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肖川专家的生命教育理念

肖川专家的生命教育理念

肖川专家的生命教育理念
肖川专家的生命教育理念

肖川专家的生命教育理念

任何人首先都是一个生活者。如果一种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很多,却没学会如何幸福

地生活,那这种教育至少是残缺的。

什么是生命教育?最通俗地说,是“为了生命的教育”,它是教育哲学层次上的教育概念,是价值论意义上的范畴。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其目

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能

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它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

竞争的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这门课程,就是让人更好地关照自己的生命,获得幸福的人生,这是这门课

的根本宗旨。我们举行首届生命教育高峰论坛、组成“中国生命教育学校联盟”,就是希望

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学校能分享经验、探讨教学模式,可以促使更多学校参与到教学探索中来,使更多高校能够开展生命教育。

个人不管毕业于哪一所学校,所学的是哪一门专业,获得了怎样的学位,最终都得面

对生活。任何人首先都是一个生活者,其次才是一个劳动者、思想者,一个技术人员、一

个专家,一个文人、一个学者或者一个艺术家。而只有一个人能快乐而有尊严地生活着,

才能扮演好其他的社会角色,比如父亲或母亲,丈夫或妻子。

对待生命的态度,是评判正义与邪恶,高尚与拙劣,文明与野蛮的标尺。对于生命的

戕害、摧残、虐待、轻贱,更不用说毁灭和虐杀,统统都是需要我们人类自觉摒弃并逐步

禁绝的。生命教育的极致就表现为直抵生命的根基:既有着转识成智、学达天性的睿慧,

又有着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情怀。

我国15 至34 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不是病症而是自杀,青年人反生命行为时有发生,生命教育十分迫切。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当下,

不仅从自杀、暴力、吸毒以及摧残异类生命等反生命的问题中,我们发现一些青年人在珍

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等方面的意识淡薄;另外,怎样过有品质的生活,怎样过有

意义的人生,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一些人从脆弱走向疯狂,这背后恰恰反映出了

他们生存状态的不理想与生命教育的缺失。因而从“以人为本”的观念来讲,生命教育是十

分迫切的。

尽管这样的理念很多传统课程都可以渗透,但如果专门开设这门课,有助于我们更清

晰地认识生命质量和生命尊严。

生命教育就融渗在这样的追求之中:让校园生活充满关怀、激励、温暖与成就感,并

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知识点 位置与方向知识点 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确定方向的方法: 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 情况下.地图规定向上为北。 【2】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 相对.东西相对” 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 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 向是相对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我 们所站在的位置的地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 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十字叉”.用箭头“↑”标出北方。 【4】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 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 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如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乙为观察点.也 就是以乙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 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方向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 甲为观察点.也就是以甲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 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什么方向的事物. 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 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 字叉”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 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北关小学于民娣最先吸引我去读肖川先生的书是偶然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六个学会”,他说:“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细细品味了他的文章,文章中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他告诉了我们教育的灵魂 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该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的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肖川先生的书读到这里,我有着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理念运用于我们英语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从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始,让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建

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他告诉我们教育带给我们什么 读这段时,我心里有一阵揪心但又力不从心的感觉,小学阶段虽说是基础教育,但由于受客观环境影响,似乎狭隘成了应试教育的基础教育。有时,我们只看到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不是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知识点。书里写到一个让人心疼却又觉得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在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谐的发展。我不由的想,我在之前的学生生涯中,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深刻的兴趣与爱好,再回想起那段日子,我有种莫名的恐惧。书中提到,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早就失败者的场所。目前,一直都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不要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美好知识的向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吸引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宽容、宽松、宽厚的生长环境。 三、他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 肖川先生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该优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为教育是关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对学生日日提醒、教导的,正是

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读后感

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读后感 暑假期间,认真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先生编著的《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一书。 作为一名工作十五年的教师,虽说有了一些工作经验,但是教育形势变化得太快,随着民办学校清华园、东方剑桥的崛起,教育该走向何方?带着这个疑惑拜读了这本书,有了一点自己的感悟。 何谓有效的教学?教学是一场师生的共舞。这让我思考,师生如何共舞呢?教学,作为师生共在的精神生活过程,是认知、交往与审美交互作用、相互生成的过程。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创造教育、审美教育,任何一个层面的教育都离不开他们的和谐统一。教学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就是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现阶段的教学目标,概括起来有四点:一、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二、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三、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完整图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提高学生的精神需要层次。只有把这些都统筹起来,点点滴滴的都做好,才能呈现近乎完美的教学。 肖川老师提到,完美的教学必定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件,那就是:深刻与真诚,这让我茅塞顿开。“深刻”意味着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

运、别有洞天质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使学生豁然开朗。“真诚”意味着师生之间坦诚率直,彼此都尽情地表露瞬间的感情和态度。实践证明,一个教师若能以真诚的自我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真诚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就会向教师说出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真正做到心心相映的关系。完美的教学一定会使学生“学有所获”,甚至是有喜出望外的收获。 完美的教学是我学习的目标,“优秀教师”是我努力的方向。肖川老师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一名优秀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宽容的眼光看待学生时,我们就会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希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心,多一份亲切。分享是师生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教育上也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确保学生幸福而又有尊严地学习,自由、平等地对话,用心感受美、感受教育的过程,不断追求幸福,活出高贵的生命姿态。(胡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2018-05-03 前几年在第二届东莞市名校长,名教师的培训办开学典礼上,我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讲座。他语言风趣、生动,不时赢得我们的掌声,我们在享受他语言的乐趣中受益不少。 最近在书店里无意中看到了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这是他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和成长等等。在他的演绎下,教育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激发我们去实践、完善和升华。 阅读完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 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的自序题为《用一生写三本书》,也就是《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艺术与趣味》三卷本教育随笔系列。实际上,肖川老师后来还写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形成了四卷本的系列。《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是第二册,这本书对我触动依然很大,读这样的书总是有一种愉悦感,读肖川的随笔总会有一种亲切感。 这本谈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既像一个导师一样给我指明教育的方向,又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向我倾诉他对教育的感悟,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本书,很想一下看完,又想慢慢回味一段段精妙缜密的美文,是越看越爱不释手,丝毫没有一点倦怠。看完后感觉进入了一个智慧氧吧,使人心旷神怡,心灵得到真诚的洗礼,思想得到朴实的升华,眼界得到至善的开阔。在优美的文字和广博的知识中,我阅读和写作

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激发。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思考能力的,但是我们通过智者的思考来更好地认识教育。 在中国教育界,肖川的美文可谓几乎“家喻户晓”,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数十万中国一线教师的阅读习惯(刘铁芳语),魅力何在?刘铁芳认为肖川的教育随笔对传统教育学社论体话语模式的突破让人耳目一新,还对传统教育写话语框架的突破拓宽了教育学的视野,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和时代问题。最重要的是,肖川对教育生活,对教师,对教育中的生命个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来看看书中的两个话题。 一、教育的方向由谁决定? 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谈“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肖川说“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

教育的方向与方法学习体会(颜志军)

《教育的方向与方法》学习体会 今天学习了肖老师的《教育的方向与方法》的讲座,肖老师从好教育、好人生、好社会三大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并于讲座结束前提出了五个思考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方向比方法更重要?我认为是本讲座最是发人深思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本身的认识程度即决定了今后我们自身面对教育改革的自身业务发展方向和进步的程度。因此对教育和教师来说是原则层面上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基于教育的被指引的方向决定了其在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也同样是出发前的根本要解决的问题。而从两方面而来的构建的这个教育整体和对社会的意义,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个问题在其讲座中已给了听课的人们很深刻的启示了。肖老师首行明确了“教育”是一个价值用词入手,引发好教育的思考。从优秀教师应是怎么样的,到培养好公民,着眼好社会的方向,到环保到个人修养到政府政策,到家长,学校的关系,等等,从一个很广泛的界面上论述了教育的方向与方法的原则。肖老师讲出了教育的应该达到的境地。方向是讲根本,方法是讲具体实践,两者就如在旅游中的目的地与旅游方式的关系一样。先要明确目标,才可能有合适的方法的考虑。 第二个问题:怎么样学会思考?我想这个是更为具体一些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学会思考才是有智慧的,才是快乐的,才是优秀的和成功的。教育的进步是思考和实践的结合得来的。那么怎么学会思

考,我想肖老师间接地给出了答案,从每一阶段教育的目标,每一学期,每一节课的目标出发,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这样方向的思考就有了,进一步对课堂现场和课后效果的反思中得出方法的改进,方法就有了。从方向和方法两方面的思考结果决定了教育、教师、学生的在实践中能否更好地进步。另外肖老师所一再强调的法律范围的言论自由,要进行好公民、责任意思的教育而不是奴隶教育也是在说要学会思考就要解放思想,改于质疑才会有思考。他还建议,教师应学一些哲学的学习,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学习。我想有了这些方面的素养才能有更高水平的思考。 第三个问题就是公民教育、生命教育为什么是两大支柱?肖老师高屋建瓴地提出生命教育是对个人与自我关系的教育,健康的生、心理素质是一个好公民的基本条件。而好公民决定好社会、好国家,政治自由关键取决于公民的言论自由程度,依赖于公民参与和愿意一起辩论的程度。而好公民会参与建立一个好社会、好国家,所以对于学生的好公民教育决定了未来社会和国家发展到什么程度,而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家长,这首先从家庭上就决定了教育的背景情况,而学生的教育背景而相对于设备与课程、教师的素质来说作用更为明显和重要。因此生命教育、公民教育是教育的支柱。 第四个问题家长、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根据调查所得,教育背景远比教育的原始投入、学校、课程、设备、教师素质作用更大。家长素质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好公民,直接

教 师 当 有 理 想 和 信 念

教师当有理想和信念 读肖川《教育理想与信念》有感 鲍洪昌 上学期看到张奎正在研读肖川的《教育理想与信念》,看他读得入迷看得津津有味。我不禁借来一看,随手翻了几页,不经意间就被凝练、清新、隽永、雅致的文笔所吸引。令人回味,让人遐思,如获至宝。 一、在阅读中拥有教育的理想 在阅读中,我知道了什么是教育的理想。教育的理想是打造理想的教育,培育理想的校园,培养理想的教师,塑造理想的学生。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在肖川的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一种良好的教育。“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教育。”按照肖川的理解,教育就是这种有方向和目标的活动,这种活动使受教育者成为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

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惟有这种良好的教育才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格信念教育,常常让学生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作为我们教师也一样要有远大理想,在理想的实现中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伴随着对教育热衷的激情,在教育道路上不断的追求和成长。 我们学校开展了新教育实验,我因此拥有了新教育的梦想:让生命快乐成长,为孩子奠基终身。是的,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朝阳产业”。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可以这么说,我们留给后代以怎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留给世界以怎样的后代;我们留给世界以怎样的后代,取决于我们给后代以怎样的教育。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让我们为着教育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二、在阅读中执着教育的信念 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是一种基于信念的文化活动。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摘抄)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摘抄)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之十:教师的六个学会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曾经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即使用权坏,也一定有限;相反,假如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不曾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他的存在对于社会就可能是个巨大的危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成为你自己。这是从培养年轻一代所应有的素质而言的。而作为教师,要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胜任自己的工作,就需要不断成长和发展。所以,广大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 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穷人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

的效果。因为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即使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的掌握,也都很难一步到位,而是 个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需要不断“温故知新” 和“知新温故”的过程。 其实,从我们个人的生命历程来说,我们90%的努力都是徒 劳的努力,使我们而正是这貌似徒劳的努力,使我们拥有9% 的接近成功的机会,而正是这“ 9%的接近成功的机会” ,最终使得我们有1% 的取得成功的可能。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学会了等待的教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领域,只有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就 师,一定永远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教师是最能体现定能取得成效,尽管更多的时候不是那么直接,那么迅速。 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点苛责、少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 学会分享。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 教育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 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在而不是居咼临下的施舍。 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从儿

幼儿挫折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一)

幼儿挫折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一) 摘要:挫折教育既是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社会的一种需要。本文总结了如何向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只要我们在正确的观念的指导下,运用恰当、合理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挫折教育;途径与方法 Abstract:Thesetbackeducationisnotonlythenewsituationneed,isalsosociety’sonekindofneed.Howdidthisarticlesummarizehasimplementedthewaywhic handthemethodtothebabythesetbackeducated,solongasweunderthecorrec tidea’sinstruction,theutilizationappropriate,thereasona blemethodcarriedo nthesetbacktothebabytoeducate,decidedcanachievetheanticipatedeffect. Keywords:baby;setbackeducation;wayandmethod 近些年来,“挫折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大量事实证明,少年儿童的挫折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这既是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社会的一种需要。从心理学教育及思想教育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观点,经过认真探索和研究,笔者总结了如何向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意见,希望能为幼儿挫折教育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对幼儿挫折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1幼儿挫折教育及其意义 1.1幼儿挫折教育的含义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些情境条件提出某些难题,让幼儿独自去

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知识点位置与方向知识点 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确定方向的方法: 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况下,地图规定向上为北。 【2】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相对,东西相对” 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 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向是相对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我们所站在的位置的地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十字叉”,用箭头“↑”标出北方。 【4】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如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乙为观

察点,也就是以乙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方向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甲为观察点,也就是以甲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什么方向的事物. 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练习题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平方米20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450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最新篇)(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后感 堆沟港中学冷一帆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10年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肖川在书中全力宣传他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在他演绎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激发我们殚精竭虑地去实践、完善和升华。本书收录的是教育随笔,诠释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话题。他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 肖川说: “要与经典为友。”“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只有丰?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这种大气,作为教师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肖川推崇“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他批评急于希望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具有益人心智、沁人情性、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 古人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会益人心智、沁人性情、优化气滋养人生的价值。我们要与经典为友,让学习成为我们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学习,是一剂灵丹妙药。它不仅会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一种“定力”,而且也能填补我们日益贫乏的心灵。我们应该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学习者。当我们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思维火花就会闪现,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丰腴,就能用思想来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用思想去滋养后中的人格。读书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坚定我们的教育理想,就会紧跟时代的脚步,就会看到黎明的曙光。 肖博士在教育的意蕴—— 教育的力量这一章节中这样写到“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肖博士的这段话让我感受深刻,是的,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与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或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好时,有的教师或家长却更多的是抱

教育基本原理与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 (一)词源探析 1、中文词源探析(1)甲骨文的含义(2)在 古代典籍中,先人们常用教字表示教育的意思。 在古汉语中,将教与育合为一词连用,最早见于《孟子尽 心章句上》。 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朱熹: 《四书集注》《说文解字》释之曰: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2、西文词源探析(1)英语中,教育为Education ;(2) 在法语中,教育为Education ;(3)在德语中,教育为Erziehung 它们均源于拉丁动词Educre , 其词首E 原意为出,词干ducre 原 意为引,整个词的原意为导出、引出的意思。 (二)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 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 / 3

对教育定义的理解: 首先,该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其次,该定义把教育看做是耦合的过程;再次,该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 二、教育的要素(一)教育者教育者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二)学习者学习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人。 学习者的特征: 1.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 2.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3. 不同的人遇到的问题、困难不同; 4. 不同的人学习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是人类认识水平还很低下的情况下产生的。 (二)生物起源论 1. 观点:

读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5篇

读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5篇 【篇一】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作者融哲学的深邃、宗教的情怀和散文的韵致于一炉,“力图在理论的面包上涂上诗性的奶酪”。面对新课程日趋深入的今天,肖川教授比绝大多数人都思考得深,思考得早,无论是《教育给了我们什么》还是《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或者是《完美的教学》等,都渗透着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娓娓言说,处处透露出理趣、情趣和文趣的魅力,阅读此书,提升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也引发我们对教育智慧的深度思考。 读书,提升思想的灵丹妙药 肖川教授说:“要与经典为友。”“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只有丰厚的学识和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人一种大气。这种大气,作为教师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大气,才能真诚地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已经变得十分逼仄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会益人心智、沁人性情、优化气滋养人生的价值。我们要与经典为友,让学习成为我们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学习,是一剂灵丹妙药。它不仅会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获得一种“定力”,而且也能填补我们日益贫乏的心灵。我们应该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学习者。当我们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思维火花就会闪现,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丰腴,就能用思想来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用思想去滋养后中的人格。读书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坚定我们的教育理想,就会紧跟时代的脚步,就会看到黎明的曙光。 自由,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 肖川教授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想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学生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 当我惊奇的意识到后,我真的发现,我的工作中处处充满着欢乐和甜蜜。有时,当我 午餐过后,拿着书在孩子旁看时,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后躲着几个小家伙笑着给我敲背呢;有时,当和孩子们一起到大型玩具处玩耍时,孩子们不时传来叫我一起来玩的亲热叫唤声;有时,当家长们从我手中接过孩子的衣服真诚的对我说谢谢……这些让我兴奋不已,原来 快乐地工作可以是这么简单! 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的自序题为《用一生写三本书》,也就是《教育的理想 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艺术与趣味》三卷本教育随笔系列。实际上,肖川老师后来还写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形成了四卷本的系列。《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是第二册,这本书对我触动依然很大,读这样的书总是有一种愉悦感,读肖川的随笔 总会有一种亲切感。 这本谈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就象是 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 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既像一个导师一样给我指明教育的 方向,又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向我倾诉他对教育的感悟,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的热爱和 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 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本书,很想一下看完,又想慢慢回味一段段精妙缜密的美文,是越看越爱不释手, 丝毫没有一点倦怠。看完后感觉进入了一个智慧氧吧,使人心旷神怡,心灵得到真诚的洗礼,思想得到朴实的升华,眼界得到至善的开阔。在优美的文字和广博的知识中,我阅读 和写作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激发。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思考能力的,但是我们通过智 者的思考来更好地认识教育。 在中国教育界,肖川的美文可谓几乎“家喻户晓”,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数十万中国 一线教师的阅读习惯(刘铁芳语),魅力何在?刘铁芳认为肖川的教育随笔对传统教育学社 论体话语模式的突破让人耳目一新,还对传统教育写话语框架的突破拓宽了教育学的视野,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和时代问题。最重要的是,肖川对教育生活,对教师,对教育中的生命 个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来看看书中的两个话题。 一、教育的方向由谁决定? 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谈“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肖川说“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 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 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 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 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 首次读肖川的文章,我觉得他的文章是美文。字里行间体现似淡雅的香茗,处处细节尽显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 也许是教师生涯所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或者是成人社会所共有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我们已经看惯了也写惯了那类板起脸来说教的文章。然而,在当前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教育能否建起一道无形的篱笆,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这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说教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关心“人”的成长应该是教育的一种情怀。 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去培养年轻一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自教育产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并不断进行探讨的问题。自从学校机构和教师职业产生以来,教育就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培养人的活动,这就是说,教育这件事情并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的,它意味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一种特殊的情怀。 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最美好的东西。哪里的个性没有得到保存,受到压抑或被忽视,哪里的教育就不能完全实施。只有作为个人,而不是“一个一般的人”,才能在思想和感情上有所建树,才能坚持不懈地追求。然而这一点却似乎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肖川博士在紧张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发表的教育随笔,使之成为他宣传教育理想信念的一个有力武器。他的教育随

笔清新隽永,收放自如,无论是“作为人文学的教育学”、“教育即解放”、“教育给了我们什么”,还是“教育的期待”、“真诚的言说”,均在一个个看似轻松的话题中高扬着对人的终极关怀。 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种不同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条。但每一种教育的理想和信条都跳动着一颗质朴纯真的心,洋溢着对教育、对人本身的关怀。 2018年09月18日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有感4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有感4篇 【篇一】 其实很早就听说过肖川,但初读他的作品时,我却不以为然。也许是受学科本位的影响,觉得他的文章虽然外表华丽,但内在明显过于空洞。书中除了批判现实、宣扬理想,似乎在行动上究竟怎样落实和解决并没有明确的阐述。甚至很多方面脱离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现实,给老师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明显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嘛…… 这种仅限于乌托邦式的说教,对于像我这样急需具体操作方法指导的职初教师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虽然肖川的作品不甚喜欢,但为了读后感,无奈之下最近又不得不再次打开了这本书。然而此次当我静下心来,一篇篇、一段段、一行行细细品读后,却发现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在改变。原本的抵触情绪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将肖川的书作为推荐读本了。他的书仿佛一坛美酒,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与其融为一体,辨出其中韵味。 肖川的书,让我明白了理想与信念的重要性。 我想基本每一个走出校园,踏上教师岗位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当自己的角色发生转换时,才会理解为什么当年自己的老师总是怨声载道,因为,确实,孩子们很难教。 因此曾有一段时间,我认为所谓的“理想”、“信念”无

非是一些大道理,自己只要把学生教会了,成绩上去了,那么我也就尽到职责了。 然而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为什么要高扬教育的信念与理想:因为它是与人生的理想相联系的。一个人如果只将脑袋埋在饭碗里,又怎么能看见远方哪些飘逝的云朵呢?正如艺术家瞩目的是美,经济学家瞩目的是利润,教育学家瞩目的当是人的成长;他必须回答理想的人的形象,以及如何有效的促进人的成长。 肖川的书,让我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与心态。 最近听到很多老师在抱怨,巨一的孩子太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其实反思自己,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要改变孩子,是否要身先力行,先从自己做起呢? 就拿我自己来说,也许是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我的阅读习惯是“速食型”的,常常是“缺什么,补什么”,这种带有功利性的阅读方式虽然能给我带来极大的效益,却常常是囫囵吞枣,无法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然而肖川的书,却犹如一贴心灵的净化剂,能让人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静下心来学习和思考。 特别喜欢书中提到的这段话:“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归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地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 工作即将踏上第四个年头,当初出茅庐的热情退却后,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方向与方法》(讲课提纲)侯杰

中國民間信仰研究方向和方法 南開大學侯杰 田野調查與南中國研究 張光直建立區域社會文化模式,即以信仰為基礎結合其他社會生活的祭祀圈模式。 宋光宇有關扶乩、善書與善堂的解析。 李豐懋對醮典節慶和廟會文化的研究。 鄭志明關於鬼神崇拜、瑤池金母信仰的探究。 王見川對於鸞堂、關羽信仰的解讀。 李世偉對於媽祖信仰的探究。 謝國興對宋江陣的調查。 王嵩山有關民間進香的探討。 陳梅卿對廣澤尊王的闡釋。

王志宇對於恩主公信仰的探索。 科大衛有關北港村打醮的口述訪問。 蔡志祥對潮州澄海縣隆都前美鄉遊神的闡發。 陳守仁對神功戲的思索。 遊子安對勸善書和黃大仙信仰的講解。 廖迪生對天后信仰的探討。 歐大年和焦大衛合作研究在臺灣流行的民間 宗教教派。 康豹對台灣王爺信仰的研究。 勞格文對廣東、福建、江西廟會、村落文化 與民間信仰的調查。 上圖為在北京出版的精選本 田仲一成關於祭祀、演劇和宗族關係的田野調查 渡邊欣雄從社會人類學的角度研究漢族的民俗宗教。 濱島敦俊關於江南城隍信仰的探討。 大陸學者 陳春聲對樟林神廟系統的揭示。 劉志偉對大洲島神廟與社區體系的解讀。 鄭振滿對莆田江口平原神廟祭典與社區發展模式的探索。

梁洪生、邵鴻等對江西樂安縣的研究。 錢杭、謝維揚對江西泰和羅家村研究。 劉曉春對贛南富東村信仰儀式的考察。 田野調查與北中國研究 1940年代,滿鐵北支經濟調查所慣行班對華北6個村落(河北省4個、山東省2個) 進行調查,涉及民間信仰(《中國農村慣行調查》)。 1990年代,陳振江、程嘨、路遙等人與日本學者聯合調查華北民間文化與宗教觀念。 杜贊奇以「文化的權力網絡」觀察國家政權如何透過祭祀等宗教活動影響華北鄉村社會的權力結構。 李世瑜於1949年以前在河北地區調查一貫道、黃天道等。 山東大學調查山東義和團。 南開大學調查天津義和團。 曹本冶、薛藝兵關於河北易縣、淶水兩地的後土崇拜與民間樂社研究。 趙世瑜有關華北廟會與民間信仰的調查與研究。 路遙及其助手足跡遍及山東及河北部分地區的70多縣,編著《山東民間秘密教門》。 右圖為調查研究的成果。 葉濤、任雙霞對2005年“九月九廟會”的王母池道觀慶典活動的觀摩。 刁統菊、李然對費縣龍王堂廟會的調查與思考。 徐芳的對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侯村女媧廟和女媧信仰的田野考察和研究。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精选3 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1近期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读着他所写的一篇篇美文,我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现实生活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

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员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学生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