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 第六章挫折、冲突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 第六章挫折、冲突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 第六章挫折、冲突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 第六章挫折、冲突与管理

第六章挫折、冲突与管理

1.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理解挫折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了解受挫折时的行为表现,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认识冲突的含义、性质、原因,了解解决冲突的正确观念与方案。教学重点:挫折和冲突的含义、性质、原因以及处理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处理挫折、冲突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2.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挫折与管理

一、挫折的概念

挫折(frustration)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遭遇障碍或干扰,使其动机受阻而导致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挫折,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是指事情进行得不顺利、失败、失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心理学则将挫折定义为一个人在实现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受到阻碍,使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引起内心剧烈冲突时的情绪状态。在需要的基础上,个人会产生多种愿望: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事业,还有说不尽的雄心壮志。但是,天下事哪会事事如意,由于自身能力、社会环境、个人际遇、天灾人祸等多方面的限制,个人不得不承受“恶者不能避,好者不能取,恨者不能除,爱者不能得”等各种精神压力,这时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就叫挫折。

挫折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发生一系列变化。以利而言,它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给人以丰富的经验,增强性格的坚韧性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一个人产生创造性变迁,寻找到更好的人生道路。所以,古人云:“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昔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弊而言,挫折会造成个人心理上的伤痕,导致行为上的缺陷,甚至会导致人格分裂,形成行为失常或心理疾病。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挫折产生的原因有两大因素: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和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个体自身的条件和动机冲突)。

引起职工产生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分述如下:

1、挫折产生的社会原因

现代社会下列矛盾常常导致个人内心的心理冲突,引发挫折:

(1)竞争与合作的矛盾。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升学、就业、婚姻、事业和其他社会活动,都必须进行剧烈的竞争,赛过别人以后才能如愿。同时,现代社会又是一个讲究合作、谦让、必要时为大家作出牺牲的社会。对这种矛盾,很多人不能适应、无法自处,以致构成内心剧烈冲突,引发挫折。

(2)激发需要与压抑欲望的矛盾。

现代社会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愈来愈多,再加上广告的宣传,人们的各种需要会自然地被激发起来。但与此同时,由于经济上、道德上、传统观念上的原因,人们又必须对这些被激发起来的欲望加以压抑。这种矛盾也常常造成个人内心的冲突,引发挫折。

(3)自由与限制的矛盾。

现代社会是一个远比过去任何时代更加自由的社会,这常常使人们误以为任何事情都可以凭个人的意愿行事。其实,现代人的很多事情,大如就业、婚姻,小如走路、行车、娱乐,都要受到社会的种种限制。这种矛盾也常常使人不能适应,造成个人心理上的冲突,引发挫折。

2.挫折产生的企业原因

现代企业中引发职工产生挫折的因素有:

(1)工作本身的矛盾。例如:职责不清、任务不明、体制不健全、多头命令使职工无所适从,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条件又硬要下属承担完不成任务的责任等等,都会引发挫折。再如:采用“X理论”进行管理,以生产为中心,无视职工的人格和个人需要,亦会引发挫折。

(2)人际关系中的、尤其是上下级关系间的矛盾。比如:人际关系不协调,尤其是上下级之间缺少沟通,产生误解,缺乏信赖,相互间不满、怨恨甚至敌视,均会引发挫折。再如:组织内过分强调竞争与个人负责,造成了人际关系中不必要的紧张气氛,亦会引发挫折。

(3)工资制度与人事管理制度上的矛盾。例如:个人贡献较大而工资偏低,有成绩、有能力却得不到晋升机会;相反,由于种种其他原因,那些能力差、贡献小的人却又提工资又晋级。这时,个人很容易引发挫折。又如:职务分配不当,

大才者小用,亦会引发挫折感。

3.挫折产生的个人原因

就个人来说,引发挫折的原因无非两个方面:

(1)环境因素。例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到的政治、经济、道德、风俗习惯等等的外来限制。再如: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生老病死等等。

(2)个人因素。这包括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属生理因素的,如个人生理上的缺陷、能力上的不足等。属心理因素的,如个人的内心冲突等。其中与挫折密切相关的,主要的是个人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所规定的标准,如果一个人为自己制订了一个无法实现的人生目标,追求一些根本达不到的东西,那么遭受挫折就是必然的了。挫折的容忍力也是产生挫折的重要原因:

人随时都会遇到挫折,但人们遇到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并不相同。有的人能百折不挠、克服挫折;有的人则一既不振、精神崩溃。这种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叫挫折的容忍力。挫折容忍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身体条件。身体健康强壮的人比体弱多病的人更能承受挫折的打击。

2.生活磨练。阅历广、经验丰富并历尽艰辛与磨难的人远比生活中一帆风顺、缺乏斗争锻炼的人容忍力要高。

3.对挫折情境的认识与判断。同样的挫折,有人认为是严重挫折,有人认为微不足道。由于认识的不同,其所感受的威胁也不同,个人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就不同。

4.是否预见到。对预见中的挫折,因为有精神准备,比较容易应付,而突如其来的挫折往往使人难以承受。

三、挫折的作用

1、挫折的消极作用:如导致人的消极情绪体验,影响受挫者的身心健康,引起宣泄不当而危害他人及社会。

2、挫折的积极作用:挫折能让人变得更加有智慧,更加坚强起来。它能激励人奋发努力、从逆境中奋起,也能锻炼人的意志。

四、挫折的类型

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严重挫折与一般挫折、多重挫折与单一挫折、自然挫折

与人为挫折、社会挫折与个人挫折。

五、挫折的应对

个体活动受挫,产生挫折体验时,其心情是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为从这种痛苦和紧张不安中解脱,个人均会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会许多相应的行为方式,这就叫挫折的适应方式。它们有的具有良好适应的性质,有的具有不良适应的性质。由于这些行为方式在性质上都是防卫自身免遭挫折伤害的,所以亦称防卫方式。

(一)挫折的行为应对

挫折的行为应对包括攻击、倒退、固执、逃避、冷漠和升华等类型。

1、攻击

个体受挫时常因愤怒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这种以攻击性行为把自己的愤怒、怨恨等紧张情绪释放出来以恢复心理平衡的方式,就叫发泄。这是对挫折的一种特殊反应。攻击性行为不只是挥拳动脚。一个鄙视的笑脸,一句刻薄的话语,都可使对方难堪,使自己的怨恨得以发泄出来,均是攻击。攻击的对象也并不总是造成受挫的当事人或物,有时会将怨气发泄到无辜者身上。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将怨恨的情绪、攻击性冲动强予遏制,对人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职工说怪话、发牢骚、怨恨领导等行为在这种意义上说是正常的,因为这是职工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受挫折之后十分自然的行为。问题是领导者应如何加以疏导,让职工学会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去宣泄自己的紧张情绪,以合理的方法、积极的态度去认真地解决问题,克服受挫心理。

2、代偿

代偿是以另一种活动的成功来弥补早先活动的失败以克服受挫心理的适应方式。人都要肯定自身价值,对于某方面的失败自然会觉得脸面有失,于是就从别的方面加紧努力,取得成功,以挽回其自身价值。这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代偿亦有消极的。例如:丑妇专好涂脂抹粉,或借巧言以动人;信奉“不能留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者,赖犯罪活动以显示其“伟大”等。这些均为不可取的消极的代偿。

3、升华

把原先的失败引向更崇高的目的,做出对社会有益的贡献以克服早先的受挫

心理,这种适应方式叫升华。不少文学家、艺术家就是这样,他们的小说、诗歌、绘画、音乐作品等等,就是借以抒发其被压抑的感情的升华的产物,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皆是作者自身经历的成功与失败的升华。除了上述具有积极因素的适应方式以外,人们还常常会不自觉地运用一些完全消极的适应方式。

4、退化

个体在受挫时回复到早先不成熟的发展水平,表现出幼稚的行为,常会失去理智地胡乱发泄,就叫退化。例如:受挫时的抱头大哭、破口大骂、手抓口咬,还有蒙头大睡、装病不起等等,都是幼稚的退化行为。

5、冷漠

个体受挫以后,为求得心理的解脱,会厌弃早先的追求,甚至厌弃人生,这就是冷漠的适应方式,从表面上看,当事者似乎是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其实其内心的痛苦可能更甚。冷漠常常是绝望的表现。当事者丧失了一切信心与勇气,这是极其可怕的。

(二)挫折的心理应对

挫折的心理应对包括合理化作用、否认作用、抵消作用、投射作用、幻想作用和幽默作用

1、合理化

当个人的期望无法实现时,个人不仅会遭受失败的痛苦,亦会产生一种犯罪感——“我怎么这么差劲,对得起谁?”为此,人们常常以某种理由或借口来安慰自己,使自己从挫折心理中解脱出来,这种适应方式就叫自慰。其中,最有趣的是“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两者皆引自伊索寓言。前者指的是那个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味酸,非我所欲”的狐狸,后者指的是那个觅食无着只好以酸柠檬充饥却说:“柠檬味甜,正中下怀”的狐狸。在人类中,这种巧辩以自慰者不乏其人,低劣者如阿Q的“权当儿子打老子”,高明者如孔明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个人在其生活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不可挽回的失败,届时假借理由以自我解脱、泰然处之,未始不是一种适应之道。

2、推倭

把个人的失败、错误推到别人身上,或找客观原因来担负其罪责,以求得自己的解脱,这种适应方式叫推倭。例如:学习成绩低劣者,不怪自己不用功,而埋怨老师评分不公平,或推脱说因考试那天不舒服;上班迟到者,说公共汽车误点;字写不好者,说笔太坏;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该下,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3、幻想

有人受挫之后不是面对现实,而是把自己置入一种想象的境界,企图以一种虚构的幻境来解脱自己,这就叫幻想。幻想的常见方式之一是白日梦。白日梦偶尔为之并非失常,亦无大碍,但如完全依赖它来解脱,则会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无法摆脱受挫心理的困扰。

4、反向

反向亦称倒转反应。个人在某种情境下的反应本属消极、错误的,对此他自己亦不能接受,产生罪错感,于是就以相反的行为取而代之,这就叫反向。例如:内心对别人怀有敌意或仇视心理者却常常对人过分地逢迎馅媚,内心过于自卑者则常常过分地炫耀自己。

5、投射

当个人具有某种不为社会认可的坏品质时,总会感受到自责、羞愧等等心理压力,为消除这种压力,有人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种坏品质加诸众人身上,以此为自己辩解,使自己解脱,这就叫投射。例如:考试作弊的学生总说别的同学也作弊,不诚实的人总说世人皆虚伪。投射的目的就是把自己的“缺陷于加诸他人以维持其心理平衡。这是一种极其不良的适应,发展严重了会成为妄想狂、精神病。

五、挫折与管理

人几乎不可能避免挫折,企业中总会遇到职工因心理受挫而导致缺勤、怠工、士气低落,甚至闹事、罢工等事故。对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做的工作很多。(一)及时了解并排除造成挫折的根源

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对职工的情绪应有敏锐的观察,应把职工的种种不良适应性行为,如说怪话、发牢骚、吵架等看作是存在问题的信号,及时了解,找出根由,予以解决,防患于未然。企业的领导者还可以借助经常性的职工态度调查,而及时发现职工心中的挫折。

(二)正确对待受挫折的人

凡遭受挫折者,哪怕是“自作自受”,都是些不幸的人,管理者均应伸出热情的手给以帮助。

1.宽容相待。

正在遭受挫折折磨的人,是一个需要关心、照顾的心理上的病人。冷淡歧视,以行政手段施加压力,只会使矛盾更加激化,甚至把受挫折者推上绝路。唯有关怀和温暖的开导、劝慰才能帮助他恢复心理平衡。

2.提高认识,分清是非。

宽容的态度并不等于不分是非、一味迁就。正相反,唯有帮助受挫折者提高了认识、分清了是非,才能使其战胜挫折。

3.改变环境。

改变环境是相当有效的方法,其主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调离原来的工作岗位或居住地点;二是改变环境的心理气氛,给受挫者以广泛的同情和温暖。

4.请心理学家进行“心理咨询”。

在国外,这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办法。在国内,由于心理学工作者太少,难以做到,但有条件时应尽量考虑采用此种方法。

5.采用“精神宣泄疗法”。

这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创造一种环境,让受挫者被压抑的情感自由顺畅地表达出来。人在受挫折以后,其心理会失去平衡,常常以紧张的情绪反应代替理智行为。这时唯有让紧张的情绪发泄出来,才能恢复理智状态,达到心理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者应该倾听职工的抱怨、牢骚、怪话,让他们有气发泄出来、有话说出来,待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以后,自会心平气和。

6.进行心理辅导,引导职工进行心理修养。

克服受挫心理的关键在于提高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管理者应该向广大职工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职工学会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节冲突与管理

一、冲突与冲突管理的概念

1.冲突的概念

冲突与冲突管理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领域。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人们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时,往往会产生外显或潜在的意见分歧或矛盾,从而体验到心理冲突或人际冲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冲突”一词往往具有一定的负面含义。因此,许多时候,人们会忌讳谈论“冲突”,更多愿意用“矛盾”或“分歧”的概念来分析所存在的问题。

管理心理学认为,冲突是人们对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而在各方之间形成摩擦的过程,即由于目标和价值理念的不同而产生对立或争议的过程。可见,冲突表现为一个发展过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冲突具有四个关键成分:

●对立内容:人们具有对立的利益、思想、知觉和感受;

●对立认知:冲突各方承认或认识到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对立过程:分歧或矛盾具有一个发展过程;

●对立行动:分歧各方设法阻止对方实现其目标。

二、冲突的类型

1、冲突具有不同的水平,按照其水平不同,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人内冲突。当同一个人面临互不相容的多个目标或试图从事两种以上不相容的活动时,会形成内心心理冲突。

(2)人际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在交往时,由于工作或生活目标、风格和价值理念互不相同,产生人际之间的冲突。

(3)群体内冲突。在群体中,由于群体内各个成员对问题的认识不同,对群体目标、活动或程序的意见各异,从而出现群体内冲突。

(4)群体间冲突。不同群体、职能部门或子公司,由于对工作任务、资源和信息等方面的不同处理方式,从而发生群体间的冲突。群体间冲突有时是同级之间的“水平式冲突”,有时则可能是跨越管理层次的“垂直式冲突”。

(5)跨文化冲突。这是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显著不同而出现组织文化冲突。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注重个体价值取向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会鼓励竞争行为;在群体价值取向占支配地位的文化背景下则注重合作精神。当来自多种不同文化背

景的员工或管理人员共事时,比较容易出现跨文化冲突。

管理心理学提出,对于不同类型的冲突,应结合不同情景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与解决途径。关于冲突的管理心理学研究在国内还不多。已经开展的一些研究主要围绕“人内冲突”或“角色冲突”进行。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人们倾向于避免人际冲突,讲求以和为贵,回避冲突,因而导致缺乏竞争意识,引起许多弊端。只有在冲突扩大化之后,才不得不想办法去解决。

2. Lewin的冲突类型理论

在早期管理心理学冲突研究中,最具影响的是著名心理学家Lewin于1930~1940年代开展的研究。Lewin按照冲突中相互接近与回避等两种倾向的不同组合,划分出“人内冲突”的各种类型。以下是这些冲突类型及其特点。

(1)接近—接近型冲突。这是指一个人同时要达到两个相反的目标,由于目标背道而驰,难以同时达到,从而引起内心冲突。在解决这类“人内冲突”时,必须采取放弃其中一个目标,或者同时放弃两个目标,以便追求另一个折衷目标等方式。

(2)回避—回避型冲突。这是指当一个人面临需要同时回避的目标时所产生的冲突类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设法摆脱这种困境。在许多情况下,客观条件却使人难以摆脱这种处境,因而陷入内心冲突状态。

(3)接近—回避型冲突。在有些冲突条件下,人们一方面要接近某个目标,而同时又想回避这一目标,这时,会产生接近—回避型的冲突。这种冲突包含激烈的心理冲突,也是近期研究较多的冲突类型。

Lewin的研究指出,一个人越接近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其达成目标的愿望也会越强烈;但是与此同时,回避这一目标的愿望也会迅速增长;而且,回避倾向会随着向目标的接近而增强,其速率会超过接近目标的倾向。这时,处于内心冲突状态的人会停止接近或后退,进入犹豫不决状态,直到最后作出决定或情景发生变化。

(4)双重接近—回避型冲突。上述两种接近—回避型的冲突有时会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模式,称为双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上述“人内冲突”的基本模式并非如此单一。人的内心冲突是极其复杂的,必须从实际管理与工作情景出发进行分析。了解冲突的各种基本

模式,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更复杂的冲突状态及其对策。

三、冲突的利弊

有关冲突的利弊,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曾经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管理情景中,出现冲突是消极的,冲突影响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具有破坏作用。冲突容易使人们脱离工作任务要求,以“成败论英雄”,进而造成决策偏差或失误。因此,管理者的任务是采取各种办法避免冲突,设法协调各方的利益,寻求共同目标,尽可能减少冲突的发生。

另一种近期的观点则认为,冲突是工作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起到有益和更新及创新的作用,是“功能性”的。冲突可以体现活力,帮助人们关注工作任务,增强群体内聚力。因此,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利用冲突,改进和提高决策质量,增强管理效能。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应把冲突分为破坏性冲突和建设性冲突,只有在冲突阻碍达到组织目标时,冲突才起消极的作用。

许多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许多条件下,冲突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人际冲突可以分为三类。

(1)任务相关冲突。根据任务类型,可以把冲突分为常规任务冲突和非常规任务冲突。常规任务冲突对工作效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非常规任务冲突则由于可以引发深入的讨论,往往产生创造性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群体工作效率。(2)情绪性冲突。情绪性冲突往往导致消极作用,但在这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在情绪冲突中表现得十分不同。

(3)程序性冲突。这类冲突与群体工作效率具有非线性的近似倒“U”形关系,即在程序性冲突处于中等程度或持续时间中等程度时,对于群体的工作效率具有最大的促进作用;而冲突太多或持续时间太长时,则可能起消极作用。

冲突与绩效之间的密切关系

图表明了冲突与绩效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看到,当冲突适度时,绩效水平最高;冲突过少或太多时,都会影响工作绩效的发挥。因此,冲突并不总是起消极作用,适当的冲突或对冲突处理得当,都能够对群体工作效能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冲突的来源与影响因素

1. 冲突的来源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关于冲突的来源有两种思路。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冲突是对稀有资源的竞争,对于目标实施和自主权的渴望,是冲突的基本来源。当一个人的行为阻碍了另一个人的目标达成时,就会产生冲突。另一种较流行的思路,把冲突看成“不相容的活动”,认为冲突是由于一种活动以某种方式干涉或阻碍了另一种活动的进行,从而产生不相容行为。无论人们在合作或竞争方式下工作,不论目标利益是否一致,都会由此形成争议或挫折。这时,冲突是一种动机行为,人的价值观念以及竞争或合作的动机,导致“不相容活动”,竞争因素往往会强化冲突倾向,而合作因素则产生协商动机,以便在冲突情景中达成一致意见。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来看,“不相容活动思路”能够比“目标竞争思路”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冲突行为及其过程,并且,在研究中得到更多的实证支持。2. 影响冲突的因素

影响冲突的因素很多。冲突的内容各不相同,造成冲突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有关冲突的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造成冲突的因素:

●性格或价值观念不相容;

●对于诸如工作职务、薪酬、晋升等方面的期望落空;

●资源有限而产生竞争;

●工作职责边界重叠或者不明确;

●工作任务的相互依存和制约;

●工作任务的期限不合理或者高度的时间压力;

●沟通不良;

●寻求一致意见决策的倾向;

●群体决策中的意见分歧或利益矛盾;

●部门工作利益不协调;

●管理政策或规章不合理或不明确;

●组织体制或管理层次复杂。

群体冲突是常见的一种冲突类型,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对决策环境知觉、特殊行为方式的偏好、群体之间目标的不相容性等。以往研究文献表明,群体冲突具有下列特征。

(1)群体冲突可能具有正面作用。在良好的群体工作设计条件下,群体冲突既有利于达到较好的经济目标,又能增强群体成员的工作动机,并形成良好的团队文化,增进群体成员间的信任和承诺度,协调个人、群体与组织的目标。管理心理学研究提出,只有当群体成员能公开争论,互相支持合作和充分投入时,才能提高群体工作效率;而高效率的工作又反过来促进群体成员间的支持气氛、对工作的投入,以及较高的满意感和对群体的承诺。研究发现,群体工作效率知觉对成员的满意感和承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群体工作成效促进成员对群体的承诺和工作满意感。

(2)群体冲突可能促进多样化和创造性。研究表明,群体成员的多样化可以引进各种新观念、新思路,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成员间的动态合作,从而提高群体工作效率,尤其是高层管理部门群体的效能。当然,群体多样化也可能导致管理的难度,影响沟通效率,产生紧张情绪,降低成员的群体承诺感,增加离职率。

(3)群体冲突的处理方式具有跨文化差异。研究表明,在解决群体冲突时,所采用的策略存在文化差异。中国文化条件下,人们倾向于采取低不确定性策略(如

回避和折衷策略);而西方文化条件下,人们则更多采用高不确定性策略(如竞争和合作策略)。

从影响冲突的因素类别来看,可以分成心理特征因素(例如,不同的性格、价值观、工作期望等),任务特征因素(例如,任务依存程度、职责交叉的特点、任务期限等),群体过程因素(例如,沟通不良、群体决策、部门协调等)和组织特征(例如,政策规章、组织体制等)。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以便减弱或转变“非功能冲突”,利用和引导“功能性冲突”。

五、谈判过程与跨文化冲突管理

1.谈判过程

许多冲突是通过谈判来协调解决的。因此,谈判过程是冲突管理的重要方面。谈判包含四个成分:

●谈判各方的相互依存性;

●谈判各方的目标或程序冲突性;

●谈判各方的动机与影响力;

●谈判各方对达成一致意见的信念。

管理心理学把谈判分为四个阶段。

(1)调查准备阶段。这是最重要的谈判步骤之一,需要收集问题与方案的事实信息、了解他方谈判风格、动机、个性与目标,分析基本背景。

(2)方案表达阶段。这个阶段包括提出最初要价、表达我方需求,这时,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十分重要,跨文化差异在这一阶段比较明显。

(3)讨价还价阶段。这时,管理人员运用各种公关手段、沟通技能与谈判策略,以便达成原则意见。

(4)达成一致阶段。这一阶段,处于谈判的尾声,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或协议。

谈判是一个过程,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差误。例如,非理性地加大承诺,一方得利、一方受损,以及过分自信等。常用的解决策略是运用多种能力,形成处理方案,主要有以下一些能力:

(1)创造性能力:用多重角度看待问题;

(2)灵活性能力:能够提出快速思维;

(3)控制能力:对于当前状况,拟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4)激励能力:主要要求了解自己,关注比较各类其他活动;

(5)否决的能力。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四种谈判策略可以划分成四大类,图10-2是四种策略的图解。图中表示“信任合作”“开放顺从”“坚定竞争”“主动回避”等四种策略,分别属于不同的关系结果与事实结果。

六、冲突管理风格

管理心理学把冲突的风格分为五种类型:整合风格、协调风格、支配风格、回避风格和妥协风格。有关冲突管理风格的研究也是围绕这一类型开展的。1.整合风格

整合风格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采取整合风格时,冲突各方以合作的态度面对问题,提出多种备择方案,权衡利弊,进而选择解决冲突的方案。研究表明,整合风格适合于较复杂的冲突问题,例如,多方误解造成的认知冲突;不过,采用整合风格比较费时间,当冲突各方在价值观念方面十分对立时,整合风格往往难以奏效。

2.协调风格

冲突管理的协调风格采取了“和事化解”的思路,主张在冲突面前舍弃自身,以满足他方利益,强调求同存异。协调风格的主要长处是有利于鼓励合作精神,在可能利益互补的管理情景下,协调风格更为有效。

3.支配风格

冲突管理的支配风格是一种“强迫就范”的思路,表现为“自我利益为中心”,无视他人需要,寻求一方得益、一方损失的策略,更多依赖正式权威,迫使顺从。这种风格比较适合于实施非常管理措施,或者在短期内完成任务。

4.回避风格

回避风格则是一种“被动防御”的思路。在资源缺失或代价过高的冲突情景面前,回避策略比较有效,但这种策略又往往只是暂时搁置问题,并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妥协风格

妥协风格采取了“调和折衷”的思路。当冲突各方目标相反或权力均等时,妥协风格比较合适。但如果过多利用妥协风格,会显著降低任务绩效,或只是暂时调和矛盾。

管理心理学研究把冲突管理风格划分为两个基本维度:关心自己(重视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和关心他人(倾向于满足他人需要的程度)。图10-3是上述五类冲突管理风格的两维图解。

可以看到,当人们处于高度“关心他人”和高度“关心自己”时,形成冲突管理的整合风格;当处于高度“关心他人”和低度“关心自己”时,属于协调风格;在处于低度“关心他人”和高度“关心自己”时,表现为回避风格;而在低度“关心他人”和低度“关心自己”时,倾向于支配风格;但在“关心他人”和

“关心自己”都处于中等程度时,表现为典型的冲突管理妥协风格。

七、冲突管理技能

管理中的人际冲突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由于“人—职务—组织环境”之间的匹配不良;二是来自个人情绪的失调;三是由于各人的目标、价值观与知觉等不同而造成。为了有效解决和管理冲突,必须充分理解有效解决冲突的步骤和过程,把管理技能和知识运用到冲突解决中去。由于外部商务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员工日益更新的需求,冲突管理技能对于冲突管理日趋重要。

1.冲突管理技能分类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冲突管理技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1)社会化网络技能。指运用交往过程,形成影响力,从而构建能够实现任务绩效的合作网络的能力。

(2)群体管理技能。指在冲突条件下,利用影响力来鼓励合作,提高组织认同感的能力。

(3)人际协调技能。指在冲突过程中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这种方法对于各类冲突的管理都具有积极意义。

(4)自我评价技能。指鉴别与评价自身与他人优缺点的能力。自我评价技能对于较长周期的冲突管理具有良好的作用。

2.冲突处理的过程模型

Dubrin(1980)综合了许多研究的结果,运用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冲突过程,提出了冲突处理模型,见图10-4。这个模型包括三个因素:输入、干涉变量、输出等因素。研究认为,处理冲突的手段将影响冲突的结果。特别是在跨文化管理环境中,组织成员之间的冲突是常见的。冲突会对组织的功能具有很强的建设性的或破坏性的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冲突有哪些类型?冲突管理的五种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2.群体冲突有哪些特点?群体冲突的处理可以采用哪些常用的策略?

3.谈判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这些阶段各有何特点?

4.试述冲突管理的心理模式及其实际意义。

5.群体冲突管理因素对于绩效因素有哪些影响?

第六章管理心理学

第6章群体心理概述 6.1 群体的定义及发展阶段 人是社会的人,在组织中工作的人们会加入到各种各样的群体中。美国北得克萨斯州大学的工作团队研究中心认为,在2000年80%的《财富》500强公司中,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员工在团队中工作,并且属于同一种类型的群体。可以说,群体是构成组织的重要基石。 6.1.1 群体的定义 群体(group)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群体与由于某些因素偶然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有所不同,它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1.共同目标。群体成员之间具有某种共同的目标。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群体通常会制订一系列规范。长期存在的群体往往还发展和形成了自己特定的亚文化、价值观、态度倾向和行为方式等。 2.相互作用和影响。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而火车站排队买票的人,咖啡厅里的顾客和电梯间里的乘客,这些偶然聚合在一起的人群是没有共同目标和归属感的,因此都不能称之为群体,而是属于聚合体亦称为集合体(aggregate)。有时聚合体也可以转化为群体,例如被劫持飞机上的乘客,为了共同制服罪犯,求得生存的目标,可能会很快成为一个结构化的群体。 6.1.2 群体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群体做出不同的分类。例如按群体形成的方式,可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按群体的开放程度,可划分为开放型群体和封闭型群体;按群体所发挥的作用,可划分为参照群体(或标准群体、示范群体)和一般群体;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可划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按群体成员联系的紧密程度和群体的发展水平,可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体和集体。下面重点分析与管理工作联系密切的一种分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这种分类法最早是由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 1.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formal group)是指具有正式的社会结构,成员有明确的地位与社会角色分化,并有相应权利和义务规范的群体。这种群体通常是根据官方途径正式组建和任命的。如企业中的车间班组、飞机航班上的乘务组、学校里的专业教研室等。正式群体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两种: 命令型群体(command group)通常由管理者和直接向他汇报工作的几个下属组成。例如,一个客服部的主管和他的下属就是一个命令型群体的例子。 任务型群体(task group)是组织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组建的。与命令型群体不同,任务型群体可能会跨越上下级的这种命令关系。例如,对一个破产企业进行资产清算时,需要来自财务、审计、设备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由这些人员组成的清算小组就属于任务型群体。 2.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既不是组织明文规定的,也没有正式的结构,是成员因为个人目标而非组织目标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如四个经常一起乘车上下班的员工就是一个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可划分为利益型群体(interest group)和友谊型群体(friendship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作业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 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 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 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程。 A.组织 B. 领导者 C. 群体 D. 并与() 保持一致的过 2. 领导者的素质包括品质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 () A.管理素质 B. 综合素质 C. 心理素质 3. 领导的传统品质理论把领导者的个人品质条件与人格特征定义为 A.天生的 B. 学习的 C. 培养的 4.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研究把领导者行为分为面向生产与 ( A.面向发展 B. 面向效益 C. 面向组织 5. 日本心理学家三隅二不二创建的 PM 领导行为类型中,把( 效率最差的领导行为。 A.PW 型 B.pm 型 C.P 型 D.M 6. 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称为 A.思维 B. 决策 C. 环境 四个方面。 D. ( D. 两个方面。 技术素质 ) ° 社会的 面向职工 类型的领导行为定义为 判断 D. 和精神文化 的总和。 社会文化 D. 分析 8. 冲突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潜在对立阶段、认知与个性化阶段、 阶段和结果阶段。 A.人际交往 B. 行为意向 C. 行为冲突 D. 行为矛盾 9. 勒温的参与改变态度理论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离不开群体的规范和 A.信息 B. 价值 C. 人际关系 D. 情境 团队文化 () 阶段、行为 宁波九三进修学校行政 08班、工商行政091、092班 管理心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目标管理:对组织(或个人)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它是管理者 以预定最优的最终效果为目标,并通过实施和评价等手段调动和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 性,使组织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动。 (第65页) 2、 管理人员良好思维品质的“四个学会 ”:一是指学会广泛地进行思维(又称思维广度的 训练);二是指学会深入地进行思维(又称思维深度的训练) ;三是指学会快速地思维(又称 思维速度的训练);四是学会有目的地进行思维(又称思维目的的训练) 。(第71-72页) 3、 企业的三大资源:一是人力资源;二是物质资源;三是信息资源。 (第91页) 4、 心理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指个人在某种动机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受到无法 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第152页) 5、 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指的是企业跨国经营。在这一领域中,企业经营哲 学与组织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显得格外重要。 (第359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汇总

第一章联系与思考 一、概念解释 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的社会心理系统、企业文化、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对象 二、填充题 1.管理的职能有。 2.管理过程的两个主要系统是。 3.工业心理学包括。 4.管理心理学的目的与任务是。 5.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包括。 三、是非判断题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则在括号内写“是”,错误则写“否”(后面各章是非题均按此要求解答)。1.社会心理系统属于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2.技术系统属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 3.个体、团体、组织属于内环境系统。() 4.技术环境(工作性质、技术水平、产品数量、质量等)属外环境系统。() 5.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就形成了管理心理学。() 6.从狭义而言,行为科学即指管理心理学。() 7.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四、选择题 下列题目中,每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后面各章的选择题均按此要求解答)。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突出的是: A.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 B.以结构为中心的管理 C.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 D.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带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哪类学科? A.自然 B.社会 C.中间 D.人文 3.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主要指: A.生物人与社会人 B.积极与消极 C.共性与个性 D.自然性与社会性 4.下列哪种不是20世纪30年代前的工业心理学的范畴?

A.消费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组织管理学 D.人事心理学 5.下列哪种选项不是内环境系统的社会心理系统? A.团体环境 B.个人环境 C.组织环境 D.技术环境 6.工业社会心理学主要指的是: A.人事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人际关系学 D.工商心理学 7.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团体行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激励 B.人际关系 C.结构 D.影响力 五、问答题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意义是什么? 3.管理心理学与邻近科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的关系如何? 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题 一、概念解释 泰勒制、例外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法约尔的组织职能与管理职能、韦伯的官僚模式、霍桑实验与霍桑效应、管理科学学派、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中国古代人性观、韩非的“法、术、势” 二.填充题 1.泰勒等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2.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的五种要素是。 3.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是。 4.安德鲁·尤尔(Andrew Ure)是国,夏尔·迪潘(Charles Dupin)是国。 5.泰勒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6.法约尔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7.孙武论将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8.孙膑认为合军聚众,克敌制胜应采用以下激励方式。 9.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他从年至年,主持了长达五年之久的。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思路 对于管理心理过程及组织管理规律的理解,既需要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又取决于可靠有效的实际数据。理论和数据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两个必要元素。其中,准确的思路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先决条件。管理心理学研究有三种理论思路: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思路。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需要根据研究的不同目的,选择相应的理论思路。 1.微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微观思路注重于研究个体特征或小团体中的个体行为。管理心理学微观思路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实验心理学为学习、动机、知觉和压力等专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个性与咨询等领域运用了许多临床心理学方法;社会心理学则提供了有关态度、群体和社会化方面的理论;而人事心理学有关人员测量、选拔、培训、奖励、绩效等的研究与应用,与管理心理学有着尤其密切的关系。微观的研究思路在研究设计、测量和分析等方面都从心理变量出发,考察各类心理因素之间的关 系及变化规律。 2.中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中观思路以个体心理为基础,把注意力放在群体行为和管理过程方面,并特别侧重于研究群体动力机制、领导行为和管理决策模式等。同时,在研究中注重群体变量和有效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条件。 3.宏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宏观思路重视组织层面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组织环境、组织体制、组织文化和组织战略等宏观因素及其效应的考察。同时,宏观的研究思路倾向于采用整体设计,注重多重组织因素作用下人员特征、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之间的交互影响。 管理心理学研究特别重视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假设作出多重检验。图 2-1为理论检验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研究的计划与设计 为了开展有效的管理心理学研究,首先,应该对有关的研究与应用文献有足够的考察和了解,尤其需要注意那些把研究结果转换成实际应用的杂志。熟悉以往研究,是计划和设计的基础;其次,应该对简单化的结论持怀疑的态度并进行透彻的分析;第三,应该确保研究所运用的概念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努力尝试新的思想,使自己的组织成为不断更新发展 的“学习组织”。 制定好研究的计划是成功研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一环。在制定研究计划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课题和研究方法,而且应该充分预计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在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广泛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沈伟晔 部门:商学院 联系方式:电话: Email: 本学期教学安排及参考书目: 教学总学时:36 其中:讲课--24、课堂练习--4、讨论--4、心理测试--4 教学参考书: 《管理心理学》(第三、四版)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孙时进等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俞文钊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张昱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王重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孔祥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编实用管理心理学》龚胤晖等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感知历程与管理 第四章个体心理差异与管理 第五章态度与管理 第六章挫折与管理 第七章激励理论 第八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九章群体的沟通与决策 第十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第十一章领导心理与管理 第十二章组织心理与管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管理心理学概述 一. 含义: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独立的现代管理科学。它遵循客观原则和系统方 法,研究管理系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关系,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综合学科。 二.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三. 主要理论基础——心理学 四. 研究对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 心理学的内容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直接、间接;自然、参与; 调查法:谈话、问卷 实验法:自然、实验室 测验法:自陈量表、投射测验 个案法: 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的必然性: 1.管理实践的需要: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管理者自身认识的提高和转变 2.心理学科的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社会心理学派 工业心理学派 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 二. 管理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1.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 2.群体动力理论:勒温 3.社会测量学:莫雷诺 4.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三.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章感知历程与管理 §1.感觉历程 一. 含义:人脑对当前事物个别属性或具体状态的直接反映 二. 特性:直接性、个别性 三.作用:心理活动的开端 四. 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五. 规律:适应律、阈限律、对比律、联合律、练习律 §2. 知觉历程 一. 含义:是人脑对当前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二. 感与知的关系:感是知的基础、知是感的综合 三. 种类:时间、空间、运动、社会 四. 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五. 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学习经验、观点差异、动机作用 §3. 社会知觉效应 一.第一印象(首因效应、优先效应) 二. 近因效应 三.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阿希实验: 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 四. 定势效应 五. 投射效应 六. 名人效应(移情效应) 七. 权威效应 八. 仁慈效应 九.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四章个体心理差异与管理 §1.个性概述 一.含义: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来的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个体心 理特征。 二.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生物因素 后天环境 自身实践 三.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儿童时期 学生时代

管理心理学专题

管理心理学专题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简答论述 案例分析 复习范围 第一章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psychology )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 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包括内容 3.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物知觉和一般知觉 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人知觉和社会知觉 4.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5.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6.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 力特征。 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能判断属于何种气质类型) 7.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 的科学。

8.群体与个体心理的区别(论述or简 答) 个体心理与行为主要研究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需要、动机、态度以及智力、能力等。根据心理差异进行人事配置根据员工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进行激励。 群体的人具有个体的人所没有的一些心理特点;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主要研究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群体凝聚力、士气和人气关系、人际沟通等。群体中存在着人际关系与上下左右的交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群体气氛、士气、凝聚力、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中的极端转移以及仿效、感染、从众、引拒、竞争、协作、相容、冲突等。 所有上述现象在个体单独活动中一般不会出现,而只有在群体中才会发生并为个体所感受。 9.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 P26 理解意思 群体动力理论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力场”观念,描述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行为的动力与方向。 B=f(P E) B是个体行为,P是个性特征,E是环境 1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问卷 调查法; 访谈法;心理测验法;个案法

《管理心理学》课后练习题.doc

《管理心理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心理学: 3.观察法: 4.问卷法: 5.访谈法: 6.案例研究法: 7.自然实验(现场实验): 8.实验室实验: 二、填空题 1.国内外的管理心理学体系一般由()、()和()三大块组成。 2.管理心理学是介于()和()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3.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学科。 4.()是研究和探索人们的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 5.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及其规律的学科。 6.()是管理心理学的基础。 7.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影响下,个体或若干个体()和()的科学。 8.人类学不仅研究人类群体的演化过程,也研究不同群体之间的()。 9.管理心理学实验的成功,关键在于()的精细、巧妙和正确。 10.观察从时间上分有()和()。 三、简答题 1.研究管理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管理心理学的测验研究方法中常用的是哪些测量及其特点?

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一、选择题 1.在中国管理心理思想的滥觞阶段,《尚书》中提出的()对领导者在德、才、能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要求。 A. 九德 B. 佶屈聱牙 C. 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D. 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2.诸子百家中,具有系统性而又对后代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三家。 A.老子、庄子、列子 B.儒、道、法 C.儒、墨、法 D.兵、医、杂 3.中国古代管理文化高度重视()在管理中的作用。 A.德 B. 才 C. 人 D. 术 4.“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明确的把()看做最高的道德规范。 A. 以人为本 B. 以德为先 C. 以民为本 D.中庸之道 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就管理者来说“无为”指()。 A.无所作为 B. 服从客观规律 C. 保持行为 D.无所求 6.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强调管理的()。 A.以理服人 B.礼乐之道 C.以和为贵 D.制度传承 7.“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强调管理中()重要性。 A. 知人 B.聪明 C.贤能 D.业绩 8.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强调管理中()。 A.人心叵测 B.知人之难 C.凡人之险 D.人心险恶 9.中国古代甄选人员时十分重视()。 A.人的才能 B.人在顺境中的表现 C.人在逆境中的表现 D.多方面的考察一个人 10.中国古代很早就指出“人材不同,能各有异”的观点,强调人员任用时的()。 A.能与任宜 B.人材不同 C.能力有差别 D.对能人的选拔 二、简答题 1.“中庸之道”蕴含了哪些观点? 2.“无为而治”在管理实践中有哪些作用? 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体现的人员激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管理心理学 第六章 挫折、冲突与管理

第六章挫折、冲突与管理 1.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理解挫折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了解受挫折时的行为表现,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认识冲突的含义、性质、原因,了解解决冲突的正确观念与方案。教学重点:挫折和冲突的含义、性质、原因以及处理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处理挫折、冲突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2.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挫折与管理 一、挫折的概念 挫折(frustration)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遭遇障碍或干扰,使其动机受阻而导致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挫折,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是指事情进行得不顺利、失败、失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心理学则将挫折定义为一个人在实现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受到阻碍,使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引起内心剧烈冲突时的情绪状态。在需要的基础上,个人会产生多种愿望: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事业,还有说不尽的雄心壮志。但是,天下事哪会事事如意,由于自身能力、社会环境、个人际遇、天灾人祸等多方面的限制,个人不得不承受“恶者不能避,好者不能取,恨者不能除,爱者不能得”等各种精神压力,这时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就叫挫折。 挫折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发生一系列变化。以利而言,它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给人以丰富的经验,增强性格的坚韧性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一个人产生创造性变迁,寻找到更好的人生道路。所以,古人云:“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昔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弊而言,挫折会造成个人心理上的伤痕,导致行为上的缺陷,甚至会导致人格分裂,形成行为失常或心理疾病。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挫折产生的原因有两大因素: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和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个体自身的条件和动机冲突)。 引起职工产生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分述如下: 1、挫折产生的社会原因

管理心理学()

1. (2分)跨国公司有很多特点,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 A. 多元化 ? B. 风险性 ? C. 整合性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2. (2分)领导者本身的(),决定了他们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树立威信,其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 ? A. 文化水平 ? B. 个性特点 ? C. 素质差异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3. (2分)领导者试图依靠与群众保持一定距离的做法,以抬高自己的身份,保持自己高高在上,叫做()。 ? A. 收买威信 ? B. 职业威信 ? C. 距离威信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4. (2分)解冻是指()个人或群体去改变他们原来的态度或消除对旧态度或行为的支持。 ? A. 号召 ? B. 命令 ? C. 刺激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5. (2分)谁能掌握()管理的这一真谛,谁就能在实践中取得胜利。 ? A. 以人为本 ? B. 效益第一 ? C. 信息第一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6. (2分)在企业中要建立()的管理制度。 ? A. 以质量为中心 ? B. 以人为中心

? C. 以制度为中心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7. (2分)()是领导者权责统一的基础。 ? A. 职位 ? B. 决策 ? C. 服务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8. (2分)生理需要是属于最底层次的人类的()需要。 ? A. 健康 ? B. 发展 ? C. 基本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9. (2分)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有意识地协调两人以上的活动或力量的()。 ? A. 合作体系

管理心理学专题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复习范围 第一章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psychology )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包括内容 3.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物知觉和一般知觉 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人知觉和社会知觉 4.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5.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6.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能判断属于何种气质类型) 7.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的科学。 8.群体与个体心理的区别(论述or简答) 个体心理与行为主要研究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需要、动机、态度以及智力、能力等。根据心理差异进行人事配置根据员工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进行激励。 群体的人具有个体的人所没有的一些心理特点;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主要研究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群体凝聚力、士气和人气关系、人际沟通等。群体中存在着人际关系与上下左右的交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群体气氛、士气、凝聚力、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中的极端转移以及仿效、感染、从众、引拒、竞争、协作、相容、冲突等。 所有上述现象在个体单独活动中一般不会出现,而只有在群体中才会发生并为个体所感受。 9.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P26 理解意思 群体动力理论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力场”观念,描述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行为的动力与方向。 B=f(P ? E) B是个体行为,P是个性特征,E是环境 1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心理测验法;个案法 第二章 11.个体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12.霍兰德的个性类型: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企业型;艺术型 13.不良的性格特征:孤僻心理;封闭心理;顾虑与猜疑心理;敌意心理;嫉妒心理 (你身上有何不良特征,打算如何克服) 14.智力的测量工具:比奈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N07011102 2.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3.课程英文名称:ManagerialPsychology 4.课程性质:必修 5.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6.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7.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意义 《管理心理学》是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心理学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实践中的主要应用;熟悉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管理问题,了解如何通过管理心理学引导员工与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员工与组织的冲突;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高员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2.学时、学分 学时:理论40 学分:2分 3.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案例研讨。 4.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作业、课堂讨论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试卷考试 5.参考教材及书目 (1)《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2)《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李靖科学出版社2011年 (3)《组织行为管理》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4)《管理心理与实务》张友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5)《管理心理学》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管理心理学》卢盛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7)《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8)《管理心理学》刘永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2.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演变、研究动态 3.掌握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

智慧树知到《管理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管理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现场调查 B:案例研究法 C:现场实验 D:实验室实验法 答案: 案例研究法 2、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答案: 早期管理理论 3、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答案: 系统管理理论,经验主义理论,权变理论 4、“任何组织绩效之低落都应归与管理”的观点是基于什么人的假设提出的?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社会人假设 答案: Y理论 5、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A:霍桑效应 B:蝴蝶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答案: 霍桑效应 第九章 1、组织内部的一些特殊典礼、仪式、风俗属于组织文化的() A:精神层 B:制度层 C:器物层 D:物质层 答案: 2、区别组织文化的类型并掌握“堡垒型”组织文化的内涵() A:房地产 B:广播电视 C:百货公司 D:保险公司

答案: 3、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有() A:故事 B:语言 C:价值观 D:仪式 E:英雄人物 答案: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组织公民行为的特点 A:自愿自发 B:积累效应 C:明确回报 D:不确定回报 答案: 5、良好的组织文化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A:对 B:错 答案: 第二章 1、在决策过程中,力求“稳扎稳打”,谨慎行事属于 A:命令型风格 B:分析型风格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_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1、什么叫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体系,通过学习起到以下作用: 1、对推进管理现代化的作用 2、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3、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 3、管理心理学为什么以人作为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1、“企业就是人”。 2、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3、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4、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有何关系? 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管理心理学是在广义行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也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管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的学科,它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行为规律性的学科。 5、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 在学习过程中,要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国内和国外经验相结合。做到学能致用,用能生效。 一、要明确管理心理学的两种属性 二、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由此产生的工业应用心理学和同期先后出现的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三个分支学科为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提供了素材,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2、梅奥的“霍桑实验”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实验他得到了什么新的理论观点? “霍桑实验”历时八年,分为四个阶段( 四项实验):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谈话研究;观察实验(接线板接线实验)。梅奥的结论是: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网络课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 IQ = 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 X 100 。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 ,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8.成就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 11、勇敢或怯懦、勤劳或懒惰是人的意志特征。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_需要、自尊__需要、自我实现_需要。 13、双因素理论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请列举出四种智力测量的方法:实验、谈话、个案调查、智力测验。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 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6.冲突会妨碍团体的绩效,破坏团体的整体性,所以冲突都是有害的。(错) 7.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对 ) 8. 公平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对) 9. 人际关系理论也称管理的行为学派理论。(对 ) 10. 韦伯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对 ) 11.“霍桑效应”即指工作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都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错 ) 12.智力测验是测量能力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对) 13.气质是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对) 14.有人勇敢有人怯懦,这是描述性格的理智特征。(错 )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错) 16.个人遭受挫折时,免于情绪和行为失常的适应机制叫做应激。(错) 17. 迁怒是一种升华的自我防卫形式。(错) 三、单项选择题 1.有人勤奋有人懒惰,这是性格的( a )。 a.意志特征 b.情绪特征 c.态度特征 d.理智特征 2.问卷法和访谈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管理心理学试题

管理心理学 本书较为系统地反映了管理心理学的四个层次——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心理的概况和基本内容,涉及的范围及全面又简练。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管理心理学在西方的称谓是“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其实内容是大同小异,尽管角度不同,但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专业属于都是一致的。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体心理研究,主要是研究社会知觉、个性与管理以及有关个体激励的理论;第二层次为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第三层次为领导心理的理论与应用;第四层次为组织心理与员工正面与负面组织行为。 3、管理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原理、原则、方法的研究以为当前社会服务、贯彻人本管理的理念,实现真正的人性化管理,直到领导者实施最佳的领导方式、决策方式,是激励方法更加现实有效等。 4、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个案研究方法,其中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另一类为实证研究方法,其中包括现场调查研究、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性假设的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人性假设的另一种分类——经纪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工业心理学与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学派的星期在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 2、人性假设的X与Y理论的观点及由此产生的管理策略截然相反。前者认为人性会死懒惰、消极的,因而要严加控制与管理;后者认为认识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因而要采取参与式管理与融合的原则。 3、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具有不同的内涵与特征,相应上述不同的人性假设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根据经济人假设主要采取物质与金钱刺激,针对社会人假设采取参与管理的策略,针对自我实现人假设将采取人本管理的方式,对应复杂人假设要采用权变管理的策略。 4、人本管理的目标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本管理的原则是实行个性化发展、自我管理、创设物质与文化环境、人与组织共同成长等。 5、人本管理的基本方式是要有组织内体制架构的保障,领导要采取权变领导与管理,注重人本主义文化环境的塑造,促使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转换。

管理心理学必考期末考试题整理

管理心理学(阶+网) 一、单选题 1、()是过程型激励理论。 C、期望效价论 2、()是决策程序的起步。 D、情报调研 3、()是内容型激励理论。 A、双因数理论 4、()是人的期望的心理基础。 B价值观 5、()是性格发展的环境因素中最基本的单元。 A.家庭 6、()对人的动机模式有决定影响作用的三大因素之一。 A.嗜好与兴趣 7、()理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 A、古典管理理论 8、()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需要层次理论 9、()认为,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好方法。 D.权变理论学派 10、()指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 C、孟子 11、()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B.个性心理特征 12、挫折是一种()状态。 C、情绪状态 13、根据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气质又可分为( ) A、内向性和外向性 1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有()。 C、问卷法 15、霍桑实验提出的( ),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 B、人际关系理论 16、“经济人”假设对应于()理论。 B、X理论 17、激励主要是激发人的()。 D、内在动力 18、价值观是人的()心理基础。 A、期望 19、科学管理理论中,有影响且在实践中成功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 D.厄威克 20、领导行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最重要的是()。 B、人群关系行为 21、目标管理是( )的激励理论。 B、过程型 22、目标管理是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在《管理的实践》中首先提出的。 A、德鲁克 23、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大师()1954年提出的。 C德鲁克 24、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理论。 D期望 25、能力有一般和特殊之分,其中特殊能力包括()音乐能力、数学能力等。 A专业能力 26、群体动力理论是()心理学家勒温 D、美国 27、企业价值是()。 C、社会效益最优价值 28、气质是人的()特征之一。 A、个性心理 29、人的本质在于( ) D、社会关系的总和 30、人的动机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 C挫折 31、人的需要从性质上分有()需要。 B.心理和生理 32、“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 ) 人性观。 A、马克思 33、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C.自然 34、提出()的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霍桑工厂试验的积极成果。 A、“社会人”理论 35、“态度决定一切”系指态度影响个人的() A行为 36、性格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行为活动的习惯方式。 D.意志 37、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B情感 38、兴趣以( )为基础。 D、需要 39、需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等。 D. 麦克利兰 40、预测研究是()过程的重要环节。B、决策 41、勇敢、顽强是性格的()特征。 C意志 42、一个人的气质具有极大的()。 C、稳定性 43、依赖成性的人,其价值观属于()的。 B部落型 44、欲壑难填是指欲望的() A.无限性 45、在汉代有人认为性的善恶是混杂的,有点类似()理论。 D、Z理论 美国心理学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理论D、期望 二、多选题

管理心理学专题

管理心理学专题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复习范围 第一章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psychology )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包括内容 3.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物知觉和一般知觉 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称为人知觉和社会知觉 4.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5.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6.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能判断属于何种气质类型) 7.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的科学。 8.群体与个体心理的区别(论述or简答) 个体心理与行为主要研究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需要、动机、态度以及智力、能力等。根据心理差异进行人事配置根据员工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进行激励。 群体的人具有个体的人所没有的一些心理特点;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主要研究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群体凝聚力、士气和人气关系、人际沟通等。群体中存在着人际关系与上下左右的交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群体气氛、士气、凝聚力、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中的极端转移以及仿效、感染、从众、引拒、竞争、协作、相容、冲突等。

所有上述现象在个体单独活动中一般不会出现,而只有在群体中才会发生并为个体所感受。 9.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 P26 理解意思 群体动力理论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力场”观念,描述群体行为的产生机制。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行为的动力与方向。 B=f(P E) B是个体行为,P是个性特征,E是环境 1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心理测验法;个案法 第二章 11.个体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12.霍兰德的个性类型: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企业型;艺术型 13.不良的性格特征:孤僻心理;封闭心理;顾虑与猜疑心理;敌意心理;嫉妒心理 (你身上有何不良特征,打算如何克服) 14.智力的测量工具:比奈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第三章 15.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6.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三个方面。简称为态度的ABC模型 17.几种主要的工作态度: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工作投入;组织公民行为 18.组织承诺表现为:(1)希望加入某个组织;(2)愿意保留某个组织的成员资格; (3)信仰组织的价值观并接受组织的目标;(4)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理解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

管理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是过程型激励理论。 C、期望效价论 2、()是决策程序的起步。 D、情报调研 3、()是内容型激励理论。 A、双因数理论 4、()是人的期望的心理基础。 B价值观 5、()是性格发展的环境因素中最基本的单元。 A.家庭 6、()对人的动机模式有决定影响作用的三大因素之一。 A.嗜好与兴趣 7、()理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 A、古典管理理论 8、()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需要层次理论 9、()认为,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好方法。 D.权变理论学派 10、()指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 C、孟子 11、()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B.个性心理特征 12、挫折是一种()状态。 C、情绪状态 13、根据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气质又可分为( ) A、内向性和外向性 1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有()。 C、问卷法 15、霍桑实验提出的( ),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 B、人际关系理论 16、“经济人”假设对应于()理论。 B、X理论 17、激励主要是激发人的()。 D、内在动力 18、价值观是人的()心理基础。 A、期望 19、科学管理理论中,有影响且在实践中成功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 D.厄威克 20、领导行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最重要的是()。 B、人群关系行为 21、目标管理是( )的激励理论。 B、过程型 22、目标管理是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在《管理的实践》中首先提出的。 A、德鲁克 23、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大师()1954年提出的。 C德鲁克 24、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理论。 D期望 25、能力有一般和特殊之分,其中特殊能力包括()音乐能力、数学能力等。 A专业能力 26、群体动力理论是()心理学家勒温 D、美国 27、企业价值是()。 C、社会效益最优价值 28、气质是人的()特征之一。 A、个性心理 29、人的本质在于( ) D、社会关系的总和 30、人的动机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 C挫折 31、人的需要从性质上分有()需要。 B.心理和生理 32、“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 ) 人性观。 A、马克思 33、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C.自然 34、提出()的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霍桑工厂试验的积极成果。 A、“社会人”理论 35、“态度决定一切”系指态度影响个人的() A行为 36、性格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行为活动的习惯方式。 D.意志 37、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B情感 38、兴趣以( )为基础。 D、需要 39、需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等。 D. 麦克利兰 40、预测研究是()过程的重要环节。B、决策 41、勇敢、顽强是性格的()特征。 C意志 42、一个人的气质具有极大的()。 C、稳定性 43、依赖成性的人,其价值观属于()的。 B部落型 44、欲壑难填是指欲望的() A.无限性 45、在汉代有人认为性的善恶是混杂的,有点类似()理论。 D、Z理论 46.、美国心理学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理论D、期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