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合并移项方程方程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合并移项方程方程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合并移项方程方程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合并移项方程方程练习题

移项解方程

1、算式:把数用运算符号与运算顺序符号连接起来是算式

2、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方程命名:未知数的个数代表元,未知数的次数:n 元a 次方程就是含有n 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项最高次数是a 的方程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

如:37x +=,71539q +=,222468m ?+=(),

>

一元一次方程的能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如:4x =是方程37x +=的解,3q =是方程81539q +=的解,

5、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所以我们做方程的题时要先写“解”字,表示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开始,也就是开始“解方程”。

6、方程的能使方程左右两断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四、解方程的步骤

1、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系数为1。

2、移项变号: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但一定要注意改变原来的符号。我们常说“移项变号”。

!

3、移项的目的:是为了把含有x 的未知项和数字项分别放在等号的两端,使“未知项=数字项”,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4、怎样检验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就要把这个数代入原方程,看方程两边结果是否相同。

模块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 1】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 38x +=;⑵ 83x -=;⑶ 39x ÷=;⑷ 39x =.

【巩固】 (1)解方程:38x +=

(2)解方程:96x -=

(3)解方程:39x =

@

(4)解方程42x ÷=

【例 2】 解方程:4338x x +=+

例题精讲

【例 3】 、

【例 4】 解方程:4631x x -=-

【巩固】 解方程:12432x x -=-

【例 5】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 41563x x +=+;⑵ 123718x x -=-.

)

【巩固】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 204322x x +=-;⑵ 153194x x -=-.

【例 6】 #

【例 7】 解方程:()6318x +=

【巩固】 解方程:12(3)7x x +-=+

【巩固】 解方程:()()2331x x +=+

)

【巩固】 解方程3(21)4(3)x x -=-

【例 8】 [

【例 9】 解方程:()1234x x --=

【巩固】 解方程:()1530639x x +-=

【例 10】 解方程:()15233x x --=

【巩固】 解方程:()232692x x +-=-

【巩固】 ^

【巩固】 解方程12(3)7x x +-=+

【巩固】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 6324x +=(); ⑵ 1836x x --=().

^

【例 11】 解方程:()()413123x x x +--=+

【例 12】 ^

【例 13】 解方程132(23)5(2)x x --=--

【巩固】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 3221x x -+=();⑵ 6417x x --=().

【巩固】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 73222x x -+=();⑵ 55103x x +=-().

模块二、含有分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 14】解方程222

40(40)56 555

x x x x ++--?+=

【例 15】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316727321

x x x

+÷++÷=+

()();⑵53423968

x x x

+÷-=+÷

()()—

【例 16】解方程:213

1

48 y y

--

=-

*

【巩固】解方程

100100

25 5060

x x

--

-=+

【巩固】解方程2476 23 x x

+-

=

【例 17】解方程0.30.60.030.02

1

0.10.02

x x

-+

=-

【例 18】解方程13 75

x

x

+

= +

【例 19】解方程(32):(23)4:7

x x

-+=

【巩固】解方程:(30.5):(43)4:9

x x

-+=

【例 20】 解方程321275

x +=-

小学五年级合并移项方程方程练习题

移项解方程 1、算式:把数用运算符号与运算顺序符号连接起来是算式 2、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方程命名:未知数的个数代表元,未知数的次数:n 元a 次方程就是含有n 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项最高次数是a 的方程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 如:37x +=,71539q +=,222468m ?+=(),L 一元一次方程的能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如:4x =是方程37x +=的解,3q =是方程81539q +=的解,L 5、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所以我们做方程的题时要先写“解”字,表示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开始,也就是开始“解方程”。 6、方程的能使方程左右两断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四、解方程的步骤 1、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系数为1。 2、移项变号: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但一定要注意改变原来的符号。我们常说“移项变号”。 3、移项的目的:是为了把含有x 的未知项和数字项分别放在等号的两端,使“未知项=数字项”,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4、怎样检验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就要把这个数代入原方程,看方程两边结果是否相同。 模块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 1】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 38x +=;⑵ 83x -=;⑶ 39x ÷=;⑷ 39x =. 【巩固】 (1)解方程:38x += (2)解方程:96x -= (3)解方程:39x = (4)解方程42x ÷= 例题精讲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计算步骤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计算步骤 小学阶段解方程计算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大家要认真把这几个步骤记住,看到相关题型就按照下面的方法去做就可以了。 一.移项 所谓移项就是把一个数从等号的一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去。注意,加减法移项和乘除法移项不一样,移项规则:当把一个数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去的时候,要把这个数原来前面的运算符号改成和它相反的运算符号,比如“+”变成“-”,或是“×”变成“÷” 请看例题: 加减法移项: x + 4 = 9 x-8=19 x=9-4 x=19+8 x=5 x=27 乘除法移项: 3x=27 x÷6=8 x=27÷3 x=8×6 x=9 x=48 1.常规题目,第一步,把所有跟未知数不能直接运算的数字,转移到与未知数相反的等号 那一边。比如: 3x - 4 = 8 5x + 9 = 24 3x=8+4 5x=24 - 9 3x=12 5x=15 x=4 x=3 2.第二种情况请记住,当未知数前面出现“-”或是“÷”的时候,要把这两个符号变成 “+”或是“×”,具体如何改变请看下面例题: 20 – 3x=2 20=2 + 3x -----(注意:也就是前面提过的移项问题,改变符号在方程里面就是移项) 20-2=3x 18=3x x=6 36÷4x = 3 36=3×4x ----(注意:也就是前面提过的移项问题,改变符号在方程里面就是移项) 36=12x x=3

3.未知数在小括号里面的情况,注意,这种情况要分两种,第一种是根据乘法分配律先把 小括号去掉 例如:3(3x+4) = 57 9x + 12=57 9x=57-12 9x=45 x=5 第二种情况就是,要看括号前面的那个数跟等号后面的那个数是否倍数关系,如果是倍数关系,可以互相除一下,当然,用这一种方法的前提就是等号另一边的数只有一个数字,如果有多个,则先要计算成一个。 例如 3(3x+4) = 57 2(4x - 6) = 30+9-3 3x+4 = 57÷3 2(4x-6) = 36 3x+4 = 19 4x – 6=36÷2 3x = 19-4 4x-6=18 3x = 15 4x=18+6 x = 5 4x=24 x=6 4.第四种情况就是未知数在等号的两边都有,这种情况就是要把未知数都移项到一边,把 其它的数字移项到另一边,具体规则,如果两个未知数前面的运算符号不一样,要把未知数前面是“-”的移到“+”这一边来,如果两个未知数前面的运算符号一样,则要把小一点的未知数移到大一点的未知数那一边去。 例如: 3x +12 = 48 – 6x 3x + 48 = 8 + 5x 3x + 6x = 48-12 48-8 = 5x – 3x 9x = 36 40 = 2x x = 4 x = 20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计算步骤

小学五年级xx计算步骤 小学阶段解方程计算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大家要认真把这几个步骤记住,看到相关题型就按照下面的方法去做就可以了。 一.移项 所谓移项就是把一个数从等号的一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去。注意,加减法移项和乘除法移项不一样,移项规则:当把一个数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去的时候,要把这个数原来前面的运算符号改成和它相反的运算符号,比如“+”变成“-”,或是“×”变成“÷”请看例题: 加减法移项: x + 4 = 9x-8=19 x=9-4x=19+8 x=5x=27 乘除法移项: 3x=27x÷6=8 x=27÷3x=8×6 x=9x=48 1.常规题目,第一步,把所有跟未知数不能直接运算的数字,转移到与未知数相反的等号那一边。比如: 3x - 4 = 85x + 9 = 24 3x=8+45x=24 - 9 3x=125x=15 x=4x=3

2.第二种情况请记住,当未知数前面出现“-”或是“÷”的时候,要把这两个符号变成“+”或是“×”,具体如何改变请看下面例题: 20–3x=2 20=2 + 3x -----(注意:也就是前面提过的移项问题,改变符号在方程里面就是移项)20-2=3x 18=3x x=6 36÷4x = 3 36=3×4x ----(注意:也就是前面提过的移项问题,改变符号在方程里面就是移项)36=12x x=3 3.未知数在小括号里面的情况,注意,这种情况要分两种,第一种是根据乘法分配律先把小括号去掉 例如:3(3x+4) = 57 9x + 12=57 9x=57-12 9x=45 x=5 第二种情况就是,要看括号前面的那个数跟等号后面的那个数是否倍数关系,如果是倍数关系,可以互相除一下,当然,用这一种方法的前提就是等号另一边的数只有一个数字,如果有多个,则先要计算成一个。 例如 3(3x+4) = 572(4x - 6) = 30+9-3

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之方法及难点归纳(打印版)

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之方法及难点归纳 重点概念: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详见“知识点汇总”) 要点回顾: “解方程”就是要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进行运算,以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 (方程的解即是如同“ X =6”的形式) “解方程”就好像是要把复杂的绳结解开,因此一般要按照“绳结”形成的过程逆向操作(逆运算)。过程规范: 先写“解:”,“=”号对齐往下写,同时运算前左右两边要照抄,解的未知数写在左边。 注意事项: 以下内容除了标明的外,全都是正确的方程习题示例,且没有跳步,请仔细观看其中每步的解题意图。带“ *”号的题目不会考查,但了解它们有助于掌握解复杂方程的一般方 法,对简单的方程也就自然游刃有余了。一、 一步方程 只有一步计算的方程,直接逆运算除未知数外的部分。 难点:当未知数出现在减数和除数时,要先逆运算含未知数的部分。 x +5=14 解:x +5-5=14-5 x =9 x -6=7 解:x -6+6=7+6 x =13 3x =18 解:3x ÷3=18÷3 x =6 x ÷4=5 解:x ÷4×4=5×4 x =20 16-x =9 解:16-x +x =9+x x +9=16 x +9-9=16-9 x =7 24÷x =4 解:24÷x ×x =4×x 24=4x 4x =24 4x ÷4=24÷4 x=6

二、两步方程 两步方程中,若是只有同级运算,也可以先计算,后当做一步方程求解。注意要“带符 号移动”,增添括号时还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就“逆着运算顺序”同时变化,如含有未知数的一边是“先乘后减”,则先逆运算减法(即两边同加) ,再逆运算乘法(即两边同时除以) ,依此类推。 难点:当未知数出现在减数和除数时, 要先把含有未知数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 (可以看 成是一个新的未知数),就相当于简化成了一步方程。 例题中,“64÷x ”、“7.2-x ”和“6÷x ”被看成新的未知数(y ), 因此原方程就可以看成是 6+y =10,5y =6和10-y =8的形式。 x ÷4×8=9.6 解:x ×(8÷4)=9.6 2x =9.6 2x ÷2=9.6÷2 x =4.8 10+x -6=20 解:x +(10-6)=20 x +4=20 x +4-4=20-4 x =16 或 x ÷4×8=9.6 解:x ÷(4÷8)=9.6 x ÷0.5=9.6 x ÷0.5×0.5=9.6×0.5 x =4.8 x ÷4+6=7.8 解:x ÷4+6-6=7.8-6 x ÷4=1.8 x ÷4×4=1.8×4 x =7.2 2.4x -6=18 解:2.4x -6+6=18+6 2.4x =24 2.4x ÷2.4=24÷2.4 x =10 3(x -6)=6.6 解:3(x -6)÷3=6.6÷3 x -6=2.2 x -6+6=2.2+6 x =8.2 5(7.2-x )=6 解:5(7.2-x )÷5=6÷5 7.2-x =1.2 7.2-x +x =1.2+x x +1.2=7.2 x +1.2-1.2=7.2-1.2 x =6 6+64÷x =10 解:6+64÷x -6=10-6 64÷x =4 64÷x ×x =4×x 4x =64 4x ÷4=64÷4 x =16 * 10-6÷x =8 解:10-6÷x +6÷x =8+6÷x 10=8+6÷x 6÷x +8-8=10-8 6÷x =2 6÷x ×x =2×x 6=2x 2x ÷2=6÷2 x =3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一、解方程 48-3x =16 5x ×(5+1)=60 99x =100- x 36÷ x=18 x÷6=12 56-2x =20 4y+2=6 x+32=76 3x+6=18 16+8x=40 2x-8=8 4x-3×9=29 54-X=24 7X=49 126÷X=42 8x-3x=105 2(x+3)=10 12x-9x=9

56x-50x=30 5x=15(x-5) 78-5x=28 23y÷ 23=23 4x-20=0 80y+20=100-20y 53x-90=16 2x+9x=11 12(y-1)=24 80÷ 5x=100 7x÷ 8=6 65x+35=100 19y+y=40 25-5x=15 79y+y=80 42x+28x=140 3x-1=8-2x 90y-90=90-90y

80y-90=70÷ 30 78y+2y=160 88-4x=80-2x 9÷(4x)=1 20x=40 – 10x 65y-30=100 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1.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汽车每小时a千米,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快6千米。 2.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6人,男生56人,女生x人。 3.苹果树和梨树共38棵,苹果树x棵,梨树15课。 4、一个数减去43,差是28, 5、一个数与5的积是125, 6、X的3.3倍减去1.2与4的积,差是11.4, 三、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或“=”。 1、当X=2.5时,4X()10 10X()10 2、当X=4时,6.2+X( )11 54( )200÷X 四、根据题意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条路,已经修了600米,还剩下100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的方法详解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的方法详解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4x-3=21,6x-2(2x-3)=20 方程的解: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上式解得x=6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方程就是一架天平,“=”两边是平衡的,一样重! 1. 等式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 加减乘除法的变形: (1) 加法:a + b = 和则 a = 和-b b = 和-a 例:4+5=9 则有:4=9-5 5=9-4 (2) 减法:被减数a –减数b = 差 则:被减数a = 差+减数b 被减数a-差= 减数b 例:12-4=8 则有:12=8+4 12-8=4 (3) 乘法:乘数a ×乘数b = 积 则:乘数a = 积÷乘数b 乘数b= 积÷乘数a 例:3×7=21 则有:3=21÷7 7=21÷3 (4) 除法:被除数a ÷除数b = 商则: 被除数a= 商×除数b 除数b=被除数a ÷商 例:63÷7=9 则有:63=9×7 7=63÷9

解方程的步骤: 1、去括号:(1)运用乘法分配律; (2)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要变号;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不变号。 2、移项:法1——运用等式性质,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 法2——符号过墙魔法,越过“=”时,加减号互变,乘除号互变。 注意两点:(1)总是移小的;(2)带未知数的放一边,常数值放另一边。 3、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合并;常数加减计算。 4、系数化为1:利用同乘或同除,使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5、写出解:未知数放在“=”左边,数值(即解)放右边;如x=6 6、验算:将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数,检查等号两边是否相等! 注意:(1)做题开始要写“解:”(2)上下“=”要始终对齐 【例1】解方程:x-5=13 【例2】解方程:3(x+5)-6=18 【例3】解方程:3(x+5)-6=5(2x-7)+2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解方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解方程(一)【例1】解方程: (1)x+63= 100 (2)x-127=2.7 (3)9x=6.3 (4)x÷5=120 【巩固】解方程: (1)x-7.4=8 (2)3+x=18 (3)0.4x=2.4 (4)x÷5=0.016 【例2】解方程: (1)x+3x=664 (2)4x-x=72 (3)x+7x-4x+x=(15-5)×4 【拓展】解方程:(1)3x+5-2x=13 (2)5x-8x+6x-10x=15 【3】解方程:(1)8x-15=3x+5 (2)15x+3=28+14x (3)3x-3=2x+2 【巩固】解方程: (1)12x-4=7x+6 (2)15x+5=8x+40 (3)0.1x+0.75=3-0.125x 【拓展】解方程:

(1)x+3x+5+2x+1=840 (2)5x-8+6x=10x+15 (3)11x+42-2x=100-9x-22 (4)8x-3+2x+1=7x+6-5x 【例4】解方程:(1)4x+48=6x-8 (2)46-5x=x-6+4 【拓展】解方程:(1)2x+35-3x=15x-39 (2)0.4x-0.08+1.5=0.7x-0.38 【课后练习】 1、解方程:(1)x-0.52=1.3 (2)x+2.7=14.2 (3)0.5x=3.9 (4)x÷2.5=4 2、解方程:(1)x+3x=160 (2)4x-x=249 (3)3x-2x+x=(11-3) ×4

3、解方程:(1)3.4x-1.02=0.2x+16.9 (2)2x+5=25-8x 4、解方程:(1)x+3x+14=134 (2)x+3x+2+3+2=127 5、解方程:(1)1.5x+0.5=2.5x-0.5 (2)6x-59=10x-75 6、解方程:(1)60x-40=(60+20)×(x-5) (2)32x+32×0.5-25x+64x=24x+496-49x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计算步骤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计算 步骤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计算步骤小学阶段解方程计算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大家要认真把这几个步骤记住,看到相关题型就按照下面的方法去做就可以了。 一.移项 所谓移项就是把一个数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去。 注意,加减法移项和乘除法移项不一样。 移项规则:当把一个数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去的时候,要把这个数原来前面的运算符号改成和它相反的运算符号,比如“+”变成“-”,或是“×”变成“÷” 请看例题: 加减法移项: x + 4 = 9 x-8=19 x=9-4 x=19+8 x=5 x=27 乘除法移项: 3x=27 x÷6=8 x=27÷3 x=8×6 x=9 x=48 1.常规题目,第一步,把所有跟未知数不能直接运算的数字,转移到与未知数相反的 等号那一边。比如: 3x - 4 = 8 5x + 9 = 24 3x=8+4 5x=24 - 9 3x=12 5x=15 x=4 x=3 2.第二种情况请记住,当未知数前面出现“-”或是“÷”的时候,要把这两个符号变成 “+”或是“×”,具体如何改变请看下面例题: 20 – 3x=2

20=2 + 3x -----(注意:也就是前面提过的移项问题,改变符号在方程里面就是移项) 20-2=3x 18=3x x=6 36÷4x = 3 36=3×4x ----(注意:也就是前面提过的移项问题,改变符号在方程里面就是移项) 36=12x x=3 3.未知数在小括号里面的情况,注意,这种情况要分两种,第一种是根据乘法分配律 先把小括号去掉 例如: 3(3x+4) = 57 9x + 12=57 9x=57-12 9x=45 x=5 第二种情况就是,要看括号前面的那个数跟等号后面的那个数是否倍数关系,如果是倍数关系,可以互相除一下,当然,用这一种方法的前提就是等号另一边的数只有一个数字,如果有多个,则先要计算成一个。 例如: 3(3x+4) = 57 2(4x - 6) = 30+9-3 3x+4 = 57÷3 2(4x-6) = 36 3x+4 = 19 4x – 6=36÷2 3x = 19-4 4x-6=18 3x = 15 4x=18+6 x = 5 4x=24 x=6 4.第四种情况就是未知数在等号的两边都有,这种情况就是要把未知数都移项到一 边,把其它的数字移项到另一边,具体规则,如果两个未知数前面的运算符号不一

五年级下册解方程专项练习题一

五年级下册解方程专项练习题一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4x-3=21,6x-2(2x-3)=20 方程的解: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上式解得x=6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方程就是一架天平,“=”两边是平衡的,一样重! 1.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得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不作除数),得到的结果仍然是 等式。 2. 加减乘除法的变形: (1) 加法:加数+ 加数= 和,则: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例:4+5=9 ,则有:4=9-5 ,5=9-4 . (2) 减法:被减数–减数 = 差,则: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例:12-4=8,则有:12=8+4 12-8=4 。 (3) 乘法:因数×因数= 积,则: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例:3×7=21则有:3=21÷7 7=21÷3 (4) 除法:被除数÷除数 = 商,则: 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例:63÷7=9 则有:63=9×7 7=63÷9 解方程的步骤: 1、去括号:(1)运用乘法分配律;(2)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要变号;括号前 边是“+”,去掉括号不变号。 2、移项:法1——运用等式性质,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法2——符号过墙魔法,越过“=”时,加减号互变,乘除号互变。 注意两点:(1)总是移小的;(2)带未知数的放一边,常数值放另一边。 3、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合并;常数加减计算。 4、系数化为1:利用同乘或同除,使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5、写出解:未知数放在“=”左边,数值(即解)放右边;如x=6 6、验算:将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数,检查等号两边是否相等! 注意:(1)做题开始要写“解:”(2)上下“=”要始终对齐【例1】 x-5=13 x-5=13 法1 解: x-5+5=13+5 法2 解: x=13+5 x=18 x=18 【例2】 3(x+5)-6=18 3(x+5)-6=18 法1 解: 3x+3×5-6=18 法2 解: 3x+3×5-6=18 3x+15-6=18 3x+15-6=18 3x+9=18 3x+9=18 3x+9-9=18-9 3x=18-9 3x=9 3x=9 3x÷3=9÷3 x=9÷3 x=3 x=3 【例3】 3(x+5)-6=5(2x-7)+2 解: 1.去括号: 3x+3×5-6=5×2x-5×7+2 3x+15-6=10x-35+2 3x+9=10x-33 2.移项: 33+9=10x-3x(注意:移小的,如-33, 3x) 3.合并同类项:42=7x 4.系数化为1: 42÷7=7x÷7 6=x 5.写出解: x=6 6.检验:把X=6代入原方千程, 左边=3×(6+5)-6 =3×11-6 =27 右边=5×(2×6-7)+2 =5×5+2 =27 左边=右边

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练习题精修订

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 程练习题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小学数学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一) +x)+x=÷2 25000+x=6x 3200=450+5x +x =6 12x-8x= ×2x=15 = x+= 52-x =15 3x+9=2718 12x=300-4x 7x+= 7(x-2)=2x+3 30÷x+25=85 ×8-2x=6 ×3= 410-3x=170 3(x+=21 +8=43 6x-3x=18 +18=3x 5×3-x÷2=8 ÷x= = x÷=90 9x-40=5 x÷5+9=21 48-27+5x=31 +x+21=56 x+2x+18=78 (200-x)÷5=30 (x-140)÷70=4 (x+6)=× 4= 7+x)= x+= = = ÷x= 5x+= 5(x+8)=102 x+3x+10=70 3(x+3)=50-x+3 5x+15=60

150×2+3x=690 ×7+4x= x÷ ×6= 20-9x=× 6x+= 2+x)= (x-3)÷2= +9x= 3x=x+100 3(x+= 12x-9x= 13(x+5)=169 2x-97= = 42x+25x=134 (x+= 2(x-3)= 9x+4×=91 x+=134 +=51 89x-43x= 5x-45=100 =2x=56 4x-x= 13×-X= = 5X-2X=18 ×2= +x 26×= 2x+10 ×16―16×=4x ÷X=0. 3 X÷= x+13=33 3-5x=80 +6x=54 -= 9 +4x =40 15+5X-2X=18 ×2= x 26×= 2x ×16―16×=4x -X= ÷X= 3-5x=80 =54 -= 9 +4x=40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计算题

X+15=30 2X+8=20 20-2X=6 2X+9=31 4.5X-X=28 X-5.7=2.15 5X-2X=18 3X+0.7=5 3.5×2=4.2+X 26×1.5=2X+10 0.5×16-16×0.2=4X 139.25-X=0.403 16.9÷X=0. 3 23X=14X+14 X+14X=65 3-5X=80 1.8 +6X=54 6.7X-60.3=6.7 9+4X =40 2X+8=16 23X-14X=14 X+7X=8 9X-3X=6 6X-8=4

7X+7=14 6X-6=0 5X+6=11 2X-8=10 3X+7=28 3X-7=26 9X-X=16 24X+X=50 3X-8=30 6X+6=12 3X-3=1 5X-3X=4 2X+16=19 5X+8=19 14-6X=8 15+6X=27 5-8X=4 7X+8=15 9-2X=1 4+5X=9

10-X=8 8X+9=17 9+6X=14 2X+9=17 8-4X=6 6X-7=12 7X-9=8 X-56=1 8-7X=1 X-30=12 6X-21=21 6X-3=6 9X=18 4X-18=13 5X+9=11 6-2X=11 X+4+8=23 7X-12=8 X-5.7=2.15 5X-2X=18 3X 0.7=5 3.5×2= 4.2 X 26×1.5= 2X 9.25-X=0.403

16.9÷X=0.3 X÷0.5=2.6 3-5X=80 1.8-6X=54 6.7X-60.3=6.7 9+4X=40 0.2X-0.4+0.5=3.7 12-4X=20 9.4X-0.4X=16.2 12X+34X=46 18X-14X=12 23 X-5×14=14 12+34X=56 22-14X=12 X-0.8X=6 12x-8x=4.8 35-5X=10 5(X-6)=20 10(9-X)=20 6(X-3)=12 3(X-9)=33 54-X=24 7X=49 126÷X=42 12÷X=0.3 6.75 -X=1.68 0.7X=4.2 0.7X+6×5=37

小学五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步骤和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围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 比和比例应用题。 5、常见的一般应用题? ? ? ? ? ? ? ?? 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相差数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题中的等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较大的量或几倍数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根据题目中条件选择解题方法

一、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例1:两列火车同时从距离5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小时? 解:设快车小时行X千米 解法一:快车 4小时行程+慢车4小时行程=总路程解法二:快车的速度+慢车的速度) 4小时=总路程4X+60×4=536 (X+60)×4=536 4X+240=536 X+60=536÷4 4X=296 X=134一60 X=74 X=74 答:快车每小时行驶74千米。 练一练: ①降落伞以每秒10米的速度从18000米高空下落,与此同时有一热汽球从地面升起,20分钟后伞球在 空中相遇,热汽球每秒上升多少米? ②甲、乙两个进水管往一个可装8吨水的池里注水,甲管每分钟注水400千克,要想在8分钟注满水池, 乙管每分钟注水多少千克? ③两城相距600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 几小时两车相遇?

小学五年级合并移项方程方程练习题教学文案

小学五年级合并移项方程方程练习题

移项解方程 1、算式:把数用运算符号与运算顺序符号连接起来是算式 2、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方程命名:未知数的个数代表元,未知数的次数:n 元a 次方程就是含有n 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项最高次数是a 的方程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 如:37x +=,71539q +=,222468m ?+=(),L 一元一次方程的能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如:4x =是方程37x +=的解,3q =是方程81539q +=的解,L 5、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所以我们做方程的题时要先写“解”字,表示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开始,也就是开始“解方程”。 6、方程的能使方程左右两断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四、解方程的步骤 1、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系数为1。 2、移项变号: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但一定要注意改变原来的符号。我们常说“移项变号”。 3、移项的目的:是为了把含有x 的未知项和数字项分别放在等号的两端,使“未知项=数字项”,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4、怎样检验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就要把这个数代入原方程,看方程两边结果是否相 同。 模块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 1】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 38x +=;⑵ 83x -=;⑶ 39x ÷=;⑷ 39x =. 【巩固】 (1)解方程:38x += (2)解方程:96x -= (3)解方程:39x = (4)解方程42x ÷= 例题精讲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

解方程(一) 姓名: X-2.8=9 6x=8.4 x-1.8=4 x÷6=3.6 x-2.72=3.8 X÷2.5=0.8 4x+18=30 1.8×3+5x=15.4 16+8x=40 3.4x-6×8=26.8 2x-5.2=2.8 2x+2.8×2=10.4 5x+5.5=7 3x+44=65 6x-2.7=1.5 (x-3)×9=63 13(x+5)=169 (x-3)÷2=7.5 15×(x+0.6)=18 2x+x=3.3 (2.81+x)÷2=5.62 7(x-1.2)=2.1 4x+6=36 7(x-1.2)=2.1 (x-3)÷4=7.2 10x-2x=24 x+1.8x=22.4 5.4x+x=12.8 x+2.4x=5.1 5.9x-2.4x=7 5x-1.4x=7.2 3.8x-2.45x=13.5 12x-9x=8.7 6x+2.1=8.28 5(x-2.4)=15 解方程(二)

姓名: 4x-0.4=9.4 0.6x+0.4×3=4.2 2x+1.9=2.5 4x+1.5x=4.4 3.6x-1.2x=24 2x÷4=1.5 6x+0.2×5=5.2 4x+36=96 2(x-9.7)=34.2 6(x+1.5)=13.2 X-0.68x=16 8x÷4=16 9x-34=11 3x-1.2=2.4 12x-9x=8.7 6x+18=48 3(x+2.1)=10.5 x+4.8=7.2 2x-0.3×8=1.2 5x+15=20 5(x+2.3)=25.5 3(x-1.7)=3.6 2(x+2×3)=50 (x-7)÷3=12 2x-0.7×8=2.4 1.85+x=5.6 30x÷2=360 9×(x-3.4)=67.5 8x-7.2×4=40.8 8.4x-3.6x=45.6

五年级解方程

解方程 月日姓名 【知识要点】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方程的解法: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方程的一个解是一个数。方程的解检验的方法:(1)把值代入原来的方程。(2)解方程。 3.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是一个过程。解方程的方法:利用等式 的性质。 4.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2)等式 的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不为零的相同数,等式仍然成立。 … 5.解方程注意点:(1)解方程的格式要正确。(2)解一定要检验。(3)解方程的操作法: ①化简(合并)。②移项:移正变负,移负变正(用于加减法)。③方程两边乘以或者除以相 同的数(用于乘除法)④去括法: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用第二条等式性质去括号。 【典型例题】 例1 53 90 13= - x178 2 346= -x 例2 174 97 126= -x x22 12 100 5 42 11- - = - +x x x ( 例3 14 2 4= - ÷ x56 42 28= + ÷x 例4 61 35 )8 2(6= - - x45 5 )4 (8= + - x ; 加油!

例5 )6(456x x +-=- )1(399625+-=++x x x 随堂小测 姓 名 成 绩 ^ 1. 2373=-x 2.57572=-x 3.481726=-++x x x x 4.205436+?=++x x x 5.1087=+÷x 6.4420)84(12+=-x x % 7. 3215=-÷x 8. )3(2421454+-=++x x x 课后作业 1.2083=+x 2.538=-x ; 3.21063÷=-÷x 4.10073027=-+x x x

小学解方程的方法

小学解方程的方法 我在五年级的教学内容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第九册教材中有关解方程方法的问题。同样,此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应该抛弃原来根据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的方法,改为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那么,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与根据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那种方法学生更易掌握?我做了如下实验:在起初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在后来讲授用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的方法。之后出示相同的习题请学生练习。 利用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以上2题的整体正确率为96%,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通分或者计算过程马虎。 通过上面的试验完全可以说明两种解题方法中,利用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不存在解方程部分题型不能解或不会解的情况。 既然如此,课标中为何要把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的方法改为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呢?在新课程改革时,一些专家认为小学用算术思路解方程,到了中学却是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改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用意在于与初中的教学接轨。但是,这样做并没有产生良好的效果。除了上述试验中反映的计算技能的降低外,还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与课标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矛盾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教学建议”第二学段中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也体会到: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成果,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体现,充分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而解方程正是向学生介绍算数思路与代数思路良好机会,如果为了给学生建立代数思想和解决中小学衔接等问题,而要求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相悖。 2、影响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 新教材认为,因为学生尚未学习正负数和分式方程的有关知识,因此a-x=b 和a÷x=b类的方程不适合在小学阶段学习,故而教材将它们回避掉了。然而,绝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对于a-x=b和a÷x=b,低年级学生就已经会解决,如一年级学生就会做7-()=4。可学到了五年级,我们却认为学生是不会做的,因而不出现这类方程,这是说不过去的。学习了解方程,却不会解答a-x=b和a÷x=b,这至少是影响了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 3、影响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后续学习以及对方程优越性的认识 在列方程解决现实问题时,x当作减数或者当作除数,应当是非常常见也很必要的现象。因为学生如果都能列出后两个方程,那就说明他们已经非常熟悉其中的数量关系了,此时,用算术方法即可,哪还有列方程来解的必要呢?那又怎谈让学生感受方程解法的优越性呢?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又该怎样开展解方程的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以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为主,等式性质解方程为辅向学生介绍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既

小学数学:五年级解方程练习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Fifth grade equation solving exercise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 活动内容:关于方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方程如何进行验算,本组教师之间相互达成一致。 2.对未知数在方程中的减数的位置和除数的位置中出现的情况,是否要进行一定的教学辅导。因为教材中的解方程是用等式的性质来完成的而不是应用三者关系来解的,因此教材中不出现未知数在减数的位置和除数的位置上的方程。但是在实际问题解决的时候,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就会出现这样的方程,那就不会解了。我们认为虽然教材中对这种情况是避免的,但是我们在教学时还是适当进行补充教学。 利用三者关系解这一类的方程,或者仍然运用等式的性质,化系数为1,进行教学。 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重视对实际问题中等量关系的寻找,这是列方程解的关键。学生找的等量关系要与所列的方程相一致。 4.相关习题的设计: 找等量关系练习。

1.黑兔的只数是白兔只数的5倍。 2.电视塔的高度比居民楼的30倍多5米。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的棵数的4倍少8棵。 4.科技书的本数比故事书的3倍少24本。 5.买苹果花了6.7元,找回3.3元。 6.60元买了15个皮球。 处理的时候还可以分一些层次。 先是根据叙述找到等量关系 再给出已知量和问题,要学生说说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用什么方法解比较方便。 以“科技书的本数比故事书的3倍少24本。”为例;等量关系为: 故事书的本数×3-24=科技书的本数 如果已知故事书的本数,那就直接可以利用等量关系式求出科技书的本数。如果已知的是科技书的本数,那么等量关系式中故事书的本数就是未知数,就要设这个未知数为x 进行列方程解比较简便。 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让一部分学生体验到列方程解的好处。 从五年级解方程谈“瞻前顾后” 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解最简单的方程的方式是这样的:比如1+x=3就是x=3-1,x=2。很好懂吧!但是现在五年级课

五年级下册解方程专项练习进步题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的方法详解及专项练习题(一)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4x-3=21,6x-2(2x-3)=20 方程的解: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上式解得x=6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方程就是一架天平,“=”两边是平衡的,一样重! 1.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得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不作除数),得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 加减乘除法的变形: (1) 加法:加数+ 加数= 和,则: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例:4+5=9 ,则有:4=9-5 ,5=9-4 . (2) 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则: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例:12-4=8,则有:12=8+4 12-8=4 。 (3) 乘法:因数×因数= 积,则: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例:3×7=21则有:3=21÷7 7=21÷3 (4) 除法:被除数÷除数= 商,则: 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例:63÷7=9 则有:63=9×7 7=63÷9 解方程的步骤: 1、去括号:(1)运用乘法分配律;(2)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要变号;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不变号。 2、移项:法1——运用等式性质,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法2——符号过墙魔法,越过“=”时,加减号互变,乘除号互变。 注意两点:(1)总是移小的;(2)带未知数的放一边,常数值放另一边。 3、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合并;常数加减计算。 4、系数化为1:利用同乘或同除,使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5、写出解:未知数放在“=”左边,数值(即解)放右边;如x=6 6、验算:将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数,检查等号两边是否相等!

小学五年级合并移项方程方程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合并移项方程方程练习题 1算式:把数用运算符号与运算顺序符号连接起来是算式 2、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方程命名:未知数的个数代表元,未知数的次数:n元a次方程就是含有n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项最高次数是a的方程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 女口:x 3 = 7,7q 15 = 39,2 (22 4m)- 68, 一元一次方程的能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女口:x =4是方程x -3=7的解,q =3是方程8q?15 =39的解, 5、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所以我们做方程的题时要先写解”字,表示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开始,也就是开始解方程” 6、方程的能使方程左右两断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四、解方程的步骤 1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系数为1。 2、移项变号: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但一定要注意改变原来的符号。我们常说移项变号” 3、移项的目的:是为了把含有x的未知项和数字项分别放在等号的两端,使未知项=数字项”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4、怎样检验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就要把这个数代入原方程,看方程两边结果是否相同。 目归例题精讲 模块一、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11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⑴x *3=8 ;(2) 8-x=3 ;(3) x"3=9 ;(4) 3x^9. 【例21 解方程:4x ^3x 8

(1) 解方程:x ? 3 = 8 【巩固】 (2) 解方程:9 - x = 6 (3) 解方程:3x=9 【巩固】解方程:13x ^14x 2 【例21 解方程:4x ^3x 8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解方程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等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苏教版教材则是借用天平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受天平的平衡现象,悟出等式的性质变化。 在学习中,我以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方程中应用起来学生感觉比较抽象,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操作中理解加、减一个数的目的和依据。 二、等式性质解方程;——初步感悟它的妙用 在课堂上学生对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中更喜欢用加

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优越性,从而养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习惯。 “解方程”教学反思 一、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 1.认知基础的“顽固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熟练地掌握某种法则以后,往往就很难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也就不容易顺利地实现由“过程”向“对象”的转变。在一至四年级,学生都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做计算的,它既是学生十分熟悉的运算规律,同时又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合适的基础。方程是把已知和未知看作同等的地位,一样参与运算,从这个角度去看,当然也可以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做。而且,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先入为主、根深蒂固的,具有相对的“顽固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排斥新学的等式的性质,导致思维的“过早封闭”。因此,大多数学生这样做也就可以理解了。 2.两种方法形式上的相似引发学生思维的惰性 第一种方法书写较少,形式简单。第二种方法从表面看,显得烦琐、麻烦,而且方程左边的“40x÷40”可以直接简写成“x”,这样从表面上看就和第一种方法一样了。根据已有的经验已经能够正确地解方程了,何必又多此一举,再去理解、掌握等式的性质呢?学生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