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第八章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第八章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第八章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第八讲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

教学要求

通过本讲学习,使学生明确对外贸易价格的概念,了解进出口商品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区别和联系,认识正确处理国内外价格关系的意义,掌握我国处理国内外价格关系的政策,把握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与做法,知晓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各种因素。

使学生在明确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掌握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影响外贸经济效益的因素等基础理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我国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原则和指标体系,以及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教学内容

一、对外贸易价格概述。我国处理国内外价格关系的政策,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以及影响对

外贸易价格的因素

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

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

四、影响外贸经济效益的因素

五、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

六、中国外贸经济效益与外贸盈亏

七、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有关价格重点看看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因素,而其它的以后还要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学到,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了解一下即可。

第一节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

一、经济效益概述

(一)经济效益的概念

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所耗费的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简言之,即投入产出之比。

(二)经济效益的层次

1、宏观经济效益

从全社会的投入产出出发来考察的经济效益是宏观经济效益。也称社会经济效益。它反映该国全局性的国民经济整体的效益,同时也是长期与近期相结合的效益。

2、中观或微观经济效益

从一个产业部门或企业的投入产出来考察的经济效益是中观或微观经济效益。

(三)经济效益的本质

提高经济效益本质上就是时间的节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反映生产力的水平。

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一)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对外贸易领域的劳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

(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构成

1、通过利用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比较差异,输出本国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输入本国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从而实现价值增值,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2、输出本国相对富余的产品,换回本国所短缺的产品和资源,实现实物形态上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最终达到创造更多价值的目的。

(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层次

1、外贸宏观经济效益

是指通过对外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经济效果。它不仅包括由对外贸易活动实现的直接的价值增值,还包括由对外贸易活动派生出的、间接的社会劳动节约。

2、外贸微观经济效益

是指通过外贸活动,外贸企业所取得的盈利。外贸企业效益仅考察外贸企业财务帐面上的,以货币形式出现的盈利或亏损。

第二节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

一、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形成

(一)利用“绝对差异”和“比较差异”,形成外贸宏观经济效益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通过对外交换所获得的价值增值。价值增值是由于存在着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之间的差异而产生、形成的。国内必要劳动时间和世界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导致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进而使通过对外贸易活动可实现价值增值。

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可以归纳为两类;绝对差异和比较差异。这两类差异的存在都有可能使参加贸易的各方获得国别价值增值。

1、绝对差异

设A国甲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而乙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国际价值,而B国乙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甲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国际价值。两国进行国际分工,各自发挥绝对优势,即A国出口甲商品,进口本国有绝对劣势的乙商品,B国出口乙商品,进口甲商品,则两国获得国别价值增值。

商品国内价值(A国)国际价值国内价值(B国)

甲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乙 6小时 3小时 2小时

2、比较差异

(1)设A国甲商品和乙商品的国内价值均高于国际价值,该国出口国内价值高于国际价值程度较小的甲商品,即发挥其比较优势,进口国内价值高于国际价值程度较大的乙商品,从而可获得国别价值增值。不同商品间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例差是决定比较优势的核心。

商品国内价值(A国)国际价值比值

甲 2小时 1小时 2∶1

乙 6小时 2小时 3∶1

(2)设B国甲商品和乙商品的国内价值均低于国际价值,但甲商品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的程度较小,乙商品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的程度较大,因此,该国出口具有相对优势的乙商品,进口具有相对劣势的甲商品。

商品国内价值(B国)国际价值比值

甲 1小时 2小时 1∶2

乙 1小时 3小时 1∶3

(二)通过使用价值转换,形成外贸宏观经济效益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载体

利用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绝对差异”、“比较差异”实现价值增值,必须

建立在使用价值转换的基础上,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载体。

2、使用价值对外转换在社会再生产中产生的新价值。

通过对外商品流通,通过使用价值转换,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改善社会产品构成,使社会获得的较自我循环更多的新价值或劳动节约,也是外贸经济效益的组成部分。

二、对外贸易微观经济效益的形成

(一)从理论上看

对外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直接形成于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差,这种价格差再减去商品流通费用即是外贸企业的盈利(若为负数则为亏损),也即外贸企业经济效益。(二)从实践上看

外贸企业经济效益还受其它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政府的政策措施、对外贸易体制等等。

第三节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

一、影响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一切影响商品国内价值、国际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因素,一切影响使用价值在社会再生产中发挥作用,带来更多新增价值的因素,均影响外贸经济效益。

(一)比较优势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通过对外贸易活动实现的价值增值,而价值增值是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取得的,即通过出口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取得的。因此,比较优势是取得外贸经济效益的客观基础。一国的比较优势则取决于一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与世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异。

1、在古典贸易模型中,生产的唯一投入要素是劳动,一国的比较优势就取决于一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与世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异。

2、随着古典贸易模型的拓展,单一劳动要素假设被扩展为多种生产要素假设,从而比较差异不仅仅由劳动生产率所决定,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成为各国比较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

国内外价值的差异必须通过一定的使用价值为载体表现出来。因此,不同的使用价值结构,即进出口商品结构会影响国内外价值差异的程度与方向,从而影响外贸经济效益。

1、劳动生产率的双重差异─“内差异”和“外差异”使出口商品结构极大地影响输出的国内价值量以及该国内价值量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承认的程度。

2、由于相同的原因,同一国际价值量,由于其物质承担者不同,在国内市场上会被承认为不同量的国内价值,而对外贸易所实现的价值增值正是国内价值的增值。

3、进出口商品结构对外贸的宏观效益有着更深的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安排合理与否,影响着对外商品流通对再生产促进作用的发挥。

(三)价格机制

1、比较优势只有正确地表现为价格差时,对外贸易才会依此进行,比较优势才会成为现实的比较利益。因此,价格是否真实地反映价值、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度与方向都可影响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从而影响外贸经济效益。

2、价格机制不仅会影响价值增值的正确表现,还会通过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作

用,进而影响实际的价值增值量或劳动节约量,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四)汇率机制

对外贸易是通过一定的货币兑换率进行的,因此汇率的高估或低估都有可能造成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影响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五)市场机制

比较优势的发挥有赖于完善的市场机制,使资源能够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动实现最优配置,保证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实现。

(六)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如产业政策、就业政策以弥补市场缺陷,追求长远发展目标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比较利益格局,对外贸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二、影响对外贸易微观经济效益的因素

(一)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

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价格与价值相一致、汇率准确反映货币之间比率的条件下,影响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等微观因素。

(二)在各种扭曲的条件下

在价格、汇率扭曲情况下,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就要复杂得多,许多因素往往是外贸企业所不可控制的。

第四节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

一、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

(一)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是价值评价

外贸经济效益所揭示的是由于进行对外贸易活动所实现的社会劳动节约,这里的“劳动”乃抽象劳动,它是价值的唯一构成要素。因此,外贸经济效益属于价值范畴,对它的评价必须从价值角度进行。在对贸易经济效益评价中,使用价值评价可以归结为价值评价,价值评价可包含使用价值评价。

(二)评价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应包括对贸易机会成本的考察

1、评价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不仅应考察通过对外交换活动所实现的劳动节约,还须考察参加交换的商品如果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带来的收益,考察参加交换的价值量如果选择其他的物质承担者可能带来的收益,即考察进出口商品的机会成本,这样才能以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对外贸易活动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收益。

2、进出口商品的机会成本同一般的机会成本有所不同。出口商品的机会成本指的是出口商品如果不用于出口而用于国内的生产、消费所可能带来的最大的收益。进口商品

的机会成本则指的是同一可支配的国际价值量,如果选择其他的物质承担者给国民经济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三)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必须借助于货币、价格形式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乃是通过对外交换活动所实现的价值增值,增值了的价值与价值本身一样,它是抽象的、非实物的,但又必须依存于商品体中,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因此,价值增值在商品经济中必须借助货币、价格形式。

(四)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应是宏观的、全面的评价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通过对外商品交换所节约的社会劳动。这里的劳动节约是指一

国范围内的劳动节约,因此,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范围是一个国家,评价角度

应是宏观的、全面的。

二、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评价

外经贸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由三部分共十五个指标构成。

表8—

第五节中国外贸经济效益与外贸盈亏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外贸盈亏

1979年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对外贸易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财务上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体制,进出口企业的盈利,集中上缴国库,而发生的亏损,

也统一由国家财政拨款予以补贴。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外贸盈亏

(一)1991年以前外贸盈亏分析

从1981-1990年,我国对外贸易连年亏损,国家不得不给予大量财政补贴。外贸亏损的主要原因是:

1、政策性亏损

我国曾长期实行国内外价格割断政策,国内价格体系和国际市场价格体系相脱节。

2、体制性亏损

(1)由于税收、汇率等方面的改革不同步,税利收入的分配格局是外贸亏损的原因之一。

(2)外贸体制不完善是造成外贸企业非正常亏损的因素之一。

3、结构性亏损

我国进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也是产生外贸亏损的因素。

4、生产性亏损

由于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国外售价低,造成外贸亏损。

5、经营性亏损

由于外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造成的亏损也相当可观。

(二)1991年以后外贸盈亏分析

从1991年起,我国外贸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起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都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得到根本的改变;减少行政干预,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取消了国家对外贸企业的出口亏损补贴,使外贸企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三)外贸经济效益与外贸盈亏的关系

外贸盈亏与外贸经济效益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外贸财务盈亏的状况及其变化,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体制,外贸出现亏损并不等于外贸经济效益差。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趋于成熟与完善,价格扭曲与汇率扭曲的逐步消除,外贸盈亏与外贸经济效益的差异也会趋于缩小以致消失。

第六节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途径

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就是要积极合理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最大限度节约社会劳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外贸社会经济效益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宏观政策层面上。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是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因此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的构成,即进出口商品结构,无疑是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前提条件是要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因为产业结构是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物质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从而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高外贸经济效益。

(二)建立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协调外贸社会效益与外贸企业效益的关系

外贸社会效益与外贸企业效益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二者既是统一的,又是有矛盾的。国家的外贸效益目标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企业经济效益;外贸企业经济效益有时

甚至和外贸社会效益相悖。因此,为了尽可能使两者统一起来,国家应加强宏观调

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既满足外贸企业的效

益目标,更要保证国家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三)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保证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促

使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互接互补,更好地利用国际分工,提高生产力水平。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引进国际竞争,加速我国企业和国民经济

的技术改造,推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促使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

展,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除了必须给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宏观环境外,更要从微观

层面上进行变革,挖掘企业内在潜力。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首先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要逐步推行股份制,使外贸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生产者和经营者。

(二)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

外贸企业的经营模式应由商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

1、实行资本经营,要求外贸企业要按照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进行进出口活动,实现资产增值和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优化资产结构是实行资本经营的基本要求。

(三)大型外贸企业应走实业化、国际化、集团化的道路,实现综合经营、规模经营

外贸企业传统的单一商品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必须转向多元化、综合性经营,以增强抵御风险、综合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外贸企业尤其是大型外贸企业,应加强横向、纵向联合,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扩大经营规模,实行规模经营。

(四)加速生产企业技术进步

影响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出口商品质量低,从而使销价降低。因此,必须推行“以质取胜”战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用高新技术武装企业,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价值。

(五)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外贸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的完善及科学与否,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外贸企业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为重点,辅之以健全的劳动管理、人事管理、分配管理,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培养人才,提高企业素质

企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外贸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职工队伍的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企业的经营决策人才和具体业

务人才,建设一支有足够数量、高质量的职工队伍。

本章重要概念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外贸宏观经济效益外贸微观经济效益外贸盈亏

绝对差异比较差异进口机会成本出口机会成本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通过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2、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是如何形成的?

3、对外贸易微观经济效益是如何形成的?

4、影响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因素是什么?

5、影响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因素是什么?

6、我国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7、说明我国评价外贸微观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6、外贸盈亏与外贸经济效益之间是否可以划等号?为什么?

7、我国提高外贸宏微观经济效益的途径是什么?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幼文,《双重体制的扭曲与外贸效益》,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年。

2、王林生,《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doc5)(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X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X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X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X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X的X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行的国际贸易是否自由无关。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还是保护其关键取决于一些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行为。历史已经证明,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经济竞争力足以称雄世界以后,才会愿意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的论调。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2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第8至10章

第八章国际货款的结算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运输单据出单日期为8月5日,信用证的有效期为8月30日,则最迟提交银行议付的时间为。() A. 8月30日 B. 8月20日 C. 8 月31日 D. 8月26日 2.信用证中规定某银行为寄单行,那么该寄单行()。 A.只要未加保兑,就有追索权 B.在任何情况下,均有追索权 C.在任何情况下,均无追索权 D.当开证行破产时,才有追索权 3.信用证是依据买卖合同开立的,出口商要保证安全收汇,必须做到()。 A.提交的单据与买卖合同规定相符 B.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规定相符 C.提交的单据既要与买卖合同规定相符,又要与信用证规定相符 D.当信用证与买卖合同规定不一致时,提交的单据应以买卖合同规定为主,适当参照信 用证有关规定 4.A公司向B公司出口一批货物,B公司通过C银行开给A公司一张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当A公司于货物装船后持全套货运单据向银行办理议付时,B公司倒闭,()。 A.C银行仍应承担付款责任 B.C银行可以以B公司倒闭为由拒绝付款 C.C银行有权推迟付款,推迟时间可由A公司、C银行协商 D.A公司应作为破产债权人参加到破产中去 5.使用循环信用证的目的在于简化单证和减少开证押金。这种信用证一般使用于()。 A.金额巨大,需分期付款的成套机器设备进口的合同 B.中间商用于转运他人货物的合同 C.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合同 D.分批均匀交货的长期供货合同 6.下列关于可转让信用证,说法错误的是()。 A.可转让信用证只能转让一次 B.可转让信用证可转让无数次,不受限制 C.第二受益人不得要求将信用证转让给其后的第三受益人 D.第二受益人可以要求将信用证转让给第一受益人 7.支票是以()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 A.出口人 B.收货人 C.承运人 D.银行 8.托收方式中使用的汇票是()。 A.银行汇票,属于银行信用 B.商业汇票,属于商业信用 C.商业汇票,属于银行信用 D.银行汇票,属于商业信用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商业信用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有()。 A.信用证 B.托收 C.汇付

中国对外贸易习题参考答案 (2)

中国对外贸易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贸易顺差是否越多越好?贸易顺差对贸易有什么影响? 不是越多越好, 影响:1、外汇储备增加,2、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3.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4.拉动经济增长,外在风险同时增大,5.贸易摩擦加剧。总之,贸易顺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经济增长的外在风险,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2,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原因: 1、从贸易方式上看,集中在加工贸易, 2、从地区结构看,贸易顺差集中在美欧国家 3、从贸易主体看,非国有经济成为推动贸易顺差激增的主要力量 4、从商品结构上看,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5,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要素禀赋6、国内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7、大量外资企业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安排生产解决办法: 减少顺差关键在改变“三低”现状:即改变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价格低的现状。其他措施:(1)要大力发展国内消费市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刺激内需,改善国内消费不振的局面。 (2)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通过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产品目录,对“两高一资”等产品的加工贸易进行政策调整。 (3)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调整,由“招商引资”转为“选商择资”、“养商育资”等。 (4)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合理引导升值预期。 (5)在调整出口结构和扩大进口方面做一些具体工作,特别是要促使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放松高精技术及其产品对我国的出口限制,使进出口结构更趋优化,缓解顺差上升过快的压力。 讨论: 你认为广西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如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对广西的贸易结构有什么影响? 核心要点:1,广西处于贸易顺差,初期初级产品占主导位置,但是目前正逐步向工业制成品转变。 2,影响:优化产业结构、改进北部湾经济区各个国家的贸易关系、扩大广西加工贸易的发展,增加就业、优化出口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等等。 3,加工贸易在中国的状况?加工贸易的作用? 状况:略 作用: 1.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2.成为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渠道 3.优化出口结构 4.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5.扩大了劳动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对外贸易效益理念界定分析

对外贸易效益理念界定分析 本文作者:曾卫锋单位:集美大学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人们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经济效益这个基本概念出发对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这个概念进行了界定。人们认为,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所耗费的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即产出与投入之比;产出越多而投入越少则经济效益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根据经济效益的这个概念,人们进一步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对外贸易活动的劳动和取得的成果之比。笔者认为,在中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今天,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这个概念的这种界定,显然存在着局限性,主要是将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混为一谈,使得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个概念来研究有关对外贸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实践。因此,正确认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的局限性以及重新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在合理界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这个概念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这两个基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如果能够使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同时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其所需要的商品,则经济效率就越高;反之,经济效率就越低。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与所投入的总成本之比;经济利润越多而总成本越低,则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之间的主要联

系表现为: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建立在企业讲究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的,这是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根本联系。如果企业是理性的,即企业以利润或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其根本目标,则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为了实现利润或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就会不断提高生产与经营技术水平以及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使得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进而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并不讲究经济效益,那么企业就会缺乏改进生产与经营技术的动力,也不会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不会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进而也就谈不上提高经济效率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在完善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就是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的过程。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会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同时在技术外溢的作用下,就会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的提高又会促进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又会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又迫使企业不断地实现技术创新;如此循环往复,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会在市场竞争的均衡中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结果会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波动变化,而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则总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之中。 总的来说,对于整个经济社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要使得所有企业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是要使得企业在公平、公正、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形成并具有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经济效益与经济

国际贸易第八章练习题答案

第八章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的措施 一、名词解释 1.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2.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商品出口以及争夺国际市场的需要,委托本国的官方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以优惠利率向本国出口厂商、进口方银行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3.卖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即卖方)提供的贷款。 4.买方信贷:买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外国的进口商(即买方)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 5.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指出口国为了扩大商品出口,设立专门的保险机构,对本国出口商或商业银行向国外进口商或银行提供的出口信贷进行担保,如果发生收不回贷款或不能如期收回贷款的风险时,由担保机构负责偿还贷款,承担外国债务人不能清偿的风险。 6.商品倾销:商品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出口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 7.外汇倾销:外汇倾销是指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 8.社会倾销:所谓社会倾销是指出口国受困于国际收支逆差而采取的“饥饿出口”政策。9.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国境或管辖范围之内、关境之外划出一定区域,实施特殊的经济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吸引外国企业从事贸易与出口加工等活动。10.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在自由港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以贸易为主的自由港的功能已经逐渐不能完全适应需要了,自由港所管辖的地区也已显得狭窄,自由港不断地向四周扩展,从而形成了自由贸易区。 11.保税区:又保税仓库区(Bonded Warehouse),是一些没有设立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所实行的制度。它是指由海关所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受海关监督的特定地区和仓库。 12.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国际机场的地方,划出一定范围,新建和扩建码头、车站、道路、仓库和厂房等基础设施以及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外国企业在区内进行投资设厂,生产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的加工区域。 13.科学工业园区:科学工业园区是指在科研机构和名牌科技大学比较集中、居住环境和教育环境比较优越的大城市或城市近郊辟出一块地方,提供比出口加工区更大的租税优惠,吸引外国资金和高级技术人才,研究和发展尖端技术产品,培训高级科技人才,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将智力、资金高度聚集的特定区域,是从事高科技研究,并对其成果进行测试、生产的新兴开发区。 14.综合型经济自由区:综合型经济自由区是指一国在其港口或港口附看守等地划出一定的范围,新建或扩建基础设施和提供减免税收等优惠待遇,吸引外国或境外企业地区内从事外贸易、加工工业、农畜业、金融保险和旅游业等多种经营活动的区域。 15.自由边境区:自由边境区指设在本国的边境省市地区或地带的某一地段,按照自由贸易区或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措施,吸引国外厂商投资,以开发边区经济为目的的自由区域。16.出口管制:是指国家出于某些政治、军事和经济目的,通过法令和行政措施,对本国出口实行管理和控制,限制和禁止某些商品出口到国外。 二、填空:

国际贸易实务第八章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1、进出口贸易合同中的索赔条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异议和索赔条款,一种是罚金条款。在一般商品的买卖合同中,多数只订异议和索赔条款,同检验条款合并订在一起。条款的内容包括: (1)明确一方如违反合同,另一方有权提出索赔; (2)索赔依据,规定索赔时需提供的证件以及检验出证的机构; (3)索赔期限,包括索赔有效期和品质保证期(或称质量保证期); (4)索赔损失的估损办法和金额等。例如规定所有退货或索赔所引起的一切费用(包括检验费)及损失均由卖方负担等。 在买卖大宗商品或机械设备的合同中,一般还订有罚金条款,内容主要规定:一方如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约定罚金,以补偿对方的损失。这种条款一般适用于卖方延期交货等,双方还根据延误时间长短预先约定赔偿的金额,同时规定最高罚款金额。 2、(1)仲裁形式必须是书面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即在争议发生前,合同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表明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自愿将争议交付仲裁解决;另一种是提交仲裁协议,即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争议发生后订立的提交仲裁的协议。这两种仲裁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仲裁协议的作用: ①表明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时自愿提交仲裁; ②使仲裁机构取得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 ③可排除法院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 其中核心是排除法院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 五、案例分析 1、(1)向出口方索赔,是货物质量原因;

(2)向承运人索赔,提单显示数量符合合同规定,说明出口方交货数量正确,责任在于承运人; (3)向出口方索赔,有15箱货物外表情况良好,但箱内货物共短少60公斤,说明装船前货物就已经短少,责任在于出口方。 2、(1)要看合同中是否含有不可抗力条款,如没有,此项条款我方就不能要求免除责任;如有,则我方应取得我贸促会签发的不可抗力事故证明书,在此基础上要求变更合同履行,即减少履行是合理的; (2)如合同中含有不可抗力条款,且事件属不可抗力事故,卖方不得要求赔偿,其索赔要求不合理。 3、W国公司不应赔偿。因为X国商人向Y国商人理赔前未向W国公司通报任何情况,而且X 国商人已以货物所有权人身份处理货物,按一般法律原则,X国商人已丧失了向W国公司索赔的权利。所以,X国商人凭Y国商人提供的依据向W国公司索赔,W国公司有权拒绝。

最新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 题及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主流观点指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实质即通过外贸活动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其形式是通过实物形态及价值形态的转换,使国内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同世界市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也有的观点认为,在外向型经济日趋发展的条件下,应注重开拓新的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利益源泉,扩展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内涵。 二、我国外贸经济效益衡量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评价指标是从结果角度对已发生事件的评价,其合理性是对以往经济行为真实有效评价的关键。同时评价指标不仅是对已发生经济行为的结果的衡量和评价,更是对未发生经济行为的引导。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作为客观存在,要求得到评价和衡量。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分两类:一类是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一类是对外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对于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包括:进出口贸易总额、平均换汇成本、资金利润率、进出口贸易税利、贸易条件等;进出口贸易总额是对外贸易的直观总体表现,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规模,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外贸计划的完成情况。以此为基础构筑的外贸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外贸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度量、评价和引导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如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一个贸易大国。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1000亿美元,提前6年实现突破10000亿美元的规划目标,其中顺差超过300亿美元。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仍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贸易总额14221.2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1010.8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由2003年的第4位升至2004年的第3位,并在2005年继续保持了这一位次。但由于受“出口创汇”思想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过分强调贸易总量和贸易顺差

中国对外贸易简况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教案第八章 第八章中国对外贸易简况 第一节中国出口贸易 一、中国发展出口贸易的战略意义 中国发展出口贸易意义重大。第一,有利于实现国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经济规模,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二,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物质基础。第三,可以推动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使国内经济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第四,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五,可以扩大劳动就业。另外,也有利于创造我国经济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中国出口贸易发展概况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1.出口贸易规模逐渐扩大,但在世界出口贸易中仍属低水平。 2.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但始终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出口贸易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上升。 2.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居主导地位。 (三)中国技术出口

我国在50年代到70年代,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出口。 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尝试对外技术转让,出口内容主要是新技术、新工艺等软件技术。 90年代以来,我国技术出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技术出口发展速度快,技术含 量不断提高,成套设备出口向大型化发展,市场向多元化发展。 三、中国出口贸易战略 (一)出口商品战略 出口商品战略是指一国根据其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对出口商品构成做出战略性的规划。一国要想使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不能忽视出口商品结构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制定出口商品战略的意义在于合理安排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创汇能力,提高出口经济效益。 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1.发挥我国机械工业的潜在优势,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出口,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把该类产品作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主攻方向来抓。 2.着重提高轻纺产品的质量、档次,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加花色品种,创立名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出口。 3.积极发展高科技产品出口,并使其中一部分产品尽快上升为出口的主导产品,保持外贸出口发展后劲。 4.发展深加工、附加价值高的矿产品和农产品等资源性产品出口。 (二)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前言: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国内,从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理论入手:要素禀赋轮、可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来讨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从中国对外贸易中现实存在的问题,运用上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使我国对外贸易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要素禀赋论科学发展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997年联合国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其包括“发展援助”、“环境保护”、“清洁水源”、“能源开发”、“绿色贸易”等其它一些内容。这标志着将资源和环境,公平和合理与经济结合起来讨论发展,强调资源、环境与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对世界而言,即要求各个国家之间进行平等贸易和积极合作。 (一)环境优先新贸易保护理论——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壁垒 主要表现在借保护世界环境之名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衰退的劣势产业,其主要论点是:由于人类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在国际贸易中应该优先考虑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了保护环境任何国家都可以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控制污染产品进出口,同时任何产品都应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入成本,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这就是近几年新兴的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依据,其和技术壁垒一起成为新的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新的手段,也是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容易但又必须要跨过去的一个坎。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其主导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一国具有比较优势并不意味着具有竞争优势,而且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结构是不能长期化的,一国必须通过创新来建立和发展优势产业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这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先锋部队,没有它们的发展,就没有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它可以发展国内的高科技产业,从而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扫清技术障碍,也为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经验支持。 (三)对外贸易面临新的贸易壁垒的制约 1.绿色贸易壁垒已给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强化和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恶化,在当今环境革命时代,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超过对贸易增长的关注。各国政府日益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为名义,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苛求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进口商品加以限制,即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既是对我国外贸发展的严峻挑战,又给我们提供了良好机遇。一方面,发达国家借机大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歧视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的进口,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由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生产技术及相关的服务构成的庞大的“绿色市潮”给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企业应有超前意识并积极参与,争取在庞大的绿色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 第八章

国际货款的收付 一、填空题 1.无因性、(要式性)和(流通性)是票据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2. 国际结算中的支付工具主要包括货币和票据。票据主要有(汇票)、(本票)和(支票)。国际贸易结算中以(使用汇票)为主。 3. 一份汇票通常有三个当事人,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4. 按照出票人的不同,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5. 汇票的行为一般包括(出票)、(提示)、(承兑)、(付款)、(背书)和拒付等。 6. 持票人将汇票提交付款人要求承兑或付款的行为叫(提示)。付款人看到汇票叫(见票)。 7. 跟单托收方式下,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其中卖方风险较小的是(付款交单)。 8. 根据不同的汇款方式,汇付方式有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 9. 凡L/C中未注明“可转让”的,就是(不可转让)L/C;凡L/C中未规定“允许转运”的,即为(允许转运)。 10. 汇票上收款人的抬头,可写为(限制性)抬头、(指示性)抬头及(持票人或来人)抬头。其中不能转让的为(限制性)抬头的汇票,无须持票人背书即可转让的为(持票人或来人)抬头的汇票。 11. 汇票的贴现实际上是将(未到期的远期)汇票换取成现金的做法。 12. 信用证支付方式通常涉及的当事人有(开证申请人)、(开证行)、(通知行)、(受益人)、议付行,付款行,偿付行等。(开证申请人,开证行,通知行,受益人,议付银行,保兑行,偿付银行,受让人) 二、单项选择题 1.(C)是基本票据行为。 A. 背书 B. 承兑 C. 出票 D. 付款 2. 汇票上的“收款人”如填写为(C)则为限制性抬头。 A. Pay to A or bearer B. Pay to the order of A C. Pay to A only D. Pay to A or order 3. 指示性抬头的汇票(A)。 A. 须经背书方可转让 B. 不能通过背书转让 C. 无须背书,仅凭交付即可转让 D. 以上都不对 4.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除非信用证另有规定,商业发票的抬头必须做成(C)。 A. 开证行 B. 开证行指定的银行 C. 开证申请人 D. 合同的买方 5. 托收业务中,承兑交单(D/A)方式下,使用的汇票是(A)。 A. 远期、商业汇票 B. 即期、商业汇票 C. 远期、银行汇票 D. 即期、银行汇票 6. 国际货物买卖使用托收方式收取货款,(B)。 A. 属银行信用 B. 属商业信用 C. 付款交单属商业信用,承兑交单属银行信用 D. 承兑交单属商业信用,付款交单属银行信用 7. 在我国进出口业务中所使用的收付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中以汇付方式支付货款的是(B)。

国际贸易第八章试题

第八章《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测试卷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名词解释(4×4=16分) 1、经济全球化 2、共同市场 3、国际资本移动 4、跨国公司 二、填空题(1×20=20) 1、技术贸易往往是将无形贸易的技术知识即和相关的机械设备即结合起来进行。 2、技术贸易原则是一种与相分离的贸易。 3、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与出现了新的变化。 4、发展并实现其,将是21世纪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5、国际服务贸易不仅包括我们通常说的第三产业,还包括 和。 6、服务贸易不存在,但是却存在着。 7、国际技术贸易由和两方面组成。

8、对外直接投资包括和两种方式。 9、借贷资本输出一般包括、、、。 三、选择题(1×15=15分) 1、目前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 )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 C、欧洲联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下述一体化经济组织中,( )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富有的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 )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东南亚国家联盟 3、甲、乙两国原来对钨矿砂征收7%和15%的税,现在两国相互间进口予以免 税,但对第三国进口的钨矿砂统一征收6%的进口关税,这种一体化组织是----------------------------------------------------( )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经济同盟 D、优惠贸易安排 4、设A、B、C三国对进口自行车内胎分别征收15%、12%和11%的关税。结盟 后,三国内部实行互免关税,对外A国仍征收15%的关税,B国仍征收12%的关税,C国征收11%关税,这种一体化称为-------------------( ) A、关税同盟 B、自由贸易区 C、共同市场 D、优惠贸易安排 5、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关税,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经 济一体化形式是-------------------------------------------( )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同盟 6、国际技术贸易反映在--------------------------------------( ) A、海关统计表中 B、对外收支平衡表 C、资本账户 D、国际收支平衡表 7、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是---------------------------------()

《国际贸易》第八章习题及答案演示教学

《国际贸易》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 一、单项选择题 1.由母公司提供全部资本,独立经营,获取全部利润或承担全部损失的子公司,在中国称为()。 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 2.不同国家或地区两个以上的法人、自然人共同投资兴建的,并由投资各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称为()。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在某一国家或地区,以合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称为()。 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 4.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A.海默 B.金德尔伯格 C.邓宁 D.小岛清 5.帝国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即是垄断,二战后,()为主要形式。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跨国公司 6.跨国公司实行()做法,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和争夺。 A.高度集中统一 B.限制性商业 C.在公司内实行价格转移 D.非价格竞争 7.()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跨国公司 8.对外直投部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二战后,特别20世纪60年代后,()最主要。 A. 铁路 B.建筑业 C.矿业. D.制造业 9.()理论认为,如果在国外生产比国内能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就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 A.所有权优势 B.内部化优势 C.产品优势 D.区位优势 10.当所有权优势得到满足时,如果企业将其加以内部化,即在企业内部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比向外出让可能更为有利,就具备 ()。 A.所有权优势 B.内部化优势 C.产品优势 D.区位优势 二、多项选择题 1.按国际资本移动的期限长短划分,国际资本移动可分为 ()。

《国际贸易》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 一、单项选择题 1.由母公司提供全部资本,独立经营,获取全部利润或承担全部损失的子公司,在中国称为()。 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 2.不同国家或地区两个以上的法人、自然人共同投资兴建的,并由投资各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称为()。 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在某一国家或地区,以合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称为()。 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 4.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A.海默 B.金德尔伯格 C.邓宁 D.小岛清 5.帝国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即是垄断,二战后,()为主要形式。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跨国公司 6.跨国公司实行()做法,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和争夺。 A.高度集中统一 B.限制性商业 C.在公司内实行价格转 移 D.非价格竞争 7.()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跨国公司 8.对外直投部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二战后,特别20世纪60年代后,()最主要。 A. 铁路 B.建筑业 C.矿业. D.制造业 9.()理论认为,如果在国外生产比国内能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就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 A.所有权优势 B.内部化优势 C.产品优势 D.区位优势 10.当所有权优势得到满足时,如果企业将其加以内部化,即在企业内部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比向外出让可能更为有利,就具备 ()。 A.所有权优势 B.内部化优势 C.产品优势 D.区位优势 二、多项选择题 1.按国际资本移动的期限长短划分,国际资本移动可分为()。

国际贸易实务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1、从合同成立的角度来看,()是达成一笔交易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 A. 发盘和接受 B. 发盘和还盘 C. 询盘和接受 D. 还盘和接受 2、国际贸易谈判中,一方对另一方询盘的接受,对()。 A. 双方均有约束力 B. 双方均无约束力 C.接受的一方有约束力D在一定条件下有约束力 3、在实际业务中,发盘()。 A. 是由卖方发出 B. 是由买方发出 C. 是由卖方或买方发出 D. 不是由买方发出 4、下列关于发盘终止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受盘人不理会发盘的条件 B. 受盘人表示拒绝或发出还盘 C. 发盘人对发盘的有效撤回 D. 发盘人对发盘的有效撤销 5、发盘的撤回可以()。 A在发盘生效之前B在发盘生效之后C在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后D在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 6、公约规定,接受通知于()生效。 A. 发出时 B. 送达时 C. 一段合理的时间内 D.发盘人确认后 7、根据公约,迟到的接受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 A.传递情况 B. 发盘人 C. 受盘人 D. 接受通知的正常传递 8、接受通知发出以后,受盘人在接受生效之前()。 A. 不能将其撤销和撤回 B.可以撤销 C. 可以撤回 D. 既可撤回也可撤销 9、接受的具备的条件不应该包括() A. 接受必须由受盘人作出 B. 接受必须明确表示出来 C. 受盘人在作出接受时不能提出某些希望和建议 D. 接受通知要在有效期内送达发盘人 10、一项发盘,经过还盘后,则该项发盘() A. 失效 B. 对原发盘人有约束力 C. 对还盘人有约束力 D. 在有效期内有效 答案:1A 2B 3A 4A 5A 6B 7C 8C 9C 10A 第4章: 1 某公司与国外一家公司以EXW条件成交了一笔买卖,在这种情况下,其交货地点是在():A 出口国港口 B 进口国港口C 出口商工厂 D 从工厂到装运港间的约定地2、按照2000通则,在CFR价格术语中,风险转移的界限是(): A 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时 B 装运港船舱 C 目的港船上 D 货交承运人 3、代表边境交货的贸易术语():A FAS B DAF C CPT D FOB 4 按CFR贸易术语成交的合同中,不计入货物价格的是(): A 货物成本 B 运费 C 保险费 D 生产成本 5 在使用贸易术语进行交易时,卖方及时向买方发出“已装船通知”至关重要,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买卖双方对运输途中的风险承担。A CIP B FCA C CFR D CPT 6 根据《INCOTERMS 2000》的解释,以CIF汉堡成交,卖方对货物所承担的风险界限是: A 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前 B 货物在装运港卸下卖方车辆以前 C 货物在目的港卸货越过船舷以前 D 货物在装运港交给承运人之前 7 在CIP和CPT贸易术语中,租船订舱责任承担方分别为。 A 卖方/卖方; B 卖方/买方; C 买方/买方; D 买方/卖方 8 根据《INCOTERMS 2010》,F组术语的共同点是。 A 卖方办理保险手续; B 卖方订立运输合同;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分析word精品文档7页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主流观点指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实质即通过外贸活动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其形式是通过实物形态及价值形态的转换,使国内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同世界市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也有的观点认为,在外向型经济日趋发展的条件下,应注重开拓新的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利益源泉,扩展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内涵。 二、我国外贸经济效益衡量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评价指标是从结果角度对已发生事件的评价,其合理性是对以往经济行为真实有效评价的关键。同时评价指标不仅是对已发生经济行为的结果的衡量和评价,更是对未发生经济行为的引导。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作为客观存在,要求得到评价和衡量。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分两类:一类是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一类是对外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对于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包括:进出口贸易总额、平均换汇成本、资金利润率、进出口贸易税利、贸易条件等;进出口贸易总额是对外贸易的直观总体表现,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规模,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外贸计划的完成情况。以此为基础构筑的外贸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外贸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度量、评价和引导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如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一个贸易大国。201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1000亿美元,提前6年实现突破10000亿美元的规划目标,其中顺差超过300亿美元。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仍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贸易总额14221.2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1010.8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由2019年的第4位升至2019年的第3位,并在2019年继续保持了这一位次。但由于受“出口创汇”思想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过分强调贸易总量和贸易顺差

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外贸出口的经济效益

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外贸出口的经济效益 摘要:对外贸易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服务于工业化、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作用的发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对外贸易活动所追求的目的。只有取得很高水平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对外贸易最大限度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外贸的经济效益进行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研究。本文首先就外贸经济效益先做了理论上的分析,然后总结出我国现阶段外贸经济效益下降的表现、原因及影响,最后从多角度提出提高我国外贸出口经济效益的建议。提高外贸的经济效益,从宏观方面,可以改善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使我国的外贸部门的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化,节约社会资源,增加社会的财富,并为国内的产业实现规模经济创造条件。从微观方面,可以提高外贸部门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与国外的经济技术交流。一方面,让国内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将一些生产效率低下或生产过程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另一方面,没有被淘汰掉的企业可以借助与国外的交流合作,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外贸经济效益;下降;原因;影响;途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外贸易总量持续增长。然而我国的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却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1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出口的经济效益以呈现出下滑趋势,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巨大障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我国的外贸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大的增加。总之,国家之间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是对外贸易追求的目标,因此,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研究范围从经济效益的理论基础延伸到现阶段外贸经济效益的下降及其原因,最后提出提高我国外贸经济效益的途径。 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中国的对外贸易及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不断面临新问题和挑战。我国的诸多经济学者和有关人士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提高的战略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为中国对外贸易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战略依据。如陈柳钦、张谊浩的《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在回顾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贸易理论、现代经济学的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多种非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多变量因果性检验模型的扩展和检验。最后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反馈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引入外资、政府开支、劳动力投入和能源消耗多种变量后,外贸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联系反而有所加强。又如孙秀平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分析、观察和评价》一文中认为,在外向型经济日趋发展的条件下,应注重开拓新的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利益源泉,扩展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内涵。着重分析指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过分强调贸易总量和贸易顺差;评价指标过于笼统;忽视了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等。 总的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学者和经济地理学者通过借鉴国外主流经济贸易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及国家的发展目标,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综合来看,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及战略研究通常比较滞后,且水平偏低,大多是对局部的修修补补和实证研究,鲜有创新。

论中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

论中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是以中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为研究对象,来展开讨论,从而来达到提高我国经济效益的目的。所谓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所耗费的劳动以及由此获得的劳动成果之比。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其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也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弊端,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处在较低水平。文章首先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的现状和问题,然后引用数据、例子和参考文献,并查阅文章、专著等,从政府、企业等方面入手,在本篇文章中对此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外贸体制改革,实现规模经济、做好国际市场营销,调整商品价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意见和建议,从而可以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有利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并进而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通过这篇文章,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提高途径 一、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正在日益加强,经济往来也更加频繁,全球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截止2014年,我国的贸易总值已经达到了26.43万亿美元,其中出口占14.39万亿元,进口占2.04万亿元,贸易顺差为2.35万亿元。并且随着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经营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国也在长期对外贸易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也对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对本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从而也影响着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效益状况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所以如何提高其内在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所谓的经济效益就是指在一切经济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所耗费的劳动以及由此获得的劳动成果之比。简单而言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也即是一定时间内投入对外贸易领域的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尽管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这只能说明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所以中国要想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优势地位,就需要提高经济效益。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和经济效益现状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1.中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而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经济,在经济管理体制不断改革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的推动下,特别是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