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检操作指导书

外检操作指导书

外检操作指导书
外检操作指导书

IQC外检操作指导书页次:2/5

1、目的

1.1 避免由于我司检验区域狭窄、检验手段和工具缺乏等客观条件的局限,确保检验工作质量。

1.2 推行外检可以有效稽核供应商加工和检验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及时掌握供应商动态。

2、范围

深圳市*********公司采购的结构件类物料等。

3、职责

3.1 IQC外检负责依相关检验标准、图纸和检验指导书执行外检,并输出检验报告。

3.2供应商品质部把检验合格的物料及时报深圳市********公司品质部。

4、定义

外检:采购方在供方处进行物料验收。

5、程序

5.1外检人员的资格及外检轮检制度。

5.1.1 外检人员资格的认定。

a. 依据外检岗位的《职位说明书》来进行外检人员的资格认定,主要包含:

所负责物料的理论知识的考核;

检验操作的考核;

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考核(ISO9001、内审与供方质量审核);

质量改进的理论及能力的考核。

5.1..2 驻外检验人员如符合以下条件中一项则取消外检资格。

a.外检人员所检的同一代码产品因其工作失误造成在一个月内遭使用部门连续抱怨2次以

上将取消其外检员资格,经过一个季度后重新进行资格认定。

b.由于外检人员工作失误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经深圳市**************公司品质经理确认后

取消其外检资格并在一年之内不对其重新认定。

c.外检人员不能履行在供方的相关过程监控和计划要求的职责。

5.1.3外检轮检方式

外检人员的工作采取轮岗和随机派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基本原则是:长期派驻的同一检验员

在同一家供方外检连续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一年内累计不能超过三个月。

若有临时单需要外检的,由IQC组长或工程师调派。

5.2检验操作

5.2.1供方通知深圳市********公司品质部外检,同时供方提供《外检申请单》,供应商按此单提前

一个有效工作日填写,品质部确认申请的《采购/外协订单》中的采购合同号一致后将《外检申

请单》转发给IQC,由IQC安排人员进行外检。如情况有变动,需电话通知IQC。品质部外检

人员接到《外检申请单》后实施外检。如果外检时间不能满足深圳市**********公司物料需求

计划,品质部需要提前与供应商协商,以便调整外检时间。

IQC外检操作指导书页次:3/5

5.2.2外检人员在出行前,必须在品质文员处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具体见《品质部IQC外检登记表》,

长期派驻到供方外检的人员只需在派驻前登记一次;

5.2.3检验员到供方后首先确认深圳市********公司发行的《采购/外协订单》,确认报检产品是否

为本公司《采购/外协订单》中需求的产品,同时要详细查阅供方的检验记录,在供方检验记

录齐全并判为合格的情况下才实施检验。

5.2.4供应商申报外检后,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图纸、检具、工装等;检验过程中,供应商需安排相关

人员与佳宝隆检验人员一起检验。

5.2.5外检员实施检验时根据检验作业指导书、图纸、技术文件,对报检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将检

测结果填写在《IQC外检质量报表》上,将《IQC外检质量报表》交给供方。供方凭外包装标

签及IQC检验合格标签和《IQC外检质量报表》向深圳市*******公司交货,《IQC外检质量报

表》复印件由供方送货时随机柜一起,原件由IQC存档。

5.2.6不合格判别方式及处理

对判为不合格的产品,检验员填写《进料检验不合格通知单》对不合格内容进行描述,不合

格通知单经过IQC主管或责任工程师确认后,由检验员书面或邮件通知供方。

a对于批不合格产品,供方经过挑选或返工等处理措施后,需要重新报检,重新报检产品要进

行收费。

b如果是紧急订单,供方经过返工仍然不能满足批合格要求的产品,符合让步接收条件的可走

让步接收流程。

5.3过程控制

4.4.1 外检员实施外检时,必须对供方近期暴露的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确认和追踪,要求供方

提供纠正、预防改善报告;

4.4.2外检员必须对供方的重点加工工序进行监控;对设有质量代表的供方必须对质量代表的工作进

行监管。

4.4.3 长期派驻的外检人员必须对供方进行有计划的巡检。巡检内容包括:供方生产线作业指导书

及检验指导书的执行;5S;标准及文件与我司的符合性等,并针对不合格项向供方开出《供

方整改通知单》,并作好追踪确认工作。

6.相关记录

1.《IQC外检质量报表》

2.《外检申请表》

3.《IQC外检登记表》

4.《供方整改通知单》

5.《外检物料送货单》

IQC外检操作指导书页次:4/5 7附件一:流程图

IQC外检操作指导书页次:5/5

作业指导书-3847-2018

编号:JNJG ZD03( ) (第B版) 全国机动车检测站

全国机动车检测站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NJG ZD03-19(00) 主题:批准页第B版第0次修改共3页第 1 页 发布日期: 2019年03月02日 实施日期: 2019年03月02日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分发号: JNJG ZD03( ) 受控号: JNJG SK ( ) 编制:文件编制小组 审核: 批准: 持有人:

目录 第一章安检人工检验 (5) 第二章车速表检测 (21) 第三章侧滑量测量 (25) 第四章汽车轴荷及质量参数核定检测 (27) 第五章汽车制动性检测 (32) 第六章前照灯检测 (36) 第七章喇叭声级检测 (39) 第八章联网系统操作规程 (42) 第九章引车员操作规程 (44) 第十章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47) 第十一章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操作规程 (50) 第十二章转向力∕角检测 (54) 第十三章制动踏板力检测 (57) 第十四章玻璃透光率计作业指导书 (61) 第十五章外廓尺寸测量 (63) 第十六章汽油车污染物检测 (65) 第十七章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检测 (88) 第十八章管理制度 (110) 第十九章客车乘客通道、引道测量规程 (122) 第二十章反光标识检测规程 (125) 第二十一章行车记录仪检测规程 (127) 第二十二章底盘间隙仪检测规程 (129) 第二十三章电子汽车衡操作规程 (132) 第二十四章道路运输车辆人工检验 (134) 第二十五章动力性检测/车速表检测 (140) 第二十六章燃料经济性检测 (144) 第二十七章客车级型复核 (150) 第二十八章悬架特性检测 (153) 第二十九章道路运输车辆等级评定 (156) 第三十章综检制动性能检测 (190) 第三十一章外出检验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排气烟度检测 (194)

CMM操作指导书

153010型测量机操作规程 一、测量机使用事项 1、测量机有效工作的温度范围是: 20±2℃ 2、测量机有效工作的湿度范围:25%~75% 最好控制在40%~60% 3、测量机正常工作的进气气压:0.4Mpa~0.6Mpa 4、每日开班前用无尘纸沾无水乙醇擦拭导轨,并确认大理石工作台上没有杂物 5、确认电源气源是否打开、并将工作站插入受保护的电源 6、开机顺序为:先开控制柜和计算机,进入软件后,再按操纵盒上的伺服加电键再根 据软件提示使其回到工作台坐标原点处,初始化 二、起重机注意事项 1、超过规定起重量时不允许起吊 2、换闸或其它制动安全装置失灵不允许起吊 3、歪拉斜挂不允许起吊 4、带棱角快口物件,未垫好不允许起吊 5、每日开班前检查吊带是否完好无裂纹、开口及电机无异常响动 三、测量注意事项 1、测量前起重机每次在使用前与使用后都要将吊臂朝南水平停靠,测量机在测量前要处 在(0.30.0)位置处,测量机工作台上要铺设油光纸防止检具、零件油污掉落 2、测量过程中的手动及自动测量都要以慢速来进行操作 3、检具及产品的搬运要注意避让测量室的门窗,不要与其发生碰撞,检具推车在测量 室内不要划伤地面,注意轻推轻放 4、检具在通过起重机搬运过程中要慢速起落、起重机在吊运中要控制慢速,起吊结束 后要使其回到原处 四、关闭系统电源 1.测量结束后,要将测头旋转到A90B0处,并手动将桥架移动到(0.30.0)位置 2、用起重机将检具吊回,并将起重机停靠在起始位置处。 3、从测量软件中退出 4、从控制柜旁边的开关切断控制系统电源 5、切断Tesastar-e测头控制电源 6、切断供气设备上的电源,将空气过滤器的关闭阀置于关闭和锁定位置 7、关闭计算机并切断电源 五、每班结束前做好“5S”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严格遵守学院制定实训“十要”、“十不准”规 章制度。 2 、操作人员应详细阅读有关资料,对各种使用的设 备应掌握操作方法,熟悉工作原理,测试中,谨慎、认 真、小心,防止误操作损坏设备。 3 、实训前,听从老师讲解及演示,熟悉项目内容范 围,爱护设备仪器,保证完好无损。 4 、检测时,集中精力操作,严守规程,仔细观察仪 表变化,发生异常,立即停机切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再 进行操作。 5 、发动机或车辆在指导教师启动检测时,人身不可

靠近旋转运动部位,注意“油、水、电、气”防止泄漏。 6 、停机后,发动机要关闭点火开关,各种设备要切断电源。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操作规 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严格遵守学校制定实训“十要”、“十不准”规 章制度。 2 、操作人员应详细阅读有关资料,对各种使用的设 备应掌握操作方法,熟悉工作原理,测试中,谨慎、认 真、小心,防止误操作损坏设备。 3 、实训前,听从老师讲解及演示,熟悉项目内容范 围,爱护设备仪器,保证完好无损。 4 、检测时,集中精力操作,严守规程,仔细观察仪 表变化,发生异常,立即停机切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再 进行操作。 5 、发动机或车辆在指导教师启动检测时,人身不可 靠近旋转运动部位,注意“油、水、电、气”防止泄漏。

6 、停机后,发动机要关闭点火开关,各种设备要切断电源。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首件作业指导书

履历表

1.内容: 为正确并顺利进行首件,而实施的作业准备。 2.责任部门: 成形车间 3. 责任者 首件作业者 4. 记录 《首件产品样品卡》 《成型科机台生产日报表》 《标准成形条件表》 《成形条件日常管理表》 5.步骤 首件前 5.1 首件前所须备齐的各类文件及表格: 5.1 相关文件有: (1)《工单》 (2)《标准成形条件表》 (3)《检查基准书》 (4)《作业指示书》 (5)《品质异常纪录》 5.2 相关表格有 (1)《成型首件确认表》 (2) 《模具日常保养记录表》 (3) 《成型科生产日报表》 (4) 《产品样品卡》 (5)《成形条件日常管理表》 (6)《标准成形条件表》 5.2 填写时的注意事项 5.2.1 《成形条件日常管理表》必须每天记录,如有更改立即报告上级主管。 5.2.2 当P/N、螺杆直径变了时,用新的《成形条件日常管理表》和《标准成形条 件表》进行填写,若只是取数变了,只须用新的《成形条件日常管理表》进 行填写。 5.2.3 在首件前备齐以上表格,先把能填写的地方填写完毕,剩余的部分进行完首 件后及时填写。 5. 3 进行首件前,先确认好《工单》、模具型号以及材料。

5. 4 生产前应确认机器、模具及附加设备的清洁情况,如机器导柱、导轨上的油污、 模具导柱及导孔上的油污、若上面粘有油污,应用酒精、碎布擦拭干净,对多油 及顶出易飞的产品机台应追加防护罩,对于模具导柱及导孔清扫后,再涂一层油。 5.5 对于生产中的机台每日09:00-12:00由成型技术人员对机台进行点检。 首件时 进行首件时,如需交换材料,先将其交换。(注意材料与前一个产品材料不同时, 必须确认材料的干燥温度) 5. 6 如机器内存有此产品成型条件表,则调出成型条件,如没有则依据《标准成型条 件表》输入成型条件,确认完前一次产品的条件后打开加热器进行预热。 5. 7 在安装模具前,请确认好取数、埋头孔尺寸以及水管位置提前安装水嘴。 5. 8 安装好模具和水管后,打开模温机进行模具加热,在此期间依据《成型首件表》 内容进行首件确认,确认完成后,用手接触模具,确认模具温度是否上升,模具 温度上升以后,再次设置低压保护。 5.9 开始启动机器时,由于条件还不稳定,必须使用缺料法慢慢进行注塑。备注:当 实际取数、实际循环时间与标准条件有所不同时,必须取得上级的确认,确认后 方可进行调试。制造部负责人负责将情况以EMAIL的形式反映给相关部门。 5.10 最开始时,先进行半自动注塑,连续2模取数检验,取数OK后,查看机器生产 管理画面,确认机器射出是否稳定,射出稳定后,取连续2模次外观检验,进行 确认。所有调机过程中的产品属于不良产品,应与良品区分开。外观确认OK后, 方可送首件。并将所有调机过程产生的产品和废料拿至物料房做好数量登记,打 开计数器。 首件检查 5.11检查员依据《检查基准书》做检查,检查OK后,首件作业者将机器升温开机作业, 不良品脱离机台。如产品检查NG,成型技术员确认原因并改善后重新进行首件 作业。 异常恢复 5.15 成型机紧急停止的时候,从全自动模式切换为手动模式 5.16解除成型机警报( 紧急停止) 5.17警报发生,产品隔离,通过成型机警报履历确认警报内容 5.18警报发生时的产品在模具内有剩余的时候,用手动动作取出实物进行确认,在 实物有发生缺陷的时候,报告组长或部长并对量产中产品的处理请求指示(像夜班等不在的时候向组长报告。处理内容通过组长向部长报告。) 5.19根据各警报方式进行逐个处理※关于处理,在需要成型条件调整及模具·附带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明确公司半成品灌、包装过程检验规范,确保成品品质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客户手中,特制定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产品的批量生产,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半成品灌、包装过程品质控制。 3. 解释 检验流程:首检/巡检。 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任何批次半成品灌、包装过程均分两个步骤进行检验:首检、巡检。 4. 内容 4.1首件检验 4.1.1各生产车间在批量投产前,当班首件(包括设备更换、修理后及工艺参数改变,包装批号变更,使用的半成品批号变更、班组人员更换)时都必须在各工艺参数调整稳定并且都符合BOM(物料清单)表文件、生产作业指导书、标样规定要求后,自检及互检合格后,首件送给品质部进行检查。 4.1.2首件检查待确认样品车间组长负责进行标识,IPQC在接到首件后必须马上(在五分钟内)安排首件检查,以免耽误生产。 4.1.3考虑到首件检的时效限制,气密性试验及理化、卫生指标另行检验。 4.1.4品质部IPQC严格按照标样/生产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进行检查,仅当所有的外观及功能性项目检查合格后才可判定首件检查结果合格,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首件确认表上,并确认首件检验记录表上必须明确记录该包装批号,及与其对应所使用的所有装配半成品批号,以保证从装配到包装过程批号的可追溯性。 4.1.5 首件检查合格后,即时回复生产线可进行批量灌/包装。

4.1.6首件检查不合格时,品质部IPQC必须马上(在五分钟内)反馈给生产车间并在首件确认表上好记录,生产车间必须重新调整好工艺参数后重新送样检查,品控部IPQC应重新填写首件确认表记录。 4.1.7同一批成品的灌、包装过程分段先后报检,先后检验、先后签复。 4.1.8 生产部接责任检验员签复的《装配首件确认表》和《包装首件确认表》后区别其确认段对应批量作业。 4.1.9 如果没有经过首件检查合格,生产车间就擅自投入生产,并因此而产生的不合格品,生产车间必须负全部责任。 4.1.10 首件检验产品由品质部负责留样以保证后续出现质量问题时的可追溯性。 4.2装配首检 4.2.1半成品合格标识: 待装配半成品物料卡品名品牌与计划装配产品品名品牌完全一致。有相关说明的,须按备注要求装配,物料卡上须签有品质部签字盖章。目测。 4.2.2装配机: 选用装配机需与待装配产品状态相适应。换品种装配前,装配机须确认已经拆洗干净至料斗内、各通料管道及触料之相关零部件完全无残余剩料并消毒吹干后方可下料(若需要转料斗装料时装料勺须干净并消好毒,易起泡的半成品下料时切忌下料过急以免溅起泡)。下完料后的空桶及原桶盖仍盖好以防生产完有需要时重装回退料。流水线上与待生产品种无关的物料须及时清理出线。目测。 4.2.3半成品外观、色泽、气味:取成品标准样板一支,核对其符合成品标准样板内容物之外观状态、透度、目测稠度、细腻度、色泽和气味,并要求无任何杂质、分离等异状。目测、嗅、手感。 4.2.4同批装配产品总抽样数不得少于30PCS(总装配量少于30PCS除外),当出现个别较严重异常(如漏料等)时,需加大两倍抽检量,仍异常,则要求机台隔离该时段装配品全检,必要时停机处理。 4.3包装首检 完成首件确认后,进行首期检查。首期检查一般抽取10pcs,核对彩盒/套装盒/标签/说明书/吸塑/外盒包装/收膜/成品配套完整性。 4.3巡检

全尺寸检验作业指导书

XX 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JT/C-8.2.4J-006 版号:A/0 全尺寸检验作业 指导书 批准: 审核: 编制: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06年11月15 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施

全尺寸检验指导书JT/C-8.2.4J-006 1. 目的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或本公司控制计划的要求,规定合理的全尺寸检验的频次,使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接收、生产、成品入库直到出厂,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本公司的所有产品的全尺寸检验。 3. 职责 3.1 技术科负责制定合理的产品/材料的性能试验和全尺寸检测项目指标。 3.2 检验科负责产品和/或材料的性能试验和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 3.3车间或仓库负责配合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4.全尺寸检验的时机 4.1全尺寸检验要求的确定。 4.1.1根据公司产品特性和风险、品种数量的多少、质量的稳定性、顾客的要求等确定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1. 根据顾客的要求的频次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和试验。 2. 根据技术科的要求对于产品和模具在长期停放后做全尺寸检验和 试验。 3.根据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全尺寸检验。 4.1.2当出现内部或外部客户抱怨、监测系统反应质量出现异常波动时,应考虑追加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5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5.1全尺寸检验的資料输入 ?图纸; ?技术规范; ?生产工艺文件,生产过程描述; ?检验技术规范; ?缺陷目录(缺陷评定,例如︰主要和次要缺陷); ?极限样品; ?评定方法要求; 5.2 全尺寸检验的抽样要求 5.2.1全尺寸检验应在最近的生产批中进行,这是为了能够了解最新生产过程的影响。 5.2.2用于全尺寸检验的零件要直接从仓库中或从准备交付给顾客的原包装中抽样,以便能同时对装箱质量、包装清洁与否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进行

检测线设备操作规程

机动车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引用标准: GB21861-2008《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与方法》。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GB18285-200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一、前轮侧滑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打开锁止装置,拨动滑板,仪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驶近侧滑检验台,并使转向轮处于正中位置。 (2)以不大于5km/h车速平稳通过侧滑检验台。 (3)测取最大示值。 3、注意事项 (1)车辆通过侧滑检验台时,不得转动转向盘。 (2)不得在侧滑台上制动或停车。 (3)应保持侧滑台滑板下部的清洁,防止锈蚀或阻滞。 二、制动性能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检验台滚筒表面清洁,无异物及油污,仪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3)对液压制动车辆,必要时将踏板力计装到制动踏板上。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驶入,将被测轮停放在制动台前后滚筒间,变速器置于空档。(2)降下举升器、起动电机,保持一定时间(5S),测得平均阻滞力。 (3)检验员在显示屏提示踩刹车后,缓踩制动踏板到底,测得左、右轮制动增长全过程数值;若为驻车,则拉紧驻车制动操纵装置,测得驻车制动力数值。(4)电机停转,举升器升起,被测轮驶离。 (5)按以上程序依此测试其它车轴。 (6)如装有踏板力计,则卸下踏板力计,车辆驶离。 3、注意事项 (1)车辆进入检验台时,轮胎不得夹有泥、砂等杂物。 (2)测制动时不得转动转向盘。 (3)在制动检验时,车轮如在滚筒上抱死,制动力未达到要求时,可固定非被测轮或牵引车身、或加载测量、或换用路试或平板制动方法检验。

机动车检车线综检作业指导书转版

作业指导书 YSHZ/JS-A-2017 2016年12月20日发布2017年1月1日执行 榆树市华泽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发布

作业指导书 文件版本:A/0 执行日期:2017年1月1日 编制:王贺贺 审核:王云超 批准:李晓峰 日期:2016年12月20日 版本控制:受控□非受控 发放编号:YSHZ/JS-A-2016 持有人:许多

认定评审准则》要求,进一步规范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工作,根据《道路运输车辆综合 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审要求》、《汽车修 理质量检查评审方法》等及其它引用或规定使用或相关标准的现行最新有效版本,制定本 套作业指导书,以供检验人员使用。 本公司对《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检测操作均按本作业指导书规定 本套作业指导书参考以下文件及其引用或规定使用或相关标准的现行最新有效版本 ①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验室资质 认真贯彻 落实《实

②《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要求》(含评审表) ③《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④《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⑤《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⑥《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⑦《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⑧《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审要求》 ⑨《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方法》 本套作业指导书使用下列文件及其它引用或相关标准的现行最新有效版本中相关术语和定义。 ①《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②《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要求》(含评审表) ③《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④《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⑤《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⑥《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⑦《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⑧《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审要求》 ⑨《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方法》 1技术等级评定检测 1.1评定依据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依照以下标准实施评定: 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8565-2016《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JT/T198-2016《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 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1.2技术等级评定项目 ⑴唯一性认定;⑵电子控制系统;⑶发动机;⑷制动系;⑸转向系;⑹行驶系;⑺传动系;⑻照明、信号装置和标识;⑼电气线路及仪表;⑽车身;(11)附属设备;(12)安全防护;(13)

同心度检具使用手册

OPERATOR WORK INSTRUCTION 操作人员工作指导书 OPERATOR INSTRUCTIONS 操作指导书 一. 安装与测量: 1. 如图(1)所示,先将两边的扳手拉到最外侧,再将定位销与测头拉到最外侧,并保证测头朝向是向下的。 2. 如图(2)所示,放置好工件,合上两侧的扳手,将定位销推到测量位置,并将定位销旋转180°,使测头朝向由之前的向下改为朝上,用螺丝将定位销固定好。 3. 360°旋转工件,看显示器上读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的差,记录测量数据。 4. 按照与安装相反的顺序拆下并取走工件,测量结束。 图(1) 图(2) 二. 注意事项: 1. 一定要按照指导书指示规范操作,顺序不得更改,以免撞伤测头,导致测量失真。 2. 拆卸工件时,一定要先将定位销上测头的朝向先调整为朝下,然后再拔出定位销。 3. 检具要定期做保养,以防生锈。

SPECIAL INSTRUCTIONS: 特别说明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个人安全防护措施 1.Proper fitting clothing 正确合身的衣着 2.Safety Shoes 安全工作鞋 REVISION HISTORY: 修订历史纪录 GENERAL INFORMATION 总的说明 ?This is an instruction guide only and is not meant to limit job responsibilities. 这仅仅是一份操作指导书,其目的并非是为了限制工作职能。 ?See the Supervisor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if any usual conditions arise.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任何非异常情况发生,向主管报告。 ?The Operator may need to make additional checks or increase frequency to maintain quality. 操作人员可能需要做额外的检查或增加检查频次以确保产品质量。 ?The Operator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keeping worktables and area clean. 操作人员也需要负责保持工作台和工作区域整洁。 ?Operator will follow any temporary job instructions, amendments to the current job instructions and quality alerts posted on the job. 操作人员需要遵从任何和目前的工作相关的临时性的工作指示,任何和目前操作指导书相关的改进和工作职能相关的质量警报。 ?Remember our Goal is the Satisfied Customer. 牢记所有员工的目标是满足客户。

ISO9001-2015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 1.目的 对生产新订单的首件产品进行检验,防止批量性的问题出现,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新订单生产前的产品。 3.职责 生产部:负责首样的制作、自检、签名确认及送检的工作。 品质部:负责根据工厂订单、生产通知单核对资料、检验性能。 工程部:负责核对首样是否与BOM一致。 4.作业流程 生产部:1、接到新订单产品时,由拉长按工厂订单及生产通知单制作首件 2、根据工厂订单及生产通知单核对资料进行自检,并在首件检验 报告中填写订单号、机型、颜色、线别、首件数量、送检日期 与时间且签名确认 3、自检完毕后,将产品连同首样检验报告一并送至品质部交给 PQA进行复检

品质部:1、在接到生产部的首件样品后,按照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进行外观及性能检测 2、按照包材资料核对铭牌、彩盒、外箱、说明书、保修卡的信息 3、按照工厂订单及生产通知单核对包装方式及客户特要求的注意事项 4、检验、核对完毕后,按照首样检验报告的项目进行签字确认, 然后将产品与首样检验报告一并送至工程部交给PE进行复查工程部:1、在接到品质部的首件样品后,按照BOM表核对首件是否与BOM 表一致 2、按照工厂订单及生产通知单对首件进行复查 3、核对完毕后,在首样检验报告中的“PCBA板的型号”、“电源线厂家及规格”、“发热丝厂家及规格”、“各部件结构是否符合标准”的位置进行确认,并签名填写完成时间 4、将产品与首样检验报告交付给生产部拉长,并放置在拉头的位置,一张订单生产完后,由拉长拿着成品入库单及首件检验报告给PQA签字 5、首件确认时间:电动类30分钟(切菜机、雪糕机)、加热类1小时(干果机)5.首件确认异常处理: 品质部与工程部任何一个部门在确认首样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常,都必须将不良信息及时反馈给生产部,若是外观性问题,需要更换一台OK的首样产品,重新

勘察作业指导书

勘察作业指导书

现场勘查作业的目的:一、以《DB37_655_2011建筑电气防火技术检测评定规程》中低压配电柜(箱)部分内的标准要求,为客户提供现场配电柜、箱的电气故障安全隐患;二、记录现场需要安装电气安全在线监测设备的配电设施的详细信息,包括位置、总开的规格等,为制订可行安装实施方案提供资料。 现场勘查 项目实施时,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并做好相关勘查记录,制定施工方案和流程。现场勘查确定电气安全在线监测装置的安装场所,低压配电柜或动力柜型号及规格、电气安全在线监测装置、数据通信模块的安装位置。现场勘查流程如下: ?安装场所确定----?低压配电柜或动力柜规格勘查---?电气安全在线监测装置安装位置勘查---?通信模块安装位置勘查---?编制安装技术方案。 安装场所的 根据标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具体设置部位建议目录中,生产、制造型企业中的以下部分适合安装电气安全在线监测装置(摘录):

注:也可根据客户要求或者指定的场所 一、电气故障安全隐患的检测: 低压配电柜、箱、盘配电设备主要是对用电负荷进行分配和传递。检验主要内容是外观是否正常、配线规格是否合理以及工作中是否存在过热和打火现象。 1)目测配电柜、箱、盘的外观,检查金属箱体与接地间是否连接接地线,接地线的连接是否牢固;导线进出配电柜、箱、盘的孔洞边缘是否光滑,是否设绝缘护线套;当配电柜、箱、盘体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时,应由被检方出示其材料的阻燃性能测试报告; 配电设置周围300mm范围内不得堆放杂物。 2)检查配电柜、箱、盘内外露导电部分是否连接接地线并且牢固可靠;控制开关的额定载流量与导线的载流量是否匹配;采用熔断器时,熔体不得采用不符合规定的铜丝等金属体代替;目测内部低压电器外壳是否完好、有无变形、变色现象,开关、接触器的灭弧栅、罩是否完整。 3)使用红外热像仪和红外测温仪对配电柜、箱、盘内的设备进行扫描,检验内部电器、电器端子、导线连接处及导线绝缘体工作时有无过热现象并使用超声波检测装置检验是否存在打火放电现象。 4)对于配电柜、箱、盘内导线设置的检验,多采用目测检验的方式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一般来说,除要求导线应排列整齐,无

2019年机动车综合检测服务公司作业指导书全套(综、安、环)

机动车综合检测服务公司 作业指导书 版号:第3版第1次修改 编制人员: 审批人: 受控状态: 批准时间:2019年5月25日实施日期:2019年6月1日

关于《作业指导书》批准的通知 各部门: XX机动车综合检测服务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编写《作业指导书》第3版。 本公司的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计划、记录及表格》等四个层次的文件构成。《质量手册》是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是支持性文件,《计划、记录及表格》是证实性文件。 为规范实本公司的检测程序和行为,进一步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客观反映公司检测质量,促进检测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组织编制了《作业指导书》第3版。2019年4月25日依据GB3847-2018和GB18285-2018对作业指导书进行了修订。 《作业指导书》第3版为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提供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使每项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以全面地指导工作,控制检测质量。 《作业指导书》第3版第1次修订现已通过审定,予以批准颁布,并自201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公司全体员工务必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执行,始终保持质量体系运行有效,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以利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内容需要修改或补充时,授权综合部为本《作业指导书》第3版的管理部门。 XX机动车综合检测服务公司 总经理/法人代表:

修订页

一、安检人工检验 (一)、检测目的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有关零件将不同程度地产生磨损、腐蚀、疲劳、变形、老化或因意外事故而损伤,其结果不但使技术状况逐渐变坏、动力性下降、可靠性恶化、经济性变差,而且还会影响车容市容,甚至影响行车安全。为了使车辆外观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确保车辆的完好状况,外观、底盘检测员应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对外检项目进行认真检测。 (二)、判定标准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GB1589-2016《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25990-2010《车辆尾部标志板》 GB23254-2009《货车及挂车车身反光标识》 (三)、检测工具 1、钢直尺 2、钢卷尺 3、轮胎花纹深度尺(游标卡尺) 4、轮胎气压表 5、玻璃透光率计 6、方向盘转向力/角测试仪 7、手锤、铁钩 8、照明工具等 9、水平尺10、标尺11、外廓测试仪(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第25个月起实施)12、地磅或轮(轴)重仪 (四)术语 注册登记检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申请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进行的安全技术检验。 在用机动车检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进行的安全技术检验。 车辆唯一性检查:对机动车的号牌号码和类型、车辆品牌和型号、车辆识别代号(或整车出厂编号)、发动机号码(或电动机号码)、车辆颜色和外形进行检查,以确认送检机动车的唯一性。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对机动车的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核定载人数等车辆主要特征和技术参数进行检查,以确认与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机动车产品公告、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机动车行驶证等技术资料凭证的符合性。 底盘动态检验:在行驶状态下,定性地判断送检机动车的转向系、传动系、制动系、仪表和指示器是否符合运行安全要求。 (五)、检测主要项目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见表l○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需领取机动车牌证方可上道路行驶的入境机动车检验时,应覆盖表1规定的检验项目,并按照注册登记检验要求执行。 轮式专用机械车、有轨电车的安全技术检验项目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参照表1确定。

核查作业指导书

机动车检测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本检测站主要仪器设备保持正常状态,确保提供给检测结果的质量,本站对所有主要仪器设备实行运行中检查(期间核查),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侧滑检验台、车速表检验台、轴(轮)重仪、制动检验台、不透光烟度计、排气分析仪、测功机等主要仪器设备的运行中检查。规定了每一台仪器核查的技术依据、项目及要求、标准仪器设备、方法、周期。当仪器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或修理、调整后,必须依照本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核查。 3 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3.1 侧滑检验台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1) 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8-2009滑板式汽车侧滑检验台检定规程。 2) 核查项目及要求: 零值误差:不大于±0.2m/km。 零点漂移:每隔5min观察1次,15min内不大于0.2m/km。 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 示值重复性误差:不超过0.1m/km。 (3) 核查用仪器设备: 百分表0~10mm,2级(±2%) (4)核查方法: 在左台(或右台)安装好百分表和挡板,计算机进入标定界面,选(点)标定状态,点清零键,用微动工具缓缓推动滑板,当侧滑台示值为3m/km、5m/km、7m/km时,分别读取百分表示值。向内、向外各重复3次,按下式计算示值误差: △i=xi-Si/L 式中:△i——第i测量点的示值误差(m/km); xi——第i测量点的侧滑台示值(m/km); Si——第i测量点百分表3次示值的平均值(mm); L——滑板沿机动车辆行进方向的纵向长度(m)。 以上各测量点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左(右)台分别标定。 选(点)停止状态,结束核查工作。 (5)核查周期 侧滑台的核查周期一般为6个月。 3.2车速表检验台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1) 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9-2009滚筒式车速表检验台检定规程。 (2) 核查项目及要求: 零值误差:不大于±0.5km/h。 零点漂移:15min内不大于±0.5km/h。 车速台示值误差:不超过±3%。 (3) 核查用仪器设备: 测(转)速仪60km/h以上±0.5%(2000r/min以上)。(电子计数) (4) 核查方法: 将汽车驱动轮安置在车速台滚筒上,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计算机进入软件标定界面,选中“车速”,

首件检验流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新品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规定,以利于整批产品加工得到满足顾客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要求及工作程序。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品的首件检验、批首件检验的控制。 3 职责 3.1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安排首件检验工作。 3.2未经新品首件、批首件检验或首件检验不合格,而擅自生产产品,由此引起的质量事故,由直接责任者负责。 3.3检验员、生产线负责人对首件检验的正确性负责。 3.4 对首件确认工作未完成,检验员开始出具质量凭证,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由检验员负责。 4 控制要求 4.1 对生产部门首次连续性生产的第一个完工的半成品和成品,必须经过首件检验和确认。 4.2 对于常规生产产品,须按批次进行首件检验。 4.3由于设备、工艺等原因造成的停机,停产后的再生产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4. 4 产品材料、规格变更后投入生产时要进行首件检验和确认。 4.5新品首件检验时,应由生产单位负责通知检验有关人员,按现行有效的图纸、清单(或顾客提供的样件)、工艺文件进行检验,检验员填写检验记录,检验合格后在首件卡上签字,并将卡片挂在首件产品上做好首件标记;首件检验不合格应立即退回,重做首件,并做好记录。未经首件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进行验收。 4.6 首件作为批量生产的样件,由生产部门负责保留到全批生产结束后才能最后送交。 4.7首件检验中应检查产品生产过程所用的所有原辅材料必须与规定相符。 5工作程序 5.1 在首件制作过程中,生产线负责人、检验人员应到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实际生产者按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现行有效的生产工艺文件自行完成首件,并对每一生产工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解决。 制作:审批:核准: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目视检验的方法及人员等技术管理要求。 2 编制依据 2.1 GB18564.1-2019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 2.2 NB/T4701 3.7-20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 2.3 ISO6520.1-2007焊接和相关工艺金属材料中几何缺陷的分类第1部分熔焊 2.4GB150.4-2011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3人员要求 3.1从事目视检验人员必须经过VT的培训,有半年以上工作经验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3.2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标准要求(如:GB/T1856 4.1、GB150、GB25198、JB/T4734、JB/T47003.1等)。 3.3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应的焊接工艺。 3.4检测人员必须满足NB/T47013.7要求(如每12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且应当有足够的视力和颜色分辨力。 4 检测条件 4.1被检工件表面的光照度至少达到500Lx,对于必须仔细观察或发现异常情况并需要作出进一步观察和检测的区域则至少要达到1000Lx的照度。 4.2眼睛距离被检区域的距离应不超过600mm。

4.3眼睛与被检工件的夹角应大于30o。 4.4为达到最佳检测效果,照明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使照明光线方向相对于观察点达到最佳效果; ●避免表面眩光; ●优化光源的色温度; ●使用与表面反射光相适应的照度级。 5环境要求 5.1作业场所应避免潮湿,场所应整洁宽敞。 5.2检验环境光照度应至少达到500Lx,对于必须仔细观察或发现异常情况并需要作出进一步观察和检测的区域则至少要达到1000Lx的照度。 6检测设备 6.1检测量具: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焊接检验尺。 6.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为2~5倍,应尽量有刻度,放大镜的选用按GB/T20968执行。 6.3其他检测仪器:成型样板、镜子、照相机等。 7检测程序 检查范围应按GB18564.1及文件资料中的规定进行,检测前应将罐体及附件清理干净以符合检测要求。 7.1罐体及附件外观检测 按GB18564.1及文件资料中的规定进行检查罐体及附件,可以借助铜锤等辅助工具进行检查,当发现变形、开焊等重点部位,应在予以记录。7.2焊缝的外观检测 7.2.1焊缝的外观特征(形状和几何偏差)必须满足GB150.4的要求。焊缝表

2019年车检站全套最新作业指导书

XX机动车综合检测服务公司 作业指导书 版号:第3版第1次修改 编制人员: 审批人: 受控状态: 批准时间:2019年4月20日实施日期:2019年5月1日

关于《作业指导书》批准的通知 各部门: XX机动车综合检测服务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编写《作业指导书》第3版。 本公司的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计划、记录及表格》等四个层次的文件构成。《质量手册》是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是支持性文件,《计划、记录及表格》是证实性文件。 为规范实本公司的检测程序和行为,进一步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客观反映公司检测质量,促进检测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组织编制了《作业指导书》第3版。2019年4月25日依据GB3847-2018和GB18285-2018对作业指导书进行了修订。 《作业指导书》第3版为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提供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使每项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以全面地指导工作,控制检测质量。 《作业指导书》第3版第1次修订现已通过审定,予以批准颁布,并自201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公司全体员工务必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执行,始终保持质量体系运行有效,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以利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内容需要修改或补充时,授权综合部为本《作业指导书》第3版的管理部门。 XX机动车综合检测服务公司 总经理/法人代表: 二○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修订页

一、安检人工检验 (一)、检测目的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有关零件将不同程度地产生磨损、腐蚀、疲劳、变形、老化或因意外事故而损伤,其结果不但使技术状况逐渐变坏、动力性下降、可靠性恶化、经济性变差,而且还会影响车容市容,甚至影响行车安全。为了使车辆外观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确保车辆的完好状况,外观、底盘检测员应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对外检项目进行认真检测。 (二)、判定标准 GB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GB1589-2016《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25990-2010《车辆尾部标志板》 GB23254-2009《货车及挂车车身反光标识》 (三)、检测工具 1、钢直尺 2、钢卷尺 3、轮胎花纹深度尺(游标卡尺) 4、轮胎气压表 5、玻璃透光率计 6、方向盘转向力/角测试仪 7、手锤、铁钩 8、照明工具等 9、水平尺 10、标尺 11、外廓测试仪(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第25个月起实施)12、地磅或轮(轴)重仪 (四)术语 注册登记检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申请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进行的安全技术检验。 在用机动车检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进行的安全技术检验。 车辆唯一性检查:对机动车的号牌号码和类型、车辆品牌和型号、车辆识别代号(或整车出厂编号)、发动机号码(或电动机号码)、车辆颜色和外形进行检查,以确认送检机动车的唯一性。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对机动车的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核定载人数等车辆主要特征和技术参数进行检查,以确认与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机动车产品公告、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机动车行驶证等技术资料凭证的符合性。 底盘动态检验:在行驶状态下,定性地判断送检机动车的转向系、传动系、制动系、仪表和指示器是否符合运行安全要求。 (五)、检测主要项目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见表1。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需领取机动车牌证方可上道路行驶的入境机动车检验时,应覆盖表1规定的检验项目,并按照注册登记检验要求执行。 轮式专用机械车、有轨电车的安全技术检验项目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参照表1确定。

IPQC检验操作指导书

IPQC检验操作指导书 1.目的: 规我司IPQC检验标准。 2.围: 适用本公司所有自制及外协/外购之五金产品/零件。 3.特殊规定: 3例外规定放入个别检验规格中。 4.检验容: 4.1NC冲,NC剪,镭射下料,冲床模具落料,俗称展开料,检验项目如下: 4.1.1确认其材质板厚是否与图相符,我公司所使用之板材主要有:SPCC(冷轧钢板), SECC(镀锌钢板),SUS(不锈钢板),SPHC(热轧钢板),SPGC(镀锌花纹板),Cu(铜板),各种AL板,特别是SUS板应注意其表面要雾面,镜面还是拉丝面不可搞错; 4.1.2外观: 4.1.2.1有无毛边毛刺,锐角,划碰伤,接刀痕,锈蚀,镭射下料孔不可有残渣,割 边不能呈波浪状,孔不能被烧坏等不良缺陷; 4.1.2.2面板类板材在去除毛边时,要特别注意不可被打磨成斜面(四角); 4.1.2.3如果此产品下道次须作拉丝处理,那么板材表面的划碰伤及毛刺,只要不是 很明显的手感即可接收,如为不表处的需保护; 4.1.2.4在下料时还应注意其板材是否平直,不可有明显的波浪状及滚辊印痕。 4.1.3展开料品的尺寸检查,在送检时要将四周及孔的毛边毛刺,接刀痕去除干净,并 且要将产品校平后才能进行测量,否则会影响产品尺寸的测量及判断; 4.1.4摆放及保护是否合理:此方面主要依据工艺上的要求执行检验,要求贴膜保护,

用EPE隔离的一定要遵照执行,如果工件摆放过高,四角要用透明打包胶带包好,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倒塌及碰撞,损坏工件表面; 4.1.5稽查现场有无正确的流程单,有无作自检记录及记录是否真实,写的是否规等等; 4.1.6上述检验项目不可漏掉任何一项,当全部合格时方可下转。 4.2NC折,冲床成型: 4.2.1确认其材质,板厚是否与图相符; 4.2.2外观:表面有无明显之折痕,变形,折斜,划碰伤,接模痕等不良; 4.2.3角度:每一刀的角度依图面清楚进行检测,对于折弯角度较复杂要求较高的工件, 可做检具加以控制; 4.2.4方向:在看折弯方向时,先弄清楚图面要求的是第一角,还是第三角画法。然后再 根据三视图进行判断,当发生折弯成型后毛边在正面一定要核对方向,重新进行确认是否折反。因我公司在设计展开时将毛刺边设在反面(此只作参考并不是绝对的,请注意)。 4.2.5尺寸: 4.2. 5.1依图量测所有折弯尺寸; 4.2. 5.2重点尺寸(图纸提示,有特殊标注的尺寸)应予以重点控制,特别是那些不 易量测,客户有投诉过的重点尺寸一定要设计检具进行控制; 4.2. 5.3对不重要的尺寸如加强筋,工艺加强尺寸只要与图无太大的差别即可 4.2.6采用小模折弯即非标准的刀槽时,要特别注意其折痕及折弯系数而引起的尺寸变 化,此点对 尺寸影响很大应特别注意; 4.2.7工件有无良好保护措施,要求用EPE隔离就一定要用EPE隔离,要求用专用载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