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年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

2021-2022年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

2021-2022年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
2021-2022年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

2021-2022年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岳麓版

一、说教材:

1、《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本册教材“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本课的着眼点注重认识西方侵略对我国整体的外部性冲击,特别是战败对近代中国政局的影响。

本课第一目“虎门硝烟”,讲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第二目“《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略讲经过,主要谈结果;第三目“第二次鸦片战争”概述了战争起因、经过和后果,其中也谈到了战争影响的结果之一——阳务运动的发起。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他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目标:本课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影响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识特点;而且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较多的接触关于鸦片战争的影视资料,所以对战争的史实会了解得较多一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拔和矫正。

根据学生的上述特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下列的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1)、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弄清楚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2)、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雄

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能力与方法:1)、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教学,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教材重点与难点:

1)、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依据:中英两国关系远隔重洋,相距如此之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涵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硝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2)、重点:中国战败的原因。

依据: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请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重点内容。

3)、难点:如何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依据:以鸦片战争为分水岭,中国走入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民族抗争的历史;这一转变学生会较难理解,所以应列为难点内容。

二、说教法

1、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重点知识。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应着重从虎门硝烟的背景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第二目主要讲述战争的过程、结果和影响。那么应简要讲明战争的过程,重在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第三目应着重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应指出重要影响之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2、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和课标要求,应用讲授法,对比法,提问法,讨论法,也结合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说学法

1、学法指导的目的意义:让学生慢慢掌握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

2、观察学习法: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

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为学生的思维力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阅读法

4、讨论法

四、说程序

1、复习旧课(3分钟)

2、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猜想,引入课题)

向学生展示一个腐烂了的苹果,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猜想,苹果出现腐烂的原因会有哪些?在生回答后,然后话题一转,假设情景,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那同学们你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吗?而这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呢?)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导入新课。(1分钟)

3、讲授新课(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本课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看、读、评、析、练来突破)(1)看、读: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只是一句话带过,而这留给了学生太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能让学生弄清这一背景,我通过补充这一段历史的相关资料,让生注意听,和读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提供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包括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清政府为其提供的条件,以培养他们综合概括的能力。同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虎门硝烟。(5—7分钟)

(2)评、析:“虎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问“有人认为,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吗?”让生思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3—5分钟)

(3)鸦片战争的经过,由于在初中时已重点学过,在这就不再重复,只是通过演示《鸦片战争的形势示意动态地图》一带而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分析内容从而得出战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8—10分钟)

感:而对于“中国战败的原因”这一难点的解决,主要通过设置问题“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查办,战争能取胜吗?”让生结合教材后给出的“解析与探究”的材料来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最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3分钟)

过渡: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取得了诸多的权益,法、美也借机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捞取权益。但之后不久英法为什么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进入下一个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讲析,主要通过出示英国在中与洪都拉斯的正当贸易对比表,让生观察和创设情景来得出结论。(3—5分钟)

经过略讲。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来完成。着重分析清政府内部发生的变化。(3分钟)

4、结:结合板书设计,让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5、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背景:1、西方强大(根本原因)

2、中国落后(提供条件)

3、虎门硝烟(直接原因)

(二)过程:1840年开始;1842年结束

(三)结果:中英《南京条件》

1、内容:开通商口岸

割地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四)影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五)战败原因: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根本原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二)经过:1856 开始;1860攻占北京,战争结束

(三)结果:签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四)影响:清政府权利结构变化

洋务运动兴起37854 93DE 鏞 32858 805A 聚36514 8EA2 躢

38662 9706 霆P20971 51EB 凫19994 4E1A 业36345 8DF9 跹 26329 66D9 曙31965 7CDD 糝

2020年人教版(必修上)高中历史《两次鸦片战争》课时练习(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必修上)高中历史 《两次鸦片战争》课时练习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作者把鸦片战争作为“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 A.促成新思潮的萌发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使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使中国被动开始了近代化 2.《南京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意图()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协定关税 D.领事裁判权 3.费正清在《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中说:“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 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是强权政治的产物,又是一个社会窗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条约口岸() A.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特性 D.导致近代中国的不断沉沦 4.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 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5.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 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该观点本质是想通过战争使英国()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6.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 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7.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626万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 年间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 A.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 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 10课鸦片战争试题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 争试题含解析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题号 易中 鸦片战争1、23、4、7 战火再燃65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政府公然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 A.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 B.腐蚀清政府的官员 c.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D.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解析:A 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向中国猖狂走私鸦片是因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急需扭转对华贸易逆差,A项正确。 2.(2017·辽宁大连期末)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 A.外国已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解析:B 根据材料,在1689~1839年这段时间的涉外司法诉讼本应全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有较多由外国人自行审理,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通过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的,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也没有体现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c、D两项错误。 3.(2017·山东潍坊期末)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帖(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基础知识 了解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 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探索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 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 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八年级历史教案上册人教版《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教案上册人教版《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实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6页“自由阅读卡?从--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什么效果? (严厉禁烟)(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 (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高一历史 鸦片战争教案

山东省沂水一中高一历史教案: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理解: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权益及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能力目标】 ⑴通过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现和深层次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⑵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⑶引导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提升综合能力。使学生认识两次鸦片战争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⑷掌握哲学原理:根本与直接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战争原因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深切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2)中西方兴衰趋势的鲜明对照,了解国情和球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3)通过感悟与体验,学会鉴别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 (4)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虚伪、贪婪和惟利是图本质。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5)联系香港的割失和回归,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牢记民族的灾难和屈辱,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给中国带来危害 难点:以世界整体史观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历史概念。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调研存在疑惑和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认定目标:教师打开自制的课件,演示有关鸦片战争的图片,播放电影《鸦片战争》开篇悲沉的背景音乐。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这些真实的图片、鲜活的人物使我们想到了中国历史的什么事件?此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过渡:鸦片战争使强盛千年的中国步入了百年屈辱的历史,从此中国人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这一战是民族的耻辱,是我们中国人不堪回首的记忆,但是“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最痛苦的记忆恰恰是我们最该正视的事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让历史重演。让我们走进那段悲壮的历史,去领略民族英雄的爱国风采,去探索战争爆发及其失败的原因,去思索复兴中华民族的道路。 (二)、体验探究合作学习 1、图说战争过程

试讲稿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一册(必修)第10课 领域:历史事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体验与发现:发现写生、设计书包的乐趣,发现书包上学习的好伙伴。 2、情感和价值目标:通过介绍林则徐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的事迹,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学习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 教学重点: ⑴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⑵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教学难点: ⑴鸦片战争的原因。⑵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教学用具: 课本、鸦片战争的影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和分期。然后提问学生:关于发生在160多年前的鸦 片战争,我们并不陌生。中国禁止毒品输入,遭到痛打;西方贩卖鸦片,为国法所容;中国在本土作战,惨遭失败,英国海盗式袭击一举胜利;正义战争受到惩罚,殖民战争取得成功;中国社会按自身矛盾运动的固有轨迹运转,遭到历史扼制,西方社会按固有轨迹运

转,却获得历史成功。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渎了文明,劫掠者弹冠相庆,自卫者俯首求降。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呢?结局一定会这样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观看一段鸦片战争的 视屏。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和中国 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19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教师再次提问学生工业革命的影响都有哪些?这其中哪些会影响到中国?关于影响,学生可能回答不全面。教师稍做补充,指出,由于生产力极大提高,产品极大丰富,这就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否则其发展就会停滞不前。英国完全征服印度后,自然就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2.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关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看书,然后出示下列空白表格,由学生填写适当的内容。 19 世纪上半期的中英两国比较 地理位置 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 军事力量 对外政策 中英贸易 综合国力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习题岳麓版必修含解析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 1.英国的鸦片走私。 (1)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①________,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 (3)危害:烟毒肆虐,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2.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鸦片肆虐所产生的巨大危害,引起了朝野的广泛关注。在禁烟的强烈呼声中, ②________皇帝下决心禁烟。 (2)概况:③________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温馨提示 答案:①逆差②道光③1839 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应用提升】 1.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D)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解析:从“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故选D项。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鸦片战争的经过。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政府发动了对华战争,鸦片战争爆发。 (2)结果:1842年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英《①________》,鸦片战争结束。 2.《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②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 ③________给英国;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列强还取得了④__________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3)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美国、法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⑤________,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要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材料:争取自由贸易的战斗在英国国内已获胜利,而广州仍在实行限制。这个城市仍拒外商于城墙之外,使外商受该城官员的辖制。一出广州城,就是四亿人口的中国国内大市场。曼彻斯特的制造商们互相议论说,只要想到这件事: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就得忙上数十年!只要能够打开这个壁垒就好了。只要英国能找到一个安全港口,能夺得一个岛屿并将它变成一个受英国保护的弊绝风清的货物集散地,那就好了。驻广州的英国散商1830年12月在呈递下院的请愿书中辩解说,对华贸易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贸易。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为了实现对华贸易而引发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这一事件的根本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历史事件: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加剧,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对外扩张,掠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料和商品市场。 ●主要原因: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战争进程:1840年,英军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2)战争结果:失败,签订近代历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危害: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加重清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负担;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等。 ●领事裁判权: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一些半殖民地国家攫取的非法特权之一。即帝国主义国家的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居留国法庭无权审判,只能由该国的领事裁判。又称为“治外法权”,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废除。 ●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而“片面最惠国待遇”则为中国给予英国优惠待遇,英国不给予中国。其主要特点为“一体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重要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重 要知识点归纳 走私鸦片 背景: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目的(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根本原因),扭转贸易逆差(直接原因)。 危害:经济上,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政治上,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虎门销烟 背景: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939年6月 地点:广州虎门 领导者:林则徐 措施:明察暗访,缉拿烟贩,收缴鸦片,销毁鸦片。 结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110多万千克)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意义: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 原 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直接原因: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起讫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初 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以及社会制度落后,清朝统治者策略失当。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内 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国家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观看影片《林则徐》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亚欧大陆上的中国和英国)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材料和图片展示: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 资料图:1851年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 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了解英国工业革命,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中国英国

总体状况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迅速崛起 具体表现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广 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材料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确立了先进的资本本主义制度外交闭关自守对外扩张,加紧殖民侵略 中英贸易状况 (正当贸易) 贸易顺差(出超)贸易顺差(入超) 4.教师过渡:在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5.材料引入: 材料一:(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魏源 材料二:现金直属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为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者,甚属寥寥。 6.教师归纳:鸦片危害——大量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二)林则徐禁烟 1.教师介绍:林则徐禁烟期间为了了解西方情况,派人翻译外文书报,亲自主持编写《四洲志》。大力整顿海防,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1840年10月,因投降派诬害,被革职。次年,被派往浙江,协办海防,不久充军伊犁。 2.展示材料:“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虎门销烟 虎门广场烟枪雕塑 4.教师小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问题探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2.学生发言: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的影响》教案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的影响》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 获取知识的过程、结果:分析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重点分析: ①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重点。《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开创了侵略者在中国获得割地、赔款、开口通商的恶例,使中国的领土、关税、司法等主权遭到破坏。 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难点分析: 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如"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半殖民地"、"半封建"等。这些专有名词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在理解上会有一定困难。 教材地位分析: 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教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危害进行逐项分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综合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的方法,从不同领域探究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剧变,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quot;这一论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更利于把握时代特征和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建议】 关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的教学建议: 为便于学生理解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在讲授《天津条约》时,建议教师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把《天津条约》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1)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

人教版高一历史《鸦片战争》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一历史《鸦片战争》知识点梳 理 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英国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影响】外交方面——开与外国订约的先例;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国家主权——破坏国家领土主权;丧失领事裁判权;丧失关税自主权;给予列强最惠国待遇。 经济方面——国民经济大受打击,鸦片为患;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3、影响:

1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2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开了勒索赔款恶例 3打开中国东南沿海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4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失败原因: 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不当 3根本: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资本主义 3、18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旅游、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暗通航等。 不久,英法火烧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规定:

《鸦片战争》教案【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2.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2.教师总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决定了社会制度、生产力落后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目标导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指出: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质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的影响上。 难点在于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本课内容相对简单,一些基本史实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教学时可点到为止,教学方式可采用学生探究式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教师在尽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启发诱导学生,在分析中提出问题,注意根据学生实际把握问题的梯度,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回放》、《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中的材料,学会辨析材料和从材料中挖掘有效信息,理清事件的知识线索,并指导学生把鸦片战争放到当时世界大的背景中去思考。 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 2、本课涉及的不平等条约较多,应运用比较的方法,注意区别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异同,重在结合材料和具体内容,分析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及对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

部编版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性地位,对于这场战争,有学者评价说:“战端未起,胜负已分。”在下列战前双方进行对比的选项中,能从本质上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清:君主专制一英:君主立宪 B.清:自然经济一英:商品经济 C.清:农业国一英:工业国 D.清:闭关锁国一英:殖民扩张 2、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 626万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 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 ) A.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 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 C.协定中国关税,控制中国海关 D.推行鸦片贸易,改变贸易格局 3、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从文明史观来看,鸦片战争(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正当贸易要求受到阻碍后的合法商业战争 C.是一场赤裸裸的罪恶贸易及侵略战争 D.是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4、“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从材料所述可以看出,中国禁烟运动的首要目的是() A.整肃吏治,消除官场的腐败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的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5、近代史上,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始于( )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赔款太少 B.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C.清政府不听话 D.外国商品销量有限

初中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鸦片战争,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Opium Wa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鸦片战争, 人教课标版历史学科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

精神。汲取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图中的人在做什么?由这样的事件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是什么? 学生:抽大烟(吸食鸦片);鸦片战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完全正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观看视频:鸦片贸易的危害,虎门销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提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学生: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教师: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 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

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5、小表演活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双方代表的对话(可自由发挥)。 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进行“接龙复习”,并完成第3页“自我测评”。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 3、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知识点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鸦片战争知识点一、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根本原因: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二)重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国力衰弱为英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可能。 (三)导火线:中国正义的禁烟运动被英国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 二、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一)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能抵抗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 (二)具体原因:1.清政府统治腐败,综合国力衰落,经济落后,军事力量和装备落后;2.掌握清朝战争大权的清政府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三、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一)社会性质的变化:1.政治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等遭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经济上,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由反帝反封建统治变为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开始萌发,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五)阶级关系的变化:1.外资入侵激化了国内早已尖锐的阶级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2.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买办。 鸦片战争也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 从某种意义上讲,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 这种观点()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④混淆了现象与本质⑤未能全面概括战争性质A. ①③⑤B. ①③④C. ②④D. ①③④⑤2.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A.处于出超地位B.处于入超地位C.出口与进口基本持平D.从出超逐渐转为入超3.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B.消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令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4.鸦片战争后,美法两国也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了()A.《望厦条约》《虎门条约》B.《黄埔条约》《五口通商章程》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D.《望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