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现场痕迹物证在犯罪现场重现中的作用

论现场痕迹物证在犯罪现场重现中的作用

论现场痕迹物证在犯罪现场重现中的作用
论现场痕迹物证在犯罪现场重现中的作用

论现场痕迹物证在犯罪现场重现中的作用

【摘要】犯罪现场重现是建立在对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理解和运用基础之上的。犯罪现场是储存犯罪信息的载体, 从犯罪现场上得到的犯罪信息越多、越客观、越详尽, 判断、认知犯罪行为人的条件就会越充分,因而,犯罪现场重现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获取犯罪信息或反复挖掘犯罪信息并利用信息印证犯罪的过程。现场痕迹物证和犯罪现场重现结论, 在刑事侦查活动中是两类不同的事物, 但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它们都可以作为判定案情的依据。现场痕迹物证是犯罪现场重现的基础,和犯罪现场重现相互体现,现场痕迹物证是重现犯罪过程的“关节”,静态的分散的间接现场痕迹物证可连成有机的证据锁链,利用犯罪现场痕迹物证锁链重现犯罪现场。充分认知现场痕迹物证的影响, 使得犯罪重现结果真正成为犯罪现场状况的全面、准确的反映。【关键词】现场痕迹物证;犯罪现场重现;作用

Scene trace matter witness in crime scene reproduction

function

Yang yong

[Abstract] reproduce the scene of the crime scene is based on the discovery of evidence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the. Crime scene of the crime is stored vector information from the crime scene of the crime get more information, the more objective and more detailed, determine, cognitive conditions perpetrator will be more fully, thus, the process to reproduce the scene of the crime actually to obtain information or a criminal offense repeatedly tap information and evidence of criminal use of information process. The scene and crime scene evidence to reproduce the finding in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ctivities are two different things, but they are interrelated, interaction, and they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to determine the facts of the case. The scene the crime scene evidence is the basis of reproducibility, and to reproduce each other reflected the scene of the crime scene evidence is a crime to reproduce the process of "joint", static scattered traces of evidence at the scene indirectly linked to an organic chain of evidence, the use of crime evidence at the scene to reproduce the scene of the crime chain. Fully recognizes the impact of evidence at the scene, making the results truly become a crime to reproduce the scene of the crime situation in a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reflection.

[Key words] Material evidence of on-the-spot trace; The scene of a crime reappears; Function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 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都

是证据。”犯罪现场重现涉及对各种物证的运用, 如对现场重要物证检验结论的使用, 这些物证包括遗留在现场中的物品或从受害人、作案人身上带走的东西, 刑警可以通过这些物品来确认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犯罪现场上, 无论犯罪嫌疑人到过什么地方,接触过什么, 遗留过什么, 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行为, 不论是指纹、足迹、毛发, 还是衣服纤维、工具痕迹、血迹等等, 现场痕迹物证都会记录、证明犯罪嫌疑人的一切行为, 这些痕迹物证遗留在犯罪现场形成证据并成为犯罪现场重现的基础。可以说, 犯罪现场重现是建立在对现场证据的发现理解和运用基础之上的。对刑警而言, 犯罪现场重现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侦查方法。犯罪现场是储存犯罪信息的载体, 从犯罪现场上得到的犯罪信息越多、越客观、越详尽, 刑警判断、认知犯罪行为人的条件就会越充分, 证实犯罪行为的证据就会越扎实、越全面、越符合实际。因而,犯罪现场重现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获取犯罪信息或反复挖掘犯罪信息并利用信息印证犯罪的过程。

一、现场痕迹物证是犯罪现场重现的基础

美国犯罪鉴识大师李昌钰博士在《论犯罪现场重建》中阐述道“犯罪现场重现是指通过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的位置和状态的分析及物证的实验室检验, 从而确定或者排除在犯罪现场发生的事件和行为的过程。”物证所以来源于犯罪现场之中, 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时, 必然引起现场中物体或物质的变化—变化了的物体或物质具有反映犯罪行为的特性, 具有反映犯罪分子与现场联系的特性, 因此, 人们就将其确定为犯罪行为的证据。作为认知或模拟犯罪行为、犯罪行为过程的犯罪现场重现, 无论是现场痕迹物证的形态、位置勘验分析, 还是实验室痕迹物证性质、结构的检验鉴定,都离不开犯罪物证, 都必须从犯罪现场中获取物证。犯罪现场重现过程中获取物证, 是对犯罪现场中的物体、物质, 根据不同性质的犯罪规律特点进行分析认识, 将与犯罪行为有关联的物体、物质选择性地提炼出来, 这些物体物质与犯罪行为的联系经过证实以后, 就成为诉讼的物证。但是, 在犯罪现场中获取痕迹物证时, 并非那么容易, 由于物证往

往混融于现场环境之中, 那时候, 将要作为物证的物体、物质, 仅反映其本质的性能。而作为物体、物质, 其本质的性能是多样性的, 每种性能都可以被用来发挥相应的功能或综合几种性能发挥某种功能。比如说, 刀的性能, 可以削、刺、裁、切、劈等, 针对不同的对象起作用, 它就反映出不同的功能, 针对水果可以削皮, 针对人可以刺杀伤亡, 针对纸可以裁分等。所以, 现场的刀并非都是杀人的, 只有根据刀上的血的性能、手印的性能、刀的归属性能或者刀在现场位置关系的性能等, 综合认识, 才可能确定其在现场上是否行使了杀人的功能。由此不难看出, 犯罪现场重现结论的获得, 无疑是建立在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基础之上的。在犯罪现场重现的实施过程中, 更复杂的是, 许多物证由于撕、剪、爆、焚、砸等物理和化学作用, 形成了残缺不全甚至本末倒置的状态, 那时候, 现场中将要作为物证的物体、物质, 其个体性能局限性小, 原本在犯罪行为过程中所行使的功能就更难于认知了。即便如此, 难度再大、再层次重重, 这也是犯罪现场重现的必经之路。无论在重组选择、结构设计、趋向控制、实验鉴定、综合评定等任何一个现场重现的环节过程中, 物证都是其依赖的基础。犯罪现场重现在具体运用现场物证的时候, 不仅要以“犯罪行为关系”的标尺, 将物证从无数个物体、物质中选择分离开来, 同时, 还要将这些物证再还原到现场环境之中, 以便研究彼此关系产生的原因, 研究现场环境对现场痕迹物证、对犯罪行为的具体作用。这样, 才能更清楚地认知现场痕迹物证物证, 认知现场环境对物证的作用, 使犯罪现场重现科学地反映犯罪行为、犯罪行为过程。[1]

二、现场痕迹物证和犯罪现场重现相互体现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定的性能, 这是由其内部元素的特征和组分的结构决定的。犯罪现场重现,就是利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物证的整体性能, 使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组合结构状态情景化。而这种情景化是整体涌现的特性在起着关键性作用。物证只要在犯罪现场中形成并被收集固定, 就不易改变, 不会像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证据那样,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物证即便是在收集前受到相关人有意识的改变, 也会形成新的

痕迹,这新的痕迹又是新的物证。这就给认定犯罪提供了稳定的证据。现场痕迹物证不会自己出庭讲话作证, 所以, 人们把现场痕迹物证叫做“哑巴证据”。也就是说, 现场痕迹物证是需要人为的干预, 才可能发挥其证据作用的。而犯罪现场重现就是使“哑巴证据”说话的科学转化过程。犯罪现场重现不仅包括科学的现场分析、现场痕迹物证解释和物证的实验室检验, 还包括相关信息的系统研究和原理的逻辑形成。例如, 爆炸案件现场的一小块儿金属残片, 就其外观来看, 略显亮黄色, 长约厘米, 不规则的边缘,表皮沾附黑灰色物质。经提取附着物质进行检验,检出硝酸根“一、亚硝酸根一等成分, 由此推断为“雷管皮”残片。“雷管皮”的检出, 说明犯罪分子可能采用了雷管, 因此使用的是炸药爆炸装置。既然有爆炸装置,那么, 这个爆炸装置是什么样的结构呢问题的提出, 下一步现场勘验指明了方向。导线残段、电池锌皮残片、电池碳棒残段、齿轮残块金属杆残段、棉布残片、人造革残片等的进一步发现, 为爆炸装置的重建奠定了基础。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爆炸装置的基本原理, 通过调查确定各配件的来源后,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模拟出与犯罪分子使用的相似结构的定时爆炸装置。这种模拟的定时爆炸装置, 可以通过语言、绘图、模型等形式进行反映。由此, 犯罪现场重现使已被炸碎、面目全非的定时爆炸装置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 犯罪现场重现也就使抽象的爆炸残留物证的形象情景化了。当然, 这还需要通过实验、检验等程序进一步验证, 最后得出确切的结论。犯罪现场重现, 使抽象的现场残留物证成为直接反映犯罪本征功能的形象物证, 为认知物证表面形态及其内部结构、了解犯罪嫌疑人, 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

三、现场痕迹物证是重现犯罪过程的“关节”

由于某事物的作用使相应的事物发生变化, 这种使其变化的作用为原事物的功能, 而变化的事物叫做功能的对象。作为犯罪证据的物证, 无论物证的个体, 或多个物证的整体, 都具有反映部分犯罪行为的特性, 犯罪现场重现就是利用这些现场痕迹物证的特性,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排列、连接, 让它们发挥整体功能效应, 进而模拟犯罪行为过程的活动。犯罪现场重现的

结论, 即犯罪行为过程的形成模型, 就是现场痕迹物证的功能对象。在侦查过程中, 如果能重现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过程, 无论是对于揭露犯罪或是证实犯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 一般情况下, 实施犯罪过程的重现是不可能的。不过, 通过犯罪现场重现, 我们分析认知犯罪现场, 模拟犯罪现场形成的过程, 这却是切实可行的。因为, 犯罪行为的实施, 必然要和现场周围的环境发生各种联系, 这些联系又必然地在相联系的物体或物质上或多或少地留下相应的迹象。这种迹象或是物体、物质本身, 或是物体、物质作为客体所“寄存”下来的迹象, 在查证以后就成为法定证据。它们也是实现重现犯罪情景、连接犯罪具体情节的关键依据。

例如, 某火车站西平交道口北侧的护坡上, 发现了一个约20岁的女性尸体, 死者上衣卷起于肚脐以上, 裤子褪至到小腿以下, 头枕一件灰色西服, 西服......。后边沿线缝撕裂, 衣扣撕掉两枚, 头部多处“曰”形创伤, 颅骨破碎。从死者伤痕的形态分析, 伤痕系犯罪分子使用的是双刃的锐器, 连续使用重力捅戳形成颅骨两处凹陷状骨折, 结合胸部多个重叠的青紫色印痕, 系犯罪分子使用八楞锤连续打击形成死者胸部衣服上发现的鞋印, 分析为犯罪分子踩踏形成。现场中还遗留有发案前一天晚上, 到达该站的火车票一张, 以及死者头发被割情况等。综合判断犯罪过程应为受害者在发现尸体的前一天晚上, 约8点钟, 离开到达此站的旅客列车以后,在犯罪分子的引诱下来到现场。犯罪分子开始哄骗, 然后又用携带的双刃利器等威逼被害人, 企图发生性行为, 被害人不从, 犯罪分子就用刀刺破被害人的衣裤,实施强奸以后, 犯罪分子为了不留活口,也是为了所谓的“报仇” , 连续用双刃利器猛刺被害人头及手等部位,但见被害人仍在抽动, 犯罪分子惟恐被害人不死, 又用八楞锤猛击被害人的头部、胸部, 接着还用脚在其胸部踩了几下。至此犯罪分子还不达目的, 又用利刃在被害人腹部刻画了一个很大的“仇”字, 用石头在旁边的墓碑上刻下“杀尽负情人, 下一个是公安局长”的字样。作案后, 由于对女性的变态心理驱使, 又将被害人的头发割去,整个犯罪行为过程, 既反映了犯罪分子对女性憎恨和眷恋的复杂心

理状态, 同时也反映了其对公安人员的仇视心理状态。火车票、尸体、衣裤、伤痕、鞋印、血迹、头发等,这些现场痕迹物证虽然不会说话, 但通过现场物证分析及进一步进行的犯罪行为重现, 我们可以模拟、认知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以及当时的具体情节。这是现场痕迹物证外在联系的结晶。那些不会说话的“哑巴证据” , 就成为形成犯罪行为过程以及其连接具体情节的关键环节, 简单地说就是“关节”。[3]

四、利用现场痕迹物证锁链重现犯罪现场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间接证据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 必须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作用。也就是说, 间接证据只有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并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锁链, 才能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但是, 间接证据具有形式多样、容易获取的特点, 因此在诉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犯罪现场重现则是将隐藏在现场环境中的这些间接证据进行发掘和重组的最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

某年某月某日某分, 当某某次旅客列车运行到某某线甲站至已站间, 下行右侧钢轨下发生爆炸, 造成钢轨被炸断, 牵引机车油箱底部破损, 机后节车厢脱线中断行车个小时严重后果。勘验发现, 现场位于铁路线处, 列车运行方向处为一隧道, 右侧为高山峻岭, 左侧是多米深的悬崖。爆炸点位于两根枕木之间和下行右侧钢轨的正下方。列车机车下行右侧油箱底部有被炸碎的钢轨残块击穿的大小不等的几个孔洞。尽管侦查技术人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查, 但是在爆炸现场没有提取到任何直接的犯罪证据。

面对重重困难, 侦查技术人员填密分析, 大胆地提出对犯罪现场重建的假设, 以便帮助确定侦查方向, 划定侦查范围。首先, 通过现场复勘、调查、实验, 对炸点、爆炸装置、爆炸过程进行了假设和重现。其次, 在上述现场内容重建的基础上, 根据犯罪现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状况, 当地的清况, 铁路列车运营计划, 犯罪的方法, 以及现场的时间、状态、结果等信息, 侦查技术人员对犯罪情景、情节与过程提出了现场重现假设。

根据爆炸现场进出比较方便, 距离车站不远, 从炸点往火站方向是一

个弯道、往站方向几米就是一个隧道, 北面是山坡、南面是深达多米的悬崖等情况分析, 侦查技术人员认为犯罪嫌疑人对作案地点比较熟悉, 作案前有过踩点、精心选择作案地点的行为,由于此旅客列车在站不停车, 时刻表上反映不出列车通过站的时间, 所以认为, 如果不是住在附近的人员, 不会掌握列车通过现场的时间,由于爆炸时间6时, 而天亮时间8时,犯罪嫌疑人有可能是居住在距现场2小时的步行距离范围内在铁路线上实施爆炸, 目标直指客车, 所以犯罪嫌疑人应该具有强烈的犯罪动机,根据现场上的爆炸装置、引爆方法, 确定是丙县内采矿普遍使用的方法,本爆炸案炸药的引爆方式应为导火索、火雷管引爆, 导火索的标准燃烧时间,以及犯罪分子在看见机车灯光时点燃导火索后, 有时间逃离爆炸现场爆炸,和现场为特殊的铁路道,由此测算其炸药量, 并将断轨和被炸断的枕木复位, 判定犯罪分子要将枕木下的石碎取出一厘米的高度通过检验认定炸药种类是钱梯炸药。据此, 专案组判断应系当地人作案, 犯罪嫌疑人应是受过某种打击或处罚, 对社会、对政府、对铁路有敌对情绪, 制造爆炸实施报复, 以及具体的一些相关条件和情况, 以犯罪行为为基线, 将已获取的物证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具有犯罪情景、情节的犯罪过程。随着侦查工作的不断深人, 专案组先后将重大犯罪嫌疑的四人抓捕归案。经审查, 其中两人很快交代了盗窃货车钢材的犯罪事实, 另一人也对参与盗窃铁路运输物资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但一提到爆炸铁路案件, 三人均矢口否认。专案组决定以盗窃罪对三名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将没有掌握犯罪证据的一人释放, 为审讯突破爆炸案件争取时间。同时, 根据嫌疑人所交代的、惊人一致的犯罪活动情况, 推断三人之间已订立了攻守同盟。[4]

由于现场没有任何可以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为防止侦查员先人为主, 不能获取可靠的口供, 指挥部领导深人各审查小组, 与审查人员一起分析嫌疑人的特点, 揣摸嫌疑人的心理, 研究论证审讯策略和技巧, 找准切人口, 瞄准突破口。各审讯小组遵照指挥部的要求,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斗毅力, 循序渐进, 各个击破。最终使每个犯

罪嫌疑人都交代了自己与其他同伙在某月某日如何到达现场作案的犯罪事实, 并且对踩点、停车、逗留、挖坑, “扒开道碎、埋藏炸药, 实施爆炸”的地点和过程, 分别进行了指认、演示, 侦查技术人员指认、演示的具体内容及整个过程, 用绘图标示和现场录像的方法进行了固定、保全。由此, 非亲自作案则不可能详细知情的犯罪行为细节, 与犯罪现场重现假设所确定的情节, 得到了相互的印证。[5]

此案从炸点—爆炸装置—爆炸过程的重现, 到犯罪情景—情节—过程的重现, 也就是,通过选择、搜集、分析、判断、假设、实验、验证、做出结论等重现过程, 以犯罪分子的动态行为为链条, 使静态的分散间接现场痕迹物证成为有机的证据锁链。

总之, 如果在犯罪现场重现过程中忽视对现场痕迹物证因素的研究可能导致对证据的误解, 使犯罪现场重现结论不准确或不完整, 进而会影响到刑事侦查中行为证据的分析、法庭审理过程中证据结果的使用。能够适时地采取现场重现措施, 全面把握犯罪现场的各种情形和相关行为, 充分认知现场痕迹物证的影响, 使得犯罪重现结果真正成为犯罪现场状况的全面、准确的反映, 无疑将大大利于案件侦查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大中.犯罪现场新概念及再现[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书杰等.工具痕迹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国民、马静华.从现场分析到犯罪重建与犯罪画像——犯罪分析理论评述[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1).

[4]王大中.犯罪现场新概念及再现[M](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5]马静华.证据动力学洛卡德的物质交换原理和犯罪重建理论[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案件的日益复杂化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形形色色的新型犯罪,因其高度的隐蔽性、组织性及高超的反勘查手段,对传统的犯罪现场勘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犯罪现场勘查分析的实践发展趋势来看,科学地认识犯罪现场勘查分析的转变,深入探讨犯罪心理学在犯罪现场分析中的运用,是一项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犯罪现场是犯罪信息的载体, 犯罪人在犯罪现场不仅可能留下痕迹物证, 而且还会留下心理痕迹, 它隐含着一定的犯罪信息, 反映了犯罪人在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及犯罪动机和目的。在现场勘查中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等进行心理分析, 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有效的发现和获取有价值的犯罪信息, 对于确定案件性质和特点, 明确侦查范围和方向, 确定犯罪嫌疑人等具有重要意义(冯雅君,2006)。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外显出来的、通过犯罪行为的结果间接反映犯罪现场遗留物品中的可反映犯罪嫌疑人主管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痕迹。运用心理痕迹、心理分析这一侦查手段,可以准确刻画作案人的心理特征,并划定侦查范围、明确侦查方向、圈定犯罪嫌疑人(何翠芳,2002)。 一、心理痕迹的特征 (一)抽象性。犯罪心理痕迹是对犯罪物质痕迹的一种比喻说法,它实质上是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在物质痕迹上的一种反映。它区别于物质痕迹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自身的抽象性,是一种观念性的犯罪人特征集合体,只能通过侦查人员以观察、感知、分析等主观方式来加以把握,而不可能像直接提取犯罪物质痕迹那样对其进行处理。 (二)间接性(被反映性)。犯罪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必然会有相应的主观意识的指引.对于一种抽象的个人意识思维,我们无法直接把握,但是犯罪物质痕迹为我们把握犯罪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提供了可能性。犯罪物质痕迹是犯罪心理痕迹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犯罪心理,就必然会在犯罪现场留下相应的犯罪物质痕迹。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种反映性并不局限于一对一的对应,而可能出现交叉,即:(1)一种物质痕迹反映多种犯罪心理痕迹。 (2)多种物质痕迹反映一种犯罪心理痕迹。 (三)稳定性。实践中,人们很容易在成功之后对自身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以期待下次再以同样的方式取得成功,从而形成思维定势.同样的道理,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活动的过程中,一次成功的经验可能会使其产生对犯罪行为方式的思维定势,这种心理状态一般比较稳定而不易改变。在对系列刑事案件研究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犯罪人的某种犯罪心

刑事侦查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事侦查学 一、填空题 1、国际公认意大利的汉斯·格罗斯于________年出版的________一书标志着刑事侦查学的诞生。 2、硝酸银溶液法对显现________、________上的陈旧汗垢手印特别有效。 3、笔迹检验的科学基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写习惯的________,二是书写习惯的________。 4、枪弹痕迹主要包括弹头、弹壳上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 5、左右脚印跟部中心点垂直于________的间距叫步幅宽度。 6、在犯罪现场上留下自身物体反映形象的客体叫________。 7、________系统位于内部花纹系统的下部。 8、按箕口朝向划分,箕口朝向小指方向的箕型纹为________。 9、对发射后擦拭过的枪支,如果发现有亚硝酸盐存在,即可判断发射时间约在________天以内。 10、在进行综合评断时,一般是从解释________开始的。 11、手掌内侧部没有________纹。 12、在我国的法制体系里,________与________是两种在本质上具有质的差异的行为,因而在查处过程中适用不同的法律和程序。 13、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阶段,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_____。 14、刑事侦查学是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一门应用科学。 15、刑事侦查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侦查活动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要素构成。 17、侦查终结时,侦查人员应当对侦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书以及有关材料,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审查核实,分门别类,分别制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8、保护现场的共同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调查询问的对象和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 20、侦查办案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正确处理口供与其他证据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和主干是研究 A.侦查范围 B.侦查计划 C.侦查对策 D.侦查环境() 2.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人民公安工作的 A.重要基础 B.根本任务 C.奋斗目标 D.基本方针() 3.有权向自己管辖的地区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是 A.派出所以上的 B.县级以上的 C.地级以上的 D.省级以上的() 4.对公安机关冻结存款、汇款进行监督的部门是

浅谈犯罪现场心理痕迹

浅谈犯罪现场心理痕迹 【摘要】: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以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现场勘查,提取遗留在现场中的各种痕迹物证,来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对于推断作案人的犯罪行为动机和目的,认定案件性质,明确侦查方向和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物质痕迹;心理痕迹;现场勘查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以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现场勘查,提取遗留在现场中的各种痕迹物证,来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对于推断作案人的犯罪行为动机和目的,认定案件性质,明确侦查方向和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犯罪心理痕迹概述 近年来,犯罪心理痕迹研究受到我国侦查学界的关注,不同学者给予了不同的定义,作者查阅了资料,主要观点如下: 1. 犯罪心理痕迹,专指犯罪人大脑对经历过的特殊事件(犯罪)的认知及记忆【1】 2.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遗留痕迹之中的某些比较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点”【2】 3.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犯罪现场客观事物形象的心理属性,或者说现场心理痕迹是犯罪人的心理要素通过犯罪行为赋予犯罪现场客观事物形象的属性【3】 4.(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在犯罪现场上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犯罪心理活动的一切现象,它可以反映出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点【4】 5.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和犯罪前后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结果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物质痕迹或被害人、事主和知情群众记忆之中的某些带有犯罪意向性、一致性、典型的心理特点【5】 6.犯罪心理痕迹是相对于犯罪现场中的物质痕迹而言的”它是犯罪人个性心理在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客观反映【6】 7.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通过犯罪行为储存在一定载体上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心理活动)”【7】

侦查学 论述题

侦查学论述题 1.论述刑事侦查学的基础理论。 答: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侦查活动的认识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指导刑事侦查活动的科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是刑事侦查活动的思维向导。②逻辑理论:关于推断的逻辑理论;逻辑证明的理论;侦查思维的逻辑规律;侦查假设。③同一认定原理:同一认定原理的概念;同一认定原理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同一认定原理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刑事技术检验鉴定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在侦查破案过程中,运用同一认定原理能不断引导、推动揭露证实犯罪工作,最终达到破案的目的。 2.论刑事侦查学的概念。 答:①刑事侦查学是在认识犯罪活动、侦查活动和二者相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揭露、证实犯罪、揭发确认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对策的一门应用学科。②刑法、刑事诉讼法是研究刑事侦查学的法律依据,认识犯罪行为是研究刑事侦查学的基础,而侦查活动则是刑事侦查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③刑事侦查学的基本任务是:为防止、控制、揭露、证实犯罪,探索有效的对策、方法、措施和手段的一门应用学科。侦查,是有侦查权的机关,为了查明刑事案件的案情,收集证据,查缉犯罪嫌疑人而依法进行的各种专门调查工作和强制措施。我国刑事侦查学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总结建国以来刑事侦查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刑事侦查学的学术成果,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 3.论述刑事侦查工作方针。 答:“依靠群众,抓住战机,积极侦查,及时破案”为刑事侦查工作的基本方针。①依靠群众:是由人民公安机关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是由刑事犯罪活动的社会性特点决定的,是由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决定的。②抓住战机:抓住战机既有个速度问题,又有个时机选择问题。没有速度很难抓住战机,过快行动可能破坏战机,行动迟缓则可能贻误战机。抓住战机要以速度为基础,重视时机的准确选择,机动灵活地策略。③积极侦查:从工作的决心与信心,工作方式与工作措施,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来落实。④及时破案:是刑事侦查工作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针对当时刑事犯罪活动的特点提出来的。 4.论述犯罪现场的分类。 答:①以犯罪现场形成以后有无变化为标准,可将犯罪现场分为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②犯罪现场按照它们在犯罪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③以现场现象的真假为依据,可分为真实现场和伪造现场。④以现场所处环境为依据,可分为室外现场和室内现场。⑤另外,侦查部门为了便于从不同类型案件现场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研究现场勘查的具体方法,也为便于统计,常按案件性质将现场进行分类,如杀人现场、盗窃现场、强奸现场、抢劫现场、放火现场等。⑥以上分类,目的是试侦查人员在进行现场勘查时,能开阔视野,全面考虑,把各种情况都估计到,以便根据各类现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展勘验和调查工作。 5.论述保护现场的一般保护方法。 答:犯罪现场的一般保护方法主要包括对室内现场的保护方法和对室外现场的保护方法。①室外现场的一般保护方法:划出保护范围,设岗警戒。气候条件变化时,对痕迹、物证采取适当保护措施。②室内现场的一般保护方法:封锁出入口。根据现场的具体环境,在现场外围划出一定的警戒范围,设立岗哨,禁止围观群众靠近现场。室内现场外围的保护方法,与一般室外现场的保护方法类同。 6.论述不能被邀请作为现场见证人的情形。 答:①现职的公安、司法人员。②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被害人及其亲属。③精神病人和心理特征不适合完成见证人义务的人。④有犯罪嫌疑或受过打击处理的人。⑤不到法定责任年龄的人。⑥临时暂住、流动人员。

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第一节发现提取痕迹物证的原则 1. 先静观后动手; 2.先记录后提取; 3.先地面后高处; 4.先外表后内部; 5.先重点后一般; 6. 先易消失后稳定。 1. 先静观后动手:即检查现场上各种物体时,要先做静态观察,寻找痕迹物证,然后再翻转移动物体进行细致检查。 2. 先记录后提取:是指勘查人员发现痕迹物证时,先用现场记录的方法,将痕迹物证所在位置、状态等固定下来,然后再做提取。 3. 先地面后高处:是指勘查人员寻找痕迹物证时,必须首先从地面开始,然后再检查高处的物体,进一步寻找发现痕迹物证。 4. 先外表后内部:是指勘查人员勘验检查现场上的各种客体时,必须首先检查客体外表,然后再检查客体的内部。 5. 先重点后一般:是指勘查人员勘验检查现场时,必须首先勘验现场重点部位和重要客体,然后检查一般部位和一般客体。 6. 先易消失后稳定:是指勘查人员勘验检查现场时,必须首先勘验提取容易消失和容易遭到破坏的痕迹物证,然后再勘验提取较稳定的痕迹物证。 第二节痕迹物证发现提取的基本方法一、潜在手印物证的发现提取方法(一)手印物证的发现方法 1、严格遵守勘验的程序和方法。现场勘查人员要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案犯的活动过程和可能接触遗留手印的部位,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地去寻找发现手印。先重点后一般;先静观后动观;先观察后显现;先戴手套后拿动。 2、必须设法保全手印不被破坏A 及时保护好现场; B 禁止非现场勘验人员触动现场物品; C 不要随意触摸现场物品; D 对已发现的手印,用色笔划出明显标记; E 对提取的手印要妥善保管; F 用其它方法处理手印前应先照相; G 照相提取的手印原物要保留一段时间; H 提取、包装带有手印的物品时方法要正确。 3、观察寻找手印的方法(1)立体手印和平面有色手印好观察 (2)无色潜在手印: A 透射光观察法,适用于透明体 B 反射光观察法,适用于透明体和有光泽的非透明体。 C 哈气法,适用于有光泽、吸湿性较弱的透明体或非透明体。 D 借助灯光观察,如:蓝光灯(激发)或紫外灯(矿物油、动植物油、精斑、阴道分泌物) (二)潜在手印的显现方法手印显现方法一览表 1、遗留手印客体——渗透性——血手印——DFO 、茚二酮、茚三酮、四甲基联苯胺 2、遗留手印客体——渗透性——汗液手印——DFO 、茚二酮、茚三酮 3、遗留手印客体一一非渗透性一一血手印一一BBI、EOS、四甲基联苯胺 4、遗留手印客体——非渗透性——汗液手印——光源、粉末、碘熏、松香熏、502 胶、502 染色等 灰尘手印显现:直接拍照、静电吸附法、JB 染色法、硫氰酸钾熏显法汗液手印的显现(重点)1、粉末显现法(常用) 1.1 显现机理

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形成关系研究

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形成关系研究 【摘要】: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犯罪活动,从而在行为发生过程中留下诸多犯罪痕迹,形成犯罪现场。在犯罪现场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犯罪行为人可能会留下不同的犯罪痕迹,而即便同一犯罪行为人在不同犯罪心理下也会有不同的犯罪现场形成,因此,通过对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形成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掌握犯罪行为人的基本情况,从而确定犯罪嫌疑人,为侦破案件奠定基础。 【关键词】:犯罪心理犯罪现场形成心理痕迹关系 一研究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形成关系的意义 任何犯罪都与特定的人、事、物相联系,都与人的心理密不可分。人们的心理活动动作用于现实时,常以一定的形式留下各种痕迹,通过对这种关系的分析,可以从现场痕迹上认识人的心理痕迹,也可以从心理痕迹中找出某种痕迹的人的因素。犯罪现场中的心理痕迹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的有形痕迹之中,客观地反映了犯罪行为人的心理意识和心理活动。犯罪行为人在作案中表现的连续性、频发性、类似性、习惯性、感情性、畸形心理等特点都是其个体心理特征的痕迹再现。在勘查犯罪现场时,可以通过分析现场状况,痕迹物证的特点,形成的机理,犯罪行为人在现场活动的特点,循此寻觅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痕迹,通过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行为人的年龄,身高,职业,技能、文化程度,兴趣,嗜好,习惯,气质、性格和能

力等个性特点,从而有助于确定留下这种独特的痕迹的人,从中确定犯罪嫌疑人。 心理痕迹虽然是一种看不到的抽象现象,但它可以被我们感知和认识。因为心理痕迹存在于每一个犯罪过程之中,它与犯罪现场、罪犯及现场的物质痕迹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正是我们认识心理痕迹的有效途径。侦查人员可以借助已知事物的因果联系,推知未知事物的结果,从而达到破案的目的。 二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形成的关系 任何一个现场,如果没有犯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存在,即使危害再大,后果再严重,都不能称之为犯罪现场。这说明犯罪行为是决定犯罪现场存在的核心,而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人的心理活动的支配,犯罪也是一样,犯罪行为人首先有了犯罪心理,其后将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从而在实施犯罪活动时形成了犯罪现场。在犯罪现场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犯罪行为人在不同的犯罪动机的支配下会留下不同的犯罪痕迹形成犯罪现场,即便是同一犯罪行为人在不同犯罪心理的驱使下也会有不同的犯罪现场形成。由此犯罪心理便成为犯罪现场形成的直接原因,而犯罪现场则成为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结果。三在侦查中如何利用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之间的关系 (一)通过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犯罪行为人的个性特点 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所遗留下的能够反映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气质、能力、性格、爱好等,体现的是犯罪行为人个性的独特性。个性是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在犯罪行为实

学习犯罪现场勘查的心得体会

学习犯罪现场勘查的心 得体会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学习犯罪现场勘查的心得体会 经过为期8周的紧张学习,我成功地完成了犯罪现场勘查实验课的学习。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系统的掌握了犯罪现场勘查的程序步骤、具体图表的绘制,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对这门课程也有了一定的理解,现总结如下: 一、犯罪现场勘查要注重细节。现场勘查就是要从犯罪现场发现能揭露案件实事真相的一切物质,为迅速破案提供线索,为证实案件提供证据。现场中出现的每一枚指纹,每一枚足迹都有可能成为破获案件的重要突破口,所以现场勘查中必须要注重细节,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勘查过程要全面,细致,符合规范。 二、犯罪现场勘查要学会运用电脑科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现场勘查的软件也是日新月异,功能越来越强大,对现勘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其中突出的代表有现场绘图软件,笔录制作软件等等。这些软件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与手工制作相比更能科学准确地反映现场真实情况。因此熟练地掌握这些软件的操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警务的要求。 三、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犯罪现场勘查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不同方面不同阶段纷繁复杂,不同的现场勘查人员对同一个案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个人对现场案件的认识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在现场勘查中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虚心向别人请教,在比较中发现自身不足,吸收他人的闪光点,切不可一意孤行,搞一家之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为侦查破案服务。

侦查学 简答题

侦查学简答题 1.简述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 答:⑴案例分析;⑵调查法;⑶科学实验法;⑷比较研究法。 2.简述刑事侦查学基础理论之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答: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侦查活动的认识基础; 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指导刑事侦查活动的科学理论; ⑶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是刑事侦查活动的思维向导。 3.简述犯罪现场访问的意义。 答:⑴能为采取紧急侦查措施提供有利条件 ⑵能促进现场勘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⑶是犯罪现场分析工作的重要基础 ⑷可及时获取侦查线索 4.简述犯罪现场访问的准备。 答:⑴确定犯罪现场访问的范围和重点; ⑵了解重点访问对象的有关情况; ⑶拟定访问计划; 5.简述与访问对象初步接触阶段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答:⑴稳定访问对象的情绪,解除访问对象的顾虑;⑵拉近心理距离,营造良好氛围 6.简述询问犯罪现场发现人、报案人的主要内容 答:⑴发现犯罪现场的具体时间、地点、经过,发现犯罪现场时在场人员及其基本情况; ⑵发现犯罪现场时现场的状况,有无对现场进行变动,变动的原因和变动后的状态; ⑶发现案发现场后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采取了何种保护措施。 7.简述盗窃案件的特点 答:⑴犯罪行为全过程具有隐蔽性,作案人与事主不发生正面接触 ⑵作案人在实施盗窃犯罪行为之前,一般都要进行踩点和其他预谋活动 ⑶犯罪现场一般遗留有犯罪痕迹及其物证 ⑷系列盗窃案件作案人的作案手法一般具有习惯性 ⑸有赃物可查 8.简述外盗案件的特点 答:⑴作案人在作案动机、潜入现场的方法的选择上显得不够精明,出入路线明显,并且往往遗留有逗留或徘徊的痕迹; ⑵作案人往往采用翻越院墙、挖洞、揭瓦、撬门、破窗或设法提前潜入的方式进入现场 ⑶盗窃目标不准确、不集中、行动显得盲目、紊乱、急促,破坏、翻动行为多,被盗赃款赃物的数量、价值与作案人所付出的力量、花费的时间往往不符 ⑷现场遗留的犯罪痕迹及其他物证经过鉴定、查证,不属于内部人员所有 ⑸现场上所获得的犯罪证据与外地公安机关发布的案情通报中所谈犯罪证据相同 ⑹被盗财物在外地被发现,并且排除内部人异地销赃的可能。 9.简述盗窃案件现场勘查中应查明的主要问题。 答:⑴作案人采用什么方法,何时从什么部位进入和逃离现场的 ⑵作案人进入现场后,进行了那些活动,其过程和特点如何 ⑶作案人破坏了那些部位,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破坏的,其手法是否熟练是否反映出某种职业特点 ⑷作案人用什么方法和运输工具运输赃物的 ⑸在作案人出入现场的通道、停留过的地方、被他触摸的物品上以及被他破坏的客体上,有

10月自学考试刑事侦查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学考试刑事侦查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3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中,对具有代表性的刑事侦查中人、事、物进行的调查称之为() A .典型刑事调查法 B .综合调查法 C.总结调查法 D .抽样刑事调查法 2.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准确执法的基础是() A .侦技结合的原则 B .因案施策的原则 C.专群结合的原则 D .实事求是的原则 3.构成犯罪的最基本因素是() A .犯罪行为人 B .犯罪工具 C.犯罪地点 D .犯罪时间 4.按照现场在犯罪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将现场分为() A .真实现场与伪造现场 B .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 C.室外现场与室内现场 D .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 5.现场勘查的前提和基础是() A .现场记录 B .现场保护 C.现场搜索 D .现场分析 6.下列属于刑事案件侦查中最基本、最常见措施的是() A .并案侦查 B .控制销赃 C.调查访问 D .侦查实验 7.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的期限为() A . 3 个月 B . 6 个月 C. 9 个月 D . 12 个月 8.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 .知情条件 B .赃物条件 C.时空条件 D .结伙条件 9.刑事案件侦查阶段的最后一道工序是() A .刑事案件破案 B .刑事讯问结束 C.证据审查完毕 D .侦查终结 10.抢劫犯罪的犯罪人在犯罪手法上多有() A .普遍性特点 B .多变性特点 C.秘密性特点 D .习惯性特点 1

犯罪现场勘查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现场:现场显然是一个时空概念,“现”具有时间的含义,“场”具有空间的含义。从 语义上理解,现场是指存在于当前时段的特定空间。一般而言,现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地方或者某种现象或事件发生的地方。 2.犯罪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其他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 的一切场所。现代社会,犯罪现场包括实体场所和虚拟场所。虚拟场所是获取电子数据和计算机网络承载信息的主要来源。 3.原始现场:是指自形成之后到勘查伊始,没有受到人为的或自然力的破坏的犯罪现场。 4.变动现场: 是指发案之后的原始状态在人为因素或自然力的作用下于勘查开始之前受 到了破坏的犯罪现场。 5.主体现场: 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处所。具体说,就是犯罪行为人对犯罪 对象直接实施侵犯(害)行为的场所。主体现场是每一起犯罪案件所必备的。一般情况下,一起案件只有一个主体现场,有时也会出现一起案件有多个主体现场的情况。 6.关联现场:是指与实施主要犯罪行为有关的处所。主要是指犯罪预谋活动和处理赃物、 罪证等活动所涉及的处所。 7.真实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及实施犯罪行为之后,未蓄意加以 伪装的犯罪现场。 8.伪装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为了掩盖犯罪真相,转移侦查视线,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及 实施犯罪行为之后蓄意进行了歪曲真相的布置的犯罪现场。 9.伪造现场:是指行为人出于各种不良动机,按照虚构的犯罪事实情节所布置的虚假现 场。 10.预备现场: 是指犯罪行为人在犯罪预备阶段实施预备犯罪行为所形成的犯罪现场。如 装配、制作犯罪工具的场所,作案前的隐蔽场所等。 11.实施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直接实施侵犯(害)行为的场所。如杀人地点、 强奸地点 12.掩盖现场: 是指犯罪行为人为了掩盖罪责、逃避打击而隐藏或销毁赃物、罪证的场所。 13.有组织型现场:是指预谋性犯罪行为所形成的、状态比较有秩序的犯罪现场。 14.临时起意型现场:是指非预谋性犯罪行为所形成的、状态缺乏秩序性的犯罪现场。 15.动态现场: 是指发案前之状态由于犯罪行为的实施而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犯罪现场。 16.静态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仅导致犯罪对象自身的变化,未导致犯罪对象以外的案前现场 现象发生明显变化或较大变化的犯罪现场。这类现场通常与有组织型现场相关联。17.犯罪现场勘查: 是对犯罪现场勘验、检查的简称,是指在刑事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为 了查明犯罪事实,获取侦查线索,收集犯罪证据,而依法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痕迹、物品、人身、尸体所进行的勘验、检查,对事主、被害人及其他知情人员所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现场勘查是一项法定的侦查措施。 18.犯罪现场保护: 是指刑事案件发生后,为了使犯罪现场内的痕迹、物证免受破坏,由民 警等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的封锁、警戒和对痕迹、物证实施的一系列保全、维护措施。 19.现场访问: 是指侦查人员为查明案情,发现、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在现场勘查过 程中依法对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人进行的调查询问工作。 20.现场勘验:又称实地勘验,是指侦查人员为了发现、搜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查明案 情,揭露证实犯罪人,借助感觉器官和科学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和存在于这些场所中的痕迹、物品、尸体以及某些与犯罪相关连的人的人身等客体所进行的勘验、检查活动。它同现场访问一起,是现场勘查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犯罪现场勘查简答题

简答题 1.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可据以收集电子物证的场所包括哪些? ①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的相关活动可能被监控装置所摄取的场所; ②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所涉足的使用或者可能使用了通信工具的相关场所; ③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使用或可能使用了计算机系统的场所。 2.犯罪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其他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其中“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通常是指哪些? ①某些犯罪危害后果的呈现场所 ②犯罪行为人来去犯罪现场的道路 ③犯罪前的预伏场所和犯罪后抛弃、毁坏、隐藏赃证的场所 ④同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或危害后果的呈现场所无明显空间关联性的其他一些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 3.简述犯罪现场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其分类标准。7-10 ㈠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依据犯罪现场形成之后是否受到破坏而划分的。 ㈡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依据犯罪现场在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而划分的。 ㈢真实现场、伪装现场、伪造现场:依据犯罪现场的真伪情况的不同而划分的。 ㈣预备现场、实施现场、掩盖现场:根据犯罪现场在犯罪发展过程中形成阶段的不同及其在犯罪功能上的差异而划分的。 ㈤第一现场、第二现场:运用于对杀人案件现场性状的判断和认定。 ㈥有组织型现场与临时起意型现场:依据犯罪行为形成是否预谋。 ㈦动态现场和静态现场:依据不同的现场状态。 ㈧其他分类方法:犯罪性质-杀人现场、爆炸现场······;犯罪现场所处的位置环境不同-室内现场、露天现场;犯罪现场的空间大小-宏观现场、微观现场。 4.请区分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 这是依据犯罪现场形成之后是否受到破坏而划分的。 ①原始现场,是指自形成之后到勘查伊始,没有收到认为的或自然力的破坏的犯罪现场; ②变动现场,是指发案之后原始状态在人为因素或自然力的作用下与勘查开始之前受到了破坏的犯罪现场。 5.请区分真实现场、伪装现场和伪造现场。7-8 这是依据犯罪现场的真伪情况的不同而划分的。 ①真实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及实施犯罪行为之后,未蓄意加以伪装的犯罪现场; ②伪装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为了掩盖犯罪真相,转移侦查视线,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及实施犯罪行为之后蓄意进行了歪曲真相的布置的犯罪现场; ③伪造现场,是指行为人出于某种不良动机,按照虚构的犯罪事实情节所布置的虚假现场。 6.犯罪现场具有哪些特点? ①现场上保留着犯罪证据 ②现场上储存着有关犯罪和犯罪行为人的信息 ③现场状态容易发生变化或遭到破坏 7.导致犯罪现场状态发生变化或遭到破坏的因素包括哪些? ①犯罪案件发生之后,事主、被害人及其亲友的清点、抢救活动对现场状态的破坏; ②爆炸、放火等类案件中有关人员的救护、排险、灭火活动对现场状态的破坏; ③在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现场物品、物质依据自身发展演变规律发生的变化;

刑事科学技术犯罪现场勘查重点复习内容

犯罪现场勘查 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重点: 1、犯罪现场的特点留痕性,反映性,复杂性,易变性 2、犯罪现场的分类原始或变动,主体和关联,现场中心部位与现场外围部位,室内和室外,真实现场与伪装伪造现场,真案现场与假案现场,第一第二第N现场 ···3、现场勘查的任务一,查明案件的性质,二,查明与犯罪有关的情况,三,收集犯罪线索和证据,四,适时采取紧急侦察措施···4、现场勘查的要求及时,全面,细致,客观,合法,安全 第二章重点: ···1、犯罪现场保护的任务1,划定保护范围,封锁现场2了解事件发生,发现的经过,听取群众反映3针对紧急情况,采取紧急措施4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控 2、犯罪现场保护的方法(特殊物证保护方法、尸体保护方法了解就行了) 3、几类现场保护的重点(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第三章重点: 1、现场访问的方法和步骤(出小题) 第四章(灰常重点) 1、实地勘验检查的方法步骤和顺序(整体巡视的步骤:1确定现场的方位,结构,范围2确定现场的中心,出入口和外围3制作初步勘

查记录4确定局部勘验顺序5开辟进入现场的通道、现场的中心的确定:1多能反映实施犯罪过程2遗留的痕迹,物品数量较多,分布较集中3往往有明显的犯罪后果4多有不同程度的翻动,破坏,能反映出作案目标、现场的重点部位的确定:1能够反映案件性质的区域2能够能够反映案件过程,特点的区域3能够反映犯罪行为人的范围,特点的区域、局部勘验顺序的内容、局部勘验的内容:1观察现场各部分有哪些明显可见的痕迹物品及其分布状况,位置,形态和相互关系2注意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整个现场的联系3还原犯罪过程4发现提取潜在的痕迹、个体勘验的内容:1发现,显现,提取潜在的痕迹物证2研究分析痕迹物证的形成过程3现场记录) 2、犯罪痕迹、物品的发现、提取和保全(要熟悉,没有重点,亦可说都是重点)P158---176 第五章重点: 1、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的结构:封面,前言,正文,结尾及其内容(至少熟悉下) 2、现场图的种类方位图,平面图,立体图,立面图,综合图 第六章(灰常重点) 1、现场分析的任务:1分析案件形成情况2确定案件性质3发现和弥补现场访问和现场勘验工作的漏洞和不足4确定侦察方向和范围 2、现场分析的方法:1辩证分析法2逻辑推理法3创新思维法4犯罪心理痕迹剖析法 3、现场分析的步骤:1全面汇集资料2单项分析3综合分析4部署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研究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研究 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的逐渐加强,侦查人员也需要积极使用各种先进的侦查方法,才能更好地揭露犯罪。基于此,本文对现场勘查中心理痕迹的应用展开了分析,从现场询问、实地勘察、现场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标签: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现场勘查 一、现场询问阶段 在现场询问阶段中,进行询问的对象主要包括知情人、事主以及被害人,这些对象都是和案件存在密切联系的人,被害人受到作案人的直接侵害,一般情况下和作案人之间发生过正面接触。因此,对被害人的询问能够从中获取关于作案人的诸多因素,如身高特征、口音特征以及体态特征等。知情人对于案件也有一定了解,通过对知情人的询问能够得知很多作案人相关的信息。犯罪现场中不仅能够了解到作案人的痕迹,必然也存在着知情人、被害人等相关人员的心理痕迹,然而这两种心理痕迹必然存在着诸多关联。侦查人员在现场对多个主体心理痕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从而确定作案人的特征。在心理痕迹分析的时候需要注重了解作案人在犯罪的时候发生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作案人应该是侦查人员的目的,让侦查目标得到尽早锁定。除非遇到一些特殊的案件,需要对其他主体的心理痕迹需要作为辅助展开分析,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对证人等相关人员进行心理状况的分析。 二、实地勘探阶段 (一)分析作案人的心理特征 根据受害人的特征对作案人的心理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因为作案人在实施犯罪前会对被害人进行选择,在作案前会进行作案计划以及踩点等活动。一般情况下,通过了解被害人,分析被害人在社会和人际交往存在的特征,侦查人员能够掌握作案人的犯罪需要,对作案人的特殊心理进行分析,侦查人员也就能够缩小范围和方向。例如:某地连续发生的强奸杀人案件中,被害人群体都是年轻女性,在作案人犯罪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度憎恨。侦查人员经过分析之后,发现被害人之间并不存在内在联系,只有一个共性就是年轻女性,侦查人员据此推论出作案人极有可能是一个对年轻女性抱以仇视的青年男性。随即侦查人员对侦查范围不断缩小,使得案件被迅速侦破。作案人正是出于被前女友抛弃产生了报复仇视心理,产生了犯罪行为。 (二)分析作案人作案经历 通过对心理痕迹的分析,能够得出作案人自身的作案经历,通过分析能够得出作案人是否是初犯。侦查人员通过分析物质痕迹以及破坏程度,能够准确地推断出作案人的经历。对于初犯来讲,作案人虽然经历过谋划,但是受到紧张心态

浅析犯罪心理画像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浅析犯罪心理画像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刘烨 摘要:犯罪心理画像(Criminal Profiling)技术虽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已在国外刑事侦查和司法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对此技术的研究目前还刚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从犯罪心理画像的涵义、理论依据及犯罪心理画像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一些浅显的思考,目的让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犯罪心理画像刑事案件应用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Criminal Profiling)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一门技术,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逐渐成为美、英等发达国家刑事侦查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刑事侦察和司法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许多看过电影《沉默的羔羊》的人,对于片中女主角运用心理分析方法将隐藏的变态杀手从茫茫人海中找出的情节并不陌生。这就是在西方被广泛采用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美、英等西方国家使用这种分析方法已比较普遍,在美国犯罪心理画像的结论已于1989年开始在系列杀人案件审理过程中用为证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于1979年在联邦调查局国家学院先后设立了行为科学组和调查支援科,专门从事犯罪心理画像。我国对此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目前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许多有经验的刑侦人员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其实是自觉或不自觉运用了犯罪心理画像的技术。 一、犯罪心理画像的涵义 “犯罪心理画像在国外有多种称谓,如犯罪画像或心理画像(Criminal or psychology profiling)、犯罪人画像(Offender profiling)、犯罪人格评估(Criminal personality assessment)以及犯罪现场画像(Crime scene profiling)等。”[1]我国关注、研究犯罪心理画像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英文名称及对英文名称所指代的意义的理解,将这项心理技术翻译为犯罪心理画像。他们认为犯罪展现了犯罪人的行为,通过研究犯罪行为可以推测犯罪人的性状。而这一推理过程是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凸现心理分析在这一推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称为犯罪心理画像。那么,什么是犯罪心理画像呢?“犯罪心理画像主要是依据犯罪心理学原理,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犯罪人在犯罪现场所遗留的物质痕迹,即使是被假装、被破坏、用现代刑侦手段毫无认定价值的,甚至是似乎毫不起眼的细节进行心理分析,去寻找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犯罪人的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学历等方面的特征,进而描绘犯罪人的家庭环境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以及人际关系、个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特征的一种刑侦技术手段。”[2]犯罪心理画像,是对犯罪现场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实现认识上由实到虚的转化,使对犯罪现场的认识达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全国2006年10月自考刑事侦查学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6年10月自考刑事侦查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侦查实践最基本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案例分析法 C.科学实验法 D.比较研究法 2.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侦查工作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专项斗争 B.抓住战机 C.依靠群众 D.及时破案 3.做好刑事侦查工作,掌握工作主动权的基础是() A.刑侦基础工作 B.刑事特情 C.调查研究 D.犯罪预防 4.犯罪行为人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处所,称之为() A.主体现场 B.原始现场 C.关联现场 D.真实现场 5.为了保证现场勘查任务的顺利实现,实施现场勘查时必须做到() A.及时、认真、全面、耐心 B.及时、耐心、细致、真实 C.认真、耐心、细致、客观 D.及时、全面、细致、客观 6.在犯罪现场勘验的过程中,进行整体巡视的同时要进行的工作是() A.进行现场方位照相和概览照相 B.邀请见证人 C.部署紧急侦查措施 D.细致研究现场痕迹 7.提取痕迹物证之前,必须做到() A.征得领导同意 B.确定其与案件的关系 C.先照相固定 D.分析其检验、鉴定的价值 8.在犯罪现场照相中,以现场被拍物体为中心,从四个相对方向交叉拍摄的方法称之为 () A.相向拍摄法 B.十字交叉拍摄法 C.直线连续拍摄法 D.回转连续拍摄法 9.在摸底排队过程中,公布案情要做到() A.全面、细致 B.声势浩大 C.有目标、有控制 D.公开与秘密相结合

刑事犯罪现场的犯罪痕迹侦查技巧

刑事犯罪现场的犯罪痕迹侦查技巧 [摘要]犯罪痕迹可以直接有效地还原犯罪现场,指正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并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直接的辅助,因此刑事犯罪现场的犯罪痕迹侦查工作得到了公安机关的广泛重视。在犯罪现场进行犯罪痕迹侦查和检验,不仅需要侦查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侦查技巧。文章就刑事痕迹侦查工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侦查人员的犯罪痕迹侦查技巧进行思考。 [关键词]刑事犯罪;犯罪现场;痕迹侦查 犯罪痕迹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通过犯罪行为遗留在犯罪现场的一切物质和环境的改变。犯罪痕迹具有客观性、与犯罪行为具有关联性等特征,能够直接有效地还原犯罪现场,指正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并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直接的辅助,侦查结果可以直接作为指控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的证据,因此犯罪痕迹侦查成为了刑事侦查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般来说,侦查人员在开展刑事犯罪痕迹侦查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刑事犯罪的案发现场进行。由于近年来刑事犯罪活动形式有着多样化的趋势,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遗留的痕迹数量在不断减少,隐蔽性更强,这就需要侦查人员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侦查技巧。 一、刑事痕迹侦查工作的特点 (一)刑事痕迹侦查工作以获取和收集犯罪痕迹为基础 正如前文所述,侦查人员通过对犯罪现场痕迹的收集和获取,经过分析和归类,直接成为指认犯罪行为的证据。因此侦查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在犯罪现场获取和收集犯罪痕迹。[1]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前期收集整理的实物证据形式汇总、归类和分析,因此说刑事痕迹侦查工作要以获取和收集犯罪痕迹为基础。 (二)刑事痕迹侦查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技术 侦查人员在对犯罪现场的犯罪痕迹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遗传学、法医学等等知识,对现场遗留下的犯罪痕迹进行综合性的汇总和分析. (三)刑事痕迹侦查为犯罪证据的收集打下基础 侦查人员在犯罪现场进行的刑事痕迹侦查工作,对现场犯罪嫌疑人遗留下的实物或痕迹进行分类归纳、采集和整理,这些实物物证或者痕迹大都可以成为直接指认犯罪事实的证据。应当说,刑事犯罪痕迹和证据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犯罪痕迹只有和刑事犯罪行为之间建立了必然的联系,才可以转化为证据,而侦查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证据的收集打下基础。 二、刑p一些犯罪嫌疑人可能会在作案现场留下自身身体遗留物,如毛发、指纹、脚印、唾液、血液等等,还有一些犯罪嫌疑人会遗落烟头、水杯等等,这些带有生理特性的痕迹都可以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通过DNA等现代生物检验技术,这些遗留物能够转化为代表犯罪嫌疑人生理特征的独一无二的信息符号,而这些痕迹和证据也是指认犯罪行为的最有力证据。 (三)收集犯罪现场的印记 犯罪现场门窗遭到破坏或撬压的痕迹、现场搏斗的痕迹、子弹的弹痕、钝器的划痕等等,都属于遗留于犯罪现场的印记,这些印记同样是刑事痕迹侦查的重

论犯罪现场的构成

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 毕业论文 专业:法学年级: 2011级学习形式:函授层次:本科论文题目:论犯罪现场的构成 姓名:王悦 学号: 11252024003 指导教师:马丽丽 完稿时间: 2015年9月27日 毕业时间: 2016 年 1 月 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诚信承诺书 我谨在此承诺: 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由本人独立完成,保证不存在任何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如出现抄袭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承诺人: 年月日

毕业论文评审表

论犯罪现场的构成 摘要 刑事案件的现场侦查工作是围绕犯罪现场展开的,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是现场勘查工作的主要对象。犯罪现场是由时空要素、被侵害对象及周围物质环境变化要 素和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这三大要素构成的。这三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缺一 不可的。 关键词:犯罪现场构成要素时空变化犯罪行为 装 订 线

目 录 一、犯罪现场构成概述 (1) 二、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2) 2.1时空要素 (2) 2.1.1、时间点 (2) 2.1.2、时间段 (3) 2.1.3、时机的选择性 ..................................... 3 2.2被侵害对象及周围环境变化的要素 ...................... 3 2.2.1、犯罪现场环境中客体物的增加和减少 ................. 3 2.2.2、犯罪现场客体物质的位置、组合状态及形状变化 ....... 4 2.2.3、被侵害对象的变化 (4) 2.2.4、犯罪分子自身的变化 (4) 2.3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要素 (5) 2.3.1、犯罪分子犯罪行为的容 (5) 2.3.2、犯罪分子犯罪行为的方式 (5) 2.3.3、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过程 (6) 2.3.4、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的行为结果 (6) 三、犯罪现场构成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7) 结 论 (7) 参考文献 (8) 装 订 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