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档案信息化概述

第一章--档案信息化概述

第一章--档案信息化概述
第一章--档案信息化概述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第一章档案信息化概述

第一节档案信息化基本概念

一、国家信息化战略在档案领域的具体实现二、档案工作目标与信息网络手段的结合三、档案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四、档案信息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第二节档案信息化要素

一、档案言息网络二、档案信息资源三、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

四、信息技术及设备五、档案信息化法规和标准

第三节档案信息化建设内容

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三、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四、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建设

五、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六、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第二章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第一节档案信息安全的涵义

一、信息安全二、档案信息安全

第二节档案信息安全涉及的要素

一、硬件安全二、软件安全三、档案数据安全

四、人为安全影响五、物理环境安全六、人文环境

第三节威胁档案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载体损害二、设备故障或破坏三、操作失误四、程序缺陷

五、电子计算机病毒六、窃听与篡改七、黑客攻击八、技术淘汰

第四节档案信息安全的基本策略

一、技术与管理并重二、主动防御三、分级防护四、长治久安

五、立足国内六、采用最新技术七、重视内部安全

第五节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制建设二、档案信息安全的行政执法

三、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四、档案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

第三章电子文件管理

第一节电子文件概述

一、电子文件的含义二、电子文件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三、电子文件的基本特点四、电子文件的种类五、电子文件与元数据

第二节电子文件管理概述

一、电子文件管理目标二、电子文件管理原则三、电子文件管理内容

四、电子文件管理模式五、电子文件管理标准化建设

第三节电子文件形成、办理和归档

一、电子文件的形成二、电子文件的办理

三、电子文件的归档四、不归档电子文件的处置

第四章数字档案室建设

第一节数字档案室概念

一、数字档案室定义和特点二、数字档案室建设目标和意义

三、数字档案室建设要求四、数字档案室建设原则

第二节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二、档案数字资源建设。三、安全保障建设

第三节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

一、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的含义二、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开发的主要任务

三、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的特点四、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的定位和功能架构图

五、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功能要求六、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具体功能需求分析

七、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与相关信息系统的关系

第四节数字档案室电子档案的管理

一、电子档案的收集二、电子档案的整理和保管三、电子档案的鉴定

四、电子档案的处置五、电子档案的移交六、电子档案的利用

第五章数字档案馆建设

第一节数字档案馆概述

一、数字档案馆的定义二、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关系

第二节数字档案馆的组织结构

一、数字档案馆的组成要素二、数字档案馆的内在结构与分布

第三节数字档案馆的基础设施

一、网络环境建设十七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三、软件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数字档案馆的功能建设

一、数字档案馆的系统定位二、数字档案馆的具体功能

第五节数字档案馆的安全

一、安全需求分析二、系统安全目标三、多层次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第六章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节电子文件接收

一、电子文件接收机制二、电子文件接收范围三、电子文件接收时序

四、电子文件接收途径五、电子文件接收要求

第二节传统档案数字化

一、档案数字化目的与要求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组织

三、数字化档案文件格式的选择四、纸质档案的数字化

五、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六、音频档案数字化

七、视频档案数字化八、缩微胶片数字化

第三节档案数字资源整理与鉴定

一、档案数字资源的分类二、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三、档案数字资源划控与开放

第七章档案数据管理

第一节档案数据存储管理

一、存储规划二、存储管理的标准三、存储管理主要准则

第二节档案数据备份

一、备份技术选择二、备份计划三、灾难恢复四、档案数据安全备份的准则第三节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

一、档案目录数据库二、档案元数据库三、档案内容数据库四、数据仓库

第八章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第一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

一、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

二、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

三、互联网上数字档案发布

第二节档案信息资源的提供利用

一、档案信息接待利用

二、内部利用

第三节电子政务网中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一、电子政务网提供数字档案交换与共享平台

二、电子政务网中电子文件的共享和利用

三、电子政务网中数字档案的共享和利用

第四节档案信息资源的发布

一、上网档案信息的需求预测

二、上网档案信息的管理方法

三、上网档案鉴定工作

第五节网上虚拟(数字)档案馆和档案展览(陈列)馆

一、网上虚拟档案馆(网上数字档案馆)

二、网上档案展览(陈列)馆

第一章档案信息化概述

第一节档案信息化基本概念

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总体规划和系统组织之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档案业务,不断适应数字环境下档案活动的发展变化,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数字信息管理利用为重点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档案需求的建设过程。

一、国家信息化战略在档案领域的具体实现

国家信息化战略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工业、科技、国防等各行各业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和标准是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基本要素,地区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全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档案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在档案领域的具体实现,服从国家信息化全局,在整个战略规划框架下系统、有序地展开。档案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内容取决于国家信息化全局的发展需要,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特征。

二、档案工作目标与信息网络手段的结合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满足社会对档案管理、利用的需求。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引入,极大地改变了档案业务的程序和模式,但并未因此改变档案工作的社会使命。数字环境下档案工作的根本目标依然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档案保管、利用的需求,信息化所要追求的正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字软硬件、数字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实现档案工作的根本目标。档案信息化的实质是档案工作目标与信息网络手段的结合,是传统档案业务向网络环境的迁移。

三、档案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手段和技术环境不断变化,不同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是不同的,但在某一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受制于技术、经济条件和人文基础,我们设定的档案信息化目标,确立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任务却是现实的、具体的,并相对稳定的。在动态变化的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

四、档案信息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档案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管理目标的支持,因此,技术、管理以及作为其社会基础的人文环境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始终交织一体,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了不同于传统档案工作的新的内涵。

第二节档案信息化要素

档案信息化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这些要素相互作用、互为支撑,共同构成档案信息化的有机整体。

一、档案信息网络

档案信息网络是数字档案信息传输、交流的平台,是档案信息化最基本的设施,包括专门构造的档案局域网、档案区域网等档案信息专用网络和互联网、政务网等公共的或一定范围内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档案信息的网络化程度是档案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信息资源是指存储于各种介质、处于不同阶段的各类在线或脱机的档案数字信息。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最核心的要素,档案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离开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

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是所有具有信息化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以其创造性的劳动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作出贡献者,具体可分为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四种类型。档案信息化人才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支撑,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

四、信息技术及设备

信息技术及设备是指支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代信息技术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物化手段,包括数据处理技术及设备、网络通信技术及设备、信息存储技术及设备等。信息技术及设备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五、档案信息化法规和标准

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是指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需的各类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技术标准等,包括国际、国家信息化公共的法规、标准和档案信息化专门性法规、标准。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是国家对档案信息化活动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体现着国家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与政策。

第三节档案信息化建设内容

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要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核心是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公共网络环境构建符合特定要求的档案信息网络平台,是档案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档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两项:

1、配置信息处理设备

其任务是配置适应档案信息网络平台需要的计算机、服务器、扫描仪、数码摄录机、复印机、打印机等信息处理设备,构建档案信息处理的硬件环境,提高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

2、建设和完善档案网络

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的不同,目前档案信息传输、利用的网络环境可分为三个层次:档案局(馆)内部的局域网、连接政府各部门的政务网、连接公众的外部互联网。三网应当实行物理隔离,形成独立的网络体系。

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之一,它的开发利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标志着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任务有以下几项。

1、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档案目录数据库又称为“档案机读目录”或“档案电子目录”,是存储在计算机内,使用某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SERVER、ORACLA等)组织管理起来的档案目录数据集合。根据著录对象的不同,档案目录数据库分为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和专题目录数据库三大类。

2、档案目录中心建设(区域档案文献目录中心)

档案目录中心是在集成各级、各类档案馆目录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档案目录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它是实现更大范围内档案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档案目录中心根据其汇集目录的类型或范围的不同而分为专业档案目录中心和区域档案目录中心。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档案目录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是档案目录中心建设的目标。

3、电子文件归档管理

在数字形式的文件占形成文件比重越来越大的今天,电子文件将成为未来档案的主要来源。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制定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实现从电子文件到数字档案的“无缝连接”,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最艰巨的任务。

4、档案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扫描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存储技术等将传统介质的各种档案通过扫描、拍摄、采集转换成为可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在网络环境中传输的格式规范、结构有序的数字档案的过程。根据数字化对象的不同,档案数字化可分为纸质档案数字化、照片档案数字化、声像档案数字化和缩微胶片数字化等。档案数字化的实质是传统档案信息向现代数字环境的迁移,是为了解决传统档案信息对数字环境的不适应性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三、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是指以档案信息资源为内容,以档案资源管理、共享为目的,以信息技术及其软硬件设施为手段而构建的各类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关系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体现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目前主要有针

对不同应用环境开发的各类档案管理软件、基于政务网的文件档案数据库系统、基于互联网和政务网的档案网站、基于实体馆藏综合各种信息技术而建立的数字档案馆等。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与推广

档案管理软件是指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级各类档案馆用于对档案信息和档案实体进行辅助管理的基于各种计算机环境的应用软件系统。档案管理软件根据适用对象的不同分为档案室档案管理软件和档案馆档案管理软件;

2、基于政务网的文件档案信息系统

基于政务网的文件档案信息系统是指将有序组织的档案数字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接入地方的电子政务网,有机融入电子政务的信息流程,通过政务网平台为地方政府提供文件、档案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参与政府上网工程和电子政务建设,将档案数据库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库纳入当地电子政务、佶息港建设总格局。

3、基于互联网和政务网的档案网站建设

档案网站作为网络环境下档案机构的门户,既是档案信息流向社会公众的主要渠道,又是实现档案部门之间互通互联。加强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入少、见效快、发展迅速。档案网站分为基于政务内网面向地方政府服务的档案网站和基于外网面向社会公众的档案网站两大类,两类网站在定位、服务和信息内容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

4、数字档案馆建设

数字档案馆是以一个或众多实体档案馆为基础,综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中集成数字档案资源,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和实体档案管理电脑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档案信息管理集成系统。

四、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建设

法规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应涵盖信息化建设的所有方面,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数字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各个环节。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建设的任务则包括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和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两个基本方面。

五、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本,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档案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造就一支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六、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档案信息不同于一般信息,是各种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档案中有相当部分内容包含敏感信息,具有保密性和利用限制性。这些信息一旦泄密或被非法利用,将威胁国家的安全,损害公众的利益,危及社会的稳定。数字网络环境的不稳定、不安全及数字档案载体脆弱、易变等特点,使得其安全措施更为复杂,如何构筑可靠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系数,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纲要》中对构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档案部门的内部局域网要切实与一切外网实行物理隔离,加强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各级档案部门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和网络系统建设工作中,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参加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档案部门,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非公开的档案信息一律不得上外网;在因特网上提供己公开档案目录查询服务的,要认真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

和系统安全。

第二章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第一节档案信息安全的涵义

一、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等。

信息安全应当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施(含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数据的安全、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等,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信息安全在逻辑上包含信息系统安全和系统中的数据安全两个递进的层次,其中信息系统安全是数据安全的前提,数据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目的。

二、档案信息安全

档案信息安全是旨在保护档案内容、载体、存储介质、系统和网络可靠性的制度安排和技术解决方案。档案信息安全属于复合范畴,从内容分析的视角,档案信息安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档案所包含的信息内容的安全

获取档案信息者,希望得到的是档案所蕴含的信息内容,而非其载体。

2、档案信息载体(存储介质)的安全

脱离档案载体的信息自身的可信度大大降低,档案载体自身的凭证功能,使档案载体自身的安全也非常重要。数字档案的载体具有独特性,其安全管理完全不同于纸张等传统介质,需要特别关注。

3、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

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包括档案信息系统在内的涉及到档案收集、管理、存储、利用的所有机制和体系,是人、物和信息的复合系统。狭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是MIS的一种类型。无论是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还是狭义的档案信息系统都存在安全的需要。

4、档案信息的网络安全

中国已经基本普及电子政务,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网络化存储及传递成为档案业务的常态,局域网、内网和互联网的安全成为档案信息安全的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第二节档案信息安全涉及的要素

档案信息安全涉及到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物理环境、人文环境等要素。

一、硬件安全

硬件是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物理性能的涨落和损耗,因而发生故障在所难免。避免硬件设施的损坏,维护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

二、软件安全

软件是信息系统的灵魂,系统运行的各个层面都需要相应软件的支持。软件系统极其庞大,从硬件主版中的微程序、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系统,任何层面软件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由于软件是人们编程设计的结果,绝对完善、可靠的软件并不存在,特定情况下,每个软件都可能存在意想不到的缺陷。提高软件的安全可靠性,通过各种手段防止可

能存在的软件

“漏洞”,是档案信息安全防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档案数据安全

档案数据是数字档案的价值所在,因而也最易遭受安全威胁。软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不等于档案数据的安全,系统的安全运行仅仅保护了系统服务的可用性。能否保证合法用户以授权形式操作信息,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可靠,则是档案信息安全维护的又一重要方面,这方面需要更多地借助于管理等其它手段来实现。

四、人为安全影响

系统运行所涉及或可能面对的人员也是档案信息安全维护必须考虑的对象。人们在重视系统软硬件安全的同时往往忽视人在保护信息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就系统内部来看,人为因素往往比其它因素更值得重视。

五、物理环境安全

信息系统在一定的物理环境中运行,这一时空环境的状态,如电磁干扰、光辐射、大气污染、温湿度、防盗体系等对档案数据和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因此成为档案信息安全的关注对象

六、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包括组织管理环境、法制标准环境、观念意识环境等。档案信息安全的人文环境是构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保障”,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档案信息安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起到阻碍、破坏作用。

第三节威胁档案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根据安全威胁的来源,可分为内源威胁(源于单位内部的各种威胁因素)和外源威胁(如外来黑客对系统资源的非法占有);

根据安全威胁的性质,分为人为威胁和自然威胁、意外损害和蓄意破坏等;

就安全威胁的对象看,有对数据的安全威胁、对硬件设备的安全威胁和对软件系统的安全威胁;

从安全威胁的层面看,有来自物理层的威胁、来自操作系统层的威胁、来自应用平台层的威胁和来自档案应用软件系统层的威胁等。

归结起来,对档案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载体损害

档案信息都必须储存于某种载体,处于某种外部环境,因而会受到各种物理因素的制约。损害数字档案载体的主要原因是:

1、载体自身的损耗

电磁信号存储的不稳定性是损害数字档案安全的元凶,即使是存储性能最好的磁光介质,安全保存信息的寿命远不及纸张,难以担当起长久保管的重任。

2、不良环境的影响

数字档案所处环境的电磁干扰、光辐射、大气污染、温湿度等都可能对敏感的数字载体构成威胁。在传输过程中,数字档案以通讯设施为临时性载体,更易受环境涨落的影响而发生信号的“跳变”,即便系统进行自动校验,也难免造成信息错乱现象。

3、自然灾害的破坏

对数字档案载体构成威胁的还有来自然界的各种灾害,如水涝、风暴、地震等灾害,对数字档案载体带来毁灭性破坏。

二、设备故障或破坏

存储和传输数字档案信息的环境是极其精密、复杂的电子、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任何设备都可能因质量、损耗和操作等原因发生故障,导致文件信息的丢失或破坏,造成不可挽

回的损失。因各种动机而对设备的蓄意破坏,更是安全的一大威胁,这种威胁的可怕之处是其危害往往不被察觉,不知不觉中泄露了档案机密,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三、操作失误

信息系统是人机交互系统,需要操作者给予指令,输入数据,因而存在误操作的可能。许多误操作是可以被系统校出并自动纠正的,但更多错误处理请求会造成系统运行错误,甚至导致系统瘫痪。造成误操作的主要原因是档案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安全观念淡薄、技术不熟练、责任心不强、不遵守操作规程等。误操作是安全威胁因素中的头号触发因素。

四、程序缺陷

无论应用程序还是系统程序都可能包括未被发现的缺陷或错误,这些缺陷或错误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引起意外修改、泄露或使敏感的档案信息遭到破坏。

五、电子计算机病毒

电子计算机病毒是利用软件完整性的缺陷在正常程序中附加了某种病毒程序代码,在系统程序或应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进行繁殖、传染,改写系统参数,最终导致系统瘫痪、数据丢失。病毒对网络系统的危害远大于单机系统:网络的任何组成部分受到病毒侵害都可能引发整个网络运行的故障;网络中清除病毒比单机环境下更加困难,如果不能同时将网络中所有节点上的各种病毒全部清除,它们还可能继续在网络中传播。

六、窃听与篡改

由于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电子信号的流动和相应的电磁辐射,窃听更成为对档案信息保密的重大威胁。在档案局馆局域网(大多采用以太网)和档案站点接入的互联网上,信息传输采取的是广播型方式,任何一台机器通过调节接收模式都有可能接收其他主机发往别处的信息,被传送信息自信息源到信息宿要经过众多中间设备的转发,因此,就存在信息被非法窃听和篡改的可能。终端显示器和线路工作时泄露的电磁辐射,也为非接触式窃听提供了可能。

七、黑客攻击

黑客可能利用系统配置与软件上的漏洞,或者通过圈套、猜测等手段获取口令后强行攻入档案网络,窃取机密信息,篡改档案内容,破坏网站运行。黑客侵入档案应用系统,无论是否恶意攻击,都将给档案信息带来巨大威胁。攻击者可以窃听信息,窃取用户口令,改动档案数据库数据,伪造档案内容,更有甚者删除档案数据库内容、摧毁节点、释放计算机病毒。

八、技术淘汰

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使软、硬件得以频繁升级,为保证数字档案的可用性,必须不断将馆藏的数字档案迁移,转换成新的格式,迁入新的技术环境。频繁地迁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增加了文件失真的危险。

第四节档案信息安全的基本策略

一、技术与管理并重

技术与管理是档案信息安全综合防护的基本手段,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由档案信息安全法规标准、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技术三部分组成的。而安全风险的评估、安全策略的确立、安全制度的制订、安全措施的组织实施等管理性内容,同样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档案信息安全必须技术和管理并重,从系统设计、人员管理、制度规范、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保障。

二、主动防御

档主动防御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提前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因此对安全体系的建立必须从风险分析出发,及时预测和适应环境与技术的变化,并随环境与技术的变化主动采取各种防御措施,构建起整体的、动态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只有事前分析各种安全风险,采取全面防范、主动防御的办法建立起预警、保护、检测、反应、恢复的闭环反馈,主动发现和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才能有效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将各种安全危险“拒之门外”。

三、分级防护

对档案信息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是无限度的,必须以风险系数为依据,确定适宜的安全等级,设计相应的安全体系。

“安全等级”是为规范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状况的认定而统一规定的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等级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设定了五个安全保护等级。

在构建档案信息系统时,应当根据档案的实际价值及其风险系数确定其体系和设备的安全等级。

四、长治久安

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在过程上可遵循PDCA (Plan-Do-Check-Act)模式:即先做规划,明确需求,制定应对方案;实施解决方案;通过检查,巩固成果,发现不足;采取后续措施,改进不足。必须基于整体考虑、长期规划和持续运作,由此实现长治久安。

五、立足国内

国外的信息技术产品在设计初衷里可能己包含了政治、经济等目的,进口产品中可能存在嵌入式固件病毒、隐性通道等。档案信息系统的设计和信息安全产品的应用应尽可能采用国有技术,实现安全产品的国产化。

六、采用最新技术

在构筑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时,采用最先进的防护技术。安全威胁与安全防护是相互对抗的动态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危害安全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工具越来越先进,与之对峙的安全技术必须相应地发展。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护技术只有不断升级,安全措施不断改善,才可能适应日趋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

七、重视内部安全

由于内部管理人员跟系统接触的最多,他们有意、无意造成安全事故的几率最大,一个能进入办公室打开电脑的普通员工对内网安全的潜在威胁要远远超过技术一流的网上黑客。因此信息安全的重点对象是内部人员,重视内部安全,加强内部管理十分关键。

第五节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从档案信息安全法制建设、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档案信息安全技术实现三个方面进行。

一、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制建设

信息安全需要强有力的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的支持,建立档案信息安全法规体系,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的行政执法是有效实施安全技术方法和安全管理策略、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前提与手段。

二、档案信息安全的行政执法

将档案信息安全纳入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了对档案信息安全的行政执法,认真查处档案信息安全隐患和档案违法案件。将档案信息安全保管作为执法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档案信息安全专项检查。

三、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

档案信息安全是一项基于技术的管理工程,要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档案信息安全的

策略、方针和目标,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确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分解安全管理职责,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建立、实施并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体系。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应该参照国际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四、档案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

档案信息安全在技术方面主要采取信息加密技术、信息确认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病毒防治技术、审计技术、防写技术、备份复制技术等方法与手段。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我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根据山西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以需求为导向,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建立档案信息网络,提高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公司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奋斗目标 积极推进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建设,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模式,开展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配备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使归档文件和档案管理向数字化、现代化发展。 2、电子文件归档,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 3、室藏档案数字化向档案信息网络化转化,使档案信息资源传输网络化、服务在线水平得到提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形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规范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利用行为。 三、主要建设任务 根据现有条件和工作需要,拟采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三步走: 第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备。全面配备输入设备(计算机、高速扫描仪)、打印输入设备(打印机)、复印设备(复印机)、海量存储设备(硬盘、光盘设备、绘图仪器等),同时配备档案管理应用软件,使档案归档、管理现代化。 第二步:对档案室藏档案和资料条目录入计算机,并建立机读目录数据库,实现计算机编目和检索查询利用,逐步实现从文件的形成、公文管理、归档到档案的保管、管理利用的全面电子化和数字化存储,实现无纸化办公。 第三步:利用局域网,根据使用需要逐步与向公众网上开通档案信息,建立网页或网站,依托网络平台,对外发布公司档案信息或查询外界档案信息,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四、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档案信息建设领导组及办公组织机构,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和规范标准 制定统一的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完善电子文件的安全保障措施,以确保档案网络化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负面效应。 3、增强资金的投入 为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公司在全力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多方的重视和支持,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4、提高队伍素质 (1)、积极选派专兼职档案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各部门兼职档案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和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有关业务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以不断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研究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档案管理也 将工作方法的研究伸展到了网络领域,良好的网络环境为档案工作的开展做出了 巨大贡献。在当下信息化环境之下,档案工作的模式和方式都发生了一些改变, 这不仅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应的 挑战。本文针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予以探讨。 关键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 引言:档案管理工作在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档案管理是各个单位部门的日 常工作,伴随着一系列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给各单位档案管理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单位档案实际管理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以 改善,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1.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当下,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已经渗透进行了档案管理工作中,并且已经有了一 定的成果。但是对于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还没有建立起相应法管理制度,在管理制 度的建设方面还缺乏完善。这一问题也主要是因为管理观念陈旧导致的,当前这 一阶段,单位档案管理制度还存在管理缺位的现象。有很大一部分的单位,都还 没有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引起重视,导致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无法确定管理模 式与方法,这很容易导致管理结果事倍功半。再加上档案信息化建设理念在单位 中并没有融入多长时间,在制度方面还存在不成熟的情况,这会严重制约档案管 理效率和质量,同时,这也是当下大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应该解决的实际问题。 1.2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在对档案管理提出新要求之后,单位也力求改革传统管理方式,我国也制定 出了一些档案管理政策,单位为了响应新要求,也开始做出整改工作。新管理要 求单位优化工作方式,并构建相关的管理监督部门,安排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处理工作的管理。同时也需将原来的纸质管理变为电子档案管理。 但是,从单位实际的管理现状来看,单位并没有完全实现这些要求,只是做到了 其中一部分,在引入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后也没有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 也是因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的。并且,再加上管理档案 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使得管理人员无法合理的调配工作时间,而新入职的档案 管理人员又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了。不仅如此,在单位当中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 现象就是,档案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并不是档案管理, 每天除了处理档案管理之外,还有其他领域工作需要做。而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 放在自身原本工作上,只是抽一小部分时间用来处理档案管理工资,这不但会降 低档案管理的效率,还导致原本的工作质量削弱,因此还需做出合理的调整。 1.3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在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当中,虽然和以前相比较,重视程度有了一 定的提升,但在管理时依旧会有很多影响因素,使得单位放松了管理力度。并且,还出现有个别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不重视,疏于管理的问题,影响档 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当意识没有得到升华的时候,就会出现业绩高于管理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在大数据背景下早已不适用,不但不会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反而还会 削弱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价值。 2.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策略

简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简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新时代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上个世纪末开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契机。本文对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原则档案 1、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各遵循原则 档案信息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1规范性原则 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p 1.2安全性原则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 (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防火墙控制等。)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 1.3效益性原则 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根据馆(室)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研究馆(室)藏体系还要考虑馆(室)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把那些利用率较高且利用后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档案数字化,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而那些利用率不高的档案则无需数字化,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根据馆(室)藏档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档案信息化建 设方案》 随着形势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工作质量与效率。高校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高校自身条件等限制,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仍处于探索完善之中,如何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使其能够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际,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信息技术开发部门和高校共同探讨的话题。现在结合实际工作,对这一工作进行尝试性探讨。 一、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档案工作在新形势下确保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齐全、安全,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市的前列,为全市数字化档案室建设开了个好头。结合他们建设与实施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好坏,领导是关键 高校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首先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没有经济上的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如同空中楼阁。如果单位领导认识不到档案对各项工作的依据作用和参考价值,认识不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将为领导决策、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更快、更系统、更全面的信息,他

就不会舍得投入。这项工作也就无法开展。 2、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好坏,高校经济实力是物质基础 从烟台大学等单位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情况看,要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没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投入是不行的。如果单位经济上条件不允许,即使领导再重视,档案工作人员再争取,档案信息化建设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当然,经济条件差也不能做等靠,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只是一个方面,大量的基础工作需要我们档案工作人员去完善,只有这样,一旦经济条件许可,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就有了很好的基础,从而发展也会很快。 3、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好坏,档案管理软件是前提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高校档案部门要做好对计算机系统及数字设备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数据)的采集、归档、存储和管理工作,做好对已有纸质、照片及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为高校提供档案网络化服务,并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高校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这必然要求档案管理软件具有较高、较全的性能。如果档案管理软件达不到要求,那么其他工作也就无从谈起。我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上,自然希望能够一次性投入,无限次产出,这就要求我们的档案管理软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前瞻性,不但当前的情况能处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的新载体、新情况也能处理。这样,才有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浅谈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浅谈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建设也逐渐变成了可能,本文首先对档案相关概念、信息管理重要性做了必要的说明,其次针对目前分公司在档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意见。 关键词:浅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信息化概念及开展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一)档案信息化概念。档案信息化,就是在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公司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就中国石油湖北**销售分公司来讲,档案馆的建立和完善对传承石油文化,承载公司自建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起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开展信息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在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各领域中应用广泛,电子信息传输、电子公文、各类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的数字化等,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

息化建没,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公司档案的建设及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将影响着档案利用的好坏和保管时间的长短,对档案信息资源加以管理是传统档案管理的必然进步,是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档案开发利用,实现服务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 二、分公司档案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 1.各部门档案管理的意识薄弱,对重要文件、资料和凭证的归档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部门主任对本部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本部门档案疏于管理,而一些文件形成者对档案移交归档认识不足。一些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分类存放和档案归档的及时性上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而是通常性的进行集中办理。 2.虽然在各部门建立了兼职的档案管理员制度,也对相关建档、录入标准进行了讲解和培训,但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人员上,却是贯彻不力,归档意识淡薄。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文件形成者、领导者的档案质量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融入管理系统之中,使之成为分公司档案管理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质量。 (二)技术层面的问题 1.档案系统的传输速度较慢,网络安全也是关系着档案系统

档案信息化调研报告

档案信息化调研报告 档案信息化调研报告如何写?具体写一些什么内容呢?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档案信息化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你! 档案信息化调研报告20XX年6月中旬,扬州市档案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档案信息化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主要围绕“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及网络建设展开,并对档案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十一五”期间的规划设想等进行了研讨。各县档案局对此十分的重视,根据调研要求做了精心的准备。通过这次调研,对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并为科学制定扬州市“十一五”档案信息化工作规划奠定了基础。 “十五”期间,扬州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初步阶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各地档案部门在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法,增加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目前,市和各县档案局计算机配置达到平均每人一台;扬州市、江都市及维扬区、邗江区档案局已经架构了服务器;市区机关单位档案室计算机普及率达到100%,一些单位还购

置了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一体化传真机等相关数码设备,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 1、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档案目录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必备条件。目前扬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完成了案卷级、文件级数据库建设,现有目录95万条,市委、市政府全宗的部分档案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建立了全文数据库。馆藏7397张照片档案和706盘录像档案已全部数字化处理,并建立了多媒体数据库;仪征市、邗江区、维扬区档案馆全部完成了馆藏档案、资料数据库建设。仪征市档案馆已建目录数据749124条,其中:人物档案目录27539条,婚姻档案目录54414条;邗江区档案馆已建目录数据755823条,其中婚姻档案目录63869条;维扬区档案馆已建目录数据62727条;高邮市档案馆馆藏永久、长期档案完成了数据录入,共建目录数据万条,档案全息录入26卷,近3000页,照片档案数字化260张;江都市档案馆共建目录数据13万条。 2、推广应用标准化档案管理软件。“十五”期间,全市推广应用了相对统一、符合规范的档案管理软件,规范了档案目录的数据结构,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技术和应用水平。扬州市区计有150多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了江苏省档案馆开发研制的“永乐文档一体化”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发表时间:2019-03-04T15:18:43.733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5期作者:魏磊[导读]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搞好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是适应社会变化的具体要求,是契合时代发展的根本所在。魏磊 郓城县经济开发区招商一局摘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搞好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是适应社会变化的具体要求,是契合时代发展的根本所在。是提高自身管理的效率基本途径,更是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的直接需要。笔者通过多年的经验,在档案管理的实践基础上,浅析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一、理解人事档案管理的内涵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事档案的管理者,既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人员的一些就职的基本信息做好记录,更不能理解为特别复杂、琐碎的人事管理工作。其实,所谓人事档案管理,广义来讲,就是将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和提供利用的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整合完善的过程,需要不停的补充新的内容。同时,人事档案管理者,还要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业绩效益、奖惩情况和德才表现等,以此作为以后人事调动的根本依据。不难发现,人事档案管理,涵盖了材料归档制度;材料统计制度,材料转递制度,材料检查核对制度,材料保卫保密制度等内容。 二、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1)充分地发挥人才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作为一个,选人用人是一门很深的大学问,员工在没有好坏之分,更没有高低之别,存在的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身为的管理者,就像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一样,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串通优势,关键在于鼓励员工找到自己的长处,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岗位。要想达到这些内容,就必须参考一定的材料信息,而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提供这方面的相关依据,实现员工的效益最大化。当然,的人事调动更需要参考人事档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也更会让员工心悦诚服。(2)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想提高的经济效益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再日常工作中国的状态、归属感和积极性。要想让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就需要设置一定奖罚机制。这个奖罚机制的实施,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的人事档案记录的管理。只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就能更加科学地记录员工的奖罚情况和绩效考核,并且以保密或者公开公示的形式让员工知道,并安于接受。员工通过自己和别人的绩效对比,无形中心里就有一定的压力,有了压力,才会转变成前进的动力。同时,通过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与此同时,良好的经济效益自然就会产生。(3)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在日常的工作中,传统意义上的人事档案管理,很难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不断变化。工作不能落后,所以要加强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因为以前的档案管理管理落后,没有像现在的信息技术提供全面支持,一方面导致了其档案管理的效率低下,质量不高,不能及时地更新;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都是通过人工来实行操作的,苦于认识有限,很多单位往往只是做到了表面文章,即仅仅只是记录,很少整理,更没有专业的人来对此进行分析、对比,归档。当然,管理者,也很容易疏忽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没能充分地发挥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 三、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1)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过于单一在一些单位中,虽然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积极组织员工进行信息化建设,但由于管理的模式过于单一,缺少创新性,更没有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量体裁衣。当前,我国的个别虽然运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但却没能建设处统一的人事管理系统。所为的信息化管理,也仅是跟个部门内部的合作,并且与职工层次的多样性很难适应,更不要所相得益彰。有些的部门众多,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人事档案管理,但没有统一的模式,更没有专门的人事管理部门来打理。这样的情况,既容易造成混乱,降低效率,还容易诱发不公,不能为员工心悦诚服。(2)不够灵活,太过僵硬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归根结底还是要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的。相比之下,市场经济活动往往比较多变、灵活,这就需要的人正确决策,做出恰当的人事安排提供依据。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个别的人事档案管理与灵活的用人制度并不是特别适应,不但不能为的用人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甚至有时还因为其僵硬的档案管理制度,拖了的后腿,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的用人制度和管理制度。在有些单位,因为要临时地调用某一部门的一名员工,但是由于人事档案管理要通过繁琐的登记、审查等步骤,双方都嫌麻烦,结果也没征调成功。(3)内容还不够丰富 在日常的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心理很清楚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组织本单位的员工积极进行建设,但是,一阵风似的普及,追求到的只是一个形式。老话说的好,画虎画皮难画骨,他们虽然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没有丰富档案管理的内容,记录、整理的信息内容大多照本宣科,成分单一,很难得出合理的结果,参考价值并不是太大,甚至有的就直接按照别的的档案管理模式来进行,没有自身的特色,还容易落下东施效颦的把柄。 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探索(1)需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人事档案管理者要想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就需要引进一批有高素质的人事档案管理者。人才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今天,人事档案管理者,同时也要求引进高素质的现代人才,才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2)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所谓的档案信息化,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即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以及处理等,充分满足社会及群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同一种信息载体、管理、检索及存储变化的一系列动态过程,亦是建设信息数字化的必经之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极为重要,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同时亦具有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本文通过探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期望可对相关领域有所裨益。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普遍问题对策 一、引言 众所周知,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是提升企业服务意识的有效方式,亦是迎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档案部门加大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试图使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同步。档案管理部门则应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改革创新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与运行机制,切实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普遍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识比较淡薄 相对来说,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耗费的资本较高,且系统建设极为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差错。很多企业管理者并未给予档案管理高度重视,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无法给企业带来利润,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产品销售、工程建设、制度改革以及设备引进等方面,然而,正是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疏忽,缺乏引进数字化设备及系统的资金支持,导致文件、数据的收集、归档、整理及处理现象十分混乱,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再者,因为企业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并不重视专业教育及业务培训等活动,因而,很多档案管理工作者缺乏业务能力、服务意识,且管理水平较低,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及效率。 2、企业档案管理信息载体形式多元化 在当前信息化的管理背景之下,纸质载体档案已经被淘汰,电子档案更利于资源共享,方便人们浏览、查阅信息。现代化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利用,令企业在产品生产、研发以及工程规划、施工等过程当中,形成图像、声音、图形、视频以及文字等多媒体信息,更好的反映三维仿真以及二维绘图。常见的档案信息载体包括:软磁盘、磁带、照相胶片以及纸质等,应将其放置于干燥、安全的地方,以免因为发生虫害、自然老化及潮湿等原因导致内容的缺失,促使系统无法顺利、稳定运行。

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一、背景分析 目前全省乃至全国各地都在搞信息化建设,从各级国家档案馆的馆藏数字化到各单位的数字档案室建设;从电子文中心、电子阅览室、登记备份中心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等,可说是热火朝天。 档案局作为政府指定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中心,既要保护传统载体的档案,又要管理数字化的记录。如何加快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及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便显得尤为迫切。为贯彻落实省两办下发的《关于开展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通知》,开展以电子文件中心各数字档案馆为基础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建设工作,省档案局将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列为重点推进的创新工作。 考虑到随着社会进步和档案局的职责功能业务的完善,现在和将来各地档案局的档案相关的业务系统从数量和质量都在增长与提升,信息系统应该支撑起综合各类业务管理的“多核心”要求, 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讨论新形势下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的有序,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 二、目前档案部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上文可以看到虽然这些年建设不少的信息化项目,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难免存在不少问题,汇总为以下5点: 1、各自为政、散乱小。 现在建设档案信息化系统往往是由业务部门发起需求,但是档案局目前的业务范围还是比较广,业务分散,内容繁多,系统之间的关联与整合不够。建设各自系统的时候受部门条条框框的影响较大,缺乏统筹安排,导致每个对应的信息系统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重复度大。 2、费财费力,专业技术力量簿弱。 信息系统有个特点,需要支撑起ISO标准的7层结构,比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等等一直到应用层。这样每套系统建设的过程需要覆盖考虑这些层级对应的设备和软件,为了更好的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些工作,除了购买各类设备之外,在建设过程和运行维护阶段我们还需要配备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些对我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一: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既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又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为了全面加强我馆档案信息化建设,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要求和全省、全市档案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年初工作计划,特制定我馆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X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自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档案馆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按照效益驱动、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将档案信息化分阶段完成,对馆藏重要档案全部进行扫描或复制刻录,基本实行计算机文件级检索,实现信息共享和电子档案网上归档,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建成档案数据库,更好地为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服务。二、总体目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印江自治县档案信息网。三、主要任务1、加快推进档案馆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档案数据库,从现在起,争取利用3~5年时间,完成馆藏档案文件级检索工具的数字化。2、积极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设。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转换,逐步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3、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加强对本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乡镇的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选择有条件的单位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引导、规范机关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逐步实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和有效管理。4、建立档案区域管理网络。与县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纳入县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公开档案信息网络查询利用,从而实现文件的网上传输和资源共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多维度意义

档案信息化治理的多维度意义 档案是一种记录历史,主要用于证明事件真实性的文献史料。它的作用非常广泛。除了常见的人事档案、历史档案之外,还有各级各类性质不同的档案。除具有史料价值、学术研究价值,最根本的性质是档案的纪实功能。能否真实地记录历史,是评价档案资料价值高低的关键环节。围绕着实录这个基本原则,作者认为档案治理的信息化,由以下三个维度的价值构成。 一、政府决策和行政治理中的参考价值 这是公立档案治理机构实行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政府决策和行政治理文书的保存和研究,以此来为政府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有利于维护政策的连续性,更为可行性调查提供重要的文献依据,幸免行政手段的滥用和重复,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升。以本人供职的高邮建设档案馆为例。建设档案馆主要保存城市建设决策中的批复、各种报告、规划图纸等。这些档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城市建设是重大的政府行为,关乎民生。在项目实施之前需要慎重地调查研究,周密详尽地做好工程造价预算,在此基础上拟定施工计划。因为城市建设行为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在先期论证时,必须要查阅档案。这样一来,建设档案就具有了极大的有用性。在档案信息化实现以后,省去了繁琐的查阅、装订等环节,使用电子设备实行查阅,当然节约了成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增强了档案的共享性,提升了传播速度,使用效率也显著提升。多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对资料实行论证。彰显现代化办公理念。档案保存的时间长度、阅读清楚度和保存质量也有了根本保证。 二、为政府行政提供法制保障 依法治国的根本要义在于简政放权。在法制的框架下治国。档案在此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点作用。第一,提升行政行为的清楚度,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依据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了保障公民依法猎取行政信息,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动依法行

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 第一、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它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原则:规范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有两个不同层次: 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 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技术还不成熟且不经济;数字化的对象问题;合作问题。 第二、档案网站建设,它是指档案网站是档案机构在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上建立的站点,它一般是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档案服务和开展档案宣传。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 重要步骤,是档案部门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档案网站的功能有:服务功能、宣传功能、交流功能。档案网站的主要内容:档案工作信息、档案机构信息、档案资源信息、档案利用服务信息。 第三、 数字档案馆建设,它是指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强调的是在数字化档案馆环境下用户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便利。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A存在方式上的特点,是一种无形的信息组织与利用环境;B运行方式上的特点,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C功能定位上的特点,以存取为中心。数字档案馆与现行实体档案馆的关系:A现行实体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是数字档案馆形成的基础;

B数字档案馆的出现对现行实体档案馆的馆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C数字档案馆为现行实体档案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目前档案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规划和设计滞后 主要原因是,档案信息的生成和管理是按时间和空间分割的,受权限、资金、规范的制约,全国统一制定规划很难,以地方为主做起,较为可行。另外的原因还有,与档案信息化连接的前期对象处于变化之中,使档案信息化本身也不得不跟着变化。如产生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本身处在变化中,造成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不确定性。或者由于档案部门的参与指导不到位,使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采集与归档方法带有缺陷,难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和完整。中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变化与体制改革相关联。目前多数行政职能部门正处于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之中。由此造成信息系统运转中较强调权利的分割、流程控制和手续的严密,办理一件事的过程中,多数部门处于等待状态,效率较低。各个职能部门只掌握自己的数据,部门之间存在较严重的数据共享壁垒。由于体制限制,不少单位为解决此问题多次下文,企图实现信息共享,但很难奏效。如北京某科技园区管理中遇到工商、税务、公安部、财政等多个职能部门的信息壁垒问题,使对用户办事期限的时间承诺难以兑现。 2、档案信息化的服务观念和方式滞后档案信息化的服务对象扩展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国档发[2002]8号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2002年11月25日印发) “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开展公众网上查询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到“十五”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部门要努力建设并投入使用一批内部局域网,基本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依托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建立为各级党政机关服务的档案目录信息中心,为逐步构建中国档案文献数据库创造条件;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全国档案工作信息网。 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到“十五”末,全国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力争东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9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70%;中西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 8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50%。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馆都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并且与当地政务网联通。到“十五”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主要中心城市档案局馆力争全部建立局域网;省以下档案局馆的局域网建设以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为试点,80%的区县市档案局馆建立局域网并与当地政务网联通。 3.西部地区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范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逐步推进西部地区档案部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当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子。 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可以给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及公司带来显而易现的效果和收益。 对于管理人员的意义: 1、档案管理不再费时费力 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 档案管理如果实行信息化后,档案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 具体表现为: 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可以多次利用:数据无论从文书管理录入、还是从档案管理录入,只需录入一次,即可在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各种报表可以自动打印:数据录入后,不论是文书管理还是档案管理,可以方便的打印出相关的收发文单据、汇总表;可以方便的打印出档案的背脊、封面,案卷目录、文件目录、背考表等。 自动统计档案信息:档案库中的信息需要统计,并形成报表,这项工作由计算机处理,可以极大的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 2、检索查询更为方便 传统的检索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上面的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档案管理信息化后,档案的检索与查询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即时的查

询,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显得更为方便简洁。 提供多种查询手段:管理人员可以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 提供网上查询手段: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档案管理权限从网上自行查询档案信息,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3、档案的查借阅工作更加可控。 传统的档案查借阅多为手工为主,费时费力、容易出错,档案管理实现信自化后,档案的查借阅采用计算机管理,操作方便,同时可以自动产生催还记录,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 对于职能部门的意义: 1、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实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后,部门管理员工可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不再是目录的打字员和档案的保管员,可以更好的从事档案的收集工作和档案的编研工作,极大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2、提高整个部门的技术水平 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发展的大方向,每个部门都这方面投入很多的精力。只有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才能和矿业公司的发展相协调,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3、有效的进行档案的收集工作 档案的收集需要管理人员付出辛苦的劳动;档案的分类、整编同样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平台(管理工具),档案的收集和整编只能是零星的和不完整的。

档案馆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探索 摘要: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是相对于传统档案管理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传统 档案管理主要靠人工劳动,工作重心是档案实体的整理和保管,在提供利用上以档案信息供给为导向,实质上是人对物的管理。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则体现出人对档案管理认识的深化,将注意力从档案实体管理转向了档案内容的开发利用。对档案信息资源加以管理是传统档案管理的必然进步,是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需要从技术、管理、服务等多种角度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科学规划、整合、控制,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档案信息网格技术 1.档案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还远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和网络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以下列举了部分省市档案馆信息化数据作为参考 1.1浙江省档案馆信息化概况 (1)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工作,从2006年到2008年,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全省档案信息资源种类和数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已初具规模,一个依托信息化载体,存在于实体档案馆内部的数字化档案馆已初步成型,为下一步提供高效便捷的利用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存储量的大幅增长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2007年没有开展信息化评估工作,两年完成的数据量积累起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各级档案馆越来越重视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进一步加快了信息资源开发步伐,切实将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2006年与2008年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数据均值对比表 年度馆藏档案目录数量档案全文数字化量照片档案数字化量声像档案数字化量2006年87万条14万页2242幅84小时 2008年93万条48万页5042幅140小时 增加6万条34万页2800幅56小时 增长 6.9% 243% 125% 67% (2)电子目录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 电子目录中心和电子文件中心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通过电子目录和电子文件两大中心的建设,可以全面整合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拓展档案工作领域,从而有效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转变档案部门职能,加强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发生以上变化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级档案部门基本上已完成目录数据库建设,馆(室)内档案目录数据量庞大,存在大量可接收的目录数据;二是前期开展的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建设侧重于馆内,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级档案馆逐渐将眼光转向未接

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探析戴春艳

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探析戴春艳 发表时间:2018-10-18T09:48:52.95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作者:戴春艳 [导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也随之不断改变。科学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逐渐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 戴春艳 广汽汇理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也随之不断改变。科学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逐渐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才能使企业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领导必须重视这一工作,积极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导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始向信息化和科技化转型,特别是企业的档案管理。企业档案不仅仅是国家档案资源的来源之一,也是当前企业日常运作的凭证和参考,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企业当权管理逐步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管理,信息管理的决策逐步智能化。但是智能化、电算化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依然还存在某些不足。下面我们对当前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 1、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的脚步加快,我国企业开始对自身发展方向和要求进行了调整,同时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的平稳运行,离不开档案管理这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障,档案管理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所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更好更快发展,需要各项工作互相配合进行,不仅需要做好工作管理,还需要综合考虑到其他各方面的状况,良好的档案管理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也就是说有效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企业满足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处于创新、改革、转型的重要阶段,同时也充满了挑战。所以对企业而言,要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档案,并对档案进行分析,根据时代的发展情况对企业进行合理评估,提供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使企业与时代发展同步。良好的档案管理还能提供良好的企业环境和制度保障,进一步增强企业整体水平,最终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2.1企业基础设施薄弱,总体结构不科学 首先,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当引进计算机设备,应当运用并发展互联网技术,这些均应当具备较多的资金与技术。当前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技术水平较差,设备与资金不充分,以此妨碍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其次,被资源影响。大部分规模小、效益差的中小型企业较难在档案管理中融入信息化,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加无法涉及。而规模大、效益佳的大型企業能够完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有效运用资源的条件下能够不断扩充规模,提升效益。这一结构的不正确性妨碍了企业的进步。 2.2缺乏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盲目建设现象严重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科学的过程,需要建立的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可是,目前一些企业过于追求所谓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没有对企业当前档案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存在着盲目建设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在一定层面上也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资源的统筹与整合。还有的企业没有从长远的角度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在档案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着中心工作不突出,管理效率较低的现象。这些现象都从侧面显示出企业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3基础条件薄弱技术资金不足人才建设不到位 在企业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借助相关的专业人员以及必要的资金技术来实现综合发展,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由于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在相关的人力资源储备、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短板,这在现实上影响了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目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在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数量层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一定层面上也制约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4信息化建设的运用水平不强 尽管当前企业的档案部门都统一开发了专业的档案系统办公软件,也都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每个部室都拥有打印机等基础IT终端和外设产品,但是,大部分的档案部门的计算机仍然仅停留于文字处理、数据收集和数据检索上,网络设备的利用率依然较低,信息化建设的运用水平不强,对互联网的参与度远远不够。 3、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3.1树立企业档案信息化观念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助于保存企业重要的文件资料,对于提升企业知识资源的统筹与规划,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今后企业日常的运营和管理过程当中,企业负责人应该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树立企业档案信息化观念,不断地加大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投入力度,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例如,烟台南山集团将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通过不断的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组织建设、支持体系,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综合营运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3.2大力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 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分不开的,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档案的存储技术,提高企业信息的文件归档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强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发现和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防止档案中出现错误信息,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企业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档案管理配置高标准的磁介质档案存储设备,从而解决企业数字信息收集困难的问题。企业还应当加强对档案原件的管理,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在档案安全方面要做到两点:一方面要加强建筑消防报警等安全设施的建设,保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