问题,是当下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

生态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指的是一种普遍的关联,它既可指生物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也可指生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最早提出生态学的概念,它是研究动植物及其环境间、动物与植物之间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城市本身即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具有自己的组成以及发展形式,但是它又隶属于另一个大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崩溃,而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也有可能毁灭城市。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是不能脱离生物圈而独立存在的,所以,在规划中生态是一个必须要深思熟虑的严峻课题。

生态城市包括城市内部和城市与自然之间两方面因素的生态和谐。从整个生物圈的角度来看,生态城市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勒·柯布西耶所倡导的“阳光城市”,即高度的集中;另一种则是绝对的分散,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为代表。集中,将城市束缚在一个

相对小的地域中,给自然以更大的空间来处理城市的“输入”和“输出”,在减小城市对自然造成的压力方面是有利的。而分散则是一种“薄利多销”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与集中式发展相同的效果。

在自然界中,城市是一种异养的生态系统,它扮演着一个“消费者”的角色,从自然界中索取能源、食物、水等物质或能量的输入。另一个方面,城市也在不断的产生废物(如固体垃圾、废水、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这些废物中的绝大部分都不能直接进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这些废物不仅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也会对自然界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灾难。众所周知,几乎整个生物圈内所有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所以,在城市能够直接利用太阳能解决自身所有需求之前,城市只能依附于自然存在,永远不可能脱离自然。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则所在,不可避免。

1965年,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发表了一篇名为《城市不是树》的文章。在该文章中,亚历山大对随着时间流逝自主成长,即他所谓的“自然型城市”,和由设计师、规划师蓄意创建的,即所谓的“人工型城市”进行了对比。亚历山大的想法在用语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所有的城市都是由人建造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都是“人工化”的。不过,亚历山大的观点要将那些长期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是基于这一意义的“自然化”),和那些完全或整体“一次性”规划和建设起来的城市进行比较,例如英国战后的新城,勒·柯布西耶规划的昌迪加尔,以及美国的莱维顿镇等。

根据这些概念上的差别,亚历山大得出了两个判断。首先,他认为综合规划的“人工型城市”缺乏“自然型城市”所拥有的一些“关键要素”,而正是这些要素使得自然型城市比规划形成的现代城市更富吸引力和更为成功。其次,他试图用引导“人工型城市”的这种“秩序化原则”来解释“人工型城市”相比于“自然型城市”的关键要素的缺失。亚历山大使用非常令人不快的专业术语来阐述这一观念,但他的基本观点就是,综合规划的“人工型城市”是建立在一个过分简单的城市形态概念上,它称之为“树型”结构。所谓树型结构就是构成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独立。这些组成部分与结构主体相关,但彼此互不交叉重叠或相关。但如果我们根据层级模式来审视这一结构的话,看起来就像一棵树,树枝分离。但是有些结构会比这一结构复杂,因为在有些结构中,一些组成部分不但和结构主体相关,而彼此之间也交叉重叠和关联。这种较为复杂的结构,亚历山大称之为“半格网结构”。

亚历山大这种对城市的划分是从城市的结构的角度进行的,他提出的“树型城市”,即“人工型城市”是基于逻辑学中“逻辑树”的概念。如果我们观察一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态学定义中的“树”,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各个枝条所形成的叶簇之间一定会存在空间上、资源上的联系。如,相邻的叶簇、甚至相邻叶片之间会存在物理上的碰撞,而不同空间位置的叶簇之间会产生对空气流动、阳光照射等的阻碍作用,影响到其它叶簇对资源的利用与接受。甚至有时我们会发现枝条之间也会产生类似的作用,如“顶端优势”等。当我们观察树的时候,我们能看见它各个叶簇之间并不像是上图亚历山大描述的树型结构,而是更类似于上图中右面的半格网结构,所以,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树型城市”是类似“半格网结构”的城市的,这也是一种仿生学思想的体现。

以一棵树为例,枝干可以看作是城市中具有运输功能的交通系统;根可以看作城市引入资源的途径;叶子应用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供给整个有机体生长,可以比作城市中的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枝干、根、叶等各个单元彼此之间的联系有力且重叠,体现出了亚历山大提出的“自然型城市”的丰富而有趣的特性之一。从城市本身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城市与树之间有很多相似以及可以借鉴之处。

“树型城市”按照树的层次结构建设,其物质的运输方式与能量的流动方式都是借鉴树本身的物质运输而建成的,其功能分区、小区的排布方式也与树的枝干生长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看似自然天成却又存在着很强的规律,运输路径最优化以及能量损耗最小化便是其中

之一。树身上不同空间位置的树叶的功能、叶肉组织的组成都会有所不同,甚至同一片树叶内,由于位置不同生长的组织、叶绿素的成分、功能也不同,这就好比城市不同地块的功能、价值的不同,与城市区位论是完全相符合的。

在“树型城市”的基础上,处理好在城市内部、在整个生物圈中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达成生态上的和谐,是生态城市的完美的体现。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个生物组成部分,人类天生就具有亲近自然的本能,所以,在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发展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应用于人的居住空间——城市,对于城市的发展与改进,也应该是向着与自然的差别越来越小的方向。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应该是愈加趋向自然的,无论是形态还是结构。

5 结语

在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进程中,看清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牢牢抓紧“理论研究——实施管理——意见反馈——理论研究”的循环往复的方向与道路,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才能加快促进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坚持小城镇与大城市协调发展的道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挥好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群和城镇网的群聚效应、小城镇的农村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恰当地增加城镇数量,合理扩大城镇规模,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在规划和建设中落实和贯彻生态城市的理念与目标,才能更好地发展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完善城市功能,才能在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消除

或减少“城市病”,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需要。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八十华诞?第十九届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 2012年11月3日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励吾科技楼国际报告厅 本次活动是庆祝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八十载砥砺耕耘,同时举行召开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会议邀请了何镜堂、吴硕贤、程泰宁、彭一刚、王小东、郑时龄、容柏生、刘加平、崔愷9位院士,柴裴义、刘景樑、郭明卓、孟建民、庄惟敏、周恺、胡越7位设计大师参加,大部分院士和设计大师将在会议上作主题讲演。主题演讲都紧密结合现当代建筑趋势,表达各大家的想法创意以及研究领域成果。 吴硕贤先生在关于《宜居城市与生态建设》的演讲中,从宜居城市和生态建设两方面来解读。宜居城市是我国新的城市理念,是国内各城市发展的目标。其中提到了建筑节能方面的内容。建筑节能,指的是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建筑节能可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内外能量交换热阻,以减少供热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因大量热消耗而产生的能耗。吴先生还提到采光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也有其他如不要浪费土地面积,利用建筑紧凑化来节能,争取建筑标准化,建设好室内环境,重视声景的设计与规划,做好生物多样化保护,可改善人居声环境。照明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提醒需要对光环境有必要的重视,争取做绿色建筑。刘加平《现代建筑创作中的节能设计思考》中,重点来思考节能设计方面的内容。现代的建筑总是追求新、奇、大,而不顾现实中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关系。建筑体量越大,能耗则越大。越不满足节能概念,也不符合整个生态要求。建筑能耗中,主要是采暖、通风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到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我国的建筑节能必须从现在做起,从优化建筑结构、降低采暖系统能耗,减少空调能耗等方面下功夫,从构筑节能型建筑的角度来创造节约型社会。 崔愷院士作主题讲演《耕耘——本土建筑的思考与实践》,他结合十三个经典项目案例进行深度分析,针对“本土设计的理念”进行了阐述。“本土设计”是以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之土为本的建筑设计,它是中国当今社会核心的文化理念在建筑中的具体推行;反对全球化导致文化特色的缺失和民族精神的衰落;它提倡的是回归理性的思考,反对浮夸的,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的形式主义和时尚追风;它承担的是对人居环境的长久责任,反对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商业主义;它主张的是立足本土文化的创新,反对保守倒退,要积极的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面向未来;它追求的是保持和延续不同地域环境的建筑特色,反对千篇一律和模仿平庸。 “本土设计的理念”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本土设计与民族风格,继承传统不同,只因项目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无统一风格,但立场统一,这是本土设计的基本想法。它与批判地域主义不同,我们更希望中国的建筑发展立足于本土文化,而不是一个在国际主流之外的地域主张。当然它与乡土建筑、文脉主义建筑不同,它能够更多的反映当代新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精神。 身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郑时龄院士作了关于《后世博的上海》的主题报告。后世博的上海以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使上海在城市的综合实力方面,在城市空间环境和建筑品质方面更上一个层次。2010年世博会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里程碑,在城市空间和环境方面,将推动上海继续迈向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的城市。前世博和后世博的上海有着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表现在城市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城市发展的理念以及建设未来的理想城市的蓝图。上海正在规划并实施一系列的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的认识

城市规划原理的认识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而且是注册建筑师考试的基本内容之一。该课程是指导建筑设计对建筑环境的认识、城市建成环境的认识以及掌握城市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方法等专业知识与设计技能学习的基本原理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具体工作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自的作用和编制的内容及其方法。 要求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认识,掌握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城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调查、预测、分析和规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原则、要求和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与各门专业主干科均有紧密的联系,如建筑学原理、中、大型建筑设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等课程。 1.居住区规划原理以居住区的认识和规划设计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在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之前,有三个星期的居住区认识实践,

保证了学生对居住区和居住区规划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从比较理性的和理论的角度来提升学生对居住区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居住区的构成及影响居住区组织与布局的各项因素;在这样的基础上,从规划结构和居住区各项要素的规划安排的角度来具体阐述居住区规划的各项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将经典的居住区规划组织理论、已经建成的居住区的规划特征及其使用的效果和当前居住区规划的实例及其规划方法等穿插在课程内容之中,并且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知识以及房地产开发的分析等有机地结合在课程的传授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经典理论和当今实际运用的动态,与接下去一学期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相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以对城市的整体认识以及总体规划规划研究和设计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来认识城市、组织城市以及改造城市的思维方式和规划手段,在此基础上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过程以及方法。因此,在课程的组织上,首先介绍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做什么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建立城市的总体概念,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城市的调查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教授,使学生掌握正确认识城市的思想方法和具体手段,然后通过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等方面认识城市发展和对城市发展的安排,确立城市发展的多维视角,最后从城市总体布局和城市结构、城市形态等方

精选学科培训心得体会doc

精选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4天的品德学科培训终于落下了帷幕,短短几天的异地学习给我的教学思想和授课方法上极大的启示,可以说是受益无穷。 回顾几天来所进行的每一次知识的洗礼,总感觉受益匪浅,它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与优秀老师的差距,同时也让我深感肩上担子的重大,新课改形势下,老师在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做一名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下面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听了呼伦贝尔教师培训中心梁光荣老师做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同时,使我加深了对课标的理解,更加明确了本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及课程结构框架、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从而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实施有效教学。 听了李艳华老师做的“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讲座,我茅塞顿开。我作为一名学习者知道了小学品德与生活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关注哪些方面。在实际操作中怎样去落实。通过本次亲历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

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 听了海拉尔市王玲玉老师和王静飞老师的两节课,我收获很大。这两节课都能准确把握课标。王玲玉老师的课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王静飞老师的课注重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两位老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教学内容突出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虽然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但是他们身上存在很多共同点——都以新课标的理念为自己教学的宗旨,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并使自己的品德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本次活动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也深感自己在品德学科教学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如: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还欠缺,对教材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新教学技术的运用还不够熟练等。 总之,我非常感谢教师培训中心的领导和我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早日成为学科骨干教师。

城乡规划认识实习报告

1.前言 1.1 实习目的与要求 1.1.1 实习目的: 通过该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城市规划在实际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刻了解,特别掌握城市规划在丹东市新旧城区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居住区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的要点。 1.1.2 实习要求: 认真听取讲解和仔细观察所参观的场所; 1.2 实习概况 1.2.1 实习项目: 2011/7/12,我们资环系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先后到达丹东水源地、丹东新城区和锦江山公园的曙光阁。了解丹东得天独厚的水资源,认识丹东新城区总体城市规划对丹东未来发展的影响,接下来就是观看丹东老城区的建设理念与规划布局。2011/7/13,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阳关家园小区,了解阳光家园的规划布局与一期二期的楼盘总体户数,下午同学们自行选择参观丹东的其他小区或组团。 1.2.2 完成情况: 在此次认识实习中,我们是一个人为单位,分别进行的调查与研究。我先后通过跟随老师的带领到达了各个地方,做了详细地笔录,把老师讲的、需要记的都记录了下来,通过所记录的和从网上搜集资料,我完成了这次报告。 2. 城乡规划认识实习内容 2.1丹东市的沿革 丹东市,意为红色的城市。原名安东市。1907年,安东县隶属于奉天省。1914年,由东边道管辖。1929年,隶属于辽宁省,为一等县。1931年,安东县隶属于奉天省,为甲类县。1934年10月,安东遂成为安东省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1937年12月,伪满洲国从安东县析出设安东市,为安东省会。市区划金汤、元宝、中兴、镇安、浪头、大和、旭日7个区。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我党领导的军队进驻安东市。1946年3月、1947年11月,安东县九连城和五龙背区先后划归安东市。1946年6月,成立辽南省二专署(和安东市一套班子),隶属于辽南省,管辖安东、孤山两县。11月,改属于安东省。翌年3月,撤销二专署,安东市、安东县和孤山县均直属于安东省。1946年10月下旬,安东省政府和安东市政府撤出,全省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占据。1947年6月二次解放,安东省政府和安东市政府迁回。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建民字第15号命令,对东北地区各省市的行政区划建制,重新做了调整,撤销了安东省建制,其所辖地区与辽宁省合并,成立辽东省,省会设在安东市。1954年为辽宁省辖市。1955年设立安东专区,辖省直辖的凤城、岫岩、安东、宽甸、庄河、桓仁6县,驻安东市。同年,撤销安东市镇东区、中央区,分别并入元宝区、汤池区。1956年撤销安东市九连城区、汤池区,分别并入五龙背区、浪头区。1957年,撤销安东市金汤区,并入元宝区;撤销安东市浪头区、五龙背区,合并设立郊区办事处。1958年撤销安东专区,所属的庄河县划归旅大市;桓仁县划归本溪市;凤城、岫岩、安东、宽甸4县划归安东市;辽中、新民、台安、沈阳4划归沈阳市。1959年设立安东市金汤区,以元宝区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1960年撤销安东市金汤区,并入元宝区。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安东市改为丹东市。1966年本溪市的桓仁县划归丹东市。1968年丹东市的桓仁县划归本溪市;庄河县划归旅大市。1981年3月8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丹东市郊区更名为振安区。1985年1月17日,国务院(国函[1985]9号)批准:撤销凤城县,设立凤城满族自治县;撤销岫岩县,设立岫岩满族自治县。198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宽甸县,设立宽甸满族自治县。1992年1月23日,民政部(民行批

学术道德宣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学术道德宣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学术道德宣讲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学术道德宣讲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术道德宣讲心得体会1 最近我校开展了学习学术道德规范的活动。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想我们应该多倡导并认真贯彻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就学者而言,学术道德是立身之本。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反思学术道德规范对我们的要求。 在当代这个社会中,学术道德被很多人遗忘。学术腐败甚至已经

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学术腐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从事注水学位教育或培训、在学术评审拉关系以及办刊收费等等,都是学术腐败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学术规范问题已经由一个单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日益演化为一个身跨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重要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单纯依靠道德建设已难以甚至无法收到实效,必须要在强化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提高法律介入学术研究领域的频率与效能。我觉得应当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这既是依法治国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现阶段治理学术腐败的内在需要。此外,从根本上来说,学术腐败的产生主要还是根源于目前我国极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这种畸形的科研评价机制日益腐蚀着学者们的学术良知与职业精神,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愿意再坐冷板凳,而更倾向于在学界投机钻营,谋名取利。基于此,要从根本上治理学术腐败,不仅要重视学术法制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更要重视良好学术体制的建设。毕竟,只有当我们从体制上根除了容易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并进而净化了学术研究的环境时,才能够使学术腐败因最终无处容身而归于消亡。 提倡学术道德很重要。良好的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

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xxxx年11月11日—20日,我有幸参加了xxxx教育学院承办的xxxx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初中生物学科省级培训班的学习培训活动,使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水平、理论水平都有进一步的提高。我就参加这次学习活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本人听了林藩老师讲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讲座后,更加深刻认识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现代教育的特点以及教师的意义之所在。程灵老师讲的《教师的心理咨询健康教育》,使我更加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和标准,心理咨询健康的标准和“灰色带”,教师自身的心态调适等等,更有利于我们今后在教学中自己心理咨询方面的调整及学生心理咨询健康的发展。庄荣婉老师讲的《领悟生物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的发展》讲座,让我真正领悟到课标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课程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三维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和各种目标的细化描述,以及整合利用课程资源,评价一堂课的各种标准等等。听了陈欣老师的《例谈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后,让我改正了原有教学中常出现的错误,即“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学到了教学方法的择优选择,探究教学的多种方式,以及教学媒体的设计等。郭章铮老师讲的《对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专题讲座,让我懂得有经验的一线教师是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度,怎样教给学生以及如何力争氛围的支持等,使我学到了取之不尽的好方法。陈展虹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专题,让我领会到了PPT艺术设计的快乐与享受,使我觉得课件制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培训,使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让我对生物教学更加充满信心,将来一定能在教学工作岗位中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行动,把生物教学搞得更好。最后,我衷心的感谢xxxx教育学院给予我这次培训学习机会,学习到的知识和生命观、人生观的价值让我永远铭刻在心。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城 市 认 识 实 习 报 告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班级:X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

城市认知实习 一.实习时间:2012.03.26——2012.04.06 二.实习地点:新乡,开封,安阳,鹤壁。具体为新乡和谐公园附近的平原博物馆,市政广场及附近的一些建筑,新乡牧野广场,商业步行街,平原温州地下商业街,感受了胡同文化。安阳的有安阳文字博物馆,安阳图书馆,怡园公园。开封的有开封古城墙,河南大学新校区,旅游景点附近。鹤壁的有山城区棚户改造,鹤壁的淇河生态保护区,以及鹤壁综合服务功能新区。 三.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我们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结合,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相结合,便于我们的理解,为期两周的城市认知实习,让我们发现城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让我们思考,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能提出哪些解决方案及措施。因此,不仅加强了我们的实际锻炼,而且使我们对以后我们可能要面对的问题有所了解,更有助于加强我们对专业问题的思考。我们将课本知识得到了较好的实践,对城市有了比较合理的认识,加深了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四.实习内容: 1.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街道绿化、江畔滨湖绿带、林荫道等以及大型的块状绿地形成绿地,共同形成了城市绿地网络中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点,是城市当中的公共绿地。 在实习中,我们所去的主要有和谐公园、牧野公园、人民公园、安阳的易园。 1)和谐公园 和谐公园位于市政府大楼前,与市政府大楼、 市政广场、博物馆在一条直线上,是人工公园, 该公园利用其天然地势,呈阶梯状布景,使其 作为远景富有层次感。公园内为了显示其主题, 运用多种小品,将新乡市内的主要历史名人及 历史遗产雕刻在石柱上,使公园内的主题得以 诠释。公园内的植物配置较丰富,运用植物的 花、叶、果、树形、颜色等,使公园的景观富 有变化。在公园内有一湖,水较清,维护比较 好,使人们的心理得到满足。在公园前,有空 地,可作为停车场地。然而,在公园的局部忽 略了对残疾人的人性化设计。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_学术讲座感想与体会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_学术讲座感 想与体会 学术讲座是个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听的多了,才能把许多专家的思想潜移默化的转变成自己的思想。下面是带来的学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学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学术讲座,它是大学中的一种学习途径。听学术讲座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各行各业专家的口才艺术,还可以开阔视野,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当第一次听学术讲座的时候,领略了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的风采。他的一场《文化是企业的DNA》,把我从学校带到了企业,这个让多数人充满梦的地方。首先,他是杭州师范学院一名出色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第二,马云谈到当今大学毕业生欠缺的一些东西。他说:“刚开始,阿里巴巴招聘根本不对开放。”因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而阿里巴巴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他需要有主人翁精神、有创新精神、有能力、能干的员工,而不是死板、听话的员工。第三,

阿里巴巴之所可以能迅猛壮大,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其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明确的目标。 开始,马云提出要做80年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到20xx 年,阿里巴巴更改了目标:要做120xx年企业;要做世界十大网站之一;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由此看来,明确的目标是掌握企业存亡的命脉,只有在不同的时期定下明确的目标,才能给企业注入活力,才能使企业有继续发展的动力。此外,马云称“他永远都不会聘请那些抱怨原公司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职业道德修养,将来也肯定不会全心全力的奉献于自己的公司。 《博弈论的轨迹》,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合作可以提高竞争实力,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可以达到双赢。曾经听了一个李维斯“共同知识”的博弈,才感到博弈论的深奥。问题是这样的:老师问十个小孩谁的脸是脏的,知道自己脸脏的请举手,为什么老师问第三遍时,三个脸脏的小孩都举手了。刚开始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完全没有思路,甚至连一个突破口都没有,,后来听了其解析,茅塞顿开。 他的解析是这样的:假设十个小孩中,只有一个小孩的脸是脏的,当老师问“谁知道自己的脸是脏的”时,脸脏的小孩环视其他九个孩子,发现周围都没有举手的,所以脸脏的小孩会自己举手;假设十个孩子中有两个小孩的脸是脏的,当老师问“谁知道自己的脸是脏的”时,A小孩环视周围其他九个小孩,发现周围都

小学语文学科培训心得体会讲解学习

小学语文学科培训心 得体会

小学语文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神道口小学刘岩丽 2014年8月27日-28日,在高区教育局精心的组织下,在成老师细致的安排下,我们全区小学语文老师汇集于大岚寺小学,聆听了区优秀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各位优秀教师分别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面进行经验的传授,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给我的感悟却是相当深刻的,每天回家认认真真准备明天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应该怎么教,可从没有静下心来用心思考过:作为教师,我到底还需要什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天培训中,全市各学科领域中都取得突出成就的几位教研老师们告诉了我答案。他们在报告中主要对教育的目的及怎样实现教育目的、教师的任务与责任、教学的任务与目的、骨干教师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策略、师德工作、课程改革工作、教师终身学习及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教育感念、教师终身学习和课程改革三个方面。为期短短两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心得如下: 一、更加明确要落实各年级阶段的学习目标,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呈现学生学习过程,低年级阶段应该打好基础,培养学生一些基础性的语文习惯,同时应该大力推进儿童阅读,把课外阅读融入课堂,低年级阶段可以进行亲子阅读,

其中神道口小学王宇老师讲的“整本书共读”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学习语文。通过王老师的讲述,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具体怎样去实践,对我今后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目标要符合年段特点阅读教学目标要符合各年段的特点,各年段阅读对于感受能力,要从朗读、默读、略读、浏览逐次深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于理解能力,要从词句、段落、篇章逐步渗透,逐步推进。按照新课标对阅读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三方面的阐述,在阅读教学中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2、目标要符合准确的原则 2013年小学教师资格全攻略每日一练历年真题模拟测试章节知识点对于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作为每一位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简明不能繁多、易具不易笼统”的原则。 3、目标要个性呈现,要符合文体个性的特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区分略读与精读的目标差异,要突出叙事、说明、诗歌等问题的目标差异,如说明文不必呈现有感情的朗读目标。更要突出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差异,同时还要抓住学生兴趣差异,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开展不同的阅读教学。

新编大学听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多篇【优质精彩实用】

大学听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多篇学术讲座,它是大学中的一种学习途径。听学术讲座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各行各业专家的口才艺术,还可以开阔视野,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当第一次听学术讲座的时候,领略了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的风采。他的一场《文化是企业的DNA》,把我从学校带到了企业,这个让多数人充满梦的地方。首先,他是杭州师范学院一名出色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第二,马云谈到当今大学毕业生欠缺的一些东西。他说:刚开始,阿里巴巴招聘根本不对应届毕业生开放。因为应届毕业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而阿里巴巴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他需要有主人翁精神、有创新精神、有能力、能干的员工,而不是死板、听话的员工。第三,阿里巴巴之所可以能迅猛壮大,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其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明确的目标。开始,马云提出要做80年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到XX年,阿里巴巴更改了目标:要做102年企业;要做世界十大网站之一;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由此看来,明确的目标是掌握企业存亡的命脉,只有在不同的时期定下明确的目标,才能给企业注入活力,才能使企业有继续发展的动力。此外,马云称他永远都不会聘请那些抱怨原公司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职业道德修养,将来也肯定不会全心全力的奉献于自己的公司。 《博弈论的轨迹》,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合作可以提高竞争实力,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可以达到双赢。曾经听了一个李维斯共同知识的博弈,才感到博弈论的深奥。问题是这样的:老师

问十个小孩谁的脸是脏的,知道自己脸脏的请举手,为什么老师问第三遍时,三个脸脏的小孩都举手了。刚开始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完全没有思路,甚至连一个突破口都没有,,后来听了其解析,茅塞顿开。他的解析是这样的:假设十个小孩中,只有一个小孩的脸是脏的,当老师问谁知道自己的脸是脏的时,脸脏的小孩环视其他九个孩子,发现周围都没有举手的,所以脸脏的小孩会自己举手;假设十个孩子中有两个小孩的脸是脏的,当老师问谁知道自己的脸是脏的时,A小孩环视周围其他九个小孩,发现周围都没有举手的则自己会举手。回到问题,十个小孩中,有三个小孩知道自己的脸是脏的。当老师第一次问谁知道自己的脸是脏的时,没人回应,第二次问,依然没人回应,第三次问时,三个脸脏的小孩同时举手。 《大学精神与清华精神》,徐葆耕称中华上下五千年,特别是满清末年,遭遇世界列强的瓜分与凌辱,而中华民族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并逐渐成为世界的领跑者,是因为我们有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底蕴。清华大学虽然是我国知名的一流名校,但清华精神是从耻辱中总结出来的:一,清华大学是用战争赔款建起来的,其建设开始时的目的是培养有才、有能力的中国学生、美国学生,而后为美国发展服务;二,清华大学是建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旧址;三,建校之初,所有重大的事情,中国人都无权决定,必须征求美国教师的意见,而美国教师的生活条件( ),都明显优于中国教师。清华大学的学生之所以优秀,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是因为他们始终提醒自己,什么是清华精神:眀耻、会通、讲究科学、重视实干。梁启超曾用自强不息,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从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作用谈谈 了解城市规划,首先从了解城市和城市的发展开始。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中国,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而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则加强了全面规划;宋开封城是按照五代的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北宋中叶,开封城已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而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代罗马建筑师马可·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纺机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安德烈亚·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至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19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清洁、安定的城市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寻求最佳模式。1922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发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2.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子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来研究城市的形态。 通过研究前人对于城市规划的研究,我们知道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而城市规划就有着有它无法取代的作用: 城市规划师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的展开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运作,但纯粹的市场机制运作会出现“市场失效”的现象。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的运行进行干预,这种干预的手段是多样的,既有财政方面的,也有行政

学科培训心得

学科培训心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小学语文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我通过学习中心校组织的小学教师学科培训活动,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们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田中稳老师的精彩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通过这次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田老师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显。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

城市规划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规划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中,可以一边学到很多东西一边发现自身不足。以下是城市规划认识实习报告,欢迎阅读。 我们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能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将对所学理论知识有很大程度的帮助,并为我们以后学习提供实践经验。 一、实习时间地点 我们郑州**学院03级城市规划专业7月6日——7月13日在苏州市和上海市进行城市认识实习。 二、实习内容、目的 根据实习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次实习选择江南水乡之都苏州市和 国际都市上海市内进行,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在建筑形式、造园布局、植物材料应用上的地方特点,其主要功能、主要服务内容及对全城人口的活动影响。 2、苏州市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模、位置和主要服务半径,从中了解各市整体的规划历程。并了解苏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处理新城开发与旧城保护时所采取的成功手法。 3、苏州工业园区的区位选址、开发建设和规划布局,园区内建筑的规模、形式、风格,以及、与旧城的关系。 目的:对苏州和上海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产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与框架,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三、实习意义: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了解了苏州传统造园中假山布置“瘦、透、露、皱”的四字精髓,同时体会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蕴涵的浓浓的文人情思(园林文学)以及古建中的牌匾、对联中诗文、书法对环境氛围的烘托、点睛的作用(如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的意境体会);也使我们了解了走在中国前沿的上海市的城市建设和规划。 四、实习结果及报告 1、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XX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走进苏州园林,你就走进了一幅画卷,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方位,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谓是没有一处不用心,没有一处不尽美。下面我就重点讲下我们所去的拙政园。 (1)拙政园简介: 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占地5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它不仅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而且还是全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集萃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集萃 利用小学期时间,学校和学院给我们安排了一系列讲座,在我 看来,旨在丰富小学期生活,积累专业知识,拓宽视野。这些讲座与 我们专业知识紧密相关,但是却不单一,涉及不同课题观摩聆听名师 讲座,名师神采飞扬,听者亦有心得。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而面对着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的教师必然没有相同的课堂。 第一次讲座专由我校信管业的王璇老师主持,内容是信息与科技。谈到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从古至今,信息的发展经历了结绳记事、账簿、计算机,最后到因特网。所谓的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 人的信息水平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实行 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战略资源的定义则是,任何 一种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以若干种资源为依托的,在这些资源中,最 基本最重要的资源就被称为战略资源。仅仅这些定义就能够引起我们 的思考,当今社会什么最重要,精准快速的信息以及先进高等的科技。 第二次讲座的老师——沈凤武,据他自己说是第一次做讲座,所 讲内容是管理缺失下的垃圾危机问题研究,涉及垃圾的危害,主要包 括生活垃圾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垃圾堆土地资源的耗费,同时提出了对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即焚烧发电、填埋处理以及堆肥。基于国土资 源的垃圾危机治理,我们每个公民有义务为此做贡献。 第三次和第四次讲座的主题不离经济贸易,有谈到讲师的研究方向,也有宏观分析当前形势。当今社会,对外贸易在国家或者地区的 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国要获得经济快速的经济发展,必须学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对外贸易,实行物产的互 通有无,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贸易行为的分析通常分为总量 分析和结构分析,总量分析是从量的角度分析问题,而结构分析更注 重从质的角度考察贸易行为。而对外贸易结构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技术 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商品国际竞争水平、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 易中的地位等的综合反映,而商品结构和区域结构是对外贸易结构的

城市规划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规划认识实习报告 经过一周的实习参观,我对都市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都市有了更深入的考虑。指导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地剖析都市,我当时顿感茅塞顿开。对都市的认识有了新的标准。都市规划应从整体、长远的角度动身都市是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地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日子水平大幅提高,低矮,破旧的棚房被大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随着房地产商加紧开辟的足步,都市的面貌被一天乾坤改变,直到面目全非,步入都市只能感受到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我国几千年来进展的都市文明一下子湮没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之中。都市应该是时刻,历史的见证,在我国大多数都市里几乎很难寻到历史的痕迹,这别能别说是如今文明进展的一大遗憾。改革开放未来,我们都市的一些领导,一心只为了经济的增长,GDP 的稳升,大肆鼓舞房地产商开辟,而缺乏整体规划,而房地产作为规划的实施单位,也没有规划意识,一味蛮目的开辟,毫无章法。导致如今诸多都市的杂乱无章,给都市带来了不少别便。另外,造成国家资源的白费。如福州中州岛的开辟,就引来许多人的指责,在一具交通繁忙,拥挤的交通主干道两侧开辟商业性建造,丝毫没有思考其对交通的妨碍。由于交通的别便,到如今为止,都几乎没有商家情愿入住,以致开辟的建造空置,是对国家资源的严峻白费。若能在此建设一具公园,让被繁忙工作压得透只是气来的人们有一具放松的地点,也给都市一具透气的空间。另外,在如今都市建设中,还缺少对历史文物古迹的爱护意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以致历史正在一点点被抹杀。如北京的紫禁城,被高楼大厦给团团围住,身边的高楼远远超过了紫禁城高度,昔日的辉煌,高耸威严,已丧失在混凝土森林中。如今,我们应该仔细做出都市将来几年的进展规划,严格操纵开辟力度,我们必须从长远的利益来看,着眼以后,才干真正做出优秀的,成功的规划。都市道路建造与交通系统是构成都市的要紧元素,交通是人们完成社会与经济活动的前提。都市道路别仅是都市交通的通道,而且是都市居民活动的重要空间,是组织都市景观的骨架,它应该成为居民欣赏的重要场所。并且都市道路又是都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成为体现都市景观和历史文脉的宜人的公共空间。道路按其在都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都市快速路普通与原有路分离开来,是高层的道路系统。快速到彻底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都市长距离快速交通运输的动脉。所以,在快速路两侧别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造物的出入口。如福州的二环路也属于快速路,但快速路在承担都市长距离交通运输的并且,也吸引了附近的大量车流,机动车都试图经过快速路达到提高速度,节省时刻的目的。别想适得其反,快速路成为挪移的停车场。快速路的建设带动了两侧土地的升值,公共建造拔地而起,可远离快速路的土地价值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包。快速路两册往往建有大型的公共建造,是人流集散中心。大量人流的出入给快速路的使用带来了别必要的妨碍,这和快速路的建设初衷是彻底背离的。所以,应采纳辅路与主路分离的原则,将辅路单独设置成双通行路。并与主路平行且保持一定距离,能够和都市次干路或都市支路结合使用。如此原来的线性空间就变成了交通络化的空间。都市道路的络化幸免了快速路对都市龙件延续性的破坏,也为都市用地的内向型原则提供实现的可能。道路两侧建造别能沿着道路开辟,而应沿着干路络内向进展。从而突出干路交通功能,而快速路两侧的空暇用地能够配合绿化,下面还能够用做社会停车,实现快速路与都市空间的融合。福州都市总体规划东扩,南进,西拓作为福州新世纪都市化进展的重点,全面推进新区建设,努力实现都市的滚动进展。金山新区,鼓山新区,江滨板块,洪山,快安等新区均快速进展,都市品质日益提高。福州市区进展的新格局是以中心城为依托,以空港,海港为导向,沿江向海东进南下,有序滚动进展形成一城(中心城),三组团(马尾,长安,琅歧)的布局,市区规划面积161.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0万。福州市规划理念是大力开辟都市新区,合理调整都市空间布局,加强经贸都市功能,调整都市用地结构,改造中心城,二环线以内工业用地,进展第二产业,重点建设仓山,盖山,快安工业区,优化都市功能布局,开辟鼓山新镇,金山新区,快安儒江居住区,疏解旧城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