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第二课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

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第二课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

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第二课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
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第二课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第二课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战初期、三大战役前和战略决战后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情况,学会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战况,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主要决定,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理解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历史掀开了新一页。

(2)过程与方法:解读教材资料《内战爆发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结合上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一目的学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研读图7-76《毛泽东转战陕北》、图7-77《三大战役形势图》和阅读卡《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学会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解读图7-79《红旗插上“总统府”》和图7-80《开国大典》,明确永恒的治国哲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国共两党内战初期悬殊的军事实力对比及“出人意料”的结局,体会人民群众的作用,确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这一历史进程,感受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领导才能;品味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后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里程碑意义。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新课导入)[提问] 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发动全面内战的?本课时的教学任务较重。本设问的意图是温故知新,直切本课主题。(新课教学)[研读1]教师指导学生研读课本资料《内战爆发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并提出如下讨论题引导学生研读:[讨论]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外国记者,你将如何预测中国内战的结果?为什么?这一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确认蒋介石政府在发动内战之初在军事上所占的绝对优势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对中国前途的忧虑。教师无需作展开。

[提问] 你们认为毛泽东的判断对不对?他是依据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的呢?

本设问供学生自由讨论与发言,不管他们是如何认识的,都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好铺垫。教师甚至可以将本问题暂时搁置,设置悬念:那么战争结果到底如何呢?且看战争进程。[板书] 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研读2]教师指导学生研读图7—76《毛泽东转战陕北》,并提出如下讨论题,提示学生结合上述投影材料研读:[讨论] 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什么要撤离革命圣地延安?[小结] 撤离延安正是中共坚决贯彻军事原则的表现: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撤离延安是为了保存实力,寻机歼敌。事实也证明,蒋介石只得到了一座空城,却在西北不断地损兵折将。所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一个英明决策。[承转] 以上种种情况表明,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了,这时,能否把握战机,敢不敢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成了战略决策上的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综观战争全局,果断作出了进行战略决战的英明决策。[板书] 2、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研读3]教师指导学生研读图7—77《三大战役形势图》,同时视学生的实际情选择下列两个方案中的一个推进教学:[活动] 方案一:推出《三大战役各简况表》(空白),让学生填写并进行比较。方案二:请学生根据从《三大战役形势图中》获取的信息,自列一张三大战役综合信息表,

不管是采用哪一个教学方案,教师都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适当小结。

[研读4]教师指导学生研读阅读卡《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并作如下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问] 阅读卡《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依靠力量是谁?为什么这么说?

本设问的意图是要让学生明白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作用,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如有必要,还可采用以下方案之一让学生加深对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作用的认识,同时也对人民战争有更直观的体验。方案一:展示《三大战役中群众支援前线概况表》方案二:放映影片《大决战》片段。 [小结] 毛泽东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是人心的向背,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毛泽东当然是有感而发。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历史的创造者。[研读5]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7—79“红旗插上‘总统府’”作为承转,同时完成相关板书。[板书]3、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1949年4月)

[讨论] 大规模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力迅速由弱变强,直至打败国民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4页的相关内容,并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最后要作适当的讨论小结。[小结]中共迅速取胜的原因有很多,主观方面如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客观方面如蒋介石政府政治上孤立、失去民心,军事上军队士气不高,经济上横征暴敛、导致崩溃,还有统治的腐败等。

[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相关内容和阅读卡《国歌国旗国徽的产生》,并提示学生将注意重心放在北平政协会议的主要决定上。

教师小结略,只要按教材所述归纳即可,无需补充。

[板书](2)开国大典

[呈现]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7—80《开国大典》,进行生动激情地描述,增强学生直观感受。如有条件,建议配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录音背景,或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活动](代课堂小结)学生一起高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问题研讨

值得探索的是:为什么国民党会在战争初期军队数量占绝对优势、武器装备精良、国统区拥有众多人口、并且有美帝国主义支持的情况下如此迅速地溃不成军,并走向覆灭?在学生探究后,至少要让学生掌握以下两点:一是学会观察事物要从本质上看问题的方法。无论国民党从表象上看多么强大,但因为它冒天下之大不韪,逆潮流而动,违背民意的,所以注定要失败。二是学会从这段历史中总结出一个道理: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上百年的探索与斗争后作出自觉选择的结果。

世界近现代史选择题

1.世界步入近代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连线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牛顿——力学三定律 B.达尔文——进化论C.伏尔泰——启蒙思想 D.爱因斯坦——杠杆定律 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颁布新宪法 3.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周期性特别强 B.持续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 D.涉及范围特别广 4.1948年,在运往希腊的物资上都印有以美国国旗为基础,形状如同盾牌般的纹章标志,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下 5.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的是①蒸汽机

②内燃机③克隆技术④互联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 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 乎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 A.有美国充当世界警察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联合国安理会作用加强 D.欧洲联盟的建立 7.2001年,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正式成为世 界贸易组织的一员。这是中国为顺应世界哪一潮流 做出的努力 A.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信息化 C.世界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 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全球开 始统一”始于() A.文艺复兴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看出南北战争前,美国南北 矛盾的焦点是() A.工业品的进出口问题 B.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 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二课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名师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名师教案2 人教版 课程标准 1、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2、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3、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4、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十月革命这一世界历史上重大事件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通过对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及影响的分析,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指导学生设计制表,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形成历史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解读历史图片,并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和认识有关历史内容。通过对列宁与十月革命胜利之间关系的剖析,使学生正确认识在革命过程中杰出个人及人民所起的作用;正确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意义 难点:十月革命对俄国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新课导入:从上一课的内容过渡——同学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在20世纪的上半期,世界发生了剧烈的震荡。那么,这些剧烈的震荡表现在哪里?

生:世界大战的爆发、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师:面对剧烈的震荡,人们在思索着问题的症结,那么,你认为这些震荡出现的症结在哪里?生:战争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危机爆发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师追问:生产的产品相对于什么而言是过剩了?生:劳动人民的购买力。 师:在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下,劳动人民做牛做马,却只能获取极低的报酬。 综合大家刚才的分析,震荡出现的症结所在正是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本身。 那么,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方案一:用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方案二: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进行改造。俄国人民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出示课题: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新课教学:1.十月革命的原因(背景) 活动一:读一读,议一议问: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生: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革命。 问:那么,为什么俄国会发生十月革命? 请阅读书本及相关资料,了解十月革命前的俄国。(2分钟) 具体了解(1)一战前的俄国经济状况如何? (2)一战给俄国造成了哪些影响? (3)1917年3月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结果如何?

世界现代史高考题合集

现代 选择题 (2019·浙江)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 A.凡尔赛会议B.慕尼黑会议 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D.缔结《非战公约》 浙江就多多少少有点没办法,喜欢考这些硬知识 但是其实你只要看过课本,就知道肯定选B 张伯伦是英国首相,张伯伦=绥靖政策 就是放任纳粹到处扩张,最后就出大事了 答案:B (2019·浙江)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斯大林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红场阅兵所显示的信心和意志鼓舞着苏军战士,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据此判断,这次战役的意义在于 ①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④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1941年冬天=莫斯科战役=闪电战破产 根本扭转应该是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成立联合国的前身 答案:B (2019·浙江)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右侧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美军两次军事行动——中途岛、马里亚纳 所以你只要知道马里亚纳海沟在哪里,就能先选2 中途岛不看书我也不知道怎么跟你解释,其实就是在中间的意思,不然为什么要“中途”呢? 所以你看图就能很快记住了 答案:A (2019·浙江)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习题4岳麓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 势习题4岳麓版 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当今世界某一重要组织的标志,以下关于该组织的提法不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B.xx年11月在北京中国正式加入该组织 C.中国加入该组织有利于国际经济合作 D.该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2、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 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3、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中有人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可以依据的史实是() A.工业革命后世界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B.欧洲的一体化加速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 C.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的孤立状态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输出的加强 4、“一种喷气飞机在美国华盛顿州和日本设计,在西雅图装配,尾椎来自加拿大,特殊的机尾部分来自中国和意大利,引擎来自英国。”由这段资料,我们不能得出哪一结论?()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 B.国际分工正在往纵深发展 C.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国之一 D.资本、商品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流动 5、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6、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图中关税与贸易 发展变化的趋势可以反映出()

世界现代史笔记大全

机密第1 页共31 页作者:天涯2013-4-4 第一章20世纪初的世界 20世纪初,欧洲仍然保持世界优势地位,但不久美洲的美国和东亚的日本迅速崛起,开始挑战欧洲的优势地位,改变了欧洲称霸世界的局面。 第一节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一)、英国──殖民帝国主义 ●(二)、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 ●(三)、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四)、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 ●(五)、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六)、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一、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1、欧洲列强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已将世界基本瓜分完毕 非洲除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外,全部变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亚洲广大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都已欧化 2、欧洲的经济优势 20世纪初欧洲是世界的银行家,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和国际贸易都占优势 3、欧洲的军事优势 20世纪初,俄、法、英、德陆海军人数占绝对优势 欧洲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对比表 二、美国和日本的兴起 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 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所奉行的“帝国主义政策”,使美国迅速膨胀为世界级的强国 ●美国崛起的原因 ●日本崛起的原因 2.美西战争 原因:美国垄断资本家需要寻找国外市场,企图取得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两块较大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 导火线:1898年2月发生的“缅因号”事件 经过及结果:战争仅进行了3个月,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双方签定巴黎和约: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关岛等让于美国 影响:它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美国开始向远东和太平洋扩张;古巴成为美国“统而不并”的殖民地;西班牙退出争夺殖民地的舞台 3、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 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使用暴力或进行经济渗透 (1)大棒政策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提出,主要运用于拉丁美洲,把“门罗主义”的不准干涉美洲发展为美国管理美洲 (2)金元外交 世界现代史笔记

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第27单元

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第27 单元.第六部分第二十七单元 冷战中的对峙

1.(2016山东潍坊,2分)丘吉尔描述了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预示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B) A.全球化趋势加强 B.两极对峙格局C.多极化格局形成 D.一超多强格局 2.(2015山东泰安,1分)肯尼迪说:“通

过援外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策略是(C)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北大西洋公D .“马歇尔计划”实施C. 约组织的建立 3.(2016天津,2分)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 织成立 4.(2014广东,3分)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应该如何组织人类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课题。而美苏两国做出的反应是(C) A.发动战争以解决争端 B.寻求世界和平 与发展 C.采取全方位的对峙与竞争 D.加强国际 谅解与互信 5.(2016江西南昌,1分)“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 D(门。”“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D.苏联解体C.美苏争霸 6.(2016湖南邵阳,2分)二战结束后,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冷战”政策 的内容不包括(D) A.封锁与遏制 B.稳定资本主义 C.遏制共产主义 D.发动战争 7.(2016江苏苏州,1分)1949年初,苏联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 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所说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6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6 第二章第五节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三级会议的召开;攻占巴士底狱;君主立宪派统治;《人权宣言》;吉伦特派统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专政;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督政府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的统治政策;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及其评价。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危机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的观点分析历史发展进程的能力。 2、通过分析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的作用,以及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分别在革命中的历史贡献,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中的有关资料,比较它们的异同,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考点: ①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②革命的进程;③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 计划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法国大革命 一、基础知识网络

二、核心知识点拨 (一)大革命的爆发 1.背景 (1)国内 ①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等级森严。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 ③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尖锐的阶级对立——直接原因) ④因财政困扰,国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条件成熟 ⑤启蒙运动为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思想理论基础 (2)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2.爆发 (1)导火线:1789年5月,为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召集三级会议。 (2)第三等级的斗争: ①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 ②要求改变陈旧的开会方法和表决方式 ③6月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后又正式改为制宪议会。路易十六企图武力解散制宪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起义。 (3)大革命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土底监狱,标志大革命爆发。(1789-7-14法国国庆日)国王被迫屈服,作出暂时让步,大革命迈出胜利的第一步。 (二)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1789年7月——1792年8月) (1)1789年7月14日以后,制宪会议实际成为法国最高的行政和立法机关(1791年前)→立法会议(1791-1792.8).起主导作用的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 (2)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动摇了封建制度,但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和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1789年制宪会议发布了《人权宣言》。评价: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成为资产夺取和巩固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但建立在私有财产贫富悬殊基础上“自由”“平等”实际上只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4)1791年制宪会议颁布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宪法规定的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违反了《人权宣言》的精神。 (5)制宪会议解散,让位于根据宪法选出的立法议会,君主立宪派掌权。 (6)立法议会遇到了许多困难,国内经济困难,政治斗争尖锐。1792年4月,普奥武装干涉法国革命,革命面临危机。为保卫革命,人民群众组成义勇军开赴前线。 (7)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第二次起义),攻占王宫,推翻了君主制,君主立宪派下台。 垮台原因:①国内:经济困境,政治斗争尖锐 ②国际:奥、普、俄武装干涉 对外战争的开始:①1792.4法国对奥宣战,普奥联军攻入法国境内 ②法国人民奋起保卫祖国 ③普奥联军公开支持路易十六 ④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1792.8.10) (8)1789年7月14日至1792年8月是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掌握了领导权,大资产阶级是当时资产阶级的主要代表。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强基固本、自主记忆 】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方针、内容、取得的成就(包括时间) 中美关系的改善(原因、重大事件、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意义 ) 6.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的 影响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的新篇章。中美、中日友 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和发展。它缓解 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7?新时期的外交(目标、活动、意义 &了解上海合作组织 2、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 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香港、澳门回归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3、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在会上周恩来 就哪一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了会议进展 A .朝鲜停战 B .和平恢复朝鲜国家统一 C .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 D .“求同存异” 4、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 次击败了美 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 .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 5、 下图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左上角写着“中 国人来 了”。这里的“中国人来了”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 A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尼克松访问中国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人物、意义) 3.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时间、意义) 4. 5. 中日建交(原因、标志) 【对点训练、巩固提升】 1、“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是 ①否定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 ③取缔帝国主义的所有在华特权 A. ②③ B.①② ②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④拒绝与两方国家建交 C.①③④ D .①②③ 上签字

世界现代史(1914-1989)

世界現代史(1914-1989) 一、指定教科書 Grenville, J.A.S.,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he 20th Century, enlarged ed.,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二、授課方式、規則、考察辦法 1.講授、討論 2.課前發予授課大綱 3.期中考(20%)、期末考(30%)、讀書報告(30%)、課堂討論與課堂出席 (20%) 4.課堂規則:勤出席、維持課堂秩序、避免製造噪音、不作弊、不抄襲,積 極參與課堂討論、踴躍發問。 5.課業輔導時間:每週一8:00-10:00,並開放預約時間。 三、課堂議題 1.短暫的二十世紀?轉型的世紀?--導論 2.巴黎和會與現代趨勢之發展 3.第一次大戰後民主之發展--英、法、美、其他小國 4.戰後極權政治之發展--蘇、義、德 5.社會福利國與大眾文化之發展 6.經濟恐慌與國際危機 7.第二次世界大戰 8.戰後之國際情勢 9.戰爭之社會、經濟與文化影響 10.冷戰與超級強國之發展 11.歐洲之復興與獨立認同之掙扎 12.第三世界之興起與挑戰 13.後冷戰時期 14.新世紀新議題 四、參考書目

1.王曾才,《世界現代史》,臺北:三民,1992,2冊。 2.Hobsbawm, Eric著,鄭明萱譯,《極端的年代》,臺北:麥田,1996,2冊。 3.王曾才,《西洋現代史》,臺北:正中,1986。 4.李邁先,《西洋現代史》,臺北:三民,1995。 5.Robert Paxton著,劉京建譯,《西洋現代史》(台北:五南,1990,2冊) 6.Robert Paxton著,王曾才等人翻譯,《二十世紀歐洲史》,台北:國立編譯 館主編,黎明出版,1984。 7.蔡東杰著,《西洋外交史》,台北:風雲論壇,2001。 8.愛德溫〃何伊特(Edwin P. Hoyt)著,李宛容譯,《墨索里尼的帝國:法西 斯主義的興亡》(Mussolini’s Empir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Fascist Vision),台北:麥田,1995。 9.Albrecht-Carrie, Rene, A diplomatic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the Congress of Vienna,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3. 10.Ambrosius, Gerold, A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Twentieth-century Europe,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11.Blecourt, Willem de, Ronald Hutton, and Jean La Fontaine, Witchcraft and Magic in Europe: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1999. 12.Brooker, Paul, Twentieth-Century Dictatorship: The Ideological One-Party States.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5. 13.Browder, Rober P. and Alexander F. Kerensky, ed. The Russian Provisional Government. 14.Fischer, Conan, the Rise of the Nazis, 2nd. ed.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2. 15.Hayes, Paul, ed. Themes in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1890-1945, London: Routledge, 1995 (D 395/ H29) 16.Hoffmann, Stanley, The European Sisyphus: Essays on Europe, 1964-1994.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5. 17.Howard, Michael, and Wm. Roger Louis, 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8.Kershaw, Ian, The ‘Hitler Myth’: Image and Reality in the Third Reic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1987. 19.Kindleberger, Charles Poor,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 https://www.doczj.com/doc/f61051618.html,fore, Laurence, The Long Fuse: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s of World War I, New York: J. B. Lippincott Co., 1971. 21.Lloyd, T.O., The British Empire, 1558-1995,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2.Lloyd, T.O., Empire, Welfare State, Europe: English History, 1906-1992, 4th ed.,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

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已将世界瓜分完毕,其中整个非洲大陆除利比里亚和()外,都已成为殖民地。 A.利比亚 B.埃塞俄比亚 C.阿尔及利亚 D.摩洛哥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总统塔夫脱在拉丁美洲推行的政策是()。 A.门罗主义 B.大棒政策 C. 门户开放 D. 金元外交 3.亚洲觉醒时期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潮流的先声是()。 A.1905年俄国革命 B.1905-1911年伊朗革命 C.1908年孟买大罢工 D.1911年辛亥革命 4.1907年()签订后,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A.法俄同盟 B.英俄协约 C.英法协约 D.三国同盟条约 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是()。 A.马恩河战役 B.坦能堡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6.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坦能堡战役 D索姆河战役 7.坦克被第一次实际用于作战是在()期间。 A.马恩河战役 B.坦能堡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8.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日德兰海战发生于()。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9.1907年()的签订,使朝鲜彻底沦为日本的保护国。 A.《日韩议定书》 B.第一次《日韩协约》 C.第二次《日韩协约》 D.第三次《日韩协约》 10.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依次崩溃的三个封建王朝是()。 ①罗曼诺夫王朝②哈布斯堡王朝③霍亨索伦王朝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11.指出下列各组条约的排列顺序哪个正确:() ①布列斯特条约②色佛尔条约③九国公约④洛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西哥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是()。 A.柴鲁尔 B.桑地诺 C.卡德纳斯 D.凯末尔 13.1924年法国()执政时期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A.白里安 B.普恩加来 C.赫里欧 D.米勒兰 14.1923年鲁尔危机期间,法国执政的政府是以普恩加来为首的()。 A.左翼联盟 B.国民联盟 C.国民联合 D.人民阵线 15.1924年5月,赫里欧左翼联盟政府执政时期发生了下列哪些事件?() ①鲁尔危机②接受道威斯计划③法苏建交④稳定法郎币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6.二十年代欧洲小协约国是指下列哪些国家?() ①捷克斯洛伐克②保加利亚③罗马尼亚④南斯拉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最早加入苏联的四个共和国是()。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精选100例

1、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A. 新航路的开辟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 C.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 工业革命时期 2、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B、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武器,向封建神学作斗争 C、这种文化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D、古典文化经过教会近千年的压制又复兴了 3、成功塑造了哈姆雷特、安东尼奥等文学形象,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的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拉伯雷 4.14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于 A.英吉利 B.法兰西 C.德意志 D.意大利 5.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于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欧洲殖民扩张 6.14---16世纪时发现了“人”的世纪。这主要归功于 A.地理大发现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生物进化论 7、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 A、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B、《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C、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D、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8、新航路开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密切了欧洲到其它地区的交通往来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9、沿着下列哪一位航海家的船队开辟的航线,你可以一路领略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风光?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麦哲伦 D 哥伦布 10.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使世界逐渐连结为一体的事件是 A、尼德兰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1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资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C.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 D.反封建的民主意识觉醒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B.启蒙思想呼唤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D.殖民扩张亟需政权的强有力支持 13、我国与俄国签定第一个边界条约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是 A、美国内战爆发 B、日本明治维新 C、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D、德意志完成统一 1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最大意义在于 A、国王不能维持常备军 B、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C、国王不能随便征税 D、以法律权利限制君主特权 15、美国独立战争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 A、国家获得独立 B、制定1787年宪法 C、取得法国、荷兰的援助 D、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 16、法国以7月14日为国庆日是为了纪念()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攻占巴士底狱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17.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②都维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③爆发的根源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都有利于美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主要是因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果、 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改革 开放后的外交建树;分析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线索特征】 本单元介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线索为: 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外交环境是现代中国外交一贯的目 的;外交思想经历了从“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的转变。 【知识梳理】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产生 此方针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即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①。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 坚持a 立 自 - t 的和平外交方 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现代中国一贯的外交 厂丽国初期的弄芬 ----------- 1和平典处五玖丽T ---- !_[步人 15界外交禅台 』帳良拓联仟內丽恳席莅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②代表团,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③ 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④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⑤会议。会上,周恩来鲜明地提出“⑥”(同遭遇同发展、社会制度不同)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第24 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2?恢复:⑦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 影响 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 ②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双方的共同要求。 2. 过程 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⑧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1.美西战争 2.“门户开放”照会 3.《朴茨茅斯和约》 4.劳动解放社 5.提拉克青年土耳其党 6.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7.无限制潜艇战 8.《四月提纲》 9.科尔尼洛夫叛乱 10.和平法令 11.基尔水兵起义 12.威克斯通牒 13.“十四点计划” 14.巴黎和会 15.五国海军协定 16.九国公约 17.威斯敏斯特法 18.“小协约国” 19.魏玛宪法 20.职团制 21.“协调外交” 22.道威斯计划 23.《莱因保安公约》 24.《非战公约》 25.新经济政策 26.甘地主义 27.《黑海海峡公约》 28.凯末尔主义 29.华夫脱运动 30.卡德纳斯 31.非暴力抵抗运动 32.国会纵火案 33.授权法 34.日本军部 35.二.二六事件 36.《国策基准》 37.反共产国际协定 38.渥太华经济会议 39.英德海军协定 40.“马提翁协议” 41.“百日新政” 42.“华格纳法” 43.中立法 44.霍尔—赖伐尔协定

45.九国公约会议 46.“不干涉”协定 47.“钢铁同盟” 4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49.“东方战线” 50.奇怪的战争 51.敦刻尔克大撤退 52.租借法案 53.大西洋宪章 54.联合国家宣言 55.诺曼底登陆 56.德黑兰会议 57.开罗宣言 58.雅尔塔会议 59.波茨坦公告 60.英日同盟 61.英法协约 62.日俄战争 63.英俄协约 64.伦敦条约(1915) 65.马恩河会战 66.索姆河战役 67.凡尔登战役 68.俄国临时政府 69.四月危机 70.土地法令 71.布列斯特和约 72.余粮收集制 73.战时共产主义 74.喀琅施塔得叛乱 75.粮食税 76.吉斯林 77.苏台德日尔曼人党 78.苏台德事件 79.贝纳斯 80.汉莱因 81.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82.库恩·贝拉 83.奥地利共和国 84.季米也洛夫 85.德国十一月革命 86.柏林一月战斗 87.魏玛共和国 88.卡普暴动

2020届中考历史模拟类编:世界现代史综合题(有答案)(加精)

世界现代史综合题 一、选择题 )C 史实结论 A 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B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 C 美国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根据《欧洲联盟条约》发行欧元欧洲具有统一的货币政策 施都()A 图1 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图2 工作付酬的美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2017·江苏淮安)19.下列哪一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作用?()C A.削弱了政府的权力B.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非选择题 ◆(2017·广东)27.回看历史,昭示未来。历史最终证明,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搞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材料二如题27表 组织成立时间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材料三 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1分)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2分)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2分)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2分) 27.(1)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

2019年高考历史 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5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教程讲义

第七单第15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日 本 谋 求 政 治 大 国 地 位, 背景,日本经济崛起 (1)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2)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朝鲜战争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3)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⑦__________的目标不

结 盟 运 动 的 兴 起, 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2)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⑧__________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标志,⑨________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政策,奉行⑩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__________ 斗争 任务,(1)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2)20世纪70年代开始,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新秩序 影响,(1)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__________ 中国 的振 兴,主要 原因,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巧学识记 用图示法记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点题训练1】如图所示两幅漫画折射出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变化。有关二战后西欧与美国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漫画一:昔日的“援助”漫画二:“今日的竞争” A.关系变化开始于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 B.西欧对美国从“依附关系”过渡为“伙伴关系” C.美国经济“滞胀”不得已调整美欧关系 D.马歇尔计划和欧共体成立增强了西欧竞争力 考点二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 形势,和平与动 荡并存,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备考:世界现代史选择题检测(word)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备考: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检测 1.1979年,联邦德国上映了电影《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影片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上爬起来,抛弃了过去的历史,投入到全民性的赚钱行列,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她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然而苦心经营的婚姻却被丈夫出卖。影片意在 A.剖析冷战态势下人的矛盾心理B.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深层反思 C.揭示经济繁荣背后的道德危机D.反映民族分裂的痛苦现实 2.下图是2012年美国一幅标题为《束手无策》的政治漫画。释文为:“世界经济(白雪公主)误吃‘新自由主义’毒苹果而陷入昏迷,旁边的八国集团领导人束手无策”。这反映出 A.发达国家丧失国际经济主导权B.经济区域集团化遭受重大挫折 C.西方国家无法摆脱经济“滞胀”D.加强国家干预的回归成为共识 3. 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 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种改变最能说明A.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B.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趋势 C.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经济困难D.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得到提升 4.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 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B.英德试图争取苏联结盟 C.列宁经济政策的成功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5.1933年6月,国联在伦敦举行会议,试图通过多边合作稳定各国货币和国际汇率。罗斯福向会议致信,宣称“健全的国内经济体制是比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值更为重要的因素”。罗斯福此举 A.有助于消除严重的经济危机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 C.缓和了与会国的矛盾与分歧D.加剧国际经济局势紧张 6.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接到国会提交的法案后十日之内,如遇国会休会而无法将该法案退还 时,该法案不得成为法律。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 材料体现美国 A.存在行政干预立法B.权力制衡有效践行 C.总统权力大于国会D.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7.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最主 要目的在于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B.建立福利制度 C.稳定社会秩序D.缓解失业压力 8.“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 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A.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B.历次科技革命的继承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