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林蛙利润怎么样|养林蛙的前景

养林蛙利润怎么样|养林蛙的前景

养林蛙利润怎么样|养林蛙的前景
养林蛙利润怎么样|养林蛙的前景

林蛙是吉林特产。在两栖动物在经济价值而且容易开发,一般在短期内形成较大规模。大家创业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养林蛙的前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林蛙的前景

一、不需要种源投资或投资很少

吉林市多数养蛙户不花钱买种,种源靠春天捞卵团解决。 (科研用途、种蛙场除外),一部分户买卵团。养蛙户所以不到外地买种,因为吉林市林蛙具有种源优势。吉林地区的林蛙,品种纯正,生产性能高;种群强盛,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个体大;蛙油质量好。这是其它林蛙(黑龙江林蛙、日本林蛙、昭觉林蛙)所不具备的优点。种源易解决,不用投资或投资不多,这在其他养殖项目是办不到的。比如引进一头梅花公鹿需投资8 000元,一头马公鹿45000元,一对种兔200元,一对山鸡120元。一对种貉曾达到800元,一只康贝尔鸭100 元等。生产组织者常常为开头遇到的种源问题而大伤脑筋。近些年来,有些养殖项目,因种源投资太大,养殖户的种源投资尚未收回时市场就滑坡了,使农民叫苦不迭。相比之下,发展林蛙在种源上下用操心,不能不说是一大特点。

二、不占耕地

林蛙生活在广阔的森林中,不论天然放养还是圈养,都不占耕地。我国现有的土地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国内外人均国土面积45亩,中国人只有14亩,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8亩,中国人只有3亩。在我国土地的形势是严峻的而且没有缓解之日。有些项目因受土地的制约难以发展。而发展林蛙避开了占用耕地这一敏感难题,所以很容易形成规模。

三、无污染,对生态环境无影响

发展林蛙生产,不破坏山地资源,不污染环境,是为数不多的环保项目。林蛙不但无污染,而且是保护森林的生要生物种群。

四、设施简单

林蛙生产在动物养殖方面是设施简单的了,主要是三池建设,而且建一次利用年限很长。林蛙生产设施不需要三材,只是土方工程,农民自己就能干或本地就能解决。每年修修补补即可,无需折旧。这和其它养殖项目比,是很大的特点。比如建鹿场、牛场、鸡场、猪场、兔场、狐场等等,先遇到的是征地和规模较大的基本建设。例如养狐场,一只狐笼就得投资上百元,用几年后就得更新或大修。更不用说建这些场的水电路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及逐年维修。一听说发展林蛙很多农民递交申请,其原因之一是设施简单。投资很少,上得起也下得起,即使下马也没什么大的损失。

五、无疫病

林蛙从蝌蚪变态到成蛙,没有疾病。整个养殖期不打针不吃药。少数林蛙发生体内及体外寄生虫。体外寄生虫主要是扁蛭,体内主要是雷科多吸盘虫,无生命危险,对蛙肉、油无影响。大家知道,搞养殖业怕疫病,而林蛙生产不用担这个心。我市的林蛙生产,目前不用任何药物,因为没有疾病发生。

六、省饲料

养殖林蛙属节粮型养殖业。林蛙一生中只蝌蚪期供料一个月,从变态成幼蛙到成蛙均自己捕食不再人工供料,这在其它养殖业是办不到的。而且蝌蚪期也是用料少,来源广,易解决。我市养蛙户供给蝌蚪饲料主要是青绿饲料,如无毒野菜、树叶、嫩草、还有藻类。精饲料用量很少,封一条沟投放1000个卵团,所养的蝌蚪供精饲料(玉米、豆并)总量不很250市斤。总之,养蛙用料很少,花钱不多,粮价既或有波动,对林蛙生产不会造成冲击,这和其它养殖业比又是一大特点。

七、易繁殖

在林蛙生产中,繁殖这一关不用太操心。每年清明过后,雌雄蛙在水中抱对产卵,而且繁殖率很高。一只雌蛙可产卵 1300━━2300粒,繁殖成活率很高。在养殖业中,繁殖这一关可以说很困难,很操心。比如毛皮动物生产,整个春季都忙于配种工作,从设备维修、种兽串换、人工辅助、复配,起早贪晚十分辛苦,且往往空怀率很高。养蛙则不同,易过繁殖关。

八、生产季节性强

林蛙生产在一年之中只需三分之一的时间,即第二季度大约用两个半月,秋天再用一个半月。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可从事其他生产。实践证明,养蛙和养鱼、养牛、养鹅、养兔、果树、养蜂、种稻等多项生产完全可以结合进行,不象其他养殖业需要投入全年的工时,没有季节性。林蛙生产不但季节性强,而且有大量的剩余时间。

九、以林建场

几乎所有的养殖业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建场,平原区、丘陵区、山区,都可以办到。唯养林蛙不行,林蛙必须在山区、半山区的林中建场,生长发育在森林中完成,故有林蛙之称。从实践看,以阔静恪⒉荼局参锊恪枯枝落叶层这四个层次要理想。纯针叶林及各种松林下因缺少植被、干燥,不能作为蛙场。平原区既使有林也不能发展林蛙。

十、生产区域性需求广泛性

林蛙虽然在各省市16个省区有分布,但输卵管有药用作用的林蛙,仅仅产在长白山区,而且在长白山中又仅是中低山区。吉林地区地处长白山西坡,属中低山区,因此是长白山产中国林蛙的主产区。生产区域性也有地域地貌气象上的因素。我查找一下气象资料。吉林市降水偏多,因此地表湿度很高。算一下近30 年的平均数林区(山区半山区)4-10月相对湿度平均为7 3%,而平原区只有52%,6-8月林区相对湿度平均为79%,而平原区只有63%。林区4-10月降水6 38毫米,平原区只有485毫米。林区4-10月平均温度1 1度,而平原区

为13度。从以上资料看出,吉林地区林区地表湿度大,温度适中,非常适宜林蛙的繁衍。当然,吉林省东部四个地区的十几个县,不少县乡具有养蛙优势。国内外对蛙肉蛙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拉力越来越大,生产地域性需求广泛性就决定了蛙产品不会滞销,而且效益越来越好。

林蛙养殖过程中如何控制公蛙和母蛙的比例

林蛙养殖没有完全的人工,一般都是培养出小林蛙以后再放回林子里。以前的科学家研究证明,林蛙受精卵没有性别,它是在蝌蚪的孵化过程当中决定的性别,比如酸碱度和水温高低,特别是水温对它有重要影响。 据了解,大自然中两栖动物都有环境温度控制性别的特性,像鳖、鳄鱼都是。林蛙的受精卵也是没有性别的,一般从受精卵孵化成蝌蚪需要7-10天的时间,蝌蚪的生长期大概有40-50天左右,直至蝌蚪的生长末期,才逐渐有了性别分化。可以说在变态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环境和水温决定了到底是公蛙多,还是母蛙多。 每年的三四月份,结束了冬眠的林蛙,逐渐从水塘底下浮上来交配产卵。 研究证明了,就是水温越高公蛙越多,也就是雄蛙越多,水温越低母蛙越多,也就是低于20度的水温,母蛙就多,如果在孵化这个过程当中,水温高于20度到25度,那么公蛙的比例就大。 此内容由林蛙油,雪蛤油,蛤蟆油 https://www.doczj.com/doc/f618101145.html,整理,转载请标明来源,谢谢。 话说东北有个养林蛙的人,他的林蛙不仅越养越多,也是越养越出稀罕事。这两年,他家林蛙养殖场里的母蛙总能比别人家的多。 您要知道,这雌蛙的价格比雄蛙价格要高十倍,甚至十倍以上,谁不想能多养母蛙。而母蛙贵,贵就贵在母蛙的体内含有林蛙油,食用、药用的价值就在于获得林蛙油。林蛙油营养丰富,当地人还把它比作“软黄金”。虽然被叫做林蛙油,其实是母蛙的输卵管,既然输卵管只有母蛙有,取油靠的就是母蛙,养林蛙的谁不想多养母蛙,获得高效益。养林蛙的人那么多,好事为什么偏偏就让这家养殖户摊上了呢?母蛙能赚钱,他家的林蛙就母的多?其实,为了得到今天的成功,人家在养殖林蛙上也没少吃苦头。 在自然界中,公蛙和母蛙也不是一半对一半的比例,自然情况下母蛙还要少一些。这家养殖户第一年养蛙,产了2000斤的成品蛙,其中1600斤是雄蛙,只有四百斤是雌蛙,辛辛苦苦养出来的林蛙,公蛙竟然占了80%,问题出在哪呢? 以前有研究证明,林蛙受精卵没有性别,它是在蝌蚪的孵化过程当中决定的性别,受到酸碱度和水温的影响,特别是水温对它有重要的影响。 其实,两栖动物都有环境温度控制性别的特性,像鳖、鳄鱼都是。林蛙的受精卵也是没有性别的,一般从受精卵孵化成蝌蚪需要7-10天的时间,蝌蚪的生长期大概有40-50天左

林蛙全人工养殖状况的真相

林蛙全人工养殖状况的真相 (本文实录于笔者在业内的一次对话) 问: 想问问一弓,在上边的帖子中和你以前发的帖子中也看到过你说全人工养林蛙能挣大钱。还看过你说现在是100%的失败的说法。那这是怎么回事儿呀?你不自相矛盾吗?你要是说全人工养林蛙成功了那我认为你也是骗子。我们屯儿和俺哥家和大伙听说的咋没一个成功挣钱的呢?你说说这天南海北的都谁真成功挣钱了呀?挣钱的都是向靠炒种骗人挣钱的是不是? 答: 全人工养殖林蛙投入产出比目前技术已经证明可以达到1:5,随着自然方法达到雌蛙培育(超过90%)技术的完成,已经具备攻击1:7-8的能力。因此这个项目是能够超越所有工农业优质项目的效益,确实能够挣大钱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这个项目的技术含量很高,投入很大,远不是一般经济拮据的小投资人,或者是没有真实技术支持的大投资人所能够达到的,更不是依靠社会炒作的那些方法所能够达到的。 在相当长时间以来直至今天,参与的人群中却都是经济拮据资金不足、知识掌握程度远低于需要的投资人。更由于长期以来主流技术导向的错误,因此造成几乎是100%的失败毫不奇怪。前两天我还说过,据悉东北几个元老级由于得到一些技术阶层的支持而养得处于最前列水平的人明年也将退出,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技术的含量和这个项目的严酷吗?而这个严酷实际上就是反映了这个项目要独立达到成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之深和之广,不是一般局外人或者粗浅接触过的人所能够想象,更别谈了解了。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有一家从09年起步至今仅三年时间5亩地,去年买了小车、今年已经收入了110万!另有一家也是09年起步,据他们在这里公布的信息:到今年已经完全摆脱了以往严重亏损局面,不仅规模到明年将扩大达到8倍,要求投资的达到了200万以上,自己也已经买了小车。 以上就是这个项目冰火两重天的现状及其基本原因。 问: 那你还说“全人工养殖是唯一的出路”这能说得通吗?既然向你说的那么难那啥时候能推广普及呀,如果还总是这么多人失败,那这“唯一的出路”走得通吗?只有少数人能养成就是唯一出路吗?你不自相矛盾吗?请作答。

林蛙养殖技术审批稿

林蛙养殖技术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林蛙养殖技术 一、蛙场选址:可在房前屋后,院子选择平整的地面做养蛙场,附近有地下水、河水、池水,土质黑土、黄土均可。 二、蝌蚪池的修建:在蛙场中选择一处地势平整,容易排水的地方建蝌蚪池。首先将要建蝌蚪池地方的地面用土垫高15-20厘米,以便抬高地面利于排水,然后将池的四周用土堆成土坝,土坝高度在30厘米左右,再将池中及土坝上的小石子等杂物拣干净,以防弄坏塑料布,将两层或三层比较结实的塑料布铺到蝌蚪池上,将塑料布的四边用土压实,在塑料布上面放水,水深20-30厘米,这样蝌蚪池就建成了。当然,蝌蚪池的宽度最好不要超过2米。这样利于将池中脏水换掉。面积的大小要根据引进种蛙的数量而定。一般100对种蛙有10-15平方的蝌蚪池即可。 三、蝌蚪期的喂养:蝌蚪孵出后,首先吃包卵的卵膜,卵膜吃7-10天,吃完后再开始吃饵料,一般将7份玉米面和3份豆粉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煮熟后呈稍干状喂蝌蚪即可。喂的时候将饵料直接投放到水中即可。 四、幼蛙及成蛙的喂养:蝌蚪经过50天左右的喂养就变成幼蛙,登陆上岸,变成幼蛙以后就要吃小虫,蚊蝇、黄粉虫、蝇蛆等。只要温度适宜,小蛙就开始活动捕虫,每天用小黄粉虫或蛆虫饲喂,喂时将虫直接撒在蛙场四周的地面上。实际养殖中,一般采用繁育黄粉虫或蝇蛆来喂养幼蛙及成蛙,黄粉虫用麦麸子繁养(饲养方法极简便,详见技术资料),蝇蛆可用1份猪、牛、羊血(任意一种)兑40-50份水加入少量麦麸子或玉米面放到室外的缸、盆、水泥池、土池中,3-5天自然产出大量的蛆,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来得快,数量大。

东北林蛙养殖骗局手法解析

东北林蛙养殖骗局手法解析 陈夷 在谈这个骗局之前,要先了解下这个项目的背景及其总体的状况。 由于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的投入产出比具有超过1:5的潜力,这远超所有现有农业项目,与工业最优质项目并驾齐驱。如果形成产业则必将强有力推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自八十年代以来的二十余年中不断有大量商业性资本介入,试图分享这个项目所能够带来的丰厚回报,国家也曾大力扶持发展。然而介入者总体以惨败而终,仅有凤毛麟角者生存下来,但其效益远未达到预期,高效益成为纸上谈兵。以至到目前为止,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产业还仅仅是一个设想,一个命名。 在这种总体失败的背景下,大批投资人血本无归,而有相当介入者为了挽回自己盲目投资的亏损,甚至想通过炒种来脱离陷入的绝境,或者干脆就是抱着一个赚钱的简单想法,介入了用各种手法营造养殖林蛙赚钱,养殖林蛙投资小、效益大、风险很低的氛围,由此蛊惑不知就里的新的投资人介入而达到转嫁危机的目的。 当然更不能排除有部分人是从一开始就发现了这个“商机”,以高回报蛊惑投资人介入高价炒卖种蛙,以农业高科技项目名义骗局国家政策扶持! 于是各种骗局及其手法纷纷出笼。 林蛙养殖骗局主要集中在使用欺诈手段进行炒种从而谋取暴利。凡行业的炒种者除了刻意营造林蛙养殖简单,投资小,风险小,收益巨大的行业舆论氛围外,主要就高举着三样东西骗取市场信任和掏钱的。一是高喊着自己有“基地”、公司,最不济的是说自己有场地,暗示市场自己有着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二是拿出了一些照片、视频,好像硕果累累自信满满;三是打着参观考察培训供种回收技术支持等系列服务的旗号,让人觉得技术全面效益有靠。 笔者无意说凡以这三项来展示自己的就是炒种者,但只要经过仔细观察如下几点就能够发现刻意炒作欺诈者的面目: 1.什么称之为“基地”?是有那么几亩地几个蛙棚几间瓦房就能称作是基地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约所有养蛙的地方都能够称之为“基地”了。 所谓“基地”,指的是出发点,大本营。那么这些自诩为“基地”的进取前沿在什么地方?大家可考察下,这些自诩为基地的地方,是否有“前沿”;是否有切实可信的战略发展计划;战略发展计划中的方方面面以及与前沿的关系,是否存在着这些战略的有机关系。 比如说,这个“基地”发展有养殖户,那么这些养殖户为什么发展的,和“基地”的战略发展关系是什么?他们之间的战略纽带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买卖种 蛙和回收合同的,这仅仅是交易关系而不是战略关系。不少人认为发展推广养殖

林蛙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林蛙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林蛙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林蛙又称雪蛤,集药用、食补、美容功能于一体,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经济附加值较高。本期小只特介绍一组林蛙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希望为林蛙养殖户提供帮助。选种采卵 选种目前养蛙主要以种卵为主,以种蛙为辅,大都采于野生,一是自捕(采),二是收购。春季采集种卵,省时、省力、费用低,是目前养 殖户普遍采取的方法,在天然水泡,沼泽水甸子等静水区用撮网捞取卵团,捞捕时间原则上越早越好。产出不久的卵团体积小,卵团弹性大,不易散开,运输方便。林蛙产卵高峰期一般在早晨5~8点,因此捞取蛙卵最佳时间应在上午6~11点。 目前尚无种蛙的选择标准,根据林蛙的生长周期和近几年的实践经验,种蛙应选择3~4龄的,体质健壮、体重在50克左右,体色标准即黑褐 色比较好。春采种卵林蛙一般在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出河,4月中旬到4月末,水温在10℃~11℃时便开始产卵,因此春季采集种蛙应抓紧时间,到河流、沼泽或野外自然泡子中捕捉。秋采种蛙每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林蛙下山入河时间,在此期间可捕到大量的种蛙。捕捉种 蛙应以网捕、手捉和瓮子捕捉等方法,严禁用药捕、电击等方法捕捉。收购通过购买种卵、种蛙补充自捕量的不足,也是许多养殖户解决种源的一条重要途径。春季收购种蛙时应注意掌握好雌蛙排卵时间,准备翌年产卵,且须掌握好回捕时间和方法。 运输种卵运输工具可用水桶,远距离运输或产出时间较长的蛙卵应在桶内撒少量的水,避免卵团互相粘连。在运输种蛙时不需要装水运输,无论何种方法取得的种蛙,都要避免损伤,种蛙须用麻袋或篓筐装,绝不能用线绳、铁丝等穿眼、鼻孔及上下额。长途运输时要用笼筐盛装,

中国林蛙

中国林蛙 1972年在马王堆出土的干尸因历经千年未腐而震惊世界,人们也因填满古尸的蛙皮开始了对中国林蛙的关注,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中国林蛙。 中国林蛙是我国特有的物种,近年研究表明,林蛙皮不仅具有很强的抗腐功能,而且蛙油具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而被国际市场誉为“软黄金”。看这些美味,是否垂涎三尺了呢?如果在几年前吃林蛙宴的确是一个奢侈之举,因为当时它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如今一向对生存空间百般挑剔的林蛙,能够从林间湿地落户寻常庭院,并且告别漫长的冬眠生长,还堂皇的走入了正规宴席,当年人们白天冒雨,夜里挑灯,日夜兼战疯狂捕捉林蛙的场景也已不多见,这些不得不说是件新鲜事。 林蛙是生态平衡的维持者,又具有高的经济价值,怎么样才能把保护生态平衡和丰富人们生活兼顾起来呢?1988年时任黑龙江省农恳总局林业站站长的陈剑锋开始着手中国林蛙的研究。

当时有些人不理解,你为什么要去养蛤蟆呢?老百姓叫他们蛤蟆,你咱养蛤蟆呢?这个人是不是精神病?是不是有病,1993年陈建峰将3000多只野生林蛙作为种蛙放养到自己的蛙圈里,开始在林蛙世界创一翻事业。然而陈建峰还没有感受到林蛙带来的喜悦,就先品尝了痛苦,仅仅一个月,活蹦乱跳的小林蛙陆续死亡,连原先的老种蛙也全军覆没。 我想第一次的养蛙失败使陈剑锋看到,如何适应林蛙的生活习性才是关键,因此他辞去铁饭碗的工作,来到了武昌老家,就是为了摸透林蛙的生活习性,掌握林蛙的生存环境,连续三年一切心思都扑在了林蛙上。要研究成,不搞生物群观察. 为了追踪林蛙他上山,下水,进湿地,终于弄明白了林蛙的生活环境特点,以及对天气、阳光和温湿度的要求,并根据观察来的情况,为林蛙建造了一个仿野生状态的生活环境。这个夏季在圈养林蛙时,在饲养圈里上层搞上乔木,没有高大树木用遮阳设施,遮阳网来模拟这个环境,把郁蔽度模拟出来,创造75%以上的郁蔽度,如果湿度小可以用喷雾设施增湿,温度高用冷水降温,在低一点的灌木层,用低一点的遮阳网,3米高和1、5米高的错开,饲养场的建设问题,最关键的是场地下面要模拟出森林林下既有枯枝落叶层,又能解决林蛙代谢物的场地。人工圈养林蛙成功了,这项国家专利从此改写了教科书上中国林蛙只能野生

养殖中国林蛙项目场地选择——朱志明

养殖中国林蛙项目场地选择 ------朱志明 一、半人工养殖林蛙模式场地优质条件评定标准: 1、地况为湿地或人工设置保湿设施能达到湿度和面积标准; 2、地表湿度日平均为20%—50%; 3、地表自有不规则植被,植被率达到50%以上; 4、地表坡形,落差均在1米左右; 5、场地四周200米内无污染性工厂和导音性企业(化工厂、农药厂、水泥厂、纸浆厂、炼钢厂和采石厂); 6、场地内不规则有若干水系(如有自然泉眼四季流水最佳)并空气湿分子较高; 7、自然昆虫种类较多; 8、地表土含砂量不超过50%; 9、具备电源(220V)和管护房; 10、讯期无水患; 11、四周1公里—2公里有村庄或有养殖“牛”或“羊”或“猪”或“鸡”或“鹅”养殖点或山或河流; 12、地表杂生软植被物较多; 13、离公路较近; 14、场地四周(200米内)无路灯。 二、半人工养殖林蛙模式场地质差条件评定标准 1、地况为非湿地或采取保湿设施达到地表湿度50%以下;

2、地表自然植被仅占场地总面积50%以下; 3、地表坡形落差高于1米以上; 4、场地四周200米左右有污染性和导音性企业较多(化工厂、农药厂、水泥厂、纸浆厂、炼钢厂、采石厂等); 5、场地无自然水系并空气湿分子低; 6、自然昆虫种类少; 7、地表土含砂量超过50%; 8、不具备电源; 9、讯期有局部水患; 10、四周1公里—2公里没有其它牲畜等养殖点分布; 11、离公路较远; 12、场地周边(200米内)有路灯。 三、半人工养殖林蛙模式场地不能使用评审标准 1、场地地表土含砂量超过80%以上; 2、场地无植被; 3、场地无法解决电源并无自然水系或人工无法解决水源; 4、场地周边(200米内)有污染性和导音性企业(化工厂、农药厂、水泥厂、纸浆厂、炼钢厂、采石厂等); 5、场地无自然昆虫; 6、场地置在泄洪区下游,在汛期有无法抗力水患; 7、场地周边(200米内)有路灯。

养殖50大骗局揭秘

养殖50大骗局揭秘 【篇一:养殖50大骗局揭秘】 资者在找寻项目的时候眼花缭乱,无从辨别其优劣。不少项目一味地夸大其成功的一面,而忽略了背后隐藏的风险。更有甚者,这个项目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只为骗人而存在。《城乡致富》综合多年采写、考察项目的经验,将这些骗人项目集中刊发,尽管经营这些项目的商家并非全部都是骗子,但这个项目的风险性较高,提醒读者在投资这些项目的时候小心谨慎。 一、种植养殖类 案例: 仙人掌种植诈骗近亿元 广告吹嘘:2002年,全国不少媒体纷纷刊发《21世纪的黄金产业仙人掌种植》的招商广告,广告称经科学家研究,发现仙人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治疗价值,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绿色健康药用植物,被人们誉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一年可收入6万,15年可收入90万 骗人手法:采用虚假宣传的手法,欺骗种植户与之签订既无履约诚意,又无履约能力的订单合同销售仙人掌种苗;将销售种苗款非法占有使用,而后拒不履行合同。 受骗者说:一年收入6万,15年90万。听到这则广告,当时我就很激动。 在三亚做生意的赵以国说,2002年4月的一天,他听到电台播出的有关海南锦绣大地公司销售仙人掌的广告时动心了。为慎重起见,他多次到位于海口的锦绣大地公司咨询,对方的企业代表对他说,总公司在全国有十多家分公司,深加工厂有十几家。在澄迈福山有600亩基地,客户购买的仙人掌种苗公司负责全面回收,客户不需顾虑。为了让赵以国眼见为实,对方还带他到澄迈的仙人掌基地实地考察。当看到几百亩绿油油的仙人掌,他相信了。当年9月份,他与锦绣大地公司签了合同,花了3.6万元买了2000株种苗。后来又陆陆续续买了共6亩地的种苗,花了15万元。当仙人掌长大后,他多次找大地公司要求回收,但对方总说,仙人掌长得不符合回收要求。就这样一拖再拖,后来,他按照大地公司的要求将仙人掌长出三层以上的部分剪下进行再扩种,最终扩大到20多亩。

林蛙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林蛙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林蛙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林蛙养殖产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在管理和技术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了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一)养殖产业管理方面 1、林蛙产业管理主体缺位 林蛙属于陆生野生动物,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发放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这里的主管部门是指各林业局(包括县市局和森工局)的野生动物保护处(科)或资源林政处(科),他们负责发证和监督,是行政执法部门。养殖技术的推广、产业的推进等工作则由另外的部门负责。两个部门同时管理,极易造成互相推诿,导致管理上的不作为。如遇到养殖户只抓不养、滥捕林蛙的现象,发证部门说他是养殖户,应该养殖管理部门管,而养殖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又没办法管。甚至还有一些林业局只管发证,对产业的发展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省里好像就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产业管理。使一些政策的制定、指导和信息、技术、项目的交流引进以及各方面关系的协调等项工作没有人做,就连全省林蛙产业数据都是不确切的数字。 2、规章制度不健全 林蛙养殖在我省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了,但尚无一个正式

的管理规定。吉林省最早的一份保护发展林蛙的规范性文件《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发展林蛙资源的布告》还是1992年发布的,现在看这份文件不但内容不够全面,而且早已经过期。一些诸如与柞蚕养殖、与渔业养殖、与牧业养殖的冲突如何解决?春季不准捕捉、销售,不准采取电击、挡趟子的方式捕捉等均无细则规定。各地管理部门仅依靠《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细则是远远不够的。 3、林地使用政策过于严格 林蛙养殖必须在林地上推建一定规模的越冬池和孵化池,需要到省里审批,而且要交较高的林地占用费、植被恢复费等。从《森林法》的角度来讲,林蛙及林蛙养殖均属森林资源及林业的范畴之内,在林区的沼泽、灌丛、石塘等无树木之处,推建水池用于养殖林蛙,对林业和生态只有好处而无坏处,应该不属于改变林地用途和占用林地。但实际执行时,不论有无树木,只要是在林地面积内都要报批和交费。 4、人工养殖管理混乱 近年来,全人工养殖取得成功的报道处处可见。有不少专家和养殖场在各种媒体上大肆宣称已人工驯化成功,提供蛙种并回收成蛙。但是,真正获利的全人工养殖户还很少。主要原因还是投入过大,疫病难防,效益低下。还有一些人将原产于长白山区的林蛙拿到山东省、上海市等非产地去放养,也都以失败告终。

东北林蛙养殖说明

一、存货盘点 1、盘点方法说明(责任人:公司) 2、盘点位置的选择原则(依据或标准)以及如何克服林蛙在越冬池分 布不均匀的问题(责任人:公司) 3、林蛙不同年龄段一龄蛙3-6克、二龄蛙10-25克、三龄蛙25-35 克等的分类标准(责任人:公司) 4、根据抽盘计算不同年龄段林蛙数量的计算过程、根据抽盘数量计算 的林蛙数量和价值是如何与资产负债表日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 余额一一对应的及根据抽盘数量计算的林蛙结存数量精确到个位 是否合理(责任人:会计师事务所) 5、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林蛙盘点方法、林蛙期末余额的确认和 计量以及期末余额发表明确意见(责任人:券商、会计师事务所)二、保有量 根据行业客观、真实情况,根据企业的养殖规模,制定科学合理的林蛙结存 量的上、下限,并与公司实际结存量核对,做好复核工作(责任人:公司) 三、专家报告 专业研究报告,专家签名、按手印,核实公司资产负债表日结存数量是否在 专业报告的区间(责任人: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配合) 东北林蛙养殖说明 东北林蛙(又叫长白山林蛙、雪蛙、雪蛤、油蛤蟆等)主产于辽、吉、黑三省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的天然林区,是与虫草、海参、燕窝齐名的滋补保健品,是集食品、药品和补品于一身的名贵蛙类。因其仅仅分布于东北三省的林区,且不能进行全人工养殖,因此其资源的有限性和市场需求的无限性将决定着这个产业将久盛不衰。林蛙养殖也是东北林区在停止主伐后,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的发展林下经济,林区职工致富和精准扶贫项目。 一、林蛙的生活史和活动规律是: 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冰消雪化后,林蛙从长达5-6个月的冰下水中的冬眠场所里(或河中或越冬池里)爬上岸来进行交

养殖林蛙的骗局解读

养殖林蛙的骗局解读 林蛙养殖骗局手法解析2010-08-3116:34 林蛙养殖骗局主要集中在使用欺诈手段进行炒种从而谋取暴利。凡行业的炒种者除了刻意营造林蛙养殖简单,投资小,风险小,收益巨大的行业舆论氛围外,主要就高举着三样东西骗取市场信任和掏钱的。一是高喊着自己有“基地”、公司,最不济的是说自己有场地,暗示市场自己有着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二是拿出了一些照片、视频,好像硕果累累自信满满;三是打着参观考察培训供种回收技术支持等系列服务的旗号,让人觉得技术全面效益有靠。 笔者无意说凡以这三项来展示自己的就是炒种者,但只要经过仔细观察如下几点就能够发现刻意炒作欺诈者的面目: 1.什么称之为“基地”?是有那么几亩地几个蛙棚几间瓦房就能称作是基地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约所有养蛙的地方都能够称之为“基地”了。 所谓“基地”,指的是出发点,大本营。那么这些自诩为“基地”的进取前沿在什么地方?大家可考察下,这些自诩为基地的地方,是否有“前沿”;是否有切实可信的战略发展计划;战略发展计划中的方方面面以及与前沿的关系,是否存在着这些战略的有机关系。 比如说,这个“基地”发展有养殖户,那么这些养殖户为什么发展的,和“基地”的战略发展关系是什么?他们之间的战略纽带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买卖种蛙和回收合同的,这仅仅是交易关系而不是战略关系。不少人认为发展推广养殖了,就能够称为“基地”了。这不是对“基地”有意的炒作,就是在有意的炒作误导下形成的定向思维结果。事实上凡有客户和合同,作为一般的贸易公司就是日常的业务内容,完全不能作为“基地”的范畴。 所以当考察发现名不副实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对方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那么有公司,有场地是不是就等于有实力和推广的资质呢?其实这是前几年的主要炒种旗号(这两年的牛皮是越吹越大)。在全人工养殖总体失败的格局下,略思考下就能知道,借贷度日的、负责累累的、苟延残喘的、靠另外的产业支撑的、仅有微薄利润勉强糊口的等等不利处境情况下,只要还不到关门清算的地步,公司名号和场地都会存在的。所以有公司名号和场地并不说明就是具备实力和资质。因此,仅仅反复把自己有实体进行强调的,都要加以警惕。 但是,高举这杆旗子的好处是让不知情的圈外人产生一个遐想:这些公司或场地是怎么存在下来的?不赚钱能存在下来吗?这种简单的遐想甚至成为很多人上项前“考察”对方的出发点。实际上就是去看看是否有这个公

养林蛙利润怎么样|养林蛙的前景

林蛙是吉林特产。在两栖动物在经济价值而且容易开发,一般在短期内形成较大规模。大家创业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养林蛙的前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林蛙的前景 一、不需要种源投资或投资很少 吉林市多数养蛙户不花钱买种,种源靠春天捞卵团解决。 (科研用途、种蛙场除外),一部分户买卵团。养蛙户所以不到外地买种,因为吉林市林蛙具有种源优势。吉林地区的林蛙,品种纯正,生产性能高;种群强盛,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个体大;蛙油质量好。这是其它林蛙(黑龙江林蛙、日本林蛙、昭觉林蛙)所不具备的优点。种源易解决,不用投资或投资不多,这在其他养殖项目是办不到的。比如引进一头梅花公鹿需投资8 000元,一头马公鹿45000元,一对种兔200元,一对山鸡120元。一对种貉曾达到800元,一只康贝尔鸭100 元等。生产组织者常常为开头遇到的种源问题而大伤脑筋。近些年来,有些养殖项目,因种源投资太大,养殖户的种源投资尚未收回时市场就滑坡了,使农民叫苦不迭。相比之下,发展林蛙在种源上下用操心,不能不说是一大特点。 二、不占耕地 林蛙生活在广阔的森林中,不论天然放养还是圈养,都不占耕地。我国现有的土地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国内外人均国土面积45亩,中国人只有14亩,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8亩,中国人只有3亩。在我国土地的形势是严峻的而且没有缓解之日。有些项目因受土地的制约难以发展。而发展林蛙避开了占用耕地这一敏感难题,所以很容易形成规模。 三、无污染,对生态环境无影响 发展林蛙生产,不破坏山地资源,不污染环境,是为数不多的环保项目。林蛙不但无污染,而且是保护森林的生要生物种群。 四、设施简单 林蛙生产在动物养殖方面是设施简单的了,主要是三池建设,而且建一次利用年限很长。林蛙生产设施不需要三材,只是土方工程,农民自己就能干或本地就能解决。每年修修补补即可,无需折旧。这和其它养殖项目比,是很大的特点。比如建鹿场、牛场、鸡场、猪场、兔场、狐场等等,先遇到的是征地和规模较大的基本建设。例如养狐场,一只狐笼就得投资上百元,用几年后就得更新或大修。更不用说建这些场的水电路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及逐年维修。一听说发展林蛙很多农民递交申请,其原因之一是设施简单。投资很少,上得起也下得起,即使下马也没什么大的损失。 五、无疫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