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胸痛中心时间校准同步方案

医院胸痛中心时间校准同步方案

医院胸痛中心时间校准同步方案

医院胸痛中心时间校准同步方案

时间同步系统是胸痛中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相关医疗机构工作场所提供一个标准统一的时间信息。述泰同步时钟为胸痛中心提供有两种同步时钟系统方案,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单一述泰无线同步时钟

述泰无线同步时钟内置无线接收天线和模块,可以自主接收无线信号实现校准,无需额外布线,上电接收信号后开始自动校时,插电后五分钟内接收信号校时完毕,每晚自动校时一次,确保时钟显示为标准北京时间。时间同步方式包括(北斗GPS卫星/中国电信CDMA信号/WiFi无线局域网同步)。

安装方式:一般采用壁挂式或吊装式。壁挂式可直接在墙面上打钉子,将时钟后面的挂孔对准钉子直接挂上直接就好。吊装式则采用不锈钢丝绳穿过配置挂钩吊装在天花板上即可。因为是插电使用,所以悬挂处附近须有插座。

2、同步时钟+NTP时间服务器

如医院除了要求时钟显示一致外,还同时要求设备时间、监控设备时间、计算机的时间等都和时钟时间保持一致,则需在第一种方案(同步时钟+NTP时间服务器)。

NTP时间服务器内置无线接收模块,可独立获得标准时间。NTP服务器通过接入局域网提供授时服务,可统一医院计算机时间,数显钟接收无线信号,获得标准时间,对显示时间进行定期校正。这样即可实现医院设备与医院时钟时间上的统一,全院的时间也可由此统一。该系统接收CDMA基站无线信号或北斗GPS 卫星信号实现时间同步,无需有线布线,简化系统安装。

胸痛中心时钟统一方案

丹阳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案 一、时钟同步系统 时钟同步系统对于医院系统可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为相关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标准统一的时间信息,同时为各相关单位科室提供统一的标准时间系统同步,从而实现各相关单位及相关设备的时间标准统一。这对医院的服务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钟同步系统工作原理是相关责任人手持移动终端接收3G基站时间信息来实现统一;所有相关设备均以此为标准校对,从而实现全系统统一的时间标准。并每周校对一次。 二、计时点及方法 1.发病时间:患者出现胸痛、胸闷、上腹不适等系列症状开始的时间 ·计时方法:主要是通过问诊方式获得 2.呼救时间:首次拨打120呼救或拨打医院急救电话求救 ·计时方法:120记录、本院胸痛中心记录或其他急救机构记录,已接听电话的时刻为准。 3.到达现场时间:院前急救人员、社区医生或其他医疗机构到达现场时间 计时方法:要求院前人员、网络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准确计时 4.首份心电图时间:完成第一份12或18导联心电图的时间 计时方法:开始接触医疗人员到完成第一份心电图最后一个导联记录为准。在完成心电图操作后,应将准确时间记录在心电图上,包括年、月、日、时、分5.确诊STEMl时问:完成首份心电图后,由受过胸痛专科培训的医生或分诊护士确认为STEMI时间;或由我院医师使用胸痛中心微信群诊断为STEMI的时间。 6.抽血时间:首次抽血查Tnl、CKMB等的时间 计时方法:以抽血护士完成标本采集时刻为计时点。 7.开始转运时间:在确诊为ACS并离开现场/医院的时间。 . 计时方法:由转运医护人员在接到病人启动车辆时计时 8. 给药时间:在确定为ACS患者,排除各类用药禁忌症后,给予服用肠溶阿司

中国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方案

中国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方案 一、指导原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9年10月22日授权成立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组织全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认证与质控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已通过认证胸痛中心的建设水平,坚持持续改进理念,发挥胸痛中心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中的作用,提高心血管及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早日实现《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目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通知》及《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通知》的精神,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总部制定了中国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方案。 二、实施目标 建立全国胸痛中心质控体系,形成全国-省联盟-地市级联盟三级外部质控工作机制,促使医院的内部质控机制常态化运行,确保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以逐步提高急性胸痛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三、组织管理 (一)组织架构 1、由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和胸痛中心总部组织成立全国胸痛中心质控专家工作组,依据《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及《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制订并发布全国胸痛中心质控指标,指导、督促各省联盟开展质控工作,并根据需要组织全国性飞行检查,定期发布全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 2、各省级胸痛中心联盟推动省卫健委发布针对本省的胸痛中心质控文件,成立省级质控中心,组建质控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全省的质控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全省常态化质控工作,督导地市级联盟开展常态化质控,发布省内质控报告; 3、各地市级胸痛中心联盟成立地市级质控中心,组建地市级胸痛中心联盟质控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市的常态化质控工作方案,在省联盟指导下开展全市常态化质控工作,发布市内质控报告。 (二)质控平台 1、由胸痛中心总部负责搭建全国胸痛中心质控数据平台,并开放权限供省、地市级胸痛中心联盟进行常态化质控,全国胸痛中心质控办公室负责对质控平台进行维护并解决各省、地市级联盟在质控中发生的技术问题并督促各省级联盟及时开展胸痛中心常态化质控工作。 2、各省、地市级胸痛中心联盟依托此平台上开展质控工作,但应严格遵守数据操作规则及保密协定,确保数据平台的安全。

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xxx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规范胸痛患者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疾病的能力,达到减少误诊、漏诊,节约医疗费用,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结合医院提升对疑难危重疾病能力的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为依据,特制定我院胸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一)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行政总监: 医疗总监: 协调员: 秘书: 委员: (二)委员会职责: 1.每季度定期召开委员会议,总结分析上一个季度的工

作情况并对医疗质量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 2.制定与胸痛中心“关键要素”有关的战略规划及财政 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在实际工作中对流程不断优化、调整。 4.审核、制定胸痛中心各类培训资料,制定相应培训方案,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修改。 5.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并修改工作流程。 (三)委员会义务: 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便捷、最佳的治疗途径及方案,以期达到缩短救治时间、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四)委员会目标: 通过整合多学科合作对胸痛患者进行高效筛选和诊治,以评估患者、分类治疗、提供早期快速治疗和优化资源利用为目标,提高诊治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五)各岗位职责 1.行政总监职责: (1)全面负责胸痛中心行政方面工作,直接对胸痛中心委员会负责。 (2)主持胸痛中心发展战略和计划的制定。 (3)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胸痛中心的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

(4)负责行政会议和例会的组织工作,对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组织调研并提出报告。 (5)根据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指标,定期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向委员会和其他科室反馈信息。 (6)协助各部门制定部门、岗位职责和各类规章的实施细则,配合协调各科室的工作关系。 2.医疗总监职责: (1)全面负责胸痛中心技术方面工作,直接对胸痛中心委员会负责。 (2)主持胸痛中心发展战略和计划的制定。 (3)负责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 (4)加强与各学科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5)主持制定并组织实施胸痛中心的工作流程、目标和计划。 (6)定期进行技术和质量分析,制定预防和纠正整改措施。 (7)参与制定与胸痛中心“关键要素”有关的战略规划及财政预算。 3.协调员职责: (1)配合技术总监和行政总监做好日常工作。 (2)参与制定与胸痛中心“关键要素”有关的战备规划及财政预算。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 2016年8月 为了促进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使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胸痛中心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提前做好胸痛中心申请和被认证的准备工作,推动广泛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区域医疗机构参与胸痛中心建设的工作,根据《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和《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特制定下列两项建设标准,并为符合下列两项标准之一的胸痛中心建设单位提供进一步支持。 一、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本建设标准专门针对已经具备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且能够全天候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而设置,凡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者可以开始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工作。 1.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 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 协调员。 3.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 会制度、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 4.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①心血管内科在区域内为优势学科,能为本地区 其它医疗机构提供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 和支持;②配备有不少于6张的冠心病监护室(CCU);③具备急诊PCI能力,导 管室基本设备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PCI所需的各类耗材;导管室 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④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不少于200台, 急诊PCI(包括直接PCI及补救性PCI)不低于50例。 5.急诊科基本要求:①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②设置了胸痛中心 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③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诊疗的流 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④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 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⑤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xx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为了规范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 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结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为依据,以ACS疾病为主的胸痛中心建设为基础,促进以胸痛症状为单位的临床路径诊疗行为规范化。特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到201x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xx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 职责如下: 主任委员:(院长?党总支书记) 副主任委员:(院长助理?心内科主任) (院长助理?医务科长) 委员:(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 (党总支副书记、感控办主任) (工会主席) (护理部主任) (财务科科长) (总务科科长) (药剂科主任) (设备科科长) (医疗质量安全科科长) (医教科主任) (护理部副主任)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 1.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 2.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

胸痛中心时间节点管理

胸痛中心时间节点管理 发表时间:2017-08-30T13:33:45.2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作者:李广锦1 王玉兰1 陈洪喜2 [导读] 胸痛中心对完善急救体系及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时间要求是胸痛中心建设的关键。 (1.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谢三医院安徽淮南 232052;2.淮南新华医疗集团北方医院心内科安徽淮南 232082) 摘要:胸痛中心对完善急救体系及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时间要求是胸痛中心建设的关键。时间节点的管理包括时钟的统一:相关人员、设备、各种场合;时间的管理:时间节点的定义、记录分析与持续改进。 关键词:胸痛中心;时间节点 Time node management of chest pain center Li guangjin,Wang yulan,Chen hongxi.(Anhui huainan east hospital group xiesan hospital,Anhui Huainan 232052,China)[Abstract] The center of chest pai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first aid system and improve the health consciousness of the whole people. Time requirement is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est pain center. The management of time nodes includes the unification of the clock:related personnel,equipment,various occasions;Time management:time node definition,record analysis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Key words] Chest pain center;Time nodes 胸痛中心对完善急救体系及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时间要求是胸痛中心建设的关键[1],无论是急诊PCI要求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的时间(FMC TO B)<90min、转诊PCI要求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的时间(FMC TO B)<120min都与时间密切相关,时间节点的管理包括时钟的统一:相关人员、设备、各种场合;时间的管理:时间节点的定义、记录分析与持续改进,本文分别进行阐述。 1时间统一及管理的要求 1.1胸痛中心数据库的灵魂是时间管理数据。 1.2已建立时钟统一方案和时钟统一管理制度,并能提供落实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的客观记录。 1.3时间节点的记录要贯穿诊治的全过程。 1.4人工记录时间要统一,设备时间要统一。 1.5时间轴不能有逻辑错误。 2流程的时间控制 指对胸痛中心所制定的所有流程中,每一个环节均必须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例如:接120电话后派车时间3min;首次心电图或者远程传输时间10min;肌钙蛋白的获得时间20min;CT室或导管室开放时间30min等。 3对全程的医疗行为进行时间鉴定 3.1发病现场患者发病时间、呼救时间;第一份心电图时间;急救人员到达时间;急救转运时间。 3.2调度指挥中心接到呼叫时间;处理呼叫时间;发出指令时间。 3.3转运中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第一份12导联心电图时间;静脉开通时间;给药时间;离开现场时间;到达医院时间。通过微信群传输心电图、介绍病情、沟通治疗方案、启动导管室,可以优化转运时间,实现无缝连接,提前预警。 3.4医院相关科室到达医院进门时间;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心电图完成时间;专家会诊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检验时间;进入导管室时间;导管室进针时间;球囊打开时间。其中要尽量缩短病人在急诊科停留时间。 4胸痛救治的时段 时间管理是发现缺陷的手段,胸痛救治的时段包括:患者时段、转运时段、医院时段。研究表明,胸痛患者救治时间延迟的分布中,患者延迟占60%、医院延迟占20%、转运延迟和反应延迟各占10%,可见患者延迟是导致胸痛救治延时最主要的原因。 5救治时间管理的5个环节 只有每个环节的最优化处理,才能快捷、高效、安全、高质量诊治病人。 5.1患者意识有胸痛到医院,有症状早就医。 5.2社区医生的胸痛知识要有及时处理能力;院前溶栓治疗;转运能力的调动。 5.3 120指挥调度具备胸痛知识;熟悉具有PCI能力的医院;可电话指导CPR。 5.4院前急救是设备精良的移动ICU。 5.5院内整合院内多学科的整体协调;流畅的流程管理和时间控制。 6胸痛患者入院时间轴 胸痛发作、120急救车、医院或CCU大门(FMC);院内首份心电图;谈再灌注知情同意书、签署再灌注知情同意书(沟通时间);启动导管室、导管室人员到达(启动时间);患者到达、穿刺;造影开始、造影结束(造影时间);球囊扩张;手术结束。其中医院或CCU大门到球囊扩张是D2B时间;胸痛发作到球囊扩张是总缺血时间。缩短总缺血时间从5个方面着手:建立院内绿色通道;区域协同诊疗机制;培训基层医院;快速转运机制;社区人群教育。总缺血时间即是急性心肌梗死“黄金救治时间”控制在120min以内。 7持续不断改进的时间节点管理 病例总结,分析未达到目标的ACS患者;胸痛中心人员开会讨论查找延误原因;制定改进策略或流程;改进后流程实施;每月检查流程的施行,必要时每月/周/天例会讨论流程修订方案。近6个月内下列指标呈改进趋势,其中1—4条为必须条件:缩短了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月平均小于10min;缩短了从首份心电图完成到确诊的时间,月平均小于10min;远程传输心电图比例不低于30%,6个月内呈现增加趋势;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从抽血到获取报告时间≤20min。改进效果:月平均D2B小于90min,且达标率75%,或呈现改进趋势;导管室激活时间小于30min;救护车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比例不低于50%,呈增高趋势。 时间节点的管理对于胸痛中心建设至关重要,每一位参与胸痛中心的人员均要对时间节点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高度重视。

胸痛中心时间节点填写细则及奖励标准(奖惩制度)

胸痛中心工作细则及奖惩标准 首先,感谢各位在胸痛中心工作及值班的同事配合我们的工作,现在起所有胸痛患者均要详细填写时间节点表、收取原始材料(包括120交接单、急诊手册、急诊交接表、扁鹊手环)、留取录像录音资料、签署采血知情同意书并采集血样。每天将会有专人进行核对及回收,以确保每个胸痛患者的数据得以完整保存,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配合。现将具体工作细则及奖惩标准介绍如下: 一、工作细则 1、换车间接诊:接诊人员1)需在接诊时对胸痛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 采集,包括120交接单、急诊手册、急诊交接表、扁鹊手环;2)在接 诊过程中全程录音录像,以在第一时间留取原始的沟通影音资料;3)在 签署成套入住CCU知情同意时,务必告知并签好胸痛采血知情同意书;4) 如可第一时间判断患者存在再灌注指佂,请第一时间通知手术医生(XXX); 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请再次告知手术医生;5)如可能,可在此时完成患 者授权手印的采集;6)如上台时间有延误,需在胸痛表格上详细记录延 误原因。 2、病房接诊:接诊人员1)需在病房评估完善后(抗血小板用药史及出血 史等)尽快指导完成术前准备(心电图描记、常规采血、胸痛采血、胸 痛表格、病历、除颤仪、临起、氧气袋等);2)在准备基本结束后第一 时间再次告知手术医生或导管室人员,以完善两方沟通,并在胸痛表上 记录原因;3)在接到可推送患者电话后,尽早将患者推送至导管室,尽 量减少因系统原因耽误的时间。 3、推送患者:送台人员1)送台前请再次确认用药情况、病历(医嘱、心 电图、手术协议等)、胸痛表格、临起、除颤仪等是否随行;2)送台前 请通知或嘱咐其他各岗通知患者家属移至导管室门口等待;3)患者送达 后请与手术医生交接好用药情况、患者基本信息等,并协助导管室完成 术前工作;4)当面与导管室护士沟通好,共同记录患者送达时间。 4、手术期间:如CCU人员接听到导管室电话,其有任何需求(如联系 患者家属、准备IABP及加压袋、帮助导管室完成患者诊治等),要 及时满足,或联系上级。 5、术后接台:如导管室需要请积极前往接台,返回CCU病房后,尽早 完成心电图复查、查看患者术后情况,与手术医生完成术后交接工 作,包括用药、手术报告、术中医嘱等,并签字。 6、胸痛表填写:1)对于急诊上台患者请详细记录胸痛表中的各项信

市人民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方案

**市人民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为加强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根据《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福建省县级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闽卫医政函﹝2018﹞146号)精神及市、区卫计主管部门部署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医院专科能力提升建设,进一步落实《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国卫办医发﹝2016﹞122号),提升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到2020年,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达到《推荐标准》要求,争取2-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二、建设内容 按照《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要求,在现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职业病科等一级诊疗科目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人口和实际需求,逐步开设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妇科、产科、泌尿外科等二级诊疗科目。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诊医学科等五大临床核心专科和精神科、康

复医学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科等五大临床薄弱学科。加强手术室建设,按国家标准建设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 (一)加强人才建设。积极培养或引进医院急需关键薄弱学科带头人,根据学科特点和要求,每个学科建立一支独立的学科团队,培养4-5名业务骨干。每年选送2-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参加省内外相关专业诊疗技术培训。优先选派急需关键薄弱学科骨干参加培训。 (二)完善设施设备。根据《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结合临床需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齐配足医院病区病房基本设备设施以及专科设备。至2020年,医院购置64排螺旋CT一台、1.5T磁共振1台、DSA1台,新增彩超2台、C臂机、关节镜、呼吸机等设备。 (三)提升技术水平。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重点提升微创手术、复杂疾病诊断及三级医院下转患者接续治疗等3个方面能力。 (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和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和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1)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由业务主管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相关职能 部门、临床科室、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胸痛中心委员会,明确各委员职位及职责并制定承诺函。 2)网站注册,成为会员:登录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f65050177.html,(中国胸痛中 心)填写医院信息并上传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扫描件或照片完成机构注册。 3)制定胸痛中心相关规章制度:如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讨论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等规范胸痛中心的运行。 4)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认证前至少在云平台上 https://www.doczj.com/doc/f65050177.html,/ 有六个月的数据。认证要求对所有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录入不低于75%,ACS病例录入为100%。如果数据不足6个月,建议补填。 1. 先对STEMI病例根据病例进行补填,尤其是做了急诊PCI的病 例进行认真填写并进行统计分析,如:急诊PCI手术量、D2B时间、FMC2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的时间,溶栓人数与比例等。 2. 其次对NSTEMI/UA患者数据进行补录,尤其对做了紧急PCI患 者进行重点补录。

3. 对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病例进行补录。 4. 对其它胸痛患者适当选择录入。 从今天起,应制定数据录入、管理维护的相关规定,对每天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数据要及时进行填报。 5)流程制定及优化: 1. 根据患者来源分类有四个主要通道,具体包括:自行来院患者, 120转运患者,基层医院或其他非PCI医院转院患者,院内因非心源性疾病住院突发心脏病的患者。每个通道每个重要的病种都有对应的流程。 2. 根据病种分类主要有STEMI,NSTEMI/UA,以及其他非ACS患 者(包括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气胸,以及其他需要转入其他科室的胸痛患者)。 3. 在定义流程的时候要关注不同的角色所做的工作以及他们之 间的协同。 4. 在有主要参与方参加的情况下,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 心医院的核心流程图(推荐使用Visio画图工具)。制定流程时应当考虑简化步骤、提高效率,有效控制风险点,优化配置等要素。 制定好的流程应当具有明确性和规范性。 5. 将制定好的核心流程以会议培训、印刷材料、上墙张贴等形式, 对主要参与方进行相关流程培训,尤其对于新入职员工要进行必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关于印发《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总院各科室、各分院: 现将《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落实。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2016年1月7日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2015年10月10日,安康市卫生局同意在我院建设安康市胸痛中心。为做好此项工作,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评分细则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到2016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 顾问:袁建国鲁海文尚玉 主任委员:茹甫毅 副主任委员:张军康许真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吴双有韩正文郭紫康王小梅詹先 萍李力 谢召峰杨晓翠张小康汪显 琪任晖沈桂冬 陈进业周和平吴荣鹏荆成 宝杨帆(皮肤)李江 李永琴赵德随张明杨永 湘张健冯军 鄢邦仲朱亚男方晓 蕾李芳武涛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 1.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 2.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 4.制定培训方案、计划,并监督实施。 5.定期评估建设效果,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 6.确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标准,定期组织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并监督奖惩兑现。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科技大楼三楼,办公室主任由张晓林兼任、副主任由陈进业同志担任,负责胸痛中心组织实施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设立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协调员以及各专业组,具体人员安排和分组如下: 1.医疗总监:沈桂冬 2.医疗副总监:任晖陈进业郭紫 康汪显琪 3.胸痛中心协调员:张晓林陈进业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管理制度 一、胸痛中心会诊制度 急诊胸痛患者到门急诊后,首诊医生若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不清、以及病情危重需要会诊者,应及时申请会诊。 一、心血管科内科会诊 由经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电图表现,疑为心肌梗死或不能明确诊断,需要心血管内科医师会诊时,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急会诊。心血管内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会诊 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本人或通知急诊科护士电话请重症医学科医师急会诊,详细记录病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重症医学科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并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 三、其他相关科室会诊 在对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不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请呼吸科、胸外科、消化科、皮肤科等其它相关学科时,及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应邀会诊科室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10分钟内到位会诊并按规定 书写会诊记录。 上述各项会诊,均应由申请会诊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 详尽病史及诊治经过,并全程陪同,做好会诊记录。应邀会诊医师要 深入了解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会诊意见。申 请会诊医师认真实施会诊意见。 二、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为贯切“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保证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规范、有效,特制定珲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时钟统一管理制度。 1、时钟统一由卫星时间确定。 2、时钟统一由专人定期校对,由信息科负责,每2周校对一次,并有校对记录。 3、胸痛中心的总监每月对时钟统一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总结、反馈。 4、时钟统一的校对人员绩效考评与检查结果挂钩。 三、胸痛中心培训制度 胸痛中心要想建立高效的救治体系,其相关部门对胸痛中心的工作细则、体系、流程等必须完全了解,因此胸痛中心所涉及的各部门人员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及培训,知晓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

XXXYI医院院长胸痛中心建设启动大会致辞

XXXYI医院院长胸痛中心建设启动大会致辞 (2018年3月24日) 尊敬的XX教授;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很高兴在这里举行X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启动大会。在此,我谨代表XX县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向支持和参与到我院胸痛中心建设工作的各位上级专家、县域医共体各兄弟单位、各位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经排在各种疾病之首,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日益增多,多数心血管急症病人的主要症状是胸痛。这些疾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急性胸痛患者发病初期90分钟的救治时间尤其宝贵,快速、准确地决策和处理将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 胸痛中心是以心内科、CCU、心胸外科、急诊科、院前急救系统为核心,通过整合医院内外多学科资源,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系统。它通过多学科协作方式,采用区域协同救治机制,优化诊疗流程,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

治疗能力,减少误诊、漏诊,以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同时,胸痛中心也是一种全新的医疗管理模式,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可以促进我院临床实践、医疗管理向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迈进。胸痛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一个高效、规范、便捷的胸痛中心迫在眉睫。目前,XX市人民医院、XX县人民医院已经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建立胸痛中心,从社会层面上讲这是一项公益性惠民工程,我院作为全县唯一一家二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拥有成立胸痛中心的技术和人才队伍,我们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有资质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胸痛中心! 成立胸痛中心势在必行,也是我院2018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胸痛中心的领导组织机构及职责。医院将全力支持胸痛中心的建设,为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同时协助做好流程优化、院内外协调等方面的支持。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建立胸痛中心的目的和意义,牢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抓好后期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我院胸痛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水平,使我院胸痛中心能规范、快速建设起来,尽早顺利通过认证。并通过创建与医共体各单位实现上下贯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切实提升危重病症救治能力,为我县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胸痛患者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制定《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疗机构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 一、三级医院胸痛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三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科、急诊医学 科、医学影像科等与胸痛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 3.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4.设置重症监护室(ICU)或收治危重胸痛患者的病床。 5.具备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急性肺 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张力性气胸紧急持续性引流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条 件。 6.具备开展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相关条件, 或与具备条件的医院建立转诊机制。 7.具备胸痛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 (二)组织管理。 1.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参 与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制度并负责胸痛中心的 日常管理。 2.成立针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救治小组,按照相关疾病诊

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预案和 工作协调机制。 3.与所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区域内院前急救中心(站)和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签订胸痛患者协同救治协议,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4.建立专人负责的胸痛患者信息登记、诊疗数据记录、随访管理、健 康宣教制度,并对胸痛患者诊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升医疗质量和 医疗安全的改进措施。 (三)建设要求。 1.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见附件1)。 2.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及时接诊胸痛患者。 3.急诊科设置胸痛诊室,建立急性胸痛优先就诊机制。对于需要紧急 救治的胸痛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 4.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 相关疾病的救治和转诊流程。 5.建立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流程,经院前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和 基层转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后直接送达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6.建立针对本院、院前急救中心(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教育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协同救治能力。 (四)服务要求。 1.建立胸痛患者早期快速识别和分诊机制,对胸痛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 2.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提升胸痛患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4.0

市第一人民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 为了规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防止过度治疗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结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为依据,以ACS 疾病为主的胸痛中心建设为基础,促进以胸痛症状为单位的临床路径诊疗行为规化。特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 (一)成立胸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 胸痛中心的建设涉及到多部门、多学科,为配合我院胸痛中心认证和管理,促进各部门、科室间协调,优化诊疗流程,成立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朱夫(负责胸痛中心全面工作) 副组长: 鹏程(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日常具体工作) 贺春金(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市场拓展及宣传报道工作)贡浩凌(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护理工作) 丁旭辉(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财务管理工作) 毛镇伟(负责胸痛中心临床各科室协调工作)

组员: 高燕(负责胸痛中心护理管理具体工作) 国辉(负责胸痛中心心血管科具体工作) 王鹏(负责胸痛中心急诊科具体工作) 邵秋萍(负责胸痛中心急诊科具体工作) 锁成(负责胸痛中心胸外科具体工作) 王剑(负责胸痛中心呼吸科具体工作) 王胜军(负责胸痛中心检验诊断工作) 汪健飞(负责胸痛中心心脏超声诊断工作) 王亚非(负责胸痛中心影像诊断工作) 剑锋(负责胸痛中心心电诊断工作) 秘书: 大鹏(具体负责胸痛中心日常事务协调工作)(二)制定胸痛中心相关制度(附件1) 1.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 2.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 3.胸痛中心培训制度 4.胸痛中心一键启动和值班制度 5.急诊绿色通道规定 6.入院管理制度 7.转院、转诊制度 8.胸痛中心时间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认证材料

认证资料 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一)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 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 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 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 需提交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二)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要求: 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 2)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的职责; 说明:需提交以下材料: 1、医疗总监任命文件的复印件 2、明确医疗总监职责的正式文件复印件

3、医疗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复印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 (三)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 1)指定一名具有急诊或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协调员必须具备正确处理ACS及其它急性胸痛的能力; 2)书面文件明确协调员的具体工作职责; 3)协调员每年至少参加ACS和胸痛中心相关的培训不少于10学时。 说明:需提交以下材料: A、协调员的任命文件的复印件 B、专业资格证书及职称证书的复印件 C、近1年的培训或继续教育证书的复印件 D、协调员的资质介绍与工作职责 二、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 胸痛中心建设需要医院的大力支持,医院在成立胸痛中心时应发布正式文件做出全力支持胸痛中心建设的承诺,该文件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全力支持胸痛中心的建设与认证,承诺分配相应人力、设备和财政资源,并做好监察、考核、质量控制等工作,确保胸痛中心规范化运行; 2、对胸痛中心在优化诊疗流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院内外标识与指引、急诊及抢救区域的布局等进行改造、对医院各部门的

基层胸痛中心建设方案、管理制度、奖惩办法等

XXXXXX第一人民医院 基层胸痛中心建设方案 为规范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结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ACS疾病为主的胸痛中心建设为基础,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为依据,为促进胸痛中心建设工作,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细则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全院干部职工群策群力、精诚合作,到2018年底通过中

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 成立XXX第一人民医院基层胸痛中心委员会,具 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 主任委员:院长主任医师 副主任委员: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医务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委员: 医务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医务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护理部主任主管护师 院感办主任主管检验师 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基层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基层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

市人民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方案

**市人民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为加强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根据《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福建省县级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作方案得通知》(闽卫医政函﹝2018﹞146号)精神及市、区卫计主管部门部署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医院专科能力提升建设,进一步落实《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与《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国卫办医发﹝2016﹞122号),提升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到2020年,医院得医疗服务能力达到《推荐标准》要求,争取2-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二、建设内容 按照《基本标准》与《推荐标准》要求,在现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职业病科等一级诊疗科目得基础上,根据医院得功能定位、服务人口与实际需求,逐步开设独立得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妇科、产科、泌尿外科等二级诊疗科目。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诊医学科等五大临床核心专科与精神科、康复医学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科等五大临床薄弱学科。加强手术室建设,按国家标准建设胸痛中心与卒中中心。

(一)加强人才建设。积极培养或引进医院急需关键薄弱学科带头人,根据学科特点与要求,每个学科建立一支独立得学科团队,培养4-5名业务骨干。每年选送2-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参加省内外相关专业诊疗技术培训。优先选派急需关键薄弱学科骨干参加培训。 (二)完善设施设备。根据《基本标准》与《推荐标准》,结合临床需求,按照“填平补齐”得原则,配齐配足医院病区病房基本设备设施以及专科设备。至2020年,医院购置64排螺旋CT一台、1、5T磁共振1台、DSA1台,新增彩超2台、C臂机、关节镜、呼吸机等设备。 (三)提升技术水平。采用送出去、请进来得方式,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重点提升微创手术、复杂疾病诊断及三级医院下转患者接续治疗等3个方面能力。 (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得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领导组织与主管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院科两级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控制、评估与监测,实施医疗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会诊、值班与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分级管理、危急值报告、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等医疗管理核心制度。 (五)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

胸痛中心时间管理记录表标准

胸痛中心时间管理记录表 标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XXXX医院胸痛患者诊疗时间记录表

转归:□心内科病房监护室□心内科普通病房□ICU □死亡□自动出院□转其他医院 (2)□非ACS胸痛(□心律失常□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心肌炎□瓣膜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悸□房颤□高血压□心衰□房扑□室早□房早□室上速) 处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时间:____________ 患者去向:______________医生: ___________ (3)□非心源性胸痛(□呼吸系统病□消化系统病□神经系统病□精神系统病□ 肌肉骨骼病□皮肤系统病□其他)处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时间:___________ 转归:□收治入院:__________科□急诊观察室□离院 (4)□诊断中□病因未明 (5)□放弃治疗 患者病情情况备注: 导管室 决定医生:_________________ 介入人员:_______________ 决定介入手术时间___________ 启动导管室时间___________ 开始知情同意时间_______________签署知情同意时间___________ 导管室激活时间___________ 患者到达导管室时间_____________开始穿刺时间_______________ 穿刺成功时间_____________ 造影开始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造影结束时间_______________ 导丝通过时间:_____________ 球囊扩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手术结束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医院大门到造影开始时间_______________min 是否延误:□否□是 延误原因:□症状不明显延误诊断□家属未到场□医生决策延误□排队挂号、缴费、办住院时间长□急诊科处理时间长□手术期间出现并发症□超过再灌注时间窗□未实行绕行急诊方案□导管室人员未到位□药物缺乏□知情同意时间过长□病情不稳定□绕行急诊科但未直接入导管室□导管室占台□缺少担架员转运时间长□经费问题□心内科会诊时间长□其他 靶血管血流(TIMI)等级:手术前:□0级□1级□2级□3级手术后:□0级□1级□2级□3级 转归部分 出院诊断 □STEMI □NSTEMI □UA □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非ACS胸痛□非心源性胸痛 确诊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院内出现心衰:□是□否 住院天数____________天住院收费____________元(保留两位小数) 患者转归①出院:出院时间:_______________ 治疗结果:□治愈□好转□脑死亡离院□其它原因离院 出院带药:□DAPT □ACEI/ARB □他汀□β阻滞剂 ②转送其它医院:离开本院大门时间_____________ 转往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转到时间: 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转运PCI:□是□否直达导管室:□是□否 ③转送其它科室:转科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诊时间_______________ 转科原因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死亡:死亡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心源性□非心源性)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人员签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