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乡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经验材料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乡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经验材料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乡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经验材料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乡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经验材料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文武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经验材料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文武镇曼兴村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曼兴村概况

曼兴村委会位于文武乡南部,东与安益村山水相连,南与龙马江与江城县宝藏乡相望,西与马甫村接壤,北与丫口村、大沟村相接,全村土地面积76.8平方公里,辖17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842户3572人;境内最高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21℃,属亚热带和温带山区,

全年日照长,雨水量充沛,有丰富的热区资源,橡胶、茶叶是曼兴村的主要经济作物,2012年底,全村橡胶种植面积达11775亩,开割面积6000亩,茶叶种植面积4000亩。

二、主要做法

(一)因地制宜,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曼兴村依托当地热区资源优势,创新基层党组织运行模式。依据胶农、茶农较为集中现状,将相同产业范围内的党员组织到一起,成立了龙马橡胶党支部、曼兴茶叶党支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链上。

(二)明确职责,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明确规定党组织工作职责重点是领导和指导协会、产业基地开展工作,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定期组织党员和胶农围绕产业链各个环节,开展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服务,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培育各类典型,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工作规划和各项制度,并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明确,并成立了橡胶协会。党组织通过带领党员在协会、产业基地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橡胶产业建设快速发展。

(三)创新产业发展方式

村党总支从推进橡胶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提高党员素质,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集中开展“学政策理论、学实用技术、学经营管理、争做群众贴心人,争做致富带头人,争做产业领衔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橡胶产业经济的发展。树立和营造胶农可以接受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运用开会时机,引导胶农看问题、想问题,让胶农在看和想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最后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理念,为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的作用。

三、取得的成绩

曼兴村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顺应橡胶产业生产的发展要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对破解“农民增收难、农业结构调整难、农村经济发展难”三大难题提供了重要经验,实现了农村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好结合点。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9万余元。

最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典型材料 精品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典型材料 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298户,1100人。村民主要经济包括:水稻种植,外出务工,以及小规模牲畜养殖,村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村内资源贫乏,加之多年来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基本没有集体经济尤其是经营性收入。 2019年第五批选派干部到村之后,始终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村两委干部深入村组,了解村情,摸清底子,最终确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即:面对现实,突出重点,立足于村内现有有限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以开发利用现有荒山、荒田为基本立足点,着眼长远,着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开始起步。 一、深入调研,理清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一)摸清底数。相对城边村、城中村,上黄村的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和土地利用不具优势,村内资源也比较贫乏,仅有三种有限资源:一是水系资源。村内塘库比较多,有小二型水库两座,还有当家塘及其他小型水塘几十个。二是荒山。村内荒山荒坡比较多,总面积在1500亩2000亩,还没有得到任何商业和政策性开发。三是山坞荒田。有相当一部分水田处在山坞之间,交通不便,种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效益太低,大多已成荒田。 (二)制定规划。通过前期深入的调研,把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重心放在村内荒山和荒田的利用开发上,在这两方面做足文章。围绕荒山荒田,制定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利用选派资金,由村党支部牵头,开发村内荒山,在2019年启动建设油茶基地,发挥选派资金的“酵母”作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顺利起步;二是着力培育村内能人,发挥能人效应,利用山坞荒田,种植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保护佳的农作物,从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发展油茶,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开始起步 立足于村内荒山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利用选派资金,积极谋划启动油茶基地建设。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位于XX乡东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6社326户1461人,有耕地3786.7亩,人均2.6亩,20xx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35元。去年以来,XX村按照“管理民主、村风文明、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总体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一、整合资源,村庄建设明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XX乡村两级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县、乡、村组和农户整体联动,制定了X X 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设施功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是有效整合项目资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各类项目的聚合效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有效整合道路通畅、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乡镇幼儿园建设、体育惠民工程、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资金917.9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群众自筹138万元,为X X村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充足

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实施危旧房改造50户,硬化村内道路7.05公里,修建排洪渠4公里,整修梯田2500亩,修建田间生产道路3条4公里,修建太阳能光伏电站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XX村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全村自来水入户率、村内主次干道铺油硬化率、通电率、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覆盖率、电话、网络、广播电视“三网”通户率均达到了100%。三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新建村部1处,配套建成了村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和农家书屋;投资450万元,新建占地6亩的幼儿园1座,建成功能齐全的三层教学楼一幢,配齐配全了教育教学设施;以乡村舞台建设为契机,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硬化场地3500平方米,布置篮球场地2个,羽毛球场地2个,安装室外乒乓球台4张,建成健身长廊一处,安装健身器材20台件,XX村公共服务条件大幅度改善,建成了服务功能完善、渠系道路配套、娱乐设施齐全、绿化亮化同步的新型农村社区,村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二、优化结构,富民产业明显提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核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物质基础保障。XX乡村两级结合村情实际,依托现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

上街基镇德安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1

上街基镇德安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典型案例 一、德安村基本情况 德安村位于上街基镇西南6公里处,共有农户288户,人口1023人,耕地面积10658亩,共有党员18名,积极分子2名。2010年被富锦市委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2010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00元。 二、德安村发展历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强村”这个目标。而要实现“经济强村”,就必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近年来,德安村在富锦市委、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了富民强村。 (一)、选好班长,配强队伍,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提供人才保证。“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选好这个支部的“班长”又是关键的关键。镇党委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时,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基层组织中来,着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集体领导班子。德安村的支部书记郭志勇,参军退伍后,自学了中专课程,1995年被推选为德安村村主任,2002年被推选为支部书记。近年来,他不但自己搞立体种养年收入有18万元以上,他和村两委班子一班人达成共识,村集体投入100万元建成农机合作社,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白面加工厂、挂面加工厂、大米加工厂等企业,安臵剩余劳动力100余人,使集体经

村党支部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拜城县种羊场养殖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各连队党支部: 根据《拜城县种羊场养殖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帮助引导村级组织发展养殖壮大集体经济,制定了《拜城县种羊场养殖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并及时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场部。 拜城县种羊场养殖模式发展壮大 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引导、项目倾斜、部门帮扶、因地制宜。逐步扩大”的发展思路,采取“投羊收羊”的办法,建立“村户联合、有偿承包、集体经营、利益共享”的养殖模式,通过党组织引领、养殖户带动,努力扩大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率,发展壮大实现村集体户和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双赢”目标,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养殖业选择适合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方案,提高基础条件、提高群众科学养殖积极性。

(二)坚持从小起步,科学发展的原则。走科学养殖,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发的路子,做到既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三)坚持重点扶持、示范带动的原则。重点在有养殖基础、积极性高、信誉好的养殖户中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抓好示范点、示范户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有效的技术服务,引领和带动广大群众投身于养殖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增收的目标。 (四)坚持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既要保证村集体经营还要考虑农牧民的利益,做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同步实现,避免造成任何一方重大经济损失。三、具体措施 (一)多方扶持,积极推动。为鼓励扶持村级组织推行科学养殖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据县《关于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发展壮大养殖生产业的意见》精神,采取“项目倾斜、部门帮扶”的办法,按照妹纸生产母羊一定的经济标准,由县有关部门通过纳入项目筹资金的办法给予扶持,其余资金有村集体自筹,发挥村级组织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羊产业发展。 (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了积极推进养殖养羊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先行选择已实施滩羊养殖的行政村进行试点,每个连队投入一定数量的生产母羊,代养户缴回的羊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多措并举多方扶持多元发展集体经济花繁果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材料**地处城关,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镇总面积196.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万人,农业人口5万人,辖35个行政村,6个社区。近年来,该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多措并举、多方扶持、多元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注重创新,使村级集体经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18年该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1548万元,该镇35个村都发展了集体经济,其中集体经济收入上百万元的村有7个,上十万元的村有20个。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该镇各项事业的进步。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示范镇”、“湖南省文明乡镇”、“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该镇的主要做法是:一、固本强基,多措并举,不断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坚固基础。近年来,该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始终做到“四个强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强化思想认识。该镇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旗帜鲜明地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理直气壮地鼓励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遗余力地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注意力、工作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抓发展上来,把有限的村级财力、物力等资源更多地集中到发展经济上来。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该镇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出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同时,注重选好“领头雁”,将一大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干部选进村领导班子,成为

发展集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如**村党支部书记租赁集体闲置厂房创办加工厂为村每年创收租金上万元;**村秘书创建金桥劳务公司,安排本村就业30余人;**村支部书记创办运输有限公司,成为村办龙头企业;**村主任创办有限公司,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以上。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制定完善镇村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村干部待遇动态考核机制,每年年初都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状,将集体经济发展作为考核主要指标,直接与各村干部经济利益挂钩。四是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对有集体经济的村全部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台账,并实行定期核实制度,确保集体“三资”的真实完整;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和“村帐镇代管”制度,出台了进一步严格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管理的系列制度,严格制定并实施《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和监督,确保村级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二、上下联动,多方扶持,努力营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良好环境该镇立足镇情村情,在行政推动上下功夫,在政策促动上求突破,在典型带动上想办法,在上下联动上求实效,努力营造村级集体经济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大投入。明确把涉农项目、扶贫项目等资金重点用于建设村级集体种植业基地、养殖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通过实施相关项目来培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于无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的“三无”空壳村,积极采取“科学规划,项目扶持、重点培植”的方式,有效整合产业调整、扶贫开发等项目,科学建设了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村集体种植、养殖基地,努力培植和发展村集体经济。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该镇共投资各类涉农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肉牛、生猪、水果、药材等村集体养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案例

湖州市发展村级物业经济的五种模式及初步成效 来源:湖州市农业局发布时间:2010-05-05 近年来,湖州市积极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的新形势,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持续增加村级集体稳定性收入为工作重点,以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为基本动力,以大力发展物业经济为主要形式,着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效。2009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到 84037万元、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79.66万元,分别比2007年、2008年增长23.1%、15.3%,年均增长19.2 %;其中村级物业经济的收入已占收入总数的20以上。 一、发展模式 1、留地利用型。积极鼓励引导城镇规划区内土地被征用村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建标准厂房、写字楼、专业市场、宾馆、民工宿舍、商铺店面等物业项目,获取稳定的租赁收入。如湖州开发区陈板桥村利用33亩村级留用地建成2.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5000平方米与之配套的职工宿舍楼,每年租金收入达200多万元。吴兴区环渚乡邵家墩村利用村级留用地投资建设2980平方米综合大楼、4539平方米标准厂房等物业用房,面向社会招租,年租金达50万元。 2、盘活存量型。鼓励村级组织以村庄整治为抓手,通过收购、置换等途径,对集体旧的老办公用房、会堂、学校、厂房、仓库等房产、存量建设用地以及农户废弃

宅基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改建、新建物业房产的形式,对存量、闲置资产、土地进行盘活,增加物业租赁收入。如吴兴区东林镇青联村针对该村老粮食加工厂房破败不堪,停办已久,但占地面积较大,区位也较佳的实际,于2008年以此地块为基础,启动实施了占地面积4亩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建造1600平方米标准厂房及办公用房等设施,以厂房出租的形式引进个私企业,每年增加村级收入6万元。 3、异地发展型。对一些受规划限制、发展条件较差的村,积极帮助创造条件,引导这些村在区位条件较好的区域或城镇规划区,兴建或购置物业房产,增加村级集体资产和物业租赁收入。如开发区杨家埠镇黄芝山村等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在市、区、镇三级的支持下,每村各投资90万元左右集中购置亿丰建材市场的商铺,通过返租,每村每年可获租金收入约5-8万元。南浔区双林镇显洪村、黄泥兜村、勤裕村在镇政府的协调下,各投资40多万元,在集镇工业功能区集中购置了3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每村每年可获出租收入5万元。 4、整理置换型。积极引导村级组织对宅基地、废弃矿山进行复垦,争取复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地指标在本村域内难以使用的,通过乡镇政府协调,置换到城镇、工业功能区等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方供村里发展物业经济。如长兴县夹浦镇月明村通过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1800多亩,通过配套规划建设工业小区和商贸用地,村集体每年固定收入从30多万元增加到80多万元。南浔区和孚镇复乐村利用复耕项目指标置换,在长超集镇规划区内征用1000平方米土地,建造物业用房3层共计

黄渊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黄渊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全面推进“五个基本”建设,更好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我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举措,到2010年下半年,村级集体收入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聚精英、拓市场,创建专业合作社 黄渊村属近郊村,毗邻荆州市开发区,农业生产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前,由于,本村的蔬菜经营模式存在着散、乱、小的问题,农民对市场、销路等信息知之甚少,导致农业发展速度缓慢。 近年来,我们村涌现了一批以周永宏等人为代表的创业致富能手,通过创办绿康蔬菜专业合作社,将蔬菜产业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由种子研发、生产、加工到销售服务一条龙式的产业链条。2009-2010年,本村通过采取竞标等方式,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将土地承包出去,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最大空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也带动了整个蔬菜产业的发展。预计将在2010年底为村集体净增加2万元收入。 二、搞服务、保生产,增加集体收入 本村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具体服务项目。产前,有村“两委”班子及各小组联络员深入各农户,征

求所需的种植品种、种子以及生产资料,采取分门别类到种子、农资、农膜生产厂家和经销部门进行集中订购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方便以及质量保障。同时,与商家协商,按照低于市场价格的标准销售给农户,从中获得部分差价,增加集体收入。产中,村“两委”将利用现有资源,为各农户提供农药、技术等,帮助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切实为老百姓搞好跟踪服务。产后,村“两委”将及时做好市场调查,引进和联系产品销售商贩到本村直接收货,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同时,可以从中提取中介费增加集体收入。预计到年底,村集体可净增加3-5万元的收入 三、节能耗、创效益,兴办蔬菜加工业 本村的农业产业主要是以蔬菜生产为主,每年产量可在几十万吨以上,但由于市场行情经常波动,在蔬菜生产销售过程中,部分产品出现滞销的现象,很多农户将蔬菜丢置、耕作、浪费,鉴于此情况,村“两委”重点围绕兴办蔬菜加工产业,把弃用的蔬菜实施转化,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 四、建制度、强管理,完善村级财务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确保集体支出科学、合理,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二是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大会制度,明确议事范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以下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三篇,仅供参考。 范文一 此次参加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赴杭州开展的教学活动,感到组织有序、安排紧凑、学习内容丰富多样,让学员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增进了友谊,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连续11年被评为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优胜单位,桐庐县、临安市、淳安县和富阳市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学习了杭州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留日学者周旭霞的《智慧经济与杭州发展新思维》和杭州市城乡统筹办常务副主任娄火明《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型业态培育问题》等课程以及参观杭州转塘街道和谐社区建设后,感慨万千,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新型业态培育等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感到城乡互融、产城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梦想,不是传说而是现实,并将会在更加广阔的大地上实现。 一、美丽乡村建设要汇集各方力量,确保整体推进 杭州市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全面完善,工作措施得力有效,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了完善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

先后建立由市领导挂帅的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市中心村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12年,根据《关于对市级非常设机构及其负责人进行调整的通知》精神,将上述领导小镇整合成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同时履行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协调小组职责。 2、完善政策体系 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中心村培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具有丰富的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全面、目标明确、举措有力、要求具体,使全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 3、保障财政投入 目前市级财政每年扶持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接近10亿元,其中,中心村建设4亿元、精品村建设3亿元、“三江两岸” 整治2亿元,“百千”工程和风情小镇资金5700万元。按照区县市1:1配套的资金扶持政策,每个中心村扶持资金超过2500万元、每个风情小镇超过1000万元、每个精品村超过800万元。这个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桐庐县的“普惠制”对创建村三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临安市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创建标准的行政村,根据村人口规模实行以奖代补。精品村、特色村和整治村分别按照人均1500元、800元和30万元/村的标准补助。所在镇(街道)给予创建村30%、20%、10%的配套资金补助。余杭区财政对美丽乡村精品村、重点村、一般村分别给予700万元、500万元、350万元的奖励,街道按区财政奖励资金50%配套。 4、合力整体推进

卧牛河乡新发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卧牛河乡新发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一、基本情况 新发满族村位于卧牛河乡政府南部距乡政府19华里,南与西兴乡为邻,区划面积平方公里,全村共有农户93户,人口271人,青壮年劳动力145人,年经济总收入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5元。集体耕地面积9555亩,草原面积亩,森林覆盖面8.44公顷。现有少数民族人口28户83人。其中:满族15户43人,朝鲜族5户16人,蒙古族8户24人。 二、新发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法及经验 (一)加强组织建设,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重要保证 2008年以前新发村连续四年遭受自然灾害,使村集体经济蒙受了损失,新发村在实践中得出,要上下齐心,力往一处使才能干成事。村两委班子在紧紧扭住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不放手的同时,一手着力抓组织建设,把加强党组织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树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思想,带动全村干部思想转变,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手抓民主管理,完善财务制度,村规民约,增强了村民当家作主的主

人翁意识,增强了村民依靠村集体经济致富发家意识,团结了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行村帐乡管、村委会、村民理财小组分别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村务、财务公开给村民一个明白。通过两手抓使新发村有了能团结办事,群众信任的两委班子,形成了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干群同心干事业的好局面。 (二)理清思路,谋划发展村集体经济新途径 新发村紧紧发挥支部、党员的核心力量,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围绕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少数民族村等扶持政策,新发村在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项目资金的同时将农业产业化、合作化做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的突破口,将机动地的开发和畜牧养殖作为增加村集体收入的途径,具体做法是与县的龙华种子经销公司合作将村的500亩机动地作为高油大豆种子繁育基地,年产种子100吨,年产值40万元。依靠地缘优势以村集体加农户入股合作模式建立畜牧养殖小区,组建了“牧歌”规模化养羊育肥基地,规模1000只。这些做法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动,为新发村“第二次创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坚持自力更生;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依靠政策扶持;村集体产业组织化、合作化等在发展中得到的经验也成为了新发村集体经济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2004年争取资金6万元,自筹2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对于提高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后劲以及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内外结合,共谋发展 找准发展的好路子。各村在发展当地的集体经济时,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培育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强化自我造血功能。一是兴办村级集体企业。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兴办规模适度、项目适宜的企业。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恩施市的茶叶、药业、高山反季节蔬菜等,都是很好的资源优势,但还没有转化为可观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待进一步探索新思路。三是兴办服务业。离城区较近的村可以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休闲生态旅游等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点。四是创新资本运营手段。以现有土地、资金、资产入股或合资、合作兴办企业或参与企业发展。五是经营集体土地和物业。城中村和城郊村可依托区位优势,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和商住楼等二、三产业载体,对外出售、租赁,走物业经营的路子。六是发展现代农业。村委会可以在技术、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培植集体农业生产基地,走特色农业、服务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路子。七是开展全民创业。以全民创业为契机,鼓励和支持农村干部带头创业,引领发展,鼓励农村能人兴办产业、创办企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加大支持和帮扶力度。一是要巧借国家政策。灵活运用国家村庄规划的契机,创造条件,盘活土地,进行整体开发。利用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集体林改等机遇,乘势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兴办村集体农业项目。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安排相应的资金,采取适当的形

东方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东方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东方村位于三塘铺镇南部,丘陵地貌,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0亩,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60人、358户,共有党员40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村人平收入大部分来自务工、经商,村民富裕程度出现两极分化情况。为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我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举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加强班子建设,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着力提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针对村干部的素质现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在村干部当中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农村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适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配强村级班子和素质能力的培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创新发展思路,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大会制度,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和健全村级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集体收入 因本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农田大量荒废,东方村水利

设施便利,并有水溪河贯穿其中,农场农田均为优质水田。为集中整治耕地抛荒问题,并增加集体收入,东方村村支两委经研究提议,成立东方村农民专业种养殖合作社,经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农户以农田及现金形式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通过购买机械设备,集中购买种子、耕种,将全村近400余亩农田承包耕作到位。另外,将村上闲置水塘进行集中鱼苗放养 三、成立东方村劳务队,解决闲置劳动力 一部分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力因自身条件有限,就业方面随市场变化,无稳定收入来源。为此,东方村成立了以村支两委成员为首的东方村劳务队,通过争取项目,承包工程,将本村闲置劳动力按各人所长安排务工,这样,既解决了闲置劳动力的问题,增加其收入并兼顾家庭,也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关于报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的通知

关于报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的 通知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 为挖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典型培养和宣传推广,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请结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条路子”(见附件),对本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总结,每一种类型可推荐上报1-2个典型案例,每个乡镇(街道)上报典型案例总数不能少于8个,类型不能少于6个。典型案例也可以是“十条路子”之外的其他类型。案例内容主要包括村基本情况,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等,数据要准确,措施要具体,成效要实事求是,字数在1500字左右,其中村基本情况介绍不超过100字。 请接到通知后,认真组织,抓好落实,并于4月17日前将典型案例材料发送至县委组织部组织科外网邮箱。 附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条路子” 组织科 2012年4月11日

附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条路子” 1、领办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村集体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生产协会等合作组织,健全村级“支部+合作组织”、“企业+合作组织+农户”运行机制,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兴办工业项目。鼓励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投资兴建工业园区或到其他工业园区开展招商引资。对村办企业,采取租赁、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搞好企业资产经营,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鼓励和支持个体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创税多的民营企业项目,通过税收返还增加集体收入。 3、兴建专业市场。通过兴建木材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果蔬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实现集体增收。 4、发展第三产业。围绕企业生产和生活需求,建立运输队等配套服务业,开发沿街店面提供各种服务,在实现地企一体、共同发展中增加集体收入。 5、推动土地流转。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引进合作经济组织或承包大户,实现土地资源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对村集体建设用地,采取自主经营或租赁、抵押、承包、入股等方式增加集体收益。 6、开发集体资源。坚持集体经营为主,科学规划村级集体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山区、湖区综合治理和兴办集体林带、

[范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事迹材料

年终工作总结 文档原创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事迹材料 我是XX年3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我深知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村级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人们常说“手中没有米,叫鸡鸡不理”,村集体的收入是解决一个村好多问题的金钥匙。为此,我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列入抓好全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充分优势,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实现我村集体收入的新突破。具体做法如下: 一、强化对村集体摊点的管理,增加收入 XX年我担任村支部书记时,村里有一个二砖厂为维持生产,每年上缴村承包费5万元,另一个一砖厂目前经营不善已闲置荒废,几万元的村集体收入鸡刨狗咬每年没有给群众解决任何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因此,村民怨声载道。我上任后首先用这一年的砖厂承包费近四万元对全村主街两旁进行清理整修,在已硬化的街道两旁平整后统一铺砖,使全村有了一条宽敞平整,人人称赞的中心大街。 使村里脏、乱、差明显得到解决。 XX年根据村里村民的反映,全村有近60亩的麦收、秋收用的场地已多年被个别村干部和村民抢占,我在做好有关

人员工作的前提下,统一收回了这些耕地,平息了村民的怒气,制止了不正之风。这些耕地用来为建标准化学校提供了15亩,为建新民居示范点提供了15亩,剩余耕地因在村边很零散,公开承包以每亩200元,包给了村民,既解决了村里公益事业用地,还能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 二、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垦荒坑塘,扩大收入 20xx年朗阁电力项目建设中,我积极与该公司协商,将我村没有任何收益的196亩闲置深坑,以每年每亩600元租赁出去,原黑二砖厂87亩地原来每亩租金575元改为朗阁电力项目后以每年1500元承包,仅此一项我村年多收入20万元。XX年县建污水处理厂,需用我村部分低洼地,每户按每亩每年1200补偿,村集体收入每亩每年300元,共用地55亩,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6500元。 XX年黑二砖厂因治污关停后,现已确定引进敬老院项目,面积43亩,每亩年承包费1200元,年收入51600元。 综合以上我村集体收入每年可达万元。 三、办实事、惠民生、建设美丽乡村 XX年硬化村环村路XX米长,投资29万元。 XX年村建标准化教学楼,引进上级投资80万元,村集体配套投资15万元。 XX年村内街道整修800米,投资12万元。 XX年村建新民居示范点,硬化道路,投资12万元。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 ——镇党政办公室贾晓光随着中央对农村关注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也迎来了自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以来的第二个春天,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素质教育、农村及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等农村基础工程建设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农牧民增收。在农村经济建设工作中,基层政权起到了组织、领导和坚强的保障作用,切实推动着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造成农村基层组织活力不足,能力有限,严重制约了基层政权在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制约了农牧民增收步伐。此外,由于集体资产而引发的农村矛盾纠纷,造成群众越级上访,影响到上级党政机关的正常秩序,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和完善一条良好的发展模式和监督机制,已成为农村经济及农牧民增收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要加强对集体公有制资产的监管。在农村集体荒山、林地、机动地等资产的使用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变相增送、暗箱操作、程序不合法等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集体资产甚至成为部分干部买卖人情、拉扰选票的礼品,给集体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使用的监管。一是在集体资产的使用权转让、买卖中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规定的程序,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坚决杜绝暗箱操作;二是镇级政府加强对村级资产的评估和监督,在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上,实行请示报告制度,审计制度、司法监督制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将涉及农村、农民关注的热点事项公开,方便群众的监督,从体制上制止村级集体资产的低价流失;三是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村级事务的决策中去,使其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逐步引导群众依法施行村民自治,逐步树立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要加强对现有集体资产的开发利用,推广特色产业,实现集体资产的增值增效。农村集体经济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掘最大的经济效益。找技术支撑点、找增收渠道,找新兴产业,在突破中寻发展,在发展中获效益。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敢打、敢拼、敢闯、敢试、敢担风险、敢于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立足招商,引资引智,开发新兴产业,是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必要出路。集体以资源的形式参股,由企业、个人自主经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长效机制,用产业的健康发展来实现集体资产的增值增益,从而壮大集体经济。 第三、从远处着眼,短效增收。农村集体资源有限,在个别农村存在着干部上任尹始便兜售荒山、拍卖林地,动哲三十年、五十年,执行着不折不扣的“三光”政策,即:卖光所有财产、花光所有积蓄、吃光子孙饭。这种现象严重损

最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精品

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概况 那哈乡牛红村位于那哈乡东北部,距离县城70公里,离乡政府驻地8公里,东部与红河县三村乡依期落村接壤,属州际接边地区。全村国土面积22.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77亩,辖13个村民小组、426户、2044人,哈尼族占全村人口的96.7%,是一个典型的“哈尼山寨”。 牛红村设一个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7个党小组,95名党员。近年来,村党总支不断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结合牛红村森林覆盖率达38%,有草山草地、田间草地等达2千多亩,气候条件适宜的区位特点,发展黑山羊养殖,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主要做法 (一)建强班子,夯实组织基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和一个好的领路人。20**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把思想作风过硬,工作认真踏实,整体素质较高,群众公认的党员干部选配到村“两委”班子中,采取集中培训、分期轮训等方式,全面加强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村“两委”班子根据那哈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其它两委班子成员及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牛红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和任务,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一村一品,壮大集体经济。结合牛红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传统的种植业投入多产出少的实际,村“两委”班子集思广益,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决定发展黑山羊养殖壮大村集体经济。20**年牛红村积极向上级争取黑山羊养殖项目,采取“上级给一点、挂钩单位帮一点、自己个人出一点”的方式,筹资3.5万元,购买黑山羊种羊、搭建羊舍,建立黑山羊养殖基地。在乡畜牧兽医站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班子牢牢把握“管、选、配、育、防”科学养殖黑山羊。“管”,即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采用了舍饲养羊,合理配合饲草、饲料进行舍饲。“选”,即优化羊群结构。通过存优去

XX美丽乡村调查报告

XX美丽乡村调查报告 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5月底,市委农工委组织部分基层干部赴苏州市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题学习调研。现将苏州市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以期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起到启发思路、推陈出新之作用。 XX年,苏州在全省率先基本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并全面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为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提升村庄建设水平,更好地彰显农村特色、培育致富产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苏州市委、市政府于XX年7月全面部署开展美丽镇村建设,努力打造生态优美、设施配套、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的美丽村庄。当前,苏州市美丽村庄建设工作正在快速、稳步、有序地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以下特点: 1、目标明确,推进有序。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点面兼顾,层次清楚。主要分为美丽村庄示范点创建、星级康居乡村提升和生活污水治理三个层面。XX年,以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全市选择了71个有一定条件和基础的村开展美丽村庄建设试点。20XX年,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就是三年内力争创建100个有产业特色的美丽村庄示范点,提升1000个基础设施配套的星级康

居乡村。XX年,为切实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标准不高的问题,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意见》,以每年不少于1000个村庄10万农户的速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重点村、特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到XX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2、规划科学,分类指导。苏州市在村庄布点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一方面从尊重村庄既有现状,保护山水田园风光出发,将上一轮1268个保留村目标扩展为5000个左右。一方面坚持按不同村庄类型和资源禀赋进行分类指导。划定的一般村,必须按三整治、一保障标准搞好村庄整治,不搞重复建设;划定的重点村,必须按六整治、六提升标准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康居乡村划定的特色村,探索挖掘历史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完善旅游设施,创建美丽村庄示范点。尤其是重点村和特色村,必须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生产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规划和三星级康居乡村整治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公厕、绿化、停车场、小游园、社区服务分中心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序与要求。 3、突出重点,加大投入。苏州市积极探索国家、集体、农户和社会共同参与村庄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模式,建立财政

十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十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方式,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浙江省财政厅总结试点经验,梳理出了浙江村级集体经济十大发展模式及经验典型案例,并对外公布,以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发展模式1:资源开发型 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典型案例】 开化县长虹乡霞川村大石龙水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目 霞川村由原霞坞、河滩村调整新设,地处开化县西部边陲,毗邻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东头村。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地寡林茂,霞川村村集体无经营性收入,全村7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经济薄弱村。 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近年来,霞川村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将目光瞄准了村里现有资源——大石龙水电站。水电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前几年因机器老化故障、承包到期无人维护等原因关停,2017年大石龙水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目列入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总投资近300万元。经过规范化、专业化的设计建设,大石龙水电站发电机顺利完成改造,发电能力可达320千瓦,于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并成功并网发电。

大石龙水电站通过增效扩容技改,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0万-60万元的稳定收入,使霞川村一举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同时,霞川村的水能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有力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农村水电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模式2:物业经营型 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 缙云县溶江乡洪坑桥村农贸市场迁建工程 洪坑桥村位于缙云县东部,距县城16公里,是溶江乡政府所在地。按照当地习俗,每逢农历“一”“六”是溶江乡的集市,由于无固定经营场所,集市时马路沿边摆满摊位,被称为“马路市场”。至今,“马路市场”已存在30多年,交通安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每年需花费维护成本近10万元。 为彻底取缔以路代市、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溶江乡政府、村两委积极谋划洪坑桥村农贸市场迁建工程,按照缙云县南乡最大农贸市场、茶叶交易中心的目标定位,安排建设用地8亩,新建一个停车场、摊位、公厕、水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完备的农贸市场。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其中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资金128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0万元,村级自筹42万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