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的认识-知识点

比的认识-知识点

比的认识-知识点
比的认识-知识点

比的认识-知识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同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商不变的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叫做化简比。

2.最简整数比指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一对互质数,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3. 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比的前、后项都应是整数;并且前、后项的两个数要互质数。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

(四)方法。

(1)写比:一定要看清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并且要用什么数。然后用数字代入。(2)求比值:整数比化成分数然后约分。小数比先化成整数比然后写成分数后约分。分数比化成除法计算。小数分数比一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后用分数比的方法。(3)化简比:方法和求比值相同,只是在最后要写成比的形式。

(五)比的应用

比的应用就是按比例分配,具体的方法是:

用分数方法解:

1、求出所求问题的份数和已知数的份数。

2、求出问题占已知数的几分之几(或求出已知数占问题的几分之几)。

3、用分数解。

用方程解:

1、设每份为x,那么各部分=有几份就是几x。

2、列方程

部分数(几X)+部分数(几X)=总数(已知数)或

总数(几X)-部分数(几X)=部分数(已知数)

3、解方程

用份数解:

1、求已知数的份数

2、求每份数=已知数÷已知数的份数

3、求部分数=每份数×所求部分数的份数

六、比在几何里的运用:

比在几何里的应用,常有四种隐藏条件:

(1)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度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条腰也相等。

(3)长方形的长宽之和是它周长的一半

(4)长方体的长宽高之和是它棱长和的四分之一

例: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长和宽的比是a:b。求长和宽、面积。

(1)求长和宽的和=周长÷2。(2)按比例分配求长和宽。(3)求面积=长×宽2、已知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的比是a:b:c。求长、宽、高、体积(1)求长宽高的和=棱长的和÷4。(2)按比例分配求长宽高。(3)求面积=体积=长×宽×高(4)求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3、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比是a:b:c,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1)三个角的度数是180。(2)按比例分配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4.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后项不能为0。 5.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8、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0除外),商不变。 9、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最后结果是数值。 (三)化简比 1、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再把分数比值改成比(最终是比的形式)。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2、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

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练习题 1、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的前项除以比的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4.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后项不能为0。 5.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8、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0除外),商不变。 9、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最后结果是数值。 (三)化简比 1、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再把分数比值改成比(最终是比的形式)。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2、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比的认识,知识点练习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7、要求量=已知量×已知量份数 要求量份数 7、比在几何里的运用: (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长和宽的比是a:b。求长和宽、面积。 长=周长÷2×b a a + 宽=周长÷2× b a b + 面积=长×宽 (2)已知已知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的比是a:b:c。求长、宽、高、体积 长=周长÷4×c b a a ++ 宽=周长÷4×c b a b ++ 高=周长÷4× c b a c ++ 体积=长×宽×高 (3)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比是a:b:c,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三个角分别为: 180×c b a a ++ 180×c b a b ++ 180×c b a c ++ (4)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比是a:b:c,求三条边的长度。 三条边分别为: 周长×c b a a ++ 周长×c b a b ++ 周长×c b a c ++ 《比的认识》单元练习(一)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一填。 1.甲、乙两种方砖,边长分别是80厘米、30厘米。 它们边长的比是( ):( );它们面积的比是( ):( )。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知识点_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知识点_知识点总结 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点对同学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比的认识知识点与习题

比的认识 一、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 a:b=a÷b=a b (b≠0) 比与除法,分数的不同点:比表示两个量或数之间的倍比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则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二、比的化简 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化简比的方法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5÷8=() () =():()=()小数 2. 把0.56:0.64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3. 今天去我们班的学生出勤率是92℅ ,到校的学生与没有到校的学生人数比是():(),没有到校的学生与全班学生比():()。 4. 比的前项扩大10倍,后项缩小40℅,比值()。 5. 在2:5 中,如果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6. 把5克盐溶于45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为:():()。 7. 比值为1.5的最简整数比是():() . 二.判断题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是自然数、分数、小数.()。

3.化简比就是求比值。()。 4.比值相当于数值,所以比值就是分数.()。 5.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约是3.14:1.()。 三.择优录用(把正确的答案填要在括号里) 1.从北京市区到丰县,甲要行3小时,乙要行 2.5小时。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 A 3:2.5 B 2:3 C 5:6 D 6:5 2.一个比的比值是7 8 ,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比值是 A 21 8 B 7 24 C 7 8 D 8 7 3. 甲数比乙数少四分之一,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A 、3:4 B、4:3 C、1:4 D、4:1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10:4:4,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四.化简比,并求比值. 3.5:0.9 2.5:10 720:9600 45分:1.5时 4吨:25千克 2.25:6.25 五.走近生活的数学 1. 某校一年级的学生人数有810人,比六年级的学生人数少10%人,一、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比是多少?

比的认识知识点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 值。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3. 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 除数, 于商;5.同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 后项相当于分母,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除外),比值不变。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

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商不变的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商不变。 (-)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三)化简比 1、化简比:是将不是最简整数比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过程。(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叫做化简比。) 2.最简整数比指比的前项和后项都

是整数,并且是一对互质数,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O 3.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化简后的比要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比的前、后项都应是整数;二是前、后项的两个数要互质。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不能

得整数或小数。比有两种书写形式如 6比4,可写作6:4也写作:读作6 比4。 (3)读法不同。如6: 4 6 2 求比值是6: 4=6-=-4=j = 2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 (结果是一个数) 6 3 化简比是6:4=64-4= 7=2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 2 (结果是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比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类: 1、已知部分和,求各部分 2、已知部分差,求各部分 3、已知其中的某一部分,求其它部分

比的认识知识点修订稿

比的认识-知识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同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商不变的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叫做化简比。 2.最简整数比指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一对互质数,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3. 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比的前、后项都应是整数;并且前、后项的两个数要互质数。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 (四)方法。 (1)写比:一定要看清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并且要用什么数。然后用数字代入。(2)求比值:整数比化成分数然后约分。小数比先化成整数比然后写成分数后约分。分数比化成除法计算。小数分数比一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后用分数比的方法。(3)化简比:方法和求比值相同,只是在最后要写成比的形式。 (五)比的应用 比的应用就是按比例分配,具体的方法是: 用分数方法解: 1、求出所求问题的份数和已知数的份数。 2、求出问题占已知数的几分之几(或求出已知数占问题的几分之几)。 3、用分数解。 用方程解: 1、设每份为x,那么各部分=有几份就是几x。 2、列方程 部分数(几X)+部分数(几X)=总数(已知数)或 总数(几X)-部分数(几X)=部分数(已知数) 3、解方程 用份数解:

比的认识知识点精编版

比的认识知识点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5.同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 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商不变的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 外),商不变。 (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是将不是最简整数比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过程。(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叫做化简比。) 2.最简整数比指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一对互质数,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3.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化简后的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后项都应是整数;二是前、后项的两个数要互质。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不能得整数或小数。比有两种书写形式如6比4,可写作6:4也写作4 6读作6比4。 (3)读法不同。如6:4 求比值是6:4=6÷4=46=2 3 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结果是一个 数) 化简比是6:4=6÷4= 46=23 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2(结果是一个 比) (四)比的应用 比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类: 1、已知部分和,求各部分 2、已知部分差,求各部分 3、已知其中的某一部分,求其它部分 通用的计算方法是: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综合练习

比的认识综合练习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7页-58页练习三的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能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会求比值。 3、在疏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自觉复习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4、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小黑板(写有本单元的知识点),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回忆知识点、复习引入。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哪些知识? (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求比值、按比分配等)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回忆所学的方法、加深认识。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本单元的知识的?请举例说明。指名回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小结: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主要要通过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探索新知。 3.提出疑难点、形成技能。 师: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所提的

疑难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教师指出这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并板书课题。比的认识综合练习 师:现在我们将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请同学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4、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能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会求比值。 (3)、在疏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自觉复习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4)、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语: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靠大家的努力,请看自学指导。 “认真独立完成课本第57-58页T1—T8的习题,重点理解每一题中的知识点是什么?。思考:(1)说一说每题中比的意义;(2)交流一下比的化简过程;(3)交流一下怎么求比值?(4)如何理利用比的知识进行合理分配?15分钟后交流汇报自己的做题收获与疑问。”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要达到目标离不开同学们努力的合作,下面我们就根据自学指导进行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根据信息写出比,并思考比的含义。 ①、泥小六(2)班有男生44人,女生30人。 ②、小明骑自行车,20千米的路程,用去30分钟。 师引导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组织学生进行反馈和交流。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信息中的数据写成怎样的比?含义是什么?(44:74是什么含义、30:74是什么含义、44:30是什么含义、30:44是什么含义?) (2)、把下面各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并求比值。(P57-T1) ①、跑36千米大约需要2时,路程和时间的比大约是,比值是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期中考试就要来临了,如何复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呢?比的认识知识点主要包括分数乘法的计 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倒数知识点。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

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练习题】 1、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0除外)所得的商叫做。 2、今天去我们班的学生出勤率是92%,到校的学生与没有到校的学生人数比是23:2,没有到校的学生与全班学生比:。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知识点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 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二)求比值 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结果是数值,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三)化简比 1.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再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化简比最终还是比的形式。最终化为最简整数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2.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四)比的应用 注意:请画示意图帮助分析,5份可画5个圈,并标上25人。

4.要求量=已知量×已知量份数 要求量份数 5.比在几何里的运用: (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长和宽的比是a :b 长=周长÷2× b a a + 宽=周长÷2×b a b + 面积=长×宽 (2)已知已知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的比是a :b :c 。求长、宽、高、体积 长=棱长和÷4×c b a a ++ 宽=棱长和÷4×c b a b ++ 高=棱长和÷4× c b a c ++ 体积=长×宽×高 (3)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比是a :b :c ,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三个角分别为: 180°×c b a a ++ 180°×c b a b ++ 180°×c b a c ++ (4)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比是a :b :c ,求三条边的长度。 三条边分别为: 周长×c b a a ++ 周长×c b a b ++ 周长× c b a c ++

比的认识1知识归纳

《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础知识 1、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后项不能为0 。如:5∶7=5÷7 2、比的组成部分有:前项、比号、后项 3、最简整数比:前项与后项是互质的两个整数,这样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比与除法的关系;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值相当于商。比与分数的关系;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如:2∶3=2÷3 6、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化简比:前项与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前项、比号、后项都要有)求比值:前项÷后项= 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二、比的应用 1、已知总量及这两个量的比,求按比例分配。如这两个数的比为甲:乙 方法一:(1)先求总份数,甲+乙=总份数(2)再求每一个量占总份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方法二:(1)甲+乙=总份数(2)总量÷总份数=每份数(3)甲;甲每份数=甲的总量;乙;乙每份数=乙的总量例:混凝土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 的比例混合而成,现有混凝土50 吨,水泥、沙子、石子各需要多少吨? 2、已知这两个量的比及其中一个量,求另一个量。 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如这两个数的比为甲:乙,甲的总量。(1)甲的总量÷甲=倍数(2)乙倍数=乙的总量 例:现有鸡兔同笼,鸡与兔的比例是5:7,鸡是有105 只,问有几只兔在笼子里? 3、已知这两个量的比及其中一个量,求总量。方法:如这两个数的比为甲:乙,甲的总量。(1)甲的总量÷甲=倍数(2)乙倍数=乙的总量 4、已知这两个量的比及差量,求总量方法:(1)甲-乙=份数差(2)差量÷份数差=每份数量(3)每份数量(甲+乙)=总量(3)甲的总量+乙的总量=总量 例:现有鸡兔同笼,鸡与兔的比例是5:7,鸡是有105 只,问共有几只动物在笼子里? 例:现有鸡兔同笼,鸡与兔的比例是5:7,鸡比兔少28 只,问共有几只动物在笼子里?

比的认识知识点

比的认识知识点 (一)比的基本概念 1比的认识知识点。2比的认识知识点。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5.同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夕卜),分数的大小不变。 8.商不变的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

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商不变。 (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 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是将不是最简整数比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过程。(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叫做化简比。) 2.最简整数比指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一对互质数,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3.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1 )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化简后的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后项都应是整数;二是 前、后项的两个数要互质。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不能得 整数或小数。比有两种书写形式如 6比4,可写作6: 4也写作6读作6比 4

4。 (3)读法不同。女口6: 4 6 3 求比值是6: 4=6 —4=4= 3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 (结果是一个数) 6 3 一化简比是6: 4=6—4= 4= 2读作 三比二,还可写作3: 2 (结果是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 比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类: 1、已知部分和,求各部分 2、已知部分差,求各部分 3、已知其中的某一部分,求其它部分

比的认识知识点修订稿

比的认识知识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5.同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 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商不变的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 外),商不变。 (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是将不是最简整数比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过程。(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叫做化简比。) 2.最简整数比指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一对互质数,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3. 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化简后的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后项都应是整数;二是前、后项的两个数要互质。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不能得整数或小数。比有两种书写形式如6比4,可写作6:4也写作4 6读作6比4。 (3)读法不同。如6:4 求比值是6:4=6÷4=46 = 2 3 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结果是一 个数) 化简比是6:4=6÷4= 46= 23 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2(结果是 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 比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类: 1、已知部分和,求各部分 2、已知部分差,求各部分 3、已知其中的某一部分,求其它部分 通用的计算方法是:

比的认识-知识点

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同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商不变的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叫做化简比。 2.最简整数比指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一对互质数,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3. 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比的前、后项都应是整数;并且前、后项的两个数要互质数。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 (四)方法。 (1)写比:一定要看清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并且要用什么数。然后用数字代入。 (2)求比值:整数比化成分数然后约分。小数比先化成整数比然后写成分数后约分。分数比化成除法计算。小数分数比一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后用分数比的方法。 (3)化简比:方法和求比值相同,只是在最后要写成比的形式。 (五)比的应用 比的应用就是按比例分配,具体的方法是: 用分数方法解: 1、求出所求问题的份数和已知数的份数。 2、求出问题占已知数的几分之几(或求出已知数占问题的几分之几)。 3、用分数解。 用方程解: 1、设每份为x,那么各部分=有几份就是几x。 2、列方程 部分数(几X)+部分数(几X)=总数(已知数)或 总数(几X)-部分数(几X)=部分数(已知数) 3、解方程 用份数解: 1、求已知数的份数 2、求每份数=已知数÷已知数的份数 3、求部分数=每份数×所求部分数的份数 六、比在几何里的运用: 比在几何里的应用,常有四种隐藏条件: (1)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度

《比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2

《比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加深同学们对比的理解。 2.能正确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提高同学们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极域电子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word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一、演示并提问: 知识点回忆: 1、比的意义:两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各部分名称 6 : 2 = 3 3、比的读写、求比值 12:4= 9:6= 5:3= 强调:比值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二、练习题分发到每位同学的电脑上(D:\练习) (一)巩固练习: 40:360=( 40 ) ÷( 360 )=( 40 )/( 360 )=1/9 18:2=( ) ÷( )=( )/( )=( )

15:6=( ) ÷( )=( )/( )=( ) 35:34=( ) ÷( )=( )/( )=( ) 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转播演示学生的完成情况,全班交流订正。 (二)比的化简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商不变性质化简比。(word操作不熟练的同学可以做在练习本上) 8:36 0.5:0.25 1/3错误!未指定书签。:1/2 4:0.8 1:1/8 7/6:3 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组长组织,每人说一个,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组展示。其余同学补充不同的方法。 (三)比的应用 一个长方形周长为4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个别展示。学生展示时边板演边讲。 三、随堂小考(利用网络教室的“随堂小考”功能,测验时间5分钟后,自动交卷) 一根小棒锯成3段需要30秒,那么锯成6段需要( )秒. A.60 B.75 C.90 学生提交答案后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怎么想的,其他成员补充。组长汇报,教师适当点拨或总结。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时间过的飞快,转眼期中考试就要来临了,如何复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呢?比的认识知识点主要包括分数乘法的计 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倒数知识点。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

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练习题】 1、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0除外)所得的商叫做。 2、今天去我们班的学生出勤率是92%,到校的学生与没有到校的学生人数比是23:2,没有到校的学生与全班学生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知识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知识点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 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 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 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 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 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 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比和比例基础知识点总结

比和比例 一、比的认识 1.比的基本概念 34÷也可以写作3:4,读作3比4.“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后项,比的结果叫比值.例如3:4的比值是3 4 , 或0.75 注意,比值是一个数值,可以为分数、小数、整数。 【板书】 由分数、比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b a b a b a ==÷: 【小结】 2.比的性质与最简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 ,比值不变.如,3468÷=÷,即3:46:8=. 【基础练习1】填空: ( )()111() 3:227:9:()15():14( ) 8 ===÷= = = 【答案】()()111(12) 3:227:189:(6)1510(21):14(74)8 ===÷= == 利用比的性质,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化为整数时若前项与后项互质则称为最简整数比,也称最简比。通常我们在表示具体题目的结果时,若结果为比,均要求化简为最简比。 【基础练习2】填空: (1) 将27:3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 (2) 将3 :0.758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 (3) 将111 ::234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________。 【答案】(1) 3:4,3比4;(2) 1:2,1比2;(3) 6:4:3

【解析】(1) ()()27:36279:3693:4=÷÷=,最简整数比是3:4,读作“3比4” (2) 333 :0.75:1:2884==,最简整数比是1:2,读作“1比2” (3) 111111::12:12:126:4:3234234?????? =???= ? ? ??????? ,最简整数比是6:4:3 注意: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式子,那么多个数的连比是把多个数两两之见“比”的关系表示在了一起。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连比可以清晰的看出各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多项的连比仍然符合比的性质,但不具备比值。化简连比,仍然要使得每一项为整数,并且各项互质(即再无公共因数)。 【例1】 把下面比化成最简比: 1 7.241 (1)72:45________:0.3________ ________:1________10 537 ==== 1118 (2)24:26:40________91:26:78________::________ 3.2:1.6:________ 3463 ====【答案】(1)8:51:38:536:25(2)12:13:207:2:64:3:26:3:5,,,;,,, 【小结】化简最简比的几个技巧: (1) 小数和分数先化成整数. (2) 整数连比同时除以最大公约数. (3) 只有两项时,可将比看成除法. 3.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比在应用题中的体现了各个量的数量关系,例如3:43:4可表示3份和4份的倍数比例关系.体会比在生活中的这种应用,对于今后解决分数、比例、百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2】填空: (1) 小明的僵尸卡有20张,太阳卡有10张;小红的僵尸卡有12张,太阳卡有30张。那么小明与小红僵尸卡之比是_______;太阳卡之比是________;总数量之比是_________。 (2) 从A 地到B 地,甲要12小时,乙要18小时,甲、乙两人时间之比是_________。 (3) 从A 地到B 地,甲乙所用时间之比是3:4,甲用了6小时,那么乙用_________小时。 (4) 两个正方形边长之比是1:2,周长之比是__________。 【答案】(1)5:31:35:7(2)2:3(3)8(2)1:2;;; 【例3】 (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3,乙数与丙数的比是4:5,则甲、乙、丙三数的比是______. (2)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1:34 ,乙数与丙数的比是11 :24,则甲、乙、丙三数的比是______. 【答案】(1) 8:12:15; (2) 8:6:3 【解析】乙是连接甲和丙的桥梁 (1):2:38:12 :4:512:15 ::8:12:15====∴=甲乙乙丙甲乙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