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竹影导学案

3竹影导学案

3竹影导学案
3竹影导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下学期初二语文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3课《竹影》

编制人:陈婷复核人:使用日期:2013.3.11 编号:03

今日名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学习目标】

1.我要掌握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的方法,并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我要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体会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重点难点】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学习导航】

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或文段的内容

答题技巧:

(1)概括文章的内容,我们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组织语言,在概括清楚的基础上,注意表达的简洁,不要概括内容成了原文复述。准确、清楚、简洁、是概括课文内容的三大基本要求。

(2)概括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一般来说,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典例分析

世界轰然崩溃了。我(霍尔娜)手指松开,仿佛进入了失重状态,缓缓的从高低杠上掉了下来。眼前似乎是一片空白,我失掉了时间感。夺冠的狂热,情绪的波动都不复存在,观众的脸变得模糊,我的耳边突然安静下来。

动作结束了,我平静地离开了赛场,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掉泪,我挺直身板,如同奥运金牌挂在胸前般,昂首走向出口。

我从一群目瞪口呆的教练员、运动员、记者身边走过,没有看他们一眼,也没有回答任何问题。我坐上了场外的第一辆班车。我失去了一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回答此题,我们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组织语言。从此题来看,本文人物是“我”,事件是“我”在比赛时从高低杠上摔了下来。然后根据“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进行组合,答案就能很快得出了。

参答案考:“我”(霍尔金娜)在奥运会搞得杠比赛中落杠,我失去了一切。

(充满信心,从概括本文内容开始,尝试概括自己读过的或即将阅读的文段内容)【课前热身】配乐诵读

【自主学习,尝试发现】

(一)助读材料:(了解即可)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

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二)初读课文

1、预习:注意下列重点词语

惬意水门汀参差不齐撇蘸口头禅2、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参看学习导航)

【合作交流,尝试解决】再读文本,突破重点难点:

1、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

2、看到孩子们在水门汀上描竹影的时候,父亲有没有责备孩子们把地板弄脏?父亲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3、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达标检测】

【课外拓展,尝试成功】(作业)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

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写一写。

比如过家家、女生喜欢布娃娃等,再回到丰子恺的漫画,“瞻瞻底车——脚踏车”;“建筑的起源”,在儿童的游戏中蕴含着文化艺术。

【反思感悟】

导学案:虞美人

《虞美人》学案 编写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把握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二、预习指导 1、知人论世 李煜,即李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被称为“千古词帝”。《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2、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囚禁在一座小楼里,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牵机药据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3、文体知识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三、自主学习

《竹影》导学案

竹影 七年级备课人:杨小红审核:七年级语文组时间:2010年7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幽蝉、惬意、包罗、参差不齐”等。 2、通读全文,概括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课时:2课时 导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朗读概括法,品读圈点法 导学过程: 】 课前导学: 1、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工整地抄在下列横线上,每个三次,并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丰子恺的个人资料,探究一下:他是怎样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剪贴一幅“中国写意画——西洋油画在下面”,初步比较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导学要点:通过朗读,积累词语,练习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导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一幅有关竹子的墨画,由对“竹”的关注自然引出课题。

29、《满井游记》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满井游记》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言词句; 2、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二、自主预习 1、了解作者和作品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袁宏道,明代(朝代)著名文学家,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 公安三袁”。本文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砾.(lì)②廿.(niàn)③鹄.(hú)④乍.(zhà)⑤靧.(huì) ⑥髻.鬟.(jìhuán)⑦鬣.(lia)⑧罍.(l?i )⑨蹇.(jiǎn)⑩堕.(huī) 3、解释加点字 ①冻风时作 ..(时常)(起) ②辄.返(就)③偕.数友(偕同) ④至.满井(到)⑤土膏.(肥沃) ⑥为.晴雪所洗(被)⑦于匣.也(镜匣) ⑧始掠.(梳掠)⑨靧.面(洗脸)⑩披.风(开,分散)(11)呷.浪之鳞(吸)(12)浅鬣.(形容不高的麦苗)(13)虽.尚劲(虽然)

(14)浃.(jiā)背(湿透)(15)曝.沙之鸟(晒)(16)始.知(才)(17)适.与余近(正好)(18)而.城居者.(可是)(的人) (19)未之.知(这)(20)以.游堕.事(因为)(坏,耽误) 4、解释下列词语 ①稍和(略微暖和)②土膏(肥沃的土地)③于时(在这时)④波色(水波的颜色)⑤鳞浪(像鱼鳞似的波纹)⑥新开(新打开)⑦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⑧娟然(美好的样子)⑨倩女(美丽的女子)⑩披风(在风中散开)(11)堕事(耽误公事)(12)恶能(怎能) 三、正确掌握下列词语 1、一词多义 ①鳞呷浪之鳞.(代鱼)②之局促一室之.内(的) 鳞.浪层层(像鱼鳞)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取消句子独立性)毛羽鳞.鬣(指鱼类和爬行动物)未知之.者(这) ③于于.时(在)④乍波色乍明(初,始)

《竹影》导学案完美版

18、《竹影》导学案 设计:老骥伏枥 【学习目的】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领会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自主预习案] 1走近作者: 《竹影》一文作者_______ 名 _________ 现代画家、散文家。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闷热()m )漫qi e( )意口头ch cn ( ) 闪烁()水门汀()立轴()蘸了朱砂( 3、解释词语 惬意弥漫 参差不齐包罗 4、轻声朗读课文,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5、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细细品读。 [课内探究案] 1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他们玩的有趣吗?请同学们找出来,动情地读一读,并说出你的体验。 2、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3、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4、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自主探究、合作释疑] 1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 2、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3、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你认为这样的教育方法好吗? [拓展检测案]

1、阅读理解:“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 “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 “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即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依样画葫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最后一句的“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3)、写“竹影”为什么又写“画竹”,是否多余,为什么 4)、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案] 1、丰子恺、原名丰润 2、m m 弥惬禅 shu o t in g zh du zh m [课内探究案] 1、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 2、如:“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了。”这个比喻形象具体的写出 了太阳渐渐退去的景象。 3、好。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这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值得提倡。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非常重要。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含答案

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4) 3 丑小鸭 (7) 4 诗两首 (9) 5 伤仲永 (11) 写作训练:成长的烦恼 (13)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一) (16)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21) 7 最后一课 (23)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6) 9 土地的誓言 (28) 10 木兰诗 (30) 写作训练:黄河,母亲河 (32)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二) (35)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40)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3)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46)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50) 15 孙权劝学 (52) 写作训练:我也追“星” (5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三) (58) 第四单元 16 社戏 (63) 17 安塞腰鼓 (66) 18 竹影 (69) 19 观舞记 (71) 20 口技 (73) 写作训练:戏曲大舞台 (76)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四) (78)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83) 22 荒岛余生 (86) 23 登上地球之巅 (90) 24 真正的英雄 (93) 25 短文两篇 (95) 写作训练:漫话探险 (98)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五) (100) 第六单元 26 猫 (104) 27 斑羚飞渡 (106)

28 华南虎 (109) 29 马 (111) 30 狼 (112) 写作训练:马的世界 (11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六) (117)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 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 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 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 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 二、课堂导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导学案:小说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案53

学案53赏析作品形象内涵 学案目标 1.把握赏析人物形象题和赏析事物形象题的题型特点和做题方法。2.重点掌握散文事物形象在主旨和形式方面的作用。 散文是通过作品中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哲思的。理解了形象的意义,即了解了作 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的意义,才能认识到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情感。所以,赏析作 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都是以欣赏作品的形象为基础。 一、人物形象 散文很少像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一些写人或叙事散文中,一般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作者的意图,体验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赏析人物形象就可以通过一些片断、局部来“窥斑见豹”。 二、事物形象 在散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哲思总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景物形象。高考考散文鉴赏一般会把它们作为考查重点,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物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或物象包含的情感,二是物象在文中尤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对于这类试题,一定要把握住下面两点: ①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红砖的内在品质: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奉献、无悔。这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②仔细品读文本,提示所言之志。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如2009年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文中描写到了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最后写到了在荒漠中劳动的石油工人,那么作者的赞美对象就很清楚了。 如何做赏析物象作用题 散文事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一直是考查的重点,散文物象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为抒情达意、表现主旨服务;二是在艺术构思中起着线索、衬托等作用。高考考查分两方面: 一、主要物象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竹影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8.竹影 丰子恺.() 【学习目标】 1.找出文章中具体地描写,说说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2.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资料链接】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竹: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宋代的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清代的郑板桥有题画诗两首:(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预习导学】 1.在书中标出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并抄写三遍。 撇.()蘸.()幽.暗()惬.意()口头禅.() 参差 ..不齐()()萧.萧()水门汀.()芥.子园()朱砂.()疏.密()2.联系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惬意: 弥漫: 参差: 包罗: 口头禅: 【感知文意】 3.轻声的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⑵课文写“我”和小伙伴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那些描写最为生动?请抄写一处。

⑶读文中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讲解,总结一下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⑷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你怎么理解? 【问题探究】 4.文中的孩子有怎样的天性?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童心长留】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用心体会处处有滋有味,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实生活中的美无处在。 诚如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亲爱的同学们,保持童心吧,留住童心就是留住了快乐! 【寻找美好】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捏泥人、堆雪人、用花和柳条编花环、跳房子等等,留心想想,你在游戏中有美的发现吗?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左右,说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月迹》导学案

课题:月 主备:王姗 班级 课型:阅读 姓名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学号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月亮在中国人民情感生活中的影响。 2、 体会孩子心中的月亮和孩童特点的语言。 3、 把握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教学重 点: 把握寻月的过程,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1、 文中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 理解“月亮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的含义。 【知识链接】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 1952年,陕西丹凤人。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 《姐 妹本纪》《晚唱》《商 《妊娠》《浮躁》《废都》及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 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著有小说集《兵娃》 州散记》等,长篇小说《商 州》 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论集》等,其中《爱的 踪 迹》《腊月,正月》《满月儿》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预习检测】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满盈( ) 屏气儿( 掬着沙( 面面相觑( ) 倏忽( 嫉妒( 在不同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二、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的描写对象, 人世盛衰,或抒发思乡之情,或祝愿天下离人。请写出古诗词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及其出处。 或比拟 【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二、 综观全文,孩子们是如何追寻月的足迹? 根据提示,将文中所描写的几幅画概括出来。 镜中看月 7 ( ) 7 ( ) 7 ( ) 7 ( ) 7 ( ) 三、 文中写孩子们寻月的全过程,也交织着孩子们的感情。请将他们的感情变化梳理出来。 失望7 ( ) 7 ( 四、 你认为文中的孩子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弟弟说的: 月亮是我所要的。 ”和妹妹说月亮是个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七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第四单元 时间:年月日主备人:cys 授课人:课型:复习课 1、通过复习,牢固掌握16-20课的字词及文学常识、课文主旨,并积累优美语句。 2、通过复习重点课文、重点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惮舀撇蘸踱潺倘楫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懈 絮叨怠慢蕴藻屹立吁气家眷亢奋晦暗羁绊蓦然冗杂 烧灼恬静闭塞磅礴辐射惬意咿哑静穆颦蹙粲然嗔视 水门汀参差不齐戛然而止低回婉转叱咤风云浑身解数尽态极妍 惆怅少顷犬吠呓语叱咤曳屋许许声 16、《社戏》选自《》。作者 ,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 17、《安塞腰鼓》选自《》。作者,《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8、《竹影》选自《》。作者,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人。他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堂续笔》漫画有《子恺画全集》。 19、《观舞记》选自《》。作者 20、《口技》节选自《》。作者,字,(朝代)进士,著有《》、《湖舫存稿》、《海渔篇》、《南纪珞》。《虞初新志》是清代编选的笔记小说集 ▲16.《社戏》以“我”到赵庄看戏为线索,先略写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再详写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表现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反映“我”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7.《安塞腰鼓》是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全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展开描写。不仅表现了安塞腰鼓这种民间艺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特点,而且反映了陕北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竹影》导学案

《竹影》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竹影 七年级备课人:杨小红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时间:2010年7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幽蝉、惬意、包罗、参差不齐”等。 2、通读全文,概括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课时:2课时 导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朗读概括法,品读圈点法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工整地抄在下列横线上,每个三次,并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收集丰子恺的个人资料,探究一下:他是怎样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 6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分别剪贴一幅“中国写意画——西洋油画在下面”,初步比较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导学要点:通过朗读,积累词语,练习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导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一幅有关竹子的墨画,由对“竹”的关注自然引出课题。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介绍作者,检查预习(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文第一遍,验证一下:本文是否真的在写“竹影”之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速读课文第二遍:用几个短语概括一下:“我和小伙伴们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讨论:作者为什么偏偏要以“竹影”为题 64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67页)

七下语文学案集 目录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2。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3。丑小鸭学案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案 未选择的路学案 5。伤仲永学案 第二单元 6.黄河颂学案 7。最后一课学案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9。土地的誓言学案 10。木兰诗学案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学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案 15。孙权劝学学案

第四单元16.社戏学案 17。安塞腰鼓学案 18。竹影学案 19。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学案20。口技学案 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学案 22。在沙漠中心学案 23。登上地球之巅学案 24。真正的英雄学案 25。短文两篇学案 第六单元26.珍珠鸟学案 27。斑羚飞渡学案 28。华南虎学案 29。马学案 30。狼学案

第一单元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学习时间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阅读字词过关,第二、三课时阅读探究 勤学过程: 1、字词过关:(《查看三点一测》) 2、说说鲁迅,谈谈背景。 3、鲁迅名言: 4、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 6、这段话的描写角度多变,其中对“泥墙根一带“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听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到觉。 7、写景必须抓住特征,这段文字写静物时主要抓住它们的来写,写动物时主要抓住来写。 8、“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9、“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10、阅读第七段,思考下列问题: 第一、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

《竹影》导学案

《竹影》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本所表现出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一感知一品读一欣赏一延伸”的教学模式,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语言情境,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准备: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2、了解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3、了解课文大意,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4、媒体资源。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动画片情节导入: 师:同学们看过《熊出没》吗? 看过! 师:小松鼠在松林中寻觅松果时,它发现一个不明飞行物,与它一起飞翔,行动一致,它非常害怕。后来,它去找熊二帮忙,最终道破“天机”。那个不明飞行物到底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影子! 师:其实,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们,用一个成语来表达那就是:形影不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2、请学生板书课题——影子。(板书)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激趣。多媒体出示:北宋有个画竹的名家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求画,他画竹的妙诀在于: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经常观察,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刻于心。诗人晁补之称:“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提名学生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我国当代著名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丰子恺(1898—1975年)写的,原名丰润,又名丰仁。 板书作者:丰子恺。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思考:课文以“竹影”为题,主要写了什么? 重点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自由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写了哪些活动?(学生自读,小组合作探究,同桌讨论.)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板书:看天—看影—描影—谈画画 三、抓住重点句,体会童真、童趣。

竹影

《竹影》预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品味生动形象语言。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2 预习提示 一、作家作品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理论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车厢社会》《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画册《人间相》《都会之音》;艺术理论论著《艺术趣味》《艺术丛话》等。 二、注音 蘸(zhàn)惬意(qia)水门汀(tīng)朱砂(shā)肥硕(shuò)口头禅(chán)一缕(lǚ)疏密(shū)丰子恺(kǎi) 三、解词 幽暗:昏暗。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 水门汀:用水泥抹的地;立轴:长条形的字画,高而窄。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从文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3、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 4、文中的孩子有怎样的天性?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5、爸爸的表现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竹影》课堂探究案 三、研读探究: 6、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7、文中写到'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8、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特点? 9、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你怎么理解? 10、在“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的映入我们的眼中”一句中,“闪烁”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词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11、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即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12、谈谈你对'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理解。 主题归纳 这篇文章通过写爸爸和“我们”一起画竹影,并解答“我们”的提问,传授了有关绘画的知识,激发了孩子们的绘画意识。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好奇和爸爸的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 写作特色 1、比喻生动,用词准确。 2、以小见大,哲理深刻。 教后记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竹影阅读答案丰子恺

竹影阅读答案丰子恺 篇一:《竹影》导学案及答案 《竹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学习重难点】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领会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了解作者: 《竹影》一文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现代画家、散文家。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闷热() mí()漫 qia()意口头chán()闪烁()水门汀()立轴()蘸了朱砂()3、解释词语 惬意弥漫参差不齐包罗 4、朗读课文,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1、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他们玩的有趣吗?请同学们找出来,动情地读一读,并说出你的体验。 2、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3、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4、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展示提高】 1、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 2、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3、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你认为这样的教育方法好吗? 【巩固拓展】阅读理解: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

七年级课文《竹影》导学案

七年级课文《竹影》导学案《竹影》导学案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熟悉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3、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括号前面的字注音 藤( ) 椅乘( ) 凉惬( ) 意水门汀( ) 蘸( ) 口头禅( ) 撇( ) 参( ) 差( ) 弥( ) 漫幽( ) 暗疏( ) 密挽( ) 救2、我所了解的作者( 丰子恺简介) :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到底 是写什么的,是写景的吗?是写人的吗?还是写事的?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问题: 时间: 地点: 人物:

人物活动: 中国画特点: 西洋画特点: 三、品读课文 (一人一个苹果相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而一人一种思想相交换,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现在请将你读到的、感悟到的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读课文一至三段,回答以下问题: 1、体味下列划线词语的妙处: (提示:指明划线词语的作用) ①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②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2、仔细品读,说说你对下列比喻句的理解: (提示:先说明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然后再说明其作用,在自己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借鉴一下。) ①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②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 阶) 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③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竹影》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竹影》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隔蒲中学余国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 “知识目标”: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② “能力目标”:领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着的艺术和美,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 ③ “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2、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的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3、联想法:由儿童游戏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中国画,让学 生在品读中领悟到游戏中蕴含的艺术美。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作者的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入手,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由漫画引入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可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 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资料搜集的能力.) 〈三〉正音正字: 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好准备。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五〉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 己的体验”.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最能表现童真、童趣的语

《竹影》导学案-新人教版

18 竹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3、简单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预习自测】 一、知识链接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二、字词积累 1、给划线字注音 参差___、___收藏___惬意___口头禅___ 徘徊___、___弥漫___姿态___水门汀___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梢()___禅()___瓣()___燥()___ 稍()___惮()___辨()___躁()___ 俏()___殚()___辩()___噪()___ 消()___掸()___辫()___操()___ 3、解释词语 惬意: 徘徊: 口头禅: 三、说说你对下列比喻句的理解 (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2)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合作探究】 1、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的?他们玩的有趣吗?请同学们找出来,动情地读一读,并说出你的体验。 2、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解难答疑】 1、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2、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3、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反馈拓展】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反思】

18竹影导学案

张庄中学“自主—互助,当堂巩固”七年级语文课案 课题:18竹影 课型:新课执笔:贾森集备:2012年3月日教学:_______日星期______ _____ 班第____ 小组学生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活动中的艺术的美。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品味生动形象语言;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自主学习指导:(PPT展示竹子的图片) 一、积累运用 1、注音 惬()意水门汀()参差()不齐立轴() 撇()蘸()口头禅()丰了恺() 2、释义 坐不牢(zuobulao):坐不住。 幽暗(youan):昏暗不明。 惬意(qieyi):舒服。 疏密(shumi):不匀的排列。 包罗(baoluo):包含;包括;包容;容纳。 口头禅(koutouchan):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参差不齐(cencibuqi):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3. 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拓展与探究: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的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3、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欣赏之后,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来揭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4、比较一下丰子恺的《竹影》与七年级上册沈复的《童趣》的异同。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相同点:1、都表现了童真、童趣。2、都富有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不同点:1、《童》是文言,选取几件事;《竹》是现代文,一件事。 2、《童》注重想象、联想;《竹》注重审美。 课堂小结: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