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有答案)

《侵略与反抗》单元复习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中国步入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所以本单元的内容线索十分明显,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二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正如单元标题所说:侵略与反抗。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林则徐、太平天国、左宗棠、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记住《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3.通过分析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掌握历史事件与史实,记住重要的条约名称、内容和影响。

2.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用对比法、分析归纳法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林则徐、左宗棠等爱国人士的不屈抗争,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精神和斗争精神。

2.通过对几次战争的原因分析,吸取“落后就要被挨打”的历史教训,从而激发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思想。

【学习重点】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学习难点】

1.理解三大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及影响

2.探究近代中国中外战争产生的原因、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学习方法】

对比法、分析法、归纳法

【学习过程】

学习导入:

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又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更可拍的是跌倒了却爬不起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是在1840年跌倒了,而后又一步步跌倒,但最终我们却勇敢地站起来了,而且雄立于世界的东方。是怎样苦难的历史,促使我们的觉醒与奋起?让我们再次回首那段沧桑的历史,一起吸取历史的教训与启迪。

一、屈辱的战争

自主复习——忆过程

学法指导:先自己回顾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再次翻阅课本或请同学帮助解决。

导学一:回顾近代以来的侵略战争

战争名称列强时间结果

英国

阿古柏侵略新疆1865年

1860年火烧圆明园,被迫签

订条约

日本

八国联军

导学二:对比三大条约内容

条约内容影响

《南京条约》 1.

2.

3.

4.

《马关条约》 1.

2.

3.

4.

《辛丑条约》 1.

2.

3.

4.

问题一:归纳三大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问题二:对比三大条约的内容,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是相同的?还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新的变化?

问题三:细品《南京条约》的内容,思考这些条约内容侵犯了中国的哪些主权?对中国各阶层带来什么危害?(提示:可以从统治者、农民、早期的资产阶级等人的角度来思考)

问题四:对比《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思考《马关条约》中哪些内容表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殖民程度大大加深?为什么?

问题五:《辛丑条约》中哪一条内容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归纳三大条约对中国的整体影响是什么?

环节过渡:中华民族从来就是有血性的民族,在面对民族危亡的时候,总有那么一批批热血男儿保家卫国、战死沙场。让我们再次来回顾这些不朽的英雄。

二、不屈的抗争

自主复习——赏人物

导学一:图说历史:从以下的图片中说出其历史人物的名称及其英雄事迹。

图一:人物:。

事迹:。

图二:人物:。

事迹:。

图三:人物:。

事迹:。

导学二:思考:归纳以上三位历史人物都属于哪个阶层的代表?除此之外,还有哪个阶层的人民也起来进行了不屈的抗争?简单说说他们的事迹。

导学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

——左宗棠

“吾辈从军卫国,早臵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认真品读以上三位历史人物的经典语录,说说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令你感动。

环节过渡: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在面对民族危亡时,不是任人宰割的,各阶层的人民也勇敢地站出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为什么当时的中国在中外战争中会输的如此之惨?让我们再来深刻反思历史带给我们的惨痛教训。

三、惨痛的教训

合作探究——探根源

探究一:中英冲突的根源

中英两国相隔万里之遥,来回一次快则三四个月,慢则半年之久,为什么英国不惜千里迢迢来与中国相会呢?难道真如某些人所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销烟的过激行为导致的吗?”请同学们认真读下面的材料,深入思考这次中英冲突的原因。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维持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张开了饥饿的大口:原料不够,劳动力不够,市场更不够。它扑向世界各地,盯上了垂涎已久的“天朝上国”——中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把鸦片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晚清悲歌》

材料三: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思考一: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观点是否一致?结合材料三,你更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四::“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可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摘自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思考二:材料四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是指什么条约?为了达到材料中“要求中英条约修订”的目的,继而中英之间又发生了什么冲突?你认为这两次冲突之间有何联系?

思考三:为什么英法等西方大国此时能如此嚣张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辱中国?谈谈你的感受。

探究二:中国战败的根源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泱泱大中华,面对远隔千山万水之遥的英国,为什么英国只出动一支拥有几十艘舰船、几百门大炮、一万多士兵的侵略军就能轻而易举地打败庞大的清王朝呢?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几幅图片,体会19世纪中英两个不同的世界

政治对比:

中国的君主专制、军机处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议会

经济对比:中国的牛耕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

军事对比:中国的冷兵器与西方的热兵器

外交对比:中国的闭关锁国与英国的殖民扩张

通过以上几幅图片,归纳一下19世纪中英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哪里?思考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是什么?

环节过渡:我们知道为什么“挨打”了,我们更应清楚的是怎样才能不“挨打”,此后我们的国家又是怎样一步步从毁灭走向新生的呢?它又带给我们哪些深深的思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毁灭后的新生。

四、毁灭后的新生

交流展示——谈感悟

材料一: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感悟一:仔细体会材料一中温总理的话,思考近代中外差距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历史重演?

材料二:温家宝在礼堂向师生们发表讲话。温家宝说,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2012年9月10日温家宝赴外交学院为周恩来和陈毅铜像揭幕讲话感悟二:认真品读温总理对于“钓鱼岛”问题的态度,想想当今的中国为什么能如此硬气地坚决捍卫中国的领土主权?谈谈你对新旧中国不同外交政策和处境的认识。

材料三:“109年(1840—1949年) 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采远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感悟三:是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代代儿女前仆后继、勇于探索、不怕牺牲、不断奋战之路,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些什么?谈谈你的想法。

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近代以来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的痛苦与灾难,使中国不断陷入被列强侵略的深渊。但是,痛苦的经历也深深震撼了中国大地,先进的中国人民开始不断反思自己、勇敢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只要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能永远保持那份爱国的热情、奋斗不屈的信念和坚强的斗志,我们就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我们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

六、解疑质疑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告诉我们:“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多对本单元的内容多问几个“为什么”。

七、当堂检测

1.19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A.中国的大门首次被打开

B.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出现了租借地

2.《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的条款是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此目漫挥天下泪,有功足壮海军威”这句诗歌颂的是清朝爱国将领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4. 2004年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宣布:中俄全长4300公里边界全部确定。回顾中国

近代史,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多少万平方公里?

A.60多 B.150多 C.44多 D.40多

5.《辛丑条约》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与列强签订的众多不平等条约之一。以下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A. 拆毁大沽炮台 B.赔款白银4.5亿两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英国侵略的深入,18世纪,英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摘自《中国历史》华东师大版材料三:鸦片战争的结果是“邪恶战胜了正义,公理遭到了践踏,自卫者受到镇压,使邪者笑,善者哭!”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可以判断,鸦片战争是哪国发动的?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该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材料显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战争名称列强时间结果

鸦片战争英国1840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

《南京条约》

阿古柏侵略新疆英、俄1865年收复新疆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1860年火烧圆明园,被迫签

订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1894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1900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

条约内容影响

《南京条约》 1.略

2.

3.

4.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马关条约》 1.略

2.

3.

4. 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1.略

2.

3.

4.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问题一:

内容主要包括:割地、赔款、通商

问题二:

三大条约都有的内容是赔款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共同的内容有割地、赔款、通商,而《马关条约》则多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内容。

《辛丑条约》的内容除了赔款一项与两条约内容相同外,其他内容均为新内容。

问题三:

《南京条约》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

赔款清政府为此加强了对人民的压榨,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

割占香港岛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使香港成为英国侵华的据点。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协定关税侵犯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政府每年损失大量关税,加重财政困难。

(从其他方面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四: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由《南京条约》的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到长江沿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剥削中国的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问题五: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运动。

三大条约对中国的整体影响: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不屈的抗争

导学一:

图一:人物:林则徐

事迹:林则徐虎门销烟

图二:人物:左宗棠

事迹:左宗棠收复新疆

图三:人物:邓世昌

事迹: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导学二:

以上三个人物都属于地主阶级的代表

此外还有农民阶级也起来英勇抗战,如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运动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事迹:(略,可从时间、人物、战争过程、结果简单叙述)

义和团运动的事迹:(略,可从时间、人物、战争过程、结果简单叙述)导学三:

林则徐:不计较个人得失、荣辱,一心报国的精神。

左宗棠: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邓世昌:不怕牺牲,誓死捍卫国家主的精神

三、惨痛的教训

探究一:

思考一:

不一致。

材料一的观点是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决定中西方之间的国际贸易关系。

材料二的观点是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更赞同材料二的观点,因为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是列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倾销商品。从材料三也可以看出鸦片战争是列强等待发动战争的一个机会,是蓄谋已久的。

思考二:

此条约指《南京条约》

中英与1856年又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从目的来看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倾销商品,从结果来看,也是达到此项目的,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思考三:

中国综合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大国

落后就要被挨打(不拘泥于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二:

政治制度上中国封建制度上的专制、腐败落后于英国政治的民主、开明

经济上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落后于英国先进、发达的工业文明

军事上中国落后的军备落后于英国先进的武器装备

外交上中国闭关、保守落后于英国开放与扩张

根源在于:中国落后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远远落后于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四、毁灭后的新生

感悟一:

近代中外差距的原因有:中国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中国应该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与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改革,顺应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言之有理即可)

感悟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不断增强,已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之一。

认识:综合国力是国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弱国无外交。

(言之有理即可)

感悟三:

牢记历史教训,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言之有理即可)

七、当堂检测

1-5CCDBC

6.

(1)英国

(2)《南京条约》

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主要原因是: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武器装备落后、政府腐败等

启示:落后就要被挨打

最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 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2、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3、掌握阅读叙事记叙文的方法,学会阅读一般的叙事记叙文。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复习内容: (一)重要字词:、 1、《新闻两则》:绥靖阻遏锐不可当 2、《芦花荡》: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 3、《蜡烛》: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 5、《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荒谬健忘 (二)、作家作品: 作家国别评价代表作注释 孙犁 雨果 西蒙诺夫 (三)、课文比较: 课文主要内容作品主题语言特点写作方法

《新闻两则》 《芦花荡》 《蜡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四)、阅读叙事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1、事件及主要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主题揭示:事件意义的挖掘及作者写作的动机。单元达标训练题 90分钟 10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欤舀水(yǎ0)白洋淀(d靓g) B.绥靖(su恚脂粉(zhǐ)蹿一蹿(cu鄋) C.寒噤(jīn)拂晓(f颤巍巍(ch鄋) D.提防(t恚惊骇(h郓)迫击炮(p颍?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 B.臭名昭着荒谬憧憬珐琅 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 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 B.占领控制封锁 C.占领控制封闭 D.占有牵制封锁 4.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 没有愤怒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_第九章《_压强》单元复习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F 第九章《压强》单元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实际问题; 3.探究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4.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压力 1.定义:叫做压力。 2.压力的三要素: (1)压力的大小:(指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的关系) (2)压力的作用点: (3)压力的方向: 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二、压强 1.意义: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 2.定义:叫做压强。 3.压强的计算公式:。 4.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可用公式进行计算。 5.压强的单位: 1Pa= N/m2 6.增大压强的方法:、 7.减小压强的方法:、 三、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作用且具有性。 2.液体压强的探究工具:。 3.液体对容器和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有关系。 4.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和。 四、气体的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历史上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日常生活中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实有、等。 2.大气压的测定:最早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 3.1标准大气压等于 Pa,相当于 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2)阴天大气压比晴天,夏天大气压比冬天。 5.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应用实例有。 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 方,压强。应用有。 【课堂探究】 1.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 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 是。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 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_______(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4.5ml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五(无答案)北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八年级单元复习学案五 第五单元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No.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 ①了解张謇兴办的实业; ②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③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 ④了解魏源、严复等的主要思想; ⑤了解科举制度的废除、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⑥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考点导学] 1、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民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 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 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3、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詹天佑是我国著名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在京张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出色地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隧道工程和为确保行车安全,设计出“人”字形路轨。 4、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他研制出的制碱新工艺被称为“侯氏制碱法”。他还著有《制碱》一书。 5、魏源和《海国图志》 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6、严复 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的影响最大。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的势力。 7、新式教育的发端 ①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 ②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学制度。 8、文学巨匠鲁迅 主要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9、美术大师徐悲鸿 主要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 10、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①聂耳的主要代表有《义勇军进行曲》等。 ②冼星海的主要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等。 [目标测评] 一、选择 1、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建的企业是() A、新洋灰公司 B、上海申新纺织公司 C、福新面粉公司 D、大生纱厂 2、“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一主张应该出自()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已审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12章 复习导学案 目录如下: 第七章复习导学案 第八章复习导学案 第九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一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讨论形成知识框架; 2、看书讨论基本概念及规律; 3、会探究实验或作图; 4、会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看书讨论形成力相关基本概念知识框架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________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并不一定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就是力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三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将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的一条带_______的线段。 6. ________仪器叫做测力计。常用的是测力计是_____________。它的原理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前要了解其________和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_________。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线________。 7.物体发生________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________,弹力越大。 8.由于______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__ ___;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大小为G=_______,其中g=________N/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 ___。 9、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它的成正比。 展示评价1:学生回答,集体矫正。 学习活动2:请同学们看书复习整理力、弹力和重力概念相关内容,根据解题引导课堂讲练互动,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1、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体积的改变;(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并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 【问题讨论】跳板跳水运动员跳水前为什么总是站在跳板的最前端蹬跳板? 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1)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力的作用,如本题中墙壁对球是否有支持力,只要假设把墙壁移开,看球是否会移动,怎样移动.由图可知,球会向左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墙壁对球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 第一课邓稼先(第一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 ) 元勋.( ) 无垠.( ) 选聘.( ) 至死不懈.( ) 筹. 划( ) 宰.割( ) 彷.徨( ) 仰.慕( ) 鲜.为人知( ) 开拓.( ) 难堪.( ) 鞠躬尽瘁.( ) 风悲日曛.( ) 兽铤.亡群( ) 二: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三: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1.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用“我们看到了一 个的邓稼先”的句式说话。 二、人物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组内讨论交 流完成。】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找出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3.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三、质疑探究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2) 第一课邓稼先(第二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前情回顾 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的爱国情怀。 三、精读探究 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达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段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3.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写作手法探究 五、精段研读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如下问题: 1.本部分主要写什么? 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1982年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 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ì)无垠.(yín) D.彷徨.(huáng)挚.友(chì)殷.红(yān)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租借宰割悲惨鲜为人知 B.奠基拔尖难堪妇儒皆知 C.忠厚选聘震荡真诚坦白 D.摄制彷徨挚友层出不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佩服他、仰慕 ..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1-2复习学案教案

1. how often 多久一次 2. as for sth/doing sth 至于,关于 3. of course=certainly=sure 当然 4. look after=take care of=care for照顾 5. hardly ever 很少 6. surf the Internet 网上冲浪 7. the results of the student activity survey 学生活动调查结果 8. be good for my health 对我的健康有益9. her eating habits 她的饮食习惯10. want us to eat junk food 想让我吃垃圾食品11. exercise twice a week 一周锻炼两次12. go skateboarding 去滑板13. come home from school 放学回家14. try to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尽量多吃蔬菜15. healthy lifestyle 健康的生活方式16. keep in good health=keep healthy=be in good health 保持身体健康17. improve your English 提高你的英语水平 18. shop three or four times a month 一个月购物三次或者四次 19. have a cold 感冒20. have a stomachache 胃疼 21. have a toothache 牙疼22. have a fever 发烧 : 23. have a sore throat 喉咙疼24. have a sore back 背疼 down and rest 躺下休息 a dentist 看牙医 tea with honey 带蜂蜜的热茶stessed out 有压力的,紧张的29. at the moment 此时,现在30. not…until 直到……才 31. host family 寄宿家庭9.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a balanced diet 膳食平衡 \ keep healthy 保持健康Chinese doctor传统中医 35. need some conversation practice 需要一些对话练习 二、句子 1. How often do you go to the movies 你多久看一次电影 】 2. What does she do on weekends 她周末做什么 She often watches TV. 她经常看电视。 3. Some students are very active and exercise every day. 一些学生很活跃每天锻炼。 4. The results for“watch TV” are interesting. "看电视”这一调查结果很有趣。 5. She says eating more meat is bad for our health.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doc

七上第一单元复习( L7-9-004) 主备:课型:复习课审核:七年级历史组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2、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学习重点】X k B 1 . c o m 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黄帝是——人文初祖 【学习难点】 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对“禅让制”的认识 【自主学习】 一、元谋人 1、时间:距今170 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 ______万年至 ______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________龙骨山山洞里 3、特点: A、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石器,新|课| 标 | 第| 一 |网 B、北京人使用 _______,意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C、北京人生活方式:群居 三、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________年; 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 3、特点: A、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B、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__________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C、会人工取火 D、生活方式:“氏族公社”“氏族”——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四、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________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_______流域 3、使用工具: _______石器,这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4、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的国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导学案语文

期末复习 一、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文言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和背诵。 3、文言文专题练习。 4、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复习回顾。 (二)预习要点 1、熟练掌握1——7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写法及意义。 2、熟练背诵及默写24、29中所有古诗词,《邹忌讽齐王纳谏》《孙权劝学》《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是重点课文。 3、文言文解释重点实词的意义,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对重点句子要会准确顺畅的翻译;会整体把握课文,概括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的主旨,会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会分析和评价文章的写作特色。 4、重点古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孙权劝学》《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三)、达标练习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嗫嚅 ..(nièrú)狞.笑(níng)忸怩 ..(niǔní)肆无忌惮.(tán) B.讪.笑(shān)盈眶.(kuàng)蜕.变(tuì)懵懵.懂懂(měng) C.色.子(shǎi)镣.铐(liáo)作揖.(yī)扣人心弦.(xuán) D.勒.转(lè)隘.口(ài)蹲.踞.(dūnjù)呱呱 ..坠地(gū)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琐屑妥贴荆棘鸦雀无声 B.鼓噪授与慷慨唯命是从 C.仓皇遮蔽荒莽不能自己 D.黯然陨落狼籍俯拾谐是 3.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霍达——当代——《穆斯林的葬礼》——梁亦清 B.老舍——现当代——《骆驼祥子》——范进 C.鲁迅——近代——《朝花夕拾》——胡屠户 D.司马光——汉代——《史记》——吕蒙 4.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导学案撰写:张岭审核:曹六平使用时间:12月10日班级:姓名: 一、复习目标: 1.复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原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2.复习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生产、生活情况。 3.复习炎帝、黄帝时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二、复习巩固 3.重要知识考点汇总 ⑴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⑵火的作用:火可以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⑶黄帝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①部落联合部落在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族; ②黄帝建,制,,发明。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属下仓颉造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因此人们尊称黄帝为“”。 ⑷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 ⑸公元前2070年,建立朝,定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三、堂清测试 1.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下列原始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居民 3.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共有的特点的是() A.烧烤食物 B.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C.共同劳动并共同分享成果 D.懂得人工取火 5.在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6.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7.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 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8.“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9.黄帝之后,尧、舜、禹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办法是( )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10.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11.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①上述材料说明远古居民生活环境如何? ②在这样的环境中,北京人怎样才能生存下去?为什么? ③列举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是居民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第一单元导学案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讽刺手法及刻画的人物形象。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过程与方法 听读、自由讨论交流了解文章中人物形象及作品的主题。 情感态度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一个敢于正视现实,勇敢面对现实的人。 教学重点: 1. 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讽刺手法及刻画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录音机、朗读带、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了解教学目标 1.介绍作者: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文木老人,清代小说家 2.介绍《儒林外史》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汉字注音 作揖.(.).带挈.(.).相.(.).公行.(.).事长.(.).亲亲.(.).家母醺.(.).腆.(.).着啐.(.).万贯.(.).家私盍.(.).恭.(.).喜簇.(.).拥讳.(.).噫.(.).

不省.(.).人事拙.(.).病商酌.(.).心窍.(.).五更.(.).诧.(.).异簿.(.).子兀.(.).自懊.(.).恼菩.(.).萨.(.).膏.(.).药襟.(.).桑梓.(.).轩.(.).敞.(.).细丝锭.(.).子攥.(.).瘟.(.). 2.形近字多音字辨音组词 踹____( ) 揣____( )_____( ) 颤____( )____( ) 绾____( ) 馆____( ) 倌____( ) 3.口头解释词语 带挈道是兀自唯唯连声劈手些须见教不省人事桑梓狗血喷头拙病轩敞舍与商酌相与摸门不着权变央及局不过 三、合作探究。 1.整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讨论文章的人物形象。 “……”这是______描写,反映了人物___________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导入,了解学习目标。 二、预习检测。 抽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范进: 胡屠户: 张乡绅: 邻居: 三、自主学习。

(word完整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学案教师版

《孟子》二章 一、富贵不能淫 一、解释划线的词语,写在后面括号中。 为、 怎么,哪里)得为大丈夫乎?子未 训诲)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女同汝,你)家,必 )准则、标准)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动摇), 使…屈服),此之谓大丈夫。” 二、翻译重点句子: 1、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安静),天下就太平无事。 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去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和儿子, 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理解性填空: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3.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的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问答题: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是什么? 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认为公孙衍、张仪像出嫁的女儿完全顺从丈夫一样顺从君主的意志,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得大丈夫。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要一、讲仁德,守法礼,做事合乎道义;二、无论得知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三不能为了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5.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6.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7. 文中大丈夫“独行其道”的“道”指的是。 这句话出自“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为“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因此,这里的“道”应该是大丈夫所坚持的原则。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列举几个人物说说, 富贵不能淫……关羽、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刘胡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学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学案(01) 一、知识点梳理: 1、二次根式的定义. 一般地,式子 a (a ≥0)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被开方数。两个非负数:(1)a ≥0 ;(2) a ≥0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0≥a a 是一个________ 数 ; (2) () =2 a __________(a ≥0) (3)()()() ??? ???=?==0_______0_______ 0_______ 2a a a a a 3、二次根式的乘除: 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0,0(≥≥?=b a b a ab ,二次根式乘法法则:__________=?b a (a ≥0,b ≥0) 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b a b a = ).0,0(>≥b a 二次根式除法法则:)0,0(>≥=b a b a b a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4、最简二次根式 2.分母中不含根号;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分母有理化:是指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达到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目的. 代数式有意义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2)分式的分母不为0.(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0 二、典型例题: 例1:当x 是怎样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⑴ 2-x ⑵ x x -+2) 1(0 ⑶13-+-x x ⑷12+x (5) 1 2 -+x x 例2:化简:

(1)|21|)22(2-+- (2)|32 54|)3253(2-+- 例3: (1)已知y=x -3+62-x +5,求x y 的值. (2) 已知01442=-+++-y x y y ,求xy 的值. 例4:化简: (1)32; (2)2 b a 3 3; (3)48.0 (4)y x x 2 (5) 2 925x y 例5:计算: (1) 351223 ? (2) 2 1335÷ (3) ()0,02123????? ? ??-÷b a b a b a 例6:化去下列各式分母中的二次根式: (1) 323+ (2)81 3 (3)2 51+ (4)()0,03 ??y x x y 三、强化训练: 11x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1且2x ≠-; C 、2x ≠-; D 、x <1且2x ≠-. 2、已知0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导学案

《力》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力的图示表示力;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理解重力、弹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物体存在。 (3)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间的吸引力。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3、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 (1)力的示意图是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只需要标明物体受力的大致情况,只画力的方向、作用点、不用画标度和大小。(2)画法:首先找到力的作用点;其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最后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相互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要点诠释: 1、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这就是力的物质性。“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例如: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 3、力的作用效果往往是两种效果同时都有,我们研究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时,只研究主要的作用效果。例如,用脚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同时使球发生了形变和使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但主要的作用效果应该是运动状态改变了。 4、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力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只要其中一个要素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改变。 要点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3、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4、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构造:弹簧测力计的主要工作部件是弹簧,此外,还有专门用来测拉力和握力等专用测力计。 (3)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应使指针指在零点;②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 ③不要让指针与刻度盘摩擦;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 (4)使用口诀: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一顺拉、不摩擦、不猛拉;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要点诠释: 1、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日常所称的拉力F、压力F压、支持力F支等,其实质都是弹力。例如,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其实质就是桌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后对茶杯向上的弹力。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一旦超过量程,弹簧的形变就超出它自身的弹性限度。这样的损坏,会使弹簧测力计无法再使用。 要点三、重力 1、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重力,单位:N m——质量,单位:kg g=9.8N/㎏,粗略计算可以取g=10N/kg

九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附答案讲课教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第一单元 时间:年月日主备人:授课人:课型:复习课 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重点】 2、了解重要的作家及作品。【重点】 3、学会概括诗歌主题。【难点】 一、【字音字形】 荇藻蓬蒿蝼蚁干瘪绯红笑涡虔信瞰望潺潺黝黑晨曦镶嵌嘶哑锦幛憔悴纤绳淤滩深邃 我的积累: 二、【文学常识】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 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2、《乡愁》的作者是,台湾诗人与散文家,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散文集《左手的缪思》等。 3、《我用残损的手掌》的作者是,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是,原名龚佩瑜。当代诗人,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等。本单元所选诗歌获1 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5、(1)外国诗《祖国》的作者是,是继普希金之后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14岁写诗,1837年他因为普希金之死而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诗坛。 (2)外国诗《黑人谈河流》的作者在美国文坛,尤其是黑人文学方面,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写过小说、戏剧、散文、传记等各种文体的作品,还把西班牙文和法文的诗歌翻译成英文,甚至编辑过其他黑人作家的文选,但他主要以诗歌著称,被誉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辨析现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精彩再现】“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问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三(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单元复习学案三 第三单元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No.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 ②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③了解南昌起义; ④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理解层次:①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②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认识长征精神。 [考点导学] 1、五四爱国运动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简单经过: a.1919年5月4日——6月3日:运动中心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力 b.1919年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在上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 c.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d.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等 ③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意义: a.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

用。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⑤五四精神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2、中国“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③主要内容: a.通过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b.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产生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④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北伐战争 ①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的合作。 ②黄埔军校的创建 a.创建: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b.作用: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③北伐战争 a.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b.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c.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d.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e.战果: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国民政府也从广州迁到武汉。 4、红色政权的建立 ①南昌起义

九年级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复习导学案 【一、梳理知识,分析考点】 1、责任(P5-6) (1)含义:责任是一个人某些事。 (2)产生: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 2、责任与角色(P7-8) (1)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社会身份),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 (2)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化自己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作为子女、学生、朋友、普通公民、社会成员,责任各是什么?) (3)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3、对自己负责 (1)表现(P9-10) ①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 ②约定守时、、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2)原因:?(P9-10) 只有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的责任。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3)不负责任会给带来哪些后果?(不承担责任会给他人、社会带来什么危害?怎样认识不负责任的行为?) ①必然会遭到道德的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使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影响社会的进步、和谐、文明与健康发展等。 4、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1)代价与回报(P14) ①回报:更重要的是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②代价: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意味着付出、和,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正确态度(P14-15) ①勇于承担责任,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进行正确评估,作出合理选择。 ②有些责任不是我们自愿选择,仍然要义无反顾。 ③承担责任要不言代价与回报。(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3)承担责任的意义 对个人:①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P14)②学会承担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P18) 对社会: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P8) 5、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P20) 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②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关爱集体的表现(怎样对集体负任?)(P21)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和,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能,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 6、承担对社会、国家的责任 (1)要求(P22-23) ①要胸怀天下,关爱社会,共同营造“”的社会氛围。 ②维护国家的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③主动,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 ⑤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2)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人意义。(P24-25) 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帮助了他人,并使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7、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P26-29) (1)慎重许诺、坚决。 (2)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3)要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4)要学会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二、精选精练,提高能力】 1、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永远地记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河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台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这揭示的道理是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B、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C、集体离不开个人 D、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2.“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一块黑板 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应是一张暖暧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首诗告诉我们 A.不同的人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 B.一个人只有长大成人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c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D.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责任 3.班会课上阳阳的班级围绕“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问题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 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 B.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互相依存的 C. 维护集体利益必然会损害个人利益 D.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4、“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敬业奉献模范”……从20XX年评出的第二届“全国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