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Periodic Order Method)

什么是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按期进行订货,以补充库存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

其决策思路是: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检查库存项目的储备量。根据盘点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库存水平的差额确定每次订购批量。这里假设需求为随机变化,因此,每次盘点时的储备量都是不相等的,为达到目标库存水平Q0而需要补充的数量也随着变化。这样,这类系统的决策变量应是:检查时间周期T、目标库存水平Q0。这种库存控制系统的储备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定期订货法的内容]

1、订货周期的确定

订货周期一般根据经验确定,主要考虑制定生产计划的周期时间,常取月或季度作为库存检查周期,但也可以借用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公式确定使库存成本最有利的订货周期。

订货周期=1/订货次数=Q/D

2、目标库存水平的确定

目标库存水平是满足订货期加上提前期的时间内的需求量。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订货周期加提前期内的平均需求量,另一部分是根据服务水平保证供货概率的保险储备量。

Q0=(T+L)r+ZS2

式中:

?T为订货周期;

?L为订货提前期;

?r为平均日需求量;

?Z为服务水平保证的供货概率查正态分布表对应的

t值。

S是订货期加提前期内的需求变动的标准差。若给出需求的日变动标准差S0,则:

S2=

依据目标库存水平可得到每次检查库存后提出的订购批量:

Q=Q0-Qt

式中Qt—一在第t期检查时的实有库存量。

【例】某货品的需求率服从正态分布,其日均需求量为200件,标准差为25件,订购的提前期为5天,要求的服务水平为95%,每次订购成本为450 元,年保管费率为?20%,货品单价为1元,企业全年工作250天,本次盘存量为500件,经济订货周期为24天。计算目标库存水平与本次订购批量。

解:

1) (T+L)期内的平均需求量=(24+5)×200=5800件

2) (T+L)期内的需求变动标准差=135(件)

3)目标库存水平:Q0=5800+1.96×135=6065件

4)订购批量:Q=6065—500=5565件

从上例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服务水平下,固定订货期限系统的保险储备量和订购批量都要比固定订货量系统的保险储备量和订购批量大得多。这是由于在固定订货期系统中需满足订货周期加提前期内需求量和防止在上述期间发生缺货所需的保险储备量。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关键物品、价格高的物品不用固定订货期法,而用固定订货量法的原因。

定量订货法与定期订货法的区别

1、提出订购请求时点的标准不同

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提出订购请求的时点标准是,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订货点时,即提出订购请求;而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提出订购请求的时点标准则是,按预先规定的订货间隔周期,到了该订货的时点即提出请求订购。

2、请求订购的商品批量不同

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每次请购商品的批量相同,都是事先确定的经济批量;而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每到规定的请求订购期,订购的商品批量都不相同,可根据库存的实际情况计算后确定。

3、库存商品管理控制的程度不同

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要求仓库作业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严格的控制精心地管理,经常检查、详细记录、认真盘点;而用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时,对库存商品只要要进行一般的管理,简单的记录,不需要经常检查和盘点。

4、适用的商品范围不同

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适用于品种数量少,平均占用资金大的、需重点管理的A类商品;而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适用于品种数量大、平均占用资金少的、只需—般管理的B类、C 类商品。

关于3和4的争论,解释如下:

因为定量订货方式需要每次订货的时候,检查库存是否减少到了订货点,因此需要经常了解和掌握库存的动态,也就是经常进行检查和盘点,正因如此,定量订货方式的工作量大且花费大量时间,如果对于每种商品都经常进行检查盘点,就会增加库存保管成本,因此这种方式适合于少量的重要商品,即A类商品,而定期订货法则反之。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定期订货法与定量订货法分析

定量订货法与定期订货法的与ABC分类法分析 一、定量订货法 定量订货法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量(订货点)时,按规定数量(一般以经济批量EOQ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 定量订货法在进行采购时,需要企业人员对仓库中的物资随时进行库存量的盘点和检查,一旦发现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订货点水平时,就必须向供应商发出订单,以进行采购。 二、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按期进行订货,以补充库存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检查库存项目的储备量。根据盘点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库存水平的差额确定每次订购批量。 采用这种方法不需要企业时刻监控库存存量水平,只需要根据企业的经验和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定周期的进行检查库存,再根据盘点的情况并结合实际消耗量的速度情况来计算采购量。 三、定量订货法与定期订货法的区别 (一)提出订购请求时点的标准不同 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提出订购请求的时点标准是,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订货点时,即提出订购请求;而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提出订购请求的时点标准则是,按预先规定的订货间隔周期,到了该订货的时点即提出请求订购。 (二)请求订购的商品批量不同 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每次请购商品的批量相同,都是事先确定的经济批量;而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每到规定的请求订购期,订购的商品批量都不相同,可根据库存的实际情况计算后确定。 (三)库存商品管理控制的程度不同 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要求仓库作业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严格的控制精心地 管理,经常检查、详细盘点、认真盘点;而用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时,对库存商品

只要求进行一般的管理,简单的记录,不需要经常检查和盘点。 (四)适用的商品范围不同 关于定量订货法和定期订货法的适用范围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 1.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适用于品种数量少,平均占用资金大的、需重点管理的 A 类商品; 2.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适用于品种数量大、平均占用资金少的、只需—般管理的商品B类、C类商品。 第二种: 1.定量订货法适用范围: a.单价比较便宜,不便于少量订货的商品。 b.需求预测比较困难的维修材料。 c.品种数量繁多,库房管理事务量大的物品。 d.消费量计算复杂的产品。 e.通用性强,需求量比较稳定的产品等。 定期订货法适用范围: a .消费金额高,需要实施严格管理的重点物品。 b .根据市场的状况和经营方针经常调整生产或采购数量的商品。 c.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但变动具有周期性,而且可以正确判断其周期的物品。 d.建筑工程、出口等时间可以确定的物品 e.受交易习惯的影响,需要定期采购的物品。 f.多种商品一起采购可以节省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一、计算题(共5题,100分) 1、已知:某企业根据以下资料制定甲产品耗用材料的标准成本见表10-2。 表10-2 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资料 标准A材料B材料C材料预计发票单价(元/千克)155023 装卸检验等成本(元/千克)120.5 小计165223.5材料设计用量(千克/件)301540 允许损耗量(千克/件)0.510 小计30.51640 2004年3月,该企业实际购入A材料2600千克,其中生产甲产品领用2500千克,采购材料时实际支付39000元,本期生产出甲产品80件。 要求: (1)确定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2)计算A材料的总差异和分差异。 正确答案: (1) A材料标准成本=16×30.5=488(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52×16=832(元/件) C材料标准成本=23.5×40=9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88+832+940=2260(元/件) (2) A材料实际分配率=39000/2600=15(元/千克) A材料成本差异=15×2500-80×488=-1540(元) A材料价格差异=(15-16)×2500=-2500(元) A材料用量差异=(2500-80×30.5)×16=960(元) 2、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的相关资料如下:单件产品耗用A材料10千克,每千克的标准单价为3元;耗用B材料8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5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

时为3小时,标准工资率为12元/小时;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为8元/小时;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为12元/小时。 假定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直接人工总差异为+3220元,属于超支差。 要求: (1)计算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 (2)计算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 (3)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正确答案: (1)A材料标准成本=10×3=30(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8×5=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30+40=70(元/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2×3=36(元/件)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8×3=24(元/件)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36(元/件) 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70+36+24+36=166(元/件)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300×36=46800(元) 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46800+3220=50020(元) (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100-1300×3)×12=2400(元) 实际分配率=50020/4100=12.2(元/小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2-12)×4100=820(元) 3、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24元/件(8元/小时×3小时/件)。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总差异为-40元,属于节约差。 要求: (1)计算实际发生的变动性制造费用。 (2)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3)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 正确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总成本=1300×24=31200(元)

第13章 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 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C 分配标准单一 D作业的改进 三、判断题 1.在实际中作业中心必须和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相一致。 2.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二阶段分配过程。分别是资源向作业分配和作业向成本对象分配。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项目成本测算中运用 摘要:探讨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医疗项目进和精细成本核算方式。文章介绍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及运用。通过实例的方式说明了,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测算中的运用,建立资源库,确定作业中心,明确作业动因,分摊作业成本,测算出医疗项目成本,分析了降低成本的方向。 关键词:医疗项目成本;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手术室;剖宫产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成本核算重要性日益凸现,掌握自身经营状况,降低成本费用,寻求新的增长点,需要精细化准确的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能更精准的核算医院诊疗项目,对医院诊疗项目的定价提出有力证据,同时对医院运营管理提供详实的信息。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主要通过“作业”的形式,对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归集,并详细的确认和计算相应的资源动因,而后将其资源费用在作业中归集、体现,并确认和计量作为动因。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在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上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上没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费用的核算

上,其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分配原理: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 耗作业;2.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成本测算中的具体运用 医疗项目的成本一直是医院成本核算中的难题,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对医疗项目成本的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以剖宫产手术成本项目的核算为例。 (一)建立资源成本库 据《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医院医疗支出项目有十多项,通过对财务人员、手术室人员、物资管理部门的走访、调查,本着合理性、重要性、差异性原则,通过对成本项目内容的分析、合并,最终对设立出人员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日常业务费、维修费、其它费用共六大资源成本。 (二)确定作业,建立手术室作业中心并确定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核算要深入到手术室工作中去,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手术室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还要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走访,特别是在和工作人员走访中,要重点了解几个问题:工作内容、消耗材料、耗费时间、工作人数等。通过以上方法,确定某医院手术室的作业流程,分为接送作业、台上作业、准备作业、管理作业。接送作业和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总手术台次,管理作业的分配是通过手术室人数进行分配。 (三)分配资源消耗,形成作业中心成本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 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定量订货法 资料

第三节定量订货法 一定量订货法的基本原理 定量订货法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量(订货点)时,按规定(一般以经济批量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如图6-4所示, 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R时,即按预先确定的订购量Q发出订货单,经过交纳周期(订货至到货间隔时间)LT,库存量继续下降,到达安全库存量S时,收到订货Q,库存水平上升。 该方法主要靠控制订货点R和订货批量Q两个参数来控制订货,达到既最好地满足库存需求,又能使总费用最低的目的。在需要为固定、均匀和订货交纳周期不变的条件下,订货点R由下式确定: R=LT×D/365+S 式中,D是每年的需要量。 订货量的确定依据条件不同,可以有多种确定的方法。 二确定订货量的方法 (一)基本经济订货批量(EOQ) 基本经济订货批量是简单、理想状态的一种。通常订货点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需要量和订货交纳周期这两个因素。在需要是固定均匀、订货交纳周期不变的情况下,不需要设安全库存,这时订货点: R=LT×D/365 式中,R是订货点的库存量; LT是交纳周期,即从发出订单至该批货物入库间隔的时间; D是该商品的年需求量。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波动的情况,如需要量发生变化,交纳周期因某种原因而延长等,这时必须要设置安全库存S,这时订货点则应用下式确定: R=LT×D/365+S 式中,S是安全库存量。 订货批量Q依据经济批量(EOQ)的方法来确定,即总库存成本最小时的每次订货

数量。通常,年总库存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年总库存成本=年购置成本+年订货成本+年保管成本+缺货成本 假设不允许缺货的条件下,年总库存成本=年购置成本+年订货成本+年保管成本即??? TC=DP+DC/Q+QH/2 式中,TC是年总库存成本; D是年需求总量; P是单位商品的购置成本; C是每次订货成本,元/次; H是单位商品年保管成本,元/年;(H=PF,F为年仓储保管费用率); Q是批量或订货量。 经济订货批量就是使库存总成本达到最低的订货数量,它是通过平衡订货成本和保管成本两方面得到。其计算公式为: 经济订货批量EOQ== 此时的最低年总库存成本TC=DP+H(EOQ) 年订货次数N=D/EOQ= 平均订货间隔周期T=365/N=365EOQ/D 【例6—2】甲仓库A商品年需求量为30 000个,单位商品的购买价格为20元,每次订货成本为240元,单位商品的年保管费为10元,求:该商品的经济订购批量,最低年总库存成本,每年的订货次数及平均订货间隔周期 解:经济批量EOQ==1 200(个)??? 。 每年总库存成本TC=30 000×20十10×1 200=612 000(元) 每年的订货次数N=30 000/1 200=25(次) 平均订货间隔周期T=365/25=14.6(天) (二)批量折扣购货的订货批量 供应商为了吸引顾客一次购买更多的商品,往往会采用批量折扣购货的方法,即对于一次购买数量达到或超过某一数量标准时给予价格上的优惠。这个事先规定的数量标准,称为折扣点。在批量折扣的条件下,由于折扣之前购买的价格与折扣之后购买的价格不同,因此,需要对原经济批量模型做必要的修正。 在多重折扣点的情况下,如表6—7所示,先依据确定条件下的经济批量模型,计算最佳订货批量(Q*),而后分析并找出多重折扣点条件下的经济批量。其计算步骤如下: (1)用确定型经济批量的方法,计算出最后折扣区间(第n个折扣点)的经济批量Qn*与第n个折扣点的Qn比较,如果Qn*≥Qn,则取最佳订购量Qn*;如果Qn*

作业成本法练习题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 本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作业成本法改变了传统成本计算的观念和基础,将成本计算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转变为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 2.作业是一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作业按受益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业按是否增产品或服务价值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根据成本动因在资源中所处的位置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选择.成本动因,主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判断分析题 1.传统成本计算所采用的是单一数量分配基准,作业成本计算采用多种成本动因作为分配基准。 分析: 2.作业链通常就是价值链。 分析: 3.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种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是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的标准。 分析; 4.产品质量检查属于增值作业。 分析: 5.作业成本计算法是资源—作业—产品,传统成本计算法是资源—成本—产品。 分析: 6.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是指完全成本,包括与生产产品相关的、合理的、有效的费用,并按照作业类别设置成本项目。 分析: 7.作业成本法能完全消除主观分配因素。 分析: 三、单项选择题 1.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是以()为中心。 A产品 B作业 C费用 D资源 2.下列属于增值作业的是() A原材料储存作业 B原材料等待作业 C包装作业 D质量检查作业 3.()是作业成本的核心内容 A作业 B产品 C资源 D成本动因 4.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技术含量较高、生产量较小的产品,其单位成本与使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相比,要() A高B低C两者一样 5.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计算对象为() A资源B作业中心C费用D最终产品 四、多项选择题 1.作业按受益范围通常分为() A单位作业B批制作业C产品作业D过程作业 2.成本动因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A成本计量 B成本动因与所耗资源成本的相关程度C成本库D成本中心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业量决定资源的耗用量B最终产品产产出量决定着作业量

MRP自动重订货点

重订货点法(Reorder Point)是物料需求计算的一种重要方式,与通常意义上的MRP方式不同,重订货点法属于基于消耗计算物料供给的方法。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补货元素的生成与物料需求不直接相关,而是以当前库存作为最重要的参照指标。通过周期性的库存检查,每当库存水平低于预设的采购触发线(即重订货点)之后,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对应的补货元素,将库存水平补充到重订货点水平之上。而在这次补货完成之前,企业仍然可以使用当前剩余库存来满足日常需求。 基于重订货点法产生的补货,无法做到精确对应于需求元素,更无法适应精益生产理论,将库存水平降到最低。但由于这种方法易于实现、易于理解、简单可靠,尤其适用于单位价值较低,且日常消耗频繁而稳定的物料。 然而,虽然这种方法实现起来很简单,不需要计划员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做过多的分析与调整,但仍然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重订货点到底设置在什么水平最合适? 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若想由计划部门提供一个可靠的重订货点水平往往非常困难。重订货点设置得过低,则这种频繁消耗的物料稍微遇到需求波动就会面临断货的风险(尽管价值低,可一旦断货照样会中断整个供应链);而如果重订货点设置得过高,则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大量占用库存资金,导致没有必要的库存被存放在仓库里。 怎么办呢?其实对于每个实施了SAP系统的企业而言,设置重订货点无非就是以下两种方法: 其一:手动重订货点(拍脑袋决定??)。不管计划部门采取什么方法,总之最后敲定一个重订货点出来,直接将其分配给物料主数据。此方法简单易行,大约有100%的企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重订货点的维护。而这种重订货点维护方式不在本的探讨与分析范围内。 其二:自动重订货点。顾名思义,把计算重订货点的工作交给系统来完成。在维护物料主数据时,不维护重订货点,而是由系统自动推算之后,再自动将重订货点分配给相应的物料主数据。此方法看上去也比较“简单易行”,大约有0%的企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重订货点的维护。 本文接下去所要描述的,就是所谓的自动重订货点法。将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测试案例,讲述自动重订货点法的运行步骤、原理、运算逻辑以及后台配置。将会介绍自动重订货点的运算公式,并通过该公式推导重订货点的计算方法,看看SAP系统究竟是怎样计算出重订货点的合理值的。 除此之外,在进行自动重订货点计算的同时,SAP系统还在这里面附加了一个额外的功能,即自动安全库存。在前面的中,已经探讨过安全库存的含义及其用途。在一般情况下,一种物料的安全库存值也是由用户手动维护的,但SAP系统提供了自动计算最佳安全库存值的方法,这一方法及其运算公式将在推导重订货点的同时一并讲解。 在正式开始的案例测试之前,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说明: 1)将要介绍的是自动重订货点以及自动安全库存的应用方法与运算逻辑,包括其公式构成与公式参数。但将不会从纯数学的角度去推导公式的来源与其理论依据。如果需要搞清楚计算公式是怎么来的,还需要查阅相应的学术文献。 2)出于简化测试、突出重点的需要,将采用最基本的趋势模型作为预测模型使用。其中的平滑因子α

定量、定期订货法的比较

定量订货法与定期订货法的比较 赵胜男 6100511056 电子商务111班定量订货法与定期订货法的对比分析: 1、提出订购请求时点的标准不同 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提出订购请求的时点标准是,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订货点时,即提出订购请求;而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提出订购请求的时点标准则是,按预先规定的订货间隔周期,到了该订货的时点即提出请求订购。 2、请求订购的商品批量不同 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每次请购商品的批量相同,都是事先确定的经济批量;而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每到规定的请求订购期,订购的商品批量都不相同,可根据库存的实际情况计算后确定。 3、库存商品管理控制的程度不同 定期订购库存控制法要求仓库作业人员对库存商品进行严格的控制精心地管理,经常检查、详细记录、认真盘点;而用定量订购库存控制法时,对库存商品只要求进行一般的管理,简单的记录,不需要经常检查和盘点。 4、适用的商品范围不同 定量订货法适用范围:a.单品种物资。b.单价比较高的物资。C.关键零部件,需重点管理的A类商品。d.比较紧缺、订货较难、管理手续复杂的物资。 定期订货法适用范围:a.数量多、价值低、利润低,因而不需要实施严格管理的C类(或再加上B类)物资。b.根据市场的状况和经营方针经常调整生产或采购数量的商品。c.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但变动具有周期性,而且可以正确判断其周期的物品。d.受交易习惯的影响,需要定期采购的物品。e.多种商品一起采购可以节省运输费用的。 二者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也因其各自优缺点不同。 定量订货法的优点:1、最佳订货批量等控制参数一经确定,则实际操作就简单多了。 2、当订货量确定之后,商品的验收、入库、保管和出库业务可以利用现有规格化方式进行计算,搬运、包装等方面的作业量可以节约; 3、经济批量的作用被充分发挥,可降低库存成本,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4、能经常掌握库存动态,需要时及时订货,不易出现缺货。 定量订货法的缺点:1、必须不断地核查库存量,占用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2、订货时间不能预先确定,难以编制周密的采购计划,不利于对人员、资金、工作业务实行计划安排; 3、受单一订货的限制,很难实现多品种联合订货,也不能得到合并订货的折扣。 在这一点上,定期订货法占有明显的优势:1、可以多种物资合并订货,降低订货及运输费用;2、无需每日盘点,到期才盘点;3、有了订货周期,方便根据该周期制定计划。 但也有一定的缺点:1、储备定额不一定经济;2、若需求量变动大,例如,某个阶段商品很畅销,卖得快,很快就卖完了,但还没到订货周期,还不该订货,此时就可能出现缺货。 综合二者的优缺点,我认为企业在实际实施订货计划时,应该结合两种订货法,来达到最经济的订货方式。

订货点采购与MRP采购

第一节订货点采购 一、订货点概述 (一)订货点的概念 订货点:仓库必须发出订货的警戒点。 订货点=实际最低库存量=理想最低库存量+安全存量 理想最低库存量=购备时间×每日消耗量 安全存量:即为防备购备时间与物资耗用情况变化时,确保不发生停工呆料现象而做的安全储备。 订货点法是一种传统的库存计划与控制方法,他的基本思想:根据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的需要,根据物料的需求情况来确定订货点和订货批量。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需求常常是不稳定的、不均匀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订货点法便暴露出一些明显的缺陷。 (二)订货点的基本假设 1.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是相互独立的。(独立需求:对某种物料的需求与对其他产品或零部件的需求无关。相关需求:对某些物料的需求取决于对其他物料的需求。) 2.物料的需求是稳定、连续的。 3.订货提前期是已知的、固定的。 (三)订货点法的缺陷 1.盲目性:由于需求的不均匀以及对需求情况不了解,企业不得不保持一个较大数量的安全库存来应付这种需求。这样盲目地维持一定量的库存会造成资金积压和浪费。 2.高库存与低服务水平:传统的订货点方法使得低库存与高服务水平两者不可兼得。服务水平越高则库存越高,还常常造成零件积压与短缺共存的局面。 3.形成“块状”需求:在制造过程中形成的需求一般都是非均匀的:不需要的时候为零,一旦需要就是一批。在产品的需求率为均匀的条件下,由于采用订货点方法,造成对零件和原材料的需求率不均匀,呈“块状”。“块状”需求与“锯齿状”需求相比,平均库存水平几乎提高一倍,因而占用更多的资金。 订货点法之所以有这样的缺陷:是因为其没有真正的按照各种物料的真正需

订货点法--概念的详细解释

订货点法--概念的详细解释

名称 订货点法(Order Point Method) 什么是订货点法? 订货点法又称订购点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订货点法指的是:对于某种物料或产品,由于生产或销售的原因而逐渐减少,当库存量降低到某一预先设定的点时,即开始发出订货单(采购单或加工单) 来补充库存,直至库存量降低到安全库存时,发出的订单所定购的物料(产品)刚好到达仓库,补充前一时期的消耗,此一订货的数值点,即称为订货点。 安全库存法 订货点法也称为安全库存法。从订货单发出到所订货物收到这一段时间称为订货提前期。 订货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

如,某种物料库存量虽然降低到了订货点,但是可能在近一段时间企业没有收到新的订单,所以近期内没有新需求产生,暂时可以不用考虑补货。故此订货点法也会造成一些较多的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 特点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假定订货提前期t、p(即市场供应、装运条件)是不变的(即是个常量),每次订货的批量是相等的,订货时间是随着物资库存量降到订货点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在生产对物资的消耗速度不均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在订货点派人订货来适应物资消费速度的变化,保持物资储备的合理性。 订货点也称警戒点 订货点也称警戒点,是指订货点库存量q p。它是个用指示某种物资已到订货时间的参数。订货点库存量的大小取决于物资的订货提前期tp和日耗量cm。订货提前期的长短取决

于派员前往和办理订货手续的时间、供方备货时间和办理运输计划与托运时间、承运单位装车、运输时间和卸货、转运、验收入库所需时间的总和。订货提前期乘日耗量,就是订货点库存量qp。在生产不均衡的条件下,物资消费速度时快时慢,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的时间也就有早有迟。因此,按照物资实际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的时间派员订购物资,可以防止在等批量订购条件下由于消费速度变化所造成的物资缺货和超储问题。 订货点的确定方法 设物资的订货提前期为tp,平均日耗量为cm,则订货点(即订货点库存量)pq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tp在一般情况下是个常量。tp可用两种方法确定: (1)查定法。即精确地查定订货提前期各个构成环节所需的时间,并加总求和。即:tp=派员外出办理订货手续时间+ 供方备货办理

定量订货法的优缺点

定量订货法的优缺点 ①能经常地掌握库存储备动态,及时地提出订购,不易出现缺货; ②保险储备量较少; ③每次订购量固定,因而能采用经济订购批量模型,便于包装运输和保管作业。 ④问题是必须不断核查仓库的库存量;订购时间不稳定,不利于编制严密的采购计划,难以享受到合并订购的好处。 2、批量折扣购货的订货批量 ?供应商为了吸引顾客一次购买更多的商品,往往会采用批量折扣购货的方法,即对于一次购买数量达到或超过某一数量标准时给予价格上的优惠。这个事先规定的数量标准,称为折扣点。在批量折扣的条件下,由于折扣之前购买的价格与折扣之后购买的价格不同,因此,需要对原经济批量模型做必要的修正。 ?在多重折扣点的情况下,先依据确定条件下的经济批量模型,计算最佳订货批量(Q*),而后分析并找出多重折扣点条件下的经济批量。如下表所示 ?其计算步骤如下: ?1)用确定型经济批量的方法,计算出最后折扣区间(第n个折扣点)的经济批量Qn*与第n 个折扣点的Qn比较,如果Qn*≥Qn,则取最佳订购量Qn*;如果Qn*m。一次连续补充库存直至最高库存量需要的时间为t1;该次停止进货并不断耗用量直至最低库存量的时间为t2。 ?由此可以计算出以下指标:t1=Q/h;在t1时间内的最高库存量为:(h—m) t1; ?在一个库存周期(t1+ t2)内的平均库存量为:(h—m) t1/2; ?仓库的平均保管费用为:[(h—m)/2]·[Q/H]·(PF); ?经济批量Q*= ?在按经济批量Q*进行订货的情况下,每年最小总库存成本TC*为: ?TC*= ?每年订购次数N=D/Q* ?订货间隔周期T=365/N=365XQ*/D 二.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按期进行订货,以补充库存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其决策思路是: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检查库存项目的储备量。根据盘点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库存水平的差额确定每次订购批量。这里假设需求为随机变化,因此,每次盘点时的储备量都是不相等的,为达到目标库存水平Q0而需要补充的数量也随着变化。这样,这类系统的决策变量应是:检查时间周期T、目标库存水平Q0。这种库存控制系统的储备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订货点法--概念的详细解释

名称 订货点法(Order Point Method) 什么是订货点法? 订货点法又称订购点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订货点法指的是:对于某种物料或产品,由于生产或销售的原因而逐渐减少,当库存量降低到某一预先设定的点时,即开始发出订货单(采购单或加工单) 来补充库存,直至库存量降低到安全库存时,发出的订单所定购的物料(产品)刚好到达仓库,补充前一时期的消耗,此一订货的数值点,即称为订货点。 安全库存法 订货点法也称为安全库存法。从订货单发出到所订货物收到这一段时间称为订货提前期。 订货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某种物料库存量虽然降低到了订货点,但是可能在近一段时间企业没有收到新的订单,所以近期内没有新需求产生,暂时可以不用考虑补货。故此订货点法也会造成一些较多的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 特点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假定订货提前期t、p(即市场供应、装运条件)是不变的(即t p是个常量),每次订货的批量是相等的,订货时间是随着物资库存量降到订货点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在生产对物资的消耗速度不均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在订货点派人订货来适应物资消费速度的变化,保持物资储备的合理性。 订货点也称警戒点 订货点也称警戒点,是指订货点库存量qp。它是个用指示某种物资已到订货时间的参数。订货点库存量的大小取决于物资的订货提前期tp和日耗量cm。订货提前期的长短取决于派员前往和办理订货手续的时间、供方备货时间和办理运输计划与托运时间、承运单位装车、运输时间和卸货、转运、验收入库所需时间的总和。订货

提前期乘日耗量,就是订货点库存量qp。在生产不均衡的条件下,物资消费速度时快时慢,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的时间也就有早有迟。因此,按照物资实际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的时间派员订购物资,可以防止在等批量订购条件下由于消费速度变化所造成的物资缺货和超储问题。 订货点的确定方法 设物资的订货提前期为tp,平均日耗量为cm,则订货点(即订货点库存量)pq的计算公式为: qp=tp·cm (1) 式中的tp在一般情况下是个常量。tp可用两种方法确定: (1)查定法。即精确地查定订货提前期各个构成环节所需的时间,并加总求和。即:tp=派员外出办理订货手续时间+ 供方备货办理托运时间+ 运方装运时间+ 转 运检验入库时间 (2)统计法。即使用tp的历史资料,并消除订货提前期中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波动(即剔除历史数据中少数偏离平均值较大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得出tp: tp =1 n ∑n i=1tpi(i=1,2,…,n) (2) “定量不定期”购买条件下订货点的应用 在物资可以随时购买的条件下实行等批量订货,称为“定量不定期”购买方式。 在“定量不定期”的购买条件下,如果企业的物资消费速度(日耗量)变化不大,可以直接用订货点库存量进行订管理。即在qp确定后,采用限额法或分堆法控制购买。 (1)限额法。即将qp作为订货时点的库存限额,标在库存卡片和库存明细帐页上。当库存量下降到qp点时,发出订货信息,派员订货。 (2)分堆法。即将库存实物分为三堆,第一堆堆放保险库存量,第二堆堆放订货提前期库存量,余数为第三堆。在物资出库时,先发第三堆。第三堆发完时,说明已到订货点,要发出订货信息。然后发第二堆,第二堆发完时,订货应该到货。第一堆是保险储备,一般不动用。但因物资本身有保管限期,所以应定时更新。 如果企业由于生产任务调整或由于生产不均衡,造成消费速度(日耗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则要对订货点进行调整。 假设当消费速度处于正常状态时,订货批量为q,供应周期为ts,订货提前时间为tp,订货点为p,订货点库存量为qp,日耗量 m=q/ts=qpt p。当消费速度加快时,订货批量q不变,供应周期缩短为ts,库存量先于正常状况下降到qp线,p点左移到p1点,由p1点到经常储备耗尽的时间为t′p。由于t′p小于tp,故在p1点开始订货,当经常储备耗尽时订货不能到达,这就需要把订货点再向左移到1点,即对

采购批量确定6大方法: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固定数量法等

采购批量确定方法 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确定订货批量,能够降低采购和库存成本。常用的订货量计算方法,包括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固定订货法等。 1 定量订货法 定量订货法,就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点和经济订货批量(EOQ ),随时检查库存,当库存量下降到规定的订货点时就立即提出订货。 1.定量订货运行原理 定量订货法运行原理如图3-12所示。 图3-13 定量订货法原理示意图 2.定量订货法的目的 该方法的目的是使库存管理年总成本最小。 在该模型的简单化形式中,不需要设安全库存,无论时间如何变化,年需求(D )、提前期(L )、价格(C )、每次订货成本(S )、单位物资年保管成本(H )都是常数,订货量(Q )设定为经济订货批量(EOQ ),具体计算方法如图3-14所示。 EOQ R Q L 时间 库存 经过订货周期L ,收到订货EOQ ,库存水平上升 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R 按照预先确定的经济订购量EOQ 发出订货单 订货周期为L ,此期间库存量继续下降

图3-14 定量订货法计算示意图 3.方法的限制条件 采购员在运用定量订货法确定采购数量时,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图3-15 运用经济订货批量法的限制条件 2 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T )按期进行订货,以补充库存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 1.定期订货法运行原理 定期订货法决策思路是每隔一个固定周期检查库存储备量,根据盘点结果与 ◎ 年库存总成本 即: ◎ 经济订货批量(EOQ ) Q 的最小值 可称为经济订货批量(EOQ ),是使订货成本与保管成 本相等的值,运用微积分,可计算得如下值 ◎ 订货点 订货点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年需要量和提前期两个因素,不设安全库存情况下,订货点计算如下 ◎ 商品的采购需要量应当均衡稳定,计划期的采购总量是一定的,并且是已知的 ◎ 货源充足,库存量不允许发生短缺 ◎ 商品单价和运费率固定,不受采购批量大小的影响 ◎ 每次的采购成本和每单位商品的储存成本均为常数 ◎ 仓储和资金条件等不受限制,多用于常年生产、销售均匀的周转性商品 5 4 3 2 1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目录: 1.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 2.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 3.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 4.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 1.按工作内容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构成价值链上的业务内容不同。作业成本法下根据业务内容区分出不同类型的作业,如材料整理准备、机器设备调整准备、机器设备维修保养、产品运送、产品质量检验等。 2.分析成本与作业间的关系以确定各项作业的作业动因 比如,材料整理数量就是材料整理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机器调整工时就是设备调整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生产线上运送产品的数量就是产品运送作业的作业动因。 3.设置成本库并归集资源耗费到作业中心 成本库又称同质成本库,它以作业中心为对象,把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所耗费的资源归集到一起。这一过程包括两个环节: (1)按照资源动因把资源的消耗一项一项地分配到作业。 (2)把具有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合并形成作业中心,再将作业中心中各项作业的资源耗费合并加总在一起。 4.基于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 在归集同质作业成本库后,需要从中选取恰当的作业成本动因,把各作业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除以作业动因的单位数,计算出以作业动因为单位的成本分配率,即作业率。 接着根据成本对象耗用的作业和作业率,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 典型的作业动因包括采购订单份数、“收单份数、检验报吿数或对数、零部件储存数、支付次数、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调整次数和制造周转次数等。 目录1什么是ABC成本法? 2与ABC管理法的区别 3成本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4ABC成本法组成 5ABC分析法的过程 6ABC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7应用案例 8ABC分析法的作用 ABC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什么是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