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若用L表示观测值,L~表示真值,则观测误差的计算方法为:。

2、测量上传统的直接测量数据为、和。

3、误差椭圆研究的是待定点相对于的精度,相对误差椭圆研究的是任意两个之间相对位置的精度。(起始点/待定点)

4、某测角网共有n个角度观测值,t个必要观测,如按条件平差进行时,此三角网可以列出

个条件方程,如按间接平差进行时,此三角网可以列出个误差方程。

5、设某角度观测值的协因数为9,则其观测值的权为。

6、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性是指:、聚中性、和抵偿性。

7、观测误差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其中误差在观测或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消除或消弱,而误差在观测结果中必然存在。8、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当观测条件好时,观测质量就会;反之,观测条件差时,观测成果质量就会;如果观测条件相同,观测成果的质量也就可以说是。

9、根据观测误差对观测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将误差分为和。

10、误差具有累积性,对成果的影响较大,应当设法消除或减弱的。

11、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有两种:(1);(2)。

12、为了提高最后结果的质量,同时也为了检查和及时发现观测值中有无错误存在,通常要,也就是要进行。

13、测量平差的任务是:(1);(2)。

14、由偶然误差的对称性和抵偿性可知,误差的理论平均值为。

15、若误差的理论平均值不为0,且数值较大,说明观测成果中含有和。

16、在一定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组观测,如果分布较为密集,则表示该组观测质量较

也就是说,这一组观测精度较。

17、在一定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组观测,如果分布较为离散,则表示该组观测质量较

也就是说,这一组观测精度较。

18、判定观测误差中粗差的标准是,即超过这个标准的误差就列入粗差,相应的观测值应予以剔除或返工重测。

19、我们把衡量单位长度的精度叫做,一般来说,当观测误差随着观测量的

大小而变化时,用 来描述其精度。

20、当观测量i L 和观测量j L 之间误差相关时,描述这种相关程度的指标有 、 。

21、水准测量中高差中误差的计算方法有:AB h σ= 、AB h σ= 22、权与中误差均可作为衡量观测值之间精度高低的指标,二者的关系为: 其中相对精度指标是 ,绝对精度指标是 。

23、权阵主对角线上元素为相应观测值权的前提是: 。 24、测角网的必要起算数据是 个,测边网和边角网的必要起算数据是 个,导线网的必要起算数据是 个,高程控制网的必要起算数据是 个。 25、设网型具有必要起算数据,观测量有n 个,且待定点个数为P ,则测角网条件方程有 个,水准网条件方程有 个,单一附合导线条件方程有 个。

26不同精度真误差计算单位权中误差公式为: ,双观测值之差计算单位权中误差公式为: ,改正数计算单位权中误差公式为: 。 27、已知观测值x 、y 、z 的中误差分别为:σx =2mm ,σy =3mm ,σz =4mm ,则:s =x +4y +3z 的中误差σs = 。

28、高程控制网按间接平差法平差时通常选择 为未知数,平面控制网按间接平差法平差时通常选择 为未知数。

29、如半测回方向一次观测的中误差为±2″,则一测回角度的中误差为 。 30、水准网必要起算数据是 个,导线网必要起算数据是 个。

31、观测值L i 、改正数v i 和平差值 之间的关系为: 。 32、某点P (x ,y ),其坐标中误差分别为σx 和σy ,则点位中误差为σP = 。

二、单项选择题

1、水准测量时,下列几种情况中会使观测成果产生偶然误差的是( )。

A 仪器下沉

B 估读不准确

C 水准尺下沉

D 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 2、用钢尺量得两段距离:L 1=1000m ±5cm ,L 2=400m ±5cm ,选出正确答案( )。 A 由于σ1=σ2,故两个边长的观测精度相同;

B 由于σ1/ L 1<σ2/ L 2,故L 1的精度比L 2的精度高;

C 由于L 1>L 2,故L 2的精度比L 1的精度高;

D 由于σ1/ L 1<σ2/ L 2,故L 1的精度比L 2的精度低;

3、在某相片上量得一距离长为30cm ,其相对中误差为1/1000,则该距离的绝对中误差为( )cm 。

A 0.2

B 0.3

C 0.02

D 0.03

4、不等精度独立观测值L 1、L 2、L 3的中误差为1、2、1,则其权的比值为( )。

L

?i

A 2:1:1

B 4:1:4

C 1:4:1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2=()。

5、位差的极大值为E,极小值为F,则点位方差σ

P

A E+F

B E2-F2

C E2+F2

D E-F

6、由一组不等精度观测值计算其平差值时,取其()。

A 精度最高的观测值

B 绝对值最大的观测值

C 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D 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7、下列哪些是偶然误差的特性()。

A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小

B 当偶然误差的个数趋向极大时,偶然误差的代数和趋向零

C 误差分布的离散程度是指大部分误差绝对值小于某极限值绝对值的程度

D 误差的符号只与观测条件有关

8、如x的中误差为±1mm,则2x的中误差为()。

A ±2mm

B ±4mm

C ±1mm

D ±1/2mm

9、在误差椭圆中,位差的极大值方向为φE,极小值方向为φF,则有()。

A φE +1800=φF

B φE +900=φF

C φE +2700=φF

D φ

E +3600=φF

10、某水准网共有n个观测值,必要观测数为t,多余观测数为r,利用间接平差进行平差计算时,应列出法方程的个数为()个。

A t

B n

C r

D t-r

11、条件平差时的法方程为NK+W=0,其中W如何确定()。

A W=

B T PB B W= B T P l

C W=AP-1A T

D 为条件方程的常数项

12、某水准网共有n个观测值,必要观测数为t,多余观测数为r,利用条件平差进行平差计算时,应列出法方程的个数为()个。

A t

B n

C r

D t-r

13、间接平差时的法方程为Nδx-W=0,其中W如何计算()。

A W=

B T PB B W= B T P l

C W=AP-1A T

D 为条件方程的常数项

14、下列观测中,哪些是具有“多余观测”的观测活动()。

A 对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观测一测回,以确定三角形形状

B 测定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一边长,确定该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及形状

C 对两边长各测量一次

D 三角高程测量中对水平边和垂直角都进行一次观测

15、已知独立观测值L i的权为P i(i=1,2,…,n),试计算加权平均值X=[PL]/[P]的权()。

A [P]

B 1/[P]

C P

D ∏P

16、用甲、乙两种不同类型的经纬仪观测某家,观测结果为24°13′20″±4.8″和

24°13′10″±2.1″,试求该角的最或是值及其中误差()。

A 24°13′13.5″和±3.84″

B 24°13′11.6″和±1.92″

C 24°13′11.6″和±3.84″

D 24°13′13.5″和±1.92″

17、已知测角网如图所示,观测了各三角形的内角,判断下列结果,选出正确答案()。

A 应列出4个条件方程

B 应列出5个线性方程

C 有5个多余观测

D 应列出5个角闭合条件

18、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四等水准测量中,设以4公里的观测高差为单位权观测高差,

=±1mm,则64公里观测高差的中误差等于多少()。

已知单位权中误差σ

A ±2mm

B ±4mm

C ±6mm

D ±8mm

19、在水准测量中,若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为±2mm,今要求从已知点推算待定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4mm,则最多可以设()站。

A 8

B 6

C 4

D 2

20、在某相片上量得一距离长为30cm,其相对中误差为1/1000,则该距离的绝对中误差为()cm

A 3

B 0.04

C 0.3

D 0.03

三、判断题

1、任何观测量,客观上总是存在一个能反映其真正大小的数字。()

2、观测值不能准确得到,总是与观测量的真值有一定差异,在测量上称这种差异为观测误差。()

3、观测次数增加,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就会减少,精度提高;则测量实践中,可以通过无限次地增加观测次数来提高观测成果(算术平均值)的精度。()

4、观测数据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

5、测量平差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偶然误差,即总是假定含粗差的观测值已被剔除,含系统误差的观测值已经过适当改正。()

6、权具有相对性,其数值大小可任意取,但比例关系不能变。()

7、在水准测量中,可由路线长度或测站数来定权。()

8、权本身的数字大小可以反映出精度的高低。()

9、由一组不等精度观测值计算其平差值时,取其算术平均值。()

10、采用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解决同一问题时,平差结果会不同。()

11、绝对值较小的偶然误差没有绝对值较大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12、若两组观测成果的误差分布相同,我们可以说两组观测成果的精度相同。()

13、在相同观测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组观测值,称为同精度观测值。()

14、精度是衡量系统误差的指标,而准确度则是衡量偶然误差的指标。()

15、当不存在系统误差时,精确度就是精度,精确度是全面衡量观测质量的指标。()

16、观测值的权为观测值的绝对精度指标,而方差为观测值的相对精度指标。()

17、准确度越好,表明精度越高。()

18、观测结果不可避免地包含系统误差,它不可能被消除。()

19、在测角中正倒镜观测是为了消除偶然误差。()

20、观测值与最佳估值之差为真误差。()

21、在水准测量中估读尾数不准确产生的误差是系统误差。()

22、三角形闭合差是真误差。()

23、离散度越大,表明精度越高。()

24、极限误差是中误差的极限值。()

25、观测向量L的协因数阵Q

LL 的主对角线元素Q

ii

不一定表示观测值L

i

的权倒数。()

26、一组观测值权的大小跟σ

0有关,但是不论σ

选用何值,权之间的比例关系始终不变。

()

27、一组观测值权的大小跟σ

0有关,σ

改变后,权之间的比例关系也随之改变。()

28、因为只有一个σ

,所以观测值有唯一的一组权。()

29、权的意义不在于它们本身数值的大小,而重要的是它们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

30、求非线性函数的方差阵比求线性函数的方差阵只多一个求全微分的步骤。()

31、观测结果的方差等于各独立误差所对应的方差之和。()

32、独立观测值的权阵为对角阵,且其主对角线元素即为相应观测值的权。()

33、水准仪的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轴而产生的误差为偶然误差。()

34、在测量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即误差存在于整个观测过程中。()

35、观测值精度不相同,在做数据处理时,精度高的观测值权较大,精度低的观测值权较小。()

36、观测值精度不相同时,精度高的观测值中误差较大,精度低的观测值中误差较小。()

37、在一组观测值中,中误差大的值,权也大,精度也高。()

38、对于单个观测值而言,其中误差只会有一个,权也只会有一个。()

39、评定观测值的精度指标有中误差、权、协因数,其中绝对精度指标只有中误差一个。()

40、观测值的权就是权阵的主对角线上对应的元素。()

41、当观测值彼此独立时,观测值的权就是权阵的主对角线上对应的元素。()

42、互协因数与协方差成正比,是比较观测值之间相关程度的一种指标。()

43、观测值的协因数均可在其观测向量的协因数阵中找出,观测值的权也可在其观测向量的权阵中找出(主对角线上的元素)。()

44、条件平差时,条件方程有r个,法方程有r个,联系数k也有r个。()

45、单一附合导线的多余观测数始终都是3。()

46、水准网中待定点的个数即为条件方程的个数。()

47、当三角网中有1个中点多边形时,便存在一个圆周条件。()

48、平差值是平差值函数的特例,因此求平差值的中误差,仍可应用求平差值函数中误差的公式。()

49、间接平差的未知数个数为t,可设为点的高程或坐标的最或是值。()

50、间接平差时误差方程有n个,法方程有r个。()

51、一个平差问题,采用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时,由于未知数个数不一致,求得结果不一样,所以平差结果与采用的具体平差方法密切相关。()

52、同一边的正反坐标方位角的改正数和边长改正数都是相等的。()

53、导线网的观测值有两类,因此观测值的权就有了单位。()

54、任何一点的点位方差总是等于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方差分量之和。()

55、点位误差椭圆即点位误差曲线,其上可图解出任意方向的位差。()

56、以待定点为极绘制出点位误差椭圆,以两点连线的中点为极绘制出相对误差椭圆。()

57、误差椭圆的极大值方向和极小值方向必定垂直。()

58、误差曲线和误差椭圆的两个极值方向完全重合,其他各处差距甚微。()

59、在计算坐标方位角改正数时,若边长单位取米,坐标改正数单位取厘米,则ρ=206.265。()

60、在导线网数据处理时,为了计算方便,定权时我们要求令σ

=1。()

四、简答题

1、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了若干次观测,这些观测值的精度是否相同?能否理解为误差小的观测值一定比误差大的观测值精度高,为什么?

2、水准测量中两种计算高差中误差的公式为和,他们各在什么前提条件下使用?

3、设观测值向量L的协因数阵为Q

LL ,权阵为P

LL

,试问:(1)协因数阵的对角元素Q

ii

是观测

值L

i 的权倒数吗?(2)权阵的对角元素P

ii

是观测值L

i

的权吗?为什么?

σ

σ站

N

AB

h

σkm

h

S

AB

=

4、简述高程控制网间接平差时的数据处理步骤。

5、简述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

五、计算题

1、某测区的16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误差如下,试求三角形内角和中误差。

2、已知S 1=300.445m ±4.5cm, S 2=660.844m ±4.5cm ,试说明:它们的真误差是否相等?它们的最大误差是否相等?它们的精度是否相等?它们的相对误差是否相等?

3、设有观测值向量[]T L L L X 3211

3 =?的协方差阵??

??

?

?????----=?16303920243

3XX

D ,试写出观测值的中误差以及协方差σ21L L 、σ31L L 和σ32L L 。

4、指出水准网条件方程的个数,并列出改正数条件方程。

5、已知某平差问题有如下函数模型(Q=I ): 试问:

(1)以上函数模型为何种平差方法的模型: (2)本题中,n= ,t= (3)组成该模型的法方程。

A

h 1h 2

h 3

B h 4h 11h 6

P 1

P 2P 3

P 4

P 5P 6h 5h 7

h 8

h 9h 10

h 12h 13h 14

?????????+-=+-=-=-+-=+=5? 6? 1? 3?? 2? 25142321211x

v x v x v x x v x

v

6、如图所示水准网,各路线观测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度见表,已知H A =5.000m ,H B =3.953m ,H C =7.650m 。试按间接平差法列立误差方程,并确定观测值的权。

B

C

A

h 1

P 3

h 2

h 3

h 4

h 5h 6

h 7

P 1

P 2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王铭铭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 王铭铭 在中国研究中,长期存在规范社会科学范式与中国文化独特范式之争。鉴于这一争论 对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本文对在中国社会研究范式建构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诸种社会人类学理论逐一加以评介,并论述了中国学(汉学)社会科学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论与解释问题。 作者王铭铭,1962年生,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近年来,汉学界 出现了大量有关“范式”(paradig m )的讨论。这些讨论针对的是传统汉学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汉学研究是否存在自身独特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2)作为区域性研究类别的汉学与一般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探讨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者那里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本质上讲,社会人类学综合了两种探讨,即区域性的社会-文化知识的探讨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理论探讨。在这一社会人文学科中,一部分学者专攻中国社会研究,他们被称为“汉学人类学者”(sinolog ical anthro polo gists)。汉学人类学者一直面临如何使其在中国社会中发现的地方性事实与一般社会-文化理论形成对话的问题,向来十分关注地方性知识与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鉴于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对回答汉学研究的上述 参见W illiam Row e,1990,“T he public spher e in mo der n China ”,M oder n China ,16∶3∶ 16—19世纪,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了达到侵略和掠夺的目的,鼓励教会、学者、探险家致力 于中国的研究,组成不同的“东方学”研究团体,使中国成为西欧学界的研究对象,于是产生了中国学。最早的中国学就是注重汉语研究的“汉学”。后来,它扩大成了一门关注一切中国事物如地理、风物、语言、哲学、社会、军事等等的区域研究学科。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全球资本市场)

第11章全球资本市场 11.1 复习笔记 一、全球资本市场的益处 1.一般资本市场的功能 资本市场将希望投资的群体和希望借款的群体连接在了一起(见图11-1)。希望投资的群体包括拥有盈余现金的公司、个人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希望借款的群体则包括个人、公司和政府。在这两个群体之间的是做市商。做市商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投资者和借款者的金融服务公司,包括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 图11-1 一般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商业银行具有间接的连接功能。它们从公司和私人那里获得现金存款,以支付利息作为回报,然后以一个较高的利率为借款者提供贷款,从利息率差额(通常称为利差)中牟利。投资银行发挥了直接的连接功能。它将投资者和借款者撮合在一起,并收取佣金。 资本市场向公司提供的资金无非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当一家公司向投资者出售股票时,就形成了股权融资。公司出售股票获得的资金可以用来购买工厂和设备,为研发项目融资,支付工资等。一股股份实际上给予了持有者对企业利润的一份要求权。公司通过向股东支付股息承认这种权利。股息的数额并不是事先固定的;相反,它是由管理层在公司盈利的

基础上决定的。投资者购买股票既是为了股息收入,也是出于对股票价格的上升预期而获利的考虑。在理论上,股价是未来股息的反映。因此,投资者会购买目前不发放股息的股票,因为他们预期该公司会在将来发放股息。当预期一家公司未来将有更多的收益时,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将会上升,因为公司今后提高股息支付的可能性增加了。 债权融资要求借款公司按固定的时间间隔偿还事先确定的一部分贷款数额(本金加上规定的利息之和),而不管公司盈利多少。管理层对支付给投资者的这种数额没有决定权。债权融资包括来自银行的现金贷款和向投资者出售公司债券筹集的资金。当一个投资者购买了一家公司的债券,他就购买了在规定的年份里从该公司按固定的数额获取收入流量的权利。 2.全球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全球资本市场既有利于借款者,也有利于投资者。对借款者来说,全球资本市场增加了可借贷的资金供应量,降低了资金成本。对投资者而言则是提供了更广泛的投资机会,从而使投资者得以建立分散投资风险的国际性的投资组合。 (1)借款者的视角:较低的资金成本 在一个纯粹的国内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群体限于本国居民。这就为借款者可获得的资金供应量设定了一个上限。换句话说,市场的流动性受到了限制。而一个全球资本市场,则拥有大得多的投资者群体,为借款者提供了更多的资金供应量。 纯粹的国内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最大缺陷,也许是其资金成本高于国际市场。资金成本是借入资金的价格,即借款者必须向投资者支付的收益率。这就是债权融资中的利率和股权融资中的股息收入与预期股票差价。在纯粹的国内市场中,有限的投资者群体意味着借款者必须支付更高的代价,以吸引投资者贷给他们资金。而在国际市场中,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意味着借款者可以付出较低的代价来获得资金。 (2)投资者的视角:分散投资组合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地理学概述 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地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部分的内容: 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部分,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 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 厚度约20公里左右。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7%),地表淡水仅占0.6%。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行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部分。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对 流层的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往外的空间范围。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 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占78%,O2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以及微粒物质。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 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 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米范围以内。地球上有动物100多万种,植物有34万种,微生物4万种,植物占生物有机质量的90%。 5.人类圈人类圈又称为智慧圈、技术圈、文化圈等,指人类及人类所创造的人工物质环境。"智慧圈"的概念是前苏联 学者维尔纳茨基在1945年提出的。他认为:"智慧圈是地球新的地质现象,在这里首次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他能够而且应该以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比较是根本的改造" 。人类虽然也是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它具有新的,自己所独有的特性,因而,使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圈层与生物圈分开,但是却渗透于自然演化形成的生物圈,二者相互共存。它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 (二)各圈层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各圈层间不是绝对的、彼此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但除了固体岩石圈和大气圈以外,其他圈层也不都是处处连续的。因此对各个圈层的划分应从宏观上、整体上相对的去理解。 1.地球各个圈层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2.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与循环(1)物理循环:大气、海洋的环流及其相关联的热量输送、水分循环;地壳升降、平移运动及其带来的物质、能量循环等过程。(2)化学循环:岩石、矿物溶解成分以及其在土壤中的循环;大洋中的碳酸盐等的沉积过程;大气中氧气的生成与消耗过程。(3)生物循环: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与生命活动相联系的过程。(4)所有这些的循环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作用影响到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转化与循环。 (三)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与基本特征 1.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指各要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的分布与配置关系。 分层结构:各自然地理要素按照环境条件而发生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各自集中于地球表层的一定空间部位形成的空间结构。上下圈层结构、表面的垂直地带性。地域结构:地球表层的地域分异,及其形成的地域子系统的次一级地域单元之间通过地域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包括了自然地域系统、人类社会的政区系统。自然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特征;海陆梯度地带性特征;自然地理区划

人类学相关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 1、理论人类学与应用人类学之关联 举各民族物质上行为各种形态而比较他们异同”的名为“比较民族学”, 即今天所说的理论民族学, 它偏重于研究多个民族的共同发展规律。(蔡元培) 应用人类学:应用人类学是近几十年新兴起的一门人类学分支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社会调查的方法,着重研究现代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社会生活规律。对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医药与保健,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遗传工程进行应用研究,提出对策,应用人类学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已冲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线,进行科学间合作,协同研究。可分为结构人类学、人类工程学、医学人类学、老年人类学、分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人口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空间人类学等分支学科。 2、人类学南派与北派的比较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类学兼收并蓄了欧美人类学的种种学术流派,成为一个多元的学术体系。到30年代,中国人类学已形成三种具有地区特色的风格,呈华东、华南和华北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受社会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影响的“北派”与“南派”,分别以燕京大学与“中央研究院”为中心形成自己的圈子。 “北派”受功能学派影响较大,偏重于一般社会科学。关注深入的民族志研究(社区调查),重视比较不同社会中人类的不同生活方式,研究并阐释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其最重要的特色在于汉人社区研究。强调社区研究方法的运用,以田野调查的实际资料和分析研究为拳头产品,通过和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对话,在国际人类学界影响较大。 “南派”与历史学派关系深厚,偏向于人文学,注重物质文化与跨民族关系研究,注意力在文化研究,而非规律或原理、原则的寻求。强调以族群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搜集传统风俗与历史源流的内容,明确提出要以人类学材料来补充历史记载不足的看法。在实地调查中,偏向于民族志描述。他们开展的田野调查数量最多、面积最广,质量上乘。 两派在经验资料与理论知识的积累方面,分别都有各自独到的开拓。 3、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之关联(事实与理论) 社会调查是指:政府或个人组织对社会间事件的调查。如民生、物价、治安、政府公信力等领域。 社会学调查指:通过社会调查所得的结果与不同组织或个人调查结果相比较,了解两方或多方意见共同研究。 4、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新中国建立后,苏维埃学派对我国的民族学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原始社会研究、经济文化类型和民族定义与识别。所谓经济文化类型,乃指“一定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它在历史上形成于处在相似的社会经济水平,并居住在同样自然地理条件下的不同民族中”。林耀华等后来将之修改表述为“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操持相同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这一理论的深刻意义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它为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共同体的分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因为同样的经济文化类型可以独立出现在远隔千里而又无直接交往的民族中,这种超越地域性的特征使它与语言的发生学分类法以及社会形态分类法等一样,都成为民族学家认识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的科学工具。 其次,依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来研究中国的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原因,使我们能够科学地认识汉族与诸少数民族的共生关系。

希尔《国际商务》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货币体系)【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国际货币体系 11.1 复习笔记 考点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关定义 1.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管理汇率的制度安排。 2.浮动汇率 浮动汇率是指一种货币的相对价值由外汇市场决定。 3.钉住汇率 钉住汇率意味着货币的价值与锚货币的价值是相对固定的,于是这种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取决其与锚货币的汇率。 4.管理浮动 管理浮动将货币与某种重要的相关货币之间的比价控制在某个范围。这是一种浮动汇率,因为在理论上其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市场力量。但(相对于自由浮动)这是管理浮动,因为如果本国货币对某种重要的相关货币的汇率出现过快下跌,该国中央银行会干预外汇市场,试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维持其货币的价值。 5.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是指一组货币的价值相互之间按某种共同认可的汇率固定下来。 考点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1.金本位制度 (1)产生背景 金本位制度起源于使用金币作为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贮藏手段。工业革命之后国际贸易数额增长,国际贸易需要一种更加便利的融资手段。将大量的黄金或白银运往世界各地为国际贸易融资不再具有可行性。解决方案是使用纸币支付,政府则承诺这种纸币可按固定的比率兑换成黄金。 (2)运作机理 金本位制度就是货币钉住黄金,以保证货币与黄金的兑换性。购买一盎司黄金所需要的一种货币的数量就被称作黄金平价。 (3)优势 金本位制度的巨大优势在于它具有强有力的机制,能够使所有国家实现贸易收支平衡。一国的贸易收支平衡,是指该国居民从出口中获得的收入等于其因进口须支付给其他国家居民的资金(即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处于平衡)。 在金本位制度下,当A国有贸易顺差时,黄金就从B国流向A国,自动减少了B国的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 15.1 复习笔记 一、组织及组织理论 1.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为达成某些目标而设计的集合体,是成员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框架。它满足以下几个特点:(1)是社会实体;(2)有确定的目标;(3)有一定的结构和协调模式的动态系统;(4)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2.组织的重要性 (1)组织将资源组合在一起完成特定的目标。组织能够通过运用现代的制造技术和新的信息技术,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和管理实践以增进效率,并为创新提供条件。 (2)组织适应并影响着迅速变化的环境。通过所有这些活动,组织为所有者、消费者和雇员创造价值。 (3)组织也必须应付和适应当今劳动力多样化的挑战,更加注重伦理和社会责任,改变雇员的职业生涯模式,找出有效的办法激励雇员完成组织的目标。 3.组织理论 (1)组织理论研究的回顾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组织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①采用系统理论。把组织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开放系统。 传统的组织理论是一个封闭系统,不考虑组织与外界的联系。实际上,组织并不是孤立

的,外在的复杂多变的因素对组织内在因素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组织是一个投入一产出系统,是一个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开放系统。 ②对人际关系十分重视。 改进人际关系,特别是管理者和职工的关系是现代组织理论发展的又一大趋势。具体表现为: a.组织平衡理论。参加者按照个人效用来衡量组织,组织则根据组织目标的完成程度来衡量成员的贡献,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决定成员加入、保留,还是退出。 b.交叉角色理论。组织是由许许多多交叉的角色所组成的集合体。管理者必须充分注意交叉的角色组之间、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其等级、希望、冲突、绩效,利用角色组之间的相互交叉和影响使组织充满活力。 c.交叉群体组织理论。组织是由互相关联的交叉的群体组成的,这些群体是由几个群体交叠处的个人来连接的。这就突破了传统组织理论中一人一职一位、各部门之间严格划分界限的观念。 d.把组织看做信息处理系统。组织既然是开放系统,组织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有效地收集、解释和使用适当的信息。工作任务不确定性越大,在任务执行期间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越大。所以组织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处理不确定性信息的系统。 (2)后现代组织理论的范式 范式就是某一学科或体系的理论框架,包括定律、原则、基本思维方式、判断标准、应用模型等。范式的转换意味着科学体系的根本性变革,它反映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的转变。 今天,迅速变化的环境引起了一系列的挑战,如全球竞争、多元化等。在组织领域,工人对完全意义上的工作和个人发展与职业成长机会的期望,要求组织及其管理者作出新的不

地理学思想史考试思考题复习题-完整版--

一、地理学、地理学史、地理学思想史的区别与联系? 从概念来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综合学科。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是空间关系。 地理学史是对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地理学发展史是研究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理环境的历史,以探讨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研究全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历史,是世界地理学史或称地理学发展史;研究各个地区、民族或国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是该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地理学史。地理学发展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阶段。地理学史具有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学,其历史有自己的独特性。地理学史有三个主要方面,它们可以结合研究,也可以分别研究。1、地理发现史;2、地理图籍史;3、地理学思想史 地理学思想史它是人类对其居住地球表面认识的历史,是地理学学说(包括假说和预测)的发展史。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联系与区别:地理学史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地理学思想史则是地理学史的一部分,研究地理学研究中产生的相应思想及理论体系的思想发展历史,它不能说是一门科学,而是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相应思想。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分支。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盖以及生态环境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人文地理学包括历史地理学、文化与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包括对农业、工业、贸易和运输的研究)和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则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采用计算机建模和模拟技术实现地理环境与过程的虚拟,以便于对地理现象直观科学的分析,并提供决策依据。 地理学史是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 地理学思想史是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内容主要包括:

地理学思想史-克拉瓦尔

地理学思想史 第一章绪论 1.何谓“历史的演化观点”和“时期独特说”?请问就现代史学方法如何整合这两个观点? 2.为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对科学史发展观的看法,由直线型的进步论转为引介科学家们对基本假设变迁的研究? 3.试说明费耶罗班的“思想动态性”。 4.科学知识的定义逐渐发展为民族科学知识的原因何在? 5.一本书作者来看,西方地理学的发展有哪几项主要地理概念? 第二章古希腊时期的地理学 1.人称历史学之父,也是传统地图学与区域描述的创始人希罗多德,在公元前5世纪如何利用阿那克西曼的发展的伊奥尼亚地图作研究? 2.公元前5世纪的巴门尼德对地球新观念的贡献是什么? 3.试述埃拉托色尼与托勒密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4.试述罗马时代最好的区域地理学者斯特拉波对地理学的贡献。 5.试述人称“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6.为什么在西罗马帝国结束之前,最好的古希腊地理学者已被社会忘记? 第三章中世纪与现代初期的地理学 1.葡萄牙、西班牙航海探险与蒙古人远征西亚至欧陆两事件与地图学发展的关系如何? 2.托勒密理论再发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历程与其影响是什么?

3.基督教在13世纪开始,在传统认知及实践方式上有哪些改变? 4.试述改革后的基督教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5.试述阿拉伯地理学者们在地理实察及人文地理学上的贡献。 6.试述17世纪瓦伦纽斯的主要著作,以及牛顿如何彰显瓦伦纽斯对地理学的贡献。 第四章启蒙运动与地理学 1.试述科学在17世纪初期的发展、中期的进程与末期的结果。 2.说明18世纪地理学的发展过程。经理哪五个脉络? 3.说明欧洲现代国家与科层体制发展的关系? 4.17——18世纪耶稣会教士对中国地图绘制有何贡献? 5.17——18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家族结合三角测量与天文测量等技术,对法国及欧洲的制图有何贡献? 6.为什么17——18世纪地图学者与地理学者同义?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展出两类地图学者? 7.18世纪地图学者用三角测量技术可得相对点的位置,若要知绝对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8.18世纪时康德对解除地理学认同对危机有何贡献? 9.试述18世纪在创造论的学术环境下,地理学相关领域的发展。 10.试述18世纪地理学野外实察的需求及影响影响野外实察发展的学者? 11.18世纪的英、法两国是地图学发展最好的国家,但为何在19世纪期间德国在现代地理学发展中却取得领导地位?

中国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 一、人类学(Anthyopological)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研究对象: 1、人(man)——生物人organism、文化人cultrate[k?lt??'rɑ:ti]、社会人 2、文化——人所创造的文化(Culture)包括物质文化(包括受人活动影响的生态环境)、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3、广义具象——包括体质人类学(人体学)、考古学(史前学)、语言学、文化(社会)人类学 狭义具象——包括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4、各国的本土特征不同:(英美)(欧洲) 狭义具象: 北美:文化人类学 英国:社会人类学 欧洲:民族学 因此,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只是各国的称呼不同,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一样的。即: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体质人类学==人体学 史前学==史前考古学 中国——先后受到欧洲和北美的影响,学科名称和术语使用一直没能统一。各种划分出入较大。 1)学科分类上:一度将人类学划归生物学。1992年,人类学被划为民族学下,成为其七个二级学科之一。后经修订,人类学又被划归社会学之下,成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其中一些独立学科被打散在不同一级学科之下。不同称呼但内容相同的学科被划分在不同学科之下。如:民族学仍然为一级学科文化人类学放在民族学的括住内。 2)误解也比较多。如:民族学被等同为“民族研究”、少数民族研究。汉人社会研究则被拉入社会学之中。 3)公众形象与认知度非常低。 中国长期把人类学等同于“古人类学”。古人类学主要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这个印象与我们中国50年来知识谱系的规定有关。人类学还给外界一种接近于“ 考古学”的形象。似乎只是对古物或原始的东西感兴趣,有一种好古主义的心态。这恐怕来自以前中国人类学的“南派”(蔡元培),他们上个世纪30-40年代,以中研院为中心,做古语言、古文化、古民族研究。考古学家张光直在哈佛大学担任过人类学系主任,因而考古成了中国人类学的一种公众形象。人类学的第三种形象可能是“少数民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研究”,这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和学科依据。人类学的这三种形象,不能说是公众对于人类学的歪曲。可对行内人来说,我们所做的,与人们印象中的,还是有所不同。 对人类学的认知也比较低,不仅不被公众认知,也不为大学、学者认知。 4)学科内部缺乏共同学术语言和价值观,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大家公认的基本阅读书目,缺少共同关注的概念体系。 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原因。学科命名实际上也是一种秩序构建。人类学被介绍进中国就形成了当时中国的学科秩序。以民族学(欧洲大陆)、文化人类学(美国)或社会人类学(英国)的名称进入中国的人类学,形成了不同学术特点的南派与北派。新中国建

组织行为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A.陈国权 B.关培兰 C.里基·W·格里芬 D.斯蒂芬·P·罗宾斯 【正确答案】:D 2、领导行为研究包括()。 A.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实务 B.领导理论、领导组织结构 C.领导文化、领导管理体制 D.领导文化、领导变革与发展 【正确答案】:A 3、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 A.一般观察法和特殊观察法 B.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C.合作观察法和非合作观察法 D.长期观察法和短期观察法 【正确答案】:B 4、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不包括()。 A.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B.主张实行民主管理制度 C.应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 D.主张“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 【正确答案】:B 5、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企业经济利润的大幅度提升

B.标志着人们对人性认识的进一步加深 C.促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D.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 【正确答案】:A 6、Y理论的提出者是()。 A.麦格雷戈 B.泰勒 C.马斯洛 D.福特 【正确答案】:A 7、“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对于人来说,最根本且起长远作用的是()。 A.内在的激励因素 B.外在的激励因素 C.物质的激励因素 D.语言的激励因素 【正确答案】:A 8、“复杂人”假设的提出者是()。 A.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B.埃德加·沙因 C.克里斯·阿吉里斯 D.约翰·华生 【正确答案】:B 9、华生认为()就是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A.重复 B.学习 C.训练 D.记忆 【正确答案】:B

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重点 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已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 ①人地关系的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①社会性。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区域性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性。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人文现象的地理位臵的研究,他的恩不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和特征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理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的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③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它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与研究地球表面的人文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关系。 ⒊古代、近代、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

地理学思想史论文最终版

地理学思想史论文: 浅谈对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摘要: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什么?)一直是在地理学产生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困扰所有地理学家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深入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将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地理学。本文将由对不同时期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来谈到如何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不同时期、研究对象、认识 正文:华中师大刘盛佳认为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主要分为萌芽时期、初创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四个时期,美国学者普雷斯顿.詹姆斯则认为地理学发展包括古典时期、近代时期与现代时期三个主要时期。本文采用的是詹姆斯的分类方法。 一、古典时期(19世纪中期以前) 古典地理学的思想线索和所有其他学术领域的线索交织在一起的,这一时期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是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初,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发现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从而形成了早期的地理学思想。如从地球形状扁平到圆后来又到球,从柏拉图的直觉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注重观察事实,到埃拉托色尼提出地理学并计算出地球圆周长度。到了中世纪,虽然不同宗教对地理学产生了影响,但总体来说,人们开始交流,出现了马可波罗、伊本巴图塔、玄奘等旅行家,航海和制图等技术也有了显著改进。而后,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旅行获得了空前的大量新资料及制图成就,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总而言之,这一时期以地理学知识的描述性记载为主。 二、近代时期(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近代时期也称新地理学时期,是从1874年开始在德国大学里建立地理教席算起的。自此德国地理学就传播到了法、英、俄、美等国。洪堡和李特尔被认为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和科学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是从古典地理学到新地理学之间继往开来地人物。洪堡遍历美洲、西欧、北亚,根据大量观察,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了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李特尔则探究了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始祖。 三、现代时期(二战以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第一、某种地理思想产生的地理环境背景 在不同地域居住的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他们的周围世界会有不同 的看法。例如,“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商朝,它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国之中,因此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同时它 又是政治、经济的中心。这些看法通过总结上升为理论,就会出现不同的学说和学 派。古代中国和西方地理学的分立,便打上了环境的深刻烙印。近代各国地理学 方向的差异,也同地理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 但地理学本身是以它为直接对象的。因此,研究地理学的思想,如不考虑一种学 说、理论和方法出现的环境背景,将不会得出具体而生动的结论。 第二、某种地理思想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均 有与之适应的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文化、教育和科学。从地区上看,社会经济造成 了科学中心的变动。从古至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大转移,其路线和高 潮期依次为: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古希腊和古中国(16世纪以前)~意大利一英国一法国)一德国一姜 国(1920至今)。地理学也不例外。地理学中的自然现象的研究,是人类对客观自

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真题01-09

历年北大人类学试题01-09 02010年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理论 一、名词解释 古典进化论列维-斯特劳斯夸富宴种姓象征人类学政治人类学 二、简答 亲属制度地位意义 发展人类学与发展的人类学的异同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特征 文化相对主义 三、论述 进化论的历史地位 如何看待曾经作为迷信的庙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说人类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学科 中国人类学与汉学人类学的关系 方法 一、名词解释 个案研究知情人多点民族志整体论主位研究法文本学派 二、简述 简评《摩洛哥田野工作反思》 举例说明结构性与能动性 合作民族志 解释人类学的方法论特征 三、论述题 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异同 人类学田野作业中的语言问题 反思人类学的方法论意义 “传统的发明”给予田野作业的方法论意义 2009年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试题 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文化相对主义 2、库拉 3、社会血亲 4、奥马哈制 5.非物质文化遗产 6、《江村经济》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结构主义 2、简述波兰尼形式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观点 3、列维—斯特劳斯如何看待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1、论述萨义德《东方学》一书对反思与重构人类学的启发与局限 2、谈谈对人类学“实践性”的看法 3、举例论述民族志撰写中的基本困难 4、请就中国的一种社会歧视现象发表自己的分析 社会文化人类学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实验民族志 2、表征(representation) 3、参与观察 4、主位 5、《写文化》 6、多点民族志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解释人类学方法论的启示 2、你如何看待“在家乡”的人类学? 3、为什么人类学家要学习被研究对象的语言? 4、以一个人类学家的经历为例,列举深度访谈的若干前提条件 三、论述(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你对人类学中国研究方法论的看法 2、在当代人类学中提倡“合作民族志”的主张,你认为这种方法论主张与参与观察的关系如何? 3、举例论述怎样认定一个社会事实 4、对人类学田野作业的一系列工作的一个方面或一个步骤予以介绍,并加以方法论的评 2008年一月北大人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人类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5分*6) 结构主义人类学功能学派传播学派过渡礼仪民族中心主义涵化 二,简答(10分*4) 1,亲属制度研究在人类学中的意义 2,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观点 3,象征人类学的研究内容 4,布迪厄的习性观点及你对习性的看法 三,论述(20分*4) 1,改革以来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的异同 3,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的社会价值及学术贡献 4,发展人类学与发展的人类学的区别与联系 人类学方法 一,名词解释(5分*6) 1,浓厚的描述2,民族志撰写3,田野工作4,参与观察5,参与性行动研究6,个案延伸方法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石建华 学号:2008241068 中国人类学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引介进来,至今已经走过100年的历程了。20世纪5年代之后我国出现的人类学研究机构中不少是从已有的社会学或者民族学研究机构中析分出来,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92年原北京大学社会学所改名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快改变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在费孝通等老一辈人类学学者的推动下,从90年代后期开始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先后独自或者与国内的厦门大学等其他几所高校的人类学研究机构联合,连续举办了五届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有力地推进了人类学的发展。 虽然90年代之后,随着80年代留学西方国家的新一代社会学年轻学者的陆续学成归国,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开始重视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特别是SPSS、统计软件包)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但是与此同时,“运用西方人类学方法和其他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本土培养的年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学者,他们似乎更能熟练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有的学者认为,人类学的学科理念和研究范式有助于研究者加深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认识,部分学者不满足于单纯的理论学术研究,他们试图利用“人类学的知识、概念和策略来解决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性的问题”,

借以提高人类社会的福祉,这样就出现了应用人类学。而此时,人们也发现人类学在处理某些社会问题上有其独到的策略和方法,人类学家因之享有“解决麻烦的能手”的声誉。况且现在的人类学家也普遍意识到,人类学虽然一直标榜自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可是以往的人类学所关注的只是小型的非西方社区,因此有必要重构人类学的研究视野,把整个人类社会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与此同时,其他学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都发现人类学学科研究所具有的独特视角有助于人们认识这些学科自身所意识不到的问题。人类学因之而开辟了另一片新天地。 遗憾的是,在中国目前的人类学界,真正从事“应用人类学”研究的学者还很少。这在客观上又限制了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个文化非常多元的社会,中国正在经历的急剧的现代化社会变迁为人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研究场景。针对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于社会学的事实,人类学应该主动积极地融入对社会主流的变迁趋势的研究,以扩大其学科影响力。由于人类学惯于应用定性研究方法来研究小规模的社区,而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传统的乡土社会和现代的城市社会相互并存的典型二元结构社会,事实证明,要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使用定性研究方式更为合适。实际上,人类学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不仅为农村社会学者,而且也被其他学科比如农村政治学者、历史人类学者所广泛采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目前中国人类学者就完全停留在自己学科的领地里,陶醉于本学科的

希尔《国际商务》(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Ⅲ篇【圣才出品】

第Ⅲ篇全球贸易与投资环境 第6章国际贸易理论 6.1复习笔记 一、贸易理论综述 16~17世纪盛行的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应当鼓励出口,同时限制进口。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第一次解释了为什么不受限制的自由贸易(一国政府不打算通过配额或关税来影响它的公民从别国进口什么商品或生产什么产品出口给别国)对一个国家是有利的。斯密认为应当由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决定一国进口和出口什么商品。他的论点还表明对贸易采取的这种自由放任态度符合一国的最大利益。在斯密理论的基础上,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相对优势学说,这是现代不受限制的自由贸易论点的理论基础。20世纪,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艾利·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改进了李嘉图的理论,创立了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1.贸易利益 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精确地确认了国际贸易的特定利益。一国生产不了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得到,绝大多数国际贸易是有利的。另外,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还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自己可以生产的产品仍能获得利益。如果一国公民购买某些别国生产的产品,即使这些产品本国能生产,该国经济仍可获得利益。这种利益产生的原因是国际贸易允许一国在制造业中实行专业化,专门出口该国能最有效率生产的产品,而进口在别国能更有效率生产的产品。限制进口经常对国内生产

者有利,而对国内消费者不利。 2.国际贸易模式 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也解释了在世界经济中观察到的国际贸易模式。 对于不能用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解释的国际贸易模式的一种早期反应是产品生命周期论。由雷蒙德·弗农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大多数新产品由发明国生产和出口,当新产品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后,就开始转到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甚至最终可能被出口到原发明国。 沿着类似的思路,20世纪8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如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一种新贸易理论。该理论强调,某些情况下一些国家分工生产和出口特定产品并不是因为要素禀赋的差异,而是因为某些产业世界市场只允许少数企业存在。在这种产业内,首先进入市场的企业所建立起的一种竞争优势很难被撼动,因此,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可以部分归因于企业捕捉先入者优势的能力。在与新贸易理论相关的一部著作中,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一种理论——国家竞争力优势理论。该理论试图解释为什么特定国家能在特定产业取得国际上的成功。除要素禀赋外,波特指出国家要素的重要性,以解释为何一国在生产和出口某特定产品上具有压倒性优势。 3.贸易理论与政府政策 虽然所有这些理论都赞同国际贸易对一国有利,但人们在向政府推荐政策方面却存在意见分歧。重商主义主张政府采取鼓励出口并限制进口的措施便是一种不太成熟的观点。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分别为无限制的自由贸易提出了各自的理由。无限制自由贸易的观点认为进口限制与出口鼓励都是违背自身利益并浪费资源的。新贸易理论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均能解释政府为支持发展某出口导向型产业而采取一些有限的、有选择性的干预措施的理由。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黄泽 =提要>我国的人类学与民俗学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渗透,并在异文化、本文化的学术取向上有所交叉。民俗学以人类学为背景学科,人类学亦借鉴民俗学方法、材料与调查手段以把握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研究主体透视人类学的民俗学取向,并从学术史的视角描述两个相关学科的互动过程:渗透、交叉、融合。 =关键词>人类学民俗学渊源互动 =作者>黄泽,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昆明,650091 =中图分类号>C9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01)01-0017-06 人类学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三十年代后获得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民俗学自二十年代后,以歌谣运动肇始,应和着/五四0新文化运动,也在北京、广州、浙江等地传播。分析中国人类学从20年代到90年代的研究主体及其论著,其研究对象、方法、关注重点及研究兴趣体现出兼顾民俗学研究的学术旨趣。而民俗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人类学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两个学科平行发展,但可看到两条时而交错、时而分离的轨迹。 一、中国人类学研究主体兼顾民俗学的传统 11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的内外视野、前后视野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类学,亟需从学术史的角度总结以往的历史经验,这就需要内外视野与前后视野相结合。何谓内外视野?内即学科理论建设,涉及对象、性质、结构、方法等。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构建规范的学理、术语及共同话语,这是立身之本。外即本学科与他学科的关系,与社会历史环境、人文传统的关系。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不能不因应社会发展、时代背景的需求,并在各个阶段有所转化、调适。人类学本土化的命题,就揭示了内外视野结合关系。从内视野来看,对象的本土性及中国多元文化、族群众多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来自西方的人类学理论框架、命题面临重构、转述而予以适应对象的变通。从外视野来看,研究中国、建设中国的社会使命感,中国作为几千年封建文明国家的悠久积淀和人文传统,研究本土文化业已成型的既有理念和分析范式也会对人类学研究主体产生或隐或显的影响。 何谓前后视野?前即前瞻学科发展,探索前沿问题、学科方向、新领域、边缘学科动态、国外最新成果等。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类及其群体文化普同性的学科,建立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是必要且可能的(当然必然存在国家、学派特色),与人类学本土化是相反相成的。后视野则强调回顾学术史,尤其是通过学科的确立,机构、人员建置、变动的分析,进而探求学术思想史。学术史研究应从机构、人员等表层深入到学术思想、思潮的层面,这是学术史的核心。学术思想史则需从学术思潮,代表性流派、学者,代表性论著,有价值的观点等方面着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人类学家具有学科本土化的意识,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学术大众化、经世致用、重视民间文化成为人类学民俗学的社会思想背景,民俗学家普遍具有通过歌谣运动反封建礼教、面向民间文化的旨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