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离操作(学案)

分离操作(学案)

分离操作(学案)
分离操作(学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化学任课教师:洪老师授课时间:

姓名年级:高一教学课题分离操作及实验安全

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第(1)次课

共(2)次课

教学目标知识点:

考点:

方法:讲练法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课前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作业检查与分析

二.知识点精讲

一、化学实验安全

[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以及你在初中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1、取用药品的安全注意事项: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2)按用量取药,若无用量说明,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固体。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也不要,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

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

(1)在使用前,要先检查灯里有无酒精。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在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燃着的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3)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并盖两次。

(4) 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室操作必须做到的五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气体(如H2、CO、CH4、C2H2、C2H4)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或酒精中;加热液液混合物时要加沸石;

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SO2、H2S、NO2、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注意熄灯先将导管从液体中拿出,在熄灭酒精灯或加装安全瓶。

四、实验室事故的防止和处理

中学实验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有中毒、化学灼烧、烫伤或烧伤、燃烧、爆炸等。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归纳如下:

1.被火烫伤时,应该

2.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应该

3.浓碱沾到皮肤上时,应该

4.有机物燃烧时,应该

5.因电失火时,应该

6.玻璃划伤时,应该

7.汞散落在地面上时,应该

第二节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离:。

物质的提纯:。

2、操作原则:

四原则:

(1)不增------

(2)不减------

(3)易分离------

(4)易复原------

三必须:

(1)

(2)

(3)

3、基本实验方法:过滤与蒸发结晶、蒸馏与萃取分液

(一)过滤和蒸发(filtration and evaporation)

实验1—1粗盐的提纯

仪器: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

步骤现象

1.溶解:称取4克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充分溶解。粗盐逐渐溶解,溶液浑浊。

2.过滤:组装好仪器,将1中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若滤液浑浊,要再次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滤纸上有不溶物残留,溶液澄清。

3.蒸发:将过滤后的澄清溶液转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蒸发皿中产生了白色固体。

1、过滤

原理:。

操作要点:

①“一贴”:

②“二低”:

③“三接触”:

2、结晶

原理: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1)蒸发浓缩:通过蒸发或气化,减少一部分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不大的物质。

(2)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冷却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重结晶指的是重复冷却结晶。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的物质。

注意:通常我们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1)进行蒸发时,液体放置在蒸发皿中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以免加热时溶液溅出。

(2)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致使液滴飞溅。

[思考题]如何将NaCl 和KNO3分离?

[思考与交流]从上述实验中我们所制得的实验是纯净物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它们?

[思考与交流]我们现在要设计实验来鉴定食盐中有可能含有的CaCl2、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

[实验设计]现在有一份经过过滤蒸发提纯的实验,要除去其中的CaCl2、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请你设计实验将它们除去。

杂质加入的试剂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

MgCl2

CaCl2

[思考与交流]加入试剂的顺序能否改变,你设计的实验有引入其他杂质离子么,如何除去?

第二课时

(二) 蒸馏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1、蒸馏

(1)原理:

(2)仪器:

3、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解

2、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如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总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 mL 液体,停止加热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到100℃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蒸馏水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加硝酸银溶液于蒸馏水中,无沉淀

[思考]

1.烧瓶内的液体的量应该怎样?是否要加入沸石?

2、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

3、为什么温度计水银球的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或制造无水酒精。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先蒸馏出来的物质是什么?

5、从这个实验中,大家可以看出蒸馏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的分离?

6.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分液漏斗)

(1)定义: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2)操作步骤

(3)萃取剂的选择原则:

A.。

B. 。

C. 。

(4)思考:

1、在使用分液漏斗时,是否要检验气密性?如何检验?

2、液体混合后,要不断旋开活塞放气,为什么?

3、放出液体时,为何要将漏斗的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4.能否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5.分液时,要把瓶塞打开后再打开活塞进行后续操作。为什么?

6.分液时,我们怎么分离液体?上层液体如何?下层液体如何?

例题: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使溶液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请你根据你的理解,将正确的操作顺序写出来:

答:。

常见的萃取剂:

分液漏斗萃取常见的萃取剂:苯,四氯化碳,酒精,煤油,汽油,水等

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例如有机物易溶于有机物,无机物大多数易溶于水。

CCl4: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物,和氯水、溴水、碘水的溶解度较大。

高一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练习题

(时间:40分钟总分:6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C.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D.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3.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烧杯

B 玻璃棒

C 蒸发皿

D 酒精灯

4.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列实验仪器一定不会用到的是( )

A 锥形瓶 B分液漏斗 C烧杯 D 温度计

5.欲将食盐固体与碘的混合物分开,最好的方法是

A.溶解、过滤 B.溶解、过滤、蒸发

C.溶解、加AgNO3、过滤 D.升华(碘加热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6.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是()

A、分液漏斗

B、普通漏斗

C、蒸馏烧瓶

D、容量瓶

7.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1g/mL ,沸点约为55℃。要从水

与丙酮的混合液里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 蒸馏

B. 分液

C.过滤

D.蒸发

8.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

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

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 ④②⑤

B.④①②⑤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①④②⑤③

9.选取萃取剂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不溶于水,但必须与溴发生反应

B、不溶于水,但比水更容易溶解溴

C、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大

D、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小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到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12. 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到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使溶液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空):

_____→_____→_____→ A →G →_____→ E →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

(3)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

2.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用序号

填写)为;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离子?;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

(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过滤时:;

蒸发时:。

【课后作业】

1..按下列添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即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钾、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透明溶液鉴别开来的是( )

A.石蕊试液、AgNO3溶液、稀HNO3

B.BaCl2溶液、酚酞试液、AgNO3溶液

C.石蕊试液、BaCl2溶液

D.酚酞试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

2.2003年6~7月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洪涝地区的灾民欲将江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下列处理过程较合理的顺序是( )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用漂粉精) 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3.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法 B.加热分解 C.结晶法 D.分液法 E.蒸馏法

F.过滤法

⑴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⑵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⑶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⑷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⑸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

15.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⑵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4.下图是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少量蒸馏水的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B 仪器的名称是:A B (2)指出装置中错误之处并更正:

(3)蒸馏烧瓶中的几片碎瓷片的作用是:

5.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室进行NaCl 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 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用序号填写)为 。

⑵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 2+ Mg 2+ SO 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 ②

加过量的NaOH 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 2CO 3溶液 ⑤加过量BaCl 2溶液 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①④②⑤③

B .⑤④②①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②④①③⑤

⑶ 实验中加入过量的Na 2CO 3溶液,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⑷ 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 过滤时: 蒸发时:

备注

冷凝水

A

B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之一,与其它自然学科相比,化学与实验的联系应更为紧密,化学原理、定律以及规律的发现都与化学实验密不可分,可以说离开化学就没有这些发现。本单元教学设计重在要让学们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室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从中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方法,并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物质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对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直接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①初步学会物质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②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④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以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仪器方法为暗线,首先简单温习了初中已经介绍过的几种物质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然后以溴的萃取为例介绍了“萃取”这种分离方法以及分液,又以蒸馏自来水获取少量纯净自来水为例介绍了“蒸馏”,最后以“拓展视野”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层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编排在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中,又从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和组成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入手,因此把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来进入物质研究的学习,能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研究的一般步骤,首先是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开始的,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也为之后对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等其它实验方法和操作的学习打下基础。化学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实验方法旨在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最重要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常用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教学难点:萃取、蒸馏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必考专题二 遗传规律 第6讲 分离定律学案

第6讲分离定律 [考试要求]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b/b)。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及验证(b/b)。3.分离定律的实质(b/b)。4.显性的相对性(a/a)。 5.分离定律的应用(c/c)。 6.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结果与科学方法(c/c)。 7.杂交实验的设计(/c)。 1.(2018·浙江4月选考)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 )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性状分离 解析I A与I B这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共显性。 答案 C 2.(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 D.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解析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应在花蕾期花粉尚未成熟时去雄,A错误;完成人工授粉后套上纸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错误;F1自交,其F2中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出现白花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以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错误;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D正确。 答案 D 3.(2015·10月浙江选考卷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解析杂合豌豆表现为紫花,说明豌豆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杂合紫花豌豆的基因型设为Aa,则白花豌豆的基因型为aa,Aa×aa→1Aa∶1aa,故子代表现型为1紫花∶1白花。 答案 C 1.正误判断 (1)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开后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2)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子代均表现红眼。(×) (3)杂合紫花豌豆测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4)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必要条件。(×) (5)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及其产生的配子种类、数量和比例。(×) (6)“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2.填充表格 解决分离定律问题的6把钥匙(A基因对a基因完全显性) 亲本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AA×AA AA ①② 全部表现显性 ③④ ⑤⑥显性∶隐性=3∶1 ⑦⑧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部表现隐性 提示①AA×Aa②AA∶Aa=1∶1③AA×aa

高一必修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选择题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A. 过滤B.分液C.结晶D.蒸馏 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 B. 加明矾搅拌 C. 进行多次过滤 D.蒸馏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方法制取氧气。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 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7.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二、填空题 8.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离子?。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 。 (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 过滤时: 。 蒸发时:。 9.就有关物质的分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学案(dy).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一、物质分离的方法 1.物理分离提纯法 常见的物理分离提纯法有:过滤、结晶(重结晶)、蒸馏(分馏)等。 例:在下列括号中填写适当的物理分离提纯方法。 ①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 ②从自来水中制得蒸馏水() ③从氯化钠和硝酸钾中提取硝酸钾()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用化学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操作简便,试剂价廉,现象明显,易于分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 (3)置换法: (4)加热法: 二、物质的除杂方法

三、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鉴定通常是指对于某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鉴别通常是指对分别存放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推断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求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我们要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和推断。1.常见气体的检验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2)Ba2+ (3)Mg2+ (4)Ag+ (5)NH4+ (6)Fe2+ (7)Cu2+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 (2)Cl- (3)SO42- (4)CO32- (5)HCO3- 4.用一种试剂或不用试剂鉴别物质 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时,所选用的试剂必须能和被鉴别的物质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能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常用的鉴别试剂有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H2SO4、稀HCl 、FeCl3溶液等。 不用其他试剂来鉴别一组物质,一般情况从两个方面考虑: ①利用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首先鉴别出来,然后再用该试剂去鉴别其他物质。 ②采用一种试剂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现象不同,进行综合分析鉴别。 四、典型例题 1、仅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乙醇、醋酸、植物油B.食盐、苏打、小苏打 C.大理石、生石灰、胆矾D.氧化铜、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北重一中 卜丽玲 【知识疏理】 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 不增 不减、易分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 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 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如:KNO 3 中混入NaCl ,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②降温结 晶。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 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如:Cu 粉中混有Fe 粉, 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 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关键是转变物质的状态) 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如:HNO 3中混有H 2SO 4, 可加入适量的Ba(NO 3)2溶液: 342342HNO BaSO )NO (Ba SO H +↓=+ 2. 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如一般某盐中混有少量

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如NaCl 溶液中混有Na 2CO 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232CO O H NaCl 2HCl 2CO Na 3. 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 如4ZnSO 溶液中混有4CuSO ,可加入过量的锌: Cu ZnSO CuSO Zn 44+=+ 4. 转化法:即通过某种方法,把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如CO 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 ,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CuO 的试管: 2CO Cu CuO CO +?+ 5. 加热法:即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或使杂质分解变成气体而除去。如CuO 中混有少量的木炭粉,可把混合物放在氧气流中加热,使C 转化为CO 2气体而除去: 22CO O C 点燃+ 6. 吸收法:即把混合气体通过某溶液,使其中杂质被吸收。如CO 中混有少量CO 2,可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CO 2被吸收而除去: O H CO Na NaOH CO 2322+=+ 7. 溶解法:即往混合物中加入某种溶液将杂质溶解而除去。如Cu 里混有少量CuO ,可 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或盐酸)CuO 溶解过滤而除去: O H CuSO SO H CuO 2442+=+ 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原则 1、对于物质的提纯和分离,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不增:即在除掉杂 质时不增加新杂质。②不减:即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或改变。③易分:即操作简便易行, 杂质易分离除去,即反应后的生成物必须容易分离(最好是转化为沉淀或气体)。④最佳:即 最好在除去杂质的同时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④不污染环境。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 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2、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1)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2)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3)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完整版)基因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1.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1.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 2.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2.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2.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 3.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3.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教学疑点: 相对性状,杂交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师活动: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得先了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教师活动:介绍孟德尔简历,豌豆杂交试验,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5年后三位植物学家分别用不同植物证实了孟德尔的发现后,被埋没的真理重新展现光辉。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此方法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杂交试验法?显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对着图讲解父本、母本,如何去雄,如何传粉、受精,受精卵是第二代的起点,发育成胚直到豌豆种子。 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自花传粉,也是闭花受粉。试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讲述:由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此概念有三个要点: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2.0m,矮茎0.3m左右。 教师活动:豌豆种子的圆滑和皱缩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学生活动:是。具备相对性状概念包含的三个要点:同一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种子的形状;不同类型——圆滑和皱缩。 师生交流:交待在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 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 ——目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杂种子一代——杂种第二代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试验过程 教师活动:出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图,对着图讲述试验过程,注意如下几个概念: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杂交实验中,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那个亲本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北重一中 卜丽玲 【知识疏理】 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 不增 不减、易分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 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如:KNO 3中混入NaCl ,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②降温结晶。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如:Cu 粉中混有Fe 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关键是转变物质的状态) 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如:HNO 3中混有H 2SO 4,可加入适量的Ba(NO 3)2溶液: 342342HNO BaSO )NO (Ba SO H +↓=+ 2. 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如一般某盐中混有少量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如NaCl 溶液中混有Na 2CO 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232CO O H NaCl 2HCl 2CO Na 3. 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如4ZnSO 溶液中混有4CuSO ,可加入过量的锌:

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根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将学习的内容一步一步地呈现,使新知识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在每一步之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的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认知主义的教学理论,发现学习法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形式。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教材中的活动充分展开,模拟科学家的探究实验,以一种更直观的形式展现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的本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许多问题来引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大胆猜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前期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生物(必修)·遗传与进化》(浙江科技出版社)“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的“第一节分离定律”中的第一部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与第二部分“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材先详细地介绍了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引发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思考,再通过文字描述来解释分离现象,然后以遗传图解来分析单因子杂交实验,加深学生对于分离定律的理解。孟德尔定律是高中生物学习的一个重难点,实践中遇到的遗传学问题要运用孟德尔定律来解释。本节内容是接下来学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基础,也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金华二中高二(10)班的学生。该班的学生热爱自然,在生活中能够观察到同类生物形态、结构等的不同,并引发思考。在平时阅读科技杂志等过程中,初步了解了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如基因、杂交等概念。学生在必修一中学习了分子与细胞的知识,这些知识相对比较具体,以记忆为主。而本节知识内容涉及隐性基因、基因型、基因分离等抽象概念,学生对这些内容理解会相对比较困难。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性状分离、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解释分离现象,初步掌握遗传图解的书写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学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复习学案 一、考点梳理 1、定义:采用适当的方法,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得到纯物 质的过程。 2、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 ①物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考链接 1、(2018深圳中考)下列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 A 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铜网 B Fe粉(炭粉)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C CaO(CaCO3)高温煅烧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足量Fe粉,过滤 2、(2016年广州)下列除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C.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D.除杂试剂 E.实验操作 A MnO2(KClO3)水 F.溶解、过滤 B CO2(CO)O2G.点燃 C KCl(KOH)稀H2SO4H.蒸发结晶 D 铁粉(碳粉)稀HCl I.过滤 3、(2017深圳中考)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分离H2O2和MnO2制O2后的固液混合物B.除去CO中的CO2气体

C.区分NaCl、NH4NO3、NaOH三种固体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三、方案设计 如何除去NaCl固体中的CaCl2、MgCl2? 四、实践及应用 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说明

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之一,与其它自然学科相比,化学与实验的联系应更为紧密,化学原理、定律以及规律的发现都与化学实验密不可分,可以说离开化学就没有这些发现。本单元教学设计重在要让学们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室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从中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方法,并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物质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对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直接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①初步学会物质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②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④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 2、本课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以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仪器方法为暗线,首先简单温习了初中已经介绍过的几种物质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然后以溴的萃取为例介绍了“萃取”这种分离方法以及分液,又以蒸馏自来水获取少量纯净自来水为例介绍了“蒸馏”,最后以“拓展视野”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层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编排在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中,又从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和组成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入手,因此把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来进入物质研究的学习,能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研究的一般步骤,首先是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开始的,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也为之后对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等其它实验方法和操作的学习打下基础。化学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容,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实验方法旨在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最重要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常用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教学难点:萃取、蒸馏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学案 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学习目标: 1.分析常用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并区分遗传性常用概念 2.复习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 3.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学习重点 1.掌握杂交的科学方法及说出遗传学的相关概念。Ⅰ 2.举例说出假说演绎法的过程及分离定律的实质。Ⅱ 3.举例说明分离定律的应用。 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 一、相关概念 1.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传粉:____________传粉,____________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_____________。 2.人工杂交实验操作 3.假说演绎法 观察和分析现象,_______________ →推理和想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4.基本概念 显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状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合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合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的组成进行检验和分析; 2.了解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3.了解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能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离与提纯;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常见阳离子、阴离子和气体的检验方法; 2.过滤、蒸馏、萃取、蒸发等基本操作的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手段 1.学案 2.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演示、讲授、训练 五、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方法属于化学实验的基础与技能,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内容之一,主要考点有四个,一是离子的检验,如Fe3+、NH4+等;二是气体的检验,如NH3、SO2等;三是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等;四是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对离子、气体等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 [板书]一、物质的检验 [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要求学成相关表格内容 [多媒体]师生讨论几种阳离子、几种阴离子和几种气体的检验方法 表格一: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②滴加NaOH溶液②产生红褐色沉淀 NH+4和碱液共热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 表格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OH-①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Cl-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r-①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②加入少量新制氯水,用力振荡后,加入 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①产生淡黄色沉淀 ②四氯化碳层显橙色 I-①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②加入少量新制氯水,用力振荡后,加入 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③加入少量新制氯水,用力振荡后,加入 少量淀粉溶液, ①产生黄色沉淀 ②四氯化碳层显棕黄 色 ③溶液变成蓝色 CO2-3①滴加盐酸后生成使澄清石灰水 ②加CaCl2溶液后①变浑浊 ②产生白色沉淀 SO2-3滴加盐酸后生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来源学科网ZXXK] 品红溶液褪色 SO2-4先加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后滴加氯化 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表格三:常见气体的检验 实验方案现象 O2用试管或集气瓶取待检气体,然后向试管 或集气瓶中插入带有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H2使待检气体通过尖嘴玻璃导气管并点燃,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有水雾生成 NH3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②把待检气体收集在集气瓶里,盖上玻璃 片,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开启玻璃片插 入瓶中 产生白烟 SO2在洁净试管里加入5 mL品红溶液,再通 入待检气体 品红溶液褪色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Cl2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试纸变蓝 [师生共同探究] [例1] 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SO42-。 方案甲:试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高中化学必修: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学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课前准备] 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盐来自于海洋,如何才能从海水中获得纯净的能够供人食用的食盐呢?需要经过什么样的一系列步骤? [学海导航]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一)过滤 1、原理或适用范围: 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 离开来。 2、装置及仪器 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操作及注意事项 过滤时,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的______,使滤纸紧贴 _____________。滤纸边缘应略________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 体的液面应略__________滤纸边缘。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应用玻璃棒___________,烧杯尖嘴处应与玻璃棒_________,玻璃棒下端应________________,漏斗颈末端应__________________。 4、实例与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蒸发 1、原理或适用范围: 一般是通过加热的方法,使________不断挥发,析出________ 的过程。 2、装置及仪器 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操作及注意事项 蒸发皿可以直接_________,倒入蒸发皿中的液体不得超过其容

分离定律学案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同步学案 知识点一: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及方法 1.基本概念: ⑴两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又有的花。 ⑵单性花:同一朵花中只有或只有的花。 ⑶自花传粉:花的花粉落到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也叫。 ⑷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⑸闭花受粉:花在时,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传粉后花瓣才开展,即开花。 ⑹父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的植株。 ⑺母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的植株。 2.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⑴传粉和受粉。自然条件下,一般是。 ※⑵易于区分且能遗传。 ⑶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⑷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⑸子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更可靠。 3.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 →→(父本供粉)→ 【特殊说明】母本去雄的时间:期,剪去花冠内的全部雄蕊。 套袋处理的目的:避免的干扰。 知识点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⑴交配类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杂种子一代与个体相交。 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为反交。 ⑵性状类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小麦的抗病与感病。 显性性状:具有性状的两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性状的两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后代中,同时出现和的现象。 ⑶遗传因子(基因)类 显性遗传因子(显性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一般用写英文字母表示。 隐性遗传因子(隐性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基因),一般用写英文字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学案及课堂检测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考纲要求】1.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知识网络】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混合物的化学分离法 【易错指津】 1.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原则:(1)不引入新的杂质。(2)先简单后复杂,先用物理方法,后用化学方法。(3)注意加入化学物质的先后顺序。(4)注意加入化学试剂量的要求。 2.在解答物质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措施应注意三个原则:①不能引入新杂质; ②提纯后的物质成分不变;③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3.物质提纯和净化时要注意下列几点:①所加试剂和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所选择的反应要具有较大的不可逆性,即反应要完全,为了使杂质能除尽,所加的试剂要稍过量;③加入的试剂以不引入新的杂质为好;④提纯物易分离。 4.有机物的提纯与分离中较多地使用蒸馏(可分馏)、分液等方法,以及物理与化学的综合法。在分离提纯有机物时,常犯的错误是套用无机分离中的反应转化法。例如,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如果采用加入乙醇及催化剂并加热的方法,试图将乙酸加转化为乙酸乙酯,这是适得其反的。其一是加入的试剂难以除去;其二是有机反应缓慢、复杂,副反应

多,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反应到底将乙酸除尽。 【典型例题评析】例1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乙酸、四氯化碳 B.乙醇、乙醛、乙酸 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 D.苯酚、乙醇、甘油 例2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例3 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的下列溶液(浓度均为0.1mol/L)是 ( ) (双选) A.CaCl2和Na2C03 B.稀H2S04和Na2C03 C.Ba(OH)2和NaHC03 D.NaAlO2和盐酸 例4 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下列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用10%NaOH溶液洗;⑤水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①⑤③练习1.血液属于胶体,透析是除去肾衰竭病人血液中的毒性物质,从而拯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方法。透析的原理是()A.蒸发B.电泳C.过滤D.渗析 2.下列各组物质,用一种试剂无法区别 ....的是()A.三种浓酸:HNO3、H2SO4、HCl B.四种黑色粉末:FeO、Fe、CuO、C C.四种无色溶液:NaCl、NaOH、KOH、KCl D.四种白色粉末:(NH4)2SO4、NH4Cl、Na2SO4、NaCl 3.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氨水洗涤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B.只用溴水鉴别苯、CCl4、KI溶液、Na2SO3溶液 C.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食盐水 D.为迅速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4.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的方法很多,如蒸馏、结晶、过滤、盐析等,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选用方法最合适的是()A.除去AgI胶体中混有的I—离子——(过滤、洗涤、干燥) B.除去苯中含有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分液) C.分离CuSO4·5H2O和BaSO4的混合物——(溶解、过滤) D.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杂质——(加入NaOH溶液、分液) 5 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推断丙物质是() A.Al2(SO4)3 B.NaOH C.BaCl2 D.FeSO4 6 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H2SO4溶液,②加金属Na,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 C.④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7 在一定条件下,萘可以被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硝化生成二硝基物,它是1,5-二硝基萘和1,8-二硝基萘的混合物。后者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硫酸,而前者不能。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这两种异构体分离。将上述硝化产物加入适量的98.3%的硫酸,充分搅拌,用耐酸漏斗过滤,欲从滤液中得到固体1,8-二硝基萘,应采用的方法是()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公开课教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授课人:侯集中学化学组汪永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KClO 3在MnO 2 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为了节约试剂以及防 止污染环境,打算分离回收反应后的KCl和MnO 2 (难溶于水),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完善实验方 案。 【方案设计】将混合物溶解在适量水中,并充分______,静置,_____,洗涤滤渣,即得到 MnO 2 ,将滤液___________,可得到KCl晶体。 【归纳总结】过滤:用于难溶性固体与溶剂的分离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请学生上台模拟实验,体现“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结晶: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溶剂的分离 操作注意事项: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 2、蒸发过程中必须________________,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_________用余热蒸干。 【过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若两种物质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钾与氯化钾,我们如何实现其分离呢? 【交流讨论】将90℃的KNO 3 浓溶液冷却至室温,会有大量晶体析出,请结合教材P18图1-11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思考】若是上述溶液的溶质为KCl,仍会有大量晶体析出吗?为什么? 【问题探讨】现有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粉末,请完善提纯硝酸钾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在________下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______,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_______,即可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归纲总结】在该方案中所使用的方法我们称为降温结晶,适用于_________随______变化有明显差异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拓展思考】若上述提纯的KNO 3 仍含有少量KCl,我们该怎么办? 【拓展】给出重结晶概念 【过渡】知道了固体混合物常用的分离提纯方法,那么对于液态物质的混合物应该采用哪些

[人版]2017年必修二生物_1.1.1《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教学案(含答案)

第1课时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阅读教材P2~5) P(亲本) 高茎×矮茎 ↓ F1(子一代) 高茎 ,↓? F2(子二代) 高茎∶矮茎 比例3∶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阅读教材P5~7) 1.理论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容) 2.遗传图解 (1)杂交实验 F2性状及比例:高茎∶矮茎=3∶1。 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DD∶Dd∶dd=1∶2∶1。 (2)验证实验——测交

三、分离定律(阅读教材P7)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 2.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如何进行假设?他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 3.分离定律的容和实质是什么? [共研探究] 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矮茎豌豆,母本是高茎豌豆。在此实验中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纯种。 2.操作①叫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传粉之前进行。操作②叫人工授粉,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3.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或F1),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高茎,孟德尔把它称为显性性状。

4.若将当年收获的种子种下去,让子一代植株自花传粉,子二代中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 3∶1,所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 DD 、Dd 、dd ,比例接近 1∶2∶1,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5.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2)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总结升华] 1.相关概念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 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 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设A 、B 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杂交法) ①若A×B―→A,则A 为显性,B 为隐性。 ②若A×B―→B,则B 为显性,A 为隐性。 ③若A×B―→既有A ,又有B ,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只能采用自交法。 (2)自交法 ①若A ――→?既有A ,又有B ,则A 为显性,B 为隐性。 ②若B ――→?既有A ,又有B ,则B 为显性,A 为隐性。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对点演练] 1.判断正误 (1)用豌豆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 (2)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 (3)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4)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