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剖面观察记录表

土壤剖面观察记录表

土壤剖面观察记录表
土壤剖面观察记录表

土壤剖面观察记录表(附:纬度:27.43N 103.32E)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或B 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实习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实习1 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一、目的与意义 土壤剖面是土壤部性质的外在表现,是土壤长期发育过程中现阶段的标志。研究土壤剖面,现场观察土壤的各种形态特征,可以了解成土因素的影响和土壤特性,是土壤工作的一个重要容。 在生产实践中,在进行各种自然资源调查时,土壤条件是必不少的调查容。为了取得必要的土壤资料,必须首先对土壤进行现场观察。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土壤剖面的选择与挖掘 1. 土壤剖面的选择 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林地土壤调查时,应考虑下列几点: 地面植被分布均匀(包括更新幼林、下木、草本及苔藓等),应避免开枯立木、虫腐木等非代表性植物,在疏密度和林冠郁闭度中等,离优势树种干茎1-2米的地方挖掘剖面。应避开林中空地,林班线和林道路,设置在较平坦和无积水的地方。在采伐迹地设点时,应考虑残留树、更新幼树的分布和长势情况。2. 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的点选定后,即可开始挖掘,规格一般为:1.5~2m,宽0.8~1m,深度以达到母质、母岩或地下水面。观察面上方不要踩踏和堆土,以保持植被和枯落物的完整,观察面应向阳,丘陵山地的观察面应与坡向同向。较平坦的地方,观察面对面应修成阶梯状。以利于观察者上下土坑。 在山坡上挖掘剖面时,应使剖面与等高线平行(与水平面垂直)。农田、苗圃、果园等种植园挖掘剖面时,应将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放在剖面两侧,观察结束填埋土坑时,不应使土层搅乱。 剖面挖好后,应用小锄修理观察面,尽量使土壤的自然结构面表现出来,以便正确判别土壤特征。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通常包括对土壤剖面进行观察、记载、简易化验、现场讨论等。 1.观察点基本情况的记载 (1)对剖面编号,可按所调查的一系列剖面顺序编号,也可自行编号。 (2)观察点要写明观察剖面的详细位置。 (3)海拔高度可根据地形图上标高点或海拔仪指示的高度来记载,也可根据附近已知海拔高度来估算。 (4)地形可分为形和小地形两种类型。形指相当大面积,某一种地形占据很大的地段,海拔高度变化可从数十米至数百米以上。小地形则指某一种地形面积较小,相对高差10米以下,可分为平坦(高差1米以下),较平坦(高差1-2米),起伏(高差>2米)等。

土壤剖面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1202班 姓名陈俊霞 学号 20121190102 成绩 日期 2014年6月19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 (3) 二、实验器材 (3) 三、实验地点: (3) 四、实验时间 (3) 五、实习内容 (3)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3)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4)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 (四)土壤剖面描述 (5)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 (5) 1.鉴别土壤颜色 (5) 2.湿度 (5) 3.质地 (5) 4.土壤结构 (6) 5.土壤松紧度 (7) 6.孔隙 (8) 7.植物根系 (8) 8.土壤新生体 (8) 9.侵入体 (9)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9)

一、实习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土壤的剖面形态全面的反映并代表了土壤发生学特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综合属性,以及土壤景观的总体特征。它是诊断土壤性状的基础和进行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1.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2.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3.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地点: 我们所选的实验地是文家山,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文家山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25米左右。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土壤较湿润,适宜动植物生长。其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四、实验时间 日期:2014年6月19日经纬度:北纬30.233°东经115.05° 气压:996.2百帕海拔:48.7m 天气:25℃-33℃多云转阵雨 五、实习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

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观察,学会用简单方法认识土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农业生产性状,从而认识土壤,并联系土壤生成环境,分析其与土壤形成及利用改良方面的关系。 二、壤形成夜因素的研究观察 (一)气候资料的调查: 包括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霜期、风、水、旱、涝灾害等。 (二)母质: 直接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残积物母质。要记载岩石的种类、风化程度及形态; 如系冲积物、风积物等运积母质,则记载其种类、生成过程及其性状。 (三)地形: 地形通常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冲积平原,盆地及洼地等。当了解地形时要记载地点、周围环境、地形的变化情况与土壤发育与分布的关系。 (四)侵蚀情况: 在山区进行土壤调查与观察时要更为重要,要详细记载侵蚀方式、程度、引起侵蚀的原因,如何采取防止措施。 (五)土壤的排水及灌溉情况: 首先观察地表水的有无及其状况,地下水位深度、灌溉条件的有无,现有灌溉的系统及灌溉的可能性。 其次要记载该地区的排水情况、排水系统等。 (六)植被情况: 包括植物群落、生长情况、指示植物、造林状况。 (七)农业生产状况调查: 包括农作物种类、产量、茬口安排、及施肥情况、丰产经验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等。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土壤剖面是土壤内在形态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土壤的外部形态,也能了解土壤的性质及农业生产价值。在田间观察土壤时除观察土壤的自然环境外,还要借助于土壤剖面的观察与分析来全面地了解土壤的一切特性。 (一)土壤剖面位置的选择及挖掘:

土壤剖面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切忌在道旁、沟边、肥堆及土层经过人为翻动或堆积的地方挖掘剖面和采取样品。 在选择有代表性地点后,挖长约2米,宽1米,深1 ~1.5米的土坑(如地下水位较高,达到地下水时即可),将朝阳的一面挖成垂直的坑壁,而与之相对的坑壁挖成每阶为 30~50厘米的阶梯状,以便上下操作。(如图) 在挖剖面时要注意观察朝阳面,观察面上端不准堆土,也不准站人踩踏,以保持土壤的田间自然状况,挖出的土抛在土坑长边的两旁,表土与心土分别堆放, 观察与记载结束后,必须将土坑先心土后表土进行填平。 (二)剖面观察记载 1、层次的划分与深度 首先站在剖面坑上大致观察,依据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根系的分布情况将剖面分成几层,然后再进入剖面坑内,详细观察,进一步确定层次,最后用剖面刀将各层分别划出,于剖面记载表上分别记出各层起止深度。 (1)土壤发生层次及其排列组合特征,是长期而相对稳定的成土作用的产物。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0、A、E、B、C、R 土层命名法。 即0层:有机层 A层:腐殖质层 E层:淋溶层 E层:淀积层 C层:母质层 R层:基岩层 此外,还有一些由上述有关土层构成的过渡土层,如AE 、EB 层等。若来自两种土层的物质互相交错,且可以明显区分出来,则以斜线分隔号“ /”表示,如E/B 、B/C 。

土壤剖面

2.有机质积累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5.钙化和脱钙过程 6.盐渍化过程 7.碱化与脱碱过程 10.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11.白浆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来源 母质层.亦称“C层”。土壤发生层次之一。位于土壤剖面下部的层次。是原来的土壤母质,未受土壤发育过程的显著影响。 自然土壤发生层 1.枯枝落叶层(A0):分解、半分解的有机物质积累的层次,木本植被下的森林土壤最为明显。 2.淋溶层(A) 腐殖质层(A1):由于腐殖质的累积,腐殖质和矿质养料含量丰富,且结合紧密,多呈良好的团粒结构,土色较深。 淋溶层(A2):由于雨水的淋洗作用,土体中易溶性盐类及铁、铝水化物、腐殖质胶体受到淋失,向下移动,使该层腐殖质及养分含量减少,土色较浅。 3.淀积层(B):A层淋溶下移物质淀积而成,矿质养分含量丰富。 4.母质层(C):位于淀积层之下,是未受淋溶和淀积作用,发育程度很低或未发育的岩石风化层。 5.母岩层(D) 另参考: 自然土壤剖面分为四个基本层次,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覆盖层:O(F、H)层,地面枯枝落叶层。

O1:未分解的枯枝落叶层,森林土壤明显,草原土壤基本没有。 O2:半分解,肉眼难以分辨原来有机质的形态特征,有少量腐殖质累积,森林土壤明显,草原土壤很薄或没有。 淋溶层:A层,水溶性物质向下淋溶。该层中生物活动旺盛,进行强烈的有机物质的转化和累积作用,土层颜色暗,一般具有粒状和团块状结构,土质疏松。 A1:腐殖质层,腐殖质累积为主要特征,腐殖质和矿物质紧密结合,机械方法无法分开。土壤剖面颜色最深,灰黑至黑。 A2:灰化层,由于强烈淋溶,易溶性物质和细小土粒淋失,难溶性物质如铁、铝,也发生变化而下移,该层只剩下最难移动、抗风化能力最强的矿物质,以石英为主,颜色浅,灰白,土壤颗粒粗(砂、粉砂)。寒带针叶林土壤明显。 A3:A、B过渡层。 淀积层:B层,淀积由A层淋溶下的物质。质地粘重,具有柱状或棱柱状结构,颜色棕或红棕色。 B1:A、B过渡层。 B2:典型B层特点。 B3:B、C过渡层。 母质层:C层,尚未经过成土作用的物质,是土壤的前身。是岩石风化的残积物或经水力或风力搬运的堆积物。不是土壤发生层,但习惯把它包括在土壤剖面内。 基岩:D(R),如果C为残积物,C与D有继承关系,如果C为运积物,C与D 无关。 耕作土壤剖面——自然土壤经过长期耕作,土壤剖面性质会发生变异,常根据农民的习用名称分为:

土壤剖面数据

土壤剖面数据: 1、黄龙寺 地理位置:29.55000°N 115.97322°E,海拔:900m左右 剖面下层具有网纹红土,该处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棕壤 2、七里冲路口 地理位置:29.55943°N 115.99010°E,海拔:1280m 植被类型:日本柳杉等 土壤剖面观测数据:(山地棕壤观察点) 表1(示范?) 分层OA A AB AB2 B BC 厚度(cm) 较薄,主要是针 3-12 12-27 27-40 40-60 60以上叶枯枝落叶 颜色褐色 表2(小组实践) 分层厚度(cm)颜色松紧度孔隙度干湿度根系状况O 0-7 褐色松多润较多OA 7-10 黄褐色较松少 A 10-17 AB 17-27 黄棕色比较紧 B 27-40 一般湿没有 C 40以上黄色紧少 3、一线天路 地理位置:29.545565°N 116.00252°E,海拔:1107m 植被类型:柳杉、扁柏等 分层厚度(cm)颜色松紧度干湿度 O 0-10 黑色松湿 A 10-32 黑褐-暗棕色稍紧润 B 32-100 黄棕色潮 BC 100以上极紧 土壤结构?团粒→小块状→块状,倾向:145°坡度:40° 没有新生体和侵入体 4、土坝林(山地黄棕壤观察点) 地理位置:29.56861°N 115.97455°E,海拔:1060m 分层厚度(cm)颜色土壤结构质地孔隙度干湿度O 0-10 黑色 A 10-50 黑褐色团状壤土多润 AB 50-82 暗棕色潮 B 82以上黄棕色块状少 好汉坡土壤剖面观察 途好汉坡的土壤剖面观察: 1、海拔:930m

分层厚度(cm) 颜色土壤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度质地O 0-5 A 5-25 黑色团粒状润较松多壤土 AB 25-30 暗棕-黄 较紧一般壤土 棕 B 30以上黄棕块状潮紧少黏土B层有侵入体(碎石) 2、海拔:858m 分层厚度(cm) 颜色干湿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松紧度孔隙度O 0-5 A 5-30 黑褐色湿壤土团粒状疏散多 B 30-50 棕色润砂壤稍紧 BC 50-90 黄棕色块状较紧一般 C 90以上红棕色潮砂土团块状紧实少 A、B层有根系,C层有侵入体 3、海拔:842m(黄壤与红壤交界处) 分层厚度(cm) 颜色松紧度干湿度土壤质地孔隙度土壤结构 A 0-46 暗棕色稍松润砂壤土多团粒状 B 46-100 黄棕色较紧潮壤土少块状 植被类型:黄山松几乎没有,该处属于针阔叶混交林且有大量人工林,海拔每下降100m积温增加200℃。

土壤剖面调查报告

土壤剖面调查报告 篇一:土壤调查报告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报告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 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 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 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 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 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 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 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 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河源万绿

湖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省级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良的水质资源,具有极高的 科学研究、观光旅游、供应水源和保护环境等价值。为了解保护区内的土壤本底情况及其对 湖水水质的潜在影响,同时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基础资料,对万绿湖自然保护区的 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 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质发育特征及岩性特征决定着地貌类型的不同,进而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使风化壳性质和土壤发育条件随之发生变化。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母岩类型有花岗岩、花岗斑 岩、安山岩、流纹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砾岩和泥灰岩等。保护 区内的地貌类型复杂,有中山、低山、台地、丘陵、河流、人工湖和湖中岛屿等多种地貌类 型。其中,中山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海拔800m以上的山峰有大嶂 顶(890m)、轿子顶(915m)、蟾蜍嶂(932m)、桂山(1056m)和南山(954m)等。低山在保 护区内分布较广,海拔一般在500-800m,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台地和丘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严格按照已经给定大家的GPS定位为准,如果该点已经有建筑非农田,可以就近取土壤类型、种植作物一致的露天大田非大棚土壤,如玉米小麦是山东典型作物。如果就近实在没有作物地块,可以标注上是蔬菜地,如白菜地。非原始点位的,需要文字说明点位漂移的大致方位距离等) 点位漂移的另选取典型代表地块,采样地块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选取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100平方米地块。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采一个混合样。 3、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下图)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或者梅花采样即取四个角加中心点。田块选取要避开路边(有交通工具汽车尾气扬尘等污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3、采样点数量 一个样点至少采集6个点位的土壤,然后混匀。(要保证足够的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混匀后,用四分法(见下图)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混匀后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蛇皮袋上,剔除落叶石块等杂物后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个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 4、采样点定位(必须有,尤其是点位漂移的)

土壤剖面观察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基本原理 1.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 有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具代表性。不受人为扰动的自然平坦地区。 2.土壤剖面的挖掘 长2m 宽1m 深1-1.5m

3.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一个发育完整的土壤常有如下的剖面模式: O层:枯落物层(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植物凋落物) A层:腐殖质又叫表土层(含大量腐殖质) E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又叫心土层(表层物质淋至此层淀积) C层:母质层(以风化岩石为主) R层:母岩层(未风化的坚硬岩石) 5.土壤剖面描述

1)颜色(色调、亮度、彩度) 2)湿度 3)质地(砂土、砂质壤土、壤土、粉砂壤土、粘壤土、壤粘土、粘土) 4)土壤结构(块状、团块状、核状、粒状、圆顶柱状、棱柱状、片状、板状、页状、鳞片状、垡状、碎块) 三、作业 1.剖面点位于南京林业大学后山 2.剖面深6.8 3.剖面示意图

4.剖面形态特征 5.土壤类型判断,土壤利用及改良措施。 黄棕壤,黄棕壤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自然肥力较高。很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是中国 经济林的集中产地、也是重要的农作区,盛产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适地适树,发展经济林业,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 四、反思与总结 做实验前要预习不然就会什么都不懂。 土壤剖面点选取很重要,不然在挖掘的时候会很麻烦。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48724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尽可能优先采用分区布点法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在分区时应重点考虑:①各场地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方式和途径在区块中分布的均匀性;②尽可能以场地使用时自然形成的分界作为监测分区的边界,且区块形状基本规则;③一个区块内同样深度层的土壤应属于同一种分类;④当一个拟划分的区块面积过大时,应认真推敲是否有拆分成小区块的必要。而对于占地面积较大、无法按使用功能划分区块或拆迁后造成场地内土壤迁移、原始状况遭破坏的场地,应根据调查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布设监测采样的点位。在设置系统网格布局时应重点考虑:①根据场地面积、土壤污染分布可能的均匀程度、监测样品控制数量等因素设置网格密度;②尽可能将网格设置成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则形状;③场地面积过大时,可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经分析后设置分区域不同密度和形状的网格,几种典型的监测布点方法见图. 本次取样网格大小基本可采取20m×20m,其中厂内办公区、生产车间及废料堆放点等典型位置都应设置取样点。 2、采样深度 在完成土壤样品采集点位平面布设后,应根据不同阶段调查的要求进行点位的纵向布设。土壤纵向结构一般可分为表层土壤(0~、浅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根据国外通行的做法并结合国内典型场地监测实际案例的经验,表层和浅层的土壤可在各层的深度范围内采集1个样品。一般表层土壤常用的采样方法均可以保证样品在深度方向上样品的代表性。浅层土壤采样时可在规定的深度范围内连续或分上下2段采样后制成混合样。深层土壤应采用纵向分层的方法,分别采集每1层土壤的代表性样品。在环境调查判定污染物种类和初步探明污染程度、范围阶段,一般在3m深度以内时,每个样品的采样分层间隔为. 3、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 4、采样点定位 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置,并记录样点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5、采样方法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doc 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原始记录表目录 ZHJC/JL001 pH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ZHJC/JL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ZHJC/JL005 (冷)原子荧光 吸收 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ZHJC/JL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ZHJC/JL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ZHJC/JL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 ) ZHJC/JL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ZHJC/JL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ZHJC/JL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ZHJC/JL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ZHJC/JL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ZHJC/JL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ZHJC/JL025 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一、实习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习器材 铁铲、土钻、皮尺、手罗盘、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土壤速测箱、纸盒、文件夹。 三、实习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如下图: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 或B A 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 ,粘粒淀积B t ,铁质淀积B ir 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按照土壤剖面记载表的要求进行描述 1、记载土壤剖面所在位置、地形部位、母质、植被或作物栽培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地下水深度、地形草图可画地貌素描图,要注明方向,地形剖面图要按比例尺画,注明方向,轮作施肥情况可向当地社员了解。 2、划分土壤剖面层次,记载厚度,按土层分别描述各种形态特征,土层线的形状及过渡特征。 3、进行野外速测,测定pH值、高铁、亚铁反应及石灰反应,填入剖面记载表。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一、土壤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壤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分布的规律; 2.掌握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基本方法; 3.根据成土因素,综合分析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鉴定土壤发生类型,诊断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土壤质量。 二、准备工作 1.人员组成 级地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 2.实习计划的拟定 2.1 地点:三清山 2.2 时间:年月日——月日。 2.3 路线:以金沙为基地,进行四条路线的土壤勘察 (1)金沙——地震台——岭头村——玉帘瀑布; (2)金沙——西坑村——紫湖镇中学; (3)金沙——玉灵观——风门——三清福地——玉京峰; (4)金沙——西坑村——南山乡(枫林)。 2.4 内容: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1)三清山水稻土类型与特点,分布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利用改良措施等。此项主要结 合上述第一、二两条路线进行。 (2)三清山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分类,各类型的剖面特点,土壤分布规律与垂直带谱。此项 主要结合上述第三、第四两条路线进行。 2.5 主要观察剖面点的选址范围: 1号点:金沙断桥处,实习考察方法与程序的训练;新生体观察:铁、锰结核的特征及分 布层的位置关系;冷浸田特点及改造、农耕措施的理论解释。 2号点:三清山山门处,自然土壤的发育程度:母岩矿物组成与土壤矿物组成的关系;根据水稻土的水热条件、地形、母质来源等的综合影响进行分类、分布的考察研究,并绘制路线分布草图。 3号点:西坑村,自然土壤:丰厚均质土状堆积物,淀积层特点、剖面中粘粒含量情况,基岩与母质的关系等;水稻土:平田、冲田的物质组成特点,访问农户作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4号点:紫湖镇中学,自然土壤:剖面颜色特点,利用现状观察;水稻土:平田特点,访 问农户作调查;等高线种植方式的考察。 问题与讨论: (1)山地红壤与基带红壤的区别与联系;(2)成土因素在地带性土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不同母质的红壤剖面形态的特殊性;(4)不同水稻土类型的分布规律;(5)等高线种植方式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5号点:金沙原锯木厂,花岗岩母质山地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6号点:石鼓岭电站,粗骨性土剖面特点观察。 7号点:吊桥与岭头山分叉路口,山地黄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 8号点:距岭头村300米处(油茶林下),砾质石灰土剖面特点观察。 9号点:岭头村旁(银杏树旁),山地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诊断土层:网纹层特点与成 因;水稻土各类型的分布组合模式考察,并绘制草图。

完整版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

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 、目的要求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观察,学会用简单方法认识土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农业生产性状,从而认识土壤,并联系土壤生成环境,分析其与土壤形成及利用改良方面的关系。 二、壤形成夜因素的研究观察 (一)气候资料的调查: 包括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霜期、风、水、旱、涝灾害等。 (二)母质: 直接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残积物母质。要记载岩石的种类、风化程度及形态; 如系冲积物、风积物等运积母质,则记载其种类、生成过程及其性状。 (三)地形: 地形通常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冲积平原,盆地及洼地等。当了解地形时要记载地点、周围环境、地形的变化情况与土壤发育与分布的关系。 (四)侵蚀情况: 在山区进行土壤调查与观察时要更为重要,要详细记载侵蚀方式、程度、引起侵蚀的原因,如何采取防止措施。 (五)土壤的排水及灌溉情况: 首先观察地表水的有无及其状况,地下水位深度、灌溉条件的有无,现有灌溉的系统及灌溉的可能性。 其次要记载该地区的排水情况、排水系统等。 (六)植被情况: 包括植物群落、生长情况、指示植物、造林状况。 (七)农业生产状况调查: 包括农作物种类、产量、茬口安排、及施肥情况、丰产经验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等。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土壤剖面是土壤内在形态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土壤的外部形态,也能了解

土壤的性质及农业生产价值。在田间观察土壤时除观察土壤的自然环境外, 借助于土壤剖面的观察与分析来全面地了解土壤的一切特性。 (一)土壤剖面位置的选择及挖掘: 土壤剖面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切忌在道旁、沟边、肥堆及土层经过人为 翻动或堆积的地方挖掘剖面和采取样品。 在选择有代表性地点后,挖长约2米,宽1米,深1 ~1.5米的土坑(如地下 水位较高,达到地下水时即可),将朝阳的一面挖成垂直的坑壁,而与之相对的 坑壁挖成每阶为30~50厘米的阶梯状,以便上下操作。(如图) 在挖剖面时要注意观察朝阳面,观察面上端不准堆土,也不准站人踩踏,以 保持土壤的田间自然状况,挖出的土抛在土坑长边的两旁,表土与心土分别堆放, 观察与记载结束后,必须将土坑先心土后表土进行填平。 (二)剖面观察记载 1、层次的划分与深度 首先站在剖面坑上大致观察,依据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根系的分布情 况将剖面分成几层,然后再进入剖面坑内,详细观察,进一步确定层次,最后用 剖面刀将各层分别划出,于剖面记载表上分别记出各层起止深度。 (1) 土壤发生层次及其排列组合特征,是长期而相对稳定的成土作用的产 物。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 0、A 、E 、B 、C 、R 土层命名法。 即0层:有机层 A 层:腐殖质层 E 层:淋溶层 E 层:淀积层 C 层:母质层 还要

土壤分析实验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决定分析结果能否正确反映土壤特性的关键。因此,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以确保土壤质量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从田间采集来的土壤样品不可直接进行化学分析,需经过筛或风干过筛等处理后方可进行分析。因此,在风干过筛处理中保持最小的误差是同样的重要。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采集具有代表性土壤样品的技能和合理处理样品的技能。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耕层混合土壤样品的采集 1.确定采样单元 根据有关资料和现场勘查后,将采样区划分为数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图类型,肥力状况和地形等因素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2.确定采样点数及采样点位置 采样点数的确定,取决于采样区域的大小、地块的复杂程度和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一般以5-20个为宜。采样点位置的确定要遵循随机布点的原则,常采用“S”型布点方式,该方式能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农业措施造成的误差。但在采样单元面积较小,地形变化较小,地力较均匀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对角线(或梅花)形布点方式。为从总体上控制采样点的代表性,避免在堆过肥的地方和田埂,沟边以及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3.各采样点土样的采集 遵循采样“等量”的原则,即每点所采土样的土体的宽度、厚度及深度均相同。使用采样器采样时应垂直于地面向下至规定的深度。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取土。 4.混合土样的制备 将个点采集的土样集中在一起,尽可能捏碎,混均;如果采集的样品数量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样弃去,以取1kg为宜。其方法是将混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将其中一对角线的两份弃去,入所剩样品仍很多,可重复上诉方法处理,知道所需数目为止。采集含水较多的土样时(如水稻土),四分法很难使用,可将各样点采集的烂泥状样品搅拌均匀后,再取出所需数量。将采好的土样装袋,土袋最好采用布制的,以保持通气。 5.制作采样标签及采样记录

土壤剖面观察

成绩:日期:2015年10月21日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基本原理 1。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 有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具代表性. 不受人为扰动的自然平坦地区。 2。土壤剖面的挖掘 长2m 宽1m 深1—1。5m

3.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一个发育完整的土壤常有如下的剖面模式: O层:枯落物层(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植物凋落物) A层:腐殖质又叫表土层(含大量腐殖质) E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又叫心土层(表层物质淋至此层淀积) C层:母质层 (以风化岩石为主) R层:母岩层(未风化的坚硬岩石) 5。土壤剖面描述 1)颜色(色调、亮度、彩度) 2)湿度 五个等级判断依据 1、干土壤放在手中不感到凉意,吹之尘土飞扬 2、润土壤放在手中有凉意,吹之无尘土飞扬 3、湿润土壤放在手中有明显的湿感

3)质地(砂土、砂质壤土、壤土、粉砂壤土、粘壤土、壤粘土、粘土) 4)土壤结构(块状、团块状、核状、粒状、圆顶柱状、棱柱状、片 状、板状、页状、鳞片状、垡状、碎块) 三、 作业 1. 剖面点位于南京林业大学后山 2. 剖面深6.8 3. 剖面示意图 4.剖面形态特征

5.土壤类型判断,土壤利用及改良措施。 黄棕壤,黄棕壤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自然肥力较高。很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是中国经济林的集中产地、也是重要的农作区,盛产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适地适树,发展经济林业,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 四、反思与总结 做实验前要预习不然就会什么都不懂。 土壤剖面点选取很重要,不然在挖掘的时候会很麻烦。 观察时需要用手去感受土壤的湿度,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准确.

实验三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三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一、实验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计,10%盐酸溶液,pH混合指示剂,白瓷板、玻璃棒、pH标准比色卡,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 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 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或B 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按照土壤剖面记载表的要求进行描述 1、记载土壤剖面所在位置、地形部位、母质、植被或作物栽培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地下水深度、地形草图可画地貌素描图,要注明方向,地形剖面图要按比例尺画,注明方向,轮作施肥情况可向当地社员了解。 2、划分土壤剖面层次,记载厚度,按土层分别描述各种形态特征,土层线的形状及过渡特征。 3、进行野外速测,测定pH值、高铁、亚铁反应及石灰反应,填入剖面记载表。 4、最后根据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及简单的野外速测,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名称,鉴定土壤肥力,提出利用改良意见。

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4

土壤实习报告 班级:园林1202 姓名:黄成 学号:12402227

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一、目的与意义 土壤剖面是土壤内部性质的外在表现,是土壤长期发育过程中现阶段的标志。研究土壤剖面,现场观察土壤的各种形态特征,可以了解成土因素的影响和土壤特性,是土壤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生产实践中,在进行各种自然资源调查时,土壤条件是必不少的调查内容。为了取得必要的土壤资料,必须首先对土壤进行现场观察。本次实习,旨学生初步掌握土壤剖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土壤剖面的选择与挖掘 1.土壤剖面的选择 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臵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臵在田角和田基旁。林地土壤调查时,应考虑下列几点: 地面植被分布均匀(包括更新幼林、下木、草本及苔藓等),应避免开枯立木、虫腐木等非代表性植物,在疏密度和林冠郁闭度中等,离优势树种干茎1-2 米的地方挖掘剖面。应避开林中空地,林班线和林内道路,设臵在较平坦和无积水的地方。在采伐迹地设点时,应考虑残留树、更新幼树的分布和长势情况。 2.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的点选定后,即可开始挖掘,规格一般为:1.5~2m,宽0.8~1m,深度以达到母质、母岩或地下水面。观察面上方不要踩踏和堆土,以保持植被枯落物的完整,观察面应向阳,丘陵山地的观察面应与坡向同向。较平坦的地方,观察面对面应修成阶梯状。以利于观察者上下土坑。 在山坡上挖掘剖面时,应使剖面与等高线平行(与水平面垂直)。农田、苗圃、果园等种植园挖掘剖面时,应将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放在剖面两侧,观察结束填埋土坑时,不应使土层搅乱。 剖面挖好后,应用小锄修理观察面,尽量使土壤的自然结构面表现出来,以便正确判别土壤特征。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通常包括对土壤剖面进行观察、记载、简易化验、现场讨论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