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方附子药对临床应用探讨

经方附子药对临床应用探讨

经方附子药对临床应用探讨
经方附子药对临床应用探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经方附子药对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王付, Wang Fu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450008

刊名:

中医药通报

英文刊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年,卷(期):2009,8(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619052050.html,/Periodical_zyytb200904007.aspx

方剂学方剂总汇目录(按拼音)

A 安宫牛黄丸102 艾附暖宫丸123 阿胶鸡子黄汤140 B 败毒散14 半夏泻心汤 36 白虎汤37 白虎加人参汤 38 白虎加桂枝汤38 白虎加苍术汤38 白通汤67 白通加猪胆汁汤 67 白头翁汤54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55 碧玉散60 半夏厚朴汤109 保元汤72 补中益气汤73 补阳还五汤120 补肺阿胶汤87 补肺阿胶汤147 百合固金汤146 八珍汤 80 八正散150 柏子养心丸 101 鳖甲煎丸126 萆薢分清散162 萆薢分清饮163 贝母瓜蒌散171 半夏白术天麻汤174 保和丸175 布袋丸181 C 柴葛解肌汤12 柴胡陷胸汤170 柴葛解肌汤13 柴胡枳桔汤30 柴胡达原饮33 柴胡疏肝散 34 柴胡桂枝干姜汤55 葱豉桔梗汤14 葱豉汤14 葱白七味饮18 仓廪散15 参苏饮16 承气养营汤28 赤石脂禹余粮汤94 磁朱丸99 川芎茶调散131 苍耳子散132 蚕矢汤156 蟾酥丸183 D 大青龙汤2 大半夏汤116 大羌活汤5 大秦艽汤132 大活络丹133 大承气汤19 大黄牡丹汤20 大陷胸汤22 大黄牡丹汤183 大陷胸丸23 大黄蛰虫丸118 大补阴丸85 大黄附子汤23 大建中汤65 大柴胡汤30 大定风珠139 达原饮32 导赤散46 导气汤113 导痰汤166 涤痰汤166 当归龙荟丸48 当归六黄汤57 当归建中汤64 当归补血汤78 当归四逆汤68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69 都气丸 83 地黄饮89 定志丸102 定痫丸175 定喘汤114 丹参饮125 丁香柿蒂汤117 独活寄生汤164 E 二至丸87 二妙散155 二陈汤165 F 复方大承气汤20 复原活血汤121 防风通圣散55 防己黄芪汤158 防己茯苓汤159 附子理中丸63

各科经方应用解析解析

八味地黄丸 [组成] 熟地黄8.0 干山药4.0 山萸肉4.0 白茯苓3.0 牡丹皮3.0 泽泻3.0 肉桂1.0 炮附子1.0 [功能] 温养下焦,补益肾阳。 [主治] 治相火不足而肾虚,或小便秘涩,转胞(尿闭),溺阻(膀胱痉挛,小便闭塞),夜多漩溺,或脚气入腹,少腹不仁(知觉麻痹),虚羸少气,上气喘急,呕吐自汗,耳瞶虚鸣。 治命门火衰而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说明] 本方具有收敛、补血、滋润之作用,可应用于知觉麻痹,脚气上升,胃内停水,糖尿病以及妇人杂病。能增强肝肾机能,改善精力减退,又能止渴,是治肾、副肾、性器等机能衰退的良方,多用于治中年以后,也可以说是老人病的药方。患者大抵有强度疲劳和倦怠感,胃肠机能尚强,没有下利或呕吐,却时常便秘,小便有的不通畅,

有的频繁而量多;四肢虽易冰冷,有时却又有赤感;口渴舌干,腰痛,脐下软弱无力,腹直筋在耻骨附近,坚硬紧张等症状。 [现代应用] 糖尿病,高血压症,脑出血,性神经衰弱症,脚气,腰膝麻痹,阴萎,肾脏炎及肾病,瘙痒性皮肤病,白内障,绿内障,膀胱炎,更年期障碍,膀胱无力起之夜间频尿或小儿遗尿。 流行性感冒,头痛发热,无汗,肢体疼痛及因感冒引起之风湿神经痛,偏头痛,呕吐,口苦而渴。中年以后性神经衰弱,尿意频繁,尿炎,肾硬变,肾结石,肾结核,肾盂炎,蛋白尿,闭尿,尿失禁,夜尿症,膀胱结石,膀胱结核,前列腺肥大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症,低血压症,脑出血后遗症,糖尿病,尿毒症,坐骨神经痛,椎间盘软骨疝气,脚气,腰脚麻痹,神经衰弱,健忘症,梦遗,早泄,阴萎,阴茎强直症,产褥热,带下,阴门搔痒,慢性淋疾,痔瘘,脱肛,衂血,搔痒症,湿疹,干癣,齿槽脓漏,及眼疾,耳疾等。[比较] 本方主治肾阳虚,相火不足,虚弱少气。若肾阴虚有火,骨痿髓枯者使用知柏八味丸。若肾阴不足,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者使用济生

以拼音字母D开头的中药方剂

以拼音字母D开头的中药方剂 目录 1 中药方专题1.1 按功效分类的常用方剂 1.2 中药方大全按拼音查询 1.3 附:中药材大全 1.4 相关页面中药方专题 参看中药方剂主页面。 按功效分类的常用方剂 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中药方大全按拼音查询 点击字母查看完整药方列表:A: 安宫牛黄丸阿魏化痞膏安神丸安肾丸艾汤安神定志丸艾醋汤艾附暖宫丸安神补心丸阿魏丸安神膏艾叶粥安冲汤B: 补中益气汤白芥子白汤白虎汤八珍汤白蔹八味丸冰硼散保和丸白药薄荷汤八仙过海补阳还五汤八正散 C: 赤水玄珠承气汤柴胡疏肝散穿心莲片沉香化滞丸刺五加浸膏柴胡桂枝汤柴胡汤锉散柴胡桂枝干姜汤除湿汤 D: 胆南星导赤散颠茄流浸膏大承气汤独参汤大补阴丸当归补血汤大柴胡汤点药导痰汤点眼药地黄丸当归散 E: 二陈汤二妙散二仙汤二至丸二妙丸鹅膏耳聋左慈丸二陈汤加味二陈丸鹅黄散阿胶散二十五味珍珠丸阿胶汤 F: 防风通圣散复方丹参片附子理中汤痱子粉复元活血汤防己黄芪汤发表散肥儿丸复方丹参滴丸附子理中丸附子汤 G: 感冒退热颗粒桂枝汤归脾汤龟龄集归脾丸甘草汤感冒清热颗粒公丁香甘草流浸膏葛根汤桂枝茯苓丸甘草水 H: 活血散滑石粉黄连解毒汤黄连膏黄芩汤藿香正气散化症回生片黄汤黄连阿胶汤红粉胡麻油海金砂黑膏药 J: 解毒剂金不换解毒散金丹解散鸡蛋黄金黄散粳米粥接骨丹加味逍遥散荆防败毒散解毒汤金铃子散桔梗汤

K: 苦参汤控涎丹坎离砂开郁散开胃散苦参丸苦参煎枯痔液苦酒汤咳血方枯痔散抗癌汤开郁种玉汤开关散 L: 六味地黄丸龙胆泻肝汤理中汤六神丸六君子汤鹿角霜绿豆汤凉膈散炉甘石洗剂雷丸六一散龙胆泻肝汤加减 M: 麻黄汤麦门冬汤麦味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牡蛎散妙香散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梅花点舌丹麻仁润肠丸礞石滚痰丸 N: 牛黄解毒丸牛黄清心丸牛黄散牛黄上清丸暖肝煎牛黄丸脑立清丸内疏黄连汤女金丹牛黄降压丸牛黄镇惊丸 O: 藕羹藕汁膏藕汁饮呕吐散 P: 平胃散枇杷清肺饮枇杷膏排石汤枇杷叶膏蒲黄散排气饮蒲公英粥蒲灰散枇杷叶露排脓散排石颗粒平补镇心丹 Q: 清胃散千柏鼻炎片清营汤杞菊地黄丸七厘散清瘟败毒饮青黛散清暑益气汤清燥救肺汤羌活胜湿汤七制香附丸 R: 如意金黄散人参汤人参养荣汤润肠丸肉桂粉人参固本丸人参健脾丸润肌膏人参养荣丸人参败毒散人参酒人参粥 S: 四物汤四君子汤生脉散四逆汤参苏丸十全大补汤苏合香丸肾气丸参附汤疏风散参苓白术散生肌散参灵丸 T: 天王补心丹桃仁承气汤痛泻要方调胃承气汤涤痰汤托里消毒散通窍活血汤通脉四逆汤天麻丸通宣理肺丸透脓散 W: 威灵仙五苓散五味消毒饮温胆汤乌梅丸乌鸡白凤丸五积散胃苓汤吴茱萸汤五福化毒丸乌鸡汤温经汤乌梅汤 X: 消肿散小柴胡汤犀角地黄汤逍遥散消风散泻白散泻心汤血府逐瘀汤小青龙汤锡类散西瓜霜小承气汤小米粥 Y: 盐汤银翘散玉屏风散右归丸茵陈蒿汤一贯煎养阴清肺汤异功散越鞠丸益元散玉女煎药线阳和汤羊肉汤 Z: 止痛药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汤左归丸真武汤至宝丹枣汤竹叶石膏汤朱砂安神丸左金丸左归饮炙甘草汤增液汤附:中药材大全

经方应用体会

经方应用体会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经方应用体会 《伤寒论》经方只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蜚声一时。 经方之一乌梅丸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主方是乌梅丸。药方组成既有酸甘化阴配伍,又有辛甘温阳、酸苦泄热、苦辛顺其升降等方法。这可谓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集于一身。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时,如果病程绵长,有形体消瘦、精神郁闷、体倦乏力、四肢发凉、心烦口苦、食欲差、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抓住其阴阳错杂的病机,用乌梅丸加吴茱萸、煅瓦楞子、橘络等来治疗,来针对病症的寒热虚实俱存、上下内外均病等具体情况。治疗高血压病,对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多愁善感,除了常见的头晕耳鸣症状外,还出现颜面潮红、口干、舌红的上热症状,以及四肢发凉、畏寒、脉沉迟等下寒症状,两者互相交错,此时可用乌梅丸,去掉干姜、川椒、而加用吴茱萸、生姜,取吴茱萸汤 (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之意,治疗胃中虚寒,胸膈满闷,手足逆冷。如果失眠多梦,则取肉桂代替桂枝,用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之意,交通心肾,治疗失眠。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率缓慢症状时,如果病程长,有精神忧郁、头晕、胸闷、头面烘热、出汗口苦等上热症状,又有四肢厥冷、畏寒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可用乌梅丸,加生地、白芍、琥珀、茯神等药物,以清心安神,活血化瘀。 心力衰竭的治疗,如果出现阴阳错杂的征象,例如出现精神抑郁、头晕、颧红盗汗、心悸、尿少水肿、畏寒等症状时,可以用乌梅丸、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再加鹿角霜、蛤蚧等药物,将原方中川椒改为椒目,以增强利水功效。

艾附暖宫丸药方.

艾附暖宫丸药方 艾附暖宫丸药方 我有一个药方去抓药的时候,药房给我的单子是这样的,是艾附暖宫丸方子:艾叶炭10克,制香附(香附炭)20克,炒白芍片10克,当归15克,川穹10克,生地片(地黄生片)10克,黄氏10克,制吴萸5克,国产肉桂3克,续断10克,元胡片(延胡索)10克,五灵脂10克,蒲黄炭5克,制没药6克想得到帮助:不知道药房是不是弄对药,有没有弄错,我想请教下高医生,我提前去抓药的,应该是1月4号会来月经。 专家意见: 病情分析:您好,我记得这个方子您上次问过我的,基本上正确,只是有两样药,如果是括号里的那样,就属于药店没有按常规来抓,有些臆断了。指导意见:第一个是制香附与香附炭。一般来说,香附因其性燥,入药都是要制的,传统炮制方法有很多,例如醋炒、黄酒炒等等,现在多简略成直接炒制,但仅仅是炒黄,要保留其原本药性。香附炭,则是要求把香附炒黑,也就是原本药性保存很少,取其炭剂止血的功效。中医有个自古以来的默认的规定,开方子时,开香附就是制香附。只有注明香附炭才可以抓香附炭。第二个是蒲黄。我记得上次您让我看的方子是炒蒲黄,这次却是蒲黄炭。这个与上面的道理

相似。因此药有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三种制法,所以,在中药方剂里,如果开的是蒲黄,就默认是生蒲黄,炒蒲黄和蒲黄炭都要注明,这里不该把炒蒲黄改为蒲黄炭,蒲黄炭又偏重于止血。还有一点,估计是您的笔误,黄芪不是黄氏,中药里没有黄氏这味药。其他倒也没什么了,一般白芍多炒制,没药也是要制的,生的没法用,这都是中药上的默认炮制。延胡索就是元胡,这味药如果片剂够薄最好,如果很厚,或者是小疙瘩一样的,最好让药房帮忙捣碎,方便熬出有效成分。记得您上次说月经老是提前几天,现在如果时间临近月经期,应该可以开始服用了。上面的方子,如果还没抓,一定要把那两味药改过来,如果已经抓了,怎么说呢,也是可以喝的,毕竟药性相差不了太多,但是炭剂过多了,偏于止血,怕会影响月经,可能稍有月经延后,或者月经量少现象,如果延后时间不超过正常30天的周期,问题不大,如果超过正常周期,需要停服。停药后一般可以自己恢复,对下次月经倒也不会影响太多。呵,以后抓药最好每次抓三剂,不要多抓,方便调方。其实中医最重要的是辨证,有什么情况多问下开方的大夫,不要守方,可以临时调节,不怕麻烦的。尤其现在的药房,会传统炮制的中药师很少,别说是您,呵,我有次还在药店里和抓药的争执了半天,明明把艾炭拿成芥穗炭了,他还非要说艾叶就是长穗的。弄得我话都说不出来了。呵,当笑话讲了,其实是很严肃的事情,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感谢您的信任,有问题随时联系,希望可以真正帮您把病治好。 专家意见:

临床运用经方的心得

临床运用经方的心得 诸位网友诸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黄煌先生,感谢经方沙龙网友。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方的临床疗效举例; 二、外治法(针灸、刺血、推拿)结合经方的临床作用; 三、经方医学发展过程中遇见几个问题; 四、一个重要的腹证——鸠尾(剑突)肿痛对临床的意义。 一、经方的临床疗效举例 1、温州龚金钗血液病案 女,63岁,体重80斤,身高155c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细胞1500/mm3,血红蛋白68 g/L,低血压,高血糖(空腹9.2毫摩尔/升)。 舌体右侧因多年溃烂凹陷不平,口苦口干,心下痞硬,纳呆干呕,便溏尿黄,典型的甘草泻心汤证。 处方:炙甘草10 、炮干姜10 、黄芩10 、黄连3 、党参10 、半夏10 、大枣5枚 2010年7月血常规化验:白细胞2500,血红蛋白99。3年来没有住院,没有输血,,生活质量良好。

体会: (1)西医的存在为中医的临床疗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背景,有利于中医经验记录和总结。 (2)中医具有西医不同的形态一门学科,借用西医的疾病概念时,不要生吞活剥。 (3)这个病例如果不用方证辨证的方法,可能要绕更多的弯路。 2、温州俞萧侗重症肌无力案 刻诊:患者面色白无华,失眠多梦,口臭口苦口疮,咽干呕恶,食欲尚可,大便塘,小便黄,月经能按时来潮,量色均可。脉缓,舌质淡红,苔白厚。腹证:心下痞硬。投以黄连温胆汤合甘草泻心汤10剂。 处方:黄连、黄芩、党参、竹茹10、半夏12、茯苓15、枳壳10、胆南星10、陈皮10、炙甘草3、生甘草5、大枣、全虫5 停药观察二年,一切均好。2010年6月随访时,肯定中医药的疗效。 心得: (1)西医对疾病疗效一般具有清晰的界分能力,在它认为疗效不佳的区域内,中医要有所作为。 (2)以上两个病例,在初诊时给予的方药,开始阶段是方证相当的,对后来随着一些症状的减退和消失实际上已经方证不相当了。但我基本上一直守方不变而取效,这也是我的一点心得。 3、温州陈长青右腿外伤后康复案 男,65岁,住院1个月,右腿僵硬如木,一点也不能动,

2015年台湾省中西医助理医师方剂学:艾附暖宫丸考试试题

2015年台湾省中西医助理医师方剂学:艾附暖宫丸考试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小儿夏季热的临床特征除长期发热外,还见 A:口渴多饮、多尿、汗闭 B:口渴多饮、多尿、多汗 C:口渴多饮、少尿、多汗 D:口不渴、多尿、多汗 E:口不渴、少尿、汗闭 2、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是 A.8寸 B.6寸 C.4寸 D.3寸 E.1.5寸 3、男性52岁,患冠心病一年,近3d腹泻,呕吐,8h尿量50nd,烦躁不安,血压80/60mmHg,心率100/min,PCWP为6mmHg,最恰当治疗是 A.静脉滴注硝普钠 B.静脉注射毛花苷C C.静滴去甲基肾上腺素 D.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 E.静注维拉帕米 4、患者,男,40岁;癫痫病史多年,今因癞痫持续状态被送入医院。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口服苯巴比妥 B.口服苯妥英钠 C.口服丙戊酸钠 D.静脉注射安定 E.肌肉注射氯丙嗪 5、风痰的特征是 A.色黄粘稠 B.白而清稀 C.清稀多泡沫 D.白滑而量多 E.少而粘稠 6、”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 A.阴病治阳 B.阴中求阳 C.因寒用热

D.寒者热之 E.用热远热 7、”中焦如沤”是描绘 A.胃的受纳功能 B.脾的散精功能 C.小肠泌别清浊功能 D.脾胃等脏腑的消化饮食物的生理过程 E.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 8、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时最常见的偏倚是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混杂偏倚 E.观察偏倚 9、下列哪种药物能能降低心室前后负荷,从而缓解肺淤血__ A.尼群地平 B.硝普钠 C.安体舒通 D.肾上腺素 E.利多卡因 10、患者,女,24岁。贫血原因不明。试服铁剂治疗1周后复查血象,网织红细胞上升达6%,但未见血红蛋白增加,镜检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考虑为 A:急性白血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11、患者,男,50岁。急性心肌梗死第2天,少尿,血压80/50 mmHg(10.7/6.7 kPa),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脉细弱无力。应首先考虑的是 A.左心衰竭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D.低血糖反应 E.乙源性休克 12、症见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者,是指 A:虚证 B:实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13、《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中药检品留样的保存期至少应为 A.3个月

经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经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7-09-04T16:09:59.3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1期作者:曹秀珍 [导读]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内蒙古赤峰市宝山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76) 【摘要】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可以分成三组药物:一组是半夏、干姜,属于辛温之品,所起的作用就是解决脾中的寒,又能散结消痞,称为“辛开组”;一组是黄芩、黄连,属于苦寒之品,所起的作用就是清除胃中的热,称为“苦降组”;一组是人参、大枣、炙甘草,属于甘温之品,在这里是补益脾胃的,称为“甘补组”。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胃脘不适,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慢性肝炎等,效果显著。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治疗;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074-02 1.方义体会 半夏泻心汤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49条,原书是这样记载:“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载:“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行泻下[1],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错杂,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称为“辛开组”,黄芩、黄连之苦寒清除胃中积热以开痞属“苦降组”[2]。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属于甘温之品,是“甘补组”。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综合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是为本方的配伍特点。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2.临床应用 本方因立法周全,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临床上不仅仅是治少阳误下成痞。凡寒热互结成痞,以及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3],均可应用,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慢性肝炎等 2.1 慢性浅表性胃炎张X,男,47岁。,症见:脘腹胀闷、噫气、呕逆;有时酸水上泛近三年,常自服各种健胃西药及中成药以调理。病情时好时坏.舌苔薄白,脉细弦。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投以半夏泻心汤,半夏10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党参12克,大枣4枚,水煎饭前服三剂.一诊后腹胀除,余症轻,二诊三剂后诸症消然。 2.2 治疗消化性溃疡,王×,男,67岁。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二十余年,曾多方求袷,终未痊愈。见痛苦病容,形体消瘦。自述:心口隐隐作痛,或嘈杂烦乱,满闷不适,每饥饿时发作,常噫气吞酸、恶心欲吐,饮食不下,大便溏薄,诊其脉象细紧,舌尖略红。余先与半夏泻心汤,半夏9克、党参15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乌贼骨20克浙贝母10克,水煎饭前服三剂。 二诊:诸症见轻,精神亦好转,唯胃脘隐痛尤在。又予上方减芩连用量令服二剂。三诊,药毕后,症状大见好转,胃脘虽偶有隐痛,但亦无嘈杂之苦。后配以香砂养胃丸调理二月而愈。 2.3 治疗急性肠胃炎赵×之女,7岁。因食不洁之物而腹痛,吐泻不止,大便溏薄,完谷不化,体温38。5℃,腹胀拒按。此乃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之气尚健,故饮食不适则脾胃运化受限。今食物不洁之,当损伤脾胃之气,且邪热结于胃肠,致升降失调,运化失职,而见腹胀痛,吐泻不止等证。急当投予半夏泻心汤以调和肠胃,降逆止泻。处方:半夏6克,党参6克,川黄连3克。黄芩6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大枣2枚,葛根15克木香5克水煎饭前服,一剂后热退,二剂后吐泻止。 2.4 治疗慢性肝炎白××,男,37岁。曾患慢性肝炎,每遇肝区疼痛时见:口苦咽干、食欲不振,胃脘憋胀不适,哎腐吞酸,烦满失眠,溲黄便溏、脉弦,舌苔黄.予半夏泻心汤加枳壳6克、香附9克,服后疗效甚佳.后与半夏泻心汤、膈下逐淤汤二方交替不间断地服用半月,症状消失。 3.加减应用 半夏泻心汤加黄芪、三七粉:主治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隐痛,吞酸,烧心,或有黑便,身体日渐消瘦,黄芪补脾健胃,益气摄血,助血运行:三七粉可祛瘀血生新血,冲服为宜,两味合用,可促使溃疡愈合。 半夏泻心汤加生白术、杏仁、火麻仁:主治慢性结肠炎所致之便秘。生白术健脾促运化,杏仁降肺气以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其取效之妙在于生白术用量,一般成年人须30克或更多,顽固便秘者,可用60或90克。 半夏泻心汤加四神丸:主治慢性胃肠炎,湿热阻中,寒湿下注,上见痞满,下见泄泻,并见腹部隐隐作痛,舌苔白腻而滑。具有请上温下、除寒止泻之功。五味子用量宜小,量大易有作酸之虞。 半夏泻心汤加生白术、杏仁、火麻仁:主治慢性结肠炎所致之便秘。生白术健脾促运化,杏仁降肺气以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其取效之妙在于生白术用量,一般成年人须30克或更多,顽固便秘者,可用60或90克。 半夏泻心汤加厚朴,玫瑰花,乌梅,佛手主治、消化性溃疡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控制和消除幽门螺旋菌是治疗的关键,据有关实验[4],幽门螺旋杆菌对黄连重度敏感,对黄芩、党参亦敏感。 要用好半夏泻心汤,还有几点要说下。第一,本方是胃病的专方,虽有报道用于其他系统的疾病,但一般都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第二,本方证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人,其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舌苔多见黄腻,但脉象没有明显特征。第三,本方证的病机是寒热错杂,中虚热结。半夏泻心汤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寒热补泻同用之方[5],只要是胃炎,虽舌红不忌姜、夏,虽舌淡不避芩

方剂歌诀 补益剂 妇科2017 4 3

补益剂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参芪白术当,升柴陈八味,脾虚气陷康。 参苓白术散:参苓用四君,莲山扁薏仁,缩砂兼大枣,健渗有奇勋。 归脾汤:归脾汤四君,芪香远枣仁,元肉归枣姜,健脾养心神。 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茯母芎草紧相连 养心汤:养心柏枣仁远味茯苓神归芎芪人参草半肉桂跟 完带汤:青主健燥完带汤,参朮山药陈皮苍,车前芍柴湿出里,芥穗甘草佐使良。圣愈汤:益气补血圣愈汤参芪归芍二地黄 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人参养荣汤:人参养荣八珍名陈远姜枣五无芎黄芪虚溃脱毒用宁心安神效不同一贯煎:一贯煎用归地冬沙参枸杞川楝行 滋水清肝饮:滋水清肝肝郁气舌红苔少脉弦细山枝归芍北柴胡六味地黄将阴济补肝汤:补肝汤用番木瓜麻木拘挛头昏花麦冬枣仁甘草炙四物补血根基扎 调肝汤:调肝归芍山芋戟痛经阿胶药草齐 归肾丸:归肾茯苓山药熟菟杞芋肉归杜仲 大补元煎:大补元煎归芋杞参草山熟杜仲齐 二仙汤:二仙茅灵脾知柏归巴戟 二冬膏:天冬麦冬 水陆二仙丹:金樱子芡实 二至丸:二至女贞与旱莲桑葚熬膏和成圆肝肾阴虚来培补眩晕失眠白发添 六味地黄丸: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 右归丸:景岳右归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左归丸:左归丸用山药地芋肉菟丝与牛膝枸杞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咳血骨蒸热培本清源治火旺 虎潜丸:虎潜足痿是妙方陈皮虎骨并锁阳干姜白芍大补阴风湿脑病亦能康 补天大造丸:补天大造药芪参杞龟填精地滋阴鹿角河车助阳气归芍术茯远枣仁内补丸:温肾壮阳内补丸鹿肉苁蓉菟紫菀白潼蒺藜附螵蛸益精固涩黄芪添 斑龙丸:斑龙丸用鹿角霜云苓柏子熟地黄菟丝骨脂酒化服玉龙关下补元阳 青娥丸:青娥丸将肾虚疗杜仲故纸好胡桃多用大蒜捣为膏腰痛膝软不能老 滋肾通关丸:通关丸治尿不通热在下焦血水中知柏清火桂化气滋肾利尿癃闭松 妇科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桂芍药大枣甘细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寒入经络疼痛好胶艾汤:胶艾汤中芎归干(地黄)暖宫止痛芍草缓 艾附暖宫丸:艾附暖宫四物汤吴芋续断肉桂黄温阳驱寒又调经虚寒经迟用之良 温经汤《金匮》:温经吴桂归芍芎姜半参草胶丹冬 冲任虚寒有血瘀温经散寒此方中 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温经人参归芎芍桂心莪丹牛膝草 瓜石汤:瓜石生元麦瞿车益牛连 顺经汤:顺经归地加牛膝沙芍茯苓荆丹皮 清经汤:清经丹皮地骨皮蒿苓柏芍与生地清热凉血固冲任月经先期用之宜 清肝引经汤:清肝引经归芍膝生丹栀芩茜草比茅根凉血楝行气调和诸药甘草齐清热调血汤:清热调血丹皮连桃红四物莪附延 两地汤:青主女科两地汤养阴清热调经方生玄麦冬胶芍皮水足火平经自康

经方临床应用

经方临床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经方;临床应用 经方主要是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之《伤寒论卒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所载的方剂。后世谓之“经方”,因其配伍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称颂,故自古有“江南诸师秘仲景方而不传”之说。多年来,笔者临床应用经方治疗 一些疑难病疗效甚好,今选择其中比较典型的效果较好的医案,使经方在医疗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医案1,自汗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患者,2011年7月來诊。平素体质健壮,去年夏天午饭后,汗 渍未干,随后潜入湖中捕鱼,回到家中时,汗出甚多。自此以后,冬 夏昼夜,经常自汗出。曾求诊多处,皆以卫阳不固论治,用玉屏风散 及龙骨、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等,效果不显,后来也用桂枝汤加黄 芪等,均稍有好转而后又复发。在市医院经X光片,排除肺结核。一年来,体力疲乏,皮肤灰白,汗孔增大,出汗时肉眼可见。汗出虽多,但口不渴,尿量少,上午不出汗,中午晚间汗出多。脉浮缓重按无力,证为营卫失和,治以微发其汗,调和营卫,处方:桂枝10g,白芍10g,

炙甘草5g,大枣7枚,生姜10g。1剂,水煎服。清晨醒后服下,嘱少顷再吃热粥一碗,以助药力。宜静卧,避风寒,忌油腻。服药后全 身温暖,四肢舒畅,汗出止,仍照原方加黄芪15g、防风10g。服药如前,连进二剂。汗止而病愈。随访半年未发。按:病起于腠理疏松 之时,水湿直侵营卫之间,卫与营分,故“司开合”而不能,致毛孔 洞开不合,故自汗不止。然病延既久,当察有无症变,幸“汗虽多但 口不渴”,“脉仍浮缓”,知“脏气未伤”,病仍在太阳营卫之间,故治仍宜桂枝汤微发其汗,令营卫调和则愈。 2医案2,胃脘剧痛(胃扭转) 患者,男,40岁。恶心,呕吐,上腹部胀满剧痛7天,经多方治疗无效,于2011年4月7日延余诊治。问其病史,素体虚弱,有 胃病史10年,近日外感发热,体温39℃,口服解热镇痛药后,致使大汗淋漓,疲乏无力,时而烦躁,并出现腹痛腹胀,恶心,食入即吐。给服解痉止痛西药,反见病情加重,伴有嗳气,泛酸腹胀,于4月3日行上消化道钡透检查。诊断为胃扭转。因患者不愿手术,要求服中 药治疗。刻诊:面色淡白无华,精神萎靡不振,语声低弱无力,上腹 胀满,平卧较坐位舒服,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濡细略数。辨证为 寒热痞,治以辛开苦降,和胃消痞。方药用生姜泻心汤:生姜15g,党参15g,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干姜6g,甘草6g,大枣3枚。水煎二次,早晚分服。服三剂后,诸症明显减轻,能进少量饮食,效不更方,续服五剂。1周后来诊,诸证消失,精神大振,饮食如常。于本月17日上消化道钡透复查,提示:上消化道未见器质性病变。

伤寒论经方临床应用笔记整理

柴胡类方 主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主脉:弦细。 病位:半表半里。 病机:1、上焦火郁 2、中焦胃虚→关键→病理基础:胃气虚 3、下焦饮逆 4、正邪交争于半表里 病性:寒热错杂,以热为主;虚实夹杂,以实为主。 治法:解表清热,补胃化饮,疏利三焦。 主方: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人参三两 炙甘草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1两=6g 1升=48g 一枚=2g 煎服法:六碗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烧开小火煮,熬成三碗,去滓再煎至一碗半,每次服半碗,每日三次。 →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旋覆代赭 汤、半夏、甘草、生姜泻心汤 柴胡法 ·邪在半表里——往来寒热——柴胡 ·上焦火郁——口苦、咽干、心烦——柴胡 黄芩 ·中焦胃虚津亏——咽干、默默不欲饮食——人参 甘草 生姜 大枣 ·下焦饮逆——目眩、胸胁苦满、喜呕——半夏 生姜 黄芩汤 外感热病理法: ·寒热病势分阴阳 ·虚实表里分大小 小阴旦汤:黄芩汤+生姜二两 大阴旦汤:小柴胡汤+芍药四两 小阳旦汤:桂枝汤 大阳旦汤:黄芪建中汤+人参三两 正阳旦汤:桂枝汤+饴糖一升 ·阳旦法则:外感——温热: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 ·阴旦法则:外感——风寒: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 方机:阳明里热,伤津耗血 主方: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用量理法:一两——清无形之热邪→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二两——入血分,凉血开闭,清已着血之热邪→当归散,奔豚汤 三两——清已郁结之热邪→小柴胡汤 清已伤津之热邪→黄芩汤 结饮之热邪(入水分)→生姜泻心汤 动血之热邪(入血分)→黄土汤 小阴旦汤 大阴旦汤 小阳旦汤 小阳旦汤 实 虚 寒 热

《方剂与中成药》试卷A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方剂与中成药》期末试卷(A)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将正确选项的填入对应的表格内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40分)将正确选项的填入对应的表格内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以麻黄汤为例说明方剂的组成原则 2.写出防风通圣丸的处方来源、药物组成、方解、功能、主治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将正确选项的填入对应的表格内 1、某人,外感风寒夹湿,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口苦微渴可选用中成药: A九味羌活丸B牛黄解毒片C黄连上清片D小活络丹 2、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肢面浮肿可选用中成药:A养阴清肺膏B小青龙合剂C知柏地黄丸D芎菊上清丸 3、外感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可选用中成药: A防风通圣丸B通宣理肺丸C活血止痛片D蛤蚧定喘丸 4、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尿赤便秘可选用中成药:A木香顺气丸B越鞠保和丸C人参健脾丸D三黄片 5、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可选用中成药: A补中益气丸B牛黄解毒片C八珍益母丸D七制香附丸 6、胃火牙疼,牙龈肿痛,口臭,大便正常可选用中成药: A人参养荣丸B四君子丸C清胃黄连丸D六味地黄丸 7、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口苦胁痛,尿赤涩痛可选用中成药:A龙胆泻肝丸B消栓通络片C艾附暖宫丸D大山楂丸 8、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可选用中成药: A小活络丹B天麻丸C小儿感冒颗粒D香连化滞丸 9、上焦风热,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可选用中成药: A六味地黄丸B黄连上清丸C养阴清肺膏D十全大补丸 10、肺热咳嗽,痰黄稠粘,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可选用中成药: A八珍丸B杞菊地黄丸C清肺抑火丸D乌鸡白凤丸 11、外感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咽干可选用中成药: A清热解毒口服液B栀子金花丸C银翘解毒片D藿香正气水 12、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可选用中成药: A附子理中丸B清胃黄连片C清热解毒口服液D导赤片 13、心火亢盛,灼伤阴血,失眠多梦,精神恍惚可选用中成药: A银翘解毒片B朱砂安神丸C桑菊感冒片D清瘟解毒丸 14、老年人便秘,腹胀,食欲不振可选用中成药: A大黄清胃丸B安宫牛黄丸 C 麻仁滋脾丸D银黄口服液

经方100首方证详解

甘草汤 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桔梗汤 组成用法:桔梗3-6g、生甘草6-12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芍药甘草汤 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桂枝甘草汤 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甘草干姜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大黄甘草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干。 2.舌红苔黄,脉滑数。 甘草麻黄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6-l2g、麻黄12-24g。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半夏散及汤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甘麦大枣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桂枝汤 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小建中汤 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怡糖适量。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三次。方证:1.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2.舌质嫩苔少,脉弦细。

临床运用经方的心得

临床运用经方的心得娄绍昆 诸位网友诸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黄煌先生,感谢经方沙龙网友。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方的临床疗效举例; 二、外治法(针灸、刺血、推拿)结合经方的临床作用; 三、经方医学发展过程中遇见几个问题; 四、一个重要的腹证——鸠尾(剑突)肿痛对临床的意义。 一、经方的临床疗效举例 1、温州龚金钗血液病案 女,63岁,体重80斤,身高155c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细胞1500/mm3,血红蛋白68 g/L,低血压,高血糖(空腹9.2毫摩尔/升)。 舌体右侧因多年溃烂凹陷不平,口苦口干,心下痞硬,纳呆干呕,便溏尿黄,典型的甘草泻心汤证。 处方:炙甘草10 、炮干姜10 、黄芩10 、黄连3 、党参10 、半夏10 、大枣5枚 2010年7月血常规化验:白细胞2500,血红蛋白99。3年来没有住院,没有输血,,生活质量良好。

体会: (1)西医的存在为中医的临床疗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背景,有利于中医经验记录和总结。 (2)中医具有西医不同的形态一门学科,借用西医的疾病概念时,不要生吞活剥。 (3)这个病例如果不用方证辨证的方法,可能要绕更多的弯路。 2、温州俞萧侗重症肌无力案 刻诊:患者面色白无华,失眠多梦,口臭口苦口疮,咽干呕恶,食欲尚可,大便塘,小便黄,月经能按时来潮,量色均可。脉缓,舌质淡红,苔白厚。腹证:心下痞硬。投以黄连温胆汤合甘草泻心汤10剂。 处方:黄连、黄芩、党参、竹茹10、半夏12、茯苓15、枳壳10、胆南星10、陈皮10、炙甘草3、生甘草5、大枣、全虫5 停药观察二年,一切均好。2010年6月随访时,肯定中医药的疗效。 心得: (1)西医对疾病疗效一般具有清晰的界分能力,在它认为疗效不佳的区域内,中医要有所作为。 (2)以上两个病例,在初诊时给予的方药,开始阶段是方证相当的,对后来随着一些症状的减退和消失实际上已经方证不相当了。但我基本上一直守方不变而取效,这也是我的一点心得。 3、温州陈长青右腿外伤后康复案 男,65岁,住院1个月,右腿僵硬如木,一点也不能动, 予以芍药甘草汤加牛膝、木瓜。

经方应用体会

经方应用体会

————————————————————————————————作者:————————————————————————————————日期: ?

经方应用体会 《伤寒论》经方只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蜚声一时。 经方之一乌梅丸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主方是乌梅丸。药方组成既有酸甘化阴配伍,又有辛甘温阳、酸苦泄热、苦辛顺其升降等方法。这可谓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集于一身。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时,如果病程绵长,有形体消瘦、精神郁闷、体倦乏力、四肢发凉、心烦口苦、食欲差、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抓住其阴阳错杂的病机,用乌梅丸加吴茱萸、煅瓦楞子、橘络等来治疗,来针对病症的寒热虚实俱存、上下内外均病等具体情况。治疗高血压病,对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多愁善感,除了常见的头晕耳鸣症状外,还出现颜面潮红、口干、舌红的上热症状,以及四肢发凉、畏寒、脉沉迟等下寒症状,两者互相交错,此时可用乌梅丸,去掉干姜、川椒、而加用吴茱萸、生姜,取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之意,治疗胃中虚寒,胸膈满闷,手足逆冷。如果失眠多梦,则取肉桂代替桂枝,用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之意,交通心肾,治疗失眠。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率缓慢症状时,如果病程长,有精神忧郁、头晕、胸闷、头面烘热、出汗口苦等上热症状,又有四肢厥冷、畏寒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可用乌梅丸,加生地、白芍、琥珀、茯神等药物,以清心安神,活血化瘀。 心力衰竭的治疗,如果出现阴阳错杂的征象,例如出现精神抑郁、头晕、颧红盗汗、心悸、尿少水肿、畏寒等症状时,可以用乌梅丸、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再加鹿角霜、蛤蚧等药物,将原方中川椒改为椒目,以增强利水功效。 更年期综合征,有烦躁、头晕、心悸、五心烦热、便溏、畏寒肢冷等寒热错杂的表现时,也可以选用乌梅丸,能够调理阴阳,补益气血,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乌梅丸是仲景治厥阴病厥热胜复,寒热错杂之主方。盖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阳气不复时则热。阴气内盛时则厥,故发热厥逆是厥阴病的特点之一,因此,投用乌梅丸必见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辨肢厥一证,是乌梅丸应用关键。临床所见,寒热虚实均可引起肢厥,而肢厥一证的机理,根据《灵枢?逆顺肥瘦》篇所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可见,阴阳十二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若“阴阳相贯,如环无端”,阴阳气相顺接,则四肢温和;若“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仲景用心良苦,在用乌梅丸方证时,谆谆告诫后辈临证当辨清脏厥、蛔厥,用药才会准确无误。脏厥者,乃下焦命门火衰,虚阳上越的少阴虚寒所致的吐利而厥,故应以脉微而厥,躁无暂安时为主证,此即仲景所谓“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之证,亦有肢冷脉微,以“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的上热证和“下之利不止”的下寒证互看,更要注意显而易见的“吐蛔”一症,此为厥阴脏寒吐蛔而厥,与脏厥的独阴无阳相悖,临证当细辨之。 临床应用乌梅丸当以气机的升降失调为依据,其病机特点必以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为见证,临证方可用之。因乌梅丸寒热互用能和其阴阳,苦辛并进能调其升降,补泻兼施能固其虚实。 经方之二真武汤 有真武汤,心衰,肾病,也不是不治之症。

辨方证用经方的思路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6卷 第24期 -7-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4.21.003 辨方证用经方的思路 Thinkings of apply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by identifying corresponding syndromes 黎文艳1 丁红平2(1. 荆门市五三何集润和医院,湖北 荆门,448000; 2.武汉市洪山区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430070)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4)24-0007-02 证型:IGB 【摘 要】辨方证用经方的思路有多种,其中“方-病-人”模式与“六经-方证”模式颇受医家欢迎。通过对这两种模式基本 内容、流程及价值的阐述,指出二者发展、创新了运用经方的思路,现正为越来越多的医家学习、研究与运用。 【关键词】辨识方证;运用经方;思路 【Abstract】There are many thinkings of apply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 by identifying corresponding syndromes. Among them, the model of“Formula Syndrome-disease-people”and the model of“six meridians- Formula Syndrome”are quite popular with doctors. Through expounding the basic content, process and value of the two models, it points out that they have developed and innovated the thinkings of apply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and now more and more doctors are learning, 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the models. 【Keywords】Identifying Formula Syndrome;Apply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s;Thinking 辨方证是临证时医家思考过程的一部分,始于运用望闻问切等方式采集信息,止于确定方证。方证,即以方为名的证,是安全而且有效使用某方的证据。经方,主要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还包括了组方严谨、方证清晰、疗效确切的后世经典方及经验方。开启辨方证用经方之门,不仅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经方方证,而且要求遵循一定的思路。目前有两种思路模式颇受经方医家欢迎,本文试谈笔者对二者基本内容、流程及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并作简要点评。 1 “方-病-人”模式 1.1基本内容 该模式由黄煌教授创立。“方”是指方证,由方的适应症、“人”与“病”三个方面构成。方的适应症,即方的主治。“人”是对体型体貌、脸型肤色、肌肉筋骨、腹征腿征、舌象脉象、精神心理行为,以及好发的疾病等体质特征的概括,而且直接用方药来描述“人”,称之为“某方体质”“某药体质”,如“小柴胡汤体质”“桂枝体质”。“病”既包括现代医学诊断的疾病,也包括中医学所称的病名。临证时,主要依据方的适应症、“人”与“病”来辨识方证。但“病”与“人”在方剂选取中的分量有所侧重,有时需以方治病,有时需以方治人,有时既要治病又要治人。 1.2 流程 运用该模式时,首先要重视对“人”客观信息的采集,如眼神肤色、体型体貌、咽腹腿征、肌肉松紧等。其次要重视对“病”的信息采集,如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论、疾病诊断、治疗经过等。思考时,须反复揣摩方与其适应症、与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若方的适应症清晰、完整,则较易确定方证。若其适应症不清晰、不完整,或疾病丛杂,或诊断不明确,或病程绵绵无期,不妨考察体质。如患者形体肥壮,颈部粗短,胸骨下角呈钝角,两胁下或腹部按之压痛或有抵抗感,为大柴胡汤体质,开出大柴胡汤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若诊断明确,疾病单一,或来势急骤,可从疾病切入,明确了诊断,选方的方向就比较清晰了。如代谢综合征,多见五苓散证。 1.3价值 着眼于经方服务现代人,着眼于方证的客观化,该模式融合方的适应症、体质特征以及疾病谱。其价值在于深化了对方证与体质、方证与疾病、体质与疾病关系的认识,丰富了方证的内涵,拓展了辨方证的切入点,即辨方证除可从方的适应症入手外,亦可从体质特征、从疾病谱入手。 2 “六经-方证”模式 2.1基本内容 该模式由胡希恕先生创立,弟子冯世纶教授等发展与完善。六经源于八纲,八纲源于神农时代。仲景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依据丰富的临床实践,于八纲表里病位之外,开创性地提出“半表半里”的病位概念,形成三层病位观,并且认为每一病位均有阴阳两类属性(寒热、虚实从属于阴阳),由此构建了六经方证辨证体系。六经的实质是机体对疾病的六种基本反应方式,而经方方证是对六经的深化与细化。所以先辨六经、再辨方证为该模式的基本程序与内容。其内涵还包括辨水湿痰饮、瘀血、食积等病理因素,以及气血津液的盈亏。 2.2流程 临证时,首先要全面采集信息。其次要善于抓住主症、分析诸症,分辨疾病的病位,或在表、或在里、或在半表半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