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方法

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方法

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方法
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方法

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方法

孩子越小,照顾他的家长可能就越多,除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外,个别家庭还会请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他们在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个性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家庭中的身份角色和责任义务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进而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育观念与方法都会有

所不同。了解家长的这些特点及其对教育孩子的影响,可以帮助幼儿教师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提高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针对性与效率。

一、与妈妈沟通的侧重点

张老师刚刚大学毕业,对幼儿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可是她很害怕与孩子的妈妈沟通教育问题,尤其是在与她们交流孩子的具体行为表现和心理发展特点时,张老师更加紧张。因为她发现现在的妈妈们育儿水平都很高,知道很多的幼教知识,说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套一套的,而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不紧密,还没有充分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她总是回避与妈妈们的沟通。她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合适的,但又把握不好与她们沟通的方法,她十分迫切地想尽早摆脱这种尴尬局面。

作为初人职教师,张老师遇到的困惑是可以理解的。要想尽快走出与幼儿的妈妈沟通的尴尬局面,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思考,观察和分析当代年轻妈妈的基本特点,并

把握与她们沟通的基本站位与策略。

(一)当代年轻妈妈的特点

理解当代年轻妈妈的社会背景,把握她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助于增强与她们沟通的针对性。当代年轻妈妈有五个新特点:

1.以第一代独生子女为主体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成为当今幼儿家长的主体。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具有生活条件优越、文化学历水平高、眼界开阔、思维灵活的优势,也是追赶时尚潮流的新生代。很多年轻父母对早教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愿望,他们自学水平高,会主动通过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了解大量的早教信息和知识,他们不再是一味顺从教师意见的传统家长,他们希望与教师建立平等、开放的沟通关系。

2.涌现出很多“网络达人”

在互联网铺天盖地的影响下,年轻妈妈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网络育儿的潮流中。早教论坛、亲子日记、妈妈博客、父母群……各种网络途径使年轻的妈妈们获得了丰富的育儿知识与信息。遇到育儿难题时,她们通过网上发帖,足不出户,就能与其他家长充分地交流早教经验。因此,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年轻的妈妈们获取育儿知识最常用的渠道。但是网络上传播的个人育儿经验并非都是科学的,有些是似是而非的道理,有些甚至是伪科学,如果没有系统和牢固的专业

知识与理论对之进行分析与辨别,会给科学的早期教育带来混乱。可见,育儿知识和经验网络化既有利也有弊,引导幼儿家长趋利避害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新课题。

3.有追求个性化育儿的倾向

在当今社会,人的个性发展得到鼓励和支持,很多年轻的妈妈们也注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但这需要家长们对个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妥善处理好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际上,不少家长忽视社会性发展对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性,还有的家长把个性片面地看成是与众不同或者另类,对孩子的“个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使得个性化教育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矫枉过正的局面。而幼儿园属于集体环境,需要培养孩子形成一致的生活规律、游戏规则和学习习惯,如果孩子过分自由、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就不容易适应集体生活环境。有的家长认识不到孩子这种“个性”的缺点并且不配合教师的教育与建议,就会给科学的个性教育带来难题。

4.与祖辈家长的教养观念与方法明显不一致

在我国,上班族妈妈产假结束之后,照顾孩子的重任大部分都由孩子的祖辈家长承担。很多妈妈对祖辈家长带养孩子既有依赖心理又不满意,她们一方面找不到比祖辈家长更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又觉得祖辈家长按照传统经验带养孩

子,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一些教养观念与方法不一致,于是与他们产生了教育冲突与矛盾。事实上,并不是说老年人的观念都是落后于时代的,年轻人的观念都是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的。很多传统的价值观与家庭美德还是需要发扬光大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年轻的妈妈要尊重老年人,学习他们的一些教育观念。直接在孩子面前“批判”祖辈家长,一方面不利于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对孩子的家庭伦理教育;另一方面闲置了老年人的教育资源,使很多家庭美德得不到传承。

5.与保姆的关系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我国女性就业率达到70%以上,远远高出美国和日本。此外,在就业的年龄段方面,我国女性的就业年龄曲线为A 形,即年龄轻和年龄老时就业率低,中青年时就业率高。而美国和日本的女性就业年龄曲线则呈现M形,即在生育期内有一段时间退出职业岗位。A形就业年龄曲线导致年轻妈妈在养育子女和工作上的双重负担。为了确保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有限的升职和进修的机会,雇佣保姆是很多职业女性产假结束之后的选择,这样一来能否与保姆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家长来说,保姆是否来得突然、走得突然或者换得频繁,对他们的影响似乎无足轻重。但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很强的吸收性,与保姆曾经相处的时光会成为他们成长

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体验。如果家长与保姆相处不融洽,可能会导致保姆对待孩子的态度不好,进而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与年轻妈妈沟通的侧重点

当代年轻妈妈出现的新特点,是教师分析她们的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依据,为教师选择适宜的沟通内容与沟通方式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年轻妈妈沟通有以下五个侧重点:1.建立平等、开放、智慧的沟通交流关系

教师需要培养自己开放的心态,开阔自己的眼界,通过熟练地使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关注年轻妈妈的育儿时尚和流行话题,要尊重她们已有的经验和观念,以平和的态度与她们平等地沟通,建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交流关系。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锻炼和提高与家长交流的艺术,以良好的修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家长的信任。这样教师才能在家长工作中做到引导与服务相结合,交流与合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家长工作的多种功能。

2.坚持主流教育思想,积极引导非主流教育观念

家长是一个没有组织机构的松散群体,因而许多年轻妈妈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呈现出朴素、自发、芜杂的原始样态,其中有科学成分,也有准科学、非科学、伪科学成分,这样就需要专业机构和专业化的教师为家长提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帮助,即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

南,以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为主要思想武器,坚持主流教育思想,积极引导家长群体中存在的各种非主流教育观念。

非主流教育观念并非完全错误的理念形态,主要是基于个人经验产生的、缺乏专业思辨的似是而非的教育观念,它对家长教育行为的影响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但总的来说具有误导作用。根据实践观察与调研访谈,当前家长的非主流教育观念主要涉及的范畴有:不能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理解;以家长为本位或者儿童为中心的片面价值观,以及片面推崇西方的自由主义或自然主义教育等。这些范畴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包括:认为孩子是不会说谎的;赏识教育过度;把特色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给孩子报兴趣班等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片面追求知识教育;认为自由是孩子的第一需要,等等。这些问题让许多年轻的妈妈们纠结不清,是教师与家长需要关注和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3.引导年轻妈妈把个性化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相结合

总体来说,年轻的妈妈们追求个性化教育符合科学幼教的导向,但是教师需要帮助家长把个性化教育与社会性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日常带班的过程中,不但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教研活动,而且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具体言行,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并把孩子的具体表现和在幼儿园

发生的具体事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这样做会让家长从中体会到教师的用心,进一步了解到孩子在集体环境中的具体表现是其在家里不曾出现或者很少出现的,从而为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表现,尤其是社会性表现提供了真实的参考,这将有利于引导家长把个性化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相结合。

4.提醒妈妈与祖辈家长平等地探讨教养观念与方法

父母和祖父母两代人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哪些传统的家庭美德需要我们向孩子传授、怎样传授,以及哪些新的育儿观念和做法需要我们学习、怎样学习等,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平等地商讨,谁都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当做绝对正确的标准。所以,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两代人,要善于吸取对方的可取之处,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两代家长在沟通时还需要相互尊重。一些古训是千锤百炼出来的精品,如“明着敬老,暗着爱小”、“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当面教子,背后劝老"等,这些经典的沟通经验具有调节家庭关系的功效。由于隔代教育涉及的家庭成员比较多,如果彼此心理上存在隔阂不利于对孩子实施一致的家庭教育。所以,做好隔代家教需要以“家和万事兴"为基础,整个家庭温馨、和谐的氛围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5.提醒妈妈与保姆建立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的关系

保姆与雇主本来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为解决彼此的

现实困难互帮互助。但是由于一些不良的社会、心理和观念因素,两者之间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摩擦。从孩子是正在成长中的受教育者来说,年轻父母要特别加强教育意识,积极地化解与保姆的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努力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位妈妈平时工作非常繁忙,家里请了保姆帮忙照顾孩子,但她们约定的是小时工服务关系,即只要妈妈下班一回家,保姆就可以离开了,即使有点家务活没有做完,要么妈妈接着做,要么保姆第二天来做。其实,家里的房间很宽裕,那么为什么没让保姆住在家里呢?这位妈妈说:“如果我在家,必然会指使保姆做这事、做那事,这对孩子的影响不好,如果孩子学会了理所当然地对别人发号施令,就显得没有教养了。”年轻妈妈主动与保姆营造良好的关系,会让孩子的早期教育环境更加积极有益,而与保姆关系不和、频繁地更换保姆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保姆作为孩子的“临时家长”或者“代理家长”,年轻父母一方面要积极帮助保姆履行她的“家长角色”,另一方面也不能忽略自己承担的家长角色。在孩子的早期生活经验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其他任何家庭关系所不能替代的,是孩子形成健康心理与性格的基础。年轻父母不要以为既然花钱雇佣了保姆,就把孩子交给保姆不管了,这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缺失,进而会对孩子的健康发展产生深刻的不良影响。

二、与爸爸沟通的侧重点

在一次教师座谈会上,薛老师说她的班里有一位“超级奶爸”,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备至,也非常关心早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孩子有一点小小的委屈,他都会责怪教师对孩子不够关爱。马老师说自己班里也有一位非常细心的爸爸,天天给女儿梳小辫,但还不至于像“超级奶爸”那么难以合作。其他教师则说自己班里的情况正好相反,关心早教的大部分家长是孩子的妈妈或者奶奶,孩子的爸爸很少来接送孩子,也很少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她们特别希望孩子的爸爸能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幼儿的爸爸群体的个别差异也很大。那么怎样有针对性地与不同幼儿的爸爸加强沟通,提高家园共育效果呢?

(一)当代年轻爸爸群体的主要类型

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每位父亲的角色意识不同,所以年轻爸爸群体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四大类型。

1.不管型爸爸

不管型爸爸只注重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与经济保障,认为养育孩子主要是妈妈的事,自己则不管不问;也有的爸爸是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因此,诸如家长会或者家长开放日之类的事情,这些爸爸很少参加,即使有时他们

与妈妈一起来,也主要是旁观者。平时有关幼儿园的事情,教师也很少能够与“不管型爸爸”进行沟通,这样的爸爸基本上“淡出”了孩子的早期教育。

2.严管型爸爸

严管型爸爸属于传统权威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以规则、教条和家长的意志为主,比较严厉、较少宽容,不太顾及年幼孩子的内心感受,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样的爸爸对孩子表扬少、批评多,尤其是孩子犯了错误,容易采取指责、恐吓甚至惩罚等负面教育的手段,孩子也比较敬畏他们。事实上,严管型爸爸也很爱孩子,只是爱的方式难

以被孩子接受。

3.溺爱型爸爸

溺爱型爸爸性格温和,比较有耐心,在生活起居方面对孩子的关注与爱护很周到,对孩子比较宽容,不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容易迁就孩子的各种需要,并相信“树大自然直”。这样的爸爸如果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就会对男孩子特别疼爱;如果存在“女孩富养"的观念,就会对女孩子特别疼爱。还有的爸爸溺爱孩子是因为补偿心理,觉得自己平时与孩子相处时间短,所以就对孩子百依百顺。

4.伙伴型爸爸

伙伴型爸爸属于新型的好爸爸,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强,乐于担当父亲的角色。这类爸爸往往性格开朗,有活力、有

童一心,会游戏、爱运动,喜欢带领孩子一起玩耍嬉戏,而且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意愿,常常发挥想象力和幽默感逗得孩子哈哈大笑,父子(女)关系自然放松,同时对孩子爱而不溺、娇而不纵。教育孩子时有自己的底线与原则,同时注重管教的态度与方法不伤害孩子,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二)与年轻爸爸沟通的侧重点

每一类型的年轻爸爸对家庭的重视程度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时候需要因人而异。

1.向不管型爸爸宣传父亲参与早教的意义

不管型爸爸首先在观念上对父亲参与早教的意义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加强宣讲,使这类爸爸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对孩子早期成长的意义。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父亲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是非常重要和不容忽视的。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的出现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独特的力量。”由于母亲具有过度保护、喜爱整洁、好静不好动等特点,孩子的许多“恶作剧"和动作幅度较大的活动被禁止,如爬树、堆沙、玩泥巴、踢球、与同龄儿童追逐打闹等,他们只被允许玩一些小动作、小范围、比较安静的游戏,这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性情培养是极为不利的。父亲通常则鼓励孩子冒险、探索,玩一些动作幅度比较大的游戏,这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和热情、开朗性格的培养都

是很有益处的。孩子入学之后,母亲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分数和在班里的名次,父亲关心的则是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孩子考试不理想时,母亲的常见反应是脾气急躁,缩减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让其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功课上来;父亲则建议孩子暂时通过游戏和远足来释放自己的沮丧心理。亲近父亲的孩子还容易获得诸如适度沉默、幽默诙谐、尊重他人隐私、抗挫折能力强等优秀品质,这对孩子的交友及社会性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父爱不可替代与工作比较忙碌确实是当下父亲遇到的难题,但是教育效果并不是完全由时间长短和距离远近决定的,高品质的父爱是最关键的。

(1)父亲的教育要用心。如果父亲把孩子的事情排在自己的日程表里,他总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即使在外出差应酬,也可以见缝插针与孩子沟通谈话,给孩子说心里话的机会,并交代孩子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妈妈,让孩子感受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温暖。对于孩子来说,深厚的父爱蕴藏在他们心里会产生积极的成长力量。

(2)父爱的榜样力量。作为父亲,在生活的许多细节中都可以展示其独特的魅力。比如,在家里多分担一些体力活,并给孩子提供当小助手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带头照顾好家人,第一个进门为家人开灯,最后一个出门检查门窗,并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出门主

动让座、排队等候,开车礼让行人、堵车不骂人等。榜样会对孩子发挥行胜于言、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3)尽量来园接送孩子,参加幼儿园的活动。爸爸要尽量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或者其他重要活动。爸爸出现在幼儿园会让孩子感觉非常快乐与自豪!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做了父亲和做了母亲,这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即这是一次父亲意识与母亲意识的降生。在孩子的早期生活中,母爱和父爱应该同时到位,任何一方都不要迟到,更不要缺席。

2.帮助严管型爸爸树立亲和的父亲形象

严管型爸爸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严厉"的言行对管教孩子有效。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对孩子采取严厉的态度,可以立即阻止孩子的行为,还可以引起孩子的重视,加深孩子的记忆,省得家长哕唆唠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有效的教育方法未必就是科学的方法。比如,打骂、恐吓、欺骗、物质诱惑等教育方法,对于阻止孩子出现家长不愿意接受的行为或者引发家长期望的某种行为,有时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以上教育方法对孩子都是负面示范。一方面,孩子可能会模仿这些方式与他人交往;另一方面,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为了避免家长的严厉批评或打骂惩罚,或者为了得到眼前的利益,孩子可能会采取逃避、假装、撒谎等方式来应对家长,并因此

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惯。

教师要帮助严管型爸爸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犯的错误。犯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家长应该首先给予理解与宽容,接着给予帮助与引导,这样才能促进孩子把“失败变为成功之母”,积累成长经验。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无意犯错是可以原谅和接受的,但是很多情况下孩子是有意犯错、故意对抗,这时家长就难以忍受了。事实上,孩子越是有意犯错,越说明他们积累了很多心理困惑,而且没有找到表达自我的正确渠道,也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过于严厉与故意犯错有着密切的因果循环关系,家长越严厉,孩子越难以放松地表达自我,越有可能通过其他不合理的渠道发泄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又进一步引发了家长的严厉态度。

帮助严管型家长澄清认识误区是改进其教育方法的思想基础。但是仅仅指出家长的误区还是不够的,长期依赖严厉手段的家长往往教育方法单一,教!J币还要帮助这类家长学习并掌握替代严厉手段的其他教育方法,如直率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等。严厉型爸爸可能认为自己的爱藏于心底,不愿意表达出来,而对于幼儿来说,没有表达出来的爱就不是爱,让孩子去体验曲折的、深藏不露的爱是困难的。所以,爸爸要直接对孩子说“爸爸爱你"、“你是爸爸最亲的宝贝",并经常拥抱、亲吻、抚摸孩子。爸爸要

放下心中可能存在的长辈威严意识,注意和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注

意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爱。

3.帮助溺爱型爸爸尊重儿童的独立性

在日常生活中,溺爱孩子最容易发生在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身上。事实上,由于家长性格和家庭环境的差异,以及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文化背景,越来越多的父亲参与到家务活动和孩子的早期教育过程中,溺爱现象也会发生在爸爸身上。有的爸爸比妈妈更细心、更有耐心,比妈妈更宽

容甚至纵容孩子。

宁宁,4岁,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师,他们的家庭是与传统的“严父慈母”类型恰怡啼3反的“严母慈父”型。爸爸慈爱宽容,妈妈理性严格,他们对宁宁的教育方式也同样有这样的差别。爸爸的教学科研任务很重,但自从有了宁宁以后,工作再忙,他也要抽出时间照顾宁宁,与她一起做游戏,无论宁宁提出什么要求他都满足。只要他在女儿身边,他就不让宁宁哭一声。而宁宁的妈妈并不是不温柔,也不是对孩子不好,而是觉得对孩子应该有所要求,不能孩子想怎么样就让她怎么样。于是,夫妻俩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会出现矛盾。一天,宁宁又发脾气了,她一脚把小椅子踢翻了,妈妈让宁宁扶起小椅子,宁宁不干,妈妈就嚷她,她就大声

哭,爸爸听见了赶紧从书房里出来,知道是怎么回事以后,就对宁宁妈妈说:“不就是一把小椅子吗?!顺手扶起来就得了,至于让孩子哭成这样嘛!”说着就去哄宁宁了。妈妈见爸爸总是这么迁就孩子,觉得女儿变得越来越不好调教了。她与宁宁的爸爸沟通了很多次,他总是说:“小女孩娇气点是正常的,长大慢慢就好了。”

针对溺爱型爸爸,教师除了宣讲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意义以外,还要帮助这类爸爸明确迁就溺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他们自己避免溺爱孩子提个醒。

(1)放纵孩子。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年龄小,理应得到家长的特殊照顾,但是孩子也应该学会承担一份责任,学会感恩与分享等。比如,妈妈帮助自己了要学会说“谢谢",自己做错了事情要知道说“对不起”,别人惹自己不高兴了要学会原谅,好吃的食物要与大家一起分享,在爸爸妈妈打电话时要保持安静,乐意配合家长对自己的管教,等等。这些行为都有助于培养孩子平等、宽容、感恩的意识与平和的性情。

(2)对孩子百依百顺。有的家长总是担心不满足孩子就会惹孩子不高兴,甚至会伤害孩子,所以轻易就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甚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结果导致孩子形成不珍惜物品、不体贴他人的不良习惯。实际上,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固然会惹孩子不高兴,但不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真正伤害孩子的是对他们百依百顺。

(3)祈求哄劝孩子。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即使家长迁就溺爱孩子,也不可能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最初孩子只是用撅嘴、生气、轻微哭泣的方式表达不满,随后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用大声哭闹、长时间对抗、拒绝吃饭、摔撕东西、就地打滚等手段要挟家长。有的家长“坚持不住”了,就开始祈求孩子,孩子迫使家长满足自己的手段因此“升级”,家长的教育威信也大大降低。因此,家长以祈求、哄劝、投降、依从等方式换得孩子的欢心与家庭的和平是不可取的。

(4)对孩子过度保护。家长溺爱孩子的一个心理动机是不想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在心理上忍受不了孩子有所疼痛、有所委屈,家长的这种心态会让他们特别担心孩子出危险,于是采取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这属于家长的心理调试问题,需要家长客观认识和重新评价危险存在的意义。危险时时处处都可能存在,有时是躲不开的,我们要教会孩子紧急应对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两个小朋友同样是没坐稳从小椅子上摔了下来,一个小朋友爬起来就没事了,另一个小朋友却摔成骨折。孩子的发育成长规律就是这样:越保护越缺钙,越锻炼越结实。过度保护会降低孩子抵抗危险的能力。

(5)偏袒孩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也是一样,会有缺点和短处。而迁就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对孩子的错误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偏袒孩子。比如,孩子欺负人了,家

长若无其事地放任孩子;被欺负的孩子及其家长找来了,家长不但不正面教育孩子,反而袒护自己的孩子。有时妈妈管孩子,爸爸就护着:“不要太严了,孩子还小呢。”或者说:“你小的时候还不如他呢,孩子大了自然会好。”这些“避难所”和“保护伞”都会助长孩子的不良性格。

4.让伙伴型爸爸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伙伴型爸爸具有“孩子王”的特点,是孩子的“玩伴”,他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无拘无束,是孩子快乐而又放松的依恋对象。伙伴型爸爸通常还是“幽默型老爸”,很容易把孩子逗得开怀大笑,不仅能够使孩子从中感受到幸福,而且也在孩子心中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伙伴型爸爸会接纳孩子的个性特点,但是并不纵容孩子,而是在与孩子的生活互动和游戏玩耍中建立规则与自律意识。如果孩子提出了不合理的愿望或者做错了事情,伙伴型爸爸会明确地告诉孩子“不可以",同时开导孩子,讲明道理,既不吓唬孩子也不贿赂孩子,培养孩子坦然面对现实的态度与勇气。这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自然放松又自律独立。

伙伴型爸爸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好爸爸,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这样的家长,并组织相关的活动在全班幼儿的家长面前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

(1)组织班级家长参与“我是一个好爸爸”的征文活动。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唤起和鼓励父亲参与早教的

意识。教师把征文打印出来,做成展板,给家长提供广泛交流的机会。孩子的爸爸们在关注和参与征文活动的过程中,会了解其他父亲的想法和做法,从而反思自己的父亲角色。其中,“好爸爸"形象的自然涌现,成为家长们的学习榜样。

(2)利用多媒体宣传伙伴型爸爸与孩子的亲子游戏。征文活动有利于培养家长的新观念,但是仅仅有新观念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与之搭配的好方法,而且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文字叙述不如视频文件生动形象、便于模仿,因此,教师可以主动与伙伴型爸爸沟通,把他们平常与孩子在一起的亲子活动拍成DV(Digital Video的缩写,即数字视频),然后利用家长会的时间播放给家长看,方便家长直接模仿学习具体的父子(女) 游戏方法。

(3)专门设计父亲参与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分类进行,分别针对母亲、父亲、祖辈家长或者保姆开展,强化父亲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专门与伙伴型爸爸沟通,让他们在开放日活动中承担助教或者志愿者的角色,提升父亲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深度与水平。如果有的父亲确实来不了,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他理解爸爸工作繁忙的处境;另一方面可以把现场的活动拍成DV,让孩子拿回家给爸爸看,促进爸爸在自己的日程表里安排参加孩子幼儿园活动的时间,争取在孩子珍贵的童年生活中多多留下爸爸的参与足迹。

三、与祖辈家长沟通的侧重点

新学期开学了,教师发现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下降了,上学期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的小朋友现在一动不动地等着老师喂饭、穿衣。原因是在假期里爸爸妈妈要上班,请爷爷奶奶在家里照顾孩子。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饭,爷爷奶奶追着孩子喂;穿衣、脱衣也是一样,爷爷奶奶还没等孩子动手,就帮助孩子把事情做完了。教师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即祖辈家长照顾孩子容易包办代替,这给教师培养孩子的生活常规、巩固孩子的自理能力带来了烦恼。那么怎样帮助祖辈家长减少对孩子的包办代替呢?

(一)祖辈家长带养孩子的三大特点

祖辈家长帮助年轻的父母带养孩子,是中国家庭的一道特殊风景线。祖辈家长带养孩子既有利也有弊,教师对此要有一分为二的客观态度,以便提高自己对隔代教育特点的认识与分析水平。

1.给家庭和孩子带来很多益处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上班族父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带养孩子,又由于令人满意的保姆比较难寻,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许多祖辈家长义无返顾,帮助照看和教育孙子、孙女。隔代养育解放了年轻的父母,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干事业,这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出现的一条亮丽风景线。“家有老人是个宝”

(完整版)与家长沟通技巧

与家长沟通技巧 ——戴佳音对于家长沟通这个话题你是否曾有过以下的想法呢? 1.见到家长能躲就躲,不得已才与家长沟通一下,教学才重要,课上好了就没 必要和家长沟通了。 2.害怕和家长沟通,不敢张口,怕说多错多,家长反而不信服我。 3.很想和家长沟通,也曾经尝试过与家长沟通,但家长不重视,最后以失败告 终,以后也就不敢了。 以上三种想法都是不积极的。我们需仔细剖析以上问题的根源,他们是出在 思想意识问题、教师缺乏自信和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只要解决以上的问题,相信大家和家长沟通也就顺利许多了。所以我们应了解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积极自信的面对学生家长,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才能在与不同家长的“过招”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东方老师的那些事 与家长沟通的内容 谈谈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如纪律问题,举手发言问题,考试成绩等,另外也可询问家长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学生课后是否主动按时做作业,是否每天听磁带等。但我们与家长沟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催促其升班以及推荐报班。 与家长沟通途径 当面沟通、电话沟通、家校联系本、作业条、邮件沟通,请大家不要忘记课后作业本中对学生的评语也是很好的沟通途径。当然我们更建议大家和家长当面沟通。

老师们的多重身份 “专家”的身份 ?上好第一次开班课,让学生从此爱上你。 ?重视第一次家长会,专业的知识及认真的态度让家长信服。 “朋友”的身份 沟通从心开始。勤于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真心的并能够给出科学的可实行的建议,让家长信服老师这个朋友。 推班技巧 ?以朋友的身份日常沟通 ?以专家的身份专业推荐 推班案例 一名学生的词汇量非常有限,单词总是记不住。在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老师提到了该学生单词记忆的问题。家长向老师求助,帮助孩子记住单词。如果你是代班老师你如何做? 首先,老师要与家长一同分析该学生单词记忆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是学习态度不够,没用心背单词?还是学习方法不对,用心背单词了但效果甚微?经家长证实该学生的问题出在学习方法上了。于是老师建议学生有空分别再学一个短期的国际音标班和词汇记忆班。讲解学习国际音标不但可以让孩子学会工具书的使用,纠正错误发音,而且能够功过发音规律辅助记忆单词。同时再配一个学习单词记忆方法的班级,可以学习到除了发音规律以外的近反义词记忆法,复合记忆法等记忆单词的方法,这样既解决了家长的忧虑,帮学生提供了科学的记忆单词的方法,同时老师成功的完成了班级推荐的工作。但请注意,如果是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大类典型家长沟通技巧.介绍

三大类典型家长沟通技巧,幼师必读
类型一:包办代替
有的家长经常说“老师,我的孩子不会穿鞋,请老师帮助穿好;我的孩子吃饭慢,老师 多给喂喂”之类的话。他们从来不提及让孩子学习生活方面的技能,而是一味的让老师代劳。
此类家长在家一定是包办代替,什么都帮孩子做好,完全不考虑孩子的能力,这是包办 代替型家长。此种类型的家长容易培养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做事情自信心不足,不适 应集体生活。
应对措施:
1.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差距。 2.与家长单独沟通,让家长了解此年龄段孩子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有哪些?帮助家长树 立正确的教育观。 3.教给幼儿生活方面的技能技巧,在幼儿园提供给幼儿更多锻炼的机会,帮幼儿树立自 信心,让幼儿愿意为自我服务,并把幼儿的成功及时反馈给家长。
类型二:望子成龙 有些家长一来接送孩子,就和老师长谈,还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种
种表现,“孩子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上课回答问题了吗?学的东西都掌握了吗?在家 需要家长怎样辅导?”等等。
其实,此类家长对孩子抱以重任,“望子成龙”的心态过重,希望孩子样样都出类拔萃, 遥遥领先,有些急功近利,却往往造成孩子做事情胆怯,缺乏创造力。
应对措施:

1.与家长单独沟通,让家长了解此年龄段孩子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讨论过分管制孩子 会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教师在幼儿入园、离园时主动与他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多报喜少报忧,最好长话短说。 3.舒缓幼儿情绪,鼓励其认真完成每件事,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
类型三:漠视教育 有的家长从不主动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家中的情况。如果老师与他反馈幼儿在
园情况时,好的方面他只是表示同意,不好的方面嘴里说“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改正”,却 没有看到他真正行动。这类家长其实是在漠视教育。此种类型家长会造成幼儿对一切事物产 生无所谓的态度,不求上进。
应对措施:
1.先了解家长不交流的真正原因:是工作忙?还是不知道该怎么配合老师? 2.与家长个别沟通,教给家长配合的方法,向其说明配合后会产生的效果。对工作忙的 家长,老师可以以书信的方式与之交流,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 3.向家长宣传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取得好成绩 后及时向家长汇报。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往往是由于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够,也可能是对孩子赋予过高 的期望,导致期望与实际脱节,才造就了“问题家长”。找到“问题家长”的根源,帮助家 长重新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是幼师做好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关键所在!
幼儿园一日课程(保教活动)实施的具体要求
上午活动 (一)来园活动:7:30
1.来园准备:每天幼儿进园之前教师和保育员要做的事情:

教师和家长沟通技巧

教师和家长沟通技巧 一、用爱心让家长信任你 二、用事实让家长理解你 三、用才华让家长佩服你 教师的才华对家长而言是颗定心丸,学生的才华对家长而言是颗开心丸,与家长沟通时,用才华开启家长的心扉,让家长佩服你, 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将如沐春风般顺畅。一个教师,对社会中其他领 域你可以不专业,但在教育领域内你必须有吸引家长、吸引学生的 专业才华! 四、用真诚让家长平视你 太迷信权威就会流于盲目,而鄙视权威又会流于浮华,家长看高或看低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都是不科学的,所以用真诚开启 家长的心扉,让家长平视你,可使你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 件顺利解决而不至于影响全局。我想说,面对家长,不用抬高自己,也不能贬低自己,实实在在把现状展现给家长,让家长平视你,让 他自由选择,当他选择你时,那便是一个心甘情愿的选择,这时会 使你的教学少了很多因家长看高你而不得时的失望,会使你的教学 少了很多因家长看低你而不悦时的挑剔! 五、用赞美让家长协助你 做教师的都明白一个道理,不要吝惜赞美,赞美的作用远远大于批评指责,他能调动起人的所有积极因素,激发其源于内心的责任感,我们与家长沟通时,也要善于赞美家长,用赞美开启家长的心扉,会使家长高兴地与你结为同盟,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合力,协 助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对家长,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你的教学 工作取得了家长的协助,那才是最完美的教育组合,才是最佳教育 效果出现的根本保证。

以上为教学实践中与家长沟通的点滴做法,但所谓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我想借古人一句话叫“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期望家长为你的工作做些什么的时候,我们也要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相信世间事付出与收获最终都是等值的! 一、真诚相待,信任尊重家长。 我们要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着想,对学生有爱心和责任感。 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三、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四、充分了解学生,与家长谈及孩子的缺点时注意方式方法。 老师与家长的谈话都是为了孩子,作为老师,我觉得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 五、教师要用行动赢得家长的信任。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并在作业的批改方面要认真负责,要让家长通过这些行动看出你的能力水平,你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家长充分相信你,觉得把孩子放在你手里放心,从而支持你。 看过“教师和家长沟通技巧”的人还看了:

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方法

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方法 孩子越小,照顾他的家长可能就越多,除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外,个别家庭还会请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他们在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个性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家庭中的身份角色和责任义务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进而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育观念与方法都会有 所不同。了解家长的这些特点及其对教育孩子的影响,可以帮助幼儿教师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提高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针对性与效率。

一、与妈妈沟通的侧重点 张老师刚刚大学毕业,对幼儿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可是她很害怕与孩子的妈妈沟通教育问题,尤其是在与她们交流孩子的具体行为表现和心理发展特点时,张老师更加紧张。因为她发现现在的妈妈们育儿水平都很高,知道很多的幼教知识,说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套一套的,而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不紧密,还没有充分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她总是回避与妈妈们的沟通。她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合适的,但又把握不好与她们沟通的方法,她十分迫切地想尽早摆脱这种尴尬局面。 作为初人职教师,张老师遇到的困惑是可以理解的。要想尽快走出与幼儿的妈妈沟通的尴尬局面,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思考,观察和分析当代年轻妈妈的基本特点,并把握与她们沟通的基本站位与策略。 (一)当代年轻妈妈的特点 理解当代年轻妈妈的社会背景,把握她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助于增强与她们沟通的针对性。当代年轻妈妈有五个新特点:1.以第一代独生子女为主体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成为当今幼儿家长的主体。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具有生活条件优越、文化学历水平高、眼界开阔、思维灵活的优势,也是追赶时尚潮流的新生代。很多年轻父母对早教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愿望,他们自学水平高,会主动通过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了解大量的早教信息和知识,他们不再是一味顺从教师意见的传统家长,他们希望与教师建立平等、开放的沟通关系。 2.涌现出很多“网络达人” 在互联网铺天盖地的影响下,年轻妈妈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网络育儿的潮流中。早教论坛、亲子日记、妈妈博客、父母群……各种网络途径使年轻的妈妈们获得了丰富的育儿知识与信息。遇到育儿难题时,她们通过网上发帖,

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技巧

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技巧 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有哪些?下 面小编整理了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与家长沟通的技巧1、留下好印象 抓住第一次与家长见面的机会,力争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 应该说,与大部分家长的第一次见面,就是第一次家长会。家长的心情大都是一样的,都想借此尽可能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师,以便确信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更好地学习。在家长会上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家长信服自己。为此,就该精心准备,把自己对本班学生的教育和教学设想、计划以及准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告诉家长,并简洁明了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我们班的班训是“诚实、守信、自觉、认真”

;目标是“各科学习,全面提升”。二是让家长敢于接近自己。于是,说话的时候就应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让家长感觉亲切、随和而又热情,并给家长留下联系电话,希望多与家长一起共商育人良策,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这样,就会让家长觉得自己是个可信任而又平易近人的人,为以后与家长的沟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与家长沟通的技巧2、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都不同,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就该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首先应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如,初一时我班有个男孩子,家住隔壁镇,由于路程远所以住宿,但他比较

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与交流

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与交流 aszfz11级分类:情感话题被浏览1566次2015.01.09 满意答案 i乐疯 采纳率:47%9级 2015.01.09 处方一:执著细致 对症人群:放任随意型家长 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我也发现一些家长认为幼儿园还是小儿科,孩子应该采取无为而治,同时他们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我们不能因为家长的不重视就与该类家长保持一定距离。我们应该随时发现孩子生活的细节问题,锲而不舍地与家长交流,也可旁敲侧击地利用半日开放、作品展示等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关注。 如前阵子我发现维维小朋友总不断地上厕所小便,有时一天尿了5次裤子。经过观察,发现他小便量少且频繁。我马上与家长取得联系,但是妈妈无所谓地说:“没关系的啦,小孩子贪玩忘记小便这是正常的。”但我没有放弃,依然跟踪他的小便情况,并把孩子的小便情况和情绪记录下来,放学给维维的奶奶带回家,提出了遗尿对孩子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并建议妈妈带去看医生。我的执著,终于引起了维维妈妈的重视,带孩子上了医院,医生诊断为神经性遗尿,需要吃中

药调理。 处方二:自信从容 对症人群:高傲苛刻型家长 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些家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因此常常在老师面前夸夸其谈,指手画脚。对于这类家长,我们首先要树立教师的自信,并不能因为他们的学历比自己高而对他们唯唯诺诺。我们要坚信,作为教师,我们有专业的能力与素养,我们在家园合作中有着平等中首席的地位。在与这类家长交流前,我总是先认真细致地观察孩子的表现,找寻相应的理论与指导策略,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在听取家长意见时冷静分析,自信而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自己的专业素养赢得他们的赞同。 有一天,我接到淳淳奶奶的短信:“老师,我们淳淳回来说他在幼儿园把饭全吃完了。你要对他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维持他的成就感。另外,你也可以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进行宣传,让表扬形成正强化作用。”这条短信可以看出奶奶对教育的在行,但我并没有简单而顺从地回复“好的”两字,而是非常诚恳地回复:“淳淳奶奶您好,感谢您给予我们工作上的建议。淳淳这两天吃饭有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们在集体前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让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进步的肯定。我们告诉他,如果明天能把每一样菜都吃完,我们会给他大大的拥抱呢。”短信内容不卑不亢,既表明了我对家长建议的尊重,也表明了作为教师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和要求。此后,我始终以自信的神态出现在淳淳的父母面前,在家长公开活动、家园联系信中展示了教师的专业,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处方三:赞赏鼓励

与家长沟通技巧

如何解决家长的主要问题以及谈判技巧 1、如何巧妙的与家长、学生沟通?沟通的第一步 称呼甜美的话语的练习 战术问题扬长避短婉转的诱导家长突出辅导班的特色文化 招生过程中的心里素质的加强目标的设定:如今天要向二十个家长详细的介绍辅导班的情况,了解家长的需求、期望。有八个回应,两个报名。每天目标递增。每天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找到问题的源头。 有了理论知识还要去亲自实践一下 好的辅导班需要付出高的价格掌握人们的消费心理 2、如何夸奖家长夸奖学生夸人的艺术微笑服务 抱怨别人的时候要检讨一下自己 做不甘于失败的人,记住最有价值的人不是最能说的人 3、如何双赢家长的期望学生的期望我们的期望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于抓住机会 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 沟通意识的培训(其它优惠可以实时定优惠政策) 4.你们培训班跟其他的有什么优势? 4.孩子进辅导班成绩能提高么?怎么提高? 答:辅导班通过授课安排和习题练习,课堂上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热烈的气氛,有利于抓紧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学习,把散落的知识点都帮孩子做了系统的归纳和分析,而且一个班人也不多,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老师都能照顾到,会在相对短的时间里面,可以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一个结果,可以做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象你打蓝球请教练,有个教练跟没教练能一样吗?不一样。 5.孩子的英语成绩不好,该如何提高呢? 答:中国有句古话叫“熟读诗书三百篇,不会做来也会吟”,语言的学习是有相通性的,不仅中文是这样,英语亦是如此。所以我们强调孩子要大量的背诵,从而培养自己的语感,由于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起来有特殊性,孩子上课外辅导班可以早一些,早接触和多接触可以培养语感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辅导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师与不同类型家长的沟通技巧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师与不同类型家长的 沟通技巧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师与不同类型家长的沟通技巧 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使家长主动关心、参与、配合幼儿园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家长的自身素质与教育能力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 在结构化面试中,常涉及家长不理解、不配合老师,对孩子期待过高,溺爱孩子等诸多问题,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与家长沟通、协调、配合的能力。此文整理了幼儿教师与不同家长类型沟通时的注意事项,让考生在回答类似题目时能够有所借鉴。 一、"要求型"家长 这类家长要求较多,包括对幼儿园的保教、卫生、软硬件等方面的要求,这些家长或许掌握了些许幼教知识,但却不成系统,不够规范,因此往往会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持怀疑态度。 对待这类家长,教师除了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教学以外,还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让他们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各方面工作,达到相互信任的目的。同时,可以尽量满足家长一些合理、科学的要求,对家长一些不切实际和片面的`要求耐心解释,争取获得这类家长的支持。

二、"望子成龙型"家长 这类家长特别关心幼儿的教育,希望老师特别重视他的孩子,关心教学效果而不重视教学过程,甚至希望孩子接受超前教育,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出类拔萃。 对待这类家长,教师要经常与其沟通,采取打电话、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介绍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现代化的幼儿教育理念等,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思想,避免拔苗助长。 三、"不操心型"家长 现在许多家长工作繁忙,孩子的生活问题多由长辈、保姆包揽,这类家长往往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事情,不愿承担育儿的责任。 对待这类家长,教师要向其强调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经常向他们介绍书籍、幼教杂志、育儿节目等,让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育儿知识,以便运用于对幼儿的教育之中。 四、"支持型"家长 这类家长支持、理解幼儿园的工作,关心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有方法,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对待这类家长,教师可以请其中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的管理,组织家庭交流会、专题讲座等家园活动,充分发动这类家长的力量推动家园共育。 责任编辑:郭爽

最新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技巧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技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短短的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志同道合”这样的词语,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得有交流、合作的氛围,假设你是一位学生家长,当你步入孩子所在的学校时,你能感觉到学校潜在的氛围吗?它是欢迎你来参与还是将你拒之于千里之外?每所学校都有不同的气氛,他是在学校管理人员的影响下形成的,反映着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与家长合作的态度。很显然,学校的这种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长是否愿意主动关注学校。做为班主任,是创造氛围的主要人员。 其次,教师要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您慈爱、和气的脸庞,只有孩子们在心理上接受了您,有了一定的安全感,才能有效地施教。家长们一看,孩子这么快就接受了教师,一定会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也就从心底里开始接受您,佩服您。要知道孩子都是从一个个独特的家庭中出来的,他们并不是一张张白纸。经验老道的老师往往能从一位学生身上看到其家庭情况和家长的影子。走进一个家庭,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孩子。教师需要教育学生,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引导家长,从而能为提高全民的素质出力。 一、沟通方式,无处不在。 由于忙碌,加上自身的条件,家长对孩子只有爱的“渴望”,却缺乏爱的“能力”。所以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其实是以教师为主动的,对家长具有一定指导的交流。 定期地召开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教师指导家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目标、思路公布,将自己的教育方法传达,家长们也能互相交流。家长会切忌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同时,家长会毕竟开得少,一学期一次已经非常不错了,有些学校甚至一年一次也没有的。所以单单靠家长会那是远远不够的。 家访是传统而有效的沟通手段,教师上门显得有诚意,有利交流。家访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首先要有家访工作的目的。要设想好:通过家访,教师要达到什么目的;预计对学生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准备采用什么方法;预计家长对于教师所反映的情况会是怎样的态度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的策略。其次还要了解被访问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家长的知识层次、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等,再根据家长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性格特点等差异,选择采用何种谈话形式和方式,或直截了当陈述,或耐心解释引导等,最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采用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谈话式,还是采用家长、教师两方谈话式等。家访要避免随意性,更要避免向家长告状。 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沟通方式也常被班主任们运用: 1、书信的方式。与家长定时进行书面交流,把要布置的任务,家长需注重的方面,以及自己的想法可以清楚有条理地写在纸上,让孩子带回家,家长阅读后还可以回信。家长信的优点是简便,无需劳师动众,教师也可以有一定的准备。一些平时难开口的话可以写在信上以取得支持或谅解。薜瑞萍老师(网名看云)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家长信——“请跟我来”,来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与指导,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她引导孩子进行高品位的阅读,通过一封封言辞恳切、有理有据的给家长的信,使家长跟着她走上阅读之路,为了孩子,她们共同学习、一起读书,不断提升自己。 2、接送时面对面的交流。低年级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多,这正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良机。老师能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交流,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而且是直接地、近距离地与家长接触,便于老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即他的生长土壤。这种沟通是非常有

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方法

与不同类型得家长沟通方法 孩子越小,照顾她得家长可能就越多,除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外,个别家庭还会请保姆帮忙照瞧孩子。她们在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个性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家庭中得身份角色与责任义务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得差异,进而对孩子得教育态度、教育观念与方法都会有 所不同。了解家长得这些特点及其对教育孩子得影响,可以帮助幼儿教师针对不同得家长采取不同得沟通策略,提高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得针对性与效率。 一、与妈妈沟通得侧重点 张老师刚刚大学毕业,对幼儿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可就是她很害怕与孩子得妈妈沟通教育问题,尤其就是在与她们交流孩子得具体行为表现与心理发展特点时,张老师更加紧张。因为她发现现在得妈妈们育儿水平都很高,知道很多得幼教知识,说起孩子得教育问题就是一套一套得,而自己所学得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不紧密,还没有充分把握孩子得年龄特点。因此,她总就是回避与妈妈们得沟通。她也知道这样做就是不合适得,但又把握不好与她们沟通得方法,她十分迫切地想尽早摆脱这种尴尬局面。 作为初人职教师,张老师遇到得困惑就是可以理解得。要想尽快走出与幼儿得妈妈沟通得尴尬局面,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得学习与思考,观察与分析当代年轻妈妈得基本特点,并把

握与她们沟通得基本站位与策略。 (一)当代年轻妈妈得特点 理解当代年轻妈妈得社会背景,把握她们得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有助于增强与她们沟通得针对性。当代年轻妈妈有五个新特点: 1.以第一代独生子女为主体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成为当今幼儿家长得主体。她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得新时代,具有生活条件优越、文化学历水平高、眼界开阔、思维灵活得优势,也就是追赶时尚潮流得新生代。很多年轻父母对早教具有浓厚得兴趣与参与愿望,她们自学水平高,会主动通过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了解大量得早教信息与知识,她们不再就是一味顺从教师意见得传统家长,她们希望与教师建立平等、开放得沟通关系。 2.涌现出很多“网络达人” 在互联网铺天盖地得影响下,年轻妈妈们以极大得热情参与到网络育儿得潮流中。早教论坛、亲子日记、妈妈博客、父母群……各种网络途径使年轻得妈妈们获得了丰富得育儿知识与信息。遇到育儿难题时,她们通过网上发帖,足不出户,就能与其她家长充分地交流早教经验。因此,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年轻得妈妈们获取育儿知识最常用得渠道。但就是网络上传播得个人育儿经验并非都就是科学得,有些就是似就是而非得道理,有些甚至就是伪科学,如果没有系统与牢固得

如何和家长沟通以及和家长沟通的技巧知识分享

如何和家长沟通以及和家长沟通的技巧讲稿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每天在接送幼儿时,总会有家长问:“今天某某表现得怎么样?”或是:“某某这段时间怎么样?”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 和家长谈话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 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二、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步骤是: 1、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 3、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我们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

2、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掌握了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如: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要接一个新班。由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所以关注的一般都是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即吃的怎么样,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觉了没有等等。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指导幼儿制作了一张生活卡,贴在楼道里。内容包括:今天我吃饭了、今天我喝水了、今天我大便了,今天我睡觉了。指导幼儿利用室内活动时间按数量用自己喜欢的图案纪录。这样,家长就能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又因为是孩子们自己记录的,孩子们还可以向家长解释,从而让家长了解的更清楚,更真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长关注的重点就转移到幼儿的发展进步上了。这时的沟通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幼儿各方面详细的了解。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幼儿,熟悉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家长们职业、性格、文化修养以及教育观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的方法。 和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我们直接给与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我就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具有相当程度教育观念的家长,我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 根据家长情况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沟通方法。但在具体工作中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家长和幼儿的情况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还需要我们老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总结起来,把那些情况分为三种。并针对这三种情况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句话沟通法

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部分年青的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遇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特别是作为对于我们这种私立学校来说,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家长都有强烈的维权意识。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有哪些.doc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有哪些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够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下面我为你整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01 一、提高自身修养,博取家长信任。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最可贵的就是为人师表,乐于奉献。教师的为人师表不仅感化学生的心灵,而且还通过学生作用于感化家庭和社会。在与家长的接触中,要始终让家长能感受到:你是"一个教师,是多么高尚的人"。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每一位家长的谈话中,一定要能反映或体现我们老师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他的孩子交给你教育能令他感觉放心、安心。作为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平时应该多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善于打开孩子的"心锁"。 二、平等对待家长,树立公正形象。 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状况的不同,我们作为班主任的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班主任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着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职取人,以财取人。班主任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班主任"为人师表",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班主任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处事原则等都对学生产生深远

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反之,则会给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给学生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进而转化为对社会的失望,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信任尊重家长,做到胸襟开阔。 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都那么要强、爱面子。班主任绝不能"越位"地训斥家长,"居高临下"地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结果,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和智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当学生有错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但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给家长增加负担,但必要的检查还是应该的。不歧视差生家长,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家长如果针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意见,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只有这样,以情动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同家长互相交流共同配合的目的。 四、听取家长意见,共商育人良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利用家访、家长会和

与不同类型家长的沟通技巧

与不同类型家长的沟通技巧 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需要和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那么,怎样才能和家长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呢?我觉得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于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谈话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与护短型家长沟通 对于这类家长,在谈话过程中,应注意这么几点:首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并不时把孩子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告诉家长,让家长有面子,为进一步沟通做准备。在你对孩子的肯定得到家长的赞同后,家长可能会对你的想法与建议予以理睬,这时再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指出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或缺点,并在沟通时多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同时也提出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建议其多用几种不同方法来教育孩子,并进行对比,最后找出最适合的家庭教育方式。 二、与放任型家长的沟通 首先,要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大意义,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足够的重视。其次,要对孩子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在和家长沟通时,就显得有话可说,有理可据。对于孩子存在的问题分析的越透彻,就越可能打动家长,使家长认识到老师的一片苦心,也就能更好的配合班主任展开教学工作。 三、与配合型家长的沟通 这类家长对孩子比较关心,也比较明事理。因此,与此类型家长沟通比较简单,只要你说得有理有据,给家长一些好的建议,家长一般都会积极配合,难度不大。 四、与溺爱型家长的沟通 首先让家长明白,你也是关心学生、为学生着想的。其次,要心平气和地跟家长解释: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身心处于发展的阶段,心理尚不完善、成熟,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对自己的行为又缺乏控制,很容易犯错误。如果父母再不正确看待对孩子的教育,教育不当,孩子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毛病。家长应对孩子全面了解,一分为二地看待,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 五、与后进生的家长沟通 与这类家长沟通,要多向家长说一些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在其他方面的长处与优点,比如动手能力比较强、爱团结同学等等。是家长对孩子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配合学校与老师,共同找出孩子存在问题的原因,努力帮助孩子克服其弱点与不足。 六、与气势汹汹的家长沟通 与这类家长沟通,要有耐心,多虚心听取其建议,不与其争吵、争辩。当然,在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同时,要有判断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冷静分折是非;同时,要有宽广的胸怀,较好的素质,虔诚而耐心地倾听这类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另外,在跟各类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与学生家长沟通,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与家长沟通,应先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的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与家长交谈。 第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家长有时会因孩子在校的一点表现而喋喋不休,追问不停。我们要时刻保持亲切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体谅做父母的心情,以一个教师特有的耐心去面对他们,通过换位思考去了解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把他们的孩子教育好。 第三,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刁难”的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一.“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1、教师的家访。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不同类型家长沟通技巧

家长工作技巧(一) 家长分类沟通的技巧: 一、按工作性质,差别分类: 种类语言文字工程技术小领导小生意人老字辈(老小孩) 表现形式咬文嚼字 讲理说事 喜欢较真 找毛挑刺 自找烦恼 扣扣算算 自我感觉 良好愿意 称作领导 虚荣心极 强、喜欢拍 马屁 忙时去挣 钱,不忙来 管孩,不满 找老师,年 中总算帐。 满意不感 谢,记坏不 记好。 人老不糊涂,人老 很寂寞,缺少人关 怀,都有活动圈, 人称老年红专队, 好坏都传播。他们 更为宠爱孩子,关 注琐碎的生活细 节;他们喜欢以经 验代替科学,思想 较为保守,不易变 通;他们爱唠叨, 眼里只有自己的孩 子。 职业划分教师、文员、记 者、律师、编辑、 主持人 医生、会 计、工程 师、技术 员、统计 师、预算员 小科长、小 局长、小书 记、小经 理、小县 长、预算员 做各种小 买卖的生 意人、小老 板。 爷爷、奶奶、姥姥、 姥爷 沟通技巧认真倾听,虚心 接受。苦练内 功,专业提升, 微笑服务,态度 平和,稳重大 气,言谈得体。 认真对待, 有错就改, 改过反馈, 深表感谢, 按章办理, 灵活调整, 回避风头, 以和为贵。 孩子面前 一视同仁, 没有特殊 没有差别, 背过孩子, 满足虚荣 不卑不亢, 不得罪。 勤打电话 多沟通,各 种方式都 调用,短 信、电话、 邮件、彩 信、录音、 联系本、录 像适当也 要用、多表 扬少批评。 多尊重,多孝敬, 多讨好,多拉拢, 过生日,过节日来 活动,天天哄着她 开心。小礼物、小 贺卡、小食物、阳 春面、小蛋糕、长 寿面、小寿桃、照 相合影送照片、嘴 要学得比蜜甜。 二、按表现形式分类: 种类刺头家长墙头草家长不找事家长好家长 表现形式不争不吵不打 闹,四大服务要 认牢,感谢感恩 要大度,把坏变 好信心足。 墙头一棵草,随 风两面倒,东风 大时往西倒,西 风大时往东倒, 没主意,没主见, 这类人群最讨 厌。 不好不坏不找事,来 来去去,不多谈,送 来孩子,跟爸妈再见, 接走孩子,跟老师再 见,家长事少,孩子 也不娇气,想想我们 也愧疚。 修修补补,出钱出 力,积极参与,热烈 拥抱,宽容大气,热 情阳光,榜样作用, 引领集体。 沟通多鼓励、少批 评、多沟通,少 多引导、多交流、 多表扬,多要求, 主动交流,多些关注, 表演孩子,认同家长, 对待好人呢,心中牢 记,表彰优惠,懂得

与家长沟通技巧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平行线 做班主任,除了处理好与学生、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外,还要注意搞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这就需要和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如:学生的成绩下降了、学生经常违反校规或无故旷课等等,很多事情沟通得好了,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沟通得不好,会引起家长的不满,严重了还会引起学生的叛逆行为,班主任的工作就不能顺利地开展。那么,怎样才能和家长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呢? 一、以诚相待 教师与家长沟通一定要以诚相待。例如,家长来访时,要起身欢迎、端椅递水。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而且要使用文明用语,如:“请坐、请喝水”等,这样会使家长明白你是一个有礼貌、有修养的人,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基础。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从工作关系上讲,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学生的教育者;目标是一致的,都想培养好学生。力求站在“我就是家长、学生就是我的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从为了孩子好,帮助孩子进步的出发点去考虑和处理问题要为学生成长而忧,为学生进步而急,与家长谈话时坦诚相见,推心置腹,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这样家长才会敞开心扉,才能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信赖,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二、尊重家长 与家长沟通要尊重家长。作为班主任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家长人格的事。若是去家访时,不要盛气凌人,好象自己是来传这“圣旨”的“钦差”,家长只是洗耳恭听的“臣民”,自己说一不二,家长必要的申诉一概不睬,好象这样才保持“严师”的尊严。其实,适得其反,已给了家长主观武断,心理素质不佳的印象了。如,请学生家长到校沟通时,多半是学生出了问题,如果能自己联系上的就尽量不叫学生联系,首先应主动联系以表明我们做老师的诚意和态度。其次,家长来校以后,切忌不可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过失,更不能不调查实情,而“添油加醋”,将“恨铁不成钢”的怨气转嫁给家长,也不应该整个办公室的老师对家长群起而攻之以达到体罚的目的,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地指出过失。最后,还可以把家长叫出办公室,在走廊或一个单独的环境里向家长说明情况,提供合理的教育建议,形成一致意见。 三、要有理性意识。 与家长交流要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和家长交谈前要详细想好约见家长的主题和目的,注意从多方面收集学生的信息,设计和家长交谈如何切入主题、如何结束,如何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总结自己在交谈时方法是否得当,还考虑如何向学生和其他教师反馈约见家长的情况,最后要思考自己以后在和家长交谈时需要改进和注意的方面。现在的中学生,他们正在成长,可塑性很强,对他们的评价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死。不要轻易说“你的孩子将来考上好大学绝对没有”问题,也不要轻易断言某个学生“肯定不会升入高一级学校”,更不能说“你的孩子已无药可救、无法教育”之类的话,这很伤孩子和家长的心。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讲“只要……,你的孩子就会……”,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班主任教育好孩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