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姆定律 教案

欧姆定律 教案

第二节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串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大,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课件,小灯泡一只,干电池2节,10Ω电阻2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中的探究实验,各组的探究结论,可以再讲讲吗?课件展示

学生回答:

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新课教学:

[师]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将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呢?

学生讨论,得到完整的结论,教师复述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

.....

[师]课件展示:欧姆的生平事迹。我们应该学习欧姆的什么精神?

学生讨论: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欧姆很坚强,遇到困难他也不放弃,别人不理解他也不害怕,我们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努力学习。

[师]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I=

式中:I——电流——安培(A)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师](要求同学阅读教材P26“!”明白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要求)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有什么要求呢?

[生]如果给出的单位不是欧姆、伏特和安培,一定要先换算成要求的单位才可以应用公式。

[师]点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有什么?

[师]思考:欧姆定律公式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的事项:

(1)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有R=U/I,U=IR。

(2).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是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的一时刻的对应值。

(3).根据公式变形R=U/I,不能说“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

流成反比。”这个式子只表明电阻R 等于U与I 的比值。

2.欧姆定律的应用。

[师]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利用课件展示:

例题1:我们已经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只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只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根据题意,学生找到已知量。

R=880KΩ=8.8×103Ω

U=220V

解:I==0.25×10-3 A

0.25×10-3 A=0.25 mA

答:使用这支测电笔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0.25 mA。

利用课件展示:

已知电流、电压,求电阻

例题2:实验中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8V,流过的电流是32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学生解答:

解:由I=得,R= U/I=4.8V/0.32A=15Ω

答:这个未知电阻的阻值是15Ω。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那么,电阻串联或并联时,总电阻是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3.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一)我们先来探究电阻串联的问题

[师]怎样知道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串联起来与一个定值电阻R的大小关系呢?

我们学习了欧姆定律I=U/R,怎样设计实验来得到结果呢?

学生讨论。

利用课件展示: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教案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李明爷爷的收音机不响了,检查后发现有一个200欧姆的电阻烧坏了,需要更换,但身边只有100欧姆的电阻和几个50欧姆的电阻,能否利用其中某些电阻组合起来?使组合的电阻相当于一个200欧姆的电阻?这节课我们就为大家来分析这些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串联电路的电阻 活动1: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设计出实验验证出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与各个电阻的关系?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总结:设计思路:我们先根据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出每一个电阻的阻值,再测量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电路图如下: 活动2: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1:分别先后将2欧姆、3欧姆串联接入AB之间,测算出其阻值。 实验2:撤去这两个电阻,将5欧姆的接入AB电路中,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测算其电阻的阻值。 实验3:再将2欧姆、3欧姆、5欧姆的全部接入电路中,测算出电阻的阻值。 实验4:再将10欧姆的定值电阻接入AB电路中,观察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测算其电阻的阻值。 归纳总结: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表达式为:R=R1+R2 知识拓宽:让学生交流讨论,在串联电路中为什么总电阻要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分配有什么关系? 归纳总结:(1)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故总电阻会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2)在串联电路中,具有分压作用,即R1:R2=U1:U2 探究点二并联电路的电阻

活动1:让学生在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特点的基础上猜想,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和各个支路电阻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说出猜想的依据。 总结: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因为将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横截面积越大,其电阻越小。 活动2:根据猜想,每一个小组之间设计出电路图。 活动3:根据设计的电路图,学生连接实物图,进行实验验证。 (1)先闭合开关S、S1,把电阻R1接入电路中,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2)再闭合开关S、S2,把R2接入电路中,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3)最后把三个开关都闭合,两个电阻并联接入电路中,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4)移动滑片,再重复上述实验。 活动4:根据实验,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并联电阻的特点。 归纳总结:(1)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因为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2)并联电路具有分流作用,即R1:R2=I2:I1。 典例剖析 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时,小明同学分别按如图(a)连接电路时,电键应该是_____的。图(b)中电阻R是替代图(a)中并联电阻R1和R2的电阻,则接入电阻R时电路应满足:在_________保持不变时,电流表A3的示数与电流表A1的示数______。 【点拨】连接电路时,开关始终应该断开;根据等效替代法可知图(a)的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的效果与图(b)一个电阻接入电路的效果相同,即保持并联电路的两端之间电压和电流都保持相同,据此解答. 【答案】断开;电源电压;相等 出示课件,展示问题: 排忧解难,你来算一算 电信公司机房接到某用户反映,他家的电话不能使用.经过机房人员初步测试,判断为接入该用户的电话线某处短路.为了确定短路的具体位置,机房人员利用测量仪器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已知电话线由两根导线并排而成,该用户家到机房的电话线长5km,设单根电话线每米的电阻为3×10-3Ω,测量时电压表示数为12V,电流表示数为1A,若只考虑电话线的电阻,你能够求出短路位置到机房的距离s吗?

欧姆定律复习课教案

《欧姆定律》复习课教案 教师:阮小明 教学目的:掌握欧姆定律,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电阻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章节主要内容 1、欧姆定律的主要内容 欧姆定律的研究对象是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关系。通过实验 我们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I 跟导体两端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这个 结论就是欧姆定律,用公式可以写成I = 。这个公式经过变形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公 式:U=IR和R= 。这两个公式中,第一个公式表示导体两端电压U跟通过导体的 电流I 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正比。第二个公式表示导体的电阻R数值上等于导体 两端电压U跟通过导体的电流I 的比值。特别要注意,由于导体的电阻R是由自身因素 决定的,所以不能由第二个公式而说导体的电阻R跟导体两端电压U成正比,跟通过导 体的电流I成反比。 2、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电流I=I1=I2,电压U=U1+U2,电阻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I1+I2,电压U=U1=U2,电阻= +3、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知道,只要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它 的电阻。实验中可以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读取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引导

学生画出电路图,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实物联线图。 二、讲解例题 应用欧姆定律解题应注意的问题的方法: 1. 分析电路的结构; 2. 注意定律的同一性和同时性; 3. 根据电路特点从整体结构和局部拓宽思路。 例1有一只小灯泡,它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8.3欧,正常工作时电压是2.5伏。如果我们只有电压为6伏的电源,要使小灯泡正常工作,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如图所示。方法1 从要求的目的逆向倒推 方法2 从整体到局部 方法3 根据电路特点 例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6伏不变,L为标有 "6V 1.8W"的小灯泡, 电阻R1=R2=10欧,求: (1)开关S1、S2怎样操作,灯L正常发光? (2)当S1、S2都断开时,伏特表的示数是多少? (3)当S1、S2都闭合时,安培表的示数是多少? 三、练习 练习1 如图是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强度的实验电路图,若 灯泡电阻R=5欧,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欧,电源 电压为4.5伏,将开关闭合,则电流表最大示数为多少? 电压表的最小示数为多少?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案(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电流表、电压表可以理想化的原因; 2、根据欧姆定律,电流表可以改装所需要的各种电表.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伏安法测电阻 2.教学器材:电流表(毫安表)、电压表、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 定值电阻3000Ω(可以用电阻箱代替)、演示用电表、万用表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创设情景,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同学们好!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欧姆定律,并练习利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利用欧姆定律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好,这位同学请.)我们同学都是利用这个方法测量的,我这里已经连好了一个电路,准备测一个电阻.(实验: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5000Ω的电阻.) 请一位同学帮我检查一下,连的对吗?(好,这位同学请.谢谢你) 再请这位同学帮我测量一下.并进行计算. 我刚才看这位同学在调解滑动变阻器时说:“怎么没有反应啊?” 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 我准备测的是电阻箱现在连入电路的电阻,看看他测的和电阻箱显示的一样吗? 揭开“神秘的面纱”进行对比——差别很大! 是刚才读错数了吗?这是怎么回事儿?谁能分析一下. 二、新课教学: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揭示电表的秘密 利用欧姆定律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1、电表都有内阻,它也就是一段导体. 所以,电表连接在电路中也符合欧姆定律.实际上就是通过显示自己的电流或电压来“测量”电流或电压的. 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所以,电压表要并联接在被测电路两端, 由于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所以,电流表要串联接在被测电路中. 2、电流表内接法与外接法的区别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测量时电流表分担的电压、电压表分担的电流. 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对比、分析 结论:当被测电阻和电压表内阻相差不多时,用电流表外接法测电阻,电压表分担的电流不能忽略,对电流表的影响较大,因而误差较大. 而此时把电流表内接,电流表所分担的电压很小,对电压表的影响可以忽略,误差较小. 同理:测量的电阻很小(几欧、几十欧)时,可以用电流表内接法,电压表分担的电流很小,可以忽略,误差较小. 测量阻值大小不同的电阻应该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分析是很复杂的,我们只是利用现有的知识简单的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 3、解释现象 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为什么有示数(一般很大),灯泡不亮. 解释电流表并联接在电路中为什么会造成短路、电流过大. 如果我要测量3000Ω的电阻,串联一个50Ω的滑动变阻器会起作用吗? 如果电阻为3000Ω的电压表,与一个阻值约为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中,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换成阻值相同的小灯泡呢?) 如果电阻为3000Ω的电压表,与一个阻值约为1000Ω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中,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4、揭示电表的秘密 练习与思考: 一个量程为1mA 的、内阻为100Ω的电流表,把它与4900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中时,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电路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一个量程为1mA 的、内阻为100Ω的电流表,把它与0.1Ω的电阻并联接入电路中时,电路两端允许施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电路中通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我们可不可以把本来表示的是自己的电流值改成电路中的电流值或电路两端的电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欧姆定律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欧姆定律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概括本章内容 (2)、知道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掌握欧姆定律 (3)、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②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 ③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9世纪的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了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U/R 伏安法: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串联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并联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电路中串联的电器越多,电流越小每个电器的电压越小串联分压限流 并联的电器越多,总电流越大,各电器的电压不变。、 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和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三、知识梳理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内容 1、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实验分析: ①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导体的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②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③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④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初中物理_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欧姆定律是一个重要的电学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电学的核心定律,也是分析解决电学问题的金钥匙,在学生的学习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学情分析: 1.能否在实验中熟练应用控制变量的思想; 2.能否熟练设计出规范的电路图; 3.能否合理规范使用测量工具; 4.能否处理简单的电路故障; 5.能否结合数学知识处理实验数据。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为科学探究类型课。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数量关系,即欧姆定律。采用“变量控制法”来进行,分别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完整地体验对一个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团队合作精神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的电压;会使用欧姆定律公式及变形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利用实验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依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初步掌握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了解“欧姆”当年研究三者关系的简史,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求真精神;通过对超导的了解与展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应用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根据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 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中的探究实验,各组的探究结论,可以再讲讲吗?电 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等于电压,电压除以电阻等 于电流。 二、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综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 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 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示I= 式中:I——电流——安培(A)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有什么要求呢?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 用“伏特”,由公式得出的电流单位一定是“安培”。如果给出的单位不是欧姆、伏特和 安培,一定要先换算成要求的单位才可以应用公式。 有同学可能会想,原来欧姆定律这么简单啊,我一节课的实验,就发现了欧姆定律。 真的像你想得那样简单吗?介绍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可以利用教参中参考资料的内容。 知道了欧姆和欧姆定律的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不畏困难地探求科学真理是一切伟大科学家的共同追求,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都 是与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分不开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学习, 用同学们的努力去推动人类的进步。 2.欧姆定律的应用 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例题1.根据题意,教师板书示范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能够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仪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的能力和连接电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用仪器仪表去探索物理规律、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因素的关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欧姆定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对学生来说,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测量的数据较多,又要控制变量,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欧姆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目标定位 到这里,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本节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猜想,再来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归纳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⑵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归纳得出欧姆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⑶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曲折和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设计思想 如何引导学生猜想电流跟电压、电阻的数量关系,以及设计完整的实验电路,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本教案采用“模块学习”的组织形式,通过“猜想假设”、“设计实验1”、“设计实验2”三个“模块”突破教学难点。在每一个模块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展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从而对探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有具体化、明确化的认识。 教学流程 I自主预习形成 环节一:提出问题 观察如右图所示的卡通漫画,思考如下问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 阻。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而电阻对电流有 阻碍作用。你认为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大小 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可能存在什么关系?请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设计意图】用卡通画的形式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再思考和感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定探究课题。 环节二: 猜想假设 1.实验观察:按照右图 14-2-2(a)、(b)、(c)进行实验,

第章欧姆定律教案人教版

第章欧姆定律教案人教 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高二物理教案14-1] 欧姆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产生电流的条件;掌握电流强度的定义、公式,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了解直流电和恒定电流 (2)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I=U/R,明确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3)知道电阻的定义及定义式R=U/I; (4)使学生正确理解伏安特性曲线的物理意义 2.能力目标: (1)理解掌握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方法,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电流强度、欧姆定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逐步掌握用数形结合的解题能力。 3.物理方法教育目标: 1.通过定律由实验得出的演绎,加强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可采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渗透数学思维,同时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欧姆定律的理解 2.难点: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3.疑点:由电阻定义式R=U/I,少数学生会产生电阻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想法。 4.解决方法:对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有 (1)有条件的学校采取通过学校分组实验→数据分析→结论,加强感性认识,有利于定律的理解。 (2)关于电阻伏安特性结合数学知识,并尽可能举实例加强对知识的深化。 (3)关于疑点的出现,这是正常的,教师应借此机会,巧妙为下节课电阻定律作铺垫。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启发式教学 四、教具: 小灯泡、干电池电线若干。伏特表(演示)安培表(演示)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待测电阻(约10Ω~30Ω两只)晶体二极管导线若干电键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由于电流与我们生活很密切,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了解。 【板书】第一节欧姆定律 (二)进行新课 【板书】1、电流 众所周知,人们对电路知识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如对其他科技知识的认识与研究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过程。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案(沪科版初三)3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案(沪科版初三)3 一、教学要求: 1.明白得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运算;同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3.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利用操纵变量法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 2.灵活把握欧姆定律亦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学生电源、电阻圈、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 四、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人们使用电要紧是利用电流产生的各种效应,比如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等,而这些效应都和电流的大小有关。那么,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新课堂教学 1、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A :既然电压是产生电流的缘故,那么升高电压,电流会可不能也跟着增大呢? B :既然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那么增大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可不能减小呢? 制定打算与设计实验: 第一,我们应当设计出满足实验要求的电路。安排适当的实验步骤,明确要收集的数据。由于电流可能受到电压、电阻等多因素的阻碍,因此应分不研究电流大小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的电路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 :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选用不同的定值电阻时,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如何样变化的? B :保持电路中的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如何样随它两端的电压变化的? 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表一 保持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 实验次数 电压 电阻R/ Ω 电流I / A 1 U = _____V 2 3 表二 保持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实验次数 电阻 电压U / V 电流I / A 1 R = _______Ω 2 A V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1)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长流中学物理组叶纯祥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使学生进一步正确掌握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 、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推导出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学会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2、学会用等效的思想,根据物理规律进行正确推导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主动探索,交流合作精神的培养 重点、难点。重点1、用“伏安法”测电阻 2、会推导串并联电路总电阻 难:小灯泡电阻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待测小灯泡、开关、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若干教学过程提要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一、复习提问 1、把欧姆定律的公式加以变形会得到什么公式?用哪一个变形公式可以求电阻R呢? 2、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导入 这里有一个未知电阻,怎样就可以知道它的阻值?教师启发曾经利用电阻箱的等效法可以求的电阻,那么有没有其它方法呢?我们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表示为I=U/R 公式里面就有电阻R,能否利用这个公式来求电阻R 呢? 二、 讲授新课 (新知探究) 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提问:实验该如何设计? 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得出:用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测出电压,用电流表与电阻串联测出电流,然后根据R=U/I算出电阻。 2、为了减小误差,应怎样操作?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应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3、设计的电路图是什么? 学生上黑板画出电路图 4、这个实验原理是什么?需要那些器材? 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得出: 实验原理:R=U/I 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阻值未知的电阻、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5.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5.2欧姆定律常考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0?广水市模拟)疫情期间,手持式电子测温仪最为常见,如图甲是某款电子测温仪,图乙是它内部的原理图,其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是热敏电阻,用于靠近人体测温,定值电阻R0为保护电阻;在测人的体温时,当被测温者体温较高时,显示仪的示数也会变大。正常条件下关于此测温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显示仪是由电流表改装成的 B.被测温者温度越高,电路消耗的电功率越大 C.热敏电阻R随着温度的升高阻值增大 D.将R0更换为阻值更大的电阻,测相同温度,显示仪示数变小 2.(2020?孟津县一模)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I1,当S闭合时,电流

表示数为I2.如果I1:I2=2:3,则R1、R2的电阻之比为() A.2:3 B.3:2 C.1:2 D.2:1 3.(2020?鄂州模拟)在一段定值电阻的两端加一可变电压U,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R=可知,R与U成正比 B.不管U如何变化,U与I的比值不变 C.由I=可知,I与U成反比 D.由R=可知,R与U成反比 4.(2020?犍为县模拟)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1、R2为定值电阻。只闭合S1,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流表的示数为I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等于 U1 B.再闭合 S2,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断开 S1,只闭合 S2,电压表的示数为 U2,电流表的示数为 I2,则 U2>U1,I2>I1 D.断开 S1,同时闭合 S2、S3,电压表的示数为 U3,电流表的示数为 I3,则 U3=U1,I3>I1 5.(2020?淮滨县模拟)在如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的电阻为20Ω(发光时灯丝的电阻不变),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一段距离,使变阻器的电阻增加了10Ω,电流表的示数减少了0.04A,则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是() A.增加了0.4V B.增加了0.8V C.减小了0.4V D.减小了0.8V 6.(2018?攀枝花)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 闭合后,灯L1和L2都正常发光,甲、乙两个电表示数之比为4:3.此时灯L1和L2的电阻之比为()

《欧姆定律》教学案例完美版

《欧姆定律》教学案例 姜雪平 【教学设计】:欧姆定律是在学生前面认识电压、电流、电阻的基础上,来研究这三者关系的课题,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本节内容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注意学科渗透等课程理念,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在本节课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单位; (2) 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理解应用公式时要注意“同体性”和“同时性”,会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推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研究过程,从而能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正比、反比关系。 (2)初步学会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讨论,互相合作。 (3)学习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欧姆当年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关系的简史,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增强成功体会。 二、教学重点: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 三、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实验设计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以及结论的得出。 四、教学器材:调光灯、小灯泡、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数根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物理情境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如图的电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的方法:①改变电源的电压,②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③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 实验验证,学生观察灯的亮度的变化 师: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 生: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二)大胆猜想,激活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学生联系已学内容以及刚才的实验现象,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 过渡: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这两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切盼望问题的解决,产生主动探索的动机, (三)设计实验 1、课件出示思考题 (1)根据研究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方法,这个问题应采用什么方法研究?

八年级物理《第7章第2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7章第2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及其应用》学案 2、会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学法指导】 严谨的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练习,能够灵活运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解决有关的计算,加深对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认识 【知识链接】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 2、请画出你探究的电路图 【学习过程】 ?知识二:欧姆定律?请你自主学习“欧姆定律”这部分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A)什么是欧姆定律?2(A)欧姆定律的公式是什么?变形公式是什么??(A)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3(C)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是什么?? 4、(B)请参照课本26页的例题?解题方法明晰:审明题意,画出电路图,写出依据的公式或者变形公式,代入数据和结果都要写明所用的单位?例题:(B)某导体的电阻是40欧姆,通过它的电流量是100毫安,求:这导体两端的电压时多少伏特??

【学习小结】 ?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 2、欧姆定律的公式是单位分别是-----------?变形公式是________和______,其中I、U、R指的是_________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绝不能张冠李戴。? 【当堂测验】 ?1A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在电压U一定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值R越小,通过导体的电流I越----------、两个电阻R1和R2(R1>R2)串联接入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通过R2的电流。?2B电流表的电阻很小,从欧姆定律分析:在电学实验中绝不允许吧电流表直接与电源两级相连的道理是---------?3(B)将一个阻值R=15欧姆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当R两端的电压时3V时,R中的电流是___________A;当R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6V时,R中的电流是-----A,如果R中的电流时100毫安,那么R两端的电压时________V?4(B)在一段导体两端加2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时0、4A,这段导体的电阻值是________欧姆;如果在它两端不加电压,通过它的电流时______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_欧姆?5(B)关于I=U/R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B 电阻和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对同一导体它的两端的电压和通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2.4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案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根据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中的探究实验,各组的探究结论,可以再讲讲吗?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等于电压,电压除以电阻等于电流。 二、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综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应用

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例题1、根据题意,教师板书示范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3)利用欧姆定律求解。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出图,标出量、写出数,训练学生基本的技能。教师板演利用欧姆定律求解,讲明解题的规范性,然后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做此题。 3、怎样判断电路中电表的变化 (1)根据开关通断引起电路的连接方式变化; (2)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时电表的变化; (3)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电表的变化。 4、用已知电阻和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未知电阻的方法。 (1)电路图 (2)步骤 三、小结: 1、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 2、欧姆定律的应用。 (1)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 (2)对电路的分析计算。 (3)电表变化的判断。 (4)电阻的测定。 四、板书设计 1、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 U/R R一定时,I跟U成正比。 U不变时,I跟R成反比 变形公式 R=U/I:R在数值上等于U和I的比值。 U=IR:U在数值上等于I和R的乘积。

欧姆定律教案精编优选人教版

欧姆定律教案精编优选 人教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一教时 §欧姆定律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欧姆定律的实验基础,内容,数学表达式及其单位; 2.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3.知道研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 4.知道欧姆定律的两个变形公式; 5.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的重点是欧姆定律所提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 2.欧姆定律的实验是探索性实验,其设计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会影响导体中电流的强弱,那么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窨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关系(板书课题) 2.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35页第1~3段的内容,了解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即可以先保持电阻不变,然后让电压发生变化,看电流怎样变化,得到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再可以让电压保持不变,然后让电阻发生变

化,看电流怎样变化,得到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最后综合这两个关系,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三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3.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师:让我们一起按上述考虑的思路通过实验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观察P36页的电路图,图中的A表和V表分析测量的是哪个物理量这两个电表应该怎样使用 启发学生作出正确回答。 特别强调:A表是测通过电阻R的电流、V表是测电阻R两端的电压。 师:电路中为什么要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启发学生认识到:是为了调节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 师:我们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实验1]: 将5欧的定值电阻R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如2伏、4伏、6伏,刘学生观察并记录V表和A表的各组示数,并填入课本上的相应的表格内。 师:根据以上数据,同学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启发学生回答,并板书结论1:〈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I与U成正比。〉 师:获得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什么 生:在电阻不变的条件下。 师:下面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2]:

探究欧姆定律知识点及习题

探究欧姆定律 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注意:不能反过来说,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2)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注意:不能说,在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中是否有电流通过无关。 2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3)符号的意义及单位: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I—电流—安培(A) (4)使用欧姆定律公式时,应注意公式中I、U、R应该对应同一段导体或者同一段电路,即 满足“同体性”。 (5)公式中I、U、R除满足公式中的“同体性”之外,还应是同一段导体在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电阻。即满足同时性。 (6)运用该式时,式中各量的单位只能是安培,伏特,欧姆。 (7)欧姆定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只能在“纯电阻电路”中成立,对于含有电动机的电路,欧姆定律就不成立。 (8)欧姆定律公式变形之后,可得公式:,它反映了电阻可用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中的电 流的比值表示,但是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因此它既不和U成正比,也不和I成反比,这一点和欧姆定律有明显区别。 3.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测出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求出它 的电阻,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和导线等。 (3)实验电路图: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流过电路的电流或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及保护电路。 (5)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B.电路连好,开关闭合前,应使滑片位于变阻器的最大值处,使它处于使电路中电流最小的位置。 C.本实验要测量多次,达到减小实验误差的目的。 D.实验完毕后,不要忘记规整器材。

15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使用时间:第 _____ 周,星期 ___________ 印刷编号: ________ 教学案 集备时间 授课时间第 _____ 周 星期 第—节 案型实施案 :名 姓 生学 级年九 ??级班———:人课授 ? ?人备主 科目 物理 课题 第一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课型 新授 学习 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2. 尝试采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规律 学习 重点 难点 1.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2. 尝试采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规律 学习流程 导学说明 一、探究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问题与猜想: (1)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改变电压是否会改变 电流,电流会怎么改变呢? (2)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改变导体的电 阻,电流又会怎么改变呢? 2?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在 不变时,改变导体两端的 ,测量 根据电压和 电阻的定义 猜想电流跟 哪些因素有 关 根据控制变 量法,设计实 验方案

通过导体的电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思考:为了得到电流随电压变化的规律, 要改变导体两端 的电压。怎样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怎样改变更方便?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在 _________ 变时,改变导体的 ________ ,测量通过导 体的电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思考: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 3?实验探究 表一保持电阻不变时f 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表二保持电压不变时,硏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 据作出函数 图像 积极参与共 同合作完成 实验

4?分析与论证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函数图像 I/A, I/A.i 1. 0 A 1. 0 产 0* S 0. 8 - A H 0. 6 H F 卜 0, 4 0. 4 卜 0. 2 $ th 2 总结本节的 收获

欧姆定律复习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复习课 [设计意图] 欧姆定律是研究电路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也是是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课标对欧姆定律这部分的要求是:理解欧姆定律,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发现,中考中对学生的两个方面的能力考察明显增加。一个是对电路图的识别,这个也是学生在初三涉及电学知识时候感到最头疼的地方,教师要在平时的电学题目分析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分析电路,所以在复习欧姆定律时候也不要忽视这一点;二是对欧姆定律的计算方面有所加强,并且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题目,针对这一点,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了解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复习目标] 1、电路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或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判断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或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改变时,导体电阻是否变化。 2、应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如: ⑴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大小 ⑵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来求电路中的比值大小问题; ⑶分析当电路组成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或计算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计算在不损坏电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等。 3、实验能力: ⑴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得出结论; ⑵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等; ⑶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电路故障的原因;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利用欧姆定律的简单的计算; 3、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伏安法测电阻;串、并联的分压分流问题;动态电路的取值问题;电路故障的原因问题。 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复习前对本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课前务必要将课本精读一遍。并且要完成课前复习提纲。 [活动过程]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开始复习欧姆定律知识,首先我们从引出欧姆定律的两个实验开始复习。请同学们先自主完成活动一中的两道例题,完成好后组内讨论交流。 活动一: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例1:某同学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表1、表2实验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