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医改”遇到的“新问题”

“新医改”遇到的“新问题”

大家看谈医改:

A.媒体公众:“新医改”遇到的“新问题”

“新医改”方案启动以来,遇到的难题是什么?我省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昨天上午,河南省推动新医改及五大工程建设研讨会在省人民会堂隆重召开。与会领导、专家及各市相关医院负责人就“推动新医改以及五大工程建设”等焦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新医改”遇到新问题

1、“小病进社区”,可患者感冒还往大医院跑

郑州市“医改”进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很具有代表性。

据介绍,郑州市辖九区、六县(市),市区常住人口300余万人。十年来,通过省、市、区公立医院主办,企事业医院、城区内乡镇卫生院改造、转型和向社会公开招标等多种途径,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5个,服务人口261.5万人。

郑州市2008年率先推出了“片医负责制”这一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但郑州市卫生局妇社处的有关负责人说,依据省、市《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社区卫生服务目前还缺乏有关房屋使用、人才引进、资金补助、医疗保险等相关配套文件的政策支持。社区首诊制尚未实行,“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患者就诊还集中在大型综合医院,造成相对性的“看病难”,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也受到制约。“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优势”。

2、全科医学人才缺乏

按照国务院有关指导意见,每一万名居民要配备2~3名全科医师,但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师数量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由基层医院转型或上级医院设点,工作人员以前都是专业性较强的临床医生,缺乏全科医学知识。

另外,社区卫生工作人员与大医院医生相比,受尊重程度较低,而且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政策尚不配套,缺乏吸引优秀人才进社区、扎根社区的有效激励机制,依然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议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编定岗,人员工资纳入财政供给。”郑州市卫生局妇社处的相关负责人建议,出台相应政策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搭建有利于业务发展的平台。

3、社区看病报销不顺畅

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医疗机构,而申请加入医保的门槛费和日常维护费用过高,使得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医保望而生畏。

另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审批是根据规划建设随时进行的,而医保的审批一年只有一次,这使得一些新建成审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能及时加入医保。郑州市卫生局妇社处的相关负责人建议,医保部门随时审批,以确保社区居民能及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到医保服务。

4、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目前医疗纠纷解决主要有医患协商、行政调解和诉讼三种途径,但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据对郑州市属12所二级以上医院不完全统计,2006年、2007年、2008年3年发生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医患纠纷达210件。“2009年上半年,郑州市已发生10余起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事件”。

因此,郑州市卫生局医改办有关负责人在报告中建议,卫生部门组织医疗机构按规定向保险机构交纳医责险;司法局牵头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免费受理纠纷并调解;如

医疗机构有过错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为患者开辟第三方公正、公平、高效且免费的调解新途径;卫生、司法部门共同建立专家库,第三方调解委员会组织调查、依法调处,同时,公安部门也要严格执行政府令,快速介入等。

公立医院医改方向

1、公立医院费用将由政府“埋单”

“公立医院改革需要围绕体制、机制、结构三大方面进行改革。”河南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田常俊在会上做了《新医改形势下的公立医院改革与管理》的报告。他说,由于公立医院的改革涉及发改委、劳动保障、药监、卫生、财政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问题,所以公立医院是所有改革中的难点,同时也是医改的主题。

在提到政府投入问题时,他表示,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中已经明确:对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政府将全额预算予以保证。而同时,国家允许社会力量创办医院,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非常明确,两个字‘购买’”。按国家规定,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补助。

而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所需的基本建设费用也将由政府安排,这其中包括运转费、人员编制等费用,在进行绩效考核后,政府按绩效考核进行核补。此外,人才培养等问题也将由财政部门合理补助。

对于公立医院,首先牵涉的基本建设等投入也将由相关部门列入专项报告,政府将逐步安排,“虽然是逐步,但也带来了希望”。此外,对于突发应急事件时发生的费用,也将由政府专项补助。

3、医院编制需要“松绑”

对于公立医院的编制问题,也是需要改革的内容。田常俊提到,公立医院的编制制度20多年来基本上没怎么变过。如今,医疗机构想进个研究生,也需要多级领导进行研究,“想要留住人才,必须对编制问题进行‘松绑’”。

同时,医疗机构还可以引进“理事会”、“董事会”为构架的运行结构模式,田常俊说,中央打算先搞试点,然后逐步推广。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谈到《新医改的新动向》时也提到,公立医院也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开分院,或引入社会资本开诊所,公立医院并购公立或者民营的社区医疗机构,让本医院的医生在自己投资的诊所中“多点执业”。

而对于供方投入多元化的医院,也可以针对不同人群提供服务。比如,社会资本进入的领域可以开展高端服务,面向高收入人群。而纯政府投入的综合医院则面向普通百姓。

4、与医保政策对接还需协调

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医保政策也需要进行对接。田常俊说,目前不少医院的病人都需要加床才能住进去,有的科室住院人数远远超出住院床位,多出10%~20%还算比较正常,有的甚至多50%.这其实非常不利于医疗安全。而这与一些医保制度的设置有关。“一些项目只能住院才能报销”。他举例,白内障做的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香港一些医院,手术后可以直接回家,不需要住院,但目前省内的医保政策上规定,不住院不能报销。而这与医疗机构要求缩短住院天数、简化流程、加快床位周转来降低患者费用相矛盾。“这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此外,他认为,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需要着重抓的问题,合理用药仍然是关键。他举了一组关于抗生素的数据,据调查,我国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而这一数字是美国的10倍,全球第一。而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数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这个问题目前已成了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因素。为此,他提到,我省要落实合理用药培训制度,还要加强临床医生查房制度。

B. 国务院:医改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矛盾尚未解决

2012年02月22日17: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2日电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医改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

会议指出,当前医改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改革持续推向深入。

会议称,“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到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5万名以上全科医生。

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补偿机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2015年要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2011关于李克强总理深化医改讲话点评

评级变动:维持(首次)评级

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在全国深化医改工作会议、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第九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深化医改的讲话。讲话肯定了从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的成绩,同时也看到了医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深化医改的方向。

基本药物制度开弓没有回头箭:落实资金改变机制

讲话大篇幅的提到基本药物制度,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医保覆盖率95%以上、基层医疗机构药价下降30%左右,群众就医负担初步减轻。既然是世界性的难题,在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当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阻力,如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动力缺失、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下降和基本药物采购量低于预期等等……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资金落实不到位。在谈到所遇到的困难时,总理认为要高度重视地方医改政策和资金落实不到位的现状,而且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鉴于山东省由于地方政府先行垫资而基药执行情况好于资金不足的安徽,我们认为落实资金能促进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执行。

除了资金问题,总理还认为机制和制度滞后是改革进程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医改思路一节中总理提到了要在“建机制”上下比“增投入”更大的功夫“要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切入点,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深化绩效工资、建立新的补偿机制、用人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发挥医保支付资金的重要补偿作用,逐步调整服务收费项目”。基层医疗机构是切断“以药补医”制度的起点,只有当新的机制在基层医疗机构顺利运转、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完全推行之后才可能向上层的医院深入公立医院改革。

虽然基本药物制度在推行中暴露出种种问题,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资金落实和机制改变后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将走出目前的困局,为后续公立医院改革提供良好样本。

公立医院改革从试点到加快步伐:县级医院是重点

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初期的工作重点,目前的重点是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医院覆盖9亿多人口,是连接大医院与基层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一环,改革提升县级医院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因此讲话提出要加快县级医院改革试点步伐,逐步消除“以药补医”,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成果也要通过公立医院改革来巩固,除了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只是讲话中未提到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级别、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和保障“优先”使用的制度。

支付制度改革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点,但讲话没有具体提到支付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力度,我们认为,支付制度改革一定是和公立医院改革相辅相成的,没有合适的补偿机制,支付制度改革将无从谈起。

虽然讲话提出“在县级医院和大医院试点取得成果后将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果全面展开”,但我们还是坚持前面的观点,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是基础,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本,在补偿机制不到位的前提下大力在县级医院甚至大医院的层面推公立医院改革会面临比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更多的问题。

提高保障水平和方便群众报销等因素:释放有效医疗需求

近几年我国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与医改的政策红利密切相关,医保收入和支出水平的大幅增长与医药行业收入的高增长相呼应。收入等于量乘以价,而量即指有效医疗需求。医改的实施从覆盖人群比例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和及时结算等方便群众报销的措施三个层次释放了我国居民的有效医疗需求。未来随着覆盖人群比例已经提高到极限,未来有效需求的释放将来自于保障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自负比例提高、及时结算/异地结算、门诊统筹比例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完善等因素的拉升。政府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新农合基金,而新农合基金的主要报销终端在县级医院,如果县级医院改革的进度不至于影响到有效需求释放,以县级医院为主要销售终端的产品将维持高增长。

“保基本”到“促非基本与多元办医”:拉动高端医疗需求

讲话可喜地多次提到“基本”与“非基本”的区别,在“基本”这个层面,国家要减轻患者自负比例,但是在“非基本”这个层面,还有消费升级的大故事可讲,“非基本”这个层面拉动的将是高端医疗需求,而高端医疗需求对医保基金并不敏感,其增长与消费升级和保健意识提升有关。同时讲话中还提到多元办医的格局,从“保基本”到多元办医的渐进,一方面可以拉动高端医疗需求,另一方面还可激发公立医院改革的内生动力,因此政府有动力促进多元办医,对医疗服务板块形成利好。而上市公司中的通策医疗[19.71 -1.15% 股吧研报]和爱尔眼科[20.36 -0.68% 股吧研报]有可能从这一渐进过程当中寻找到好的并购标的或者顺利新设医院。国产医疗设备近年经过海内外市场锤炼,不但具备高性价比,产品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有望在多元办医潮流兴起之际受到非公立医院采购者的青睐,对医疗器械板块内生产影像学设备、监护设备的公司如理邦仪器[19.38 -2.76% 股吧研报]、宝莱特[28.69 1.02% 股吧研报]、鱼跃医疗[18.49 -0.54% 股吧研报]等将形成利好。

深化医改且行且观察

在讲话里我们可喜地看到总理提到了使医务人员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而逐步提高,也看到医改将成为我国经济调结构的重要方向,将提高医疗服务支出在GDP 中的比重,这两个小小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改革舵手为我们描绘的美好蓝图。讲话向我们释放的落实资金改变机制提高保障等积极信息也坚定了我们医药板块投资的信心,具体的投资逻辑和标的请看我们近期推出的策略报告

C.卫生部长:医改已下定决心再深的水也要趟

今天起,我们把视角对准部分改革的重点领域。这些领域的改革取得了哪些关键性进展,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如何调动最大的力量攻坚克难……来自这些领域和地方的负责人,将结合具体的改革实践畅谈经验和体会。今天,我们邀请卫生部部长陈竺,一起走进医改前沿。

新医改是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最为深刻的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已进入“深水区”,正在“全面攻坚”

医改之复杂,在于涉及了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需方与供方、医生与患者、改革与投入等多方利益关系

再深的水也要趟。我们只有勇于首先改革自己,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改革需要与时间赛跑。改革越深入,越无法孤军奋战

“全面攻坚”更需“顶层设计”

本报评论部:在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无疑最牵动人心。2009年深化医改全面启动,一个多月前,国务院又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中,“顶层设计”的意识更为明确。这是为什么?

陈竺:这一轮医改是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最为深刻的一次。我们首次确立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从2009年4月启动至今的3年来,参加基本医疗保障的人数已经超过13亿,占到了95%以上,特别是新农合制度让广大农村人口享受到了基本权利;基层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已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70%以上的地区拥有了达标的县乡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也表明了改革方向的正确性。

如今,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各种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处于“全面攻坚”阶段。我们有个强烈感受: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注重宏观指导、加强末端治理,是推进医改的战略性举措。

本报评论部:如何才能确保“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操作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呢?

陈竺: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顶层设计”就举步维艰。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不断调整改革医保制度。我们的体会是,不管选用什么模式,都必须尊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注意制定与本国国情匹配的改革目标和路径。

从路线设计上,3年来,医改大体沿着“局部试点总结经验更大范围试点进一步总结”的路径推进。这样做,是希望把改革的风险降到最低。像公立医院改革,我们采取了“先易后难、先基层后中心、先农村后城市”的做法。为什么?因为县级医院担负着9亿中国人

特别是农民的看病就医任务,是连接城乡卫生资源的枢纽,特别是近3年公共财政投入大,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且费用相对较低,因此改革成本也相对较低。从县级医院做起,可以实现居民看病就医90%不出县,有利于优化城乡医疗资源合理布局。

一个好的顶层设计,应该是在中央层面明确基本的理念、原则和基本路径,尊重地方的首创精神,还要注意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特别是将地方自主决策和加强顶层指导有机结合起来。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但一定要明确责任主体,这样才能增强改革动力,提高改革效率。

以更大勇气和智慧破解“利益关系”

本报评论部:医改之所以复杂艰巨敏感,在于它是涉及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需方与供方、医生与患者、改革与投入等多个维度的世界性难题。怎么处理这些关系呢?

陈竺:医改之难,就难在如何处理好这些利益关系。坦率地说,看法不少,议论很多,有些还存有分歧。但这不要紧,改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在探讨争论中凝聚和扩大社会共识的过程。

事实上,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我们取得了不少共识。比如,过度市场化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基本属性,而过分强调政府“大包大揽”在现行经济条件下并不现实,也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再如,财政投入是重要保障,但是单纯的投入增加并不意味着服务效率的必然提高,还必须靠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匹配。又如,“保需方”需要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但确保群众受益,又要通过对公立医院基础设施投入和

实行绩效工资改革等多种途径“保供方”。带着这些共识,我们会以更大的勇气,找到重点突破口,深化医改。

本报评论部:改革穿行在“两难”之中。不过,我们注意到,医改并没有畏难,恰恰在迎难而上。像公立医院这一群众关切、利益关系复杂的改革,已列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目前,有破题的方向了吗?

陈竺: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块“硬骨头”,会对解决当前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重要意义,但涉及的利益链条很长,不可避免地触及药品生产流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等不同领域和群体的切身利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卫生部下定决心:再深的水也要趟。我们只有勇于首先改革自己,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得到兄弟部门的支持。

有人担心,如果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但政府投入却不能到位,对医院的发展运行不利,最终还是会转嫁成老百姓的负担。

其实这种担心不必要。人们只看到政府直接拨款10%这个比例太小,却忘了,医保也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而且是更主要的投入方式。事实上,现在多数县医院,50%左右的收入已经来自新农合。随着基本医保水平的提高,它会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最大动力和保障。更何况,去年全国门诊量达到了62.7亿人次。只要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动报酬,取消以药养医不仅不会影响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还有利于从制度上化解当前的医患矛盾。

近来,陕西省加大财政投入,已在全部县级公立医院革除“以药养医”。去年底,浙江开始在6个县进行公立医院改革“以药养医”试点,通过调整价格、支付方式改革、加大

财政投入等综合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受到地方、群众和医疗机构的欢迎,拟年内在全省推开。今年,这场改革将在全国300个试点县推开。

所以,深水区的改革虽然难度较大,但我有信心,只要认准方向,找准路径,敢于调整利益关系,一定会有所突破。

改革在与群众的期待赛跑

本报评论部: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但往往百姓的期待和诉求非常急迫。对此,您是否有压力?

陈竺:必须承认,目前医改的进度效果与百姓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改革需要与时间赛跑,同时,改革越深入,越无法孤军奋战。这既是压力,也是我们深化改革的动力,更需要顶层设计。

我们现在面临许多迫在眉睫的难题,包括各种利益关系能否协调处理好,医患关系如何正常,政策环境怎样完善,等等。而如果论“最大担心”,则是人才问题,尤其是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不夸张地说,它将关系医改的成败。

为什么这么说?从国际上看,医改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国民的健康长寿;从改革因素看,决定医改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而群众最强烈的呼声、最直接的评价,就是看能否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这一切,都指向了基层医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已占因病死亡总人数的85%,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需要的是日常社区诊疗和护理。而现状是什么呢?大医院的

医生不愿到基层去,基层需要的大量全科医生十分紧缺。人力资源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政策支持不到位,这都是制约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障碍。

本报评论部: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基层人才队伍强不强,既是医改成功的“果”,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因”?

陈竺:对。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医改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医改措施能否全面落实,关键在于广大卫生人员能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医改。当然,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样需要顶层设计。

总之,困难很多,我们也在积极努力用“中国式方法”破解这道难题。特别希望,在改革过程中,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理解、包容和支持,为医改提供重要的力量支撑。

【背景链接】

新医改这样“设计”

核心理念: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向全民提供的公共产品;

基本原则: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基本路径: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重点内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

“十二五”重要举措

重点突破: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统筹推进: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快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加强药品生产流通和医药卫生监管体制改革。

加大投入:实现“十二五”期间医改投入力度和强度高于前三年的要求,切实落实“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营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

C.北大教授:新医改方案仍存在三个问题

2009-01-22 11:13:46 来源: 网易财经

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教授认为,新医改方案酝酿很久才出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好事,但是方案中8500亿投入却存在3大不可忽视问题,没有详细界定。

网易财经讯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那么,新医改方案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有多大作用?医药体制格局会有哪些变化?这个方案存在哪些瑕疵?带着一系列问题。网易财经第一时间同医改“市场派”的代表人物、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教授进行了连线。刘国恩认为,新医改方案酝酿很久才出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好事,但是方案中8500亿投入却存在3大不可忽视问题,

没有详细界定。

五项改逐条解读

新方案中明确,从今年到2011年用3年的时间,要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使“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刘国恩认为,五项改革中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是这次医改取得的最大成果,因为这样保险覆盖面会加大,会降低老百姓因病致贫的风险。

而方案中提出“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刘国恩说,这样明确地确定了医保由国家买单的部分,给老百姓分担了部分看病费用。刘国恩说,第三项关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的是动员社会资源、调动医院从业人员服务积极性,会有积极影响。而关于第四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刘国恩认为,需要增加财政补贴投入,只有补贴多了、个人缴费降低了才能实现逐步均等化。

最后一项关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刘国恩看来,就是为了扭转公立医院计划色彩过浓的难题。由于没有具体细则,从公布的方案内容上看,刘建议应从增量和存量两个角度去修正现在公立医院存在的弊端,即通过多元化方式来办医院,吸收大量入社会资本进入。

8500亿投入存在3大问题

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刘国恩说,8500亿存在3大问题。第一在缺少制度化的细则,8500亿具体花到什么地方,在新方案中并没有具体说明。刘国恩担心,在没有细则的情况下钱被花到非制度建设领域。过去由于没有细则性的规划,中国医药体制内出现了哪里呼吁多、就给钱多的,非规制性的局面。

第二8500亿投入配置途径没有明确。如果还按照以前的以计划方式,用行政的渠道从上到下、层层调拨,起到效果与预期就会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医药体制中有很多黑洞是填不满的,所以应通过市场方式,把资金通过保险方式,直接补给需方的民众,这样不但直接惠民,而且权利部门的权利也会相应减小。”

第三没有明确8500亿如何解决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8500亿无疑是国家加大了对医药的补贴,民众的保障性提高了,也就是能部分解决“看病贵”的难题。但是中国还存在着医疗服务水平跟不上的“看病难”的问题,8500亿在该如何解决,在新方案中还没有具体说明。

对医药板块影响甚微

新医改方案出台利好消息,很多分析人士认为,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刺激,在经济寒冬的今天,会对医药板块产生积极影响。

对此,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认为,会产生积极影响。因为2008年医药行业利润会实现接近25%左右的增长,而2009年这个增长幅度也不会低于20%。根据网易财经了解,目前很多PE和VC已经把目光集中在医药卫生领域,2008年出现了很多成功案例。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姚杰对网易财经表示,新医改方案对整个行业来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医疗器械等行业都将受益,而行业的龙头公司将会表现较好。同时,姚杰认为,由于新医改方案并没有出台细则,对于2009年医药板块的整体走势,以及影响还有待观察。

在刘国恩看来比较悲观些,“现在新医改方案出台是在预期之中,市场对该预期利好消息已消化殆尽,所以对医药板块影响甚微。”

虽然在医改过程中,政府一度公开征求意见。但刘国恩认为,改革应更开放一些,力度更大一些,因为整个方案还存在很多改善空间。

D.网民热议:医改的原则和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提交时间:2012-03-27 14:58:17

1、取消顺价加成,建立固定加成政策——医院和医生的制衡

2、建立利润率的内部考核体系和外部监管手段——政府和医院的博弈

3、只对部分药物实行固定加成——药企和医院的制衡

4、建立基本药物医院专卖制度——医院和社会药店的制衡

5、注射液(含耗材,如一次性注射器)执行零差价政策——医院和护士的制衡

6、改革门诊收费制度——医院的分工

7、关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府和器械企业的博弈

8、三级公立医院改革——医院的竞争

9、改进药品招标制度——政府和药企的博弈

10、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患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为什么医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各级政府财力有限、调动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提升医

药/器械产业竞争力和维护十几亿人民健康福祉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医改的本质是一个不

同利益集团之间如何博弈和妥协的问题。医改的高难度要求政策制订者必须具备理解复

杂性的能力。好的政策必须有量化指标,直接涉及民生的政策不仅要让官员看得懂,而且要让百姓一听就明白。

医改的原则和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医改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经济第二的原则。

衡量医改是否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标准有三个:过度使用注射制剂的问题有没有解决?临床首选基本药物的问题有没有解决?三级医院的运营成本有没有降低?

如果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评估,新医改是失败的。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助长了畸形消费,政府的钱是纳税人的钱,新医改说到底是在让百姓花冤枉钱。卫生系统要真正实现“三好一满意”,就必须针对这三个问题建立让官员和百姓都容易使用的量化考核指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了医改的五项重点任务。其中涉及的五个问题是官员和老百姓都要明明白白的。药品顺价加成是最邪恶的、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是最愚蠢的、《基本药物目录》是最有智慧的、《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是最有勇气的、基本医疗保险是最不公平的。围绕这五个问题,我将对现行政策怎样兴利除弊提出可行的操作思路。

1、取消顺价加成,建立固定加成政策——医院和医生的制衡

好政策让坏人行善,坏政策让好人犯罪。顺价加成就是在鼓励院长和医生共同犯罪。医生收取回扣可以提高药品价格,药品价格提高10元,医院只能获得1.5元的利润。院长为什么要阻止医生收取回扣?

药品加成没有错,但是,顺价加成必须改为固定加成。无论医生使用1元药品还是10元药品,医院都可以获得1.5元的相同利润。院长关心的不是价格,是利润。固定加成

完全可以实现在提高医院利润的同时,降低不合理药价的目标。在固定加成制度下,医生收取回扣不仅不会增加医院的收入,而且会增加医院的资金成本,院长才会有足够的经济动机禁止医生收回扣。让医院院长事前阻止医生犯错的代价比让法院院长事后惩罚犯罪行为小得多。

2、建立利润率的内部考核体系和外部监管手段——政府和医院的博弈

据《人民日报》白剑峰消息,卫生部长陈竺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理顺补偿机制。这是最严重的决策失误。《“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存在重大缺陷。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意味着,卫生系统成功要挟了政府,同时又逃避了社会监督。

“以药补医”自始至终就是医改最受瞩目的问题。卫生系统强烈要求取消“以药补医”是在转移视线。官员和百姓请注意,以药补医和药品回扣是不同的问题。各级政府必须从自身利益和百姓利益出发否定取消以药补医。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是把药品高消费的成本通过政府间接转嫁给老百姓,不会解决药品回扣问题,不会提高医疗质量,更不会提高百姓健康。

当年,“以药补医”的出发点就是要适当降低政府财政负担,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推倒重来,而是要专注于解决药品回扣问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道路,市场化不是替罪羊,错的是相关部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跟不上,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

使用10元/支的药物可以获得1.5元,使用100元/支的药物可以获得15元。院长当然愿意和医生狼狈为奸。如果两种药物都可以获得10元利润,院长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增加利润,会主动打击医生的首选高价药行为。顺价加成是国家发改委屡次降价毫无作用的政策根源。零差价或医药分开是懒政思维,没有经济动机的院长不会主动承担打击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