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学实验在性学习中重要性

生物学实验在性学习中重要性

生物学实验在性学习中重要性
生物学实验在性学习中重要性

浅谈生物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挖掘和开发生物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以在实验教学方面作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生物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生物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动的活动形式。生物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育德等教育功能。

1.生物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性决定了生物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生物学的学科决定了生物学实验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以实验为基础”是生物学的基本特性。即使在由经验生物学向理论生物学发展的今天,生物学实验仍然是生物学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

2.生物学实验本身就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生物的一种科学方法

学生学习生物学中的生物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生物及其生命运动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生物学实验是一致的。当生物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生物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商镇中学孙永红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养成教育,既贯彻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一、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立即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接着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大气压将为你解开这个谜,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拿出来,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生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既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还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 二、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践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他电学实验。此外,小实验、小制作也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自制电磁铁”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作者:————————————————————————————————日期: ?

一、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 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 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 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 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 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 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 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 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 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 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 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 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 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 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 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 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 8、75%的酒精溶液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 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 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 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实验对物理学的重要意义

实验对理论物理学家的重要性 摘要理论物理学家是个特殊群体,表面上他们可以象数学家那样,不必从事实验研究。事实上有些理论物理大师虽然素以不擅长实验而著称,甚至有些人的某些言论更令人费解。但析其言观其行,结果表明:实验对理论物理学家至关重要,理论物理离不开实验。 关键词理论物理;实验;直觉 一.引言 从历史上看,早期的物理学实验与理论是合而为一的,每一个物理学家既从事实验研究,也进行理论探索。如伽利略和牛顿。但随着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物理学家也出现了分工,有的专门从事实验工作,有的专门从事理论研究。到了二十世纪,费米成为仅有的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有非凡才能并获得杰出成就的伟大物理学家。有人断言,能象这样既专于实验又长于理论者,“费米是最后一人”[1]。一个事实是,有些物理学家,如泡利、海森堡、杨振宁等在物理学界素以不擅长实验而著称,但并没妨碍他们对物理学做出巨大贡献成为物理学大师级人物。另外有些物理学家如爱因斯坦有的言论若不细加分析也会使人们对实验的重要作用产生怀疑。 二.爱因斯坦等对实验看法的表述 爱因斯坦曾反复思索数学与实在的关系:“为什么数学比其他一切科学受到特殊的尊重,一个理由是它的命题是绝对可靠的和无可争辩的,…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数学给予精密自然科学以某种程度的可靠性,没有数学,这些科学是达不到这种可靠性的。”[2]于是他产生困惑:“数学既然是一种同经验无关的人类思维的产物,它怎么能够这样美妙地适合实在的客体呢?那么,是不是不要经验而只靠思维,人类的理性就能够推测到实在事物的性质呢?”[2]经过分析他说:“…我们不得不倾向于下面这个更一般的观点,这是彭加勒观点的特征。几何(G)并不断言实在事物的性状,而只有几何加上全部物理定律(P)才能做到这点。用符号来表示,我们可以说:只有(G)+(P)的和才能得到实验的验证。因此,(G)可以任意选取,(P)的某些部分,也可以任意选取;所有这些定律都是约定。”[2]“我认为,从永恒的观点来看彭加勒是正确的。”[2]更一般地,爱因斯坦认为,作为物理学理论根本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都“不是理性所能触动的”,而都是“人类理智的自由发明”,“具有纯粹虚构的特征。”[3]就概念而言,“一切概念,甚至那些最接近经验的概念,从逻辑观点,完全象因果性概念一样,都是一些自由选择的约定,…”[3]进一步“概念体系连同那些构成概念体系结构的句法规则都是人的创造物。”[3]“事实上,我相信,甚至可以断言:在我们的思维和我们的语言表述中所出现的各种概念,从逻辑上来看,都是思维的自由创造,它们不能从感觉经验中归纳地得到。”[3]物理学基础可任意地选取约定,具有虚构的特征以及都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等等提法显然与以物理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追求自然界具有“真”的特征的客观规律的宗旨至少表面上有一定偏差。难道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真的就是在这些观点的指导下做出的吗?

光合作用对生物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对生物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及某些细菌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无机物,合成复杂有机物并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 1光合作用的定义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如带紫膜的嗜盐古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 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及细菌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10%~2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2光合作用的意义有哪些 (1)能量转换 植物在同化无机碳化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每年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阳能约为3x10^2J,约为人能所需能量的10倍。有机物中所存储的化学能,除了供植物本身和全部异养生物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供人类营养和活动的能量

来源。 (2)无机物变成有机物的重要途径 植物每年可吸收co2约7x10^11t合成约5x10^11t的有机物。人类所需的粮食、油料、纤维、木材、糖、水果等,无不来自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人类就没有食物和各种生活用品。换句话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调节大气 大气之所以能经常保持21%的氧含量,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一方面为有氧呼吸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O2的积累,逐渐形成了大气表层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体有害的强烈的紫外辐射。植物的光合作用虽然能清除大气中大量的CO2,但大气中CO2的浓度仍然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及工业化所致。 光合作用光反应意义:①光解水,产生氧气。②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碳反应提供能量。③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为碳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NADPH同样可以为碳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NADPH同样可以为碳反应提供能量。 (4)光合作用的意义: 1.一切生物体和人类物质的来源(所需有机物最终由绿色植物提供) 2.一切生物体和人类能量的来源(地球上大多数能量都来自太阳能) 3.一切生物体和人类氧气的来源(使大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含

物理实验的作用

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事实证明,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由于我们长期徘徊在“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老路中,把演示实验甚至学生实验课作为讲读课来上,根本谈不上什么探索性、开放性的实验课,从根本上有悖于新课标的要求,导致在物理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产生了“四难”情绪,即难听、难学、难考、难用。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其重要途径就是实验教学,在此我想谈谈实验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一、物理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和兴趣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多种奇异的物理现象,能折射出五彩斑斓的美丽图景,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鸡蛋放入水中要下沉,这是学生们常见的现象,可是当教师把鸡蛋放入装有浓盐水的玻璃水槽中时,鸡蛋竟浮在水面上,这时再往水槽中加一些清水,鸡蛋又会下沉,然后再加些细盐并轻轻搅拌,如果浓度适中的话,鸡蛋竟会停留在盐水中间。当学生们看到这些现象,就渴望知道“为什么”,这样引入就会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感知和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概念和规律难以理解和掌握。对于这些难于理解的概念和规律,教师应一开始就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推断,这样问题会变得简单明了。如学习滑轮一节,对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倍数关系,学生很不好理解,教师可发给每个实验小组一把刻度尺、滑轮、钩码、细绳,让他们实际测量,这样会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认识,加深印象。 三、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我国近些年来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培养学生敢对身边的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会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化的重要手段。例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桌子上不同型号的小灯泡,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1)灯泡为什么能发光?(2)灯泡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3)灯泡有电阻吗?(4)灯泡的灯丝与定值电阻有什么不同?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最终指向课堂所要探究的问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培养学生勇于猜想和假设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物理情境的设计,搭好台阶以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如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用实验创设情境: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墙壁上,然后教师再改变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像清晰地成在墙壁上。有了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的猜想也就不再会漫无边际,在课堂上学生的猜想和他说出的猜想依据会不时给教师带来惊喜。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猜想实验方案的设计就是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和现有的实际条件来制定完成实验目的的具体计划。这个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个大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所以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包括器材的选择、器材的装配、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计划、科学探究方法的选取、实物的简化等。

β-arrestin的生物学作用

β-arrestin的生物学作用1 汪庆童1, 2, 3,魏伟1, 2, 3 1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合肥(230032) 2抗炎免疫药理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2) 3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2) E-mail: hfwqt727@https://www.doczj.com/doc/f68767591.html, 摘要:β-arrestin1和2是一类介导受体脱敏的重要可溶性蛋白质,对绝大部分与受体偶联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在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脱敏、内化、复敏、细胞增殖反应和基因转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β-arrestin介导的复杂信号通路的研究将揭示其调节功能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助于开发新一代影响GPCRs的药物。 关键词:β-arrestin,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受体脱敏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是目前所知的最大的细胞表面受体家族,它们将细胞外的各种信号传递到细胞内[1]。GPCRs被激动剂活化后,其连接的G 蛋白α亚基和β、γ亚基解离,活化的G蛋白亚基调节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和离子通道等,从而放大和传递细胞内信号。β-arrestin是GPCRs信号通路的重要负调节因子,与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s, GRK)联合作用,可以使GPCRs对激动剂的敏感性下降,发生受体的脱敏反应,调节受体内吞、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等[2]。本综述将概述β-arrestin生物学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GPCRs的调节机制。 1. β-arrestins的发现过程 β-arrestins是在提纯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β-adrenergic receptor kinase, βARK)的过程中发现的。随着Benovic等对牛脑中βARK的逐步纯化,其减弱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 β2AR)介导的Gαs活化的能力也逐步降低,当将视黄醛蛋白质重新加入纯化的βARK 中时,βARK对受体的脱敏能力又大大的恢复了。这种视黄醛蛋白质最初被称为S-抗原或48K 蛋白质,后来正式改名为arrestin[3]。随后,两个非可视性β-arrestin亚型被克隆出来,命名为β-arrestin1(arrestin2)和β-arrestin2 (arrestin3),它们之间有78%的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都广泛的分布于各个组织中,对GPCRs的特异性比视紫红质强[4,5]。接着,第四个成员,锥体arrestin 被克隆出来[6]。 2. β-arrestin对GPCRs的调节作用 2.1 β-arrestin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在绝大部分的GPCRs中都发现了受体脱敏的现象。首先被激动剂激活的GPCRs与GRK 结合发生磷酸化,促使β-arrestins从非活化的晶体结构转变为对受体高亲和结构,与磷酸化了的活化GPCRs结合,形成三聚体,阻止受体与G蛋白之间的继续作用。活化的β-arrestins 分子释放出C末端,通过与胞吞蛋白(如:网格蛋白(clathrin)、衔接蛋白2(adapter protein2, AP2)等)结合,导致受体内吞[7]。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β-arrestin 融合蛋白可以形象的描述原本均匀分布在胞浆内β-arrestin被募集到位于细胞膜活化的受体 1本课题得到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57235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No:20060366003),安徽医科大学校科研基金(No:2005KJ01)项目的资助。

2015高级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试题答案

高级动物生化试题 问答题: 1. 简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非编码RNA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1tRNA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 结构特征之一是含有较多的修饰成分,核酸中大部分修饰成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修饰成分在tRNA分子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但其功能不清楚。5’末端具有G(大部分)或C。3’末端都以ACC的顺序终结。有一个富有鸟嘌呤的环。有一个反密码子环,在这一环的顶端有三个暴露的碱基,称为反密码子(anticodon).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链上互补的密码子配对。有一个胸腺嘧啶环。tRNA具有三叶草型二级结构以及“L”型三级结构,tRNA 的不同种类及数量可对蛋白质合成效率进行调节。tRNA负责特异性读取m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并将信息转化成相应氨基酸后连接到多肽链中。 tRNA为每个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提供了结合体,同时还准确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鉴于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关键作用,又把tRNA称作第二遗传密码。tRNA还具有其他一些特异功能,例如,在没有核糖体或其他核酸分子参与下,携带氨基酸转移至专一的受体分子,以合成细胞膜或细胞壁组分;作为反转录酶引物参与DNA合成;作为某些酶的抑制剂等。有的氨酰-tRNA还能调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2rRNA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rRNA) 核糖体RNA是细胞中最为丰富的RNA,在活跃分裂的细菌细胞中占80%以上。

他们是核糖体的组分,并直接参与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是rRNA 提供了一个核糖体内部的“脚手架”,蛋白质可附着在上面。这种解释很直接很形象,但是低估了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主动作用。较后续的研究表明,rRNA并非仅仅起到物理支架作用,多种多样的rRNA可起到识别、选择tRNA以及催化肽键形成等多种主动作用。例如: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而这主要依靠核糖体识别tRNA 并催化肽键形成而实现。可以说核糖体是一个大的核酶( ribozyme)。而核糖体的催化功能主要是由rRNA来完成的,蛋白质并没有直接参与。 3 tmRNA tmRNA主要包括12个螺旋结构和4个“假结”结构,同时还包括一 个可译框架序列的单链RNA结构。tmRNA中H1由5’端和3’端两个末端形成,与tRNA的氨基酸受体臂相似。H1和H2的5’部分之间有一个由10-13nt 形成的环,类似tRNA中的二氢尿嘧啶环,称为“D”环。H3和H4,H6和H7,H8和H9,H10和H11之间分别形成Pk1,pK2,pK3,pK4。H4和H5之间则由一段包含编码标记肽ORF的单链RNA连接。H12由5个碱基对和7nt 形成的环组成,类似tRNA中的TΨC臂和TΨC环,称为“T”环。tmRNA 结构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可分为tRNA类似域(TLD)和mRNA类似域(MLD),TLD主要包括H1,H2,H12,“D”环和“T”环,MDL则包括ORF和H5,这两部分分别具有类似tRNA和mRNA的功能。tmRNA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菌及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中的稳定小分子RNA。它具有mRNA分子和tRNA分子的双重功能,它在一种特殊的翻译模式——反式翻译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等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是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中起“质量控制”的重要分子之一。识别翻译或读码有误的核糖体,也识别那些延迟停转的核糖体,介导这些有问

生物学意义

光合作用: 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 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 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 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 物圈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有丝分裂: 使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 1.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的发生; 2.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随即分配到两个次级卵/精母/极体细胞中去,此时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再次发生;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上述两项均不存在,这两种现象对于生物遗传的意义就在于:它们加大了生物遗传信息突变和重组的概率,加速了生物的进化的概率。 卵细胞不均等分裂: 保证了受精卵能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满足早期胚胎发育的需要。 联会: 与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有关,若联会紊乱则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有利于维持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稳定性。 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存在的意义: 细丝状态的染色质要分开移至细胞两极,不仅染色质容易断裂,会影响稳定性,而且也不容易分开。两根细线交织在一起,分开是很困难的,如果变成短粗状态就方便很多。

间期染色质形态存在的意义: 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DNA 无法解旋,无法进行复制。 纺锤体: 染色体本身不会产生主动性运动,它们的分开需要纺锤丝的牵引。 核膜核仁消失: 核仁成分主要是rRNA,也就是核糖体的转录区。分裂时,转录停止。染色质收 缩形成染色体,因此核仁消失。 核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 向细胞的两级。 如果没有核膜消失,染色体就无法进入到2 个细胞核中,只有核膜消失染色体才 能移向细胞的两级。 在分裂期的过程中核仁已不再起作用,消失有利于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多细胞生物若 仅仅只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的分化,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苏木精-伊红染色原理: 脱氧核糖核酸(DNA)两条链上的磷酸基向外,带负电荷,呈酸性,很容易与带正 电荷的苏木精碱性染料以离子键结合而被染色。苏木精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所以 细胞核被染成蓝色。伊红Y 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酸性染料,在水中离解成带负电荷的 阴离子,与蛋白质的氨基正电荷的阳离子结合使胞浆染色,细胞浆、红细胞、肌肉、结缔组织、嗜伊红颗粒等被染成不同程度的红色或粉红色,与蓝色的细胞核形成鲜 明对比。伊红是细胞质的良好染料。 由于组织或细胞的不同成分对苏木精的亲和力不同及染色性质不一样。经苏木精 染色后,细胞核及钙盐粘液等呈蓝色,可用盐酸酒精分化和弱碱性溶液显蓝,如处 理适宜,可使细胞核着清楚的深蓝色,胞浆等其它成分脱色。再利用胞浆染料伊红 染胞浆,使胞浆的各种不同成分又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粉红色。 故各种组织或细胞成分与病变的一般形态结构特点均可显示出来。

生化实验五大技术

生化实验五大技术 一.分光光度技术 1.定义:根据物质对不同孩长的光线具有选择性吸收,每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异的吸收光语。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定t 、定性分析的技术。 2.基本原理:(图1-1光吸收示意) 透光度T=It/lo 吸光度A=lg(lo/ I1) 朗伯-比尔(lambert-Beeri)定律:A=KLc K 为吸光率,L 为溶液厚度(em), c 为溶液浓度 (mol/L)] 摩尔吸光系数日ε:1摩尔浓度的溶液在厚度为 I.cm 的吸光度。 c=A/ε 3. 定量分析: (1)标准曲线(工作曲线)法 (2) 对比法元-KCLCx (3)计算法: e=A/ε (4)差示分析法(适用于浓度过浓成过稀) (5) 多组分湖合物测定 4.技术分类 分子吸收法&原子吸收法:

可见光(400-760 nm) &紫外光(200~ 40m) &红外光(大于760 nm)分光光度法; 5.应用方向 有机物成分分析&结构分析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体内的微量元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电脉技术 1.定义:带电荷的供试品在情性支持介质中,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 极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脉动。使组分分离成族窄的区带,用透宜的检洲方法记录其电泳区带图请或计算其百分含量的方法。 2.基本原理: 球形质点的迁移率与所带电成正比,与其半径及介质粘度成反比。v=Q/6xrη 3.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大,带电质点的迁移率加速 溶液的PH值: 溶液的pH离pl越远,质点所带净电荷越多,电泳迁移幸越大 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泳液中的高子浓度增加时会引起质点迁移率的降低 电渗:在电场作用下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 4:技术分类: 自由电泳(无支持体) 区带电泳(有支持体):法纸电泳(常压及高压),博层电泳(薄膜及薄板).凝波电泳(琼脂,琼脂糖、淀粉胶、柔丙烁配胶凝胶)等 5. 电泳分析常用方法及其特点: 小分子物质滤纸、纤维素、硅胶薄膜电泳复杂大分子物质凝胶电泳 ⑴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①这种薄顺对蛋白质样品吸阴性小,消除纸电沫中出现的“拖尾”现象 ②分离理应快,电泳时间短 ③样品用最少: ④经过冰最酸乙醉溶液或其它看明液处理后可使膜透明化有利丁对电泳图潜的光吸收措测店和爱的长期保 ------别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胰岛素、游菌酶、胎儿甲种球

思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引言: 物理学从本质上看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离开了物理实验,就无法了解物理学。正因为如此,在物理学的研究和教学中,对于物理实验历来十分重视,无论从实验的设计、仪器的制作和调试,还是到实验过程的控制、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各个环节,都强调一丝不苟。想比之下,对于与此有关联的思想实验却介绍不多。因此,对物理学中的思想试验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横向的比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物理学的研究和教学。 二、思想实验的一般考察 伽利略是位近代物理学的先驱者。他对物理学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其中,他发现的落体定律和惯性定律,为近代物理学提供了两快坚固的基石。伽利略的成功,得益于他率先采用了科学的物理实验,更得益于他独创的物理实验与思想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伽利略的出色工作,表明了他既是一位物理学的大师,也是一位进行思想实验的先驱。 众所周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力和运动等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认识,一直受到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束缚。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有无,是由它是否受力以及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的;地面上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重物下落较快,轻物下落较慢,对此也曾有人反对过他的错误说法,但都因为没有确切的实验和理论的认证,所以没有被人重视。第一个成功的打破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权威的正是伽理略。伽利略巧妙地运用思想实验否定了这一统全欧洲近两千年的错误理论。 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重成正比。伽利略在他的著作《关于两种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中写道:“我十分怀疑亚里士多德曾用实验验证过。当两个石头,一个的重量是另一个的10倍,从同一高度,如100库比特,下落时,其速度的差别会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前者着地时,后者还不超过10库比特。”加利略紧紧抓住这一疑点,设计了思想实验来进行分析和论证。他指出: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成立的话,即重物比轻物体下落得快,那么,当重物体和轻物体绑在一起下落时,由于快的受慢的阻碍而减慢。慢的受快的驱使而加快,其结果绑在一起的物体下落速度一定介于原来两个物体的速度之间,即小于原来重物体下落的速度。但是,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复合体,它比原来的重的物体还要重,按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复合体下落的速度要大于原来重物体下落的速度,这就和上面的结论相矛盾了。由此可知,重物体下落不会比轻物体下落的快,二者下落的速度应该是相等的。正是这一思想实验,坚定了伽利略落体实验的信心和决心。 在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定律之后,伽利略进一步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定量研究。他根据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性观察结果:速度越来越快的基础上,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运动,在1590—1592年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落体实验。但在当时的测试条件下,不可能立即用实验来证实这一假设,伽利略便用思想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他借助于数学,求出了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的距离s与时间t的关系,即:s/t2=常量.这时不包括任何速率,只要直接测定s和t就行了。 但是,物体的自由下落还是太快了,在当时无法精确测定。伽利略想用不太快的运动来测量,即用斜面代替落体实验,经过多次的反复实验测定,得到如下结果: (1)当斜面倾角固定时,球滚过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平方之比为一常数,即:s/t2=c. (2)改变斜面的倾角,s/t2的值随之改变,但小球通过的距离与时间平方成正比关系不变,变化的仅是比例常数。 伽利略用思想实验把这个结果推向极端——当倾角为90o时。即物体作自由落体时,这个论断也成立。他由此得出结论,自由下落运动是匀加速运动。

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 主题一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4.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5.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主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8.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9.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10.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11.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12.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3.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14.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5.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主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18.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19.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20.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1.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 22.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23.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主其要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经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2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25.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生物学图解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学图表在教学中的作用 攀枝花市攀钢一中(617005)周述琦 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的组织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必须遵 循一定的原则:那就是既有利于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虽然 内容不多,但有些知识属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层次,如光合作用、DNA的 结构与复制、动物的新陈代谢等,这些知识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很抽象,学 生不易理解;而有些知识跨度大,如细胞的分裂,分布于一、三、五章,教和 学都比较难,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知识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来组织教学。 生物学图表就是两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下面就生物图解、表解在教学中的作用 进行探讨。 一、生物学图解在教学中的作用。 生物学图解就是运用文字、符号和图形等表示生物学现象、过程、原理、 规律、形态结构、知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等的图示。 生物学图解,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字图解、图形图解及文图图 解;按照所表现的生物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形态结构图解、生态图解、生 理过程图解、基本原理图解、实验过程图解和统计图解等;按照图解自身性质 的不同可以分为实体图解和示意图解。生物学图解在教学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几 方面: (一)直观化 生物学图解最显著的特点是能使复杂的生理过程、细微的亚显微结构和抽象 的知识内容等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且简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 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演示的;但若将其光反应和 暗反应的过程以图解形式展现给学生,便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直观。如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1、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 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2、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粒 片层;条件是光、色素和酶;过 程是 包括物质和能量两方面变化。3、暗 包括物质和能量两方面的变化。包括物质和能量两方面的 3、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物理实验论文15篇

物理实验论文15篇 物理实验论文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物理实验论文物理实验物理论文物理 物理实验论文:中学生物理实验论文 一、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不但要给学生灌输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针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积极探究和思考,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渐使学生能够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第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概念,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促进学生分析、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进行实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突出了物理教学的方针、思想、实践性.从多方面、多角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追求真理的意识.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建议 第一,要明确物理教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感知到物理教学实验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物理教学实验观念,充分认识物理教学实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和以及提升物理教学的教学效率. 第二,完善物理教学器材,建立相对应器材管理制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器材的维护、保养、维修能够保障器材的寿命,同时保障学生的安全性.相关领导人员应该妥善制定出物理器材的保管制度,要选择责任意识强、坚持原则的教师保管实验室,以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 第三,摆脱传统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次数.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某个实验进行具体的演示、阐述、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注意事项,从而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例如,在做“用量筒测5mL水的体积”实验时,很多学生都出现过这样的错误,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拿在手里读数,而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形水面相平,甚至量筒都没放平就读数.这样错误的实验过程,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让整个实验变得没有意义.但是,教师在观察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并没有指出学生的错误.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重复了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首先,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里面放水),使试剂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

生物学概念教学

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 房立明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准确而灵活地掌握基本概念,从而达到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更是中学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 近几年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本人也在不断的探索,结合我们学校的“自学──合作──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学科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经过本人近十年的实践教学研究和近三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采取以下一些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人对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现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谈谈在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生物学的谚语引出概念 生物学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生物的复杂反射。“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果实、种子的形成。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从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引出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相关概念与学生的感性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设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可通过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这一基本概念。例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分别作了三个实验:(1)将植物的叶和较粗的茎分别用塑料袋罩住,置于强光下观察,可见袋内水珠较多;(2)将一盆花的叶用凡士林涂抹在正、背两面后,罩上塑料袋观察,袋内水珠较少;(3)分别选择一个晴天、一个阴雨天在上午同一时间在同一植物上罩上塑料袋,观察、对比袋中的水珠量,可以看到塑料袋内的水珠明显多于阴雨天。在学生观察到这些现象后,我提问:(1)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为什么罩叶的塑料袋水珠多?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从哪个器官散发出来?(3)晴天、雨天植物蒸腾作用的速度是否相同?(4)温度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吗?教师对重点、疑点进行启发点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而掌握重要知识点。 三.抓住关键词对概念的掌握 一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引导学生把概念的几个要素找出来,解剖要素并把各要素关键词串联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简化的概念。如,“仿生”概念中关键词为“结构和功能”、“仪器和设备”;“生态平衡”概念中关键词为“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关键词分别代表的内容、含义及关系。通过找概念的关键词,

铁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

3、铁 3.1 铁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功能 3.1.1 铁与酶:铁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触媒的合成并激活琥珀脱氢酸、黄嘌呤氧化酶等活性。红血球功能是输送氧的,每个红血球含2.8亿个血红蛋白,每个血红蛋白分子又含4个铁原子,这是这些亚铁血红素中的铁原子才是真是携带和输送氧的重要成分。肌红蛋白是肌肉贮存氧的地方,每个肌红蛋白含有一个亚铁血红素,当肌肉运动时,它可以提供或补充血液输氧的不足。细胞色素酶类,是体内体内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所不可缺少的,有了它才能完成电子传递,并在三羧酸循环过程中使脱下氢原子与由血红蛋白从肺运来的氧生成水,以保证代谢,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出能量,供给肌体需要,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氢等有害物质,又可被含铁的触媒和过氧化物所破坏而解毒。 3.1.2 铁参与造血功能:铁影响蛋白质及去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及造血维生素代谢,缺铁时肝脏内合成去氧核糖核酸将收到抑制,肝脏发育减慢,肝细胞及其它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微粒体发生异常,细胞色素C,含量减少,导致蛋白质的合成及能量运用减少,进而发生贫血及身高、体重发育不良。 3.1.3 铁与免疫:由于铁与酶的关系及铁参与造血机能就决定了缺铁可引起机体感染性增加,微生物繁殖受阻,白细胞的杀菌能力降低,淋巴细胞功能受损,因此免疫力降低。 3.1.4 铁与其它元素的关系:铅中毒时,铁利用障碍,同时肠道铁的吸收收到抑制。缺铁性贫血患者细胞内Cu、Zn浓度降低。镉可抑制肠道对铁的吸收,血清铁蛋白降低,诱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机体缺铜时,不仅铁的吸收量减少,而且铁的利用也发生困难。缺铁又影响锌的吸收。 3.2 缺铁引起的疾病: 3.2.1 缺铁性贫血:铁缺乏影响正常铁血红素合成而引起贫血,由于体内总铁量的65%存在于细胞内,因此反复多量失血引起体内总铁量显著下降,钩虫病引起肠道长期少量出血,多年肛痔出血或妇女月经过多等长期损失铁最终可使体内贮铁量枯竭,以致发生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与贫血程度有关,严重者除一般贫血症状外,可发生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四肢水肿。 3.2.2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增速,超过造些补偿能力范围发生的一种贫血,这种病人虽对铁的吸收量增多,但铁的利用率低,贮存的铁反而增多,若此时补铁,易发生继发性血色病,临床表现多为急性中毒、肢体酸痛、头痛、呕吐、寒战、高热、面色苍白、黄疸、肝、脾肿大、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3.2.3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红骨髓显著减少、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一种综合症,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有造血功能障碍、出血和感染三大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