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院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我院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我院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我院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我院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医院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我院倡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遵循中医思维模式,大胆改革传统疾病诊疗模式,积极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探索尝试一体化诊疗服务新模式。为了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综合诊疗服务,提高临床疗效,在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需要内外科多个科室通力协作,这涉及全院消化内科、普外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为此我院实行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成立多学科协作小组,针对患者疾病和病人的机体状况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优化的治疗流程,并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一、多学科协作具体分组如下:

(一)、呼吸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呼吸内科主任

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各普外科主任

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二)、循环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心内科主任

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普胸外科主任

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三)、消化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消化内科主任

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胃肠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四)、神经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神经内科主任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脑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五)、运动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各内科主任外科组组长:大骨科主任秘书:各骨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六)、血液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血液内科主任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各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七)、泌尿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各内科主任

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泌尿外科主任

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八)、内分泌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内分泌科主任

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各外科主任

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二、职责

(一)为实现提高临床疗效和方便患者为目的,从疾病临床诊疗的整体性出发,综合各相关科室人员,建立多学科参与的疾病诊疗团队。其根本要求是,由接诊医生负责指导患者在同一科室完成诊疗过程,改变以往患者往返于多个临床科室间进行不同类型治疗的状况。

(二)当院内患者出现疑难危急重症时,经管科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医务科提出需医院协助诊治的申请,由医务科指派相关学科小组参加联合查房,认真梳理研究疾病,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尽量发挥中医药诊疗方法的优势,制订方法合理、疗效确切、程序最优的疾病诊疗路径和综合诊疗方案,专业组长对患者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

(三)加大多学科协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带动。通过召开现场会和进行先进小组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理解,提高认识,明确做法,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拥护,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患者知晓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切实感受到活动实施的效果,营造浓厚的活动开展氛围。

(四)严格督促检查,做好信息报送。要建立督查机制,并组织督导检查,保证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扎实有效推进。要及时回顾总结,认真研究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深化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要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修订稿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荆门市康复医院产科与儿科麻醉科等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提高围生保健水平,降低窒息、早产及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率,加强产科与儿科等多学科医生产前、产时及产后各时期的密切合作,特制定本制度。 1、高危孕产妇定期会诊制度:对高危孕产妇,当宫内条件不适宜胎儿生存,并威胁到孕妇生命安全时,根据医院现有技术力量,产科与儿科及妇科、内科等多学科共同协商,决定是否立即终止妊娠及其方式。 2、产儿科每周交班会:为了使新生儿医生掌握孕妇,尤其是高危孕妇情况,做好新生儿出生后的观察,产儿科的医生与护士长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交班会,对重点的孕产妇情况进行通报,使儿科医生掌握即将出生的高危胎儿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同时将高危新生儿的情况及时与产科医生沟通。 3、所有高危孕产妇分娩时均有儿科和麻醉科医生到场,24h随叫随到,做好复苏和抢救准备,并做好及时转运准备。 4、对有其他合并症的高危孕产妇应及时与其他相应学科会诊,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对可能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等产

后出血产妇应与麻醉科、妇科、外科、内科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5、对新生儿分娩后重点观察4小时,尤其是Apgar评分低,母有糖尿病,母亲产前曾有发热或有胎膜早破史等新生儿,避免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急症的发生。儿科医生对母婴同室的婴儿进行每日的体检,定期巡视病房,定期培训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并于产科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交流产妇及婴儿情况,共同管理。 6、儿科要配合产科做好产妇及家属沟通工作。对有产科合并症的婴儿酌情配合产科医生做好宣教工作,如产钳后皮肤损伤、血肿、轻度HIE等,儿科医生协助产科做好解释工作,尽量不给家属增加思想负担,甚至配合产科做好上门随访。 医务科

我院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医院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我院倡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遵循中医思维模式,大胆改革传统疾病诊疗模式,积极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探索尝试一体化诊疗服务新模式。为了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综合诊疗服务,提高临床疗效,在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需要内外科多个科室通力协作这涉及全院消化内科、普外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为此我院实行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成立多学科协作小组,针对患者疾病和病人的机体状况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优化的治疗流程,并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一、多学科协作具体分组如下: (一)、呼吸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呼吸内科主任 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各普外科主任 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二)、循环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心内科主任 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普胸外科主任 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三)、消化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消化内科主任

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四)神经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神经内科主任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脑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五)运动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各内科主任外科组组长:大骨科主任秘书:各骨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六)血液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血液内科主任 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各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七)泌尿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各内科主任

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规定(试行)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 各科室、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诊疗工作的协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疑难及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按照《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卫医发〔2017〕73号)有关工作安排,根据国家卫计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结合医院实际,制订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以下简称MDT)管理规定,现予以颁布,请遵照执行。 一、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MDT讨论: 1.各类恶性实体肿瘤病例(肺癌、肝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腹膜后肿瘤、垂体瘤等); 2.疑诊恶性肿瘤病例; 3.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病例(疑难关节疾病、脉管性疾病、癫痫等); 4.新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其他临床科主任认为有必要进行MDT讨论的病例。 二、下列情况建议向门诊部申请组织MDT讨论: 1.糖尿病足病例; 2. 甲状腺结节病例; 3.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4.其他有需要进行MDT讨论的病例。

三、MDT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室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参与诊疗的人员。 四、参与MDT讨论的诊疗医师应由科室主任(副主任)或相应资质医师担任。科室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指派科室副主任、副高以上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生参与诊疗,不允许住院医师参与。 五、MDT诊疗方案的确定必须依据于国内最新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如国内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未涉及的地方可参照国外最新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 六、参与MDT相关学科应为病种相关的临床科室、相关医技科室(如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超声科、临床药学、检验科等)及相关职能部门(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精神心理科等)。 七、拟组织院内MDT讨论时,申请诊疗科室必须至少提前一天向医务科或门诊部递交《多学科协作诊疗申请表》并明确诊疗牵头人(牵头人须为科室主任、副主任或副高职称以上医师)。医务科或门诊部根据申请确定参与诊疗专家,将拟诊疗的患者基本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资料发给支持专家团队的专家,让专家们做好准备,同时将参与诊疗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八、组织诊疗科室须提前做好诊疗前期各项准备;受邀诊疗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诊疗工作。会诊后,应及时书写《多学科协作诊疗病例讨论意见书》,并请专家签名保存。管床医师将诊疗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医务科全程参与并做记录。牵头人与管床医师(必要时医务科参与)共同将多学科诊疗意见反馈给患者及家属,征求意见。 九、监督管理 1.门诊患者MDT由门诊部负责审定,住院患者MDT由医务科负责审定。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版

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2018年修订) 为提高我院多学科联合诊疗水平,进一步规范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加强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患者的管理,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方案,特制定本制度。 一、下列情况可申请医务科组织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 1.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2.门诊患者中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诊治; 3.为恶性肿瘤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佳优化治疗流程,并解决晚期和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二、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展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开展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

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三、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专科主治以上医师担任。实行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四、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时,除急、危重症患者以外,至少提前一天科室填写会诊申请单,科室主任签字或确认后送交医务科。同时要求提出会诊的病例必须已进行全科讨论,并拿出讨论意见。 1.会诊前:经治医师完成各种病程记录,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收集影像学检查资料齐全,并附于病历中。 医务科收到申请后,组织邀请各相关科室专家医师参加会诊。被邀请专家不得推诿或拒绝(如确实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自行联络本科室其他专家医师代为参加,并向医务科通知确认)。 为保证会诊意见,必要时被邀请专家在会诊前查看病人,了解其目前状况。 2.会诊时:医务科工作人员到达科室协调会诊,被邀请专家准时参加会诊,不得迟到。由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主持会议;管床医师汇报病历,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补充;被邀请的专家医师到病房查看病人,询问病史,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后回到会诊室,提出专科诊治意见,管床医师详细记录,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发言,归纳整体治疗方案。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为了提高我院急救水平,确保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实现快速会诊,迅速转运和及时救治,保障患者安全,经院委会研究决定,建立临床救治的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业务科室,开展多学科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多学科协作具体分组: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协调全院急危重患者的救治、会诊、转运等工作。 (一)内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二)外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三)急诊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四)妇产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五)儿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六)医技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二、职责 (一)为实现提高临床疗效和方便患者为目的,从疾病临床诊疗的整体性出发,综合各相关科室人员,建立多学科参与的疾病诊疗团队。其根本要求是,由接诊医生负责指导患者在同一科室完成诊疗过程,改变以往患者往返于多个临床科室间进行不同类型治疗的状况。 (二)当院内患者出现疑难危急重症时,经管科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医务科提出需医院协助诊治的申请,由医务科指派相关学科小组参加联合查房,认真梳理研究疾病,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制订方法合理、疗效确切、程序最优的疾病诊疗路径和综合诊疗方案,专业组长对患者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 (三)加大多学科协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带动。通过召开现场会和进行先进小组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理解,提高认识,明确做法,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拥护,形成工作合力。 (四)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启动急救绿色通道,院内急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必要时上报医务科,协调多学科协作小组共同抢救。 (五)与上级医院建立转诊机制。对不能处理的危重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运至上级医院救治,首先与上级转诊医院沟通,由经治医师护送转诊;对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转诊者,可实行就地、就近抢救的原则,必要时协调市级专家来院参与抢救。

重症医学科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题目:重症医学科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市三院—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33 生效日期:2012年1月1日版本号:1.0 修改日期: 页码:1/1 重症医学科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入住重症医学科患者常常有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病情危重且错综复杂,需要多科室通力合作。为了能针对患者疾病和身体状况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方案、最优化的治疗流程,以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和诊疗问题,特本制定协作和支持机制。 一、重症医学科患者由重症医学科医生负责管理,重症医学科医生应当与原发疾病的专科医生保持密 切联系与沟通。患者入科时应留下原发疾病专科医生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联络和沟通。 二、重症医学科医师主要承担脏器功能监护和支持救治,患者原发疾病的相关专科情况,主要由原发 疾病的相关专科医师负责及时诊疗。 三、对高危患者、疑难病例,实行重症医学科医师与负责原发疾病诊疗相关医师联合查房并进行疑难 病例讨论。 四、凡遇疑难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学科协作会诊”: (一)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 1.非急诊会诊,会诊医师应在12小时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 2.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应在10 分钟内到位进行会诊,并写会诊记录。 (二)院内多科会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经治医师提出,重症医学科主任批准,并向医务科提出需多学科协助诊治的申请。由医务科指派相关学科小组参加联合查房,认真梳理研究疾病,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制订方法合理、疗效确切、程序最优的疾病诊疗路径和综合诊疗方案。 会诊一般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主持,必要时科主任主持,需要时应请医院相关职能科室参加会诊。 (三)重症医学科对患者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多学科协作会诊”意见。 五、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需要如输血、化验、CT、B超等检查。各科室应积极协调配合,按“绿色通 道”办理。 六、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如遇急危重症患者,家属情绪激动,预期可能发生过激行为或医闹的, 立即口头或电话通知保卫科,必要时由保卫科通知公安部门介入处理。 七、如遇群体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 八、及时回顾总结,认真研究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深化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 九、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

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 为了规范重症疑难患者诊治工作,发挥多学科综合力量,提高重症疑难病人诊疗水平,经研究制定本制度。 一、联合查房目的: 从各个专科角度研究讨论重症疑难患者病情及诊疗方案,提出交叉学科间的诊疗建议,解决诊疗过程中的难题,拓展专科人员的整体医学思路。 二、联合查房适用对象: 1、危重症患者; 2、疑难患者:住院患者入院7日内未确定诊断者、涉及多脏器严重病理生理异常者、涉及重大手术治疗者; 3、高龄合并多科基础疾病者; 4、科内难以解决,须多科联合讨论研究的特殊病例; 三、参加科室人员条件: 1、本科室和涉及患者病情的相关科室,医务科、护理部参与。 2、参加医务人员原则上要求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必要时可邀请外院专家参加。 四、联合查房程序: 1、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 2、医务科同意并确定查房时间、通知相关科室; 3、主管医生汇报病例,要求资料齐全; 4、分批次床边查看病人; 5、讨论并提出相关意见; 6、主管医生记录并汇总意见; 7、主管医生整理形成书面材料并报医务科备案。

重症医学科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入住重症医学科患者常常有多系统多器官病变,病情危重且错综复杂,需要多科室通力合作。为了能针对患者疾病和身体状况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方案、最优化的治疗流程,以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和诊疗问题,特制定本协作和支持机制。 1、对高危患者、疑难病例,建立实行重症医学科医师与负责原发疾病诊疗相关医师联合查房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重症医学科患者由重症医学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共同管理、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 2、重症医学科医师主要承担脏器功能监护和支持救治,患者原发疾病的相关专科需要处理的情况,主要由原发疾病的相关专科医师负责协助治疗。 3、凡遇疑难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科会诊: (1)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非急诊会诊,会诊医师应在12小时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应在10 分钟内到位进行会诊,并写会诊记录。 (2)院内多科会诊: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商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一般由ICU科主任主持,必要时医务科主持。 5、重症医学科患者因病情需要,医院相关科室从人员、设备、药品、血液制品、辅助检查等方面,各科室积极协调配合,按“绿色通道”办理。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 持机制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为了提高我院急救水平,确保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实现快速会诊,迅速转运和及时救治,保障患者安全,经院委会研究决定,建立临床救治的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业务科室,开展多学科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多学科协作具体分组: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协调全院急危重患者的救治、会诊、转运等工作。 (一)内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二)外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三)急诊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四)妇产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五)儿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六)医技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二、职责 (一)为实现提高临床疗效和方便患者为目的,从疾病临床诊疗的整体性出发,综合各相关科室人员,建立多学科参与的疾病诊疗团队。其根本要求是,由接诊医生负责指导患者在同一科室完成诊疗过程,改变以往患者往返于多个临床科室间进行不同类型治疗的状况。 (二)当院内患者出现疑难危急重症时,经管科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医务科提出需医院协助诊治的申请,由医务科指派相关学科小组参加联合查房,认真梳理研究疾病,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制订方法合理、疗效确切、程序最优的疾病诊疗路径和综合诊疗方案,专业组长对患者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 (三)加大多学科协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带动。通过召开现场会和进行先进小组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理解,提高认识,明确做法,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拥护,形成工作合力。 (四)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启动急救绿色通道,院内急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必要时上报医务科,协调多学科协作小组共同抢救。 (五)与上级医院建立转诊机制。对不能处理的危重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运至上级医院救治,首先与上级转诊医院沟通,由经治医师护送转诊;对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转诊者,可实行就地、就近抢救的原则,必要时协调市级专家来院参与抢救。

浅谈多学科协同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谈多学科协同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现代的教学更加提倡、重视主体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潜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学,让学生愿意自己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愿意主动接受知识,才能更好地提高其职业能力。在中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技能的养成。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判定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合理分配教师教和学生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1.1 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坚定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不仅能够交流师生感情,而且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技能型的课程,所面对的都是刚刚接触计算机这门课程的学生。面对其中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师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己操作,从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1.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喜爱某一位教师,同样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才能够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1 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任务主题开展学习,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查学习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构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体系。任务驱动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在45 分钟的课堂上安排一个或几个任务,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E-mail 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下达申请电子邮箱并在规定时间内向教师邮箱发送电子邮件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 2.2 问题讨论法问题讨论法,主要是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采取集中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思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难点。在教学时,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重点题目,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窗口和对话框如何进行区别?复制、移动文件夹有哪些方法?

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医院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我院倡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遵循中医思维模式,大 胆改革传统疾病诊疗模式,积极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探索尝试一体化诊疗服务新模式。为了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综合诊疗服务,提高临床疗效,在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需要内外科多个科室通力协作,这涉及全院消化内科、普外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为此我院实行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成立多学科协作小组,针对患者疾病和病人的机体状况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优化的治疗流程,并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一、多学科协作具体分组如下:(一)、呼 吸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呼吸内科主任秘书:各普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二)、 循环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心内科主任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普胸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三)、消化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消化内科主任 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胃肠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四)、神经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神经内科主任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脑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五)、运动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各内科主任组长:大骨科主任秘书:各骨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六)、血液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血液内科主任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各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七)、泌尿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各内科主任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泌尿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八)、内分泌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内分泌科主任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各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二、职责(一)为实现提高临床疗效和方便患者为目的,从疾病临床诊疗的整体性出发,综合各相关科室人员,建立多学科参与的疾病诊疗团队。其根本要求是,由接诊医生负责指导患者在同一科室完成诊疗过程,改变以往患者往返于多个临床科室间进行不同类型治疗的状况。(二)当院内患者出现疑难危急重症时,经管科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医务科提出需医院协助诊治的申请,由医务科指派相关学科小组参加联合查房,认真梳理研究疾病,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尽量发挥中医药诊疗方法的优势,制订方法合理、疗效确切、程序最优的疾病诊疗路径和综合诊疗方案,专业组长对患者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三)加大多学科协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带动。通过召开现场会和进行先进小组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理解,提高认识,明确做法,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拥护,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患者知晓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切实感受到活动实施的效果,营造浓厚的活动开展氛围。(四)严格督促检查,做好信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荆门市康复医院产科与儿科麻醉科等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提高围生保健水平,降低窒息、早产及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率,加强产科与儿科等多学科医生产前、产时及产后各时期的密切合作,特制定本制度。 1、高危孕产妇定期会诊制度:对高危孕产妇,当宫内条件不适宜胎儿生存,并威胁到孕妇生命安全时,根据医院现有技术力量,产科与儿科及妇科、内科等多学科共同协商,决定是否立即终止妊娠及其方式。 2、产儿科每周交班会:为了使新生儿医生掌握孕妇,尤其是高危孕妇情况,做好新生儿出生后的观察,产儿科的医生与护士长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交班会,对重点的孕产妇情况进行通报,使儿科医生掌握即将出生的高危胎儿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同时将高危新生儿的情况及时与产科医生沟通。 3、所有高危孕产妇分娩时均有儿科和麻醉科医生到场,24h随叫随到,做好复苏和抢救准备,并做好及时转运准备。 4、对有其他合并症的高危孕产妇应及时与其他相应学科会诊,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对可能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等产

后出血产妇应与麻醉科、妇科、外科、内科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5、对新生儿分娩后重点观察4小时,尤其是Apgar评分低,母有糖尿病,母亲产前曾有发热或有胎膜早破史等新生儿,避免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急症的发生。儿科医生对母婴同室的婴儿进行每日的体检,定期巡视病房,定期培训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并于产科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交流产妇及婴儿情况,共同管理。 6、儿科要配合产科做好产妇及家属沟通工作。对有产科合并症的婴儿酌情配合产科医生做好宣教工作,如产钳后皮肤损伤、血肿、轻度HIE等,儿科医生协助产科做好解释工作,尽量不给家属增加思想负担,甚至配合产科做好上门随访。 医务科

多学科协作诊疗实施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

————————————————————————————————作者:————————————————————————————————日期: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方案(试行) 为适应现代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趋势,向肿瘤患者提供综合、全面、全程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医院决定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此方案。 一、MDT的优势: 1.整合各学科专业技术的团队优势,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为患者量身定做诊疗方案,从而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体化、规范化和全程、全方位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2.有利于整合医疗资源,有效避免治疗不足、过度治疗、重复治疗、无效治疗,节约时间及经济成本。 3. 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肿瘤专科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团队建设。 二、MDT的内容: 病例讨论、会诊、学术交流等。 三、MDT的目标: 1、为患者量身设计最佳诊疗方案,提高肿瘤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等。 2、提升肿瘤学科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打造肿瘤学科品牌。 3、实现医、教、研融合发展。 四、MDT组织架构

1.主管院领导:杨明辉 2.中心主任:杨瑞萍 3.专家组成员: (1)核心团队成员:杨瑞萍、宝福洲、张建华、刁先民、高艳、冯再辉、陈庆、邓修平、张银、杨胜伟、杨宝和、王家祝等。 (2)支持团队:医院各个学科的专家(科主任或高年资中职以上)。 4. 秘书:陈雪丹 5.记录员:杨月梅 6.参加MDT人员: (1)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胸外科、普外科的医师;(2)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胸外科、普外科的护士长必要时参加; (3)医院相关科室年轻医师、进修医师。 时间:每周三下午15:30 场地:医院3号楼(外科楼)6楼肿瘤内科示教室 五、MDT组织人员职责 1. 中心主任职责: ⑴对MDT项目全权负责,主持并参与讨论,在民主精神基础上,综合各专家讨论的意见,形成最终专业性意见,包括诊治方案,明确每种诊疗手段参与时机和比重。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MDT(multidisciplinaryteam?)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理念,也是国际上近年提出的重要医学模式。多学科协作的理念同样适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点,同样需要运用MDT理念,加强多学科间的合作,强化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科所面临的新课题。有数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产生,30%~40%是通过医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传播,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因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共同协作完成。根据“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 3.4.5.5.2: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机制,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通过,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监督管理,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副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以后编入《田东县中医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并要求相关科室执行。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文档]

xxx人民医院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试行) 肿瘤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常常需要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不同的治疗有不同的预后和生存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提高生存率。为此卫生部肿瘤规范化治疗要求临床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应作为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加以推广。2014年江苏省出台了肿瘤治疗用药和肿瘤辅助用药规范化管理的苏卫医2014[30]号文件,为了使肿瘤诊治更加科学和规范,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特制定肿瘤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制度。并成立肿瘤多学科协作(MDT)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由与肿瘤诊治相关的科室如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微创科、消化科、呼吸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等多科专家组成,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及肿瘤患者的疾病分期、病理类型和机体状况制定合理的序贯诊疗方案和最优化的治疗流程。 一、成立肿瘤多学科协作(MDT)专业委员会 名誉主任委员:院长 主任委员:业务副院长 副主任委员:肿瘤治疗相关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秘书长:医务科长 副秘书长:肿瘤中心护士长、肿瘤外科副主任

秘书:专科护师2名 委员(专家组成员):肿瘤多学科核心团队及支持团队成员(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首席专家:肿瘤科主任(肿瘤综合治疗知识较全面的资深肿瘤专家) 二、职责 主任委员负责行政、业务及工作流程执行情况督查,牵头组织大查房,主持多学科会诊;定期召集小组会议,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院部提出需医院协调的建议;副主委兼任委员会协调员,协助主委工作,定期参加小组会议,并对本组患者MDT会诊负责(个别专家)会诊时间的协调沟通,根据需要参加多学科会诊,对患者本专业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自查本科室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首席专家对患者的综合序贯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负责。秘书长负责协调联络会诊人员、患者流程追踪,协助主委制定培训计划,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并分工负责协助本专业副主委工作,秘书(两人排班)负责肿瘤中心深部热疗、毫米波免疫治疗等并接受第一手资料(接听会诊申请电话)会议记录和档案的保存及追踪随访。委员根据主委、秘书长联络要求及时参加肿瘤多学科会诊。 三、工作流程(附流程图) 1、门诊:各门急诊医师发现肿瘤患者时,首诊医师完成病历,引导病人到肿瘤综合门诊(肿瘤内、外科在一个诊疗片区)会诊,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初步诊疗方案并确定收治病区。如需手术治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 支持机制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为了提高我院急救水平,确保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实现快速会诊,迅速转运和及时救治,保障患者安全,经院委会研究决定,建立临床救治的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业务科室,开展多学科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多学科协作具体分组: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协调全院急危重患者的救治、会诊、转运等工作。 (一)内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二)外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三)急诊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四)妇产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五)儿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六)医技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二、职责 (一)为实现提高临床疗效和方便患者为目的,从疾病临床诊疗的整体性出发,综合各相关科室人员,建立多学科参与的疾病诊疗团队。其根本要求是,由接诊医生负责指导患者在同一科室完成诊疗过程,改变以往患者往返于多个临床科室间进行不同类型治疗的状况。 (二)当院内患者出现疑难危急重症时,经管科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医务科提出需医院协助诊治的申请,由医务科指派相关学科小组参加联合查房,认真梳理研究疾病,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制订方法合理、疗效确切、程序最优的疾病诊疗路径和综合诊疗方案,专业组长对患者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 (三)加大多学科协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带动。通过召开现场会和进行先进小组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理解,提高认识,明确做法,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拥护,形成工作合力。 (四)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启动急救绿色通道,院内急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必要时上报医务科,协调多学科协作小组共同抢救。 (五)与上级医院建立转诊机制。对不能处理的危重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运至上级医院救治,首先与上级转诊医院沟通,由经治医师护送转诊;对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转诊者,可实行就地、就近抢救的原则,必要时协调市级专家来院参与抢救。

多部门、多科室间协调机制

多部门、多科室间协调机制 为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积极、有效的解决各部门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院通过强化管理、制定流程、统一指挥、规范操作,基于多学科、多部门组成的针对突发公卫事件、医疗质量、护理、院感、急诊急救、临床路径、输血、药事、病案、后勤保障等的管理工作开展,特制定本协调机制。 一、组织领导: 医院成立院内多部门、多科室间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指挥、决策。负责医院设备调配、人力资源紧急调配紧急情况下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请求支援,负责信息发布及秩序维护和后勤保障。 组长:院长 副组长:业务副院长 领导小组成员:院办公室、质控办、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检验科、设备科、信息科、宣传科、病案统计室、后勤保障中心及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 小组分类:协调督导小组;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组;感染管理及疫情信息工作组;临床路径、输血、药事、病案工作组;后勤保障工作组。 二、专业分组及职责: (1)协调督导小组:由院长牵头,由院委会、办公室、质控办、

宣传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能:负责全院应急人员的调配;对外协调、宣传、信息发布及思想政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召开多科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多部门的协调、合作问题。 (2)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组:业务副院长牵头,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组成。 主要职能:负责意外伤亡事件抢救的组织实施、转诊,对危重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手术;负责全院参加应急的医护人员调配及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外派医疗队等。 (3)感染管理及疫情信息工作组:分管院感、公共卫生的副院长牵头,由护理部、院感办及公共卫生科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能:负责疫情上报;全院公众场所、各科的常规消毒及发现传染病后的特殊消毒及中末消毒,重点是发热诊区、急诊科、放射科和检验科;加强员工保健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4)临床路径、输血、药事、病案工作组:分管业务院长牵头,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信息科、病案统计室、药剂科及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 主要职能: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输血管理、药事管理、病案管理等日常工作的开展,以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安全。 (5)后勤保障工作组:分管后勤、保卫、药剂的副院长牵头,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

荆门市康复医院产科与儿科麻醉科等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提高围生保健水平,降低窒息、早产及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率,加强产科与儿科等多学科医生产前、产时及产后各时期的密切合作,特制定本制度。 1、高危孕产妇定期会诊制度:对高危孕产妇,当宫内条件不适宜胎儿生存,并威胁到孕妇生命安全时,根据医院现有技术力量,产科与儿科及妇科、内科等多学科共同协商,决定是否立即终止妊娠及其方式。 2、产儿科每周交班会:为了使新生儿医生掌握孕妇,尤其是高危孕妇情况,做好新生儿出生后的观察,产儿科的医生与护士长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交班会,对重点的孕产妇情况进行通报,使儿科医生掌握即将出生的高危胎儿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同时将高危新生儿的情况及时与产科医生沟通。 3、所有高危孕产妇分娩时均有儿科和麻醉科医生到场,24h 随叫随到,做好复苏和抢救准备,并做好及时转运准备。 4、对有其他合并症的高危孕产妇应及时与其他相应学科会诊,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对可能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等产后出血产妇应与麻醉科、妇科、外科、内科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5、对新生儿分娩后重点观察4小时,尤其是Apgar评分低,母有糖尿病,母亲产前曾有发热或有胎膜早破史等新生儿,避免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急症的发生。儿科医生对母婴同室的婴儿进行每日的体检,定期巡视病房,定期培训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并于产科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交流产妇及婴儿情况,共同管理。 6、儿科要配合产科做好产妇及家属沟通工作。对有产科合并症的婴儿酌情配合产科医生做好宣教工作,如产钳后皮肤损伤、血肿、轻度HIE等,儿科医生协助产科做好解释工作,尽量不给家属增加思想负担,甚至配合产科做好上门随访。 医务科

多学科协作诊疗与方案

. 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MDT(试行) 为适应现代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趋势,向肿瘤患者提供综合、全面、全程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医院决定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此方案。 一、MDT的优势: 1.整合各学科专业技术的团队优势,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为患者量身定做诊疗方案,从而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体化、规范化和全程、全方位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2.有利于整合医疗资源,有效避免治疗不足、过度治疗、重复治疗、无效治疗,节约时间及经济成本。 3. 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肿瘤专科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团队建设。 二、MDT的内容: 病例讨论、会诊、学术交流等。 三、MDT的目标: 1、为患者量身设计最佳诊疗方案,提高肿瘤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等。 2、提升肿瘤学科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打造肿瘤学科品牌。 3、实现医、教、研融合发展。

四、MDT组织架构 范文word . 1.主管院领导:杨明辉 2.中心主任:杨瑞萍 3.专家组成员: (1)核心团队成员:杨瑞萍、宝福洲、张建华、刁先民、高艳、冯再辉、陈庆、邓修平、张银、杨胜伟、杨宝和、王家祝等。 (2)支持团队:医院各个学科的专家(科主任或高年资中职。以上)4. 秘书:陈雪丹 5.记录员:杨月梅 6.参加MDT人员: (1)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胸外科、普外科的医师;(2)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胸外科、普外科的护士长必要时参加; (3)医院相关科室年轻医师、进修医师。 每周三下午15:30 时间:场地:医院3号楼(外科楼)6楼肿瘤内科示教室 五、MDT组织人员职责 1. 中心主任职责:

⑴对MDT项目全权负责,主持并参与讨论,在民主精神基础上,综合各专家讨论的意见,形成最终专业性意见,包括诊治方案,明确每种诊疗手段参与时机和比重。 范文word . ⑵负责审核MDT记录并签名。 ⑶督导、追踪诊治意见的落实情况。 ⑷负责MDT的对外宣传、品牌建设。 ⑸负责组织相关讲座、学术会议。 如本人不能参与MDT会诊,需委托另外一位专家代为主持。 2. 核心团队职责: ⑴负责MDT病例的提供,包括疑难、新发、复发、及少见罕见病例,安排病人预约,准备资料,例如:影像科专家提前阅片,病理科专家提前阅片或提供讨论需要的特殊检查项目等。 ⑵按时参加MDT讨论,确因特殊情况自己不能参加者,需指派另外一位相应专家代替参加(代替者应为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 ⑶对病人进行相关的体查,对每个病例进行讨论,解答其它专家的问题,提出本专业领域的独立的观点,达成共识,为患者量身打造,提供全程、综合、系统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⑷负责对自己提交讨论的病人的MDT讨论结果做最终的表态并安排病人的下一步处理。 ⑸审核医疗记录,负责签名。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荆门市康复医院产科与儿科麻醉科等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提高围生保健水平,降低窒息、早产及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率,加强产科与儿科等多学科医生产前、产时及产后各时期的密切合作,特制定本制度。 1、高危孕产妇定期会诊制度:对高危孕产妇,当宫内条件不适宜胎儿生存,并威胁到孕妇生命安全时,根据医院现有技术力量,产科与儿科及妇科、内科等多学科共同协商,决定是否立即终止妊娠及其方式。 2、产儿科每周交班会:为了使新生儿医生掌握孕妇,尤其是高危孕妇情况,做好新生儿出生后的观察,产儿科的医生与护士长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交班会,对重点的孕产妇情况进行通报,使儿科医生掌握即将出生的高危胎儿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同时将高危新生儿的情况及时与产科医生沟通。 3、所有高危孕产妇分娩时均有儿科和麻醉科医生到场,24h随叫随到,做好复苏和抢救准备,并做好及时转运准备。 4、对有其他合并症的高危孕产妇应及时与其他相应学科会诊,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对可能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等产

后出血产妇应与麻醉科、妇科、外科、内科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5、对新生儿分娩后重点观察4小时,尤其是Apgar评分低,母有糖尿病,母亲产前曾有发热或有胎膜早破史等新生儿,避免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急症的发生。儿科医生对母婴同室的婴儿进行每日的体检,定期巡视病房,定期培训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并于产科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交流产妇及婴儿情况,共同管理。 6、儿科要配合产科做好产妇及家属沟通工作。对有产科合并症的婴儿酌情配合产科医生做好宣教工作,如产钳后皮肤损伤、血肿、轻度HIE等,儿科医生协助产科做好解释工作,尽量不给家属增加思想负担,甚至配合产科做好上门随访。 医务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