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期作业立方体空间设计

前期作业立方体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

第八章作业空间设计 第一节作业空间设计得基本原则 作业空间设计时,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 1.根据生产任务与人得作业要求,首先应总体考虑生产现场得适当布局,避免在某个局部 得空间范围内,把机器、设备、工具与人员等安排得过于密集,造成空间劳动负荷过大。然后再进行各局部之间得协调。在作业空间设计时,总体与局部得关系就是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得。若总体布局不好,就不能保证每个局部都有适当得作业空间。而只保证个别局部有适当得作业空间,也不能保证整个工作系统得安全、高效、舒适与方便得人机工程学要求。因此,必须正确协调总体设计与局部设计相互之间得关系。 2.作业空间设计要着眼于人,落实于设备。即结合操作任务要求,以人员为主体进行作业 空间得设计。也就就是首先要考虑人得需要,为操作者创造舒适得作业条件,再把有关得作业对象(机器、设备与工具等)进行合理得排列布置。否则往往会使操作者承受额外得心理上得与体力上得负担,其结果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往往不经济、也不安全。考虑人得活动特性时,必须考虑人得认知特点与人体动作得自然性、同时性、对称性、节奏性、规律性、经济性与安全性。在应用有关人体测量数据设计作业空间时,必须合格证至少在 90%得操作者中具有适应性、兼容性、操纵性与可达性。 第二节工作空间人体尺寸及应用原则 1.工作空间立姿人体尺寸(6 项) 2.工作空间坐姿人体尺寸(5 项) 2.工作空间跪姿、俯卧姿、爬姿人体尺寸(6 项) 第三节工作空间设计 一、工作空间设计得一般原则 在 GB/T 16251--1996《工作系统设计得人类工效学原则》中,给出了工作空间设计得以 下一般性原则: 1)操作高度应适合于操作者得身体尺寸及工作类型,座位、工作面(工作台)应保证适宜 得身体姿势,即身体躯干自然直立,身体重量能得到适当支撑,两肘置于身体两侧,前臂呈水平状。2)座位调节到适合于人得解剖、生理特点。 3)为身体得活动,特别就是头、手臂、手、腿、脚得活动提供足够得空间。 4)操纵装置设置在肌体功能易达或可及得空间范围内,显示装置按功能重要性与使用频度 依次布置在最佳或有效视区内。5)把手与手柄适合于手功能得解剖学特性。 第四节工作岗位设计

立方体空间设计

立方体生活空间设计 一、训练目的 1.从空间上来说,立方体空间是从抽象的概念性立方体空间 的训练到真实的建筑空间训练的一个过渡环节。 2.从功能上来说,选择居住类型,提供给特定人群最基本的 人工生存环境。 3.体会建筑空间与现实生活之间相互促成的关系,理解设计 并非是空中楼阁,它将始终根植于现实生活。 二、生活与建筑空间 1.生活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密切 无论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建筑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中构 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我们在建筑中工作、娱乐、学习 生活……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早晨在某一幢建筑中醒来后,将 去另一幢建筑中度过一天,尔晚上又回到前一幢建筑中去睡 觉。 2.生活通过“功能”这一概念影响建筑的空间塑造。 同一类生活事件抽象归纳形成为功能的概念,通过功能来设 定相应的建筑空间。一旦对建筑完成其功能性的空间设定, 将意味着确立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流水别墅的生活方式是 不一样的)。 3.生活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

建筑空间也具有相应的群体普遍性与个体特殊性,普遍性反映对于普遍意义上的人生存状态的关怀;而特殊性,则 会因为地域文化,居住者具体的自身状况或着特殊喜好,建 筑师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使得建筑空间具有多样性。 三、立方体空间设计要点 1.功能要求:参见任务书家具单元 2.5mx6mx2.5m 对于作业要求的功能相对紧凑,只有紧凑 的处理一些空间才可能给其他留有一定宽松可变的余地。 3.立方体空间的限定 A、固定性要素 界面的虚实——决定着该空间的性质以及与外界的关系: 实墙,实墙上开洞口,洞口加不透明玻璃,洞口加透明玻 璃。 B、半固定性要素 家具——带来空间划分的灵活性与特殊性。 C、非固定性要素 空间的暂时围合(如人的聚集) 4.立方体与外界的联系 A、内外的过渡空间:平台、庭院、有屋盖的开敞灰空间 (入口的空间化、领域感、从公共到私有空间的过渡领域) B、光照 C、通风

《外部空间设计》

1、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主要建筑物的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其高度的2倍——Camillo Sitte 2、外部空间可以次啊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One-tenth theory)。 3、外部空间可采用一行程为20~25米的模数,称之为「外部模数理论」 每20~25米,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或是地面高差有变化,那么,即使在大空间里也可也打破其单调,有时会一下子生动起来。 4、重复质感的方法:假定有饰以掺花岗岩碎石预制混凝土板的外墙,人靠近这个外墙,能充分地观赏它材料质感的范围可考虑为第一次质感。然后,当达到看不到碎石的距离时,考虑由预制板接缝的分格构成第二次质感。第一次质感与第二次质感是分别按适宜视距有意识地进行布置的。如果要更加明显地表现第一次与第二次的顺序,那就是在视觉上故意处理成不连续的。例如,:其间布置水面或灌木丛,使人不能通行,就可以提高上述效果。 5、要使汽车领域与行人领域在视觉上有连续干,同时又有分隔,那就采用哪怕一两步台阶,改变室外的标高。这样布置可以创造像客厅的壁龛那样的领域,同时改变铺装材料,也可以丰富外部空间。或是布置小的水流及矮墙之类。 6、分成运动和停滞来考虑空间时,二者既有完全独立的情况,也有浑然一体的情况。不过,停滞空间如不从运动空间分离开布置,就不能创造真正安静的外部空间。 停滞空间中用于静坐、眺望景色等时,应当相应地在空间中设置长椅、绿荫、照明灯具、风景点等。用于合唱、讨论等时,希望或是地面有高差变化,或是背后有墙壁而围成的空间。饮水、洗手、厕所等处,用途是极明显的,因此在容易找到而又不受其妨碍的地方,同室内差不多地进行布置就行了。运动空间希望平坦、无障碍物、宽阔,而且多是巧妙地过渡到并非停滞空间那样细致手法的状况 7、着手途径:外部空间设计要尽可能赋予该空间以明确的用途,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墙壁的造型、地面的高差等。 8、沿着棋盘式道路修建建筑时,建筑物转角成为以直角突出到道路上的阳角,而且,即使在创造一幢建筑都不修建的外部空间时,也会由于四角的道路形成的缺口,而削弱了封闭性。相对的,在保持转角而创造阴角空间时,即可大大加强空间的封闭性。 9、圆柱没有方向性,同时具有扩散性,没有充分形成封闭空间。 10、矮墙主要用于领域与领域之间的划分,在阴角处采用转折墙或独立的直墙,对封闭性没有多大关系。勿宁说,可以认为在地面有高差处,或沿水流及绿化处作为边框使用是好的。 11、选择摄影构图时,由于在近景上收入屋檐或下垂的枝叶等,收束流笼统的远景,就可以形成有尺度感的空间。在外部空间构成上,也可以把视线收束在画框之中,使远景集中紧凑,给空间带来变化和期待感。 12、日本庭院常用技法:或是利用地面的高差,或是很好地配置树木,或是运用相当人视线高的墙壁,就可以简单达到随着人的移动远景时隐时现,变化着的空间。 13、碰到墙或绿篱之类就转直角的手法,里面完全不能看通,带来深邃的印象。由于改变行进方向,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景色,打破空间的单调,在空间中产生跳跃,这是在通向重要建筑的引道或神社参道等处采用的日本外部空间设计传统手法。 14、外部空间设计中,西欧技法与日本技法常有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从一开始就一览无余地看到对象的全貌,给人们以强烈印象和标志;一个是节制地不大给人看到全貌,一面使人有种种期待,一面采取可以一点一点掌握空间的布置。 15、安排高差就是明确地划定领域的境界,由于高差就可以自由地切断或结合几个空间。地面低于基准地平面的低庭院(sunken garden),具有与竖起墙壁同样的封闭效果,而且,从地面看低的部分时,因为容易在一瞥当中掌握整个空间,所以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是极有效的技法。低庭院的手法可用于外部空间规模较大、平面复杂、人流大量集中的市中心地带空间难以掌握的情况,或是一方面使空间上连续,同时又把有入场券和无入场券者加以区分的情况,可以说它的使用范围是相当广的。 16、外部空间的踏步最好宽度较大,人们能充裕地交错通过。而且,踏步高度与室内相同或是根据情

《建筑设计空间构思方法》读书笔记

《建筑设计空间构思方法》 ——读书笔记 广义的设计,通常是指通过分析,综合与创造满足某种特定功能系统的一种构思活动。 事实上,建筑在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生产,生活,娱乐和文化的空间时,是在进行着一种城市组织结构的延续工作。以往较多的注重解决建筑的内系统(内部空间),现已被同等重视内系统与外系统(外部空间)所代替,即环境系统设计,包括环境艺术设计。 第一篇序列设计方法论 序列系统有如下意义:序列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的构架,可以不断的更新和补充设计内容;它能提供后一个脉络,通过识别建筑物的各元素,然后再使其组合起来;有利于把复杂的设计问题简单化。 建筑设计的本质就是编序的过程。 有元素,性质,准则组成的序列可分成机能,空间,几何学,环境系统,外壳等五种序列系统。五个系统在设计时同时使用。 一机能 机能系列中最重要的是使用建筑物的活动方式。这些活动在图纸上将变成面积分配,空间及材料的运用,表面及出入口的安排,以及编入关系序列。活动不单是在建筑内部,还有杂建筑物附近及四周的活动。从内外活动中确定其重要活动和次要活动。 机能准则包含各种相同性质聚集而成的活动集群以及因为行动顺序而产生的有序活动。把活动分群分区,从而可能出现在垂直剖面和水平面上。 二空间 设计建筑时,空间编序前,建筑师必须决定于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分离聚散,并应恰好地将活动包含其中并与活动和谐。然后依据平面面积的要求和剖面所需的空间尺度来研究空间的实际尺寸。这些空间必须容纳除人以外的附加面积。空间的高度既是对平面面积比例的反映,也应反映出人类心理层次的舒适程度。 空间形状取决于活动模式,得出一个可能是不规则的理想空间形状,再由其它序列系统修正它。 尺度是空间最重要的性质,包括一般尺度,纪念性尺度,震撼性尺度等。 建筑入口是体现建筑序列的关键部位。(后面将专门谈到入口设计) 三几何学 几何学研究几何序列与建筑物表面,边缘,高度等之间的关系。 建立几何序列的目标是使建筑物各元素之间尽可能达到有机的几何关联。 空间一几何关系组成的系统是线和点。 空间可以沿一条线或沿线的两侧安排,也可以沿着几条线安排。空间与线型之间的相对距离形成的体系,可以用来作为空间与线型发生序列关系的基础。 点可以是一个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区域。 几何组合可以造成强烈的次序感,在所有的建筑元素之间形成高度的几何关联性。因活动分析所形成的空间性质要与几何序列空间的排序完全一致。 空间的一般形态有立方体,圆拱,半拱,圆柱体,半圆柱体,拱廊,金字塔形和晶体。这些

外部空间设计 读书报告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书籍介绍: 名称:外部空间设计 作者:芦原义信 出版日期:1985年3月 作者简介: 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五十年代以来,他设计了各种类型建筑作品公达一百余例,其中不少作品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译者认为:“本书既包含着空间论,也包含着方法论。作者融汇了当前世界上的空间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有创造性的提出了‘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N 空间与P空间’、‘逆空间’等一系列颇有启发的概念。而且,更难得的是全书所引用的建筑实例均系作者本人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者本人理论的产物。因此,此书不仅可供阅读,更可作为设计实践中有价值的参考。” 芦原义信的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街道美学》、《建筑空间的魅力》、《续街道美学》等。 主要内容与思考: 全书分为四章,从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到要素、设计手法以及空间秩序的建立四个部分由浅入深、并附加大量实例来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讲解,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有趣,可读性极强,很容易让读者在初学知识概念的同时得出共识。现如下分章节具体介绍: 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由空间概念入手: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主要是根据视觉确定的。有此认为限定空间的三要素为:地板、墙壁、天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1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设计自己的生活空间 刚刚放下《外部空间设计》的小册子,薄薄的一本书,却讲了很多有关城市设计的理论知识。《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1975年由日本彰国社出版。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 解。 这本书既包含着空间论,也包含着方法论。作者在融汇了当前世界上的空间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N空间与P空间、”“逆空间”等一系列颇有启发的概念。而且更难得的是全书所引用的建筑实例均系作者本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者本人理论的产物。因此,此书不仅可供阅读,更可作为设计实践中有价值的参考。作者在书中首先提出了自己的重要关键词——外部空间。外部空间即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不同于无限伸展的自然环境。进而提出了积极空间(P)与消极空间(N),前者满足人的意图,从确定外部边框并向内侧整顿秩序;后者是自然发生的,具有扩散性。在一些概念相对明了之后,作者开始对外部空间的设计要素进行了探讨: 1.外部空间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是由人所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地面和墙壁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决定性元素。 2.以意大利人作为起居室的意大利广场为例,如果把周围的房子无顶搬开覆盖到广场上,那么内部空间的顺序将颠倒,原来的外部空间就成了内部空间。卢原先生依据这种内部空间可以转换的可逆性,提出了“逆空间”概念。“逆空间”的主要设计元素是墙壁和地面。 3.从空间论观点看来,满足人的使用意图,有计划创造的内部空间,即从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再转向内侧整顿秩序,是一种有积极性的空间。反之,在自然界中发生的,以内侧向外增加扩散性空间,是一种消极空间。当两幢建筑距离与高度之比小于2时,他们之间可能会形成中和空间。 4.建筑物与建筑之间相互影响有作用的数值是D/H小于3(D为间距,H

作业空间设计

第八章作业空间设计 第一节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业空间设计时,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 1.根据生产任务和人的作业要求,首先应总体考虑生产现场的适当布局,避免在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把机器、设备、工具和人员等安排得过于密集,造成空间劳动负荷过大。然后再进行各局部之间的协调。在作业空间设计时,总体与局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若总体布局不好,就不能保证每个局部都有适当的作业空间。而只保证个别局部有适当的作业空间,也不能保证整个工作系统的安全、高效、舒适与方便的人机工程学要求。因此,必须正确协调总体设计与局部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 2.作业空间设计要着眼于人,落实于设备。即结合操作任务要求,以人员为主体进行作业空间的设计。也就是首先要考虑人的需要,为操作者创造舒适的作业条件,再把有关的作业对象(机器、设备和工具等)进行合理的排列布置。否则往往会使操作者承受额外的心理上的和体力上的负担,其结果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往往不经济、也不安全。考虑人的活动特性时,必须考虑人的认知特点和人体动作的自然性、同时性、对称性、节奏性、规律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在应用有关人体测量数据设计作业空间时,必须合格证至少在90%的操作者中具有适应性、兼容性、操纵性和可达性。 第二节工作空间人体尺寸及应用原则 1.工作空间立姿人体尺寸(6 项) 2.工作空间坐姿人体尺寸(5 项) 2.工作空间跪姿、俯卧姿、爬姿人体尺寸(6 项) 第三节工作空间设计 一、工作空间设计的一般原则 在GB/T 16251--1996《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中,给出了工作空间设计的以 下一般性原则: 1)操作高度应适合于操作者的身体尺寸及工作类型,座位、工作面(工作台)应保证适宜的身体姿势,即身体躯干自然直立,身体重量能得到适当支撑,两肘置于身体两侧,前臂呈水平状。2)座位调节到适合于人的解剖、生理特点。 3)为身体的活动,特别是头、手臂、手、腿、脚的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 4)操纵装置设置在肌体功能易达或可及的空间范围内,显示装置按功能重要性和使用频度依次布置在最佳或有效视区内。5)把手和手柄适合于手功能的解剖学特性。 第四节工作岗位设计 一、工作岗位的类型与选择 根据人体的工作姿势,工作岗位分为三种类型:坐姿工作岗位、立姿工作岗位和坐立姿交替工作岗位。现对三种工作岗位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说明如下。 1.坐姿工作岗位 (1)特点全身较为放松,不易疲劳,身体稳定性好,易于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和精细的操作。手和脚可同时参与工作。但活动范围小,手和手臂的操纵力也小。 (2)适用范围操纵范围和操纵力不大,精细的或需稳定连续进行的工作。 2.立姿工作岗位 (1)特点能进行较大范围的活动和较大力量的操作。只有单脚可能与手同时操作。长时 间站立使人感到疲劳,而这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对精细工作有不利影响。 (2)适用范围操纵范围和操纵力大,且一般不是长时问连续进行的工作。 3.坐立姿交替工作岗位

外部空间设计与场地分析

外部空间设计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一、外部空间的组合 1.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图底关系(建筑物布置的基本框架)(1)从场地周围建筑物的规划布局现状出发(2)考虑用地情况与朝向(3)处理好使用功能的关系 2.外部空间构图的主要手段(1)主从与重点(整体性): 对称、轴线、向心(2)对比: 同一性质物质的悬殊差别(多样统一)大与小、曲与直、高与低、长与短、虚与实、疏与密、简单与复杂、开敞与封闭、内向与外向、色彩的冷与暖、明与暗(3)韵律和节奏: 同一形体或要素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出现、交替使用或秩序的连续变化常用于沿街、滨河等线状布置的建筑群的空间组合韵律美按其形式特点可分为一下几种不同类型注意: 简单重复的数量不宜太多——单调、呆板、枯燥(4)比例: 建筑群的整体或局部在其长宽高的尺寸、体量间的关系——和谐街道等线形空间: 两侧建筑高度与其距离的比例关系H/D=1: 1~1: 2.5小于1: 1产生幽闭感,大于1:

2.5造成空旷感在庭园与广场空间中形成围合感,其空间的高宽比H/D≥1: 4一般在建筑高度的两倍距离2H内将无法看到建筑的全貌 3.场地空间美的创造(景意兼备为上品,有景无意居中流,景意皆无为下等)(1)整体美: ①注重全局的整体性(整体的结构布局、形体轮廓、基本色调的和谐完整为先我,其后进行质感、色彩、细部处理)②形成体系、突出重点自上而下的层次与秩序: 不同体形、规模、外观的建筑体系;不同级别、内容、形式与质感的空间体系;人、物、能、污和信息的流动体系;商务、卫生、文体、游憩等服务体系层次与秩序中明确重点(视觉焦点): 尽端、转折、交叉、汇集处③使建筑、空间和人融为有机整体: 建筑与空间的协调,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山水地貌、建筑风格等因素的整合(2)生动美: ①新: 时代感(思想、技术、形式、材料)②动: 实动与虚动③活: 气、势(3)充实美(繁琐与简洁的适度): 多样(形式与内容)、多趣(联想与情趣的直接表现或暗示)、多场所(休憩、交往、娱乐、活动)、多景(树木、花草、水体、雕塑、小品、室外家具)、多对比、多功能(4)乡土美(地方特色): 历史、文化、风俗、民族、自然、经济(5)亲和美: 适用: 以人为本安全:

外部空间设计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外部空间设计一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源义信,他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全书通过四章对外部空间设计进行了阐述及分析。 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外部空间的形成,根据一般常识来说,建筑空间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所限定的。 因此,可以认为地板、墙壁、天花板是限定建筑空间的三要素。当然,最近墙壁与天花板形成一体的曲面结构以及地面构成了原来的墙壁与天花板的地下建筑等,也有上述三要素不明显的情况。不过,即使在进入宇宙时代的今天,考虑建筑空间时,从重力上承托人的地面,无论如何也还是必须的。室外空间也和室内空间一样,地面的质地、纹样、高差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设计重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建筑外部空间呢?首先,它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技术。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相对地,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书中介绍了意大利的空间和日本的空间,意大利的内外空间很相似,外部空间也只是比内部空间少了屋顶,内外分隔明确,而日本的内外空间则相互渗透。 第二章,外部空间的要素 外部空间要注重尺度和质感。 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空间是有领域性的,但人们都不提它。例如:在日本,不是把房间按餐室、起居室、卧室等功能区别来称呼它,而是有着按空间大小来分类的习惯。日本式建筑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就像日本有所谓“四张半席文学”这个名词一样,男女二人在四张半席中生活,对日本人来说,恐怕就是给予罗曼蒂克印象的沉默语言吧。 如果在外部也要谋求这样的亲密空间,适用上面所述的第一件说,将尺寸加大至8~10倍,即得每边为21.6~27米的外部空间。这是正好包含着可以互相看清脸部距离的广度,所以在这个空间里的人谁都可以看清楚,这样就可以创造出舒适亲密的外部空间。 八十张席房间或一百张席房间时日本宴会大厅的通俗称呼。这一广度的空间是按照人们互相联欢,并作为一致的内部空间限度和传统性来考虑的。 外部空间可采用一行程为20~25米的模数,称之为“外部模数理论”。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距离与质感是极其重要的设计重点。预先了解从什么距离如何可以看清楚材料,才能选择适于各个不同距离的材料,才能选择适于各个不同距离的材质,这在提高外部空间的质量上时有利的。 在确定空间大小时,如前所述,那就是要明确它是用于何种目的的空间,从空间的视觉结构来说,虽然国小的空间不行,而没有意义的过大空间则更不好。在构成外部空间时,是可以把几个这样大小的空间连接起来,在空间商安排秩序和顺序的,这就恰像在室内设计上,是有大小和性质不同的房间连接在一起,构成一幢建筑一样。 第三章,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1.外部空间的布局 外部空间设计要尽可能赋予该空间以明确的用途,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墙壁的造型、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

居住空间设计作业制作说明

居住空间设计作业制作 说明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居住空间设计作业制作说明: (一)文档部分参考:(详见文档部分格式) (二)手册排版作品参考 下面提供文本参考:(横排)只是参考不要模仿。文本版面必须横排。(PS处理、CDR排版制作,版面需要统一;)纸张:A3。 1、文本内容顺序:封面,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草图,效果图,材料造价表,施工图(包括原始平面图、平面设计图、顶棚设计图、线路图布置图、插座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节点图),封底。)。 2、CAD图拿软件直接到文印店里打印,或输出成pdf后到打印店打印,与前面“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效果图、材料造价表”等,合并装订成册。 3、CAD图需要做个图框,与前面的目录、设计说明、创意草图版面一致(黑白)

(三)展板KT板排版作品参考 (1)效果图公共空间不少于6张,居住空间不少于4张,以主卧、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等各种最佳角度为主,每个空间做多两个角度。 (2)900mm*1200mm展版1-2张;必须竖排,排版自定、标题为:根据年级而定, 如:2015级,就写“2015级毕业设计作品展”。 (3)二张板式要统一,作者、班级、指导老师等字体小些,尽量放边上。 (4)版面丰富,视觉效果好,可放些黑底白线CAD导出的图放上去,文字说明(文字概括,精简为主) (5)2张展板设计说明不要一模一样,展板上体现出第一张和第二张的关系,如,1和2。见下图右下角。 下面提供几张展板参考: ——光(四)光盘部分制作说明 A 光盘一级文件夹以学号、姓名命名,如“000000000陈xx” B 二级文件夹设置四个文件夹,一是“文本部分”,二是“手册部分”,三是“展板部分”,四是“原始文件”。

人机工程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人的环境合理设计工作岗位,以保证作业者安全、舒适、高校工作。 首先以视觉信息作业岗位的人体尺寸为例 1.作业空间

(1)近身作业空间。指作业者在某一固定的工作岗位上保持站姿或坐姿等一定的工作姿势时,由于人体的静态或动态的尺寸限制,作业者为完成作业所涉及的空间范围。 (2)个体作业场所。指作业者周围与作业有关的、包含设备因素在内的作业区域,简称为作业场所。如电脑、计算机桌、电脑椅就构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作业场所。与近身作业空间相比,更为复杂,还包括了相关设备所需的场地。 (3)总体作业空间。多个相互联系的个体作业场所布置在一起就构成了总体作业空间。总体作业空间不是直接的作业场所,它更多地强调多个个体作业场所之间尤其是多个作业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近身作业空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作业特点 (2)人体尺寸 (3)作业姿势 (4)个体因素 (5)维修活动 2、作业场所布置原则 (1)重要性原则 (2)使用频率原则 (3)功能原则 (4)使用顺序原则 3、总体作业空间设计的依据 1、作业空间设计时人体测量学数据运用 (1)确定对于设计至为重要的人体尺寸; (2)确定设计对象的使用者群体,以决定必须考虑的尺寸范围; (3)确定数据运用原则; (4)选择合适的数据定位群体的百分位;

(5)查找表选择有关数据值; (6)如有必要,对数据作适当的修正; (7)考虑测量衣着情况; (8)考虑人体测量学数据的静态和动态性质 2、人体视野及所及范围 (1)视野 (2)主要视力范围 (3)眼高 (4)视觉运动规律 (1)视野 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视野的大小和形状与视网膜上感觉细胞的分布状况有关,正常人两眼的视野大致相同。 在水平面内的视野是:双眼视区大约60o以内的区域,辨别字的视线角度为10o~20o;分辩字母的视线角度为5o~30o,在各自视线范围以外,字和字母模模糊糊,趋于消失。对于特定的颜色的辨别,视线角度为30o~60o。最敏锐的视力是在标准视线每侧1o的范围内。 垂直平面的视野:以标准视线水平为0o基准,则最大视区为视平线以上50o和视平线以下70o。颜色辨别界限为视平线以上30o,视平线以下40o。 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是低于标准视线的,一般状态下,站立和坐姿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15o;在站姿松弛时,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0o,在坐姿松弛时,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8o。最佳观看展示物的视区在低于标准线30o的区域里。 (2)主要视力范围 根据对物体视觉的清晰度,一般把视野分成三个主要视力范围区: ①中心视力范围(直视区)。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视网膜中心窝处的视力,又称中心视力。1.5o~3o,其特点是对该区内的事物的视觉最为清晰。 ②瞬间视力范围,视角18o,其特点是通过眼球的转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就能获得该区内物体的清晰形象。 ③有效视力范围,视角50o,其特点是利用头部和眼球的转动,在该区内注视物体时,必须集中注意力方能有足够的清晰视觉。 (3)眼高 人眼具有视觉特性,在目视工作中人眼的适应性至关重要。人眼适应性与人眼的高度及显示器、控制器的位置有关。显示器、控制器的配置应当满足人的视觉特性的要求。配置不当将引起作业者的视觉疲劳,从而导致作业的效率降低,安全和可靠性也无法保障。 立姿眼高是从地面至眼睛的距离,在一般工业人口中,眼高的范围约为(147~175)cm。坐姿眼高是从座位面至眼睛的距离,其范围约为(660~790)mm。两组数据值均为正常衣着和身体姿势状态。这些尺寸是目视工作必须适应的眼高范围。 (4)视觉运动规律 ①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因此,很多仪表外形设计成横向长方形。 ②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所以仪表刻度方向设计应遵循这一规律。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文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1.1外部空间的形成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意识的在创造空间。 建筑家,就是在地面、墙壁、天花板上使用各种材料去具体创造建筑空间。 外部空间:外部空间首先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技术。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 相对的,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往往,建筑师对自己设计的建筑所占据的空间十分关心,这是自然的,可是,就连就连建筑没有占据的逆空间,也要同样程度的关心。换句话说,把建筑周围作为积极空间设计时,或再换句话说,把整个用地作为一幢建筑来考虑设计时,可以说这才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空间的积极性: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计划性。所谓计划,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收敛性) 空间的消极性: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无计划性的。所谓无计划性,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从内侧想外增加扩散性。(扩散性) 日本:传统木结构住宅,庭院属于家的内部秩序,内外界限处于围墙的位置 美国:独立式郊区住宅,内外界限在房屋与庭院的衔接处 意大利:没有庭院,建筑直接靠着道路修建,所以内外的界限是明显地处于厚重的石墙位置。

第二章外部空间的要素1.尺度

城市外部空间设计

城市外部空间设计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内容,具体内容:城市的外部空间是它的门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到访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印象。那么,如何对城市的外部空间进行设计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的探索1.外部空... 城市的外部空间是它的门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到访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印象。那么,如何对城市的外部空间进行设计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的探索 1.外部空间 1.1外部空间定义 提到"外部空间",首先了解 "空间"这一概念。"空间"作为概念从提出到现今,一直被广大的设计者们所谈论,并成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一文中提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被广大设计者们用来解释"空间"的概念;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指出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因而可以分析总结出"空间"的价值是通过"使用"来衡量的,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它与其"使用人群"进行互动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对外部空间做出了解释,认为"它是

从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是由人创造出的有目的的外部空间,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总结"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定义可以得知,外部空间是对空间形式的一种细分,它是相对于内部空间提出来的概念,并在现今受到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领域的关注。 1.2 外部空间的限定要素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认为"建筑空间根据常识来说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三要素所限定的",而建筑空间是与外部空间对立划分出的空间形式的一种。因此,相对的建筑空间而言,芦原义信认为"外部空间因为是作为没有屋顶的建筑考虑的,所以必须是由地板和墙壁这两个要素所限定的"。因此,外部空间与自然环境相比较,区别在于是外部空间有限定元素的,而限定元素正是外部空间设计的手法。换句话说就是外部空间是把自然环境通过 "地板"和"墙壁"这两个限定元素设计而出的。所以,外部空间的限定要素是由基本水平性和垂直性形式和由基本水平性与垂直性演变成的形式组成,通过限定使外部空间既区别于建筑空间,又有别于自然环境。 1.3外部空间的设计 从上述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外部空间设计处理的是"外部空间"与"使用的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因此进行外部空间的设计其实就是对自然进行一定目的的改造设计,通过组合外部空间的限定元素的手法,创造出相对于自然的自由、离心、无序状态所进行的一种空间形态,以满足人和空间之间进行互动的行为,使其满足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求,

外部空间设计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 译者序 大谈空间,从世界建筑学领域来看,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髦。形形色色的空间概念,洋洋洒洒的空间专著,令人眼花缭乱莫知所从。当然,这当中也确实有不少真知灼见,如:凯文·林奇(Kevin Lynch)根据城市景观对人们空间认知和记忆影响的调查分析,撰写了《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被称为是战后划时代的巨著,其影响迄今未减;诺博格·舒尔茨(C. Norberg Schulz)的《存在.空间.建筑》(Extence,Space and Architecture)从任何空间知觉均有意义作用,因此必须与更稳定的图式体系相对应这一观点出发,论述了人在世界上为自身定位所必需的基本空间概念,其影响仅次于凯文.林奇。此外如克里斯托福·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关于图式语言(Pattern Language)的研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在建筑形体理论方面的创新等等,这些研究成果把建筑论、空间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空间论,文字晦涩难解,内容玄奥莫测,而且往往是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离题,从而“许多人对空间问题已经感到厌烦,他们宁愿谈…结构?、…体系?或…环境?,这也不是不可理解的”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中,我看到了芦原义信的这本《外部空间设计》。 “这本书既包含有空间论,也包含着方法论。作者融汇了当前世界上的空间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N空间与P空间?、…逆空间?等一系列颇有启发的概念。而且,更难得的是全书所引用的建筑实例均系作者本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者本人理论的产物。因此,此书不仅可供阅读,更可作为设计实践中有价值的参考”。 1962年译者应早稻田大学建筑系邀请访日时,曾专程拜访了芦原义信先生,他一见面就很客气地问我:“您为什么要翻译我这本书呢?” 上面这段话就是我当时地回答,这里我想也可作为理应对作者说明的,翻译介绍此书地目的所在吧。 芦原义信是当代日本、也是国际知名建筑师,他曾几次来我国讲学,他的名著《外部空间设计》、《街道美学》以及一些重要作品,我国均已翻译发表或有所介绍,因此我国建筑界对芦原先生是比较熟悉的。 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5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同年曾在著名建筑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事务所工作,1956年在东京创建芦原义信建筑设计研究所。六十年代以来曾先后在东京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以及新南威尔士大学、夏威夷大学等客座教授。他还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副会长,日本建筑家协会会长等职,并多次应邀担任国内及国际设计竞赛评选工作。 五十年代以来,他设计了各种类型建筑作品达一百余项,其中不少作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他设计的意大力文化会馆曾获马可·波罗奖。 芦原义信的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街道美学》(获日本第三十三届每日出版文化奖)、《建筑空间的魅力》、《续街道美学》等。 这次,《外部空间设计》作为《建筑史丛书》之一出版单行本,译者又对全文作了校正。原书后记详述了成书经过及当前建筑空间论的发展动向,有助于了解国外建筑理论概貌,现也一并译出附于书后。限于水平,不妥或误译之处实所难免,尚祈不吝赐教。 原书插图有不少十分精美的照片,但考虑到翻制后的效果,译者曾冒昧地改绘为钢笔画,虽然这次有所弥补,但木已成舟,只好如此了 尹培桐1981年3月20日 1 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空间设计初步作业题

作业指导书·································································································· A-2 (一)课内训练单元一:基本空间单元设计 ···································· A-2 (二)课内训练单元二:外部空间体验分析 ···································A-10 (三)课内训练单元五:小品建筑及外部空间设计························A-11 (四)课内训练单元六:概念性建筑设计 ·······································A-13 (五)课内训练单元七:小型建筑设计···········································A-16 作业指导书 (一)课内训练单元一:基本空间单元设计 作业目的: 1.了解并熟悉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三维)和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 2.学习并分析人的具体行为规律和具体环境特点要求; 3.学习并初步建立有关滞留空间、流动空间以及空间的限定、空间的组合和交通流线的知识概念,进而学习单一功能空间、多功能空间及其空间组合的具体设 计操作; 4.学习并初步掌握通过模型进行方案构思、比较、深入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5.认识并学习绘制简单的平面、立面、剖面图,并理解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6.学习并掌握铅笔工具制图的基本技法以及相关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7.学习简单模型的制作方法。 作业要求: 1.查阅《建筑设计资料集成》等有关人体尺度等规范资料,实地调研2~3个相关实例(如宿舍、休息厅、音响商店等),并简单测绘其平面布局(包括家具陈设 的具体尺寸); 2.对具体场所的功能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后,完成三个以上方案构思,并以模型的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空间的奥秘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廖帅玉11121732 《外部空间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I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 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了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的异同,比如意大利的建筑偏于外向型的空间,而日本的建筑比较注重内部空间。芦原信 义还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并结合建 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他所举的例子多数来自于 他曾经亲自参与的工程,实例结合通俗的语言,十分通俗易懂。尤其是当我在街道上观察其 理论时,发现其确实有其现实意义。 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外部空间理论,从总体上对整本书体系奠定理论基础,阐述了 对外部空间定义的理解,他认为“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相对地,外部空间是从边框 向内建立起向心秩序的空间。外部空间是作为‘没有屋顶的建筑’ 考虑的,所以就必然由地 面和墙壁这两个要素所限定。”并且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的人对空间的感受也不相同。甚至从广义上说,一个正在演讲的人连同他所辐射到的听众也可以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场。对于这 一点,让我对空间有了新的理解,空间就是一个场,是一个营造了特定氛围并明确或暗含了具有某种界限的范围。一个人思考的时候他的思维殿堂就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两个人由于他 们之间的关系也形成了一个只属于他们的空间,三个人更甚,而且这个空间开始逐渐变得复 杂起来。他还举了意大利广场的例子,阐述了意大利把广场作为城市客厅的概念,这个概念 也十分有趣,这把空间反而简化了出来,一个家庭是由外向的客厅和内向的私人空间组成,对于一个社区,社区活动中心是这个社区的客厅,每个家庭被简化成了一个个私人空间,甚至我认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广场是客厅,社区又可以被进一步简化。再往大范围看去,甚 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比如中国,沿海的开放城市比如上海,就像是一个招徕外宾的客厅,而内陆城市从地理位置来说就像是私人内部空间。不管是大空间还是小空间,都具有某种共 同的特性,当多个空间元素组合在一起呢,每个空间的特性就凸现了出来,或是外向或是内向,或者是具有联系作用的灰空间。而且空间之间又由于功能等内在因素而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若是把前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场抽象出来,大概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个“小空间”形成的 “大空间”。芦原义信提出了十分出彩的“消极空间(N)与积极空间(P)”理论,把消极 空间与积极空间的特性和他们之间的联系用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P空间就是最实在最丰富 的空间,比如我们身处的室内空间,而N空间是相对无序的空间,比如建筑周围的自然空 间。芦原义信还认为N和P空间可以相互转化,比如房屋旁边的N空间放在城市里就变成 了兼具有内部性的PN空间。他还提出“逆空间”的概念,并指出设计要将建筑没有占据的逆空间也给予同样程度地关心,即把建筑周围作为积极空间设计,或者说把整个用地作为一 座建筑来考虑设计,这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由此我认为建筑师在设计时,应该具有宏观的设计意识,就像开车一样,在开车的时候我们所关注的不仅是脚下的路,还应该注视目标 前方,心中对整个环境有了大体的认识,设计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建筑空间设计的十二个基本原理

试论建筑空间设计的十二个基本原理 https://www.doczj.com/doc/f51220204.html, 原创者ID:学习者 原创来自:埃克思建筑设计网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f51220204.html,/thread-7295-1-1.html 近期感觉有必要整理一下近十年来对建筑空间设计的整体性把握。全文仅仅只是一些很肤浅的个人见解,不能作为普遍性的结论。使我如此热情地来写作这篇论文的根本动力,只有一点,总结一下我自己关于建筑的理解认知,这热情与我创作和解决建筑设计的实际问题的热情一样,它使我觉得有味而已。 先罗列一下总纲,以便随后的写作不致过于松散。要论述的题目包括十二个部分。 第一原理空间的建立与消融; 第二原理空间的连续与反演; 第三原理空间与实体的对立分化与融合统一; 第四原理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 第五原理空间的整体与部分; 第六原理空间的有意义内核基元; 第七原理空间的认知研究与意义表达; 第八原理空间的领域主张与功能展开; 第九原理空间的建造逻辑文化逻辑艺术逻辑; 第十原理空间的常态模糊态极限态及运算; 第十一原理空间的态势与品质; 第十二原理空间的有意义复杂性——灵魂 我将尝试阐述清楚建筑空间设计的所有重要的本质的方面。 第一部分空间的建立与消融 诸君周知当今世界极其热情建造最高的高楼。据说最高的大厦其极限是三千米,目前迪拜塔接近900米,看来还大有发展空间。现在让我们出一道题:怎样用最小的代价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我决定从哲学上而不是从固定的俗见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只需在很小的一座山上立一块砖,或者说认真地建一堵墙,就已经一劳永逸地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因为这堵墙外部的一切都是我要建造的空间。这样的思维当然有点幽默,可是又不能完全当着幽默。让人质疑的是,我们能理解能认为我们用心营构的空间包含整个宇宙吗?或者说包含外部的环境吗?假若说我们不能,那我们应该把我们通常理解的建筑划一个明晰的边界。假定它是从外墙起1米或者10米。我们能剥离这个范围以外的环境吗?它们本来就是息息相关,成为一体的。建筑师不能凭空立起一座建筑,只不过在已有的世界环境中动了两下,就宣称这空间是自己设计建造的。而且还宣称已经深思考虑了历史的文脉。以此作为的本来精神面目看,理解我们用一堵墙限定整个墙以外的一切空间难道是荒谬的吗?并不荒谬。反演几何学将圆内的一切反演到圆外,将圆外的一切反演到圆内。问题不在是内还是在外,而在我们对其理解和控制。俗见所以为的世界上最简单的东西是个点是真理吗?事实上,最复杂的就是这个最简单的。因为从来没有人能作出一个点,能抓住一个点。一个其小无内的点,反转过来就是整个宇宙。只有认识了整个宇宙,才能认识点的本来面目。综上所述,我能合情合理地证明我们能用世界上最小的材料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建筑。 空间是原本存在的。主观意识的空间从一堵墙的限定开始。它的范围不是客观存在的绝对,而由主观意志自由限定。从根本上说,我们根本就没有建筑。我们人类自认为建造了金字塔?这不过是地球这个大圆球上的一个玩具。或者我们认为我们建造了别墅,小区,高楼?这都只是在本来的物质存在上的一番作为。我并不想故弄玄虚要修改人们关于建筑的一般观念,然而如果不超越这个一般的观念,就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