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镀锡光亮剂配方

镀锡光亮剂配方

镀锡光亮剂配方
镀锡光亮剂配方

镀锡光亮剂配方

从几十年来文献报道的添加剂中可以看出酸性镀锡用的光亮剂要么是用天然的醛、酮、木焦油或与木焦油主要成分类似的酞类化合物。要么是以醛一胺反应产物或醛一胺反应产物外加甲醛。要么就是在醛、酮或醛一胺反应物中再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近年来对光亮酸性镀锡机理的研究,基本上肯定了镀锡光亮剂中必需含有以下三种主要成分。

(一)Sn2+的稳定剂

在酸性溶液中,Sn2+很容易为空气中的02氧化为Sn4+,这可从他们的标准电极电位看出:

同时Sn2+也容易在电解时被阳极所氧化。因此,要获得长期稳定的镀液,就必须在镀液中加入可稳定Sn2+的稳定剂。

二价锡的稳定剂大致可以分为有机稳定剂和无机稳定剂两大类。

1.有机稳定剂

(1)酚类间苯二酚、间苯三酚、焦槽酚、l,2,3一连苯三酚、氨基酚。

(2)氢醌类氢醌、氢醌硫酸酯、氢醌磺酸酯。

(3)苯胺类N,N-二丁基对苯二胺。

(4)肼类水合肼、硫酸肼、盐酸肼、硫酸胲。

(5)吡唑酮类l一苯基一3一吡唑酮。

(6)还原性酸抗坏血酸、山梨酸钠、硫代苹果酸、苯酚磺酸、甲酚磺酸、萘酚磺酸、乙氧基一a一萘酚磺酸及其他取代苯酚磺酸。

(7)硫醇或硫醚2一硫代乙醇、脂肪族硫醇、二羟基丙硫醇、2,2一二羟基二乙硫醚。

2.无机稳定剂

(1)IVB族化合物TICl3、ZrOS04。

(2)VB族化合物V205、V0S04、NaV03、Nb205、钽的氯化物。

(3)ⅥB族化合物Na2W04。

(二)光亮剂

虽然文献中提出的酸性镀锡主要光亮剂的名目繁多,很容易使人眼花缭乱,但只要仔细分析其结构特点,就会发现他们尽管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什么样的结构是镀锡光亮剂的基本结构单元呢?原来下列的基本结构

就是其基本结构单元。

即只要方框内的结构保持不变,方框外的取代基R1、R2可以于变万化,这样生成的有机化合物都有光亮效果。表11-6列出了具有方框结构的各类化合物。

必须指出的是随着结构的变化,乙烯基上的羰基的电子云密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其反应性或光亮效果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表11-6可以得到启示,在自然界中,具有上述基本结构的化合物多的很,可以从中选择效果好、成本低、稳定性好、来源丰富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光亮剂,笔者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发现我国独特的新型镀锡光亮剂。

表11-6具有基本结构的镀锡光亮剂

(三)分散剂

许多光亮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在电极上的吸着量有限,所以单独使用的光亮效果也较差。要获得较好的光亮效果,就得配以适当的分散剂。分散剂都是一些表面活性剂,这里主要利用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增溶作用来提高光亮剂在镀液中的含量。

表ll-7非离子型酸性镀锡分散剂

早期用的分散剂是一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正辛基硫酸钠等,它可以把木焦油和醛一胺缩合物分散到镀液中。由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本身在阴极上的吸着较弱,因此后期就被既有分散效果,又有抑制H2析出和Sn2+放电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取代,这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聚乙二醇、聚乙二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丙二醇镶嵌共聚物,烷醛酚聚氧乙烯醚。表11-7列出了某些典型的非离子型分散剂的名称,国内外代号和结构式。在这些分散剂中,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即国内的0P乳化剂。

锌合金电镀资料

锌合金的主要成份是锌, 还有铝。它们都是两性金属, 化学稳定性差, 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变色.腐蚀. 所以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电镀或涂装锌合金压铸件表面状态的质量控制 1.1工件的几何形状设计 锌合金铸件在设计其几何形状时, 尽量避免盲孔深的凹部等结构, 因此, 要求在零件设计时,在不影响外观和使用的部位, 留出便于溶液、气体流动的排泄工艺孔。这样不仅能很好地实施镀覆, 而且减轻了镀液被污染的程度。 1.2 压铸件的模具设计和压铸工艺 锌合金压铸件表面是致密层, 厚度约0.1 mm, 内部则是疏松多孔结构。在模具设计和采用压铸工艺时, 尽量使工件表面光滑, 减少裂纹、气孔、冷隔缝隙、飞边及毛刺等铸造缺陷。为此, 必须进行机械清理, 这时应避免损伤表面致密层, 以免露出多孔的基体造成电镀困难,并影响电镀质量。锌合金压铸时常常使用脱模剂, 对脱模剂的使用和去除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它是影响镀层结合力的因素之一。 1.3 工件的材质选择 常用的锌合金材料中用于电镀的有2ZnAl 4-3、2ZnA1 4-1、2ZnAl 4-0.5、2ZnA14 使用最多的牌号为ZnAl-925, ZnAl-903, 但ZnAl-903 比ZnAl-925 更好。 另外, 在压铸时常用一部分回料, 其比例应控制在15%, 最好不要超过20%。因回料中容易掺杂其他(如硅)成分, 影响镀层的结合力。若使用回料多的铸件, 电镀时最好用氢氟酸活化。

2、镀前处理 2.1 毛坯检验 (1) 外观: 查看毛坯表面是否存在裂纹、凸泡、划伤、松孔等严重弊病。判断这些弊病的程度, 若可以使用机械手段(磨光、抛光等)除去, 可以增加打磨工序。 (2) 材质检验: 查阅锌合金的牌号, 了解使用回料的比例, 测试压铸件的质量, 把工件放置在100-110℃烘箱中保温30min, 查看外表有否凸泡。 2.2 表面的机械清理 锌合金压铸件表面存在着铸造缺陷, 必须进行机械清理、磨光和抛光。 (1) 较大工件须采用磨光及抛光除去表面缺陷。例如, 除去毛刺、飞边、模痕等。磨光的砂轮使用的砂粒一般应大于220目, 采用红色抛光膏; 新砂头应适当倒角, 布轮的直径50-40 0 mm, 圆周速度视工件大小而定, 通常为1100-2200 m/min。锌合金磨光时不要过度用力, 尽可能不要损伤表面的致密层, 不要使工件变形。为了使工件表面光滑, 还应该进行抛光口可选用白色抛光膏, 抛光膏不要太少, 以防局部过热, 出现密集细麻点。抛轮的大小和圆周速度可参照磨光, 抛光后最好用白粉拉一下, 清除滞留的抛光膏, 便于电镀。 (2) 较小工件不便抛磨, 可选择滚磨或滚光处理。若工件飞边、瑕疵较多, 应先滚磨。磨料可选择氧化铝、花岗石、陶瓷、塑料颗粒, 以及能除油及润滑的肥皂水、表面活性剂等。磨料及零件的装载量为3/4-4/5滚桶(易变形工件多装些, 溶液均浸满零件), 磨料与零件比为(1.5~2):1, 滚桶的转速6-12 r/min 。容易变形的零件转速慢些。

水性脱模剂成分组成,水性脱模剂配方分析及技术工艺

水性脱模剂成分分析,配方研制及实用案例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水性脱模剂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水性脱模剂广泛应用于模具与橡胶、塑料等制品的脱模,苏州禾川化学引进国外尖端配方解析技术,致力于水性脱模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脱模剂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 脱模剂是介于模具与制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在橡胶、塑料制造工业中,制造模型产品时,为了脱模、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同时使产品光洁、尺寸合格、减少废品,而需使用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助剂。 在工业生产中,有些塑料如酚、环氧、聚酯、高压聚乙烯等成型时比较难脱模,采用传统的石蜡或硅油,往往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在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成型的过程中,新型脱模剂的选择应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目前,国产脱模剂多为油类,油类脱模剂原材料少,成本高,易产生油雾,加工现场空气污浊程度高,对操作工人的健康产生危害。而水溶性脱模剂操作安全,无油雾,对环境污染小,对人体健康损害小,且使用方便,逐步发展成油基脱模剂的代替品.现在市场上的水溶性脱模剂大多为进口产品,价格高,因此,开发此类产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传统的脱模剂相比,新型脱模剂具有选择粘附力强,能优先粘附在模具上而不传递给成型件,同时还能对树脂表面起到改性作用,有利于树脂流动性,提高成型件表面的质量。

另外脱模剂分为内脱模剂和外脱模剂。由于种种原因,内脱模剂使用很少, 目前一般广泛采用的仍然是外脱模剂。外脱模剂一般由介质和脱模活性物质组成。介质一般是有机溶剂或水, 脱模活性物质常见的有硅油、蜡及油脂等。现用的外脱模剂中的介质一般是有机溶剂,如卤代烃及脂肪烃等, 由于所用有机溶剂通常有毒或可燃, 并污染环境,而用水作溶剂则无这些缺点水基脱模剂的研制与应用,国外早已开展,现已有相当产品问世。国内在此领域还在起步阶段,当前水基脱模剂市场用量正在逐渐变大,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其用量肯定会增加。因此对水基脱模剂的研究与开发,国内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因此以水为介质的水基脱模剂受到人们极大关注。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二、水性脱模剂概述 2.1水基脱模剂种类 按水基脱模剂中有效脱模物质的类别,主要分为硅油型、蜡型等。 1)硅油类水基脱模剂

工业清洗剂配方

工业清洗剂配方 、全能清洗剂配方(重垢型与轻垢型) 配方 配方3 配方1 制备方法:把液体柠檬酸用等量的水稀释,在搅拌中徐徐加入氢氧化钠(反应热),添加偏 硅酸钠、酰胺类和二甲基苯磺酸钠,最后加入香料和染料。产品均匀,透明,pH值在11以上。 配方 配方3 组分w/%组分w/%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10.0 氨基三乙酸三钠盐(NTA或乙二胺四乙酸四钠 5.0

盐(EDTA 改性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5.0 去离子水77.5 二甲苯磺酸钠 2.5 制备方法:将EDTA或NTA的钠盐溶于水中,在搅拌下添加表面活性剂,搅拌直到透明。说 明外观为浅黄色透明液体,PH直10.0,黏度(25 C)125mPa.s,固体份14%稀释比7.5-30g/L 制备依次把前3种成分添加到水中,然后加入二缩丙二醇单甲醚和松油,混合均匀。 三、家用型清洗剂配方1 配方2 配方 组分w/% 组分w/%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酰胺和多聚氧化乙烯的加成产物10.0二甲苯磺酸钠 (40%) 10.0 焦磷酸四钠10.0 水余量 四、环保脱漆剂配方: 1 ?脱漆剂配方原材料 (1) 甲酸又名蚁酸。无色发烟液体。具有刺激臭味。存在于蜂类、某些蚁类和毛虫的分泌液 中。酸性很强,有腐蚀性,能刺激皮肤起泡。溶于水、乙醇、乙醚和甘油。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本剂中用作还原剂。选用工业品。 (2) 石蜡固体石蜡烃的混合物。几乎无臭、无味,分为白蜡和黄蜡两类。按熔点的高低有 48、50、52、54、56、58等品级。能溶于苯、氯仿、醚、二硫化碳和油类,不溶于水和醇。熔点愈高,溶解度愈小。选用工业品。 (3) 三氯甲烷又名氯仿。五色透明易挥发液体。稍有甜味。不易燃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石油醚等。遇光易分解。本剂中用作溶剂。选用工业品。 (4)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白色单斜片状或针状结晶。质轻。无气味或微有类似安息香气味。易溶于醇、氯仿、醚和丙酮,能溶于苯、二硫化碳、松节油和油类。微溶于水和石油醚。本剂中用作防腐剂。选用工业品。 (5) 苯乙酮又名甲基苯基酮、乙酰苯。无色透明液体或微带淡**油状液体。遇冷结晶。有刺

实验四--光亮电镀铜

实验四光亮电镀铜 一、目的及要求 1、熟悉电镀小试的装置和仪器设备。 2、掌握光亮镀铜溶液的配制及预镀工艺。 3、进行赫尔槽试验,分析光亮剂影响。 二、仪器、化学试剂 直流电源、电炉、控温仪、赫尔槽及试片、电解铜板; 硫酸铜、硫酸、镀铜光亮剂、镀镍溶液、镍阳极。 三、实验步骤 1、工艺流程 试片准备――酸洗――水洗――除油――水洗――浸蚀――预镀镍――(或铜锡合金)――水洗――酸性亮铜――水洗 2、溶液配方及工艺条件 预镀镍溶液: 硫酸镍: 120~140g/L 氯化钠: 7~9 g/L 硼酸: 0~40 g/L 无水硫酸钠: 50~80 g/L 十二烷基硫酸钠: 0.01~0.02 g/L pH: 5.0~6.0 温度: 30~50℃ 电流密度: 0.8~1.5A/dm2 酸性亮铜溶液: 硫酸铜: 200~220 g/L 硫酸(1.84): 60~70 g/L 四氢噻唑硫酮: 5×10-4~3×10-3 g/L 盐酸: 0.02~0.08 g/L 十二烷基硫酸钠: 0.05~0.2 g/L 温度: 10~30℃(室温) 电流密度: 1~4 A/dm2 搅拌:阴极移动 3、用赫尔槽实验观察光亮剂对同层质量影响,记录试验情况。 五、思考问题及要求 1、酸性亮铜电镀前为什么要进行预镀?预镀工艺有哪几种? 2、溶液pH对铜层质量有什么影响? 4、以论文形式写出光亮剂对镀层质量影响为内容的实验报告。 附录用有机玻璃板自制赫尔槽 赫尔槽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方便。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电镀实验和工厂生产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应用于光亮电镀添加剂的控制,成为电镀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工具,267ml赫尔槽尺寸如图。材料:有机玻璃;槽深:65;厚:3-5

氟系脱模剂配方技术解析

氟系脱模剂配方技术解析 氟脱模剂继承了含氟材料的特点,能够显著降低固体的表面能,使其产生难浸润和不粘着性,不易与其他物质溶合,很好的解决了成品与模具之间的粘结问题,配制成脱模剂时,含氟化合物的用量极小。对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和各种橡胶制件均适用,模制品表面光洁,二次加工性能优良,特别适合于精细电子零部件的脱模。氟系脱模剂脱模性好、对模具的污染也小,但是脱模剂的成本偏高,售价一般在100-300元/kg,属于高档产品,在使用上尚有一定局限性。 有机氟化物是最佳的脱模剂, 隔离性能好, 对模具污染小, 但价格较高。品种主要有: ( 1) 聚四氟乙烯( 相对分子质量1800) ; ( 2) 氟树脂粉末( 低分子PTFE) ; ( 3) 氟树脂涂料( PTFE, FEP, PFA) 。 1.两种有机氟脱模剂举例 1.1 根据分子量来分类 1.1.1 低分子有机氟脱模剂 Neos公司使用低分子量的氟表面活性剂来复配脱模剂,含氟表面活性剂结构式如下: 氟表面活性剂配合聚乙烯蜡、聚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甲醇和环己烷等

助剂配制而成的水性氟脱模剂对聚乙烯、聚氨酯等膜制品脱模,在拉力试验机上模制品的最大剥离力为108N,最小剥离力为8.8N。而不含上述氟表面活性剂的脱模剂的对照例实验,最小剥离力为128N,最大剥离力为196N,含氟脱模剂的效果远优于对照的非氟脱模剂。 1.1.2 氟聚合物脱模剂 Motonobu kubo等发明了下列单体聚合成的水性脱模剂,用于聚氨酯的脱模,最大脱模次数超过80次,且脱模制品的二次加工性能良好。 久本严等发明了如下结构的单体聚合而成的溶剂型氟聚合物脱模剂: 其中,Rf是4-20个碳的氟代烷基,R1是氢原子、碱金属原子、氨基或1-5个碳原子的烷基,R2和R4是1-1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R3是1-10个碳原子的我那叫或氢原子等,R5是氢原子或甲基。氟聚物的分子量约在2000-60000,对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的最高脱模次数达到30次以上,而非氟脱模剂在同等条件下的脱模次数只有9次。 久保元伸等将含有多氟代烷基的聚合单体与烃类单体进行共聚,得到的水性脱模剂组合物,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是5000-200000. 氟单体的结构如下:

浅谈镀镍光亮剂

浅谈镀镍光亮剂 1 镀镍光亮剂的发展 电镀镍光亮剂发展至今,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采用无机光亮剂,如镉盐等;第二阶段为丁炔二醇与糖精;第三阶段为丁炔二醇与环氧化合物的缩合物与糖精;第四阶段为中间体复配的次级光亮剂与作为初级光亮剂的柔软剂,即所谓第四代镀镍光亮剂。 丁炔二醇与糖精配合,能得到白亮镀层,但整平性差,镀层无“肉头”。丁炔二醇的还原产物1,4-丁二醇和丁烷等残留在镀液中,使性能恶化且很难用活性炭除去::于是开发出将丁炔二醇与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进行催化缩合的BEO、BMP等产品,它们的整平性比丁炔二醇好得多,大处理周期延长。但其不足之处也逐渐显露出来:起光速度慢、整平性不理想、低电流密度区光亮性差或造成漏镀、高电流密度区易发雾。一般要求不高的简单工件可以用,复杂件则难达要求——起光速度慢带来生产效率低、镍耗较大等不利情况。 第四代镀镍次级光亮剂一般由4-9种中间体复配而成,其中有些组分完全摆脱了炔属体系。即使采用炔属类也不大用丁炔二醇而是用丙炔醇的加成物。直接用丙炔醇代替丁炔二醇,光亮整平性好得多,但镀层脆性很大,都不主张直接加入。第四代镀镍次级光亮剂称之为柔软剂,实际上也为几种中间体复配而成,产品差异很大。 2第四代镀镍光亮剂的缺点 第四代镀镍光亮剂的主要优点为快起光、高整平,有的产品光亮范围很宽。一般镀3-5min即能达到较满意的光亮整平性。有的产品加有杂质掩蔽剂,对铜、铅等杂质不太敏感,容忍量高。 由于售品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产品顾及成本,却未体现出第四代镀镍光亮剂的长处:目前第四代镀镍光亮剂总的说来,反映出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中间体多为含硫化合物,因此镀层活性高,;优点是与半光亮镍组成双层镍时易达到120mv以上电位差的要求,缺点是镀层本身耐蚀性不大好。笔者曾经作过试验,在不锈钢试片上镀亮镍,然后在1:1盐酸中浸泡,用BE类加糖精获得的镀层,浸泡很久不会变色,而用含吡啶衍生物之类的第四代镀镍光亮剂加糖精获得的镀层,浸泡一段时间,镀层开始发暗,进而发黑并有小气泡产生,镍层发生溶解,最后镀层可完全溶于盐酸中。 第二,光亮剂的消耗量大于第二代产品,加之售价普遍较高,因此在镀镍总成本中添加剂的相对成本比例增加。但因起光快、高整平、宽光亮范围,因而可以缩短镀镍时间。这样,一是减少了昂贵镍的消耗,二是提高了生产效率,总的成本下降不少,仍受到普遍欢迎。但应当说,最适于外观要求高而抗蚀性要求不高的装饰产品,特别是采用厚铜薄镍工艺的产品,要兼顾抗蚀性,则至少应采用双层镍,a半光亮镍层应有足够的厚度和相当低的孔隙率:高整平与快消耗是共生的,因为整平作用本身就得靠光亮剂在阴极的还原来产生,因此这是难以克服的问题。 第三,市售的—些产品存在的问题。不少产品的组分配比是根据单组分的安培小时消耗量折算而成的比例,并未经大生产长期考验,因而比例不当。由于协同效应要求的比例不等于其比例,大生产的情况远比实验室复杂,因此使用两三个月后比例失调,效果变差,用户不知其组成及作用,无法调整,甚至添加剂生产厂家也无经验调好,只好叫用户大处理后重新添加,但大处理未必就能完全去除所有组分,残存的某些组分又会造成比例失调。其二、有的厂家出于成本考虑,或者光亮剂中水分太重,或者尽量选用价格低的中间体原材料配制,因而消耗量太大,实际消耗量远远大于说明书上标称的千安小时消耗量(包括某些 (一) 进口光亮剂),要想按安培小时数自动加料,就有困难。其三、有的配伍和配比并不好,加多了高区发雾,低区发暗,有的实际上为第四代与第三代光亮剂的混合物。这些,并非第四代光亮剂的固有问题,而是光亮剂研制配比和生产中的问题。 3中间体及其功能

镀锡工艺流程

镀锡工艺流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镀锡工艺操作规程 一、工艺介绍 锡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无毒,具有良好的焊接和延展性等,广泛应用电子、食品、汽车等工业。电镀锡溶液主要有碱性和酸性两大类,酸性体系中又分硫酸盐、甲基磺酸体系及氟硼酸体系镀锡等。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硫酸盐、甲基磺酸体系的酸性光亮镀锡工艺。下面介绍生产线上采用的硫酸盐镀锡。 镀锡具有下列特点和用途:(1)化学稳定性高,在空气中耐氧化,不易变色。(2)一般条件下,镀锡层对钢铁来说是阴极性镀层,因此只有在镀层无孔隙时才能有效的保护钢铁基体;但在密闭条件下的有机酸介质中(例如罐头内部),锡是阳极性镀层,即使有孔隙仍具有电化学保护作用,而且溶解的锡对人体无害,故常作食品容器的保护层。(3)锡导电性好,易钎焊,所以常用以电子元器件引线、印刷电路板及低压器件的电镀。 目前,镀锡铁皮不仅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上,如罐头工业,而且在军工、仪表、电器以及轻工业的许多部门都有它的身影。在工业上,还常把锡镀到铜线或其他金属上,以防止这些金属被酸碱等腐蚀。 二、工艺流程 检验除油水洗酸洗水洗滚光 水洗镀铜水洗镀锡水洗钝化水洗 甩干检验

三、工艺参数 1硫酸亚锡 45~55g/l 2硫酸 60~100g/l 3镀液温度 10~15℃ 4阴极电流密度 0.5~1.5A/dm2 四、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1、控制好镀液工作条件,勤观察,注意温度变化,液位变化。仔细操作,如实填写操作记录。根据化验结果补加药水,校正电镀液。 2、光亮剂以少加勤加为原则。 3、如果酸液溅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4、场地打扫干净,器具摆放整齐。

电铸铜专用单组份酸铜光亮剂

哪家电铸铜光剂好?UNIMIRROR AC-1 镜牌单组份酸性精密电铸铜光剂是汇利龙科技针对电铸铜工艺的特点,以及产品的后加工要求,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和不断优化完善开发而成。其整平性能、深镀与均镀能力、产品的后加工适应性能等均达到了同类型产品的至高水平,已广泛应用于电铸铜模、电铸铜雕塑、电铸铜版、电铸铜饰品、电铸铜工艺品、电铸铜微器件等铜电铸工艺制程。 ?UNIMIRROR AC-1 镜牌单组份酸性精密电铸铜工艺产品性能简介 1.整平性能、均镀能力、低区分散性能优异; 2.高电流区域不容易焼、不长毛刺; 3.镀层致密,内应力极低,有利于CMC、焊接等后续加工; 4.全部采用进口中间体,纯度高,分解产物少,镀液稳定; 5.单组份配方,不含有机染料,操作维护简单, 6.消耗量小,成本低; 7.工艺非常稳定,容易操作及维护,可以长达半年不需进行大处理。 8.适用于电铸铜、卷对卷连续镀铜要求,高酸低铜电镀等各种工艺使用; ?UNIMIRROR AC-1 镜牌单组份酸性精密电铸铜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 镀液成份及工艺条件通用工艺高酸低铜工艺 标准值参考范围标准值参考范围 硫酸铜(CuSO 45H 2 O),克/升200 180-220 100 80-120 硫酸 (H 2SO 4 ,S.G.=1.84),克/升70 60-80 180 160-200 氯离子,ppm 80-120 50-80 AC-1 光亮剂,毫升/升 5.0 4.0-6.0 5.0 4.0-6.0 温度,℃22-28 22-28 镀槽内衬PP,PVC等钢槽 阳极磷铜角(含磷0.03%-0.06%) 阳极/阴极面积比2:1 过滤连续循环过滤,每小时过滤六次以上 搅拌强烈均匀空气搅拌,10-30M2/Hr的空气量 阴极电流密度1-8 A/dm2 阳极电流密度0.5-2.5 A/dm2 ?UNIMIRROR AC-1 镜牌单组份酸性精密电铸铜工艺镀液配置方法

脱模剂理化性能检验方法

脱模剂理化性能检验方法浅析 压铸是动态的热力学过程,模具型腔受到金属液的高温高速作用,只有用专用脱模剂才能有效的保护模具,及时修复模具上的微裂纹,延长模具寿命,使压铸件顺利脱模,同时改善铸件表面光亮度。因此对压铸厂来说,检验脱模剂的理化性能是完全必要的。然而,遗憾的是至今我们对脱模剂的检验基本上是搬照对涂料及润滑油的检验内容和指标,如检验密度,粘度,固体含量,闪点,冰点,PH值等。而真正对压铸脱模剂至关重要的性能,如润湿性,结膜特性,耐模温特性,乳化稳定性,高温积碳残留特征,对模具的腐蚀性,原液兑水后的分散性等等,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标准不明确,使得压铸厂无法正确识别和选用合宜的脱模剂,一些供应商则投其所好,以次充好,拼价格,而不是比质量,造成当今国内压铸脱模剂市场鱼龙混杂,扰乱了正常的秩序。由于劣质脱模剂的危害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且很多工艺因素交织影响压铸的质量,很难一下子分辩和确定是否脱模剂的问题,因此有些小型压铸厂只能凭着经验和感觉走,只要脱模剂看上去很浓,兑水倍率高,脱模效果可以,重要的是价格又便宜就行了。其实这种做法往往是省小钱赔大钱!一般正常压铸一吨铝合金铸件,其优质脱模剂用量不过4-6KG。但如果选用不当,使模具寿命缩短,铸件废品增多,造成的损失就可想而知了,最终受害的毕竟是使用厂家。 目前,行业对脱模剂尚未出台统一标准,国际上包括最权威的北美压铸协会对脱模剂的应用(见NADCA Item 529—Die Release Ag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也没有公布统一的检验标准。这是因为压铸脱模剂的种类繁多,发展很快,不同成分的脱模剂如矿物油基皂质乳液,高分子聚合物系列乳液,微乳化液,固态粉体等需要不同的检验标准和方法。笔者走访了国内外一些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压铸企业,他们首先是对脱模剂的品牌严格把关,即选用那些声誉好,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技术服务水平高,质量稳定的供应厂商。而且,一经选用,很少变动。他们主要依托供应厂商对脱模剂质量的控制和检验,因为只有他们最清楚产品的成分配比,工艺的优劣,性能的好坏。而且检验手段最专业,最先进和最完善。压铸厂则是从使用的角度请供应商提出各种建议,如对某类复杂薄壁件应选用何种型号脱模剂,如何使用?产品出现问题,请供应厂商的技术人员帮助分析查找原因,进行改进。总之他们与供应厂商之间已经形成一种彼此信赖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反观国内的一些中小压铸企业,他们被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脱模剂搞得草木皆兵,与供应厂商之间缺乏信赖感,只能小心防范,甚至只相信自己的检验标准。由于不可能象供应厂家那么专业,到头来还是防不胜防,难免上当受骗。因此在国内脱模剂市场尚不成熟的今天,压铸厂最重要的关注点应是象选人才一样精选有诚信,有品牌,有实力,有技术的供应厂商。 脱模剂本身属于化工领域,与金属压铸间的知识跨度很大,对检验中出现问题的分析需要很多物理和化学的基础理论。我公司是专业生产压铸脱模剂的厂家,并独家代理销售意大利MARBO-LEVENIT品牌系列脱模剂,十几年来,在与压铸厂交流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一些具体问题作点浅显的分析和说明。 1)关于水基脱模剂固体含量的判定 目前使用厂家普遍采用在110oC将1G原液加热4小时的方法测量脱模剂的固体含量。并以固体含量的高低评判脱模剂的浓度。首先应该肯定该方法对于固定使用某一种型号脱模剂的厂家,以此方法去评定每批产品的浓度是否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对于各种型号和成份的脱模剂,不是普适标准。因为该方法只是基于对以矿物油和蜡为主料的水基脱模剂长期测试的经验总结,对于目前新一代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料的水基脱模剂,其有效成份不一定是以固体含量表现出来的。比如,优良的该类脱模剂,为了提高脱模性能,要添加很多能起到特殊效果的助剂,如润湿分散剂,成膜助剂,极压剂,铸件表面光亮剂等。而这些物质的作用不是用固体含量来评定的。因为他们与高分子聚合物相互作用,形成有利于脱模性能的新物质,是真正发挥脱模效力的精华,不是单纯的传统的不挥发残留物。因此不要机械地以固体含量去评定真正的高分子材料。当然,我们也可以为了迎合厂家的评定口味,添加一些纤维素类如缩甲基纤维素钠(CMC),甲基纤维,淀粉,明胶,酪素等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等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以及水玻璃等无机高分子聚合物,这些物质可以名正言顺的加进脱模剂中,使成本下降,而且冠冕堂皇地显著提高了固体含量的检测结果。殊不知,它大大降低了脱模剂对模具的保护作用,对提高脱模性能,减少残留有害无益。再如为了提高脱模剂的表观粘度,加入增稠剂,通过水溶性大分子链的架桥作用,形成空间网状结构,使脱模剂看上去很浓,而且增加了固体物质的含量。有些甚至加一些膨润土,石棉等无机超细粉末,利用其强亲水性质,形成触变性凝胶,以提高浓度。这些做法是不道德和缺乏诚信的,对压铸厂的产品质量和模具寿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事实上,对脱模剂的主要评判标准要看脱模效果和对模具寿命的影响。使用厂家在确定脱模剂使用效果满意后主要是控制其每批产品的稳定性。作为研发和生产脱模剂的单位,我们主要着眼于有效成分的作用和添加的比例。目前国际上的知名高分子聚合物基脱模剂品牌以及我公司新近推出的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基,不含任何矿物油,甲基硅油的新型脱模剂,其标识的按常规方法检测的固体含量大多在10-15%左右,但其实际有效成份均在30%以上。而对矿物油或蜡为基的脱模剂,情况正好相反,按常规方法检测固体含量在20-30%左右,但其有效成分却远没有这么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对这两类不同成分的脱模剂,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传统检验方法去一视同仁。如果一定要这样检验,那么对同一产品,只要控制一个相对值,然后每次检验要有一致性,以此确定产品的稳定性就可以了。 2)对浓度的测量 涂装用涂料浓度目前普遍以称量法测定其不挥发份比重,但这不适宜对脱模剂浓度的测定。因为对脱模剂来说,他的主要功能是隔热和脱模,因此最看重的要求是高温结膜性,高温隔热性和无残留性。而这些性能的优劣与浓度没有正比关系。比如,世界名牌香水,其中95%是水,5%才是他们的关键材料和配方,而一些低劣香水含水量仅80%左右,其所谓香料比例很高,但效果很差,可能还对人体有害。谁优谁劣,不言自明。但是,假如我们一味强调香料的浓度,以浓度作为检验标准,那么结果将南辕

金属表面处理剂、磷化液、脱脂粉、清洗剂配方

金属表面处理剂、磷化液、脱脂粉、清洗剂配方磷化是金属材料防腐蚀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给基体金属提供防腐蚀保护,用于喷漆前打底、提高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及在金属加工中起减摩润滑作用等。 本公司之前长期从事磷化液、脱脂粉、清洗剂的生产与加工,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保证,一般生产企业年产值可做到2000-2500万左右,而生产成本低廉,市场销售价格绝对高于成本价的1.5倍,个别产品甚至是10倍利润,销售利润丰厚。现打算出售配方,你可以选择单独一种或几种,也可以全部购买,如果全部购买的本公司可以技术入股,具体可商议。所有产品均有MSDS、使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培训资料、常见问题解决办法等可免费提供。本公司提供“金属表面处理剂”行业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技术咨询热线:QQ512935029 (一)涂装用磷化系列 型号品名状态适用方式特征简述成本价格 (元/kg) 配方价格 ZH-311 铁系皮膜剂液体喷/浸(蓝)铁系磷化,推荐喷淋 2.1 1.5万ZH-312 铁系皮膜剂液体浸/喷(蓝)铁系磷化,推荐浸泡 3.1 1.5万ZH-313A 铁系皮膜剂(建浴)液体喷淋(蓝)铁系磷化,适用于铁桶喷淋线 1.6 2.5万ZH-313B 铁系皮膜剂(补加)液体喷淋(蓝)铁系磷化,适用于铁桶喷淋线 2.5 2.5万ZH-304 皮膜剂液体喷/浸(蓝)锌系磷化,比重1.20 2.2 2.5万ZH-305 皮膜剂液体喷/浸(蓝)锌系磷化,比重1.30 2.6 2.5万ZH-306 皮膜剂液体喷/浸(蓝)锌系磷化,比重1.35 3.1 2.5万

ZH-307A 皮膜剂(建浴)液体喷/浸(蓝)锌系磷化液建浴用,比重1.50,配比量2.5-5% 4 2.5万ZH-307B 皮膜剂(补加)液体喷/浸(蓝)锌系磷化,比重1.55 4.5 2.5万ZH-351 皮膜剂液体浸泡(蓝)低渣型锌系磷化,比重1.20,中温下使用效果佳 1.9 2.5万ZH-352 皮膜剂液体浸泡(蓝)低温型锌系磷化,比重1.38 3.1 2.5万ZH-353 皮膜剂液体浸泡(蓝)低渣型锌系磷化,比重1.30 2.3 2.5万ZH-371 中温皮膜剂液体浸泡(蓝)中温锌钙系皮膜剂 2.7 2万ZH-383A 三元系皮膜剂(建浴)液体喷/浸(蓝)电泳或喷粉前的磷化处理 4.1 2.5万ZH-383B 三元系皮膜剂(补加)液体喷/浸(蓝)电泳或喷粉前的磷化处理 4.3 2.5万ZH-326 脱脂皮膜二合一液体喷淋(蓝)脱脂磷化一步完成 2.4 2万 (二)塑性加工用磷化液系列 型号品名状态适用方式特征简述成本价格 (元/kg) 配方价格 ZH-501A 伸线皮膜剂液体浸泡(蓝)锌钙系拉拔用的磷化液,比重1.40 2.9 3万ZH-503A 锌系皮膜剂(建浴)液体浸泡(蓝)锌系冷挤压用的磷化液,建浴剂 3.9 3万ZH-503B 锌系皮膜剂(补加)液体浸泡(蓝)锌系冷挤压用的磷化液,补加剂 4.7 3万PB-504A 锌系皮膜剂(建浴)液体浸泡(蓝)锌系钢铁紧固件的拉拔用的磷化液,建浴剂 3.8 3万PB-504B 锌系皮膜剂(补加)液体浸泡(蓝)锌系钢铁紧固件的拉拔用的磷化液,补加剂 4 3万 (三)硅烷处理剂系列 型号品名状态适用方式特征简述成本价格 (元/kg) 配方价格 ZH-601 硅烷处理剂液体浸/喷(蓝)环保型涂装前处理药剂,浸泡效果不佳 1 3万ZH-602 纳米陶化剂液体浸/喷(蓝)环保型涂装前处理药剂,浸泡效果不佳 1 3万ZH-603 锆系皮膜剂液体浸/喷(蓝)环保型涂装前处理药剂,免水洗 1.5 3万 (四) 脱脂系列:钢铁用脱脂粉(剂)

酸性镀铜光亮剂配方浅谈

酸性镀铜光亮剂配方浅谈 广东科斯琳酸性镀铜光亮剂配方: 此工艺用作装饰性酸性镀铜,适用广泛,不仅可用于钢铁件、锌合金工件上电镀,得到极佳的光亮度、整平性。在塑料等工件上使用也能达到同样优良的效果。 特点 1.在广阔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可获得快速镜面光亮及特高整平性。并且不容 易产生针孔及麻点。 2.镀层延展性能良好,内应力低,对镍层的结合力好,是理想的电镀层。 3.温度较高时,在低电流区不会明显降低光亮度,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高光亮镀层。 4.工作温度范围广,18-38℃都可得到较好的效果。 5.操作简便,光剂消耗量少。 6.光亮剂稳定性较高。 光亮剂加入染料,研究者对十几种染料进行了筛选,最终确认甲基紫和藏花红对扩展低DK区光亮性有效,但同时指出,加入染料后使用一些时间后,镀层易起麻点。 下述是酸铜M N型的配方 配方1:(替代M N) H1 0.2mg/l~1mg/l; SP 10mg/l~20mg/l P 5mg/l~50mg/l; GISS 10mg/l~20mg/l PN 20~40mg/l. 配方2:(替代M SP) TFS 30~60mg/l; N 0.3~0.6mg/l; P 50~80mg/l; GISS 10~20mg/l PN 20~40mg/l 配方3:(替代M SP) H1 0.2~1mg/l; BSP 10~30mg/l; P 50~100mg/l GISS 10~20mg/l; PN 20~40mg/l; H1(四氢噻唑硫铜)GISS(聚乙烯亚胺烷基化合物) PN(聚乙烯亚胺烷基盐)BSP(苯基聚二硫丙烷磺酸钠)

氯离子 过多过少的氯离子都会影响镀层的光泽和整平性。最佳浓度范围为60-90毫克/升。请先分析当地水质中的氯离子含量,再调整到最佳范围内。必要时要用纯水配制。当氯离子过少会出现树枝状条纹,过多时影响低电流区光亮度及整平性。 本人从事研究电镀添加剂配方,寻有市场者合作,转让酸铜市场成熟配方 酸铜添加剂配方只供参考更多资料登"广东科斯琳博客"

PCB湿制程全套配方转让

PCB湿制程全套配方转让-五金电镀系列配方转让 市场上做配方转让的全部是从我们这里购买配方后再次转卖的(违背承诺:买配方只能自用),他们也难以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后续也难以提供改进的最新配方。 我们创建这个平台,目前已有10多位大公司的研发人员加盟,从平台可以获得另外一份收入,共享研发的最新配方,他们可以获得工资收入之外的配方转让所得之分成。国内小型企业没有大量研发投入,从我这里获得配方和技术支持,成本比聘请研发人员划算得多,而且也高效,目前受益用户也不少。还有一些个人创业的,有业务关系但是缺少成熟配方,买配方后可以快速形成产品。 我们的配方平台经常更新,请用户注意核对。 一些转卖我们配方的人连QQ都不敢设置自己的头像,更不敢用真实名字,他们是心虚的。还有些人把QQ和微信装扮得和我们的一模一样的,还有建立QQ群和微信群来转卖配方的,在此声明:我们没有建立任何QQ群和微信群。 目前的配方清单如下:

截止2020年 一、安美特配方(五金为主)

二、国内公司配方(五金为主) 1、挂镀镍光亮剂、滚镀镍光亮剂、半光镍添加剂、镀镍综合除杂剂, 2、硫酸盐酸性镀锡光亮剂, 3、化学镀银(环保无氰),麦德美原版和国产化版本都有 4、除油粉,除蜡水 5、退镀剂(退锡剂、退银剂) 7、镀金光亮剂水金、插头镀金 8、不锈钢清洗剂(固体,快速除氧化皮膜,无黄烟) 9、黑化剂(高温高附着力型铜发黑) 10、耐高温铜保护剂 11、油性镍保护剂 12、水性镍保护剂(不成膜型) 13、二三级管镀锡前脱胶剂--- 环氧树脂剥离剂 14、铝、铝合金无铬钝化剂 15、免清洗无松香助焊剂。 16、镀银光亮剂(武大) 17、水性金属保护剂(成膜型) 19、水性长效、短效珍珠镍 20、铁件、铜抛光剂(含铬、无铬环保型) 21、碱性无氰镀锌添加剂 22、铝合金三元、四元沉锌(含氰)

重油污清洗剂

工程机械零件油污主要是由不可皂化油与灰尘、杂质等形成的。不可皂化油不能与强碱起作用,如各种矿物油、润滑油,均不能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去除此类油污有化学和电化学两种方法;常用的清洗液为有机溶剂、碱性溶液和化学清洗液等;清洗方式有人工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 1.三种清洗液 (1)有机溶剂。常见的有煤油、轻柴油、汽油、丙酮、酒精和三氯乙烯等。用这种溶解方式除油,可溶解各种油脂。优点是不需加热、使用简便、对金属无损伤、清洗效果好。缺点是多数为易燃物、成本高、适于精密件和不宜用热碱溶液清洗的零件,如塑料、尼龙、牛皮、毡质零件等。但需注意橡胶件不能用有机溶剂清洗。 (2)碱性溶液。碱性溶液是碱或碱性盐的水溶液,它利用乳化剂对不可皂化油的乳化作用除油,是一种应用最广的除污清洗液。 乳化作用是一种液体形成极小的细粒后,均匀分布在另一种液体中。在碱溶液中加入乳化剂形成乳化液,能降低油膜的表面张力和附着力,使油膜破碎成极小的油滴后,不再回到金属表面,以去除油污。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水玻璃(硅酸钠)、骨胶、树胶、三乙醇胺、合成洗涤剂等。需注意的是清洗不同材料的零件应采用不同的清洗液。碱性溶液对金属有不同程度的腐蚀作用,尤其对铝的腐蚀性较强。表1和表2分别列出清洗钢铁零件和铝合金零件的清洗液的配方,供使用时参考。 用碱性溶液清洗时,一般需将溶液加热到80~90 ℃。除油后用热水冲洗,去掉表面残留碱液,防止零件被腐蚀。 (3)化学清洗液。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水基金属清洗剂配置的水溶液,金属清洗剂中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具有很强的去污能力。另外,清洗剂中还有一些辅助剂,能提高或增加金属清洗剂的防腐、防锈、去积炭等综合性能。

镀银光亮剂配方与无氰镀银工艺

镀银添加剂配方与无氰镀银工艺 周生电镀导师 目前氰化镀银依旧拥有大量应用,主要是工艺成熟可靠,操作简单,缺点是氰化物有剧毒。无氰镀银目前已经开始量产,但是稳定性有待提高,适合批量大、结构简单的工件。(@ @):(3)(8)(0)(6)(8)(5)(5)(0)(9) 氰化镀银工艺特性1:高光亮性 2:镀层有极好的添平能力 3:适用于装饰性电镀 4:适用于挂镀或滚镀 (W)(X): 镀层特性 密度 10.5克/立方厘米 硬度 120Vickers 光亮度高光亮度及极洁白之镀层 (我们*声*明):(建*群的都是假冒)(二手转卖我们配方的不完整)(请*认*准文中@Q和W*X)。 每公升溶液配制

溶液配制程序 1.先加70%纯水至镀槽 2.再加适量氰化钾,碳酸钾和氰化银(80%) 3.在摄氏25~30℃条件下用碳处理1至2小时 4.再过滤然后加适量的SILVER GLEAM 360添加剂A和添加剂B 5.最后加纯水至刻度,混合均匀 设备材料 镀缸: PP镀缸材料 加热器: PVDF发热器附设恒温设备 过滤:以5微米之棉芯作连续性过滤(速度为每小时约3个镀槽容量) 电流供应:滚镀12伏特,挂镀6伏特,应配合及控制安培分钟计 药品补充 每1000安培/小时补充0.5~1公升SILVER GLEAM 360添加剂A和0.25~0.5公升SILVER GLEAM 360 添加剂B 注意事宜 1.若想电镀经济原则,银的浓度可控制在20克/公升 2.此工艺流程不宜使用氰化纳 3.可以用赫尔槽试验控制SILVER GLEAM 360添加剂A及添加剂B之比例 及浓度 4.建议使用欲镀银以改善镀层之附着力,建议配方可参考如下: 氰化银(80%)1.5~5克/公升 游离氰化钾90~125克/公升 阴极电流密度应大约为0.5安培/平方分米,欲镀时间为30秒至1分钟

化学镀镍的广泛应用与环保新形势下的配方调整

化学镀镍的广泛应用与环保新形势下的创业建议 5年前本人写过一篇《关于电镀行业创业的思考和建议》,其中写道: 回顾在PCB药水和五金电镀药水行业的十多年经历,还有09年开涂料厂后这四年来购买我配方的朋友们反馈的创业经过,对想做电镀的创业者有如下建议: 一、电镀药水行业是一个经过从分竞争的行业,暴利时代已经远 去。 二、电镀行业是一个适合创业的行业。这个行业有一定的技术含 量,但是投资门槛很低,设备投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就像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则,电镀行业也是如此。回扣是 电镀行业普遍存在的。如果使用你产品的电镀师傅或者是 关键角色没有获利(回扣或者好处),再好的药水也不好 用。 四、化工原料市场很混乱,要学会鉴别原料。工业级的原料分装 到瓶中当试剂级别销售,这种现象很普遍。有时你有好的 配方但是原料不行,产品质量也不好。安美特的酸铜配方 很好,但是国内没有与之匹配的原料,所以搞配方的要从 分考虑国内的原料情况。 五、如果你已经在生产电镀方面的药水,在更换原料供应商时要 从分试验,选择一个关系最好的客户应用,没有问题才能 更换。 六、如果你准备在这个行业创业,或者想将产品发展得更加全面, 我可以有偿提供帮助。欢迎咨询。电话: 七、发展你的人脉,人脉就是财富。这对所有行业都是适用的。这些建议目前依旧有效。但是面对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和政策面经常一刀切式的执法,电镀行业生存艰难。化学镀镍的应用每年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就是政策压力的一种体现。市场上号称环保的合金催化液就是化学镀镍的改版,迫于环保的压力,不再使用电镀这2个字,

连化学镀镍这个名称都不用了,改称:合金催化液,其实就是化学镀镍,而且是正宗的化学镀镍,改名称忽悠了不少人。 如果改叫合金催化能够避开政策压力,我们姑且接受这个名称。但是,政府部门还制定了更严格的标准,规范了危险化学品的经营、运输,加强了危险化学品的管制,这就使得电镀行业都需要用到的硫酸盐酸氨水都变得难以购买。而且氨氮的排放也被严格管制,这就使得以前的除油、除锈、抛光等工艺受到影响,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替代工艺。 比如除油方面,安美特的除油配方之一,如下: U—151 万用除油粉 磷含量很高,废水处理起来很麻烦。除油方面需要使用无磷无氨氮

橡胶脱模剂成分组成,配方参考及脱模工艺原理

橡胶脱模剂成分组成,脱模原理及配方参考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橡胶脱模剂的研究背景,组成机理,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脱模剂是介于模具与制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禾川化学引进尖端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脱模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脱模剂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 脱模剂是介于模具与制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在橡胶、塑料制造工业中, 制造模型产品时, 为了脱模、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同时使产品光洁、尺寸合格、减少废品, 而需使用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助剂。其主要功能是使脱模操作轻而易举,防止强行取出对产品造成的损伤。脱模剂的隔离性取决于其表面性质,其显著特点就是临界表面张力小,很难被液体润湿,正因如此,才能达到脱模的作用。 橡胶脱模剂指用于防止橡胶产品与模具表面粘连,并能使之顺利出模而不致撕裂的一类物质。使用时将它喷或涂于模腔表面,以形成一层有效的隔离层。对脱模剂的主要要求是: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不腐蚀模腔表面;在模腔表面下残留分解物;不影响产品色泽,但能赋予良好的外观、无毒;易于配制,使用方便。 二.内脱模剂 2.1脱模剂现状

1)产品结构不合理,国内企业主要生产中低档大众化的脱模剂产品,而半永久性、环保型和适合二次加工性能的脱模剂产品发展缓慢、生产较少,特别是含氟的高端脱模剂市场,基本上是由杜邦、大金等国外大型氟化学公司的产品所占据。2)脱模剂的研究开发滞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模剂品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脱模剂产业和橡塑制品向高端化和高效化的发展。 3)脱模剂的研发生产单位与脱模剂使用单位沟通渠道不够畅通,用户大都满足于已在使用的脱模剂,新型高效的脱模剂推广使用难度较大。 2.2脱模剂的种类 脱模剂一般分为外用型和内用型两种。传统的脱模剂一般为外用型,即涂敷在模腔表面,习惯上也有称作隔离剂的,产品主要有滑石粉、云母粉、皂类、石蜡、聚四氟乙烯及硅油等,它们都有一定的脱模效果,但具有易留下模垢和痕迹、对模具有腐蚀作用、价格较昂贵等缺点。在众多的脱模剂品种中,氟、硅脱模剂因其脱模效果好、适合脱模的模材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两类脱模剂。 内脱模剂一般都以助剂形式通过混炼进入胶料并分散其中。在硫化时部分迁移到表面,形成薄薄的隔离层。因而无须逐一把脱模剂涂刷在模腔表面。而且,隔离膜不会脱落下来,留下模垢。这样对模具保养有利,同时也给模压操作带来了方便。另外,内脱模剂还有助于胶料的流动,减少由分子内摩擦引起的生热,是名副其实的多功能助剂,因此,在国外被称为“内润滑剂”。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内脱模剂主要有脂肪酸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金属皂基混合物、低分子量聚乙烯四类。其中氟橡胶内脱模剂T18 的使用效果较好。它能有效改善胶料的流动,增加未硫化胶料的可塑性,缩短混炼时间,节约能耗,提高生产率。将其用于氟橡胶和丙烯酸酯制品的生产中,脱模效果优良。

金属零部件清洗剂

版本:18.05.2009 替代版本:21.11.2008 发布时间:22.05.2009 金属零部件清洗剂-500毫升 货号:0890 108 7 化工品安全信息 依据标准:EC-REGULATION 1907/2006, Annex II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被鉴定物质: 金属零部件清洗剂-500毫升 货号:0890 108 7 被鉴定物质的用途: 清洗金属零部件 被鉴定单位: 德国伍尔特集团公司 电话:++49(0)7940/15-0,传真:++49(0)7940/15 10 00 紧急情况联系电话 有中毒状况时建议拨打以下电话: +49 30/19240 在有紧急状况时请拨打如下公司电话: 时间:07:00~18:00(德国时间)++49(0)7940/15-2552 2.危险性概述 对人的危害 见第11点和第15点 按照1999/45/EC指示的界定,该制剂被划分为危险品。 本产品高度易燃。 使用时:可能会累计易燃的混合空气。 受热后有爆炸的危险。 刺激眼睛。 刺激皮肤。 蒸汽可导致人嗜睡和眩晕。 对环境的危害 见第12点。 对水生生物有毒性,并可能给水体带来长时间的不良影响。 规格(欧洲标准)No 648/2004 30%及更多 脂肪族烃 3. 成分/组成信息 气雾剂 2.1化学名称含量%符号R-phases EINECS/ELINCS 氢化石脑油轻组分80-100 F/Xn/Xi/N 11-36/38-51-53-65-67 265-151-9 二氧化碳1-10 204-696-9

对于R-phases的详细描述,请参见第16条 4. 急救措施 4.1 吸入 将吸入气体的人员移离危险区域。 向吸入气体的人员提供新鲜空气并根据其症状就医。 如果吸入气体的人员出现晕眩的情况,请即刻将其移往安全的地方并立刻就医。 4.2 眼睛接触 用大量清水彻底的清洗眼睛几分钟。立刻寻求医生帮助,并携带通用的数据单以供参考。 4.3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清水彻底冲洗接触部位,并即刻除去被污染的衣物。 假如皮肤出现刺激症状(如:红斑),请就医。 4.4 食入 通常不会发生。 不要试图通过催吐来清洁,即刻咨询医生。 吸入有危险。 4.5 急救物品 未检测。 5. 消防措施 5.1 适用灭火介质 CO2 喷水喷射 干粉灭火 抗醇泡沫 用水冷却处于危险之中的容器。 5.2 有无因为安全原因不可以使用的灭火介质 高容量水喷射 5.3由于暴露在特殊危险中而引起的物质或配置品本身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燃烧后会导致以下情况的发生: 碳氧化物 有毒的高温分解产物 持续加热有导致爆炸的危险 易燃的混合气体。 5.4 灭火人员需要的防护设备: 依据起火的规模,需要配备有独立的空气供应系统的防毒面具。 依据火势的大小,如果必要,请做好全身的保护。 5.5 更多信息 请依据政府的法规对有污染的废水进行处理。 6. 泄漏应急处理 请参阅第13点,个人预防措施请参阅第8点。 6.1 个人预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