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为了提高我院急救水平,确保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实现快速会诊,迅速转运和及时救治,保障患者安全,经院委会研究决定,建立临床救治的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业务科室,开展多学科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多学科协作具体分组: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协调全院急危重患者的救治、会诊、转运等工作。

(一)内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二)外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三)急诊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四)妇产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五)儿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六)医技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二、职责

(一)为实现提高临床疗效和方便患者为目的,从疾病临床诊疗的整体性出发,综合各相关科室人员,建立多学科参与的疾病诊疗团队。其根本要求是,由接诊医生负责指导患者在同一科室完成诊疗过程,改变以往患者往返于多个临床科室间进行不同类型治疗的状况。

(二)当院内患者出现疑难危急重症时,经管科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医务科提出需医院协助诊治的申请,由医务科指派相关学科小组参加联合查房,认真梳理研究疾病,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制订方法合理、疗效确切、程序最优的疾病诊疗路径和综合诊疗方案,专业组长对患者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

(三)加大多学科协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带动。通过召开现场会和进行先进小组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理解,提高认识,明确做法,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拥护,形成工作合力。

(四)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启动急救绿色通道,院内急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必要时上报医务科,协调多学科协作小组共同抢救。

(五)与上级医院建立转诊机制。对不能处理的危重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运至上级医院救治,首先与上级转诊医院沟通,由经治医师护送转诊;对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转诊者,可实行就地、就近抢救的原则,必要时协调市级专家来院参与抢救。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修订稿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荆门市康复医院产科与儿科麻醉科等 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提高围生保健水平,降低窒息、早产及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率,加强产科与儿科等多学科医生产前、产时及产后各时期的密切合作,特制定本制度。 1、高危孕产妇定期会诊制度:对高危孕产妇,当宫内条件不适宜胎儿生存,并威胁到孕妇生命安全时,根据医院现有技术力量,产科与儿科及妇科、内科等多学科共同协商,决定是否立即终止妊娠及其方式。 2、产儿科每周交班会:为了使新生儿医生掌握孕妇,尤其是高危孕妇情况,做好新生儿出生后的观察,产儿科的医生与护士长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交班会,对重点的孕产妇情况进行通报,使儿科医生掌握即将出生的高危胎儿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同时将高危新生儿的情况及时与产科医生沟通。 3、所有高危孕产妇分娩时均有儿科和麻醉科医生到场,24h随叫随到,做好复苏和抢救准备,并做好及时转运准备。 4、对有其他合并症的高危孕产妇应及时与其他相应学科会诊,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对可能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等产

后出血产妇应与麻醉科、妇科、外科、内科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5、对新生儿分娩后重点观察4小时,尤其是Apgar评分低,母有糖尿病,母亲产前曾有发热或有胎膜早破史等新生儿,避免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急症的发生。儿科医生对母婴同室的婴儿进行每日的体检,定期巡视病房,定期培训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并于产科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交流产妇及婴儿情况,共同管理。 6、儿科要配合产科做好产妇及家属沟通工作。对有产科合并症的婴儿酌情配合产科医生做好宣教工作,如产钳后皮肤损伤、血肿、轻度HIE等,儿科医生协助产科做好解释工作,尽量不给家属增加思想负担,甚至配合产科做好上门随访。 医务科

我院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医院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我院倡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遵循中医思维模式,大胆改革传统疾病诊疗模式,积极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探索尝试一体化诊疗服务新模式。为了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综合诊疗服务,提高临床疗效,在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需要内外科多个科室通力协作这涉及全院消化内科、普外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为此我院实行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成立多学科协作小组,针对患者疾病和病人的机体状况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优化的治疗流程,并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一、多学科协作具体分组如下: (一)、呼吸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呼吸内科主任 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各普外科主任 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二)、循环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心内科主任 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普胸外科主任 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三)、消化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消化内科主任

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四)神经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神经内科主任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脑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五)运动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各内科主任外科组组长:大骨科主任秘书:各骨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 (六)血液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血液内科主任 外科组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各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七)泌尿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内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各内科主任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版

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2018年修订) 为提高我院多学科联合诊疗水平,进一步规范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加强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患者的管理,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方案,特制定本制度。 一、下列情况可申请医务科组织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 1.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2.门诊患者中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诊治; 3.为恶性肿瘤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佳优化治疗流程,并解决晚期和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二、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展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开展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

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三、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专科主治以上医师担任。实行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四、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时,除急、危重症患者以外,至少提前一天科室填写会诊申请单,科室主任签字或确认后送交医务科。同时要求提出会诊的病例必须已进行全科讨论,并拿出讨论意见。 1.会诊前:经治医师完成各种病程记录,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收集影像学检查资料齐全,并附于病历中。 医务科收到申请后,组织邀请各相关科室专家医师参加会诊。被邀请专家不得推诿或拒绝(如确实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自行联络本科室其他专家医师代为参加,并向医务科通知确认)。 为保证会诊意见,必要时被邀请专家在会诊前查看病人,了解其目前状况。 2.会诊时:医务科工作人员到达科室协调会诊,被邀请专家准时参加会诊,不得迟到。由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主持会议;管床医师汇报病历,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补充;被邀请的专家医师到病房查看病人,询问病史,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后回到会诊室,提出专科诊治意见,管床医师详细记录,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发言,归纳整体治疗方案。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试行) 为加强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协作,以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根据上级相关工作要求,医院制订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此制度主要适用于以下患者:(1)临床确诊困难(一般人院后超过7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患者;(2)危重患者;(3)新诊断的恶性肿瘤廉(4)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5)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1、对需要多学科会诊的患者,科室应进行相关检查,积极治疗,对效果做出评价,科室讨论后认为诊治方面还需要多学科会诊,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医务科根据科室提出的问题,组织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会诊,并根据实际情况通知临床药师参加多学科综合诊疗工作。 2、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进行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最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并发症的处理,预后分析,确定今后诊疗方案,最后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3、受邀请参加会诊的专科应派出具有副主任医师(药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会诊。会诊时必须仔细阅读会诊材料,了解本次讨论内容,对诊断、临床分期、病理诊断、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等做出判断。 4、组织讨论科室必须按照讨论结果意见,认真执行,并及时将诊治情况反馈相关科室,以便评价治疗效果。 5、多学科联合查房,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决定需要由多学科联合查房时,向医务科申请,并将患者病历资料发送至相关科室。医务科

协调相关专家并派人参加查房,做好记录。查房时按照三级医师查房标准进行,查房后认真讨论,得出下一步诊疗方案。 6、受邀请学科严格按照邀请学科确定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对于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按照急会诊时限要求(10分钟到达现场)。

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规定(试行)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 各科室、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诊疗工作的协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疑难及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按照《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卫医发〔2017〕73号)有关工作安排,根据国家卫计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结合医院实际,制订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以下简称MDT)管理规定,现予以颁布,请遵照执行。 一、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MDT讨论: 1.各类恶性实体肿瘤病例(肺癌、肝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腹膜后肿瘤、垂体瘤等); 2.疑诊恶性肿瘤病例; 3.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病例(疑难关节疾病、脉管性疾病、癫痫等); 4.新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其他临床科主任认为有必要进行MDT讨论的病例。 二、下列情况建议向门诊部申请组织MDT讨论: 1.糖尿病足病例; 2. 甲状腺结节病例; 3.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4.其他有需要进行MDT讨论的病例。

三、MDT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室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参与诊疗的人员。 四、参与MDT讨论的诊疗医师应由科室主任(副主任)或相应资质医师担任。科室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指派科室副主任、副高以上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生参与诊疗,不允许住院医师参与。 五、MDT诊疗方案的确定必须依据于国内最新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如国内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未涉及的地方可参照国外最新指南或专家共识意见。 六、参与MDT相关学科应为病种相关的临床科室、相关医技科室(如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超声科、临床药学、检验科等)及相关职能部门(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精神心理科等)。 七、拟组织院内MDT讨论时,申请诊疗科室必须至少提前一天向医务科或门诊部递交《多学科协作诊疗申请表》并明确诊疗牵头人(牵头人须为科室主任、副主任或副高职称以上医师)。医务科或门诊部根据申请确定参与诊疗专家,将拟诊疗的患者基本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资料发给支持专家团队的专家,让专家们做好准备,同时将参与诊疗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八、组织诊疗科室须提前做好诊疗前期各项准备;受邀诊疗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诊疗工作。会诊后,应及时书写《多学科协作诊疗病例讨论意见书》,并请专家签名保存。管床医师将诊疗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医务科全程参与并做记录。牵头人与管床医师(必要时医务科参与)共同将多学科诊疗意见反馈给患者及家属,征求意见。 九、监督管理 1.门诊患者MDT由门诊部负责审定,住院患者MDT由医务科负责审定。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为了提高我院急救水平,确保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实现快速会诊,迅速转运和及时救治,保障患者安全,经院委会研究决定,建立临床救治的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业务科室,开展多学科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多学科协作具体分组: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协调全院急危重患者的救治、会诊、转运等工作。 (一)内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二)外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三)急诊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四)妇产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五)儿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六)医技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二、职责 (一)为实现提高临床疗效和方便患者为目的,从疾病临床诊疗的整体性出发,综合各相关科室人员,建立多学科参与的疾病诊疗团队。其根本要求是,由接诊医生负责指导患者在同一科室完成诊疗过程,改变以往患者往返于多个临床科室间进行不同类型治疗的状况。 (二)当院内患者出现疑难危急重症时,经管科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医务科提出需医院协助诊治的申请,由医务科指派相关学科小组参加联合查房,认真梳理研究疾病,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制订方法合理、疗效确切、程序最优的疾病诊疗路径和综合诊疗方案,专业组长对患者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 (三)加大多学科协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带动。通过召开现场会和进行先进小组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理解,提高认识,明确做法,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拥护,形成工作合力。 (四)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启动急救绿色通道,院内急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必要时上报医务科,协调多学科协作小组共同抢救。 (五)与上级医院建立转诊机制。对不能处理的危重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运至上级医院救治,首先与上级转诊医院沟通,由经治医师护送转诊;对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转诊者,可实行就地、就近抢救的原则,必要时协调市级专家来院参与抢救。

多学科联合诊治管理制度(yiwuke)

多学科联合诊治管理制度 一、政策 各临床多学科联合诊疗组进行多学科联合诊治时,必须遵守的规程。 二、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解决乱收治问题,提高我院疑难危重及肿瘤患者的诊疗服务质量,决定建立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开展多学科联合诊治。 三、定义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观,以多学科共同诊治程序为基础;并将诊疗程序系统地运用到临床诊治中的指导思想。其目标是将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根据病人多系统医疗问题以及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面需求,为病人提供最佳的个体化诊疗。 四、标准 (一)工作模式 以多学科联合会诊为主要工作模式,设立首席专家,由首席专家组织专业组、相关专业组、护理及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

讨论,共同制定符合该患者全面情况的诊断和/或诊疗方案,并由专科经治医师及护士负责实施治疗和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专科经治医师可随时提请多学科联合诊疗组共同商讨。 (二)组织及人员组成 1、按专科(病种)成立多学科联合诊疗组,每个诊疗组包括专业组、相关专业组、护理组(门诊随访组)。 2、多学科联合诊疗组的成员由正(副)主任医师/技师/护师资格以上的医务人员担任,部分学科可以由高年资主治医/护师担任。 3、设立诊疗组秘书,由专业组成员担任。 (三)工作制度 1、各多学科联合诊疗组在首席专家的主持下,按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专科的诊疗规范或指南,并制定本诊疗组的工作制度。 2、多学科联合诊疗适用于诊断不明确、诊断明确但疗效欠佳、治疗涉及多个专科等情况,各多学科联合诊疗组可以按照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症。 3、要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会诊前要取得病人及/或家属的同意,会诊后应将讨论结论告知病人及/或家属,必要时签署《医患沟通记录表》,避免因沟通不及时或不清楚而造成纠纷,。 4、凡遇有联合会诊需求的门诊患者,可通过门诊主诊医生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记录本(统一印制本)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记录本 科室: ___________

年度: ___________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一、会诊程序 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由医务科通知有关人员 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 二、会诊申请 1病例选择: (1)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2)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 (3)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4)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2 .会诊申请要求:除急、危重症患者以外,至少提前1天,科室填写会诊申 请单,科主任同意后经0A系统传送到医务科。同时,提出全院多学科会诊的病例,原则上要求必须已进行全科讨论,并拿出科室讨论意见。 三、会诊前准备 1.主管医师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取得理解与配合。 2.会诊前主管医师完成各种病历记录,各项检查结果完善,并附于病历中,影像资料齐全。 3.医务科收到全院多学科会诊申请后,应立即通知被邀请的各位专家。被邀请专家无特殊情况不得拒绝及推诿。 4.为保证会诊质量,被邀请专家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尽早了解病情,必要时会诊前

查看病人。 四、会诊过程 1.会诊专家应准时到达会诊科室,不得迟到。 2.必要时医务科工作人员到达科室协调会诊。 3.科主任主持会诊,主管医师详细汇报病史,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补充。 4.会诊医师到病房进一步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提出各专科诊治意见,主管医师做好详细记录。 5.科主任总结发言。 五、会诊后 1.主管医师详细记录会诊意见。 2.严格执行会诊意见,进一步完善辅助检查,或更改治疗方案。 3.主管医师向病人或家属告知会诊结论,需进行特殊的检查及治疗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执行。

医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XX医院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是明确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医疗活动,为进一步规范我院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情况,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 (1)新发现的传染病病例; (2)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3)疑诊恶性肿瘤患者; (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2个专业)的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二、院内会诊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三、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授权科室其它高年资医生参加会诊。 四、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前一天向医务科递交《XX医院院内会诊申请表》(紧急会诊除外)并明确会诊主持人(主持人须科主任(副主任)或副高职以上医师)。医务科根据申请确定会诊专家后,将会诊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五、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会诊工作。会诊后,应及时书写院内会诊记录,并登记。住院医师将会诊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医务科做全程记录。 六、申请科室做好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评价分析工作,每年至少开展2次评价分析。

七、科室每季度至少申请一次院内多学科会诊。否则扣罚科主任(含副主任)责任奖200元。 八、医务科每季度对会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认真执行会诊制度的科室进行通报表扬,对不按规定执行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每发现一例扣罚科主任(含副主任)责任奖100元,扣科室绩效1分。 九、因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未执行该制度而造成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由科室负全责,并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十、其他事宜参照医院会诊制度中的院内会诊部分执行。 十一、院内多学科诊疗会诊医师名单: 抄送:院领导 朝阳市第四医院办公室 2014年5月15日印发 附件1 XX医院 多学科诊疗会诊工作流程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规定审批稿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 理规定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办法 为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宗旨,提高医务人员对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促进各学科融合,协调多学科(亚专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规范、高效地开展临床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多学科联合诊疗”来自三个及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即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 Disciplinary treatment)团队,以下简称MDT 团队。 MDT是医疗业务协作组织不属于二级业务科室,不具备独立人事权,不作为独立经济核算单元,原则上不新增工作场地和人员编制。团队的运行实行负责人负责制。 第二条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1、门诊或住院病人所患疾病病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诊疗或综合解决者;2、门诊病人就诊3个专科或者在一个专科就诊3次以上尚未明确诊断者;3、恶性肿瘤患者;4、其他需要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患者。 第三条申请或成立MDT团队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团队负责人应为本院内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其他相关学科参与MDT的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特殊情况下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本专业工作5年以

上)也可参与,参与科室之间有较强的专业互补性,其合作预期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二)团队有明确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对诊疗相关病种有明确界定,制定相关疾病的诊疗常规、治疗方案及工作流程。 (三)团队成员自愿参加,人员相对固定,定期、定时、定址进行会议,提出诊疗意见。 第四条 MDT团队的申报和审批遵循以下流程: (一)团队负责人填写并提交《XXX疾病MDT团队申请表》;(二)医务处初审; (三)院内公示; (四)医务处组织专家评审; (五)院长办公会审议批准,各类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在院内只设置一个; (六)在医院网站上发布公告。 第五条 MDT团队分为AB两个等级: (一)MDT团队A级:MDT团队已形成一定规模,有明确的团队负责人,有固定的省级专家组成员,制定有相应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及流程,现阶段已经开展针对某一器官会系统疾病的院内多学科诊疗活动。 (二)MDT团队B级:MDT团队处于萌芽阶段,没有固定组织,无相应的省级专家组成员,未制定相应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

有相关制度与流程支持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诊疗范围明确,各科职责清楚

有相关制度与流程支持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 诊疗范围明确,各科职责清楚 有相关制度与流程支持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诊疗范围明确,各科职责清楚 一?资中县人民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制度为进一步落实“以患者为屮心“服务理念,改善了就诊流程,简化就诊手续,对疑难杂症提供全方位.多学科综合诊疗,同时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和多次往返各门诊的不便,减少就诊环节,实现医学整合,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医疗质量,方便门诊患者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服务,我院推出多学科联合门诊。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特制订多学科综合门诊制度,内容如下: 1.多学科综合门诊在门诊部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各临床科主任.副主任应加强对多学科综合门诊的业务技术指导,并积极参多学科门诊工作。 2.多学科综合门诊每周五下午开诊,由门诊部牵头,各学科主任协调,各主要学科的专家参与,对一周屮遇到的疑难和复杂病例进行讨论,共同拟定患者的诊断,为其制定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 3.多学科综合门诊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不能确诊的疑难重患者或经复诊仍不能确诊者,首诊科室对患者诊治全面负责,严禁推

诿,互相扯皮,贻误病情。 4.对科室之间“临界病人”应由首诊科室负责诊治。 5.多学科综合门诊的开诊时间为每周五14:00"17:00o 6.门诊医师在门诊出诊期间对不能确诊的疑难患者或经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可按要求认真填写《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后交门诊部,门诊部根据申请医师的要求和患者病情决定参与多学科综合门诊的科室。 7.门诊部每周四根据《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的内容预约相关患者参加周五下午的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 8.门诊部每周四下午四点前根据预约患者涉及的科室通知相关科室参加周五下午的多学科综合门诊。 9.被通知参加多学科综合门诊的科室负责人要委派主治及以上医师出诊。 10.凡周五上午遇需要多学科会诊的患者,门诊部将综合下午实际工作安排和患者病情灵活机动处理,无法进入下午会诊的患者则安排到下周。 11.为了满足特殊或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门诊部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临时组织增加会诊,望各临床科室积极配合。 12.《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中的“会诊结果” 一栏由申请 科室负责完成。 二.多学科综合门诊流程对需要多学科综合门诊诊治的患者,由

重症医学科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题目:重症医学科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市三院—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33 生效日期:2012年1月1日版本号:1.0 修改日期: 页码:1/1 重症医学科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入住重症医学科患者常常有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病情危重且错综复杂,需要多科室通力合作。为了能针对患者疾病和身体状况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方案、最优化的治疗流程,以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和诊疗问题,特本制定协作和支持机制。 一、重症医学科患者由重症医学科医生负责管理,重症医学科医生应当与原发疾病的专科医生保持密 切联系与沟通。患者入科时应留下原发疾病专科医生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联络和沟通。 二、重症医学科医师主要承担脏器功能监护和支持救治,患者原发疾病的相关专科情况,主要由原发 疾病的相关专科医师负责及时诊疗。 三、对高危患者、疑难病例,实行重症医学科医师与负责原发疾病诊疗相关医师联合查房并进行疑难 病例讨论。 四、凡遇疑难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学科协作会诊”: (一)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 1.非急诊会诊,会诊医师应在12小时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 2.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应在10 分钟内到位进行会诊,并写会诊记录。 (二)院内多科会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经治医师提出,重症医学科主任批准,并向医务科提出需多学科协助诊治的申请。由医务科指派相关学科小组参加联合查房,认真梳理研究疾病,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制订方法合理、疗效确切、程序最优的疾病诊疗路径和综合诊疗方案。 会诊一般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主持,必要时科主任主持,需要时应请医院相关职能科室参加会诊。 (三)重症医学科对患者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多学科协作会诊”意见。 五、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需要如输血、化验、CT、B超等检查。各科室应积极协调配合,按“绿色通 道”办理。 六、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如遇急危重症患者,家属情绪激动,预期可能发生过激行为或医闹的, 立即口头或电话通知保卫科,必要时由保卫科通知公安部门介入处理。 七、如遇群体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 八、及时回顾总结,认真研究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深化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 九、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一)总则 1.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有关文件精神,为提高医务人员对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疑难及复杂病例诊断治疗水平,充分整合优质医疗资源,给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2.多学科联合诊疗,指3个或3个以上相关学科专家,针对某一特殊病例、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临床讨论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诊疗模式。 (二)患者如有以下情况之一,安排多学科联合诊疗 1.门诊或住院患者所患疾病病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须多个专科协同诊断治疗。 2.门诊患者就诊3个科室以上。 3.住院患者住院7天以上,未明确诊断。 4.各类恶性实体肿瘤病例。 5.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病例。 6.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7.其他临床科室主任认为有必要进行多学科联合讨论的病例。 (三)多学科联合诊疗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室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参与诊疗的人员。 (四)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医师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担任。

(五)参加多学科联合诊疗相关学科应为病种相关的临床科室、相关医技科室及相关职能部门。 (六)申请科室至少提前1天向医疗管理部门递交申请并明确牵头人,牵头人应为科室主任、副主任或副高职称以上医师。医疗管理部门根据申请确定参与专家,将患者基本情况、须解决问题等资料发给相关专家,同时将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七)组织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时,申请科室提前作好各项准备,受邀专家按时到达和完成诊疗工作。会诊后,书写《多学科联合诊疗病例讨论意见书》专家签名保存。责任医师将诊疗意见及执行情况记入病历。牵头人与责任医师共同将诊疗意见反馈给患方,必要时医疗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八)门诊部可根据患者就诊情况定期开设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实行实施预约制,方便患者就医。 (九)申请科室负责具体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定期向专家反馈治疗效果及预后,提高诊疗水平。遇有疗效不佳疾病进展等情况及时反馈,再次提请多学科联合诊疗,修订完善治疗方案。 (十)医疗管理部门定期对多学科联合诊疗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办法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办法 为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宗旨,提高医务人员对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促进各学科融合,协调多学科(亚专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规范、高效地开展临床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多学科联合诊疗”来自三个及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即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 Disciplinary treatment)团队,以下简称MDT团队。 MDT是医疗业务协作组织不属于二级业务科室,不具备独立人事权,不作为独立经济核算单元,原则上不新增工作场地和人员编制。团队的运行实行负责人负责制。 第二条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1、门诊或住院病人所患疾病病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诊疗或综合解决者;2、门诊病人就诊3个专科或者在一个专科就诊3次以上尚未明确诊断者;3、恶性肿瘤患者;4、其他需要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患者。 第三条申请或成立MDT团队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团队负责人应为本院内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其他相关学科参与MDT的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特殊情况下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也可参与,参与科室之间有较强的专业互补性,其合作预期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二)团队有明确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对诊疗相关病种有明确界定,制定相关疾病的诊疗常规、治疗方案及工作流程。 (三)团队成员自愿参加,人员相对固定,定期、定时、定址进行会议,提出诊疗意见。 第四条MDT团队的申报和审批遵循以下流程: (一)团队负责人填写并提交《XXX疾病MDT团队申请表》; (二)医务处初审; (三)院内公示; (四)医务处组织专家评审; (五)院长办公会审议批准,各类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在院内只设置一个; (六)在医院网站上发布公告。 第五条MDT团队分为AB两个等级: (一)MDT团队A级:MDT团队已形成一定规模,有明确的团队负责人,有固定的省级专家组成员,制定有相应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及流程,现阶段已经开展针对某一器官会系统疾病的院内多学科诊疗活动。 (二)MDT团队B级:MDT团队处于萌芽阶段,没有固定组织,无相应的省级专家组成员,未制定相应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及流程,现阶段开展过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的院内多学科诊疗活动。 第六条MDT团队的权利: (一)对院内属于多学科诊疗团队诊治的病人进行联合门诊、联合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2019年版)

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2019年修订) 为提高我院多学科联合诊疗水平,进一步规范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加强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患者的管理,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方案,特制定本制度。 一、下列情况可申请医务科组织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 1.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2.门诊患者中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诊治; 3.为恶性肿瘤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佳优化治疗流程,并解决晚期和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二、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展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开展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

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三、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专科主治以上医师担任。实行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四、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时,除急、危重症患者以外,至少提前一天科室填写会诊申请单,科室主任签字或确认后送交医务科。同时要求提出会诊的病例必须已进行全科讨论,并拿出讨论意见。 1.会诊前:经治医师完成各种病程记录,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收集影像学检查资料齐全,并附于病历中。 医务科收到申请后,组织邀请各相关科室专家医师参加会诊。被邀请专家不得推诿或拒绝(如确实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自行联络本科室其他专家医师代为参加,并向医务科通知确认)。 为保证会诊意见,必要时被邀请专家在会诊前查看病人,了解其目前状况。 2.会诊时:医务科工作人员到达科室协调会诊,被邀请专家准时参加会诊,不得迟到。由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主持会议;管床医师汇报病历,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补充;被邀请的专家医师到病房查看病人,询问病史,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后回到会诊室,提出专科诊治意见,管床医师详细记录,最后由主持人

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妇幼保健工作,提升我院儿童早期发展工作质量,规范各专科诊疗行为,节约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营造全社会关注生命最初1000天的良好氛围,提高我院儿童保健科疑难及跨学科疾病患者的诊疗服务质量,特建立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开展多学科联合诊治工作。 一、组织及人员组成 1.成立多学科联合会诊小组,在医教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小组成员原则上由 各学科正(副)主任医师担任。会诊小组办公室设在儿童保健科。 2.各专科设立多学科联合会诊小组秘书,由住院总担任,未设立住院总的科室 由科室主任指定秘书。 二、工作流程 1.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适用于儿童保健门诊出现的诊断不明确、诊断明确但疗效欠佳、治疗涉及多个专科等情况的患儿。 2.凡遇有联合会诊需求的门诊患者,儿童保健科门诊首诊医生提出会诊申请,在OA上填写会诊申请单,经科主任审核签字后,由秘书提交至各相关科室主任及科室秘书OA。儿童保健科秘书应在会诊前2天准备好会诊相关资料,包括病历摘要及有关辅助检查材料,并通过OA将资料提供给多学科联合会诊组的其他主任和秘书。 3.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会诊前要取得病人及/或家属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4.多学科联合会诊由儿童保健科预约患儿家属并组织会诊,会诊工作由儿保科主任主持开展,被邀请会诊科室按照预约会诊时间进行会诊,不得延误。会诊时被邀请科室至少有一名主任及一名副主任医师到场。 5.联合会诊的最终结论由会诊专家组集体讨论决定,并对讨论结果签字认可,各专业相关科室应严格执行会诊结论。会诊后最短一周最长一月内通过门诊复诊、电子邮件答复或住院病历等形式,将讨论结论告知患儿家属。如病情变化确需更改,应请疾病专科主任会诊后确定。必要时应再次召开多学科联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目录 (此制度及填写格式是试行版,科室可根据情况调整) 1、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2、院多学科诊疗会诊工作流程 3、院多学科会诊申请表 4、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记录 5、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评价纪要 6、院多学科诊疗会诊登记表 7、半年院会诊记录评价分析

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是明确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的医疗活动,,为进一步规我院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活动,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1、下列情况必须申请医务科组织院多学科综合会诊: (1)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2)恶性肿瘤患者; (3)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 (4)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5)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2、院会诊管理实行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3、院多学科综合会诊,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 4、院多学科综合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前一天向医务科递交《科右中旗人民医院院大会诊申请表》(紧急会诊除外)并明确会诊主持人(主持人须副高或副高以上医师)。医务科根据申请确定会诊专家后,将会诊专家反馈给申请科室。申请科室须提前将医务科核定后的“科右中旗人民医院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申请表”送达各受邀请专家,以便受邀专家了解病情。

5、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的完成会诊工作。会诊后,应及时书写院会诊记录,并登记。应将会诊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 6、申请科室做好院多学科综合会诊评价分析工作,每年至少开展2次评价分析。 7、医务科将不定期对会诊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不按规定执行的科室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每季度检查汇总全院会诊落实情况,有奖罚。 8、其他事宜参照医院会诊制度中的院会诊部分执行。 多学科诊疗会诊工作流程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 持机制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 为了提高我院急救水平,确保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实现快速会诊,迅速转运和及时救治,保障患者安全,经院委会研究决定,建立临床救治的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业务科室,开展多学科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多学科协作具体分组: 临床救治多学科协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协调全院急危重患者的救治、会诊、转运等工作。 (一)内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二)外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三)急诊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四)妇产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五)儿科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六)医技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二、职责 (一)为实现提高临床疗效和方便患者为目的,从疾病临床诊疗的整体性出发,综合各相关科室人员,建立多学科参与的疾病诊疗团队。其根本要求是,由接诊医生负责指导患者在同一科室完成诊疗过程,改变以往患者往返于多个临床科室间进行不同类型治疗的状况。 (二)当院内患者出现疑难危急重症时,经管科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医务科提出需医院协助诊治的申请,由医务科指派相关学科小组参加联合查房,认真梳理研究疾病,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制订方法合理、疗效确切、程序最优的疾病诊疗路径和综合诊疗方案,专业组长对患者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 (三)加大多学科协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带动。通过召开现场会和进行先进小组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理解,提高认识,明确做法,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拥护,形成工作合力。 (四)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启动急救绿色通道,院内急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必要时上报医务科,协调多学科协作小组共同抢救。 (五)与上级医院建立转诊机制。对不能处理的危重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运至上级医院救治,首先与上级转诊医院沟通,由经治医师护送转诊;对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转诊者,可实行就地、就近抢救的原则,必要时协调市级专家来院参与抢救。

浅谈多学科协同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谈多学科协同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现代的教学更加提倡、重视主体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潜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学,让学生愿意自己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愿意主动接受知识,才能更好地提高其职业能力。在中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技能的养成。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判定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合理分配教师教和学生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1.1 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坚定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不仅能够交流师生感情,而且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技能型的课程,所面对的都是刚刚接触计算机这门课程的学生。面对其中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师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己操作,从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1.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喜爱某一位教师,同样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才能够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1 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任务主题开展学习,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查学习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构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体系。任务驱动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在45 分钟的课堂上安排一个或几个任务,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E-mail 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下达申请电子邮箱并在规定时间内向教师邮箱发送电子邮件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 2.2 问题讨论法问题讨论法,主要是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采取集中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思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难点。在教学时,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重点题目,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窗口和对话框如何进行区别?复制、移动文件夹有哪些方法?

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多学科协作和支持机制 医院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我院倡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遵循中医思维模式,大 胆改革传统疾病诊疗模式,积极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探索尝试一体化诊疗服务新模式。为了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综合诊疗服务,提高临床疗效,在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需要内外科多个科室通力协作,这涉及全院消化内科、普外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为此我院实行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成立多学科协作小组,针对患者疾病和病人的机体状况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优化的治疗流程,并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一、多学科协作具体分组如下:(一)、呼 吸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呼吸内科主任秘书:各普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二)、 循环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心内科主任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普胸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三)、消化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消化内科主任 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胃肠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四)、神经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神经内科主任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脑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五)、运动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各内科主任组长:大骨科主任秘书:各骨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六)、血液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血液内科主任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各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七)、泌尿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各内科主任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泌尿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八)、内分泌系统多学科协作小组成员内科组外科组组长:大内科主任秘书:内分泌科主任组长:大外科主任秘书:各外科主任组员:全院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主任。二、职责(一)为实现提高临床疗效和方便患者为目的,从疾病临床诊疗的整体性出发,综合各相关科室人员,建立多学科参与的疾病诊疗团队。其根本要求是,由接诊医生负责指导患者在同一科室完成诊疗过程,改变以往患者往返于多个临床科室间进行不同类型治疗的状况。(二)当院内患者出现疑难危急重症时,经管科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医务科提出需医院协助诊治的申请,由医务科指派相关学科小组参加联合查房,认真梳理研究疾病,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尽量发挥中医药诊疗方法的优势,制订方法合理、疗效确切、程序最优的疾病诊疗路径和综合诊疗方案,专业组长对患者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三)加大多学科协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带动。通过召开现场会和进行先进小组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理解,提高认识,明确做法,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拥护,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患者知晓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切实感受到活动实施的效果,营造浓厚的活动开展氛围。(四)严格督促检查,做好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