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试验设计原理及全因子设计

1+试验设计原理及全因子设计

1+试验设计原理及全因子设计
1+试验设计原理及全因子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论文Word版

燕山大学 正交试验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正交试验设计在牌照识别中的应用 学院(系):理学院 年级专业: 11经济统计 学号: 110108020005 学生姓名:吕凯旋 指导教师:孟宪云 教师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2014年11月4日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理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燕山大学 说明:此表一式四份,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系部各一份。 2014年11月1日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

摘要 摘要:车辆牌照识别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采集交通数据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应用于车辆牌照识别技术影响因素分析。在归纳了影响牌照识别准确度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上海市虹桥路测试数据为实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光线为车辆牌照识别技术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进而给出了提高车辆牌照识别正确度的建议。 关键词牌照识别;正交试验设计;影响因素;智能交通系统

Abstract Abstract:The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LPR)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of traffic data collecting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This paper presents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OED) method to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impacting LPR.Then,main factors’influence on the LPR are sorted.Based on the real sample of Hongqiao Road in Shanghai,the OED method is found feasible.Also,it concludes that light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LPR.And correspondent conclusion and advices of LPR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influencing factors;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

因子方差分析的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 一、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正交表 (一)试验设计 产品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设计所决定的,因此在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就要十分重视。当然设计的好产品要成为真正高质量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还得有好的工艺参数,为此经常需要进行试验,从影响产品两的一些因素中去寻找好的原料搭配,好的工艺参数搭配等,这便是多因素(因子)的试验设计问题。 多因素试验遇到的最大困难时试验次数太多,让人无法忍受。如果有10个因子对产品质量有影响,每个因子取两个不同水平进行比较,那么就有210=1024个不同的试验条件需要比较,假定每个因子取三个不同水平比较的话,那么就有310=59049个不同的试验条件,要全部做试验在实际中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我们只能从中选择一部分进行试验。选择哪些条件进行试验十分重要,这便是试验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可以通过少量试验获得较多的信息,达到试验的目的。试验设计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介绍的正交实验设计便是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利用“正交表”选择试验条件,并利用正交表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最好的或最满意的试验条件。 (二)正交表 表2.3-1是一张典型的正交表L9(34),这里“L”是正交表的代号,“9”表示表的行数,在试验中表示用这张表安排试验的话,要做9个不同条件的试验,“4”表示表的列数,在试验中表示用这张表安排试验的话,最多可以安排4个因子,“3”表示表的主题只有3个不同的数字:1,2,3,在试验中它代表因子水平的编号,即用这张表安排试验时每个因子应取3个不同水平。 表2.3-1 L9(34)

正交表具有正交性,这是指它有如下两个特点: (1)每列中每个数字重复次数相同。在表L9(34)中,每列有3个不同数字:1,2,3,每一个出现3次; (2)将任意两列的同行数字堪称一个数对,那么一切可能数对重复次数相同。在表L9(34)中,任意两列有9中可能的数对:(1,1),(1,2),(1,3),(2,1),(2,2),(2,3),(3,1),(3,2),(3,3),每一对出现一次。 如果将试验条件堪称试验空间(一起可能试验条件组成的集合)中的一点,那么正交表的这两个特点使所选择的试验点在试验空间中的分布是均匀分散的,并将看到试验结果具有综合可比性,以为以后的统计分析带来了便利。 常用的正交表有两大类。若计一般的正交表为L n(q p),则: 一类正交表的行数n,列数p,水平数q间有如下关系: n=q k,k=2,3,4,…,p=(n-1)/(q-1)(2.3-1)如二水平正交表L4(23),L8(27),L16(215),L32(231)等,三水平正交表L9(34),L27(313)等,四水平正交表L16(45)等,五水平正交表L25(56)等,这一类正交表不仅可考察各因子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有的还可考察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另一类正交表的行数,列数,水平数之间不满足(2.3-1)中的两个关系,往往只能考察各因子的影响,不能用这些正交表来考察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如二水平正交表L12(211),L20(219)等,三水平正交表L18(37),L36(313)等,混合水平正交表L18(2×37),L36(23×313)等。 附录2给出了常用的正交表。 二、无交互作用的政教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叙述利用正交表安排试验与进行数据分析的步骤。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确定并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教学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之后加以实施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学—教的具体境脉中、在互动中发展演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方法论学科,是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a)系统科学理论 b)学习理论 c)教学理论 d)教育传播理论 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1、分析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 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一)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 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二)教学资源的设计 1、电视教材 2、多媒体(网络)课件 3、专题学习网站 4、网络课程 5、专业资源库 二、学习者特征与教学目标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涵是什么?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 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 一、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二、起点能力分析 三、学习风格分析 四、学习动机分析 五、学习自我效能感分析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 2、动作技能领域 3、情感领域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三)国内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 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 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要求有明确的学习者,他们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 B即Behavior,意为“行为”,要求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 C即Conditions,意为“条件”,要求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 D即Degree,意为“程度”,要求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 三、学习环境设计 1、学习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场所说 /工具说 /条件说 广义的学习环境,是指一切影响学习的环境条件和各种因素。 狭义的学习环境,是指在正规课程中影响课堂学习的各种情况和条件。(专指课堂学习环境) 全面认识学习环境概念,需要结合学习环境的空间和时间两个存在形式来考察,学习环境既是一种静态的系统结构,也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3、试述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 ——真实情境 ——问题情境 ——模拟真实情境 四、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科技论文: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文字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科技管理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每开展一个新的研究项目或建设项目,投资者都要对投资效果进行预测,要多方周密地调查研究,寻找能够获得最佳投资效果的可行方案,以便为最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种调查研究叫可行性研究。 科技合同:科技合同(协议)是在科研、试制、成果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服务等科技活动中,采用经济合同这一法律形式签订的契约,合同各方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才能签订科技合同。 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试验指标:在试验设计中,根据试验的目的而选定的用来衡量或考核试验效果的质量特性试验因素:凡对试验指标可能产生影响的原因或要素 正交试验设计:正交实验设计也称正交设计,是用来科学地设计多因素试验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可把科技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 2.科技应用文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科技合同、和科技论文。 3.根据科技论文写作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为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后者又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4.试验设计的三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 5.试验误差可分为三类,即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疏忽误差。 6.统计推断包括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 7.显著性检验方法,常用的有t检验、F检验、x2检验、μ检验等。 三、简答。 1.简述科技论文作用。 答:1.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和评审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据。 2.科技论文是政府或企业进行重大技术决策的依据。 3.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考核科技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科技人员申报、晋升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4.4.科技论文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标志着某个部门、单位、企业的研究水平越高,也是其科技工作成效和科学研究实力的具体体现。 2.试比较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在写作格式和风格方面的异同。 答:①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结构程序,一般包括8个部分前置部分(题名、论文作者、关键词、摘要)主题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②风格客观朴素在学术论文里,不需要用一些华丽的或是带情感的词句;单独性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复习提纲 (20XX年6月) |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 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1、分析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 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 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1、多媒体(网络)课件 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2、专题学习网站 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3、网络课程 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4、专业资源库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目标的定义是什么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 (1)分析教学内容 (2)分解目标层次 (3)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 (一)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 对象(audition)、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s)、标准(degree) Ex:(“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 (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法(三)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法 4、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哪几类 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 5、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内容分析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 教学内容分析的关键: "

试验设计作业论文1

应用数学0801 080705015 赵宏晨 双因素优选法的实际试验中的应用举例 第一部分:问题提出。 某产品的质量受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两个因素的影响,已知温度范围为:20~100摄氏度,时间范围为:30~160分钟,试选用一种双因素优选法进行优选,并简单说明可能的优选过程。假设产品质量是时间和温度的单峰函数。 第二部分:问题分析。 产品质量受反应温度与时间的影响。决定使用旋升法来求得产品质量最优时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在固定一个因素时采用0.618单因素法搜索最优。 第三部分:问题解决。 1. 时间的优选。 20100x ≤≤℃℃,30min 160min y ≤≤,固定温度1x =60℃。用单因素优选时间,决定采用0.618法,即选取1300.618(16030)110.34min y =+?-=,即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在(60℃,110.34min ),得到产品质量1111(,)z f x y =,再在1y 的对称点2y ,即2300.382(16030)79.66min y =+?-=,则1212(,)z f x y =。 比较11z 与12z 的质量,如果1112z z >,则去掉反应时间30~79.66min ,只考虑79.66~160min 的那一段区间。如图: 若1211z z >,则去掉110.34~160min ,只考虑30~110.34min 那一段区间。如此循

环试验,直到找到一个时间y,假设在120min处达到最优,进入下一因素的优选。 2.温度的优选。 固定时间120min,用单因素0.618法优选最佳反应温度。步骤与1相同,假设在温度70℃时达到最优,记录下此时产品质量的数据,并且去掉20~ ℃60℃的部分,若最佳温度落在20~ ℃℃的部分。 ℃60℃范围内,就去掉60~100 3.在温度优选下的时间优选。 固定温度70℃,对时间进行单因素优选,假设得到的最优时间110min,记录下产品的质量并且去掉120min上半部分; 4.优选的循环。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到** x y使产品质量最优。 (,) 优选过程如图所示:

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 完整笔记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布卢姆《系统化教学设计》W.迪克 《教学设计》P.L.史密斯

一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 反馈等)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 ?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 ?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 ?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 促进学习 ?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 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 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专业2012级网络工程 学生姓名孙贵凡 学号201210420136 指导教师潘声旺职称副教授

成绩 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网络工程姓名孙贵凡学号:201210420136 摘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这门课程列举典型实例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了多因素优化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回归分析方法以对目标函数进行模型化处理。其适于工艺、工程类本科生使用,尤其适用于化学化工、矿物加工、医学和环境学等学科的本科生使用。其对行实验设计可提供很大的帮助,也可供广大分析化学工作者应用。关键字:优化实验设计; 标函数进行模型化处理; 正交设计; 回归分析方法 1 引言 实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界中大多数公式定理是由试验反复验证而推导出来的。只有经得起试验验证的定理规律才具有普遍实用性。而科学的试验设计是利用自己已有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而得出的既能减少试验次数,又能缩短试验周期,从而迅速找到优化方案的一种科学计算方法,就必然涉及到数据处理,也只有对试验得出的数据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在水处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过程加上严谨规范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使水处理原理,内在规律性被很好的发现,从而更好的应用于生产实践。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1. 论文所围绕的目标和假设 研究的目标就是实验的目的,我们设计了这个实验是想来做什么以及想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要正确的识别问题和陈述问题,这些需要专业知识和大量的阅读文献综述等方法来获得我们所要提出的问题。需要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并且对这个具体的问题提出假设。如水处理中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有一个适宜的PH值范围。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考核方式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考评方式与标准 一、考核的形式 本课程考核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日常考查、项目实践评定与期末考试评定。 日常考查是一种伴随日常教学而进行的经常性检查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本课程采用的日常考查形式主要是习题作业。 项目实践评定是一种针对项目或任务的实践成果而进行考核评价的方法。本课程综合采用电子作品(e-work)和评价量规(rubric)对每一项目实践的成果加以评定。 ?电子作品是学习者根据所学的知识,针对某一主题独立完成任务并以成果的 形式如电子作品、解决方案、研究报告、网页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评价量规是一个评分工具,它为一个作品或其他成果表现列出标准,并且从 优到差明确描述每个标准的水平。 期末考试是依据课程目标和内容,选择一系列有代表性的问题,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二、考核的内容 针对不同的考核形式,相应地,有不同的考核内容。 日常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各教学专题的习题作业,请参见习题作业。 项目实践评定的内容主要是三个电子作品,并依据三个评价量规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 项目实践内容电子作品评价量规 项目实践1:网络教学资源 的设计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某一个内容,基 于一定的教学策略与设计方法,参 照资源技术规范,设计与开发一个 网络教学资源。 参见“附录1:网络教学资源 评价量规” 项目实践2:教学过程(模 式)的设计依据已开发的学习资源,选择合适 的教学模式(策略)进行教学过程 设计,撰写一份教学设计方案。 参见“附录2:教学设计方案 评价量规” 项目实践3:教学(培训)绩效改进方案的设计结合具体的问题,运用以绩效为导 向的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一份教学 (培训)绩效改进方案。 参见“附录3:教学(培训) 绩效改进方案评价量规”

实验设计论文

第四届“探密生命”实验设计大赛 课 题:纳米材料介导的目的基因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 负责人:王 璞 生物科学类 2009级 组 员:杜 爽 生物科学类 2009级 武梦菲 生物科学类 2009级 柳善达 生物科学类 2009级 崔 桐 生物科学类 2010级

一、实验基本构思 (一)实验背景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肿瘤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世界癌症(恶性肿瘤)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近20年来,癌症居死亡原因之首,我国的癌症死亡率上升了29%。所以,如何走出肿瘤治疗的瓶颈,仍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制疗癌症的传统方法有三种: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基因治疗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热点,被认为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案之一。它的基本思路是将正常的遗传物质导入病人的体细胞并使之表达,产生有治疗作用的蛋白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直接应对造成疫病的本质——损伤的基因,而不是解决由损伤基因造成的疾病症状,因而有可能从根本上对疾病进行治疗。而介导目的基因的载体一直是基因治疗研究领域中最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之一。纳米材料自被发现之初就一直备受青睐,近年来将纳米材料分散于聚合物中以提高高分子材料性能的研究也日益活跃,并取得了许多可观的成果。 (二)实验意义 随着人们对p53基因与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对纳米材料性能作用的不断发现,利用纳米材料介导p53基因及其相关因子对肿瘤的预防、治疗将更加有针对性,对人类攻克肿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然而纳米材料作为基因介导的载体虽具有发展前景,但目前仍有许多未知问题尚待解决。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初步验证纳米材料作为载体介导目的基因(野生型P53基因)在肿瘤细胞中可有效表达。并通过实验中相关量的对比设置,对纳米材料运用有更一步的认识,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目的 1、验证所选纳米材料能否与目的基因结合实现复合——转染的过程,并分析各溶液条件对复合率、 转染率的影响。 2、选取标记基因,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入,并观察目的基因表达部位与数量。 3、设计实验证明目的基因正常表达。 4、观察肿瘤细胞的各项指标,研究肿瘤细胞转染后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5、整理分析,并与预期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和四个原则

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和四个原则 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条件:人力、物力和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重要的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没有遗漏,并做了合理安排;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包括可能产生的各种偏性)都得到了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已考虑在内,并有相应的对策和严格的质量控抗对操作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均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无疑是其设计方案科学严谨的象征。 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实验设计三要素应着重考虑: 一、受试对象的种类问题。这里面包含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二、实验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重要的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所谓质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性的,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

二水平全因子doe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通过有目得地改变一个过程(或活动)得输入变量(因子),以观察输出变量(响应变量)得相应变化。 试验设计就是识别关键输入因子得最有效方法。 试验设计就是帮助我们了解输入因子与响应变量关系得最有效途径。 试验设计就是建立响应变量与输入因子之间得数学关系模型得方法。 试验设计就是确定优化输出并减少成本得输入设定值得途径。 试验设计就是设定公差得科学方法。 响应变量:所关注得可测量得输出结果,如良率、强度等。 因子:可控得变量,通过有意义得变动,可确定其对响应变量得影响,温度、时间等。 水平:因子得取值或设定。 处理:某次实验得整套因子。 重复:指在不重新组合实验设定得情况下,连续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复制:意谓每个数据值在重新设定测试组合之后收集。 随机化:适当安排实验次序,使每个实施被选出得机会都相等。 实验设计步骤 1、陈述问题(通过实验设计解决得问题就是什么) 2、设立目标 3、确定输出变量 4、识别输入因子(可控因子/噪声因子) 5、选定每个因子得水平 6、选择实验设计得类型 7、计划并为实施实验做准备 8、实施实验并记录数据 9、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10、必要时进行确认实验。 可控(控制)因子就是我们在工序得正常操作时能设定维持在期望水平得因子。 噪音因子就是在正常得操作期间变化得因子,而且我们不能够控制它们:或者我们宁愿不控制它们,因为这么做会很昂贵。 全因子实验:组合所有因子与每个所有水平得实验 一个因子得主效果定义为一个因子在多水平下得变化导致输出变量得平均变化。参考下表,其中两个因子,浓度与催化剂。输出变量就是良率。 主效果图能够判定出因子对输出变量影响得大小。 主效果图得斜率越大反应出因子对输出变量得影响越大,但不能说明该因子就是对输出变量得显著因子。

试验设计和统计课程论文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实习论文 题目: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 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已被认为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推广小麦配方施肥,特别是研究氮、磷肥料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已刻不容缓,高产品种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施肥方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实验设计】通过研究对比不同种植模和施氮量下耕层土壤矿化氮的含量及冬小麦的产量,找出最佳栽培模式和合理的施氮量,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田间试验采取裂区设计,试验设栽培模式和施氮量2种因子。栽培模式设露地栽培(常规)、麦草覆盖(覆草)、垄上覆膜(覆膜)、垄上覆膜沟内覆草(垄沟)、冬季补灌(补灌)五种方式;施氮设不施氮、施120 kg/hm2N和240 kg/hm2N三个水平。【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五种不同栽培模式中麦草覆盖、陇上覆膜和陇上覆膜沟内覆草能显著增加耕层土壤(0-20cm)的储水量;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不同栽培模式对耕层土壤(0-20cm)矿化氮含量及冬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施氮量对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小麦产量、生物量和耕层土壤矿化氮含量影响极为显著,施氮量为120kg/hm2N和240kg/hm2N处理的生物量比不施氮均能增加50%以上,但两者生物量之间差异很小;施氮量为120kg/hm2N和240kg/hm2N处比不施氮小麦产量均增加23%以上,土壤矿化氮含量均增加55%以上,但两者生物量之间差异很小。 关键词: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施氮量;水分含量;小麦产量;硝态氮氮含量;铵态氮含量 前言:不同氮、磷营养对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产量及其构成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氮、磷配比及用量可提高小麦干重、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百粒重,提高小麦植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氮是小麦营养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由于土壤中有效氮素含量低,而小麦的需氮量有很多,施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小麦吸收磷主要在拔节孕穗期,但早期的磷营养对于植株,尤其对根系极为重要。据Black的试验[1],磷肥可以显著增加分蘖与次生根数;在磷肥充足的条件下,氮肥促进分蘖与次生根数的作用

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很多讲师经常和我谈论,甚至很谦虚地向我“请教”:如何提高讲课技巧,诸如要安排啥游戏?怎么调动学生气氛等等。虽然培训是面对成年人,更注重体验和交流,但本质来说,一个课程就是一个教学过程,核心还是内容的设计。近日读了《教学设计原理》,让我对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 而市场许多的培训师,几乎从不考虑去设定具体的学习结果类别,唯一考量的是现场气氛,或者美其名曰的偶尔“顿悟”,也难怪有些讲师会在课后长嘘一口气:今天又混过了。 加涅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书引用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很值得培训师分析学员需求和设计培训内容的出发点: 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动机策略: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ication)。他们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因此简称为ARCS动机模型。该模型主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认为学生学

实验设计与大数据处理论文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二OO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 摘要: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实验进行改进,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改性条件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表;大豆分离蛋白;改性 一、概述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选择试验的条件,并利用正交表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最好的或满意的试验条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适用于多因素的设计问题。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如果人们的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 就会使人消瘦, 引起各种疾病, 特别是对于儿童, 会造成发育不良, 智力低下。人类食用蛋白质主要有两大类, 即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由于植物蛋白周期短、资源丰富、产量大等优点, 在食用蛋白中占70% 以上, 而动物蛋白则不足30%。近年来, 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 耕地面积减少, 开发高营养、高产量的植物蛋白成为人类研究的重要目标。功能特性在食品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由于天然大豆蛋白的这些功能特性尚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加工的要求, 为此, 国内外学者正谋求一些方法来改善这些功能特性。 通过改性可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溶解性、乳化性等,本试验主要对乳化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影响因素较多,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因而对此进行正交试验设

计的改进。 二、试验设计 1.试验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对蛋白质乳化性的影响。 2.试验指标:用蛋白质的乳化性(y)作为考察指标,该指标越大表明影响性越大。 3.确定因子与水平:本实验设定的因素水平有质量分数,离子强度,PH值。质量分数选择0.5%,1.0%,2.0%;离子强度选择0.1M,0.5M,1.0M;PH值选择5,7,9。 表1 因素水平表 4.正交表选择:本实验为三水平三因素实验,经分析选用L9(34)。 三、试验结果 按试验设计方案实施后,所得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试验结果数据表

正交实验设计课程论文

摘要: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析因式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关键字:正交试验设计单指标直观分析正交表 0 引言 如今,科学的快速进步带来各种各样革命性的产品,这些产品不是凭空而生,是人类科学家经过多次成功与失败的试验总结完善而成。试验设计融会于各种学科领域,并非只存于工学;它是一个理论到实践应用实施的过程,包括明确试验目的、制定可行方案、结合专业和统计学的知识,做出周密完整、科学严谨的整个试验过程。但试验往往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实际试验过程中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导致各种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挑选最合适的的主干部分,用最优的方案去得到我们需要的试验结果。而正交试验设计可以满足上述特点,试验次数少、效率高、低成本。本文主要论述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的直观分析。 1 普通试验方法 1.1 独立重复试验 某几个试验因素各自不同的因素水平数相乘便得到独立重复试验的总次数,如对a因素b水平试验来说,其试验总次数为次。这种试验盲目性大,没有明确的最优试验方案,耗时耗力,特别是对于某些杂,多的因素水平而言,毫操作性。 2 正交表 2.1 等水平正交表 正交表是一整套规则的设计表格,是正交试验设计用来安排试验因素和水平数并分析试验结果的基本工具,符号表示举例如下: L 8(2 7) 正交表的列数m 每一列的水平数r 实验的次数n 正交表的代号L 正交表的构造需要用到组合数学和概率学知识,而且如果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正交表类型选择不当,则会造成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有些正交表其构造方法到目前还未解决。但目前广泛使用的正交表有以下几种: 2水平正交表: 3水平正交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与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与里方法 一、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的过程进行事前的思考,之后做出供下一步进行教学的一个行动方案,做出行动方案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 就其本质而言,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评价、修改解决方案的系统计划过程。一些专家所提出教学设计概念的观点 大体一致,即他们都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 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 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这些操作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二)教学设计要做什么 1、分析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时要考 虑以下四个方面:1、学习者的主体特征;2、教学目标只定义所有学 习者都要达到的基本要求;3、教学目标应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变化 性;4、注意能力与素质培养目标的提炼。 2、设计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用计算、比喻、演示教具、设疑、对比、类比等等来创设情境。建构主义强调要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其好处就是能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了知识迁 移能力的培养。我们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例如:加减混 合运算可以设计为乘公交车的上下车。 3、设计教学形式与方法

现在教学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合作探究的、动手实践的、观察比较、开放型的,等等。我们都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来 设计最适合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4、设计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儿童自主的数学活动,要让儿童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我们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让学生自主地 参与,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亲历与体验。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数学化设计理念 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组织整理,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的组织现 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现实的以及现实之上抽象出来的各种层次的“数学现实” 世界,进行数学地处理,用数学化的意识去进行教学的设计,这种 设计理念就是数学化设计理念。 (二)问题化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果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问题情境之中,这种设计就是很好地贯穿了问题化设计理念。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处处体现问题化理念,问题化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想学数学。要将教学形式尽量设计成引导式启发式。具 体体现在:一要创设思考数学的情景。二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用 语要设计成多用问句、用巧妙的问句形式问出来。 例:五年级第一学期《循环小数》,教师先出示:56÷37,比赛:2分钟内谁最快计算出答案;请学生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有的写 1.513513513……、1.513……、1.513513……;讨论:有的除到了小 数点后面的第6位,有的是第3位,最多的是第19位。那么到底谁 赢了?提问:关于循环小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1、循环小数 是否指出现在除法里?2、循环部分是否只出现在十分位、百分位、 千分位?3、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循环小数?4、是否每次都要除到第3

minitab部分因子设计,响应面设计,参数设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优化技术》
课程结课报告
成绩:_______________ 班级:__工商 1002_____ 学号:__2010011713____ 姓名:__魏坡 _______ 日期:_2013 年 6 月 7 日_

部分因子试验设计
1.实验设计背景
部分因子试验设计与全因子试验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大减少了试验的次 数, 具体表现在试验设计创建阶段的不一致,下面主要就部分因子试验设计的创 建进行讲述。
2.因子选择
用自动刨床刨制工作台平面的工艺条件试验。在用刨床刨制工作台平面试验中, 考察影响其工作台平面光洁度的因子,并求出使光洁度达到最高的工艺条件。
3.实验方案
共考察6个因子: A因子:进刀速度,低水平1.2,高水平1.4(单位:mm/刀) B 因子:切屑角度,低水平 10,高水平 12(单位:度) C 因子:吃刀深度,低水平 0.6,高水平 0.8(单位:mm) D 因子:刀后背角,低水平 70,高水平 76(单位:度) E 因子:刀前槽深度,低水平 1.4,高水平 1.6(单位:mm) F 因子:润滑油进给量,低水平 6,高水平 8(单位:毫升/分钟) 要求: 连中心点在内, 不超过 20 次试验, 考察各因子主效应和 2 阶交互效应 AB、 AC、CF、DE 是否显著。由于试验次数的限制,我们在因子点上只能做试验 16 次,另 4 次取中心点,这就是 2 6 ? 2
? 4 的试验,通过查部分因子试验分辨度表可
知,可达分辨度为Ⅳ的设计。具体操作为:选择 [统计]=>[DOE]=>[因子]=>[创建 因子设计],单击打开创建因子设计对话框。在“设计类型”中选择默认 2 水平 因子(默认生成元) ,在“因子数”中选定 6。
单击“显示可用设计”就可以看到下图的界面,可以确认:用 16 次试验能 够达到分辨度为Ⅳ的设计。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 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 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布卢姆 《系统化教学设计》 w.迪克 《教学设计》 p.l.史密斯 一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 反馈等) ?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