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培养计划

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培养计划

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培养计划
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物联网工程专业总体概况

一、专业基本情况

二、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标准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总体概况

一、专业基本情况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确定了无锡在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感知中国中心”的地位,进而极大地推进了无锡市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繁荣发展需要大量精通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人才生力军。为解决地方对相关专业工程人才的需求,江南大学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专业进行整合,成立了物联网工程学院。顺应国家新兴产业的需求,2010年江南大学成为国家首批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由此,“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成为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与生俱来的使命。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高度集成的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依托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本专业具备了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多层次人才的基础和实力。学院设有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等本科专业,其中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工程硕士点7个。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被评为“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建有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点“物联网技术与工程”,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锡市“工业装备节能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无锡市物联网工程示范中心、江南大学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多个与企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等。

二、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一).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主要面向无锡市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与机制的改革,实施产、学、研结合专项教育,与地方物联网产业的相关企业、集团等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合作成立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实习、培训中心等,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做,培养企业急需的开发高科技新产品、新设备或关键器

材的工程人才。预计每年培养60名本科生,成为无锡市重要的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基地。

(二).人才培养优势

近年来,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全面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在物联网领域的资源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资源建设:校市共建,主动对接产业转型。作为全国第一家覆盖“传”、“感”、“网”三方面专业,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培养的实体性物联网工程学院,得到了无锡市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围绕物联网工程学院的建设,校市双方达成共建的“四个一”工程,即:确立一个目标,通过政产学研全面合作,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学院;形成一套架构,学校与无锡市政府签定共建协议,把学校物联网工程学院纳入无锡国家传感网示范中心建设整体规划,双方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和理事会,组建了由专家、学者等为成员的发展咨询会;推动一批校市共建项目,无锡市政府先期投入1亿元,支持物联网工程学院加强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感知工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建立一批政产学研合作基地,与相关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基地,在人才、资源以及信息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学院还拥有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锡市物联网工程示范中心、无锡市“工业装备节能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多个与企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和由各教授领衔的研究室,为物联网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物联网相关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在人才培养上,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为指导,加强本科生人才培养。学院率先在自动化专业实施的CDIO-P培养模式,探索了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较为完善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积累了丰厚的经验。突出政产学研结合,建立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组织编写了一系列物联网工程专业教材,受到广泛好评。2010年11月,全国首届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政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建设研讨会在江南大学召开,与会领导、专家认为学校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

科学研究:物联网学院的科学研究主要依托“两个平台”,瞄准“四个方向”,取得了一批科研应用成果。“两个平台”,主要依托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四个方向”,主要在“感知工业”、“感知农业”、“感知校园”、“感知医疗”等方面加强应用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益。目前物联网工程学院年均科研经费逾3000万元,每年获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纵向课题30多项,申请和授权的专利、软件著作权近10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多篇。如在“感知工业”方面,先后完

成国家“863”课题酶制剂生产监测和远程诊断系统,黄酒发酵生产感知系统等,承接泰国柠檬酸提取项目工程,项目经费超千万元。

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23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8名,高级职称比例70%。教师队伍中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4人。经过多年的发展,本专业教师在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型、技术型科研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年应用型横向科研经费在1500万元以上,大多数骨干教师具备了丰富的工程背景和经验。随着物联网产业在无锡的集聚,海外来锡创新创业人员大量涌进,学院业已在物联网专业方面,聘任兼职教授30多人。优良的师资结构为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标准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就业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产品及系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与设备维护等。

(二). 培养标准

1. 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开设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体育、军事科学概论、军事训练等课程。

1.1 具有较好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意识。掌握一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本专业所从事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1.2 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

1.3 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热爱物联网专业,对物联网学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科研工程献身精神;具有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的观念。

1.4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自愿承担改善健康、安全、环境质量的责任,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

1.5 具有较好的身心素养,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2 . 具备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的分析、规划、设计、开发、运营、管理的一般性

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1 掌握与物联网相关的自然科学、数学、工程、管理知识,并具有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物联网工程行业的能力。

2.1.1 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及软件使用、文献检索、专业研究方法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1.2掌握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律、心理学、项目管理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1.3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工程制图、电工电子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1.4 熟练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评估技能,制定系统计划并对不同应用对象实施整体规划维护的能力。

2.2 在系统掌握物联网技术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信息及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法规标准、产品需求、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方式有专门的了解和掌握,了解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2.1 掌握基础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知识,了解国际国家物联网主要技术标准、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无线和有线系统设计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等,为用户对象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服务。

2.2.2 了解物联网产业的需求,正确把握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2.3 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

2.2.4 掌握必需的传感器、电子、通信、单片机、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

2.2.5 掌握基本物联网节点、网关、网络协议栈制,主要无线有线网络技术原理,自组织组网措施和主要有线无线拓扑和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3. 通过深入物联网行业中的企业工程实践,了解该领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控制的新兴技术和需求,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分析解决物联网领域工程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3.1熟练并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物联网硬件与软件设计、互联网应用等领域,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物联网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和技术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等的能力。

3.2掌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业务的开发、测试、推广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信息网络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3.3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在具体工作中得以体现。

3.4 初步具备工程应用能力。具有至少1年的工程实践经历,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设计传感网系统并开展运行和维护。

4. 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及学习能力。

4.1 具有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4.1.1 具有较好的应用图形图表方式表达和交流观点、方案的能力。

4.1.2 具有较好的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思想、观念的能力。

4.1.3 具有较好的使用专业技术语言、运用母语或英语,进行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尤其是具有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

4.2 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个人和社会人际交往的技巧,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适应社会与环境,自信、灵活地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的能力。

4.3 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团队管理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特别是工程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工作中的协调与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4.4 具有获取知识能力

4.4.1 可以应用各种手段获取资料、信息,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能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

4.4.2 为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4.4.3 可以适应发展的要求,不断拓展知识、继续学习。

三). 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需求,依托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学科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物联网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的人才需求,以培养具有大工科背景、掌握物联网工程系统理论和物联网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实施2年厚基础教育、1年物联网工程专业教育和1年工程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 基本学制

本科基本学制:3+1年

(二). 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

(三). 培养目标

物联网工程专业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宽口径专业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培养从事物联网工程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运行、科技开发与工程实施及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学生在电子、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等交叉集成学科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具备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与专业教学技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四). 基本规格要求

1、综合素质

(1)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工程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社会责任感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中外文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

(3)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达到国家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业务能力与素质

(1)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国际视野、国际竞争能力;

(2)掌握相关学科的工程基础理论,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获取新知识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

(3)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工程理论与技术,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工程领域新兴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追求创新和创造的精神,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在工程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 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及说明

1.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设计适当的知识体系为载体来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强化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使每一个知识模块构成一个适当的训练系统。为满足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的要求,本培养方案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以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三类基础课程构筑教育平台,划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工程专业教育、工程实践教育四个层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工程实践训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结合产业需求,有兴趣、有研究、有实践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通过对物联网工程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对相关学科理论与专业知

识的基本了解,把专业理论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实际项目中增长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通识教育

按照工程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和培养高素质社会人才要求而设置,为全面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包括综合基础和基本技能两个模块。

综合基础:设置了由“政治思想理论课、体育、军事理论”等系列课程构成的必修课程,由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系列课程构成的选修课程。一方面满足对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活动能力等各个方面素质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工程职业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法规知识的要求,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

基本技能:主要设置有计算机类、英语类、工程实践等理论和实践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良好的中外文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具有基本的工程与科研素养以及良好国际竞争能力。、

●学科基础教育

培养物联网领域工程人才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包括工程学科基础和大类专业基础两个模块。

工程科学基础:设置数学、物理类基础性课程及有关实验,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

大类专业基础:设置计算机软/硬件、电子电路、通信等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课程,培养工程人才在大类学科专业领域中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建立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

工程专业教育和工程实践教育

重点设置物联网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与理论相结合实习实践、毕业设计,使学生深入掌握专业领域的工程理论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物联网方向所必须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总体构建实践性环节科学体系,着重培养以下能力: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其中,各类工程应用与实践课程是以工程科学研究训练为载体的工程应用课程和工程实践训练,使学生在专业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建立物联网系统工程的整体知识框架,掌握物联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了解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

2. 课程体系构建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对一些核心课程进行规定,同时从指标(学时、学分)上量化,体现规范专业教育的统一性。在课程安排上根据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总体框架的要求,进行了学时、学分的合理规划,如下表所示。

通识教育课程及学时、学分一览表

学科基础课程及学时、学分一览表

3.课程设置框架说明

(1).培养方案学分分布框架说明

本培养方案总学分 16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30学分,占本科阶段总学分比例为18.1%;学科基础教育52.5学分,占本科阶段总学分比例为31.8%;工程专业教育与实践69.5学分,约占本科阶段总学分比例为42.1%。培养计划进一步强化了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训练安排达51周。

(2). 主要课程设置和要求

以培养工程师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为出发点,构筑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重点加强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课程,数理科学、工程技术等工程科学基础课程,信息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物联网专业技术课程群等工程应用类课程。

英语课程:学生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分别通过学校英语水平考试。学生应具有以英语书面和口语顺利进行日常交流和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与学术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快速阅读能力、听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计算机类课程:深入学习计算机软、硬件课程,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具有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程序设计等手段解决工程计算、工程模拟和工程表达等问题,能迅速获取相关计算机的新知识。

工程科学基础类课程:通过数学、物理类课程,使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科学基础知识解释工程问题、建立工程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基本能力。通过物联网工程学概论与项目训练等课程,使学生从总体上建立物联网工程系统的概念,了解工程系统的构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的一般过程,并掌握一般的工程方法。

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物联网理论技术建立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通信工程等交叉融合基础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信号与系统、电路电子学、通信原理等课程与实验,使学生具有信息大类的宽厚基础。

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技术平台课程群集成物联网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通过设置无线传感网、嵌入式系统、RFID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建立物联网系统的整体概念,培养学生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的能力。

工程应用与实践类课程:在系统学习物联网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工程实践,在应用中熟练掌握物联网工程关键技术,培养物联网产品设计开发、工程规划、运行维护及技术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3.实践类课程

通过实践类课程的训练,加强学生了解工程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具,通过实验、分析、计算等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有课程设计、实验环节和实习环节,综合的实践教学有企业认知实习、物联网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物联网工程实践、企业毕业设计等。利用校内基础实验室、教授科研室及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完成课程设计、实验环节等基本技能训练;总的实践时间达51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工程师素质。

自主实践训练包括书面写作训练、口头表达训练、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

(六). 工程能力培养

1.文化素质培养

培养方案中,为加强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除在通识教育层开设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与艺术方面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供学生选修外,还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1.1 课堂教学方面

开设选修课程,通过课程教学、研读、研讨等学习模式,向学生推荐人文书籍阅读目录,指导学生读中外文学名著或文化、历史、艺术基本理论方面的书籍,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增加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1.2 课外活动方面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化、艺术类社团活动,并根据学生参与实际情况给予相应学分;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演讲、辩论、人文知识等竞赛,以增加学生现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知识的深入了解,多途径拓宽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面。

2.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

培养方案中,除系统设置物联网领域工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相应的课程实验和综合实践环节外,还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2.1 加强工程基础的实践环节

在工程学科基础教育中,针对工程数学课程,学校设置了数学建模课外小组,通过专题研究和大作业等环节,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专门设置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实验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依托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门开设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并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无缝衔接,从基本环节认知、到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直至项目开发进行集中训练,在强化学生电子学知识的基础之上,训练学生通过实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2 突出基于项目的“研中学”、“做中学”教学模式

在工程基础课程和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全面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采取以问题为导向,以大作业、专题研究报告、文献综述报告、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报告等为载体的探索式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2.3 强化基于企业现场实践的实习与毕业设计

明确本科实习、毕业设计以及研究生课题(论文)必须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能够保证在企业开展现场实践和课题研究,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有机会提出、审查、选择为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工艺、步骤和方法,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

2.4 加强工程研究方法训练

开设专题讲座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以及关键环节,建立工程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概念,掌握工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对科学研究的初步认识和综合性的思维基础。

2.5 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体系

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相结合,建立与实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科研工程设计创新训练体系,营造良好的学术科技环境,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与独立科研能力。依托物联网学院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上设计并实施以下三种培养模式:大学生科技创新自主项目、专项竞赛培训项目、校企联盟项目,并对校级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进行自主管理。大学生科技创新自主项目针对二年级以上本科生,以团队形式申请学院的研究经费,在基地的自主创新实验室进行项目研究。专项竞赛培训项目根据每年相关的学科竞赛组织老师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除了经费上的支持外,学院还为竞赛培训提供专门的场地,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针对持续时间较长和对场地、设备有特殊要求的专项竞赛,如“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控制技能仿真挑战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和“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建立了过程控制俱乐部、智能小车俱乐部、ACM俱乐部等,长年派驻指导教师负责对俱乐部内学生的培训和管理。校企联盟项目主要包括企业与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建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在学院设立社会奖学金,或依托主要技术领域(学科)与企业对接,建立产学研结对合作关系等。学院在指导教师配备、研究经费、设备、场地上均积极给与支持和投入,为项目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和团队的合作精神。

2.6 实行两段式、双导师制指导模式

依托以上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模式,从大二开始的基础阶段,设立校内导师指导组,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在进入大三后,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企业生产现场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科研课题或方向,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定期提交研究进展报告,进展报告中要反映学生的学术成果,如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竞赛获奖等。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学术问题交流,通过科研氛围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研究兴趣和科研探索精神。学生在大四毕业实习、开展毕业设计期间,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双导师优势,指导学生在企业开展现场实践和课题研究,能够实施设计解决方案并且参与相关评

价,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七). 毕业标准及学位要求

1.毕业标准

修满本培养方案本科阶段规定学分并符合学校学籍与学生管理条例的学生,获得相应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2.学位标准

符合学校学籍与学位管理条例的本科毕业生,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1、通过对行业的全面认知,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

2、结合实践深化理论知识学习,掌握行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3、通过企业岗前培训和顶岗实践,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增强工程意识。

4、了解工程师的行为规范,明确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二). 培养要求

1、工程师的基本能力

思维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视野开阔,主动探究,追求实现;

表达能力:书面表达、图示表达、语言表达;

交流能力:叙述方案、阐明观点,提出问题、引起讨论,采纳意见、提出建议。

2、研究开发能力

实验研究:选择和确定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文献查阅:主动获取专业相关科技资料的方法与手段;

标准执行与制定:确立遵循标准化原则的理念,在开发产品、实验研究、工程实施中尽量符合规范要求,对于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的技术创新要树立标准和技术规范意识。

3、工程设计能力

技术调研,了解实习企业和其他企业生产过程、工程实施,技术要点和技术参数;

方案制定,科学分析,综合运用,确定设计方案;

工程设计,通过计算、验证,按步骤设计,完成全部工程文件

4、工程实施能力

理解设计意图,读懂工程文件;

参与实施制造过程,建立生产装置,通过试运行,改进工程化过程与设备;

优化工艺条件,改进技术参数,提高生产效率;

编制生产规程,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三). 培养内容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一、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二、专业代码:610119 三、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 四、学制与学历:3年专科 五、就业面向: 可在各类与物联网相关企业从事物理网设备设计和制造、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开发、系统集成和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物联网产品售前和售后等岗位的工作。 ●物联网系统集成企业:工程技术部、技术支持部、销售支持部… ●应用物联网系统的企业:系统运维中心… ●物联网设备制造企业:生产部、质检部、销售部… ●IT企业(面向物联网应用):研发部、系统集成部、技术支持部… ●其他企业:信息中心、技术中心…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技能及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掌握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物联网直接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无线传感器、射频RFID等相关知识,能适应未来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产业发展需要、能较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物联网工程领域及相关应用产业、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技术研发与应用、网络设计与规划、信息安全防范等与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相关的工作;毕业生也可在教育培训机构从事教学与培训工作,或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物联网本科专业。 2、培养规格: 1.素质教育 (1)具有拥护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与团队协作精神;

(3)具备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的职业素质; (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2、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基本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3)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4)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5)掌握专业其他行动领域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区域智能物联网系统组网能力; (2)具有无线传感网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能力; (3)具有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4)具有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能力; (5)具有利用物联网管理设备、监控生产过程的能力; (6)具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能力; (7)具有物联网、云计算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8)具有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七、职业证书。 物联网工程认证 八、主要专业能力 具有较强的嵌入式开发、物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移动互联网开发、网站开发的能力、网络配置与管理的能力。同时具有射频识别与应用,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运用应用能力。 九、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能力课、职业技能训练课四个层面构成。实施一条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一个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物联网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培养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物联网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专业学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 1.“专业学术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良好,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技术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毕业生可报考计算机、电子与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也可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 2.“工程技术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可以从事物联网规划设计、系统集成与应用、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等工作,也可报考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英语、计算机与程序设计理论与技术、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与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 3.专业知识: 1)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知识。 2)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软件体系结构等知识。 3)物联网方面的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与信息感知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存储技术、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移动计算等知识。 4.实践类知识:金工实习、电装实习、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微机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5.能力素质知识: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类知识、科技制作。 (二)能力结构要求 1. 人文素质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积极参加学 校的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言谈举止、礼节礼仪和性格品质,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高尚风范。

物联网工程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Internet of Things 一、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 四年;工学学士 Ⅰ、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Four years for the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二、培养目标 “物联网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建设物联网系统所需要的专业人员,特别是涉及相关网络 结构与通信协议、软件体系结构与中间件、计算平台、应用开发与服务的设计与开发工程技术 人员。本专业学生将在传感技术、网络通信、移动计算、计算机方面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 业知识;在计算机系统平台、海量信息与实时信息处理、应用系统开发与集成等方面有较强的 设计能力,并具备良好的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本专业毕业后,既可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学位。亦可在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部门 从事物联网相关的教学、研究、产品开发、设计、维护、管理等工作。 Ⅱ、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specialt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ims to train the professionals of building systems of Internet of Things, especially the engine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the relative network structures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software architectures and middleware, computation platforms,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The students of this specialty will have strong theoretical base and professional technologies on the aspects of sensor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mobile computing and computers. They also have the strong ability of designing and integrating computer systems, real-tim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systems. Also they will be good at innovation practicing. After graduation, students can make further studies for the master’s degree of this specialty or other related similar specialties. They can also be engaged in the related works of Internet of Things such as teaching, research, product development, desig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etc in school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 etc.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本专业学生以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大规模信息处理及分析技术为主,兼学微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同时加强数学和物理基础。在强调理论的同时,重点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明确要求“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中应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 1.系统地学习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 3.具备计算机体系结构、硬件原理、网络技术等基础知识; 4.具备从事物联网系统工程设计和应用实施的能力; 5.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与技术的基本方法; 6.具备良好的心理、外语、身体、科学实践、社会知识等综合素质。 III、Skills Profile Students majoring in this specialty will learn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of computer network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large scale information process and analysis. Besides, they will also learn microelectronics, embedded systems with strong background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Students will not only master theories, but also get training from much hands-on experience. In the four years program, students majoring in Internet of Things are expected to gain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as follows: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承担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科生,尤其必须具备多学科交叉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包括电子设计、传感器与传感网络、自动检测与嵌入式技术、智能识别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及软件应用等相关技术,能够能够从系统层面和关键技术层面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以及规划管理。本专业学生经过进一步的专业定位和深造将成为从事与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含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的研究型人才。 2、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①. 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历史、 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 ②.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包括数学、物理、系统科学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③. 掌握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和软件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 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法; ④. 熟练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学科知识,包括物联网体系架构、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工程 涉及和维护管理等。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知识要求 ①. 受到程序设计和电子设计良好训练,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电子线路设计能 力,能够熟练使用主流的设计与调试(软硬件)工具进行开发的能力。 ②. 受到系统的物联网开发工程训练,了解物联网应用工程设计方法,具备作为物联网

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③. 掌握基本的项目管理工具,具有初步的项目配置管理能力。 ④. 了解物联网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 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⑤. 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人际交流以及 与项目干系人之间的良好沟通能力; ⑥. 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及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 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①.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 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和法制观念。 ②.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善于与他人协同工作。 ③. 自觉职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 ④.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意识,能够履行质量承诺,主动服务用户。 ⑤.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 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0 总则 本标准系依据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征求意见稿)》制定,旨在为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可以简称为:物联网本科标准。 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或产品的开发、运行管理或系统

长安大学与江南大学机械比较

长安大学西安市教育部直属211 有博士点 无博士后流动站 江南大学无锡市教育部直属211 有博士点 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选择哪个学校比较好! 长安大学自动化系介绍 自动化系是在1987年开始招生的工业电气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共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导1人、硕导6人。自动化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科研促进教学改革的方针,在教学、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百余篇,1999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先后完成交通部项目“gps技术在汽车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横向课题“大运高速公路介休至霍州段部分隧道附属工程初步设计与研究”以及“电控汽油喷射检测系统”,“发动机自动化实验台”,“筑机传动实验台”,“tb3000型拖挂式标志车”等项目,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有“车载式压实度检测仪”、“公路水毁工程设计软件包”、“自动变速箱检测仪”、“隧道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等。该系依托我校其它重点学科优势,重点研究智能测控系统在公路、汽车、工程机械等方面的应用,协助完成机、电、液等组成的智能测控系统的研究开发项目,并使其产品化。另一方面,重点研究智能测控系统的基本理论、构成机理和软硬件开发平台,力争在五年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智能测控系统软硬件开发平台,为完成应用研究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江南大学自动化系介绍

自动化系原身为无锡轻工大学自动化系,成立于1984年。2001年三校合并以后,正式成立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系。经过近20年的发展,自动化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动化技术研究单位。设一个自动化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博士点一个,并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硕士点及一个"控制工程"工程硕士点。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教职工26名,教授14名,副教授8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7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国内著名大学毕业的博士和硕士,分别在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与应用、工业过程先进控制及应用、新型电气传动及控制、故障诊断及智能控制、过程检测与控制以及机器人控制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在校研究生250人,本科生600余人。 长安大学自动化系师资 刘涳高校教授自动化系硕士生导师 巨永锋高校教授自动化系博士生导师 贺昱曜高校教授自动化系博士生导师 汪贵平高校教授自动化系硕士生导师 闫茂德高校副教授自动化系硕士生导师 茹锋高校副教授自动化系硕士生导师 李登峰高校副教授自动化系 宋舒高校副教授自动化系 江南大学自动化系师资 纪志成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教授博导 徐保国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教授博导 杨慧中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教授博导 潘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崔宝同系统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教授博导 朱大奇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教授博导 刘飞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教授博导 丁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教授博导 刘国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教授博导 白瑞林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教授硕导 彭力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教授硕导 于凤芹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教授硕导 高美凤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信号与信息处理副教授硕导 王宪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副教授硕导

]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历年试卷

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历年试卷 2000-产品设计 一、论述题(40分,1、2必答,3、4任选—题 ): l、简述人机工程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 (10分) 2、简述影响产品形态的因素(10分) 3、试论工业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20分) 4、试论工业设计与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关系(20分) 2001 三、评论题(请作答题纸上)(任选两题作答,每题25分,共50分 (要求:论点分明、论证充实、文笔洗练、条理清晰) 1、论“创意”。(例如你对创意的认识、创意方法、创意价值等) 2、论现代艺术对设计的影响与关系(现代艺术:这里主要指西方现代美术,也可涉及现代流行艺术,从观念意识到表现形式对设计的影响和关系)(注:可以选择对现代建筑环艺、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工业设计等一个或多个设计领域来论述。) 3。对设计史中最具创造性的理论与作品作简明扼要而系统的论述。(可选择工艺美术史、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其中之一论述) 2002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60) 1、工业设计与手工艺传统的关系。· 2,包豪斯的主要成就。 3、新艺术派的局限与突破。 4、罗维对工业设计的贡献。 5、日本工业设计有何可借鉴之处9 6、谈淡计算机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2003 四、设计评论题(共60分) 1、3题任选2题,每题15分。 ①举例说明设计评论的目的与功能。(15分) ②举例说明外来文化对中国设计的影响。(15分) ③举例说明生活文化与设计的关系。(15分) 2、小论文《试论个性与创新的关系》(1千字以内)(30分) 2004-设计评论 一、问答题(15x 3) 1、如何评价一件设计作品,优秀设计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2、解释“图腾”概念,并举例说明图腾的文化意义。 3、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包豪斯的当下意义。 二、理解题(30X 2) l、中国传统戏曲中,有一出名戏《打銮驾),说的是西宫娘娘为了阻止包拯陈州放粮,冒用东宫娘娘的蛮驾,结果被包拯看穿,以越礼故,将銮驾砸了。请结合这个故事谈谈设计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doc

感谢你的观看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〇一九年八月

感谢你的观看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 二、入学要求1 三、修业年限1 四、职业面向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1 (一)培养目标 1 (二)培养规格 1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2 (一)公共基础课 2 (二)专业技能课 3 (三)创新创业课程 5 (四)综合实训 5 (五)顶岗实习 5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6 (一)基本要求 6 (二)教学安排建议 6 八、实施保障8 (一)师资队伍8 (二)教学设施8 (三)教学资源8 (四)教学方法9 (五)学习评价9 (六)质量管理10 九、毕业要求11 十、附录11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物联网技术应用(0919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主要培养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从事物联网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维护,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应用,以及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教育 (1)具有用户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玉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的职业素质; (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告诉的人文精神。 2、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所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3)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所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4)掌握专业其他相关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区域智能物联网系统组网能力; (2)具有无线传感网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能力; (3)具有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4)具有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创新创业课程。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书法),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中国内地高校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数大排名

中国内地高校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数大排名 1 清华大学22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数学、物理学、药学 2 北京大学18 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理论经济学、大气科学、地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口腔医学、药学、哲学 3 浙江大学14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数学、农业资源利用、园艺学、植物保护 4 复旦大学11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论经济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哲学 5 上海交通大学9 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5 哈尔滨工业大学9 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土木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7 南京大学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学、化学、生物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 7 西安交通大学8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 核科学与技术、力学、地球物理学、化学、科学技术史、生物学、数学、物理学 7 中国人民大学8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哲学 12 华中科技大学7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12 天津大学7 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筑学、水利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14 南开大学 6 光学工程、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数学、历史学 14 中国农业大学 6 农业工程、农业资源利用、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作物学

2020年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新版)

2020年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新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承担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科生,尤其必须具备多学科交叉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包括电子设计、传感器与传感网络、自动检测与嵌入式技术、智能识别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及软件应用等相关技术,能够能够从系统层面和关键技术层面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以及规划管理。本专业学生经过进一步的专业定位和深造将成为从事与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含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的研究型人才。 2、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①.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历史、社会学、情 报交流、法律、环境等; ②.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包括数学、物理、系统科学以及一定的经济学 与管理学知识; ③.掌握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和软件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 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法; ④.熟练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学科知识,包括物联网体系架构、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工程涉及和维护 管理等。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知识要求 ①.受到程序设计和电子设计良好训练,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电子线路设计能力,能够熟练 使用主流的设计与调试(软硬件)工具进行开发的能力。 ②.受到系统的物联网开发工程训练,了解物联网应用工程设计方法,具备作为物联网工程师从事 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③.掌握基本的项目管理工具,具有初步的项目配置管理能力。 ④.了解物联网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 初步能力; ⑤.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人际交流以及与项目干系 人之间的良好沟通能力; ⑥.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及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①.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和法制观念。 ②.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善于与他人协同工作。 ③.自觉职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 ④.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意识,能够履行质量承诺,主动服务用户。 ⑤.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 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0 总则 本标准系依据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征求意见稿)》制定,旨在为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可以简称为:物联网本科标准。 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或产品的开发、运行管理或系统维护,以及相关领域(电子、控制、通信、计算机和软件等)的研发与管理工作。 1.素质标准 1.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计算机职业道德

16版物联网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与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在智慧旅游、现代农业、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监测等多领域,胜任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物联网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物联网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职业核心竞争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2.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程科学知识; 3.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4. 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射频识别、传感器原理、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等。 5. 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知识、方法和技术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6. 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资料及文献的收集组织能力,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及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7. 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职业沟通、团队协作,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8. 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稿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计算机类专业名称:物联网工程 专业代码:080905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物联网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基础理论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持续发展潜力、自我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智能家居、农业、交通、电网等各类物联网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物联网工程的研发、运维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专业所需的计算机、电子、自动化和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无线传感网、ZIGBEE、面向程序设计实施等方面的训练,掌握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信息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籍等。 4.掌握物联网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射频识别、传感器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网络设计、分布式系统、并行计算、大规模存储、多媒体信息融合等。 5.较好地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工业过程监控、智能交通系统、自助服务管理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 6.获得良好的物联网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2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 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第11 页 /共 11页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江南大学练习题答案 共三 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考试科目:《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 章至第 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 单选题 (共15题 ,总分值15分 ,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图如图所示,则系统包含( )个积分环节。 (1 分) A. 0 B. 1 C. 2 D. 3 2. 若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为ωn ,则其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 )。 (1 分) A. =ωn B. >ωn C. <ωn D. 与ωn 无关 3. 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7 /(s+2),若容许误差为2%,则其调整时间为( )。 (1 分)

A. 8 B. 2 C. 7 D. 3.5 4. 以下关于系统稳态偏差的说法正确的是()。(1 分) A. 稳态偏差只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 B. 稳态偏差只取决于系统输入和干扰 C. 稳态偏差与系统结构、参数、输入和干扰等有关 D. 系统稳态偏差始终为0 5. 以下系统中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1 分) A. G(s)= 1/(1-0.01s) B. G(s)= 1/(1+0.01s) C. G(s)= 1/(0.01s-1) D. G(s)= 1/[s(1-0.1s)] 6. 已知某环节频率特性Bode图如图所示,则该环节为()。 (1 分) A. 比例环节 B. 微分环节 C. 积分环节 D. 惯性环节 7.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500/ [s(s+1)(s+5)] ,则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偏差为()。(1 分) A. 500 B. 1/500 C. 100 D. 0.01 8. 二阶振荡系统的阻尼比0<ξ<0.707,则无阻尼固有频率ωn、有阻尼固有频率ωd和谐振频率ωr之间的关系是()。(1 分) A. ωn <ω> d <ωr B. ωn<ωr<ωd C. ωr<ωd<ωn D. ωd<ωn<ωr 9. 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w(t)=3e-0.2t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 分) A. G(s)=3/(s+0.2) B. G(s)=0.6/(s+0.2) C. G(s)=0.2/(s+3) D. G(s)=0.6/(s+3) 第11页/共11页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代码:08 类别:计算机类代码:0809 专业名称:物联网工程代码:080905 一、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物理信息系统的标识与感知、网络通信与传输、数据分析和智能处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英语交流及应用能力; 3.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通信、测控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4.经过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基本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的基本能力; 5.熟悉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7.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有关的法规。 四、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数据库原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物联网导论、传感器原理与应用、RFID原理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控制系统

物联网及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物联网及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具有较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主干学科与课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

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选项之一 2010年初教育部下达了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众多高校争相申报。由于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技术角度,主要涉及的现有高校院系与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与通讯,自动控制,遥感与遥测,精密仪器,电子商务等等。物联网专业可能会在上述这些院系中开设。与物联网应用相关的专业,如建筑与智能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与物流,节能与环保等等,可能会考虑开设选修课或在研究生、博士生阶段设置相关交叉学科的学位。 物联网可以是一个“专业”,但不一定是一个“学科”。国内有些专家反对设置“物联网专业”,因为定位不清,一个学校往往有好几个院系争夺“物联网专业“的申报,又不是一个明确的学科,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精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阶段,建议只作为研究生专业,像MBA一样的模式。和目前许多高校设置的“电子商务”专业一样,“电子商务”也有同样的定位不清问题,只要高校设置的物联网专业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就应该可以设置,不必拘泥于它究竟属于哪个现有的“学科”。下表列出了一个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建议,算是抛砖引玉。 课程1、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等等教材。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去向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去向 发布时间:2014-3-18 22:48:19 浏览次数:2085 五年来,机械工程学院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办学模式,结合业界需求和学科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培育机械类工程应用创新创业型未来行业精英”为目标,确立了“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彰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联合国内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研究机构建立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与国外多所大学、研发机构建立多层次合作,共同培育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科研创新能力佳、工程实践能力强、富有团队精神的“创造、创新、创业”人才。 学院基于基础研究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人才、基于交叉领域研究培养具有集成创新能力的人才、面向重大工程培养具有应用型创新能力的人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重要系列赛事中获奖110余项,应届本科毕业生赴国内外继续深造率达30%,绝大部分免试或考取“985”和“211工程”等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目前,我院各专业的毕业去向为: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机械工程专业与美国等国的多所知名高校开展校际间本科生的联合培养,实施不同类型的留学形式(学位生、交流交换生、暑期学习等)。近三年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30%,进入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继续深造。众多毕业生被世界500强的企业(如:康明斯、索尼、夏普、科龙、格力、海信、卡特彼勒、上海汽车、比亚迪、中信集团、联合利华)录用。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就业面宽,一次就业率高。可到机械、化工、石油、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及劳动安全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在其它有关高新技术领域工作,还可到政府部门、工科院校工作。毕业生中有15%考取研究生,有30%进入雀巢(Nestle)、博世(Bosch)、布勒(Buhler)等国际著名机械和食品公司工作。 包装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一次就业率高,社会认可度良好,可到包装、机械、电子、轻工、交通、医药、环保、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到政府部门、高校与研究机构从事管理与教学科研工作。近两年毕业生总就业率达100%,深受包括世界五百强、国际国内包装知名企业在内的用人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