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方案植物生长与土壤环境----土壤环境调控(精)

教学方案植物生长与土壤环境----土壤环境调控(精)

教学方案植物生长与土壤环境----土壤环境调控(精)

教学方案植物生长与土壤环境----土壤环境调控

一、学习目标

学习低肥力土壤的特点及低肥力形成的原因,能对当地主要低肥力土壤合理开发利用与改良。

二、知识点

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盐碱土的改良,风沙土的改良,山区低产田的改良。

三、重点难点

中低肥力土壤合理开发利用及改良措施。

四、教学设计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植物生产与环境》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一门重要基础平台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奠定了基础。其任务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掌握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环境因子的特点、变化以及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学会用仪器对各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并能对各观测结果做出分析评价。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目标: (1)具备使用仪器观察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结构和形态的能力。 (2)具备环境因子观测与测定仪器的使用、调试、维护能力。 (3)具备观测与测定植物环境因子的能力。 (4)具备分析和评价植物环境因子观测与测定结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实施 1.教学建议 (1)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2)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植物生长环境的基本知识,并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实操项目,创设条件,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植物生长环境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4)教学活动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人深,将总结性的知识放在最后,各章节的安排要注意整本教材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注意教材横向、纵向的关系。 (5)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成果的共享,使先进的、可行,的、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在各学校间快速推广。 2.教材编写建议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应将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典型的教学活动,按工作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与植物》.doc

最新资料推荐 9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活动一:

自学指导: 小组内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1 分钟)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 资料卡。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自学指导: 1、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小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5 分钟)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 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植物生产与环境 单元1 测试卷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单选择题(50) 1.根的伸长过程可称为() A.生长 B.分化 C.开花 D.发育 2.形态建成是指() A.生长 B.花芽分化 C.开花 D.发育 3.果树结果出现“大小年现象”体现()生长相关性。 A.地上与地下部 B.主茎与侧枝 C.营养与生殖 D.都不是 4.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 B.衰老首先表现在叶片和根系 C.大豆属于短日照植物 D.杉树顶端优势较弱 5. 下列植物生产要素中属于自然要素的是() A.土地 B.管理 C.资本 D.土壤 6.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引起的植物生长暂时停滞的现象称() A.衰老 B.强迫休眠 C.生理休眠 D.渡过休眠 7.下列植物中顶端优势最强的是() A.雪松水杉 B.玉米小麦 C.苹果梨树 D.玉米高粱 8.茶树修剪是()的原理应用 A.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长相关性 B.生长周期性 C.顶端优势 D.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9.生产上用扦插的方法繁殖甘薯是利用植物具有() A.极性现象 B.全能性 C.顶端优势 D.再生能力 10.扦插繁殖时,如果倒插则成活率极低,这是因为植物有() A.复杂性 B.全能性 C.再生能力 D.极性现象 11.作物稀植比密植时更矮壮,这是因为光照有() A.促进植物生长作用 B.抑制植物细胞伸长生长作用 C.光照强时,光合作用反而减弱 D.光照强增加蒸腾作用,消耗过多的水,影响植物的生长 12.冬性品种一般是() A.极早熟品种 B.早熟品种 C.中熟品种 D.晚熟品种 13.关于花芽分化理解错误的是() A.花芽分化属于发育 B.在花芽分化过程中,顶端分生组织从有限生长变成无限生长 C.一般情况下,短日照条件促进短日照植物多开雌花 D.一般情况下长日照条件促进短日照植物多开雌花 1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花芽分化过程中,任然有营养生长,此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矛盾大,生产上要注意合理调控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简介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简介 1. 土壤的生态意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2.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细砂(~)、粉砂(~)和粘粒(以下)。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团粒结构(~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

植物生产环境知识点资料讲解

一、土壤环境调控 (一)土壤肥力 主壤肥力是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执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特征,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肥力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自然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它能自发地生长天然植被。 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 随着人类对土壤利用强度的不断扩展,人为因素对土壤作用的力度越来越大,已成为定土壤肥力发展方向的基本动力之一。自然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而农业土壤可以按照人类的需求同时具有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二)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分类任何一种土壤都不可能只由单一的某一粒级的矿物质土粒组成,同时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的含量也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以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将土壤中各粒级土粒质量分数的配合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或称土壤颗粒组成,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将土壤质地分成沙土、壤土和黏土三个基本等级。土壤质地这样划分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不同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案的标准不尽相同 1.土壤质地的改良 1.增施有机肥料 2.客土法 3.翻淤压沙、翻沙压淤 4.耕作管理措施 (三)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沙质土,保水保肥性能差,不耐干旱,肥效快效期短,含矿质养分少潜在养分含量低,易于转化为速效养分,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施肥见效快,肥效短保持养分能力差,养分易流失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说课稿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说课稿 今天,我所讲的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能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研究出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并结合自己研究的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从能力培养来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思路是:首先指导学生认识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有没有黏性等。然后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土壤的表面现象。在认识了土壤的这些特征基础上,研究土壤渗水速度的快慢和保水能力的高低。培养学生爱护土壤,保护家园和爱家乡的美好情感。重点是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三种土壤和土壤渗水实验, 难点是指导学生探究土壤渗水情况。 在设计思路与教学内容上: 首先是出示一组图片,以“是什么使这些美丽的植物生长的如此美丽?”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说一说,随后引出“土壤”,紧接着让学生利用各种工具观察土壤,从而对土壤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突出问题“为什么有时下过雨后有些地里的水很快就干了,而有的地里上的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干呢?”从这一问题入手,展开讨论,设计土壤渗水的实验,通过实验推出沙质土渗水最快,其次是壤土,黏质土渗水最慢,并且由土壤渗水的快慢推出土壤保水能力的大小。 本课的整体教学思路是:导入新课,由问题引入;结合实际经验确定了实验方案;并实验;形成认识。这个思路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悟、

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 对于全课的教学过程来讲,是在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运用科学探究来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提出假设、实验证明、汇报结果。与此同时,在确定实验顺序这个主要环节上,也是体现一个解决科学问题思维方法的教与学,这就是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的重难点所在。

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第五章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教学目标: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通气性、土壤胶体、土壤保肥性、土壤供肥性、土壤缓冲性、土壤空隙性、土壤结构、土壤耕性等基本概念;土壤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特性。 第一节土壤的基本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及土壤质地 二、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 三、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 1.土壤:即指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分为: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 2.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等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3.土壤的组成:自然界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及土壤质地 (一)土壤矿物质的组成 原生矿物是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重新形成的一类矿物。 (二)土壤质地 土壤中各种粒级的配合和组合状况称为土壤质地,即土壤沙黏程度。土壤质地可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1.沙土。沙土的特性粒间孔隙大,通气性强,保水性差,不耐旱。有机质分解快,保肥能力弱,但肥效快。土壤温度变幅大,常称“热性土”。作物前期生长快,后期易脱肥,“发小苗不发老苗”,肥水管理应是少量多次。 2.壤土。壤土兼有沙土与黏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较快,供肥性能好;土温较稳定,耕性良好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发小苗也发老苗——“壮子送老” 3.黏土。黏土的黏粒含量较多,其粒间孔隙小而总孔隙度大,毛细管作用强烈,透水透气性差,但保水保肥性强;黏质土矿质养分丰富,加之通气不良,有机质分解缓慢,肥效稳长后劲足;黏土水多气少,土温升降速度慢,昼夜温差小,称“冷性土” 二、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种类: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及病毒等。 (二)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 >来源:施用的有机肥料、作物的秸秆以及残留的根茬等。 >元素组成:C、O、H、N,分别占52%~58%、34%~39%、3.3%~4.8%和3.7%~4.1%,其次是P和S。 >物质组成:糖类(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等)、木质素、蛋白质、树脂、蜡质等占10%~15%。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转化过程: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土壤的生态意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土壤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是土壤最重要的化学性质,因为它是土壤各种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它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转化与释放及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都有关系。土壤酸碱度常用pH值表示。我国土壤酸碱度可分为5级:pH<5.0为强酸性,pH5.0~6.5为酸性,pH6.5~7.5为中性,pH7.5~8 。5为碱性,pH>8.5为强碱性。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腐殖质和非腐殖质两大类。前者是土壤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多聚体化合物,约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对植物的营养有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3)土壤中的无机元素: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的无机元素中有13种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N、P、K、S、Ca、Mg、Fe、Mn、Mo、Cl、Cu、Zn、B。植物所需的无机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是无机元素的储备源,通过矿化作用缓慢释放可供植物利用的元素。土壤中必须含有植物所必需的各种元素及这些元素的适当比例,才能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因此通过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是提高植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大纲

《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高职院以培养应用性高等技术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授课内容要讲究针对性和实用性。《植物生长与环境》是种植类专业如园艺、园林、生物技术、农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植物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学会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专业课学习以及将来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把种植类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综合在一起,合成《植物生长与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紧扣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宗旨,把理论讲活,增加学生兴趣;实践教学结合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环境,为学生将来学以致用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学习之前应具有一定的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知识,是种植类专业学生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类植物栽培学等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了解植物界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亲缘关系等植物系统学知识。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知识和重要科、属、种的特征,认识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植物生理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机理,以及环境因素对各种生理过程的影响和调节作用。研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环境、水分、温度、养分之间的机理和关系,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小气候有机地交互融合成一个整体。为种植类专业课-栽培学、遗传育种、植物保护等专业课打下理论和技能基础。 本课程参考学时总计160学时(理论教学118学时,实验教学4 0学时),实践实训1.5-2.0周,学时分配参考表见下表。

第二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地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植物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种。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小组的研究活动。 2、能坚持长期进行实验、观察及实事求是地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结合自己地研究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能分别据说2种分别适合在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中生长的植物。(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通过多种调查方式说出当地地土壤适合栽种哪些植物,并能分析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教学难点是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和拓展

活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翻开书第5页,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最上面的一段。学生朗读。 教师: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大家想一想,花生适合种在什么样的土壤中?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讲述花生为什么都种在沙地里。(花生是根部有根瘤菌共生的一年生豆科植物,由于其种子富含蛋白质和油分,营养丰富,因此被广泛种植。我们看到的花生都种在沙地里,因为花生属于豆科植物。豆科植物是一个相当大的、相当特殊的家族。它的成员众多,绝大多数都会结出可爱的荚果,其中大部分在根部都会长出一个个小瘤,我们称之为“根瘤”。根瘤内有所谓的“根瘤菌”和根部共生。因为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就特别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大量的氮气,使花生获得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另外一个原因是花生的特殊习性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花生的果实是长在地下的,课时花生的话还是和其他植物一样开在地面上。当花儿凋谢之后,子房的胚珠已经受了精,子房下部就会迅速生长伸长,并接触地面,钻进沙土中,好让果实在地下发育完成。如果花生不种在沙地里,不但根瘤菌不活跃,子房也不易钻入土壤中,花生的果实就结得不好了。)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二)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继续研究各种类型的土壤是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的,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然后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让学生们在实验中了解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后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状况,让学生们从中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合栽种什么植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的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植物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小组的研究活动。 2.能坚持长期进行实验、观察及实事求是地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能分别举出2 种分别适合在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中生长的植物。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通过多种调查方式说出当地的土壤适合栽种哪些植物,并能分析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土壤的图片及实物。 课时建议: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翻开书P5,看书上最上面的一段,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学生朗读。 教师: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大家想一想,花生适合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沙地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讲述花生为什么都种在沙地里。(内容见文本素材) 教师:看来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1.认识三种土壤 (1)观察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三种土壤的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三张图片,说说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三堆土。 教师:为了大家观察的更清楚些,老师按照这三幅图片准备了土壤,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取土,然后仔细观察。 学生上讲台前取土。 教师:谁来说说你打算怎样观察?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感官从颗粒大小、颜色和粘性等方面来认识。 教师:看来大家的观察方法还真多,下面就用你们自己想到的方法或老师提示的方法开始观察土壤,记着要做好记录呦。 学生活动,亲自体验三种土壤特性的不同。 (2)交流汇报 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教师适当点评。 (3)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教师对三种土壤的性质进行陈述。 ①沙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因此,用沙土作 为盆栽基质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 ②粘土。质地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用这种土壤作盆栽基质,不利于根系生长,必须要掺入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经改良后才能利用。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2.3.4单元试卷(含答案)

2013.1焦陂职高,农林专业期中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210分出卷人:张殿刚) 编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计60分) 1.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粒径。 A 0.1 mm B 0.01 mm C 0.001 mm D 0.000 1 mm 2.用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时,可搓成直径约3 mm土条,但是弯成直径2~3 cm圆环时断裂的是()。 A 沙壤土 B 沙土 C 重壤土 D 中壤土 3.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 A 桔秆 B 动物残体 C腐殖质 D糖类 4.下列适宜黏土种植的作物是()。 A花生 B薯类 C芝麻 D小麦 5.我国土壤pH大多数在()范围。 A 4.5~8.5 B 3.5~8.5 C 3.5~9.5 D 4.5~9.5 6.土壤pH在()时磷素的有效性最高。 A 5.5~6.5 B 6.6~7.5 C 7.5~8.5 D 5.5~7.5 7.对团粒结构的土壤,人们俗称其为()。 A.鸡粪土 B.蒜瓣土 C.蚂蚁蛋 D.卧土 8.土壤团粒结构近于球形,其直径在()mm之间,是最理想。 A 0.01~0.25 B 0.25~10 C 2~3 D 0.01~10 9.生产上常施用菌肥养地培肥土壤,是利用了()原理。 A 物理吸收 B 化学吸收 C 生物吸收 D 离子交换吸收 10.将粪水浇到到土壤上,粪臭味消失了,是属于土壤的()吸收。 A 物理吸收 B 化学吸收 C 生物吸收 D 离子交换吸收 11.当土壤的水势大于根细胞的水势时,根细胞()。 A 吸水 B 失水 C 不变 D干枯 12.据测定,植物吸收水分,只有()用于有机物质的制造和组成植物体, 其他用于蒸腾作用。 A 99% B 1% C 50% D 60% 13. 阜阳的大豆引种到北京,生育期会()。 A 延长 B 缩短 C 不变 D 不确定 14. 下列调整植株措施中不可调节顶端优势的是()。 A 整枝修剪 B 摘心打杈 C 摘蕾摘叶 D 疏花疏果 15.对核状结构的土壤,人们俗称其为( )。 A.鸡粪土 B.蒜瓣土 C.蚂蚁蛋 D.卧土 16.下列物质中,()是由活细胞组成的。 A 导管、管胞 B 筛管、伴胞 C 导管、伴胞 D 筛管、管胞 17.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是()。 A 小麦、油菜 B 玉米、茄子 C 水稻、高粱 D 瓜类、荞麦 18. ()的根系不属于直根系。 A 花生 B 棉花 C 马铃薯 D 小麦 19. ()属于肉质直根。 A 甘薯 B 萝卜 C 何首乌 D 马铃薯 20.春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是()。 A 高温 B 低温 C 光照 D 水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空4分,共计20分) 21,土壤质地可分为:()。 A 沙土 B 壤土 C 砂壤土 D 黏土 22,土壤耕性的表现为:()。 A耕作的难易程度 B耕作质量的好坏C宜耕期的长短 D 耕作的时间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 土壤与植物

3 土壤与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 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 3.能准确判断三种不同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 4.能通过动手感受三种是土壤的疏松程度,并能准确判断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 5.能正确的使用研究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6.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和保水性的大小。 难点: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三、教学用具 为学生准备:三种不同的土壤、烧杯、量筒、木棒、纱布、塑料过滤器、烧杯、水等实验材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mp4、【知识解析】土壤类型及它们适合种植的植物.pptx。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讲述】这片花生长的真好,粒大又饱满。 【展示】展示两幅对比图。 【讲述】这块地里的花生长的又小又瘪。 【过渡】同样的花生为什么长势不一样呢?和这里的土壤有关系吗?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哪种土壤更疏松 【展示】展示花生。 【讲述】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提问】花生的生长和土壤的疏松有关系吗?土壤的疏松程度和土壤颗粒大小有关系吗? 【展示】展示实验所需材料和工具(三个塑料杯、三种土壤、1根玻璃棒)。 【组织活动】尝试用木棒戳一戳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比较它们的疏松程度,说说哪种土壤更适合种植花生。 【展示】展示活动步骤。 a.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三个塑料杯中,数量一样多。 b.尝试用木棒分别戳一戳三个杯中的土壤。 c.比较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并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进行活动。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与指导和纠正。 【展示】展示表格。

植物与环境

植物与环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生长的一些重要因素,知道植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培养观察植物与环境关系的能力。 3、培养关心植物与环境关系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课前准备 PH试纸,酸、碱土壤各一块,玻璃棒一根。 四、教学过程 (一)引题 同学们认识它是什么植物吗?君子兰美不美?它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而美丽的君子兰又对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和环境》。(二)植物与土壤 1、你还记得土壤有什么成分吗?根据砂和黏土的多少我们又把它分为几类?

2、那么不同的植物所喜欢的土壤都一样吗?请你举举例子。 3、酸、碱土壤 (1)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大家看仔细了。 把酸、碱性土壤分别放在蒸馏水中搅拌,用滴管吸取分别滴在PH试纸上。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2)学生动手实验,试试土壤的酸碱性。 汇报哪一包土壤是酸性,哪一包是碱性。 (3)不同酸碱性的土壤能适应不同植物的生长。 (4)请同学们课后用PH试纸测测学校周围的土壤,看看分别长着什么植物。小结: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不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什么? (三)植物与光的关系。 1、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呢? 2、出示文竹和广玉兰投影,你看看这两种植物分别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阴和阳) 3、你还见过其它什么植物是喜欢阴的,什么植物是喜欢阳的?

4、小结:因此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但不同的植物需要的阳光多少也不同。 (四)植物与水的关系。 1、植物生长有了阳光和土壤还需要什么? 2、投影:荷花、仙人球、水稻,说说这些植物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小组讨论:如果将荷花种在干旱的土地时,给仙人球浇很多的水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4、小结: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 5、出示投影:麦、苔藓、地衣、小麦、菊花。讨论它们分别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五)植物与温度的关系。 1、同学们喜欢吃香蕉、荔枝吗?那么我们这里怎么不种香蕉、荔枝呢? 2、讨论:为什么有此花卉在冬天要放在温室里? 3、投影出示各种植物,看看哪些是喜寒,哪些是喜热,它们分别生长在哪里? 4、看图,讨论桃树在一年四季中随温度的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5、你知道其它植物在四季中是怎样变化的吗?

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优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陆地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同时,它本身又是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和无机环境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这些基本性质都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提高土壤的肥力,就必须使土壤同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土壤质地、结构、容量、孔隙度)、化学性质(土壤酸度、有机质、矿质元素)和生物性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称土壤肥力。土壤的这些条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如水分多了,土壤的通气性就差,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而且容易流失;相反,土壤水分过少,又不能满足药用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同时由于好气菌活动强烈,土壤的有机质分解过快,也会造成养分不足。各种植物对土壤酸碱度(pH)都有一定的要求。多数植物适于在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长。植物生长发育需要有营养保证,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铁、锰、硼、锌、钼等养分,其中尤以氮、磷、钾的需要最多。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平衡施肥,同时重视农家肥的利用,以利改良土壤。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铝和土壤溶液中的铝离子,它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对自然植被的分布、生长和演替有重大影响;在强酸性土壤中含铝多,生活在这类土壤上的植物往往耐铝甚至喜铝(帚石兰、茶树);但对于一些植物来说,如三叶草、紫花苜蓿,铝是有毒性的,土壤中富铝时生长受抑制;研究表明铝中毒是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壤紧实度对养分向根表运输的影响也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本身的养分含量有关。在含水量适中、施肥量合适的土壤中,中度土壤紧实有利于养分向根表运输,这是由于中度紧实的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加大,非饱和导水率也加大,所以增加了质流和扩散,这样会有更多的养分离子运输到根系表面。但如果土壤紧实度继续增加,土壤的通气状况和机械阻力就成了主要限制因素,影响养分在土壤中的移动。 土壤污染破坏植物根系的正常吸收和代谢功能,通常同植物体内酶系统作用有关。铜已被公认为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铜在生物中参与铬氨酸酥酶生理.生化作用过程。如果土壤中有效态铜含量小于6~13ppm,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显著衰退,氮的代射过程也受到影响,如果过量,铜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形成稳定册络合物,就会破坏植物根系正常代谢功能,引起植物册生育障碍。土壤污染物有:(1)无机物(重金飞行员属、酸、盐、碱等);(2)有机农药(杀虫剂、除莠剂等);(3)注机废弃物(生物可以降解和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废物);(4)化学肥料;(5)污泥、矿渣和粉煤灰;(6)放性物质;(7)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 污染物通过土壤途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与污染物通过大气或水作用于植物是大不相同的。这种影响既涉及污染物在不均匀的、多相的土壤系统内部复杂的运动过程,又涉及土壤胶体与植物根胶系统之间查互作用。如土壤受铜、镍、钻、锰、锌、砷、硼等元素污染,能引起植物的生 度发育障碍。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华师大版科学七下《土壤与植物》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下《土壤与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土壤的哪些性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2.通过活动,知道植物对土壤具有保护作用 3.知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关注我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状况和危害性,懂得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主要的措施。 教学重点: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教学过程: 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不同质地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呢? 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是不同的。 一、土壤支持植物生长 活动1:不同土壤的水分状况P104 取相同质量的砂土、壤土、粘土中加入相同数量的水,观察花盆中水流出的速度和数量。并讨论哪种易失水?哪种易积水?水分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过程:1、感觉粘粒与砂粒的颗粒大小。 2、粘粒和砂粒的渗水实验: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装砂粒的漏斗。 3、粉砂粒的渗水情况--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 (取2只漏斗,在漏斗口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一些粘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分钟后观察两个漏斗中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小烧杯内。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___漏斗。) 思考: 1、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2、哪种土壤透水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3、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强?--粘土类土壤 4、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差?--粘土类土壤 提问:1.植物为什么不直接长在岩石中? 2.陆地上的大多数植物为什么不能在水中生活呢? 3.土壤中除了有水、有气,还能提供什么生长条件呢? 既什么样的土壤最适合植物的生长呢? 土壤的粘性差,如砂土类土壤,表示土壤中空隙较大,较疏松,水易渗入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水保肥性能差。 土壤粘性很强,如粘土类土壤,表示土壤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 所以,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实验:土壤的性状于植物生长关系 注意: 1、分别种一株大小相近、同一质量的植物,放在窗台上,浇等量的水,不能被雨水淋到--这些做法的意义是:控制变量、防止干扰因素干扰 2、选取“生长旺盛”、“能照到阳光”是希望植物能在最适宜的土壤中继续旺盛生长。便于让3株植物在以后的生长中生长状况出现明显的差异,保证实验的成功。 结论: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土壤名称性状 砂土类土壤疏松,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粘土类土壤质地粘重,湿时粘,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植物生长和环境复习题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土壤部分)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活性酸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盐基饱和度,团粒结构,腐殖质,肥料,拮抗作用,协助作用,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碱解氮,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晶格固定,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肥料利用率,生理酸性肥料,水溶性磷肥,磷的退化作用,堆肥,基肥,追肥,种肥。 二、填空 1.世界各国对土壤质地进行分类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大多国家将土壤质地分为()、()、()三种类型。 2.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和()两个转化过程,其中()是释放养分的过程,()是保蓄养分的过程。 3.根据土壤孔隙中水吸力的大小及土壤水分有效性将土壤孔隙分为()、()和()三种类型。 4.土壤中最好的结构体是(),所谓改善土壤结构性,就是要增加土壤中()的含量。 5.按照土壤吸收性能所发生的方式不同可将土壤的吸收性能划分为()、()、()、()和()五种类型。 6.土壤酸度有()和()二种类型。 7.土壤质地层次性一般包括()、()和()等几种类型。 8.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和()等五大类群。 9.土壤肥力四大因素是指()、()、()和()。 10.团粒结构具有多级孔隙,在团粒内部是()孔隙,团粒之间是()孔隙,两种孔隙配合适当,而且()也较高,使土壤具有良好的()。 11.土壤胶体通常以带()电荷为主,因而可吸附()离子。 12.影响交换性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主要是()及其()。

13.在十六种必需营养元素中,被称为肥料三要素的是()、()、()。 14.土壤养分一般以()、()和()三种方式向根表土壤迁移,一般认为,在长距离内,()是补充根表土壤养分的主要形式,而在短距离内,以()补充根表土壤养分更为重要。 15.目前人们通常认为离子以三种方式通过原生质膜,即()、()和()。 16.()和()是植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也是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 17.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氮素在土壤中容易通过()、()和()三条非生产性途径损失。 18.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磷在土壤中易被()。 19.氮素在土壤中有多种存在形式,通常把()、()、()和()四种形态的氮统称为水解氮或碱解氮,表示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 20.石灰性土壤中无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21.养分归还学说是德国化学家()于1840年提出的。 22.石灰性土壤中,过磷酸钙中的磷与()作用,生成()和(),最后大部分形成稳定的(); 23.草木灰中钾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其次是(),()最少。 24.钾肥一般要求深施覆土,是因为深层土壤湿度变化小,()固定作用较弱,有利于提高钾肥肥效。 25.苹果缩果病是由于缺()引起的生理病害,玉米白苗病是由于缺()引起的生理病害。 26.南方酸性花卉在北方培养时易发生黄化病,这是由于()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生理病害。 27.化成复合肥料由于养分比例固定,很难适合于各种土壤和各种作物的不同需要,常要用()补充调节。 28.人粪尿贮存的主要原则是减少(),防止(),提高肥料质量以及减少病菌虫卵的传播。 29.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方法有()、()和()。 30.高温堆肥的腐熟过程要经过()、()、()和()四个阶段。

五年级科学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三篇】

五年级科学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三篇】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 设性解释。能提出实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 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实行实验预测并能设计实验 方案实行验证,引导学生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教习重点: 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学生对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相关资料的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 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 1.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2.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七、八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生:土壤里有空气、水、盐类、腐殖质、砂和粘土。(师相机板书)

师:通过研究土壤的不同特点,我们根据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生:人们根据土壤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黏质土、砂质土和壤土。(师相机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板书课题:土壤与植物) 二、提出问题 活动一: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师:同学们,土壤对植物的生长起了哪些作用呢?小组交流你们课前查找的资料,并总结发言。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和自己在生活中的相关生活经验,并整理资料信息。 师: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这么多的作用啊。大家知道吗?现在人们研究出了一种无土载培的新技术呢。 教师出示资料卡,提供给学生最前沿的科技方面的信息即无土栽培。 师:看了这些资料,说说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发言。 三、猜想假设并制订方案 活动二: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我们怎样研究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相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土壤给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土壤里含有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1. 土壤的生态意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2.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 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 壤总重量的85%以上。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 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 2.0~0.2mm)、细砂 (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 以下)。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2)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土壤水分的适量增加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溶解和移动,有利于磷酸盐的水解和有机态磷的矿化,这些都能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土壤水分还能调节土壤温度,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分过少时,植物会受干旱的威胁及缺养;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空气流通不畅并使营养物质流失,从而降低土壤肥力,或使有机质分解不完全而产生一些对植物有害的还原物质。 (3)土壤空气土壤中空气成分与大气是不同的,且不如大气中稳定。土壤空气中的含氧量一般只有10~12%,在土壤板结或积水、透气性不良的情况下,可降到10%以下,此时会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从而影响植物的生理功能。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高几十至几百倍,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0.1%左右,其中一部分可扩散到近地面的大气中被植物叶子光合作用时吸收,一部分可直接被根系吸 收。但在通气不良的土壤中,CO2的浓度常 可达10~15%,这不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和 种子萌发,CO2的进一步增加会对植物产生 毒害作用,破坏根系的呼吸功能,甚至导致 植物窒息死亡。土壤通气不良会抑制好气性 微生物,减缓有机物的分解活动,使植物可 利用的营养物质减少;但若过分通气又会使 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太快,使土壤中腐殖质数 量减少,不利于养分的长期供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