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届高考数学难点突破难点38分类讨论思想

2011届高考数学难点突破难点38分类讨论思想

2011届高考数学难点突破难点38分类讨论思想
2011届高考数学难点突破难点38分类讨论思想

2011届高考数学难点38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差异,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予以分析解决.分类讨论题覆盖知识点较多,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分类思想和技巧;同时方式多样,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及很强的综合性,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应注重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层别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 ●难点磁场

1.(★★★★★)若函数514121)1(31)(23+-+-=

x ax x a x f 在其定义域内有极值点,则a 的取值为 .

2.(★★★★★)设函数f (x )=x 2+|x –a |+1,x ∈R .

(1)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

(2)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案例探究

[例1]已知{a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

21的等比数列,S n 为它的前n 项和. (1)用S n 表示S n +1;

(2)是否存在自然数c 和k ,使得21>--+c

S c S k k 成立.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不等式知识以及探索和论证存在性问题的能力,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解决本题依据不等式的分析法转化,放缩、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数列的基本性质.

错解分析:第2问中不等式的等价转化为学生的易错点,不能确定出k k S c S <<-22

3. 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探索性题型,是高考试题的热点题型.在探讨第2问的解法时,采取优化结论的策略,并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即对双参数k ,c 轮流分类讨论,从而获得答案.

解:(1)由S n =4(1–n

21),得 221)2

11(411+=-=++n n n S S ,(n ∈N *)[来源:] (2)要使21>--+c

S c S k k ,只要0)223(<---k k S c S c 因为4)211(4<-=k

k S 所以0212)223(>-

=--k k k S S S ,(k ∈N *) 故只要2

3S k –2<c <S k ,(k ∈N *)

因为S k +1>S k ,(k ∈N *) ① 所以23S k –2≥2

3S 1–2=1. 又S k <4,故要使①成立,c 只能取2或3.

当c =2时,因为S 1=2,所以当k =1时,c <S k 不成立,从而①不成立.

当k ≥2时,因为c S >=-2

52232,由S k <S k +1(k ∈N *)得 23S k –2<2

3S k +1–2 故当k ≥2时,2

3S k –2>c ,从而①不成立. 当c =3时,因为S 1=2,S 2=3,

所以当k =1,k =2时,c <S k 不成立,从而①不成立 因为

c S >=-4132233,又23S k –2<2

3S k +1–2 所以当k ≥3时,23S k –2>c ,从而①成立. 综上所述,不存在自然数c ,k ,使21>--+c

S c S k k 成立. [例2]给出定点A (a ,0)(a >0)和直线l :x =–1,B 是直线l 上的动点,∠BOA 的角平分线交AB 于点C .求点C 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类型与a 值的关系.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动点的轨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基本知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综合性较强,解法较多,考查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解析几何知识解题的能力.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求动点轨迹的基本方法步骤.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基本特点. 错解分析:本题易错点为考生不能巧妙借助题意条件,构建动点坐标应满足的关系式和分类讨论轨迹方程表示曲线类型.

技巧与方法:精心思考,发散思维、多途径、多角度的由题设条件出发,探寻动点应满足的关系式.巧妙地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法一:依题意,记B (–1,b ),(b ∈R ),则直线OA 和OB 的方程分别为y =0和y =–bx .

设点C (x ,y ),则有0≤x <a ,由OC 平分∠AOB ,知点C 到OA 、OB 距离相等.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y |=

21||b bx y ++ ①

依题设,点C 在直线AB 上,故有 )(1a x a

b y -+-= 由x –a ≠0,得a x y a b -+-

=)1(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y 2[(1–a )x 2–2ax +(1+a )y 2]=0

若y ≠0,则

(1–a )x 2–2ax +(1+a )y 2=0(0<x <a )

若y =0则b =0,∠AOB =π,点C 的坐标为(0,0)满足上式.

综上,得点C 的轨迹方程为

(1–a )x 2–2ax +(1+a )y 2=0(0<x <a )

(i)当a =1时,轨迹方程化为y 2=x (0≤x <1) ③

此时方程③表示抛物线弧段;

(ii)当a ≠1,轨迹方程化为

)0(11)1()1(2

2222a x a a y a a a a x <≤=-+--- ④ 所以当0<a <1时,方程④表示椭圆弧段;

当a >1时,方程④表示双曲线一支的弧段.

解法二:如图,设D 是l 与x 轴的交点,过点C 作CE ⊥x 轴,

E 是垂足.

(i )当|BD |≠0时,

设点C (x ,y ),则0<x <a ,y ≠0

由CE ∥BD ,得)1(||||||||||a x

a y EA DA CE BD +-=?=. ∵∠COA =∠COB =∠COD –∠BOD =π–∠COA –∠BOD

∴2∠COA =π–∠BOD ∴COA

COA COA 2tan 1tan 2)2tan(-=∠ BOD BOD tan )tan(-=∠-π ∵x

y COA ||tan = )1(||||||tan a x

a y OD BD BOD +-== ∴)1(||1|

|22a x a y x y x y +--=-?

整理,得 (1–a )x 2–2ax + (1+a )y 2=0(0<x <a )

(ii)当|BD |=0时,∠BOA =π,则点C 的坐标为(0,0),满足上式.

综合(i)、(ii),得点C 的轨迹方程为

(1–a )x 2–2ax +(1+a )y 2=0(0≤x <a )

以下同解法一.

解法三:设C (x ,y )、B (–1,b ),则BO 的方程为y =–bx ,直线AB 的方程为 )(1a x a

b y -+-=

∵当b ≠0时,OC 平分∠AOB ,设∠AOC =θ,

∴直线OC 的斜率为k =tan θ,OC 的方程为y =kx 于是

2212tan 1tan 22tan k

k -=-=θθθ 又tan2θ=–b

∴–b =2

12k k - ① ∵C 点在AB 上 ∴)(1a x a

b kx -+-= ② 由①、②消去b ,得)(12)1(2a x k k kx a --=

+ ③ 又x

y k =,代入③,有 )(12)1(22

a x x

y x y x x y a --???+ 整理,得(a –1)x 2–(1+a )y 2+2ax =0 ④

当b =0时,即B 点在x 轴上时,C (0,0)满足上式:

a ≠1时,④式变为11)1()1(22222=-+---

a a y a a a a x 当0<a <1时,④表示椭圆弧段;

当a >1时,④表示双曲线一支的弧段;

当a =1时,④表示抛物线弧段.

●锦囊妙计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分类、求解,要特别注意分类必须满足互斥、无漏、最简的原则.分类讨论常见的依据是:

1.由概念内涵分类.如绝对值、直线的斜率、指数对数函数、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等定义包含了分类.

2.由公式条件分类.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极限的计算、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图形的分类等.

3.由实际意义分类.如排列、组合、概率中较常见,但不明显、有些应用问题也需分类讨论.

在学习中也要注意优化策略,有时利用转化策略,如反证法、补集法、变更多元法、数形结合法等简化甚至避开讨论.

●歼灭难点训练

一、选择题

1.(★★★★)已知122lim =+-∞→n

n n

n n a a 其中a ∈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a <0 B.a <2或a ≠–2

C.–2<a <2

D.a <–2或a >2

2.(★★★★★)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的中点共10个点,在其中取4个不共面的点,不同的取法共有( )

A.150种

B.147种

C.144种

D.141种

二、填空题

3.(★★★★)已知线段AB 在平面α外,A 、B 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为1和3,则线段AB 的中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 .

4.(★★★★★)已知集合A ={x |x 2–3x +2=0},B ={x |x 2–ax +(a –1)=0},C ={x |x 2–mx +2=0},且A ∪B =A ,A ∩C =C ,则a 的值为 ,m 的取值范围为 .

三、解答题

5.(★★★★)已知集合A ={x |x 2+px +q =0},B ={x |qx 2+px +1=0},A ,B 同时满足: ①A ∩B ≠?,②A ∩B ={–2}.求p 、q 的值.

6.(★★★★)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x 2+y 2=1,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 |的比等于常数λ(λ>0).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7.(★★★★★)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是自原点出发的一条折线.当n ≤y ≤n +1(n =0,1,2,…)时,该图象是斜率为b n 的线段(其中正常数b ≠1),设数列{x n }由f (x n )=n (n =1,2,…)定义.

(1)求x 1、x 2和x n 的表达式;

(2)计算∞

→n lim x n ; (3)求f (x )的表达式,并写出其定义域.

8.(★★★★★)已知a >0时,函数f (x )=ax –bx 2

(1)当b >0时,若对任意x ∈R 都有f (x )≤1,证明a ≤2b ;

(2)当b >1时,证明:对任意x ∈[0,1],|f (x )|≤1的充要条件是b –1≤a ≤2b ;

(3)当0<b ≤1时,讨论:对任意x ∈[0,1],|f (x )|≤1的充要条件.

参 考 答 案

●难点磁场

1.解析:即f (x )=(a –1)x 2+ax –4

1=0有解. 当a –1=0时,满足.当a –1≠0时,只需Δ=a 2–(a –1)>0. 答案:2

52252+-<<--a 或a =1 2.解:(1)当a =0时,函数f (–x )=(–x )2+|–x |+1=f (x ),此时f (x )为偶函数. 当a ≠0时,f (a )=a 2+1,f (–a )=a 2+2|a |+1.f (–a )≠f (a ),f (–a )≠–f (a )

此时函数f (x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①当x ≤a 时,函数f (x )=x 2–x +a +1=(x –

21)2+a +43 若a ≤2

1,则函数f (x )在(–∞,a ]上单调递减. 从而函数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f (a )=a 2+1

若a >

21,则函数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f (21)=43+a ,且f (2

1)≤f (a ). ②当x ≥a 时,函数f (x )=x 2+x –a +1=(x +21)2–a +4

3 若a ≤–21,则函数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f (–21)=43–a ,且f (–2

1)≤f (a ); 若a >–21,则函数f (x )在[a ,+∞)单调递增. 从而函数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f (a )=a 2+1.

综上,当a ≤–

21时,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43–a ; 当–21<a ≤2

1时,函数f (x )的最小值是a 2+1; 当a >21时,函数f (x )的最小值是a +4

3. ●歼灭难点训练

一、1.解析:分a =2、|a |>2和|a |<2三种情况分别验证.

答案:C

2.解析:任取4个点共C 410=210种取法.四点共面的有三类:(1)每个面上有6个点,则

有4×C 46=60种取共面的取法;(2)相比较的4个中点共3种;(3)一条棱上的3点与对棱的中点共6种.

答案:C

二、3.解析:分线段AB 两端点在平面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解决.

答案:1或2

4.解析:A ={1,2},B ={x |(x –1)(x –1+a )=0},

由A ∪B =A 可得1–a =1或1–a =2;

由A ∩C =C ,可知C ={1}或?.

答案:2或3 3或(–22,22)

三、5.解:设x 0∈A ,x 0是x 02+px 0+q =0的根.

若x 0=0,则A ={–2,0},从而p =2,q =0,B ={–

2

1}. 此时A ∩B =?与已知矛盾,故x 0≠0.

将方程x 02+px 0+q =0两边除以x 02,得 01)1()1(0

20=++x p x q . 即

01x 满足B 中的方程,故01x ∈B . ∵A ∩B ={–2},则–2∈A ,且–2∈B .

设A ={–2,x 0},则B ={0

1,21x -},且x 0≠2(否则A ∩B =?). 若x 0=–21,则0

1x –2∈B ,与–2?B 矛盾. 又由A ∩B ≠?,∴x 0=0

1x ,即x 0=±1. 即A ={–2,1}或A ={–2,–1}.

故方程x 2+px +q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1或–2,–1

∴?

??=-?-==---=???-=?-==+--=2)1()2(3)12(21)2(1)12(q p q p 或 6.解:如图,设MN 切圆C 于N ,则动点M 组成的集合是

P ={M ||MN |=λ|MQ |,λ>0}.

∵ON ⊥MN ,|ON |=1,

∴|MN |2=|MO |2–|ON |2=|MO |2–1

设动点M 的坐标为(x ,y ), 则2222)2(1y x y x +-=-+λ

即(x 2–1)(x 2+y 2)–4λ2x +(4λ2+1)=0.

经检验,坐标适合这个方程的点都属于集合P ,故方程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1)当λ=1时,方程为x =45,它是垂直于x 轴且与x 轴相交于点(4

5,0)的直线; (2)当λ≠1时,方程化为:2

222222)1(31)12(-+=+--λλλλy x 它是以)0,12(22-λλ为圆心,|

1|3122

-+λλ为半径的圆. 7.解:(1)依题意f (0)=0,又由f (x 1)=1,当0≤y ≤1,函数y =f (x )的图象是斜率为b 0=1的线段,故由

10

)0()(11=--x f x f ∴x 1=1

又由f (x 2)=2,当1≤y ≤2时,函数y =f (x )的图象是斜率为b 的线段,故由 b x x x f x f =--1

212)()( 即x 2–x 1=b

1

∴x 2=1+b

1 记x 0=0,由函数y =f (x )图象中第n 段线段的斜率为b n –1,故得

11

1)()(---=--n n n n n b x x x f x f 又由f (x n )=n ,f (x n –1)=n –1

∴x n –x n –1=(b

1)n –1,n =1,2,…… 由此知数列{x n –x n –1}为等比数列,其首项为1,公比为

b 1. 因b ≠1,得∑==n k n x 1(x k –x k –1) =1+b 1+…+1)1(11

1--=--b b b b

n n 即x n =1

)1(1

---b b b n (2)由(1)知,当b >1时,1

1)1(lim lim 1

-=--=-∞→∞→b b b b b x n n n n 当0<b <1,n →∞, x n 也趋于无穷大.∞

→n lim x n 不存在. (3)由(1)知,当0≤y ≤1时,y =x ,即当0≤x ≤1时,f (x )=x ;

当n ≤y ≤n +1,即x n ≤x ≤x n +1由(1)可知

f (x )=n +b n (x –x n )(n =1,2,…),由(2)知

当b >1时,y =f (x )的定义域为[0,1

-b b ); 当0<b <1时,y =f (x )的定义域为[0,+∞).

8.(1)证明:依设,对任意x ∈R ,都有f (x )≤1[来源:] ∵b

a b a x b x f 4)2()(2

2+--= ∴b

a b a f 4)2(2

=≤1 ∵a >0,b >0

∴a ≤2b .

(2)证明:必要性:

对任意x ∈[0,1],|f (x )|≤1?–1≤f (x ),据此可以推出–1≤f (1) 即a –b ≥–1,∴a ≥b –1

对任意x ∈[0,1],|f (x )|≤1?f (x )≤1.[来源:]

因为b >1,可以推出f (b 1)≤1即a ·b

1–1≤1, ∴a ≤2b ,∴b –1≤a ≤2b

充分性:

因为b >1,a ≥b –1,对任意x ∈[0,1].

可以推出ax –bx 2≥b (x –x 2)–x ≥–x ≥–1

即ax –bx 2≥–1

因为b >1,a ≤2b ,对任意x ∈[0,1],可以推出ax –bx 2≤2b x –bx 2≤1 即ax –bx 2≤1,∴–1≤f (x )≤1

综上,当b >1时,对任意x ∈[0,1],|f (x )|≤1的充要条件是b –1≤a ≤2b .

(3)解:∵a >0,0<b ≤1

∴x ∈[0,1],f (x )=ax –bx 2≥–b ≥–1

即f (x )≥–1

f (x )≤1?f (1)≤1?a –b ≤1

即a ≤b +1

a ≤

b +1?f (x )≤(b +1)x –bx 2≤1

即f (x )≤1

所以当a >0,0<b ≤1时,对任意x ∈[0,1],|f (x )|≤1的充要条件是a ≤b +1.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_难点41__应用问题

难点41 应用性问题 数学应用题是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领域中的问题.高考对应用题的考查已逐步成熟,大体是三道左右的小题和一道大题,注重问题及方法的新颖性,提高了适应陌生情境的能力要求. ●难点磁场 1.(★★★★★)一只小船以10 m/s 的速度由 南向北匀速驶过湖面,在离湖面高20米的桥上, 一辆汽车由西向东以20 m/s 的速度前进(如图), 现在小船在水平P 点以南的40米处,汽车在桥上 以西Q 点30米处(其中PQ ⊥水面),则小船与汽车间的最短距离为 .(不考虑汽车与小船本 身的大小). 2.(★★★★★)小宁中午放学回家自己煮面条吃,有下面几道工序:(1)洗锅盛水2分钟;(2)洗菜6分钟;(3)准备面条及佐料2分钟;(4)用锅把水烧开10分钟;(5)煮面条和菜共3分钟.以上各道工序除(4)之外,一次只能进行一道工序,小宁要将面条煮好,最少用分钟. 3.(★★★★★)某产品生产厂家根据以往的生产销售经验得到下面有关销售的统计规律:每生产产品x (百台),其总成本为G (x )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2万元,并且每生产100台的生产成本为1万元(总成本=固定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收入R (x )满足 R (x )=???>≤≤-+-)5( 2.10)50( 8.02.44.02x x x x .假定该产品销售平衡,那么根据上述统计规律. (1)要使工厂有盈利,产品x 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2)工厂生产多少台产品时赢利最大?并求此时每台产品的售价为多少? ●案例探究 [例1]为处理含有某种杂质的污水,要制造一个底宽为2 米的无盖长方体沉淀箱(如图),污水从A 孔流入,经沉淀后从 B 孔流出,设箱体的长度为a 米,高度为b 米,已知流出的水 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与a 、b 的乘积ab 成反比,现有制箱材料 60平方米,问当a 、b 各为多少米时,经沉淀后流出的水中该 杂质的质量分数最小(A 、B 孔的面积忽略不计)?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建立函数关系、不等式性质、最值求法等基本知识及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思想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重要不等式、导数的应用、建立函数关系式. 错解分析:不能理解题意而导致关系式列不出来,或a 与b 间的等量关系找不到. 技巧与方法:关键在于如何求出函数最小值,条件最值可应用重要不等式或利用导数解决. 解法一:设经沉淀后流出的水中该杂质的质量分数为y ,则由条件y = ab k (k >0为比例系数)其中a 、b 满足2a +4b +2ab =60 ① 要求y 的最小值,只须求ab 的最大值. 由①(a +2)(b +1)=32(a >0,b >0)且ab =30–(a +2b )

中考数学选填题重难点题型四涉及分类讨论思想折叠问题含考点分类汇编详解.doc

2019-2020 年中考数学选填题重难点题型( 四) 涉及分类讨论思想的折叠问题含考点分 类汇编详解 1.(2017 周口商水县一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AB=10,AC=8,E、F分别为AB、AC上的点,沿直线 EF 将∠ B 折叠,使点 B 恰好落在 BC 上的 D 处,当△ ADE恰好为直角三角形时, BE 的长 为或. 2.(2017 濮阳模拟)在矩形ABCD中,AB=3,BC=6,点E在边BC上,且BE=2CE,将矩形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点 C、D 的对应点分别为 C′、D′,折痕与边 AD 交于点 F,当点 B、 C′、D′恰好在同一直线上 时, AF 的长为4或4﹣. 3.( 2017 许昌一模)如图,在 Rt△ABC中,∠ ACB=90°,AB=5,AC=3,点 D 是 BC上一动点,连接AD,将△ ACD沿 AD 折叠,点 C 落在点 E 处,连接 DE 交 AB 于点 F,当△ DEB是直角三角形时, DF 的长为 或. 4.( 2017 洛阳一模)在菱形垂直于 AC交 AD 于点 E,交ABCD 中, AB=5,AC=8,点 P 是对角线 A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 作 EF AB 于点 F,将△ AEF折叠,使点 A 落在点 A′处,当△ A′CD时等腰三角形 时, AP 的长为或.

5.(2017安阳、林州二模)已知一个矩形纸片OACB,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0), 点B(0,6),点 P 为 BC边上的动点(点 P 不与点 B,C 重合),经过点 O、P 折叠该纸片,得点 B′和折痕 OP(如图①)经过点 P 再次折叠纸片,使点 C 落在直线 PB′上,得点 C′和折痕 PQ(如图②),当点 C′恰好落在 OA 上时,点 P 的坐标是或. 补充类型 6.( 2017 贵州安顺第 7 题)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4cm,把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E处,AE交 DC于点 O,若 AO=5cm,则 AB的长为(C) cm B . cm C . cm D . cm A.6 7 8 9 7.( 2017 江苏无锡第 10 题)如图,△ABC中,∠BAC=90°,AB=3,AC=4,点D是BC的中点,将△ABD沿AD翻折得 到△ AED,连 CE,则线段 CE的长等于(D) A. 2 B .5 . 5 D 7 C 3 . 4 5 8. ( 2017 新疆乌鲁木齐第9 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 F 在 AD 上,点 E 在 BC 上,把这个矩形沿EF 折叠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摘要:“分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分类思想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中的基本逻 辑方法,也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解 题中正确、合理、严谨的分类,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大大的简化,达到化繁就简,化难为易,分而治之的目的。 关键词:分类讨论思想三角形四边形方程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95-02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经常用来探究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解决问题,并能帮助学生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所以本文主要从几何图形、代数、函数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也称分情况讨论,当一个数学问题在一定的题设下, 其结论并不唯一时,我们就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必要的分类。将一个数学问题根 据题设分为有限的若干种情况,在每一种情况中分别求解,最后再将各种情况下 得到的答案进行归纳综合。在解题中正确、合理、严谨的分类,可将一个复杂的 问题大大的简化,达到化繁就简,化难为易,分而治之的目的。 一、在几何图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一)在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分类讨论:在等腰三角形中无论边还是顶角底角,不确 定的情况下要分类,分情况求解,有时要分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分别讨论解决 1、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角: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可能指底角,也可能指顶角, 所以必须分情况讨论。 例1、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B) (C)或(D)或 分析:等腰三角形有一个顶角、两个底角,并且两个底角相等.题目所给的角由 于不知道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分为两种情况:(1)当角为顶角时,它的两个底角为 ; (2)当角为底角时,顶角为 . 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或 ,选择(D). 拓展:若把题目中的角改为角,则本题的答案是什么?还需要讨论吗? 2、在等腰三角形中求边: 等腰三角形中,对给出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所以我们要进行分类 讨论。 例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6cm,则它的周长为【】 (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 分析:两条边长分别为3cm、6cm,其中必有一条边长为腰长,另一条边长为底边长,究竟哪一条边长是腰长,要分为两种情况讨论.注意,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符合题意,最后还要根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作出取舍.

高三数学知识点重难点梳理最新5篇

高三数学知识点重难点梳理最新5篇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高三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 3.等差中项 如果A=(a+b)/2,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n-m)d(n,m∈N_. (2)若{an}为等差数列,且m+n=p+q, 则am+an=ap+aq(m,n,p,q∈N_. (3)若{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ak,ak+m,ak+2m,…(k,m∈N_是公差为md的等差数列. (4)数列Sm,S2m-Sm,S3m-S2m,…也是等差数列.

(5)S2n-1=(2n-1)an. (6)若n为偶数,则S偶-S奇=nd/2; 若n为奇数,则S奇-S偶=a中(中间项). 注意: 一个推导 利用倒序相加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an,① Sn=an+an-1+…+a1,② ①+②得:Sn=n(a1+an)/2 两个技巧 已知三个或四个数组成等差数列的一类问题,要善于设元. (1)若奇数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定值时,可设为…,a-2d,a-d,a,a+d,a+2d,…. (2)若偶数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定值时,可设为…,a-3d,a-d,a+d,a+3d,…,其余各项再依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对称设元. 四种方法 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an-an-1为同一常数; (2)等差中项法:验证2an-1=an+an-2(n≥3,n∈N_都成立; (3)通项公式法:验证an=pn+q; (4)前n项和公式法:验证Sn=An2+Bn. 注:后两种方法只能用来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而不能用来证明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_难点34__导数的运算法则及基本公式应用

难点34 导数的运算法则及基本公式应用 导数是中学限选内容中较为重要的知识,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导数的定义,常用求等公式.四则运算求导法则和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等问题上对考生进行训练与指导. ●难点磁场 (★★★★★)已知曲线C :y =x 3-3x 2+2x ,直线l :y =kx ,且l 与C 切于点(x 0,y 0)(x 0≠0),求直线l 的方程及切点坐标. ●案例探究 [例1]求函数的导数: )1()3( )sin ()2( cos )1(1)1(2322+=-=+-= x f y x b ax y x x x y ω 命题意图:本题3个小题分别考查了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的方法,以及抽象函数求导的思想方法.这是导数中比较典型的求导类型,属于★★★★级题目. 知识依托:解答本题的闪光点是要分析函数的结构和特征,挖掘量的隐含条件,将问题转化为基本函数的导数. 错解分析:本题难点在求导过程中符号判断不清,复合函数的结构分解为基本函数出差错. 技巧与方法:先分析函数式结构,找准复合函数的式子特征,按照求导法则进行求导.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y 2222222222 22222222222cos )1(sin )1)(1(cos )12(cos )1(]sin )1(cos 2)[1(cos )1(cos )1(] ))(cos 1(cos )1)[(1(cos )1(cos )1(]cos )1)[(1(cos )1()1(:)1(++-+--=++---+-=+'++'+--+-=-+' +--+'-='解 (2)解:y =μ3,μ=ax -b sin 2ωx ,μ=av -by v =x ,y =sin γ γ=ωx y ′=(μ3)′=3μ2·μ′=3μ2(av -by )′ =3μ2(av ′-by ′)=3μ2(av ′-by ′γ′) =3(ax -b sin 2ωx )2(a -b ωsin2ωx ) (3)解法一:设y =f (μ),μ=v ,v =x 2+1,则 y ′x =y ′μμ′v ·v ′x =f ′(μ)·21 v -21·2x =f ′(12+x )·211 1 2+x ·2x =),1(122+'+x f x x 解法二:y ′=[f (12+x )]′=f ′(12+x )·(12+x )′ =f ′(12+x )·21(x 2+1)21- ·(x 2+1)′

高考数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23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教学案文含解析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高考题型示例】 题型一、概念、定理分类整合 概念、定理分类整合即利用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的转化、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公式等,然后分别对每类问题进行解决.解决此问题可以分解为三个步骤:分类转化、依次求解、汇总结论.汇总结论就是对分类讨论的结果进行整合. 例1.若一条直线过点(5,2),且在x 轴,y 轴上截距相等,则这条直线的方程为( ) A.x +y -7=0 B.2x -5y =0 C.x +y -7=0或2x -5y =0 D.x +y +7=0或2y -5x =0 答案 C 解析 设该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均为a ,当a =0时,直线过原点,此时直线方程为y =25x ,即2x -5y =0;当a≠0时,设直线方程为x a +y a =1,求得a =7,则直线方程为x +y -7=0. 例2. 已知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n =2a n -2,则S 5-S 4的值为( ) A.8 B.10 C.16 D.32 答案 D 解析 当n =1时,a 1=S 1=2a 1-2,解得a 1=2. 因为S n =2a n -2, 当n≥2时,S n -1=2a n -1-2, 两式相减得a n =2a n -2a n -1,即a n =2a n -1, 则数列{a n }为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则S 5-S 4=a 5=25 =32. 例3.已知集合A =??????-1,12,B ={x|mx -1=0,m∈R},若A∩B=B ,则所有符合条件的实数m 组成的集合是( ) A.{0,-1,2} B.???? ??-12,0,1 C.{-1,2} D.? ?????-1,0,12 答案 A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李增旺 例1 一组数据:2,3,4,x 中,若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则数x 不. 可能是( ) A.1 B.2 C.3 D.5 解析:因为x 的值不确定,所以中位数也不确定,必须分类求解.结合中位数的确 定方法,可知x 的取值分为三种情况: (1)当x ≤2时,中位数为5.2232=+,平均数为4 432+++x ,所以5.24 432=+++x ,解得x =1; (2)当2<x <4时,中位数为23+x ,平均数为4 432+++x ,所以234342 x x ++++=,解得x =3; (3)当x ≥4时,中位数为5.3234=+,平均数为4 432+++x ,所以234 3.54 x +++=,解得x =5. 故选B . 例 2 为了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数学竞赛,在同等的条件下,老师查看了平时两名同学10次测验的成绩记录,下面是甲、乙两人的测验情况统计记录(其中乙得分为98分、99分的得分次数被墨水污染看不清楚,但是老师仍有印象乙得98分、99分的次数均不为0): (1)求甲同学在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 (2)根据前10次测验的情况,如果你是该班的数学老师,你认为选谁参加比赛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1位) 解:(1)甲同学在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是 94195296197398299110 ??????+++++=96.6(分). (2)①若乙同学得98分的次数为1,得99分的次数为2,则乙同学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是94095496097398199210 ??????+++++=96.7(分). 在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乙比甲好,这时应该选择乙参加数学竞赛. ②若乙同学得98分的次数为2,得99分的次数为1,则乙同学前10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是94095496097398299110 ??????+++++=96.6(分). 甲同学在前10次测验中的方差2s 甲= 10 1×[(94-96.6)2+2×(95-96.6)2+(96-96.6)2+3×(97-96.6)2+2×(98-96.6)2+ (99-96.6)2]=2.24, 乙同学在前10次测验中的方差2s 乙=101×[4×(95-96.6)2+3×(97-96.6)2+2×(98

上海高考数学知识点重点详解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高考前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元素一般属性,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文氏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已知集合A 、B ,当A B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 4. 注意下列性质:(1) 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n 2,n 21-, n 21-, n 2 2.- ()若,;2A B A B A A B B ??==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 学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6.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7.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8.注意四种条件,判断清楚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9.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10.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1.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12.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需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13.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①反解x ,注意正负的取舍;②互换x 、y ;③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 14.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 难点22 轨迹方程的求法

难点22 轨迹方程的求法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这类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同学们的一大难点. ●难点磁场 (★★★★)已知A 、B 为两定点,动点M 到A 与到B 的距离比为常数λ,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注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案例探究 [例1]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相关点代入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利用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 错解分析:欲求Q 的轨迹方程,应先求R 的轨迹方程,若学生思考不深刻,发现不了问题的实质,很难解决此题. 技巧与方法:对某些较复杂的探求轨迹方程的问题,可先确定一个较易于求得的点的轨迹方程,再以此点作为主动点,所求的轨迹上的点为相关点,求得轨迹方程. 解: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ABP 中,|AR |=|PR |.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 △OAR 中,|AR |2=|AO |2-|OR |2=36-(x 2+y 2) 又|AR |=|PR |=22)4(y x +- 所以有(x -4)2+y 2=36-(x 2+y 2),即x 2+y 2-4x -10=0 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 (x ,y ),R (x 1,y 1),因为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1=2 ,241+= +y y x , 代入方程x 2+y 2-4x -10=0,得 2 4 4)2()24( 22+? -++x y x -10=0 整理得:x 2+y 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例2]设点A 和B 为抛物线 y 2=4px (p >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 ⊥OB ,OM ⊥AB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2000年北京、安徽春招)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参数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错解分析:当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时,注意对“x 1=x 2”的讨论. 技巧与方法:将动点的坐标x 、y 用其他相关的量表示出来,然后再消掉这些量,从而就建立了关于x 、y 的关系. 解法一:设A (x 1,y 1),B (x 2,y 2),M (x ,y )依题意,有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差异,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予以分析解决.分类讨论题覆盖知识点较多,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分类思想和技巧;同时方式多样,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及很强的综合性,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应注重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层别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 ●难点磁场 1.(★★★★★)若函数514121)1(31)(23+-+-= x ax x a x f 在其定义域内有极值点,则a 的取值为 . 2.(★★★★★)设函数f (x )=x 2+|x –a |+1,x ∈R . (1)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 (2)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案例探究 [例1]已知{a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 21的等比数列,S n 为它的前n 项和. (1)用S n 表示S n +1; (2)是否存在自然数c 和k ,使得21>--+c S c S k k 成立.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不等式知识以及探索和论证存在性问题的能力,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解决本题依据不等式的分析法转化,放缩、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数列的基本性质. 错解分析:第2问中不等式的等价转化为学生的易错点,不能确定出k k S c S <<-22 3. 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探索性题型,是高考试题的热点题型.在探讨第2问的解法时,采取优化结论的策略,并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即对双参数k ,c 轮流分类讨论,从而获得答案. 解:(1)由S n =4(1–n 21),得 221)2 11(411+=-=++n n n S S ,(n ∈N *) (2)要使21>--+c S c S k k ,只要0)223(<---k k S c S c 因为4)211(4<-=k k S 所以0212)223(>- =--k k k S S S ,(k ∈N *) 故只要2 3S k –2<c <S k ,(k ∈N *)

【2020年高考必备】导数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及分类

导数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及分类 导数之所以难是因为加入了参数使得确定的函数变的不确定,因此对参数进行讨论进而确定出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趋势图像是高考中每年必考的内容,分类讨论思想在任何专题中都可能出现,很多老师反复提醒要做到不重不漏,可是要做到不重不漏的前提是在做题之前就应该知道该题目分类讨论的依据是什么,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如何把握导数中常见的分类讨论依据。如果没有参数,我们队复杂函数求最值的程序是: 那么既然设置参数了,导函数也必定含有参数,则分类讨论就出现了,因为导函数含有参数,那么对导函数求根的时候有没有根?有几个根?如果有两个根,则两根大小如何确定?如果题目的参数设置不是在函数上而是在定义域上,则函数是能够准确作出趋势图像的,但是定义域有参数就意味着可以左右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单调区间和最值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导数中分类讨论题目主要分成这两大类,第一:参数在函数上,第二:参数在定义域上,若函数和定义域都有参数,如果是相同的参数还好说,如果是不同的参数,题目就麻烦了。 根据高考出题形式,今天主要讨论参数在函数上的类型,在复杂函数形式设置上有两种常见的方向,一种是导函数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或者类二次函数的形式,另一种是非二次函数的形式,可能里面涉及了三角函数,指数对数等。 题型一:导函数是二次函数或者类二次函数形式的 既然是二次函数的形式,那么必须考虑二次函数参数的设置,若参数在二次项的系数上则若系数

为零,则导函数就可以转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若不是零,则继续按照二次函数形式求根;若参数在一次项的系数上,则二次函数开口确定,对称轴不确?不确定,因此二次函数定;若参数在常数项上,则开口和对称轴都是确定的,但是是否有根也不确定,故二次函数形式的导函数讨论流程如下: ①如若二次函数或高次函数的最高次系数存在参数,则需对参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但是有一类除外,即如果二次函数各项符号均相同(同正同负)时则可以直接判定,例'2'0a?1?axa?y?2?y0,再例,可直接判断出当时,'2'0?a?01a2y??ax??y,此时不需要对参数是否,则可直接判断出当时,为零进行讨论,除此之外均需对参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 ②若二次函数最高次不为零时,则需对二次函数的判别式进行讨论,讨论的目的是判断导函数是否有根,从而确定原函数极值点的个数; ③若二次函数能解出两根,但是两根有一个存在参数或两根都存在参数,则需分别讨论两根的大小关系; ④若原函数有限定的定义域,则还需要讨论极值点和定义域端点的位置关系。 例1.已知函数2?1x?ax)?(a?1)ln(fxf(x)的单调性。,讨论函数2?aax?12f(x)(0,??),的定义域为解析:函数'?)f(x x a?0时,当'(x)?0f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故函数a??1 时,当'(x)?f0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此时 a?10?1?a?时,令当'??x0?f(x),解得2a1?1aa?当 ''),??x?[]?x?(0,?(x)f0?0f(x)?时,;当时,2a2a1?a?1a)xf(在故????)(0,x]x?[?,单调递减。单调递增,在a22a注意题目中为什么没有对最高次的参数是否为零进行单独讨论?因为分子部分符a非负状态下的单调性,切记,切记。号相同,很容易判断 例2.已知函数2?x?a ln(x)?xxff(x)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讨论2?xx?a2解析:'a?8??1?)(x?0)(xf,

全国百强名校 ”2020-2021学年高三数学重难点训练 (91)

第一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高考导航] 1.对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考查,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利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建立方程组求解. 2.对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的考查主要以客观题出现,具有“新、巧、活”的特点,考查利用性质解决有关计算问题. 3.对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与证明,主要出现在解答题的第一问,是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而准备的,因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考点一 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 a n =a 1+(n -1)d ; S n =n (a 1+a n )2 =na 1+n (n -1)2d .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 a n =a 1q n -1(q ≠0); S n =????? na 1(q =1),a 1(1-q n )1-q =a 1-a n q 1-q (q ≠1).

1.(2019·大连模拟)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4+a 5 =24,S 6=48,则{a n }的公差为( ) A .1 B .2 C .4 D .8 [解析] 由已知条件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可列 方程组,得????? 2a 1+7d =24, 6a 1+6×5 2d =48, 即?? ? 2a 1+7d =24,2a 1+5d =16, 解得?? ? a 1=-2,d =4, 故选C . [答案] C 2.(2019·济南一中1月检测)在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S 2=9,S 3=21,则a 5+a 6=( ) A .144 B .121 C .169 D .148 [解析] 由题意可知, ?? ? a 1+a 2=9,a 1+a 2+a 3=21,即?? ? a 1(1+q )=9,a 1(1+q +q 2)=21, 解得?? ? q =2,a 1=3 或????? q =-23, a 1=27 (舍). ∴a 5+a 6=a 1q 4(1+q )=144.故选A . [答案] A 3.(2019·广东珠海3月联考)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2+a 7+a 9=15,则S 8-S 3=( ) A .30 B .25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__函数中的综合问题含答案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 函数中的综合问题 函数综合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内容之一,一般难度较大,考查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本节课主要帮助考生在掌握有关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基本解题技巧和方法,并培养考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难点磁场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对任意实数x 、y 都有f (x +y )=f (x )+f (y ),当x >0时f (x )<0且f (3)=-4. (1)求证:f (x )为奇函数; (2)在区间[-9,9]上,求f (x )的最值. ●案例探究 [例1]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对任意x 1、x 2∈[0,2 1 ],都有f (x 1+x 2)=f (x 1)·f (x 2),且f (1)=a >0. (1)求f ( 21)、f (4 1); (2)证明f (x )是周期函数; (3)记a n =f (n +n 21 ),求).(ln lim n n a ∞→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概念,图象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以及数列极限等知识,还考查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依托:认真分析处理好各知识的相互联系,抓住条件f (x 1+x 2)=f (x 1)·f (x 2)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错解分析:不会利用f (x 1+x 2)=f (x 1)·f (x 2)进行合理变形. 技巧与方法:由f (x 1+x 2)=f (x 1)·f (x 2)变形为) 2 ()2()2()22()(x f x f x f x x f x f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解:因为对x 1,x 2∈[0,21],都有f (x 1+x 2)=f (x 1)·f (x 2),所以f (x )=)2 ()22(x f x x f =+≥ 0, x ∈[0,1] 又因为f (1)=f (21+21)=f (21)·f (21)=[f (2 1 )]2 f (21)=f (41+41)=f (41)·f (41)=[f (41)]2 又f (1)=a >0 ∴f (21)=a 21 ,f (4 1)=a 41 (2)证明:依题意设y =f (x )关于直线x =1对称,故f (x )=f (1+1-x ),即f (x )=f (2-x ),x ∈R . 又由f (x )是偶函数知f (-x )=f (x ),x ∈R ∴f (-x )=f (2-x ),x ∈R .

2020高考数学分类讨论思想

难点38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差异,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予以分析解决.分类讨论题覆盖知识点较多,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分类思想和技巧;同时方式多样,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及很强的综合性,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应注重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层别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 ●难点磁场 1.(★★★★★)若函数514121)1(31)(23+-+-= x ax x a x f 在其定义域内有极值点,则a 的取值为 . 2.(★★★★★)设函数f (x )=x 2+|x –a |+1,x ∈R . (1)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 (2)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案例探究 [例1]已知{a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 21的等比数列,S n 为它的前n 项和. (1)用S n 表示S n +1; (2)是否存在自然数c 和k ,使得21>--+c S c S k k 成立.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不等式知识以及探索和论证存在性问题的能力,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解决本题依据不等式的分析法转化,放缩、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数列的基本性质. 错解分析:第2问中不等式的等价转化为学生的易错点,不能确定出k k S c S <<-22 3. 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探索性题型,是高考试题的热点题型.在探讨第2问的解法时,采取优化结论的策略,并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即对双参数k ,c 轮流分类讨论,从而获得答案. 解:(1)由S n =4(1–n 21),得 221)2 11(411+=-=++n n n S S ,(n ∈N x ) (2)要使21 >--+c S c S k k ,只要0)223(<---k k S c S c 因为4)2 11(4<-=k k S 所以0212)223(>- =--k k k S S S ,(k ∈N x ) 故只要2 3S k –2<c <S k ,(k ∈N x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三大数学思想方法第一节分类讨论思想训练

专题三 5大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节 分类讨论思想 类型一 由概念内涵分类 (2018·山东潍坊中考)如图1,抛物线y 1=ax 2 -12x +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1,0),与y 轴交于 点C(0,3 4),抛物线y 1的顶点为G ,GM⊥x 轴于点M.将抛物线y 1平移后得到顶点为B 且对称轴为直线l 的 抛物线y 2. (1)求抛物线y 2的表达式; (2)如图2,在直线l 上是否存在点T ,使△TAC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T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 为抛物线y 1上一动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y 2于点Q ,点Q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R.若以P ,Q ,R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MG 全等,求直线PR 的表达式. 【分析】(1)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表达式; (2)设出点T 坐标,表示出△TAC 三边,进行分类讨论; (3)设出点P 坐标,表示出Q ,R 坐标及PQ ,QR ,根据以P ,Q ,R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MG 全等,分类讨论对应边相等的可能性即可. 【自主解答】

此类题型与概念的条件有关,如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没有明确哪两条边相等)、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没有明确哪个角是直角)等,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而且在分类讨论后还要判断是否符合概念本身的要求(如能否组成三角形). 1.(2018·安徽中考改编)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8,则这个数是( ) A .-8 B .8 C .±8 D .-18 类型二 由公式条件分类 (2018·浙江嘉兴中考)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培养数学思想方法,已逐渐成为数学、课改的热点。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科学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思想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思杨,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其中分类讨论思想是初中数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它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数学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能力。 本文从分类讨论思想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以及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等内容展开,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分类讨论思想。 一、分类讨论思想的概念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就是把要研究的数学对象按照标准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别,然后逐类进行研究,求解的一种数学解题思想。它是问题不能以统一的同一种方法处理或同一形式来表述、概括时,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某一确定的标准,在比较的基础上,将对象划分为若干个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进行逐类讨论,最后把几类结论汇总,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分类讨论的实质是化繁为简,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分而治之。 二、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 分类讨论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中。初中阶段数学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其引起分类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本身是分类定义的。如绝对值等。 2.问题中涉及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有条件或范围是限制的,或者是分类给出的。 3.含有字母系数(参数)的问题,有时需对该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 4.某些不确定的数量、不确定的图形的形状或位置,不确定的结论等都要进行分类讨论。 三、解答分类讨论型问题的步骤 分类讨论型问题常与开放探究型问题综合在一起,不论是在分类中探究,还是在探究中分类,都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全面衡量、统筹兼顾,切忌以偏概全。解答分类讨论型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分类讨论的意识,克服想当然的错误习惯。 通常解答分类讨论型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分类对象。

(完整版)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I U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浅谈分类讨论思想及其应用

浅谈分类讨论思想及其应用 杨凌高新中学 王旭 2010-1-12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研究与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之一,在中学数学应用中十分广泛,本文从分类讨论的原则、分类讨论的步骤及应用环境出发,辅以一定例题,着重分析讨论了分类讨论思想在中学数学中应用的一般原则、方法、技巧及应用环境. 一、 分类讨论思想的概念 由于数学研究对象的属性不同,影响了研究问题的结果,从而对不同属性的对象进行研究的思想;或者由于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情况,从而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研究的思想,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思想,其实质是一种逻辑划分的思想.从思维策略上看,它是把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分解成可能的各个部分,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大”问题转化为“小”问题,便于求解.通过正确的分类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得到清晰、完整、严密的解答,做到正确的分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分类科学、统一,不重复、不遗漏,并力求最简. 二、 分类讨论的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讲,分类讨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通过协调、缓和“矛盾”,达到运用知识合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那如何进行分类讨论呢?分类讨论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分类科学、严谨,从而正确、合理地解题,分类讨论原则有同一性原则、互斥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1.同一性原则 同一性原则简言之即“不遗漏”,可以通过集合的思想来解释,如果把研究对象看作全集I ,()n i A i 1=是I 的子集,并以此分类,且A 1∪A 2∪…A n =I ,则称这种分类(A 1,A 2…A n )符合同一性原则.比如,我们若把实数R 分成正实数R +与负实数R ﹣,那这种分类不符合同一性原则,因为R= R +∪R ﹣∪﹛0﹜,则这种分类方法遗漏了零.在下面的例子中来讨论同一性原则的应用: 例1:已知直线l :01sin 4=+-θy x ,求它的斜率及斜率的取值范围、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分析:直线l 的方程中y 的系数是θsin ,而θsin 的值域是[]1,1-,θsin 值可取零,但θsin =0时斜率不存在,故视θsin 为研究对象I []1,1-=,{}01=A ,[)(]1,00,12 -=A , A 1, A 2都是I 的子集,且A 1∪A 2=I ,满足同一性原则,作如下分类讨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