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练习题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

●一、填空。

(1) 写出下面各题的最简整数比。

①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

②小圆的半径是4厘米,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小圆直径和大圆直径的比是

(),小圆周长和大圆周长的比是(),小圆面积和大圆面积的比是()。

(2)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

(3)圆的周长是37.68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4)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

(5)一个圆的周长、直径和半径相加的和是9.28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厘米;面积是()。

(6)在一个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板里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剩下的面积是

()。

(7)要在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外面打上一个铁丝箍,接头部分是6厘米,需用铁丝()厘米。

(8)用圆规画一个圆,如果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用一根长12.5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的打“×”,并订正。

(1)在一个圆里,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2)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12 ,那么小圆周长也是大圆周长的12 。()

(3)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12 ,那么小圆面积也是大圆面积的12 。()

(4)半圆的周长就是这个圆周长的一半。()

(5)求圆的周长,用字母表示就是c=πd或c=2πr。()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

(1)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叫()。

①顶点②圆心③字母o

(2)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叫做半径。

①直线②射线③线段

(3)周长相等的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①圆②正方形③长方形

(4)圆周率表示()

①圆的周长②圆的面积与直径的倍数关系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5)半径为r的圆面积等于()。

① πr2② 2πr2③πd

(6)圆的直径长度决定圆的()。

①位置②大小③形状

(7)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

① 3倍② 6倍③ 9倍

(8)已知圆的周长是106.76分米,圆的半径是()。

① 17分米②8.5分米③ 34分米

四、应用题。

(1)一个大厅里挂有一只大钟,它的分针长40厘米。这根分针的针尖1天转动多少厘米?

(2)一个大厅里挂有一只大钟,它的时针长35厘米。这根时针的针尖1天转动多少厘米?

(3)小明骑的自行车车轮直径是70厘米,每分钟转100周,从家到学校有1300米,小明大约要骑几分钟?(得数保留整数)

(4)一个农民新开挖一个圆形水池,水池的周长是50.24米,求水池占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课题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xx中心校xx春秋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师:出示情景图,这些交通工具的轮子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师:不管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交通工具的轮子都设计成了圆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利用已有工具自己创造圆,初步感受圆。 师:同学们你手中的圆是用什么画出来的? 师:画一园 2.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用圆规画圆的同学能说说怎样画得吗? 师:那你就用圆规在纸上画任意三个圆吧。

师:在画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接着问:说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 师:画圆时固定的一点是“圆心”,用字母O表示。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为什么? 3.认识半径:任意在圆内、圆上和圆外点三点,分别问学生:这点在什么地方? 师:把圆心与圆上一点连接起来,这样的线段叫半径。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r 。 师:在自己圆上画几条半径,你又发现了什么?什么长度都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有无数条半径?半径都相等呢? 师:请几生各自报出自己所画圆的半径。 师:刚才不是说圆的半径都相等吗,为什么你们报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4.认识直径:请把手中的圆对折,再换角度对折几次,看看你们又可发现什么?对折后请互相交流。 师: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师:谁来汇报一下? 师板书:d=2r或r= d 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 师:通过刚才的折纸,除发现直径的特点,你还发现圆有什么特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知识点教案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一系列的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不仅要在引入比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比”。通过设计能让学生动手参与的活动,认识到比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根据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3.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过程。 在应用比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先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经验,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包括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不同策略有了切身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1比的意义…………………………………………………………………………………1课时2比的基本性质……………………………………………………………………………1课时3比的应用…………………………………………………………………………………1课时 15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附答案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仔细审题,正确填空.(共36分,每空3分.) 1.( ):24=8 5= 10÷( )=20:( ) 2.小李6分钟走480米,小明5分钟走250米,小李速度与小明速度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3.六(1)班有男同学24人,女同学18名,男同学与女同学人数的比是( ),女同学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4.一个小礼盒内装有皮蛋、盐蛋和鲜蛋.三种蛋的个数比是3:2:7.由此可知,这个礼盒内皮蛋的个数是盐蛋的,鲜蛋的个数是三种蛋的. 5.幼儿园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用消毒液与水按1:200的比配成消毒水给小朋友洗手,如果配置消毒水10.05千克,那么需要消毒液( )千克;现有80千克水,要配置这种消毒水,需要消毒液( )千克. 6.研究表明,8岁以上的儿童按5:3安排一天的活动时间与睡眠时间是最合理的.今年上6年级的小明一天的睡眠时间应是( )小时才是合理的.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共8分,每题2分.) 1.在某届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中,日本队与韩国队的比赛结果是0:3,这也是一比.( )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3.淘气和笑笑今年的年龄比是6:7,明年两人的年龄比一定是7:8. ( ) 4.六年级订阅《学习方法报》和《学习报》共30份,它们的份数比不可能是1:3. ( )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共12分,每题3分.) 1.一个比的比值是3,比的后项是4 1,比的前项是( ). A.21 B.4 3 C.12 2.在8:9中,如果前项加上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加上16 B.乘2 C.乘3 3.园林处有9吨黏土和24吨沙土,现要把黏土和沙土按1:3的比配制成新土,最多可配制( )吨新土. A.32 B.33 C.36 4.小刚把一包糖果分给军军和亮亮,按3:5与按7:9来分,结果( ). A.按3:5来分军军分得多 B.按7:9来分军军分得多 C.两种分法军军分得同样多 四、化简下列各比,并求比值.(共12分) 32:5 4 43:0. 5 0.52m:13cm 五、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共32分,每题8分.) 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六(1)班48名学生在人民广场举行了主题为“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环保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5.六(1)班参加本次活动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2.妈妈在本月的收入中支出的钱数和储蓄的钱数的比是3:5,月底结算时发现,支出的钱数比储蓄的钱数少1200元.妈妈本月的收入是多少元? 3.小红家后院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如果用篱笆将菜地四周围起来,则篱笆的长度是40米.如果菜地长与宽的比是3:1,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4.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学校运来200棵树苗,老师栽种了 10 1,剩下的按3:4:5分配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哪个年级分到的树苗最多,是多少棵?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车轮的直径为50cm,车轮转动一周,大约前进()m。 2、在一张长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面积是(),周长是()。 3、一个环形的外圆直径是10cm,内圆直径是8cm,它的面积() cm2。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5.用一根12.56分米的铁丝弯成一个圆形铁环(接口处不计),铁环的直径是() 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6、圆有()条直径,有()条半径。()叫做 直径,用字母()表示;()叫做半径,用字母() 表示。 7.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5厘米时,画出圆的周长是()厘米。 8.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或 () 9.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10. 完成下表。 二、判断正误。 1、直径总比半径长。() 2、一个圆的面积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一定也相等. ( ) 3、半圆的周长是这个圆的周长的一半。() 4、两端都在圆上的所有线段中,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5、同一个圆的直径一定是半径的2倍。()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7、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8、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选择。 1、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面积最大。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圆 2、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从2时走到4时,分针走过了()cm。 A、31.4 B、62.8 C、314 3、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A、78.5 B、15.7 C、314 4、圆周率π()3.14。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5、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A、π÷4 B、πr C、πr + 2r 四、根据对称轴画出给定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六、解决问题你能行。 1、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2、一个花坛,直径5米,在它周围有一条宽1米的环形鹅卵石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的周长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28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30分钟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5、广场的中央有一个梅花形的花坛,外圈是五个半圆形,每个半圆形的半径都是2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6、保龄球的半径大约是1dm,球道的长度为18cm,保龄球从一端滚到另一端,至少要滚动多少周? 7、一块草地的形状如下图的阴影部分,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8、有一个周长62.8米的圆形草坪,准备为它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现有射程为20米、15米、10米的三种装置,你认为选哪种比较合适?安装在什么地方?

新人教版2020年六年级数学上册5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教案

第 1 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圆形实物、硬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剪刀、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第57页主题图,谈话: (1)图上画了些什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根据画面情境,你能找出圆形的物体吗? 2、揭示课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从精巧的手工艺品到气势宏伟的各种建筑,到处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画圆 (1)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2)学生利用生活的物品或工具来画圆 (3)探究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A:小组合作探究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步骤。 提出要求:①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②比一比:用圆规画圆有什么优点? B:汇报交流。 C:小结圆规画圆的方法。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学生操作:让学生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几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2)集体交流:折痕相交于一点,交点位于圆中心。 (3)讲解: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 (4)画一画,认识圆的直径和半径。 a、学生沿折痕画一画,发现这条线段通过圆心。 b、讲解:通过画一画,我们找到了圆内一条通过圆心的线段,它就是圆的直径,用字母d 表示。 c、学生再连一连圆心到圆上某一点得到另外一条线段。 d、讲解:圆心到圆上某一点得到的线段就是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 e、学生在圆上标出d和r。 f、交流:尝试给直径和半径下定义。 (5)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3、探究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A:小组操作讨论: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吗? B:汇报。 C:数学游戏:小组赛说:r=(),d=() 4、提出问题:圆的中心位置是由什么决定?半径决定圆的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找圆心的方法,然后画一画找到圆心和直径。 2、完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第四单元:比 教学内容: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8—5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比的意义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理解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情境导入,“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检测卷

第四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每题2分,共24分) 1.():10==18÷30=()%=()折。 2.有3,5,6三个数,再添上一个数()可以组成比例,组成的比例是()。 3.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均不为0),则甲数乙数=() ()。 4.如果,那么m=(),n=()。 5.如果x=6y,那么x和y成()比例。 6.一部电视剧的总集数一定,每天播放的集数和播放的天数成()比例。 7.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3.6 cm,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km。 8.比例尺100:1,表示把实际距离()后画在图纸上。有一个机器零件长1.5 mm,画在图纸上的长是30 cm,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9.一个三角形的底是9 cm,高是6 cm,把它按1:3缩小后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10.在比例35:10=21:6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增加30,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才能使该比例成立。

11.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80个齿,每分钟转60圈,从动轮有30个齿,每分钟转()圈。 12.右表中,如果x和y成正比例,“?”处填(); 如果x和y成反比例,“?”处填()。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6分) 1.两个比不一定能组成比例。() 2. ,a:b=3:2。() 3.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 4.按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图形,图形的形状不变。() 5.在一幅平面图上,图上距离3 cm表示实际距离60 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0。() 6.如果x=6y,那么x和y成反比例。()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题1分,共6 分) 1.六(1)班有56名学生,男、女生人数的比可能是()。 A.2:3B.3:4 C.4:5D.5:6 2.下面的比中,不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A.0.9:2.4 .12:32 C.43:12 D.1:23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练习题

、填空 1. 一个车轮的直径为50cm ,车轮转动一周,大约前进( 2、在一张长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3、一个环形的外圆直径是10cm,内圆直径是8cm,它的面积( ( )表示。 10.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5厘米时,画出圆的周长是( 12.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13.完成下表。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用字母( r )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用字母(d )表示。 2、 画圆时,把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定为 4厘米,画出圆的半径( ),周长是( 面积是( ),周长是( 11.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 )或( )m 。 ), 、 2 )cm 。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5.用一根12.56分米的铁丝弯成一个圆形铁环 (接口处不计),铁环的直径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7、一个圆的半径扩大 2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圆是由一条( )围成的。圆是 )图形, 它有( 条对称轴,圆的任意一条( )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9、圆有( )条直径,有( )条半径。( 叫做直径,用字母( )表示;( )叫做半径, 用字母 厘米。 )。

), 面积是()。 3、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所有的直径都(),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4、圆周率表示同圆内()和()的倍数关系,用字母(n)表示。 5、画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它的直径是(),如果它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面积是()。 6、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射程是12米,它能灌溉的面积是()。 7、一个圆形呼啦圈周长是1 .57米,它的半径是()。 8、云陵镇陈正路第一个花坛的直径10米,张帆绕花坛走一圈,大约是(),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是()。 9、一个车轮的直径为50cm,车轮转动一周,大约前进()m。 10、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5厘米时,画出圆的周长是()厘米。 11、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13、用一根12.56 分米的铁丝弯成一个圆形铁环(接口处不计),铁环的直径是( ) 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14、周长是3 2厘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15、写出下面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半圆() 1、用圆规画一个周长50.24 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厘米,所画的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教案第四单元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3、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 、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四单元比例 1、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7、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

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方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9、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10、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1、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2、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3、比例尺的分类: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4、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与比例尺的关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5、应用比例尺画图 (1)写出图的名称、 (2)确定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 (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 (6)标出比例尺 16、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相似图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 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化简后比的前项和后项没有公因数,化简后要检查) 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 再进行化简:例如:61:92=(61 ×18):(9 2×18)=3:4 也可以用:4:34329619261==?=÷ 15:815 8 385183:2.0==?= 可以转为除法的运算 4、 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 得到甲∶乙∶丙=10∶12∶9。 5、() 210 3615()24()()43:2+=+=÷=÷=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 3.读法不同。如6:4求比值是6:4=6÷4=4 6=2 3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6:4=6÷4=4 6 =2 3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2(结果是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 ) 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 女生:5×7=35(人)。 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85-88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 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 3、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 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步骤 复习 1、说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有规则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2、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样的线段围成的?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问:这是什么图形?(出示剪好的一个圆) 问:用手摸一摸圆的外圈是线段还是用曲线围成的? 问:请说出几种物体,它们的面是圆形的? 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

重要而又必要的。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同时画一个圆) 2、新课。 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行。 (1)认识圆心: 将剪好的圆拿出来,先对折,打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 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无数次) 问: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 老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指导学生在自备圆中心标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2)认识半径: 指导学生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用直尺连一条线段,老师讲解并板书,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F表示: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 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3)认识直径: 指导学生把圆形再对折然后打开,让学生把这条折痕用直尺画出来,看看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测试题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填空:(30分) 1、两个数的( )又叫两个数的比 2、路程与时间的比表示( ),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的比表示( )。 3、1.2千克∶250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5 3=( ):15=()18 =6÷( )=( )(填小数)。 5、一个三个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是一个( )三角形。 6、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乙数与甲数的比值是( ), 甲数是乙数的( )倍。 7、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 ),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 ),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 )。 8、已知甲数的16 相当于乙数的15 (甲乙两数均不为0),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9、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30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水与盐水 的比是( ). 10、一个比是4:5,如果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变为( );如果前项加 上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加上( )。 11、一本书,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16 ,未看的与已看的页数比是( ),已看的占总页数的( ), 未看的与总页数的比值是( )。 12、学校买回280册图书,按4:3的册数比例分给高年级和低年级,高年级分( )册,低年级 分( )册。 13、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甲数是( ) 二、判断题:(10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2、比的后项不能为0。 ( ) 3、如果a :6 7=b ,则a >b ( ) 4、小明和他哥哥去年的年龄比是5;8,今年他们的年龄比不变。 ( ) 5、21∶7不论是化简还是求比值,它的结果都是等于3。 ( ) 三、选择题:(10分)

[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一、想一想,填一填。 1. 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 )比例。 2. 6的4个因数组成的比例是( )。 3. 3:4=6:8,如果第一个比的后项加3,那么第二个比的后项应该加( )才能使等式成立。 4.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5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5. 如果b 6a 2=,则) ()(a b ,)()(b a ==。 6. 圆锥的高一定,它的体积与底面积成( )比例。 7. 把6 1 41、、12、18组成两个不同的比例是( ),( )。 8. )(12)(24)(83=÷==(填小数)=(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时间和速度成比例。( ) 2. 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1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00 1。( ) 3. 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反比例。( ) 4. 2千克:5吨的比值是 5 2千克。( ) 5. 一个等式的左边是20和a 相乘,右边是20,则a 等于1。( ) 6. b 5a 4=,所以5 4b a =。( ) 7. 1.2:0.4和0.75:0.25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8. A :B=311时,那么3A=4B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每公顷小麦产量一定,种小麦的面积和总产量( )。 A. 不成比例 B. 成正比例 C. 成反比例 2. 每平方米种植玉米的棵数一定,土地的面积和种植玉米的总棵数(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3. 要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原来的 5000 1,应选择的比例尺为( )。 A. 1:50000000 B. 1:5000 C. 5000:1 4. 会议室的面积一定,里面的人数和每人所占的面积( )。 A. 不成比例 B. 成正比例 C. 成反比例 5. 在等式c b a =?(a 、b 、c 均不等于0)中,当b 一定时,a 和c 成( );当c 一定时,a 和b 成( )。 A. 正比例 B. 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6. 从甲地到乙地,客车和货车所用的时间比是4:5,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 5:4 B. 41:51 C. 4:5 四、解比例。 x 5.72.1 6.3= 21:x :4131= 5.0:47:x = 2:91x :43= 2.4:5.3x :2.1= x :812:6=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练习 题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练习题 圆这部分知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圆锥、圆柱、扇形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小升初考试中,圆相关问题的考察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出现解答题的情形较少。一般以出求阴影部分面积居多。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为以后初中、高中的数学几何学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一、填空。 1.一个车轮的直径为50cm,车轮转动一周,大约前进()m。 2、在一张长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面积是(),周长是()。 3、一个环形的外圆直径是10cm,内圆直径是8cm,它的面积() cm2。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5.一个环形的外圆直径是10cm,内圆直径是8cm,它的面积是( )cm2。 6.用一根分米的铁丝弯成一个圆形铁环(接口处不计),铁环的直径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7、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8、圆是由一条()围成的。圆是()图形,它有()条 对称轴,圆的任意一条()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9、圆有()条直径,有()条半径。()叫 做直径,用字母()表示;()叫做半径,用字母 ()表示。 10.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5厘米时,画出圆的周长是()厘米。 11.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或() 12.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13. 完成下表。

二、判断正误。 1、直径总比半径长。() 2、一个圆的面积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一定也相等. ( ) 3、半圆的周长是这个圆的周长的一半。() 4、两端都在圆上的所有线段中,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5、同一个圆的直径一定是半径的2倍。()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7、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8、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选择。 1、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面积最大。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圆 2、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从2时走到4时,分针走过了()cm。 A、 B、 C、314 3、一个圆的周长是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A、 B、 C、314 4、圆周率π()。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5、一个半圆,半径是r,它的周长是()。 A、π÷4 B、πr C、πr + 2r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知识点

比例知识点总结与复习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同),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反同),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3)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那么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那么就成反比例。 4、比例尺 (1)比例尺的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按表现形式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按用途分为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方法:○1确定比例尺○2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3画图并标出名称和比例尺。 5、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一看、二算、三画。 6、用比例解决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再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完整)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车轮的直径为50cm,车轮转动一周,大约前进()m。 2、在一张长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面积是(),周长是()。 3、一个环形的外圆直径是10cm,内圆直径是8cm,它的面积() cm2。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5.用一根12.56分米的铁丝弯成一个圆形铁环(接口处不计),铁环的直径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7、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8、圆是由一条()围成的。圆是()图形,它有()条对称轴,圆的任意一条()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9、圆有()条直径,有()条半径。()叫做直径,用字母()表示;()叫做半径,用字母()表示。 10.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5厘米时,画出圆的周长是()厘米。 11.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或()12.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13. 完成下表。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用字母(d)表示。 2、画圆时,把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定为4厘米,画出圆的半径(),周长是(),面积是()。 3、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所有的直径都(),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4、圆周率表示同圆内()和()的倍数关系,用字母(π)表示。 5、画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它的直径是(),如果它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面积是()。 6、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射程是12米,它能灌溉的面积是()。 7、一个圆形呼啦圈周长是1.57米,它的半径是()。 8、云陵镇陈正路第一个花坛的直径10米,张帆绕花坛走一圈,大约是(),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是()。 9.一个车轮的直径为50cm,车轮转动一周,大约前进()m。 10.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5厘米时,画出圆的周长是()厘米。 11.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13.用一根12.56分米的铁丝弯成一个圆形铁环(接口处不计),铁环的直径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14、周长是32厘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15、写出下面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半圆() 1、用圆规画一个周长50.2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厘米,所画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理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水平。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 教学重点: 圆的理解,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理解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尺规原状物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 2.学生站成一排扔圈套物体的游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公平? 3.出示圆形PPT: (1)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学生举例说。(硬币、茶杯盖的形状、玻璃器皿的外形等等) 那么,什么叫圆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实行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学生动手操作自己画圆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

通过具体操作,来理解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很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个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教师板书:圆心(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 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课件即时练习,分清圆的各部分名称。 (4)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 3、同桌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课件展示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