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中国的人口 练习

第三章 中国的人口 练习

第三章       中国的人口  练习
第三章       中国的人口  练习

第三章中国的人口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公元前世纪的朝已经有了经常性的人口调查。

Have regular census.

2、图表说明了什么?

二、新中国人口数量quantity

1、中国的总人口数在2005年,已经超过13亿。中国被世界各国称为“”。

2、虽然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的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3、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口出生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原因是什么?

第二节人口结构和分布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一、人口结构

1、在性别结构方面:In gender structure

图片显示中国人口出现什么问题?Pictures show that China's population to appear what problem?

2、在年龄结构方面:At age structure

3、在民族结构方面:In the national structure

4、在教育水平方面:In the education level.

二、人口分布Population distribution

1、从地理分布来看:

2、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是:

3、从城乡分布看:

第三节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

一、主要措施Main measures

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什么样策略?

1、

2、

3、

三、效果和前景Effect and prospects

1、

Family planning, China executes falling birthrate, by the end of 2005, this policy that China was born in less about four million people, effectiveness

2、

Family planning, China executes falling birthrate, by the end of 2005, this policy that China was born in less about four million people, effectiveness.

4、以下关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介绍中,哪一句是正确的()

A、中国人口当中,15—64者占最大部分

B、中国人口当中,15岁以下者占最大部分

C、中国人口当中,64岁以上者占最大部分

D、中国人口当中,各个年龄段的人口相当

5、以下关于中国人口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从目前到未来一二十年,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B、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C、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快

D、中国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减少

6、中国人口问题的最新变化是性别比升高,它的意思是()

A、尽管采取了计划生育,出生率仍然偏高

B、新出生的男孩大大多于女孩

C、人们对男孩和女孩的喜爱程度越来越接近

D、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很多家庭希望生第二胎

9、以下关于计划生育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从50年代开始实行的

B、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和城市的规定是一样的

C、这项政策一直允许高学历的家庭生育3个以上的孩子

D、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特别规定,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一直在上升

第四节各民族文化

材料一中国的55各少数民族中,除了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以外,其他53个民族都是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到2003年底,中国有22个少数使用28种本民族文字。各少数民族的语言非常复杂。差别很大。为了保存和发展各民族的文化,目前,中国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都有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采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

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信仰宗教者约有上亿人。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都有传播;此外,中国还有人信仰

第四节各民族的文化

一、语言文字

1、中国一共有多少种文字?

2、中国有多少种语言?

3、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是()

A、汉族回族

B、回族苗族

C、汉族满族

D、回族满族

判断1、目前,中国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都有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采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

2、到2003年底,中国有22个少数使用28种本民族文字。

二、宗教信仰

1、在中国传播的宗教有哪些?

2、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是哪个()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3、佛教在什么时间传入中国?

4、佛教在中国在中国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5、中国少数民族的第一大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6、目前中国的少数民族有多少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7、伊斯兰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8、中国的本土宗教是什么?

判断1、在中国,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个人,宗教信仰都是相同的。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单元测试题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单元测试题(2018.9.19)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我国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哪个温度带?() A、热带 B、北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2. 下列叙述中,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而带来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A 劳动力短缺 B 兵源不足 C 人口老龄化严重 D 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3. 关于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和镇(乡)三级 B 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 C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少数民族自治的地方 D 我国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 4. 下列节日属于蒙古族的是() A 泼水节 B 芦笙节 C 赛龙舟 D 那达慕大会 5. 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 湖北 B 内蒙古 C 云南 D 新疆 6.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 内蒙古自治区 B 台湾省 C 西藏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 下列省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我国纬度位置最高、最低的省(自治区)分别是() A 新和粤 B 新和琼 C 黑和琼 D 藏和琼 9. 台湾岛东西两侧所濒临的海域分别是() A 太平洋、南海 B 太平洋、东海 C 东海、南海 D 东海、黄海 10. 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 A.亚洲西部、大西洋东岸 B.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 C.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 D.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11.我国领海的宽度:() A.20海里 B.200海里 C.12海里 D.100海里 12.我国疆域辽阔,下列关于我国领土四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领土最北端有极昼现象 B.我国领土最东端在台湾省的钓鱼岛 C.我国领土最南端气候长夏无冬 D.我国领土最西端号称“世界屋脊” 13. 关于我国领土辽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米 B.我国领海宽度24海里 C.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国家 D.是整个欧洲面积的两倍 14. 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时期是20世纪:() A.70年代以来 B.50-70年代 C.50年代以前 D.90代以来 15. 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 ) A. 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 B.人口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C.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 1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繁,死亡率明显上升 B.战争频繁,死亡率明显上升 C.政策宽松,出生率上升 D.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明显下降 17. 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 A.云南、广西、上海、江西 B.四川、云南、贵州、陕西 C.湖北、贵州、河南、山西 D.甘肃、宁夏、山东、山西 18.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各省依次是: ( ) A.甘肃、西藏、陕西、上海 B.上海、陕西、甘肃、西藏 C.陕西、甘肃、上海、西藏 D.西藏、甘肃、陕西、上海 19. 泼水节是()的传统节日。 A、傣族 B、壮族 C、白族 D、苗族 20. 右图人物所代表的民族是() A.回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摘录)回答21~ 23题: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以下简称为“大陆”)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大陆”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大陆”人口,同第五次全国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思考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思考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20世纪80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持续稳步下降。. 2009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186万人,占比46.6%,乡村人口71288万人,占比53.4%;男性68652万人,女性64822万人,占比48.6%,全国人口中,0岁至14岁的人占总人口的18.5%;15岁至59岁的人占总人口的69.0%;60岁及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12.5%。死亡率7.08%。;自然增长率5.05%。 由以上数据得出: 1.城镇人口规模在迅速扩大、 2.从人口的年龄结构上看,人均寿命攀升,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城镇人口规模在迅速扩大。 4.男女比例失调。 5.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和环境仍面临较大的人口压力,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但人均水平仍在百位之后。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 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参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其直接的结果是中国人对风险的处理态度将由自留变为转移,城镇化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加深,导致产生风险的因素增加,从而客观上会刺激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从深层次讲,人们选择男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养老和社保体系很不完善,我国应在未来几年内大力发展养老保险,完善社保体系。随着多年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将急速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重度老龄化。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提高。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是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而中国的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时间差。庞大的老年人口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妥善解决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服务,任务相当艰巨。 2010040300083 城市规划 朱凤雨

最新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练习试题

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 高二地理第14次作业 高二()班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 1.下列少数民族与其所在的主要省区连线正确的是() A.回族—吉林 B.壮族—河南 C.蒙古族—宁夏 D.藏族—西藏2.满族主要分布在()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3.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傣族——泼水节 B.朝鲜族——火把节 C.藏族——跳板 D.蒙古族——长鼓舞 4.以“摔跤”这项体育运动闻名的少数民族是() A.土家族 B.满族 C.蒙古族 D.壮族 5.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是() A.哈萨克族 B.维吾尔族 C.乌孜别克族 D.苗族 6.我国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A.56个 B.55个 C.54个 D.53个 7.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壮族 B.回族 C.汉族 D.苗族 8.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西北、华北、东北 B.东北、西北、西南 C.东北、东南、西南 D.东北、华北、东北 9.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是() A.朝鲜族、满族 B.壮族、回族 C.高山族、苗族 D.蒙古族、藏族10.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B.各民族的居住地相互独立 C.各民族的居住地相互交错,均匀地分布 D.各民族按政府规定的范围居住 11.每年大约4月13日至4月 15日,人们举行盛大的集会赕赃佛、嬉水、丢包、赛龙舟、放孔明灯、赶摆。这是() A.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B.瑶族的泼水节 C.黎族的传统节日 D.傣族的传统节日 12.2004年11月6日,首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外国的朋友想参观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风情,建议他最好去() A.广东 B.福建 C.四川 D.云南 13.在图中的四个省区中,朝鲜族主要分布在() 14.高山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图中的() 15.将下列各民族与其所居住的主要省区及传统民族乐器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蒙古族人 A.云南省 a.马头琴 ②藏族 B.内蒙古自治区 b.两面鼓 ③壮族 C.两套自治区 c.合欢萧

(完整版)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一地理阶段性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 1~2 题。 1.2010 年,该市 0~4 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A .3% B .6% C .6.2% D .3.2% 2. 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 .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 .生育率逐渐增加 C .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 .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读“深圳户 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 3~5 题。 3. 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 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①吉林、安徽 ②广西、湖南 ③湖南、贵州 ④江西、福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4. 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 原因是( ) ① 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② 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③ 政府安排外迁入人口多 ④ ④生态移民较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 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D .②④

2011 年 10 月 31 日,世界人口总数由 2009 年的 67 亿上升到 70 亿。结合下图分析回答 6~7 题。 6.全球人口在 2 年间将增加 3 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半球各国B.西半球各国C.欠发达地区D.发达地区 7.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 A.中国、日本B.科威特、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D.埃及、印度尼西亚 图甲为“某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该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大体与乙图的相似( ) A.①B.②C.③D.④ 9.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分析回答 10~12 题。 10.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 A.A、C B.B、D C.C、D D.A、D 11.如果A、B、C、D 各代表一个国家,则分别对应下面四组国家 中最可能的是( )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2020年编辑)中国人口(t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分析)[1]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全国人口普查中,无户籍人员大约13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超生人员,极个别的人户口正在办理期间。统计的总人口中,劳动力资源9.2亿人。 过去十年少生5600万人 马建堂表示,此次普查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13.4亿,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净增加7390万,比上一个10年少生了5600多万人。这意味着我国人口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人口素质看,此次普查发现,每10万的居民中受过大学教育的8900多人,10年前只有3600多人;二是这次普查文盲率只有4.08%了,比10年前下降了很多,这说明我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从总数看,有大学程度的人口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7393万人。 从人员年龄结构看,按照统计口径,0-14岁叫少儿人口,不是劳动力资源;60岁以上的人进入了退休年龄,也不是劳动力资源。满15岁而不到60岁人口是劳动力资源,这次人口普查全国劳动力资源人口是92148万。 怎么来看待这个9.2亿劳动力资源?马建堂表示,该数据比2000年的8.25亿增加了将近1亿人。据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所以中国还有9亿劳动力,至少是“十二五”期间,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但从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2020年以后会下降得更快些。 人口普查全国耗资80亿 针对此次人口普查所花的经费,马建堂表示,普查经费是各级财政分级负担。财政部安排了12.5亿经费,其中5亿是给普查员的补助,其他的7.5亿全是普查的物资、材料的购买支出,包括普查表印制费用。国家发改委安排了2亿多,用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数据处理设备的更新和配套。除了中央的资金支持,省、市、县政府也筹集了一部分经费,全国加在一起大概80亿。 现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2] 有关数据公布如下: 地区人口数(人)比重[4](%) 2000年 2010年 全国合计[3] 1339724852 100 100 北京市 19612368 1.09 1.46 天津市 12938224 0.79 0.97 河北省 71854202 5.33 5.36 山西省 35712111 2.60 2.67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修改)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 (CPPS) 王广州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E_mail:wangguangzhou-cpirc@https://www.doczj.com/doc/f517953641.html,)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财司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2002年9月

序言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是在DOS版本基础上,在充分兼顾DOS版的延续性和现代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而开发新一代人口预测系统。 CPPS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一方面为适应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预测和规划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为推动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决策科学化发挥辅助作用。 中文Windows版CPPS不仅在人口预测和分析功能上继承了DOS版的主要功能,而且在开发过程中试图全面提升软件的功能。使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和易于理解,使其具有: 1、易用性。CPPS通过直观、友好的界面使人口预测过程操作简单、方 便。 2、模块化。CPPS所具备的功能模块既可以相互组合使用也可以相对独 立使用。 3、灵活性。CPPS不仅考虑与其他数据源的配合,而且可以独立进行数 据管理,提供不同数据格式的兼容和相互转换。 限于笔者的学识水平,软件和手册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用户批评指正,任何意见将对软件和手册的进一步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在本软件的开发和研制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国家计生委计财司郭震威、苏荣挂、俞华、王谦、姚宗桥等各位领导和同志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学军、解振明、郭维明、庄亚儿、李伯华等同志也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王广州 2002年10月于北京

1 软件安装/卸载 1.1 安装 安装CPPS计算机系统配置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9x/me/NT/2000/xp;硬盘剩余空间:>=50M;显示分辨率:600X800或更高。 CPPS软件安装方法比较简单。将CPPS光盘放入光驱后,安装程序自动运行,选定相应的选项即可实现软件安装。其过程如下: 第一步:安装向导准备。 图1.1 安装准备界面 第二步:版权信息。 图1.2 版权信息界面 第三步:许可协议。

中国七大中心城市人口概况

中国七大中心城市人口资源大调查 张志忠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制约我国高速发展的关键却是人口问题。因此本文特从我国地域划分上的七大区域,选取七个代表性的中心文化城市,从人口数量、人均寿命、家庭规模、男女比例、人均收入、文化素养及配套的医疗保健等多方面,作了较为详实的调查,以期对我国的人口决策有所助益。 华北华北——————北京北京 北京市常住人口:1381.9万人 北京市人口密度:668人/平方公里 北京市“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3.6万人 北京市共有家庭户:417.6万户 北京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人 家庭规模:三口人和两口人是北京市家庭户的主体 北京夫妻之间的平均年龄差为:2.6岁 北京平均每户就业人口:1.58人 北京市人口出生率:6.0‰ 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0.9‰ 北京市人口死亡率:5.1‰ 北京人口的平均年龄:35.7岁, 北京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76.7岁,其中男性为74.9岁,女性为78.6岁 北京人口的平均寿命:75.85岁 北京市的男性:720.6万人,占总人口的52.1% 北京市的女性:661.3万人,占总人口的47.9% 北京市人口的性别比为:109(以女性为100) 北京市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071. 6万人 北京市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10.3万人 北京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263万人 北京市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87.8万人, 北京市市人口中,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3.6% 北京市市人口中15—64岁的人口为:1078.6万人 北京市市人口中15—6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8.0% 北京市市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15.5万人 北京市市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4% 北京市人口中拥有的少数民族:56个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7.8元 北京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8.8元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练习附答案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右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四至,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 A.一个行政区B.两个行政区 C.三个行政区D.四个行政区 2.当a地正处于黎明时,c地() A.一定是正午B.有可能是正午C.一定是下午D.有可能是黑夜 省级行政中心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政治中心,据此做3—5题。 3.位于黄河流域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B.C.D. 4.下列各组省级行政中心之间,冬季温差最大的一组是() A.B.C.D. 5.位于东西、南北铁路干线交汇处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B.C.D. 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时间2时15分,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镇。在这个有我国“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判断1~3题。 6.读上图,我国“第一镇”——乌镇位 于() 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7.依据日记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 冬季 8.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A.朝鲜 B.国 C.俄罗斯 D.蒙古 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题。 9.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①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②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③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④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②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③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④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B分别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可能是()A.满族、壮族B.满族、汉族C.土家族、傣族D.哈萨克族、哈尼族12.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是()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精)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003班 刘瑶(10505135)周丽(10505110)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中 国 人 口 预 测 模 型 摘 要 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本文是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公布的部分人口数据为基准(其他部分数据通过网站查询得到),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数学模型得到了对于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统计模型。对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构建了反映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率负指数函数。基于leslie 的改 进模型: (t)X B B B +(t)X A A A =t)▽n +X(t 22) -(n 3 2112) -(n 3 21 此模型考虑到了生育率的变化,并是针对总人口分布处理的,克服了leslie 模型的不足,很适合做长期预测。得到结论:人口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2040年,届时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为15.869亿。 关键词: 人口预测, 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 , 长期预测 一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前30年高速增长和后20年低速增长两大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率进入高出生、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时期,1950-1975年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最高达到37‰(附录1)。70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扭转,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有了明显下降,人口出生率由70年代初的33‰大幅度下降到80年代的21‰,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由6下降到2.3左右。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文化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20-29岁生育旺盛人数年均超过1亿的情况下, 人口出生率依然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底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4.03‰,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7.58‰,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下降到2以下。进入90年代末期, 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国外近200年的历程。到200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743亿, 成功实现了“九五”计划将人口控制在13亿的奋斗目标。 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成果卓著,据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20年共少生2.5亿个孩子。若从70年代算起,至今至少少生3亿人口,这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同时也是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控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1990-1999年每年平均净增人口约1300万,这仍然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下图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或人口政策的一组漫画。读图,完成第 1-3题。 1.自20世纪70 年代开始,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当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是为了 A.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 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D. 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2. 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问题及对应政策发展变化过程的排序是 A. a-c-d-b B. b-c-a-d C. c-a-b-d D. d-b-a-c 3. 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新中国建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代表人口增加的具体数值 B. 柱状图代表不同年龄组的人口总数 C.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D. 图中折线可以说明人口变化的趋势 5. 1953年-2010年()

A. 人口总数持续增长 B. 每十年大约净增1亿以上 C.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D. 每十年大约净增1亿以下 6. 2015年,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施该人口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 人口老龄化严重 B. 人口数量大 C. 城市人口比重高 D. 人口性别比例不平衡 下图为1978?201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人口 A. 自然增长率1982年后降到10%以下 B. 增长速度总体波动下降 C. 近十年总量保持稳定 D. 总量逐年下降 8. 按照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趋势,推测未来20年我国 A. 劳动人口比重下降 B. 老年人口比重减少 C. 人口结构更加合理 D. 人口总量大幅增加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练习题(有详解)

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3题。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 B.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表现之一 C.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有关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完全消除文盲、半文盲 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解析:第1题,中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战略的深层次理解。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发展较快,但由于老龄化时间晚,因此程度并不高;人口众多是导致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的根本原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可减少文盲、半文盲人数,近期内完全消除尚存在困难。第3题,我国人口突出表现为增长过快,应首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答案:1.C 2.B 3.B 4.影响我国人口战略实现的是( ) A.人口流动数量大,总量多 B.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大 C.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我国的人口基数过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等都会成为我国人口战略实现的因素。 答案:C 2012年12月20日上午,温州市发改委昨天通报了相关情况。从2013年1月1日起,市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吨上调0.3元,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用水价格每吨上调0.35元。据此回答5~7题。 5.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最有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的城市是( ) A.东京B.伦敦

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第二章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2.1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年龄 2.性别 3.人种 4.民族 5.宗教 6.教育程度 7.职业 8.收入 9.家庭人数 人口结构介绍 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又称人口构成。它依据人口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的、社会的、地域的特征,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体,有性别、年龄、居住地、民族、阶级、文化、婚姻、职业以及宗教信仰等标志,但就其性质特征而言,人口结构类别可归纳为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社会结构、人口地域结构 3大类。 人口的自然结构 依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划分,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既是人口再生产的必然结果,又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对人口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对人口自然结构起制约作用。 人口的社会结构

依据人口的社会特征划分,主要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社会结构及其变动;人口社会结构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社会结构对人口再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不同的阶级、民族、文化、宗教、婚姻、家庭、职业和部门,其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平均寿命也有相应的差异。 人口的地域结构 依据人口的居住地区划分,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和人口的城乡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关,合理的人口地域结构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人口地域结构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人口结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下,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变动的规律性。了解人口结构变动的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政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理想的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年龄和性别是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结构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理想的年龄结构应符合“人口低增长和长寿命”二大特征;人口低增长是指年出生人口的低增长(人口出生率在14.0?~16.0?),年出生人口高增长(人口出生率高于16.0?)和负增长(人口出生率低于14.0?)均会使人口结构恶化!理想的性别结构应符合“同年龄的男女性别人数相等或相近”。 由于人口出生率较难控制(特别是进入少子化社会以后更难于实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主要通过抑制或鼓励育龄妇女的生育胎次来实现。要实现代际均衡(零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13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要实现代际低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2胎(中产二胎,金领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2.5胎(蓝领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 理想的人口结构如下图:

八年级地理上册1.3中国的人口练习题新版湘教

1.3中国的人口 一、单选题(共10题;共分)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和人口最少的是() A. 河南、澳门 B. 浙江、西 藏 C. 江苏、西 藏 D. 四川、澳门 2.下表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省区江苏新疆西藏 740 600 12 2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 米) A. 人口分布均匀 B. 人口分布不 均 C. 西部地区人口稠密 D. 沿海地区人口稀疏 3.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 A. 人口基数太大 B. 青少年比重太 低 C. 人口素质下降 D. 城镇人口比重过高

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关于“全面两孩”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改善家庭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B. 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C.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D. 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5.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 () A. 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 长 B. 人口越多越好 C. 人口越少越 好 D.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有关我国人口的分布,正确的是() A. 我国人口北方多,南方 少 B. 我国人口东南少,西北多 C.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D. 我国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7.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南多,东北少 B. 东北多,西南 少 C. 东南多,西北少 D. 西北多,东南少 8.读“我国人口相关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A. 2010年人口约为13.70亿 B. 人口仍在不断增长 C. 人口增长越来越 快 D. 老龄人口比重增加 (2)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 A. 人口基数太大 B. 青少年比重太 低 C. 人口素质下降 D. 城镇人口比重过高 9.我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中国平均人口密度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 B. 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 C. 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 快 D.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10.2016年,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人口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其主要目的是() A.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 题 B. 解决城市人口过多问题 C. 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 题 D. 解决人口基数过大问题 二、填空题(共4题;共8分) 11.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________。

最新秘密数据:2012年中国真正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

2012年中国真正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建堂: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出生人口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6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5‰,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我建议媒体朋友们关注这个数据。去年中国15-59岁或者15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首次下降,比重继续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减少了345万人。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79亿人,比上年末增加78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3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今日国家统计局召开发布会公布2012年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2012年劳动人口的总量2012年是9.37亿,减少了345万,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相当长时期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 马建堂称,感觉跟朋友们发布这么一堆数据,就担心一些很有价值的数据淹没在数据的海洋里。你说是不是我对人口下降这个问题有忧虑,我也不否认。计划生育政策,我作为国家统计局局长来说,不一定很合适说,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对人口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取得了很了不起的进步。我们用了30年左右时间,人口增长模式就到了一个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模式,少生了一两亿人,对推动我们国家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人口练习题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 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二、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难点: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自主学习·知识提炼 知识点一数量世界第一 我国总人口为亿,人口特点是人口,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世界第一:A、总量: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省区分布:最多:省;最少:澳门。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A、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条件的改善。 (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B、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知识点二人口分布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市到云南省市。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地区人口密度小。 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带来问题:①生态失衡(或环境恶化);②就业压力增大,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交通拥挤等);③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或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的发展等。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典例精讲 考点一人口分布人口问题 【例1】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国土面积为122万平方千米,人口270万;江苏国土面积为10.26万平方千米,人口7406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B.西藏自治区面积大,所以人口密度也大 C.江苏省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所以人口多 D.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少 解析:此题考查了我国人口的分布和人口密度的计算,通过计算,我们很清楚的得出这样的结论,江苏省的人口密度远远大于西藏;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西藏位于西部内陆,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就人口密度来说,东部的人口密度大于西部,临海、沿河、沿湖的地区,平原和盆地地区,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相反,干旱荒漠、山地和高原,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答案:B 方法指导:人口密度是一个地方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面积,单位是人/平方千米。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较稀疏。 【变试题1】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林家渡和李家坪两个村庄2018年度人口的调查,获得了如下资料: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练习题

图1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单元测试题 姓名: 班级 :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 B 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纬度较低 C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D 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下列海域属于我国的内海的是 ( ) A 渤海 黄海 B 黄海 东海 C 南海 东海 D 渤海 琼州海峡 读图1“中国政区图”,回答3~5题。 3.我国领土最西端在( ) A .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B .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C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D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4.我国南北跨纬度( ) A .约49° B .约69° C .约80° D .约57 5.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南温带 D .北寒带 6. 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海人口密度最大,青海人口密度最小 B 四川人口最多,西藏人口最少 C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蒙古族,最少是赫哲族 D 我国民族个数最多的省是云南省 7. 我国三个主要半岛所属省区是( ) A 山东、江苏、浙江 B 广东、广西、海南 C 山东、上海、广东 D 山东、辽宁、广东

8. 汶川地震后,全国各地的救援车队络绎不绝地赶往灾区,一位小朋友记下了车牌号为湘H09958、粤B90286、皖F23586、鲁D87813的四辆救援车。这四辆车分别来自() A 湖南、广东、安徽、山东 B 湖北、广西、河北、辽宁 C 河北、福建、江西、山西 D 河南、陕西、浙江、内蒙古自治区 9. 我国既临海又在陆上与外国相邻的省区有两个,它们的简称是() A辽桂B吉桂C滇桂D闽辽 10. 我国最东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台湾省B上海市C黑龙江省D辽宁省 11. 成语“得陇望蜀”中的“陇”和“蜀”分别是哪两个省的简称() A 甘肃、四川 B 宁夏、贵州 C 陕西、重庆 D 山西、湖北 12.我国最大的邻国是:() A.印度 B.俄罗斯 C.蒙古 D.哈萨克斯坦 13.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是:() A.琼、桂、粤、闽 B.台、粤、桂、琼 C.滇、桂、粤、台 D.云、桂、粤、闽 14. 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错误的是:() A B C D 15.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牛。“这首歌唱的是:() A.台湾省的高山族 B.海南省的黎族 C.云南省的傣族 D.青海省的藏族 16. 我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中部和西部 B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C东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D东南、西南和西北地区 17. 我国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是() A.鲁、苏B.辽、鲁C.冀、辽 D.冀、鲁

中国的人口结构图

中国的人口结构图 根据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数据,中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少子化社会(人口出生率低于15.0‰),并在2002年快速进入了严重少子化社会(人口出生率低于13.0‰),之后继续下降,直到现在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一直低于13.0‰;中国进入严重少子化社会已经持续了近十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887‰),可知:10-14岁(1994年~1998年出生)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低于7%(人口出生率低于14.0‰),约在1994年就进入了少子化社会;5-9岁(1999年~2003年出生)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低于5.5%(人口出生率低于11.0‰),约在1999年便快速进入了超少子化社会(人口出生率低于11.0‰);中国进入超少子化社会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了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可知:①少子化严重(注:少子化与老龄化有本质的区别;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少子化,是生活压力加大和及时行乐盛行的必然结果,是家灾国难的开始!)。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 ②总和生育率极低。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总和生育率接近3.10-2=1.10;实现代际均衡的总和生育率,在发达国家为2.13,在发展中国家为2.30;实现代际低增长的总和生育率,在发达国家应达2.2胎;在发展中国家应达2.3胎~2.5胎(蓝领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 2008年中国人口结构如下图: 帖子附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