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制片过程

病理制片过程

病理制片过程
病理制片过程

病理制片过程

在临床病理科和组织学实验室,切片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切片的质量不好,就无法对标本进行观察。好的切片机只是整个样品制备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制备一张好的切片,必须要将技术、知识和技巧进行完美的结合。

待切片样品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样品质量有取决于前期处理工作的准确无误(例如:固定、巨检、脱水和包埋)必须选择正确的切片机型号以及合适的钢刀或一次性刀片。切片必须根据实际应用出发,需要根据样品的类型、大小、期望的厚度认真考虑,还要兼顾操作者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要且出高质量的切片,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操作者必须懂得切片机的工作原理,能够对机器进行精细调节以达到最佳效果;并且能应对常见故障,消除一些潜在的切片问题;还可以运用恰当的切片技术,提高

切片速度但不影响质量。

目前能做病理组织切片的地方很多,但要数上海舜田生物做出的病理切片相对质量上比较好,该公司有1位专业从事病理实验的老师及相关实验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所作出的切片及染色效果相当不错。

1 正确处理标本的重要性

1.1 固定

正确的固定是病理制片技术中最重要的一步,这个步骤会影响到后续的每个环节。如果固定不充分,样品的质量就会有欠缺。组织必须在选定的固定剂中浸泡足够长的时间,使大分子保持固有形态。正确的固定可以防止样品在脱水剂中发生变性以及后期处理步骤对于样品造成的损害。固定不充分可能增加切片的困难,表现出过度收缩,并且会导致细胞核染色不足和/或胞核呈现“泡沫”状。

1.2巨检

样品需要修切成薄片,并尽可能做到均匀,否则很难在切片机上切出好的片子。如果样品太厚以至于无法渗透充分,则必须经过再次处理才能进行切片。这样会影响样品的质量,更浪费时间。从最初的步骤开始就正确处理会使后面的工作更简单,因此在大体取材的时候多花些功夫会为以后的步骤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备注:包埋盒塞满组织且组织过厚就无法很好的固定,后续的处理步骤也会效果欠佳。

1.3脱钙

为了后期进行石蜡包埋切片,骨组织需要进行脱钙,钙必须被完全去除才能确保切片的完整,并且可以防止刀具的损坏。在用酸溶液进行脱钙之前,骨组织必须经过彻底的固定,这样其中的软组织成分才能够被保护,且防止细胞核在酸的作用下被破坏,比如蛋白质水解作用。

1.4组织处理(脱水)

组织经过一系列经典的处理过程,是使原本亲水性的组织最终可以用疏水性的介质进行包埋,比如石蜡,火棉胶和绝大多数树酯。

备注:样品无论是处理不充分还是处理过度,都可能导致切片效果不理想。

脱水机

旋转升降式脱水机目前仍有一些病理工作者使用,但是全自动全封闭负压/

压力式脱水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后者更有利于保护工作环境,更确保组织和试剂的充分作用,可以更有效缩短脱水时间。一些更先进的全自动全封闭脱水机

还可以自动记录试剂的使用情况,并对试剂进行智能监控和更换。

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处理过度对组织造成破坏绝对不亚于处理不充分造成

的后果。多种因素,比如试剂的种类,处理步骤的多寡,处理时间的长短,试

剂的清洁度以及加热、真空和/或压力的使用都会影响具体某个样品的处理程度。注:不同来源和不同大小的样品最好不要共用同一个处理程序,这样可以避免其中部分样品处理过度,而部分处理还不充分。

处理步骤:(一)脱水:

脱水的关键就是将样品置于脱水试剂中足够长的时间,其中的游离水分子被除去,但是脱水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结合水分子也会被除去,会导致结构的变化。而脱水时间过短致使水分还残留在样品中,就会导致包埋介质无法很好渗透入样品。但是,脱水过度会导致样品的皱缩变脆。从过度脱水的组织块上切到的切片,一旦放入水中,切片就会膨胀最后破碎。如果将整个组织块浸入水中,则组织的表面会因为水化而膨胀,这样再进行切片,虽然片子的性状会有所改善,但是形态学会发生改变,而且染色后会发生色彩偏淡,对比度较弱。最常用的脱水剂是乙醇和变性酒精。甲基酒精有毒性,会破坏肝脏中的甲醛,因此不太单独使用。异丙醇是乙醇最佳替代物,常规在微波处理中使用。丁醇,剧毒,适用于较慢的组织处理过程,,而且多用在植物和动物组织。

无水酒精往往会含有水分,因此最好能检测一下试剂的纯度。可以用液体比重计来测定,也可以将几毫升酒精滴入几毫升二甲苯或甲苯,如果混合液出现混浊就表示酒精中至少含有2%的水分。

(二)透明:

用来进行透明的试剂和脱水剂以及包埋介质必须非常容易混合。如果组织在透明剂中时间不够,那么组织就会发软甚至呈糊状。略微延长时间并/或定期更换新鲜溶液可以避免透明不足的问题。最常用的透明试剂如下:

二甲苯:

目前仍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芳香烃类化合物,能够快速替换组织中的乙醇。在正确的脱水步骤后,芳香烃能够改变样品的折射率并使组织变透明。当有水分存在的时候,二甲苯会变混浊,这时必须更换。作用时间过长会导致组织变硬,尤其一些纤维、肌肉中枢神经系统或软骨组织更容易变硬。如果发现组织在完成处理后变得太硬或发脆,请减少透明的时间或者寻找二甲苯替代物。请注意,微波处理过程不需要使用透明剂,可以降低组织处理过度的风险。

二甲苯替代物:

苯烯试剂或者短链脂肪酸碳氢化合物(烷烃)也得到了快速普及。苯烯试剂不会像二甲苯那样使组织发生硬化,但是前者更容易污染石蜡,因此石蜡需要更频繁的更换。脂肪族化合物更容易渗透入组织,相对二甲苯而言,更容易去除

组织中的脂肪。然而,这类化合物不能接触到水分,因此在比较潮湿的地区很难使用。若放弃二甲苯而使用其替代物,则重新调整处理的时间和溶液循环使用次数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透明试剂例如苯,甲苯,氯仿和香精油的应用并不多见。

(三)浸蜡(石蜡渗透):

石蜡是石油裂解物的提取物,属于惰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在脱水机中

使用石蜡,温度最好设定在熔点以上2°-4°,在最后一步石蜡渗透完成后,脱水缸必须用透明剂彻底清洗,不能有任何石蜡的残留。负压可以增强渗透的效果,但是在处理活检样本的时候,负压和加热都必须慎用。另外还需要注意,即便有些脱水机增加到了4个蜡缸,总的渗透时间不能延长。在确保渗透效果的基础

上,组织在石蜡中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

1.5石蜡包埋

包埋是将正确定位的组织包裹在一种介质中(此处以石蜡为例)然后固化。每个实验室都会创建一套特有的处理方法,这就决定了样品在处理后的硬度。用来包埋的石蜡必须能够和样品的硬度相匹配,这样才能确保进行切片的蜡块质地尽可能均匀。

另外有两点对于切片也至关重要:温度和样品的定位。组织包埋机已被广泛使用,机器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在每个步骤上都达到确的温控。石蜡熔化并保持熔化状态的这个温度非常重要,必须确保一些添加剂完全溶解入石蜡。模具,样品和石蜡之间的温差必须控制在几度以内,这样才能确保石蜡充分包围并支撑样品。已经包埋的模具最好放置在包埋机的冷台上而不是冰块上,这样可以使石蜡固化且不产生裂缝。

样品必须进行正确定位,从而保证正确的面被切到,但是对于样品和刀刃接触的方式必须要经过考虑。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有很多种方法可供参考,用来正确定位样品。

1.5.1提高包埋效果的技巧

有些石蜡特别适合用于渗透,有些更适合用于包埋,而有些都适合。可以向

供应商查询。

石蜡应当在高于其熔点2°C至4°C的温度下进行熔化和储存,这样其中的

添加剂才能溶解入液体。如果温度太低,其中一些较重的添加剂,比如聚合物就

会沉在底部,然后最先流出。熔化的石蜡在流出以前最好先进行搅拌。

设定包埋机的参数,确保石蜡流出口过夜的时候处于保温状态。经常清空并

清洗流出口。

始终确保流出蜡缸的石蜡是过滤后的。

和以往的观点相反,将石蜡设定在高温(大约85°C)持续数星期,反而是

无害的。

尽管石蜡中添加了稳定剂,在氧化作用下,石蜡仍然会变质。最初的征兆就

是颜色转变为草黄色直到黄色。随后可能有异味产生。

选择尺寸恰当的模具,确保样品的四周都被石蜡包围,样品置于中心。用压

平装置或者弯头镊子的背部轻柔地将样品展平(易碎样品可能会被压碎)。不

要让样品在模具中撑太满。

大或硬的样品必须按照一定角度放置在模具中。如果同一个样品包含多种不

同密度的成分,则包埋的时候要确保样品最硬的部分必须最后接触到锋利的刀

刃。皮肤往往带有毛发,则包埋的时候必须保证毛发最后才被切到。

动物样本中,如果组织的来源不同但是切片的性状相似则可以包埋在同一个

蜡块中,比如肝脏和脾脏,脑组织和脊髓。

脱钙的骨组织必须包埋在“硬”石蜡中,样品最窄的一端必须位于蜡块的底

边,从而在切片的时候,最先接触到刀刃。(见下图)

为了切片的稳定性,模具中必须添加足够的石蜡,确保包埋盒至少充盈一半。如果石蜡漏出,那么在蜡块完全固化之前,必须添加石蜡。

1.5.2石蜡添加剂:

绝大多数市售的用于组织学的石蜡是含有添加剂的,目的在于改善切片的质

量,改变硬度或者有利于连片。常见的添加剂如下:

蜂蜡-降低结晶的大小,增加粘度和附着力。

橡胶-降低脆性,增加粘度,有助于连片

其他石蜡-降低结晶大小,使质地更平滑,可以在不改变熔点的前提下提高

硬度。

塑料-增加硬度,对硬组织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得到更薄的切片

DMSO(二甲基亚砜)-增强渗透(警告!-腐蚀性)

1.5.3熔点和凝固点:

绝大多数用于组织学的石蜡是多种石蜡的混合物,这样可以确保的硬度和指

定的凝固点。“凝固点”是制造商使用的术语,其实相当于“ 熔点”。这个温度是指在石蜡中插入小木棒后,石蜡开始在木棒上凝固的那个温度。凝固点和熔点温

度往往是同一个温度或者在两个温度之间。

市售石蜡的特性往往根据其添加物和熔点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56°C 到

58°C这个范围被常规实验室中普遍应用。较低熔点的石蜡(50°C 到53°C)往往

有其特殊的应用。

一般情况,低熔点的石蜡往往比较柔软,因此更适合包埋较软的组织。进行

较薄的切片比较困难,但是很容易连片。(可以选购质地较硬但是熔点较低的

石蜡。)

相反的,高熔点的石蜡一般比较硬。对于质地较硬的样品,这样的石蜡有更

好的支撑效果,而且很容易得到薄切片,但是连片就比较困难了。

1.5.4样品夹具

在切片以前,完成包埋的蜡块必须固定到切片机的样品夹具上。夹持力必须

确保样品能被完全固定,因此蜡块往往会附着在一个支持物上,比如塑料包埋框或者环行样品夹。在不使石蜡变形且避免造成切片形状不规则的前提下,用最大的力量夹持支撑物。请注意,石蜡块必须牢固附着于支撑物(例如,在包埋

盒中必须有足够的石蜡充填),并且支撑物的背后必须接触实心物体的表面。塑料

最常用的支撑物就是简单并独立使用的一次性包埋盒。与市售的模具配套使用,蜡块的平面会很平整,且边缘能在X和Y轴向上保持平行。用相同方法包

埋的一批组织块不需要对表面进行调节或仅需要很小的调节。

环行模具也偶尔会用到,其中必须充填足够的包埋剂,而且不能夹持太紧。

圆形的支撑物经常在塑料包埋时使用。

木块:

这是廉价的包埋盒替代物。尽可能使用硬质木材(避免使用松软的松木)并

进行切割以适合夹具的形状。木块的表面可以开槽,从而增加黏附力。注意:

木制的支撑物在水中浸泡后会膨胀,导致在样品夹上固定效果欠佳。

金属:

金属支撑物在塑料包埋时使用较多。金属支撑物可以重复使用,但是相对比

较贵,在使用时需要进行X/Y向的定位调节。而且调节这个平面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组织块附着恰当,这种夹具的稳定性非常好。

使用切片机必须遵从最佳的工作秩序,无论使用钢刀还是一次性刀片,切缘

必须锋利,并且不能有任何缺口或杂质附着。

2.切片机及相关附件耗材简介

2.1切片机的类型

2.1.1轮转式:

轮转式切片机有一个控制精确进样的手轮,手轮进行360°的旋转,控制样品头竖直向下经过刀刃然后竖直向上回到处于最高点的起始位置。在到达切片行程最高点的时候,样品头会按照设定的切片厚度水平向朝前运动,然后再开始向下的行程。这类切片机常规进行石蜡或塑料包埋样品的切片。

2.1.2平推滑动式:

平推滑动式切片机是一种水平向运动的切片机,其刀架固定不动。样品位于刀的下方,进行切片。这种切片机通常用来切特别大或者特别硬的样品。

2.1.3平推雪橇式:

平推滑雪橇式切片机是一种水平向运动的切片机,其样品头固定不动。刀架在样品的上方运动,进行切片。一些轻型的切片机可以进行常规切片,而重型切片机可以用来切特别硬或者特别大的样品。

2.2切片机常见的功能

回缩功能:

无回缩功能:没有回缩功能的切片机,当样品头下降的时候,组织块就经过刀锋,随后沿同一平面上返回到起始位置,然后样品头按照指定的厚度前进重复下进行下一个动作。

有回缩功能:带回缩功能的切片机,当样品头向下移动时和无回缩切片机的动作完全一样,但是在样品头上升时,样品头会离开原来的平面,朝刀刃的反向移动,从而防止样品表面和刀锋接触。这个功能有很大的好处,因为首先可以延长刀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少样品表面可能的摩擦(从而降低热膨胀),并且防止碎屑积聚在的刀刃背面并确保切片的一致性。

安全功能:

手轮锁:切片机一般都配备手轮锁,可以将手轮锁定于任意位置,防止机器闲置期间意外触及手轮,导致人员意外伤害样或品头撞击刀具。更人性化的切片机往往还配备第二手轮锁,手轮把手只能被锁定于最高点,便于在切片过程中随时更换样品或刀具。

刀架护刀器:无论钢刀刀架还是一次性刀片架,都应当配有牢固的护刀器,在更换样品或机器闲置的时候用户一定要养成良好习惯,将护刀器覆盖在刀刃上方,对人员和刀具都是一种保护。好的的护刀器必须能安全地覆盖刀刃的全长。

自动切片机安全性:自动切片机必须有紧急制动装置,防止在自动操作过程中有意外发生。人性化的切片机往往无法一键启动,必须依靠组合键才能使马达运转,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意外启动造成的人员伤害或机器损坏。

2.3操作特点:

手动:手动切片机不具备电动切片功能。粗修和切片都必须由操作者手动完成。半自动:半自动切片机往往只有一个驱动马达控制进样,没有切片马达。

全自动:全自动切片机有两个驱动马达,既能控制粗进样也能进行切片。

2.4刀具分类:

2.4.1重复使用型刀

要长时间保持刀刃的锋利,刀必须在不同的阶段进行很好的锻造以达到恰当的平衡。质地较软的刀往往刀刃不锋利,而质地很硬的刀比较脆,容易在切片过程中刀刃崩裂。经过锻造的刀通常用来切石蜡包埋、火棉胶包埋、冰冻和较软的工业样品。

锋利而无暇的刀刃是获得一张好切片的基础。磨得比较好的刀,斜面很小,从侧面观察,斜边笔直,不会出现锥形。斜边上出现锥形会使刀刃发生弯曲,导致刀刃只在某个点上贴近蜡块,而其余部分相对远离。所以减小斜面很重要,否则刀刃更多的区域就需要进行打磨以避免刀对样品的刮擦。刀刃上的擦痕显然会影响切片的质量。放大100倍对刀刃进行观察,应该看到一道很细的反光,呈笔直、不间断的明亮的细线。不理想的刀刃看上去是不规则并有中断的线条。

刀的角度:刀刃上用来进行切片的区域是由两个相交的平面组成,叫做切面。在这两个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叫做斜角,(通常27°-3 2°),这个角度通常大于楔角(通常15°-18°)

在切片机上进行角度的调节:当刀安装到切片机的刀架上时,必须呈一定角度,这样才能在刀刃接触组织平面的那个小平面和组织块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这个角度就是间隙角。在切片机上都一个数字刻度表示间隙角的大小,这个读数在不同的切片机上可能会有差别。更换了不同的切片刀后,这个数值可能需要调节。寻找合适角度的方法,最好采取试错法。

刀片的宽度同样会影响到间隙角。经过多次磨刀后,刀的宽度会变窄,为了和样品有一个正确的切入点,刀必须被抬高。刀架必须经过调节,这样被磨过(变窄)的刀的刀锋必须处在和新(宽的)的刀锋一样高低的位置。

不同的剖面:

“B”型刀的剖面略向下凹,刀刃处很薄。现在除了在柔软的石蜡包埋或者火棉胶包埋切片中使用外,很少再用到。

“C”型刀是一种剖面为楔形的标准刀具,两侧面是一个平整的面(剖面为等腰三角形)。在常规石蜡切片、冰冻切片、硬质火棉胶和较软的工业样品切片中使用。“D”型刀剖面呈楔形,两条侧边不对称,刀刃非常锋利。这类刀在较硬组织的切

片时使用,例如塑料包埋样品或者较硬的工业样品。

不同的长度:重复使用型切片刀有很多不同的长度。长度在120mm的短刀推荐在冰冻切片时使用,160mm和185mm的刀常规应用于轮转式切片机,而更长的刀通常在平推式滑行切片机或平推雪橇式切片机。

注:所有的刀都应当表面涂抹油脂后存放,以免生锈。

2.4.2一次性刀片

一次性刀片,采用优质的不锈钢,由于其便利性和经济性,在绝大多数实验室里作为重复使用型刀的替代品。大多数的切片机都带有集成的刀片刀架,但是一次性刀片也可以插入安装在标准钢刀刀架上的刀片夹内使用。

宽型和窄型刀片:

一次性刀片通常区分为宽型和窄型,这就表明了刀的宽度。大多数窄型刀宽度为1/4英寸(约6mm),厚度为0.010英寸(约0 .23mm);也有制造商采用厚度

为0.012英寸(约0.27mm)的规格。宽型刀大约宽度为1/2英寸(约11.4mm),常规的刀片厚度通常在0.012英寸(约0.27mm),重力刀片(硬组织切片专用)厚度可达0.033英寸(约0.75mm)。实际的尺寸可能因为不同的制造商会有很大的差别,其中可能有些刀片在宽度和厚度上无法适应刀架。请确保刀片和刀架之间兼容性。

无涂层vs.带涂层:

一次性刀片的表面可以带有很薄的镀层或涂层。不同制造商可能采用不同的涂层,但是几乎所有的涂层中都会含有聚四氟乙烯(PTFE )类聚合物中的一种,这是一种类似Teflon的环保型涂层。涂层的好处在于可以防止刀刃氧化,延长刀片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降低摩擦力从而减少切片压力。但是如果涂层过厚也会有坏处,最初的几张切片可能卷曲或者打卷,给人造成刀片“过于锋利”的感觉。当刀片切过数张片子后,涂层被磨去部分,则卷曲的现象会有所改善。在一些物体的表面摩擦刀片这种方法不是很值得推荐。有时候,降低涂层所造成的摩擦反而会导致连片的困难,切片很容易互相分开。

无涂层的宽型或窄型刀片和有涂层刀片除了表面缺少保护性涂层,通常是一样的,前者往往涂抹优质的油。这种无涂层刀片有时也被称作“经济型”刀片,因为它们比有涂层刀片价格便宜。

刀刃夹角:

绝大多数窄型刀片会有一个大约35°的夹角(每个侧面各自夹角则为17½°),而宽型刀片的夹角为32°到35°。在制造过程中,夹角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刀片一侧的夹角甚至可能和另一侧的角度略有不同。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时候刀片某一面切片的效果比另一面好,或者不及另一面。

切片机上的角度调节:

不论是嵌入钢刀架内的一次性刀片夹还是一体化的刀片夹都会有一个用来调节间隙角的读数指示,这个读数在不同的切片机,不同的刀架可以有所不同。当使用不同制造商提供的刀片或者使用不同高度的刀片时,间隙角可能会需要进行相应调节。确定一个适当的角度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试错法”。(试错法即不断尝试并排除错误可能的方法)。

刀片压板的状态:

压板的作用是将一次性刀片固定在恰当的位置,因此压力板必须保持清洁,也不能有任何损坏。如果在压板表面有明显可见的弧度,而这部分又会和刀片接触,并导致刀片发生弯曲。因此刀刃会以一种不正常的方式接触阻止块的表面。同样,刀片上的碎屑也会导致同样的效果。

刀夹的夹力:

作用在刀片上的压力必须均匀分布在刀片被覆盖的全部长度。力度必须足够大以确保刀片的稳定,防止任何可能的振动。但是也不能夹持过紧,否则会导致刀片弯曲而切出不规则的切片。为了达到这种微妙的平衡,需要在反复实践中提高技巧。

3.正确的切片技术:

3.1人体工程学和因工造成的肌肉骨骼损伤:

工作习惯合并日常生活方式很可能导致职业相关的肌肉骨骼损伤,比如腕管综合症,肌腱炎和腱鞘炎。不恰当使用切片机完全可以造成潜在的伤害。在这里,我们会介绍一些实用的小诀窍:

a.添置一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调节座椅高度,保证手可以轻松够到手轮,且不占用搁置腿脚的空间。如果脚不能踏到地板,请使用脚凳。

b.将水浴缸放置在切片机区域旁L型的延伸段,这样只需要稍微转动身体和椅子就可以够到水浴缸,不必频繁倾斜身体。

c.转动手轮最好完成一周的旋转。最好不要以摆动方式摇手轮(即半刀法)。

d.将精确进样手轮的把手的直径增加到1.5英寸(约35mm)。包裹把手的材料可以是有弹性并光滑的物质。

e.使手臂尽量贴近身体,不要将手靠在工作台的边缘或者任何尖锐的表面。不要将肘部外展侧伸出。

f.在进行切片时,保持肩膀处于放松的位置。不要扛着肩膀工作。尽量使颈部的肌肉放松。颈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会阻断该区域的血液循环,导致神经被压迫。

g.经常稍事休息。做体操或者自我按摩以便恢复血液循环并消除紧张。

h.如果可能,尽量采用自动化。

3.2切片机的设置:

在切片机上设定的切片厚度即表示了手轮旋转一圈后样品头精确进样的距离。但这并不意味每张切片一定是这个厚度。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切片的厚度,比如温度、切片速度、切片压力、刀的角度、仪器的润滑程度等。判断切片厚度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当然,有经验的病理技师在切片时,将切片漂浮在水浴缸中,此时就可以随时识别切片厚度的变化。

3.3样品块的放置(水平vs.垂直定位):

样品的定位往往由操作者的判断来决定,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样品块的底部先接触到刀刃,因此定位应当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样品是包埋在塑料包埋盒上的话,应当确保夹具均匀夹住两个对等的表面,即包埋的两个侧面。如果样品夹竖直夹住包埋盒印有标记的那个侧面,这会导致一些样品变得不稳定,因为作标记的侧面往往带有角度并且面积相对较小。如果切片时发现效果很差,可以尝试将样品旋转90°。

3.4刀的角度:

当刀或者刀片安装在切片机合适的刀架上以后,刀架必须有一定的倾斜度,这样刀的夹角才能和样品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这就是间隙角。如果倾斜度不恰当,刀刃夹角会因为楔入效应而对组织块的表面造成挤压,就会导致跳片或者厚薄不均切片的产生。间隙角的读数在不同的切片机会有各种差别。使用不同的刀或者不同的刀片或者更换不同制造商,都需要对间隙角进行略微的调节。要找倒合适的角度,最好的办法就是试错法。

3.5修片厚度:

在修块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小心,避免把蜡块中的组织不小心剥离出来,切片上就会出现一个空洞。修块的厚度不能超过30mm到50m m,如果可以,尽量再薄些。

3.6浸湿法:

如果组织脱水过度显得过于干燥,如不略微增加湿度,就会给切片造成很大的困难。可以用冰块来涂擦已修整过的组织块表面或者将修整后的蜡块面朝下在湿润低温的表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利用这种方法,只有最初的几张切片可以复原。因此,正确的组织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再次增加组织湿度的工序。

3.7切片速度/切片厚度:

切片的速度对于切片厚度和整体质量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提高切片速度一定会降低切片的质量。最佳切片速度往往因的组织的类型而异,但是通常的规律是手轮完成一周的旋转约耗时一秒钟。在切片的行程中,当组织碰到锋利的刀刃那一刻,切片动作不要有任何迟疑和停顿。

3.8室温和组织块温度:

室温会影响组织块的切片特性。如果房间非常温暖,那么石蜡就会变的难以切片,凉爽的房间是最理想的。但如果房间温度低,就不太容易得到连续切片,因为在刀和蜡块摩擦时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帮助切片和切片之间互相粘连。对于操作者,还有些因素也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有气流直接吹向切片机、水浴缸或者操作区域,则必须改变风向。

组织块的最适宜温度不是一成不变的。用冰块冷却组织块有助于切较硬的组织,因为这样做可以使组织和石蜡之间保持均匀一致的硬度。如果将组织块放入温水中,则可以使硬度均匀降低。用喷雾冷却剂来冷却组织块的表面,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必须要使用,那么尽量只喷洒极少量,以防止组织块表面结冰或者整个组织块开裂。

3.9水浴缸的温度:

对于绝大多数石蜡,水浴缸的温度一般设定在40°C到44°C。如果温度高于45°C,切片的皱褶会很快消失,并且石蜡会溶解。

3.10静电:

在冬天,静电是很常见的,如果增加环境的湿度,静电很容易被消除(在室内烧水)。用干燥纸摩擦工作区域也会有所帮助。

3.11自动切片特点:

自动和半自动切片机因为种种原因而日益普及。这类切片机不仅降低了因工造成的肌肉骨骼疾病,而且在电动切片的时候可以确保整个切片行程的连续一致,从而提高了切片质量。自动切片最大的好处就是切片力量始终恒定,切片运动不会有任何迟疑和停顿。切片速度可以随时能够进行调节,而且大部分自动切片机也有手动操作模式。

当操作者从手动切片机切换到自动切片机的时候,会有一个学习过程,在正式投入日常切片工作以前,操作者最好能够有几个星期来充分适应自动的操作模式。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 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实验目的 1. 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 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 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 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 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 55% 70% 75% 80% 85% 95% 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 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域和可疑 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病理制片过程

病理制片过程 在临床病理科与组织学实验室,切片就是最重要得技术之一。切片得质量不好,就无法对标本进行观察。好得切片机只就是整个样品制备过程中得一个环节。要制备一张好得切片,必须要将技术、知识与技巧进行完美得结合。 待切片样品得质量就是非常关键得因素,而样品质量有取决于前期处理工作得准确无误(例如:固定、巨检、脱水与包埋)必须选择正确得切片机型号以及合适得钢刀或一次性刀片。切片必须根据实际应用出发,需要根据样品得类型、大小、期望得厚度认真考虑,还要兼顾操作者得便利性与舒适性。 要且出高质量得切片,经验丰富得操作者也就是必不可少得条件之一。操作者必须懂得切片机得工作原理,能够对机器进行精细调节以达到最佳效果;并且能应对常见故障,消除一些潜在得切片问题;还可以运用恰当得切片技术,提高切 片速度但不影响质量。 目前能做病理组织切片得地方很多,但要数上海舜田生物做出得病理切片相对质量上比较好,该公司有1位专业从事病理实验得老师及相关实验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得实验经验,所作出得切片及染色效果相当不错。 1 正确处理标本得重要性 1、1 固定 正确得固定就是病理制片技术中最重要得一步,这个步骤会影响到后续得每个环节。如果固定不充分,样品得质量就会有欠缺。组织必须在选定得固定剂中浸泡足够长得时间,使大分子保持固有形态。正确得固定可以防止样品在脱水剂中发生变性以及后期处理步骤对于样品造成得损害。固定不充分可能增加切片得困难,表现出过度收缩,并且会导致细胞核染色不足与/或胞核呈现“泡沫”状。 1、2巨检 样品需要修切成薄片,并尽可能做到均匀,否则很难在切片机上切出好得片子。如果样品太厚以至于无法渗透充分,则必须经过再次处理才能进行切片。这样会影响样品得质量,更浪费时间。从最初得步骤开始就正确处理会使后面得工作更简单,因此在大体取材得时候多花些功夫会为以后得步骤节省大量时间与精力。 备注:包埋盒塞满组织且组织过厚就无法很好得固定,后续得处理步骤也会效果欠佳。 1、3脱钙 为了后期进行石蜡包埋切片,骨组织需要进行脱钙,钙必须被完全去除才能确保切片得完整,并且可以防止刀具得损坏。在用酸溶液进行脱钙之前,骨组织必须经过彻底得固定,这样其中得软组织成分才能够被保护,且防止细胞核在酸得作用下被破坏,比如蛋白质水解作用。 1、4组织处理(脱水) 组织经过一系列经典得处理过程,就是使原本亲水性得组织最终可以用疏水性得介质进行包埋,比如石蜡,火棉胶与绝大多数树酯。 备注:样品无论就是处理不充分还就是处理过度,都可能导致切片效果不理想。

病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病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组织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材料主要来自自患病(人体病理材料)和实验动物以及其他实验如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实验病理材料)。 (一)尸体剖检 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尸检)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体剖检(autopsy)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帮助临床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恰当,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而且还能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地方病、流行病、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还可通过大量尸检积累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为研究这些疾病的病理和防治措施,为发展病理学作贡献。显然,尸检是研究疾病的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人体病理材料则是研究疾病的最为宝贵的材料。 (二)活体组织检查 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由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这是被广泛采用的检查诊断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组织新鲜,能基本保持病变的真像,有利于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和组织培养等研究。对临床工作而言,这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诊断和进行疗效判断。特别是对于诸如性质不明的肿瘤等疾患,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动物实验 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以便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对之进行任何方式的观察研究,例如可以分阶段地进行连续取材检查,以了解该疾病或某一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经过等。此外,还可利用动物实验研究某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和影响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弥补人体观察之受限和不足,但与人体之间毕竟存在种种差异,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套用于人体,这是必须注意的。 (四)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 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加以培养,以观察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如肿瘤的生长、细胞的癌变、的复制、染色体的变异等等。此外,也可以对其施加诸如射线、药物等外来因子,以观察其对细胞、组织的影响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较方便地在体外观察研究各种疾病或病变过程,研究加以影响的方法,而且周期短、见效快,可以节省研究时间,是很好的研究方法之一。但缺点是孤立的体外环境毕竟与各部分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体内的整体环境不同,故不能将研究结果与体内过程等同看待。

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

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 一、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 (一)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四)下列情况的申请单和标本不予接收: 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不予存放。

(五)临床医师采取的标本应尽快置放于盛有固定液(4%中性甲醛,即10%中性福尔马林)的容器内,固定液至少为标本体积的5倍。对于需作特殊项目检查(如微生物、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标本,应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固定或预处理。 (六)病理医师只对病理科实际验收标本的病理诊断负责。 (七)病理科应建立与送检方交接申请单和标本的手续制度。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二、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 (一)病理科验收人员应在已验收的申请单上注明验收日期并及时、准确编号(病理号),并逐项录入活检标本登记簿或计算机内。严防病理号的错编、错登。 (二)标本的病理号可按年编序,或连续性(不分年度)编序。 (三)同一病例同一次的申请单、活检标本登记簿(包括计算机录入)、放置标本的容器、组织的石蜡包埋块(简称蜡块)及其切片等的病理号必须完全一致。 (四)病理科应建立验收人员与组织取材人员之间申请单和标本的交接制度。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订。 (五)在病理科内移送标本时,必须确保安全,严防放置标本的容器倾覆、破损和标本的散乱、缺失等。 三、标本的预处理 标本验收人员对已验收的标本酌情更换适宜的容器,补充足量的固定液;对于体积大的标本,值班取材的病理医师在不影响主要病灶定位的情况下,及时、规范地予以剖开,以便充分固定。 四、标本的巨检、组织学取材和记录 对于核验无误的标本,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操作:①肉眼检查标本(巨检); ②切取组织块(简称取材);③将巨检和取材情况记录于活检记录单上(活检记录单印于活检申请单的背面)。 巨检和取材时的注意事项: (一)巨检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进行,应配备人员负责记录。 (二)巨检和取材过程中,应严防污染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 (三)标本一般应经适当固定后再行取材。已知具有传染性(例如结核病、病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55%、70%、75%、80%、85%、95%、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 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为此,切取组 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1×0.4cm为宜,必要时可 增大到2×1.5×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尸体剖检时采取病理组织块可切得稍大些,待固定几小时后在家以修整,切到适当的大小。 4.对于特殊病灶要做适当标记。 5.注意避免类似的组织块混淆。 6.制片的组织块,越新鲜越好。 7.接受送检标本时,须依据送检单详细检查送检物。 (二)固定和固定液 将组织浸在固定液内,使细胞组织内的物质成为不溶性,让固有形态和结构得以保存叫作固定。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 1. 本次试验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液(实验室常用固定液) 福尔马林 100ml 自来水 900ml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55%、70%、75%、80%、85%、95%、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 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为此,切取组 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1×0.4cm为宜,必要时可 增大到2×1.5×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尸体剖检时采取病理组织块可切得稍大些,待固定几小时后在家以修整,切到适当的大小。 4.对于特殊病灶要做适当标记。 5.注意避免类似的组织块混淆。 6.制片的组织块,越新鲜越好。 7.接受送检标本时,须依据送检单详细检查送检物。 (二)固定和固定液 将组织浸在固定液内,使细胞组织内的物质成为不溶性,让固有形态和结构得以保存叫作固定。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 1. 本次试验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液(实验室常用固定液) 福尔马林 100ml 自来水 900ml

病理制片技1

病理制片技术——常用特殊染色 一、六胺银染色 1.第一步准备工作:配制六胺银染液,将10%硝酸银2.5ml倒入干净的染色缸内,加入2%硼砂5ml,液体呈乳白色,再加入3%乌洛托品40ml,染液逐渐呈透明状。 2.第二步染色过程:事先把温箱调至60℃备用,切片经脱蜡至水,用1%过碘酸氧化10 min,水洗,然后切片放人六胺银染液放置60℃温箱1 h,染真菌时间要相对短一些,一般情况下肉眼看到染液变色,切片呈棕色时从温箱取出染色缸,倒掉染液,自来水冲洗1min,用0.25%氯化金调色1 min,水洗后,用3%硫代硫酸钠染5min,水洗,用苏木精染液浅染,水洗、分化、冲水返蓝,伊红染10 s,最后经脱水、透明、封固。 3.图示结果:基底膜与毛细血管间质性物质、真菌呈棕黑色,核呈蓝色。 4.注葸事项 (1)掌握染色温度和时间,如60℃染1 h,80℃染30~40 min。 (2)真菌类染色时间相对要短,染色时间过长,切片染色过深,可用分色剂处理。 二、黏液卡红染色 1.第一步准备工作:配制黏卡染液,将称好的胭脂1 g、氢氧化铝1 g倒入瓶内,加入5 0%L醇100 rnl混合摇匀,再加入氯化铝0.5g,水浴加温逐渐煮沸并搅动液体,使其充分溶解(注意染液容易外溅),数分钟后,染液由红色变成透明深紫红色,冷却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再加入50%乙醇至原量,过滤,放人冰箱备用。 2.第二步染色方法:染液使用时原液与蒸馏水比例为1:4稀释.切片厚5 um,脱蜡至水,经苏木精染色2 min、水洗、分化、返蓝后进人黏卡液染色2 h以上,染液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但要适当延长染色时间.切片水洗后,脱水、透明、封固。 3.图示结果:黏液为红色,胞核为蓝色.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详解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详解 -森贝伽生物实验代做中心 公司中心实验室建设有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蛋白质组学,实验动物模型构建,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等实验技术服务平台。此外,还提供技术咨询培训,课题合作设计与申报,论文翻译润色等实验技术服务。 1.取材 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取材时,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在切割组织时要避免取材刀来回拖拉,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 ~0.3cm 为适,较容易发脆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血块、淋巴结、大块癌组织等可适当厚一点,而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致密的或试剂不易渗入的组织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在取材中还应十分注意组织内是否有缝线或骨组织,如碰到不可避免的钙化组织,一定要非常小心。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 ×2.0cm ×0.2cm ,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 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 ,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实验技术服务,代做实验

病理制片技术——常用试剂及染液的配制

病理制片技术——常用试剂及染液的配制 一、Harris氏苏木精染色液的配制 1.试剂准备:苏木精10 g,硫酸铝钾80 g,无水乙醇200 ml,蒸馏水2000 rnl,氧化汞 3 g,冰乙酸40ml。 2.配制步骤 (1)将2000 ml蒸馏水注入一只3000 的大号三角烧瓶内,加入80 g硫酸铝钾后置电炉或 电磁炉上加热硫酸铝钾完全溶解。 (2)将200 ml无水乙醇注入一只300 ml的三角烧瓶内,加入10 g苏木精摇动使之完全溶 解。 (3)将已完全溶解于无水乙醇的苏木色精液体缓缓注入已完全溶解的2000 ml硫酸铝钾液体 中,继续加热至液体沸腾关闭电源。此时液体应呈透明的玫瑰红色。 (4)将3 g氧化汞溶于20ml蒸馏水中搅匀后缓缓(一定要缓慢)方入未被氧化的苏木精液体中, 边加氧化汞边搅拌。此时苏木精被氧化,液体的颜色会迅速地变成深蓝紫色。 (5)氧化汞加完后用玻棒充分的搅拌液体并继续加热至液体再度沸腾关闭电源。 (6)用湿毛巾保护,将装有停止沸腾的热苏木精的三角烧瓶转移至冷水中迅速降温至室温。 (7)密封瓶口室温避光直射储存备用,临用前每100 ml苏木精液加入2~3 ml冰乙酸混匀。

二、伊红染色液的配制 l. 试剂准备;伊红Y 20 g,蒸馏水1500 ml,95%乙醇500 ml,冰乙酸lml。 2.配制步骤 (1)先将20 g伊红Y溶于500 m1蒸馏水中,用玻棒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后再加入1000 ml 蒸馏水并搅匀,液体呈深红色。 (2)加入500 ml 95%乙醇并搅匀,此时液体由深红色转变为荧光绿色。 (3)加入lml冰乙酸并搅匀,密封瓶口室温储存备用。 三、HE染色分化液的配制 0.5%盐酸乙醇液:蒸馏水300 ml与95%乙醇700 ml混合后加入浓盐酸5 ml混匀。 四、HE染色返蓝液的配制 0.5%氢氧化氨液:在1000毫拜蒸馏水中溶入5毫升浓氢氧化氨混匀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 1.取材 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病理科优化制片及染色流程

1、切片前首先装好切片刀,把刀牢牢固定,否则,切片中就会发生许多人为现象。(最常见的人为现象是波纹,厚薄不均等)。 2、蜡块装到切片机的蜡块夹上,夹持要平稳牢固。调整好蜡块的方位,不能偏斜,刀刃与蜡块的上、下缘平行。切片刀与蜡块的平面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角度(清除角),一般为3~8度,以免刀刃面将组织刮坏。 3、修蜡块时要循序渐进,力争修出最大面,又要防止小组织被修坏、修光。 4、切片时连续转动手轮,用力要平稳、均匀。常规切片厚3~5μm。 5、切下的蜡片相连成带状。待蜡带切至一定长度时,右手用镊子夹住蜡片末端,左手持毛笔轻轻将蜡带的另一端与切片刀拨离。 6、将蜡片较光滑的一面朝下臵于温水中(通常捞片水温在42℃左右),并用镊子帮助展开,去除皱纹后,选择完整、无划痕、厚薄均匀的蜡片,附贴到载玻片上。 7、附贴时,务使蜡片与玻片之间无气泡。玻片一端应留有1/3的位臵贴号码标签用。将蜡片附贴在另外2/3的中心位臵。 8、切片放入62℃烤箱中约30~60分钟烤片,以免发生脱片。为了防止脱片可以选用涂甘油蛋清片和挂胶片。比较常用的挂胶片有明胶片,APES 胶片和多聚赖氨酸胶片等,免疫组化染色尤需要使用胶片。

1、选取适当的新鲜组织块,放在冷冻托上,放入冷冻切片机中冻透。 2、修块、切片。冷冻切片通常厚6~8μm并把切片贴于载玻片上。 3、在酒精灯上轻烤片刻,放入固定液中2分钟。 4、然后快速HE染色(可在酒精灯上加热进行,以缩短时间)。 5、封片、贴标签后,送诊断室(15分钟之内完成)。

石蜡切片常见问题及优化解决方法

HE染色操作常规流程 切好的片子应在60~70℃左右的烤箱中烘烤30分钟以上才能进行染色。HE染色手工程序: 脱蜡 1、二甲苯Ⅰ(AR)5分钟 2、二甲苯Ⅱ(AR)5分钟 3、100%酒精Ⅰ(AR、无水乙醇)1分钟 4、100%酒精Ⅱ(AR、无水乙醇)1分钟 5、95%酒精(工业酒精或医用酒精)1分钟 6、80%酒精(工业酒精或医用酒精)1分钟 7、自来水浸洗1分钟 以上3~7称为进水过程。 染色 1、苏木素染液6分钟 2、水冼1分钟 3、0.5-1%盐酸酒精分化片刻(上下三次颜色由蓝变红) 4、自来水冲冼15分钟以上 (然后95%酒精片刻,主要是避免所带的水份稀释以下的伊红酒精,此步可免) 5、1%伊红酒精浸染1~2分钟 6、水冼1分钟 脱水、透明、封固

全自动病理组织处理系统设计

全自动病理组织处理系统设计 活体组织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医院的医疗诊断中。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是指通过医疗技术手段从病人的身体上取得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之前,协助医生判定肿瘤或非肿瘤性疾病、良性或恶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生长、侵犯、转移的程度和范围,从而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依据。活体组织检查的原理就是取一定量的病变组织,首先经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过程,然后将其制作成为病理组织切片,紧接着对切片进行染色。处理制作完成之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变的组织结构,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确定疾病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活体组织检查中,病理组织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国内许多医疗机构使用的病理组织处理设备为国外进口设备,严重依赖进口,日常维护和故障维修都有诸多不便。而国内厂商生产的病理组织处理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人员操作简便性不强,而且存在处理试剂泄露的危险,不利于环保和医务工作人员的健康。另外,目前国内外各厂商生产的病理组织处理设备一般有互相独立的病理组织处理机与包埋机两套设备组成。 本系统所设计的病理组织处理系统通过功能整合,将原来病理组织处理机和包埋机两台独立机器完成的功能整合到一台机器上,更加方便灵活,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加简便。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更加高效精确,更加易于操作,更加环保,更加自动化的病理组织处理系统。本课题正是基于此目的进行研究设计。本系统由处理缸、试剂供给系统、加热系统、功率超声系统、液位及温度采集系统、封蜡及冷冻系统、控制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 控制系统由上位机系统和下位机系统构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病理组织处理系统的上位机系统部分。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本文的第一部分(包含文中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向大家介绍了“全自动病理组织处理系统”设计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的整体框架结构和主要工作内容,以及病理组织处理系统的整体框架,分别简要介绍了上位机系统,下位机系统。本文的第二部分(包含文中第三章)介绍了本课题的通信协议部分。 本课题采用了RS485总线架构,使用了MODBUS通信协议。在该部分中,着重介绍了MODBUS协议的基本概念,通信模式,通信机制,消息帧结构,公共功

病理组织切片裂隙补救方法的技术改良

病理组织切片裂隙补救方法的技术改良(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寻求病理组织切片易产生裂隙补救的新方法。方法:对易产生裂隙的组织蜡块用氨水涂抹后重新切片。结果:用此类方法处理组织,切片平整,结构完好,组织染色无明显差异。结论:氨水对病理组织切片裂隙的补救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石蜡切片;裂隙;氨水;软化 在常规石蜡切片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把大小不等的标本进行混合固定脱水处理,由此难免会出现标本处理不均的现象:或大的组织处理不足,或小的组织处理过度,使得部分组织变脆、变硬。组织切片常常表现为有边缘不齐的“龟壳状”(见图1)和“百叶窗样”裂隙。究其原因往往与组织脆性增加有关,若将此蜡块再行低温冷冻后切片,此种裂隙则更为明显和严重。为了补救这类问题蜡块,我们通过与兄弟单位的技术交流及自身的实践探索,发现适当使用氨水能有效软化组织,降低组织脆性,减少裂隙出现,且更有利于蜡块切出完好的蜡片。现报告如下。 1 材料、方法和结果 1.1??材料??选取我院2008年行常规石蜡制片中组织蜡片出现

裂隙的蜡块358只,其中包括淋巴结、脾脏、肝脏、肾脏、子宫、乳腺等手术切取标本,同时含有内镜、穿刺活检标本。试剂:纯氨水(上海三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500 mL。 1.2??方法??①将此类容易产生裂隙的组织蜡块放入冷水中(水温0~5 ℃)约10 min。②将蜡块放上切片机小心粗修至暴露整个组织切面,然后细切蜡片10余张(此蜡片弃之不用),再将粗切把手逆时针转动1/4~1/2圈以退刀。③用脱脂棉球蘸取足量的纯氨水,覆盖在细切后的组织面上约10 s,再行细切,直至有组织蜡片顺利切出,取前面3~5张展于裱片机内。④待蜡片充分展平后迅速裱于载玻片上。⑤常规烤片,染色,封固。 1.3??结果??用此类方法处理组织,切片平整,结构完好,除“龟壳状”裂纹尚存外(但明显缩小)其余裂隙均消失,组织染色无明显差异(见图2)。 2??讨论 常规制片中出现裂隙是我们常规技术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此类问题切片不仅影响切片质量,有时还会导致病理诊断的困难,更有甚者连蜡片都很难切出。马恒辉等[1]提出导致切片裂隙有诸多原因,在实际操作中,组织处理因素是首要因素,由于甲醛、乙醇、二甲苯三者对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化作用,其过度处理必然导致组织弹性降低,表现为各种间质成分(特别是胶原、网状纤维)张力下降,脆性增加,发生断裂而呈“龟壳状”裂纹;或者尚未发生断裂,但组织过度冷冻后切片,切出的蜡片在室温中迅速膨胀,而呈“百叶窗样”裂

常规组织病理技术样本

第二章常规组织病理技术 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的目的 ●协助临床对病变作出诊断或为 疾病诊断提供线索 ●了解病变性质、发展趋势,判 断疾病的预后 ●验证及观察药物疗效,为临床 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参与临床科研,发现新的疾病 或新的类型,为临床科研提供 病理组织学依据 活检的应用范围 ●协助临床对病变作出诊断或为 疾病诊断提供线索 ●了解病变性质、发展趋势,判 断疾病的预后。 ●验证及观察药物疗效,为临床 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参与临床科研,发现新的疾病 或新的类型,为临床科研提供 病理组织学依据 活检标本类型 ●手术摘除的器官、组织,如阑 尾、甲状腺、胆囊、淋巴结 等 ●穿刺抽取组织,如肝、肾、淋 巴结的穿刺组织●自病变部位切取的小块组织, 包括用纤维胃镜、纤维支气管 镜等内镜钳取的病变组织 ●刮取的组织:刮出的子宫内膜 组织(诊刮),外科手术刮取的 病变骨组织等 活体组织标本的固定与送检 ●固定存放送检 组织与细胞的取材 ●一张好的切片是保证病理诊断 和科研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和基 础 与正确的取材、合适的固定和良好的染色密切相关 组织处理要求 完整保存组织细胞的形态 最大限度保存组织或细胞成分的抗原性 抗原不弥散,以保证其准确定位 组织取材 (一)一般原则 ●厚度0.2~0.3c m;面积1~ 1.5c m2 ●较薄的皮肤、腔道器官及囊壁

组织等应剪成细条缠绕成同心 圆状 ●骨组织需先经脱钙处理 ●若需保存新鲜组织,应将所取 组织用锡箔纸包好,浸入液氮 速冻,然后置-70℃冰箱中 (二)取材注意事项 刀剪应锋利、避免前后拉动和挤压 ●避免使用有齿镊,动作轻柔以 免挫伤或挤压组织 ●避开坏死组织和血凝块,去掉 异物 ●取病变主体、病变与正常交界 和正常组织各一块 固定及常见固定剂 一、概念: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中,使组织细胞内的物质能尽量保持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二、固定的作用 1.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状态时相似的结构和形态,防止组织自溶和细菌繁殖导致的组织腐败 2.保持细胞内蛋白质等成分凝固并定位于原有部位 3.便于区别不同的组织成分:固定可使组织细胞中各种成分沉淀、凝固并易着色 4.有利于切片:固定剂兼有组织硬化的作用,能使组织细胞从半液体 状变为半固体状 5.有利于免疫组化染色和核酸原位杂交:完整保存及准确定位抗原、 D N A和R N A成分 三、组织固定的注意事项 1.取材后要及时固定,特别是温度高的季节,以免腐败 2.容器:最好选择广口的容器,一是避免组织受挤压变形,二是方便 取材时易于取出 3.固定液要足量,至少应为组织块总体的5倍以上 4.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固定液 M a s s o n染色,最好用甲醛升汞、Z e n k e r液或b o u i n液固定 ●保存细胞内糖原应选用C a r n o y 液固定 ●显示尿酸盐结晶可用100%酒精 固定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病理制片中固定液的选择-2019年精选文档

病理制片中固定液的选择 由于病理学诊断是诊断的金标准,是辅助临床诊断的主要把关口,也是最后的宣判性诊断。做好病理诊断,层层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组织的取材,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及染色。 组织的固定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因为没有好的固定就没有好的制片,没有好的制片就不会有好的成品,一张好的切片与固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1固定的目的 固定的概念是将采取的活体组织置于化学性溶媒(固定液) 中,使其不发生自溶与腐败,保持被采取时的形态。 固定的目的是在于尽量使组织和细胞保持与生活时相仿的成分和形态,迅速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溶与腐败,使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各种成分转变成不溶性物质,使组织中的各种物质沉淀和凝固起来,而产生不同的折射率,成光学上的差异,以便染色后易于鉴别和观察。因此,固定的组织愈新鲜愈好,固定组织时,应使用足量的固定液。其固定液的量一般小于组织块总体积的4 倍以上。 2固定液的选择 固定液必需要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能迅速地渗入组织内部,不会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并且能使组织内易观察的成分可以凝固为不溶性物质,能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获得较佳的折光 率和对染料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组织细胞中不至于因固定引起人为的改变,因为在凝固原生质以后,增加了细胞对于各种穿透的抵抗力,不至于因以后的处理而使固定后的原生质变形,并尽可能地避免使组织膨胀或收缩,使细胞内的成分(蛋白质)凝固沉淀 下来,由正常的半液体状(胶体)变为半固体状(凝胶),增加媒染 作用和染色能力,使组织能够得到充分的固定,便于以后的蜡块保存。 固定液的种类很多,分为单纯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其中混合固定液比较常用。

病理技术试卷

病理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每题 分,共 分) 固定 染色 分化 蓝化 免疫组化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普通切取的组织块厚约__厘米。 一般用于固定的甲醛液浓度为__。 浸蜡的温度应高于蜡熔点__度。 切片贴附于载玻片左侧__与__交界处。 切片前将包埋组织周围过多的石蜡切去的过程为__。 展片温度一般为_,烤片温度一般为__。 我们常用的盐酸乙醇分化液浓度为__。 显示碱性磷酸酶常用__和__显示法。 免疫酶组化技术标记的酶中,最常用的标记抗体的酶为__。 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使用__去除大部分内源性酶。 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有__、 __、 ___。 三、选择题 (每题 分,共 分) 绝大多数酶组织化学技术属于() 类化学方法 物理学方法 化学方法 显微烧灰法

大多数酶在下列()温度时活性最强。 ℃ ℃ ℃ ℃ 大多数酶反应最适宜的 值() 显示酶组织化学中,金属离子沉淀反应常用的底物有() .萘酚 甘油磷酸酯 吲哚酚酯 吲胺 显示酶组织化学中,()酶用偶氮盐偶联反应法显示 酸性磷酸酶 酶 糖苷酶 碱性磷酸酶 切片时蜡块切成的厚度为() 厘米 厘米 微米 厘米 浸蜡时蜡温温度为() ℃ ℃ ℃ ℃ 常用的透明剂是() 甲醛 酒精 二甲苯 汞 固定液的量不能少于组织块总体积的()倍。 脱蜡后我们将切片放入乙醇中,此时乙醇浓度由() 低到高 高到低 不变 无 四、简答题 (共 分) 固定的目的( 分) 常规染色从切片到封固的过程( 分)

固定的注意事项( 分) 光镜酶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步骤( 分) 离心沉淀法的步骤( 分) 免疫组化的标准化染色程序( 分)

浅谈病理制片中固定液的选择(一)

浅谈病理制片中固定液的选择(一) 论文关键词]病理;固定液;甲醛;乙醇论文摘要]在病理组织诊断中制片过程尤为重要,而在病理制片的过程中组织的固定更为关键,故而对于石蜡切片,组织的固定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笔者对AF、AAF及甲醛一生理盐水三种混合固定液的优劣进行仔细分析、对比,从而认为混合固定液与其他固定剂固定效果相比之下较为优越。由于病理学诊断是诊断的金标准,是辅助临床诊断的主要把关口,也是最后的宣判性诊断。做好病理诊断,层层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组织的取材,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及染色。组织的固定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因为没有好的固定就没有好的制片,没有好的制片就不会有好的成品,一张好的切片与固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1固定的目的 固定的概念是将采取的活体组织置于化学性溶媒(固定液)中,使其不发生自溶与腐败,保持被采取时的形态。 固定的目的是在于尽量使组织和细胞保持与生活时相仿的成分和形态,迅速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溶与腐败,使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各种成分转变成不溶性物质,使组织中的各种物质沉淀和凝固起来,而产生不同的折射率,造成光学上的差异,以便染色后易于鉴别和观察。因此,固定的组织愈新鲜愈好,固定组织时,应使用足量的固定液。其固定液的量一般小于组织块总体积的4倍以上。 2固定液的选择 固定液必需要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能迅速地渗入组织内部,不会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并且能使组织内易观察的成分可以凝固为不溶性物质,能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获得较佳的折光率和对染料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组织细胞中不至于因固定引起人为的改变,因为在凝固原生质以后,增加了细胞对于各种穿透的抵抗力,不至于因以后的处理而使固定后的原生质变形,并尽可能地避免使组织膨胀或收缩,使细胞内的成分(蛋白质)凝固沉淀下来,由正常的半液体状(胶体)变为半固体状(凝胶),增加媒染作用和染色能力,使组织能够得到充分的固定,便于以后的蜡块保存。 固定液的种类很多,分为单纯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其中混合固定液比较常用。 2.1常用单纯固定液 2.1.1甲醛(formaldehyde)为非沉淀性固定剂,是一种约有40%重量溶于水的气体,易挥发,市售的为40%的甲醛水溶液,也称为福尔马林液(formalin)。此液久存自行分解,形成白色沉淀为副醛(三聚甲醛或多聚甲醛)。用于组织固定的浓度为10%,实际浓度含甲醛为4%。其固定液渗透能力很强,固定均匀,对组织收缩小,故而对于免疫组织化学标本的制作常用此液。 2.1.2乙醇(alcoh01)即乙醇,为还原剂,无色液体,可与水无限相溶,固定兼脱水,用于固定的浓度为80%-95%。用于糖原、纤维蛋白及弹性纤维的固定,乙醇的渗透力较甲醛弱,能沉淀白蛋白、球蛋白和核蛋白。缺点为渗透能力相对较弱,且易挥发和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而使用时应盖好容器;并对色素有破坏。 2.1.3醋酸(aceticacid)又名乙酸,为带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低于15℃为冰醋酸,可溶于水,能沉淀核蛋白,可较好地保持染色体结构,把未分裂细胞核的染色质沉淀为块状体,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细胞核结构。5%的醋酸pH2-8,可抑制细菌和酶的活性,可防止自溶,缺点为组织膨胀较明显,对于胶原纤维与纤维蛋白尤其明显。一般很少单独使用。 2.2常用混合固定液 2.2.1AF液(乙醇+甲醛液)配方:95%乙醇或无水乙醇90ml+40%甲醛10ml。此液不但有甲醛的固定作用,并兼有脱水作用,用于固定肥大细胞和糖原,效果较好,米粒大小的胃镜等标本需要4-6h,其余外检的大块组织需用12-24h,其优点是固定后可不经水洗,直接放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